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7:22: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icu护理存在的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目的 探讨icu危重病人使用微量注射泵的护理方法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0例ICU病人应用微量注射泵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ICU病房中应用微量注射泵最常见的问题有操作规程不熟练,用药量计算方法不统一导致泵入药物剂量精确度不够,护士专业知识缺乏、责任心不强,微量泵管理不完善及有渗漏和堵管现象发生。结论 针对存在问题,规范微量注射泵的操作步骤,掌握使用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用药知识,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微量注射泵;护理
微量注射泵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微量药液泵入体内的仪器,具有精确、均匀、持续泵注的特点,成为ICU治疗危重病人的常用仪器。2002年1月~2008年4月,我院ICU应用微量注射泵泵注血管活性药、镇静药、胰岛素、脑垂体后叶素、阿托品、纳洛酮等药物2300余人次,使用时间最长20天。微量泵在控制血压、控制血糖、保证最佳血药浓度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使用微量注射泵也存在一些如操作程序不够熟练、脱管、仪器中断泵入等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现将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确保病人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08年4月入住ICU患者中使用微量注射泵的患者200例,男130例,女70例,年龄2个月~93岁。其中多器官功能障碍5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1例,脑血管意外25例,重型颅脑损伤20例,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15例,晚期产后大出血18例,心跳骤停复苏术后19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21例。
1.2 方法
采用国产WZ-50系列微量注射泵及日本产泰尔茂注射泵、配套延伸管、50ml一次性注射器;血管通路常采用深静脉置管或上肢较大血管;常用药物包括各类血管活性药、镇静剂、胰岛素、氨茶碱、纳洛酮、脑垂体后叶素、肝素等,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时间超过24h,最长20天,使用过程中更换药液一次以上及调整使用药物速率一次以上,所有病例均用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
2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操作规程不规范、不熟练
个别护士特别是刚进入ICU的护士对微量注射泵操作程序不熟练,不按程序进行操作,缺乏对某个环节的设定。并且,目前使用的各种微量注射泵包括国产的微量注射泵在内,其使用的界面多为英文提示,这对护士尽快掌握其性能、使用方法、步骤造成一定的障碍,从而影响使用功能,导致用药过迟,耽误治疗。
2.2 微量注射泵的附件不配套
微量注射泵泵注的液体量少,灵敏度高,附件不配套常常会影响到微量泵的灵敏度,如一次性注射器大小不适,会出现针管夹固定不牢,导致针管滑脱或药液剩余较多而仪器就开始报警,另外,如果使用的延伸管过软可使静脉通路阻塞,但微量泵因不敏感而未能报警,以致影响药物泵注。
2.3 药物计量单位与计算单位方法不统一
目前临床常用给药剂量单位有μg/(kg·min)与μg/(kg·h)两种[1]。但如何将药物合理配置、及时方便地调整药物泵入的浓度,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某些方法计算复杂且易出错,不便于药物剂量调整,易造成计量不准,不适于抢救治疗的要求。
2.4 对微量泵使用中回血处理不当
个别护士专业知识欠缺,对患者的病情及泵入的药物作用不了解,当微量注射泵的管路发生回血,这种情况往往是发生在使用微量注射泵开始或中间更换注射器时,若不考虑注射药物的性质和剂量,盲目采用快进键处理回血或用传统方法用生理盐水加速推注,会致使短时间内进入患者体内的药量过多,产生不良后果[2]。
2.5 药物渗漏
应用微量注射泵泵入的药物多为血管活性药物,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大,微量泵使用时间长,一旦药物漏至皮下组织,可引起局部血管强烈收缩而致组织坏死或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致皮下淤血、静脉炎等发生。
2.6 堵管
长时间泵入极微量药液,如果使用单静脉通道,在病人躁动、咳嗽、吸痰时,很容易造成堵管。
2.7 护士责任心不强
微量注射泵有灵敏的自动报警提示,包括电源不足报警、余量报警、药液泵完报警、堵塞报警、注射器与推动器接触不良报警等,这些使护士在使用微量泵时对报警产生了依赖心理,不定时巡视、检查各管路接头情况,认为微量泵不报警就是在正常运转。以致延伸管、三通接头或输液针头连接处脱落、输液部位肿胀等都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2.8 微量注射泵管理不完善、不规范
连续及长时间使用的微量注射泵,没有定时检修和调试,造成机械故障而不能正常使用。另外,使用过程中及用后未及时清洁仪器,微量泵的推进器和电源插头处黏附有药液、其他液体及尘埃,易影响药物泵注速度,并可引起漏电危险。
3 对策
3.1 熟练掌握微量注射泵的性能
微量注射泵带有蓄电池,充电后转送病人时可连续使用2~5h,连接交流电可自由充电,国产WZ-50注射泵泵入范围可在0.01~0.99ml/h选择,日本产泰尔茂注射泵泵入范围可在0.1~1 200ml/h选择,注射器通常选择用一次性50ml注射器。微量注射泵有灵敏的报警系统,包括管道受压、阻塞,滑座与注射器分离,余量,低电池容量报警等,要熟练掌握、识别各种报警显示及处理方法。
3.2 规范微量注射泵的操作步骤
①使用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配置药液遵守无菌操作原则;②将微量泵固定于支架,接通交流电并打开电源,检查微量泵的电源及仪器性能;③用50ml注射器吸取药液并连接延伸管,排气后置于微量泵的针管夹,固定牢固;④延伸管与静脉通道连接,根据医嘱选择泵入的速度,按启动键“STAT”可见注射指示灯闪动,即为注射开始,微量泵进入工作状态;⑤微量泵使用结束,先按停止键,断开延伸管与静脉通道的连接,关闭电源,整理清洁注射器与微量泵。并做好微量泵的消毒工作。
3.3 掌握微量注射泵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认真执行医嘱,对特殊药物准确换算;②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微量泵上要注明药物名称、剂量、配置时间、泵入速率等,交接班做到三清即口头讲清、书面写清、床边看清,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③加强巡视,药物泵注后注意观察输液管道是否通畅,药液有无渗漏、脱管,血管走向有无条索状红线出现,特别是给病人翻身、排背、吸痰时尤其要注意管道的情况,一旦微量泵发生报警,及时找出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④妥善处理管道回血,更换注射器或病人躁动、咳嗽管道有回血时,严禁按快进键处理回血,可用另外一副注射器将液体回抽,再用生理盐水冲注,并将延伸管内有血的液体排除,调节微量泵后连接;⑤应用期间不能随意中断泵入药物,提前配好药物备用,当残留报警灯亮时立即更换,更换动作要迅速、准确,血管活性药物更换前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⑥加强微量泵保养,定期检查仪器的性能,使用完后要及时清洁除尘,特别是推进器与轨道、针管夹,要用棉签蘸汽油擦洗后,再用清水擦干。如微量泵接电源后显示器不亮,泵速有误差,报警失灵,严禁给病人使用,应及时维修。
3.4 用一种简单系数进行药物剂量与泵速换算
①使用50ml容量注射器,计算公式:配置药物总剂量=患者体重(kg)×系数(k);②将常用的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按给药的剂量分为三类,一类: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二类:硝普钠、硝酸甘油、立其丁,三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常数(k):一类为3,二类为0.3,三类为0.03;③将上述公式计算的药物总剂量加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稀释至50ml,如调节微量泵注药速度为1ml/h,相当于给药的速率为1μg/(kg·min),例如患者体重50kg,用多巴胺5μg/kg·min,因此,药物总剂量=50(kg)×3=150mg,将多巴胺150mg(相当于15ml)加生理盐水35~50ml,调节微量泵注药速度为5ml/h,即相当于给药的速率5μg/(kg·min)。其他药物依同理进行计算;④临床使用证明,此方法简便、快捷、易学,只需以患者体重为基础数值进行计算,值得应用和推广。
3.5 预防感染
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三通和延伸管每天更换,注射器为一次性使用,深静脉置管处每天换药,穿刺点粘贴透明敷料,泵管、三通处用无菌巾覆盖。
3.6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ICU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大部分患者需要用微量注射泵维持用药,使用微量泵虽方便、快捷、省时,但操作中稍有差错都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尤其是使用血管活性药、胰岛素、阿托品等药物时,必须在严密监护下使用,因此,护士必须要有高度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质控小组; ICU;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70-02ICU是 医院的核心科室,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员的生命安全,它既是衡量全院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医院整体医疗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ICU里应该有严密的护理管理知识,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才能高标准地完成日益复杂的抢救任务。如何提高ICU的护理质量,成为护理管理中的核心问题。
护理在医院治疗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护理的质量更是重中之重。护理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护理的质量也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环节的质量产生决定了护理终末质量。我科作为二级甲等医院的综合ICU,现今对ICU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有原先的护士长一人统一抓管理转变为现在的质控小组管理,要求护士人人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对各级护理人员实现了全面考核,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ICU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1.1指导思想: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南》和医院管理体系质检标准为依据,不断完善我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概念,体现科学的管理内涵,力求管理标准更科学严谨,管理方法更简便、易行,管理效果达到病人满意。
1.2组织结构
1.2.1人员组成
组长:王秀花
成员: 杨站稳 王巧菊 王志红 李记芬
1.2.2小组职责
①严格检查督促本病区护理人员执行护理工作程序标准和流程。②定期(每周)和不定期对护理质量及考核情况进行抽查和评价。③定期(每月25日)召开质控会议,对共性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布置质控重点。④对护理质控会议上确定的意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执行。⑤每月向护理部报告护理监控结果,及奖罚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1.2.3分工
①考试考核:王志红
②消毒隔离:李记芬
③护理文书:杨站稳
④病房管理:王巧菊
⑤病人质量:王秀花
1.3检查方法:按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检查。
1.3.1周查:每周小组各成员按分工项目按月计划检查一次,有记录。
1.3.2随机查:平时医院各个部门,医院各领导,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发现的护理问题,有记录。
1.3.3周查、随机查结果计入个人评价表,每人出现3次同样错误应写出书面检查。
1.4考评要求
1.4.1检查者要严格按照各项护理质量标准逐项检查,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1.4.2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当事人,督促其改正。
1.4.3对周查、随机查情况于当月末(25日以后)由组长汇总交护理部(月质量分析记录)
1.4.4 实施: 首先护士长在全科中选拔优秀的ICU护理人员,她们即要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及洞察分析能力,能敢于指正,不。然后护士长对选的全体质控小组成员进行质量管理及质控理念的培训,明确标准,掌握方法,质控小组每月按质控标准对自己负责的质控小组的护理质量全面考核[1],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每月底再由护士长汇总组织召开全科的护理质量分析会,各小组汇报考核结果,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和整改措施,护士长对各小组工作进行评价,让全体护理人员都知道本月发生的事件,从而吸取教训,提醒今后的工作。质控小组在下月进行质控时不仅要对本月进行质控,而且要对上月发生的问题进行追踪质控,并在月底分析会上 总结指出且应在指控本上有所体现。对管理好和工作好的小组和同志给予表扬鼓励,但对连续发生的差错要追踪责任人,并与奖金和年初的聘任挂钩。对差错易发生环节应集全体人员智慧,积极讨论和分析,举一反三,指出有效的防范和整改措施,及时修正考核标准,确保质量控制管理的持续改进。
2结果
实施了这一质控模式,大大提高了ICU护理质量,特别是服务态度,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护理带教,沟通技巧,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自身修养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如ICU无菌包合格率达100%,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小于0.05%,空气、医务人员手、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在各种检查中全部合格,巩固了护士的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提高了技术操作水平,特别是专科配合的熟练程度大为提高,得到了手术医生的一致好评,手术间布置规范统一,杜绝了过去物品用后随意放置使用时找不到却无法确定责任人的现象,降低了质控管理难度,提高了管理效率,使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得到了管理[2],更有效地防范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了护理安全。
3体会
3.1实施质量控制,掌握标准,高质量完成护理工作:科室每位护士都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中,提高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及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质控小组每月的检查,将存在的问题作详细记录,使其他护士及时了解自己在护理质量方面存在的缺点与不足,然后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会采取更有效的改进措施。这样就会使护理工作时刻处于一个受控的状态。不断完善各项质控管理措施,使每位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各项规范要求养成了护士良好的工作习惯,会使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质量控制的标准完成护理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质量,最后使得ICU的护理质量管理不断的完善加强,是护理工作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3.2强化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 业务素质得到加强 护士在参与管理后,发挥了她们在质控中的骨干作用,也促进了她们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同时请她们负责培养帮助年轻护士提高业务水平,进行传帮带,能互相促进,互相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加强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及协作精神,促进了护护关系。同时也减轻了护士长部分繁重事务。通过实施用护士参与管理质量控制的方法,激发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有利于护士的成长与提高,改变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增加了管理透明度,将质量的重点放在查找护理缺陷,分析原因和质量持续改进上,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3.3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要 科室质控组在实施质量控制过程中,注重质量的自我控制[3],保证了各项制度及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在工作中将病人的满意度来衡量护士工作的标准,能使护士加强责任心,时刻将病人是否得到最佳护理作为工作指标,工作中主动与病人沟通,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从而使病人的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念坚,陈立梅.质控小组在ICU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0,29(6):162.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ICU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医疗护理组织形式,主要作用是应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来监护患者,以便及时地发现潜在的危险(主要是心、肺、肝、肾方面)包括可危及生命的或可导致患者残废的严重变化[2]。由于护士是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因此风险事件大多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及时识别发现工作中潜在的风险事件,对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预警风险的发生,保障病人医疗、护理的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如何保证护理安全,发现护理潜在风险和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是每个护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我院综合性ICU护理中存在的或潜在性护理风险问题对ICU风险的防范探讨如下。
1 ICU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1.1 护理人力资源安排不合理 目前ICU护理人员数量与床位比例未达到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要求,医院ICU护士缺编严重,超负荷工作,不能保证正常休息,常此以往造成身心疲惫,精神压力过大,处于亚健康状态,出现身体疲惫、精神倦怠、注意力分散等现象,无法避免护理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
1.2 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 随着现代ICU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运用,护理工作中高技术含量的内容日益增多。由于ICU个别新护士上岗时间短,不能熟练掌握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等设备的操作,临床抢救经验欠缺,导致抢救病人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影响抢救质量。由于业务水平欠缺或工作不负责任忽视对病人的医疗保护入住ICU病人大多病情危重需要建立多输液通道长时间输液,如何选择建立静脉通道及如何保护是护士容易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除了由医生建立中心静脉通道外,护士多数喜欢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由于外周静脉浅表、细小,对药物及留置针的刺激敏感,容易引起外周静脉炎或静脉血栓,对病人造成疼痛或血管的破坏,缺乏保护外周静脉的观念。由于工作忙或思想懒散不能及时更换输液部位及留置针,经常看到直至病人出现液体外渗或外周静脉留置针无法使用后才予以更换。
1.3 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ICU作为封闭式管理病区,没有家属或陪护的监督,若护士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医嘱及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未能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将给病人带来不安全的后果,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此外,护理人员言语、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的后果。例如工作中昏迷、瘫痪卧床病人,护士在工作中翻身不到位,造成病人皮肤破损或压疮等;导尿管不通畅未及时发现造成病人不适等;患者神志不清时意外坠床;躁动患者给予约束带固定造成被动不舒服引起患者的奋力挣扎或谩骂;气管插管脱出;输液外漏等等,均会给病人带来潜在的致命的危险或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
1.4 环境因素 ICU是医院急、重、危等病人集中的场所,也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极易引起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使院内感染率上升,严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此外,多种药物的运用、特殊检查与紧急医疗措施增多、患者特异体质出现无法预料意外、输血输液反应、过敏反应、各种侵入性操作失败或导致不良后果以及存在着患者及家属对转入ICU的高期待值与医疗结果的矛盾等方面,都会增加风险隐患。
1.5 管理因素 护理管理者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如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等都是增加护理风险的组织管理因素,不仅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如患者刚入ICU时,未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沟通,或交代各种相关规定不清楚;入ICU患者如有佩带首饰等贵重物品,家属取走是未签字证明,或家属与家属之间交接不清,造成患者及家属不满意;护士责任心不强或由于工作繁忙,患者转科时管床护士在护送患者到转入科室与责任护士交接患者病情、病历及其它资料等交接不清;病历及检查资料等遗失或被患者家属拿走;转出ICU时将患者私人物品遗漏或拿错;特殊的外出检查或转运时心跳、呼吸的停止的风险;护理人员不注意交谈方式泄漏患者病情及隐私,给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带来负面影响等等。上面列举种种情况都可能影响部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使他们在看病、治疗中对医护人员持有怀疑态度,不信任护理人员,个别人甚至故意制造纠纷,成为潜在风险。
1.6 护理记录存在的风险 护理记录记载了对患者治疗护理及抢救的全过程,是重要的法津依据,也是澄清事实的有力武器,因此,护理记录书写不正规都是导致各种风险的潜在因素。通常会出现与医疗记录内容、事件或病情描述不符;护理记录中出现对重点护理内容无记载或书写不及时,对主要病情变化无记载等现象;危重患者抢救未及时记录,事后做回顾性描述,导致事实与记录的出入;ICU患者转出入科频繁,往往涉及转出入科记录时间不符,存在很大时间差,容易给患者家属造成患者处于“真空状态”;平时由于工作繁忙,责任心差,忽略了记录或忘记记录某项目,使护理记录不完整存在缺陷,或者主观分析记录明显等。
护理文件书写要求明确规定护理记录书写字迹应清晰,严禁涂改、伪造病历资料。如果护理记录书写字迹不清晰,涂改严重,尤其是对一些关键词句或重要数据出现涂改或模糊,—旦发生医疗纠纷将失去其可信度。另外签名不规范或代签名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病历在法庭上将失去证据力。
2 对 策
2.1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根据《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意见,ICU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3:1以上。目前我院ICU床护比为1:1.2,明显低于指南规定的比例。因此,如何合理安排ICU人力资源,以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成为管理者的头等大事。我科护士长采取弹性排班与分组排班相结合的方法,并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由治疗小组组长灵活排班。有抢救病人时加强人力,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并从多渠道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另外,科室领导经常根据本地特点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春游、聚会等群体性精神文化活动,借以增强科室凝聚力,强健体魄,丰富业余生活,释放心理压力等,更好地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2.2 严格上岗培训制度 ICU护理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工作量繁重的医疗性工作,因此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监护急救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敏锐的观察和应变能力及高度的法律意识。我院ICU取得医院应领导重视后优先选拔高学历的优秀年轻护士,经过内外科、心电图室轮转学习后再到ICU学习,由高年资护师带教经考核合格后才能独立上班,确保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经常进行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教育,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使各项护理工作做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各项操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用制度管人,不断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保证安全护理工作落到实处。
2.3 完善各种风险管理制度 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们先后建立了危重病人护理查房制度、仪器检查登记制度、毒麻药物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培训制度、危重病人转运制度等等。同时规范各种操作流程。例如:遇到抢救病人时,按照抢救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了大家一哄而上,杂乱无序,同时忽视了其他病人的监护。针对以前转出入病人出现很多容易忽视或易引起一些非治疗方面的小纠纷,设置《患者转入、出交接班记录本》,我们规定了转出病人前必须再次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并及时做好记录,提前通知所到科室及家属做好接受病人准备,转出前核对病人的私用品,不要出现遗漏、拿错等现象;危重病人转出时要防范途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必要时要主管医生陪同等。由于对这些细小环节稍微加以重视,我们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纠纷。
2.4 以人为本,诚信服务 我院ICU实行封闭的管理模式,由于ICU患者病情多是危重的,且患者没有家属陪伴,患者及家属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往往表现为性情急躁、不配合治疗或提出不合理要求,稍有不满意就会引发纠纷,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重点加强沟通协调工作。患者从进入ICU开始,医护人员就要向患者及家属告知ICU规章制度及患者病情,向家属讲解ICU不能留陪伴及探视时间、制度,探视时由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陪同,负责介绍病情及治疗情况,解答家属疑问,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任何不满和问题,或医患双方发生分歧、产生矛盾、出现纠纷要及时回应,由上级医生出面妥善处理解决,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此外,对于不同患者及家属可根据他们的病情、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准确判断患者及家属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他们的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让他们感觉自己就是“上帝”。同时对一些特殊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或投诉要注意收集资料,留下有利证据。
2.5 提高护理记录水平,加强护士的法律学习和自我保护意识 (1)提高护士对护理记录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在护理书写记录中遵循“三个随时、三个重点、三个不能有”的原则,即有问题随时记、病情变化随时记、特殊检查治疗用药及手术前后随时记。重点记录客观事实、重点记录护理行为、重点记录护士确实做过的事情。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不能有,含糊其词的记录不能有[1]。(2)加强医护交流,避免出现记录不符 医疗护理记录的不符主要是因为医护双方对患者资料来源的误差及医护沟通不及时造成。对于关键性的语名及数字护士应先同医生核查后再记录。发现书写记录中存在不一致时,应及时找医生核实,避免医护记录相冲突。书写时应做到客面、准确、及时、完整,禁止出现遗漏、涂改现象。(3)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管理常抓不懈 ICU成立护理质量安全检查小组,护士长和组长要经常检查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记录,随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将不安全因素消灭于萌芽中。
总之,在ICU护理工作中,根据“医疗风险,无处不在”的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健全的各项制度,严把护理质量关,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转变服务观念,善于发现潜在问题,做到“尽早尽快预见、识别风险、鉴定、评估风险[2]”,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才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和避免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参考文献
ICU集中收治各类重症病人,抢救机会多,急救仪器复杂,护理人员操作多,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尤其在目前ICU存在严重护理人力不足及护士缺少常规化、系统化的岗前和在岗培训的情况下,同时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风险管理在医疗、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我科在遵循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基础上,实施ICU风险管理,取得良好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确认和识别ICU常见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问题:组织各级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管理识别。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识别,可以防患于未燃,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通过不断培训,让护士了解自己在目前工作中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时常在其出现前警钟长鸣,降低风险的发生[1]。护理风险主要包括:科内业务培训滞后;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低;急救仪器的操作不熟练、仪器保养维修不善;抢救药物不熟悉;护理记录不及时、不仔细;各种管道处置不合理;新药的不断出现;危重病人转运存在风险;抢救物资设施管理不善等不安全因素。
1.2 针对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防范措施
1.2.1 健全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如:危重病人护理查房制度、仪器检查登记制度、药物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培训制度、危重病人转运制度等等。同时规范各种操作流程。例如:在以前科内遇到抢救病人,大家一哄而上,显得杂乱无序,同时延误病人抢救时机。针对这种状况,护士长及时组织大家讨论,制定抢救定位流程,现在通过对抢救定位的培训,人人皆能熟练掌握该项技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1.2.2 组织各级人员学习风险管理制度、责任心教育、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学习。科内建立业务学习制度、外出学习报告制度。凡外出学习的人员回来后均要组织讲课和示范,每月组织考核,与奖惩挂钩。
1.2.3 作为管理者要组织科内护理人员一起讨论和调查分析,确认存在问题,做到全员参与,集体制定相应措施。人人明确本月或本季度科内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问题是什么,如何执行。
1.2.4 提高管理者本身的风险意识和业务素质,管理者本身要通过多种渠道学习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医疗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同时通过继续教育和自学相结合,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1.2.5 管理者要有预警计划,在人力安排和医护协同服务等方面协调管理。发生缺陷及时查找原因,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2]。
1.2.6 采取走动式管理,对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较差的护士、新护士、实习护士等到高危人群尤其要加强检查、督促、指导。对潜在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快速制定简易操作的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每天提前和推迟半小时上下班,检查下级护士对科内制定的制度措施落实执行情况。同时利用晨间大交班的时间,了解各危重病人的病情,对潜在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指出并提出防范措施。如我们曾经遇到给一位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的病人翻身和肺部物理治疗时,气管套管突然滑出,造成病人窒息,经抢救挽回生命。事实上在操作前评估到窦道未形成的病人,护士长经利用晨间大交班的时间,提出防范措施,同时与医生沟通,引起大家重视。与此同时,护士长利用场景训练,培养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
1.2.7 充分借鉴他科科学管理的经验,对每季度护理部各科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与科内自查的问题,进行归纳终结,查漏补缺,制定防范措施。如在以前护士使用心电监护仪时,经常会出现病人电极片长时间不换、使用血管活性药时自动测量血压袖带与氧饱和度放在同一肢体测量,影响数值准确性等等。现在通过培训后人人明确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注意事项。
1.2.8 重视家属探视机会,利用此时间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由于ICU病人病情重、变化多、各种侵袭性操作频繁,有时病情需要须用约束带固定。家属会不理解我们的做法,往往会提出异议,这就需要做好沟通工作,取得理解与配合。
1.2.9 着重抓好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培训,指定高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低年资护士值夜班后,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实行弹性排班制。
1.2.10 成立六个质控小组,如:仪器检查维护小组、药物检查登记小组、院感控制小组、管理小组、病历检查小组、业务培训、带教小组。制定各小组职责及建立检查登记制度,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各小组工作落实情况。
2 效果评价
我科自对ICU常见的护理风险问题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以来,取得病员和护士互利的效果。各级护士风险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责任心加强了,病情观察到位了,近年来医疗纠纷发生率也下降了;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有创操作时均能事先告知家属或病人该操作的危险性,并记录在病历上;医疗收费投诉率为零;在岗的护理人员对ICU仪器操作和检测熟练;交接班制度落实到位。
3 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永恒的目标。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通过计划、执行、监督和评价的方法,不断评价措施效果并提出新的方案,使护理质量循环上升。“医疗风险,无处不在”的特点,决定我们如何认识和防范医疗风险,尽早尽快预见、识别风险,鉴定、评估风险。努力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从根本上堵塞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渠道,健全管理机制。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医疗事故、医疗风险,有效地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在全体护理人员的支持和参与下,完成对整个风险管理的过程,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和护士安全。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明确ICU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参照医疗护理流程和规范进行检查,不断改进和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 ICU;护士长;管理
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质量、安全”为工作重点的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升急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提高社会满意度,并为ICU护士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
1 常规护理管理工作
1.1 做出合理的周排班表
根据病房情况和护士的能力及要求,合理安排班次,争取各班新老搭配,在满足护理工作需要的同时尽量满足护理人员的合理要求。
1.2 督促检查各项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
每日主持晨会交班和床旁交接班,组织并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随同科主任查房,了解所有患者病情,参加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及时帮助解决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1.3 各类仪器检查维护
每周定时对各种仪器、急救物品药品进行检查,保证抢救物品药品的性能良好。经常检查各项护理表格的记录情况,保证其完整性与准确性。经常检查各种消毒物品的消毒情况及医疗废物处理情况。
1.4 定期收集意见和建议
定期听取医生对护理工作的看法,促进医护密切合作;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
2 强化护理人员理论和技术的学习
2.1 常见病、危重病及疑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
ICU护士长要定期组织本科室护理人员对常见病、危重病及疑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因为ICU的病人来自不同科室的病人,所以护理人员要对这些病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学习理论知识后,并对这些常见病的基础护理实际操作要进行训练,并进行考核。
2.2 定期组织本科室人员学习
每周召开科周会议,传达医院周会内容及上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整改,每月组织本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一次ICU专科常见病、疑难杂症的治疗护理工作的研讨会,让大家说说在实际护理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记录、总结提高。
2.3 护理知识的考核
对于ICU的护理人员来说,因为面对不同的病人,所以掌握各类病的护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护理技能是必需的,故护士长应该每月组织大家进行一次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并记录及分析,对新来护士要派到其他科室轮转学习后再合理安排工作。
1 ICU护理存在的风险
1.1 ICU疾病的严重性及病情变化的复杂性因疾病的自然发展和演变导致不幸的情况时有发生,容易被患者或其他医疗人员误视为医疗事故。
1.2 ICU医疗设备设施因素 根据病房的实际需要,本院ICU科室配备了19台监护仪,16台呼吸机,15台微量注射泵,每张床都配有2套中心吸引及中心供氧设备。这些仪器先后购置,有的已陈旧,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当护士在使用这些仪器、医用设施材料时,若事前未发现质量问题或抱着侥幸心理,就会引起质量风险而引起纠纷。
1.3 医院内感染 ICU患者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环境及医疗仪器受污染,这些都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几率。
1.4 护理技术因素 由于ICU工作量大,基础护理繁重,护士常过度疲劳或紧张,会产生厌倦、失望等情绪,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责任意识下降,而产生如下情况:一是观察病情不仔细,没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或突然发生了病情变化,但因临床思维片面、主观臆断而未及时汇报、处理或记录不及时而产生质量风险;二是有些制度如病房管理制度、意外事件报告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造成的风险,没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三是业务水平低,由于科内低年资护士多,护理业务和专业知识相对缺乏、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等,加上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和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应用,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日趋增加,因而技术风险也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5 医患沟通问题 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有效沟通,是医疗程序中极重要的一环。由于ICU患者的病情特殊性(患者由于意识不清或人工气道的建立),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医护沟通的难度;有些家属不能理解ICU的有关管理制度,特别是无陪人制度;患者家属对突然丧失亲人会出现极度悲痛反应,出现拒绝、愤怒或抑郁情绪,有些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对导致亲人死亡的每个细节均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对医护人员的矛盾。
2 ICU护理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2.1 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预警机制 我科的医疗护理行为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年龄不一、文化背景不同的各种人群,医疗护理服务具有高风险性。应通过多种渠道的法律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法规知识;分析有工作缺陷的病例,总结经验教训;全面掌握病情,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防范措施。患者外出检查或转科必须有医生、护士陪同;使用镇静剂要密切观察镇静分级并加强呼吸道管理;严格执行住监护室患者及家属告知度、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制定ICU心内直视术后护理规范及约束用具使用规范等,规范护理行为。
2.2 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工作
a ICU病人病情危急,迅速主动接诊,以娴熟的技术实施急救措施,消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b给语言交流障碍的病人交流表达的机会,对病人常见问题做成文字卡片或图案卡片给病人看,指出要求。对一些有创伤性的操作,向病人解释其必要性,可能出现哪些不适,尽可能取得病人的理解同意,切不可因与病人的交流障碍,而忽视与其交流。C主动、热情地介绍病人当天的基本情况,耐心倾听亲属的询问,圆满回答亲属提出的问题。在病人活动受限期间,护士尽力保持其舒适,减少不适感,让亲属感到医护人员尽心尽力地照顾关心和治疗病人,尽量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更好地得到亲属的信任和理解。
2.3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护理记录是客观性资料,患者有权利复印。这对广大护士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2]。护士长要注意环节质量检查:a患者入院评估要详细,尤其是外伤急诊患者有多发伤包括皮肤损伤,仔细检查并准确记录,处理及时,并进行动态评估。b每天检查护理记录,如果有缺陷及时修正。c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所有处置、用药全部记录在案,进行效果评价。如遇到抢救患者或紧急情况下用药,可执行口头医嘱,事后一定要督促医生及时补写医嘱,避免护理记录与医嘱不符。同时,鼓励和培养护士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能够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操作、处理结果等多问一句话,多进行一次关注,可唤起相互间的深情友谊,弥补工作中的缺陷或漏洞,从而有效地防范护理差错。
2.4 通过业务学习、疾病查房、定期培训和考试,使人人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及相应的护理方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耗材物资准备充足。ICU的设备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抢救药物认真交接,以免因物品不足、设备器械故障等,导致抢救延误或护理工作受阻引发医疗事故。认真使用各种药物警示标识,除了各种敏感药物标识外,还自制膀胱冲洗标识,胸、腹腔冲洗标识和肠内营养标识,当这些治疗和输液同时进行时,可避免护士接错液体酿成大祸。
2.5 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采用多种沟通方式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患者交流,如写字板、图片、规范化手势语(伸大拇指表示大便,伸小指表示小便,伸示指表示有痰,握空心拳形如水杯表示口渴,握实心拳形如重锤表示疼痛,用手拍床表示想交流,握笔写字式表示想写字)。ICU的护士不能一味依赖监护设备所监测到的各类数据,要学会综合分析判断,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对患者的主诉表示理解并给予恰当的处理。努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监护仪、呼吸机的报警参数,减少设备噪声,切忌在病房大声喧哗。
2.6 合理配置ICU的护理人员,保持相对充足,合理排班,尽可能地满足不同护理人员的排班需求。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上班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部分优秀的护士送进修学习,满足护士自我实现的需要。护士本身注意劳逸结合,合理营养,积极地调整心态,做一名有强烈责任心,工作沉着冷静,具有独立工作,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好的身体素质的优秀ICU护士。
参考文献:
【关键词】 ICU;隐患因素;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529-01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是医院风险最高的科室,因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成为工作重点。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的数量急剧上升。现对我院ICU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到的护理投诉及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分析,探析其隐患因素及对应措施,加以防范。
1 分析方法及结果
首先根据患者及家属投诉的内容,认真核实情况情况是否属实,在对情况属实的投诉进行详细的分析,积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及护理对策,及时协调沟通纠正不适当的护理行为争取在患者离院前,对其投诉内容均能得到满意答复。再归纳总结每起投诉所涉及的原因及所蕴含的隐患,从患者、家属、护士、管理、社会等多角度思考后,完善ICU护理管理机制,提高护理质量。
2 隐患因素
2.1 法律意识证据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的护理传统,护士习惯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更多考虑如何尽快解决影响病人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对一些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1]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对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保护隐私权等保护,在患者及家属面前过度评价其他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失误;多数护理人员忙于工作,不注重医疗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不能很好的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不能前瞻性预见一些护理安全隐患等。
2.2 沟通能力偏低
由于ICU基本为封闭式管理,家属定时探视,其他时间不允许家属在ICU病房内陪护。ICU病房内患者病情危重多变,为了及时抢救患者生命会随时变更治疗和护理方式,病情变化快没能及时与家属沟通,造成家属与患者对一些有创性的检查和治疗方式的不理解。还有就是ICU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长时间在紧张的环境中超负荷工作,情绪波动比较大,对患者及家属态度粗暴,缺乏耐心,沟通时缺乏语言运用技巧,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而引起投诉。
2.3 文书的书写
各种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及时、准确、规范。有时由于工作忙,临时医嘱出现漏签、补签,特别是抢救患者时出现与医生记录不一致,加之护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医学术语的措辞及描述不能很好把握,未能客观真实的反应病情变化及护理措施。抢救完成后未及时记录,或随意篡改病历等均可造成原始法律依据缺陷,留下安全隐患。
2.4护理技术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难度增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低年资护士对特殊的护理操作不够熟练,基础护理落实不细致,抢救病人配合不力等。
2.5 护理操作中的常见不安全因素
1)违反操作规程:为重度缺氧患者吸痰前后未按规程提高氧浓度,导致吸痰时患者心率下降。2)各种导管未按规定时间更换。3)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搬运途中缺乏连续性监测治疗措施,出现呼吸困难等意外情况等.
3 安全对策
3.1 加强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
增强ICU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并能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准重病人及家属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
3.2 加强安全管理
完善制度,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护理安全。包括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患者外出检查或转运时的注意事项等[2]。
3.3 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素质时人在从事某种工作时,本来具有或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能力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本领是在平时工作中历练出来的[3]。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掌握的越是深广,技术才能的能量储备就越雄厚,素质就越高。因此护士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培养和技能的提高,能使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在业务水平提高的同时注意语言沟通能力的锻炼,科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情景模拟演练等。
3.4 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良好的护理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是防范护理隐患发生的基础和保证。通过业务学习、疾病查房、定期培训和参加考试,来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及相应的护理方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注意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耗材物质准备充足。ICU的设备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抢救药物认真交接。以免因物品不足、设备器械故障等导致抢救延误或护理工作受阻引发医疗事故[4]。
3.5 加强安全质量教育
定期组织认真学习安全质量管理知识,树立高度的护理安全防护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对容易发生的护理缺陷与差错利用晨会反复强调,从思想上堵住差错事故的源头;针对已经发生的差错事故,认真组织讨论,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及时制止尽早排除,把差错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占建华,从举证倒置谈护士自律行为[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0-351.
[2] 朱喜凤,崔健明,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护患纠纷[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3535.
【摘要】目的:评估ICU护理风险高发环节并加强监控规避护理纠纷、投诉和差错事故发生。方法:通过对ICU护理风险高发重点环节进行分析并加以实施针对地科学管理方法。结果:在科护士护理风险防患意识普遍得到提高,无护理纠纷、护理投诉和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护理质量普遍提高。结论:利用有限的人力监控,重点加强护理风险高发环节的监控,在ICU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高发环节监控ICU 护理安全管理
重症监护室(ICU)是无家属陪护的病房,收入ICU的病人病情均为各科急、危、重症、大手术、高龄、病程长而反复合并有基础病者,临床表现基本存在生命体征不平稳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故理解和配合度差。而该科病人不同于普通病房病人的另一个方面是:侵入性操作置入各种管道也特别多,新仪器设备和新技术使用引领医学前缘,随之而来的护理安全管理的高风险也名列前茅,甚至出现院际科间转入病人的医疗纠纷致医疗赔偿或多或少都要分配一定的比例。在ICU病房管理中如何规避高风险?三年来我们不断持续改进,重点强化了护理问题高风险高发环节处的监控,颇有成效,现报告如下:
1 护理问题高风险高发环节及监控的方法:
1.1 合理使用人力资源,保证病人安全。
1.1.1 实行弹性排班,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来动态安排人力,实行分组排班制,综合考虑人员综合素质搭配合理,班班由经验丰富的高资历护士负责,统管病人的病情的识别,综合分析病人的病情及各项指标,了解病人替在的危险及处治,负责检查并指导低处资护士的操作及记录。
1.1.2 节假日:必须有组长在班,要求严格执行代护士长职责,统管合全科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工作,并解决技术疑难问题,绝对禁止护士长在不在两个样,绝对不允许放松工作责任心,护士打堆、闲聊、打电话、二私事、离开病人床旁,忽视病人的自诉及表现,致病情变化报告处理不及时者,甚至迟到早退,私自调班,换班等,组长有权予以处置并及时上报。达到薄弱环节的护理水平能维持高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1.2 抢救药品、物品、仪器设备随时维持完好备用状态。建立人工气道的、气管插管用物,气管切开包及清创缝合包,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吸引器iv泵、深iv穿刺包以及抢救车风各用物等,专人专职管理,清洁保养,定期检修,发现问题及时标识清楚并及时维修到位并登记。
1.3严格遵守临床用药各环节控制,做到规范、准确用药,护士在用药过程中要有心神合一,认真查对,不能粗心大意,看漏一个字,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控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在用两种不同药物时,中途用少量生理盐水过渡冲管,以保证两种药物间有配伍禁忌。
1.4 强化安全防患措施:ICU病人因O2指数下降等,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理解和能力降低,还因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机支持呼吸,留置各种引流管吸痰等,有的病人镇静药耐受而镇静不显效,病人十分难受,即使加床栏,约束肢体病人仍会发生非计划拔除气管管道或意外坠床等。临床上还存在为防止病人拔管,约束带通过胸前壁双腋下约束在床头,在床旁护栏上,结果因病人燥动而力量十分强大,到病情缓解时双腋下和双前臂皮肤破损或青紫,而又增加了护理隐患。在护理上我们实施了改进措施,不强力约束病人,首先确认燥动的原因,再对症处理,必要时适当约束或给病人戴上自制的防抓脱管道的手套,遵医嘱更换镇静药或联合应用其它镇静药,持续泵入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时,再逐渐减量停止,结果收到预期的效果。
1.5 优化沟通技巧:坚决禁止科内工人等乱解释,由护士或组长专人专时进行在规定地点,贯穿于入住ICU的全过程中,入住ICU时的皮肤列为第一个告之重点,因很多病人在象邪卧床数日,家属没有方面的专业经验,常常已发生大面积的褥疮或烫伤而不知道,沟通时要很委婉地并如实地告之,并规范着装入室整容确认。于内我们及时上报并填写褥疮申报表。告之的第二个内容才是ICU的各项管理制度及收费标准等,病情由主管医生及主任统一口经后专人告之家属。护士不了解病情不能随意乱讲解或过于自信地给家属以承诺。
1.6 提高护理文件书写的内涵质量,严防因护理记录书写缺陷引起纠纷发生,护理记录作为法律文件已逐步被护士认同,实习进修生规培生等的记录主管带教老师必须确认后签字,违者一次罚款20元,逐次递加,依次类推,要求及时如实实时记录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护士必须要有丰富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掌握各种指标的正常范围,各项检查的阳性体征,以及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才能不做机械护士,了解病人的潜在危险,做到护理有预见性,记录才会体现科学性,合理性,才不会成为文字奴隶,成为有内涵质量的护理记录者。我们从护士入ICU室开始,重点加强了这方面的能力培训,要求护士管一个病人,掌握该病种的相关知识,护士长利用晨交班或床旁提问的方式进行考查,直到全面掌握为此。还要求记录书写护理计划与处治要吻合,合乎逻辑。书写不合格者可随时通知限时改写、重写。
1.7 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因很多病人院外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病人入ICU后即行痰培养加药敏,必要时行血培养。在科内专人规范进行预防ICU院内感染的工作,特殊感染病人重点标识清楚,严格执行ICU消毒隔离制度,出入制度,洗手制度,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严防院内感染,未经允许绝不允许非本定级工作人员擅自撞入,必要时酌情规范着装入室。历年来我科无3例以上同种菌株同时感染的发生。
1.8 突发意外按应激程序进行,病人病情突然加重,心跳呼吸骤停,抢救的同时及时通知家属。尤其是来时有特殊要求者,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宗教礼仪习俗,酌情开放陪伴探视通道,体现人性化的临终关怀之情,让家属满意。
2 结果
2.1 提高了在科护士护理风险防患意识,历年来通过对ICU护士护理风险意识的强化和护理差错事故的严重性教育,增强了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提高了在科护士从业的责任心和工作的严谨性,护理记录的科学合理性,护理态度更加良好,病人满意度持续居高达90%以上,深得病人家属及各级领导的好评。
2.2 提高了在科各级护士的业务水平,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和护理纠纷的发生,我科全部参加护理本科教程的学习,3年来医院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全部合格,无护理纠纷,护理投诉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3 体会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加强护理风险的防患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1]规避ICU护理风险,重点监控ICU护理风险高发环节,尤其是在ICU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无家属陪护,新仪器设备和新开展技术多,治疗护理复杂,紧急事件多,工作量大而繁锁,护理力量相对不足时,在ICU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ICU;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益复杂,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ICU是医院重症患者和手术后高危患者的集中管理单位,患者病情危重和家属过高的期望值,使ICU成为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因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加全面了解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本文对我院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加强护理管理,减少医患纠纷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常见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1.1管理因素
1.1.1质量监控管理不力 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是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只在形式上进行质量管理,应付检查和监督不到位是当前护理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所在[1]。规章制度不完善,部份工作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以致护士在工作时随意性大,发生事故后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管理者不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对护理不安全环节缺乏管理措施,把关不严,部份管理内容有专人管理但流于形式,各种培训走过场,考核落实不到位,不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抢救车内药品、物品摆放混乱,甚至有过期现象,未根据ICU科室的特点备用抢救药物,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疏于管理,在抢救患者时出现故障无法使用等,存在很大的安全[患。
1.1.2科间协作差 临床科室未严格按ICU收治标准转入患者,醉酒抗医者时常收治入ICU,影响工作秩序。不提前通知,直接将患者转入ICU,有时几个科室同时向ICU转入危重患者,引起一阵混乱,容易引发不安全事件。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 护士/床位比例未达到规定标准,处于严重的短缺状态。因产假、病假、排班不考虑人岗匹配和人员搭配等原因,人力资源更显严重不足。随着医院业务的拓展,大量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需到ICU监护的患者数量日益增多,监护床位数增加,但医院对此未相应增加护理人力,加之科室重视成本核算,局限了人力资源的补充。长期高强度、高压力、超负荷的工作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构成护理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1.2.2业务能力不强 我院ICU护士的学历以大中专为主,初级职称占93%,理论知识缺乏,技术水平低下,经验欠缺,对错误发生估计和判断不足,急救器械使用不熟练,与其他人员配合差,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往往是分工不明,手忙脚乱,容易造成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学历低、年资短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的主体。
1.2.3法律知识淡薄,安全防范意识差 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服务意识差,缺乏慎独精神,上班注意力不集中,观察病情不仔细,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护理工作中存有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洞察力,不规范使用保护性约束带等,导致了不安全事件发生,如药物外渗、约束不当致患者皮肤损伤、意外拔管或脱管等,这是我院ICU护理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1.3护理文件书写因素 护理记录与医生的病程记录不一致,因各种原因提前书写护理记录,涂改记录,重抄记录等真实性欠缺现象时有发生,为医疗纠纷埋下祸根。
1.4物资因素 部份医疗设备性能落后,售后服务及维修不及时,影响抢救及护理工作,甚至成为不安全因素。一次性用品质量差,常见的现象是保留导尿的患者发生漏尿,导致护士工作量增加,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增加。
1.5环境因素 病房布局不合理,通道多,四周为玻璃幕墙,对狂躁和有自杀倾向患者的管理带来较大风险。各种仪器的报警声、昼夜长明的灯光也会影响患者情绪,出现焦虑或躁动,导致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如抓管、呼吸机对抗等。
1.6医院感染因素 ICU患者病情重,抵抗力差,侵入性操作多,导致医院感染高发,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也对护理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
2 防范措施
2.1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现今的医疗管理体系对于患者安全之议题重视程度日渐上升,医疗服务是团队战,且医疗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及不确定性,许多问题不是个人能力所及[2]。针对管理现状,医院管理者也一直在探讨ICU最佳的管理模式,保障每位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定期召开科间协作联谊会,协调医疗资源,解决科间矛盾和困难,促进救护质量的改善。ICU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目标任务,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关键词:ICU环境 改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18-02
随着以现代化护理观为指导、以“以病人为中心”为宗旨的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环境与健康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愈加重视。医院环境中是否强调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性环境,不仅可影响患者在就医期间的心理感受,影响个体疾病恢复的程度与进程[1]。鉴于此,结合现在ICU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1 从ICU的服务对象感观ICU环境
ICU病房主要收治那些经过严密监测和积极治疗有可能康复的各种重危病人。就ICU的环境状况,我们随机调查了住过ICU病房的60名患者及家属和40名本院工作人员,普遍认为ICU环境:①仪器设备多;②噪音大;③危重及抢救病人多;④睡眠差;⑤无隐私。另外有73.5%的人认为病室不留陪伴一定程度上使病人有种孤独感,对ICU有恐惧心理,缺乏沟通与交流。本院工作人员还认为ICU病房内病情危重的病人、特殊的治疗及护理、高精尖的仪器设备、紧张窒息的气氛、快节奏的工作效率、积极严谨的医护活动等这些ICU特有的因素在无形中均会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压抑和恐惧。目前ICU环境的单调、紧张、缺乏信息交流与精神支持的种种弊端,对病人疾病的恢复极为不利。
2 护理干预对ICU环境的改善
2.1 ICU病房物理环境的改善。①ICU每张床位占地面积至少20㎡,以保证各种抢救措施的实施[2]。②温湿度、光线均可调控。③护士站放置中心监护仪,电脑等,以便护士对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处理医嘱。④每个床单位之间用幔帘隔开,形成单独的空间。处理病人大小便或抢救时拉幔帘遮挡,以保护病人隐私,和减少抢救危重患者时对其他病人的心理不良刺激。⑤安装视频系统,避免家属到病房内探视,减少交叉感染。⑥简化病室的设施;抢救及监护仪尽量放在不显眼的地方。减少病人被仪器包围的感觉。⑦减少仪器的噪音(将仪器报警尽量用视觉效果表现,减少听觉干扰)。⑧白天病室应宽敞、明亮、空气流通,夜间尽量降低病房的照明度,可尽量使用地灯。
2.2 ICU病房社会环境的改善。
2.2.1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做其爱好的事(如看书报杂志、听带耳机的收音机),以此调节紧张的ICU气氛,引导病人放松,忘却病痛,减轻心理压力。这样即使是语言交流困难者也能达到非语言交流的目的,使病人在轻松、舒适的优良环境下早日康复。有研究表明,对重症脑损伤病人定时播放他所熟悉的音乐,每次1小时,每日3次,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能力[3]。
2.2.2 改善探视制度,适当放宽探视制度或者实行弹性探视制度,使病人感觉到他没有被孤立,没被家人遗弃,减少恐惧和孤独心理,并减少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
2.2.3 护士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方式。生活中人们总是希望得到外界的支持,对身患重病的ICU病人来说,他们少有亲友的陪伴,与之相处最近时间最长的就要算医护人员了,特别是护士。护士是监护环境下主要的支持因素,在调节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身处ICU的患者常因疾病或使用呼吸机而无法言语,有沟通困难,因此护士除与病人进行语言沟通处还应加强非语言沟通,多与病人进行思想交流,理解、同情病人,细致地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措施,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切不可只重视疾病本身的监护而忽视了对病人的精神支持。
2.2.4 集中治疗,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研究显示,重症患者至少需要1小时才能进入深睡期,但往往在浅睡期就被医护工作人员所打扰,影响睡眠的继续,因此多数患者无法有较好的睡眠质量[4]。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合理安排治疗时间,不要频繁打扰患者,如确为治疗需要,应提前与患者做好沟通,指导患者利用治疗间歇抓紧时间休息。
3 ICU护士的分配及素质要求
3.1 护士的分配。现在国内大多医院ICU都存在人员不足的情况。而工作的繁重、休息的不足使得护士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精神障碍,而表现为情绪波动、工作机械。因此,护理队伍人员要充足,ICU每班、每位护士负责1~2位病人,对大手术或特别需要监护的病人则是一对一的护理模式[5]。要求ICU护士与床位比例为4.2∶1[6]。
3.2 护士的素质。ICU是一个集中了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集中了危重的患者、聚集了掌握精湛技术的医护人员的护理单元,ICU专科护士的培养也逐步迈向成熟、完善。但是ICU护士不仅要经过专门的专科培训使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其知识面广、全,这样才能与形形的ICU病人进行交流。因此ICU护士更应做到博学多才、德才兼备,实现技术与道德的完美统一[7]。
4 讨论
根据现在ICU环境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改善ICU环境已势在必行。改善ICU的整体环境要“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的感受放在首位,从有助于病人康复的目的出发,创造出优良的ICU整体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生理和心理不适,促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10
[2] 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27
[3] 吴红艳.欢笑是最好的治疗[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2):71
[4] 徐丽华,钱培芬。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10
[5] 何登极主编.医学伦理学[M].第一版.四川: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100-103
关键词 ICU 瓣膜病术后 心理护理 护理程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7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7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理护理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心脏瓣膜病在我国的患者多,而病变较复杂或病情较重以及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患者占的比重大。为了明确诊断和寻求治疗,常需就诊多家医院,费尽周折才能实现其治疗的心愿,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上的痛苦。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在入住ICU期间的心理反应尤为强烈。心理因素的生理效应可产生致病或治病两种相反的作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理护理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心脏瓣膜病在我国的患者多,而病变较复杂或病情较重以及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患者占的比重大。为了明确诊断和寻求治疗,常需就诊多家医院,费尽周折才能实现其治疗的心愿,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上的痛苦。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在入住ICU期间的心理反应尤为强烈。心理因素的生理效应可产生致病或治病两种相反的作用。
为探讨心脏瓣膜病人术后入住ICU期间的心理护理,根据影响瓣膜病人心理的因素,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程序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程序化的心理护理,很好的控制了患者的应激情绪,克服了消极的心理反应,使患者平稳的接受治疗,缩短了入住ICU的时间。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程序化的心理护理,很好的控制了患者的应激情绪,克服了消极的心理反应,使患者平稳的接受治疗,缩短了入住ICU的时间。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9~2010年术后住ICU的患者218例,男76例,女142例;年龄34~76岁,平均45岁。
选择2009~2010年术后住ICU的患者218例,男76例,女142例;年龄34~76岁,平均45岁。
原因分析:①疾病因素:循环系统疾病往往有脑供血不足,使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精神神志改变。电解质紊乱以及有毒的中间代谢产物蓄积,也能引起情绪不稳定、忧郁、疲倦、萎靡、乏力等症状。②个体因素:多数瓣膜病人,患病前是成年的壮劳力,家庭里的支柱。随着症状的加重,劳动力逐渐减弱,而需要手术置换瓣膜或瓣膜成形。他们的心理反应及情绪变化极为复杂,对植入身体内的瓣膜存在一种莫名的恐惧,同时对手术的风险性也存在一定的担忧,术后患者需要定期服用抗凝药和抽血查凝血酶原时间,也给他们增加了一些悲观心理。部分患者由于经济的原因导致更加焦虑担心。③环境因素:患者对ICU环境陌生,加上ICU气氛严肃。各种医疗仪器发出的警报声,医务人员频繁的走动,其他患者的,以及与家属隔离和缺乏心理交流,均增加了患者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④治疗因素:术后镇静药和肌松药等影响肌力或脑功能的使用,使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患者失去语言交流能力,产生恐惧感。各种引流管、有创导管的植入约束带的应用、刀口的疼痛,强迫等都给患者带来痛苦,从而又发不良心理反应。
原因分析:①疾病因素:循环系统疾病往往有脑供血不足,使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精神神志改变。电解质紊乱以及有毒的中间代谢产物蓄积,也能引起情绪不稳定、忧郁、疲倦、萎靡、乏力等症状。②个体因素:多数瓣膜病人,患病前是成年的壮劳力,家庭里的支柱。随着症状的加重,劳动力逐渐减弱,而需要手术置换瓣膜或瓣膜成形。他们的心理反应及情绪变化极为复杂,对植入身体内的瓣膜存在一种莫名的恐惧,同时对手术的风险性也存在一定的担忧,术后患者需要定期服用抗凝药和抽血查凝血酶原时间,也给他们增加了一些悲观心理。部分患者由于经济的原因导致更加焦虑担心。③环境因素:患者对ICU环境陌生,加上ICU气氛严肃。各种医疗仪器发出的警报声,医务人员频繁的走动,其他患者的,以及与家属隔离和缺乏心理交流,均增加了患者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④治疗因素:术后镇静药和肌松药等影响肌力或脑功能的使用,使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患者失去语言交流能力,产生恐惧感。各种引流管、有创导管的植入约束带的应用、刀口的疼痛,强迫等都给患者带来痛苦,从而又发不良心理反应。
心理护理程序:分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入ICU期间的心理护理和出ICU后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程序:分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入ICU期间的心理护理和出ICU后心理护理。
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由ICU护士完成:①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往往有焦虑不安、忧郁绝望恐的心理,对手术是否成功、预后状况如何以及昂贵的医疗费的担心等。护士以聊天的形式先了解患者疾病概况、文化程度、家庭状况、个性特征、生活习性,以充分获取安抚患者所需信息,解除患者的孤独感和压抑感。向患者介绍病情、手术方法、主刀医生及其资质、责任护士及护理人员,减少患者的陌生感,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介绍术后清醒后可能发生的状况以及术后监护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特别是主动咳嗽的配合);使医患关系建立在“指导-合作的共同参与的模式”的基础上。②术后入ICU期间的心理护理:术后入ICU后,患者会出现恐惧孤单感,目睹了医护人员严肃的表情和紧张的工作,同室友的抢救或病友的死亡,联想到自己,加之身上各种管道的制约,尤其是气管插管、胸腔引流管等,而患者此时大脑清醒而不能言语内心会十分恐惧。对此类患者我们应在麻醉清醒后,护士首先自我介绍,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孤单感。告知患者现在的时间、地点及家人的情况,病情的演变(好的方面),满足患者对信息的需要,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讲解有关医学知识告知患者身体所处的状态,此时全身带着各种导管,如连接监护仪、呼吸机的导管和动脉测压管、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等,均是监测及维持生命的重要导管,千万不能拔除,所以将双手暂时固定在床缘气管插管期间,由于气管插管、患者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感受,要用手部来表达,有要求可用手轻轻敲打床缘,护士24小时在床旁监护。讲解术后深呼吸并尽力咯痰的重要性。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外,还要及时处理患者的伤口疼痛及退热等,酌情使用镇静剂,减少患者痛苦。不能谈论患者病情,以免加重患者的恐惧感。并可重复术前心理护理的内容,加强心理暗示。③出ICU后心理护理:转出ICU后,患者表现出不适应。此时患者适应ICU的环境,认为只有留在ICU才有安全感,对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产生了依赖心理,不愿离开监护室。有的患者还会对药物产生依赖。对于依赖心理,向患者解释现在的病情处于恢复阶段,在病区完全可以完成后续的治疗。告诉患者药物产生依赖的危害性,必要时将一些有关检查结果告诉患者,使他们相信手术很成功,病情已经好转。
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由ICU护士完成:①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往往有焦虑不安、忧郁绝望恐的心理,对手术是否成功、预后状况如何以及昂贵的医疗费的担心等。护士以聊天的形式先了解患者疾病概况、文化程度、家庭状况、个性特征、生活习性,以充分获取安抚患者所需信息,解除患者的孤独感和压抑感。向患者介绍病情、手术方法、主刀医生及其资质、责任护士及护理人员,减少患者的陌生感,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介绍术后清醒后可能发生的状况以及术后监护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特别是主动咳嗽的配合);使医患关系建立在“指导-合作的共同参与的模式”的基础上。②术后入ICU期间的心理护理:术后入ICU后,患者会出现恐惧孤单感,目睹了医护人员严肃的表情和紧张的工作,同室友的抢救或病友的死亡,联想到自己,加之身上各种管道的制约,尤其是气管插管、胸腔引流管等,而患者此时大脑清醒而不能言语内心会十分恐惧。对此类患者我们应在麻醉清醒后,护士首先自我介绍,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孤单感。告知患者现在的时间、地点及家人的情况,病情的演变(好的方面),满足患者对信息的需要,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讲解有关医学知识告知患者身体所处的状态,此时全身带着各种导管,如连接监护仪、呼吸机的导管和动脉测压管、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等,均是监测及维持生命的重要导管,千万不能拔除,所以将双手暂时固定在床缘气管插管期间,由于气管插管、患者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感受,要用手部来表达,有要求可用手轻轻敲打床缘,护士24小时在床旁监护。讲解术后深呼吸并尽力咯痰的重要性。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外,还要及时处理患者的伤口疼痛及退热等,酌情使用镇静剂,减少患者痛苦。不能谈论患者病情,以免加重患者的恐惧感。并可重复术前心理护理的内容,加强心理暗示。③出ICU后心理护理:转出ICU后,患者表现出不适应。此时患者适应ICU的环境,认为只有留在ICU才有安全感,对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产生了依赖心理,不愿离开监护室。有的患者还会对药物产生依赖。对于依赖心理,向患者解释现在的病情处于恢复阶段,在病区完全可以完成后续的治疗。告诉患者药物产生依赖的危害性,必要时将一些有关检查结果告诉患者,使他们相信手术很成功,病情已经好转。
结 果
结 果
由于病情需要,218例中,有20例不能在常规时间2~3天内转出ICU,需要继续监护治疗。2例长达14天,其余均2~3天。
由于病情需要,218例中,有20例不能在常规时间2~3天内转出ICU,需要继续监护治疗。2例长达14天,其余均2~3天。
讨 论
讨 论
护理活动是科学、艺术、人道主义的结合。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护理活动是科学、艺术、人道主义的结合。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陈爱华.心理护理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索.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41-42.
1 陈爱华.心理护理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索.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41-42.
2 甘元琼.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17-118.
2 甘元琼.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17-118.
3 李健桃.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9):967-968.
关键词: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62-03
ICU是危重症病人集中监护和治疗的重要场所,病人的病情复杂变化快、医疗设备多进口医疗设备集中、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因此对ICU监护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CU监护人员能力的高低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病人的转归[1]、科室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因此ICU监护人员的能力培养是ICU护理管理的重点工作,其中又以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为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对我国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概念、现状进行综述,思考ICU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方式。
1ICU护士核心能力的概念和内涵
护士的核心能力是个人、职业、专业能力结构中最为重要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是护理教育者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所需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2]。护士的核心能力又可称为核心胜任力[3],是指ICU护士所具备的能够胜任ICU工作岗位要求的一系列知识、技术、能力和心理特质[4]。乔安花等经过文献回顾、理论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了ICU护士胜任力结构理论框架,ICU护士核心胜任力构成要素包括四个方面:专业知识(包括监护理论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专业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和医疗仪器使用)、专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心理特质(责任心、情绪稳定、慎独精神、服务意识和压力应对)[3]。
2国内对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方式的现状
目前,国内对ICU护士核心能力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培养模式也没有一定的标准,现阶段对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培养主要有以下方式:
2.1以临床带教的方式培养。对于ICU护士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上主要的模式还是以“师带徒”式的临床带教方式。这种方式培养的临床护士可暂时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但只能停留在临床实践的表层,无法对ICU护士所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这种方式所培养的护士也受带教老师自身能力的影响较大。
2.2通过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制度对护士进行培养。2005年,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至2010年,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包括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等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我国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湖南等省市已经实施了ICU专科护士的资格认证制度。实行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一般模式为:具备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才有资格申请ICU专科护士培训和资格认证,参与培训的学员必须修满规定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一般为一个月的理论授课加两个月临床实践)并通过严格综合考评(考评内容包括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和论文书写三部分)方可获得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但当前的认证培训对象主要为在岗的ICU护士,对于新入的ICU护士并无认证资格要求,部分新护士甚至无临床工作经历,这与国外的认证岗前要求差距较大。虽然部分省市实施了认证培训,但由于国内对专科护士的概念界定不清,导致其要求和培训不尽相同[5]。
2.3通过各级别的培训和进修。ICU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需要高素质的护士,应培养全面的、综合的、应变能力强的全能护士。由于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还未设置ICU专科人才的培养课程,ICU护士的培养都是在岗培养。我国临床上不断增加的病人需求使得ICU护理人力资源医乏,一段时间内边实践边学习的培训模式是切合实际的,被国内大多ICU管理者所采用[6]。在岗培训的内容包括护理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专业理论和技能、仪器的使用,ICU感染的控制等[7,8],在岗教育的形式有院内轮训、科室培训、院外进修、学术讲座。
3对ICU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
3.1加大培训力度。成守珍等通过对我国16家三甲医院的ICU护士专业需求的调查中发现所调查的护士中曾经接受过ICU系统培训的仅占37.6%,其中以科室带教为主的培训为主,只有一小部分护士参加过省市级或国家级较大型的培训班[9],说明相当一部分护士进入ICU后没有接受系统的规范化的培训,在以后的培训中应重视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根据各地和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尽量让ICU护士在接受科室培训的同时能参加省市级和国家级的一些较大型的培训班,使其能够接触到一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技能和学科理念以提高其核心能力。不同学历、年资、职称的护士的基础、专业水平、学习能力和培训需求都不一样,在培养方式上要根据不同的培训需求制订不同的培训课程,分层培养。还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如网络、光碟、多媒体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3.2在临床带教中需采用灵活教学模式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异,不是知识也不是经验,是思维能力。”重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医学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医学专业人员的临床综合能力。因此,ICU专科护士临床思维能力是推进护理专科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护理专业化教育的紧迫任务,是临床教师探索的永恒主题,也是培养护士核心能力最重要的方面。要想促进ICU专科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发展,就应在ICU临床带教中加强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临床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挖掘教学素材,去设计思维的发散点。比如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引导护士进行思考和文献查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训练,让学员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产生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思维活动,培养学员应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探求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可使学员提高自学能力,还可激发她们的思维灵感,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将大有裨益。因此,思维训练必须是有设计的、有内容要求的、有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的训练,把模仿再现性学习转为有意识的让学员主动领悟的思维方式,使学、思有效地结合[10]。
3.3规范ICU专科认证。实行ICU护士专科认证制度是培养ICU护士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虽然部分省市实施了认证培训,但是各地的培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考核的指标,培养的ICU护士的能力水平也存在差异。 现状当务之急是采用大样本调查和专家论证方法获取我国ICU护士人岗匹配的本底资料,分析不同等级医院对专科护士的需求特点、素质要求和使用范围,确定合理的专科护士编制比例、使用方法和执业标准。借鉴国外经验,设置培训课程,确定理论与实践的学分比例,出版规范化的统编教材,对师资和培养基地进行资格认定,建立专科护士资格认证考核题库,研制常用监护技术多媒体操作模块,确定理论与实践的考核评分标准[11]。
3.4加强对ICU护士教学能力的培养。ICU护士尤其是教学医院和培训基地的ICU护士,充当者临床带教老师角色,对各类实习护生、进修护士的临床教学任务较多,但多数ICU护士没有接受过有关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规范的训练,也缺乏护理临床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指导。这是教学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应当适当安排教学理论培训,综合考虑受教育者的不同背景,在多次的讲课、示范等教学实践中逐步提高教学技能、表达能力[12]。
3.5培养ICU护士的科研能力和英文能力。张会芝等的调查研究发现ICU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能力成为ICU护士最为需要的综合能力培训项目[13]科研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护士个人发展的能力之一,同时护士的科研能力也可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医院护理管理者可适当安排科研能力的培养课程,同时ICU护士也可在临床护理专家(clinic nurse specialists)CNS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
3.6采用分层管理的方法提高ICU护士核心能力。分层管理是现阶段所倡导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将人员按照能力分为不同的层次,形成能级管理的梯队。焦丹丹等报道根据ICU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和工作能力将护理人员分为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建立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管理模式,比较分析分层管理后的效果,发现实施分层管理后,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了团队协作效率、护士的管理能力、个人的素质,说明分层管理模式极大培养了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因此在ICU护士的管理中可考虑引入分层管理来加强对护士能力的培养[14]。
3.7培养ICU临床护理专家带动护理团队的发展。CNS属于高级执业护士,是在护理的某一专科或专病领域,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有丰富临床经验,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高级护理人才。其主要职能是:①临床护理服务职能,为病人进行健康评估,针对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措施,预测护理效果。②教育职能,主要承担监护技术的培训和教学工作,对专科护士进行带教和指导,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③顾问职能,为ICU医疗小组成员和其他专业人员提供监护信息和建议。④研究职能,针对ICU护理中的疑难问题和有倾向性的问题确立科研课题,并通过研究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护理效率。⑤管理职能,直接参与ICU管理委员会的监护管理工作,考核评价护理质量,尤其注意对护理结果管理的评价和社会效益的评估等[11]。培养CNS可带动科室的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可加强对护士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可增强护理队伍的科研能力。护士在CNS榜样的作用下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能力,因而能促进其核心能力的发展。
3.8重视全方位的培养。21世纪医疗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培养具有科学脑、人文心、大健康观念和具有全球视野的医学生[15]。我们说的培养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和这个大观念是吻合的。ICU护士的培养也不能局限在岗位技能的培养上,而是要注重ICU护士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可借鉴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全人护理”的培养理念,培养“品格与才能并重、关怀与护理同行”的ICU护理专业人才,增强护士的职业自豪感和奉献精神[16]。针对ICU护士面对的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工作强度大和作息时间不规律而心理压力大的问题,让ICU护士能参加一些心理减压活动和讲座,提高护士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以饱满、稳定的情绪投身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ICU病房的特殊性质决定了ICU护士必须具备核心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护理管理者应该关注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培养,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提高ICU护士的核心能力,促进ICU护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Kendall-Gallagher, D. and M.A. Blegen, Competence and certification of registered nurses and safety of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Am J Crit Care, 2009. 18(2): p. 106-13; quiz 114
[2]蒋海兰.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2007,中南大学
[3]陈燕华,唐瑞,王英.我国护理核心能力与核心胜任力的概念、内涵指标及框架评价分析.护理研究,2011.25(13):第1214-1216页
[4]乔安花,席淑华.ICU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7):第13-17页
[5]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思路与实践.护理研究,2005.19(23):第2069-2070页
[6]虞献敏,廖燕,田永明.ICU护士在岗培训效果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第67-68页
[7]钟爱民.ICU护士分层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4):第20-22页
[8]ICU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2009.中国新疆乌鲁木齐
[9]成守珍等.16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护士专业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护理学报,2008.15(9):第21-23页
[10]王欣然,李淑迦,韩斌如.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护理研究,2006.20(20):第1790-1791页
[11]黄津芳.ICU高级护理入才培养与发展思路.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4.11(4):第25-27页
[12]张艳等.北京地区部分ICU护士专业能力现状调查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第1077-1079页
[13]张会芝,史艳菊,吴雪.ICU护士专业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9.23(3):第193-195页
[14]焦丹丹等.分层管理在提高ICU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当代医学,2011.17(26):第115-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