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7:23: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精准农业市场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富硒;红薯种植技术;市场前景;发展
【前言】:红薯是较为常见的食物,其可以加工成不同的产品,作为工业原料进行使用,营养价值较高。在广西北流市的山围镇,民乐镇,当地的农民常年进行红薯种植,经广西大学农学院检测出其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非常适合富硒红薯的大面积种植。当地的气候昼夜温差较大,种植的富硒红薯口感好营养丰富,市龅男枨蠹壑到细撸加工的红薯干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上供不应求。
1富硒红薯的种植情况
广西北流市的山围镇,民乐镇位于大容山脚下,没工业污染,土壤富硒,土层深厚,沙壤土质,这里风景优美土地肥沃,土壤里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并且没有遭到工业化生产的污染,适合富硒红薯的大面积种植。山围镇与民乐镇主要是红薯种植地,当地的农民一直沿袭着种植红薯的习惯,并且具有独特的红薯种植技术。由于这两个乡镇的气候特点,昼夜温差较大,使得富硒红薯的产量较高,个大饱满,天然甜度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1]。由富硒红薯制成的红薯干,味道甜美,软硬适中,市场上的销量极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广西北流市的山围镇与民乐镇由于其土地中含有大量硒元素,所以种植的红薯中也含有人体需要的硒元素,这也是其它地区的红薯不具有的优势。硒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硒元素缺乏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种疾病。因此,富硒食品近几年来在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增大,而广西北流市地区土壤中含有天然的硒元素,其所种植的红薯,可以称之为天然富硒红薯。此地的富硒红薯,不仅味道好营养丰富,其还有强健体魄抗癌抗病的功效,是人们一直追求的天然绿色富硒食品。
2富硒红薯的主要种植技术
富硒红薯种植,是从三月份开始,大约在11月份进行收获,其生长过程超过八个月,吸收足够的营养,红薯各个个大饱满。影响红薯生长的主要危害,便是夏季的旱涝,针对旱涝的情况,结合以往种植的经验,采取对应的补救防御措施,加大投资力度,从而去确保富硒红薯的成长,提高其产量[2]。在旱地的基础上进行改制,选择优秀的良种进行种植,是提高红薯产量,保证其品质的根本。对于红薯品种的选择,需要注意种植地区的海拔高度,根据高度的不同,季节的不同,进行品种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培育环境,选择适合的品种;根据红薯的用途,选择红薯的品种。合理的选择红薯种植品种,才能有效的提高红薯产量。红薯种植的土地需要进行深耕,深度需要大于25cm,并且在栽种之前再进行一次旋耕。种植之后的红薯,需要进行施肥,每亩地施肥3000kg左右,采用红薯专用的化肥即可。红薯的种植,需要进行高垄栽培,垄高需要在30cm,垄与垄之间的距离大约在80cm左右,苗与苗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6cm到18cm,保证每亩地种植红薯4500株到5000柱,并且每株种植的深度为5cm[3]。此种方法种植的红薯,有利于其根系的生长。对于富硒红薯种植的区域,若是土地不干旱,则无需采取浇地栽种,采用座水种植即可,每颗红薯苗浇水0.5kg到1kg。红薯浇水之后,需要进行盖膜,每亩地的用膜量为7kg。红薯种植之后的管理比较方便,除非是遇到旱灾,否则无需人工浇水,注意生长的中后期进行叶面施肥即可。红薯的叶面施肥,主要是提高其叶子面积,增加光合作用,从而去提高红薯的产量。
3富硒红薯的市场发展前景
3.1红薯可作为工业原料
红薯的市场发展前景较为广泛,其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进行使用,能够制造淀粉、料酒、以及各种糖类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的营养需求也随之提高,对于红薯淀粉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其市场上的价格大约在3000元到4000元每顿,并且销售量极好供不应求[4]。红薯的茎叶、薯块,可以进行副产品的加工,并且属于具有高营养的饲料,畜牧业对此块的需求量极大,尤其是养猪厂的需求。红薯每亩地的产量是玉米每亩地产量的二倍,其产量高用途广,市场发展前景较好。
3.2红薯具有防癌保健作用
富硒红薯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其中包括可食纤维、维生素、粘多糖等,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有益。食用富硒红薯,能够为人体提供较多的能量,提供给人体所需的硒元素,以及其它营养物质,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具有保健的作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硒元素是一种抗癌物质,很多食物中没有,而红薯却含硒。世界各国在对抗癌食品的排列座次中,都把红薯排在第一位。富硒红薯属于碱性食品,能够平衡食用大量肉食带来的营养不均衡,帮助促进肠道消费,加速胃肠蠕动[5]。富硒红薯能够制约动物性食品食用之后产生的不良物质,具有抗癌的功效。富硒红薯的抗癌功效,高血压、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治便秘等多种疾病。由于人们对红薯抗癌保健作用的逐步认识,吃红薯的人越来越多,外国也大量从中国进口鲜地瓜,使其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范围,有助于富硒红薯的销售。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人类的健康却处于亚健康状态,癌症的发生率每年都在上升,健康绿色营养的食品,是现代社会人们的追求。而广西北流市生产的富硒红薯正好符合健康食品的要求,是人们追求的营养食品之一,其所加工的食品,一经上市供不应求,并且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3.3红薯的属性适合大量种植
红薯具有适应能力强,对土壤的需求较低,耐肥耐旱,并且根茎叶面生命力旺盛的特点。在遇到旱涝的情况下,红薯的恢复能力较强,根茎的生长较为顽强,果实还可以继续长大,是较为稳定低风险的农作物[6]。红薯的根茎叶呈匍匐生长的姿态,能够在高杆作物之间进行种植,方便土地的利用,加大农作物的产量。以上红薯的种植优势,使得红薯的市场范围扩大,促进红薯种植业的发展。红薯的属性时候大面积的进行种植,具有稳定性高保收的特点,适合大力度的进行投资,能够帮助山围镇的农民提高收入,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4富硒红薯的市场宣传建议
广西北流市生产的富硒红薯,营养丰富口感较好,红薯中含有的硒元素具有抗癌的功效。将富硒红薯的优势完全的展现给社会,让消费者深入的了解富硒红薯的作用与优点,是开发其市场,打开其销路的关键。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知识的传播,文化的流通,是新时代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的发达,对信息的宣传非常有利。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宣传模式的局限性,直接与消费者进行联系,避免了宣传过程中,品牌信息的丢失,节约了宣传成本。结合时代的特点,运用网络新技术,对富硒红薯进行品牌宣传,能够提高富硒红薯的市场竞争力,快速的拓展其市场范围。
对于富硒红薯的市场宣传,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1)对富硒红薯的品牌进行精准定位。对于产品品牌,消费者心中都有不同的定位,品牌是企业的竞争力来源,是无形的财产。在塑造自己品牌的时候,要标新立异,迎合消费者的需求,给消费者I造更加温馨的氛围,有利于富硒红薯品牌的宣传,提高品牌的知名度。(2)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富硒红薯的网络宣传。通过网络进行富硒红薯销售,扩大销售市场,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方便快捷。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迅速的搜索到富硒红薯的信息,以及生产条件,产品功效,在促进销售的同时,也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加深富硒红薯在客户心中的印象,提高其品牌影响力。(3)注重富硒红薯市场宣传方式的创新与管理。新时代下,任何产品的宣传都需要有自己的管理模式,产品内涵与文化背景。吸取先进的品牌宣传方法,不断完善更新,促进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从而做好品牌的创新与管理。注意观察市场的方向,重视消费者的反馈,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产品生产,保障消费者满意,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加大力度进行富硒红薯的市场宣传,将富硒红薯的文化背景,生产优势,以及营养价值,推向市场,展示给消费者,从而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与喜爱,扩大富硒红薯的销售范围,使其具有更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结论:
综上所述,将富硒红薯的优势,通过市场宣传的方式,展现给消费者,打响品牌的知名度,是提高富硒红薯市场发展前景的关键。富硒红薯的市场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红薯的属性适合大量种植、红薯可作为工业原料、以及红薯具有防癌保健作用。富硒红薯的市场宣传建议,主要是对富硒红薯的品牌进行精准定位,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富硒红薯的网络宣传,同时创新市场宣传方式。
【参考文献】:
[1]施清亮.红薯种植技术及实施要点[J].吉林农业,2016,03:114.
[2]姜东.红薯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07:14.
[3]刘瑞峰.红薯种植前景及施肥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05:50-51.
[4]马朝国.探究红薯种植技术及实施要点[J].农技服务,2016,09:72.
[5]梁兴林,卫奎荣.浅析红薯种植技术及发展前景[J].农民致富之友,2014,13:31.
1 功能肥料:老枝发新叶
新型功能肥料大家都耳熟能详,但至今没有一个权威、具体的定义,笔者认为,新型功能肥料至少应体现三个特征:具备新的功能,拥有新的原材料,运用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符合这三点基本上都算是一个新型功能肥料。新型功能肥料在业内趋热,成为企业投资的热点。生产厂家相继上马的新项目,包括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有机肥等,促使新型功能肥料产能迅速扩大。同时,新型功能肥料在局部地区终端市场推广上得到了农民的认可,消费量迅速上升。
业内专家认为,功能性肥料属于新型肥料的一种,但不是一个新名词,也不是一个新事物,功能性肥料在局部市场已经获得了经销商和农民的认可。比如,在复合肥中添加有效硅、钙成分,可以促进水稻茎秆茎壁增厚、弹性增强,提高茎秆的机械强度和抗倒伏能力。抗倒伏肥料就是功能性肥料的一种,在玉米、水稻、小麦的种植区已经普遍存在,因此并不是一个新事物。虽然功能性肥料不是新事物,但是它的需求旺盛,发展呈现新特点。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认为,未来肥料发展和植物营养研究的重点不仅要关注养分含量,更要重视养分形态及其科学搭配,同时要研究不同养分形态的相互转化以及助剂的应用对作物营养吸收、转化和肥料利用率提升的作用。对功能性肥料而言,农民对肥料的功能有多元化需求。不少地方的农民要求肥料不仅能增产、提质,而且能保水、保苗、防病、改土等等。农民的需求就决定了未来几年功能性肥料的研发也呈现多样化倾向,能够确实解决农民需求的肥料,市场前景必然广阔。
2 功能肥料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局部地区肥料用量过高,肥料品种结构不合理,科学施肥技术水平低,农产品质量与环境保护需求压力不断增大。发展新型肥料是专家的共识,在功能肥料的发展方向上,专家也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农科院国家测土配肥中心实验室主任白由路认为,高效性、专业化、简便化、多功能化是新型肥料发展的趋势,其中营养作物、培肥土壤、提高抗性、逆境生长、除草抗病等功能会成为功能肥料发展的方向。
当前农村环境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卫峰博士认为,针对当前的气候变化,农民应该前氮后移;密植高产作物,应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经济作物应该精准施肥;应对水分匮乏应大力推广滴灌施肥;应对劳力缺乏变化应发展机械化施肥。
针对功能肥料发展方向上,高祥照重点讲解了节水肥料的前景。他认为,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对肥料的品种配置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特别是旱作农业、规模化种植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对长效肥、水溶肥提出新要求。节水农业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根本性的改变了农田种植环境,土壤中水肥运动迥异于传统种植方式,这将引起施肥技术的深刻变革,施肥方法、施肥设备、肥料品种,以至于施肥理论必将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他的观点可以总结为,未来农业发展“缺水”比“缺地”更严峻。
专家一致认为,功能性肥料将会是未来肥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功能性肥料的发展需要行业规范,同时,国家应加大对行业龙头企业的扶持。
3 规范发展是兴旺的基础
一位肥料经销商说:“我们经营化肥十几年,总结出来一个规律,只有真正把产品效果做好的肥料,才有生命力,炒作概念的肥料只有2~3年的生命期,而且,我们对企业炒作概念的做法已经比较反感。”
关键词:设施农业;专用;喷雾;机器人;研究;进展
设施农业是将农业工程技术、农业机械化、农艺标准化与信息管理技术、环境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最重要方式,具有提高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农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优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推进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要以设施装备、信息技术、环境智能控制技术为重点,以强化科技创新为核心,研发先进适用的设施农业机械装备,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智能化管理,不断改善设施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设施农业有效供给能力。
1设施农业专用喷雾机器人研究的目标
设施农业生产环境最基本的特征高温高湿,在为作物提供优良生长条件的同时,也为大量植物病菌和部分害虫的繁殖提供了很好的发育环境,使得设施农业生产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设施农业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危险增大,造成设施农业产品品质和产量降低,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必须尽快提高我国设施农业装备水平,这样才能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安全性,满足居民对农产品质量要求,降低单位成本,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效率,增强我国设施农业生产的综合竞争力。喷雾机器人就是针对设施农业生产中病虫害防治和根外追肥工作量大、喷雾质量要求高、封闭环境对喷药人员健康危害大等关键因素开发的喷雾装备。
2设施农业专用喷雾机器人研究历程
针对设施农业生产中病虫害防治和根外追肥要求,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保障设施农业生产人员身体健康,研发小组自主研发了智能遥控喷雾器产业开发平台,研究基于RaspberryPi的智能喷雾机器人,填补了国内设施农业高效喷雾技术的空白。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研究,关键技术取得重要进展。甘肃省科技厅于2017年及时立项支持喷雾机器人研发计划,对研发人员给予大力鼓舞和支持,喷雾机器人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研发已经进入中试阶段,在参加第二届兰州科技博览会展示期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市场认可。
3设施农业专用喷雾机器人研究进展
3.1研发平台和基础
喷雾机器人研究以恒丰公司智能遥控拉杆移动式温室专用喷雾机为开发平台,恒丰公司半自动遥控喷雾器获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验收,实现了批量化生产,并具有良好用户使用口碑。研发团队在此基础上开发全智能喷雾机器人,结合甘肃金瑞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机器人底盘、智能控制内核等自主成熟技术,具有良好的技术可靠性。
3.2喷雾机器人的自主开发
为了减少温室喷施时农药的浪费,有效控制农药残留污染,针对温室栽培作物株行距较大的果菜类作物施药的农艺技术要求,设置了对应行和垄沟的测距传感器,实时采集喷杆到植株冠层的距离信息,通过信号调幅消除垄沟不平整产生的影响。将调幅后的冠层高度信息进行模式分析,从而达到精准喷雾,并且降低作业误差[1]。利用JRY-2型履带式农业机器人底盘,喷雾机器人已实现自主运动、自主工作,现阶段研究团队将进行机器人对工作环境数据的处理和在工作过程中机器人与操作人员的相关数据交流,数据交流技术是甘肃金瑞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日光温室智能化控制器”中使用的成熟技术,该控制器已成熟运用于多家设施农业基地,具有较强的技术依托,能够比较完整地移植于机器人数据交互应用[2]。
3.3喷雾机器人生产试验情况
JRY-PW-2智能喷雾机器人从提案研发开始甘肃金瑞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比例缩小的方式进行模型定制,同步实现实际工作要求,用于获得控制程序及配件的可靠性论证,实验阶段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各项功能完备。实地模拟试验中设备能够保证基本的使用功能,特别在JRY-2型机器人底盘的具有优秀的稳定性,使用过程中平稳可靠[3]。采用这种结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设计结构轻巧简单,适应性较好[4];二是采用履带式移动装置,在垄沟地面不够平整时,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功能,实现平稳作业;三是喷头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偏移较小,比其他升降机构喷施精度高;四是伺服电机摇臂和喷雾连杆在同一条直线上,有利于保护伺服电机,提高使用寿命。
3.4项目产品技术检测情况
基于RaspberryPi智能喷雾机器人,其电动喷雾设备获得技术鉴定成果,控制内核、喷头导轨、机器人底盘甘肃金瑞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部进行相关的技术鉴定,具有使用寿命长、控制平稳、精准等特点。
4喷雾机器人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JRY-PW-2智能喷雾机器人定型研发后,制作第一台测试版本,用于测试设备运动控制、越野能力测试,测试过程中底盘运动平稳,动力充沛,履带式驱动方式在转弯等地方具有较强优势。动力方面采用的2×8W直流电机,转速为50r/min,采用低速电机在运动过程中除提供充沛的动力之外,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关键词:县级;财政支持;工业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491-02
一、工业经济转型中存在的不足
(一)工业经济转型中财政资金使用分散
很多县级地区在进行工业经济转型过程中,想面面俱到,想一次性的全部提升经济效率,因此,资金使用比较分散,不管是重点项目还是前景一般的项目,都进行扶持。但是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采用“撒胡椒面”的方式来进行扶持,是不利于工业经济健康转型。
(二)创新方式的效应不高
为了缓解县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县级财政会选择和当地金融机构合作,提升金融机构的放贷金额,拓宽放贷条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县级地区的金融机构贷款业务所带来的效应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于银行来说,放宽放贷的条件,就会承担更大的风险,再加上本身银行信贷工作人员也有风险考核要求,导致贷款进度并不会比预期的顺利。此外,政府扶持政策对很多企业来说并不清楚,这样企业就不会主动对接。
(三)縣级财政扶持基金处于起步阶段
县级地区财政扶持政策相对省市级来说还不太成熟,扶持基金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创投基金公司更喜欢在创新性企业多的城市设立公司,可以投资更有前景的公司,很少会有创投基金公司会在乡县地区设立。这样以来,县级地区创司少,对企业的扶持不够,导致县级经济发展速度不快,县级经济发展速度不快不能吸引创司入驻,久而久之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此外,县级地区入驻的创投基金公司在投资进度和决策上的速度也会影响工业经济转型,再加上很多投资基金公司更喜欢投资成熟的、有前景的项目,对初创型的企业处于观望阶段,具体落实到实际投资的很少。
(四)融资难、用工难问题凸显
很多创业型企业会采用贷款的方式作为前期资金运转,但是在实际贷款过程中,部分企业会因为自身信用问题、银行抵扣单一等各类问题,不能顺利从银行贷款,只能通过民间资本的方式来借贷,这种方式会增加融资成本,同时也存在资金风险。此外,很多县级地区的工人会选择去大城市打工,大城市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等都比县级地区完善,县级地区的资金支持不足,企业各项制度不完善,导致当地劳动力市场不足,从而影响县级企业的发展,无法让工业经济顺利转型。
二、优化工业经济转型的建议
(一)优化资金投向
根据我过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在进行县级工业经济转型的时候,要突出产业发展导向,让财政资金的投入更科学。根据十三五指导思想,加强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在新能源、机器人等新型领域中加大资金投入,形成新的主导产业。而农业产业方面,则要推进现代化发展,加强农业技术装备,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提高传统农业发展,延伸传统优势产业。此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拓展了网络经济空间,因此,也可以在这方面进行资金投入,构建高效的信息网络,推动科技创新。工业经济的转型要优化资金投向,改变无重点的财政扶持方式,重点发展科技、创新领域的产业,调减扶持不明显的项目。
(二)转变财政支持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财税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断完善,而县级工业经济转型也要对接国家财政制度要求,根据国务院对财税方面的改革建议,不断优化和转变县级财政支持方式,通过市场资源配置,来充分发挥财政支持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对企业和市场的直接干预逐渐弱化和“放手”,取消竞争性领域的优惠政策,减少无偿专项资金的支持,通过优先扶持创新性项目,财政支持倾向于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比如可以通过投资、基金的方式改变以往拨款、资金的支持方式。
转变财政支持方式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对现有的产业基金做进一步的完善,设立创新、高新产业的发展基金,通过补助政策结合投资方式来进行财政支持,并联合专业投资机构投资方式,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不断吸引外部资本投入,逐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设立企业培育产业基金。通过国务院对财政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和要求,让县级和区市共同设立企业扶持范围,通过对县级企业的政策优惠调整,让税收与政策相结合,从而发挥企业产业基金的优势,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发挥资金乘数效应
县级财政支持工业经济转型的需要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对于新兴企业、创新性技术、具有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可以重点定向扶持,扶持对象可以与科技局、发改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确定,此外有较好市场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企业也可以重点扶持,以保证县级财政运作基金能精准扶持到项目。有了扶持政策,还应该加强宣传,将县级财政扶持方式和利好政策通过会议、讲座、培训等方式宣传给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让企业充分了解财政支持政策,并主动对接,从而加强资金支持效应。另外,有了财政支持的具体政策,还应该将金融工作列入到工作考核中,以此来激励创新产业的蓬勃发展,并且也能促进金融机构有更多的信贷资金优惠,可以支持更多的企业发展。
(四)对接省市级投资资金
县级财政可以通过对接省市级投资资金,及时抓住产业发展的机会,通过省市级政府来推动投资机制的改革,让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更有效率。比如设立省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再由省市级的投资基金向各类产业进行出资。同时,在基金出资方面,要采用创新的模式,比如直接拨款的形式改成贷款的形式,比如对投资回报不高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可以适当倾斜,比如对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加大投资。
此外,要发挥政府职能优势,解决企业融资、还贷等问题。在融资上除了政府直接支持意外,还可以扩大小微型企业信贷规模,对符合要求的信贷企业加快放贷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还贷问题上,可以建立还贷周转资金制度,比如续贷、临时额度等政策,让企业在遇到资金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衔接,以促进县级工业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作为一名经常在乡村一线摸爬滚打的农业技术干部,我经常深入本单位包保的四个精准扶贫联系村,帮第一书记出谋划策,和自己的联系户对接,有时还应邀为其它贫困村提供培训与技术指导。通过多次深入调研,与第一书记及乡村干部、贫困农户交流座谈,就如何当好扶贫第一书记谈一些粗鄙之见。
首先要查实情,这是搞好扶贫工作的基础。查实情就必须深入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和广大的基层干部群众融为一体,要跑遍全村,把当地的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土地资源、主要产业、区位优势、贫困人数、致贫原因、群众诉求、干部想法等基本情况都摸清楚。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要多跑、多问、多记、多思,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只有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才能避免偏听偏信、以偏概全,或者靠“拍脑袋”草率做出决定,才能使后面的决策与措施更加紧贴实际、思路清晰、精准科学。2011年,我参加湖北省组织的“入万户”活动,在鄂西北某偏远山村驻点整整一个月。在此期间,我看到了一些过去坐在办公室里,或者“蜻蜓点水”式调研怎么也想不到的问题,听到了不少来自基层群众的真知灼见。一些情况和问题,只有当脚踏实地,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亲手做到,才从心底里感到震撼、才更有切身体会。一个月的驻村生活,让我对山区的“三农”情况有了一次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感到收获颇丰、受益匪浅。虽然“入万户”并没有为当地农民解决多少困难,但却查清了农村当时存在的很多突出问题,如库塘堰渠常年失修影响农业生产,乡村环境污染影响农民生活,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壳化导致种田后继无人等,这些问题汇总梳理后,为上级制定下一步农村政策、加大帮扶力度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其次要出实招,这是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出实招,就是要决策科学,将扶贫的规划与措施都抓到“点子”上,把宝贵的精准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把扶贫工作真正做到百姓的“心坎”里。山区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每个农户的情况更是大不一样,扶贫工作要求一户一策、精准施策,说到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却非常困难。首先要熟悉情况,即“查实情”要下真功夫,要真正沉在“下面”而不是浮在表面;其次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尤其是要懂得一些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有重要帮助的种养殖业方面知识和技能。很多贫困村第一书记,都是从各机关单位或企业抽调,对农村到底应该种什么、养什么,怎么种,怎么养,最后怎么加工、怎么销售并不十分清楚,这就很容易导致一些地方在扶贫时不是出“实招”,而是搞“花架子”,把大量资金投向能立竿见影、易于实施、容易出彩的地方,或者上面要求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政策扶持什么就发展什么、别人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不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而是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最终群众的一些实际困难并未得到真正解决,尤其是产业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如果农民的增收来源没有解决好,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第一书记不可能都是农业专家,即使是农业专家也不可能对当地需要发展的农业产业样样精通,怎样才能做到“出实招”呢?这就需要第一书记们放下架子,甘当“学生”,设法邀请一些专家实地考察,多向专家虚心求教,必要时还要请专家参与规划,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做现场培训与技术指导,确保目标正确、规划科学,有的放矢、不打乱仗。我在帮助几个贫困村做农业产业规划与指导时,就发现一些地方的精准扶贫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产业趋同、产品相似等问题比较严重,极有可能导致一些农产品出现新一轮价格下滑。因此,在扶贫规划上,一定要立足实际,请“专业人”做“专业事”,只有这样,才能把扶贫招数做“实”,做得恰到好处。
其三要办实事,这是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无论梦想多么美好、规划多么科学,必须要有人将其落到实处。这就需要第一书记们既要善于谋事,又要善于做事,规划一旦确定,就脚踏实地去做。有的地方花费不少精力做了规划,有的甚至专门请专家帮助规划,但做好的规划却一直留在纸上、挂在墙上,或者只拿来作为展示的资本,并没有按照规划的内容与要求扎扎实实一步步推进。有的第一书记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大事、要事和推进产业建设、解决实际问题上,而是把大把的时间与精力都耗费在一些琐碎的事务上,对务虚的事情抓得很紧,表面上看扶贫工作做得漂亮,但真正的实事却没有办成几件。要办实事,要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要善于处理好主要工作与一般性工作之间的关系,既要牢牢抓住重点,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主要工作上,又要兼顾好其它工作。要搞好与所在村干部群众的协调与配合,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村主职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琐碎的事招怨ぷ鹘桓更加合适的人去做,或大家齐心协力高效率共同完成,这样才能腾出时间与精力抓真正需要自己去解决的实际问题。要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或农时季节,安排好规划确定的每一件实事的推进时间与步骤,有条不紊地加以推进,不能事事操之过急,为赶进度乱兵上阵、胡子眉毛一把抓。
其四要讲实效,这是抓精准扶贫工作的最终目的。精准扶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要靠实际效果来说话,要看当地老百姓的真实评价。要将精准扶贫工作抓出成效,仅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有科学合理的脱贫规划、有脚踏实地地办事作风还不行,还要有较强的执行力。要把“好事”真正办“好”,既要为当地干一些任期内能够见到实效的事情,还要因地制宜培育见效虽慢但适合当地发展、市场前景看好的产业,同时对贫困农民进行知识与技能培训,增强其自我“造血”发展能力,帮贫困村建立起增收脱贫的长效机制,为村里留下几件打基础、管长远,经得住时间考验、经得起群众评说的“业绩”。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对精准脱贫工作成效的考评机制,避免一些贫困村第一书记为了早日实现脱贫,在数字上想办法,在宣传上做文章,在应付检查上下功夫,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
(2006—2010年)
一、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我县是省棉花主产区之一,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近12万亩,棉花年加工能力5万吨。2005年全县棉花产量7200吨。我县植棉历史悠久,土壤、气候适宜种棉,适宜种植面积近20万亩。植棉比价效应高,2005年我县粮棉比价达到1∶10.5。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棉花收购市场主体多元化,棉花销售顺畅。
我县棉花产销还存在生产、加工规模小,品质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棉花产业投入不足等问题。必须加大力度,推进我县棉花产业化发展。
二、目标和建设内容
(一)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9490吨,其中发展优质专用棉生产基地12万亩,单产70公斤以上;培育加工产值或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2户,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户;带动农户由5.5万户增加到7万户。
(二)优质棉基地建设。选择区域土地平坦、灌溉条件较好、日照充足、光热资源适中的中东部棉花优势区域十字、石沛、襄河镇、草庵、二郎口、六镇、马厂、大墅、复兴等九个乡镇。发展优质专用棉12万亩,产量8000吨,霜前花率达80%以上,建立以适纺40支纱为主的原料生产基地,提高棉花品质的一致性。加强棉田基础建设,改造中低产棉田,扩大植棉规模,推广促早栽措施,提高棉花单产、纤维成熟度和品质一致性。
(三)龙头企业建设。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合作等形式,培育一些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具有较强牵动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以改制后的棉麻企业为支柱,以省、市级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中小龙头企业为依托,力争在3—5年内,形成加工产值或销售额上5000万元的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2户,其中产值或销售额亿元以上的1户。
(四)市场体系建设。依托安徽佳能棉业的资金优势和加工优势,以及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安徽工作站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加工设备和资源优势,广泛吸纳省内外大型棉花经营企业、纺织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成为交易市场股东。力争到2010年,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皖东棉花交易市场。
(五)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抓好良种繁育体系、优质棉生产体系、信息技术与推广体系和棉花科技支撑体系。
1、建设棉花原种场。选择条件较好的县棉花原种总场,建设3个原种生产基地,原种生产基地规模3000—5000亩,杂交制种规模1000亩以上,主要任务是原种生产,为良繁基地提供原种,开展杂交制种,培育2—3个适合我县土壤、气候特点的优质棉种。
2、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根据我县棉花播种量,按照全县植棉面积15万亩计算,需要精加工棉种20万公斤,外销杂交棉种30万公斤,需要建设良种繁育基地5000亩左右。
3、完善良种棉加工厂。重点扶持县棉花原种总场所属的棉花良种加工厂。主要是厂房、仓储设施建设改造,精加工棉种生产设备的添置、更新,种子检测仪器、设备的购置等。
4、建立优质高产示范区。选择一批植棉面积在万亩以上的乡镇,建设高标准棉田示范区,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展示与示范,带动本地的棉花生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由县农委牵头,负责全县棉花产业化规划实施中的指导、协调、信息、标准制定和项目论证、龙头企业申报初审等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切实把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二)依靠科技,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在全县棉区围绕两熟栽培,重点解决机械化机械化制钵、铺膜,工厂化育苗移栽及抗旱、排渍问题。实施棉花精准栽培工程,精量、半精量播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建设病虫草害监测系统,实行综合防治,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三)加强品牌整合,实施棉花品牌战略。加大对棉花加工机械设备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棉花加工质量。实施品牌战略,生产加工国际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棉花、免检棉花、“无三丝”棉花,以满足国内外棉花消费需求。
(四)发挥我县棉花行业协会作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强化棉花行业协会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贯彻落实政府对棉花产业的扶持政策,参与审核产业化项目和龙头企业及资金的安排,检查督促资金、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各类流通、服务中介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拓宽流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初春时节,阳光和煦,空气中仍飘着丝丝寒气,平塘县克度镇金山村已是一番忙碌的景象。
外出调研、确定项目,平整土地、谋划产业,金山村今年正加快落实着几件脱贫致富的大事。
村头话攻坚
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村头的村委会门口,记者见到了出早工回来的村支书吴帮学。
吴支书50开外,身材魁梧,担任村支书已经10多年,谈起今年的脱贫路子,他泡了一壶今年新采的春茶,顾不上满裤腿的泥巴,便和记者聊了起来。
“我们今年重点就是发展几个产业,争取做到户户有致富门路”。这些年,在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上,吴帮学没少琢磨。
金山村在克度镇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村落,由于荒山多田地少,发展思路不清晰,贫困人口较多,属于三级贫困村。长期以来,村民们除了种庄稼,养些家畜家禽,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有过一些尝试,但都没有成功,没找到适合的产业。”吴帮学坦言,村支两委一直在思考如何靠产业致富,前几年,村里开采过煤矿,也尝试过规模化养鹅,但最终因为市场和技术方面的原因,都没有成功。
去年,村里两个精准扶贫户通过贴息贷款养牛成功脱贫,这让吴帮学看到了新的希望。
“牛崽子买过来不过一两千块钱一头,一两年后出栏,每头能卖到一万多。”吴帮学不由得动了扩大规模集体养牛的念头。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过完年,村委会就开始了谋划。
通过帮扶单位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的积极联系,村干部和几名村民代表来到安顺市关岭县养牛基地考察,学习当地的养牛经验,了解肉牛市场行情。
“目前市场不愁,屠宰场主动与养牛户联系,我们适当扩大规模,能带动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调研回来后,吴帮学马上组织召开了村民大会,大家一合计,决定采取“支部+精准扶贫户+农户”的模式成立养牛合作社,把养牛产业做起来。
“缺少资金的精准扶贫户可以用‘特惠贷’5万元加入合作社。”吴帮学介绍,参股的贫困户,第一年就可以分红2千元,第二年分红3千元,第三年分红4千元,而‘特惠贷’到第三年由合作社还给银行。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村民增收有了新渠道,更为重要的是,由银行垫付资金,由合作社款,贫困户只需要投工投劳,解决了缺少资金投入的难题。
田间忙攻坚
人勤春来早
金山村共14个组,组与组之间隔着一座座荒山,户与户之间错落分布,点缀在大小不一的荒山之间。在小块小块的田野上,油菜花将谢未谢,长长的油菜夹已悄然爬上了茎秆。
人勤春来早。记者看到,在不远处的几处荒山上,一大片的荒坡已经完成了开垦平整,一层层梯田从山脚盘绕而上,直至山顶。
“这些梯田是用来种植百香果的。再过几个月,那几座荒山就会成为一片绿色的果园。”吴支书告诉记者,今年除了规模养牛,百香果种植是金山村谋划的另一项产业。
金山村荒山多,大大小小可平整利用的荒坡有2000多亩。村里一直想把荒山利用起来,然而苦于没有技术、没有资金,荒山荒坡始终没能有效利用。
帮扶单位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了解情况后,联系贵州科学院,提出了在荒山上栽种百香果的想法。
百香果属于无限花期的藤本植物,具有连续生长特性,只要条件适宜,一年四季都可开花、结果,一年可以收获多次。目前百香果价格为15元一斤,市场前景看好。
贵州科学院山地所李安定博士介绍,金山村即将栽种的百香果是贵州科学院培育出来的新品种,非常适合金山村气候和土壤。百香果栽种,将得到贵州科学院的专业技术指导,并与贵州科学院山地所签订收购合同,实行订单生产,保证农户收益。
“荒坡多,又有技术指导,我们准备先种上一百亩。”几番商量之后,村民们决定从今年开始尝试栽种百香果,吴帮学明白,虽然有订单农业保障基本收益,但村民们尤其是贫困户最担心赚不到钱,白忙活一场,因此只有让村民们得到实实在在收益后,才能逐步扩大种植规模。
“争取三到五年将金山村所有的荒山都种上百香果,打造一个像六盘水刺梨一样的百香果品牌。”想到几年后金山村可能实现的大变样,吴帮学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众人齐攻坚
铆足干劲奔小康
近年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一事一议项目,金山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大为改观,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在走访贫困户时,记者看到,通组路已经完成硬化,并安装上了路灯,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水电表整齐划一地放置在一起。村里大多数家庭新建了房屋,不少农户已经购置了汽车。
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金山村的贫困户不断减少。两年前,全村830户有200多户贫困户,今年,已只剩下59户,其中有31户属于政策托底的贫困户。
在每家贫困户的墙上,都贴着一张“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明白卡”,贫困户基本资料、帮扶干部、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信息一目了然。
“喜见猪牛肥壮,乐闻马鸣萧萧”,来到贫困户谢华刚家,新春的喜气还贴在门上,朴素实在的对联表达着村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看到大家都修新房子,我也着急。”因为年轻的时候赶马车出了意外,导致脊椎骨受伤严重,谢华刚早年驼了背,加上要照顾智障的弟弟和一双儿女,生活一度十分艰辛,结婚前修的木房子已经住了近40年。
这几年,随着儿女渐渐长大,夫妻俩辛勤劳作,家里也置上了洗衣机、冰箱。但看到左邻右舍都修了几层楼的砖瓦房,已经52岁的谢华刚心里还是“不服气”,期盼着早点脱贫致富,攒钱把房子修好。
听说今年村里要成立养牛合作社和种植百香果,虽然年纪大了,谢华刚仍然积极投工投劳,以土地入股参加养牛和百香果栽种。
与谢华刚多年积贫积困不同,汤华栋是去年因家里出现变故导致返贫。
汤华栋30出头,懂水电技术,干事利索,前几年一直在外打工,家里日子过得已是不错。然而,2016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这个6口之家如陷泥沼。
汤华栋的父亲从高楼上摔落,家里借了十几万元外债进行救治,仍未能治好父亲。
上有70多岁的奶奶,下有两个半大的孩子,家里一贫如洗,生活举步维艰。为了照顾老人小孩,汤华栋无法外出打工,只能在家忙农活,收入锐减。
“你年经,懂技术,现在家里困难只是一时,日子很快会好起来了。”村支书鼓励着汤华栋。
“最艰难的时候都过去了!”汤华栋话不多,简洁的话语里透着坚定。
如何渡过难关,汤华栋有着自己的想法,今年一开年,他就做好了谋划,除了做好家里的农活外,他准备靠着自己的水电技术,多打散工挣钱。
佳县位于黄河中游的晋陕峡谷西岸、毛乌素沙漠南缘,全县红枣面积已达到82万亩,涉及16个乡镇,重点分布在沿黄河的8个乡镇,全县红枣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左右,沿黄主产区乡镇占80%以上,是佳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红枣产品是佳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红枣加工业迅速发展,红枣营销的品种、数量增多,大大提高了红枣的经济价值和枣农的收入,但在红枣加工营销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 佳县红枣加工营销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佳县已60个红枣合作社,建成红枣烤炉7500座,红枣年综合加工能力达到5000万公斤。通过招商引资、改造转化、兼并重组、参股租赁、引导扶持等多种途径,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一带五中心”为依托(沿黄一带为红枣生产主基地,马家焉、潭家坪、通镇、坑镇、朱家洼五大综合市场为加工、销售、批发中心),进一步扩大红枣加工规模,扶持红枣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生产能力。
1.1 加工能力较弱,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佳县红枣加工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现有加工企业35家,注册资本1.5亿元,综合加工能力为3.5万吨,原料利用率仅占全县红枣总产量的35%,总产值2.3亿元。加工业只停留在低水平的初级加工阶段,规模小、设备陈旧。目前生产出烘烤红枣、蜜饯、糕类和各类红枣酒,但是还没有国内外叫响品牌的红枣产品,再加上部分手工加工效率较低、包装不精致、资金短缺等原因,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十分困难。
1.2 红枣销售市场混乱,市场销售渠道不畅。佳县已注册的红枣品牌有佳州红、红御娇、佳州东方红、枣缘红、枣乡缘、黄河滩、红枣情、佳洲吉、老爷河等10多个,在全国各个大市场均有分布;原料枣市场依靠个体经营者分流一部分,比较分散。从整体上看,加工品市场覆盖面较小,原料枣和低端a品销量大。产品包装规格大小不一,有的加工户自己印制包装袋.有的自己设计包装盒,也有的自己订做了包装箱,全县没有统一的标准,给全县红枣产品销售带来了阻塞。
1.3 广告意识差, 宣传力度小。政府、企业对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宣传力度不大。虽然各大城市对陕北红枣略有所知,但是没有真正了解到陕北佳县红枣个大、肉厚、皮薄、 核小、色泽深红、口味甜润、富含多种维生素等特点,影响着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1.4 资金不足,枣乡的交通、通讯及服务设施落后,直接影响了原料收购和市场营销,加大红枣产业发展难度。
1.5 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少。全县红枣加工企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大专学历约占企业从业人数的 18%, 中专以上学历约占企业从业人数的22%。经营理念相对比较落后,见识不广,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
1.6 组织化程度低。现有的贮藏和营销企业少,且主要采取传统的路边街头叫卖手段,现代物流方式太少,不能适应生产和市场流通需要,难以进入高端市场。
2 佳县红枣加工营销策略
2.1 转变发展思路,延伸红枣加工产业链。着力用工业化理念指导红枣产业发展,大力整合现有红枣资源,全力推进红枣产业由 “农业产业形态向工业化形态” 转变。推进红枣加工业由作坊式加工业向现代化加工业转变,由初加工业向精深加工业转变。
首先,大力培养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和红枣专业合作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积极引导企业与省内外大专院校、食品研究与加工等单位联合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市场竞争能力强的新产品,力求尽早形成3个集科工贸为一体的产业发展龙头和15标准红枣专业合作社。
其次,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建立联销集团,促进产销衔接。集中力量开拓市场,新建、扩建3个辐射面积大的专业批发市场、建立2个联销集团,培育10支销售队伍。加快培育产业化中介组织,以县乡农林业技术服务单位为依托,组建以产业为纽带的专业协会,建立和完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入股分红、营销提成等技术服务激励机制,壮大整体实力,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全面对接。同时,要积极探索网络营销模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最后,加强科技投入。积极与省、市科研院所合作,为红枣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加强红枣加工企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提高红枣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收益。
2.2 创新营销理念,实施品牌策略,强化市场竞争力。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最持久的核心竞争力。红枣企业要想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中心地位,必须要在产品的各个层次渗透并顺应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此,必须树立品牌观念,强化企业管理、开展绿色营销、完善绿色服务,有力地拉动佳县红枣产业向前发展。
2.3 加大对红枣的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的知名度。
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佳县红枣,努力借助“农高会”“煤博会”以及国内外举行的各种经济贸易活动等宣传平台,利用报刊、广告、论坛、网络电视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佳县红枣品牌,扩大佳县红枣知名度。同时要大量开发红枣系列产品,要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开发高、中、低端红枣系列产品,适应市场需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加大营销力度,增加销售量,助推佳县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王田利,我国红枣的产销概况[J].中国果业信息.(2008),(01
关键词 果树盆景;资源;现状;发展趋势;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 S68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138-03
从历史上来看,果品市场的销售从初期形成、到中期发展、到后期繁荣再到出现瓶颈,经历了季节性、地区性及结构上的过剩,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果树栽培业的发展[1]。为了度过困境,广大果树科研工作者都在积极地探索促进果树新一轮发展的渠道,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品位的提高,观赏果树产业应运而生。而果树盆景则是把果树的矮化栽培与盆景的造型技术相结合,塑造出势、形、神、韵俱备的既可食又可观的栽培机体,满足了部分高品位阶层的需求。在当今社会,发展果树盆景成为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以及都市农业的重要部分,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观果类盆景可以分成两大类[2]:一类为一般的观果类盆景,另一类为果树盆景。前者在历史传统中就有培育,果实不可食用,果树栽培技术在其上的应用较少,比如火棘、银杏、胡颓子、冬珊瑚等等;后者是果树与盆栽技艺相融合的产物,果实可以食用,在制作过程中果树栽培技术与盆景艺术的结合,比如枸杞、金柑、苹果、葡萄、柿子等。
1 福建果树盆景资源
1.1 观果盆景种类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部分地区地理位置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福建省地理地形变化大、光热气候资源丰富、自然环境条件差异大,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热带和亚热带果树,资源丰富。作为盆景素材被开发、利用的果树空间还很广阔,现简要介绍几种在福建省已经应用的果树盆景种类以及适宜生长的果树盆景资源。
1.1.1 木本类观果盆景。木本类观果盆景种类繁多,主要品种有枇杷、芒果、龙眼、柑橘等。枇杷的叶形似琵琶,树冠易控制,适合盆栽;果实椭圆形,分布均匀,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芒果品种(金煌等),花淡黄色,树冠矮小,每株结3~5个果,挂果期长,是观花赏果皆宜的盆栽果树。长卵形、微扁的果实经过矮化以及小型化处理,在保证原有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平衡与协调的处理,使盆景更加和谐、美观,同时也突出了果树盆景硕果累累、丰富健康的寓意。
在福建地区比较受欢迎的热带果树盆景树种还有柑橘,其作为果树盆景的最大特色就是枝叶茂密、树姿整齐、艺术塑造价值高、可塑性强、易于栽培。春季满树盛开花朵,秋冬硕果累累,各有千秋。
福建木本类观果盆景的种类十分丰富,此外还有番石榴、桃、莲雾、台湾青枣等。番石榴叶革质,叶背密被柔毛,果大,外形美观,其黄绿色的果皮与紫红色叶、花、果相互照应,互相映衬,色泽鲜艳。由于番石榴一年四季皆能开花、结果,花期甚长,所以成为福建人民喜爱的果树盆景之一;莲雾呈钟状果实十分艳丽,有乳白、淡绿、粉红、鲜红和暗紫红色等色彩以及层次,一年能多次开花结果,作为果树盆景极具观赏性;台湾青枣在福建省的适应性很强,耐瘠薄,抗盐碱,易管理。在枣树盆景中,以结果早、果实大、枝形美、株形紧凑者为佳,在福建省经常种植的品种有高朗一号、新世纪、碧云、福枣、黄冠等[3]。
1.1.2 藤本类观果盆景。福建地区比较常见的藤本类果树有葡萄、猕猴桃、罗汉果等。藤本类果树可根据盆栽及艺术的要求进行造型创作,因此是很好的果树盆景用材。如葡萄浆果圆形或椭圆形,因品种不同,有白、青、红、褐、紫、黑等不同果色,易于结果,枝干弯曲,易于造型,在果树盆景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1.1.3 草本类观果盆景。草莓、菠萝等草本类观果盆景在福建地区的产量有限,发展潜力十分巨大。草莓叶、花、果兼具观赏性,叶片翠绿雅致、花圆形白色、果红色心形,以及植株矮小,适合于各种容器的盆栽观赏。菠萝,矮生,无主根;肉质茎被螺旋着生的叶片所包裹,叶剑形。花序顶生,肉质复果由许多子房聚合在花轴上而成。作为果树盆景的菠萝,茎普遍较短、革质叶片的色泽绚丽多彩、开出的花朵更是千姿百态,就像观叶凤梨,很适合盆栽。菠萝盆景作为客厅摆设,既热情又含蓄,给人一种柔中带刚的美感。目前观果菠萝盆景发展势头很强劲。
1.2 野生观果盆景资源
福建盆景素材除了多种栽培的果树种类外,还可利用丰富的野生果树资源。福建省山地多林,这也使福建省的野生果树种类多,树种资源量大,可以直接用于制作野生果树盆景。
福建省拥有木通科、悬钩子科、胡颓子科等丰富的野生果树资源[4],若将这些野生果树与技艺相结合,打造出优质的野生观果盆景,达到观果盆景技艺的最佳境界,市场前景好,将对福建省果树盆景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还有越桔、金樱子、桃金娘、枳椇等野生果树在福建省也很常见,分布范围广且资源量较大。从观赏角度来看,这些野生盆景资源不但茎干健壮、可塑力强,花果的色彩及姿态也十分具有吸引力。随着人们对保健食品的重视,这些资源量大的野生纯天然健康食品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2 福建果树盆景现状
由于受到技术、经济、文化以及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福建省乃至全国果树盆景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企业和盆景爱好者的多年努力下,结合福建地理区位特征以及气候特点,福建盆景艺术和产业得以较快地发展。
2.1 市场需求大
果树盆景的生活情趣和自然气息极强,其独特的魅力令人陶醉,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礼品,开业、庆典、结婚、生子等喜事或者节日都需要礼品,而果树盆景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礼品的一个重要选择,在节日以果树盆景为礼品还可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果树盆景不但要好看、好吃,同时也富有文化内涵,可以提高文化品位。比如苹果寓意平安、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葡萄寓意利市、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等。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风格与艺术价值,它可以作为艺术品陶冶性情,不仅让接受馈赠的一方感受到了礼物的深远意义以及主人的一片真情实意,还体现了主人高尚的情操与良好的修养。
同时,果树盆景还可以作为装饰品,在调剂生活、装饰美化环境、烘托气氛上都是理想的材料。摆放在室内,可以令人心情愉悦,缓解压力,消除疲劳。果树盆景的大众化体现了人们对它的需求[2]。
在福建地区,销量最好的果树盆景非金橘盆景莫属。逢年过节,常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的大厅、别墅的门前、居民房的客厅等地方欣赏到金黄闪亮的金橘盆景,大多作为春节的应节盆花,取其吉祥之意。金橘盆景的上盆、浇水、施肥、光照、通风、控湿、疏花、疏果等环节都要特别注意,才能养成较有欣赏价值的盆景,由于造型时间必须掌握得很恰当,并且与多结果之间有矛盾,故金橘盆景常常供不应求;菠萝盆景(凤梨盆景)在福建省的市场前景也很广阔,潜力巨大。剑形的叶粗壮、健挺、有韧性,中央自叶丛中抽生的穗状花序呈朱红色,大气高贵。日常摆设于宾馆大堂、厅堂、客厅等高雅之处往往彰显其气宇轩昂,寓意着“鸿运当头”、“鸿运高照”、“一帆风顺”;石榴属于果树盆景中历史悠久的素材之一,花大色艳,果色泽艳丽,无论是观果还是观花,石榴盆景都因其美丽的姿态深受福建人民的喜爱。石榴寓意着子孙繁衍,家族兴旺昌盛,同时它还是富贵、吉祥、繁荣的象征,这更使得石榴盆景倍受人们的青睐。
2.2 产业化程度低
果树盆景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在培育过程中也存在着难度与不可知性,这种未知的挑战和刺激,也恰好是其富有吸引力的原因,众多盆景爱好者为之付出努力和探索,进一步促进了果树盆景发展与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发展,近几年果树盆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不断壮大[5]。
随着生产技术的规范化,如今不仅可以保证盆景的结果,还能够控制结果的位置、数量、大小、品质以及树体造型等和谐、美观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将技法创新与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相结合,使得果树盆景适应都市农业发展的需要。虽然技术上在不断地提高与完善,但目前果树盆景产业还未形成规模的商品化生产,还需为此付出努力。
在走访市场并查阅相关资料后,笔者了解到福建的果树盆景主要集中在漳平、云霄等南部地区,小部分在福建中西部地区如永安市等。在福建南部的花果良种场,果树盆景的种类较为齐全,龙眼、芒果、台湾青枣、神秘果、余甘、柠檬、鸡心黄皮、金枣、虎头柑、人心果、美国樱桃等应有尽有;其中番石榴还分为台湾番石榴、红叶番石榴、小叶香番石榴等不同的品种进行分别种植、售卖;早钟6号枇杷、杨桃、番石榴、青枣、果石榴、黑珍珠莲雾、凤梨释迦、红果等果树盆景都是处于大量供应的状态;其中生长周期较短、树形树冠较小的盆景价格较为便宜,大概在20~50元不等,多年生、造型独特的果树盆景大概在300元以上,价格取决于品种的优劣、培育周期的长短、造型独特的的程度,有低至几十元也有高达上千元的。在所调查的盆景市场中,果树盆景占到了很大的份额,番石榴盆景、冬红果盆景、火棘盆景、果桑盆景在当地都很受欢迎,销量甚至超越榕树等观叶盆景。
从整体上看,福建省果树盆景产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生产基地。但在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上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还未达到一定的规模,需要不断提升产业化程度。
2.3 销售渠道单一
传统的树木盆景多陈列于官商之家,宣传群体有限,销售渠道单一,这是由于信息的流动量和透明度不够而形成的。而现代的果树盆景应该要“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提高销售额,促进产业化的发展。果树盆景应批判地继承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创作出让普遍民众叫好的作品,拓宽销售渠道,以文化推动产品竞争力,用内涵带动市场需求力[6]。制作者在展现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制作技艺的同时,应考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以免曲高和寡。由于果树盆景的制作周期长、技术要求高、产地面积要求大,因而成规模的大型果树盆景制作基地都远离市区,非节假日期间,需求量与供给量都不大,市民只能采用零售的销售模式购买果树盆景。在福建漳州、闽侯等园艺产品制作加工地区,当地果树盆景的供应量比较充足,其他地区的购买商大都采用批发的方式从这些地区进货,进行大量的购买、转销售。目前为止,福建果树盆景的这2种销售方式所占比例较重,销售渠道单一,应与时俱进,拓宽市场,打造网上订购等现代信息新技术平台,提高效率,拓宽销路。促进文化带动品牌,宣传果树盆景特色、艺术特性以及文化寓意,推进文化引领消费。
2.4 生产技术薄弱
福建果树盆景的生产技术相对来说较为落后,无论是从新材料的普及程度还是从高新技术的应用角度来看。素材方面,很多野生品种还未应用到果树盆景产业中,数量上也没有新的突破,随着盆景商品化程度的加深,果树盆景树种的创新急需进一步地深入。在无土栽培技术、矮化技术、定植技术等方面也应多下功夫,对果树盆景专用肥、营养液、矮壮素剂量等进行系统的研究。
技术方面,自动化、设备化、精准化等先进技术尚未应用到实践生产中去,产量与效率还存在着很大的提高空间[7]。例如果树盆景的快速化、修剪、施肥等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这些促使果树盆景快速成型、快速成花、快速结果、年年挂果的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更能够在短时间生产出大量优质果树盆景,抢先占据市场。在福建的大部分果树盆景生产基地,创作过程手段还比较落后。目前,超声波雾化盆景、盆景无土栽培、果树盆景矮化新技术等都给盆景事业带来了新气氛。新材料方面,如先进的修剪工具,新奇盆钵的出现也将促进果树盆景进一步发展;盆景内的奇石装饰品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天然奇石数量有限且难寻觅。人造石色彩铁青,质地特轻,皱纹自然,配以电子流泉,确实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因此,在不失其自然的前提下,努力增加人造石的形态变化,开创人造石新技术,必能大大提高果树盆景的象征性和表现力。
3 福建果树盆景发展趋势
果树盆景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品位的提高而逐渐兴起的一个新生产业,它满足当今富裕起来的消费者美化生活、追求高档、新颖消费品位的需求,而随着福建大部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市场消费群体也在逐渐扩大。果树盆景潜力巨大,是高效农业的一个典范,极具发展前景。随着时间的推移,果树盆景业无疑将成为我国果树生产中一个新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3.1 适应市场化
3.1.1 艺术开放化。果树盆景作为一件艺术品,对它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欣赏盆景,有的人注意的是造型和养护水平,而有的人是思考作品要表达的内涵,也许理解的和作者本意不同,但其所产生的笼统美感也凸显了人们对艺术品的欣赏权利[7]。制作者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与技艺,欣赏者关注的角度则由自身的文化水平决定。在传统盆景的领域里,历史的积淀使得许多功成名就的艺术大师们的作品无论在造型还是在艺术上都表现出深厚的功力,作品堪称经典,这也使得价格居高不下,除非经济实力雄厚,凡人不敢问津。果树盆景正可利用传统盆景的这一市场特点,另辟蹊径,利用自身开放化的特征,面向广大市场,开拓销售渠道,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果树盆景制作者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开拓出属于果树盆景的一片天地。
3.1.2 大小规范化。对于果树盆景要注意大型、小型的计划生产。若市场面向普通百姓生活,一般陈列于阳台、客厅、庭院,要求搬运方便,占位大小适中,对于老百姓能够自行简单管理,方便购买者。
3.1.3 生产快速化。果树盆景的生产必然走向高科技、高技术、高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应用好先进生产培育栽培技术,大大缩短生长发育周期,使得果树快速成型、快速成花、快速结果,尽早面向市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3.1.4 管理简约化。果树盆景市场应该面向大众,面对参差不齐的管理水平,为了提高果树盆景的观赏周期、寿命以及利用价值,应该培育管理简约化的果树盆景,使其适应性增强、对环境要求不严格、开花坐果率高,方便买者管理,拓宽销路。
3.1.5 体系完善化。面对广阔的市场,要不断完善盆景的市场体系,培育和建立多元化的盆景消费市场。在建立盆景售后服务制度、发展盆景的租摆业务、争取增建盆景园等项目中为市民提供欣赏盆景及参与盆景制作的平台,积极宣传和普及盆景知识,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果树盆景[8]。
3.2 走向国际化
果树盆景的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劳动在短时间内是不可替代的,这很符合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基本国情。同时,由于果树盆景生产周期较长,如今又受到技术、经济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处于卖方市场[5]。果树盆景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若作为出口产品将会获得较大的利益。现有果树盆景一般在国内售价可达200~1 000元,相对利润可达300%以上[9],若将市场拓展到国际,则利润更是不可估量。而福建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进出口省份,果树盆景的走向国际化对我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能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3.3 利用多面化
3.3.1 特色园林观光区。果树盆景有很多的用途,可以适应不同的氛围和环境。利用单一树种或多个树种的果树盆景,建成特色园林休闲区或者特色生态环境观光区,为繁华的都市画卷穿插一段新奇、自然的风景,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增长[10]。
3.3.2 美化公共用地。果树盆景还很适合于多种公共场所,如居民住宅区、公园、广场、学校等。果树盆景在城市美化、装点环境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比如,在学校中,尤其是农林院校,美丽多姿、特色鲜明的果树盆景将成为很好的教学素材和实习材料。
3.3.3 家庭果园、微型果园。果树盆景不仅可以丰富公共行道树的树种,提供人们观赏之外的乐趣。果树盆景还可以帮助人们实现阳台果园、家庭果园的梦想。它所营造的生活情趣和自然气息使得果树盆景逐渐地走进别墅、客厅、宾馆、礼堂、展厅,成为别具一格的风景线。利用果树盆景构建的微型果园也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父母可以通过微型果园寓教于乐,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城市中的人们在业余空闲时间也可以放松自我,在微型果园里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与清新。
4 参考文献
[1] 黄国成.福建热区特色热带果树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热带农业,2007(4):13-15.
[2] 郑树芳.果树盆景发展现状、应用与发展[J].广西热带农业,2007(3):42-43.
[3] 罗文扬,谢江辉,王一承.毛叶枣盆栽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6,35(5):65-66.
[4] 韦晓霞,胡菡青,吴如健,等.福建省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6):67-70.
[5] 胡忠惠.果树盆景应用空间大[J].湖南林业,2006(5):29.
[6] 王伟东,范亚利.我国果品进出口状况及存在的问题[J].落叶果树,2005(6):10-12.
[7] 杨尚庞.福建果树盆景的种类及发展建议[J].福建热作科技,2009,34(2):32-34.
[8] 苗博瑛,刘洪章,郭荣荣,等.果树盆景产业化发展建议与思考[J].天津农业科学,2006,12(3):23-24.
一是加快建立绿色经济核算制度,推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没有计算资源的机会成本和环境污染的损失,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制约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议互助县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绿色经济核算制度,尽快在全国范围率先内付诸实施。二是完善和实行绿色GDP考核体系。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可持续发展、生产与消费意识,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把循环经济和环保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各级领导要切实转变农牧业经济发展的传统理念,在农牧业生产中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加强政策引导
1.政策支持
循环农业经济是政府导向经济,而不是市场导向经济,为此政府要倡导和推动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向着有利于循环农业经济的方向发展。强化政府政策引导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制度环境。产业政策应强调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环境保护,促进农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有利于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主要包括:
(1)农业投入政策
政府要安排并落实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对一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必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直接投资或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支持。
(2)土地承包政策
土地承包政策应继续稳定,依法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这是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基础。
(3)社会保障政策
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为互助县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后盾。二是建立政府激励机制。政府要加大激励和惩罚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循环农业经济发展。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农牧业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使农牧民对环境保护得到更多的效益,引导循环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二要设立各种奖励政策,对于进行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的企业或者个人,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或奖金鼓励,对超标施用化肥或者农药等相关农牧业生产资料征收相关费用或税收,从而达到防止过度使用的目的,减少系统内的物质投入,诱导农牧民发展循环经济。三要设立税收优惠政策和贷款优惠政策,以鼓励农牧户、企业使用环保设备和再生资源。四要制定各种收费政策,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如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居民水费中污水治理收费等。五要制定对使用再生材料的产品实行政府优先购买的相关政策或法规,以引导社会绿色消费行为,各级政府要使得有再生成分的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占据优先地位。
2.法律支撑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实现节约型农业是一个新的领域,政府除了在政策、财政上给予支持外,还要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上给予保障。目前,我国己颁布实施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包含发展循环经济内容的法律,各地也有一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立法实践和探索。互助县也应该研究出台发展循环经济相关规划、法规、政策和标准,为各领域、各行业开展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提供具体的法规依据。
3.健全社会中介机构
依靠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促进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农牧区专业协会是按农牧民自主、自愿为原则,是以自组织机制构建的“中介组织”,具有“信息咨询与传播、技术指导与培训、为农服务”的多种功能。其组织成员来源于农牧民,服务贴近于农牧民,与农牧民具有良好的沟通机制和组织化优势,所以发动农牧民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依靠农村牧区专业协会可以得到有效组织化推进。
三、发挥经济手段在构建循环农业经济中的作用
1.构建农牧业自然资源价格调控机制
几乎所有农牧业资源包括环境资源都变得越来越稀缺。因此,各类农牧业资源的定价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合理的价格机制才是保护资源、降低监督成本的重要手段。首先,进一步明晰农村牧区土地产权。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权收益、财产抵押权等。尤其是针对目前仍然十分霸道的土地征用制度,要切实提高征用补偿费用、真正落实失地农牧民保障、培训等,真实反映农村牧区土地价值,有效地防止农牧业重要生产资源的非正常减少;第二,合理确定水资源价格和用水价格。任何淡水资源开发都应支付相应的水资源价格;任何用水价格都应当包括水资源价格+水工程价格+污水排放价格,而目前仅支付了水工程价格。同时还要进一步落实水资源保护的补偿机制,加大补偿力度,鼓励区域间水使用权转让,充分运用“无形之手”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第三,着手评估自然环境价值和实施环境使用付费制度。一般地讲,自然环境的价格等于环境能容纳的最大排污量。因此,任何企业、农牧户、政府、自然人使用自然环境都必然付费,如果其行为对环境可能产生“负效应”,应采取事前评估、达标排放、污染付费等措施,环环控制,实现资源、环境的源头治理。
2.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农牧业产业化以农牧业经营活动的市场化、集约化为主要内容,是实现互助县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途径。不断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在农牧业内部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要根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产”的原则,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形成立体种养加工一体化以及农林牧副渔各业互补的产业发展全链条,以实现全面、多层次利用自然生态资源、清洁生产以及人类经济、生态、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目标。从实际情况出发,有利于从总体上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做到“靠山养山、靠地养地、靠水养水”,抓好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选择具有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带动作用大的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扶植,发展绿色农牧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突出区域特色,把培育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开发结合起来,既能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格局,也能从总体上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要促进循环农业经济形成工农商、产学研、生产、流通、消费和还原融通的整个社会的产业大循环,实现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加大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发展循环农牧业经济,要立足本地,实行个人、集体、国家三结合,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一是继续增加财政农业业和农村牧区发展的投入。政府要依法安排并落实农业和农村牧区的预算支出,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适当安排生态农牧业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技术培训、经验交流和试验示范活动的补助。对规划建设的项目,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及银行应在资金上有选择地给予支持。二是加快农牧业金融制度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如鼓励金融机构对技术含量较高和发展前景较好的循环农牧业科技项目提供专项贷款、设立政府发展循环农牧业专项担保基金等。三是创造条件,降低风险,吸引工商资本和私人资本投资发展循环农牧业。
四、加强科技创新,为循环农业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1.循环农业经济是对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现代化的循环农业经济已不仅是建设几个沼气池、增施有机肥、提倡秸秆还田等简单的技术创新,还应充分考虑到在农牧业规模化、企业化、产业化发展趋势中出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牧业精品名牌的创新等问题。提高循环农业经济的科技水平,一是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大力建设一批先进的绿色技术科研基地,努力培养农牧业科技人才,积极建立农牧业清洁生产、废弃物资源化、生态产业链等绿色循环技术体系。把政府、生产、高校、科研部门的力量聚合起来,搞好技术研发,逐步建立和完善支撑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绿色技术体系,形成投入———开发———应用———增值———回收———再投入———再增值的良性循环体系。二是创新农技推广体制,大力发展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组织为主的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优化农技推广队伍结构,形成一套完整的农牧业技术研究、推广和普及的网络体系,并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激励技术人员创新,激励农牧民采用生态农牧业技术。鼓励、引导各类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多种形式开展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村(户)的带动作用,加快农牧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全面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
2.现代科学技术是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有力支撑
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作支撑。有了先进可行的农牧业技术才能使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得以创建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发展相关的农牧业技术体系,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是发展滴灌技术。在引进滴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造,例如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这种技术把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把与肥融合后的灌溉水滴滴均匀、定时、定量地输入到作物根系。二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地表残茬覆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程序,比如可以使用“免耕直播”法、免耕和少耕相结合的方法等。通过合理轮作、科学施肥等综合措施,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性耕作的实质是改善土壤结构,减少风蚀、水蚀和养分流失,保护土壤性状;减少劳动力、机械设备和能源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节本、增收的目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相关部门组织创建示范区,强化技术推广;
(2)狠抓配套物资服务;
(3)推进农牧业标准化建设,建立节约型农牧业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小微企业 转型升级 路径思考
一、引言
现阶段小微企业转型升级难度仍然较大,若想保证金融体制改革作用于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与普惠政策优化才能办到。需要丰富金融体系、构筑多层次资本市场、确保金融创新、规划监管体系。从多方面支持和引导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小微企业在国内占比较大,金融体制改革逐步侧重小微企业则是大势所趋。然而,纵观金融体制改革前期工程成果来看,普惠政策开展过程中,“普惠”并容仍是现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贷款的难题所在。细窥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渠道,银行、小贷公司与P2P平台是其转型升级贷款的主要渠道。然而,就融360的“小微企业普惠指数”可知,现阶段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渠道普遍存在问题:银行机构“惠而不普”;小贷公司与P2P平台则是“普而不惠”。由此可见,现阶段小微企业转型升级难度仍然较大,若想保证金融体制改革作用于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与普惠政策优化才能办到。[1]
三、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优势和劣势
(一)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优势
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这些优势决定了其转型升级发展的科学性。可以说,凭借小微企业本身的发展优势,其转型升级价值正逐渐凸显。众所周知,小微企业其企业规模不及大中企业,并占据我国94.15%的市场比率。在如此高竞争对手的前提下,小微企业若想保证长足发展,实现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在企业投资创新与企业人才培养上所花费的力度将十分巨大。[2]借助探索全新的企业经营模式以及全新的企业投资项目,小微企业将从先进性与前瞻性上作出卓越贡献,开拓良好的市场前景。这无论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抑或是对社会生活水平提升,社会现代化发展而言都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
(二)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劣势
在传统的金融体制下,小微企业面临的转型升级劣势较多,这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资金筹集情况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首先,经营劣势。小微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由于自身决策的失误或管理方式不当,在经营与投资过程中将承担和面临一定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为资金的使用方式不合理,对资金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由此造成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实力不够,以至于形成转型升级发展劣势。其次,小微企业面临负债风险。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发展转型升级是筹集所得,短期转型升级也囊括其中。但是部分小微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对债务的结构和规模安排不合理,往往会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企业资金链极易发生断裂,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造成的转型升级发展劣势不容小觑。最后,财务信息劣势。企业根据财务机构提供的数据分析进行有效的转型升级,但是部分小微企业在决策过程中没有获得精准的财务信息,也没有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时机、结构等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一)借丰富金融体系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第一步应确保丰富金融体制,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对此,面对我国五大控股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霸占金融体系的现状,丰富金融体系思想应重点着眼于农村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及典当行、转型升级租赁公司等体系的建立,充分规划与落实“普惠政策”,消除统一金融体系,不同政策引导的局面。保证无论是国有控股银行还是商业银行,再或是民营转型升级机构,都能严格遵循“普惠原则”,保证转型升级及相关信贷活动真正做到低门槛、多层次、优惠化,以便支持小微企业的科学发展,促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二)构筑多层次资本市场保证企业发展
众所周知,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运行至今,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25年的发展,对市场经济的支持与企业发展的支持功不可没。然而,细窥我国现阶段上市情况,其与现实经济发展需求不成比例,对现实市场经济的支持还远远不够。因此,为实现证券市场支持小微企业科学发展,确保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化,改变小微企业单靠银行贷款这唯一的转型升级模式,以多层次资本市场来保证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现阶段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因此,结合总理于2014年1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委会上的指导思想,保证初开科学的股票发行注册方案,降低小微企业入市门槛,有效打造适合于小微企业的私募政策,并敦促新三板的科学建设,以此来保证小微企业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中选择合适的转型升级手段,推动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
(三)确保金融创新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保证金融体制的创新活力,着眼于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利用多元化转型升级思想,打造适合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项目。因此,在金融体制改革的倡导下,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机构改革势在必行。成立全新的信贷专营组织,开发全新形式的金融转型升级产品,针对优秀的小微企业,实行科学的金融扶持,以便保证具有潜力的小微企业高速发展,为社会整体进步提供助力。对此,敦促各地政府,收集并整理潜在优势企业,通过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保证从经营场所、设备保障到水电煤气、供暖保障等均能给予相应支持,从而减缓小微企业的资本运营压力,确保其能更妥善且实效地运用转型升级资金,保障企业科学发展的同时,也为整个行业、整个市场经济提供助力。
(四)规划监管体系打造金融安全体系
金融体系丰富、金融市场多元、金融产品创新虽然可保证金融体制改革科学落实于小微企业发展中,但从市场经济稳定的角度来看,一切的改革策略均应立足于科学的监管体制之上,才能保证金融体制改革科学,金融市场发展科学,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因此,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金融监管经验,打造科学的金融监管规则与政策,确保对金融风险有高预判、高预警机制,从而有效支持金融体制科学改革,确保金融体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对此,本文认为,发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职能,以中央指导、地方协调,共同敦促监督,优化金融市场环境为目标,打造科学金融安全体系,构筑金融安全网络,有方法、讲科学,确保小微企业的科学发展。
五、结语
我国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应该首先明确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需要丰富金融体系、构筑多层次资本市场、确保金融创新、规划监管体系。从多方面支持和引导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
参考文献
[1] 褚静涛.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2(01):47-49.
[关键词] 马铃薯新品种 马铃薯产业 新型经营主体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88-01
1 发展现状
巴东县大支坪镇地处长江三峡南岸,宜万铁路、沪渝高速、318国道、231省道横贯东西,被誉为鄂西咽喉之地、恩施的“窗口镇”和巴东的“西大门”。全镇辖区内共15个行政村,225个村民小组, 5974户,现有人口20156人,国土面积211.8km2,其中耕地26144亩。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1763m,最低海拔401m,绝大部分地区属二高山,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常年温暖多雨,湿润多雾,四季分明。全镇以农业为主,经济收入主要靠烟叶、蔬菜、畜牧养殖和外出务工,主产烟叶、蔬菜、玉米、马铃薯、红薯、大豆。
马铃薯在我镇种植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广大群众有种植习惯和生产经验,因此又是一种传统优势作物。我镇历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保持在1.6万亩,播种面积仅次玉米,排列第二,总产量19200t,单产1.2t,总产值1536万元,人均收入762元,还不与小麦、玉米等主粮种植抢水争地。种植马铃薯为保障粮食供给、解决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特殊贡献。
2 目标和任务
力争到2018年,我镇马铃薯播种面积达2.1万亩。其中“鄂马铃薯10号” 冬播种植面积稳定1.6万亩,实现冬播马铃薯单产1.8t,总产量28800t,产值2304万元;发展“费乌瑞它”秋播马铃薯面积0.5万亩,实现马铃薯―玉米―马铃薯三熟制,以此扩大马铃薯播种面积,增加马铃薯产量,实现秋播马铃薯单产1t,总产量5000t,产值400万元。实现发展马铃薯产业为农民增收1168万元,人均增收579元
3 主要措施
3.1 引进脱毒马铃薯新品种,建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
自2002年以来,我镇为了确保马铃薯播种面积、品种改良、提高品质、发展绿色产品、开托市场,先后引进了“鄂马铃薯3号”、 “鄂马铃薯5号” 、“鄂马铃薯10号”、“华恩1号”“费乌瑞它”等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特别是从2013年开始,先后从恩施州农科院引进“鄂马铃薯10号”原原种60万粒,建原种扩繁基地120亩,生产优质“鄂马铃薯10号”原种160吨,推广到巴东县6个乡镇,累计播种面积达2万亩;我镇播种面积达2000亩。
3.2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为农户提供优质马铃薯种
2016年巴东县农辉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在大支坪镇十二岭村二组建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100亩,其中从恩施农科院引进“鄂马铃薯10号”原原种微型薯20万粒,建有原种扩繁基地40亩,可产优质“鄂马铃薯10号”原种种薯80t;建有“鄂马铃薯10号”一级良种扩繁基地25亩,可产优质“鄂马铃薯10号” 一级良种50t;建有“费乌瑞它”一级良种扩繁基地35亩,可产优质“费乌瑞它” 一级良种t吨。往后几年都以此方式进行马铃薯原种扩繁工作。
3.3 扶持马铃薯一级良种扩繁基地
2016年全镇建“鄂马铃薯10号”一级良种扩繁基地2000亩;涉及全镇15个行政村,738户,采取农户自愿种植,繁殖的种薯自用或互换,政府给予马铃薯良种资金补帖,逐步普及“鄂马铃薯10号” 新品种。往后几年都以此方式进行马铃薯良种扩繁工作。
3.4 开展秋马铃薯生产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找出实用的品种和实用的技术,以指导农户生产。
3.5 技术服务进农家
3.5.1育芽带薯移栽
二高山以上3月上旬开始育苗,低山2月上中旬开始育苗。开好一定面积的苗厢,将种薯芽眼朝上,整齐排放,做到上齐下不齐,然后覆盖2-3cm厚的干细土或火土,最后升棚覆膜。
3.5.2配方施肥
每亩施农家肥3000kg左右,专用复合肥100kg斤、尿素15kg、硫酸钾20kg。播种时先开20cm宽的浅沟,将肥料施入沟内,先施有机肥,后施化肥(不接触种薯、以防烂种),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3.5.3深沟高垄全覆膜
当种薯芽长到2cm左右长时开始移栽,移栽要选择天晴土爽时进行。宽窄行种植,每亩密度5000株以上,窄行30cm,宽行70cm。覆土起垄,垄高25cm,垄宽60cm,确保高度以防渍水,在垄上将种薯分2行移栽,即行距30cm,株距25cm,锯齿形错开。移栽深度应达到12-15cm,以保证地下部分有良好的生长发育空间。移栽时要尽量注意分级播种,轻取轻放,不要弄断薯芽。移栽结束,整理好垄面,确保有一定的湿度后开始覆膜,覆膜要紧贴垄面。
3.5.4晚疫病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是是重点。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一般出苗后至现蕾前一般不用药,现蕾初期开始用药防治。
4 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4.1 政策、财政真扶,新型经营主体真干,马铃薯产业才能发展。
4.2 开发市场很重要,我们现在推广的“鄂马铃薯10号”新品种,品质测定干物质含量为21.1%,淀粉含量为15.2%;黄皮淡黄肉,表皮较光滑,芽眼略深,宜贮藏,冠以“新马儿科”之称,商品薯率69.5%;田间植株中感晚疫病。通过我们三年的种植情况看,得到了种植农户和销费者的好评,市场前景很好。我们要将其推向市场,实现交换,成为货币,实现农民增加收入,这是最终目的,是工作重中之重,也才能确保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