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7:22: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镇采购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力推进乡镇政府采购,不仅是乡镇加强财政管理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县(市)政府采购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我国政府采购工作起步较晚,,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再加上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乡镇政府采购尚处于空白阶段。随着县(市)政府采购制度的日渐完善,一方面给推行乡镇政府采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另一方面,也为乡镇政府采购提供了较好的软硬件环境。而且随着乡镇财政改革的逐渐深入,推行乡镇政府采购的条件趋于成熟。下面,笔者对推进乡镇政府采购谈几点看法。
一、推进乡镇政府采购的必要性
1、推进乡镇政府采购是构建乡镇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
首先,政府采购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资源配置由政府配置全部资源转变为以市场为主体的配置方式,对“市场失灵”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则由政府向广大公众提供,这种采购活动就是政府采购;其次,政府采购制度是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机制。政府采购活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公开竞争机制,提高了采购活动的透明度。通过政府采购,使得采购机关、供应商和资金管理部门三者的内在目标一致起来。第三,政府采购制度是加强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的有效方式。通过采购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给供应商的方式,减少资金的流通环节,使财政管理职能从资金分配环节延伸到使用环节;从货币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加强监督管理,既能实现政府预期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又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现源头治腐。
2、推进乡镇政府采购是加强县域经济宏观调控整体性的重要一环。
乡镇财政是最基础一级财政,乡镇财政运行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县(市)级财政的运行质量。从个体上看乡镇采购规模不大,但从整体上看乡镇采购支出数量可观。当前,在县域范围内乡镇财政支出规模与县(市)级支出规模呈并驾齐驱之势。按西方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采购支出一般占财政支出的30%以上,占gdp的比重一般在10%左右。根据这一口径计算,推动乡镇政府采购活动势在必行。从加强县域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角度看,构建县(市)政府采购体系必然要推动乡镇政府采购制度的建设。换言之,没有乡镇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加强县域经济宏观调控就缺少整体性。
3、推进乡镇政府采购是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职能的客观要求。
有审计资料显示:近几年,一些乡镇不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盲目地上项目、上工程,并且所上项目往往脱离财政的管理监督,结果耗费了资金却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影响了资金的周转和财政的正常运行。特别是一些消费性支出,如小车费、购置费等,暗箱操作、鱼目混珠的情况普遍存在。另外,推进乡镇政府采购,也是加强乡镇支农资金管理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靠传统行政研究分配财政支农资金存在很多弊端,如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将具备同等条件的村组放在同一标准线上考虑,会不同程序地受到人为因素影响;支农资金管理过程中往往重拨付、轻管理,缺乏好的监督机制和实现形式,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益很难保障等。因此,必须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切入公开、公正、公平、效益机制,确保国家资源的完整注入和效益发挥。这就使得加强支农资金管理与建立政府采购制度之间搭建起必然的内在联系。
4、推进乡镇政府采购是应对入世新挑战的正确选择。
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政府采购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或多边谈判中,我国就政府采购市场开放问题分别与美国和欧盟以及其他成员作出了承诺。一是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时起,就成为《政府采购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的观察员;二是我国将尽快启动加入《协议》的谈判工作;三是在签署《协议》之前,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和专门从事商业活动以外的公共机构,将以透明方式开展采购活动,并按最惠国待遇原则开展对外采购。这些承诺对我国政府采购的实践活动、制度建设和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将带来挑战。由于我国政府采购管理水平和规范化程度与国际规则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政府采购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在支持国内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平衡地区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宏观调控的作用还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及早推进乡镇政府采购工作,将会更多地赢得整体采购工作的主动。
二、推进乡镇政府采购的可行性
1、县(市)级政府采购为乡镇政府采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利条件。
从湖北省政府采购的情况看,全省政府采购于1998年4月开始启动。四年多来,湖北省将这项制度的推行作为效益财政建设和源头治腐的重要内容,在省市县三级共组建了100多个政府采购管理机构,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和制度先行、规范管理的思路,全面开展了采购业务,呈现了后来居上的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2000年6月组建省政府采购办公室以后,全省先后出台《湖北省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和11个配套管理制度,公开选聘专业人才组建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建成了基于“三权”(预算安排权、采购货物分配权和采购资金及项目管理权)不变的“湖北省政府采购大市场”,并对采购额小、批量少、供应渠道单一的货物实行了集中采购;开通了政府采购信息网和投诉电话,认定了进入省级政府采购市场的业务机构和供应商资格。从各市县看,政府采购配套制度如采购预算编制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部门预算制度日趋完善,政府采购范围正由货物类向服务类、工程类全面拓展。省、市、县级政府采购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为乡镇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和采购活动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2、乡镇财政改革日趋深化,为乡镇政府采购提供了较好的制度环境。
从预算管理制度上看,目前乡镇综合财政预算正日趋规范,为统筹运用预算内外财力,推进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准备了财力上的条件;从财政收支管理上看,乡镇普遍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收支两条线”制度和“零户统管”工作制度,为顺利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确保采购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给供应商,减少资金的流通环节创造了条件;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上看,乡镇财政改革的重点是按照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把财政职能定位在保证政府机关运转、为乡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这也为推进乡镇政府采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推进乡镇政府采购的构想
推进乡镇政府采购,必须按照循序渐近、先易后难、积极稳妥、“借梯上楼”的原则逐步进行。尤其要借鉴县(市)政府采购的经验,充分利用已有的政府采购软硬件设施,确保乡镇政府采购在低成本运作条件下的高起点推进。
1、乡镇政府采购的运作机制。
成立由乡镇政府财政部门及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政府采购办公室和政府采购督察室。办公室隶属于乡镇财政部门,在业务上受县(市)政府采购中心的指导,负责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及具体业务的执行工作。督察室则负责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在当前单个乡镇采购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乡镇政府采购的模式应先立足于构建乡镇政府采购联合体系,借助于省、市、县级政府采购的需求优势、地理优势、规模优势、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采用“搭班车”、“委托代购”的方法,将各乡镇采购项目和县(市)级政府采购项目进行合并,使联合采购成为可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府采购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有利于维护政府的利益。
2、加强乡镇财政配套制度建设。
以乡镇财政改革为契机,大力深化三项配套制度的改革,为推进乡镇政府采购营造制度环境。
一是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在零基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积极推行部门预算,从预算编制的细化、采购支出的标准化、预算科目的调整和细化以及预算监督从价值形态向实物形态延伸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二是改革预算会计制度。乡镇各预算单位在编制年度预算的同时填报采购计划附表,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交由乡镇财政部门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确定采购项目及采购金额;人大通过预算后,由乡镇政府采购办公室汇总编制采购预算,该预算汇总表是以反映每一品目下各部门的采购情况即以采购品目为主体的采购计划,在此基础上,将各部门通用的采购物品单列出来,形成年度政府采购目录。将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由政府采购办公室上报县(市)级政府采购中心。县(市)级政府采购中心在汇总各乡镇政府采购项目的基础上,统一组织实施采购活动。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则由各部门自行采购,乡镇政府采购办公室对其采购行为进行监督。
三是改革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在实施采购活动时由各乡镇“零户统管”办公室直接将采购资金拨付给供应商。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改革部门预算制度,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财政专户。在此基础上,由“零户统管”办公室进行会计集中核算。支出通过“零户统管”统一财政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最终形成政府采购制下的资金直接拨付制度。
3、加强乡镇政府采购队伍建设。
政府采购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需要采购人员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各乡镇财政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乡镇政府采购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以增强他们胜任政府采购工作的能力。同时,各市县应以培训为主要手段,不断地拓宽乡镇政府采购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其培训的内容包括商务、对外贸易、法律、工程建筑、机电设备等常规性的知识,以适应政府采购工作的需要;另外,各乡镇应大胆地实行招聘制,从社会上招聘一批既懂经济又懂机电、法律等具有商务领域丰富经验的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政府采购队伍。
我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随着人口规模、人民生活质量的扩大与提升,乡镇卫生医疗体系逐步发展。但由于乡镇医疗工作量的增加,过去使用的会计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化医疗事业的发展,导致传统会计表现出严重的落后性。文章通过阐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以我国乡镇医院作为分析对象,阐述会计信息化的必然性,结合当前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应用现状,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乡镇医院;ERP系统
0引言
我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化技术也被应用到会计领域。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乡镇卫生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导致乡镇医疗工作量大量增加,过去使用的会计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化医疗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发展会计信息化,改革乡镇医院的会计工作。目前我国乡镇医院会计工作主要存在操作复杂、制度不规范、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违反我国会计准则等问题。委托改善我国乡镇医院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提高财务报表制作的规范性,进行我国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研究。通过发现我国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解决办法,改善现有的会计工作,推动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进程。考虑到ERP系统具备的集中管理优势,解决过去人工管理的弊端,提高业务水平,整合资源,优化管理,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由此将ERP系统应用到会计领域,形成综合型的新型管理系统方法。
1我国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1.1会计信息化重视不足
分析公立医院的特性,其是政府建设的公益性医疗机构,为广大群众提供需要的医疗服务。对比城市公立医院与乡镇公立医院,乡镇医院的发展较慢,其会计信息化进程仍处于初期阶段。多数乡镇医院的管理者缺乏足够的财务管理工作重视力度,未能建立财务管理意识,将医院资源基本上都投入在卫生医疗科室,使得财务部门缺乏相应的财力、物力与人力支持。而实际上,财务并不只是为一线医疗科室服务,而是决定了医院的未来发展。由于缺乏符合规范的财务工作程序,缺乏会计信息化软件硬件,导致许多乡镇医院难以实现会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财会工作者承担作用仅仅是进行记账与算账,无法发挥电算化软件具备的财务分析、决策管理等作用。
1.2财务软件应用不规范
部分乡镇医院的财务软件未能达到信息化会计软件的要求,由于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不能进行详细的财务工作分工,同一限制条件有数个操作者,未能很好地发挥财务软件的操作工作者权限约束功能,甚至会计业务处理只要操作工作者姓名一经转换便可以进行操作。甚至部分医院不设置权限,财务信息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几近为零。模块间未能相互约束,即便信息不符也可以报账,为部分违法违规行为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使得医院面临着一定的财务威胁。
1.3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落后,财务管理方面没有很好的使用会计相关的信息系统,这主要是因为医院本身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标准可循。在网络环境意义复杂的条件下,医院的信息容易受到网络上的攻击。部分医院薄弱的基础导致了财务信息化和手工做账同时存在,如此一来工作量加大,耗费时间。也有些财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不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导致财务问题百出,信息保密出漏洞。
2我国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医疗会计核算制度存在问题
随着国家政策和法律的不断完善以及医疗系统逐步改革,传统医院财务制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现阶段医院财务核算的基本要求,财务数据达不到使用考核标准。我国医院在行政管理中划归为公共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执行标准和公共事业单位相同。几十年来,这种财务管理制度虽然在很多方面促进了医院的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这种财务标准产生了许多负面作用,造成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现行的这种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基本要求。从我国医院现行的会计制度来看,医院所需的修购基金主要来自于固定资产中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按照总量的一定比例计算,完全没有考虑折旧成本,即“累计折旧”,因此,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固定资产的总额发生衰减时,固定基金的设置还是依照原来的比例标准。这种资产管理模式无法客观的反映出医院资产的变化情况。通常意义下的修购基金都是按照固定资产实际价值来按照一定比例计算的,这种计算方法主要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医院的财务制度没有对相应的资金风险进行规定,导致固定资产在没有达到对应的使用年限时就面临贬值,导致公共资产受损。医院减值准备的缺失直接造成了资产不能很好的反映真实成本,最后出现会计信息不真实。安徽省宿州市就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宿州市萧县某镇卫生院大多数财务会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工作水平,现代会计电算化使用水平太低,手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表现在数据的误差较大,并且对于存在问题的账目难以有效追溯,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跟不上,这就导致该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难度加大。这种落后的会计核算办法也会造成会计工作中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效率也不高。一般情况下,医院都应该配备其专门的财务机构和会计核算方法,不但要对于日常的账务进行有序的记录和整理,固定资产方面也应该得到正确的监管和维护。
2.2会计科目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医院会计管理制度主要的针对主体是一些具有独立会计核算机构的医疗单位,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按照规定需要分开独立计算,分别管理。实际状况往往并非如此,医院财务核算过程中会计科目的划分则是按照政府性支出的功能和经济类别来划分的,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确保在政府指标核算中保持统一标准。现阶段全国正在进行着医疗体制改革,医疗机构的会计核算基础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主要是因为小微医疗结构的出现,这些机构大多是民营的,它们也接受一些政府的补贴,但是这种补贴金额并不大,如果将这些小的医疗机构还按照原来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就没法确定其支出哪些属于收益性支出,哪些属于资本性支出,这样以财务核算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最终不利于会计信息的统一管理,不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
2.3会计信息化技术人才缺乏
以本文所研究的萧县某镇卫生院为例,该院没有足够的财务管理人员,现有的财务人员往往年纪较大,财务核算基本都借助于传统的手工核算,由于没有得到系统的培训,本身的自学能力又不强,导致会计电算化知识水平偏低。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仅限制在收支记录和记账算账的水平,会计电算化中相关的高级功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做到财务管理中科学的决策和分析。以现有的乡镇医疗机构情况来看,急需会计工作者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有关计算机专业和信息专业的知识,在实践中将其有效结合,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性。当前,能同时掌握这些知识的人才相当匮乏。缺乏这类人才的直接影响就是降低财务管理效率,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2.4财务数据安全性缺乏保障
首先,电子数据相对文本数据而言,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缺憾。例如容易丢失和稳定性不强等因素,而且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会计电算化信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是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在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中,会涉及到硬件维护、软件稳定性、网络安全性等诸多问题,和手工账本比较,电子账本可能因为操作失误和黑客入侵等影响而使得数据遭到篡改和丢失。其次,相关电算化档案管理的规范和制度还未建立或者不规范。在实际工作中乡镇医院对这方面的要求也不严格,部分医院工作人对有关电算化档案的认知还不够,缺乏相应的保管意识导致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造成此类工作的疏漏,比如在归档工作中没有确保完整性和及时性。在没有完善制度的保障下,负责相应工作的人员缺乏约束,从而让电算化档案随时可能遭遇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毁坏,甚至出现泄漏信息的情况。再次,网络维护上存在一定的风险。财会人员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网络犯罪等情况的了解不够,在电算化的操作中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致使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中出现风险,这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对会计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和开展定期的检查工作,否则因为一点点的失误而让数据受损,对医院的利益造成影响。
2.5会计软件利用率低
现在阶段我国医院在财务会计相关软件的利用率还不够高,多数人员仅是掌握了该类软件的基础功能,而其他更为强大的辅助功能没有挖掘利用。加之电算化的程度不一,没用将此工作进行全系统联网,在数据共享方面始终未能实现。同时大部分财务人员对软件的操作上仅限于基础的数据的输入和核算内容,并没有比对和分析后期得到的数据,使得赋予给会计工作者的管理,监督权力没有施展开,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预算和财务管理中应有的积极作用发挥。
3我国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问题的完善措施
3.1加强医疗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的建设
每个医院应根据自己的性质和经营模式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核算制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收支核算的及时性和灵活性,更进一步使医疗成本信息的显示更具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强化对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监管力度,合理增设过渡性科目,实现医疗和药品支出之间存在费用的真实显现,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于不同核算制度中存在的相关性和可比性予以保持。以国家和政府制定和规范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依据,配合地方上相关部门的有效监察,使得制度体系能充分保障此项工作的推进。要做到行业的规范,就必须建立有法可依的基础之上。建立健全核算之路的工作中,切记要从实际出发,确定和实施新的核算制度,在应用的过程中要保证灵活性,不能因循守旧,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3.2完善会计科目设置
公立医院是政府出资兴建的,是一所具有非营利性的公益性医疗机构,针对不同经营模式的医疗机构应设置出更会计科目顺应发展需求,保证成本计算中的条理性和电算化的多样性。还应该强化医疗事业单位的管理及核算工作,要对会计工作可能出现的疏漏问题在内部和源头上予以控制。
3.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
财务会计人员要接受新思想和新思维,及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上始终保持一定的高度,带动整个团队往更为先进的方向靠拢,前期医院要组织财务人员参加相应的培训,要求财务人员掌握对计算机处理的有效方法,对电算化软件操作流程要熟悉,还要在使用的过程中做到熟练,成为计算机知识与财会知识融会贯通的专业级人才。同时以规章制度规范财会人员的行为,以规章制度的规范性保证电算化软件在运行时的安全性。
3.4提高信息安全性
要想将医院电算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确保信息安全性。第一,从硬件的方面保障安全,注意机房的清洁工作,将机房的温度和湿度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禁止闲杂人等进入机房。第二,加强管理,做到专机专用,在系统中只允许出现和会计有关的数据内容,配备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保证财会信息的安全性,避免恶意程序窃取数据的现象出现,将不同属性的工作人员从分工上区别开来,明确每个岗位上的职责。第三,保证软件的安全性,首先是确保网络安全,建立安全防护系统,以避免病毒和黑客可能对计算机软件构成的威胁;其次确保会计工作的安全,将做好的数据及时备份和定期检查。
3.5提高会计软件利用率
除了针对财务人员电算化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还要根据不同的业务工作推荐各具特色的软件,例如速达360、金蝶、用友等软件,满足各个信息处理的需求,要求对不同软件的功能和各自的优势特点有较清晰的认识,还要将计算机和传统手工这两种工作方法相结合,提高功能的利用率。
3.6加强ERP系统与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的结合
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是保障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ERP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乡镇医疗卫生单位发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组织财会人员培训学习和操作软件,还要主动开发ERP系统的各种功能,将其与会计信息化相融合,实现财务预测,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的目的。在采购药品的过程中,采用ERP系统中的采购管理功能和会计核算功能,能够监督和审查财务信息和物流信息。采购管理功能不单能确定订货量,还能对厂商和药品的安全性做出鉴别,通过各种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来保障货物的及时送达。ERP系统采购管理模块还可以增设供应商档案栏目,提供采购信息、价格分析和运输管理等功能。在仓储管理中可以使用ERP系统的库存控制功能,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库存药品。ERP系统具有动态性,库存控制系统反应出及时真实的数据,以各部门的需求为准,可以对库存进行随时的刁征,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缩短了工作时间。ERP系统还有个强大的功能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在最大化,还可以与生产系统和财务系统有效的结合成为一个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人力资源配置和调控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目标。
作者:王凤阁 李莹 张功瑾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菲,呼和乌路德.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化在医院核算中的管理[J].前沿,2014(9):130-131.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做好
工作
要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如手:
1.要健全制度,依法理财:突出依法理财
按照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行政、依规办事、程序合法、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注重流程设计。财政部门应逐步制定和完善诸如《财政工作运行规程》、《惠民资金管理流程》、《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流程》、《部门预算流程》等工作流程,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绩效评价等各项工作均依流程运行,提高财政政策透明度,从而形成从制度上规避财政管理风险,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加强绩效考核。建立项目预评审制度,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努力构建制度完善、考评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绩效考评机制。健全配套制度。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规范,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运用科技手段。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大力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财政工作质量和效率。
2.着力抓好五项管理:规范财政收入管理
按照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必须坚持依法理财治税,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同时积极处理好结构性减税和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之间的关系,主动财政征收部门沟通,搞好协调和配合,及时解决收入中突出矛盾和问题,共同做好收入征管工作,尽力完善税源控管机制,加大依法征管力度,重点抓好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征收管理,努力作到应收尽收确保及时足额缴库。规范财政分配管理。依法编制预算,规范预算编制程序。
2.1尽快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即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
2.2进一步完善“两上两下”预算编制程序,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将政府性基金和财力全部纳入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2.3科学编制乡镇财政预算,实行“以乡镇为主体,县乡共编”的预算编制制度,不断提高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水平;
2.4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健全支出定额标准体系,严格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
2.5规范预算追加,严格审批程序,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规范预算执行管理。
①强化预算执行中资金分配的严肃性,合理分配资金,提高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的科学性;
②规范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切实提高资金支付率,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机制,防范和控制财政资金支付风险。
③规范政府采购,坚持“依法采购、应采尽采”原则,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强化采购运行管理,在充分节约财政性资金的前提下,提高采购执行力;
④强化支出进度管理,逐步构建财政支出的快速通道。在预算执行中从严控制公务购车及运行费、公务接待、出国(境)、会议等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⑤强化财政自身管理职责,进一步规范惠民资金发放、家电下乡补贴发放管理。规范财政监督管理。一要规范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政行政审批、优化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二要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的公开性、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群众监督;三要加强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完善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逐步扩大绩效考评范围,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四要加强财政资金跟踪问效,建立动态全程跟踪制度,纠正执行偏差,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五要规范财政监督检查,推进管理制度创新,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分离、协调统一的监管机制。加强财政队伍教育管理。努力打造一支为民、奉献、务实、高效、清廉的财政干部队伍。
3.守住门、把好关: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预算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过去,由财政部门将资金拨付到预算单位,由预算单位随意使用,而现在,财政部门取消预算单位在银行的所有账户,财政资金在支付前不离开财政国库和预算外专户,预算单位使用财政资金需通过申报用款计划,在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额度内,才能使用财政资金。
一、支持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为我市跻身全国两百强奠定坚实基础以科学发展观正确审视面临的经济形势,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和新一轮税制改革动态,积极开展调研,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为建设“平安我市”提供财力保证。
(一)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的投入,壮大财源,增强地方财力增强工业经济对经济、社会事业和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积极构建招商引资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的投入和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对相关的财政支出政策进行调整,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六六产业。及时兑现市政府鼓励发展各项财政贴补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整合各项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支出要以推进跻身全国两百强建设为重点,按照轻重缓急、有保有压的原则,保证急需、急办的教育、交通、公共卫生项目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资金需求。一是充分发挥国资公司“非转经”资产作用,努力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加大对交通设施、城市基础建设等项目的投入,重点做好黄衢南高速公路我市段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三是要坚持和谐发展,加强对农村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以及以新型合作医疗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加快城乡公共卫生卫生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五项社会求助体系成果。
(三)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意识,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农业工业化”政策落实、山区农民下山脱贫、经济薄弱村办公用房建设、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等资金的落实,、以及各类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建设、农民培训、农村税费改革后续工作落实。
二、努力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为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完善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管理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深化部门预算为手段,按照“控、保、压”的要求,编制200X年财政预算。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按公共财政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将不属于政府办理的职能分离出来,减轻财政压力。继续抓好乡镇财政管理,积极配合做好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关注乡镇财政运行状况,适时调整完善乡镇财政体系。
(二)继续探索财政国库制度改革要按照《我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要求,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为目标,切实做好改革前的基础性工作。创新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机制,转换部分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满足预算单位财务监管的需要,并进一步扩大项目资金财政集中支付的范围,为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三)推进非税收入预算化管理一是要规范非税收入的预算编制。对非税收入编制收支计划,纳入综合预算管理,细化非税收入管理。二是推进专户管理国库化管理,继续完善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的管理。三是继续巩固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清理成果,严格银行帐户审批,规范专户管理。
(四)推进财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完善财政监督体系一是继续完善资金分配、拨付等管理程序。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对专项资金实行“一项目一办法”,以制度来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分配;二是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完成相应的配套制度建设。制定完善财政资金项目化、网络化管理考核办法,加快项目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对财政资金的运行全过程进行即时监控,以信息化的手段来推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三是按公共财政的要求,围绕财政管理目标,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和会计监督机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完善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考评体系,完善资金使用跟踪检查制度,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资金运行风险。
(五)推进政府采购工作要修订和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政府采购目录,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额度。
三、优化收入结构,推进精细化管理,为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一)深化征管改革一是坚持依法治税方针,对工业园区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二是持续改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三是进一步推进个体税收“三等九级”的征管办法,规范管理。进一步做好税务公开工作,理顺税收征管秩序。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保费征缴体系建设,推进养老保险费全覆盖工作,规范征缴行为,提高征缴质量,以税收征管的理念抓好社保费的征缴工作,实现税费“同申报、同征管、同稽查”。
(二)加强税收管理一是加强对车船使用税、资源税等小税种的调研,探索资源税由代扣代缴和核定征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二是进一步规范竹、木材行业税收征管,对竹、木材行业实行查账、核定、双定相结合的多元化管理模式。三是要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工作。要稳步推进批试点工作,要做到宣传到位、培训到位、责任人员到位和工作进度到位,同时要在总结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试点工作,初步实现以建立个人收入档案管理制度、代扣代缴义务人明细申报制度、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双向申报制度、与社会各部门配合的协税制度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的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管理。
(三)提高征管效率以信息化为依托,推进地税征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加大“12366”特服系统的宣传力度,推进网税系统推广工作,不断提高网上信息、短信提醒、网上调查等应用水平。完善地税与社保联网系统,保证社保费征收工作顺利进行。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明确执法中的相应责任,推进地税执法的规范、透明、高效。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中、省支农惠农补贴资金,是指除了中央安排的指定在农业发展银行封闭运行的相关补贴资金之外的所有中、省支农惠农补贴资金,包括小麦良种补贴、玉米良种补贴、春播地膜玉米补贴、水稻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良种补贴、奶牛良种补贴、优质后备奶牛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苹果套袋补贴等中、省支农惠农补贴资金(以下简称中、省补贴资金)。
第三条中、省补贴资金预算必须分解到县级,由省级和县级财政部门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
第四条中、省补贴资金在省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以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将资金直接拨入县级财政开设的省级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特设专户(以下简称县级特设专户)。
第五条省财政厅支出中、省补贴资金,由省级财政(国库)部门通过省级财政零余额账户,办理中、省补贴资金的财政直接支付业务。
第六条县级财政(国库)部门要在县级特设专户中单独建账,专门用于办理和核算中、省支农惠农补贴资金的支付业务。
第七条省级财政(农业、经建等)部门在收到应当直接支付到县级特设专户的中央支农惠农补贴资金预算(预算控制数)文件后,应于20个工作日内将预算分解到县,并在预算文件印发后3个工作日内,录入预算指标并办理财政直接支付申请;省级财政(国库)部门在收到省级财政(农业、经建等)部门报送的支付申请后,应于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手续;省级财政(国库支付)部门在收到批准支付申请的2个工作日内,开具《财政直接支付凭证》,送省级财政零余额账户银行。
第八条省级财政(农业)部门在下达应当直接支付到县级特设专户的省级支农惠农补贴资金预算文件后,应于3个工作日内录入预算指标并办理财政直接支付申请。资金拨付流程同第七条。
第九条省级财政(国库支付)部门通过省级财政零余额账户办理支付业务时,《财政直接支付凭证》(或电子信息)应包括以下信息:中、省补贴资金预算文号、地方分解预算文号、相关支付凭证(或电子信息)签发时间、付款人、付款人开户银行、付款人账号、收款人、收款人开户银行、收款人账号、支付金额、用途、预算科目等。
第十条省财政厅确定的省级财政零余额账户银行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凭证》后,于当日(超过清算时间在下一个工作日上午10:00前)将中、省补贴资金支付到《财政直接支付凭证》载明的县级专项资金特设专户,省级财政零余额账户银行还应及时办理与省级国库单一账户的资金清算业务。
第十一条省级财政零余额账户银行办理资金支付业务后,于当日将《财政直接支付凭证》回单等凭证反馈省级财政(国库支付)部门,并分别向有关市级财政(国库)部门发出《省级专项资金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作为市级财政收到和付出款项的原始凭证,市级财政(国库)部门据此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第十二条中、省补贴资金涉及政府采购的资金,按照政府采购管理相关规定实行省级统一采购。由省级财政部门通过省级财政零余额账户将资金直接支付给采购供应商。
第十三条县级财政部门管理和支出中、省补贴资金,应当按照中省关于支农惠农经费管理有关规定和本办法要求,及时办理中、省补贴资金支付业务,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滞留、挤占和挪用。
第十四条县级财政部门收到中、省补贴资金预算文件后,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将中、省补贴资金预算分解到农户。由县级统一组织发放的,县级财政(国库)部门通过县级特设专户将资金直接支付到中、省补贴资金的金融机构。由乡镇统一组织发放的,县级财政(国库)部门通过县级特设专户将资金直接支付到乡镇财政所,再由乡镇财政所将资金支付到中、省补贴资金的金融机构。
第十五条县级财政部门通过县级特设专户办理支付业务时,支付凭证(或电子信息)需包括以下信息:中、省补贴资金预算文号、地方分解预算文号、相关支付凭证(或电子信息)签发时间、付款人、付款人开户银行、付款人账号、收款人、收款人开户银行、收款人账号、支付金额、用途、预算科目等。
第十六条县级特设专户的开户行,对于所有通过该账户直接支付的业务,须在当日将《财政直接支付凭证》回单等凭证反馈县级财政(国库)部门。
第十七条中、省补贴资金的金融机构在向农户“一折(卡)”办理支付业务时,“一折(卡)”上需包括以下信息:资金到账时间、中、省补贴资金明细名称、明细发生额、网点号、操作员号等。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
20__-20__学年度,__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农村中小学校1671所,其中:农村小学1461所(含389个教学点,220所中心学校),初中学校210所。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83831名。在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25505名。
20__年,__市在1区9县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这项政策惠泽了全市80万农村中小学生。各级财政部门以实施新机制为契机,优先保证并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保障力度,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以20__年为例,全市10个县区全年预算内教育支出56179万元,加上中、省、市安排的“两免一补”资金9160.5万元、危房改造资金7051万元、教育专款2963万元、县区配套2074万元,教育资金投入总量达77967.5万元,比20__年增加了18898万元,增长32%。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公用运转经费4778.2万元,教职工人均年公用经费达1873.4元,比以前年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学校的正常运转,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校资金量增加,管好用好教育资金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为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于20__年在全市初步建立起“预算到校,专户到校,拨款到校”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方式。各县区按新的管理方式,设立了教育资金专户,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逐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新的管理方式运行后,对规范农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方式对比分析
目前,从全市情况看,各县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银行,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和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大体来看,有以下五种管理方式:
第一种是中心学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核算与管理集中在中心学校。如旬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年初预算到县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根据二级预算分期拨付到校,以中心学校为独立核算单位,村组小学经费支出向中心学校报帐;对于专项资金实行财政、教育部门两家联合下达资金分配文件,教育部门负责项目实施,财政部门负责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工程完工后,由县财政、教育部门对工程支出票据进行审核报帐。财政部门不直接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实施监督,由教育部门、中心学校实施内部监管,以学校自行管理财务为主。
第二种是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对农村中小学校经费实施集中核算与业务管理。如平利、岚皋县,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对专项资金实行报帐制,即:学校将项目建设支出票据报送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工程进度直接将资金拨付到校。
第三种是会计委派制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县财政部门委派会计驻乡镇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实施支出审核管理。如白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驻乡镇委派会计审核把关后支付;对于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校,由县教育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财政部门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支出票据由委派会计和财务总监审核后支付。
第四种是县教育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县教育部门内部设立核算机构,对乡镇初中学校、中心学校财务集中核算。如石泉县今年在县教育局内成立了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财务核算与监管,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校核算,报帐制管理”的办法,财政部门负责按预算拨付资金,资金监管由教育部门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
第五种是县财政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收到县级集中管理。如汉阴县,在县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教育经费核算股,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业务,直接管理到初中及中心学校。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专项资金由教育经费核算股集中核算,实行报帐制管理,从收支源头上监控财务活动,增强了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__市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管理方式不统一,有的管理方式停留在旧的“以乡镇为主”的办学体制下,有的管理方式已与“以县为主”的新体制相适应,还有的管理方式处在新、旧体制的交叉运行中。从各县区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财政监管缺位。实行学校集中核算、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及会计委派管理方式,县区财政部门实际上只管了经费的预算与拨付,面对量大面宽的教育经费监管没有到位,由学校、乡镇或委派会计实施监管,一些学校财务管理出现了漏洞;二是管理关系不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学校独立核算或会计委派管理,县区财政部门未对学校经费进行核算和监管,乡镇领导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会计核算环节中经费支出的审签,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财务主体地位。教育部门认为只参与资金初级分配,对学校资金监管中间隔着乡镇政府,想管而又不便于去管,使本系统财务监管难以实施。三是运作程序繁杂。实行乡镇集中核算,学校整个资金的审批,除工资外,学校领导先签字,送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报帐员审核,之后总会计把关,送财政所长签字,重大支出需送乡镇分管领导,甚至乡镇长审批后报帐
,造成审批环节多,工作效率低,学校对此意见较大。四是管理效果不同。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资产及债权债务的全程监管,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而其它几种管理方式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缺欠。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于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农村中小学校财务一般不与乡镇财政发生核拨关系的实际,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管理的方式比较完善、规范。这种方式体现了“校财县管”集中核算,统一管理的特点,适应“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最大的优点是融会计核算、财务监督、资金管理为一体,能把财政的基本职能贯穿于资金的预算、拨付、核算、监管之中,有机地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的监督,尤其是财政部门对资金监督由过去的事后监督、结果监督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督,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资金拨付后,单位随意开支,财政部门“亡羊补牢”的现象,进一步规范了教育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因此,统一实行“校财县管”模式是规范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管理模式的对策
完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强化学校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关系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新机制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要按照“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在坚持单位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支出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上收县级统一管理,在县财政部门或会计核算中心内部设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核算管理机构,负责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集中核算与管理。切实建立“校财县管”的管理模式,实行“预算到校、拨付到校、核算到校、监管到校”的管理方式。
首先是预算到校。一是把所有农村中小学校纳入县级一级预算单位,建立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把单设的初中、九年制学校从中心学校剥离出来,以回避中心学校权力过度集中。二是统一预算编制口径,收入统一按省、市明确的经费标准纳入预算,学校所有收入(指辅助事业收入,包括勤工俭学等)纳入专户管理;支出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全额预算。三是对学校公用经费部分作出规定,合理核定各项支出标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学校公用运转支出,突发事件处置和学校正常维修支出,教学如教研活动、设置购置及教师培训支出。学校根据县区指导意见和原则要求,编制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经县财政、教育部门审核,分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
其次是拨付到校。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由县财政部门预算下达指标,国库直接将资金(除工资外)拨入教育经费核算机构各校帐户。对“两免一补”资金按月拨付。对学校支出实行“报帐制”管理,由初中、中心学校报帐员向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报帐,支出票据由分管财务校长一枝笔审签。小额支出以现金支付,大额支出以转帐支付。同时,对学校区分情况,核定备用金,提前借支,用于学校日常运转。
再次是核算到校。由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承担县区农村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业务和履行财务监管职能,负责管理所有预算单位。对核算机构人员实行“分校负责制”,明确每个人管理的学校。对学校的财务核算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撤销各学校原有帐户,只保留工资专户,将所有预算单位在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统一开设教育经费帐户,实施一校一户,分户核算。
最后是监管到校。一是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每月向学校提供财务报表,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分析报告,使其及时掌握财务活动情况。二是强化制度约束,县财政部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业务运行。三是对学校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登记,纳入县教育资金核算机构业务管理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对学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票据统管”约束,确保收入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五是对项目实施,如危房改造、校建、大型购置等实行招、投标,由县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相关学校参与配合,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形管钱与管事相结合的机制。六是学校采购业务,全部进入政府采购管理,按采购程序办理。七是实行民主理财制度,由教职工推选产生学校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学校每月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初审,学校对本单位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实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学期公开一次本单位的财务活动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实施“校财县管”模式应注重的工作及措施
一是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如: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等。特别要强化实行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阳光采购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突出把好“收、支、购、建、拨”五个关键环节,真正使学校财务管理做到收有据,支有度,购有章,建有规,拨有法。同时,要加强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与中小学校的工作衔接配合,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定期通报、研究教育经费管理情况,为“校财县管”模式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要积极探索教育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预算到校编制工作,增强预算约束力。农村中心学校编制预算,要按照县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支出项目,促进县区财政部门对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控管由总额控制转变为定额控制。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根据各学校的情况,对川道、山区、边远学校分类别核定支出项目、支出标准,如学校招待费、购置费等,通过实施项目标准控制,节约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第三,要强化支出控制,坚持用一种模式,一套审核标准,一个支出口径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各项支出控制在年度预算指标以内,并对资金支出和使用效果进行检查验收,以控制和减少不合理的开支,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加强学校资产、债权债务管理。对学校的资产要进行清理、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对学校的债务要逐校进行核实登记、锁定基数、控制新债、制定化解旧债的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措施,促进学校债务化解。要把资产、债权债务体现到学校财务上来,融入财务管理之中。
四是要重视财务分析和结果应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定期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活动情况,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促进教育资金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县区财政部门资金拨出后,要以学校预算为核心,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集中核算为手段,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做好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乡镇财政所要积极配合上级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监管工作。
在互联网金融产业运行的背景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文章在研究中,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及企业内部控制途径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核心目的是通过对行业风险运行现状的确立,进行会计内部制度的优化,从而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治及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提供稳定支持。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风险;企业会计;内部控制
伴随网络时代的运行及发展,腾讯、阿里等网络运行模式呈现出创新性的发展模式,但是,在现阶段互联网金融企业运行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监管在某种程度上会呈现出不完善的运行结构,使金融行业呈现出无序化、市场混乱化的运行状态,为互联网的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因此,在现阶段企业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应该在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的同时,进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合理控制,从而为社会经济的运行及创新发展提供稳定的支持,实现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
一、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分析
(一)管理控制的要素分析
在企业运行及财务风险控制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通过对资金运行的风险分析,进行管理制度的优化。因此,在现阶段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优化确立的基础上,需要认识到企业资金流动背景下的财务风险,从而保证财务控制及管理的科学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与管理的控制要素
伴随企业管理职能的优化确立,企业经营者需要明确项目决策的基本成果。由于人类的主观性相对较强,使企业在运行的背景下出现会计管理职能不确定的问题,因此,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确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采购管理。对于采购管理而言,其不确定性的因素主要体现在采购货物的种类、数量以及质量等内容的选择中。第二,生产管理,在生产管理不确定因素确定的背景下,其内容主要体现在生产规模、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的质量之中。第三,营销管理,在营销管理背景下,其制度体系的确定不能充分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导致新技术的引进在技术改造中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素。第四,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质量不达标、质量实施检测较弱等问题。第五,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风险分析的过程中,其主要的不确定因素会体现在项目的筹资、投资、项目的审批以及运行之中。因此,在现阶段企业运行的状态下,需要通过对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分析,进行变动因素的确定,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现象的发生。
二、互联网的金融风险
(一)法律风险
在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因素分析的过程中,其基本风险源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主要是指没有经过许可充实金融业务的项目活动;其次,虽然通过了项目的许可,但是,其经营业务逐渐超出了项目活动的范围及程序。对于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其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体系,在网络实体经济网络化、信息化以及经营项目确立的背景下,存在着界限模糊的问题,导致项目交易容易碰触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底线,导致企业内部财务的运行风险增加。
(二)信息风险
伴随电商及互联网企业的运行及创新,企业借助大数据、搜索引擎、云服务以及移动支付技术的创新,深化了企业运行环境下的具体实践项目,因此,在现阶段企业运行的背景下也就逐渐重视对潜在消费资源的开发。同时,在强大数据挖掘以及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信息的收集及整理效率,并在此基础上缓解融资者及投资者之间信息资源获取不对称的现象。但是,在互联网开放互动的平台之下,其开放性互联网平台设计中群体的利益信息呈现出公开、透明的安全运行机制,从而存在着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
(三)信用风险
金融产业是互联网运行背景下较为核心的内容,同时也是企业利用虚拟平台进行交易互动开放的基础,但是,在互联网的交互平台中,并不能使人们获得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以及较为可信的证据内容。而且,在交易背景下,大部分的交易内容也是通过电子合同签订的,对于这些合同内容而言,并不具备法律效力,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内部的信用风险。对于企业的运行机制而言,如果贷款无法回收,当资金链断裂时,网络衍生背景下的理财工具就不能得到基本的保障,其投资的项目也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四)支付风险
伴随互联网支付平台的构建,除了传统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外,各家金融机构也纷纷涉入其中,在互联网在线支付及交流平台设计的过程中,呈现出网络化的项目交易环节,但是,在网络电子商务中心环节设计中,仍然存在着潜在性的风险因素。因此,在风险因素确定及分析中,需要认识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程序项目的设计存在着不完美的现象,数据保密存在风险,其中隐藏的漏洞会为黑客提供犯罪动机,或以及涉嫌冼钱行为;第二,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信息传输的方式会呈现出音频、视频的转化形式,容易导致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出现了信息重复及覆盖的风险。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内部控制与风险控制
(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防范意识
在现阶段企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其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确立应该充分满足企业的运行理念,树立遵纪守法、合法经营的项目理念,有效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风险的防范制度,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风险。同时,在企业运行及发展背景下,也需要慎重、稳健的进行企业管理工作的合理经营,当企业出现资金流动与高利润冲突的问题时,应该将安全制度作为基础,构建科学化的指导体系,全面促进企业的合法运行,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支持。
(二)促进企业互联网金融理念下人才整合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及金融机制的结合体,在这种背景下,需要金融人才以及互联网人才进行紧密配合,通过共同发展目标的构建,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在企业人才整合的理念下,也需要通过合作机制的确立,实现互联网人才的专业培养,使人才培养满足时展的需求,有效促进互联网金融体系下,企业内部人才整合及培养的稳定创新。而且,在企业互联网金融理念下,人才整合制度构建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者需要与企业人员做好及时性的信息沟通。由于企业运行中,经济、技术以及信息等各个因素呈现出相互依存的关系,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完善性的管理体系,并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形式,因此,在企业运行中需要构建完善性的外部联系及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各级人才的有效沟通,激发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员工反馈意见的分析,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完善构建,从而为企业会计内容控制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专业性的支持。
(三)建立完善性的企业内部风险防范机制
第一,建立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及防范机制,在企业内部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及确立的过程中,需要制定明确化的风险识别、计量以及监测管理机制,通过风险控制制度、程序以及方法的合理优化,实现对业务流程的科学确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者也应该及时发现企业内部风险防范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对企业运行职能的分析,构建系统性的规范标准,降低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有效识别企业流程中的风险控制因素。并对企业中人员、程序、系统等风险的分析,构建全面化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企业风险管理及经营目标的合理实现。第二,实现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管理部门、信息技术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在企业运行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者为了降低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风险,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基本职责,建立职责分离、横向、纵向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也需要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审批制度,通过相互制约、自主经营模式的设计,实现财务处理与业务操作中的风险分析,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稳定构建。第三,构建专业化的风险防范及应急管理预案,定期对项目内容进行预测分析。在现阶段企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风险应急预案的建立,可以在企业内部员工发生舞弊、系统侵袭等风险时,及时进行防治项目的确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突发案件内容的分析,确立应急内容,全面提升企业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能力。同时,在企业危机事件发生之后,也可以尽快地恢复企业的运行秩序,并做好工作项目的总结及评价工作。在风险防范应应急管理制度构建的背景下,也需要企业建立科学化的应急纠正防范措施,主要是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的过程中,一些突发事件是较难预测的,因此,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内容的及时总结,通过对企业内部运行现状的分析,进行应急方案的有效预测,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中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积极性的总结,从而实现企业的稳定运行。
(四)完善企业内部营运及项目盈利的制度
首先,在营运方面分析的过程中,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并没有形成一种具体的定论项目,所以,企业在运行及发展中,为了加大资金的总周转率,应该实现产品质量的合理设计,增加项目产品的销售额以及周转次数,同时,企业在运行中也应该寻找全新的创新机制,通过产品、项目设计的项目创新,加大产品的营销力度,实现财务资金的科学管理。企业会计在内部控制制度构建中,也需要降低闲置设备以及设备过渡损耗对企业资金运行带来的影响,通过盘活固定资产以及外部零售等项目的构建,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增加企业的资金收入,企业在这种背景下,也需要合理安排自身的负债比例,有效降低企业运行中成本支出,降低企业风险。其次,在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通过对自身实际状况的分析,进行项目内容的设计。伴随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企业需要制定激励性的销售方案,强化企业财务控制项目的管理机制,并将开发新技术作为基础,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在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工作构建的过程中,也应该将提高企业主营业率作为核心,选择项目以及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业务形式,构建精细化、安全性的资金管理机制,通过对企业产业的科学化调整,促进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实现企业现代化、多元化的工作创新,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支持。
四、结束语
总之,在现阶段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逐渐成为企业运行中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虽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自身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性,但是,在运行的背景下,仍然面临着很多风险因素,因此,网络环境中财务管理的不确定因素也就随之增加,所以,企业在制度管理项目设计中,需要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综合分析,构建创新性的运行机制,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漏洞问题的合理分析,从而为企业现代化的运行及金融项目的合理设计提供良好支持。
参考文献:
[1]胡静.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再造[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4:222-223.
[2]王良英.探究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221.
[3]赵淑静.基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5,24:94.
[4]李依函.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相关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5]谢小玲.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6]杜聪聪.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其内部控制[J].区域金融研究,2015.
[7]梁慧媛.石油石化行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4:53-56.
关键词:电力工业 财会会计管理 内部控制
随着电企的不断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内部财会体系,我国的电企财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主要依据是会计的法律法规,在根据电企自身经营的经营状况,做好规范电企会计核算和控制行为的工作,对于一些企业财会管理有关的方方面面,应该确定好电企的财会管理工作方法,做到进一步强化会计的控制与监督等管理工作,建立相关的制度来对电企财会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科学管理,降低和防御电力的企业财产安全的经济风险,进而提升电企会计的管理水平。电企应加强对财会体系的管理与制度的创新力度,以适应我国现代电企的深化改革,为整个国家电力工业中的现代管理工作发展提供强劲助推力。
一、电企财会管理改革必要性分析
电企财会管理意义,企业财会管理通俗来讲也就是对企业内部的资金和会计核算进行管理,众所周知,资金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转和维持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科学的财会管理能有效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减少资金沉淀和成本,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优化企业资金结构,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保障。而落后的财会管理则会使得相关居心不良的工作人员利用当前漏洞,盗取企业公用财产,为企业带来直接损失,并且不利于企业的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在核算时出现账单错误或信息失真,使企业无法有效掌握自身财产数目,无形中为企业带来间接损失。
财会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在当前电企中存在着诸如内部控制力度不够、电企会计信息不真实、支出费用超额、审查不完善以及会计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因而电企需要在充分运用历史经验教训和相关理论基础,以企业发展战略为目标,以提升企业效益为原则,以制度化管理为根本,以资金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全力加快财会改革步伐,彻底解决当前电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克服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众多困难,努力推进电企跨越式发展。
二、我国电力单位管理创新思路
(一)要树立现代的管理理念
所谓的现代管理理念不应该照搬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一定要针对电力单位自身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一个现代管理理念,一定要建立在电力单位生产与发展的基础之上,它更是指导单位不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的方法。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任何一个企业或者行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留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创新管理,电力单位要想真正的实现创新管理,一定要从思想上进行创新。行动的前提就是这方面的意识,要不断转变落后的管理模式,树立能够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特点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强化企业对市场改变的反应。需要注意的是,电力单位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在创新管理中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形成具备电力单位特点的管理理念。
(二)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管理创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前进,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必须面向市场,不断引进竞争体系,强化企业应对挑战和风险的能力。所以,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同时规范电力单位的管理就显得非常关键。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电力作为国家支撑型产业,一定要针对市场经济的具体活动再结合自身特点来实施创新管理,主要内容是:现代企业或者公司制度的构建一定要严格依据产权明晰、政企分开以及管理合理的原则实施与开展。电力单位一定要清楚的认识何谓董事会与管理科学等,并依此实施相关活动。另外,作为国企,第一段要不断面向市场以此逐渐形成较为灵活与开放的企业运行机制与资产的保值增值类的管理体系,同时在显示的运行与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尽最大的可能逐渐形成一种能够有效实验市场要求同时有着企业自身特点的收入与分配制度。这种管理是企业自身所拥有的,是只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的。
(三)加大力度不断推进人力资源的管理创新
任何企业,一定要以科技来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源的吸收与利用一定是绝大多数企业要解决的问题。电力单位如果要想真正的适用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就一定要理解与熟知人力资源于企业战略发展中的解决作用,将人力资源切实当成一种资源来不断开发与使用。本文针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创新问题进行了以下分析:首先应该公开选拔一批真正拥有相关技术与实力的人才到公司工作,做好相关工作,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规划工作。积极组织与开展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使得真正的人才“有用武之地”,最终能够有效提升单位的核心竞争力。选拨人才是提升公司服务水平的一种途径,只有人才被得到充分利用才能为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同时在未来的使用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强化与培养它们的技术,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三、电企财会管理改革措施
(一)确立电企资产审核制度
我国电企的不断深化革新需要对电企的固定资产建立全面审核制度,制定出产权责任明晰、管理科学到位的政策方针,从电企实际需求出发,由只重视速度发展,而忽视质量提高的老路上走向科学创新的发展道路,提高电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市场为标准从实际效益和服务质量出发,确定企业资产核算工作,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摆脱计划经济束缚和电力资源缺乏瓶颈,进一步地研究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建立新型竞争机制,加强抵御经济风险能力,壮大和发展电企规模。
提升企业的资产与实物管理规范水平和标准水平,以此来实现电企财会部门的资产核算制度和设备管理制度的确立,保证实物和产品价值的管理统一化和标准化。通过重点联合制定新财会管理制度,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新制定的《固定资产的账目目录》为依据。把一般资产的清算结果按照已规定好的固定资产名称和计量口径全部加入到《固定资产的账目目录》中,方便日后财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
因为我国电企的资产规模比较大,并且类别较多,所以一定要加强财会管理的现代化和电算化,实行财会计划制和审核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制,把企业的资产收支情况、具体的预决算、设备的报废、资产评估等一系列的业务统统应用到该信息设备系统中并表现出来,进一步设置系统的相关管理限制,同步到文件管理流程中,以达到对企业的资产实现现代化管理和监控的目的。更加准确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及时了解内部资产信息,以此来提升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实际的效果。
核算电企资产状况的工作是由电企各部分的相关财会人员完成,因而需要对其构建合理的约束制度,实现财会管理和对企业控制的目的,而且在当今环境下,正是电企严重缺少合理有效的制约制度,使得相关政策规定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因此电企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认识并重视建立合理的人事制度的必要性。通过采取确定好财会人员的权限资格,进一步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以实现电企的目标为依据,完善实施定期的审核制度,确保每位财会管理人员对自身职责的认识。实行相应的奖惩机制,以相关考核结果作为员工的绩效奖金发放标准,并将个人升职与是否存在资产审核的错误进行挂钩。
(三)加强资产采购管理
我国电企资产流出与流入部分就是企业的固定资产采购工作,同样也是规避制度管理和发生较大风险的重要环节。注意加强企业资产采购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主要包括施行统一的采购制度,在一些大型项目建设上,采取招投标方法来选择物品的供应商,对有关项目需要通过员工集体投票进行决议,然后对一些项目的成果效率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并在严格落实好工程的工期,处理好工程投资预决算,按照实际工期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交付投用。
(四)合理的分配收益
上述分配资金主要是指利润的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经营期间收获的成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产物。企业的财务部门在进行利润时应当遵照下列原则,首先,在分配时应充分的调动起来职工的积极性,其次在分配时需要兼顾股东以及企业的利益,再次在分配时应当保持者企业的发展眼光,促进企业的发展。需注意的是,财务管理不是独立的,其中各项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在分配的过程中需要将各项要素进行联系,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社会制度不断地健全,在面临电企不断深化改革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面前,注意强化我国电企的财会管理和控制工作,构建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是当前电企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电企财会管理的改革创新步伐紧跟国家政策号召,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蓝图,通过加强对内部财会管理的控制改革,提高财会系统的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费用。对电企在财会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得到良好解决,从多个层次、各个方面推进电力工业的改革深化,创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把电企的损失和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程度,这无论是对我国电企的发展和壮大,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宏.浅析电企在新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核算[J].时代经贸.2009(07)
[2]周瑜,郑垂勇,周晓平. 电企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 [J]. 财会通讯.2008(09)
关键词:教育系统 集中核算 固定资产 有效管理
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也因势改革与完善。宁波市北仑区教育系统财务管理于2003年开始实行学校财务局核算并成立教育系统会计核算中心(以下简称“核算中心”)至今已有十个年头,核算中心是在不改变教育系统各单位自主理财的前提下,取消其银行开户,实行集中支付、统一核算的机构。核算中心运营的前提是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单位理财机制不变、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统一账户、统一资金、统一人员,集中办理资金结算,经费收支核算,会计报表编制及会计档案管理。实行集中核算后,提高了各学校资金收支透明度和教育经费的宏观调控程度,防止了学校资金被挤占、被挪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规范了财务行为。
一、教育系统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集中核算近几年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校领导已从思想上重视固定资产,并安排了专人负责管理、验收、登记。2006年北仑区进行大规模固定资产清理后,各学校掌握了其固定资产的情况,也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在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方面仍有进步空间。其次,北仑区教育系统出台了北仑区学校教育装备及大型物品自行采购管理实施意见、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文件,这些制度使学校在采购环节有据可依,从而减少了盲目、重复采购。再次,核算中心按现行财务制度进行集中核算使固定资产在账务处理上实现了学校间的统一。然而,固定资产管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离
实行集中核算后,财务管理权往往脱离现场,特别是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脱节。各学校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即使登记台账也流于形式,不执行或不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人对自身固定资产数目不甚了解。由于教育事业的不断扩大,资产更新或改、扩建后,其价值、数量和使用状况等发生变动,财务部门未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或人员更换未做好实物盘点、清查、交接等,固定资产清理时往往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
由于报废程序复杂,固定资产报废清理也存在时滞性。财务制度规定,资产单位价值在5万元以下、资产处置累计金额20万元以下报国资部门备案,超过上述金额报区政府审批。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学校对早已出售、调拨、报废的资产,例如电脑、网络设备、教学仪器设备等,未能及时到财政局国资部门申请进行报废处理或办理国有资产调拨手续,或即使办理了报废处理及调拨手续也未将相关手续移交核算中心并及时入账,导致账面上固定资产价值虚增。另外,对于大型基建项目,在集中核算模式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脱离现场,由于对工程及进度不熟悉容易造成信息滞后,使核算中心的预算监控及审批权形同虚设。
(二)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闲置问题突出
由于缺少国家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法规,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随意性很大,出现重复购置或无效购置,超编、超标现象严重。且在资产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资产使用效率较低。部分学校虽然对固定资产指定了专人负责,但管理工作却流于形式,未定期进行清点、核对,以致部分固定资产已丢失或毁损,而学校负责人却一无所知,使其长期挂账。部分学校新增固定资产后,未妥善处置所置换的固定资产,长期堆放仓库,浪费现象严重。
(三)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存在弊端
虽然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出台,但是核算中心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仍采用旧的核算方法,即仅核算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而不计提折旧,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这种核算方式存在诸多弊端:(1)价值背离。随着时间推移、资产更新换代,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净现值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大。(2)虚增净资产。固定资产在处置前一直按原值记录和列示,并以账面原值核算固定基金,使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不能反映资产在报告时点的实际状况。(3)成本核算不完整。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不能正确反映公共服务耗费成本的情况,且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4)固定资产价值波动较大。固定资产以账面原值计入,一旦报废将按原值减少价值。如果仅报废一般设备,则对总金额影响不大;如果报废价值较大的房产,资产总额将大幅下降。
二、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效性管理的建议
(一)拓展管理渠道,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目前,各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未实现统一,且大多数仍使用手工操作的方式。为充分发挥社会信息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应积极开发利用ERP系统、条码系统等信息化管理技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不断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可视化、智能化、专业化、规范化。
具体操作可由财政局按照现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根据财政部统一编制的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代码,制定较为系统而又详细的固定资产目录,作为登记参考。单位应做好以下工作:(1)采购完毕根据合同内容逐项对照资产进行验收;保证进入使用过程的资产各项指标符合要求。(2)对验收合格的资产填写出入库单,根据统一的分类代码,填写固定资产相关资料,形成固定资产卡片。(3)大型贵重设备按台建立技术档案,详细记录设备的明细情况,制定操作规程,指定专人使用、维护,确保固定资产的完好和高效利用。(4)一旦设备发生维修或报废应随时更新记录。为便于各学校有针对性地对资产实施管理,建议教育局在核算中心或有关部门设立固定资产管理局域网这一平台,结合专用软件加强固定资产核算,根据建立的固定资产卡片,自动生成明细账和总账,方便账实核对。运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管理固定资产不仅可以应用在教育系统,还可扩大到所有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中。
(二)闲置固定资产统一调配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可利用新建立的固定资产管理局域网平台,将各学校闲置及不能满足要求的设备归集在这一平台中,供其他单位浏览选择,将资产调剂到更需要的单位。这样既能减少购置资产的重复性,又能提高现有资产的利用率,相对缓解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力紧张的压力。北仑教育三中心如在及时办理固定资产捐赠手续后分批分次将不能满足远程开放教育的电脑设备援助给乡镇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村民学校,可以方便外来务工人员等学习,同时根据成人教育周末授课的特殊性,可在工作日用中心以满足卫生进修学校、计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行政事业单位的教学培训需要,实现国有资源共享。
(三)切实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
在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中,经济业务的发生和货币的收支不完全一致,即存在着现金流动与经济活动分离的现象,由此产生了两个确认和记录会计要素的标准,一是根据货币收支作为收入、费用确认和记录的依据,称为收付实现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采用该方法作为记账依据。二是以取得收款权利、付款责任作为记录收入、费用的依据,称为权责发生制。
为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2012年12月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进行了修订,并要求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权责发生制切实应用在固定资产核算中,一方面,根据资产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从而反映固定资产损耗程度和净值,并对资产价值的减少进行确认,促使管理者考虑固定资产使用成本和持有成本。权责发生制能够促使报告主体严格按照资产定价程序及资产认定要求确认固定资产,提供高质量的固定资产信息,使管理者更好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对过剩资产、毁损及陈旧资产做出最佳决策,为采购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注重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区分。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扩大,新建、改建、扩建或大型修缮不断增多,“固定资产”科目已无法满足全部核算要求,使用“在建工程”科目也已提上日程。“在建工程”科目可以核算事业单位为建造、改建、扩建及修缮固定资产以及安装设备而进行的各项建筑、安装工程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待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照建筑工程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将“在建工程”科目数额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以增加固定资产实际数额。
固定资产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相对于收付实现制,能更全面地反映固定资产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固定资产计价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过渡会面临很多障碍,例如,资产使用年限如何确定,折旧费如何正确计算,市场价值增值时如何重新计量固定资产价值,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如何适应等。或许正因为存在以上困难,目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我省仍停留在学习培训阶段,未真正落实。笔者相信,在2014年固定资产采用新的核算方法后,将更有利于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贾小霞.会计集中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J].现代商业,2010,(14).
一、站内组织管理(15分)
1、制度建设(3分)
各站在3月底以前制定并上报本年度的工作计划(要求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每季度,并有季度工作完成情况检查记录)、考勤制度及考勤登记(要求:考勤记录不能代签)、绩效奖惩制度(要求:绩效工资与手术量、平时工作完成情况、工作积极性相结合)、学习制度(要求:有分月学习计划并细化到具体学习内容,每月有具体的学习记录)值班制度、无菌技术管理制度、随访制度等,有完成计划的进度、指标、措施、步骤以及年度总结。
每缺一个制度扣0.5分,内容不全或未按要求具体细化的一项扣0.2分,3月底前未上报计生局的,扣2.0分,制定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不逗硬落实的,此项不得分。
2、作风及效能建设(3分)
严格请销假制度,要求工作日原则上不请假,如有特殊情况,请假一天以内由站长批准,请假两天以内由局分管领导批准,请假两天以上由局主要领导批准,并健全请假手续。请假无假条的,一次扣1分;被计生局查实一次迟到、早退或脱岗、旷工的,扣1分;上班时间打游戏、看电影或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的,一次扣0.5分;被县效能督察通报的,此项为零分,并扣减站内职工绩效工资300元/人;站内职工内讧、闹情绪的,一次扣1分;不服从县人口计生局工作安排的,一次扣1分。
3、个人执业形象(2分)
上班时间穿拖鞋或不穿工作服的,一次扣0.2分;服务态度差,扣0.5分;与服务对象发生冲突,影响单位形象的,扣1分。
4、服务机构形象(2分)
要求:站内环境清洁,无科室出租或承包现象,各科室设置合理、物品摆放规范。
站内有纸屑、窗台有灰尘等不清洁现象的,发现一次扣1分;科室物品摆放杂乱的,发现一次扣0.3分;出租或承包科室的,扣2分。
5、财物管理(5分)
500元以上医疗设备有卡片,并标明责任人、购买日期,仪器完好无损,有设备使用维护记录,未建记录的扣0.5分,记录不规范的扣0.2分。发现有乱收费行为的,扣1分;向服务对象索取费用的,扣2分;另对当事人处以收受金额10倍以上的处罚。财务管理混乱的,扣0.5分;财务支出不合理的,扣1.0分;发生赤字的,扣5分。
二、技术质量管理(35分)
1、严格按审批项目施术,无超范围服务。(2分)
有超范围服务的,扣2分。
2、技术服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2分)
有无证上岗的,扣2分。
3、严格按照《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操作,安全施术(7分)
施术不戴医用帽子、口罩、手套的,一次扣0.5分;不严
格按照流程洗手,更换手术衣的,一次扣0.5分。全部开展规定的检验项目得2分,检验项目少开展一项的,扣0.5分;术前严格检查、记录清楚详细的得2分,有检查不全、记录漏项的扣0.5分;术中操作规范的得2分,术中操作不规范的,扣0.5分。术后指导、记录及时准确的得1分。以上考核,以平时抽查为评分依据。
4、严格无菌管理制度。(5分)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得到落实,有手术室、B超室、妇检室、治疗室、检验室、电子阴道镜室、污物贮藏间及器械高压消毒等消毒记录。手术室、治疗室各种包、盒、瓶有标签,注明内容物及其消毒效期、消毒人员。
有高压消毒记录,得0.5分,记录不准确、逻辑性不强的,扣0.2分;采用浸泡方法消毒器械的扣1分。
有紫外线消毒记录,得1分;紫外线消毒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不得分;记录不准确、逻辑性不强的,扣0.5分。
无菌和有菌物品严格分开,得0.5分;未分开存放的,扣0.5分。
5、急救药品、设备齐全有效。(1分)
急救药品不齐或有过期变质药品的,扣1分;输氧及其它急救设备不能正常使用、配备不全的,扣1分。
6、规范病历文书,做好资料归档。(7分)
2010-2013年的各种档案资料按年度、类别收集整理装档。要求:病历资料齐全、完整,书写规范、辅检粘贴件完整、管理符合要求,(有知情同意书、手术记录、健康处方、高压检查卡、检测试纸、血常规检查、小便常规检查、阴道涂片检查、随访记录等),得4分。缺一种资料扣0.5分;病历数量与手术登记不符的每差1例,扣0.1分。病历书写规范、术语准确、无缺漏项和涂改,得3分;有漏项、涂改或用语不准确、书写潦草的,1项扣0.1分;病历粘贴不规范,扣0.5分;病历未及时书写的扣0.2分。
7、2010年-2013年的门诊登记、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登记、手术登记、术后随访登记、检验报告登记簿等分年度整理并填写规范,有逻辑性。(5分)
内容填写不规范的,扣0.5分;缺乏逻辑性的,扣1分;少1项登记的,扣1分。资料归档不及时,扣0.4分;归档资料不齐的,少一项扣0.2分。
8、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得到落实,有质量管理分析报告(对本站的工作质量作出评估,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每年1次。(1分)
无质量管理分析报告不得分。
9、严格按照蓬人口发〔2011〕10号文件精神,认真开展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2分)
有技术人员培训进修年度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查看计划安排、学习记录、考试试卷、工作小结等)。积极鼓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时间不少于7天。站内未组织学习和考试的不得分,未完成年度计划的扣0.5分,不按照计生局安排参加学习进修的不得分。
10、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1分)
有推诿手术或服务对象的不得分。(以调查服务对象为评分依据)
11、开展特殊病例、术例学习讨论。(1分)
未开展的不得分;已开展但记录不详的扣0.5分。
12、诊疗仪器设备管理、药品使用管理、药品器械采购管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等制度健全,落实到位。(1分)
药房有防腐、防虫、防火、防鼠、防盗、防潮设施。药品摆放整齐,无过期、失效药品。特殊药品有专柜保管、专人专账管理。有制度未落实的扣0.5分,管理不规范的扣0.2分。有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记录、医疗废物处理记录等,记录不规范扣0.2分。
三、优质服务工作(35分)
1、已婚育龄妇女享有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达100%。(3分)
免费手术项目落实率低于100%的,扣3分。
2、开展技术服务宣传。(4分)
中心站每月应到联系乡镇开展一次以上宣传和药具发放工作(须有图像资料),少一次扣0.2分;辖区内示范村育龄群众应享有的避孕方法基本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以记录、计生办签字和群众调查为准)。
3、每年面向育龄群众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五期教育培训2次以上。(2分)
有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培训教案、考试试卷、成绩花名册、办班小结,缺一样扣0.5分,内容填写不规范的,扣0.2分。
4、对2010年-2013年期间的“B”超三查档案进行整理归档,要求普查面均达已婚育龄妇女80%以上,每年普查2次以上;流动人口免费服务率达80%以上,凡是普查结果有异常的,须有随访记录及联系电话。(8分)
普查率低于80%的,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2分;流动人口免费服务率,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1分。
5、计划生育手术知情面达100%(2分)。
低于100%的按比例扣分,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1分。
6、开展了孕期全程监测。监测面不低于当年合法生育妇女人数的30%(示范村达80%以上),每人受检5次以上。(3分)
低于30%的按比例扣分,检查次数不达5次的,每少一次扣0.1分(以到村调查为评分依据)。
7、开展优生优育指导。(3分)
有0-3岁婴幼儿早教教案、培训资料、花名册;优生优育咨询记录;独生子女健康检查登记簿等。
每缺一类扣0.5分;记录不完整、不规范的,扣0.2分。
8、开展生殖健康促进行动。有男、女生殖保健咨询记录,每年40%的已婚育龄妇女接受生殖道感染免费普查,且建立了生殖健康档案。男性参与率20%(2分)
检查率、参与率每低1个百分点扣0.1分,记录不完整、不规范的,扣0.2分。
9、优质服务信息录入及时,内容准确。(5分)
病历录入不完整、不准确的,按比例计分,“B”超三查录入不及时、不完整的,按比例计分。
10、开展了绝经期取环。(1分)
未开展的,不得分。
11、开展打击“两非”活动。(1分)
有开展打击“两非”活动的宣传活动记录、标识、总结,缺一样扣0.2分,有参与“两非”行为的不得分。
12、其他各种咨询记录和登记册。(1分)
四、出生缺陷干预工作(15分)
(一)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7分)
1、组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低于全县各站平均数的,此项不得分。(3分)
2、建立完善孕前跟踪管理制度,随访服务达100%。(1分)
3、优生知识普及率达80%以上。(3分)
优生健康教育面达90%以上,有优生教育教案、优生知识答卷、优生教育花名册、优生知识读本、活动现场照片等资料,每少一项扣0.5分,资料不齐、不规范扣0.2分。
(二)叶酸发放工作(8分)
1、按照《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2011年叶酸片发放工作的通知》(蓬人口发〔2011〕57号)要求,2012年叶酸发放面达40%(示范村80%)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力争
控制在10‰以内。对于未完成目标任务的站,扣减年度目标考核分5分;对低于目标考核任务50%的站,此项不得分。(5分)
2、做好叶酸的宣传工作。(1分)
有宣传资料(优生知识宣传内容、当年新婚对象宣传花名册)、宣传活动记录。未开展的扣1分,无宣传活动记录的扣1分,资料不齐的扣0.5分;当年新婚宣传率达到90%以上,低于的按比例扣分。
3、叶酸发放资料规范齐全,报表及时准确。(2分)
有叶酸发放登记簿、知情同意书、统计表,年度计划、总结。
表册填写不规范的,扣0.5分;随访不到位的,扣0.5分;报表不及时的,扣0.5分。随访对象须有电话号码。
五、其他工作(实行倒扣分)
1、当年无手术事故发生,并发症控制在1‰以下。
凡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中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全站评优评先资格,扣拨全站公务费;惩扣责任人纳入考核的全部绩效工资,惩扣站长20%纳入考核的绩效工资,惩扣站内职工10%纳入考核的绩效工资。属责任事故的,由责任人全部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属技术事故的按照《医疗事故管理条例》执行。
2、对于接受省级以上检查、评估不合格的,发生一次扣5分,同时惩扣站内在岗职工工作津贴700元/人;对于接受市级检查、评估不合格的,发生一次扣3分,同时惩扣站内在岗职工工作津贴500元/人;对于接受县计生局检查、评估不合格的或被县计生局通报批评的,发生一次扣2分。对于接受上级检查得到表扬、肯定或被作为先进典型进行表彰予以宣传的,县计生局将予以奖励工作经费。
3、上报免费手术弄虚作假的,倒扣5分。
4、上报免费手术不及时、数据不准确的,倒扣5分。
5、应参加义务献血未参加的,倒扣2分。
6、不按时完成局机关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倒扣10分。
大兴辖区保健食品市场现状
1大兴区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现状。截至2012年5月,大兴区共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5家,以自主生产企业为主(图1),其中有9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共持有17种保健食品批件。然而,目前全区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情况却不容乐观,大部分企业正处于停产状态(图2)。
2大兴区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现状。截至2012年5月份,大兴区共有保健食品经营企业330余家。2008年以后,该区内新开办的保健食品经营企业数量一直呈平缓趋势,经营企业广泛分布于全区14个乡镇,其中以黄村镇、西红门镇、旧宫镇的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密度最大。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类型主要有:药店、大型商场、连锁超市、专卖店以及经营公司与小商店等。
保健食品监管中的问题
1消费者存在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购买能力不断增强。由于缺乏相应的健康保健知识,容易出现盲目购买。加之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消费心理尚不成熟,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对“药食同源”等理论认识上的模糊、“随大流”的从众消费及攀比心理、医学知识的匮乏以及在健康问题上的急功近利等因素,都助长了保健食品消费市场的不规范。
2保健食品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
1)夸大宣传功效。部分企业采用所谓的专家义诊、讲座或患者“现身说法”等形式进行虚假夸大宣传;在社区与城乡接合部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以“免费体检”等手段夸大宣传、变相销售;部分生产企业违反保健食品标识规定,在宣传材料和媒体广告上夸大宣传产品功效、适宜人群,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2)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对保健食品索证工作重视不够。索证是保健食品在流通环节保质量、保卫生、防止假冒伪劣品流入市场的重要措施。在保健食品流通领域,索证管理是监管部门对经营企业实施日常监管的一项重要手段。经营者购进保健食品渠道的合法性以及销售保健食品的真实性,都是由经营者提供的供货方和生产商的资质以及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和批次检验合格报告单来证明。但是部分保健食品经营企业产品索证不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进货检查制度。而有关的行政处罚案件中涉及到索证的处罚也非常少见。
3)“类保健食品”的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混淆。随着保健食品管理的逐步规范,冒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假冒产品日益减少。但随着保健食品成为消费新宠,市场上又出现了大量貌似保健食品的普通食品,这些产品形态也呈现片剂、胶囊、口服液等保健食品常用形态,部分普通食品外包装或者说明书暗示保健功能,极易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很难区分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
3保健食品生产领域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小、研发水平低。部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面临着企业规模小、科技投入少、产品寿命短、效益不理想等问题。甚至少数企业面临停产、倒闭等严重问题。
2)原料管理不规范、检验能力有限。部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原料采购管理不规范,对原料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的审计与评估留于形式;原料进行采购时对相应的资质证件索要不全;部分企业的检验能力有限,无法对原料进行主要参数的检验,同时又不能保证对原料进行逐批送检,导致所生产的保健食品质量存在隐患。
3)委托合同不够规范。监管中发现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委托方与受托方签订的委托合同过于注重经济利益条款,往往忽视了产品质量条款;部分委托合同未标注原料由何方提供、产品何方检验与产品在加工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由何方承担等必要条款。
4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1)作为基层的监管部门,面临着监管人员编制少、辖区面积大,监管企业较分散等问题。同时随着人们对保健食品行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保健食品安全事件令人担忧,因此造成基层监管部门工作长期超负荷但效率却不高。
2)部门与部门联动不足,致使监管难成合力。基层药品监管部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主要内容是对各职能部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进行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有关保健食品的监管工作。保健食品作为食品的一个分支,涉及到卫生、工商、质监等各个监管职能部门,因此,各单位在工作协调、衔接、工作处理依据不同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监管难成合力。
监管对策
1加强宣传。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宣传,在各媒体上加大宣传和普及保健食品常识,披露保健食品市场中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增强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知识的理解和辨别能力,同时继续保持对保健食品广告的高压监管态势,遏止虚假违法广告,提高群众对虚假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的识别能力。
2严格审批许可。严格把控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的准入标准关,杜绝未经许可或不符合许可条件的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完善保健食品企业退出机制。逐步淘汰生产水平较低、生产工艺落后的生产企业。对于经营企业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在处罚后也应当实施退出机制。
3加强监管。引导企业规范经营,针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督促企业自查自纠,强化企业是第一质量责任人的意识;指导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建立并执行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和保健食品的合法性,建立进货台账,规范保健食品购进、验收、储存制度,明确要求经营单位的保健食品必须设立专柜,分区分类摆放;针对生产企业应当加大对原辅料的检查力度,帮助企业健全原辅料供应商审核体系,规范企业合同,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抽验。
4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全体保健食品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完善立法制度,用行政手段建立健全保健食品的管理法规是最重要的措施;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法律观念,依法治理保健食品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才是保健品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以行政手段,将虚假违法的保健食品坚决清理出局,加大处罚力度。
5建立长效机制。保健食品监管部门在加大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生产经营监管的同时,还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保健食品质量检验、安全评估、市场准入(退出)、安全监测与监督抽查、质量预警、广告宣传以及产品标志、标识、标签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流通领域的质量监控及其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标准及检测检验体系、执法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保健食品监管长效机制。
一、组织机构健全有力,争先创优工作顺利实施
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中,我局从行业特点和实际出发,明确工作目标,立足于“四个明显”抓落实。即:加强班子及队伍建设,通过抓干部的理论及业务培训,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明显提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采取“抓政策机遇,靠自身发展”的办法,加大投入力度,使医疗卫生条件和工作环境明显改善;加强业务建设,开展“以学促优,以优推创”活动,在医疗卫生单位大力营造学术氛围,使业务水平明显提升;狠抓项目建设及重点工作,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为确保争先创优工作取得实效,我局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对争先创优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成立了卫生局争先创优活动领导小组,选配业务精,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负责争先创优工作的组织实施;二是结合行业实际制定《奇台县卫生局争先创优活动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完善各类工作制度,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三是统一本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奇政发[2007]1号文件精神、奇台县“双争创”活动实施方案、县长胡雁在奇台县十四届人民政府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县委十次党代会精神,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统一到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来,统一到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上来。四是层层动员,狠抓落实。年初结合卫生工作安排,层层动员部署争先创优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将争先创优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的考核范围当中,实行目标管理,与业务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有力地促进了工作落实。
二、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医疗条件明显改善
我局牢固树立“抓项目建设,促医疗发展”的思想,在项目建设方面努力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项目落地、确保项目实施、确保有效运行。2007年,在区、州、县三级政府及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上下的积极努力下,我局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批投入大,收益高的项目在医疗卫生单位全面启动实施,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业务竞争力,有效地改善了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今年共计争取项目资金1735.3万元。一是投入项目资金225万元完成了乡镇卫生院配套设施改造项目,全县14个乡镇卫生院依托项目优势,分期分批有重点地配备了B超诊断仪、200毫安X光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等常规医疗设备,使乡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二是加强督促管理,完成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后续工程,采取补助与自筹相结合的办法督促乡镇卫生院新修改造取暖设施,使12个乡镇卫生实现了集中供暖。三是争取到卫生室修建资金21万元,开展村卫生室建设。
今年共新修建7所村卫生室。近日又争取项目36万元,重点建设我县塔塔尔乡的3所村卫生室。四是争取到项目资金165万元,购置了两台可同时容纳五人救治的高压氧舱,解决了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短缺的问题。五是争取项目资金450万元,动工修建奇台县人民医院5500平方米的综合病房大楼,目前,楼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明年7月将投入使用,届时,奇台县人民医院医疗用房紧张的矛盾将得到有效缓解,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将明显提升。六是争取项目资金60万元,完成了奇台县妇幼保健院外墙装修工程。七是积极筹措资金180万完成了县人民医院蓝康供热站20吨锅炉的更新改造工程。八是投入资金18万完成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信息网络化建设,为开展合作医疗工作的乡镇配备电脑等办公用品,开展基本信息录入工作,使信息化管理软件顺利运行,实现了参合人员看病、补偿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九是投资21万元,用于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网络开通及车辆配备。十是争取到全球基金、英国国际发展部艾滋病控制项目及结核病防治项目经费及设备共计38万元,用于公共卫生防治工作,之后又投入资金15万元,建立起戒毒、防病“美沙酮”门诊。十一是争取到中央、区、州合作医疗资金共计506.3万元,其中:中央218.3万元,自治区218.6万元,自治州69.4万元,为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以上项目工作在我县卫生系统的落地实施,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卫生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就诊条件;另一方面,完善了服务职能,使医疗卫生单位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推动了业务建设,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业务工作成效显著
业务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命线,抓业务工作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本职所在。今年以来,根据区、州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卫生局以“抓业务,促管理,增效益”为目标,狠抓业务建设,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工作健康发展
我县是新农合工作自治区试点县,新农合工作在总结前两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已经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运行机制。今年3月,我县荣获自治区新农合工作先进县市荣誉,9月份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的评估验收,得到了评估组的高度评价。
2007年,我县参加合作医疗农牧民为95894人,较上年增加9244人。按实际常住人口数计算参合率为90%,较上年增加4.5个百分点。2007年农牧民个人实际缴纳总资金为287.69万元(其中:民政医疗救助10.25万元,残联救助4.077万元)。全县共确定了3个县级定点、1个驻县州级定点、14个乡级定点、76个村级定点医疗机构为我县2007年县、乡、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根据自治区《关于全面推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指导意见》精神,今年,重新修订了《奇台县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将合作医疗住院补偿封顶线调整为年度累计20000元,乡级、县级、县外住院补偿比例调整为70%、55%、40%。同时降低县级县外起伏线标准,实行乡级住院零起伏线,县级、县外住院保底补偿,提高了参合人员的补偿率,扩大了补偿范围。并对65岁以上老人,持有计划生育两证家庭人员及民政、残联救助人员等制定了优惠政策,加大对弱势、贫困人群的补偿力度。截止9月底,我县2007年共支出合作医疗补偿金660.26万元:其中,住院费用补偿584.5万元,门诊费用补偿75.76万元。补偿总人次为46954人次:其中,住院补偿6624人次,门诊补偿40330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门诊就诊增加15578人次,住院人次增加3321人。住院实际补偿率达34%,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㈡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全面推开在重大传染病防治方面主要抓好艾滋病防治和结核病防治两项工作。今年争取到艾滋病防治项目工作,成立了中英艾滋病防治项目办公室和相应有领导机构,投资15万元,建立起戒毒、防病“美沙酮”门诊,完成了121名暗和68名吸毒人员的HIV筛查工作任务,完成了49名HIV感染者的CD4检测和调查工作,新发现HIV感染者27名,设立了美沙硐治疗门诊,保证了人、财、物的有效运行,为我县今后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积累了经验,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基础性资料。今年,继续按照卫十项目的管理要求,开展结核病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截止目前,共登记接诊肺结核和可疑肺结核病人610人,免费摄胸片515人,免费痰检211人,按照网络直报的方式加强报告与管理,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重大传染病防治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㈢疾病预防和妇幼保健稳步实施
完成了以乡镇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任务。基础免疫接种率:卡介苗98.57%;麻疹疫苗接种率98.83%;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率98.26%;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98.27%;乙肝疫苗接种率96.29%。加强免疫接种率:麻疹疫苗接种率97%;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率97.52%;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97.52%;乙肝疫苗接种率96.29%。
全年累计产妇总数807人,活产数808人,建卡797人,建卡率98.64%,住院分娩人数798人,住院分娩率98.88%,新法接生807人,新法接生率100%,高危产妇356人,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356人,高危住院分娩率100%,全县上半年孕产妇死亡0人,孕产妇死亡率0/10万(州下达指标80/10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7岁以下儿童人数10517人,参加保健管理人数9653人,保健管理率91.78%;上半年活产婴儿808人,婴儿死亡13人,婴儿死亡率16.08‰(州下达指标20‰)。
㈣卫生执法监督工作有序进行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年内对全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及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餐厅401户次,各类食品超市、商店491户次,食品加工单位227户次,宾馆和美容美发店136户次,公共场所82户次,保健食品店15户次,诊所13家,累计出动监督执法人员1300人次,监督检查2124户次;接受群众投诉举报6起,受理6起,办结6起,行政处罚31起。其中:违反食品生产经营16起,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5起,当场处罚11起;没收销毁过期食品200余公斤,停业整顿12户,发放卫生监督意见书235份,加大打击非法行医、虚假广告度,整顿规范医疗市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到位,管理有序,今年,卫生监督所业务考核由原来的全州倒数第三名一跃位居全州先进行列。
(五)医院管理由浅入深
围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服务年等项工作,各医疗单位从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入手,狠抓医疗服务质量和内部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医患关系。奇台县人民医院、奇台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加强了对医院药事委员会的管理及作用发挥,规范药品器械采购管理工作,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跟标采购,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合同履约率达到95%以上,同时,认真落实八部委文件精神,实行药品最高限价15%的规定,有效遏制了药品虚高定价的不正之风,使广大患者得到了实惠。为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人文就医环境,奇台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医疗单位还积极采取措施,开展便民利民优质服务活动,先后投资10余万元,改善门诊收费大厅、中心药厅及病房的就诊治疗环境,购置了开水器、便民椅、电话等常用物品,增设了导医咨询台、便捷窗口等服务项目,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诊。与些同时,各医疗单位把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医护人员以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的形式认真学习《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药品管理法》以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使医护人员职业操守明显提高。今年6月和10月,卫生局先后举办护士礼仪行为规范培训和护理十八项技术操作比武,城镇四家医疗单位及部分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参加了活动。此外,各医疗单位大力倡导和推行“四严”“五心”“六一”服务,制定《优质服务奖惩制度》和服务质量考核细则,规范医护人员的服务行为,各医疗单位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加强乡镇卫生院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乡镇卫生院的基础条件和医疗条件,去年至今共投入资金755万元,完成了乡镇卫生院4922平方米的新建任务和2317平米的扩建任务,并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了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使乡镇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