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统计学的前景分析

统计学的前景分析

时间:2023-07-18 17:24: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统计学的前景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统计学的前景分析

第1篇

关键词:金融数学 金融发展 应用前景

引言

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数学与金融学的交叉造就了金融数学。在二十世纪后期,金融数学在更多的地方表现出了应用的潜能。一方面,采用对应的数学方法来对金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另一方面,金融领域中涌现出了更多的实际问题也与相关数学与统计学中的理论相关,这也更强化了数学在金融领域当中的应用。

一、金融数学在我国的应用发展

从1995年开始,金融数学在我国的金融领域以及数学领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引起了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所关注。而国内的学术界,有一大批学术工作者,尤其是清华大学国际贸易与金融系的宋逢明、北京大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研究中心的史树中以及山东大学的彭实戈等人,在积极引进金融数学理论,进行金融数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对倡导金融数学理论结构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数学、形成对应的金融工程与金融管理工具作出了重要贡献。在1996年,我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就将“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列入了国家的“九五”项目。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内的金融理论也应该与国际金融理论同步,在国际金融数学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理论。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并形成与国际金融领域接轨的市场金融体系,而这些都需要积极的参与到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当中。

为了能够对金融理论、金融方法以及金融数学理论的应用提高到对应的层次,通过对相关理论、方法以及应用的研究对我国金融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从而在学术上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平,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国当前在金融数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金融数学理论及金融理论工具;金融工程技术与方法;金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国家货币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的理论分析,对国家债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我国科学院在1997年组建了国家级别的“金融避险对策研究小组”,其主要的工作在于将数学理论分析方法和经济领域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金融行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而形成对应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北京大学在1997年首次在国内建立起了金融数学系,用来培养新型的金融专业性人才。与此同时,该校还成立对应的金融数学以及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对金融数学学术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南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以及山东大学都先后推出了包括统计金融系等在内的科系,给金融数学这门边缘性学科注入了长足的发展动力。当前,我国的金融数学研究成分中包含有大量的数学成分,积极的开展了对金融数学理论与应用的研究。这一方面可以使得数学理论家可以更进一步的深入到金融学领域,同时也更加关注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经济学家在在理论研究过程中更好的应用数学工具来解决金融领域中的问题,给我国金融理论与方法的构建提供了基础。

二、金融数学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一)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加

由于金融数学模型大部分都是在各种假设条件下建立的,也只有在假设条件之下才能成立,部分假设条件甚至与客观事实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差距与冲突。因此,在对这些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也就不够理想,其应用范围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与发展。例如,CAPM理论只适合欧式期权,而与美式、我国的金融环境并不合适。即使金融数学理论的假设较为合理,因为金融环境中金融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需要对相关的理论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金融理论以及金融数学理论以更多的创新与发展。

(二)实证研究逐步成为了主要的方向

金融数学理论中的实证研究就是注重对数学的调查与研究,从实际的金融市场中获得对应的数据,分析并最终建立其对应的数学模型。一旦失去相关数据的支持和检验,一味的从概念以及理论进行从模型到模型的分析将难以深入的揭示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规律。尤其是针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更加需要实证的研究方式。

(三)金融数学在我国的持续发展

金融系统是一个非线性、随机性的复杂系统,这给金融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整个金融市场的持续波动等方面,其波动性、随机性、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不完全等方面的问题给金融数学提出了难题。可以将我国的金融市场波动归结为随机问题,诸如:几何布朗运动,之后利用随机分析的方式对金融数学来了研究进行分析。但是,在实际的金融市场中,大部分的情况与金融理论中的假设并不吻合,经常出现随机的异常波动。而近些年来,通过使用自回归条件下的异方差模型可以很好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针对一些小概率时间,一般的分析理论不能很好的解释重大金融震荡发生的原因,而分形理论则可以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的解释。同时,包括突变理论、冲击理论在内的金融理论在其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总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相关制度和体系急需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金融数学理论的应用范围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其自身理论在应用拓展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第2篇

Abstract: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is the modern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s well as the domestic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analyzed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Key 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application situation;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110-02

0 引言

众所周知,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机械工业领域的技术改造和革命。迄今为止,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机电一体化技术。近些年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机械工业领域,形成了机电一体化,不仅对机械工业的产品功能、构成和技术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给机械工业的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带来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从“机械电气化”时代迈入了“机电一体化”阶段。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深刻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并以蓬勃的生机向前发展[1,2]。

1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最早是1960年代末由日本安川电气公司提出,是将机械和电子技术集成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作为一门新型学科,机电一体化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自身的体系,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它从系统的视角出发,成功将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通过对各功能单元进行合理布局与配置,使这些功能的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现了优化系统的目的。一个所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或机电一体化系统就由此产生。所以,“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不是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新技术的简单拼凑,而是将以上技术群进行有机融合的综合技术。正是这一点,使机电一体化在概念上与机械电气化相区别。从发展历程看,尽管从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但这样的机械工程技术仍属传统机械。进入到机电一体化阶段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不仅具有了和某些机械部件一样的功能,而且还具备了诸如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检测、自动调节与控制等许多新的功能。形象地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可以替代人力去完成许多机械劳动,实现人手和肢体的延伸,而且还拥有了智能化特征,实现了感官与头脑的延伸。这一点也在功能上将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区别开。这个定义强调它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机电整合。它在复杂的非线性上下文包括电脑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它存储和处理信息、通讯和互联网,这发送信息,以及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4]。

2 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尽管较之以往我们的机电产品出口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正确对待机遇和挑战,思考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无疑会有助于提高我国机电技术产品的水平和性能,对于完善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也大有裨益。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完整的机电一体产业形成的角度看,我们的机电一体化面临以下两点任务:其一,要进一步推动传统工业技术升级,实现节能高效,这就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微电子技术改造。其二,大张旗鼓地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5,6]。

首先,在技术政策上,要对能耗高、效率低下、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传统产业进行限制,加快对落后产品的淘汰。同时,要鼓励对传统产业实施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

其次,我国机电一体化产业覆盖面广,发展迅速,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产业的规划和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应建立机电一体化行业“协会”性质的统管合作机构,并赋予其职能,既有利于深入的行业调查,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发展重点项目,又有助于制定出纵览全局的“机电一体化”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以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再次,通过“协会”的有效组织和广泛宣传,一来可以建立行业信息平台,及时分享更多的行业内部信息,二来可以增加产业在社会上的认知,使行业内外都重视和支持“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既可以吸引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眼球,又可以更加方便合理调配资源。同时,尽管人民币升值短期内会减缓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但对技术贸易来讲,却可以利用此时的时机,大量引进相关产业的先进技术,反哺自身加工业,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既是振兴我国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也是一条促使机电行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日益完善的捷径[7,8]。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Microelectro-mechanical系统(MEMS)一直是一个近年来热门研究领域。它也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它们的大小已经超过100亿美元,数以百万计的MEMS一直在等产品汽车安全气囊和喷墨打印机。MEMS技术已经应用到开发微型光学开关来处理高卷数据和话音通信的通信。MEMS本身是一个机电一体化极好的例子。作为另一个措施,表示的重要性小型化、美国政府投资270美元在2000年在国家纳米技术倡议关于人口统计学的改变,ASME报告中,“人口统计学是第二强大的力量改变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在未来4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将增长50%左右。婴儿潮一代将进入高级成熟度然后年老。“然后,报告触动了几个具体的方面包括欧洲和日本人口迅速老龄化趋势。虽然报告中没有讨论ASME,这种趋势将激励机电朝着人性化方向发展,如护理机器人的研发被称为人类友好的机电一体化。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最近发表了一份报告,题为《机械工程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其内容主要介绍了从20世纪到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进展和今后发展的趋势。它从以下四个类别描述了工程学的变革趋势:技术变革、人口变革、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以下八个领域将会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信息技术、微型化、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和医药、能源、运输、环境工程和制造业等[9,10]。

4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对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本国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机电制造思维是基于现代工程教育而逐步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发展与延伸,在经济社会不断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我们需要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妥善处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障碍,推动机电一体化时代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安红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7.

[2]刘莎,周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3):108-109.

[3]黄恩勇.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J].河南科技,2012,(1):79.

[4]刘波.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科技传播,2012,(10): 39-40.

[5]张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4):114-115.

[6]贾启升.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195-196.

[7]刘耀海.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信息系统工程,2012,(10):89-95.

[8]闫金鹏.浅析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及前景.价值工程,2012,(14):52-53.

第3篇

[关键词]离岸服务外包;动因;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6[文献标识码]B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发包商)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业务,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承接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以达到降低服务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目的。

服务外包按业务领域分类,主要有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三种;按承接境内外地域分类,可以分为在岸外包和离岸外包。本文探讨的是离岸服务外包。

一、离岸服务外包的动因分析

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除了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特别是通讯信息技术发展导致的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宏观背景外,还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其中又可分为微观动因和宏观动因两个方面:

(一)微观动因

1.实现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说,是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降低(即成本递减)而产生的效益提高(边际收益递增)。服务业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不同程度的规模经济,同时特定产品生产过程内部不同工序和流程的最佳规模也会存在差异,如果所有的生产过程和环节都由企业自己完成,则该企业生产产品的最佳规模取决于某个关键环节的最佳规模,而不能同时实现多个工序或环节的最佳规模。同时,在产品生产中,企业要将生产过程中的每个工序和环节做得最好是不现实的,外包就是要将自己弱势的工序或环节外包给领先的专业公司完成,自己做最擅长的部分,这样可以同时实现更多工序流程最佳规模和节约成本。

一般来说,IT服务或商务流程服务,由于需要某种专业人才组合团队和资产,如果这些服务由本企业内部提供完成,往往难以取得最佳规模,从而影响企业整体效益,但如果通过外包,由专业的服务承包商完成,则可能实现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

2.增强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具有各种各样能力,也有一定的专长,但不同的能力与专长的重要性是不同的,那些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能力与专长,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企业增强竞争能力,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成功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以长期保持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布局和产业转移战略发生了根本变化,它们不再依靠对产品价值链的整体占有,而是利用其综合优势抢占价值链的高端,而将产品的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生产服务环节外包,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外包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外部的服务商,把人、财、物专注于发展核心业务,以实现内部资源回报最大化,从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积累经验和提升技能

在离岸服务外包活动中,发包方往往是技术比较先进的一方,从服务外包承接方来看,离岸服务外包中的发达国家企业在进行外包的的过程中会产生知识和技术外溢,因为外包活动离不开发包方与承接方双方的沟通与交流,承包企业由此可以获得先进的管理服务经验与服务技能。同时,相对于一个“内置式”的生产系统的工作来说,专门的服务提供商会处理更多的个案,能够显著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4.促进技术进步

在离岸服务外包中,对于发包来说,发包的服务一般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服务,但对于接包方来说,可能是需要较高技术的服务项目,通过承接服务外包,可以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同时,由于服务提供方之间的竞争,也会迫使接包方不断技术创新;此外,服务外包的发展,还能带动发包方对承接方的直接投资,增加人员的交流,产生技术外溢,从而促进接包方的技术进步。对于发包方来说,可以把资源更多地用于核心业务,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加速技术的更新换代。

(二)宏观动因

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看,服务外包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符合发包方和承接方国家利益的要求。

1.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是生产产品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A.费希尔在其所著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三次产业的概念。法国经济学家索维在1966年出版的《一般人口理论》一书中指出,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劳动力从农业转向制造业,再转向服务业,劳动依次从农业转向工业,再从工业转向服务业,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从动态上看,各个国家随着其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业产值在一国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就业总量的比例也不断上升。从静态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横截面数据看,越是发达的国家,其服务业产值占一国总产值的比重,或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的就业人数的比重也就越高。服务业相对于其它产业来说,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因此,发展服务业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服务外包无论从发包方还是从接包方国家来看,服务外包都可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发包方国家来看,外包的服务是不具有竞争力的服务,因此,服务外包可以使国内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而从接包方国家来看,服务外包可以促进劳动者就业向服务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实现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某种经济活动能够密集利用特定国家或经济体内部比较丰裕要素所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发达国家企业进行离岸服务外包的基本动因是利用发展中国家低廉的人力资源,由于企业的生产往往涉及到不同的环节或过程,而不同的环节或过程要素结构存在差异,对人力资源的类型要求不同,不同国家和经济体内不同类型人力资源相对稀缺程度和相对价格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技术和其它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把某些工序、环节或过程外包到成本比较低的国家完成,则可以降低成本或提高效益,从而实现比较优势。由于人力资源要素相对价格在发展水平不同国家之间差别较大,比较优势在离岸服务外包领域表现得最为显著。

3.提高就业率

从接包方国家看,承接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就要增加就业人数,特别是服务业就业人数。如2008年底,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达到3300家,从业人员达52.7万人,是2006年的4.3倍,其中83%是大专以上学历。目前,全国服务外包企业从业人员232多万人,大学生占75%,服务外包企业超过1万家。

从发包国来看,虽然许多美国人认为由于服务外包,白领职位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今后美国将只剩下不能外包的服务岗位,失业人数将会增加。但是,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禁止服务外包只会降低资本和劳动资源的使用效率,造成国内生活水平整体下降。JP摩根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格拉斯曼认为,外包是一种贸易,贸易可能使一些工人受影响,但贸易限制会造成更大损失。从理论上讲,服务外包可以使外包企业利润增加,利润增加必然致使企业购买新设备,建立新的实验室等,最终增加发达国家的就业机会,工资也会因为业务外包而进一步提高。

二、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

1.外包规模将不断扩大

离岸服务外包作为继制造业全球产业转移之后推动全球产业革命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具有不可逆转的趋势。一方面,外包的金额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外包的职位也会越来越多。

2.全球服务外包的国家将日益多元化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为了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甚至个人加入到发包方的行列中去。服务离岸外包将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大公司,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公司也加入到发包方的行列。同时,为了增加就业,加速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服务接包方中来。

3.承接服务外包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就目前发包市场看,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包方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而接包方分布于世界五大洲,接包方之间竞争激烈。而从发展趋势看,外包客户不再将业务流程一揽子托管给某个单一的供应商,而是有选择地将它们分别外包给特定的承包商,从前由几个外包服务提供商垄断市场的局面已开始转变,更多的中小型外包供应商将加入角逐行列,将导致外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4.高附加值服务外包所占比重将日益提高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外包所需的技术水平提高,许多跨国公司不仅将数据输入、文件管理等低端的服务外包,而且还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分析、研究开发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业务外包出去。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知识、技术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包方对外包服务的科技含量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基础设施和社会法律环境的改善,接包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这样,发达国家原本在国内完成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服务将会发包到有能力接包的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从而导致高科技、高附加值服务外包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

总之,离岸服务外包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客观的必然性,是经济规律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离岸服务外包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参与的国家或地区将会越来越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外包的科技含量也会越来越高,我国应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以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郁文蕾.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动因、优势及前景分析 [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2]陈清萍,曹惠平.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研究

—与制造外包的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

Abstract:A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transfer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y development,offshore service outsourcing for enterprises and state of development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therefore,more and more developing countries regard the development of outsourcing industry as a basic state policy.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the global offshore service outsourcing, and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offshore service outsourcing.

Key words: offshore outsourcing;motivation;development tr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