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械教学论文

机械教学论文

时间:2023-02-23 03:42: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械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机械教学论文

第1篇

2教学方法的分类介绍

2.1情境教学法

(1)通过提问和讨论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现代认识理论认为,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直接向学生灌输,而应该不断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动力,让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理论性和动手应用性都很强。因此,使用情境教学方法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所掌握的程度,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一些启迪思维的问题,问题要“半生不熟”、“高而可攀”。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老师给出某个机件后提问:为了表达机件上的内部结构,在哪个视图上剖切更合理?这个问题提出后,立即引起了争论,有的说在左视图中剖切,有的说在主视图中剖切。经过激烈的讨论分析,最后总结两种剖法的各自特点,从而得出最佳的表达方案,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更加明确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和用处。

(2)利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机械制图课所表达的物是具体、直观的,具体直观的实物总是比抽象的易于理解。因此,在机械制图课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灵活地运用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学模具,以具体直观的形式来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可以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死板的描述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创设直观情境,使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之中留下深刻印象,引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例如“点的投影特性”这部分内容很抽象,学生学起来感觉到很吃力。特别是对点的距离比较,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用长方体模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几个顶点,然后再将这几个顶点投影,进行比较。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如在开始讲三视图的概念、投影规律前,可先用自制的三面的投影体系及形体模型来进行演示,在讲圆柱与孔的相贯时用实物或模型演示,与后面的重点讲授相结合,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

2.2直观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手段是制图教学的重要手段,运用直观性原则采取的直观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直观教具可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与语言直观三种。(1)实物直观的运用。

实物直观所得到的感性知识同实际事物间的联系较为直接密切,在实际生活中的定向作用也比较好,但它往往难以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而且受时间、空间限制且感官特性的制约性也较大,因此在制图教学中一般不常采用。(2)模象直观的运用。

模象是指事物的模拟性形象,不是实际事物本身,如模型、图片、图表、幻灯、电影形象等。当教学中采用这些模象作为直观对象时,这种直观类型就叫做模象直观,在制图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模型有模型、挂图、幻灯片和投影片等。如在讲解组合体读图时,首先根据视图的特征分解形体,利用“三等”关系对投影确定性状,然后综合起来想象整体的空间形状,之后给出该形体的轴测图,让学生对自己想象的形体和直观模象进行比较,以此使组合体读图达到较好的效果。

(3)语言直观的运用。

语言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言语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思维、记忆和想象而进行的。在制图教学中,教师如果用生动的语言讲解,形象地描述,能够给学生带来感性知识形成表象和想象的直观作用,有时利用学生熟悉的实例来引进概念,也能收到良好的领会效果。比如讲授“投影”这个概念时,就可以利用物体在太阳光或灯光照射下,在地面或墙壁上出现该物体的影子这个学生所熟悉的自然现象导出,从而使学生对“投影”的概念理解得更深、记忆得更牢。语言直观主要依靠想象和表象而起作用,在制图教学中运用语言直观最好同模象直观配合起来,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多媒体教学法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特别是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发展,为机械制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由于制图课是一门独立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涉及生产实践、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在教学内容增加课程减少的压力下,为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采用模型、挂图、幻灯、录像等辅助教学用具。这样教学节奏忙乱,一节课下来,尽管教师付出不少的精力和体力,但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在于:①有些枯燥乏味的内容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②板图、挂面、模型都是静物,使用起来有点死板;③为把问题表达清楚,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2)淡化尺规作图,强化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结合国家大力推行的“甩图板”工程,加强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是大势所趋。从教学要求上看,计算机绘图只是一种绘图手段,短期内它不可能取代机械制图的内容,因此应注意尺规制图,徒手绘及计算机两方面绘图能力的培养。若有可能,可带动学生用橡皮泥等进行同步的模型制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3结论

总之,以上是本人在《机械制图》课中用到的三种方法,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围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看图能力、绘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来组织教学,要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各式各样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机械制图》是工科院校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对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这门课是很重要的,但由于其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这门课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制图课

参考文献

[1]唐克中,朱同钧.画法几何及下程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2篇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战略上基本达成共识:专业建设要突出重点、摁住底线,即通过一个核心样板专业(实力强、就业率高)来示范辐射,带动专业群(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关、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建设,实现整合资源、提高绩效、分层分类教学。

(一)“特色专业辐射示范、相关专业优势互补”,组建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

国内机械制造企业众多,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借助产业集群,企业间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周期,同时催生了大量综合性强的技术型产品,促进了工业4.0时代的正式到来。高职院校的发展必然要适应产业集群的需要,走专业群路线。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特色专业辐射示范、相关专业优势互补”的方式,组建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涵盖从原材料组织搬运、产品设计、机构设计、数控加工、夹具制造、模具设计制造、电气控制、气动技术、光感技术、工业视觉、产品装配等一系列技术技能要求,并结合目前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升级,涵盖高端技术集成等技术领域。整合后组建的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包括: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侧重流程控制、装调维修)、计算机辅助设计(侧重造型设计、结构设计)、数控技术(侧重工艺、材料、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侧重模具设计与成型)、检测技术及应用(侧重产品检测、品质管理)以及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侧重现代焊接与装配)等。

(二)构建“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设定专业培养层次与目标时,离不开国家强调的现代职教体系构建总的思路。核心牵头专业设计时结合专业和社会需求,在辐射、带头功能的指引下,以培养技术能人、素质国人(生活+技能)来匹配现代产业体系,进而规划专业群发展版图。我院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密切依托机械装备产业,跟踪光机电气综合性前沿技术,提升人才技术技能含金量。通过多次下企业观摩和学习,结合目前制造业发展现状,围绕机械装备制造业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按照工作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内容,最终形成“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

二、创新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实训条件与实训手段

(一)通过跨界合作和资源共享,拓宽专业群实践教学条件

建设适应专业群各专业内在共性需求和特色化发展的实践资源体系,通过专业群内专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降低实训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等软硬件方面的投入。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开放共享专业建设全部资料,满足个性化学习和企业培训需求,提高资源开放共享效益,

(二)深化校企共建模式,提升实践教学内涵

在专业群实践实施方面,通过校企资源互补,夯实企业职工培训、职教师资培训以及企业技术服务平台,使得专业群在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师资培训、产品开发、技术革新、设备维修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全面提高,为行业企业发展和兄弟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依托专业技能抽查标准题库,真刀真枪开展项目训练

针对职业院校来说,规范与优化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是提高教育质量尤为重要的举措之一。以“贴近企业行业实际需求、引导教学和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湖南省于2010年12月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首轮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工作,反响强烈。构建并优化与高职日常教学相辅相成、凸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过程监控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与抽查制度,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一个关键。

(四)构建“大综合+小项目”为特征的实训体系

为适应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结合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在专业群内广泛开展跨专业实践,系统设计实训体系。在专业群实践平台基础上,分类组建实训基地,形成满足专业群共性需求与专门化需求的、校内校外相结合、以“大综合+小项目”为特征的实训体系。

三、逐步健全专业群教学体系保障发展机制

(一)校企实现资源共享,共建专业群

我院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整合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联合国内知名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企业,“校企双主体”建立以专业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主导的专业建设组织运行构架。建立专业群校企共建制度、教师企业顶岗制度、技术研发与推广制度以及培训中心运行管理制度等。通过实时跟踪职业岗位新技术、新技能要求,主动适应产业群中典型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人才需求,强化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的集约化管理,建立校内、外共享机制,对实训基地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逐步实现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

(二)完善教学评价,改进质量监控

第3篇

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室、教师、教科书为中心,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方法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严格划分。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往往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其主要任务是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传授,并反复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老师把学生视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具体地对学生实施教学知识、发展才能、德性培养,但仍以教学知识为主。②老师为主导的应试教育方法。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这一广大群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室中埋头学习,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一味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去听取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不移至理”,从不去举一反三、问个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提高。③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量度。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一贯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从而致使学生把成绩看得至关重要,由于机械性地接受老师所授予的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能够对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但都是对所学知识的机械性掌握,无创新可言。这种传统机械类教学模式把学生对书中概念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显然存在着不足,它终究会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高水平科研平台对机械类院校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实验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教学为高水平科研平台提供了科研理论知识与优质的学生。因此,教师教学与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当今高校以教学为中心,不段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不变的重要任务。而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是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现有的国内学科水平,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丰富当下的学科内涵,发掘并培养边缘新型学术带头人。本着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态度,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经验,不少导师已经出版了具有特色的书刊、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并且,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凭借的相关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枓。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学生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加深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优质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平台,就很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拥有优质的教育质量和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要想深入了解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就必须了解自己专业在整个国际环境的学术动态,准确地把握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将自己在高水平科研平台中获得的经验及科技新成就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近几年,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3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有利于优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教授29名,副教授32名,高级实验师6名。有外聘院士1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6名、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3名、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2人。

3.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大学的成长阶段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人生价值观、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受到这一阶段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高校改革的成败,教育水平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大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因此,机械类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卓识,努力让这一措施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步棋。在我校本专业,本科阶段已有开设各种实习课程,如巩固与增强本科生知识的课程设计、开阔学生眼界的生产实习、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毕业设计。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除了上他们的基础课程之外,还额外地去从事导师下的一些科研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素质和学术能力。

三、如何实现科研反补教学

1.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教育方式。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学内容并存在着可行性,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与教学相关的高水平科研平台课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措施如下:(1)指导教师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相关内容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立教学评估制度。(2)尝试建立科研平台研究成果改进教材的工作机制,并将最近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案中,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3)尝试开设一些反应现代前沿科技的选修课,建立将高水平科研平台项目转化为课程的工作机制。(4)尝试通过结合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指导机械院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使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5)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内容,邀请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进入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并健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

经过反复思量与探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尝试建设高水平科研开放平台,让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科技实践,使平台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呼应。(2)尝试组织一些与高水平科研平台相关的科研活动,科研活动要求对参加活动的小组进行竞赛选拔,并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3)尝试建立辅助型的师资队伍,对于难以理解、较为深奥的课题,学校应当组织相应的老师来帮助学生。

3.建立“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的保障体系。

第一,要明文指出培养的学生拥有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的经历,并通过其经历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对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学校在给专业学生安排课程时,要保证学生的专业课时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此同时安排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三,学生可以跟随老师参与老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以加深自己的学术见解。通过以上措施来保障“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探索建立与教师教学等价的科研活动评价制度:(1)在教师科研活动中建立与教师教学等效的评价系统,其评价结果参与教师各种评优选举等活动。(2)在建立科研活动评价制度的同时,不要忘记对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进一步优化。(3)保证教师育人质量,对于教师另一主要方面的评价来源于学生,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是对教师最直接的评价,因此,需要建立并完善学生评价老师系统,以提高教师育人的积极性。

四、结语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听课

 

我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都要听青年教师的课。今天上午,我随其他老师一同去听了李老师的课,看到他教的是“语文园地”,听课的老师不由在心底替李老师担心起来。“语文园地”是比较难上的课型,要拓展、要趣味……诸多要求,能把握好吗?

一、微笑在课堂上绽放

姑且不谈李老师的课上得怎样,就李老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微笑而言:

李老师的笑是灿烂的,不但嘴角在笑,眼角也在笑。

李老师的笑是亲切的,伴随着轻声细语,再难的题目,学生们也愿意积极地去思考。

李老师的笑是真诚的,答错了,没关系,冲你笑一笑,请坐,再想一想。

曾几何时,我们的学生多么怕上语文课,语文课上永远是老师呆板的面孔,永远是没完没了枯燥乏味的读与写。

二、灵动在随机中生长

课堂是师生的生命历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总是充满变数,课堂中也充满“不可预知”的变数,但不管学生的思维如何,教师总是忙着教教案。学生发言偏离教案了,教师总是用“下课后我们再讨论”来搪塞,且美其名日“教学机智”等。这如何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机智?课堂呼唤真正的机智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呼唤“随机应变”。李老师虽是青年教师,但我还是欣喜地看到了他的机智。

李老师让学生理解“九牛一毛”,学生说:“九牛一毛就是非常珍贵的意思。你想呀,九头牛,只找到一根毛,不是很珍贵吗?”面对学生别出心裁的理解,李老师不是简单说不,他听出了学生对“九牛一毛”的理解有对的成份,微笑着问大家:“同学们,你们说他说的意思对吗?哪儿说对了,哪儿说错了?”既指出了学生答案的不正确,又表扬了说对的部分,还启发了大家,一举两得。

李老师让学生自读成语,有学生举手问“全力以赴”中“赴”的读音,李老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当李老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理解的成语时,另外一个学生正好汇报“全力以赴”,成语刚读出口,李老师就叫停了,只见他笑着对先前问读音的学生说:“听了刚才同学读‘全力以赴’,你知道“赴”怎么读了吧?”学生高兴地点了点头,并读出“赴”音。我可以断定,李老师不是“踢足球”,他不但解决了学生的难题,还巧妙地向学生们传递了一个合作的意识――向别人学习是解决难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当学生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全力以赴”后,李老师立即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内容,并表扬学生活学活用论文提纲格式。这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又是学习方法的传授。

李老师,我为你叫好――为你的教学机智,为你的随机应变,为你的“应变”意识。

三、效率在主动中提高

不管李老师是出于何种动机这样进行教学,但他的教学行为产生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体现出来的教学思想,我是欣赏的。

这节课主要教学“积累成语”和“读背《三字经》”。整整一节课,李老师都是通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说来完成。可以说,这些学生几乎“无师自通”,正确读出了所有成语与《新三字经》,基本说出了词句的意思,在少数学生的解说下,学生大多理解了成语与《新三字经》。课堂上,每一个学生在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发言,你能感受到浓浓的思维气息和跃跃欲试的热情氛围。

一切都是学生自己解决的,教师只是“穿针引线”。

我在惊叹这个班学生的活力的同时,我还想到:一些教师手把手教,一个字一个字教,教学真的很扎实吗?也许,考试能够显示出这种“扎实”,但一想到那种沉闷的课堂气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我觉得学生更需要愉悦,更需要这种自主的课堂。

当一切变成自己的需要了,我们还需要担心学生学习不自学吗?还需要担心教学效率不高吗?

四、学生是需要发展的

有时,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学生个个是“神童”,要大胆放手让他去做;有时,也不能把我们的学生个个看作是“神童”,什么都让他们自己去捣鼓,乐得个袖手旁观。

学生的发展需要点拨。“沧海一粟”中的“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磨铁杵,终成针”等,你不帮助学生理解,学生怎会明白,不明白这些关键的词名,学生又怎能将成语、短名真正弄明白?适时的点拨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

学生的发展需要时间,学生的发展需要调动。八个成语,三句话,一个“背”字就希望学生能背出来?学生能背,那也是机械记忆,过不了多久就会遗忘。我们可以让学生像老师一样把这八个成语串成一段话或一个故事,在说话或讲故事的基础上来背,是不是更有趣些?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背诵,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有效、最巧妙。这样,学生背起来是不是更有意义些?是不是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语文园地”的教学也很精彩。我已情不自禁,恨不得马上就要冲向课堂了。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文学性 自身修养 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突出文学性,再现课文本身的感染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寓教于“文”(课文之文学性),这应成为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为此,我们也可以说:语文教学,“教之无‘文’,行而不远”。枯燥乏味的教学,学生不愿听,又有多少效果可言呢?让文学性回归语文教学吧。

如何才能使语文教学突出文学性呢?我认为,处于语文教学主导地位的语文教师应着重在以下两方面做文章。

一、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而要让语文教学突出文学性,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很难想象,一个文学素养低的语文教师也能在教学中突出文学性。

语文教师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途径,不外乎“三多”:

1.多读

就是多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名篇,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欣赏作品中的精美语言,领悟作品中的写作技巧。一句话,要像蜜蜂采花酿蜜一般多读文学佳作,以增强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

2.多写

就是多动笔,多出自己的作品,包括教学论文、文学作品等。以往,不少语文教师忽视这一点,总以为,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讲课,批改学生作业、作文,而写作则是学生的事。基于这一认识,他们写作,也仅热衷于撰写申报职称用的教学论文,倘若不是出于爱好,是不会去创作文学作品的。语文教师不创作文学作品,讲授文学作品,就难免会隔靴搔痒。所以,我觉得应该提倡:中学语文教师,既要当教学上的行家,又要当写作上的“杂家”。教学上的行家,这无须多言。写作上的“杂家”,不是说语文教师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是说他们要能写各种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写作水平没有诗人、作家高不要紧,只要会写就行。吃过梨子的人,方知梨子的滋味。语文教师有了创作经历、经验,讲授课文,才能有的放矢,也才能突出其文学性。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郭志明,平时,勤于动笔,各种文章都写过,并公开发表了诗、散文等作品,出版古诗论集、语文教学论文集30多种(含合著、主编、参编);讲课深入浅出,语言生动,富有文学性,深受学生欢迎。这就颇能说明问题。

3.多体验生活

就是多走出校门,到现实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把握时代的脉搏,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语文教师多体验生活,有助于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有助于文学创作,也有助于在教学中突出文学性。

二、强化教学中的创造性

过去,对语文教学,我们过于强调以本为本,即不能丝毫脱离教材、教学参考书,过于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文学性。这就束缚了语文教师的手脚,使得他们在教学中循规蹈矩,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将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可想而知,如此缺乏创造性、缺乏对课文整体把握的教学,只能造成文学性、生动性的“缺席”,难以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产生不了好的教学效果。

现在,国家教育部对语文教学大纲作了调整,强调整体感知课文,要求中学生能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学语文教师松了绑,使之在教学中发挥独创性、突出文学性变成了可能。如何强化教学中的创造性,这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我的看法是语文教师至少要做到“三新”:

1.教学理念新

这是前提条件。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学理念不新,就不可能有教学实践中的创新之举。因此,语言教师要有敢于创新的意识,敢于对传统的已经落伍了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说“不”,并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中的全方位的创新。

2.教学语言新

要在语文教学中突出文学性,创新教学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精心备课,吃透教材,使之“烂熟于心”,唯其如此,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才不会照搬教学参考书,才会创造出富有个性的鲜活的教学语言,告别那种“通过……,描写了……,表现了……”等程式化的教学语言,也才会突出文学性,吸引学生。在讲授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时,教学语言要尽可能优美。比如,我在讲授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在分析其“于无人处见斯人”的诗艺时,曾有如下表述:看起来,这首词似乎无一笔写人,笔笔都在绘景:月光皎洁,鹊受惊而飞离枝头;清风吹拂,蝉儿还在深夜不停歇地鸣叫;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仿佛在预言今年的丰收;七八颗星悬挂在天际,两三滴雨洒落在山前……其实,笔笔不离写人。从这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山村夏夜晴雨图中,我们不难感觉到个中夜行人――作者的存在:可以想象到他在黄沙岭上悄然而行,一路留意周围动静的情态;感受到他在这山村夏夜展望丰收年景时的惬意;体察到他因夜行久了,且遇小雨,想找“旧时茅店”休憩可又找不着的焦虑,以及经小桥过溪转弯后,在土地庙树丛旁的“旧时茅店”忽然出现时的。

3.教学方法新

繁琐的分析,一味的灌输,机械的练习等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突出文学性,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是一些优秀中学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拿来”,为自己所用。我们也可以自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第6篇

【关键词】机械数控专业 现代化 实践 探索

一、专业现代化建设背景

随着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需要有文化懂技术的“技术蓝领”。而宁海县是“中国模具生产基地”和“世界文具生产基地”。全县拥有模具企业1700余家,数控机床420余台,加工中心250余台,制模技工3万余人,年产值30多亿元,中国8%的模具产自宁海。全县共有文具生产企业近300家,年销售额达20多亿元。另有五金工具企业300多家,年产值20多亿元;汽车配件企业近100家,年产值达10亿元。随着模具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数控技术工人,每年需增加数控技术工人3000余人。宁海县职业学校机械大类专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招生十分红火。据县科技局统计、预测,至2007年该县企业对数控技术工人的年需求总量超过1万人,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大型的设施设备齐全的数控技术教育实训基地,成为长三角地区数控技术人才的输送基地与储备库。培养急需的现代化数控技术人才,职校义不容辞担当此重任。由此可见专业现代化建设是培养现代化技术人才的核心,也是现代职校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

二、专业现代化建设实践

(一)实验实训设备现代化

该校现拥有专业基础实验室4个,专业课实验室11个,实验实训设备总值321万元,其中万元以上仪器24台。基础实验室内配置了Auto CAD2000、精雕雕刻仿真系统和浙大辰光铣削加工仿真系统的软件,分为Auto CAD电脑房、精雕造型室、CAD/CAM编程室和电子阅览室,提供学生CAD制图、精雕编程、造型和cimatron编程、造型和模拟仿真。专业课实验室有3个钳工实习工场,200个工位、钻床20台、砂轮机1台,能提供200名学生同时钳工实习;1个数控(精雕)加工实验室,5台精雕数控机床,学生将编好的程序上机操作,同时对外加工;1个浙大数控模具加工实验室,1台浙大辰光CGM6500机床和5台浙大辰光CGM4300机床,学生将编好的程序上机操作或直接手工编程操作;1个数控加工中心实习工场,台湾高峰加工中心机床,学生编程操作;建有车工、铣工、刨工、磨工、电加工实验室各1个。

(二)师资队伍现代化

职业教育现代化,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的建设是物质基础;教育体制、办学模式的改革是关键,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核心,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宁海职教中心专业师资以本校教师为主,同时聘请高校教授和企业技术骨干为补充。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双师型教师24人,已有6人取得高级技术等级证书。3名教师获得美国Auto Desk公司的CAD辅助设计培训师资格证书。外聘教师11人,外聘教师中具有高级技术等级的教师有8人,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精干高效的专业师资队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科研能力

机械专业是该校的龙头专业,专业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业务水平。每年承担两个以上校级课题、两个县级课题和一个市、省级课题,同时还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和参与县重大课题的合作研究。近三年共有48篇专业教学论文在县论文评比中获奖,28篇论文在市教研室论文评比中获奖,8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性刊物公开发表,2部科技著作出版,已完成1项省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2项市级课题。《精雕模式实践的研究》获浙江省第二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宁波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第五届职教优秀论文一等奖。《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索》获宁波市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该校教师编写的机械类专业复习训练——基础理论和基础理论综合测试卷校本教材被上海东方激光教育文化有限公司采纳,由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并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2.专业技能

为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参加浙大数控辰光培训、车工培训、钳工培训、CAD培训和下企业实训。4人取得钳工高级工资格证书,2人取得高级计算机操作员证书,19人取得中级车工资格证书,9人获得中级钳工证书,3人具有AUTOCAD软件认证教师资格证书。在县、市各项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1名教师在市教师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3名教师在市教师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30人次教师在县技能竞赛中获奖。

3.教师的培训

该校一贯重视教师培训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2000年职代会上通过了《师资队伍培训规划》,力争在2005年前专业基础课教师达到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双师型教师达到85%以上,实习指导教师达到高级工或技师水平。目前该校已提前达到该目标。通过校本培训、研究生进修、学历提升、国内外考察学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内职教领先技术的教师;通过下企业实训,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学水平;派学科带头人到德国接受“双元制”模式培训。经过一系列的培养培训使教师知识得到了优化组合,一批教学能手脱颖而出。

(三)办学模式现代化

1.校企合作(紧密型)

走出校门、开放办学,成立专业委员会等,以打开局面,与企业、行业联合办学,建立起以联合促发展,以科技促教学,把生产转化为利润,用利润增强办学实力的良性循环,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方向。

(1)“精雕模式”是以校企合作教育为前提,借鉴和吸收德国“双元制”模式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敏孚”机械系校企合作模式,抓住校企合作教育的关键点——共同育人,北京精雕公司负责提供软件、设备、指导老师和培训专业教师,并与该校教师一起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材,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写进教材,及时传授给学生,按照企业技术人员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顶岗能力。该校把优秀的学生输送送到公司,作为公司的技术员为客户服务,同时该校还利用精雕设备为其他学校制作校徽、校牌,并为企业提供加工服务,这样不仅创造一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顶岗的能力。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根据企业要求开展订单培训,向企业输送技术人员。三年来,该校向北京精雕公司输送了200多名优秀毕业生。

(2)与宁波双林集团的联合办学,借助模具厂的设备与工作实践环境,将课堂搬到企业车间,学生走进车间,为学生提供平时课堂实践的模拟教学与预岗实习的锻炼机会。

(3)该校利用现有设备,为一些模具厂开展对外加工服务,使企业生产走进课堂。校企互相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援助,同时为企业与学生就业搭建一个双向选择的平台。

2.与名校合作办学

该校采取“上靠、下挂、横联”的多维合作形式,积极与高等院校、兄弟学校开展“3+X”、“2+Y”模式的教育,实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在校际合作上不断创新办学形式,积极开展中职与高职衔接的教学实践。如: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浙江大学数控模具宁海培训基地;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联办“3+2”机电一体化专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宁波技师学院联办“2+4”机械工程专业;与陕西省建筑工程中专机械专业联办“2+1”机械专业,为中西部大开发培养紧缺的复合型人才。该校是全国中西部联动教育合作顾问单位,在省内温州、泰顺县, 省外陕西、贵州等地设有教学点。

三、主要成果通过数控专业现代化建设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机械专业不断提升

目前机械数控专业是该校重点专业,县骨干专业,市现代化专业、省示范性专业、市首批高技能(数控技术)培训基地、浙江大学数控模具宁海培训基地、国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学生技能操作、高职考成绩和社会培训等方面初见成效。

(二)课程体系改革和校本教材的开发硕果累累

该校按照培养机械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适应用人单位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借鉴“宽基础、活模块”模式,尤其是校企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精雕模式,对该校机械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同时采用选修课、分层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使各个阶层的学生得到发展。该校还根据现有教材的现状和职高生的特点以及该县产业的需求,该校开发了四类校本教材——技能操作类:精雕雕刻软件JDPaint简明教程、钳工生产实习习题册、AutoCAD上机指导及练习、数控机床加工及编程;专业基础知识类:数控机床操作入门、计算机基础教程及练习册;健康成才类: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心灵故事、成长之路;高职类:机械类专业复习训练基础理论和综合测试卷集。

(三)毕业生供不应求

近三年累计毕业生908人,平均一次就业率100%,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当地企业的技术骨干,有的毕业生已走上创业之路,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殷永生同学已成为宁波贝发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任集团公司体系管理者代表,主要负责集团公司新产品研究开发、工程技术管理、产品质量管理、模具设计制造管理等。陈有甫同学进入双林公司后,由于技术过硬,工作出色,现任双林公司总部工程技术副部长,分管公司的模具和新产品开发工作。柴振炎同学毕业后自主创业成为宁海电子电线有限公司总经理。娄天鸿现任天鸿文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年产值达5千多万元。

(四)学生操作技能成绩突出

初级资格证书合格率100%、中级资格证书合格率95%以上。在各级技能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省部级二等奖1项;市局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县级一等奖25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15项。经常代表宁海县参加市技能竞赛。

(五)利用专业优势,开展“订单培训”

时至今日,机械、精雕专业师生开展了5次科技下乡活动,共培训学员308名,其中283名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根据企业需要共培训中级钳工500名,合格率达100%。CAD制图培训共开展10次,人员达600名。2003年7月,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数控机床操作培训,共培训30人。

四、专业现代化建设的展望

机械数控专业近几年在现代化专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在同类学校中已处于领先水平。建设好现代化专业,有利于促进机械专业的进一步做精做强,有利于培养更高规格的机械数控人才,有利于促进产业经济的更大发展。因此,该校将以机械专业为龙头,带动各产业的连续、滚动发展。经过几年打造后成为当地拳头专业,在完成宁波市现代化专业、省示范性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把它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和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这就必须在师资队伍、实验实训设备和基地建设上继续努力。

(一)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到2007年,文化公共课教师和专业基础课教师达到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双师型”教师达到100%,实习教师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工或高级工资格;继续引进和聘任一批具有多年数控生产实践经验的技师、高工担任实习教学和就业指导辅导员,继续打造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名教师,建成一支校企联合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实验室和实验工厂建设规划

该校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今后三年将继续分期投入800万元,建立机械数控系列实验室和生产型数控加工实验工厂,拟建数控车削实验室,内配10台数控车床;拟建数控铣削实验室,内配10台数控铣床;拟建生产型数控加工实验工厂,内配加工中心各1台;数控深孔钻床1台、电脉冲3台、数控慢走丝线切割1台、线切割2台、中捷摇臂钻床3台、行车(5吨、10吨)各1架、磨床1台。此外,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原有三大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在宁海范围内再建立3~5个机械实习基地。

(三)人才培养培训规模

第7篇

[关键词]教学 科研 教育空心化

[中图分类号] 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011-02

高职教育虽然受到一定的重视,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所开课程是本科同类专业课程的压缩,基本上照着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最多不过增加了实训实验的时间而减少了理论教学时数;在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明显不足,教学改革更是相互忽悠,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科研,申报项目很积极,但申报结束之后很少有人投入大量精力去做项目,所以项目的结题显得单调。其结果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学改革举步维艰,科研工作也因为没有基础研究作支撑而半路夭折。本文在介绍高职教育中轻教学重科研[1]的一些现象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轻教学重科研的有关措施。

一、高职教育中轻教学重科研的现状分析

(一)未能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功能

教研室是进行教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单元,它是一切教研活动的始发站,直接影响教研活动的效果。目前高职院校因为受到扩招的影响很大,师资不足导致教师工作量大,既影响了教研活动的开展,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年青教师上课的门数太多,制约了教研活动的开展,虽然有一些想法但没有精力实施;由于教学任务过重,使得校际交流的机会太少;课前备课不充分或没有集体备课的环节,不同的教师上相同的课程时对重点难点的把握有较大差异,对于教材配套的课件,没有集体讨论如何处理的环节,对课件的背景、文字和图案能否看清等都没有统一订正;相互听课机制了不完善,有些教师只是机械地完成听课任务,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却轻轻带过。

(二)未能充分发挥实践实训的功能

实践实训任务安排松散,一周的实训任务一天或两天就可以完成,或者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教研教改的配套政策不够,实验设备利用率低,教师事先准备不充分,系部没有权限或变通的手段和方法,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些专业实验设备长期不到位或短缺,学生的实训课没有地方施行,只有增加理论课的时间,而学生对理论学习却不感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训设备老化,与企业的实用设备存在很大差距,导致学生到企业实习时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上手,甚至出现一毕业就失业的局面;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有新的实验设备,但是由于教师教学任务过重而没有时间去熟悉这些设备,设备的功效没有发挥出来,等到老师们都熟悉这些设备的功能后,设备又有过时的危险。

(三)团队意识薄弱

在教学和科研上都没有形成真正的教学团队:在教学方面,教师之间的协作不多见,三尺讲来独往,在课堂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学生的感受也不管其他老师讲的什么,反正就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教学任务;在科研项目方面,申报的题目大而全,根本不能完成任务,尤其靠项目主持人来完成更是不可能,项目组成员基本不了解也不关心别人申报的项目的研究进展,只是在项目申报中起陪衬作用而已。

(四)纸质教案越来越少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及各高职院校教学条件的改善,高职院校的教学对多媒体都有一定的要求,这就导致了一些年青教师只关心课件,忘记了纸质教案的存在。纸质教案的减少,对年青教师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将主要精力放到课件的美化、链接等方面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忽视了课前准备中对教材的有效处理;传统教学中教师要求对教学内容十分熟悉,自从采用多媒体课件后,教师们更多依赖课件,对教学内容的熟练程度降低了很多;尤其突出的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很多课件可以下载,根本不用自己制作,有些教材就专门配有课件,这样老师上课就根本不用备课或花很少的时间备课。

二、改善高职教育中轻教学重科研的措施

(一)要重视基层教学研究工作

第一,要注意发挥教研团队的力量。教研室成员之间一定要相互帮助,对于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要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要相互之间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使基层教研室成为团结协作的典范,在学术与教学上绝不能相互圆场,要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目标。年青教师要注意总结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申报教研与教改项目,撰写教学论文,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要从小处入手,以点带面,逐渐展开。开始写教学论文的时候,要在平时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写出初稿,提出明确的论点,参照相关论文提炼自己的主题,要经过一段时间冷处理,多次修改,反复斟酌,反复推敲,再定稿,不要急于求成。

第二,要重视常规教研活动。常规教研活动主要就是日常教学研究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备课与上课问题,备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备教材和备学生。对于备教材,要尽量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诸如教学内容增补和取舍、理论的深广程度、现实问题的切入等,都必须进行必要的商讨,每个人都要发表意见与建议,对争议较大的问题要通过教学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相同的课程应该指定一个课程负责人,组织相关教师讨论出一个备课方案和初步意见,给每个教师分配具体备课任务,然后每个人都在此方案上进行备课,在此基础上采用说课的形式作汇报,全体成员再进行集体讨论,在案例的选取、问题的引入等各方面进行完善,弥补单个教师思考问题的缺陷,并形成较详细的备课方案(有条件的还可扩大到教学系部进行广泛地讨论),再把任务返回给每个成员作最后的定型,最后大家共享此教学资源。对于备学生,就是要考虑到学生实际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因素,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对于上课也就是课堂教学,要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既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要进行必要的组织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要积极申报教研与科研项目。对于各种项目的申报,应该由负责人提出设想或初步方案,然后组织项目成员讨论修改方案,在此基础上请项目负责人写出项目申报书,最后由项目组成员讨论完善,这样集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力量写出的项目申报书就会考虑得较全面,立项的机会就大得多。当然也可以把这种研究方式进一步推广到平时的研究中,成立研究小组,共同探讨一些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研究成员都向一个方向努力,这样就比较容易形成系部的特色乃至学校的特色。同时项目组成员就会十分熟悉该项目的研究内容,既可以避免重复,也有机会让项目组成员参与到项目研究之中,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中遇到与此项目相关的结果就可以注入该项目的研究中,使参与项目的人数更多,凸显团队的力量。

(二)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有实验实训任务的教研室,教师要花费一定时间准备实验实训。一方面,教师课前先准备实验,以便能发现学生在试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实验课程能够正常开展;另一方面,花费一定时间于实验实训,以便总结出现有仪器设备的很多未见的功能,发挥仪器的效能,更广泛地理解和总结实训的经验,撰写实训的论文和申报高质量的实训项目,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对于要开设的实训课程,必须先制定实训的目标,总结实训中的经验,积累实训的素材,及时调整或改进实训的目的要求;要收集实训的资料,整理实训报告,丰富实训的内容和形式,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要有效地安排实训任务,使实训任务更紧凑。

(三)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课件广泛使用及课件制作技术的多样化,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在今天正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传统的教学的许多元素也是可以利用和借鉴的,完全放弃传统的教训相当深刻。

第一,要借鉴和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记录下来,可以作为多媒体课件的注释,也可以单独记录并成为教学资料保存,这种良好的习惯会使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就能收集足够多的教学资源,为项目申报和教学论文提供素材。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要在构思清楚之后制作课件,课堂教学中还必须适当板书,以强调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第二,要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有很多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完成的优势:能快速实现资源共享;能快速搜索需要的信息和相关资料;修改、存储十分方便,并可以长期保存;版面设计的美化十分便利;可以制作动态效果等。

三、结语

轻教学重科研的现象在高职院校乃至普通院校都存在,主要表现在教学浮躁、科研急于求成的教育空心化状态,研究轻教学重科研的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就成为写作本文的动机。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基础教育阶段中,英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英语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知识,提高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同时又能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发展个性。

二、重点工作

(一)合理安排教材,因材施教。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和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四年级班容量少,学生基础比较好。为了今后更好的学习英语,在每堂课上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渗透音标教学。前十周使学生能够认读48个音标,后8周在熟悉掌握音标的基础上练习主动拼读音标词。六年级在原有的音标基础上有所提高,练习书写部分音标。

(二)落实教学常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和实施工作。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自觉行为。

2.继续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因此这学期要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实效,并在授课之后做好教学工作总结。

(二)重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是在课堂,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老师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英语教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自如地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过程,了解教材特点,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一开始就要给学生以正确、活泼、富有韵律感的语音、语调,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夸张的肢体语言带领学生诵读,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打好扎实的英语基础。上课的内容应符合学生兴趣,贴近生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新组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在生活中运用英语。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小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是词汇和句型教学,枯燥的讲解和机械的记忆单词会使学生学起来毫无趣味。因此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游戏、谜语、歌曲、故事、简笔画、韵律诗等形式呈现单词、句型。让学生在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中享受到异乎寻常的乐趣,从而轻松掌握所学内容。另外,本学期重点还要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上下工夫,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做好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3.鼓励后进生。要想提高一个班级的整体成绩,就必须消灭后进生。特别是近年来外地生增多,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要提倡鼓励后进生,善待后进生,纠正后进生的错误观念,让他们知道自己能行,鼓励他们去追求。在课堂上,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要掌握评价的艺术,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让他们尽情发挥。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化他们,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业务和理论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1.加强理论学习,本学期重点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学习质量评价标准》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明确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掌握新课改对学生和老师提出的新要求,要善于学习和思考,勤于研究和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第9篇

一、课题的提出

1、当前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两个极端:

工序式: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要通过一定的“形”表现出来并加以实施,这里强调的是探究的程序,现在一般认为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和开展探究教学的基本步骤是:(1)提出或生成问题;(2)围绕问题,提出和形成假设;(3)收集证据,形成解释;(4)交流和评价。这几个环节也可以看作是几个要素,它们是探究性学习和教学的基本标志,它们使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有章可循。但是,如果只是按照环节和要素机械地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探究路线,然后组织学生按部就班地实践或经历探究过程的每一步,把学生直接引向所要获得的学习结果,这其中既没有学生对现象、事件和观点的质疑,也没有对问题的自由性探索和观察实验的自主性设计,也没有教师对学生探索的智慧性启发和引导,那么,这种“探索”就会演变成对智力进行徒有形式的机械训练,而无法使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迷失探究教学的方向,最终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自由式:新课程的进程中,很多教师也认识到人本主义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常常矫枉过正,出现“伪人文”的现象。如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师使命缺失、教学过程形式化等。对于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说,重点体现在三个“热门理念”上(即交流、活动、合作):

交流:实践中,常有教师把对话等同于师生问答,形成“乱插嘴”、“假活跃”、“注意力涣散”等不良探究习惯。这样的探究过程,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失却是教师价值引领、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神圣职责,这是导致教学过程低效或无效的根本原因。当前一些探究活动中相当部分是散漫的、随意的、局限于表层的,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

活动:教学中,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学场面闹哄哄、乱糟糟,还称之为“做中学”。这样的活动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没有反思。

合作:一些教师却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精细的设计。只要有问题,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时间又没有保证,完全是随着的教师的意志“收”与“放”,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引导者而仲裁者,把学生往预设好的教学框架里赶。

2、什么是基于绿色人文环境的科学探究教学?

在2001年11月23日开幕的“中外中小学校长论坛”上,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作了题为《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的主题发言。他说:“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基于绿色人文环境的探究是人本主义的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个性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回归自然生长,焕发生命活力,充满心智撞击。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

1、可持续发展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3、“做中学”理论

二、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要实现科学探究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在教学中常发生的“对话、活动、合作”过程中,要克服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真正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保持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加强科学探究的能力,实现学生个体和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在于具体的每一个科学探究教学中,特别强调对“交流、活动、合作”三个互动教学环节的探讨上。

1、交流是一种对话的过程

教学中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以学习内容为“话题”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包括人与文本的对话、师生(生生)对话和自我对话。对话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精神。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互动和交流,让“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倍增。”从精神的角度说,它倡导平等、交往、互利和共同发展的理念,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解决对话过程的有效性问题,关键在于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

2、活动是一种体验的过程

马克思说:“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动自觉的活动”。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外显活动。但是,有活动而没有体验,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因此,当前的探究活动中要努力提高教师对活动的指导水平,将对活动形式的重视与对活动的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切实、长远的发展。

3、合作是一种碰撞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和交流,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机会增多了,教学过程也就更丰富精彩了。但是,应付式、被动式的合作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他们的意见常常被忽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是合作小组成员间思维不断碰撞、能力不断互增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的内涵作深刻认识和反思,对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作细节化的处理,让学生真正是通过合作得到个体整体素养的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理论学习(理念的提升,理念具体化即总结教学时的注意点)

2、实践反思(个体反思、教研组内研讨、典型案例沙龙)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4年10月-2005年1月,为本课题研究设计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广泛收集资料,设计本研究计划,对课题进行进行论证。

第二阶段:2005年2月-2005年12月,为本课题研究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逐步推出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06年1月-2006年10月,为研究课题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总结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和反思,统计研究数据、资料,撰写研究终结报告,编写成果,进行结题评审。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理论成果: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得以提高,撰写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第10篇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物理定律应用课,重点是学习“碰撞过程遵循的规律”。在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学生学习了自然界中更为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在学习了有关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定理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得到了动量守恒定律,并指出它们都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定理[8]。碰撞问题所研究的是两个或多个物体的运动情境,它们所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同时遵循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根据碰撞的特点,本教学过程从生活中打台球的实例中抽象出所要研究的物理教学论文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变式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开动脑筋,恰当地利用数学表达式帮助学生理解动量和能量守恒的概念,进而体会物理学中守恒的思想。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通过联系实际归纳总结碰撞问题遵循的规律,帮助学生实现对核心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和迁移应用。 

2 教学流程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方法的教学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是本节课的核心指导思想。据此,教学框架流程如下: 

创设问题情境—核心概念—变式分析—总结提升—核心概念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主要通过以下环节展开: 

1.从生活情境导入,引出物理问题 

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领悟生活中物理问题的存在,将较简单的实际情境抽象为与之对应的物理问题,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抽象加工出的例题,让学生回顾、复习已经学习过的两个核心概念——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通过进一步设问,借助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对弹性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师:播放生活中打台球的视频,抽象出物理问题:如果A、B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小球A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v0与静止的小球B发生弹性正碰,求碰撞后A、B小球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学生:根据题设条件分析,得出此碰撞过程为完全弹性碰撞,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据此可解出碰后小球A和B碰后的速度分别为: 

vA= v ,v = v 。 

教师进一步设问:据此讨论一下两小球各自的质量和碰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举出身边的例子。 

学生分析:当m >>m ,vA=v ,v =2v ,比如铅球与相同体积的乒乓球发生正碰;当m = m ,vA=0,v =v ,比如两相同体积的铅球发生正碰,互换速度;当m << m ,vA=-v ,v =0,比如乒乓球与相同体积的铅球发生正碰。 

2.变式比较,实现对核心概念的基本理解 

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针对例题的两个变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讨,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在新物理情境中发现物理问题,并应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的应用和探究能力。 

变式1 在m 、v 恒定的条件下,若要求碰后小球B的动能取得极大值,m 和 mB需满足什么关系?若要求碰后小球B的动量取得极大值,m 和mB需满足什么关系? 

学生:由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结合例题的分析可知:当m = mB,碰后小球B的动能取得极大值;当m << mB时,碰后小球B的动量取得极大值,为pB=2mAv0。 

变式2 若两个小球A和B碰撞后粘在一起共同运动,则在碰撞过程中系统机械能损失了多少?并据此分析mA和 mB在满足什么关系时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大,并举例说明。 

学生:此碰撞属于完全非弹性碰撞,根据相关知识可得碰撞过程中系统机械能损失为: 

ΔE= v 。 

对上式进行适当的数学处理,可知在mA、v0恒定的条件下,当mA<< mB时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大,为 mv ,比如子弹打入墙体的过程。 

教师:碰撞过程涉及碰撞的能量传递和转化。实际的碰撞过程,系统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系统的内能和声能,但总的能量是不变的,即满足能量守恒定律。 

3.变式迁移,达成对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 

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认知冲突,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核心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在知识迁移应用时注意联系事实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觉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科学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在新的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变式3 如果小球A以速度v0与静止的小球B发生正碰,碰撞后A球的动能变为原来的1/9,那么小球B的速度可能是 ( ) 

A. v0 B. v0 

C. v0 D. v0 

学生:大部分学生会直接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mAv0+0=mAvA+mBvB及p2=2mEk,易得选项A、B正确。 

变式4 如果碰后小球A的动能变为原来的1/4,则碰后小球B的速度可能是多大? 

学生:类比上面的分析得出两个结果,分别为v0/4和3/4v0。 

教师:这两个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吗?在碰撞发生的过程中,要满足哪些规律?(让学生讨论这两个变式的结果)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学生:变式4的第一个结果,碰后小球A的速度依然大于小球B的速度,不符合实际;第二个结果碰后总的动能增加了,不符合实际。所以,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变式3经过验证,符合实际情况。 

4.总结提升,建立科学概念 

教师:总结一下解决碰撞问题要遵循的原则。 

学生:(1)系统动量守恒原则; 

(2)不能违背能量守恒原则(动能不增加); 

(3)物理情景可行性原则: 

①若碰前同向运动:碰撞前,小球A追上小球B发生碰撞,所以有碰前vA>vB;碰撞时,两球之间是斥力作用,因此前者受到的冲量向前,动量增加;后者受到的冲量向后,动量减小,即碰撞后A球位置在后,所以有v'A≤v'B。 

(下转第27页)(上接第23页) 

②若碰前相向运动: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 

5.反馈练习,巩固科学概念 

练习题:A、B两个小球的动量分别是pA=2 kg·m/s,pB=4 kg·m/s,若A球能追上B球发生正碰,且碰后A球动量变为p'A=1 kg·m/s。则A、B球的质量满足什么关系? 

学生:依据建立起来的科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后记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是否理解和把握物理概念,尤其是核心概念,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与建构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但物理概念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学习起来难免会感觉困难、乏味。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应用多种技术手段创设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问题展开探究,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感受科学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为有效。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抽象的物理规律与生活联系起来,设置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核心概念和规律,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增.我国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3. 

第11篇

从传统的技术理性的认识论来看,教学是一种传送知识的活动,一种技术性工作。这种认识论认为,知识都是科学的、标准的,由别人创造好的,教师基本上承担“执行者”的角色,忠实地执行教育行政部门选定的教材,有效地贯彻教学研究部门提供的教学指导和参考资料,并使用他们编制的考试试卷以评价教和学的效果。[1]也就是说,教学工作相对简单,是确定好的,并且可以进行标准化操作。因此,教学成了杜威所说的一套惯常的、可机械地执行的活动。作为技术人员的教师常常不加批判地接受在学校发生的现实,每天需要做的就是尽力找到最有效率、最有效果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他们失去了对工作的目的和结果的反思。[2]

肖恩(D.A.Schon)在对上述技术理性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专业实践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不确定的、多变的、独特的、并呈现出价值冲突。[3]因此,如杜威所说,教学工作不是教师去实施一系列逻辑化、理性的操作程序。相反,教学是一种反思活动,教师需要进行直觉判断,有情感投入,而这些是无法简单地打包给教师使用的。[4]现代学习理论也提出,教学不是简单地使用教材,而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缜密判断。例如,课堂中哪些学生在学习?他们是如何学习的?哪些学习活动能够支持他们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差距是什么?哪些教学策略能够确保学生获得共同的进步?等等。[5]因此,教学不是机械的,是反思的、探究性的。

二、教学知识由谁创造

技术理性的认识论认为,知识是纯粹抽象的结果,不需要质疑。它只能由大学的研究者和学者来创造,其他的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只是把这些创造出来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6]由此衍生的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是,教学知识体系也具有这些特征,教学知识体系中的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是由大学的学科专家创造的,其中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是由大学的教育学者、心理学者创造的。教师只是知识的使用者或消费者。[7]因此,在教学知识体系的创造和扩展过程中,教师几乎处于集体失语的

状态。[8]

在实践场景中,教师所用的理论、策略、方法等具有情境的特殊性,此时,具有普适性的公共理论难以为教师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只能成为教师探究的一种相对可靠的前提假设。[9]作为反思性实践者,教师不再完全依赖现有的理论和技术,而是针对特定的教学情境建构新的理论。反思活动使得教师能够应对复杂的、不确定的教学情境,使其教学策略具有独特性。[10]

因此,关于教学知识的来源,一方面,我们承认教学知识中的正式知识或普遍理论是由大学研究者创造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专业共同体中通过反思、合作与互动建构知识,所建构的知识直接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联系。[11]这类知识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实践智慧”,也被学者称为行动中的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师个人理论等。

三、伙伴关系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反思与探究

基于上述教学观与认识论,教师专业发展不再是教师被动地接受大学专家传递的知识,而是要在实践、反思、研究、改进、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这样的发展活动仅靠教师自身是难以完成的,仅靠大学学者的“一次性讲座”也不可能实现,大学、政府、中小学形成的合作伙伴关系为这种发展提供了可能。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协同共建“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旨在通过创建“大学―政府―教师进修学院―中小学校”的合作伙伴关系,构建高质量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为探索新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供实践

基础。

建设“名师工作坊”是实验区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从重庆市江北区的中小学校中遴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但又处于发展瓶颈期的经验型教师参与课题。项目活动的整体设计遵从“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螺旋循环模式,课题组设计了一系列反思探究性学习活动,如叙事探究、经验分享、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者对话和交流、课堂观摩与指导、脱产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研修、基于教学风格的教学设计与展示、教学论文写作、教学风格分享等,目的在于提升一线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探究能力、理论学习与实践整合能力,促进一线教师凝练自身教学风格,发展教育教学的个人

理论。

参考文献

[1]汪明帅.从“被发展”到自主发展[J]. 教师教育研究, 2011.4:1-6.

[2]Zeichner, K.M., & Liston, D.P. Reflective teaching: An introduction.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1996.9.

[3]Schon, D.A.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 1983. 50.

[4]Zeichner, K.M., & Liston, D.P. Reflective teaching: An introduction.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1996.9.

[5]Darling-Hammond, L. et al. Powerful Teacher Education: Lessons from exemplary program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2006. 10.

[6]Schon, D.A.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 1983. 36.

[7]Lieberman, A. Practices that Support Teacher Development: Transforming Conceptions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In: M.W. McLaughlin, et al (eds.). Teacher Learning: New Policies, New Practice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6. 189.

[8]Lytle, S. & Cochran-Smith, M. Learning from teacher research: A working typology.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990,92(1):83-103.

[9]张华军. 论理论性学习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基于杜威思想的讨论[J]. 教育学报, 2012.2:20-28.

[10]Schon, D.A.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 1983. 68-69.

第12篇

关键词:高速铣;对称分层铣;加强筋 

中图分类号:TG5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6-0071-01 

薄壁零件以质量轻、节约材料、结构紧凑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但该类刚度较低,易变形,加工精度难以保证,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加工质量。 

1  引起薄壁件变形的因素分析 

引起薄壁件变形的因素,如图1所示。 

对影响薄壁件加工精度的因素有所了解后,我们通过对工艺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对工艺路线进行合理安排刀具参数、走刀路径与方式等方面进行考虑及优化,控制影响变形的可控因素,从而减小零件变形。 

2  装夹方式的合理选择 

对于薄壁件而言,零件的装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选择定位基准进行装夹时,通常选用面积较大、精度较高的面,装夹点应尽可能对称。常用装夹方式有:虎钳、压板、三爪卡盘。对于铣加工来说,通常时采用虎钳在工件两端施加作用力而夹紧,但对于薄板类来说容易造成装夹变形,如图2所示,压板装夹如图3所示。 

而压板装夹不仅可以解决受夹紧力装夹变形的问题,而且四周铣削后,切断前,零件与毛坯之间有0.1~0.2 mm的粘接,所以内应力的产生不会造成零件有较大变形。现在对于精度特别高的零件采用真空吸盘直接吸附零件,不需要额外的外力夹紧工件,从而能有效的减小零件变形。 

3  数控铣削方式的合理选择 

零件加工中,在其它条件不变,加工时间的长短取决走刀轨迹的长短。因此合理选择走刀轨迹对提高加工效率有很大影响。对于腔体类零件一般走刀轨迹有行切法和环切法两种,如图4所示。 

与行切法相比,零件受对称切削力,应力释放均匀,可一定程度上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同时,当零件上有对称腔体时,不宜一个腔体加工完再加工另一个腔体,采用分层对称环切可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 

精加工时,一般内腔已经进行了粗加工,这时再加工腔体外壁时,尤其由于薄而长的零件。应采用单边顺铣的方式,切削厚度比逆铣时大,切屑短而厚,且变形小,零件受单边切削力,切削纹理一致,切削震动小,比双向铣削行切法加工对零件加工精度控制得好,如图5所示。 

当进行端面铣削、台阶等刀具必须由外侧进刀时,垂直式进刀方式对零件的有一定的撞击,而圆弧式进刀,零件在铣削时受力变化缓慢,零件与刀具的受力变小,从而能有效控制表面质量。 

4  合理选择工艺路线 

某航天零件翼板,如图所示,属于高精度薄壁零件,材料为2A12-H112,分析该零件的特点,并通过合理制定工艺流程,有效地控制了零件的变形。 

4.1  零件的结构特点 

某机用薄壁零件,如图6所示。 

该零件的结构特点如下: 

①零件主要尺寸为狭长通槽,其余为约尺寸。狭长部分尺寸为184 mmX50 mmX30 mm(不含凸台部分)。 

②零件形状多变、壁薄。加工要素有凸台、圆弧及加强筋,该件狭长部位的厚度为1 mm。 

③精度较高,加工难度大。虽然该翼板各个面、尺寸公差为5~6级,由于狭长部位壁厚仅为1 mm,金属去除率大(约为90%),且随着加工的进展,无法用虎钳装夹,需多次倒压板才能完成整体加工,因此这类零件的加工工序的合理安排就成为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4.2  工艺方案的设计 

薄壁零件的加工,一般按粗加工、热处理、半精加工、精加工的顺序安排工序。对于变形较大的零件,加工顺序具体如下:粗铣内外形及筋高→热处理→精铣外形及各凸台→精铣内腔→去除加强筋→零件校正。 

①虎钳装夹毛坯,Ф20白金钢立铣刀粗加工外形、Ф10加长立铣刀粗加工内腔,狭长通槽两端封闭加工,内腔中间留有 2 mm加强筋,分两小腔。单边各留余量1 mm,如图7所示。 

②采用低温退火,用来去除机加产生的应力,进一步稳定材料内部组织和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部位。 

③精加工分为三个工步: 

首先,Ф10和Ф8立铣刀,倒压板、铣削外形各台阶、缺口加工至尺寸。然后,采用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方式进行数控铣。一次装夹先用Ф16硬质合金立铣刀铣削圆弧。深腔部位,先Ф10硬质合金刀进行内腔的粗加工,粗加工采用分层对称铣削的方式。精加工Ф6硬质合金加长立铣刀,数控铣采用对称分层对称铣削两小凹腔,同时采用高速铣和螺旋下刀的方式。零件腔体的中间位置下刀,然后一次走刀由中间向四周侧壁延伸,下切步距为3、侧向布局为3,结合使用这两种办法,让应力均匀释放可有效减小切削应力不均匀和零件刚性不足造成的切削震动和应力不均匀造成零件变形。 

最后,转立铣用垫块虎钳装夹工件,用Ф6加长立铣刀铣削加强筋,同时将封闭腔体两侧铣通。 

5  结  语 

通过分析引起薄壁件变形的原因,结合本单位生产薄壁件的加工方法,研究了控制薄壁件的变形的一些措施,最后结合实例,完成了薄壁零件的加工工艺的设计,很好地控制了零件的加工精度,为类似薄壁件的加工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1] 王继群.薄壁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改进分析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13,(3). 

[2] 赵如福.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第3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0. 

[3] 王兴逵.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 杨慧娟.加工不锈钢的外圆车刀[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