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典统计学方法

经典统计学方法

时间:2023-07-16 08:50: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典统计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典统计学方法

第1篇

关键词:Ivor-Lewis;经典式;改良式;食管癌;手术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据报道[1],在男性恶性肿瘤患者中食管癌致死率高居第二位,女性也高居第三位。目前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法。本文选取47例入住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通过Ivor-Lewis经典术式与改良术式两种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流血量,淋巴结清除数、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Ivor-Lewis经典术式与改良术式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到2014年10月,入住我院并Ivor-Lewis治疗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47例,其中经典组24例患者行Ivor-Lewis经典术式手术进行治疗,改良组23例病患行改良式Ivor-Lewis进行治疗。24例经典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介于50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68.4+15.6)岁,合并病窦患者1例,合并高血压患者4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例;24例经典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介于53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69.4+17.1)岁,合并房颤患者1例,合并高血压患者6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例。纳入本研究的47例患者在年龄、地域、病史、性别以及其他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手术方法

经典术式Ivor-Lewis:患者取仰卧位,经麻醉和必要的常规消毒后,从上腹正中处用手术到切口进行探查,逐步对腹腔干、脾动脉干以及胃左动脉和肝总动脉的近端超高处淋巴结进行彻底的清除,然后逐层将腹腔关闭。如果经CT以及超声等诊断可以确保食管内的肿瘤能够切除的前体下,可以将食管离断,否则不应离断食管。患者更换为左侧卧位,重新进行常规消毒,患者第5肋间处切口进胸,逐步清扫后纵隔、隆突下和中下胸段食管近处的淋巴结,清理完毕后向上将气管处淋巴结清扫,然后吻合食胃管。

改良术式Ivor-Lewis:患者取左侧卧位,侧卧角度为30度,从患者右外侧第四个肋间切口进入胸,与此同时进行胸腹部的手术,将胸腔、腹腔和纵膈的淋巴结清扫完成后,将食管癌的病灶切除,然后吻合食胃管。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以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清除纵隔和上腹淋巴数目、手术后患者住院天数以及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作为研究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通过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进行,组间比较通过t检验,以P

2.结果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清除纵隔和上腹淋巴数目,以及手术后患者住院的天数和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通过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注:*表示与改良组对比,P

由表1可以看出,经经典术式Ivor-Lewis治疗的23例经典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平均为(312.5+50.2)mL,与改良组患者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方式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没有区别;经典组患者手术治疗后住院天数平均为(13.7+3.6)天,明显少于改良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以新版食管癌 TNM 分期标准[2]对其进行分期治疗则多通过诸如Sweet,Ivor-Lewis,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等外科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1]。Ivor-Lewis手术又分为经典式和改良式两种,经典式提出于1946年,但是其手术时间较长,后经国内外研究学者进行改良,极大缩短手术时间,即形成改良式Ivor-Lewis。但相比较于改良式Ivor-Lewis治疗食管癌,经典式Ivor-Lewis具有很多优点,如第一,手术视野广,游离食管较为方便,降低乳糜胸的发生率,可以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3];第二,淋巴结清除更为准确彻底,这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经典组患者清除纵隔淋巴结数和上腹淋巴结数分别为(18.2+7.1)个和(13.5+4.2)个,均多于改良组(P

综述所述,对于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治疗,经典 Ivor Lewis 术式手术视野广、淋巴结清除彻底,患者恢复较快,该手术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胜,胡卫建.改良Ivor-Lewis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42例经验体会[J].安徽医药,2013,17(10):1725-1726.

[2] 陈龙奇. 食管癌国际 TNM 分期解读与评价[J].中华肿瘤杂志,2010,32(3): 237

[3] 朱晓峰. 改良 Ivor-Lewis 术与经左胸左颈二切口根治术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疗效的比较. 肿瘤,2009,29(12):1153.

第2篇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比对是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之一,其目的和作用是:可以确定实验室进行某些特定的检测能力,可以了解到新的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有助于增加客户对实验室的信任,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

对于建材实验室,水泥检测能力验证是常见的一种能力验证活动,笔者所在的实验室也每年都参与郑州市建材检测行业水泥检测能力验证的组织和结果分析工作,结果分析是能力验证的重要环节,通过结果分析可以对参与能力验证的各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进行比对和分析,确保参与实验室维持较高的检测工作水平,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制定确切的补救措施,同时,能力验证结果也可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对实验室考核评审的依据和补充手段。

水泥检测能力验证属于实验室间结果数据的比对,通常对于实验室间结果数据的处理有2种主要统计方法:经典统计法和稳健统计法。实际工作中发现,使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对同一比对试验的分析结论不尽相同,特别是在离群值的判别上,可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选用统计方法时必须注意其适用性。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经典的统计方法。经典统计方法以平均值 作为公议值:

以标准偏差 作为允许离散度:

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在经典统计法中,任何一个参与实验室提交的数据都参与计算,都对统计结果做出了贡献,而且各参

加实验室提交数据的权重相同,因此经典统计法能全面表征数据列的分布特征。同稳健统计方法相比,经典统计法表征的实验室间离散度较大,判别出数据列中离群的可能性较小。特别是在比对结果中存在极端值的情况下,经典统计法给出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会受到极端值的影响,因此采用经典统计法,容易犯统计学上的第ⅱ类错误(取伪)的风险。

实际应用中水泥检测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一般都是采用稳健统计法,以中位值作为公议值:中位值是一组数据的中间值,

即有一半的结果高于它,一半的结果低于它。如果n 是奇数,那么中位值是一个单一的中心值,即 。如果n 是偶数,那么中位值是两个中心值的平均,即是 。例如,如果n 是 9,中位值是第5个值,如果n 是10,那么中位值是第 5和第6个值的平均值。

以四分位间距( )作为允许离散度:四分位间距是低四分位数值和高四分位数值的差值。低四分位数值( )是低于结果的四分之一处的最近值,高四分位( )是高于结果四分之三处的最近值。在大多数情况下 和 通过数据值之间的内插法获得。 = - 。

以z比分数作为能力统计的量:

这里s是指变动性的适当的估计量/度量值。这种模式既适用于x 和s 由参加者结果推导出的情形,亦适用于x和s 不是由全部参加者结果推导出的情形(例如,对指定值和变动性可作出明确规定时)。

利用四分位数稳健统计方法处理结果时, 。

对于最终能力评价数值的统计判定,一般将z比分数分为:

满意结果

2< <3 有问题

不满意或离群的结果

稳健统计法是将极端数据对统计结果的影响降至最低的统计方法。目前,稳健统计法是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中较常采用的方法。但必须看到,稳健统计法计算的数据离散度比经典统计法小,两端数据离群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容易犯统计学上的第ⅰ类错误(弃真)的风险。

下面我们结合郑州市某年的水泥28d抗压强度检测能力验证的实例,具体探讨一下结果数据的稳健处理方法步骤。

(1)数据准备。在开始进行统计分析之前,应采取措施确保所采集的数据是正确、合理的。必须确保正确地输入所有提交的结果。一旦收到了所有结果(或已超过上报结果的最后期限),必须仔细复查输入的数据。通过这个检查过程,一般可以识别出数据中的粗大误差和潜在问题。

(2)计算各种统计量。至少应包含七种综合的统计量──结果数、中位值、标准四分位数间距( )、稳健的变异系数(cv)、最小值、最大值和极差。

结果数是从一个特定检测中得到的结果总数,符号为n

其中最重要的统计量是中位值和标准化 ──它们是数据集中和分散的量度,与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相似。使用中位值和标准化 是因为它们是稳健的统计量,即它们不受数据中离群值的影响。

从表格中可以得到:n=21;中位值=50.1; =49.4; =50.3;

则, = - =0.9。

第3篇

关键词:非参数统计;案例教学;教学模式

1研究背景

统计是一个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系统收集数据,并基于数据回答问题的过程。由于实际问题的复杂性,造成反映实际问题的数据在问题表示的充分性、代表性和分布的单一性方面与传统的统计应用要求不匹配,于是催生了对数据分布假定宽松的非参数统计的发展。基于大量数据探索数据分布特点的数据分析方法成为非参数统计的主要内容。经典的非参数统计是数理统计的一个分支,因此,教学内容多是基本概念引入、原理的证明、例题解析等。传统的非参数统计在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理论证明太多,枯燥且难懂,部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比较低,但是非参数统计课程又是统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对广义类型的数据进行分析是统计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因此,非参数统计从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来讲都不能降低标准。非参数统计的教学改革也是适应统计专业“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强能力”培养目标的需要。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所倡导的案例教学法,由于其独特的教学方式,既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界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在《二十一世纪的教师》(ANationPrepared:Teachersforthe2lstCentury)的报告书中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并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应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使用。本论文探索如何紧扣非参数统计教学内容和统计能力培养实施教学过程,重点在于结合教授内容设计教学案例。案例设计遵循“重应用、强能力”的原则,分析问题源于热点或经典社会、经济问题,分析方法紧扣相关的非参数方法,同时涉猎到其它专业知识或其它统计分析。所以,教学案例与课程的学习过程一致,但是最终要求的能力却要高于课本分析的要求,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解决入手,理清分析数据的背景,分析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寻求可能的研究方法,分析方法的实现及报告的撰写,实现从理论到实际问题解决的一般性的统计过程,培养学生问题导向的统计思维能力。

2教学内容的认识

2.1课程的重要性

非参数统计是数理统计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基于大量数据探索数据分布特点的数据分析方法成为非参数统计的主要内容。随着数据科学的兴起,现代非参数统计方法在复杂甚至是大数据分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掌握非参数统计基本思想,并应用非参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统计专业学生具备的一项技能。《非参数统计》是面向统计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学习非参数统计和了解统计前沿的基本课程。本科的教材有很多,但主要包括基本的经典的非参数方法,即单一样本位置的检验,两个独立样本位置、尺度的比较检验,多个独立样本位置的检验,单变量分布的密度估计,非参数回归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能对加深对经典数理统计的理解,又能拓展统计的视野。

2.2专业培养目标

经济统计专业遵循“实基础、重应用、强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系统掌握统计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运用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复杂数据;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解决实际的经济社会问题;具有从事统计调查、社会调查、市场预测和经济现象分析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培养方案要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将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因此各专业课的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2.3课程的特点

根据统计专业培养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我院学科发展的需要,将非参数统计课程作为经济统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应用回归分析课程的后续课程,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非参数统计属于数理统计分支,知识框架与经典数理统计类似,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及变量间关系模型构建,如果仅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仅限于理论的部分掌握,教学效果不会太好。

2.4教学方法的改进

结合统计专业目标培养要求和学生的现状,探索理论性课程的教学模式是统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必由之路,既要培养学生统计思维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实际的统计技能。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于他的学习过程中,就一门课而言,在授课期间,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实践都应该有效的监督中,做到课前收集将要介绍的理论方法应用的背景知识,包括文献、数据等,课堂中能结合课前预习积极参与讨论,课后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撰写相应的分析报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监督学生,做好每一环节工作。教师首先合理设计教学案例,将统计方法的学习,实际问题能力解决,报告撰写思路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统计分析技能。

3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

非参数统计主要采用分组式,并融入案例教学的混合模式。第一次上课有两项任务安排:一是按照自愿组合和学生成绩将学生每组4-5人分组,安排每组的负责人;二是介绍本课程授课的模式,课前资料收集与预习的要求,课堂分组讨论的要求,课后实践作业的完成与汇报。

3.1案例设计

本部分以单一样本位置的检验为例,介绍非参数案例设计的思路与流程。本案例将紧贴非参数单一样本检验原理及应用进行设计,同时关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统计思维。主要从数据背景介绍,数据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研究问题及方法原理的阐述,数据的实证过程及软件实现,报告撰写要求等方面进行设计。

3.2教学过程

非参数统计的教学内容是以一系列经典非参数统计方法的理论与应用传授为主线的,每一种统计方法都传递着一定的统计思想,有着一定的应用背景和应用前提。教学过程的效果取决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各环节的衔接。只有将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学习习惯,从而有效提升教与学的质量,以下是非参数统计课程教学过程如下:第一,按照学生分组安排每一章节课前准备收集的资料。第二,课堂讲授该方法的统计原理及软件实现。第三,分组讨论学生收集的资料。第四,介绍案例的数据背景、拟解决的问题、拟采用的统计方法、各方法的比较、分析结论。第五,讨论安排各组将要解决的问题。第六,安排时间由其中一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析报告。

4结语

在课程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面向实际问题,搜集数据,并进行统计综合分析的能力,不仅使学生获得新的统计分析技能,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达到“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强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非参数统计课程创新型教学改革的实施,不仅有利于非参数统计教学效果的改善,也有利于自身课程资源建设,为统计专业创新性教学过程积累经验。使原本抽象、枯燥难懂的理论课程变得实际而有用。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实质性的提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星,褚挺进.非参数统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田爱国,田地.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比较研究———基于《统计学》教学的思考[J].金融教育研究,2013,26(1):73-77.

[3]白日荣,苏永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教育,2007,(12):25-26.

[4]吴喜之,赵博娟.非参数统计[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第4篇

张奠宙先生曾经呼吁:“数学文化的教学,需要认真仔细地进行设计。在日常教学中,寻求那些可以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点’,或者称为‘数学文化点’,是值得做的事情。”[1]

数理统计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块重要阵地,而贝叶斯统计是数理统计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贝叶斯理论源于英国学者贝叶斯于1763年在皇家学会学报上发表的论文《论机会学说中一个问题的求解》(AnEssayTowardsSolvingaProblemintheDoc-trineofChances),贝叶斯统计在我国的发展尚属起步阶段。

在国际统计学术界有贝叶斯统计和经典统计两大学派,这两个学派之间长期存在争论,至今也没有定论。如今,贝叶斯统计走进教室,打破经典统计独霸天下的局面,这是贝叶斯统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将这门刚刚走进教室的学科更好地教授给广大统计学爱好者已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教授贝叶斯统计教师极少花时间在创新型教学模式上下功夫,这样就会导致课堂依旧表现出“填鸭式”和“电灌式”教学模式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贝叶斯统计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对这门新兴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从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对贝叶斯统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让学生感受到贝叶斯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对贝叶斯统计产生亲切感,学会用贝叶斯统计思维方法去思考生活,从而感受贝叶斯统计的魅力。

2模式分析

2.1贝叶斯统计课程的基本特征

贝叶斯统计课程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主观经验(或分析历史资料)出发,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出先验分布,运用贝叶斯公式给出后验分布,然后进行一系列的贝叶斯统计推断:估计、假设检验和预测等。还可以进行贝叶斯统计决策,其中包括决策准则,各种损失函数和风险函数等。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并进行操作。课程以教材为依据,以多角度参考书的综合为权威。教师对课程的运作和节奏进行把握,并可在课程内进行测试,课程外进行评估。

2.2贝叶斯统计课程的学习要求

了解贝叶斯统计在统计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及作用;了解贝叶斯统计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理解贝叶斯统计与经典统计的不同;掌握贝叶斯统计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方法;学会用贝叶斯方法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了解贝叶斯统计思想,掌握贝叶斯统计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熟练运用贝叶斯统计方法,进而去丰富和发展贝叶斯统计。

2.3创设“思考—研讨—建构—创新”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并非教师传授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学生依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主动建构而获得的。皮亚杰认为逻辑数学结构不是由客体的物理结构或因果结构派生出来的,而是在一系列不断的反身抽象和连续的自我调节中建构的。既然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那么“思考—研讨—建构—创新”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

该模式由四部分构成,“思考”为教师提出问题后,由认知主体-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做出反应,积极运用自己的主观经验,或者通过查阅资料,对问题有整体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家原始的思考动机、思考方式,更深地体会数学思想。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研讨”。研讨的过程是学生提出自己观点,并对比他人的观点,综合进行辩证思考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数学家的数学思想,而且达到了使学生体会从不同视角考虑,最后殊途同归的目的。由研讨的过程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符合贝叶斯理论的观点,这正是学生通过主动“建构”而获得的知识。“创新”则是学生在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学习氛围中,发展自己的多元智能,改进和拓展贝叶斯统计的推演和论证的结果,并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和考察,提升问题结论的高度,达成贝叶斯统计的学习目标。

2.4“思考—研讨—建构—创新”教学模式的特点

探究学习是发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创新能力是由知识技能、思维、人格共同构成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能力,创建开放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关键途径。

贝叶斯统计“思考—研讨—建构—创新”教学模式,适合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且可以推广,深化研究和创新研究的学习要求。“思考—研讨—建构—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主,以教师分析把关为辅,但师生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具体的课堂问题来做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学生构建过程的多角度性和构建结果的严谨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者其他方法,使得问题提出的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已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推广应用到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去,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思考—研讨—建构—创新”教学模式的运用

在介绍贝叶斯统计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的抽象象形式之前,能够让学生亲自进入“动手抛硬币”、“动手抛骰子”这样的具体活动中来,通过与他人(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协作、商讨,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贝叶斯统计。

假设检验问题是统计推断中一类重要问题。在统计推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贝叶斯学派与经典学派之间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异。使学生理解这种差异,即是教学成功的一大步。

譬如在讲授“贝叶斯统计推断-假设检验”问题时,学生可通过思考两学派对假设检验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来理解贝叶斯统计假设检验问题的精髓。在简单假设0={θ0}对简单假设1={θ1}场合下,教师引导学生考虑这两种简单假设的后验概率α0和α1,要拒绝原假设0,应有后验机会比α0/α1<1,即要求密度函数值之比大于临界值,这是什么?有的学生会想到这正是著名的奈曼-皮尔逊引理的基本结果。在复杂假设0对复杂假设1场合下,这里的先验分布需要改写为π(θ)=π0g0(θ)+π1g1(θ),θ∈0∪1。学生在研讨以上两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地在心中构建出两学派对假设检验这一问题的不同做法。那么,有的同学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是简单假设0={θ0}对复杂假设1,贝叶斯学派又会怎样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考虑到选择哪个先验分布好?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地调动自己的主观经验或通过查阅资料来给出适当的先验分布。在学生们构建贝叶斯统计假设检验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也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比较经典统计和贝叶斯统计两学派对假设检验问题解决方法的不同之处。事实上,在人们早已习惯了利用经典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也是不知不觉地在运用某些先验分布结合贝叶斯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与其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不如在经过慎重的选择后,运用更合理的先验分布来解决问题更好。而且学生在学习贝叶斯统计的过程中也会发现,统计推断所涉及的点估计、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等问题,如果运用贝叶斯方法来解决会变得简单得多,而且结果更合理。

贝叶斯统计课程的讲授不能完全由教师代替学生思考,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构建及创新能力,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明白和理解贝叶斯学派的精髓所在。

第5篇

[关键词] 剖宫产术;腹膜;粘连;再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025-02

近年来,随着社会及人文医疗环境的改变,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多采用再次剖宫产来终止妊娠[1]。前次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情况的不同可直接影响再次剖宫产术中的难易程度,为此对我院2007年的158例再次剖宫产患者术中腹壁及盆腹腔粘连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在腹壁及盆腹腔粘连方面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共收治孕产妇2 810例,其中剖宫产1 247例,剖宫产率44.38%,其中再次剖宫产158例,包括第三次剖宫产3例,其前二次剖宫产术式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经典术式,归入C组)。选择改良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31例为A组;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29例为B组;子宫下段剖宫产(纵切口)再次剖宫产98例为C组。三组产妇首次及再次剖宫产指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次剖宫产术后切口均为甲级愈合,三组产妇距上次手术时间最长为82个月,最短为20个月;三组产妇的年龄、肥胖程度、并发症及合并症均无明显差异,而且除首次剖宫产外无其他腹腔手术操作史。

1.2 剖宫产手术方法

新式剖宫产采用Joel-Cohen介绍的方式施术,取耻骨联合上三横指浅弧形横切口,剪开筋膜后,同时撕开皮下脂肪与撕拉开腹直肌,撕开腹膜,子宫下段横切口,取出胎儿,待胎盘娩出后将子宫娩出腹腔,直视下用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子宫肌层,连续缝合浆膜层,还纳子宫,前鞘采用1-0合成肠线分段连续缝合,脂肪层、皮肤层分层缝合(可吸收线皮内缝皮)[2]。改良术式与新式剖宫产术式的区别在于改良术式连续缝合腹膜层而新式剖宫产不缝合腹膜,改良术式及新式剖宫产术式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的区别在于前者腹壁切口为横切口而后者为纵切口且改良术式与经典术式均缝合壁层腹膜[3]。

1.3 再次剖宫产手术方法

下腹纵切口传统式的切除原手术皮肤瘢痕,逐层进腹,分离部分粘连暴露子宫下段行横切口,取出胎儿,子宫切口予以连续锁边缝合,浆膜与腹膜缝合后,前鞘采用1-0合成肠线分段连续缝合,脂肪层、皮肤层缝合同原术式。新式剖宫产及改良剖宫产术后均采用改良剖宫产,只是要切除皮肤瘢痕。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三组患者再次手术中腹壁、盆腹腔粘连情况,并把腹壁、盆腹腔粘连分Ⅳ类。Ⅰ类:无粘连;Ⅱ类:轻度粘连(腹壁与腹膜粘连,腹膜与子宫粘连,部分网膜与子宫粘连,腹膜与部分网膜粘连);Ⅲ~Ⅳ类:重度粘连(包括膀胱与子宫粘连或腹膜与子宫体广泛粘连,膀胱与子宫严重粘连,更有甚者腹腔封闭,无法进入腹腔,分离困难,出血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A组31例患者中只有2例轻度粘连;B组29例患者有22例粘连,其中8例为重度粘连,切开筋膜后,无法轻易分离腹直肌,部分腹直肌直接与原子宫切口致密粘连,无腹膜层,但均无膀胱上移现象;C组98例患者中有50例粘连,且都为重度粘连,但每例开腹前均可见解剖结构清晰,粘连均为膀胱上移至原子宫切口处,而不能轻易下推,再次手术如子宫切口再裂伤,则极易延及膀胱。A组轻度粘连、重度粘连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1996年以色列Stark医生来我国介绍了The Misgar Lacdach Meihod剖宫产术,即新式剖宫产术。这种术式采用了Joel-Cohen切口,对皮下脂肪采取撕拉方法,使行走在其中的血管、神经借助本身的弹性完整地保留下来,特别是保留切口两侧粗大的腹壁浅静脉,减少了术中出血,缩短了开腹到胎儿取出时间[4],但与经典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主要不同点是:①打开子宫下段腹膜后未下推膀胱;②子宫肌层采用一层连续缝合;③不缝合脏、壁层腹膜。由于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此种术式很快在全国得到推广,但当时对不缝合壁层腹膜是否会引起腹腔粘连及腹壁疝存有一定的顾虑[5]。

经过近12年时间,各地有关再次手术的报道均提示不缝合壁层腹膜较缝合壁层腹膜粘连少,而本研究提示新式剖宫产不缝合壁层腹膜可引起严重粘连,即腹直肌与子宫致密粘连,分离粘连时间长,对腹直肌损伤大,而经典子宫下段剖宫产常致膀胱上移至子宫切口,开腹后打开子宫腹膜反折,下推膀胱困难,故虽然开腹时间相对较短,但手术开始至取出胎儿的时间长。以上研究表明,经典子宫下段剖宫产由于下推膀胱使子宫下段与膀胱粘连,并使膀胱上移而给第二次剖宫产带来困难,而新式剖宫产术中不下推膀胱与子宫分离,减少了对膀胱及膀胱前筋膜的扰乱和损伤,为第二次剖宫产提供了方便,这是显而易见的优点。但不缝合壁层腹膜而致腹直肌与子宫切口粘连,也较常见,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二次剖宫产在县级医院开展较多,而此级医院开展Stark术式可能还不规范,如麻醉效果不理想、撕拉腹直肌方法不对等[2],以致于粘连发生率较传统术式高;再者我们认为,腹膜表面为单层鳞状上皮,其愈合应符合皮肤创伤愈合过程[6]。对于组织损伤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黏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和严密的伤口,表皮再生在24~48 h内便可将伤口覆盖,5~7 d达到一期愈合;而对于组织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愈合的时间长,形成的瘢痕也大,创伤2~3 d后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直到14 d左右停止。本研究表明如果新式剖宫产术中缝合壁层腹膜(改良新式剖宫产)则会缩短第二次手术时间,也减少了对腹直肌的损伤[7]。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中将壁层腹膜缝合,也仅需要2 min左右,但却阻断了腹直肌与子宫切口的粘连,也保留了新式剖宫产术的其他优点,特别是不扰乱和损伤膀胱,不给再次剖宫产带来困难,不失为一种好的新式剖宫产术。

[参考文献]

[1]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56.

[2]马彦彦,祝新利,董悦,等.不同术式剖宫产术后二次开腹手术时盆腹腔粘连情况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1):729-731.

[3]李维英.三种剖宫产术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3):20-21.

[4]周维鹏,熊丽艳,王昕,等.新式剖宫产术也应该缝合腹膜[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4):37.

[5]王玲.新式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3):95.

[6]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3-34.

第6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卫生统计学考试改革综合评价方式

卫生统计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药卫生领域内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应用科学。卫生统计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推断能力,使其掌握医学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较高的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分析与评价能力,为进今后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统计学基础[1]。课程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主要手段[2]。良好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3]。目前,高校卫生统计学课程考试大多为期末终结性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等。此类考试方式与考试题型,难以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也可取得较好成绩,不能真正起到学习指挥棒的作用。当前,针对此类问题,诸多同行进行相关改革,譬如形成性评价。我校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于2016年下半年对预防医学专业的卫生统计学课程考试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并对62名学生进行了课程考试改革效果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课程考试改革内容与方式

此次考试改革核心是加强科研设计意识和SAS统计软件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改革对象选择2014级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班。此次考试改革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1.在以往仅有期末考试的评价基础上,引入实验报告、案例辨析和统计方法SAS实现和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综合考评。各部分的比重分别为:实验报告10%、案例辨析10%、统计方法SAS实现10%、课堂表现10%以及期末考试60%。实验报告:学生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或者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专业需要选定研究课题,依据专业相关内容撰写一份科研设计报告。案例辨析:一是学生从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CSCD核心库或扩展库)中寻找统计方法错误应用案例,指出错误,分析原因并给与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二是利用经典的案例辨析题目,学生以上交作业的方式完成考核任务。统计方法SAS实现:考虑课程学时数和专业要求,选用SAS作为分析软件,学生写出实现程序,列出主要结果,主要紧地分析结果的解读,学生上交电子版报告。课堂表现:一是出勤情况;二是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和正确性。

2.对期末考试题型进行改革。摒弃简单记忆性题目(名词解释、简答题),放弃复杂繁琐的计算题目,加大综合应用题、案例辨析题的比例。

综合应用题以案例任务驱动方式考察资料类型、设计类型、统计方法应用条件、思想和步骤等内容。

例1.(《卫生统计学》(方积乾,2012)例2-2)[1]:某年抽样调查某地120名18~35岁健康男性居民血清铁含量(μmol/L),检测结果(略)。请按照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对该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请简要叙述基本思路;

(2)已知,width=274,height=16,dpi=110估计该地18~35岁健康男性居民血清铁含量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并简要叙述其意义;

(3)估计该地18~35岁健康男性居民血清铁含量的95%的置信区间,并简要叙述其意义。

该题目考察的知识有: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医学参考值范围、置信区间和标准误等。

例2.(《卫生统计学》(方积乾,2012)例7-1)[1]:

为研究钙离子对体重的影响作用,某研究者将36只肥胖模型大白鼠随机等分为三组,每组12只,分别给予高脂正常剂量钙(0.5%)、高脂中剂量钙(1.0%)和高脂高剂量钙(1.5%)三种不同的饲料,喂养9周,测其喂养前后体重的差值。结果见表(略)。请按照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该研究所得数据资料为什么类型?

(2)该研究设计类型为什么?

(3)问三种组不同喂养方式下大白鼠体重改变是否不同,首先想到的统计推断方法是什么,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4)如果条件不满足可以采取什么统计推断方法解决?

该题目考察的知识有:资料类型、实验设计类型、方差分析及其应用条件和非参数秩和检验。

案例辨析是将科研中典型的统计方法错误应用案例入手,采用错误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教”与“学”充分融合。

课程考试改革的效果评价

1.评价方法为评估考试改革效果,以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完善与提高,学期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经预调查、修改完善)调查学生对课程考试改革整体、考试改革内容、期末考试题型等方面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2份,回收问卷62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96.8%。

2.课程考试改革整体评价针对本次课程考试改革整体,43人(71.7%)认为合理;12人(20.0%)不确定,认为传统考试方式也有优点;5人(8.3%)认为不合理,建议采取论文或综述的形式进行课程评定。

3.考试改革内容的评价大部分学生对于课程考试改革内容较为清晰并有较高的认同度:49人(81.7%)清晰,10人(16.7%)不太清晰,1人(1.6%)完全不清楚此次考试改革内容。对于增设实验报告、课堂案例辨析、统计分析方法在SAS中实现和课堂表现,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具体见表1。

表1学生对课程考试改革内容认同情况

width=364,height=122,dpi=110

4.期末考试题型改革评价多数学生对期末考试题型持正向态度。对于摒弃简单记忆性题目,56人(93.3%)支持,1人(1.7%)反对,3人(5.0%)不清楚;对于综合应用题,52人(86.7%)支持,3人(5.0%)反对,5人(8.3%)不清楚;对于案例辨析题,43人(71.7%)支持,1人(1.7%)反对,16人(26.6%)不清楚。

5.综合评定成绩比例的评价多数学生满意综合评定成绩比例。44人(73.3%)认为分配比例合适,9人(15.0%)认为应该增加期末成绩比例,7人(11.7%)认为应该继续降低期末成绩所占比例。

课程考试改革的建议

卫生统计学的教学目标和其在预防医学专业中的定位决定了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实际应用能力。本次课程考试改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全方位考察学生掌握知识、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1.丰富考核形式,启发学习动力。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本次课程考试改革最成功的地方是考核方式的多样性。首先,综合评价方式既可以巩固“三基”,又可以强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综合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加了平时学习时间,增强学习积极性;最后,可以真正改善学风,综合评价方式提高了平时上课的出勤率,改变了很多学生平时学习懈怠而期末临时抱佛脚的现状。

2.弱化复杂计算,强化软件应用。将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引入考试的考核范围,可以让学生真正从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统计分析方法的需求仅关注方法在自己未来从事领域的应用,不关心方法本身的创新和发展。SAS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常用的统计软件之一,与SPSS、stata并称为国际三大统计软件,SAS处理数据的能力非常强大且方法齐全[4]。SAS还可以被当作一个统计平台,许多新的统计理论和方法都可以通过编写SAS程序来付诸实施[5]。考虑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统计学课程学时数和专业要求,选用SAS作为分析软件较为合适。本次课程考试改革涉及SAS软件应用仅限课下评测,下一步考虑在期末考试引入上机能力考核方式。

3.期末考试摒弃简单记忆性题目,放弃复杂繁琐的计算题目,加大综合应用题、案例辨析题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期末考试摒弃简单记忆性题目较为支持。卫生统计学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可以较好反映医药卫生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名词解释、解答题等题型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统计概念本身涵义,而且很容易让学生陷入死记硬背、应试教育的漩涡。综合应用题和案例辨析题则可以从应用角度考察统计学基本概念和经典的统计学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需的设计、适用的条件和结果的意义,同时可以考察经典方法适用条件不满足时的解决方案。

第7篇

【摘要】

目的: 分析Neuropilin1+T细胞(Nrp1+T细胞)与经典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并比较二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术分析BALB/c小鼠脾脏T细胞上Nrp1与CD4、 CD25的表达关系并分选Nrp1+T细胞及CD4+CD25+Treg, 通过B16F10lucG5黑色素肿瘤细胞体外培养实验并利用萤光成像系统, 观察比较两种细胞对NK细胞杀伤B16F10lucG5黑色素瘤细胞的影响。结果: CD4+CD25+Treg中表达Nrp1的比例为(27.28±1.17)%, 明显高于CD4+CD25-T细胞的(1.63±0.08)% (P<0.01); 在体外实验中, Nrp1+T细胞与CD4+CD25+Treg均能抑制NK细胞杀伤B16F10lucG5黑色素瘤细胞, Nrp1+T细胞组的肿瘤细胞数目在6、 24、 48、 72 h分别为984±15、 1015±14、 1261±21、 1323±38, 高于CD4+CD25+Treg组的931±4、 983±8、 1201±18、 1256±18, 两组肿瘤细胞数目在各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典CD4+CD25+Treg中表达Nrp1的细胞比例较高, Nrp1+T细胞有负性免疫调节作用, 抑制功能比CD4+CD25+Treg更强, 可以作为一类新的Treg亚群。

【关键词】 Neuropilin1; 调节性T细胞; 萤光成像

[Abstract] AIM: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rp1(neuropilin1) positive T cells (Nrp1+T cells) and 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s (CD4+CD25+Treg) and compare their immunoregulatory effects.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Nrp1, CD4 and CD25 on the splenic T cells of BALB/c mice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Nrp1+T cells and CD4+CD25+Treg were sorted. Then their effects of on NK cells killing B16F10lucG5 melanoma cells were compared in vitro by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system.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Nrp1 on CD4+CD25+Treg was (27.28±1.1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1.63±0.08)% on CD4+CD25- T cells(P<0.01). Both Nrp1+T cells and CD4+CD25+Treg inhibited the effect of killing NK cells on B16F10lucG5 melanoma cells in vitro. At 6, 24, 48 and 72 h, the number of tumor cells in Nrp1+T cel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D4+CD25+Treg group(984±15 vs 931±4, 1015±14 vs 983±8, 1261±21 vs 1201±18 and 1323±38 vs 1256±18, respectively). Ther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each time point (P<0.01). CONCLUSION: The proportion of CD4+CD25+Treg expressing Nrp1 is high. Nrp1+T cells show negtive immunoregulatory effect, which is more powerful than CD4+CD25+Treg. Nrp1+T cells may be regarded as a new subgroup of Treg.

[Keywords]Neuropilin1; regulatory T cell;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摘 要] 目的: 分析Neuropilin1+T细胞(Nrp1+T细胞)与经典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并比较二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术分析BALB/c小鼠脾脏T细胞上Nrp1与CD4、 CD25的表达关系并分选Nrp1+T细胞及CD4+CD25+Treg, 通过B16F10lucG5黑色素肿瘤细胞体外培养实验并利用萤光成像系统, 观察比较两种细胞对NK细胞杀伤B16F10lucG5黑色素瘤细胞的影响。结果: CD4+CD25+Treg中表达Nrp1的比例为(27.28±1.17)%, 明显高于CD4+CD25-T细胞的(1.63±0.08)% (P<0.01); 在体外实验中, Nrp1+T细胞与CD4+CD25+Treg均能抑制NK细胞杀伤B16F10lucG5黑色素瘤细胞, Nrp1+T细胞组的肿瘤细胞数目在6、 24、 48、 72 h分别为984±15、 1015±14、 1261±21、 1323±38, 高于CD4+CD25+Treg组的931±4、 983±8、 1201±18、 1256±18, 两组肿瘤细胞数目在各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典CD4+CD25+Treg中表达Nrp1的细胞比例较高, Nrp1+T细胞有负性免疫调节作用, 抑制功能比CD4+CD25+Treg更强, 可以作为一类新的Treg亚群。

[关键词]Neuropilin1; 调节性T细胞; 萤光成像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是指具有抑制其他免疫细胞功能的负调控细胞, 可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经典CD4+CD25+Treg, 但包括CD25在内, 此种细胞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绝对可靠的分子标志。因此, 一些新标志分子如CD127等不断被发现, 神经菌毛素(neuropilin1, Nrp1)也是近年来提出的CD4+CD25+Treg新表面分子标志[1], 但与之相关的研究甚少。我们对Nrp1+T细胞与经典CD4+CD25+Treg的关系及二者免疫调节作用的比较进行初步探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清洁级雄性BALB/c (H2d)小鼠, 体质量18~20 g, 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萤光素酶(Luciferase)标记的小鼠B16F10lucG5黑色素瘤细胞株(B16F10lucG5 Melanoma Cell Line)及精诺真活体成像系统(IVISImaging System 200)来自美国Xenogen公司; BD FACS Aria流式细胞仪,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PECy5 antimouse CD3单克隆抗体(mAb), APC antimouse CD4 mAb, FITC antimouse CD25 mAb, PECy7 NK1.1 antimouse mAb均购自美国eBioscience公司; Neuropilin1 Rabbitantimouse 多克隆抗体及PE Donkeyantirabbit二抗, 英国Abcam公司。小鼠淋巴细胞分离液(EZSepTM Mouse 1×)购自深圳达科为公司, RPMI1640培养基购自美国Sigma公司, 胎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公司。

1.2 方法

1.2.1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获取 取2只BALB/c 小鼠, 颈椎脱臼法处死, 75 mL/L乙醇浸泡10 min, 超净工作台中无菌开腹、 切取脾脏, 按照达科为试剂公司介绍的研磨方法处理: 在浸于淋巴细胞分离液中的200目尼龙网上研磨脾脏, 研磨出来的淋巴细胞自动扩散入淋巴细胞分离液, 吸取全部研磨液体于15 mL离心管中, 密度梯度离心法(800 g, 30 min)获得云雾状淋巴细胞层, 用非完全RPMI1640洗涤1次后制备成细胞悬液, 显微镜下计数, 台盼蓝拒染法判定细胞活率。

1.2.2 抗体标记及Neuropilin1+T细胞、 CD4+CD25+Treg、 NK细胞的分选 将上述淋巴细胞悬液分成两部分: 先取部分淋巴细胞悬液, 按照每管1×106个细胞、 体积100 μL分配至无菌流式上样管中, 按照CD3、 CD4、 CD25的抗体说明书进行标记, Nrp1按照间接标记法进行标记, 标记完成后进行流式分析。剩余的细胞悬液置于15 mL离心管中, 根据细胞计数结果按照抗体说明书先加入Nrp1、 CD3、 CD4、 CD25及NK1.1抗体, 4℃下避光孵育30 min后400 g离心5 min, 弃上清, 同法用PBS洗涤2次, PBS重悬后进行Nrp1二抗标记。标记完成后将淋巴细胞悬液用PBS重悬至1×1010/L的密度, 用BD FACS Aria流式细胞仪分选CD3+Neuropilin1+细胞、 CD3+CD4+CD25+细胞及CD3NK1.1+细胞(NK细胞), 分选出的细胞置于含100 mL/L胎牛血清的完全RPMI1640溶液中备用。

1.2.3 B16F10lucG5黑色素瘤细胞体外培养 取5张96孔板, 每板均分为4组: Nrp1+T细胞干预组(组1)、 CD4+CD25+Treg干预组(组2)、 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组(组3)及单纯肿瘤细胞组(组4), 每组均设3复孔, 布板情况相同(表1)。根据预实验, B16F10lucG5细胞每孔加1×103个, 体积为50 μL, Neuropilin1+T细胞、 CD4+CD25+Treg、 NK细胞每孔加2×104个, 体积均为50

μL, 用含青链双抗的完全RPMI1640培养液补足至200 μL总体积。取其中1块培养板, 每孔加入15 g/L的萤光素钾2 μL并利用IVIS200成像系统进行光子数检测(1 min, 8bin, FOV12.5, f1), 其余4块培养板于37℃、 50 mL/L 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分别于培养开始后6、 24、 48及72 h检测。检测结果(光子数)均利用预实验光子数与肿瘤细胞数关系公式计算出相应的肿瘤细胞数。

表1 肿瘤细胞体外培养实验分组(略)

Tab 1 Group of melanoma cells culture in vitro

1.2.4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经SPSS11.5软件处理后以x±s 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检验各组间差异的显著性。P

2 结果

2.1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获取量 2只小鼠共获得脾脏淋巴细胞约9.0×107个, 细胞活率良好(>95%)。

2.2 Nrp1+T细胞与CD4+CD25+Treg的关系及各细胞分选数量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Nrp1+T细胞比例为(2.65±0.28)%, CD4+CD25+Treg占(1.51±0.15)%, Nrp1+T细胞占CD4+CD25+Treg的比例为(27.28±1.17)%, 高于占CD4+CD25-T细胞的比例(1.63±0.08)%, 二者差异显著(P

图1 小鼠脾脏CD4+CD25+Treg比例(略)

Fig 1 Proportion of mice splenic CD4+CD25+T cells

图2 Nrp1在CD4+CD25+Treg上的表达(略)

Fig 2 Expression of Nrp1 on CD4+CD25+Treg

图3 Nrp1在CD4+CD25T细胞上的表达(略)

Fig 3 Expression of Nrp1 on CD4+CD25-T cell

2.3 Nrp1+T细胞与CD4+CD25+Treg 对NK细胞杀伤B16F10lucG5肿瘤细胞调节功能的比较 在肿瘤细胞体外培养试验开始后6、 24、 48及72 h利用IVIS200成像系统检测各组光子数, 并转换成相应的被杀伤肿瘤细胞数, 结果显示: Nrp1+T细胞干预组肿瘤细胞数目在培养后6 h略有下降, 之后缓慢上升, CD4+CD25+Treg干预组、 NK细胞杀伤肿瘤组的肿瘤细胞数目变化具有相同趋势。在6、 24、 48及72 h 4个时间点, Nrp1+T细胞干预组肿瘤细胞数目高于CD4+CD25+Treg干预组及NK细胞杀伤肿瘤组,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CD4+CD25+Treg干预组肿瘤细胞数目高于NK细胞杀伤肿瘤组, 在6 和24 h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 而48和72 h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表2 体外培养实验不同时间检测的B16F10lucG5细胞数目(略)

Tab 2 B16F10lucG5 cells number at different time of cell culture in vitro

bP<0.01 vs group 3; dP<0.01 vs group 2.

3 讨论

自从Sakaguchi等[2]首次描述CD4+CD25+Treg以来, 其特异性表面分子标志及作用机制等方面一直是免疫学研究的热点。CD25也表达在激活的效应性T细胞上, 因此并不是CD4+CD25+Treg的特异性标志分子。Foxp3可能是目前最好的CD4+CD25+Treg分子标志, 但由于鉴定Foxp3需要细胞打孔, 影响后续功能研究, 寻找新的表面分子标志十分必要。 Nrp1是1995年由Satoda等[3]命名的一种位于神经纤维轴突上的跨膜糖蛋白, 2002年Tordjman等[4]提出Nrp1在树突状细胞及静息T细胞上都有表达并参与树突状细胞诱导静息T细胞激活的过程, 2004年Bruder等[1]首先报道Nrp1可作为CD4+CD25+Treg的特异性表面标志, 其表达与Foxp3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我们亦证实Nrp1与CD4+CD25+Treg关系密切、 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Nrp1在CD4+CD25+Treg上的表达显著高于CD4+CD25-T细胞, 但Nrp1+T细胞与CD4+CD25+Treg并不是同一种细胞。

CD4+CD25+Treg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热点, 它在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及肿瘤微环境中均升高并发挥负性免疫调节作用[5, 6]。我们在体外实验中证实, 与CD4+CD25+Treg类似, Nrp1+T细胞也有抑制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并且Nrp1+T细胞调节组的肿瘤细胞数目在各时间点显著多于CD4+CD25+Treg调节组, 提示Nrp1+T细胞的负性调节作用比CD4+CD25+Treg更强; Nrp1+T细胞负性免疫调节作用持续时间也比CD4+CD25+Treg长, 因为CD4+CD25+Treg调节组的肿瘤细胞数目在48 及72 h与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组相比已经无明显差异。

到目前为止, CD4+CD25+Treg在肿瘤免疫中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尚不明了, 可能通过抑制或杀伤CD8+Teff、 CD4+Teff、 NK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等来发挥负性调节作用, 其机制包括直接接触抑制、 抗原提呈细胞中介、 分泌细胞因子IL10及TGFβ等, 如Sutmuller等[7]发现CD8+T细胞/CTL及CD4+T细胞在小鼠黑色素瘤肿瘤免疫中均发挥重要的杀伤/排斥肿瘤作用, 这两种细胞对于CD25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抗肿瘤治疗都是必须的, 提示CD4+CD25+Treg可作用于这两种细胞而减弱机体针对肿瘤的免疫反应。Mark等[8]发现Treg可通过TGFβ依赖性途径而非IL10依赖性途径来抑制NKG2D激活的NK细胞杀伤肿瘤的功能, Cai等[9]则发现肿瘤环境中的Treg通过粒酶B及穿孔素依赖性途径诱导NK细胞及CD8+T细胞的死亡。Nrp1+T细胞在肿瘤免疫中发挥负性调节功能也可能通过上述机制。

综上所述, 与经典CD4+CD25+Treg相比, Nrp1+T细胞在数量与功能上有新的特性, 可以作为一个新的Treg亚群, 它在免疫学领域的作用必将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Bruder D, ProbstKepper M, Westendorf AM, et al. Neuropilin1: A surface marker of regulatory T cells[J]. Eur J Immunol, 2004, 34(3): 623-630.

[2] Sakaguchi S, Sakaguchi N, Asano M, et al. Immunologic selftolerance maintained by activated T cells expressing IL2 receptor alphachains (CD25). Breakdown of a single mechanism of selftolerance causes various autoimmune diseases[J]. J Immunol, 1995, 155(3): 1151-1164.

[3] Satoda M, Takagi S, Ohta K, et al.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wo cell surface proteins, neuropilin and plexin in Xenopus olfactory axon subclasses[J]. J Neurosci, 1995, 15(1): 942-955.

[4] Tordjman R, Lepelletier Y, Lemarchandel V, et al. A neuronal receptor, neuropilin1, is essential for the initiation of the primary immune response[J]. Nat Immunol, 2002, 3(5): 477-482.

[5] Larmonier N, Marron M, Zeng Y, et al. Tumorderived 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 supprission of dendritic cell function involves TGFbeta and IL10[J].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07, 56(1): 48-59.

[6] Miracco C, Mourmouras V, Biagioli M, et al. Utility of tumourinfiltrating CD25+FOXP3+ regulatory T cell evaluation in predicting local recurrence in vertical growth phase cutaneous melanoma[J]. Oncol Rep, 2007, 18(5): 1115-1122.

[7] Sutmuller RP, van Duivenvoorde LM, van Elsas A, et al. Synergism of 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 blockade and depletion of CD25(+) regulatory T cells in antitumor therapy reveals alternative pathways for suppression of autoreactive cytotoxic T lymphocyte responses[J]. J Exp Med, 2001, 194(6): 823-832.

第8篇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深入浅出”;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77-02

一、计量经济学背景介绍

1.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一词最早由挪威经济学家、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希(R.Frisch)于1926年在《论纯经济问题》一文中,按照“生物计量学”(Biometrics)一词的结构仿造出来的。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是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1930年12月弗里希和丁伯根(J.Tinbergen)等经济学家发起在美国克里富兰成立国际计量经济学会,该学会的成立标志着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独立学科被正式确立。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谬尔森(P.Samuelson)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有了新突破,使得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计量经济学在国内的发展。中国高等学校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已有20多年的历史,起初只是在部分学校的少数专业开设,1998年经教育部全国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决定,把计量经济学纳入了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8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全国各高校不仅在经济学类各专业已普遍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而且一些管理类专业也十分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不再仅限于理论层面,计量经济分析在经济领域中得到一定运用,仅从经济学类期刊文章看,学者在探索经济问题的过程中,更希望通过对经济问题的定量分析来提升文章实用价值,它也成为文章含金量的一个重要尺标。据统计,在1984―2007年《经济研究》刊物上发表的近3300余篇论文中,以计量模型作为主要分析方法的论文占到了53%[1]。

二、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从学科综合性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计量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自身并没有固定的经济理论,计量经济学中的各种计量方法和技术,大多来自数学和统计学,但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需有相关的经济理论作为支撑。因此,在运用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们需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经济问题所处的环境,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才能使计量研究成果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从方法论角度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工具学科。作为方法论学科,计量经济学信奉“经验主义”,作为经济问题分析的工具,计量经济学需要通过对经济问题的数量关系,并从定量角度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因此,计量经济学通过自身的优势,将现实中的经济问题,通过计量经济方法并结合相应软件,将经济问题转化为可度量且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分析结果,并为后续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三、计量经济学在财经院校的发展现状

财经院校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更强调课程的实际应用而不是课程的理论推导,理论推导并不是其教学主要目的。虽然理论推导及证明不是其学生的强项,但学生具有较强的经济学基础。虽然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门类各专业核心课程,且该课程在教学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计量经济学在财经院校的课程开设中仍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课程具有课时少、内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目前,财经院校为本科生开设的计量经济学课时较为有限,而计量经济学是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等为先修课程。因此,计量经济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广泛,内容较多。其次,计量经济学现有教学特点致使学生课程压力进一步加大。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必须具有宏微观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先行课程的良好基础。但对财经院校而言,选修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本科生其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加之开设的时间正好为学生专业课最多的时间段。另一方面,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部分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将直接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学方法仍以理论讲授为主,导致教学的“深入深出”。现行的计量经济学教材中充斥着各种数学公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分注重于数学理论推导,而忽视了财经院校学生知识结构背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使得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缩减。

四、实现计量经济学本科教学的“深入浅出”途径

如果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忽视定量分析,经济研究很难深入下去,对经济“政策效应的验证也是一句空话”,但如果不改变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我们将会看到从公式到公式的数字游戏[2],这将最终形成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深入深出”,教学效果难于达到最大化。从财经院校本科教学视角出发,实现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深入浅出”教学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选择经典计量经济学部分作为本科教学重点。在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与方法,让学生具有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3]。其中,经典计量经济学应用最为普遍,也是学习更高层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要基础,符合财经院校绝大多数本科教学的实际要求。因此,可以选择经典计量经济学部分作为本科教学重点,更多的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可以放入更高层次学生的教学或学生根据自己个人兴趣爱好拓展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知识。

2.减少数学的理论推导,重视其分析思想及实际应用。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并不是数学课。因此,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过程不能过于数学化。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数学推导,使学生了解方法的基本思想即可。以学生扎实的经济知识基础为支撑,加强其计量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3.加强实验教学及启发教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适当引入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的时间,通过案例演示及实验操作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选择经济热点主题,同时案例内容紧扣教学大纲,改变教材中实例一成不变的形象,保持案例的动态更新[4]。计量经济学的实验课程学习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掌握计量经济学的运用。在实验课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各个步骤需要结合经济问题及计量经济软件讲解,增加讲解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增加同行间的学术交流,把握学术前沿发展动态。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虽然这门学科在中国发展仅20多年,但其运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仅从目前权威的经济学类相关文献统计数据可知,越来越多的文献在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过程中涉及计量经济学方法作为辅助。计量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仍不成熟,并且其学术前沿问题也在不断更新,仅凭专业教师单一力量还略显单薄,因此,专业教师需增加专业间的学术交流活动,探讨专业领域相关困惑。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专业教师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及学术前沿发展动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为学生讲解专业相关的学术前沿发展现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性探索与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4):12-13.

[2]陈岱孙.陈岱孙文集(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庄.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改革的研讨[J].统计与咨询,2010,(06):46-47.

[4]徐盈之.研究型大学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2):228-231.

[5]高铁梅.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8-22.

第9篇

[关键词] 逆行性引导; 气管插管; 方法比较

[中图分类号] R6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7-55-02

Guided Retrograde Tracheal Intubation:A Comparison of Three Techniques

WEI Chengfa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Liuzhou Tumor Hospital,Liuzhou 545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three kinds of retrograde guided intub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patients with difficult airway. MethodsWe selected 36 difficult airway patients of head and neck surgery,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with 12 cases in each group:Group I(traditional retrograde guiding technique) by which the wire was directly guided through the endotracheal tube,Group II(classic retrograde guiding technique) by which the wire was guided first through a secondary guided tube,and the trachea was made to sheathe the secondary guided tube and then came to the intubation and Group III(modified retrograde guiding technique) by which the wire was guided through the improved guiding hole of the trachea and then came to the intubation.We observed the intubation time of each technique,a success rate and afailure rate of one-time intubation. ResultsThe intubation time of Group III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Group I and Group II,and the one-time intubation success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I(P

[Key words]Guided retrograde; Tracheal intubation; Comparison

逆行性引导气管插管法是处理困难气道插管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有传统逆行引导法、经典逆行引导法与改良逆行引导法。这三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未见相关的比较报道,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对三种方法的气管插管成功率、插管所用时间、SPO2、MAP、HR及并发症作一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期的头颈部肿瘤手术患者采用Willson综合评定进行评分,总分≥6分入选,共36例,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龄28~75岁,平均 55岁。体重55~96kg,平均78kg。ASAⅠ~Ⅲ级。

1.2 材料准备

16号穿刺套管针1只,5mL一次性注射器1只,中心静脉导管的J形导丝,内径(ID)7.0~7.5钢丝螺纹气管导管各一只,改良钢丝螺纹气管导管是在原气管导管斜口尖端偏管壁外侧穿一直径0.8mm导引孔到管壁内侧近Murphy孔边开口(制作方法是用7号针头,按要求先在管壁上打好导引道的走向,然后用微型电焊打火机快速烧红暴露在管壁外的一段针管,将烧红的针管快速往前推入再拨出,即形成导引道,并用红色中性笔在导管斜口尖端的开口做一记号,便于J形导丝快速插入导引道的外口(图1),14号一次性吸痰管1根(二级引导管)。

1.3 插管操作

①病人取仰卧,垫肩,头后仰位。消毒颈前区,取5mL一次性注射器先行环气间隙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2mL于气管内,令其咳嗽几次,同时静脉滴注芬太尼0.05mg,咪唑安定2.5mg静注,保留患者自主呼吸。②用16号穿刺套管针于环气间隙行气管穿刺,确认穿刺针进入气管后将套管往前送,拨出套管针芯,插入导丝,直至导丝从口腔穿出。Ⅰ组:将引导钢丝直接穿过气管导管中引导插管;Ⅱ组:引导钢丝先穿过二级导引管,气管再套进二级导引管上引导插管;Ⅲ组:导引钢丝穿过改良气管的导引孔引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③拉出钢丝,轻压穿刺点数分钟,完成逆行导引插管操作。

1.4 观察指标

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时间,环甲膜穿刺前与插管完成时的SPO2、MAP、HR的变化、失败率,并发症。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 t 检验。

2 结果

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及Willson综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一次成功率:Ⅲ组,100%;Ⅱ组,84.6%;Ⅰ组,61.5%;Ⅲ组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上气管插管困难发生率高达1%~4%[1],有效地处理气管插管困难,可提高全麻的质量。目前临床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方法也较多,其中逆行性引导气管插管是最常用的,具有气管插管准确、有效,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但是逆行性引导气管插管中采用的方法不同其结果还是有区别的,传统逆行引导法在插入过程中,因引导丝外径与气管导管内径的差距大,形成大间隙,气管导管尖端活动度大,不易准确进入声门[2-4];经典逆行引导法(逆顺联合插管法)目前多有报道[5,6],虽然在理论上要比传统逆行引导法使导管易于进入声门,但实际操作中仍常发生难以进入声门的现象,另外二级顺行导管较粗常影响插管过程中通气;改良逆行引导法在导丝置入成功后,逆行引导丝直接从特制气管导管尖端的导引孔穿入,限制气管导管尖端前后左右移动,使其准确通过声门进入气管内[7]。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逆行引导法一次插管成对率最高、平均插管时间用时最短,而传统逆行引导法在三种方法中是最差的,比较结果与上述的观点相符。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SPO2、MAP及HR轻重变化随插管操作时间长短成正比。尽管逆行插管均保持自主呼吸,但都要使用些镇静、镇痛药,呼吸仍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操作时间长多与气管不能准确插入气管有关,刺激咽喉次数增多,损伤不断增大,时间一长患者屏气、缺氧加重,SPO2下降明显,MAP及HR应激性增加,对老年手术患者极为不利。

总之,通过对逆行性引导气管插管法的临床比较,我们认为逆行性引导气管插管法中以传统逆行引导法失败率最高,而经典逆行引导法与改良逆行引导法两者发生失败率都为0,但是改良逆行引导法中平均插管时间用时是最短的,插管一次成功率较高,因此在临床上采用逆行性引导插管中,改良逆行引导法是最值得推荐为首选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从寿耆,赵俊. 气管内插管困难的预测和处理[J]. 国外医学:麻醉学分册,1997,3:174.

[2] 高辉,王建慧,薛莲. 经喉引导逆行气管插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J]. 淮海医药,2003,21(3):218-219.

[3] 陈贤朝,吴建新,李玉玲. 逆行导管牵引插管法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J].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3):224.

[4] 唐正国,蔡宏伟,王锦兰,等. 逆行导引气管插管法在全麻快速诱导中的应用[J]. 医学临床研究,2002,19(11):473-474.

[5] 孙华柏,赵民,秦凤明,等. 逆顺引导气管插管的应用研究[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5,25(1):52-53.

[6] 张涤非,张健. 联合引导插管法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J]. 安徽医药,2005,9(1):32-33.

第10篇

前言法国哲学家迪卡尔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医学统计学属于一门方法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保证医药科研工作的重要手段已写入有关文件的要求中,是医学院校各相关专业、各层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为其进行医学实践、科学研究、学习其他课程和阅读专业文献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促进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1]。作为21世纪的中国高等医学人才,不仅应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与精湛的医疗技术、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医德医风,还应具有应对各种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敢于攻克医学难关的毅力,最重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能在医学教育领域与国际接轨,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医学人才,我们结合医学临床与科研实际,从学生知识水平和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尝试采用PBL教学法,改革医学院校必修课程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方式,探索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医学统计学PBL教学的必要性

医学统计学是建立在数理统计基础上的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工具学、方法学。医学统计学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公式,部分公式显得复杂,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望而止步。传统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的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教师备课主要是以教科书为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梳理和串联各个知识点,侧重于在课堂上进行某一章节理论知识讲授,很少向学生介绍医学统计学中新的领域、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布置学生相应章节的作业,学生利用计算器或统计软件套用课本例题格式,参照课本公式进行统计运算,单纯做练习、交作业,学生没有正确理解统计学中的概念含义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分析医学问题时不知道如何正确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甚至对资料的设计类型、性质和分析目的都是模棱两可的。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日益增多,医学领域中研究的内容也将更加的深入和多样,观察指标将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和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生的需要,更不利于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并于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中得到推荐,其在医学教育中是指: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教学。与传统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相比,更受到学生欢迎[2-4]。有研究表明PBL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能提高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5]。

2医学统计学PBL教学的内容

医学统计学PBL教学法其特征是"以病人疾病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病人疾病问题开始去学习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根据教师的技能和使用的设计方法不同,它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

2.1联系工作实际,开设案例讨论课

开设一定数量的案例讨论课,充分发掘调动医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去体验、理解统计学的各种概念与原理。这样,由浅入深,由简而繁,在静态的书本知识和动态的实际应用之间架起桥梁,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引入到案例讨论中,将这些问题的解决与统计学分析思路的形成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创造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评述医学期刊已中的所用统计方法

向所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例如课外时间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各类医学期刊,重点看医学统计分析部份,要求每个学生阐述论文中的统计学方法及其作者的统计分析过程,论文中统计方法有无误用情况,并对误用原因加以评述和讨论。例如要遵守数学上的规则与习惯,如小数点及各个位数应上下对齐,一个多位数的数值不能分写成两行,等号不能写在一行的末了而应写在第二行的开头等等各种统计符号必须写正确,汉字、阿拉伯字与外文字母必须写清楚,不能写成模棱两可。让学生认识到统计方法应用条件的严格性和统计分析的严密性,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2.3进行统计应用能力训练

统计学的用处不单单是数据处理,更重要的是实验设计。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统计学的目的就是在实验完成之后进行数据处理,对于设计不合理的实验,想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弥补,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法[6]。在医学统计学学习中,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是应用广泛、内容抽象、教师难于讲解、学生难于真正接受的内容。为使学生彻底掌握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基原则、方法、步骤,在教学中,采取了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方法,根据本校的科研课题,筛选出典型的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科研项目,在课堂上就课题的研究目的,从研究对象、观察指标,如何控制误差和偏倚,样本含量的确定及根据随机化原则采用何种类型的实验设计或抽样方法进行讨论,进而引伸到教材中归纳的重点掌握的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方面。

2.4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医学统计学教学实践中,可结合科研课题,进行应用能力训练,在实践中培养提高科研能力[7]。很多学生对老师的科研活动很关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例举自己工作、科研中遇到的实例,学生通过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阅读科研论文等了解了科学研究的整体过程,指导建立起一整套正确的科研方法,包括查阅文献--立题----科研设计--实际操作--整理资料--数据处理到写论文的整个过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并让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科学研究产生兴趣和激情,从而培养其科研能力。

3医学统计学PBL教学的过程

3.1建立教学小组和集体备课

包括典型案例的准备、教材的编写、参考文献的查阅、教师集体备课及试讲,反复探讨教学方案。

3.2课前预习

预先将案例发给学生,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案例提出若于思考题,供学生作为预习训论之"基础",要求学生查阅参考文献并结合案例进行预习。

3.3分组讨论#p#分页标题#e#

分成小组,在各位教师辅导下,"以病人疾病问题为基础"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教师加以启发其中的统计思维和统计知识,并对学生在预习中的一些疑问加以解释。通过临床案例讨论和分析,让学生较早接触临床,减少说教式教学负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8]。

3.4学生发言

讨论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小结并发言。

3.5归纳总结

教师在听取学生汇报发言后,给每组点评,并针对小组讨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些补充解答,对整个课程的内容加以回顾总结,通过案例掌握一些相关的统计基本概念和原理方法,例如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参数与统计量、抽样误差、小概率事件及假设检验等,最后归纳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4医学统计学PBL教学与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4.1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素质

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医学教师的辛勤培育,而医学统计学PBL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一个过程。"予人一杯,己有一桶"。教师要开展医学统计学PBL教学,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医学统计学中编写教材和临床典型案例的准备、问题的提出等。这个过程要求教师从不断去学习、探索、创新;扩大了教师知识面.有利于基础与临床研究有机结合;把医学统计学领域的最新成果以及学术界正在争辩的论题随时溶进教学内容中去;身体力行地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去教学生和开拓学生,使他们尊重、热爱创新,培养科研意识。在PBL教学实施中"问题"本身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精心设计课程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在围绕"问题"提出及解决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外,还必须掌握相关的学科基础知识,调动相关的各种能力,因此,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地提高。而在课堂教学中,PBL教学法要求教师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精心营造氛围,诱导、激活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造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2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PBL中的这个"P"是指问题problem,通过"P"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激发创造力的基础,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人内在学习的动力。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我们采用PBL教学,以经典案例入手,问题为先导,学生为中心,培养医学生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收集、整理有关问题的资料,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例如一个经典案例:坏血症的治疗--医学历史上第一次有效控制的干预试验。当时英国对这病采用的治疗方案有6种:苹果汁;桔子和柠檬;醋;泻药;硫酸丹剂;大蒜和芥子。针对这个案例提出统计问题,问题1是如何比较这6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好坏?这就需要医学统计学相关知识。1747年5月20日,Lind医生将12名病情相同(似)的患者带到一艘船上,分为6组,每组2人,分别给予下列6种干预:A组:每天饮1夸脱苹果汁;B组:服25滴硫酸丹剂,每天3次;C组:服2匙醋,每天3次;D组:每天饮约半品脱海水,服缓和的泻药;E组:每天食2个桔子,一个柠檬;F组:每天服由大蒜、芥子等成份组成的干药。问题2是Lind医生为什么要在同一条船上作该实验?问题3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为什么要强调病情相同?通过问题让同学们深入思考,引导医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其医学统计学的思维和科研意识。

4.3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是21世纪医学创新人才的基本能力,一个医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医学知识具有无限性,现有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应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而变得陈旧、过时。人们常用"鱼"和"渔"来比喻"知识"和"学习知识"。如果每天都想吃"鱼",靠其他人将"鱼"送上门无疑是不长久的,最好的方法是学会如何"渔(捕鱼)"。现代医学教育的在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统一体的概念表明,在校医学教育只是基础阶段,是为毕业后接受进一步医学专业培训做准备的阶段。通过自学和终身学习才能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时刻把握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并获得科研成果。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被动吸收知识的习惯,而医学统计学PBL教学,就是在经典案例或待创情景中,围绕问题而不是围绕课程程序的学习,其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锻炼学生经常查阅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共享,获得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综合,升华为自己的观点,再与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解决疑问,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并逐步树立一种"自主学习观",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内容,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实现"鱼"向"渔"转化。同时,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熟练掌握了文献检索技能,提高了文献识别及质量评价和汲取学科前沿知识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9]。

第11篇

摘 要 目的:探讨早期扩张法治疗小儿包茎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收治包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扩张分离术,对照组行包皮环切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儿中有3例患儿因疼痛而退出。在观察期内,治疗组的治疗时间(2.0±1.2)分钟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2.1±1.2)小时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小儿包茎 扩张法 包皮环切术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curative effect of the early d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himosis in children.Methods:120 cases with phimosis in our hospital,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underwent expansion separation,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ircumcision.The efficacy was compared.Results:Only 4 patients withdrew treatment.In the observation period,the treatment time(2.0±1.2)min and postoperative pain time(2.1±1.2h) were les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hildren with phimosis;Dilation;Circumcision

包茎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小儿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及早治疗在预防婴幼儿尿路感染,成年后减少浸润性癌和性传播疾病,提高男性生殖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益处。包皮环切作为治疗包茎的经典方式一直应用至今,但创伤大,并发症多,还影响患儿生活和学习,因此许多患儿和家长不能接受。对于小儿包茎的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外有较大的争议,越来越多医生反对进行可避免的包皮环切术[1]。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扩张法在治疗小儿包茎中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包茎患儿120例,年龄0~8岁,平均3.5岁,随机分为扩张组及对照组。扩张组平均年龄(3.62±2.7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78±2.86)岁,两组患儿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入组条件:患儿包皮口缩窄,包皮与粘连,包皮不能上翻外露,或强行上翻包皮,不能自行复位,易嵌顿者;或限于包皮口极小、排尿时出现包皮前端呈囊状膨大、排尿困难、排尿不适者或反复出现包皮炎症者。

治疗方法:①扩张组:用0.5%碘伏消毒液消毒,左手固定,绷紧包皮,在包皮口与之间滴1%丁卡因数滴进行表面麻醉,右手持蚊式血管钳扩张包皮口2~3分钟,上翻包皮显露尿道外口,采用凡士林纱布向上逆行滑动分离与包皮之间粘连,直至冠状沟,清除包皮垢,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清洗头部及包皮口,涂红霉素眼膏于冠状沟1圈,将包皮复位,再反复上翻与复位,并交代家长给小儿涂消炎剂。②对照组:经典手术方法环形切除包皮,0号丝线间断缝合切口。

主要观测指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水肿发生率、术后瘢痕形成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及远期随访外观满意度等;随访6个月。本研究以包皮上翻自如、下翻能达冠状沟并且无包皮粘连、红肿、瘢痕形成等表现为满意标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或是秩合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结 果

本研究中有3例患儿(治疗组3例)因为疼痛原因退出。两组治疗后临床结果比较: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治疗组中有8例患者出现包皮水肿,4例患者出现瘢痕;而对照组中有19例患者出现包皮水肿,9例患者出现瘢痕形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小儿包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有研究表明,包茎对小儿有一定的危害:可导致发育延迟,引起包皮及头炎症,严重者还可引起尿路感染,可能发生疝及脱肛等合并症;包茎内积聚包皮垢,慢性刺激可诱发癌;日后结婚影响性生活,甚至发生包皮嵌顿;包皮垢的长期刺激还可诱发女方宫颈癌等[2~4]。因此,及早治疗在预防小儿尿路感染,成年后减少癌和性传播疾病,提高男性生殖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益处。因此,包茎的治疗要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对于包茎的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即通过各种方式扩张包皮口,使头外露;手术治疗主要为包皮环切术。但有研究表明小儿包茎或包皮与头之间的粘连有保护未成熟的头的作用,可避免尿液中氨对尿道口及头的刺激,从而避免溃疡形成[5]。且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的发育,包茎状态可慢慢消失[6]。如果在早期行包皮环切治疗,不仅破坏包皮的生理功能,还可产生过多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包皮口狭窄、包皮过短、外观不满意、痛性等。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反对进行可避免的包皮环切术。另一方面,小儿对手术也存在恐惧心理,从人性化角度考虑,选择扩张治疗更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

目前有不少学者认为小儿包茎的治疗以包皮粘连分离及扩张术为宜,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的特点,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比较符合小儿的生理和自然规律[7],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中,无论在手术时间还是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方面,早期扩张治疗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合手术经验,我们认为应用早期扩张法治疗小儿包茎操作简便安全,避免了手术治疗的痛苦和麻醉的危险,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但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操作时应细心,各方向扩张力度及扩张程度应一致;②包皮有感染时,应治愈后再做;③对经本法治疗2次无效者或有明显疤痕狭窄环者应行包皮环切术;④教会家长掌握翻复包皮要领,且要坚持翻洗,及时复位,避免包皮嵌顿。

参考文献

1 Dewan PA,Tieu HC,Chieng BS.Phimosis:is circumcision necessary[J].J PaediatrChildHealth,1996,32:285-289.

2 Shaikh N,Morone NE,Lopez J,et al.Does this child have a urinary tract infection.JAMA,2007,298(24):2895-2904.

3 Schoen EJ,OehrliM,Colby C,et al.The highly protective effectofnewborn circumcision against invasivepenile cancer.Pediatrics,2000,105(3):36.

4 Sansom SL,Prabhu VS,Hutchinson AB,et al.Cost-effectiveness ofnewborn circumcision in reducing lifetimeHIV risk among U.S.males.PLoS One,2010,5(1):8723.

5 Elder JS.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he genita-

lia[M].Philadelphia:WB SaundersCo,1992:20-1938.

第12篇

自从Paelinck提出“空间经济计量学”这个术语,Cliff和Ord(1973,1981)对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开拓性工作,发展出广泛的模型、参数估计和检验技术,使得经济计量学建模中综合空间因素变得更加有效。

Anselin(1988)对空间经济计量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它以及Cliff和Ord(1973,1981)这三本著作至今仍被广泛引用。Anselin对空间经济计量学的定义是:“在区域科学模型的统计分析中,研究由空间引起的各种特性的一系列方法。”Anselin所提到的区域科学模型,指明确将区域、位置及空间交互影响综合在模型中,并且它们的估计及确定也是基于参照地理的(即:截面的或时-空的)数据,数据可能来自于空间上的点,也可能是来自于某个区域,前者对应于经纬坐标,后者对应于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

国外近几年空间经济计量学得以迅速发展,如Anselin和Florax(1995)指出的,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人们对于空间及空间交互影响的作用的重新认识。对空间的重新关注并不局限于经济学,在其它社会科学中也得以反映。

(2)与地理对应的社会经济大型数据库的逐步实用性。在美国以及欧洲,官方统计部门提供的以区域和地区为统计单元的大型数据库很容易得到,并且价格低廉。这些数据可以进行空前数量的截面或时空观测分析,这时,空间(或时空)自相关可能成为标准而非一种特殊情况。

(3)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数据分析软件,以高效和低成本的计算技术处理空间观测的发展。GIS的使用,允许地理数据的有效存储、快速恢复及交互可视化,为空间分析技术的艺术化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至少目前线性模型中,缺少针对空间数据和空间经济计量学的软件的情况已经大为改观。目前已有一些专门的空间统计分析软件,并且SAS、S-PLUS等著名统计软件中,都已经包括用于空间统计分析的模块。

(二)空间经济计量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空间统计学是研究空间问题的另一门学科,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快速发展的分支。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用以帮助采矿业进行矿藏量的计算。最早的工作是采矿工程师D.G.Krige和统计学家H.S.Sichel在南非进行的。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运算速度的大幅提高,空间统计分析技术逐渐扩展到地球科学的其它领域。目前已经普遍存在于需要处理时间上或空间上相关的数据的科技领域中。

空间经济计量学与空间统计学的区分不太容易。Haining和Anselin的观点认为空间统计学的研究大多由数据驱动,而空间经济计量学由模型驱动,即从特定的理论或模型出发,重点放在问题的估计、解释和检验上。空间统计学的主流是研究生态学和地质学中的物质现象,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与区域及城市经济有关的模型。有一种观点认为二者的区分应基于作者将其工作对应于空间经济计量学还是空间统计学,这种区分办法可能较为简单。

地质统计学(Geostatistics)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用于研究地质学现象的空间结构和进行空间估值。例如,在探矿过程中,通常是在空间上布点进行钻探,然后对采样得到的样品进行分析,估计矿藏的分布和储量。由于矿藏不开采的话,在时间上结构几乎是不变的,因此地质统计学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空间相关。空间经济计量学所研究的问题不仅存在空间相关,往往所研究的问题在时间上也存在相关。

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中,人们建立了各种理论以及关系式来描述人类在空间上的行为,如研究城镇问题的“引力模型”等。但在利用模型进行定量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将理论或关系式用数学模型来进行刻划,利用统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检验,并进行评价,这些正好是属于经济计量学研究的范畴。应该说,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区域经济问题,依据的是区域经济学理论,但它还需要综合数学,以及空间统计学等学科,因此它不等同于区域经济学,而是一门交叉学科。

二、研究的问题

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存在空间效应的问题。空间效应主要包括空间相关和空间差异性。在研究中涉及空间相邻、空间相邻矩阵等概念。

(一)空间相关

空间相关指在样本观测中,位于位置i的观测与其它j≠i的观测有关,即

附图

存在空间相关的原因有两方面:相邻空间单元存在测量误差,空间交互影响的存在。测量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数据的采集与空间中的单位有关,如数据是按省、市、县等统计的,但设定的空间单位与研究问题不一致,存在测量误差。

空间相关不仅意味着空间上的观测缺乏独立性,并且意味着潜在于这种空间相关中的空间结构,也就是说空间相关的强度及模式由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布局,距离)决定。

对于空间相关,空间自回归通常是其核心内容,空间自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附图

在这个模型中,β解释变量X(n×k矩阵)的参数向量(k×1),ρ是空间滞后相关变量的参数,λ是残差空间自回归(空间AR)结构中的参数。

W[,1]和W[,2]为n×n矩阵,是标准化或未标准化的空间加权矩阵,分别对应于因变量以及扰动项中的空间自回归过程,这两个矩阵可以不同,这意味着两个过程由不同的空间结构生成。

这个模型可以退化成为普通的线性回归模型、(纯)空间自回归模型、混合回归与空间自回归模型、残差空间自回归模型等形式。

对这个模型,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不仅是有偏的,而且是不一致的,参数的估计通常采用极大似然估计,近几年,有学者尝试采用贝叶斯估计对参数进行估计。

(二)空间差异性

空间差异性指空间上的区域缺乏均一性,如存在中心区和郊区、先进和后进地区等。例如,我国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存在较大差别。

对于空间差异性,只要将空间单元的特性考虑进去,大多可以用经典经济计量学方法解决。但当空间差异性与空间相关共同存在时,经典经济计量学方法不再适用,而且这时问题可能变得非常复杂,因为这时要区分空间差异性与空间相关可能非常困难。

研究空间差异性的模型主要有:

E.Casetti提出的空间扩展模型(1972)和回归参数漂移分析方法(简称DARP)模型(1982)。这时,空间差异性表现为模型参数随空间位置变化,并以空间单元的位置信息作为辅助变量(称为扩展参数)。

y=Xβ+ε

附图

模型(3)为以经纬坐标(Z[,x],Z[,y])作为扩展参数的空间扩展模型。同样可以以到中心区域的距离作为扩展参数设计模型。

将模型(3)的第二个式子右边加入随机扰动项,则为DARP模型。E.Casetti(1992)进一步提出了贝叶斯空间扩展模型。

D.P.McMillen和J.F.McDonald(1997),C.Brunsdon,A.S.Fotheringham;MartinCharlton(1996),提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简称GWR模型)。

附图

(三)时空数据空间模型

在模型中考虑时间维增加了描述的复杂性,但综合时间空间的模型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有用。在经典的经济计量学模型中,这是综合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的情形。如果数据不存在空间相关,则可以采用PanelData模型。Anselin(1988)将似不相关(SUR)模型扩展到空间的情形,提出空间SUR模型。

三、应用前景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地质统计学是较早应用空间统计学的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就有人研究并应用Krige模型。空间统计学除了在地质学的研究中发挥作用,近十年来,周国法、徐汝梅等学者研究生态学中的空间相互作用,并于1998年出版了《生物地理统计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土地、森林、农业、矿产、能源、作物估产、灾患检测等进行应用,开始了我国空间统计学在经济领域应用中统计调查的工作,为了将空间遥感调查技术逐步纳入到我国统计的常规性工作中,1998年10月,国家统计局成立了空间统计研究室,并与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合作,组成了“空间信息多重采样设计的空间统计学应用研究”课题组,运用遥感技术和空间分析对我国农业耕地、森林、草地等资源以及城镇动态变化进行调查,该项目获得国家统计局2000年课题研究一等奖。

在我国地质统计学、生物地理统计学及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的各种调查,都属于空间统计学的范畴。地质统计学、生物地理统计学主要研究空间相关及空间估值,在生物地理统计学的研究中还包括物种的空间扩散过程。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各种Krige模型、方差图模型,以及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动态采样的研究,与地质矿产调查类似,主要涉及样本在空间上的布局、有效样本量的确定、采样误差的计算等问题的研究,根据其研究的问题和方法,也可以将其归入统计学的抽样调查分支之中。

随着我国按地区进行统计的统计基础资料不断积累,尤其是遥感技术应用到统计调查中来,都将使得按时间和空间排列的数据资料极为丰富,对数据进行空间甚至时空分析成为可能,人们将逐渐从时间的角度转向普遍从时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空间经济计量学在我国以下几个方面将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由于区域之间存在相关性,或者存在差异性,因此一项政策对每个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通过运用空间经济计量学方法对各区域进行研究之后,找到政策在各区域上作用的关系,对于政府决策、正确制订政策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由于区域之间存在先进地区和后进地区,通过空间经济计量学方法可以对先进地区与后进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按区域编制投入产出表时,空间的概念将发挥作用。

对房地产的价值进行评估时,在考虑外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对正确评估房地产的价值有很大帮助。

对环境污染进行研究时,运用空间经济计量学方法对污染的传播方式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

在交通领域的研究,可以利用空间经济计量学方法对人员、货物在空间上的流动方式进行研究,同时对通道上的不同区段进行研究。

在对某种疾病(如流感)在空间上的传播过程进行研究之后,对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将有很大的帮助。

建立了空间的概念之后,人们对于在空间上的抽样将综合考虑空间单元之间的相关性。而空间抽样在空间上的布点方式也可以用作商业网点的布局研究。

总之,只要问题涉及到空间的概念,空间经济计量学就将发挥其作用。对空间经济计量学的深入研究及应用,将促使人们面对问题的时候,从空间或时空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目前的研究中,系统内的空间单元受到系统内其它位置单元的影响,但边界处的单元还受到系统外与之相邻的单元的影响,如何将这个影响考虑在模型中值得研究。

在具体问题中,距离的概念需要加以认真对待,单用地理上的距离有时并不合适,例如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在今天并不是距离远近决定的,电子化交易使得资金的流动非常迅速方便,因此,在研究这类问题时,如何将贸易、人员、资金的流动充分考虑到空间加权矩阵中去,尚值得研究。

贝叶斯方法在统计学各个分支的应用越来越广,空间贝叶斯模型也是目前空间经济计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可变单元的问题。当数据汇总的级别变化,可能整个模型的描述都发生变化,对于不同的问题,可能影响模型变化的汇总的级别也不同,能否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对系统进行描述尚待进一步研究。

时空数据的综合分析,参数估计的渐近性质,模型的各种检验方法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经济问题中,许多需要研究的对象是多维的,即研究对象是一个向量,如何在空间问题中建立一系列空间VAR模型,尚需研究。

不易获得较为详细且价格低廉的区域统计数据,将大大限制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的应用。建立我国区域统计数据库,要求价格低廉且方便实用,是摆在统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Anselin,L.1988.SpatialEconometrics.MethodsandModels,DordrechtKluwerAcademic

Publishers.

2Anselin,L.andR.J.G.M.Floraxed.1995.NewDirectionsinSpatialEconometrics,Springer-Verlag.

3Brundson,C.,A.S.Fotheringham,andM.E.Chalton.1996."GeographicallyWeighted

Regression:AMethodforExploringSpatialNonstationarity,"GeographicalAnalysis,

Vol.28,p281-298.

4Brunsdon,C.,A.S.Fotheringham,andM.E.Chalton.1999."SomeNotesonParametric

SignificanceTestsforGeographicallyWeightedRegression,"JournalofRegional

Science,Vol.39,No.3,p497-524.

5Casetti,E.1972."GeneratingModelsbyExpansionMethod:ApplicationstoGeographic

Research,"GeographicalAnalysis,Vol.4,p81-91.

6Casetti,E.1982."DriftAnalysisofRegressionParameters:AnApplicationtothe

InvestigationofFertilityofFertilityDevelopmentRelations,"ModelingandSimulation

13,p961-966.

7Casetti,E.1992."BayesianRegressionandtheExpansionMetod,"Geographical

Analysis,Vol.24,p58-74.

8Cliff,A.D.andJ.K.Ord.1981.SpatialProcesses:ModelsandApplications,Pion.

9Haining,R.P.SpatialDataAnalysisintheSocialandEnvironmentalScienc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0.

10Paelinck,JeanH.P.andLeoH.Klaassen.1979.SpatialEconometrics,SaxonHouse,

TeakfieldLtd.

11庄大方,张稳,罗建国.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中的空间信息多重采样框架设计与GIS实现,统计研究,199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