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时间:2023-07-18 17:24: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第1篇

关键词:大土木专业;结构设计原理;精品教材

中图分类号:G423.3;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067-04

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很大程度决定了未来土木工程师的能力与素质。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通才”教育,即强调“土木工程专业宽口径”的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注重大土木平台的构建[1-2]。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平台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尤为重要。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3],对帮助学生构建基本结构概念非常重要。近10年来,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针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先后承担并完成多项课程建设与改革项目,该课程已荣获“江苏省精品课程”,团队编著的《结构设计原理》教材[4]获江苏省精品教材和重点修订教材等立项。

笔者基于教学团队在课堂教学及教材修订过程中的实践,对《结构设计原理》精品教材建设进行探讨,旨在为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

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能力,为结构整体设计奠定基础。结构设计原理主要讲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钢结构设计原理两部分内容,课程具有基础性强、学时长、知识体系复杂、实践性强等特点。目前国内各高校均将该课程设置在第五学期,但开设方式各有不同,例如:清华大学将课程分为混凝土结构(1)和钢结构(1)两门课程,每门分别为3学分,合计96学时;同济大学分为混凝土结构基本

原理和钢结构基本原理,分别为4学分和2.5学分,合计111学时;东南大学将两部分合并为工程结构基本原理,合计5学分80学时;中国矿业大学将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合并为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共80学时。

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与课程设置密切相关,教材的编写质量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也非常明显[5-6]。目前对于《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和《钢结构设计原理》教材的建设,要么完全分离,要么简单组合,在教材内容编排方面对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共通性考虑不足。有些教材过于偏重理论分析,与实际工程联系不紧密;有些教材仅强调实例缺乏足够的理论分析。在“大土木”的背景下,如何将土木工程中基本构件的设计原理融合为一整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台课的搭建目标,并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有效搭接,成为精品教材建设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教材编写探讨

基于上述现状分析和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大土木专业结构设计原理精品课程教材的编写应重视原理共通与材料差异并存,做到基本原理与工程应用并重,实现课堂学习与课外拓展并举。

(一) 原理共通与材料差异并存

作为一门介绍专业基础的课程,其教材应体现结构构件基本设计原理的共通性,同时也不应忽略这些基本原理因材料的不同而引起的差异。以图1(a)所示纯弯曲构件为例,如果是钢筋混凝土梁图1(b),其设计公式来源于试验现象及理论推导的结合,讲解中通常需要强调钢筋与混凝土二者共同受力,给出如图2所示的截面应力的变化图,并有一系列基本假定作为前提才能获得这些基本公式,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强调试验现象并有专门的试验环节针对该内容做深化;而钢梁图1(c)的设计公式则源于材料力学的理论推导,其截面应力的变化如图3所示。对比图2与图3,可见其差异明显。

这种差异在轴压柱、偏压柱以及构件的连接方面也有所体现。如果无视这种差异,强行将两部分内容简单揉合,必然给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带来很大的困惑,

造成概念混淆、理解混乱。为此,在教材的结构安排上,应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及钢结构设计原理分篇编写,既显示出两者之间在原理上的相通性,又体现了不同材料构件设计的区别。这样有既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又方便教师讲解。

(二)基本原理与工程应用并重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特点应该是“始于理论,终于应用”,即立足于基础理论的同时还要强调基本原理的应用方法,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将原理应用于设计实践,加深学生理解。

首先应妥善把握理论推导的尺度。对基本理论的涉及深度不宜过深,因为纠缠于基本理论往往会适得其反,造成学生疲于推导、演算,而忽略理论背后的“原理”。另外,理论推导枯燥乏味,势必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削弱其学习兴趣。教材中的理论应服务于基本原理。例如钢结构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整体稳定系数φ,它综合体现了初弯曲、初偏心和焊接残余应力对构件临界应力的影响,其中讲到初弯曲对轴心压杆承载力的影响时,用图4所示的压杆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出轴心压力接近临界压力时,其跨中挠度趋于无穷大的结论,表明构件失稳,就很好地体现了“原理”。

其次,应重点培养学生对基本原理的应用方法。教材中对每个知识点都应该有相应的例题可以参考,同时还应有综合例题将相关知识点串联,使学习者对知识点有系统整体把握。图5为某钢结构的主次梁体系,以此为工程背景,可以将其次梁、主梁、柱、支撑等基本构件的设计,以及主次梁、主梁与柱的连接设计分散于各个章节的例题中,既能各自独立,又能形成整体结构,帮助学生构建由点及面的知识体系,应用效果非常好。当然,作为教材,课后还应配合一些习题帮助学生完成课外拓展训练,使学生能及时将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具体应用。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都要做到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只有多联系实际才能保证“原理”有个坚实的落脚点。

(三) 课堂学习与课外拓展并举

土木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任何一个理论都要经得住实践的检验,而很多设计理论也都是源于实践。因此,一方面应强调设计方法的实践来源,在教材内容编排上可按照试验研究―理论分析―设计方法―实例分析的顺序进行,并适当配合现场试验、动画演示以及试验录像以加深学习者的印象。另一方面应注意激发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比如在教材中加入自主设计试验、模型制作等习题。这对培养学生的结构感觉非常重要,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图6a为钢结构连接部分的一道课后综合作业题,包含了角焊缝受拉受弯、螺栓拉剪、螺栓拉弯等连接的验算。学生对该图的理解有困难,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指导学生绘制了该连接的三维模型(图6b),通过旋转角度动态观察辅助识图,然后组织学生动手制作缩比模型(图6c),通过亲手操作组装,学生对钢结构的传力路径、连接方式及构造细节等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这种实践教学方法操作简单,很好地实现了课堂学习与课外拓展的有效对接,实施效果良好。

结构设计的流程相对比较程序化,每种构件的设计都遵循一定的流程和规律,即材料参数确定、截面初选、基本设计公式选用、适用条件校核、复核等。为此,可以在每一章节设计方法阐述之后,附上对应内容的程序化流程图(图7),以有利于学生对设计过程的总体把握。同时,该部分内容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编程锻炼机会,如图8即为指导学生参照教材流程编制的VB小程序,界面简单、功能齐全、效果良好。

由于篇幅有限,这些课外拓展内容无法在教材中充分展开,可以将其制作为电子资源库,采用多媒体教材的形式对纸质教材进行适当补充。此外,还可将电子资源整合于精品课程网站,供学生浏览学习。

三、结语

结构设计原理是大土木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内容多、公式多、公式适用条件多,具有一定的难度。教材建设作为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较大。基于多年的课堂教学和教材建设实践,笔者对大土木专业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精品教材的编写进行一些探讨,以期为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材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以一.国际土木工程界对未来工程师教育的若干关注点[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2):119-121.

[2] 徐礼华,傅旭东,彭华,等.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1):55-60.

[3] 徐明,宗周红,张蓓,等.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5):111-114.

[4] 夏军武,贾福萍,李富民,等.结构设计原理[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第2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专业全体学生。即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和用人企业对学校或专业所提供服务的认可程度是能否通过认证的重要指标;(2)实行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即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依据毕业生的工程素质要求、核心竞争力,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3)持续改进,建立健全全过程的有效评价体系,强调合格评价,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设计的改进和提高。针对上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关键是深化教学改革,对现有的教学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逐步实现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从句号课堂向问好课堂、从灌输式课堂向讨论互动式课堂的转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成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2本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水电工程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与工程实际、现行规范紧密联系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弯、压、拉、扭等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利用所学的工程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该课程教学目标包含以下几点:(1)掌握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熟悉材料选择的基本要求。(2)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在当今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情况有清晰的了解,了解其发展趋势。(3)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理论、适用条件及构造要求。熟练掌握弯、压、拉、扭四种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与步骤(包括承载能力计算、变形及裂缝开展宽度等验算)。能依据设计计算结果及规范要求,正确选择和配置构件中所需的各种钢筋并绘制相应的施工图。(4)具有从事混凝土结构工程设计的能力,熟悉结构选型、结构平面布置方案、构件截面形式和尺寸选择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5)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我院于2015年12月正式启动水利水电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关于毕业要求有12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对应其中的毕业要求1和毕业要求3.

3水利水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

3.1设计院、施工企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我院针对水电行业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岗位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要求的开展了调研,先后走访了近20家设计、施工单位。通过调研分析得出,设计、施工企业看重具有较强专业综合素质方面的人才。

3.2对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设计院、施工企业一直是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用人单位在人才需求方面通常倾向于选择具有较强工程结构设计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或具有一定工程施工经历和经验的人才。因此,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

3.3对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工程结构设计大多是利用设计计算软件来完成。许多用人单位把对应聘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察作为一项基本条件。一般要求掌握的设计软件有pkpm、Autocad等,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这些设计软件进行水工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工作。

3.4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任何一项优良的工程结构设计都是项目组全体成员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的结果。很多用人单位重视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要求项目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因此,具有团队协作意识、执行力强的人才备受欢迎。

4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4.1改进课堂教学模式(1)注重该课程与相关课程联系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概率论》、《水利工程制图》、《建筑材料》、《材料力学》以及《结构力学》等,因此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应具备相关课程知识。如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原理一章学习时,重点讲授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设计规范采用的以可靠度为基础的实用设计表达式以及荷载和材料强度取值等,均以《概率论》课程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再如在讲授第一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时,提前让学生们回顾《建筑材料》课程的相关知识,将教师课堂引导学习和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2)预习引导、重点突破该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很多,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掌握,在每一章、节学习之前预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预习。授课过程中当讲述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重点、难点时有意识地放慢节奏、加重语气,并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必要时重复讲述。我们在每章、节内容讲授完毕后,对重点、难点及带规律性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每次上课前都针对上节课重点、难点进行回顾复习。(3)采用引导启发式教学一般说来,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当然越详细越好,但受教学时数(64学时)所限不可能做到如此。因此教师应采取引导启发式教学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对结构设计基本原理、课程重点难点及相关的规范要求作详细讲授。课后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安排自主学习时间,不断扩大知识面,增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2重视实践性教学为加强学生工程素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1)重视实验教学,实现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传授理论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而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必须借助于实践性教学。因此课堂教学环节设计除了观看试验录像、工程录像和计算机模拟动画外,还应重视现场实验教学,应充分利用结构实验室进行素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试验教学,让几个同学一组利用课余时间亲自动手制作试验梁,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试验,让学生认真观测试验过程中有关现象,并对试验数据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统计、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有更直观、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研兴趣目的。(2)重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实现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课程设计是继理论教学后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的环节。该课程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是钢筋混凝土现浇整体式肋形楼盖的设计,根据设计内容通过调整活荷载大小、主、次梁跨度设置若干个题目,做到单人单题。从材料选择、截面尺寸拟定、计算简图、荷载统计、内力计算及结构构件设计一直到最后绘出梁、板配筋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设计。在辅导课程设计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门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如利用结构力学的知识计算出连续梁板的内力之后,再利用该课程第三章、第四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知识进行梁板的配筋计算,最后结合工程制图及相关的构造知识绘出施工图。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全面掌握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设计过程、设计内容及相关的基础设计知识,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化。(3)重视现场教学,实现从句号课堂向问号课堂转变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机会,强化学生对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感性认识。通过参观学习已建成的或正在施工的水工混凝土结构工程,使学生对水利工程中常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有所了解;另外,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到施工现场看一看,观察结构形式,量一量基本构件尺寸,分析一下梁、板、柱的受力和传力关系,以及实际工程中钢筋弯起、截断、搭接、锚固等构造要求,以此激发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学习兴趣。(4)重视课堂笔记、例题、作业题为保证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同学们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认真标注重点、难点。在每一章节内容讲授完毕后,安排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作业题,通过讲解例题使学生熟悉一般解题的思路与方法,然后通过课后作业练习进一步巩固掌握。在第三章、第四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讲述完后布置一次大作业———钢筋混凝土悬臂梁的设计。对学生完成的作业都全批全改,指出错误的原因,并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讲评,促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建立正确的工程设计理念。

4.3加强校企合作,聘请工程师进课堂进行案例教学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计划中留出一定数量学时(预留8学时),聘请工程施工单位或设计院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师进课堂授课,依据他们从事的实际工程进行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他们的工程经验重点强调课程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拓展学生的工程视野,促进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提升。

第3篇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实训操作;职业能力培养

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社会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有结构工程师、土建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混凝土结构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也是工程建设中大量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对培养具备职业岗位和工种要求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按照培养“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大胆的实践,形成了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改革的理念

1.服务企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混凝上结构课程受本科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大纲和教学环节围绕培养设计、兼顾施工和管理的人才目标制订,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重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轻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毕业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胜任岗位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设计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对本专业学生就业要求是懂得设计的基本原理,会正确应用规范、图集、能进行电算操作、直接承担施工图绘制,编辑的工作任务。因此,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必须紧紧围绕建筑设计单位对一线设计人员的需求,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以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教学改革。

2.校企合作,构建“教、学、做”的教学模式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不仅包括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基本受力性能、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及配图的绘制,而且涵盖了大景直接涉及混凝土结构细节的构造、大样方面的内容。显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仅由专任教师在学校进行教学足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只有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学生完成混凝上结构工程设计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流程为依据,共同构建“教、学、做”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工程基本技能的训练贯彻到教学的伞过程,才能使学生在掌握混凝土结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从事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并获得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同时,使学生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和职业的认识,正确地选择就业岗位。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混凝土结构课程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一般是先讲授受弯、受剪、受扭、受压及受拉构件的截面计算,然后再讲授相应的结构设计,最后集中时间进行课程设计。这种体系不仅使构件的截而计算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教学内容不连续,不利于学生在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真实工作过程中系统地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而且实践教学只安排课程设计,时间少,内容仅为设计手工计算与施工图的绘制,缺乏对学生进行所从事的PKPM电算和平法施工图表达的训练。为此,我们根据混凝土的结构的组成和受力特点,本着便于工学结合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地整合和序化,构建了对不同受力类型的构件及其组成的相应结构为工作任务载体的6个学习情境(见下图)。对每一个学习情境,除了讲授学生必备的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的知识外,根据实际工程应用情况,按真实设计过程进行常用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施工图绘制的实训指导,形成了混凝土结构原理性知识―平法电算―施工图绘制“三位一体”的“教、学、做”教学模式。

三、教学环节的组织

根据建筑设计类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规律,对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每一个学习情境,采用下表所列的两阶段四步教学法组织教学。通过每个阶段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条件下,正确地选用结构工程材料,能够进行常用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和施工图的绘制。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混凝剂结构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除了灵活地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采用现场教学、工程实例教学、动手操作教学、相互评价教学等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1.现场教学

在进行楼盖结构、单层厂房排架结构、框架结构以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教学时,利用课内、外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的工程现场,由兼职教师讲授结构的组成、布置、工程构造要求以及施工工序。直观的现场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2.工程实例教学

通过外伸梁、雨蓬、楼盖结构以及单层厂房排架结构等工程设计计算实例教学,使学生在理解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熟悉结构构件的计算方法和过程,提高结构施工图的绘图和识图能力,并积累一定的工程经验。

3.动手操作与相互评价教学

在专、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际项目工程资料进行梁、板、柱、基础等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和施工图绘制,同时组织学生分别对绘制的施工图开展相互评价。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学生乐于实践,能够较好地了解工程设计过程,提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五、实践教学的实施

根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我们与多家建筑设计院本着合作育人、共享资源的原则共同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从设计一线聘请了技术水平高、工程经验丰富、善于教学工作的校外兼职教师,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完成典型的框架、剪力墙等具体结构形式,加深了对混凝土结构职业性知识的理解,了解了工程设计类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教师在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的同时,可帮助单位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第4篇

一、混凝土结构课程特点

1. 课程内容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其中包括受弯构件、受剪构件、受压(拉)构件、受扭构件等)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设计、工业厂房设计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工程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规范对结构进行设计,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结构设计等其它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特点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混凝土结构课程与前续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及建筑材料等课程密切相关,又是后续课程高层建筑结构、砌体结构、特种结构、抗震结构设计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它有理论基础,又包含很多经验公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受弯、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有较好的简化力学模型,易于理解。而抗剪承载力、变形、裂缝宽度计算多采用半经验半理论公式。抗扭承载力计算则基于试验资料的统计而给出经验公式,不易从理论上理解。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不止一个而是一系列的经验公式,公式中含有的符号众多。另外,混凝土截面的延性、耐久性设计为概念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学习应结合相关的现行行业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是教学的重要规范依据,其中条文较多,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与规范相结合,理解规范条文,明确构造要求。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实用性强,一般为:楼盖设计和单层厂房设计。课程设计是对整个教学效果的总结和应用,与工程应用技能的培养紧密相关,课程设计教学的效果决定了综合性应用技能培养的成效。

同时随着建筑科学的先进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以及“大土木”的宽口径教学计划的要求,课时普遍被压缩,从而造成学时减少、内容增多的矛盾,所以有必要调整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二、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材问题

从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看,缺乏适用于一般院校特别是专科层次的,在体系、内容与阐述方式等方面均有所突破的教材。笔者曾主讲过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等课程,从接触的各类本专科教材看,混凝土结构教材体系编排雷同,内容没有变化,缺乏个性和特色。例如:现有教材依然按照专门化人才培养模式安排内容,由学习基本构件设计开始,然后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部分内容相互割裂、缺乏联系。又如,在基本构件部分过于重视破坏机理的研究和理论推导,很容易使学生陷入概念、符号、公式、系数中,对学习产生畏惧感、丧失信心、失去兴趣。又如,对结构构件只强调局部而不是整体,其结果是学生较孤立地学习了一些设计理论,却不能理解结构应具备的功能,搞不清一个具体的工程结构应承受和传递哪些荷载,以及为保证传递过程的完成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在头脑中并未建立起较清晰的整体结构概念,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使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训练也难以弥补学生这种先天不足。因此,对讲授内容深广度的把握基本取决于教师本人,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教师为保证基本构件部分的理论体系完整,常常是删减结构体系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

2. 教学安排问题

混凝土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工程实践性均很强的应用科学,既需要力学、数学、材料学等课程作基础,又需要涉及实际工程结构物。在教学安排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缺乏必要的联系,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专业基础知识没有真正起到基础和支撑专业课的作用,加之混凝土结构理论内容丰富、工程实践性强,致使该课程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建立起较清晰的结构概念。例如,力学课程中并没有深入讲授多跨连续梁内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内力包络图的概念和求法,致使混凝土结构课程中的梁板结构设计中的计算方法和理论相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来说,有一些高不可攀,很多学生在学习基本构件时还得心应手,到了梁板结构这一部分就很难领会其中的精髓,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

多年来我们习惯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时过分注重课程本身的完整性却忽视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另外,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讲授书本知识,而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规范的讲解与应用,没有使学生养成查规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感觉知识比较抽象,即使完成了楼盖、工业厂房的课程设计,学生对结构设计的基本思想也没有掌握,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对混凝土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内容要精减、优化,突出重点,讲透难点,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例如,在建筑工程相关的专业中,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在《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建筑构造》、《建筑力学》等多门课程中重复出现。对于类似先修课程中已将讲授过的知识可以取消,保证知识结构体系在全面无遗漏的基础上简洁明快,有利于学生接受。另外,对一些复杂的且有经验系数引入的公式的讲解过程中,应以重点内容为主线,避免大段公式的推导,只讲思路、脉络、公式符号含义、应用条件、物理意义等,如等效矩形应力图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偏心距增大系数η等。

在精简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适应面要宽,要抓住培养学生工程综合能力这条主线,适当补充教材上没有的教学内容,缩短学生从毕业到将来参加实际工作时在知识上的差距。例如,在设计方法一章中,增加了由原始资料求荷载效应的例题和作业,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结构设计中“导荷载”的能力。对于恒荷载,可以根据构件建筑构造,从荷载规范中查出相应材料重力密度,进而计算出面荷载,对于活荷载可以从荷载规范中查出。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让学生自己从荷载规范中查出相应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准永久值系数和频遇值系数。另外,教学内容中还应融入建筑法规的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等职业素质。同时,要加强理解现行规范(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等),使学生知识结构与现行规范相结合,不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教学内容也要体现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和工艺、技术改进的新信息和最新成果,充分反映学科前沿的动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而应当跟踪国内外土木工程学科的先进成果,把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融入于课程之中,如增设新型混凝土结构体系设计原理与应用方面的内容;介绍诸如高强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纤维混凝土结构、新型楼盖结构等内容,以此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其上进心和求知欲。

随着计算机分析软件及绘图软件的普及和大量使用,出现了计算机分析和绘图逐步取代传统手算方法和手工绘图的趋势,特别是对大型和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更是如此。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因此,在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中,也应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分析和绘图能力的培养;重视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理论内容的讲授和计算机设计能力的培养协调同步进行是当前教学的迫切需要。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以采用“讨论式”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写读书报告,学生上讲台,课程重点、难点专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地结合起来,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采用看录像、做试验的方式。例如,对于材料的实际性能特点和构件的实际受力行为,安排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若不能做实验则可以采用播放录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验过程,同时把先进的应用软件运用于多媒体教学实验设计中,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加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感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和实际工程联系起来,例如,开课之前带领学生进行认识实习,使学生对梁桥等常见的结构形式和梁、板、柱等常见的基本构件建立一些初步直观的认识;在讲到混凝土构件时,应结合教室内的梁、板、柱构件进行讲解;在讲到厂房结构的组成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结构实验大厅(单层厂房结构)内进行现场讲解,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课堂教学的内容,由此可知到工程实地讲解,通俗易懂,使学生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周边环境建筑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时有限,我们不可能讲解教材上的所有内容,也不能讲授的内容平均分配时间, 重点内容应该多安排课时进行精讲,比如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就应该是整本书的重中之重。

由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符号、公式的数量很多,对初学者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完全记住困难较大。考试时不妨借鉴现在的执业资格考试的形式,就是采用完全开卷的方式,既允许学生把自己认为考试时需要参考的内容写在一张备考纸上,考试时只准许带该备考纸,不得再带其他任何相关资料,在交卷时,备考纸与试卷一并交回,并且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从几年的实行情况看,这种考试方法效果比较好,主要表现在:学生不必再像闭卷考试时对概念、公式进行死记硬背,可以将学习重点转向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应用,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有所反应,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考核中,可以采用计算书、结构施工图纸的评定与课程设计答辩相结合方式进行。软件应用与课程设计紧密相关,故可以不做单独考核。

第5篇

论文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

《混凝土结构》分为《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上下两册。《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主要从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的角度来讲解混凝土的相关原理知识,这些知识对我院三个方向的学生(工民建专业、交通土建专业、岩土专业)学习专业知识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混凝土结构设计》是《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的进一步延伸,主要讲解各梁、板、柱、基础等的构造和受力特点,这一部分的学习对我院三个方向的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混凝土结构》的理论性非常强,包含各种概念、试验假定、计算公式、结构分析等等,一直以来学生就将这门课程列为难学难懂这一类。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课堂讲解,应用多媒体ppt和板书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讲解,这样的教课方式虽然比以前单纯的板书上课更利于学生接受,但是效果并不突出,学生也仅仅能够应付考试,对于知识体系的掌握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经过长期'教'与'学'过程中的循环反馈,发现我院《混凝土结构》的教学主要存在着以下5个问题:

1.1 教学模式缺乏新意,过于呆板

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完全按照教材顺序来,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讲课,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不能很好地串联知识点,教学方式单调枯燥,学生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积极主动性不强,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1.2 偏重于讲解公式的应用,对基本概念理解的讲解偏少

由于课程的特点,涉及到的公式和概念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教学生如何应用公式计算,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只是死搬硬套,计算出最终结果,但是对过程并不理解,如果变换另一种情况,学生又不会了。而实际工程情况比书本上的例题复杂很多,要想让学生掌握并灵活应用首先就要让其对知识理解透彻。

1.3 教授学生查阅学习过的学科教材,对规范结合的较少

在教学过程中,碰到学生不会或不懂的知识点,更多的是教学生去查阅以前学习过的教材,这样做虽然能让学生弄懂知识,但是却丧失了很好地了解规范的机会。由于土木工程专业规范非常之多,而几乎所有的实际工程依据全部是规范,如果学生等到毕业后才开始接触规范,这样导致学生对规范非常陌生,而这个时候早已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弄懂规范再接手工作,势必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

1.4 教学过程中讲授理论知识较多,学生接触实际工程太少

教学过程中虽然采用了多媒体和板书结合的方式,在讲解梁、板、柱、基础等相关知识时也采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辅助讲授,但是讲解完后,发现学生还是懵懵懂懂,对知识还是处于抽象认知阶段,印象不深刻,过后就忘记了。说明这门课程,单纯的靠老师讲解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一定要让学生去到实际工地,去看,去动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军事文章

1.5 任课教师本身的工程实践经验较少,授课深度不够

授课老师大多数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老师,他们的理论知识虽然比较扎实,但是却缺乏实际工程施工经验,因此讲课过程中更多地是讲解理论知识,没有信手拈来的实例可讲,而学生恰好对工程实例的学习最感兴趣。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改革授课方式,增强学生兴趣

《混凝土结构》课程内容繁多,课程涉及大量的计算公式和设计理论,公式的推导和理论的提出均建立在大量的工程实际经验和理论假定上,故在教学过程中不用花过多的课时讲解公式的推导,重点在于教会学生理解弄懂公式的含义,特别是基本概念一定做到举一反三。由于课时有限这就要求在授课内容上有所取舍,教师在填写授课计划时就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例如:舍弃或部分舍弃那些重推理且不实用的公式、概念等,而将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的内容作为重点难点来讲解,让学生真正弄懂弄透彻一个知识点,从而培养锻炼学生深究混凝土结构的兴趣。

2.2 加快建设实训中心、完善实验室等

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实际操作,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稳固。目前我院学生的校内实践还只能安排在实验室,实验室暂有工程力学实验室、建筑力学实验室和土力学实验室,只能教授小型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和简单的拉压拔等试验操作,学生普遍反映这些实验太简单、枯燥,希望能做混凝土梁、柱等的实验。因此校内实验室需要更新设备,各项器材等种类需要完善。

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土木工程实训中心的步伐,本实训中心已通过学校审批,目前正处于设计施工阶段,即将建好的实训中心包括了工民建、交通土建和岩土3个方向的实践操作项目,一些土木工程最基础的实践操作项目均可以在本实训中心完成,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墙;绑扎梁板柱墙的钢筋;自拌混凝土;支模板;钢筋、模板的下料;脚手架的搭设以及混凝土梁、板的抗压试验。届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混凝土基本构件的破坏实验,使学生对各类构件的破坏形态、受力机理和构造要求等均有较好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3 鼓励课任教师课余参与生产实践

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授课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实际工程经验。而我院大多数老师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工程实际经验还有待提高。因此,我院提出了要建设校企合作,让教师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充电,打造一个完善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为了增强队伍的师资力量,也可以尝试先让1~2个年轻教师走到生产单位去实践半年,他们学习到了的先进的技术方法等回来可以传授在校的老师,然后这样轮换去生产单位,一步一步实行,我院土木师资队伍一定会壮大,培养的学生质量也会更好。

2.4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我院目前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的期末考核分为两部分:一、平时成绩占40%,包括到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平时加分等;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0%,一般情况是闭卷考试。采用这样的考核方式,学生反映,太多的公式和表格需要记忆,稍有记不住或记不准确就会造成大量的失分,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对课程真实的掌握程度,闭卷考试仅仅考核的是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这样的记忆并不深刻,考完试马上就会忘记。

3 结束语

我院培养的三本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从事与实际施工相关的职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传统的教学方式急需要改革,随着每年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行业岗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升我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从教师教学方式、实训中心建设、校企合作、提升师资、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岩.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

第6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混凝土结构

中图分类号:TU37;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1-0135-0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木建筑行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国设置有土木建筑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400多所。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在校期间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当前以能力为导向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是中国由经济科技大国走向经济科技强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1]。

一、混凝土结构实验教学的背景和现状

自1998年7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颁布以来,将原来的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铁道工程、隧道工程、港口工程等8个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即“大土木”。调整后的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学科方向多、专业口径宽和综合性强等特点。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结构型式。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包括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及特种结构等课程,都是各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然而,目前对“大土木”宽口径、厚基础要求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涉及到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等行业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和《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3本规范。3本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差别较大,甚至设计理念和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抓住混凝土结构的精髓,又不使学生对各个行业规范的计算方法产生混淆,是教师面临的一道难题。

混凝土结构是建立在试验基础上的理论性、工程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中的许多理论、模型及公式均来源于实验。实验教学是混凝土结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训练技能相结合的过程。因而,在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开展必要的实

验教学环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据笔者的调查,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混凝土结构课程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如下:由于受到学时和实验资源的限制,大多数高校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没有设置实验教学环节,而采用多媒体或实验录像展示代替;少数高校混凝土结构课程开展了教学实验,但大多采用验证型参观实验的方式,即由实验教师或实验员预先设计制作好混凝土试件(如配筋率不同的钢筋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等),在实验课中进行现场加载试验,带领学生观看构件加载的破坏过程和破坏现象;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自主研发了多功能的混凝土结构教学实验平台[2-3],清华大学等高校也先后开展了开放式混凝土结构课程自主研究实验教学[4]的探索。境外的各大高校均非常重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是混凝土结构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以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为例,混凝土结构课程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完成混凝土构件的实验,最终提交书面的实验报告作为课程最终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自主实验的权重达到30%。

二、混凝土结构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

(一)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传统的验证型实验只是混凝土结构教学的辅助手段,并没有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转变和提高,很难建立“实际操作—实验现象—分析理论—设计计算”这一过程的完整认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开放式实验教学,就是在满足基本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将实验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开放。依托开放式实验室提供的实验设备、耗材等试验条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题目,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过程。开放式实验具有设计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是其区别于传统的验证型实验最显著的特性。开放式实验形式单次实验持续时间短,规模适度,经统筹安排,可使其不与正常教学时间冲突,可操作性好。

开放式实验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主把握实验方法和进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只需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启发。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思索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开放式实验教学鼓励学生之间探讨实验方案等相关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上相互交流,培养他们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此外,开放式实验能提高实验设备和场地的利用率,也能促使实验室统筹规划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实验室自身的建设。

(二)混凝土结构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

1.开放式实验的选题

混凝土结构开放式实验的选题可来源于以下3个方面:教师结合教学需求申报的教学型开放式实验项目;教师结合科研项目申报的科研型开放式实验项目;学生结合科技创新活动申报的创新型开放式实验项目。

2.开放式实验的实施步骤与措施

混凝土结构开放式实验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开放式实验项目的申报。组织教师结合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及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申报教学型、科研型开放式实验项目;学生也可结合开展科技活动的需要积极申报创新型开放式实验项目。

(2)开放式实验项目的审批立项。实验室、学院及学校教务部门对申报的开放式实验的目的、意义、可行性及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场地、实验周期等进行逐项审查,审核通过后予以立项并公布。

(3)学生报名审核。学生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自身兴趣爱好和时间安排,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进行报名。经项目主持人及实验室审核后确定项目参与人员。

(4)开放式实验项目的开展。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开展开放式实验项目,教师主要在文献检索、实验方案优选、实验仪器操作规范及撰写实验总结或科技小论文等环节给予必要的引导,实验从设计到实施整个过程都由项目小组成员通力协作自主完成。

(5)开放式实验项目的总结和验收。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填写项目验收报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合理的建议。对参与教学型实验项目的学生,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完成实验情况评定成绩;对参与科研型及创新型开放式实验项目的学生,由项目主持教师或指导教师给予创新学分。由学院及学校教务部门组织对各个开放式实验项目的验收。

为了保证开放式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通常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1)优先考虑教学型开放式实验项目。申报的开放式实验项目较多时,应优先考虑教学型开放式实验项目,确保实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确保开放式实验的经费支持。学校应专门拨给一定的经费用于支持教学型开放式实验项目;科研型及创新型开放式实验项目的实验经费则由相应的科研项目及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

(3)开放时间的统筹安排和实验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实验指导教师、学生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协调,采用固定时间和预约时间相结合、预约方式为主的方式,统筹安排优化配置实验资源以满足各方需求。

(三)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成效

2011年起中南大学出台了《中南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学院结构实验室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开始面向天佑班、以升班及卓越工程师班等实验班本科生开放试点,并逐步实现向全院本科生全面开放。学校试点工作再次表明,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放式实验教学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大多数学生能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积极思考,自主地查阅文献资料,按照试验大纲的要求完成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及斜截面受剪试件的计算分析及设计等工作,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第二,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选择完成教师科研项目的铁路桥梁疲劳实验等任务,学生综合运用发散思维等创新思维方式积极探索,勇于在试验方案和数据分析处理方面求新求异,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第三,开放式实验教学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部分学生根据兴趣及结构模型比赛等学科竞赛的需要完成自选项目实验任务,试验过程中学生能细致地观察,深入思考,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水平显著提高。

三、结语

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开放式实验具有设计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开展开放式混凝土结构实验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实验的项目申报、立项、审核、实验开展及总结验收等各项工作。实验室需要提高自身的规划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开放时间及实验资源的统筹安排和优化配置,确保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实践表明,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效,值得在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推广。

参考文献:

[1]沈祖炎.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C]//陈国兴, 韩爱民,侯曙光.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2]顾祥林,林峰,黄永嘉,等.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本科教学实验平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2): 37-40.

[3]余世策,蒋建群,刘承斌,等. 钢筋混凝土综合实验装置的开发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4): 36-38.

[4]冯鹏, 叶列平,王宗纲. 混凝土结构课程的自主研究实验教学[C]//建筑结构——第十届全国混凝土结构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2008:289-291.

Op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concrete structure

LIU Xiao-chun, WEI Jun, YU Zhi-wu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5, P.R. China)

第7篇

关键词:抗震技术;房屋结构;设计;措施

1、抗震性对于房屋结构的重要性

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破坏力大、不易预测的特点,一旦发生如果房屋没有抗震技术的应用,很可能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抗震性对于房屋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抗震规范中对于建筑的抗震要求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按照这个要求我国的房屋结构设计在抗震性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抗震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有效的降低了地震所带来的损害,但在现如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房屋装饰越来越豪华的大背景下,避免人员伤亡的同时尽最大可能的保护房屋成为了抗震技术应用层面一个新的课题。

2、抗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地震灾害发生时,巨大的能量会被释放出来,以能量波的形式向周围传递,来影响建筑物,使建筑物随之发生震动,进而遭到破坏。而建筑物在地震中震动的程度则取决于建筑物自身的阻尼,当结构设计的建筑物阻尼较大时,就能有效化解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波所引起的震动,降低建筑物的受损程度,因此,抗震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房屋结构设计时,满足其他需求的同时,尽可能的增大房屋自身的阻尼。

3、抗震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1) 房屋结构水平和垂直布局设计。构件的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合理布置,是房屋结构设计中的一项基础性内容,因为抗震性能很大程度上受墙、柱的水平和垂直位移的影响。所以,在房屋结构的设计中,要想提高其抗震性能,则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构件都要简洁整齐,且其质量与刚度的中心应当重合。在垂直方向的设计中,应当尽可能的使构件的中心靠下,杜绝上重下轻的情况出现,同时严格控制其刚度和均匀性。

2) 提高房屋结构整体抗震性的设计。a.科学合理的选择地基。地基的好坏是影响房屋结构抗震性的基础性因素,在设计初一定要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科学合理的选择地基,特别注意避免地基的变形情况。b.连续性设计。房屋结构设计要想提高抗震性能,应当保证房屋结构在整体上的连续性,确保房屋的各个构件的连接可靠,使房屋结构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当发生地震时,房屋依靠其结构上的整体性,能有效的化解和分散地震产生的能量。c.规则性设计。房屋结构的设计中规则性对于抗震性的影响也很大,在实际设计时应当最大可能的采用规则设计,凭借对称性的结构来抵御地震,避免一些损害。尽量不采用一些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如考虑到美观等方面的因素,无法避免一些不规则结构时,应当科学合理的设置抗震缝,让不规则结构单独成为一个整体,最大限度的提高房屋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3) 减小地震对房屋结构破坏作用的设计。a.隔震层。隔震层是减小地震对房屋破坏作用的有效手段。一般来说,隔震层都会安装在地基与结构主体的连接部分,使用诸如摩擦隔震元件和橡胶隔震支座等构件,地震发生时能够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同时还能有效减小房屋内部物体移动、倒塌带来的二次破坏。b.反摆。反摆设计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减少地震破坏作用的设计,目前还不是十分的成熟,一般设置在房屋结构的顶部,当发生地震时,反摆会产生阻尼运动,能够减小地震所引发的房屋的加速度,使房屋结构的震动变小,从而降低地震对房屋结构的破坏作用。

4、房屋结构的刚度设计

房屋的刚度对于房屋结构的抗震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选用建筑材料时应当充分考虑钢筋和混凝土的型号。尤其是用于双层加固的钢结构,应当事先确定已有结构的强度,保证上下两层结构在阻尼比和刚度上的一致性。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房屋结构设计时不让房屋整体结构的刚度过大,因为过大的刚度会使房屋在地震中承担过多的外力,一旦超越其承载力,后果会不堪设想。而如果刚度不足,则会导致房屋整体结构容易发生变形,地震中也会遭受很大破坏。因此,房屋结构的刚度设计要科学,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

5、进一步提高我国房屋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次次的重大地震灾害让我们不能满足于此,必须进一步的提高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

1) 进一步提高房屋质量。加强房屋施工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施工。制定相应的施工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要求,选择施工材料,尽量选用强度大且质量小的材料,诸如草纤维板、石棉纤维板等,确保房屋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另外,混凝土的配制也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严格把控浇筑过程,避免气泡和不均匀的现象产生。

2) 加强对抗震技术应用的监管力度。要加强对抗震技术实实在在落实到房屋建设当中的力度,营造良好的监管氛围,对每个环节,包括施工质量、技术以及文件资料都要认真监理审查。将抗震技术纳入监管范围,可以采取随机抽查和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监督施工企业对于抗震技术应用落实的情况,发现不合格者严肃处理。

3) 开发新型的抗震材料: 弹性混凝土。弹性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它是将诸如橡胶粒、纤细聚合纤维等材料添加到混凝土当中,使其张力变的很大,能够有效的缓解地震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开展的很多。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弹性混凝土必将在房屋结构抗震性能上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结语

建筑结构抗震近几年来在我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几次重大的地震灾害更是揪起了全国人民的心。因此,房屋结构的抗震性也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抗震性能无疑是保障房屋结构安全的基石。如今,我国的房屋结构设计基本都考虑到了抗震性,抗震技术的应用有了大幅的发展,实实在在的确保了广大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对各方调查研究,对抗震性的重要性、抗震技术的研究现状,抗震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提高我国房屋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为抗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俞发财.钢结构民用房屋的抗震设计[J].科技传播,2010( 8) : 32-33.

[2]王勉,杜文.谈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J].山西建筑,2012,38(25) : 45-46.

[3]庄仕锋,沙静伟,庄涛.建筑物隔震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J].建筑技术开发,2009(1) : 198-199.

[4]侯艳斌.谈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J].山西建筑,2013,39(20) : 31-32.

第8篇

关键词:混凝土梁桥;钢筋混凝土梁(板);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板);竖向裂缝;斜裂缝。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钢筋混凝土梁裂缝产生的机理

我们知道,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利用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强而抗拉能力很弱、钢筋的抗拉能力很强的特点,用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钢筋主要承受拉力,二者共同工作,以满足工程结构的使用要求。以桥梁结构中的简支梁板为例:在外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梁截面的上部受压,下部受拉,由于混凝土抗拉性能很差,当梁的截面中和轴以下受拉区的拉力在开始不大时,由于弯矩很小,梁的工作情况与匀质性体梁相似,混凝土和钢筋共同工作,应力和应变成正比,受拉区的应力和应变分布为三角形,当弯矩增加一定数值时,受拉区边缘混凝土纤维的应变值即将到达混凝土受弯时的极限拉应变,截面便处于即将开裂状态。这时由于粘结力的存在,受拉钢筋的应变与周围同一水平处混凝土的抗拉应变值相等,故这时钢筋承受应力较低,约为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10左右,远远没有发挥出钢筋的抗拉效用。如果这时弯矩继续增大,在抗拉能力最薄弱的某一截面处,就会出现第一条混凝土裂缝。在裂缝处,混凝土一旦开裂,就把它原先承担的那部分拉力转给钢筋,使钢筋应力突然增大许多,梁的挠度和截面曲率会突然增大,在截面中和轴以下裂缝尚未延伸到的部位,混凝土仍可承受一小部分拉力,但是受拉区的拉力主要由钢筋承担。随着弯矩继续增大,裂缝的数目越来越多,宽度越来越宽,这时受压区混凝土已有塑性变形,但不充分;受拉区大部分混凝土已退出工作,拉力主要由钢筋承担,但钢筋没有屈服。这个状态就是钢筋混凝土通常的使用工作状态。所以说,从设计的原理讲,钢筋混凝土有裂缝是允许的。

但是,裂缝的宽度不能超过允许值。裂缝过宽,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以及带有腐蚀性的各种气体就会侵蚀到钢筋混凝土中去,从而引起钢筋的锈蚀,钢筋一旦被锈蚀,钢筋的断面就会缩小,抗拉能力下降,在应力集中效应下,断面处的“病态”会发展很快,从而导致梁板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因此,设计上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裂缝宽度。

二、竖向裂缝和斜裂缝

我国在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上采用按近似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两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保证结构和构件安全性,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满足结构和构件的适用性和耐久性。例如,当结构或构件由于材料强度不够而破坏,或因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而不能继续承载,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结构或构件就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就不能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当结构或构件虽然满足了安全性要求,但却出现了影响正常使用的过大变形、过宽裂缝或局部损害时,可认为结构超过了正常使用状态,构件就不可能保证适用性和耐久的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结构或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计算后,还应该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验算。所以对桥梁的钢筋混凝土梁板设计时,必须要对梁板的裂缝宽度进行验算。

一般情况下,裂缝出现的部位多集中在剪力和弯矩最大的区段。对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主要承受弯矩的区段内(梁中间部位)会产生竖向裂缝;同时还有可能在剪力和弯矩的共同作用的支座附近产生斜裂缝。因此,在保证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同时,还要保证斜截面承载力。竖向裂缝是由纵向受力钢筋来控制的,而斜向裂缝是由弯起钢筋和箍筋来控制的。

1. 对梁板纵向钢筋的布置要求

1)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不小于钢筋直径,也

不小于25MM;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则不应小于1.5倍钢筋直径,也不应小于30MM。

2)竖向净距不小于钢筋直径,也不应小于25MM。

为了满足以上要求,梁的纵向钢筋有时须放置两层,甚至还有多于两层的,上、下钢筋应对齐,不能错列,以方便混凝土的浇捣。

当梁的下部钢筋多于两层时,从第三层起,钢筋的中距应比下面两层钢筋的中距增大一倍。

2.箍筋、弯起钢筋统称为腹筋,他们和纵筋、架立筋等构成梁的钢筋骨架。按理说箍筋也应像弯起筋那样做成斜的,以便与主应力方向一致,更有效地抑制裂缝的开展,但箍筋不便绑扎,与纵向钢筋难以形成牢固的钢筋骨架,故一般都采用竖向箍筋。

实验研究表明,箍筋对抑制斜裂缝开展的效果比弯起筋要好,所以工程设计中优先选用箍筋,然后再考虑弯起筋。由于弯起筋承受的拉力比较大且集中,有可能引起弯起处混凝土的劈裂裂缝,因此放置在梁侧边缘的钢筋不宜弯起,位于梁底的角筋亦不能弯起,弯起钢筋的直径不宜过粗。

三、裂缝宽度的验算

未出现裂缝时,受弯构件各截面上同一水平的钢筋和混凝土的拉应力、拉应变大致相同,当拉应变接近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值时,就处于即将裂缝状态,当受拉区边缘一旦超过极限拉应变,就会出现第一批裂缝。在裂缝出现瞬间,紧张的混凝土就像剪断的橡皮一样向裂缝两侧回缩,这种回缩是不自由的,它受到钢筋的约束。在回缩的那一段长度中,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相对滑移,产生粘结力。第一批裂缝出现后,在粘结应力作用长度以外的那部分混凝土仍处于受拉紧张状态,当弯矩继续增大时,就有可能在另一薄弱截面处出现新裂缝,按此规律,随着弯矩的增大,裂缝逐条出现,当截面弯矩达到构件最大受弯承载力值的50%-70%时,裂缝将基本“出齐”,此时裂缝分布处于稳定状态。如果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强度高,则裂缝间距较短,裂缝分布则密些。在荷载长期作用下,由于混凝土的滑移徐变和拉应力的松弛,将导致受拉混凝土不断退出工作,使裂缝开展宽度增大。此外,荷载的变动使钢筋直径时胀时缩等因素,也将引起粘结力强度降低,导致裂缝宽度增大。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直接影响裂缝的离散性。而裂缝的离散性影响裂缝的宽度,裂缝间距越小,密度越大,则裂缝宽度越小。试验表明,粘结强度大致与混凝土抗拉强度成正比,且受钢筋表面特征(是否带肋,还是光圆)的直接影响,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也有较大关系,同时还与构件配筋率、截面形状有关。

由于裂缝的最大开展宽度是影响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对它进行验算是十分必要的。验算裂缝宽度时应满足Wmax≤Wlim.

Wmax---计算出的最大裂缝宽度,其计算公式规范中已给定。

Wlim---《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最大裂缝宽度。可以查表得之。

裂缝宽度的验算是在满足构件承载力的前提下进行的。因而诸如截面尺寸、配筋率等均已确定。在验算中可能会出现满足了挠度的要求,不满足裂缝宽度的要求,这通常在配筋率较低,而钢筋选用的直径较大的情况下出现。因当计算裂缝宽度超过允许值不大时,常可用减小钢筋直径的方法解决,必要时可适当增加配筋率。

对于受拉及受弯构件,当承载力要求较高时,往往会出现不能同时满足裂缝宽度或变形限值要求的情况,这时增大截面尺寸或增加用钢量,显然是不合理的,对此,有效的措施是施加预应力。

四、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板)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及极限抗拉应变值都很低,其极限拉应变约为0.1×103-0.15×10-3,即每米只能拉长0.1-0.15mm,所以在使用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板)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的。因而对于使用上不允许开裂的构件,受拉钢筋只能用到20-30N/㎜2,不能充分利用其强度,对于允许开裂的构件,通常当受拉钢筋应力达到250 N/㎜2时,裂缝宽度已达到0.2-0.3mm,构件耐久性降低,也不宜用于高温度或侵蚀环境中。为了满足变形和裂缝控制的要求,则需要增大构件的截面尺寸和用钢量,这将导致自重过大,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用于大跨度或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成为不可能或很不经济。如果采用高强度钢筋,在荷载作用下,其应力可达500-1000 N/㎜2,此时的裂缝宽度将很大,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而为了充分利用高强钢筋及高强度混凝土,设法在结构构件受荷载前,给它产生预压应力来减小或抵消荷载所引起的混凝土拉应力,从而使构件在荷载的作用下拉应力不大,甚至仍处于受压状态,这样产生的裂缝将很小,甚至完全消灭裂缝。由此可见,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可以减小或消除混凝土构件的开裂,提高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并取得减轻自重,节约钢筋的效果,克服了钢筋混凝土的主要缺点。

根据预应力值大小对构件截面裂缝控制程度不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为全预应力和部分预应力两类。

在使用荷载作用下,不允许截面混凝土出现拉应力的构件,称为全预应力混凝土。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即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允许出现裂缝,但最大裂缝宽度不超过允许值,则成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即允许出现裂缝;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根据荷载组织情况,不同程度地保证混凝土不开裂,称为限值预应力混凝土,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即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注:限值预应力混凝土也属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五、混凝土梁桥工程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广泛使用在桥梁工程中,以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板、梁等受弯构件作为桥梁结构中主要承重构件的桥统称为混凝土梁桥。按承重结构的受力图式分类,混凝土梁桥主要有简支梁桥、连续梁桥、悬臂梁桥三类。

1.简支梁桥:简支梁桥属静定结构,且相邻桥孔各自单独受力,故结构内力不受墩台基础不均匀沉降影响,从而适用于地基较差的桥位上建桥。

简支梁主要受其跨中正弯矩的控制,当跨径增大时,梁的跨中截面恒载弯矩和活载弯矩急剧增加。因此,混凝土简支梁(板)的常用跨径在20M以下。当采用预应力简支板时,常用跨径在13-16M,而预应力简支梁常用跨径在25-50M.

2.连续梁桥

连续梁桥在竖向力作用下支点截面处产生负弯矩,从而减小了梁跨中截面的正弯矩。这样,不但可减小梁跨中的建筑高度,而且能节约混凝土数量,跨径增大时,这种节约就愈显着。连续梁是超静定结构,所以对墩台地基要求严格。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主孔常用跨径范围为30以下,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主孔常用范围为40-160M。

3.悬臂梁桥

将简支梁梁体加长,并越过支点成为悬臂梁。对于较长的桥,可以借助挂梁与悬臂梁一起组成多孔。在受力方面,悬臂部分使支点上产生负弯矩,减小跨中的正弯矩。所以,悬臂梁跨中高度比简支梁小。但挂梁与悬臂梁的连接处的构造较复杂,挠度曲线在这个连接处有折点,会加大荷载的冲击作用,因而易于损害。

由于混凝土材料的不均匀性和施工的差异性,混凝土梁桥的承重构件可能会产生意外的过大的裂缝。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要心中有数,并且勤观察,发现意外裂缝,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例如对简支梁桥的跨中梁底部位;连续梁的跨中梁底部位及支座处的梁顶部位应该做为重点观察部位;对于现浇整体式梁板底模拆除时间要根据环境温度情况合理安排计划,拆除过早很可能发生梁底裂缝;对于整体式斜交板梁,最大主弯矩方向在板的中央,接近于垂直支承边;在板的自由边处,接近于自由边与支承边垂线之间的中间方向;在纯角处有垂直于纯角平分线的负弯矩,以上部位都容易产生意外裂缝,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心中要清楚。

六、桥面铺装

桥面铺装层通常采用水泥混凝土铺装,它的作用是防止车轮轮胎或履带车直接磨耗行车道板,保护主梁免受雨水侵蚀,分散车轮的集中荷载,在温度应力和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下,铺装层容易开裂。因此,桥面铺装层要有一定强度,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梁(板)的混凝土等级。铺装层混凝土厚度最小为100mm,并应设置钢筋网,钢筋直径宜为8-12mm,网口尺寸为150mm×150mm。

在桥面构造中,伸缩缝处是最为薄弱处,由于车轮的反复冲击,最易造成伸缩缝处的混凝土损害。必须对其进行重点设防。通常的技术措施有,对伸缩缝处的后浇带混凝土采用钢钎维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比铺装层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5 ∽10 N/㎜2,以提高耐磨性和抗冲击能力,并在其上层布置一层防裂钢筋网,钢筋直径宜为6mm,网口尺寸100mm×100mm。同时,在浇筑前,在新老混凝土界面上涂刷1:1纯水泥浆,以增强后浇带混凝土与铺装层混凝土的粘结性。

结束语:

本文只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角度上,对混凝土结构中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由于施工的不合理造成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本文未涉及,而可能通常发生梁板裂缝问题大多是由施工原因造成的。但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弄清设计原理中的裂缝形成原因,是十分必要的。混凝土结构的使用至今已约有150年的历史,由于它在物理力学性能及材料来源等方面有许多优点,所以发展速度很快,应用也最广泛。近年来我国在混凝土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结构可靠度与荷载分析等方面取得很多新成果,某些方面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功能化,CAD等软件系统的开发,缩短了建筑结构设计的时间和工作量。我国新颁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B50010-2002)积累了半个世纪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有必要深入地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学习,这对指导施工,研究探讨工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大家有点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前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长度超过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为防止混凝土受温度应力和干缩应力而引起开裂,通常采用设置后浇带的方法处理。一般每隔30~40m 设一道后浇带,要60 天左右方可再后浇膨胀混凝土。这种常规后浇带施工不仅影响工期,增大了成本,而且后浇带清理十分麻烦,填缝不好还会留下渗漏隐患。为此,在施工中,我们采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具有高效减水、微膨胀功能的JM- Ⅲ外加剂来抵消混凝土的收缩,进而达到取消后浇带的目的,以改善设置后浇带带来的不足。

二、后浇带的设置

后浇带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用于克服由于温度收缩和结构主体沉降而可能产生的有害伸缩和沉降的一种临时施工缝。后浇带的设置通常为每30~40m 设置一道,宽度800~1000mm,一般钢筋不切断,且要配置适量的加强钢筋,待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完2 个月后(如工期非常紧迫和有特别困难时,也不得小于1个月),将两侧混凝土表面凿毛,清洗干净再用比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宜用加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灌,并振捣密实、加强养护。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宜布置在剪力较小的跨度中间范围以内,且宜配置适量的加强钢筋。

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

设置后浇带的位置、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常为800~1200mm;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设置后浇带部位还应该考虑模版等措施内容不同的消耗因素;后浇带部位填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级。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采用比原构件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灌连接部分,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 ~ 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在施工中设后浇带,是在过长的建筑物中,每隔30~40 米设宽度为800~1000 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在此期间,收缩变形可完成30%~ 40%。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但应为正温度)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三、膨胀加强带的设计

1、基本原理

混凝土在水泥水化凝结过程中,会产生温度和收缩变形,并在混凝土中产生附加的拉应力,混凝土结构越长,产生温度和收缩变形越大,在混凝土中产生的附加应力也越大,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裂缝。为防止这种裂缝的出现,超长结构工程设计中靠设置后浇带来释放收缩应力。但后浇带处混凝土需待主体结束,两边混凝土收缩基本稳定后方可用膨胀混凝土浇筑,造成工期延长,且后浇带的清理、浇筑混凝土非常麻烦,处理不好会成为渗漏隐患,而且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膨胀剂,通过与水泥的化学反应,可使混凝土产生适量膨胀,在钢筋和邻位限制下,在钢筋混凝土中建立0.2~1.0MPa 的预压应力,可大致抵消混凝土收缩时产生的拉应力,防止混凝土开裂。同时水化反应生成的钙矾石晶体,属针状、棒状晶体,可填充、切断、堵塞混凝土的毛细孔,使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目的。超长结构设置后浇带处,一般为混凝土收缩产生的附加拉应力集中处。取消后浇带,实现微膨胀混凝土不间断浇捣,须在后浇带部位加强其膨胀性,以提高抗裂性能。

2、膨胀加强带的做法

采用以膨胀混凝土加强带取代后浇带的连续浇筑无缝施工技术,不仅消除了如前所述后浇带施工带来的一些弊端,还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及抗裂,防渗性能,同时缩短了工期,节省了造价,效果更为显著。膨胀加强带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两个要点:

(1)带宽2.0m,带的两侧布置5mm的密孔钢丝网,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隔开,钢丝网垂直布置在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之间,两端分别绑扎在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之间,两端分别绑扎在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上。

(2)带内增设10%~15% 的加强钢筋,均匀布置在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上,加强筋垂直分布于膨胀加强带长度方向,两端各伸出膨胀加强带30d(d 为钢筋直径),并固定在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上。

3、膨胀加强带的优点

在超长混凝土结构中设置膨胀加强带,不但有利于解决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等因素对房屋结构安全的影响,而且具有如下优点:

(1)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周期短;

(2)材料用量较少,易于控制工程造价,经济性好;

(3)保持结构的整体性,有利于结构抗震。因此,膨胀加强带在超长混凝土结构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并已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采用膨胀加强带,混凝土可以连续浇筑施工,而且省去后浇带的清理及钢筋加固连接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成本、缩短工期:膨胀加强带实现结构自防水,取消外防水措施,不仅经济,而且没有后滞带可能填缝不好留下的渗漏隐患。这也可以说是膨胀加强带的比较突出的一个优点。

四、结论

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不留伸缩缝或后浇缝,以膨胀带代替伸缩缝,可连续浇灌混凝土无限长而不留缝。设计规范规定,对于荷载引起的裂缝有计算公式,其允许宽度裂缝有严格的限制,对于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没有计算规定,只要求设计时每隔一定的距离设伸缩缝,在讨论的延长伸缩缝间距的设计中,只要在应力集中(混凝土极限拉伸最大值)处,设后浇带或加强带,就可连续浇筑超长混凝土结构,实现无缝施工。

参考文献:

[1] 李国胜.建筑结构裂缝及加固疑难问题的处理- 附实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第10篇

【关键词】超高层住宅的结构优化设计 要求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从整个建筑发展形势上来看,高层建筑在所占建筑类型中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在人们对空间充分利用的需求下超高层建筑工程应运而生的,这体现了人们对更舒适、更具现代化的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的追求。因此就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建筑高层或超高层住宅是今后整个建筑行业的重点。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发展,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所以,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

所谓结构优化设计,就是指在满足工程结构的基本条件下按预定目标设计结构建造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设计方法。应该怎样做好结构优化设计:首先,要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其决定了整个设计的好坏成败。因为对同一个建筑设计而言,结构设计的方案是多种多样的,而选择不同方案会对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产生不同的影响。其次,进行正确的结构计算,一体化计算机结构设计程序的应用和完善,帮助结构工程师能越来越轻松的进行计算分析,使得结构设计更加经济和合理。再次,要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因为结构设计的目的就是花尽可能少的钱,做最安全适用建筑,这就要求结构设计时对材料选用要合理,利用要充分。还有,要正确合理的运用和理解《规范》,其是我们设计中必须遵循的标准,是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科技水平以及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超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满足舒适性的要求。住宅建筑设计应为住户起居舒适性的要求提供条件,例如,多种户型要灵活分隔室内的空间,人居的热光声的环境等要求,给居住的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结构方案还应该考虑到住户在日后改变分隔的空间的可能性,当采用剪力墙结构的时候,宜采用大开间的布置。

满足经济性的要求。结构设计时应根据房屋的建造地点、层数多少、平立面体形,在满足耐久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经济又合理的结构体系,在构件设计中应该精打细算,要严格执行规范构造要求,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铺张浪费。尤其是在地基基础设计中更要注意此方案的经济比较,因为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对房屋造价非常重要。

满足耐久性和安全性要求。住宅实行商品化后,应为住户的耐用消费品,使用寿命长是区别其他消费品的最大特点。因此,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是住宅结构设计最基本的要求。结构体系的选择以及材料的选用,都应有利于抗风抗震,以及使用寿命期间改造维修的可能性。

超高层建筑中的优化设计方案

房屋结构抗震性设计。在工程图纸设计过程中,房屋结构按抗震设防分类,房屋抗震等级可根据房屋高度、烈度以及结构类型按国家《抗震规范》确定。地震震力振型组合数据对建筑应当不考虑耦联扭转计算;当振型数大于3 的时候,应取3 的整数倍计算,但数据不能大于建筑物层数;当房屋层数不大于2 时,振型数则可取房屋层数。对于不规则房屋的结构,应考虑扭耦联转,对高层房屋建筑来说,振型数应取不小于9;房屋结构层数多或房屋结构刚度突变系数大的话,振型数则应多取,例如结构中含多塔结构或顶部有小塔楼和转换层等,振型数应取不小于12 的数,但其大小仍不能大于房屋总层数3 倍,除非其含有弹性定义的楼板,而且采取总刚性分析的时候,振型数才能够取的更大。

耐久性的优化设计。在之前大部分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中,很多没有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设计耐久性,也就是保证高层建成之后,在合理使用期限内,要能满足用户正常使用要求。但是很多的设计未能达到,造成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遭受条件和使用环境变化最终造成房屋结构损伤,引起房屋可靠度指数下降。对一般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来说,低造价和省材料设计都应为满意的结构设计,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在实际工程中,有时在其他使用要求或技术指标上升为设计主要矛盾时,设计者们就要放弃对经济的单纯追求。所以当选以高层混凝土结构优化为设计的主要目的时,就应依据设计所要面对的关键性问题,分清主次,选多目标或单目标来实施优化,达到满意效果。

合理使用高强钢筋与高强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总造价一般都包括框架结构材料、施工和基础的物料费用等,其中用钢量以及构筑件截面积对房屋造价影响较大,故在建筑设计中合理使用高强混凝土与高强度钢筋可有效降低用钢量,节约建筑成本。若高层建筑设计位于厚软的地基上,那么由于坐落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合理使用高强钢筋和高强混凝土来优化构件的截面积,减轻结构重量,将会显著降低工程造价及基础设施施工难度,取得较好经济效果。对于震区的高层楼房来说,地震力作用的大小与建筑物的自重相关,人为地减轻建筑物的自重,降低结构在地震的荷载,可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在设计中高效地使用高强钢筋及高强混凝土,能快速有效的缩小梁墙板柱等构件截面积,达到建筑造价目的。

房屋结构周期性折减系数。房屋框架结构和顶盖等结构设计中,因为填充墙体存在使结构实际表现刚度大于设计计算刚度,计算周期也会大于实际周期,所以当算出结构剪力偏小时,会使房屋的某些结构不安全,而应该对房屋结构计算周期适当的进行折减,这样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房屋框架结构,计算的周期不宜折减或折减系数取小。

地下室的层数处理。多层房屋框架结构房屋一般都设置地下室结构。由于隔墙较少,故常采用的是板筏基础。设计计算时将上部结构与地下层数结合在一起,并在图纸中按实际的地下室的层数计算。如此一来,计算基础底板以及地基纵向荷载可一次设计完成。同时通过侧层移刚度性系数比较,可以调整和判断房屋相应嵌固位置,适当加固构造措施,保证楼板最小配筋率和厚度。当房屋结构纵向不规则时,要验算其最薄弱层。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了很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流动资金向基础设施建设这个行业汇集。在人们对空间充分利用的需求下超高层建筑工程应运而生的,这体现了人们对更舒适、更具现代化的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的追求。因此就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建筑高层或超高层住宅是今后整个建筑行业的重点。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发展,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所以,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 杨益妮。 结构设计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信息. 2010(28)

[2] 赵健生,刘瑛,王栋,刘希泉,宁宁。 青岛某住宅小区9号楼工程结构优化设计[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09(06)

[3] 刘礼联。 小高层住宅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优化措施分析探讨[J]. 中外建筑. 2010(05)

[4] 马琳。 带转换层的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计算[J]. 中外建筑. 2005(04)

第11篇

【关键词】钢管柱;现场安装;质量控制;浇注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各种大跨度、超高层、高难度的建筑工程普遍采用了钢管混凝土结构,从而带动了钢结构制作技术的发展。钢管混凝土柱就是其中主要的建筑构件之一。钢管混凝土柱是在钢管内填以普通混凝土组成的新型构件。它的基本原理是借助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套箍约束作用,使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使核心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压缩变形能力;借助内填混凝土的支撑作用,增强钢管壁的几何稳定性,改变空钢管的失稳模态,从而提高其承载能力。钢管混凝土柱的特点钢管混凝土柱因其结构特征,同时具备了钢管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性质。

1 工程概况

该项目位于茂名市属于厂房工程,钢管混凝土柱设计Φ700mm×13.8m;钢管壁厚14mm,采用Q235A钢板按设计尺寸卷制。混凝土强度为C40。

2 钢管混凝土柱施工

2.1 钢管柱的制作

钢管柱的制作与安装严格按照《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8:90)及《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进行。钢管柱的焊接执行《建筑钢结构焊接与验收规程》(JGJ81-90)。制作中要求钢管柱各部件的制作、焊接的尺寸、位置、标高准确。为减少现场工作量,保证质量,钢管及各部件制作、组焊集中在工厂完成,经检验合格运至现场安装。

2.1.1 工程施工前,焊接施工人员要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制定有关工艺参数和技术措施。焊工必须由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2.1.2 钢管成型采用对接焊缝,焊缝与母材等强.焊条根据不同的母材分别选用.焊缝质量等级为一级,100%超声波探伤检测。

2.1.3 施焊必须对称、均匀、分段、逆向进行,减小焊接应力变形,确保焊体尺寸准确。

2.2 钢管柱的现场安装

2.2.1 用水准仪、经纬仪对基础进行放线测量,定出所有柱子的中心点并用圆规画出管子的外圆,并作好标记,打磨管口,严格注意焊根及焊区30mm内的清洁处理,应露出金属本色。柱子运至现场根据图纸逐一将柱子吊至位置上放好。

2.2.2 根据水准仪对基础测出的数据,对柱子的长度尺寸,再进行修正,修正好的柱子,用二台25t吊车;进行柱子的吊装;在基础的预埋板上所画的管子的外圆周上点焊三块定位板,使柱子就位。

2.2.3 垂直度控制用2台经纬仪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观测,为方便观测,先行安装角部钢管柱。观测时,经纬仪对中于柱轴线,十字竖丝对准柱脚处柱外边线点,观测者由柱脚从下向上观测柱身母线,同时指挥安装人员调整顶拉杆,直至柱顶母线与经纬竖丝重合。另外,对接环缝焊接好后,卸去卡板,对柱身垂直进行复核,并做好垂直度偏差值记录,以便下次安装调整,防止出现累积误差。

2.2.4 施工现场对接焊采用人工焊,接口焊缝为熔透二级焊缝,分次焊满。焊接工程中,易产生较大的焊接残余变形,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产生垂直度偏差。

2.3 钢管柱安装质量控制

2.3.1 按设计图样绘出柱位图,并按顺序编号,核对图样,确定每根柱的节点标高和节点做法,然后制订工艺方案及焊接工艺规程,指导施工。

2.3.2 凡为II级焊缝,必须对50%的焊缝进行超声波无损探伤,不符合要求即进行返修,同一部位返修不宜超过3次。对%级焊缝进行外观质量检查,表面不得有气孔、裂纹、夹渣等缺陷,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5mm,长度不大于总长的10%,且连续长度不大于100mm。对不符合要求的焊缝,要作补焊,并作打磨处理。焊脚高度必须满足焊接工艺规定要求,雨天严禁施焊。

2.3.3 焊工必须有岗位操作证并具有丰富的钢结构焊接施工经验,施工中建立焊接记录卡,焊接柱与焊工编号相对应。

2.3.4 加工好的钢管柱运达现场后,进行尺寸、外观的二次检验,符合要求方可安装。

2.4 钢管混凝土浇筑

2.4.1 工艺原理

在钢管柱的下部(高度便于施工为宜)管壁上开一个比输送管略大的孔洞,用输送管将混凝土输送泵的出口与之连接,混凝土靠泵压通过输送管被连续注入钢管柱内,直至管内注满混凝土。

2.4.2 施工工艺流程

钢管柱开孔焊接短管安装止回阀泵车与混凝土输送管连接混凝土溢出后停止顶关闭止回阀门点焊封顶拆除混凝土输送管混凝土终凝后拆除止回阀门割除短管补焊圆孔板补焊封顶板。

2.4.3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在混凝土中同时掺加减水剂和膨胀剂,可使混凝土拌和物泌水率减小,含气量增加,和易性改善,从而满足泵送要求。

2.4.4 顶升浇注施工

对混凝土输送泵工作压力的要求一般为10~16MPa。这与泵的状况、泵送高度和混凝土坍落度及和易性有关,尤其是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泵送工作压力的影响十分明显。在混凝土泵送顶升浇筑过程中,不可进行外部振捣,以免泵压急剧上升,甚至使浇筑被迫中断。当混凝土供应量不能确保连续浇筑1根钢管时就不浇筑,以免出现堵塞现象。当混凝土中石子从卸压孔洞中溢出后稳压2~3min方可停止泵送顶升浇筑。待2~3min后再插入回流阀的闸板,混凝土顶升浇筑完毕。

2.4.5 泵送混凝土截流装置

为防止混凝土在拆除输送管时混凝土回流,需在连接短管上设置1个止流装置,其形式为闸板式或插楔式。为防止混凝土在泵送顶升浇筑过程中闸板缝漏气,需用黄油涂缝,或在缝内加设密封垫圈。混凝土在泵送顶升浇筑结束后,控制泵压2~3min,然后略松闸板的螺栓,打入止流,即可拆除混凝土输送管,转移到另一根钢管柱浇筑。待核心混凝土强度达70后切除连接短管,补焊洞口管壁,磨平、补漆。

2.4.6 卸压孔

采用泵送顶升浇筑工艺,钢管柱顶端必须是设溢流卸压孔或排气卸压孔。溢流卸压孔的面积应不小于混凝土输送管的截面面积,并将洞口适当接高,以填充混凝土停止泵送顶升浇筑后的回落空隙。

2.5 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测

施工中严格遵照《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重点强调以下质量管理要求:

2.5.1 泵送顶升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特别是骨料粒径、含泥量、含水率应经常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配合比;

2.5.2 加强混凝土试块质量管理,专人负责制作、养护及送检;

2.5.3 混凝土在满足泵送要求的同时要满足以下要求:粗骨料粒径5~30mm,水灰比不大于0.45,混凝土坍落度入柱时不小于15cm,加适量缓凝减水剂;

2.5.4 由于混凝土顶升后不振捣,为保证混凝土密实,掺加微膨胀剂;

2.5.5 水泥、砂、石、水、掺合料、外加剂等原材料技术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2.5.6 按照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的要求,核心混凝土质量采用敲击法检查。现场施工时除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留置试块的方法检验混凝土的强度外,还采用应力波脉冲反射波法和直达波法对钢管混凝土柱完整性进行检测。通过检测,钢管混凝土柱强度达到了设计要求。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钢管混凝土柱式近年来研究应用的多元化结构形式之一,成功的应用被越来越多的建筑界专家所瞩目。钢管混凝土柱具有承载力高、塑性和抗震性能好,经济效益优良和施工方便等优点,因而我们要大力推广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参考文献

[1]王勇峰,浅谈某工程钢管混凝土柱施工[J].江西建材,2008.01

第12篇

星期五(10月21日)

星期六(10月22日)

星期日(10月23日)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科 汉语言文学

050105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540外国文学史  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0813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541语言学概论

00015英语(二)

英语语言文学

050201  00600高级英语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830现代语言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6日语  00603英语写作

会计

020204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159高级财务会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工商企业管理

0202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67财务管理学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4企业管理咨询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0015英语(二)

市场营销

020208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86国际商务谈判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15英语(二)

金融

020106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67财务管理学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76国际金融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77金融市场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 0015英语(二)

国际贸易

020110  00100国际运输与保险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01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00055企业会计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 0015英语(二)

物流管理

020229  00067财务管理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 0015英语(二)

公安管理

030401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372公安信息学  00235犯罪学(一)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29大学语文

00860公安行政诉讼  00373涉外警务概论

00015英语(二)

法律

030106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257票据法

00227公司法

00262法律文书写作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63外国法制史

05680婚姻家庭法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169房地产法

00015英语(二)

行政管理

0303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320领导科学

00067财务管理学  00319行政组织理论

0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322中国行政史

00316西方政治制度

00015英语(二)

机电一体化

080307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194工程经济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2241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0420物理(工)

00015英语(二)

计算机网络

080709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2331数据结构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4749网络工程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379计算机网络管理  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

00015英语(二)

计算机及其应用

0807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2331数据结构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4737 C++程序设计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333软件工程

00015英语(二)

应用电子技术

080735  05693音响及视频技术

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0015英语(二)

建筑工程

080806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440混凝土结构设计  02446建筑设备

03347流体力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404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2448建筑结构试验  02447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00420物理(工)

00015英语(二)

护理学

1007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3006护理管理学

03203外科护理学(二)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3008护理学研究

03009精神障碍护理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005护理教育导论

00182公共关系学  03010妇产科护理学(二)

03011儿科护理学(二)

04436康复护理学

00015英语(二)

旅游管理

020210  00199中外民俗  00200客源国概况

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00024普通逻辑

00413现代教育技术  00540外国文学史

06417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00037美学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015英语(二)

英语教育

050206  00087英语翻译  00831英语语法  00604英美文学选读  06425中学英语课程教材教法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603英语写作

地理教育

070702  02104现代自然地理学  02103计量地理与地理信息系统  02105中学地理教育学

02102遥感概论  02101区域科学原理  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中学地理专题选讲

思想政治教

040202育  00483科学思维方法论  05629思想政治课教学法

00033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00481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05630中学政治课专题选讲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015英语(二)

历史教育

060102  00774史学理论与方法  05631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00771中国现(当)代史专题  06427西方文化史

05632中学历史专题选讲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773世界现(当)代史专题

00015英语(二)

生物教育

070402  02081进化生物学  02088生物教育学  02085 细胞生物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076 遗传学(一)  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

02077 中学生物教学法  00015英语(二)

法律教育

030113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262法律文书写作

00227公司法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信息技术教育080713  04345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与研究方  电视编导与制作04340  0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  04338音响技术及应用

计算机科学教育080745    微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06518)  多媒体教学系统(00441)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数学教育

0701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02010)  抽象代数(02009)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二)(03204)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

物理教育

070202  06437物理学创新思维  02036量子力学  06438物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化学教育学

070302

02055中级有机化学  03709马克思主基本原理概论  05543中学化学专题选讲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音乐教育

050408

美术教育

050410  02200现代设计方法  00745中国画论

体育教育

040302  00501体育史  00495体育保健

教育管理

040107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

06159教育社会学  00451教育经济学

00457学前教育管理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015英语(二)

教育学

040108  00464中外教育简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6159教育社会学  00469教育学原理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015英语(二)

学前教育

0401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01学前比较教育

00409美育基础  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887儿童文学名著导读  00399学前游戏论

00015英语(二)

小学教育

04011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64中外教育简史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3330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0330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  06231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人力资源管理

020218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6091薪酬管理  00182公共关系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00015英语(二)

民商法

030116  06455社会保障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5558侵权行为法  05559海商法

05557物权法  05561世界贸易组织法

应用化学

081209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066有机化学(二)  02483工业分析  02521食品分析与检验

基础教育

040120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5683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06420中文工具书  04579中学语文教学法

软件工程

080720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7165软件工程概论  07026网络应用程序设计  07028软件测试技术

道路与桥梁工程

080807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6080高速公路  06082筑路机械及施工  06081隧道工程

06079城市道路  06078交通工程

06076结构设计原理

英语翻译

050134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5349英汉语言文化比较

汽车服务工程

08223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4461汽车营销与贸易  06906汽车运行材料  06895汽车节能技术

制药科学与工程

081204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7780化学制药工艺学

药学

100805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义务教育

040125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9291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

09294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

09297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

000464中外教育简史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015英语(二)

监所管理

030109  00928罪犯劳动改造学  00918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