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采购管理现状分析

采购管理现状分析

时间:2023-07-17 17:23: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采购管理现状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采购管理现状分析

第1篇

【关键词】供热企业;经营管理;优化模式

供热企业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又是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生产经营的。但是为了保持社会稳定,热费价格仍由政府制定和调控。由于生产经营成本高于销售价格往往会让供热企业有亏损。所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运作,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供热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

一、供热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1.收缴费用难

“热”属于特殊商品,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冬天,不管人民是否及时缴费,供热企业也都要按时供热。热费收缴是个人直接交给企业,部分人的缴费意识不强,发生不交、少交或者拖欠缴费现象,更有部分城市低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的费用不能收回。

2.财务管理不健全

供暖企业的成本核算和分析都是财务人员在操作,而企业的管理成和其他业务部门人员对成本核算不精通、不重视,有时会为了当期利润忽视财务成本控制。本分基层单位没有成本核算人员,成本核算资料混乱,根本无法获得精准的成本核算。有的企业财务管理者综合素质不强,财务处理随意、成本核算不规范等问题更是使企业成本数据不够真实,企业财务管理混乱。

3.采购管理不够、能源浪费严重

供热企业的重点成本项目是燃料及直接材料消耗,企业管理中忽视了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也就造成了部分企业采购人员并没有认真按需进行采购,无形中增加了原料成本。在欠费严重、管理不精的情况下,供热企业资金和设备都产生很大的问题。资金短缺也就造成供热不及时、不充足等问题。随着部分设备老化、管网超期服役等问题存在,资源浪费在逐年增加。企业因水煤电的耗量增加无形中也增加了很多成本。

4.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

企业在内部管理上没有健全的制约机制,经营者会出现单纯的追求短期内的利润最大化,忽视隐藏成本,致使企业产生隐形成本。人员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员工岗位之间没有明显竞争性,不能调动积极性。在没有基本的成本预算管理制度、财务计划控制制度和良好的人事管理下,企业运行不够统一、高效。

二、分析基础上的优化模式定位

对于目前产生的很多问题,需要完善地去解决,才能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其次供热企业应该注重财务问题,形成高效可行的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等财务管理制度。对于采购环节更是要加强控制,降低成本。同时对于老化的设备和管网也要进行及时更换,确保减少资源浪费。还要增强企业内部管理、健全企业内部制度,确保供热企业更好地运营。

三、定位驱动下的供热企业经营管理优化模式构建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制定合理收费价格

供热企业可以通过政府公告、互联网、广播和报纸等媒体,推广“用热收费”的观念,让用户明白供热是需要付费使用的商品,增强用户自觉定期缴费的意识。同时供热企业也要根据市场行情进行成本核算从而制定合理的收费价格,维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供热企业正常运行。

2、建立供暖企业成本和财务控制体系

通过建立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来反映供暖企业的成本价值,实现有效的企业成本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的成本运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并要加强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制度。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建立适宜的财务管理体质,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流程,实现财务的集中核算。

3、更新老旧设备、节约资源

对于不能继续服役的老旧设备和管网,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更换、以保证供热质量和成本控制。在采购方面,对采购数量、质量和效率都要进行把关,降低采购成本。同时要求制定采购计划,对于大宗原料在保证及时供应的情况下,选择质量好、信誉好的供应商。落实采购责任制,分解采购指标,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分公司、供暖所、班组及人头,将控制成本作为中心,形成良好的采购管理网络。

4、完善内部机制,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

一是要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对管理岗位进行明确定岗、定职责,实行能者优者上岗;在用工制度改革上,推行员工劳动合同制,竞争上岗、优化组合,按考试与实践操作结合的综合成绩来逐级聘用;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坚持绩效考核,岗变薪变,动态考核效绩工资,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二是要建立建全成本责任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度,把成本管理同责、权、利结合,有效地加强成本管理。为了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应实行明确的成本责任制。每个采暖期开始前,企业采购部门签订经济责任状。采购部门承担自己成本核算的目标,同时,提供给采购部门岗位设置、调整用人、奖惩、材料采购等相应的权利,推动管理人员、采购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效率。

三是转变企业经营理念,形成现代化管理体系。可以采取资本运作的方式,对于企业资金进行投资,建立员工食堂、员工浴池及客浴等设施,改善员工办公环境,提高员工生活质量,也推动了供热企业综合效益地提高。同时,为确保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可以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比如安装微机监测网络,形成供热、供水微机监测系统和收费微机管理系统,建立了设备、材料、人力资源、指纹签到等微机管理系统,逐步形成了现代化管理体系,保障了公司快速高效地发展,推动企业获得更好的经营管理。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本文主题还可以从其它方面进行,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结语

本文认为,为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供热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现状分析发现有这样几个问题:收缴费用难、财务管理不健全、采购管理不够、能源浪费严重等。优化模式包括: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制定合理收费价格;建立供暖企业成本和财务控制体系;完善内部机制,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等方面展开。具体而言,供热企业可以通过政府公告、互联网、广播和报纸等媒体,推广“用热收费”的观念;通过建立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来反映供暖企业的成本价值,实现有效的企业成本管理;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对管理岗位进行明确定岗、定职责,实行能者优者上岗。

参考文献

[1]高百争.坚持发展以煤为能源的集中供热方式是供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J].区域供热,2003(03)

[2]施超杰.改制剥离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以“财管”为中心的经济管理工作[J].建筑施工,2002(03)

[3]郭震文.科学合理界定热电联产的指标有利于其健康发展——也谈热电联产指标界定设想[J].区域供热,2006(05)

第2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采购管理;优化措施

建筑材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采购到材料质量的好坏对于建筑工程的优劣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材料的价格对于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以及企业的利益有非常大关系,而且材料的采购是否及时对于建筑工程的进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于建筑材料采购管理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同时提出优化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 现阶段建筑材料采购管理的现状分析

建筑材料采购对于工程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因此,现阶段建筑材料采购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工程系统来说意义重大。

(一)建筑企业材料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材料采购过程中信息不完善。在材料采购中,供应商的选择是基础环节,现阶段的材料采购过程中承包商与供应商的信息不对称是主要的问题。建筑材料用量非常大,获得利润相对较高,材料供需双方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信息交流与沟通出现障碍,结果带来交易成本提高,风险增加的结果。其次,采购质量难以控制。材料采购质量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材料自身的质量,另一方面是交货期限。在现阶段的采购模式下,供应者与需求者都存在短期性、不稳定性等缺点,在材料质量和供货期限上控制难度较大,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供货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工期。最后,材料储存库要求高。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按时完成,所以很多建筑材料都是提前进行采购,材料的安置和储存为管理带来难度,增加了管理费用,影响材料采购管理成本控制。

(二)材料采购过程不规范存在原因分析

建筑材料采购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分析其存在原因如下:首先,采购工作衔接存在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材料采购需要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通过生产通知书来制定,而在采购过程中存在采购计划制定延迟,计划制定缺少详细规划,导致在采购过程中出现订单重复,订单缺失等现象,工作人员责任不明,互相推脱,导致工作效率极低。其次,供应商不稳定,采购数量不足,导致建筑材料成本增加。建筑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对建筑工程整体成本控制非常重要,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为整个施工带来难题。再次,供应商不稳定,导致材料质量难以控制。材料采购过程中,经常更换供应商,对其材料质量检查方面存在困难,不能保证材料质量。[1]最后,采购部门对建筑材料采购缺乏统一规划。常常会出现订单重复,多订货或者忘记下订单,材料供应不足,延误工期等现象。

2 建筑材料采购管理优化的措施

(一)工作人员选择合适的采购模式

建筑材料采购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采购模式对采购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采购人员要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和物资管理政策的指导进行采购,熟悉掌握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其次,工作人员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按照生产计划、施工方案进行材料采购。再次,制定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按照规章制度完善采购工作。最后,综合各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购模式,增强材料质量控制,保证供货期限。

(二)提高采购信息获取能力、树立市场意识

建筑材料采购要关注市场动态,材料价格变动信息,树立较强的市场意识。材料市场较为复杂,材料价格变动直接影响采购资本,因此,采购人员要提高采购人员的信息获取能力,开通多种信息获取渠道,树立强力的市场意识。在材料采购过程中,要坚持"三比一算",比较材料的价格、质量、运输状况等,加强采购环节成本核算控制和管理,在满足工程质量需要的前提下,选择价格最低、距离最近的,认真考察供应商资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利于控制采购质量和成本。[2]

(三)建立健全严格的招标采购制度

招标采购是在市场经济下,一种科学合理的竞争采购科学方式。招标采购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在建筑企业材料采购中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由于建筑企业材料需求的品种较多、对材料质量要求较高、可变性强,采购周期短,部分品种可比性差等特点,招标采购的规范化管理较为困难。所以,要想实现材料采购管理优化,就要建立健全严格的招标采购制度。在建筑材料采购中,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材料性质特点,综合影响采购的综合因素,公开、公正、公平的进行招标比价,完善采购管理体制。[3]

(四)加强采购组织与采购人员的建设

建筑材料采购组织及采购人员建设很重要,要培养采购人员遵章守纪的意识,强化采购人员主人公意识、自廉意识,规范采购环节管理,加强材料成本意识,为建筑企业节约资金。在材料采购前,对采购人员进行培训,针对采购细节和注意事项进行讲授,加强采购组织管理。采购人员培训中还要注重培养自主思维,对材料采购进行项目化组织管理,在组织结构中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促进采购人员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采购组织化管理还可以制定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

3 未来材料采购管理发展方向

(一)加强计划管理,寻找料源,采购招标信息

材料采购管理工作重在计划,针对生产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寻找治疗可靠的料源,与其供应商建立长期可靠的合作关系。还可以通过公开招标信息,进行公开的采购招标,化零为整,公开比质比价。

(二)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

招标采购集中化,有利于对各个供应商提供的材料价格进行对比,同价格的材料进行质量比较,同质量的材料进行价格比较,同质量、同价格的材料进行交通运输方便与否的比较。强化采购统一配送管理,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优化供应商商品,在组织结构上进行联合采购,提高采购部门的内部效率。统一配送管理能够提高采购数量,保持与供应商亲密、坦诚的合作关系,加强彼此沟通,降低材料单价和采购成本,改善交货服务,促进供应商对客户需求的反应力度。

(三)严控材料在数量、质量上验收入库管理

材料采购完成后,在验收过程中要对材料进行严格检查,严格控制材料的数量,加强对材料质量的验收,保证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进而保证施工质量。材料采购数量要严格控制,材料数量过多会增加库存管理,提高材料保管费用,占用大量的资金,影响资金的周转。材料数量不足时,会影响工程进度,严重影响工期。推行联合库存管理,保证材料入库后性质稳定。联合库存管理有利于减少企业库存问题,促进建筑企业与供应商双赢与合作。

4 结语

当前,建筑材料采购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因此,要加强对建筑材料采购管理措施优化,掌握未来材料采购管理发展方向,切实做好材料采购工作。

参考文献:

[1]田元福,李慧民,李潘武.建设工程投标决策风险评估[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2)137-140.

第3篇

1.1非招标采购的产品种类杂、总量大,采购管理难度比较大

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基本完成,正处于维修、扩建时期。很多高校目前的基建项目基本上都是一些零星的维修工作和少量的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采购工作一般来说比较冗杂:维修项目涉及检测和鉴定、施工等多个方面,这些项目通常的采购金额一般数量并不大,但是小而繁杂;很多任务比较紧急,因此通常采取非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积少成多,小项目多导致总采购量大,管理难度很大。

1.2非招标采购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

现阶段,不少的高校对于非招标采购工作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于采购的流程和操作规范也缺乏明文规定。虽然我国有专门的投标和招标管理法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项目的招标决定权仍由采购的执行方掌握,存在很大的风险;法律对于非招标采购只规定了谈判和询价程序,对于审批程序却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导致采购项目存在很大腐败风险;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高校建设项目虽然有一些基本的招标规章制度,但是对于涉及金额少、非招标的项目却没有相对有效的管理办法,采购制度不完善,导致采购环节存在很大廉政风险。

1.3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

现阶段,为数不少的高校并没有对监察工作进行明确的职能划分和责任分配,在进行采购管理时,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导致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询价和谈判文件中会涉及采购物品的参数和工程要求等信息,但是监察工作人员受专业能力的限制无法有效识别项目管理者的特殊要求,导致审查环节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采购的物品不仅要考虑成本,还要兼顾工程质量和施工要求,但是现实却是采购信息的过于随意;监管人员水平有限,对于基建项目的管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专业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对于腐败问题的发生并不能起到有效遏制的作用;采购时或依据以前经验或者是经济利益的牵扯,很多的基建工程非招标采购存在定点采购的现象,供应商相对固定。

2加强高效基建工程非招标采购管理中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2.1完善非招标采购的管理体制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高校基建工程采购一般是管理部门下设采购中心负责采购或者高校招标采购中心负责采购工作两种情况,后者的管理方式明显更为先进。因此,管理体制的完善首先要明确高校采购中心的优势,利用体制优势控制采购风险;采用这种模式的要点是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确保其人员构成的合理性,最好从基建工程和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等多个部门随机选取人员来组成采购小组;对于成员的要求相对严格,一般要保证其具有专业知识基础和廉洁作风,责任心要强。

2.2完善高校基建工程非招标采购的相关管理制度

鉴于高校基建工程在非招保采购管理中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撑,现阶段的高校基建工程要想做好风险控制,就必须首先完善采购的相关管理制度,为采购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很多基建施工项目采取化整为零方式逃避招标管理,给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使得采购管理难度增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完善非招标采购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非招标采购环节中的腐败问题,确保高校基建工程的建设秩序。举个例子来说,重庆某区在2010年颁布的非招标采购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竞争性谈判和询价采购、单一来源作出了明文规定,值得借鉴和参考。总的来说,针对非招标采购实施集体决策并逐级审批的管理办法和制度,有利于避免高校基建工程的腐败犯罪,是加强廉政风险控制的有效举措。

2.3对于供应商要加强信息库建设,并进行合理选择

高校基建工程采购部门可以效仿省市地区的方法建立供应商的信息库,将材料供应商分为不合格、达标、优秀等三个种类,并进行信息库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对于不合格的供应商,可以参照省市公布不法企业名单,坚决抵制;对于高校以前合作过的企业,要及时进行经验结语,产品质量低劣或者企业信誉差的公司,要及时列入不合格名单,以后不再与之继续合作;对于产品供应商要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可以通过建立采分点来实现,达标和优秀的供应商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在采购的时候要综合考虑高校的基建工程的实际要求和成本预算进行合理的选择,采用最优方案。

2.4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实行监督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采购文件和评标专家。由于采购文件的内容专业性较强,实行监督管理必须依靠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监管,确保文件中的失误和遗漏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和补充,使采购文件趋于规范、合理;评标专家的构成要合理,因此最好从专家库中进行随机的抽取,为了确保其能够客观公正的评标,对于确定专家人选的过程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专家人员要做好保密工作。监督管理措施的实行有助于高校基建工程的非招标采购管理效率的提高,对于避免腐败案件的发生意义重大,是确保采购工作规范操作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基建工程的廉政风险控制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重视。

3结语

第4篇

关键词:铁路施工 钢材采购 研究探讨

铁路施工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每个环节的要求都很高。除了对施工技术要求高之外对施工屋子的采购也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钢材这样的重要材料。钢材在铁路的施工中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因素,施工企业在采购钢材时不仅需要保证钢材的质量同时还要为企业降低采购的成本,因此,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一定的采购管理措施加以支持。

一、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定义

所谓的物资采购,它是企业的物资供应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生产活动能够正常开展的前提保证。物资采购管理就是指企业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工作,过程中也是要有相应的规范进行指导。物资采购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企业重要的环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认识到了规范的进行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意义。铁路的施工企业每天都会耗费较多的物资,种类多而且数量大。由此可见,物资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上是否充足,质量上能够合乎标准,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施工工作的正常开展,尤其是在钢材的采购上,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工程能否正常开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个先进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生产所投入的成本,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一,物资的采购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的质量问题。尤其是铁路工程的质量和运输安全都会受到冲击;降低企业的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减少物资的采购,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物资采购占支出比例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所以要加强采购的管理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住整个工程的成本;最后,加强物资采购的管理可以推动企业的反腐败的工作,监督制度和管理制度都要公开透明化,这样就可以避免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人情关系,它也是推动铁路施工健康发展的前提保证。

二、我国铁路施工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要求完工的时间紧迫,工程质量高、成本上控制的严格,所以铁路施工所采购的物品会和其他的工程项目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它采购的品种比较多,一个比较普通的项目中,采购的物资种类有七百多种,包含了两千多个具体的型号。如果在施工工作中遇到了特殊的情况,就还需要增加更多的品种。除此之外,整个工程的质量高,品种的采购上不仅要满足国家的相关规定,行业的相关规定也是需要得到满足的。

三、影响我国铁路施工钢材采购的原因分析

(一)招标计划缺乏计划性和严谨性

钢材的采购一般是铁路施工企业以总部的名义进行公开招标采购的,但实际上负责项目的经理才是更应该把握选择权的,因为他们一直在施工现场进行工作的跟近,更了解项目的进展,供求关系,供应商的资质以及价格的变化,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物资人员在较短时间里因为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难以全面直观的对当地的情况做一个及时的了解。

很多项目的开展,设计图纸都没有完全的交接好,就开始急着赶工程进度,物资的选择也有随意性,采购物资的相关人员根据部分图纸或者是以往的采购经验进行钢材的采购,问题是肯定会出现的。

(二)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却不以此执行

很多施工企业在钢材的采购上的制度是相当完善的,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钢材的采购过程中,没有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采取询价的方式,直接问当地的某几家供应商进行报价,而且过程不透明,签订的合同也没有及时的上报给上级部门。

现场的管理工作相当混乱,很多制度只是个形式,计划有做但是过程中随意变动,也没有留下书面材料,出现情况时无法做到责任到人。另外钢材在入库时,对产品的质量没有进行检验,也没有按照规定的位置进行摆放,所有的过程都是相当随意的。

(三)节约意识淡薄,都是凭借经验办事

很多钢材的采购人员都只是把钢材的采购工作当成一项公事来完成,没有深入到市场内部进行深入的分析,缺少主人翁的意识,造成了很多不合格的钢材进入到整个工程中,质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进行返工,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对整个施工企业的信誉来说也是影响极大的。

四、提高铁路施工企业钢材采购管理质量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铁路施工企业钢材采购的管理体制

通过分析探讨我们了解了在钢材采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要想很好的避免,一定的管理体制的约束是必须的。铁路施工企业的采购部门负责采购施工中所需要的都有物资,如果没有一定的管理体制加以规范化将会使得采购工作非常的混乱。采购管理制度的确定能够在细节上将所需要注意的事项都明确的标明,同时员工在工作中也能够有章可循。采购管理制度的建立能顾起到一个威慑的作用,使得相关的领导和一些部门能够很好的配合采购工作的执行,为采购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二)铁路施工企业制定合理的钢材采购方式

铁路施工企业在钢材采购这块应该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行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中所采取的方法可以多样化,但是一定需要保证钢材的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降低采购的成本。铁路施工企业在对钢材采购之前一定需要有一个采购计划,对所需要的钢材用量有个一定的了解,防止采购量过多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的信息网络技术在钢材采购管理上,先预定一部分钢材,发现不够时再及早得下订单,避免库存的积压,不仅可以减少人力资源来管理钢材的库存还给企业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加强铁工施工企业采购管理监督的力度,培养技术型人才

铁路施工企业采购管理制度确定之后,需要相关的监督机制加以约束。铁路施工企业的采购部门属于油水比较重的部门,如果没有一个监管的几只出来约束将有可能会出现腐败的现象。监督管理的最终目的还是从企业的利益出发,严格控制住采购的源头,对采购的渠道要有个严格的审查。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才的培养应该要与时俱进,在铁路施工企业的管理人才培养上应该增强重视程度。

(四)加强铁路施工企业项目采购管理工作

有了相关的采购管理制度就应该要严格的执行,在铁路的采购工作中要讲需要采购的物品进行责任化,例如将铁路施工中额钢材采购任务专门的交给一个负责人,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这样在采购中就不会出现混乱,而且如果采购物资质量除了问题能够找到对应的负责人,这也将采购人员的责任心增强了。

五、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研究讨论我们了解了在铁路施工企业钢材采购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相关的部门对这项工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对促进施工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现如今社会的发展对铁路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大,铁路的钢材采购质量对铁路的使用寿命的具有直接的影响,铁路使用时间越长就能够减少因为建设施工而造成的交通不变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世雄.浅谈铁建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J].海峡科学,2013,(11)

[2]刘军.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分析及对策[J].铁路采购与物,2014,(12)

[3]陈银彬.浅谈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13,(11)

[4]代涛安.浅谈铁路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大集中[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05)

第5篇

电力公司作为典型的知识型管理企业,其在采购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文档、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本文在对典型企业知识管理成功经验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电力企业采购业务实际,对其知识管理现状进行调研,从而发现知识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文档没有集中统一的存储平台,文档分类方式有待完善,文档共享性有待提高,文档版本管理混乱;原始文档修改后仍有人在使用旧文档,且版本修改的时间及操作人等操作记录不完整;文档查询方式比较机械,文档检索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知识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按“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标准化”的思路,对采购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标准化处理,同时,基于物资公司对采购过程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开发采购过程知识标准化智能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采购过程知识的标准化、智能化管理,有效提高招标采购全过程效率效益,规范采购过程,增加公司的无形资产。

2开展采购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2.1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知识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主要被用来指导企业的信息处理和知识的生产与应用,并指导相应的系统开发和技术平台搭建工作,从而能够改进和提高个人、团队和组织的创新能力、反应能力和技能素质。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业已成为推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存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构建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增强知识管理能力,已成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公司开展知识管理的外在要求。公司依托国网统一部署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招投标管理统一在ECP平台操作,提供了完善的员工交流与协同工作环境,客观上为公司实施知识管理创造了内在条件。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是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创造更高效益的必然趋势。

2.2改善公司采购管理现状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电力企业深入推进物力集约化管理,变革组织构架、优化业务流程,打造集中规范的一体化采购平台,构建统一协同的供应保障体系,物资管理实现了从松散单一到集中统一的转变,规模效益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实施物力集约化精益管理,需要我们科学优化业务流程,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将各项业务的各个环节做精做细,尤其是要做到采购精益化,提升采购过程标准化、信息化支撑能力,巩固两级集中采购成果,规范采购实施程序,强化采购结果的可追溯性,提高采购综合效益。物资供应公司作为江苏省电力公司的招标机构,肩负着江苏电力每年高达几百亿的物资及服务的采购工作,涉及招标准备、发标、开评标、定标和专家库、档案管理等一系列事宜,是江苏省电力公司精益化采购的具体落实单位。从采购过程的运作特征来看,相关员工都是典型的知识专家,他们所使用的知识是在长期从事采购事宜过程中的经验积累,自我思考及与企业外部相关人员的交往中所积聚的隐性知识。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和经验,对采购过程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运作至关重要,这就对这部分员工及他们的知识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知识的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关乎到采购工作的运转效率甚至是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构建采购过程标准化管理体系是采购过程知识管理的关键性任务,是改善公司采购管理现状、提高采购管理效率效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3采购知识管理内涵

知识管理大师达文波特认为,知识管理的关键涵义是“通过特定的信息技术,创造一种环境让每位职员能获取、共享、使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信息”。目前,理论界和工业界对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其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众多企业开始实施知识管理项目,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实现从知识沉淀、知识发掘、知识导出、知识固化、知识共享、知识传播、知识默化以及知识优化的闭环知识管理。

3.1构建采购知识标准制度

3.1.1规范采购管理文件汇编制度

对物资供应公司成立以来上级部门公开颁布的及本公司的所有采购管理方面的制度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汇编,包括国网采购管理通用制度、国网公司发文通知、国网物资部指导意见、省公司发文等,以及公司领导重要讲话、诊断报告、调研结果、工作方案等,规范化管理采购相关文件的汇编工作。

3.1.2采购程序性文件标准化

依照公司现有的招标采购流程,从招标准备、发标、开标、评标(授标)、定标、合同签订、归档管理等环节入手,对在采购过程中产生的程序性采购文档进行梳理;根据实地开展调研、沟通和确认,对其中部分文档进行固化处理,并对部分文档设计、定制通用化的模板,从而实现采购文档标准化。以评标环节为例,通过沟通确认后,对其中涉及的技术评标要点、商务评标要点、评标小结、预评分表、标前澄清函、不良行为处理意见、供应商履约评价、招标文件等文件设计、定制通用化模板,从而将标准化的文档应用于不同物资招标采购中,有效提高招标工作效率。

3.2构建采购文档智能化管理系统

在将采购过程文件标准化后,通过开发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众多标准化文档的有序管理,实现从文档的创建、修改、存储、分享、版本管理、访问权限控制、文档查询、反复使用到文档的退役整个生命周期的全程管理。基于文档生命周期全程管理理论,分析研究采购文档智能化管理系统需求,对采购标准化文档进行分类存储,实现采购文档智能化管理。具体地,采购文档智能化管理系统主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文档创建与修改。可通过新建文档、上传文档、文档扫描导入3种形式实现文档创建,并能在线编辑,同时内置常用的文件模板,根据需要调用模板创建文件。

(2)集中存储及合理分类。构建公司文件的集中存储平台,并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进行文档分类,同时与天源招标系统、国网ECP系统实时对接,实现文档的同步调用。

(3)分享功能。与内网办公系统无缝对接,让员工在工作中能随时分享好的工作方法或经验,在全公司内形成良好的共同学习机制。

(4)版本控制。保证文档修改后,自动升级为最新版本,且支持对各版本的跟踪、查找、对比、重用处理。同时支持版本号管理,可查看操作人、IP、日志、时间等信息,避免不同版本文件的混淆。

(5)文档审计。完善的系统日志和审计记录,自动记录用户对文档的所有相关操作及操作时间,使得出现问题后有据可寻。

(6)查询管理。知识智能匹配,快速定位,实现对系统中各类文档的高效查询。

(7)权限管理。设置合理的文档操作权限,用户只有被授予正确权限才能获取和处理相应的文档资料。控制到每个文档对象的所有操作,如阅读、拷贝、打印、分发、查看、编辑、截屏等。

3.3完善采购知识管理体系

通过对采购知识标准制度以及采购文档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制定与构建,完善采购知识管理体系,使采购流程管理标准化与制度化。

4采购知识管理研究效果

采购知识管理体系建成实施后,公司提高了招标采购全过程工作效率、规范了公司采购过程以及增加了公司的无形资产。通过采购流程标准化、程序性文件格式化等手段,减少了采购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手段,固化采购实施流程,尽量减少人为可控节点,提高了采购全过程的规范性;知识管理支持并激发了公司内部员工、专家以及领导的知识、经验的友好交流与最大挖掘,实现个人及群体所创造的知识资产的复用与共享,达到创建知识库的目的。

5结语

第6篇

【关键词】供应商管理模式能源公司

导言

公司在迅速扩大的过程中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企业继续强势发展的瓶颈,成为企业由成长型进入成熟型企业的关键时期亟需解决的问题。公司已推行了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基本上解决了企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整合优化问题,使公司成功的实现了内部企业管理信息化,为整合上游供应商管理提供了条件,对供应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势在必行。由于公司的物资供应管理采取的大部分是基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物资管理模式演变而来的模式,因而现有的供应商管理环节存在多处不足,导致接连不断地出现采购物资质量不合格问题,使采购成本高居不下。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公司制定了物资管理总体目标,企业的物资管理总体目标是集中采购、分散储存、微机联网、资源共享。力求实现高效透明、保障生产、合理储备、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机制。煤炭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像开滦、峰峰、兖矿集团等煤炭公司加大了对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的整合力度,并取得显著的成绩,也说明了煤炭部门的竞争已逐渐从产品的竞争转向企业供应链之间竞争,充分有效的利用自己的供应链资源将保证企业利润空间和市场承受力,因此有必要进行供应商管理模式的研究。

一、对公司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目前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司目前与供应商的关系仅是一种基于合同联系的利益关系,互相之间不信任,信息私有不共享。为了获得较低的采购价格,公司尽量保留私有信息,同时供应商在参加竞争的过程之中也尽量隐瞒自己的信息,这样采购供应双方都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形成了信息壁垒。

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关系,临时和短期的合作关系造成了竞争多于合作,利益高于协作,采购过程之中抱怨和扯皮的事情比较多,供应商响应用户需求能力迟钝,这种气氛增加了采购过程之中的不确定性。

由于供应商和公司缺乏及时的信息沟通,公司不能及时地将企业内部需求信息、储备情况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的生产备货及库存情况也不能及时反馈给公司,势必形成在整个供应链中存在物资积压在公司储备库中或积压在供应商处,另一方面又由于供应不能配套影响生产,供需之间对外部的响应没有同步进行,缺乏应付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

由于基层生产单位的技术进步、材料更换、设备更新等信息不能与物采部门及时沟通交流,极易造成一边报废一边还在采购,一边还在安排生产、备料的现象。

(二)采购环节存在的问题

1、采购业务

日常计划性采购,一般要经过采购计划申请、采购计划审批、签定采购合同、验收入库、财务付款等一系列手续,形成跨越物资部,质量检验中心,财务中心以及外部供应商的物资采购流程。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市场情况变化起伏不定,库存中单品物料管理差,各矿仓库物资重复储备,信息透明性很差,库存量统计不准等情况,使得公司存在部分原材料、配件不能正常流转因而形成积压呆滞物资进而导致报废,另一方面又不断发生生产急需物资缺货现象,不能达到有力保证生产的目的。

2、质量检验控制

(1)对材料、设备、配件的质量验收质量控制,主要通过到货外观检验为手段,对大部分物料进行检验,部分煤矿专用的产品,下井使用前要经过质量检验中心测试、化验符合标准要求后,方可下井使用。由于人员数字、设备有限,因而对到货物资中不易出现质量问题的材料多免检放宽,而只对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物资进行质量检验。目前检验验收工作还有许多不足,要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手段来提高。

(2)由于缺乏基本供应商到货质量情况统计记录,难以做到对不良物料的跟踪改善。

(3)由于对物资质量和服务进行事后把关,公司很难参与供应商的生产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相互之间的工作是封闭不透明的。

3、常见的问题

库存积压和缺货的矛盾,由于采购期长,企业的原材料库存量普遍过高,影响公司的流动资金的周转,同时由于采购不及时又常常发生影响生产情况,不仅浪费了工人的生产能力还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

二、公司供应商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方案

(一)对新的供应商管理模式的总体思路

1、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程序,使供应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

2、进行业务流程的不断完善创新,建立一条简捷、高效、适用的业务流程。

3、构建供应商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加强与供应商信息沟通并鼓励其网络化建设。

4、优化供应网络,减少供应商数量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保留关键原材料由2-3个供应商,形成竞争机制并降低采购风险。

5、积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供应商的管理中,如电子商务技术等。

(二)供应商管理新模式下的采购业务

1、采购目标的确定

采购的目标:实现供应工作及时、经济地保障生产的宗旨,用最低的采购成本采购适用的物资料保障生产的需要。这里的成本包括采购成本,物资的价格成本,仓储成本等。

2、采购方式的转变

新的采购模式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进行三个方面的转变

(1)从为库存而采购向为生产使用而采购的转变

(2)从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的转变

(3)从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公司已和邯钢集团公司、济南钢铁集团公司建立了中常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已有成功的范例。

由此可见要实现上述采购目标,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采购策略要从外部考虑与供应商的关系,力求和供应商建立密切的战略伙伴,实现即时采购、经济采购,实现"双赢"。从内部考虑要完善内部采购管理信息化和即时采购管理的内部流程,构建网上采购平台。

(4)完善合理的物资代储机制,也是实现库存最优,采购成本优,保证及时齐备供应的有效手段。

3、采购业务的内部管理优化

(1)供应商管理新模式的信息系统的建立

公司内部采购管理优化的最重要工作是,建立采购管理信息子系统,通过它完成企业内部采购计划的提交审批,采购流程中各类数据查询、跟踪以及报表的输入输出工作,以便为企业采购运作提供良好的后台支持。

(2)采购业务内部管理的财会信息化

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保证了供应链有效运作和稳定性,这三方面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支持依赖、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目前公司过多注重物流、信息流的建设而忽视了资金流的必要保证,因此要建立有效的资金流保证体系。

(3)网络采购(或称电子采购)

网络采购就是企业在Internet建立企业采购网站,一般是链接在该企业的企业网站上,在网站上企业的有关采购信息,联系企业主要供应商,通过上网注册并进行网上交易,其目的是在于节省成本与提高效率。通过网上交易(如网上采购),使公司在网上寻找合适的供应商,采购成本少,扩大了潜在供应商的征集范围,也使得供应商提供的物资价格有了更多的可比性,从而迫使供应商逐步降价以减少采购费用。

第7篇

【关键词】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成本

企业生产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采购成本,它对于企业的产品价格水平以及竞争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采购管理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是一种与公司战略决策紧密相关的综合性管理活动。但是从国内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很多企业仍然没有将采购环节放在重视的地位,在实践中缺乏合理的运用和体现。一方面,不少企业只是对采购的业务流程进行了制度性的规范和说明,并没有在具体的工作中进行验证和实践,没有进行全面管理;另一方面,目前的采购实践较少考虑整体利益,仅仅注重单方面的利益的高低,没有践行合作共赢的理念,从而不符合供应链系统环境的发展要求。

一、我国传统的采购思路及不足

我国传统的采购思路是:传统采购注重的是在短期内节约采购成本,对于企业的长远利益没有进行比较良好的规划。传统采购的信息流特征表明了其内部交易本质,采购只被认为是补充库存的一种途径,没有考虑因此而增加的库存费用、运输费用等资金占用。因此传统的采购模式和思维,难以真正实现采购成本的降低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目前国内传统企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供应商管理的缺失。不少的企业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不能进行合理的评价,从而选出的供应商不合格;在与供应商合作的进程中,企业没有进行及时的评估与记录,使得产品服务的水平不能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高,难以协调与现有供应商的关系,新的供应商也不能及时发掘。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造成了企业整体采购成本的居高不下,从而采购管理成为了制约企业长足发展的因素。(2)传统的供需双方关系问题。从传统的发展层面分析来看,过多注重的是在与供应商交流的过程中如何压低价格,在商业交易中通过多个供应商的比较,选择价格较低的供应商,但这种模式会有以下不足:在这样的交流中双方的信息被保留,在尽可能地隐藏自身信息的同时导致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彼此不能做到互相信任,导致双方之间的合作只是临时的或者短期的合作关系,这种状态下竞争多于合作,促使双方不能够抱着合作共赢的态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3)传统采购成本问题。在传统模式中,采购的信息比较零散,采购的职能也没有进行合理的分工,促使采购的各种工作细节不能得到整合,使得采购的单价过高;而且采购部门所占用的人力物力较多,但是工作效率相对来说却比较低下,暗箱操作的不透明的采购流程仍然存在,使得企业的资本有着不同程度的流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及采购策略分析

企业如何发挥其他资源的优势,占据更多有利的市场份额,逐渐成为企业发展进程中所备受关注的话题,于是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模式应运而生。它将顾客的需求放在首位,而采购在整个供应链中起到了中介和桥梁的作用,借助于供应链内部的各个企业之间的通力合作,为顾客创造出更多的附加价值,要求采购商将供应商业务和自身业务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发展去考虑增值,建立强效的合作联盟,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共同发展局面。(1)从制度入手加强采购管理。一是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使采购人员与供方在价格博弈中真正处于对手地位,然后通过逐步调整价格目录、控制价格泡沫。二是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设立门槛,提高产品选择的公开、透明和认同。三是给材料制定标准化的价格,根据工作业绩对采购人员进行奖惩。对于重点材料要建立价格评价体系,依据产品的标准成本以及市场发展的要求对采购的价格进行设定,引导采购人员能够在货比三家的前提下寻找更多的货源,从而找寻出更加合理的采购价格。(2)从价格入手控制材料成本。在政府定价、市场定价、成本或协议定价前提下,实际操作中还可运用以下定价方法。一是招标定价。通过招标,能够使得供应商产生危机感,不得不报出自己能够承受的最低的价格以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使得采购的资金能够真正地发挥到实处,从而促使价格管理体系的信息沟通和价格管理廉政建设。二是谈判定价。谈判方式适合各种类型的采购。三是核算定价。在买方市场采购中,企业可以采用出厂价,而供应价则可以运用在卖方市场中。四是竞争定价。按市场经济一般竞争机制、竞争规律、竞争方法确定合理价格。某民爆企业主要原材料是硝酸铵,占产品成本的60%~

70%,采购数量大,在硝酸铵采购中采取了竞价采购,促使硝酸铵的采购价格步步走低,达到了本区域同行采购的最低价,取得了成本优势。(3)其它控制采购成本的方法。一是掌握好采购时机。某民爆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管理中有意识的加强各种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09年石化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每一次采购活动均判断准确,切入时机恰当,就仅抢时间差、价格差的采购活动半年就节约采购成本近50万。二是选择好付款方式。尽量争取货到付款的方式,或者先款但要有较大的价格折扣。三是选择信誉度较高的供应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签订合同,力争付款方式及价格上的更多优惠。上述内容所反映的仅仅是企业在进行采购成本的控制之时所运用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企业应当站在促使整个供应链发展的角度上,谋取更合理的措施实现合作共赢,在采购成本最低的前提下促使自身的长足发展。

三、建立采购新模式——战略合作伙伴

(1)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基础。一是制定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原则。合作伙伴必须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合理的战略思想。具体原则是: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业绩;合作者之间技术和工艺的连贯性;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合作伙伴少而精等。二是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措施与步骤。一般如下:要从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及市场动态决定是否需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建立怎样的关系,并且将合作伙伴关系的准则、合作要求作出具体的说明,对于潜在的良好候选企业作合理的评估,建立维系合作关系的制度和规定,涵盖解除合作伙伴关系或者增强关系的内容。(2)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一是供应商关系的提升。现实中的合作伙伴,更希望在一种超越单纯交易关系下的合作,当这种关系达到了相当高的紧密程度时,供应商合作伙伴就会产生一种贡献的意愿和行为。相互之间共享信息资源,核心整合能力,融合成一种创新能力并产生综合效益和附加值。二是供应商关系的优化。首先,协同采购计划管理优化供应商关系。企业根据采购计划每年进行由供应商参与的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并适时调整,共同的检查和改进,优化了计划,也优化了双方的行为,更优化了伙伴之间的关系。其次,进行供应商绩效评估优化关系结构。阶段性的供应商绩效评估,既是对供应商业绩表现的检验,也是对供应商的一种竞争激励,更是一种优胜劣汰的姿态,从而使供应商更优质,伙伴关系结构更优化。最后,建立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供应商参与供应链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对供应商的激励,只有通过建立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真正地为供应商的参与提供活力。因而只有供应重要物料的供应商,与之实施合作共赢的采购策略才能对采购成本产生积极影响,总之,使供应商和采购商分享成功,感悟和体会到合作策略的优势。

目前企业管理中的先进模式之一就是供应链管理,它所倡导的合作共赢理念促使企业的采购发生了不少质的变化。实施供应链环境下市场采购策略与竞争对手相比,能够让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发展所需要的零部件、原材料和服务,让企业的产品在价格、质量、售后服务以及交货期等方面有着更大程度上的优势,能够在促使采购成本降低、产品价格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同时,降低库存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增强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范学谦.供应链合作关系浅析.交通企业管理.2009,3(47)

第8篇

关键词:钢材 战略采购 集中定价 锁定价格

1.引言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内外钢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然而大中型工程钢材的采购具有采购和制造周期长、工程用量大、质量要求高和产品多样化等特点。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钢材市场,并且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准时向工程项目供应所需钢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钢材采购现状

2.1供货保证

传统的钢材采购方式是根据工程项目所提供的订货计划向供应商订货,采用一项目一寻源的方式。由于钢材的材质和规格等均有不同,并非单一的标准化产品,因此在寻找合适的钢厂进行供货存在一定的困难。具体而言,一般大中型工程通常钢材的采购量较大,在选择钢厂及供应商时需跟多家供应商沟通,确认他们是否有充足的板坯库存,是否有充足的铁矿石等原材料储备,其生产能力能否保证按时交货等问题。同时,还需考察钢厂是否有生产相应规格及材质的钢材设备和技术能力。此外,部分钢材(如桥梁钢板等)在钢厂生产后,还需加工商加工后才可供给工程项目,并且一般由钢厂与加工商合作,最终直接向采购方供应加工成成品。这种采购方式往往变数过大,使得钢厂向加工商交货的时间和数量不确定,可能会给工程进度带来潜在的隐患。

2.2产品质量

钢材的规格,材质的不同,对于钢厂所生产的产品有不同的技术标准要求,因此,无论是在采购前选择供应商的阶段,还是在采购过程中乃至交货验收时,确认所采购的钢材是否符合产品质量要求,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此外,由于钢材的采购量较大,由于如上文所提到在采购寻源上的困难性,为确保能按时按量保质的向工程项目供应钢材,往往需要向一家以上的钢厂及供应商订货。由于各个钢厂的生产能力、技术能力和配套设备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需要提供专业,详细的技术条件和标准,确保所采购的钢材的质量。

2.3价格波动

传统意义上的钢材采购采取一项目一寻源,在价格上也是采用一项目一定价和浮动价格(采取季度或月度定价)的方式。国内外钢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采用浮动价格的钢材采购方式受其影响较大。

2.3.1与供应商所定的采购价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在市场价格上涨时,采购成本也相应提高,增加了采购成本。

2.3.2钢材的规格材质多样化,使其很难像标准化产品一样,可以在市场价格低时提前采购储备以应对价格上涨的情况,因而必须按采购清单按批次采购,受限于采购当时的市场价格。

2.3.3一项目一定价的方式,相对而言每种规格材质的钢材需求量不大,钢厂可能在生产时无法达到规模化生产,对钢厂的吸引力较低,因此在与钢厂或供应商定价时,较难占有主动性。

3.改进方案

针对以上钢材采购现状分析,结合以下方式来改进采购方式:一是减少采购中间环节,缩短供应链长度;二是采用多项目集中定价以替代原来的一项目一锁价;三是采用锁价加浮动价格的定价方式,。

3.1减少采购中间环节,可以更好的保证货源质量,减少了这些中间环节所产生的费用及沟通障碍,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及保供。

3.2多项目集中采购将几个工程项目所需的钢材集中到一起采购,根据工程项目工期长的特点,为了确保钢材采购有长期的稳定供应,通过集中采购多个项目的钢材,在采购总量和各种材质规格钢材的采购量上,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这样,对于钢厂而言,大批量的生产同一材质规格和技术标准的钢材,有利于他们安排资源和生产计划,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实现采购方与供应商双赢。此外,钢厂大批量生产同一材质的钢材,有效的保证了钢材的质量,也便于采购方在收货时的验收检验。

由于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受天气及其他因素影响,实际施工进度与施工计划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钢材的订货计划是预先根据施工计划制定,因此,在钢厂交货时,单个工程项目可能出现库存不足或者库存富余的情况。多项目集中采购时,由于同种材质钢材是由同一钢厂或供应商供应,可以通过调剂的方式,弥补库存不足的问题,避免紧急订货导致的成本增加或者工期延误造成的损失,并且降低库存富余的工程项目不必要的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

3.3多项目集中采购,提供了与钢厂进行年度锁价的锁定价格方式的基础,锁定价格方式对于钢材采购有明显的优势。

3.3.1锁定价格方式可以降低乃至规避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在与钢厂议价时需要充分了解市场情况,详细分析国内外钢材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制定合适的锁定价格。在锁价协议签订后的供货期间中,钢材价格变化并无实际意义和影响,则无需太过关注。

3.3.2采用年度锁价的锁定价格方式,在一年内的采购量和采购单价已经基本确定,有利于公司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

3.3.3锁定价格有助于多元化经营。比如,在使用的大型项目中有许多产品,制造单位为保证制作工期,可能会外包给其它其他制造单位加工,而加工的原材主要也是钢材板组成。如果能通过锁定价格,在钢材市场上涨的趋势下,更加有效的利用低价格资源,联合有实力的加工单位,拓宽经营范围,不仅向工程项目供应钢材,并且参与部分深加工产品的经营,也能创造更多的效益和成果。

3.4钢材采购与加工分开的方式,有利于保障交货期。

3.4.1钢材采购在供应过程中,进行交货期的严格控制。通过确定钢材交送加工商的时间和数量,明确钢材生产和加工开始和完成的时间点,可以有效避免钢厂或者加工商可能以资金紧张为由延迟交货,从而避开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等待原材料降价后在进行采购工作,影响钢材生产和加工工期。

3.4.2约束加工商的制作计划,满足项目的技术要求。由于国内知名的重点钢材加工商不是很多,采购方直接与加工商的合作,有助于与加工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防范各种因素的影响,及时对钢材的进行调整,保障交货期。首先第三方钢贸公司可以通过长期以来服务项目的经验,发挥自己与各设计单位的良好关系。其次依靠各大钢厂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锁定钢厂订货价格及产能,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供应任务。

小结

面对当前国内外钢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和工程钢材具有产品多样化等特点的情况,组合采用直接向钢厂订货、多项目集中定价和根据项目情况进行年度锁价的锁定价格方式,有助于解决在钢材采购中保质保量按时交货和应对价格波动等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范兴龙. 大中型铁路工程钢材采购供应优化方案探讨[J]. 铁路采购与供应, 2001(1).

[2] 郑建永.加强钢材采购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J]. 中国科技博览, 2009(5).

[3] 陶敏,彭磊.采购战略与策略分析 ――从采购角色的转变谈起[J]. 现代管理科学, 2003(2).

[4] 马斌. 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采购模式探析[J]. 商业时代, 2010(24).

[5] 庄红舞. 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研究[D]. 东华大学, 2004.

[6] 杨晓晨.现代采购发展趋势[J]. 商场现代化, 2005(27).

第9篇

关键词:铁路建设;物资采购;预算体系,构建

铁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绝对重要的角色,它是各个地区进行政治经济活动的主要桥梁,也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设施,在促进省市之间经济的平衡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铁路建设同其他行业的发展一样都要具备完善的物资采购体系,可以说它能对铁路建设起着直接的影响,当前铁路建设过程中物资采购及管理也是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为保障整个铁路建设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各类物资采购成本需要得到有效控制,本文将围绕物资采购体系构建进行分析。

一、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在铁路物资采购中的必要性

铁路建设工程能否顺利完成与工程施工时各类所需物资的采购有着直接影响,而物资的采购也需要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它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一,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对于工程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任何企业的顺利发展都离不开资金预算,它是指企业通过自身所拥有的资金去实现企业价值的一种预算制度,更是企业为了顺利发展而对内部经营活动的有效控制。铁路物资采购中为了尽量控制成本,要对各类物资采购前进行合理预算,根据资金控制物资购买规模。为有效降低存贮物资所需资金更要通过分析所需数量之后再进行购买,尽量减少该过程中出现超出资金预算现象,这样不断完善物资采购管理体系对于总体经济效益的增长及企业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对于工程降低成本非常必要。物资采购是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尽可能提升企业效益在采购物资时应尽可能控制成本。尤其是新时期的物资采购,各供应商之间都是公平公正、明码标价的,并且可以相互竞争,那么企业就可以根据所需择优采购。当然这里所说的“优”是指质量好而且价格又合理,这样也有利于预算部门对资金的有效管理。

第三,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对于资金的合理利用更是不可缺少。任何企业想要得到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具有充足的资金,它是企业生存的灵魂。物资采购在铁路建设中所占的资金比例相对较大,如果不合理对资金进行预算,就会出现资金浪费的行为,最终会加大铁路运输行业资金的紧张。合理预算物资采购所需资金对于企业整体运作能力的提升很有必要,对物资采取分期付款也是当前最为常用的方式,它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及内部流动资金的增加都具有很大作用。

二、铁路物资采购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铁路建设对于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加强各地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主要纽带。但是铁路建设者中的物资采购对于工程建设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有关部门很有必要加强对该项支出的有效管理。通过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形势,部分工程建设进行物资采购时存在一些资金预算不合理现象,而这也不利于铁路的稳定建设。

(一)对采购体系未进行合理规划

在日常的铁路物资采购中,采购员对所采购的物资没有统一规划,导致采购完成后出现同一种产品却质量各不相同。作为采购人员没能很好的事先做好统计,没能按照之前所列的清单进行采购,这就使得所采购回来的物资供过于求或供小于求,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

(二)物资采购流程存在不规范现象

铁路物资在采购时,项目双方按要求是要签订合同的,按照合同的要求必须要罗列出所采物资的情况。例如,采购物品的名称、数量、时间以及相应的供应商等。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的项目部门在采购管理中没能按照物资的采购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最终导致项目单位的资金运转不良。

(三)物资采购预算缺乏统一标准

在物资采购时,很多单位在物资管理中都未能给所采购的物资做出准确的预算范围。造成实际物资采购与预算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再加上项目部门在做整个工程预算时是以物资采购预算为参考的。如果采购时间很短,且没有专人对采购预算进行核对,就更会导致项目资金的浪费。

三、铁路物资采购管理体系完善措施

针对当前铁路物资采购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笔者通过参考各类文献以及查找各类资料总结出以下完善措施,希望对有关部门带来一些帮助。

(一)在铁路所需物资进行采购前的资金预算要进行有效管理

首先,要加强预算的准确度,事先进行的预算不能总出现错误。因而一定要对企业需要、内部流动资金等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然后制定出有效而准确的预算方案,这样对于铁路的顺利建设及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加强对有效预算方案的执行监督。预算再精准,如果真正采购时不执行,那也是枉费心机。因此,一定要对采购部门的执行力度进行监督,提高资金预算的威严性,更要杜绝对预算方案的懈怠现象。

最后,要对采购部门对预算方案的执行力度进行考核。不但要对采购部门进行监督,为了企业整体利益还可以采取适当手段以提高预算方案的控制效力。对部门要进行明确分工,出现超预算现象时要合理分析,查清问题所在之处并对原有方案进行适当修改。如果是由于个人原因出现于预算不相适应,可以通过各项考核对这类人员进行适当处罚。

(二)合理控制成本支出

在物资采购过程中,要做好成本的控制就应当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其一,加强购买成本的控制。在物资采购时,要不断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供应商参与竞争,并通过反复对比选出质量比较放心、技术比较过硬且价格便宜的。这样不仅降低了购买成本,而且更加有保障。其二,加强存储成本的控制。存储成本的控制就是要合理管理库存的物品,从而减少资金的占用。并及时做好物资存储的管理工作,要时刻做到防盗、防火、防变质以减少存储物资的损耗。其三,加强配送成本的控制。当今社会信息高速发展,要控制好配送成本就应当提高物流的配送效率,并通过信息共享及时了解情况,降低配送成本。

(三)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对于物资的采购要做好资金预算管理,统筹分配。编制相应的资金采购预算,制定合理的方案,保证资金的合理支出,这样就能够使资金进入良性循环。在采购物资资金的支付中,对于数额比较大的资金就施行集中支付,将分散于各部门资金支付比较大的款项集中起来,并安排合理的时间一次性支付。而且在资金的支付方式上也可以选择其他更快捷更方便的支付方式,如使用银行提供的银行汇兑、商业汇票都是不错的方式,又快捷、又方便。

四、结束语

铁路物资采购的预算管理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更高效地使用资金,反过来也是对资源的节约。对于铁路物资的采购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并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来对铁路物资的预算做出更合理的规划。

参考文献:

[1]凌金清.铁路物资采购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及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4(06):39.

第10篇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积极的推动了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迎合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汽车制造企业需要不断的优化制造技术、控制制造成本,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厂内物流是企业制造行业的重要部分,关系到原材料的入库、仓储、配送等,这一过程主要由厂内物流部门进行控制,厂内物流涉及到制造企业的仓库管理、翻包装、配送等内容,是影响汽车制造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上汽通用五菱厂内物流为例,对其厂内物流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提高厂内物流质量,降低成本,积极推动汽车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厂内物流的相关概述

汽车制造企业在实际的汽车生产过程中,主要是由装配车间对车辆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和装配,形成满足汽车需求的零件或汽车整体。在整车总装前期,需要对原材料进行采购和储存,并采用有效的方式将原材料配送到车辆装配车间,从而满足车辆的生产。这一期间物料的移动过程被称之为厂内物流。厂内物流是影响汽车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力的重要部分。

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厂内物流由采购及供应链管理科进行日产运行管理,物流过程的完善及合理性是促使汽车制造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汽车制造企业需要重视对厂内物流的运作管理,科学的将厂内物流摆到企业发展的角度,形成具有现代化、信息化特点的厂内物流,促使采购、生产和销售可以得到整合统一,降低厂内物流成本,积极推动上汽通用五菱的持续健康发展。

2 上汽通用五菱厂内物流现状分析

作为微车行业领先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上汽通用五菱具有相对完善的采购系统和仓储、配送系统,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上汽通用五菱追求创新、极限和发展,逐渐形成具有企业特点的一体化厂内物流模式。但是在实际的厂内物流应用中,一些问题也是切实存在的,使得上汽通用五菱的厂内物流成本和效率不能得到控制,制约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2.1 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水平不高

第三方物流公司是促使厂内物流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方式开展厂内物流工作。但是却受到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影响。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规模不高,车辆不够规范,原材料承载的过程中,现配送车辆不满载、配送不及时、配送错误等问题。这类问题的产生,导致厂内的车辆堵塞和车辆拥挤的情况,影响厂内的其他车辆运行,制约厂内的生产效率。此外,受到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质量的影响,使得企业出现零件损坏、漏装、混装的情况较多,降低了上汽通用五菱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从而导致运行成本的增加。

2.2 信息系统不够完善、生产、配送计划衔接不够紧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上汽通用五菱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运输系统等不断进步和完善,但是仍旧存在一定的隐患,不能有效的对在途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对在途物料控制不够合理。此外,因为生产计划难锁定,特殊订单种类较多等因素影响,车间需求物料与实际配送的物料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信息需增加人工辨识。

2.3 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库存管理是厂内物流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的库存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需长期改善的问题。例如:物料库存的账目不够精确,物料配送过程中的账目无法做到即时交接,物料短缺、可疑物料等产生的账目调整与实际物料不同步等问题,使得物料计划员无法了解到物料的即时库存,这些工作需要更加完善的账目处理流程才能更好的完成。

3 上汽通用五菱厂内物流的改进建议

结合上汽通用五菱厂内物流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适时的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促使厂内物流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促使厂内物流的成本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积极推动上汽通用五菱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3.1 寻找品质较好的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是影响厂内物流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强化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调查工作,由市场调查人员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信誉和服务质量进行调查,选择服务质量、信誉上佳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针对物流公司,企业需要加强监管力度,适当的组成管理小组,对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监督,促使服务质量的提升。采用战略和做伙伴的方式,带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质量提升。

3.2 强化厂内物流管理系统的建立

针对上汽通用五菱的实际情况,重视厂内物流管理系统的建立,促使物流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传递,并科学的对GPS技术进行应用,通过GPS技术科学的对运输车辆进行定位,判断物流车辆的基本情况,从而实现对运输车辆的运输情况进行控制。并科学的对生产计划和配送计划进行制定,强化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并根据物流的基本情况,制定有效的物流管理措施,进而积极推动厂内物流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3.3 构建完善的库存管理体系

(1)结合仓储管理系统,科学的对原材料进行登记、分类,并制定有效的原材料清单,按照制定的清单将材料进行分类堆放,保障材料的统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的核算提供基础参数。(2)强化对原材料的保护工作,科学的对材料进行分开放置,避免原材料之间的杂乱。针对部分存放要求较高的材料,强化对该部分材料的保护工作,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并保障材料可以始终处于干燥的状态。(3)建立完善的仓库管理制度,促使仓库管理人员可以严格的按照制度进行仓库管理。构建完善的责任制度,将材料库存管理质量和安全,与相关管理人员的绩效挂钩,提高库存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避免库存材料的损害,降低成本。

4 结束语

厂内物流是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对上汽通用五菱厂内物流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积极推动上汽通用五菱的场内物流水平和效率得到提升,降低成本,积极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佛胜,付浩.“上汽通用五菱”入厂物流现状及改进建议[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38-41.

[2]唐远洪.上汽通用五菱物流现状分析与改进[J].物流科技,2010,6:61-65.

第11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政府采购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237-02

1我国高校实施政府采购的现状分析

1.1 我国高校实施政府采购的重要性

政府采购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高等学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其主要任务。高等学校虽然不是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以赢利为目的,但需要有稳定的办学经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渠道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等。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教育事业收入属于财政性资金,高等学校在购买教学行政办公设备时,实际上是在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理应纳入政府采购范畴。实行政府采购能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是分散型管理。一般的做法是年初根据全年收入把支出计划下拨到各学院和系部,学院和系部根据财务下达的计划自行支配财政性支出中的教学设备采购支出、办公经费支出财务管理较为混乱,而且资金使用的效益也不高。实行政府采购,年初报采购计划,变分散采购为集中采购,促进了学校对各学院和系部的宏观调控,加强了支出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采购质量,优化了资源配置,更重要的是规范了财务管理行为。

1.2 我国高校实施政府采购的特点

高校政府采购工作主要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装备和技术服务,作为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基地,其仪器设备的采购,既有一般政府采购的共性,同时存在诸多特性。

1.2.1 投资主体多,经费来源多元化

教育部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在采购中,与财政性资金相配套使用的地方资金、自筹资金、借贷资金,一同实行政府采购。因而高校所有采购资金都应属政府采购范畴。随着高校办学层次的多元化以及筹资渠道与能力的改善,资金来源已不再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的单一模式,除主要的政府财政拨款和事业性收费外,同时还有其它的资金渠道。从资金级次来说,有国家财政拨款,也有地方财政拨款和各企事业单位投资。

1.2.2 时效性强,计划性差

首先,高校经费来源渠道的多样性,特别是各种科研经费的数额和到位时间事前很难确定;其次,高校内部部门结构复杂,拥有经费自的部门很多,仪器设备采购计划要达到资源合理高效配置很难;最后,科技进步日益加速,采购计划制定出来往往到执行时过时了。所以高校仪器设备采购计划难以全面、准确、按时完成。在实际采购工作中计划性差。如严格按政府集中采购程序来办,时间上常难以满足要求。

1.2.3 需求多样,难成规模

高校学科门类的设置有多样、齐全的趋势。教学、科研、科技开发项目的多样化带来了物资需求的多样化;学科之间的交叉和综合使得新兴学科越来越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所需技术设备和用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即使就同一种类的物资来说,其规格、技术指标也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高校采购的物资需求种类远远超过其他政府部门的需求。经常是某一类型的仪器设备的需求量很小,一台或几台某种型号的仪器设备可能就满足了教学科研需要,因此,采购很难形成批量。

1.2.4 专业性强,采购难度大

政府采购的重点是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机构所需的通用物资类商品、工程和服务,一般技术指标要求较规范、统一,容易描述和评比。高校专业设备多,对功能要求很高,例如有些设备仪器需向厂家定制,大多数科学仪器的技术参数不易把握,使得在采购过程中对功能的要求高于对价格的要求,这样评标方法就不容易确定。另外,专业科学仪器的生产供应商在市场上非常稀缺,往往导致采购过程中缺少竞争,容易形成垄断,不易于形成公平、合理的价格。

1.2.5 采购总量大,组织结构复杂

近年来,在“科教兴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国家投入大批经费用于科教事业。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启动“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和加快高校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高校也通过合并、联合办学等方式来争取政府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高校年采购量也以很快的速度增长,已成为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而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复杂,机构设置分为行政机关、学院、系、研究所等,规模大的学校还有多个校区。

2我国高校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高校实施政府采购是财政支出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而非仅仅是采购方式的变革。高校实施政府采购触动了高校的切身利益。由于政府采购最终目标是买卖双方的利益平衡和价格公平,而非采购人利益最大化,导致资金紧张的高校对政府统一采购产生抵触情绪;从高校所站的角度看, 高校经费来源大部分是收取学生学费的预算外收人(财政拨款以外的事业收入)这些预算外资金并没有纳入国库集中管理,不属于财政性资金,可以不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许多高校成立了学校内部政府采购的专职机构,建立了相应的集中采购制度,误认为学校组织的统一招标采购就是政府采购,以为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规定的方式方法进行集中采购就是实行了政府采购。由于对政府采购缺乏统一、深刻的认识,政府采购在高校进展并不顺利。

2.2 管理机制不健全

2.2.1 法律体系不健全

《政府采购法》制度体系不健全,高校相关配套实施细则有待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是对采购项目全过程的管理,是包括制定采购预算、编制采购计划、采购信息、确定采购方式、签订采购合同、组织验收回访、建立采购档案等一系列机制和规范的总和。《政府采购法》已经颁布实施很长时间但与之配套的具体实施办法仍未出台。

2.2.2 高校内部采购制度不完善

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与《政府采购法》相配套的集中采购制度、成立了专职采购机构、但是缺乏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必要的监督机制、采购活动随意性比较大、私下交易、暗箱操作情况时有发生。

2.2.3 管理体制不统一

有的高校隶属于教育部、有的高校隶属于地方政府,管理层次多、地域跨度大、需求千差万别、客观上为部门集中采购和监管带来了难度。

2.2.4 机构职责不清晰

一批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利用其 “特殊”关系,争夺高校政府采购市场。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这些机构更多的是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至于产生各种违背政府采购宗旨的不法行为,侵害了部分高校的合法权益。

2.3 采购预算不准确

政府采购预算是实施政府采购的依据和前提,是政府采购计划执行中的核心环节。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有利于加强政府采购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提高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率。但是,政府采购面向高校推行以来,预算编制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客观上说,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制定准确而详尽的年度财务预算,并根据预算编制完整、详细的年度采购计划,对高校来说确实有较大难度。一是高校的采购计划往往要根据当年的招生情况来确定;二是高校规模大、组织结构层次多、管理权限分散、资金来源广;三是高校所需设备技术含量高、品种多、时效强。高校是一个知识密集的场所,由于其所从事的大都是高科技的研制和开发,因此,高校购置的相关科研设备也是随着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而迅速变化着的,很难提供一个一年甚至是半年内在数量、价格等都准确的采购参数,在客观上给集中采购预算的编制带来难度。从主观上看,对政府采购预算的认识不到位。一方面由于《政府采购法》实施时间不久,宣传力度不够,原先出台的制度又缺乏刚性,对采购人没有法律约束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预算编制滞后,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很难实施。不少高校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往往是领导说了算,随意性比较大,对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严肃性、重要性认识不足。

2.4 采购方式单一

许多政府机构在组织高校所需物品采购时,把重点放在使用量大面广、技术指标单一的教学仪器设备采购方面,而对大宗办公用品、大批量图书资料、基建工程所需物资、科技含量较高的计算机校园网以及高校后勤生活保障物资等方面的采购关注较少。高校高科技科学仪器设备技术指标复杂,有些性能指标精度要求高,渠道相对单一,而政府部门采购人员由于对某些专业技术指标缺乏了解,加上采购前没有与使用单位进行沟通,导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忽视用户的实际要求,单纯依据上报的技术指标购买,导致采购到的仪器设备性能指标与学科建设实际需要的指标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建设需要。政府采购需要根据不同的采购规模和采购对象编制项目文件,描述采购对象,采购信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要3~8个月。如此长的采购周期显然难以满足各高校扩招后对教学仪器设备和工程物资的迫切需求。

3改进我国高校政府采购的对策

3.1 健全高校政府采购管理制度

健全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是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础。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应根据国家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整体目标和原则,结合高校及其所处地域的实际情况来构建符合高等教育规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高校的需求复杂多样,实行政府集中采购难度较大,应在高校内部组织成立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设置集中采购机构,并纳入政府采购管理体系,设立以高校财务部门为主管机构、采购部门为执行机构、监察审计为监管机构的“三权分立”的组织结构,形成责权明晰、相互制衡的制度约束机制,置于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之下。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努力使招标信息公开、评标过程公正、招标结果公平。

3.2 细化采购预算及计划

对于高校来说,部门预算制定的科学、准确与否是政府采购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而强化计划论证,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则是高校顺利实施政府采购计划的关键。随着国家调整了财政预算和财政资金的分配办法,改变了过去预算资金切块分割找项目的做法,实现了预算的项目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分清轻重缓急,合理确定开支顺序,将有限的资金安排到急需的项目,以确保重点支出的需要,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遵循科学的程序,由掌握科学知识的集体来进行决策,按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教学和科研的布局,由专家、学者及相关的领导者密切配合,应用集体智慧的优势,经过科学的验证,遴选最优方案。根据决策方案,确定投资项目,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然后按预算有计划的组织实施。在预算的执行中,对临时追加预算的采购申请一般不予批准,对确因项目必须,应由实验设备物资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提出是否立项的处理意见,供领导科学决策。

3.3 采取灵活多样的采购方式

实施政府采购,应调动政府和学校两方面的积极性,学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应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对大中型基建工程、大批量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大宗物资采购,要编制采购明细表,注明时间、生产厂商、商品品牌、规格型号、数量、质量技术参数以及经费来源等内容。这样便于财政部门将学校政府采购商品所需财政预算直接划拨到政府采购机构,由采购机构直接与产品供应商结算,从而加强预算约束。同时,学校要与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多沟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不同采购方式,对采购数量大,时间要求不高,且通用性强,技术指标简单的教学仪器设备,由政府采购完成,以便充分发挥政府批量采购的优势,节约资金;对教学、科研急需,且价值较高的教学仪器设备,可采取招标采购的方式由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共同完成,以便节省时间,以缩短供应链,减少采购费用。这样才能解决好政府采购周期长与学校对所需商品和服务使用时间要求紧的矛盾,以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及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第12篇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采购业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23. 019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23- 0030- 03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内部控制的复杂性以及理论和实践上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的不足,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普遍相对滞后,存在诸多问题。以采购控制为例,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控制不甚完善,极易导致舞弊、腐败等问题,成为干部违规、违纪、违法的高危领域。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效果,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健全采购控制,增强内部控制的制衡性,抑制不法行为的发生。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内部控制的范围和目标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以公立医院①为例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设计出适当的采购业务控制要点及相应的业务控制流程图,最后提出了实现采购控制所需的主要控制措施。

1 采购控制范围和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控制是指在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资金进行货物、服务和工程的采购过程中的相关控制。采购控制的范围主要包括对采购前的预算指标的控制以及采购后采购合同的签订、资金支出方面的控制。其中,采购前的预算指标主要关注采购事项是否已经在预算指标内,采购预算指标是否能满足采购支出金额。采购后合同的签订和资金支付等环节主要关注合同内容与投标文件、中标信息等法定内容是否一致,实际支付金额与采购合同金额是否一致等。

采购控制的目标主要是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资金在市场择优采购过程中采购业务合规合法、采购环节科学合理、采购结果公平公开。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很多单笔采购金额没有达到政府采购金额标准且不在政府采购目录中的采购行为,但累计金额较高,因此有必要设计内部采购机制加强管理。采购控制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控制采购的各个重要控制节点来防范采购业务中的差错和舞弊,进而强化采购层面的廉政建设,提高政府采购运营效率。

2 采购控制存在的问题

公立医院在运营中的药品、设备、医疗物资和办公、维修等物资的采购工作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和运营成本控制。公立医院采购控制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缺乏专门的职能部门对采购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公立医院采购涉及科室较多,既有临床科研采购,也有日常办公和后勤生活采购,采购项目琳琅满目,多头报账、多头负责,这给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困难,常出现账实不符、多领少用、冒领等现象。公立医院主要依靠设备科、供应科和总务科等科室进行自我控制,外部虽然有审计、纪检等部门的参与,但控制力度不够。

(2)供应商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采购方式多样,来源渠道复杂。由于公立医院采购涉及品种多,采购部门多,对供应商资质要求不同,常出现供应商无证经营的现象,对公立医院的安全运行产生不良的影响。此外,公立医院目前的采购方式主要以招标采购为主,个别采用直接市场采购。招标采购中,既有全国、全省招标,也有地市招标,还有公立医院自行招标等,方式多样,导致公立医院使用产品的来源渠道复杂化,大量成本都消耗在流通和库存环节。

3 采购控制要点及流程图

公立医院采购控制要点包括物质采购、工程采购、药品采购和零星采购4个方面。

3.1 物资采购控制

物资采购控制需要合理设置岗位,确保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合同订立与审核、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加强岗位制约与监督,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一人办理库存物资业务的全过程。库存物资由公立医院统一采购,对采购方式确定、供应商选择、验收程序等按相应规定执行,纳入政府采购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范围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加强验收入库管理,根据验收入库制度和经批准的合同等采购文件,组织验收人员对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并及时入库;所有药品及库存物资必须经过验收入库方可领用;未办理验收入库手续,一律不得办理资金结算。

3.2 工程采购控制

工程采购控制需要确定工程采购权限,对工程采购权限内的部分,经办部门负责人要对费用、质量进行实际考察,根据要求签订合同、协议,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按合同、协议内容施工;对工程采购权限外的部分,要由总务处、医学工程处提出立项计划,通过招标进行费用比较和调研,写出书面报告,经院领导班子讨论通过,院长审批。

3.3 药品采购控制

药品采购控制需要建立健全药品采购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权限,确保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合同订立与审核、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合理设置岗位,加强控制和监督。根据药品供应情况及业务要求,确定批量采购或零星采购,实行储备定额计划控制,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储备。批量采购由采购中心、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监督部门、专业委员会及使用部门共同参与,确保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切实降低采购成本,在与经销商或厂商进行商务洽谈时,应保证两人或两人以上人员参与,并做好会谈记录,参与人员在记录单上签字备案。

3.4 零星采购控制

零星采购控制要求小额零星采购由归口管理部门对价格、质量、供应商等有关内容进行审查、筛选,按规定审批。零星采购按照预算外采购项目管理,科室提出申请,经相关部门负责人审议后,批准采购。

4 实现采购控制的主要控制措施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组织机构设计、采购计划的编制与审核、采购方式的确定、合同的签订与备案以及采购项目的组织验收在内的5个采购控制环节。

4.1 组织机构设计

采购管理机构是包括采购监管决策机构、采购日常管理机构及单位采购实施机构3个层次的采购管理组织体系。单位应设立采购领导小组,由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任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同组成,主要职责是研究决定采购重大事项,审定本院采购实施计划和采购方式;审定各采购单位定额标准以上重大项目的采购需求、公开招标文件和采购合同;审定内部采购预选供应商库和采购机构库名单;监督各采购单位采购工作,查处采购违法行为;其他相关采购工作。并对过程进行监督,不参与预选供应商抽取和评标等具体工作;参与采购中有关质疑、投诉问题的处理;受理供应商提出的回避申请,并按照回避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审核。

4.2 采购计划的编制与审核

按照“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的工作流程,各单位应先规范填报集中采购预算,编报并录入采购计划后,方可实施采购。年初集中采购预算在年初与部门预算同步编制,主要体现预算支出规模和方向,可以粗编。集中采购预算要应编尽编,属于集中采购范围的支出项目应编制集中采购预算。加强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的衔接,建立预算编制、采购计划和资产管理之间的沟通机制。根据本单位工程、货物和服务实际需求及经费预算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细化采购预算,列明采购项目或货物品目,并根据采购预算及实际采购需求安排编报月度采购计划。采购小组应对各单位提交的集中采购预算进行审核,属于集中采购范围的支出项目但未编制集中采购预算的,应责令其重新编制。建立采购需求单位内部的分权和岗位分离机制,采购需求计划评审要设置不同岗位进行管理。

4.3 合同的签订与备案

采购单位依据中标通知书,严格按照采购中标结果以及合同管理的相关要求同中标供应商办理合同签订手续;采购单位应将签订的采购合同,提交采购小组备案,只有合同备案后才能启动后续采购资金支付工作;采购单位应做好采购合同等采购文件的分类、建档保管工作,防止资料遗失、泄露。采购文件的保存期限为自采购结束之日起至少15年。采购文件包括采购预算、政府采购登记表、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质疑答复、中标通知书、合同、项目成果、验收证明及其他有关文件资料。

4.4 采购项目的组织验收

由相关部门或指定专人对所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对重大采购项目应当成立验收小组,由技术、法律、财会等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验收工作。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负责验收的部门或人员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在收到采购的货物、服务或工程项目竣工后,采购单位应组织对货物、服务进行验收或对工程项目进行竣工决算。相关验收或竣工决算工作,应严格依据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在协议采购方式下,采购单位应自供应商履行合同义务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组织验收。验收或竣工决算完毕后,应及时向采购小组备案验收报告、审计报告(如有),才能进行尾款支付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永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2]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

[3]樊行健,刘光忠.关于构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若干思考[J].会计研究,2011(10).

[4]刘永泽,张亮.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