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7:22: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共关系的地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重要性;意义;现状;解决方案
公共关系一直是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就是说,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一门独立性较强的学科。公共关系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它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如传播学、行政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尤其是管理学。要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找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因此,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观点认为,当前公共关系是一门必修课,在工商管理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因为其学科地位不够高,制约发展的诸多因素,直接影响到管理学科的科学发展。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高职院校公共关系教学的研究意义。二是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公共关系教学中,究竟公共关系学本身是处于一个怎么样的状况?为什么这样?三是如果不乐观,怎么才不处于尴尬的状态?这也是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本文写作的最终目的。
1公共关系教学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中的意义
要谈公共关系教学对高职院校的意义,首先应从内容入手,寻找自己的相似之处,寻找共同点,一个一目了然的意义就呈现出来了。管理科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的学科。它是系统的研究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科学的一般方法。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的需要,它研究的目的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提高研究内容的层次化管理水平更为广泛,通过对图像的研究。随着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起来,包括管理职能、企业管理、组织管理、虚拟企业管理等。因此,企业管理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但它又不可能真正做到一切。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行为、法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通过利用有效的传播手段,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实现公众对组织的理解、认同和合作,塑造一个良好的组织形象。公共关系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性,决定了它必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的内容是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共关系是辅助工具,需要加以管理学的内容,管理学内容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靠公共关系学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很重要,没有公共关系,工商企业管理就像一个断胳膊,然而,公共关系学却是更好的让管理学发挥到极致。
2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公共关系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在企业和行业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取得的成绩不用回避。那么它应该处于良好的状态。然而,高职院校的公共关系教学不是很重要,但表现出了这样的几点:一是发展速度快、规模小。从工商管理专业在大多数高校和高职院校开设了公共关系的课程中看,教师和学生的数量已大幅度增加,为我国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做出了贡献,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带动不了公共关系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增长。二是两者关注度不一样。虽然与管理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但在高职院校管理的地位要高些;公共关系学的地位远远比不上管理学。所以公共关系教学管理水平较低,同时系列的配套材料及基础设施都不如管理学。三是培养的趋势不同。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经得到了重视和广泛的认可,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越来越多的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求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是,这一切良好的现象,公共关系教学远远地满足了社会的需求,管理学却不一样,无论在什么方面都很受广大企业的欢迎。尽管高校和高职院校不断培育出优秀的公关人员,但是还是存在不少的缺陷,原因何在?一方面,在国内真正从事公共关系专业的专职教师很少,无法深入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关系理论和研究;另一方面,国家科研经费对其投入少,再加上国内外学术交流机会少,教师很少有研究机会,这就不利于学习外国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缺失将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还不够,必须对日常教学进行制约和调正。
3公共关系教学脱离困境的对策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学校要有组织、计划、逐步完善公共关系的教师队伍,每学期给学生上课,还会导致教师在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定期举办教师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团队素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了一些公共关系的经验丰富,同时又有深厚的理论素质的公共关系人员,补充到公共关系的教师队伍。必须注重对教师开展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其次,在教材建设上,我们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写一个不同专业的教材模式,鼓励多样化的教材,不仅是使用书籍,而且还可以利用视听材料,如多媒体,能够变抽象为具体,枯燥为生动。最后,注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成果。国家和学校应更加注重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加大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同时,还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发挥优势。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必然能帮助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1994(4).
[2]肖丽萌.改进高校公关教学之我见[J].公关世界,1996(1).
关键词:高校公共关系管理
随着我国高校面临越来越激烈的招生竞争和毕业生就业的挑战,高校必须要增强公共关系意识,通过公共关系工作,树立高校良好的社会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高校应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公共关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将高校的发展带入一个新阶段。
一、高校开展公共关系管理的目的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可以看出,公共关系的活动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即社会组织、传播沟通和公众。实质上,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组织协调自己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管理活动。这里的“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包括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对象),是指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公共关系和外部公共关系两种。就高校而言,内部公共关系主要有学校与学生关系问题、学校与教师关系问题、教师与学生关系问题等;外部公共关系主要有与上级领导机关关系,与社区关系,与家长关系,与校友关系,与企业界、兄弟院校、科研协作单位关系等等。
美国学者西格尔指出:“学校不是孤立的组织,它的运行结构要不断地受到外界的影响,它既不能独立地确立其目标,也不能排除其他社会机构而完全独立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目标,它是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的。”因此,在高校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公共关系管理,其目的就在于一方面可以增进学校内部的凝聚力,帮助校方整顿学校纪律,协调教师、学生、行政后勤人员及家长的关系,促进学校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就是可以通过公关活动,唤起社会公众对高校的认识、理解和支持,争取办学经费,吸引优秀生源,“推销”毕业生,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学生的就业开辟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等。
二、高校开展公共关系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开展公共关系管理,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对推动我国高校改革,优化育人环境,拓展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为高校的发展创造一种“人和”的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公共关系是高校树立良好形象的根本途径
公共关系是作为一种为组织创造良好形象的艺术而被应用于实践的。它运用一系列的公关技术、方法及精心策划最终达到成功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事气氛、最佳的社会舆论来谋求组织的发展。任何一个社会组织要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内求团结,外求发展,都离不开公共关系,高校也不例外。良好的高校形象对于高校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其发展与生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良好的高校形象不仅能够获得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合作,还能为高校教育事业创造尽可能多的有利条件以便其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公共关系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把学校的“形象工程”看做是关系到学校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来抓,这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运用相应的管理创新机制,引入先进的公共关系管理理念与模式,塑造良好的形象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公共关系是协调高校内部关系的重要手段
协调高校内部各种关系,是高校管理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增强办学凝聚力的重要条件。首先是要协调好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学生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学校办学质量最有话语权的对象。所以,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要协调好学校与教职员工之间的关系,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培养教职员工的归属感,使其坚守一盘棋的全局观念,与学校共荣辱、共进退,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精神保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最后,还要协调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团结一致,形成群体合力,努力提高办学效益,顺利实现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奋斗目标。
(三)公共关系是高校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
认为,事物的内因是其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而有些特定情况下,事物的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主要作用。就高校的发展壮大这一问题上,除了高校自身的努力外,外部公众的支持在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决定作用。就目前形势而言,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愈来愈密切。高等教育要发展,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自我封闭在大学校园内,单纯以课堂和教学性实验为中心,而要面向社会,接触实际,了解实际,大力开展与外部环境尤其是与企业间的公关工作尤为重要。企业资金相对雄厚,但其缺乏高、精、尖的人才,因而企业和高校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而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必须依托良好的公共关系的建立。此外,高校还要吸引其他社会各界对高校的关心支持,使他们自愿向高校投资,这也需要做好“开发型”的公关工作。因此,公共关系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三、高校开展公共关系管理的措施
(一)培养高校“全员公关”的意识
“全员公关”即通过对全体员工的公共关系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共关系意识,提高全员公共关系的自觉性,形成浓厚的公共关系氛围与公共关系文化。在高校开展公共关系管理,是高校内部所有成员共同的责任。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树立“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人人都是学校的形象”的意识。首先,领导者应努力提高公关素养。积极主动学习公关理论,掌握公关技巧与要领,提高自身素质,能够独当一面地开展公关活动,又能积极与他人配合完成重大公关。其次,要调动教师积极参与高教公关活动。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也是学校与外部公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因此,教师是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内部公众。再次,要发动学生参与公共关系活动,落实全员公关。学生是学校最大的内部公众,他们与学生家长、社会成员、用人单位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处于联系外部公众的前沿,成为社会认识高校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在外最有权威的诠释者。
(二)创造舆论氛围,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高校开展公共关系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公众舆论,因为外部环境对高校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高校必须充分开展公关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交流,争取各界公众的理解、配合、帮助和支持。为此,高校可以充分运用内部刊物流通,实物静态宣传,视听、网络媒介沟通,还有座谈会、领导接待日、走访等沟通渠道,构建立体宣传网络,使其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发生功效。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竞争力,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对内起到教育、沟通、协调作用,增强内部凝聚力,对外发挥舆论宣传文化传播作用,争取更多的外部支持。
(三)构建和完善高校公共关系管理机制
在公共关系事业发达的国家,高校一般都很重视公共关系。向社会各界公众提供信息,解释学校的活动以及争取支持,被视为高校专业公共关系人员的使命。就目前我国的高校现状而言,公共关系管理基本上处于职能分散的状态。高校的公共关系管理工作不是由某一个部门负责,而是学校内部的许多机构、人员分担的。比如学生公众关系,既有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又有教务、宣传等部门参与;与教师公众的关系,除了主要领导负责外,还有人事师资部门、工会等参与,容易形成“多头领导和管理”的混乱局面。因此,高校应该尽快构建和完善公共关系管理的机制,从而有效防止高校主体出现公关职能的“真空地带”,把各项公共关系工作真正有效地落到实处,发挥其巨大的潜力与作用。
参考文献:
[1]熊源伟.公共关系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2]汤向东.公共关系在高校的运用研究[J].工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3]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景庆虹.《公共关系——塑造高校良好形象》,《国际关系》,2007(1).
[5]吕新月.《浅谈高校管理的环境创造——公共关系》,《前沿》,2005(6).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行政管理专业;意义;现状;解决方案
公共关系学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应该说,在行政管理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公共关系学本身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管理学。于是,就产生了这么一种情况,一方面,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很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它的学科地位还不够高,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制约发展的因素太多,直接影响到了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根据对此现象的分析,笔者产生了三个疑问:一是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而言,究竟具有什么意义?毕竟,如果只谈意义的大小和重要程度未免过于抽象,研究成果也会流于形式,缺乏价值。二是在现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关系教学中,公共关系学本身究竟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充分地了解现实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并得出解决方案。三是如果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这是本文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写作之最终目的。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在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高校公关教学成绩显著,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2]。
当然,高校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3]。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
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高校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争取突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理论教学必须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行政管理的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配套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公共关系学的示范教材,鼓励教材多样化,不仅采用书本教材,还要采用影音教材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化说教为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还要充分注意到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将说教式教育转变成实践式教育[4],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展案例讨论,举办学生模拟创业大赛、商务洽谈策划、新闻会等情景模拟[5]。这需要公共关系学教师不懈努力,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挖掘学科潜力,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多设计、安排课堂技能训练,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重视公共关系学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性成果。国家和学校应对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创造学术交流机会,争取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研究与国际上接轨和对话。同时,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发挥优势。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中国特色非常强的学科,相对应的公共关系学自然也不例外,公共关系学理论的发展,必然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晓峰.把“公共关系学”课作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人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2]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1994(4).
[3]肖丽萌.改进高校公关教学之我见[J].公关世界,1996(1).
1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研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活动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更多企业的重视。但在现实的营销活动中,公共关系经常是在企业遇到经营危机时才被人注意,而被注意的公共关系活动却经常成为不成功的公共关系活动。为了改善公共关系工作,需要在大学专业教育中相应加强和改进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活动。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典型专业课程,公共关系学具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地位相当的重要特点。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离不开理论教学内容,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教材、讲授等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为学生未来进行公关活动提供较踏实的理论基础。在现阶段,公共关系理论还不成熟、公共关系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讲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公共关系教学活动中非常有必要给予实践教学以足够的地位与空间,以便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完善公共关系理论,同时能够提高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
公共关系学的实践教学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案例教学法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一般意义的案例,是指对某一特定对象、事件或活动的客观描述或真实记录。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活动,即是案例教学或案例教学法。严格意义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案例训练法,即运用案例对学生、学习者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的教学方法。王续琨指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公共关系学,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公共关系学同其他各门管理类学科一样,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为塑造本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而开展各项公共关系活动,关键在于综合、灵活地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这种能力只能来自于在学习知识基础上的实践性训练。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公共关系学,既是提高公共关系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公共关系学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2]。
1.1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的再认识
对于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来说,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案例教学、实验、实习等。案例教学目前是各种实践教学模式中性价比最好的一种。在很多学校中,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都采取了案例教学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案例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尹佳、厉敏萍认为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观念落后;缺乏案例教材;学生的积极性不高[3]。而孟宪琴认为目前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是:公共关系案例数量不够多,较陈旧;公共关系案例内容缺乏针对性;案例讲授中的教学效果不佳[4]。我们认为,目前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在教师以各种方式提高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可以从如何进行创新、如何更好进行案例编写与选择、如何运用案例素材进行基本理论的归纳与提升、如何均衡案例分析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改进。
1.2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的探索
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公共关系实践教学的一个自然选择,在公共关系案例教学实务活动中针对以前案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将案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与公共关系理论进行关联,具体也就是既有案例分析内容与公共关系组织形象塑造理论关联,又有学生分组进行公共关系案例活动实际塑造自身组织形象与公共关系组织形象塑造理论的关联;对案例分组进行细微优化与调整;对案例指导与评价进行优化与调整。2011年6月,在多年进行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我们所任教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及改革方式的基本看法。调查活动实际发放问卷44份,收回问卷43份,有效问卷43份。在关于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总体情况的看法方面:有60.5%的学生认为从理论上讲案例教学对“公共关系学”整体教学重要。有83.7%的学生认为实际上案例教学时间相对于理论教学所占比例(约为1:1)正常(一般)。有81.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所看到的案例质量很高。有67.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很好。有90.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或尚可(一般)。有97.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很好或尚可(一般)。
在关于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教师主导讲评案例的看法方面:有79.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的数量正常(一般)。有88.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的选择恰当。有53.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时采用软件播放案例恰当。有69.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的内容正常(一般)。有72.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时未让学生参与讨论恰当或正常(一般)。有72.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所讲评案例自身未包含问题恰当或正常(一般)。
在对关于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学生案例作业情况的看法方面:有86.0%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相对整个案例教学所占的比例正常(一般)。有90.7%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分组方式较好或尚可(一般)。有88.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每组学生的人数正常(一般)。有79.1%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小组作业时在课下与每个小组全体成员沟通恰当。有95.3%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同学的课下讨论情况很好或正常(一般)。有76.7%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同学的课堂案例报告很好。有67.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要求每个小组上交书面报告恰当。有67.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每个小组的分数恰当。有62.8%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组长和小组成员相同分数恰当。有72.1%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每个小组的现场点评恰当。有58.1%的学生认为教师给每个小组进行点评时未对案例本身进行分析恰当或正常(一般)。
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优点是:案例理论联系实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缺点是:老师评价重复过多,教师主导讲评案例材料没有提前给学生作分析。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中最有趣或印象最深刻的事是:每个小组的案例展示很有特色,同学们很有创造性。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进行改进的具体办法是:将教师主导讲评案例材料提前给学生,讲评在内容上更加具体深入。
1.3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改进的一些设想
从上述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和过去了解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到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总体模式受到了学生认可,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但还需要进行改进。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3.1改进案例的来源和结构
目前授课所用案例主要来源于国内案例大赛中的大型获奖案例,主要是为了保证案例的质量、案例的适用性和案例教学的效果。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和未来的多种可能,可以从案例的国际化、案例的大小、案例的新旧、案例与教师的关系、案例与学生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即:增加国外案例的数量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加小案例的数量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巧;适当增加时事性质的案例增强时代感;适当采取案例分析中教师全程指导和部分指导案例混合编排的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由学生自行制作部分案例等。
1.3.2改进案例小组分组方法
案例分组方法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未来应增加对案例小组分组的控制程度,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对分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提高学生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以便使学生得到相对全面的发展。
1.3.3其他改进思路与策略
一是借鉴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路和方法,采取精读精析案例和泛读粗析案例两种基本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扩大案例教学的范围和影响力,通过组织和实施案例大赛等方法增加案例教学的影响力,提高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价值,更好地使理论结合实践。三是通过案例策划教学加强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和与社会的联系,满足社会现实公关需求。四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改进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活动,使案例教学更具动态性,更具立体感,更有现实意义。
1.4研究局限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是定性分析的深度不够、定量分析的数据不足,因此相关结论和建议的主观色彩比较浓厚。未来进行研究时应扩大调研的深度和广度,注意数据的跟踪分析,同时应重视对案例教学效果的长期分析。
2专业实习的作用与改进建议
2.1专业实习在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专业实习作为学生在学习期间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切身体验的过程,是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社会和企业接触最密切的环节之一。专业实习在学生系统学习过市场营销学基础的专业课程之后进行,通过某个方面的系统专业实践,使学生一方面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2.2专业实习在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的建议
专业实习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实际运作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的专业实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流于形式,匆忙应付,走过场的现象严重。
2.2.1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撰写专业实纲
不同学科的专业实习的目标不同,作为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深入企业、接触市场的实践经历。因此,应该增强对专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把其作为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同时,专业实习应该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以后对其内容的一次实践应用,因此专业实习的时间和地位需要在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系统考虑,专业实习应该在主要专业课程结课以后开始,一般可以安排大三课程结束后的暑期进行,实习持续的时间至少应该达到四周以上。同时,根据整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撰写相应的专业实纲,明确专业实习的具体目标和相应进程,作为实习工作的指导文件。
2.2.2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专业实习形式
目前各高校专业实习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实习单位的落实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实习公司的方式,解决学生专业实习难的问题。如果没有相应条件,可以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根据本校目前的实际状况和所处北京市的具体情况,采取分散实习是比较实际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自己寻找合适的实习单位,对于实在找不到适合岗位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寻找。但分散实习不等于没有要求和管制,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专业实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提出一个相应的目标和规划。在实习开始之前,实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非常关键,教师和学生可以针对专业实习的目标要求、不同同学的实习单位和岗位的特点进行交流,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未来职业期望和实习单位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实习目标和要求,也使学生理解专业实习的重要性,能够按照相应要求积极参与到实习工作中去。
1.公共关系管理目标——关系和谐
理论界对公共关系的表述是: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寻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同相关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企业公共关系就是研究企业和公众如何构建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关系的。企业从如何吸引公众注意力入手,到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美誉度,最终达成企业与公共关系的和谐。但对企业来说,“和谐度”指标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只有企业与公共关系和谐了,才能完成企业在整个是系统中的角色体现,才能完成企业美誉度的建立和知名度的扩展。纵观许多资金雄厚、名声响亮的海外品牌在进入我国市场,实施本土化战略的进程中,不急不躁,重在追求“和谐度”的公关操作。如可口可乐在20世纪80年代重返我国大陆市场,其既不炒作,也不以广告来赢得知名度,却是以赠送生产流水线、免费让消费者品尝等公共关系方式来取得与合作商、消费者的和谐,这就是对公共关系追求“和谐度”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示范。
2.公共关系协调对象——公众关系
公众要素在企业管理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要协调好公众关系首先要了解企业面对的公众类型及公众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的公众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大类。在日常工作管理中涉及到的企业内部公众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领导层公众。这是企业的最高决策层,在内部公众关系中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中间管理层公众。他们往往是部门的权威和带头人,又是企业内部信息渠道的必经环节。三是普通员工公众。这些人是内部公众的大多数,同时处在企业活动和日常工作的第一线,或者直接与消费者公众接触,因此,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声誉和形象,是企业发展的基本队伍和基本层次。由内部公众的分类决定了内部公共关系包括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纵向关系,各个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横向关系。内部公共关系的协调不仅是企业有效开展全方位公共关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所在。企业的外部公众主要有:消费者公众、供应商公众、政府公众、媒介公众和社区公众等,这些公众都与企业有着紧密或松散的关系。外部公共关系的强化,有利于企业与公众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融洽关系,使企业创建有利的市场环境。
3.公共关系的利益观——互惠互利
效益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最显著的标志,一个企业的利益的得失也是最敏感的问题。公共关系以互惠互利原则来处理这一问题,公共关系不再把追求片面的自身利益最大化当作目标,而是把互利共生、协调发展作为目标,企业的工作都必须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以社会效益完依据,互相合作、服务,共同分享利益,企业公关管理应立足于企业和公众之间的相互依赖,让利益相关公众的利益进入管理视野,做到“双赢”。甚至在追求企业长远利益的实现中可以放弃一定的短期利益。这种先与人利,我才得利,互惠互利的观念,就是融入了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思想的利益观和发展观。
二、运用公共关系相关理论来构建和谐企业
1.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前提
发展,是企业生存的根本问题。和谐企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在创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经济基础是和谐企业建设的基本前提,所以企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在经济发展中,要把公共关系的原理以技巧运用到企业的营销中去,如开展市场调研,研究市场需要什么?自身优势和特长何在?这样可以权衡利弊,决定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通过传播沟通以营销攻关,了解公众的喜好,然后进行市场定位,向目标市场,向公众显示本企业的品牌和产品。这样可以建立起企业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和谐并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2.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元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又是一种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要把众多的职工团结起来,只靠金钱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目标、信念。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决定着全体职工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并能够激发职工的士气,充分发挥企业的潜能。对共同价值的认可,会使职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和打造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要建立起现代企业文化应该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以人为本。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一切为了一切人的全面发展。在自然资源、物资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并把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从满足传统工业化需求向满足建设和谐企业转变,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的企业,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学习已成为企业生命力的源泉,要引导职工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有效地提高员工日常生活工作中运用科技、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薪酬制度,合理调整员工的利益关系,要关注员工对收入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个人成长环境。
(2)团结合作。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团队精神就是精诚团结的文化表征。在现实的竞争中,任何企业都很难凭个人的力量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团队是企业赢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团队也在现代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功地创造一种团队文化的企业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向心力,能够吸引和挽留一些优秀的员工,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如“丰田”在其内部员工的小孩的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了“我是丰田人”的教育,所有丰田人都为做丰田人而骄傲。
(3)开拓创新。科技进步和创新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自主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倡导创新意识、运用创新思维、敢于组织创新竞争、鼓励尝试风险的企业文化,就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助于创新思想的产生,并能使这些新思想迅速而有效地变成实际运用。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制定了一个建议制度,丰田工厂到处都挂着“好产品、好生意”的大标语牌,鼓励员工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从1968年到1980年的13年间,丰田公司征集到的建议有430万条之多,仅1975年7月至1976年6月间,就为公司节省了40亿日元,其中建议每月就可为公司节省200万~300万日元。
3.加强企业公共关系管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保证
(1)树立企业信誉,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按照公共关系学的观点,商品信誉是较低层次的,只是部分公众或消费者在多次的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对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信赖程度,它只是企业技术经营素质的综合反映。而树企业信誉、创名牌企业,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企业日益强烈的要求。因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既可能给社会带来新的物质文明,也可能给社会带来公害和威胁。因此,公众对企业社会价值的评估标准发生了变化,评价范围由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扩大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这使公众舆论对企业产生更大影响力。争取舆论支持,争取公众信任,成为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企业良好形象和声誉是无形的宝贵财富。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具体工作如媒体报道、大型庆典、公益活动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和信誉,以取得公众理解、支持、信任。从而有利于企业产品推介,有利于创造“消费信心”,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有利于吸引、稳定人才,有利于寻找协作者,有利于协调和社区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和管理部门对企业产生信任感,发展双方良性、互动、和谐的关系。
(2)全员公关,推进和谐企业的构建
要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就需要对全体员工实行公共关系管理。这是一种让全体员工高等重视企业形象,自觉创建和维护企业形象的公共关系管理方法,做到人人公关、时时公关、处处公关达到人和境界。一个企业要创造人和的公关环境,从内部来讲是促进企业内部的合作与团结,使每一个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工作,人人关心企业的发展,人人重视企业的利益,人人珍惜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地位,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从外部来讲是促进企业与社会、以及各种社会公众间的相互了解,协调彼此之间的利害关系,消除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从而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声望和形象。
(3)以“和”为中心,转变竞争方式竞争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它可以促使企业快速地发展
但目前国内较多的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的竞争方式———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占领市场,是一种典型的负和博弈,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成功始于合作,随着企业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日益加深,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应走入互惠互利、求得双赢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关系行列。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原则强调以“和”为贵,即在外部关系处理上强调企业与同行竞争者、客户、上下游企业、相关行业、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因此,企业在处理对外公共关系时,应学会化敌为友,善待竞争对手。一要知己知彼,寻找与竞争者优势互补的合作领域,共同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二要注意与相关企业、公众保持经常性的交往和沟通,增进理解,建立融洽感情,营造和谐气氛,提高企业的对外吸引力。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中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中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在当前中学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中学公关教学成绩显着,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中学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
当然,中学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着,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中学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 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中学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我们欣喜地看到,公共关系行业依然保持稳定而快速的增长。2015年,公关市场的年营业规模达到43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13.2%。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三大动力将引领公关行业进入千亿市场规模。
第一,大战略。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离不开国家发展战略这一大背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一带一路”战略,将为公关行业创造新的发展契机。
第二,大公关。伴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各级政府大力推行信息公开和城市品牌战略,“大公关”的概念应运而生。从行业内部来看,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强者恒强,大者愈大。第一梯队的公关公司从规模上日益占据行业的主导地位,这将有助于推动“大公关”战略的实施。
第三,大营销。随着以新媒体为代表的传播格局的改变,传统渠道的作用在不断下沉,内容的作用在不断提升。内容营销正在成为公关行业新的发展动力,成为企业品牌传播的核心要素之一。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高度关注和积极推动“内容营销”,并将“内容营销”作为年度研究的重要课题。协会与迪思传媒集团今年9月发起主办的“内容营销高峰论坛”,正是我们对这一趋势的最新研究和探索。我们看到,当前传播与营销整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公关和广告的边界在加快消失。公共关系的服务面临着以内容驱动为核心的大传播及营销整合的转型趋势,公关公司在这一转型趋势上占有先机,将进一步拓展行业的发展空间。
我们相信,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战略下,随着公共关系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以及新媒体传播和内容营销所带来的强劲助力,公共关系行业将迎来新的一轮快速发展。大战略、大公关、大营销三大动力,将推动未来公关行业的产业规模超过千亿元,公共关系行业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新高度。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见证了中国公共关系行业过去30年的飞速发展。今天,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正在迈向一个更大的产业空间,业内公司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通过主板、新三板以及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正在打通与资本市场的通道。在当今这个多元、变革的时代,我们希望通过搭建这样的交流平台,聚合业界同仁的智慧与观点,为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随着商品经济和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思想的多元、多样、多变趋势的显现,以及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对公共关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公共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重要。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大潮中,企业以内部公关为基础,以外部公关为导向制定有效的经营战略和形象战略,是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成功之道。
1. 公共关系的发展现状
现代市场竞争不单单是商品的质量竞争、技术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还包括知名度的竞争、信誉的竞争、形象的竞争。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形象竞争的手段,能够加强企业的整体的竞争力,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因此搞好公共关系,加强与社会的协作沟通已成为企业竞争取胜不可缺少的手段。
“公共关系”一词是英语“Public Relations”的中文译称,它是一个社会组织为了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公众的支持与信任,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艺术活动。公共关系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和一种独立职业,是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传入中国的,首先是传入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分公司,他们按照国际惯例,在内部设立专门的公共关系机构,聘用受过专门训练的公共关系人员从事公共关系工作,使公共关系工作一开始就具有较高的水准并取得显着成效。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公共关系开始传入我国内地,它的整体发展态势是“由南向北,从东向西”。它自身的发展步骤是:从实务入手到机构健全,再到人员培训、理论探讨、学术团体成立及报刊发行等。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企业自身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社会公众的利益神经,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种种要求也牵动着企业的生命神经。经济发展的越快,市场越开放,企业所要面对的社会公众就越多,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也就越复杂。然而,我国目前很多人对公共关系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具体表现在:(1)公共关系意识淡薄。很多企业和部门都在从事公共关系工作,但对公共关系还缺乏理性的认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以传统的观念以及传统的企业组织模式下开展经营管理工作,对企业公共关系这一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了解、不接受。企业公共关系工作实际处于没机构、没人员、没经费的“三无”状况,完全将公共关系排除在企业管理之外,以致公共关系这一企业管理的重要资源在企业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2)公关活动片面化。公共关系是一个企业或组织运用各种沟通和传播手段,加强企业或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联系、了解和支持,维护和提高企业或组织形象和声誉,实现企业或组织目标的一项科学的管理工作。然而社会上有些人把公共关系工作看成是公关小姐所负责的接待工作。认为公关就是凭漂亮的脸蛋,甚至说“公关=公关小姐”。更主要是人们对公共关系实质及动作层次不了解。
2. 公共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手段,可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调动内部成员的积极性,使企业得到顺利发展。公共关系活动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为有识之士所重视。社会实践表明,企业公共关系搞得好,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促进企业产品销售,有利于广结人缘、强化企业与公众的联系,有利于企业信息收集与反馈,有利于化解矛盾、消除公众误解,有利于团结职工、激励士气。
2.1公共关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共关系在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真正以塑造企业形象为目的的公关活动从促销公关中开始初露端倪。组织或企业通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促使或推进自己的产品、服务和品牌在社会上、在公众中建立信誉,只有真正建立了信誉的组织或企业才能赢得公众的好感和支持,才能真正从整体上改善企业形象,让这种形象成为企业最大的财富。
2.2公共关系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作用。由于社会组织或企业是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进行运作的,因此,在向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或问题,给企业造成危机。面对一次不大的危机,有的企业丧失了竞争力,破产了,而有些企业的竞争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增强了,这其中,能否以公共关系的原则来妥善地处理危机就显得尤其关键。
2.3公共关系的协调、沟通作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国际化、一体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强化,跨国公司与日俱增,企业、组织的横向联系、联手合作日益盛行。组织若想不被孤立,在正常的运行中就要注意各种关系的协调。对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的作用是协调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通过沟通的方式,促使组织内部管理、领导者与全体成员之间理解、信任与合作,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对组织外部,公共关系的作用是协调组织与外部公众的关系,承担对外联络沟通的职责,通过联络沟通增进了解、加强友谊,消除和预防误解与隔阂,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以利组织与公众的正常交往。
公共关系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关系不再是对外宣传企业的一种活动,而是企业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模式。公共关系的科学管理既可以为企业打造一个成功的品牌开路,又能为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铺路,并能合理的协调处理内外部关系(比如政府机构,媒体,内部员工等),以及制定企业发展战略。面对我国入世后的挑战,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企业只有认真分析,准确定位,坚持不懈地塑造良好形象,努力经营自己的品牌,融入市场,积极主动地为自己争取有利环境。
[关键词] 公共关系 信任危机 处理机制 战略管理
随着现代传播手段在经济社会的广泛应用,突发性公共事件对相关企业和组织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带来的企业信用危机,处理好企业公共关系,日益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问题之一。
一、企业公共关系的含义
企业公共关系从属于企业宗旨,为企业的目标服务。它是企业面对外在的公众和内在的员工,通过运用长期有效地双向信息沟通、双向艺术交往、双向利益调整等方法途径,建立企业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显然,企业公共关系是企业在现代商品经济和大众传播事业高度发展条件下重要的经营管理手段。
中国企业现已进入买方市场时代,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的经营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所以,我国《“八五”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中,已把企业的战略管理列为一项重要内容。的确,今天的中国企业只有增强战略观念,实施战略管理,才能把握战机,奋力拼搏,把企业办好。制定战略,实施战略经营,是企业公共关系向纵深方向发展所要深入研究并为之服务的一块领域。
二、战略管理是主动适应性管理,是创造性管理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战略管理发展过程表明:企业战略管理是市场竞争激剧发展的产物。其本质在于:在研究环境变化和自身变化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将来的“位置”,并通过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予以保证,是从被动适应性管理向主动适应性或创造性管理的转变。
所以,战略管理具有某种外向性的特点,注意监控环境的变化,制订有效的战略计划,保证企业在动荡的环境中得以生存与发展。
1.实施战略管理,要求经常洞察、预测、分析外部环境, 所谓的企业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因素(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等)和经营环境因素。企业的股东、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竞争对手等都是经营环境中的因素,也是企业公共关系的客体。
2.有效的战略管理要求有成功的战略实施来保证。成功的战略实施需要有特殊的激励和管理艺术,需要对众多的员工、部门进行协调。
3.战略管理要求企业在日常行动中追求长期的生存发展以及战略竞争能力的提高,注重长期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的提高。其中,企业的公众利益关系到企业长期的生存发展和长期的经济效益。
三、公共关系的主要功能
1.树立企业信誉,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是指企业在市场上的威信、影响,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形象、知名度。建立良好的信誉是企业经营成功的诀窍。
2.争取舆论支持,争取公众信任,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企业良好形象和声誉是无形的宝贵财富。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具体工作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和信誉,以取得公众理解、支持、信任。从而有利于企业推出新产品,有利于创造“消费信心”,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有利于吸引、稳定人才,有利于寻找协作者,有利于协调和社区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和管理部门对企业产生信任感,最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3.搜集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保证。美国管理学家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而决策的前提正是信息”。企业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市场需要产品质量、产品开发、新技术方向、竞争者动向、潜在危险、企业形象等方面的信息,不断传递给企业领导,要求领导者做出及时而有效地决策。
4.协调纠纷,化解企业信任危机。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任何组织都处于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而且这种关系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由于企业与公众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在公共关系中必然会充满各种矛盾。如果对这种状况缺乏认识,处理不当,就产生公共关系纠纷,甚至导致严重的公共信任危机。
四、公共关系帮助企业在战略管理中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公众舆论体现在公众对企业整体印象和评价,即企业形象。公共关系工作致力于如何赢得良好的公众舆论,如何赢得公众的好感、认可、信任、支持。
1.公共关系帮助企业内部协调,取得整体上战略优势。制订战略目标,只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开始,关键在于贯彻和实施。内部公共关系就是以员工为公众,致力于协调、改善内部的人群关系,创造良好的家庭式氛围,形成组织良好的价值观念这一目标。内部公关重要职能包括:其一,向内部公众正确解释管理政策、计划、方针;其二,帮助员工形成一定的认识、观点并将其传播到组织外;其三,为上下沟通起到桥梁和促进作用,成为组织文化的组成部分。
2.公共关系使公众利益进入战略决策的视野,提高企业长期的战略竞争能力。战略决策是社会组织对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经过缜密考虑所做出的决定性选择。由于社会组织的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都包含了公众因素。因此,在组织的决策过程中,公共关系的参与是理所当然的事。公共关系要求企业在战略决策中必须考虑公众利益,在决策方案中反映公众的利益和需求,以求长期的生存与发展。
五、企业公共关系的构建
1.以企业文化为核心,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思维。
(1)要有特色形象意识和发展比较优势。目前我国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世界贸易的基本趋势是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价格疲软甚至下跌,高附加值产品和成套设备价格攀升。世界贸易的另一趋势是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增长率大大高于一般商品贸易的增长率。我国企业要适应此种变化趋势,就要在吸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尽快调整产品结构、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2)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思维,要有文化融合意识。文化是制约企业与全球公众沟通的因素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对企业公共关系的影响将是极其深刻的。企业在与不同国家、民族的相关公众进行经济交往时,文化差异会成为双方沟通与理解的障碍,导致矛盾和冲突产生。
2.推行品牌经营战略
赋予企业公关实务以新的载体,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目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品牌有利于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经营的成功。因此,企业要把品牌经营成功,就应把品牌提高到战略化的发展高度:
(1)要建立品牌战略思维,通过品牌创造长期化的竞争优势以实现持续发展。
(2)要通过市场细分,确定品牌定位和品牌的核心价值,保证品牌的市场承受力和发掘品牌独特优势。
(3)要塑造品牌的个性。在产品设计、包装、商标上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产品的生产上要精益求精,在产品的服务上通过高超的服务艺术创造产品对消费者的亲和力。
(4)要通过广告、新闻策划、销售推广、主题公关活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等市场传播整合,进行以双向交流为基础的品牌传播。
(5)要发展高关联度的相关产品,给品牌不断注人新鲜感和兴奋点。
3.当今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公共关系作为企业现代经营管理的战略之一,首要职能是促进企业与内外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使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输成本、实时互动、即时反馈等方面均无法与之比拟。而电子网络传播的发展,可使企业借助网络将内部信息在瞬时之间公之于天下,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与之利益相关的企业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甚至直接对话。
在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方面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以“外向型”作为理论研究的重点,探讨新型的公共关系模式,将新型的公关模式与机遇电子商务下的ERP,CRM相互整合,重新界定其它外部公众的价值。在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上要充分利用因特网等新的通讯和传播手段。
4.转变竞争方式,建立以“和”为中心的公关理念。竞争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但目前国内较多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竞争方式: 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随着企业间、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销商等相互作用日益加深,企业应从孤立生产、产品型、独立发展向协作经营、关系型、互联合作转变,走入互惠互利的竞争关系行列。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原则也强调以“和”为贵,正好与当代企业“竞合”关系的要求和特征吻合。
5.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提高危机公关能力。建立预警机制、避免危机发生。制定危机处理预案,当危机发生时,企业如能临危不惧,处理得当,便可化险为夷,并可使危机转为契机采取积极主动的危机应对策略,要想将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以正确的措施去赢得公众,创造妥善处理危机的良好氛围。树立企业值得信赖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江林:经济全球化对公关的挑战[J].公关关系,2001(7)
[2]韩正忠:中外知名企业品牌战略[J].公关关系,2001(8)
[3]东云:企业要学会应对危机[J].公共关系, 2002(1)
【关键词】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418―01
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并不单单是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之间的较量,更重要的是产品的品牌和企业形象之间的较量。所以,在现在的企业之间的市场营销竞争中,公共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策略成功的结合在一起运用,就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一、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的核心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公共关系,也成为公众关系。它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管理职能,借用哈洛给出的定义就是:“组织与公众间的船舶与沟通管理”。也就是说,公共关系就是通过沟通和传播的方式去组织和建立与公众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公众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了解、认同,进一步的达到相互间的理解、共识和信任,从而在公众面前树立起企业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支持和信任。
市场营销指的是,企业在整个市场上的采取的活动的总称,它包括了前期的市场调研,中期的产品的研发、确定价格以及确定销售渠道、促销手段和后期开展的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活动。它是一门专门研究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而采取的企业经营活动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市场营销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的心理,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共关系成为了市场营销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两者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发展到现在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助关系。在企业的发展中,公共关系一般与市场营销活动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公共关系可以很好的促进产品的销售。
如今的销售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销售了,它是在传统意义上的销售上加上了公共关系和政治力量的新的营销意义。很多企业举行各种产品展览会和推介会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宣传自己的企业,制造很多的新闻事件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拓宽自己的业务渠道,以此来维护企业和公众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销售人员进行产品的销售和企业品牌的销售。
2、公共关系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好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在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仅仅依靠质量、价格、服务、技术来击败竞争对手已经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了,要想战胜竞争对手就必须进行公共关系的处理,来塑造公众心目中的非常良好的企业形象。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公关部门,此类部门可以通过召开记者招待会、新闻会、社会性赞助的公益活动等形式来加强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提高企业在公众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来得到公众的认同、了解、信任、支持和理解,给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3、公共关系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危机管理
进行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危机管理,这是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其最大的价值所在。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和灾难在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严重的破坏了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如果危机事件处理的不得当不到位的话,那么给企业带来的灾难是致命的。如果要想将危机事件处理的得当,那么事前就必须有周全的危及应急方案,事故产生后必须有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来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及时的维护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三、公共关系在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应用
1、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从而建立良好的信誉
公共关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笔企业的无形资产,这也是几乎每个企业都在追寻的最高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由原来的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和售后服务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向企业的形象与信誉之间的竞争,企业的形象和口碑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良好的企业形象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和利益,对内来说,可以得到员工的认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对外来说,可以得到公众的支持和信赖,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获得良好的资金链。总之,把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会给企业带来无穷的资产和财富。
2、可以帮助企业搜集相关的信息,从而指导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信息、情报已经成为现在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的资源。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及时的获取信息,获取信息的质量的好坏和数量的多少,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共管部门担负着为企业搜集信息的任务,这些信息包括多个方面的,比如,公众对自己产品的评价的信息、大众的需求信息、公众对自己企业的品牌和形象的评价信息、还有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等各种领域的重要的变化信息等等。公共部门通过给企业提供第一手的准确的资料,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进行市场环境的预测分析和相关问题的分析。从而更好的使企业对市场有着敏感的嗅觉和准确的市场洞察力,这样就可以使企业制定出正确合理的企业目标,研制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使企业在长久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公共关系在企业、消费者、中间商之间起到凝聚、协调和沟通的关系
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那么情感的关系,在消费者、中间商之问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了。关系型营销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公共关系要求的核心内容是,对内一定要团结,对外一定要发展。根据公共关系的要求,企业内部的人员一定要尽量的避免各种摩擦,做好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的工作。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充满团结、理解、信任、合作的良好的内部环境,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公关部门通过各种方式,例如接待应酬、社会赞助、社会服务、联络沟通的当时加强与外部的联系,为企业的发展开拓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公共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
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如今的社会和市场都是同质化的。也就是说你生产出来的,我也能生产出来,你有的我也能有。要想在竞争中企业取得胜利,就必须看谁的品牌在公众心目中有良好的形象。谁的服务好、谁的企业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那么谁就是赢家。现在的企业市场营销中,企业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信息例如电视、网络、广播等等进行大肆宣传,被各种广告狂轰乱炸的人们渐渐的对产品的广告失去了信任,他们选择商品的时候越来越谨慎。在现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公关人员通过对消费者心理进行调查研究,然后通过多种媒体和方案进行有效的说服,满足消费的需求,创造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社会氛围。舆论和口碑的宣传,相对于广告来说,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和信任,效果也是广告的效果所不能比拟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在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公共关系处理得当,是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取得竞争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它在市场营销中占到地位越来越重要。公共关系方面的营销已经成为了现在市场营销的一个主流和当务之急。一个企业,如果处理好了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的关系,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肯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吴国章.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0)
1 电力公共关系的主要特征
它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作为主体的电力企业、作为客体的社会公众、以及连接主、客体的中间环节信息传播。其核心是塑造电力企业形象,影响感染公众,实现企业利益与公众利益双赢。
目的性:电力企业公共关系管理,有别于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它的管理目标不是直接地提高产量、促进销量、赚取利润,而是调整企业与社会公众间的关系,炊呕笠档纳婊肪场?
2 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公共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迎峰度夏对电力公共关系的影响
电力行业的迎“峰”度夏,是指夏季用电高峰期,通常是从7月至9月;但在新形势下,这一时段呈现多“峰”汇集特点,使原本复杂的电力行业公共关系更趋紧张。
用电需求高峰期:受夏季高温影响,各地电网负荷不断攀升,容易发生电力短缺状况。
自然灾害高发期:迎峰度夏期间极端恶劣天气高发、频发,暴雨、雷击、洪灾等灾害天气对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造成了严重威胁。
故障抢修高峰期:由于各县级供电企业农网结构薄弱,设备状况陈旧,无法满足迎峰度夏期间的电网高负荷运行需求,以及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需求,故障停电率增高。
安全事故易发期:夏季雷雨多、天气炎热、人容易产生疲劳感和麻痹感,对安全事故疏于防范,是各类安全事故的易发期。
2.2 利益相关方的反应和诉求
电力企业公共关系涵盖全社会,其中政府、媒体、客户是电力企业最为重要的外部公众。加强公共关系管理,增强双向交流,要求我们了解和理解关键性社会成员所关注的事情、问题和愿望。
政府:政府代表国家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主要职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在整个社会关系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
媒体:媒体是采集、传播、放大、控制信息的主要载体,是电力企业与公众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媒体着力于构建开放、多元、民主和竞争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电力企业发挥着公共关系传播和组织监督的双重作用。
客户:客户是与电力企业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外部公众,是电力企业服务的直接对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无论何种类别的电力客户,对电力企业的需求不外乎两点,即普遍性需求和个性需求。前者是能用电,这也是电力客户最基本的需求;后者是在能用上电的基础上又对供电质量和供电服务有更高需求,即用好电、好用电。
2.3 公共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系统研究不够:与公共关系管理相关的电力营销、新闻宣传、行风建设和应急管理等内容,虽已发展成熟并形成体系,但仍处于不同的板块,没有被纳入到电力公共关系理论的系统研究之中,缺乏对公共关系的系统思考和规划,对公共关系实践指导不足,公共关系管理社会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
应急机制不活:电力企业面对危机,反应速度较慢,应对能力差,没有处理危机的责任部门和工作程序,即便是制订了各种应急预案,也往往缺乏演练和实践;同时,受信息系统安全隔离等影响,电力企业对外部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的收集与处理速度不快,往往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错失了矫正型公差的最佳时机,使企业形象受到损害。
诚信服务缺陷:一是少数职工诚信观念不足,吃拿卡要,破坏电力企业形象;二是少数员工素质不高,抄、核、收不到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无法使客户满意;三是少数部门办事程序繁杂,办事效率不高,客观上存在着“缴费难、报装难、抢修难”现象,让客户望而生畏;四是“十项承诺”中如计划停电提前7 天通知等个别条款,在实际操作中确实无法兑现。
3 加强电力企业公共关系管理的主要措施
迎峰度夏是电力企业常态化的攻坚时段,构建起“大公关”模式,才能逐步淡化迎峰度夏等特殊时期的影响,才是防止当“消防员”的主推理念和最好办法。
3.1 建立科学的公关理念
开展电力企业公共关系,必须深刻理解了公共关系的目的、对象、措施和意义,找准公共关系的理念定位,这是构建良好电力企业公共关系的基本前提。
3.2 建立公共关系管理的常规运作机制
(1)构建公关组织体系:要成立以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公共关系工作小组,全面推进公共关系工作。要明确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在公共关系管理中的职责,形成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员齐抓共管的公关局面。要开展公共关系知识普级培训,加强复合型公共关系人才的培养;(2)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电力企业新闻发言人为媒体提供了稳定权威的信息源,同时也影响和制约着媒体的报道。如召开电力供需形势新闻会,使公众知晓实际形势并了解电力企业应对措施,提高公众应受能力。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质,就在于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引导公众注意力,控制新闻信息的第一落点,产生舆论引控的效果;(3)加强危机预防管理:危机是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的紧急状态,它既蕴涵着对企业的破坏因素,也同时蕴藏着形势逆转的机遇,应加强预控,努力化危为机。要注重信息收集,加强舆情监测,应设置专人每天对投诉举报、留言建议、新闻报道等监测、统计和分析,尤其是对电力商品、电力企业改革和发展趋势的信息,从中发现危机来源,向决策者和相关部门报送舆情信息。
3.3 建立与公众间开放化的沟通协调机制
(1)构建良好的政企关系:协调和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必须在企业与政府间建立全方位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及时掌握政府颁布的政策、法规,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自身工作情况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以寻求政府的理解和支持;(2)构建良好的媒体关系:在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共存的时代,要把握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构建互信、互动、互助的媒体关系;(3)构建良好的客户关系:要落实国家电监会《供电企业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完善信息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将与客户利益密切的电费电价、办事程序、服务时限要求、服务承诺、检修计划和停电信息、企业工作动态等主动公开,切实保障广大电力用户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企业工作透明度。
摘要:政治工作的目的是提高警队的凝聚了,低消耗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其次是保证警队的纯洁性,最后是保证执法规范化。这些同样是警察公共关系目的的一部分,二者具有相同性,因此可通过警察公共关系的建设来加强公安部门的政治工作。从公共关系与政治目标的交叉点入手,以次交叉点为本文写作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政治工作警察公共关系
政治部作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应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总要求做政治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一、相关概念及政治工作和公共关系的相关性论述
公安政治工作一般指党在公安机关内做的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具体要求是: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是由工作对象的心理需要所决定的。这要求公安领导要考虑民警的工作强度、酸甜苦辣,别又想马儿跑的好,又不给马儿吃的饱;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是由工作对象的进取精神所决定的。工作对象的差异性和动态性,要求开展思想工作的方式要充分权衡工作对象的性格特征和进取精神,务求时效性和针对性。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是由工作对象的情绪易变得性格特征所决定的。在实际工作的,要求政工干部要想民警所想,急民警所急,做民警的贴心人。这些工作要求也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要求所在,以人为本,以民警为本。
警察公共关系就是以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为主体,以社会公众为客体,旨在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手段实现同社会各界公众双向交流的管理活动。公共关系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警察公共关系的内部建设;二是警察公共关系的外部建设。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同公安政治工作的方法和目的上的交叉,显示出一个关键的特点,做好公安关系建设就是在做好公安内部的政治工作。
二、公安政治工作现状分析
(一)要做好政治工作首先要认清我们目前的位置,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以改进,目前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政工干部对政治工作界定不清。政工干部在对政治工作的认识上始终认为是对犯错误的民警进行批评教育,重惩不中奖、只讲后果教育不重预防为主,忽视了政治工作的先导性。
(二)工作方法僵硬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工作的方法同样需要改进,现在靠单一的说教灌输的方法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政治工作的需要,要本着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新观点,从民警关心的热点着手,寻找政治工作的新载体。
(三)政治工作流于形式。相对于具有量化特征的破案率、治安特征而言,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具有隐形性、不可测量性等,在以标准和考核结果说话的公安部门,领导对政治工作的不重视是必然的。
三、用警察公共关系做公安政治工作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分为内部建设和外部建设,内部建设是在与民警双向沟通的基础上,加强民警道德素质,得到民警支持,增加部门凝聚力和民警工作积极性;外部建设是塑造良好的民警形象,化民力为警力,得到民众支持提高民警工作积极性和职位的认同感、自豪感。因此做好公共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好了政治工作。
(一)警察公共关系的内部建设
警察公共关系的内部建设是警察机关内部的民警,以民警需求为导向,通过良好的沟通,做民警政治工作,其效果远好于单向的说教灌输。
1、民警是政治工作和公共关系建设的起点。政治工作是从良好的民警关系开始的。民警是公安机关赖以存活的细胞,公安机关一切的方针、政策,首先必须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并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只有在“内求团结”的基础上,才能外求发展。笔者认为政工干部在政治工作中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建设公共关系的方法做政治工作。
2、坚持以人为本,运用领导艺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公安队伍是个大集体,人多、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要调动这样一个队伍的积极性,就要加强警察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二)警察公共关系的外部建设
公安机关与外界社会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共存共荣的厉害关系。一方面,公安机关需要社会提供必要的信息、场所等多种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公安机关也必须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等专门服务。外界社会对公安机关的支持和认同,能刺激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职位认同感,也能提高政治工作在公安机关内部的地位,受到领导重视。因此,处理好与外部公众的关系,也是政治工作的目的。具体内容是:
1、人民群众关系。公安机关在想问题、办事情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机关同人民群众也存在新的矛盾,只有想法设法以各种方式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2、政府关系。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对全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实行宏观的统一管理。公安机关是政府工作的助手,应于地方各级政府建立经常密切的联系,寻求政府的支持。
四、用道德建设做政治工作
公共关系和政治工作另一个目标是可以提高广大民警的道德素质,防止民警的道德失范,所谓道德失范警察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失去了应有的制约力,而新的警察道德规范尚未健全或没有找到有力的支撑点和坚实的载体,难以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在现实生活中,警察道德失范往往表现为警察权力异化。
由此可见,导致道德失范的原因与政治工作的失败有关,为防止道德失范,应用公共关系的方法做政治工作,使民警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具体做法是整合公共资源,将警察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寓教于习,寓教于交流。组织民警、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交流中认清社会环境、认清自我角色,在外界影响下提高自我道德修养,通过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的配合稳步提升民警的道德认识,形成民警应有的职业良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