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3 11:42: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干部教育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高度重视,精心规划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推动我县两个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四个培养”工程建设和完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的各项任务,意义重大。为此,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把它当作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去年初,我县已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制订了全年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如县科协认真做好了教育培训规划的制定、教学计划的落实、教材的选编、教师的选聘、教学辅导和管理工作,同时做好跟踪服务,与有关部门共同搞好技术职称评定。农此文来源于业、教育、财政、妇联和共青团等相关部门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积极配合支持,做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做好。
二、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版权所有
为确保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我们结合全县各乡镇具体情况,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员干部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一是对未经过实用技术培训的党员干部进行普及培训,使他们尽快成为当地的生产骨干和致富能手;二是对具有初中、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中青年党员、基层干部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使他们具有初级以上技术水平和专业技术,成为推广实用生产技术的骨干;三是对农村基层主要干部进行经营管理知识、wto知识和适用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现代农业意识、科学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在形上,我们根据农村农业生产特点和生产周期因地制宜、合理灵活地安排教育培训课时。在农闲季节,举办重点培训班,把广大农村党员干部集中到县城,聘请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专家教授及本县涉农学会会员对学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在农忙季节,一是进行现场实地指导,派遣科技巡视员到乡镇田边地头进行培训后的跟踪辅导服务,帮助学员把在培训学到的科学技术真正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二是组织学员到科技示范场、示范村、示范点参观学习;三是联系科技生产示范点作为学员实习基地,增强学员从事生产的实地操作技能,从而达到以理论为辅、以实践和技能培训为主的目的。据统计,去冬今春以来,我县共举办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班期,参加学员人次,农村党员接受科技面达%。此外,我县还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学员到外地农业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去年底,我县共组织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前往某省湛江、佛山等农业发达地区参观学习,使学员真正开阔了视野,领会了先进农业科学技能。
在内容上,根据各乡镇的主要经济作物、水产畜牧和养殖业的特点而确定。如在廉州、石康、石湾设置以无公害蔬菜、禽畜养殖技术等方面内容进行重点培训;在西场、沙岗等沿海乡镇则设置以高密度精养对虾等海水养殖技术进行重点培训;在星岛湖、廉州则设置以花卉种殖技术进行重点培训等。
三、培训效果明显,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整体增强,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让他们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利用科学技术共同致富奔小康,是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目的。我县自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来,工作效果明显,一批以科技创建的农业生产基地讯速崛起,使我县农产品增加了科技含量,农业普遍得到增产,农民生活得到明显提高。据统计,我县自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比增.%,让全县农民群众在自家门口真正尝到了一顿丰富的“科技大餐”。
四、存在问题
学员分布区域广,集中培训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员学习的情绪。
一、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几种倾向
历年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了大批的干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证明,干部教育培训是可行的、有效的、成功的,但是,不可否认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五轻五重”的不良倾向。
1、重行政约束,轻教育规律。以往的干部教育培训,由于对象身份的特殊性,过分强调行政纪律,而较少考虑教育培训是主导与主体相互作用,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受教育者是主体,教育者依靠主导而发挥作用,借助外力的强制作用难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果。
2、重政治教育,轻业务培训。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过多考虑党政干部从事决策、审批、计划、指令、管理等工作,所以历来的干部教育培训总是政治第一,思想优先。应该承认,政治思想确实重要,不可或缺,但业务培训也不可弱化,更不可减化,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干部不仅要“靠得住”,而且要“有本事”。
3、重书本学习,轻实践锻炼。以往的教育培训,大都是先发给一定的教材,集中培训学习一段时间,而后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去体会、去实践、去锻炼,很少对受教者的实践锻炼进行督促、检查、考核,跟踪问效。
4、重党政干部,轻技术人才。过去有一种观念,认为企事业单位职工大多属“知识技能型人才”,管理层对他们重在决策性指导,其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则由他们自发地、分散地学习和积累,而较少系统组织,集中学习,分类培训、整体提高。
5、重岗前培训,轻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和岗前培训一样,都不是新名词,但真正把继续教育纳上议事日程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铁饭碗”打破了,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岗前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位次关系。
二、对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增强教育培训效果的探讨
干部教育培训不同于基础教育,也不同于学历教育,它主要针对各级各类干部和人才,而这些对象本身是社会的主体,时代的主人,他们不断地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发展,推动时代进步,但新社会新时代又呼唤着他们自身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因此,干部教育培训要注重与当前新形势相结合,与今后工作新要求相结合,与学员新特点相结合,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努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条件
大规模培训干部,涉及对象多、行业多、专业多,量大面广,任务繁重,一定要按计划、分步骤、规范有序地开展,坚决杜绝“乱办班,乱发证,乱收费”的“三乱”现象的发生。一定要加强对培训秩序、教学过程、培训经费的管理,要保证学习时间,保证培训经费,维护正常的培训秩序,为干部教育培训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二)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是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
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双边活动过程,必须充分发挥施教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者的主体作用,不重视受教者的个体差异性,不因材施教,采用传统的贯注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要区别不同行业,教以不同内容;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不同方式;根据不同基础,确定不同重点。比如,对党政干部,党性教育是重点,必须坚持,但党政干部本身党性观念较强,不可泛泛而谈,更忌陈词滥调,必须用新形式、新手段讲解党性教育的新思想、新内容,而且讲解要深透,要有理性高度,要赋予党性教育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对企业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党性教育虽不是第一位的,但他们本身较为欠缺,需要加强教育,讲解时不可过于理论化,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三)选择富有时代特色,内容鲜活的教材是搞好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
猎奇、追新、求知是人的天性。教材内容鲜活,富有时代特色,教材本身就成为老师,扣住读者的心,引着读者看。教育的要求自然地转变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动,教育内容潜移默化,深入受教育者心中,加上施教者的引导、点拔、深化,受教者定能心领神会,融会贯通,施教者轻松执教,受教者愉快获知。如果教材内容陈旧,食之无味,教育培训对教和学的双方都是一件苦差事,事倍功半,收获不大,效益不高。
(四)创新培训方式是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手段
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实现体制、对象、内容、渠道、方式“五转变”。要通过现场参观、情景教学弥补报告式宣讲的不足,要通过提问讨论、调查研究深化教学;要加强教与学之间的双边互动,采用案例式教学,诊断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因势利导、因人施教,推行差别化、个性化教学,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锻炼,通过自身体验和实际感受,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教育培训网络建设,提高资源共享程度,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
一、存在四个不相适应
(一)培训体系与现代培训不相适应
虽然,近几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加大对现代培训体系的探讨和建设,大力推广使用SAT培训模式,并在总局组织的培训班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经验不足、观念落后、市场机制缺失,目前,整个税务系统干部培训的实践,仍然与现代培训体系的要求相去甚远,大大影响了培训效益。主要表现在:
1、从培训环节来看,过于重视培训的组织实施,而对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效果评估等环节却走过场。培训什么内容,不是针对岗位和员工的实际需要,而是根据上级的要求,这种以完成上级计划代替本单位实际需要的做法,导致了培训效果事倍功半;同时对培训实施效果的评估,也只能做到培训过程反应(反应面)和培训学习收获(学习层面无法涉及收获应用到实际工们情况(行为层面)和培训对本位业绩提高的影响(结果层面从而必然导致了培训的无效率
2、从培训管理来看,过于视施教机构对培训过程的管理而忽视了培训单位的有效管理税务系统的人教部门对各业安门上报的培训计划是否合理训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何激励学员培训意愿,如何开发和管理施教机构(如培训课程开发、培训师资管理)等等,这些都要考虑,并要通过制订相关制度加以落实。
(二)培训方式与解决实际需要不相适应
目前,税务系统干部培训的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与解决干部实际需要存在较大的不相适应,这样,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培训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
1、从培训形式上看,由于过于重视脱产培训,而忽略了在岗学习、辅导讲座、总结交流和实地考察等形式的作用,从而无法及时、有效、灵活开展各类培训,也造成了下属单位的培训依赖性,影响了整个系统干部继续教育的效果。
2、从教学内容上看,由于统编教材的滞后,培训内容基本上由培训教师确定,培训内容的随意性很大,特别是系统外部培训教师不能结合税务实际,内部教师却又理论功底不足,无法有效满足参训学员的培训需求。
3、从教学方法上看,由于税务施教机构从普通教育转向干部培训时间还不长,相当部分培训教师由于不能通过接受系统培训掌握现代培训理念和教学方法,无法改变“一言谈”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针对参训对象的需求开展培训教学,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培训机制与提高培训效果不相适应
教育培训作为对人才的培训,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政策措施加以保证,为此,国家税务总局明确了“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任用”的培训机制,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培训的各项激励约束机制在目前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得以落实,再加上培训考核制度的不完善或走过场,造成教与学两方面都没有较大的压力和动力。主要表现在:
1、从主观上看,有些干部对教育培训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学习与提高、学习与发展、学习与使用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对学习存在畏难情绪,也缺乏危机感,缺少主动学习的愿望;将培训当做一种福利或一项任务,造成培训目的性不强,缺乏培训的积极性,不用心学习研讨,而对吃、住、行、玩等方面却较为关注,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2、从客观上看,由于“工学矛盾”突出,税收任务较重,抽出时间参加脱产培训有一定的困难,出现了不能培训,税务系统普遍存在税收任务是“硬任务”,培训等其他工作是“软任务”的现象,造成了不要培训;教学内容不切实际,培训效果差,使参训学员没有常学常新的感觉,形成了不想培训。
(四)师资力量与承担培训任务不相适应
从1999年起,全国税务系统所属院校陆续从普通教育退出,转向从事干部培训,但由于时间较短,专职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同时,为了消化本校教师,缺乏淘汰更新机制,教师自我捉高的压力不足;再加上外聘教师缺乏税务工作实践,系统兼职教师教学方式落后,制约了税务系统全面有效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表现在:
1、从主观上看,目前,税务系统施教机构虽不乏个别品牌教师,但仍有相当部分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心态,“师难当、课难讲、学问难做、调研难深入”的状况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税务系统干部培训质量。
2、从客观上看,一是由于师资培养见效周期长,现有税务施教机构对提高师资培养的力度不够,教师进修培训和开展调研机会较少,不能迅速满足税务系统现有培训形势的需要;二是干部培训对教师掌握现代培训手段、知识储备和知识更新的要求较强,出现了“半桶水,敢教普教,一桶水,不敢教干训”的现象。
二、遵循五个原则
近几年来,税务系统的干部教育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树立了现代培训理念,加强了培训管理力度,建立了完善的施教机构,捉高了培训者的培训水平,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一)按需施教原则
按需施教原则主要是针对教育培训的内容而言的。它要求要根据税务系统各种不同岗位,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以切合税务工作的实际需要,要根据不同职务和岗位,分级分类地开展教育培训,要使参训人员有侧重地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公共管理理论、财税专业知识,精通本行业务,提高管理能力,掌握现代化工作手段,有效履行岗位职责。
(二)学用一致原则
学用一致原则主要是针对教育培训的目的而言的。它要求干部培训要与培训后的工作及使用统一起来,培训是为了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以提高参训学员管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贯彻学用一致原则,首先要根据工作需要去确定培训对象,克服把培训当成任务或给福利的思想;其次要把培训与使用结合起来,做到量才使用,人尽其才。
(三)联系实际原则
联系实际原则主要是针对教育培训的过程而言的。它要求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案例式、模拟式、研讨式等互动性教学,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这样,通过提高学员的积极性,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参训学员的理论水平,更能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讲求实效原则
讲求实效原则主要是针对教育培训的效果而言的。它要求制订的培训计划,要有培训需求分析做保证,要在认真进行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培训的中长规划制定培训计划,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加强教育培训的管理,以确保教育培训按计划进行,顺利达到预期的目标。
(五)注重效益原则
注重效益原则主要是针对培训组织管理而言的。它要求培训部门要有经济效益观念,要注重培训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要善于区分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善于应用不同培训方式,严格控制培训支出,加强培训评估,建立系统有效的培训体系,使有限的培训投入效应最大化。
三、采取六个措施
针对目前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开展培训的原则,笔者认为,要继续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应确实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完善培训制度
1、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税务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按照税务职业发展的需要,结合税务系统干部队伍的现状,制定教育培训规划。教育培训规划既要客观全面,又要具体可行,既要有中长期计划,又要有明确的年度培训目标,使培训工作发展有方向,落实有目标,以保证所有税务干部都能及时接受初任培训、更新知识培训、任职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
2、强化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做到“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任用”,使全体税务干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培训工作由人事部门的计划调训向税务干部自主培训和竞争择训转变,从而形成“领导愿意派,学员愿意学,教师愿意教,学后有收获”的局面。
(二)建立科学体系
1、重视并加强培训需求调查、培训策划设计和培训评估环节工作。制订《培训业务工作规程》,明确培训参与者的各自责任,规范培训环节,确保培训过程的系统性。通过认真实施制作《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形成培训目标;开展培训课程设计与测试,确定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方案,记录培训实施过程;进行培训测评,形成培训评估报告等四个衔接环节,保证培训以最低的花费实现最好的效果。
2、加强对所有培训参与者的管理力度。建立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明确人事部门、业务部门、用人单位和参训学员的职责;建立施教机构资格认证制度,加大对施教机构的管理力度,整合规划培训资源,建立布局合理、资源充分利用的教育培训基地;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评估总结,促进教育培训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创新培训方式
1、积极探索多种教育培训方式的有机结合。根据需求情况、设立的目标和各种培训的优劣性,加大岗位练兵、竞争上岗、参观考察等在岗培训的力度,鼓励通过自学提高综合素质,避免以脱产培训代替一切,造成了教育培训的“等、靠”。
2、创新培训教学方法。一是创新教学形式,通过设置课题组,分工协作,实现“1+1>2”,增加案例分析、研讨、情景模拟等互动式教学,促进学员思考分析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创新教学组织,比如分组研讨,促进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实现取长补短,营造出宽松活跃的教学环境;三是创新教学手段,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培训内容形象化。
(四)加强培训管理
1、制定培训规章制度。以事定岗,以岗定人,通过设立项目负责人,做好培训项目的协调组织,配备班主任,配合班委做好自我管理工作;设立教学管理员,配合教师(课题组)组织好教学工作;成立保障小组,提供优质后勤保障工作,以确保培训过程事事有人管理,处处有落实。
2、完善考核制度,做好培训过程评估。通过考评小组对培训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提交评估报告,以不断完善和改进培训工作,改进学员结业考核办法,结合学员培训过程的反映、学习收获和对具体事项的应用情况,以综合形式考核学员实际运用、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避免死记硬背过关。
(五)加快师资培养
1、完善培训教师管理,逐步建立培训教师资格制度。对于校内专职教师,通过培训考核确认培训教学资格;对于兼职教师,采取培训考察进行聘任,其中对系统内兼职专家,通过加强教学法、心理学等方面培训考试加以聘任。
关键词:高校;科级干部;培训;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251-02
高等学校肩负培养人才、知识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干部是高校办学理念的主要确定者,办学方针的执行者,建设发展的主导者和管理者,开展好高校干部的培训工作,提升其办学治校能力,对于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1]。高校科级干部是高校干部队伍中数量上的主体,以苏州大学为例,占65.1%,因此,认真分析高校科级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在培训理念、体制、模式上与时俱进,培养一支善经营、会管理的科级干部队伍,是做好高校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高校科级干部的特点、类型及教育培训需求分析
高校科级干部主要特点是人数多,年纪轻,类型多,是最基层的干部。他们是具体业务的操作者。以苏州大学为例,科级干部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机关部门科级干部
高校机关科级干部,作为学校机关的一个重要群体,肩负着重要责任,可以说学校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有机关某个或某些科室的参与,也就离不开科级干部的参与,机关干部的整体水平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尤其在具体工作的落实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为机关科级干部,要有较强的大局观和执行力、娴熟的业务知识,一般需要有多年甚至多岗位的工作经验。因此,机关部门科级干部培训需求是要打造一支具备宽广的视野、精湛的业务技能、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的科级干部队伍。
(二)专职辅导员
十六号文件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所以辅导员是高校干部中具有干部和教师“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辅导咨询。因此,辅导员的培训需求是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创新思维灵活、思想潮流前卫;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备思政教育、就业指导、学业规划、心理辅导等基本职业能力的干部队伍。
(三)院系、科研教辅机构部门的科级干部
各院系、科研教辅机构一般设办公室主任、教务秘书、科研秘书、组织人事秘书等部分科级岗位,担负着办公室日常事务处理、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他们和学校机关部门机构对接,成为学院师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例如,教务秘书一般与学校教务部门对接,科研秘书一般与学校科研部门对接等。要做到学校的政策及时下达,学院师生的意见要及时反馈。他们的作用举足轻重,就拿科研秘书来说,众所周知,对于高校来说,科研已经成为决定其竞争发展的重要指标。出不了科研精品的高校,是缺乏竞争力的。科研要搞上去,管理必须跟上。一个学院科研活动开展得如何,是对该学院科研管理水平的检验。而在具体的科研管理实践中,院系科研秘书能否明确认识到自身工作的意义和角色定位,是做好科研管理的前提之一。因此,院系、科研教辅机构部门的科级干部的培训需求是培训一支沟通协调能力强,以师生为本的办公室行政管理、服务、协调、监督队伍。
二、高校科级干部培训现状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科级干部只需要培训基本业务知识,能完成工作任务就可以的观念在部分高校领导中依然存在,导致部分高校科职干部培训经费紧张、场地受限、人员配备不齐、教学资源紧缺等现象。长期以来科级干部形成了“只管埋头做事,无须抬头看路”的心态模式,导致科级干部认为工作是硬任务,培训是软任务,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需要”的现象。
(二)培训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
高校科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理论性较多,在实用性、实效性、针对性方面较为薄弱的现象。简单穿插到其他干部培训班、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等成为主要形式,缺少分组分类、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案例培训[2]。
(三)缺少监督评估和激励约束机制
和处级干部培训统一组织管理(一般由组织部负责)相比,高校科级干部培训一般由各自分管部门自行组织实施,培训效果参差不齐,缺少归口部门去监督评估和后续的跟踪管理,导致高校在科级干部培训、考核与使用上缺乏衔接性。对单位选调科级干部参加培训缺乏调控手段,对学员管理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干部教育培训与选拔任用缺乏有机结合,造成“学与不学一个样”的现象。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路径选择
(一)创新理念、加强领导
高校干部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从工作实践上看,科级干部素质直接决定了基层工作水平;从发展角度来看,科级干部是高校事业的未来,其中相当一部分年富力强的科级干部也是中层干部的后备力量。这就要求学校主要领导干部和干部培训部门必须解放思想,从观念上重视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确立全员培训的目标,克服把科级培训作为间断的知识技能培训的短期行为,着眼于科级干部培训工作的经常化、长期化、系统化,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科级干部终身学习意识,使之树立深化学习、接受培训不单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自己应享有的权利的观念,努力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
(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解决“工学矛盾”
“工学矛盾”在高校科级干部培训中尤为突出。高校科级干部作为高校的基层力量,承担着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基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采取全集中培训的方式,难以保证出勤率。采取分期、分主题,各部门根据需求,分批选送培训对象,集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等形式是解决“工学矛盾”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适当固定每期培训的时间段,各部门单位可以根据计划,适当调整参训人员的工作安排,做到脱产参加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三)通识培训课程和专业培训课程相结合,提高教育培训针对性
培训课程的设置,以“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为原则,开展针对性培训。“缺什么,补什么”,要求我们努力把握学校发展对干部素质的基本要求,把它落实到具体的培训过程中;“需要什么,培训什么”,要求我们加强对科级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调查,根据不同类型科级干部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立足培训对象的需要,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理论、业务知识与岗位技能、现代知识培训,从而实现干部培训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因此,科级培训必须做到通识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通识培训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技能、行为规范、公文写作等共性内容;专业培训必须结合科级干部工作岗位内容,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例如针对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等[3]。通识课程,主要有学校培训部门组织实施;专业培训课程主要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但是学校培训部门要负责监督管理,同时确保经费保障等。
(四)创新培训形式,增强培训效果
一是注重现场体验式培训。可以采取分组分类到不同岗位现场体验教学、案例分享等方式。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学习成果仅限于学识范围的智力层面。这教学法是以“杯与壶”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简而言之,听课者就像空杯子等着授课者从知识之源,也就是“壶”,将知识注入杯子里。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针对主题内容,学员不会被要求去检视他们自己的感觉、想法和领悟情形。他们可以保持个人完全的不自觉或对于主题内容引发自己或他人的情绪反应保持缄默。体验式培训致力于一个不同于说教式教学方式的学习训练,体验式培训拥有不同的质量与特质,在于它牵涉参与者本身是否准备好在各方面来投入整个学习过程,所以培训者是在以能动式的方法接受训练。
二是注重研究式培训。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研究式培训体现了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研究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积极运用了案例、启发讨论、课题研究等多种方法,不断鼓励学员进行研究性学习,增强培训的吸引力,较好地满足培训学员的需求。以苏州大学为例,科级干部可以申报包括“党建研究”,“思政教育”等各类课题,引导科级干部研究破解工作中的实际难题。在培训过程中凝练学习成果,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反映出开展某项对策性或学术性的研究成果。
三是以赛促训。可以举办有针对性的比赛,在比赛中达到培训效果,例如,由教育部思政司主办、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承办的“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就是很好的以赛促训的形式。通过竞赛,重在引导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帮助辅导员强化职业意识,促进工作,增强科学性,提高时效性。
(五)完善科级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保障教育培训的长效性
学校必须完善科级干部教育培训的制度规范,形成培训质量评估、学习情况考核、干部激励约束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才能保障科级干部培训的长效性。通过组织学员座谈或发放教学效果评测表等方式,详细收集参训干部对于课程内容、授课教师、授课形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培训质量评估;把教育培训期间的学习态度、党性锻炼等真实情况记入个人培训档案,认真做好学习情况考核;在干部选拔考察中,必须把科级干部培训情况作为参考指标之一,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综上所述,高校科级干部培训是一项重要又复杂的干部培训内容。高校应该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上重视科级干部培训管理工作,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有作为的高校干部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华,杨国梁.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
[2]陈萃光,陈莉华,盛新风,潘靖之.高校中层管理干部能力本位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3(5).
[3]张忠福.课程模式与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述评[J].陇东学院学报,2011(5).
收稿日期:2014-10-22
按照校领导“以班子建设为核心,以干部教育培训为中心,以中专职业教育为基础,以提高服务保障规范化水平为根本,以扩大对外经营为补充”,深入开展“服务、管理、效益”年活动的指示要求,2019年度,教务科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各科室大力支持、科室成员共同努力下,比较圆满完成省局、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9年度的主要工作
1、全程督办省局6个培训班,777人次;11个会议, 532人次培训和会议接待工作。协助校办公室完成省局人事处工商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面试, 全省工商系统隆重庆祝建党90周年暨创先争优表彰大会及现代信息技术与工商行政管理讲座等临时任务。此外协助其他科室完成了外系统8个班次的培训服务工作。
2、围绕提高培训质量,强化师资力量培养。根据省局、学校领导努力承担部分培训课程教学任务指示要求,教务科扎实做好教学组织和服务工作,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组织并积极推荐四位教师为全省工商系统基层分局局长培训班精心准备四门课程:江波《公务礼仪》、 《健康知识讲座》、 《情绪管理与压力调适》、刘小龙《创新思维与领导科学》。二是安排 老师参加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办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师资培训。三是本年度 老师应邀参加了萍乡市工商系统现代公务礼仪培训班现代公务礼仪知识以及省局法规处“法制课堂进基层”师资培训班就“如何上好一堂课”的讲授,教学效果受到省局及基层领导、同志的好评。
3、根据校领导规范服务保障工作,健全培训机制的要求,由教务科牵头编写了“培训(会议)流程及规范”,使会议、培训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学校的培训、会议、餐饮服务工作有所根据、有所标准。
4、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总结,撰写了《2019年度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简报》及2019年工商行政管理教育培训协作交流材料,填写《全国工商系统省级局干部教育培训施教机构情况调查表》等。
5、除完成教务科本职工作外,积极支持省局集资房建设。自九月份以来, 两位同志抽调到和苑公司工作,两位同志从集资房现场看房、抽签选房,到集资房购房销售,不计报酬,付出了辛勤劳动,得到局领导及同志们好评。
6、完成了校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及中专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二、工作体会及2011年工作计划
追忆一年的工作,我清醒认识到:任何工作圆满完成,归功于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得益于其它科室的支持与协助,还有就是科室同事的支持、理解与包容。借此机会我向各位领导和同仁表示衷心感谢!
1、积极动员组织局职工参加各种资质考试、技术职称考试,现局在岗职工中干部中级职称有6人,初级职称4人;工人中技师已有3人,高级工5人,中级工8人,初级工8人,技师以上职称已占工人总数的12.5%。
2、为了提高局干部职工的知识层次,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我们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各类电大和成人自考的学习。目前局49名在岗职工已有30人达到专科水平,7人达到本科;现有在读专科职工1人、在读本科职工9人,局职工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升。
3、继续抓好干部职工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今年综合各部门实际工作需要,我们分别于组织路政、海事执法人员对法律基础知识和交通执法有关知识参加培训。通过执法培训,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使行政执法人员能够深刻领会法律法规的内涵,将法律法规和现实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力推动了交通执法工作的开展。
4、为强化交通力量,提高公路建设水平,为××交通发展和建设做出贡献,今年继续组织人员参加省、州、县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相关知识培训班,对行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特殊岗位工作人进行培训,今年培训面达到87.7%,职工教育总培训经费达97829万元,占工资总额的8.5%。
通过以走出去的形式,学到了新的知识,对交通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保证,进一步提高了交通工作质量和交通队伍素质。通过培训,对大家的思想触动很大,思路受到启发,视野得到扩展,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也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以及我们在交通工作方法方面的缺陷情况,大家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理清了思路,也激发了做好交通工作的信心和干劲。
二、加强干部廉洁从业培训,发挥预防作用
交通是高危行业,干部的廉洁直接影响着交通整个系统的廉洁,加强廉政建设、倡导廉洁从业就显得意义重大。
1、今年县委组织部党校举办的领导干部培训班,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局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培训,共参培22人,110人次。
2、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加强了对干部和职工的廉洁教育,主要领导亲自抓廉洁教育工作,组织全体职工参加廉洁教育培训,共参培51人,153人次。对如何规避风险、防止违规违纪、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筑起防腐的防火墙,促进交通建设项目优质、高效、廉洁地进行,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总结今年职工教育培训情况,我们认为:
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就是带领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推动和实现科学发展的能力,其包括统率群众的能力、谋划发展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等因素。随着《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方法》的实施和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已成为了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突出加强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培养,让领导干部在学习中掌握科学发展的精髓,敢于、能够领导科学发展。当前,应从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宗旨教育为载体,培养统率群众的能力。
领导的职能就是统领和引导群众,使人们团结起来,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领导干部要领导科学发展首先就要能够领导群众,把广大群众的行动统一起来,为推动科学发展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领导和统率群众靠的一是领导干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即领导干部把带领群众科学发展作为份内职责和人生追求,在发展实践中能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做引领群众前行的带头人;二是领导干部的公信度和凝聚力,即群众对领导干部信任和信心,能自觉地在其带动下,团结一心,勤奋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重视领导干部统率群众的能力培养,通过深化宗旨教育,提高他们带领群众推进科学发展的责任意识。权力观教育要突出民本职责。教育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深刻领会党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归宿,从而能在科学发展中责无旁贷地引领群众前进。政绩观教育要突出民生大计。教育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群众观教育要突出民意公认。在培训中重点强调走群众路线的习惯养成,使领导干部能主动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创造,接受人民的监督,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摒弃“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自觉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
二、以思维教育为途径,培养谋划发展的能力。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谋划力是科学分析判断形势,能谋善断,确立工作思路和目标的能力。当前,领导干部担负着领导社会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的重任,只有不断提高谋划能力、讲究谋划艺术,才能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合理构建发展框架、有效解决矛盾问题,提高领导工作的绩效。因此,干部教育培训要将培养谋划发展的能力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谋划能力讲究的一是预测准,能正确把握时展要求,通过全方位的比较、长期性的思考,准确判断发展方向;二是应变快,善于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适应,有正确的发展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以活跃思维为途径,提高领导干部的“谋略”。思维要注重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培养战略眼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通过对形势的深入分析和组织考察学习,扩大领导干部的视野,增长见识,教育他们不能仅从眼前去被动地思考问题,而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去考虑发展方向,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去制定发展方略。思维要注重处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增强综合分析能力。教育领导干部掌握矛盾分析法这一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在纷纭杂沓的表象中理清头绪,从个性中找出共性,在共性中总结规律,用规律指导发展,摆脱常规套路和惯性思维,能从不同侧面观察事物、不同层面思考问题,具有独特视角。思维要注重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教育领导干部掌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关系,学会认清发展过程中各个要素和它们之间的地位、功能及主次、轻重之别,在处理问题时,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同时能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既能高奏主旋律,又能弹好协奏曲,唱准和谐音。
三、以方法教育为重点,培养统筹协调的能力。
科学发展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整体发展的思想,对各项工作做到统筹兼顾,善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进改革和确保科学发展,才能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适应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因此,干部教育培训要将统筹协调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统筹协调能力要求领导干部一是要掌握宏观把握方法,能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牢牢把握发展的进度和节奏;二是要熟练掌握协调整合的方法,能迅速理清各种复杂关系的关键点,找准切入角度,寻求突破口,处理好经济与社会、社会不同行业、国内与国际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建立共识,形成上下“一盘棋”的发展格局。这就要求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加强方法教育,使领导干部具有较高的统筹协调水平。要以史为鉴,习历史之法。“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有很多杰出人士善于“将将”、“将兵”,长于“合纵连横”,积累了丰富的统筹协调经验。我们要深入挖掘和提炼民族文化精髓,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于教学,使民族心理与科学发展观共鸣、同一,在潜移默化中让领导干部领悟统筹协调的方法。要借石攻玉,习国内发达地区之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在推进科学发展上的实践要先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在统筹协调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等关系的问题上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在教育中要引导领导干部认真研究其发展历程,深入剖析其成效及原因,用以指导自己工作。要师夷长技,习国外之法。运用法律和舆论手段处理发展中的问题是西方国家的强项,我们要善于取长补短。在教育中要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有意向和重点地推介国外先进做法,比如利用媒体澄清大众有分歧、争议的事件,进而统一认识。这也就我们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时应当重视的方法。
四、以体验教育为手段,培养实践创新的能力。
实践无止境,创新亦无止境,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全国人民的不息实践和改革创新。领导干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应当积极实践和带头改革创新,这样才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推动科学发展,取得事业的最后胜利。因此,干部教育培训要强化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要培养务实作风,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能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工作中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二是要培养创新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主动研究新事物、接受新观念、形成新思路,跟上新形势。这就需要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时多用体验教育的形式,让领导干部在亲身感受中体会实践创新的迫切。要抓好案例剖析。在教育培训时要围绕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引用典型事例,通过采取探究式分析研讨、现身说法、情景模拟等方式,对事件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进行系统的剖析、总结和反思,让领导干部体会和感悟事件的处理方法,提高他们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变能力,能创造性地解决突发事件。要抓好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教育培训中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调研能力培养,要改变“闭门” 学习的培训模式,扎扎实实地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农村、
企业、厂矿等,在生产一线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不搞“走马观花”和“雾里看花”,同时要认真辅导他们撰写调研报告,形成调研成果,让他们养成通过调研促进实践创新的工作习惯。要抓好现场教学。“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开展观摩和考察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到发达地区感受发展氛围,吸取经验,在对比中解放思想,在交流中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实践创新的信心和能力。
关键词: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对策
近年来,现场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以其直观的现场感受、直接的教学互动、多方位的学习体验,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受到了广大干部学员的欢迎。为了进一步提高现场教学效果, 笔者基于多年干部教育培训经验,以实践者的视角,对现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进一步提升现场教学的效果作了初步的分析阐释,以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取得更大创新、突破。
一、影响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现场教学是由诸多相互关联的要素融合在一起的整体,制约和影响着教学效果。包含教学的目的、教学的内容、教学场所、教学流程及教学互动等。归结起来无外乎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人的能动因素。三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而营造出完美的教学效果。
(一)现场教学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即教学场景,如生产现场、社会实践基地、调研场所、历史遗物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现场教学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教学活动的进行不是在课堂,而是在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具有鲜明的直观性。教学现场为教学过程的生成提供了特定的情境和条件,教学场景是否符合教学的要求直接影响学员的注意力和兴趣点,间接体现为教学的效果。教学现场使潜在的、预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转化为鲜活的教学过程。
(二)现场教学的内容因素
现场内容因素主要包含教学主题、教学目的、教材等元素。教学主题是现场教学的核心。每个现场教学都要根据培训主题确定现场教学主题,主题不突出,课堂教学与现场脱节,就失去了将教学带入现场的意义。教学目的是有效实现现场教学的总抓手,根据教学目的选择相关的现场教学点,挖掘适合不同的教学需求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现场教学教材是教学整体内容的具体体现,教材取自现场,必须将现场鲜活的素材变成生动的教材,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编写个性化的教材,以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三)现场教学的能动因素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促进现场教学活动的唯一能动因素。现场教学中的的核心要素――学员。现场是静止的,即便有再丰富的教学内容,没有人的参与,也不能称之于教学活动。因为有人的参与,现场由静态变为动态,从情境演变为教学环节,在教学环节中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最大化调动学员的能动性,不断营造和创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诱发学员创造力,提升教学品位,挖掘教学点深层意蕴,才能最终实现现场教学的潜在意义。
二、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精选现场教学点,增强培训针对性
首先选择开发具有典型性和特色鲜明的现场教学点。教学点的选择应符合教学资源丰富、现场条件好、感性材料鲜活、联系实际紧密、热门话题多的要求。要多角度开发,根据培训需要,实地调研,设计教学线路。要明确现场用于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征求现场方的意见,协商制定教学方案。应特别强调教学只把现场作案例剖析,而不是对教学现场功过是非的评判,从而取得理解和支持,自愿为此付出人力、物力和精力。其次熟悉教学现场的每一个环节。教学前教师要对现场所能提供的教学过程进行确认,协调教学时间、现场讲解和交流讨论的具体地点,设想在教学过程中,何时何地以及以何种方式讲解、观察和提问。并充分考虑现场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如场地、天气等,因时因地因人做好教学预案。
(二)设计和凝炼教学主题,编写现场教学教材
现场教学主题是教学内容的核心和灵魂。是指能够充分反映教学主旨,体现教学意图达到预期效果的核心内容。现场教学资源具有多元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资源,设计和提炼教学主题,将丰富的素材转化成教材。主题的设计要从培训目标、教学需求出发。一个资源丰富的教学点,可以开发出多种或多个教学主题。因此教师在确定现场教学主题时,尽可能使角度新一点、问题精一点、例证实一点、思路清一点、信息多一点。现场教学的内容应围绕教学主题安排,突出重点、相对集中,将内容细化,与专题教学、其他相关教学点的内容既要有分工,自成体系,又要注意融会贯通。教学主题的挖掘一方面要立足于国家政治经济的大背景和具体现实,对事实材料高度概括和提炼;另一方面要融入整个教学体系中,使教学点布局按照发展的逻辑、现实的需要来配置,形成以培训主题的实际需求为“纲”,以典型案例和现实为“点”,以事情的进程脉络为“线”,以不同的教学现场为“面”,纵横交错、有机连接的更丰富、更完整的教学资源网络。
(三)讲解点面结合,详略得当,引导和调节教学氛围
现场教学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充分调动和灵活运用教学点的各种教学资源,创设与教学主题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是开展好现场教学的关键。首先,精讲少讲,引人入“境”。精讲就是通过典型,举一反三;少讲就是讲观察角度,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讲难点、热点。要根据现场提供的教学时间和空间灵活留给学员足够的时间观察思考。其次,激发思维,参与体验。现场教学具有参与体验式教学的鲜明特征。通过现场事实,给学员以感官上的刺激,引发态度体验,激发学员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的自觉意识。再次,动态控制,排除干扰。现场教学的难点是控制难度大。现场教学课堂的开放性,不仅在于教学时空的宽泛,还体现在对教学主体以外的受众的开放上。需要灵活机智地处理问题,准确把握节奏,营造友好和谐的氛围。例如要针对现场出现的“突发性事端”,临场应变,始终围绕目标进行教学。现场情境的诸多因素,往往容易引导学员误入角色,在这种情形下,而是要调控节奏,创设具有思考价值的教学情境,使学员思维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自觉回归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上。
(四)从“动”变“静”,巩固和提高教学成果
现场教学是从静态转变为动态,包括现场参观、讲授、调查、感悟等环节,但并不是现场教学活动的全部,还要保持现场教学的可持续性与长效性。一是学员学习成果的巩固。通过组织论坛、讲坛、分组研讨、撰写分析材料等形式,总结和交流学习心得,真正实现教学内容“入脑”、“入心”,使现场感悟最终转化为提升思想的潜在动力,指导工作实践。二是教师教学组织设计的总结。教师要跟踪和反馈现场教学的实际效果,及时总结现场组织、管理、活动实施情况,特别是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到位情况,对实现课程目标的贡献等,以此完善和调整教学思路,使教学活动既有延续性,又能适应形势需要,有新突破。三是建设和完善现场教学。干部教育培训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场教学并非是静止不动的,要根据教学情况,整合教学资源,尽可能地排除与教学无关的因素,丰富现场的感性材料与思想内涵。
三、做好现场教学应注意的细节
(一)不断开发新的教学点
要做好现场教学,必须不断开发新的教学点,赋予具有时代价值的新内容,挖掘新主题。培训人员要浏览政府网页等方法掌握国情省情,了解最新情况和动态,注重内涵挖掘,丰富现场教学资源。
(二)强化做好现场教学的团队意识
培训教员应对现场教学的选点、方案制定、教材编写、现场模拟等环节参与和熟知。现场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培训工作人员不能理解现场教学的主题目标和核心内容,就无法有效组织学员参与现场教学及分组研讨,也难以做到对现场教学的评估与总结,更不能实现现场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的目标。
(三)严格现场教学的规范性和程序化
现场教学成本高,对培训效果的影响也大。现场教学从选点、方案制定、教材编写、现场点评、分组讨论等都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绝不能随机而定,随心而定,那样只是走过场,既是人力财力的浪费,也不会收到良好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艳玲.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干部培训中的应用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57~61.
师资队伍建设在税务教育培训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因此,为了切实增强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效性,全面贯彻人才强国、人才兴税的战略思想,建设一支适应税务教育培训工作要求的师资队伍已成为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教师为教育培训提供大量前沿信息资料,对拓展视野、提高理论素养、剖析实践中的重点、难点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充实税务系统师资队伍
要充分挖掘税务系统内部、社会外部的人才资源,广纳人才,建立一支强大的专兼职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特别是兼职教师队伍,师资人才要涵盖税收政策、征收管理、财务会计、信息技术、法律法规、干部管理、行政综合各个方面,完全能够适应干部培训工作的需要。一是积极网罗本地区高校教授和党校教师。各级税务机关应紧紧依托本地区高校及地方党校的师资力量,聘请专业知识丰厚的教授为兼职教师,降低用人成本,扩充备用资源,完善师资专业结构,切实提升教育培训层次。二是吸纳实际经验丰富的注册税务师。一些长期从事税务的注册税务师,熟稔各类税收法律和税收政策,他们既有厚重的理论知识,更积淀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聘请他们为兼职教师既有利于增强税务干部的税收理论知识又有利于提高税务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三是在系统内干部中选拨兼职教师。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从税务干部的实际需要出发,能解决税务干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税务干部长期从事实践工作,对这类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部分领导干部,对税收政策变化的背景有详细的了解,这部分人才是兼职教师队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手建立系统内干部培训师资人才库,搭建起省、市、县三级师资人才库结构框架,满足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
二、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教师队伍管理
为更好的发挥教师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要进一步规范教师队伍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规定,使教师管理趋于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建立教师管理的基本制度,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从选拔、使用、培训、待遇、考评等各方面予以制度化、规范化,为规范教师的管理提供依据。二是建立教师的教学档案,跟踪他们的事业发展和新课题的开况。在专业类别上形成多层次性,针对不同的学员层次和不同的需求聘请不同的教师。三是建立教师教务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程序上,教学实施前将教学计划培训目标与学员名单及时传达到教师手里,并且提出教学要求,使得教师既能备课又能备到学生。课程结束后第一时间向教师反馈学员反映的情况和有待于以后完善的地方。四是建立教师经费保障制度。在每年的培训预算支出中设立聘任教师的专项基金,并做到专款专用,使得教师在经费上得以保证。五是建章立制做好教师聘请、接送、接待等日常管理工作,做到来有人接,走有人送,专人负责全程跟踪。
三、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要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切实解决“讲好讲坏一个样”的问题,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心,真正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不断提高培训效果。一要建立跟踪评价机制。建立对教师工作质量的监控评价机制,研究确定测评标准与测评指标;定期听取受训者的评价反馈意见,建立兼职教师教学档案;定期委派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职教师听课,总结兼职教师教学工作经验,进行交流研究,听取教师对教育培训管理的合理化建议;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比,制定配套激励政策,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建立上门回访制度,组织教师思想与业务的交流,增强教师服务的意识。二是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在税务系统内要大力倡导重教尊师的良好风气,努力提高教师的地位,提升教师的荣誉感;税务系统内各级教育培训机关都要牢固树立服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各级税务机关要为教师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尽可能对教师在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上给予一定的照顾,使他们能集中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要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授课津贴,努力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使他们劳有所得、劳有所获。三是对教师实行等级管理。参照义务教育的教师管理模式,对系统内教师实行等级管理,将教师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进行管理,并按不同的级别给予不同的待遇。要制定完善的等级评定制度,从教师的学历、专业资格、业务能力、授课量、教学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四、实施动态管理,保持师资队伍的高水平
应把好专兼职教师队伍准入关,实施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一是从准入上把好质量关,选拔优秀的人才。教师的基本条件是:具有较好的口才和普通话水平。一般邀请的社会上专家学者和大学教授必须是学科理论功底深厚,学科前沿信息新,课题研究成果多的专家;系统内的税务工作者,必须是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税务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税收实践经验和较强教学能力的业务骨干;在选拔时,要经过公开推荐、面试考核、综合评议等层层筛选,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是完善对兼职教师的动态管理。不断完善兼职教师师资库,及时扩充和更新兼职教师师资库信息,不断地将他们的理论研究成果、实际工作情况和培训教学效果动态地记录下来。三是尝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在条件成熟时,可按照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师资格标准,面向全系统进行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资格认定,将不能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调整出教师队伍。四是调整师资队伍的规模和结构。要根据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把握培训重点,及时调整师资的规模和结构。目前,要适应大培训的需求,建立一支大规模的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结构上应以税收业务类教师为主。
五、加大培养力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每年统筹安排教师到扬州税院、大连培训中心、长沙培训中心等专业培训机构进修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省、区级的税务机关要举办各类师资培训班,聘请专家对基层税务机关开展师资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师资的整体文化素质。
二是鼓励教师参加资格考试。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专业资格考试,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的资格考试,强调求实与创新的时代要求,促使教师整体知识结构大大提升,确保师资库稳步、长效发展。对取得资格职称的教师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激励广大教师不断进取。
三是注重提升教学技能。要注重对教师开展教学技能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创新,将教学内容分为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观摩欣赏和教学模拟示范,有针对性地培养基层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在培训方式上注重创新,将专题研讨、模拟讲课作为培训教学的重要形式,并采取分组讨论方式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热点难点问题”等专题研讨,融理论与工作实践有效结合,提升培训效果。同时,还可采取教师自选教学内容、自选教学形式、自制课件,轮流上台模拟讲课等方式,大力培养基层教师的授课技能。此外,省区级、盟市局可还不定期组织基层教师进行座谈、考察和教学观摩,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市国家税务局
一、学不生厌
“学不生厌”就是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当作生活的必须,这样自己就会心甘情愿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并且能在学习中享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和幸福。为了提高工作本领,我根据形势需要与自身的本职工作的要求,始终“咬定学习不放松”,使学习与工作相得益彰,学用相长: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尤其是注重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指导工作;系统学习了有关培训管理工作知识,参加了总局在江西税务学校举办的西部地区培训管理培训班,使自己的培训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学习了管理学知识,用管理学的前沿知识指导我局的规范化管理和个人绩效管理工作;学习了文化管理知识,以不断充实、勤于钻研精神去探索和实践,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注意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积累中总结提高。
二、勤不言苦
“勤不言苦”在于勤能补拙,更在于勤能生巧。做任何工作,都要勤思考,勤动手。学习要勤奋,工作,同样需要勤奋。长期以来,我负责教育培训、规范化、地税文化三项工作,就只有用一个“勤”字来弥补,勤,而不言苦。
(一)树立人本理念,强化忧患意识,教育培训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年,全市地税系统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8期,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培训工作任务。为了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年初制定了全年的培训工作计划及培训工作要点;出台了《年-年度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及《-年度教育培训工作方案》,为全系统教育培训工作早布置、早谋划;为了加强“六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我们及时下发了《新余市地税系统“六员”培训实施方案》,明确了各岗位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员的学习内容、要求和目标;按照民主推荐、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省地税系统率先聘请了13名系统内部兼职师资,修订了兼职师资聘用与管理作业指导书,在举办的第一期税收管理员培训班与第一期办税服务厅人员培训班中,系统内部兼职师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组织了第四次业务基础知识考试,全系统共有110人次参加了第四次业务基础知识考试,全部顺利过关;在长沙税务培训中心举办了第五期科股干部培训班,至此,第一轮科股干部培训工作全部结束,培训面达到99%以上;继续抓好市局机关“每日一课”学习,精心挑选、策划“每日一课”学习内容,克服大家的厌烦情绪,保证了“每日一课”学习的生命力。
(二)夯实管理基础,探索管理新路,规范化及个人绩效管理取得突破
针对规范化管理工作已经开展了三年,年度,我们主要探索了规范化管理职能如何归位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规范化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的问题,在全省十一个设区市局,我们率先制定了《规范化常态管理实施办法》,努力实现了日常工作规范化、规范化管理常态化;强化了规范化文本的评审与修订工作,严格按照pdca循环的要求对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及预防措施;充分发挥了规范化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纠错功能,用系统的观点审视规范化管理体系以及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规范地税人员税收执法和管理行为,在省局组织的规范化达标验收过程中,全市地税系统各个单位全部验收合格并得到了省局达标验收考核小组的好评;认真抓好个人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深入分宜县局基层,与干部职工一起探讨如何优化绩效指标体系,如何改进辅导与考核方式,积极参与绩效管理重点课题调研,为试点工作诊断把脉,年,个人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三)挖掘文化内涵,拓展文化载体,地税文化建设如火如荼
紧扣我局“文化耕心、以文化人”地税文化建设主题,从培育干部职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理念出发,我们制定了地税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出台了年度地税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将地税文化建设的工作项目在各单位、各部门进行分解和协调,做到工作有计划,分解有指标,落实有依据,为全市地税文化建设谋篇布局;开展了地税文化演讲比赛,在全市地税系统引导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对“继续解放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地税文化建设,促进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加强地税文化工作调研,就“如何在全系统营造崇尚先进、争当先进浓厚氛围”,引导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崇尚先进,使“和谐聚力”的文化理念落到地税工作的实践当中;组织人员深入新钢公司考察“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经验,探索“学习型组织”与地税文化建设,与读书活动的结合点,推动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激发地税文化建设的活力。
三、廉不言贫
大家好!
牛气欢腾春意晒,年拜大地花自开。回首走过的2010年,我与培训中心、规范办、文化办的全体工作人员戮力同心,圆满完成了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和地税文化建设工作任务,在学习与工作中,倾尽十分热情,饱含一腔热血,为地税工作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总结2010年度的工作,用三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学不生厌、勤不言苦、廉不言贫”。下面,将本人工作和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不生厌
“学不生厌”就是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当作生活的必须,这样自己就会心甘情愿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并且能在学习中享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和幸福。为了提高工作本领,我根据形势需要与自身的本职工作的要求,始终“咬定学习不放松”,使学习与工作相得益彰,学用相长: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尤其是注重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指导工作;系统学习了有关培训管理工作知识,参加了总局在江西税务学校举办的西部地区培训管理培训班,使自己的培训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学习了管理学知识,用管理学的前沿知识指导我局的规范化管理和个人绩效管理工作;学习了文化管理知识,以不断充实、勤于钻研精神去探索和实践,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注意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积累中总结提高。
二、勤不言苦
“勤不言苦”在于勤能补拙,更在于勤能生巧。做任何工作,都要勤思考,勤动手。学习要勤奋,工作,同样需要勤奋。长期以来,我负责教育培训、规范化、地税文化三项工作,就只有用一个“勤”字来弥补,勤,而不言苦。
(一)树立人本理念,强化忧患意识,教育培训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2010年,全市地税系统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8期,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培训工作任务。为了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年初制定了全年的培训工作计划及培训工作要点;出台了《XX年-2010年度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及《2010-2010年度教育培训工作方案》,为全系统教育培训工作早布置、早谋划;为了加强“六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我们及时下发了《新余市地税系统“六员”培训实施方案》,明确了各岗位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员的学习内容、要求和目标;按照民主推荐、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省地税系统率先聘请了13名系统内部兼职师资,修订了兼职师资聘用与管理作业指导书,在举办的第一期税收管理员培训班与第一期办税服务厅人员培训班中,系统内部兼职师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组织了第四次业务基础知识考试,全系统共有110人次参加了第四次业务基础知识考试,全部顺利过关;在长沙税务培训中心举办了第五期科股干部培训班,至此,第一轮科股干部培训工作全部结束,培训面达到99%以上;继续抓好市局机关“每日一课”学习,精心挑选、策划“每日一课”学习内容,克服大家的厌烦情绪,保证了“每日一课”学习的生命力。
(二)夯实管理基础,探索管理新路,规范化及个人绩效管理取得突破
针对规范化管理工作已经开展了三年,2010年度,我们主要探索了规范化管理职能如何归位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规范化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的问题,在全省十一个设区市局,我们率先制定了《规范化常态管理实施办法》,努力实现了日常工作规范化、规范化管理常态化;强化了规范化文本的评审与修订工作,严格按照pdca循环的要求对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及预防措施;充分发挥了规范化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纠错功能,用系统的观点审视规范化管理体系以及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规范地税人员税收执法和管理行为,在省局组织的规范化达标验收过程中,全市地税系统各个单位全部验收合格并得到了省局达标验收考核小组的好评;认真抓好个人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深入分宜县局基层,与干部职工一起探讨如何优化绩效指标体系,如何改进辅导与考核方式,积极参与绩效管理重点课题调研,为试点工作诊断把脉,2010年,个人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1】
(三)挖掘文化内涵,拓展文化载体,地税文化建设如火如荼
紧扣我局“文化耕心、以文化人”地税文化建设主题,从培育干部职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理念出发,我们制定了地税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出台了2010年度地税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将地税文化建设的工作项目在各单位、各部门进行分解和协调,做到工作有计划,分解有指标,落实有依据,为全市地税文化建设谋篇布局;开展了地税文化演讲比赛,在全市地税系统引导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对“继续解放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地税文化建设,促进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加强地税文化工作调研,就“如何在全系统营造崇尚先进、争当先进浓厚氛围”,引导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崇尚先进,使“和谐聚力”的文化理念落到地税工作的实践当中;组织人员深入新钢公司考察 “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经验,探索“学习型组织”与地税文化建设,与读书活动的结合点,推动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激发地税文化建设的活力。
三、廉不言贫
“廉不言贫”要求我们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就选择了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长期以来,我紧绷廉洁这根弦,向先进学习,向典型学习,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教育和警示自己:我们在工作中品味成就,在生活中品味情感,寻找快乐、寻求自信,以平凡的岗位、平和的心态、平静的心情,拥抱着满目的姹紫嫣红!不要用“贪”字折断了家庭团圆之弦,失去了康足富裕之福,剥夺了人格尊严之义。那么“廉”就会吟唱着幸福之歌,在文明之路上意气风发,阔步前行。我坚信,清风正气将永远在身边吹拂,廉政之歌将永远在心中高奏。
当然,面对成绩审视,自己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如学习应对进一步深入,领导岗位经验有待进一步积累等等,需要我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
一、健全高效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道路运输主管部门建立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可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和效率,形成管理制度并加以实施,以确保道路运输主管部门或企业可更高效地利用资源、提高职业人才的专业水平、提升职业人才的综合素养。
1.构建“培训激励”管理制度。为使各道路运输企业对职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可制定具有激励作用的相关措施和规定。比如,道路运输主管部门可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与各企业签订责任书,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部分;也可将职业人才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提拔任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参考内容;还可依据教育培训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对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调动管理者做好干部培训工作的积极性。
2.构建“培训参与”管理制度。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采取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培训单位派出一名参与者跟班培训,近距离熟悉职业人才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满意度,完成培训调查和服务。培训结束后,参与者要及时对培训班开展情况和职业人才培训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并形成总结报告。
二、探索科学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体系
实施动态管理,探索完善科学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客观地评价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
1.探索教育培训的立体化考核方法。要采取多种手段,着力拉大对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考察的时空跨度。要运用多种渠道、通过不同的视角,积极拓展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发放征求意见表,多方面采集道路运输主管部门、企业、职业人才的意见,形成立体化、多效性的考核方法。
2.健全教育培训的考核指标体系。健全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责任制,细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要求的考核评价标准,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反映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通过教育培训在工作业绩、职业素养上的提升。
三、建立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教育培训管理运行机制
一直以来,道路运输企业举办的教育培训都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如职业人才的情况和知识层次参差不齐,针对性较差,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各企业参与培训人数太少,造成培训成本升高。如果道路运输企业能利用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行业职业人才培训体系,联合起来构造一个培训目的明确、人才层次基本相同的教育培训阵地,就有利于人力资源整合,提升培训效果,并能为更多的道路运输企业服务,真正建立起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管理运行机制。
1.发挥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对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抓好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的教育培训质量是建立依托高职院校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道路运输行业要重点抓好职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对职业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鼓励各类交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承担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的职业培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