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

时间:2023-07-18 17:24: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

第1篇

【内容摘要】义务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10多年中,呈现出教育发展的欣欣向荣。但作为一定区域的义务教育其现状还不能完全令人乐观,存有问题比较普遍甚至就是相当严重。本文以四川省为例所做的相关分析,给人们以一定意义上的启迪。

【关键词】义务教育 现状问题 出路分析

我们四川省是一个人口大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四川经济形势均得以比较欣欣向荣的发展。义务教育也呈整体上升趋势,但也存有严重的不平衡。教育发展的综合水平有从低类水平上升至高类水平的,也有中类水平下降至低类水平的,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省发展义务教育极为重要,现结合自己所看到的现状、问题谈几点矫正的策略,以促进义务教育的充分发展。

一、倾向农村,实现农村教学设施的优化

在我们四川,农村教育应当就是整个教育的半个天地,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当多的农民子弟逐步涌向城镇或城市学校,涌向教学设施相当优化的学校。这样的情形致使整个教育结构的不均衡,一方面城市和城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不可能承受多生源的巨大压力,高学额的班级也不利于整个教育的发展,更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将逐步趋向于萎缩,形成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所以,作为政府乃至整个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多向农村倾斜,尤其在现代技术条件上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进行高额度的投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已经比较明确地要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努力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这是一个相当利好的地方。我们现在的高中学生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应当说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受到的教育算不上是优质的教育,相对于城镇和城市学生而言,更算不上就是受到了均衡的教育,导致我们的发展不甚理想。但我们所必须建议的是,我们的政府要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大局出发,让整个农村的教育设施得以充分的优化,再苦也不能苦了农村的义务教育,再苦也不能苦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在我们这个偌大的省份,还有许多山区的农村,那里还可以说是穷地方在办着相当穷的教育。这里寄希望于相关领导,优先对他们进行投入,发动相关慈善机构,办起慈善性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

二、倾向农村,实现农村教学人员的优化

应当可以肯定,当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人员业已开始得以充分的专业化的发展,一般老师的专业化水准得以比较充分甚至是比较普遍的提升。这在我们这些90后的所有学生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虽然不知道我们的父辈之人所受到的是怎样的教育,但我们也时常听到父辈谈及他们的学习生活。但我们也必须这样去思考,当今一般农村教学人员的素质是否就是我们所感到的那样的优化?与相关城镇和城市教师队伍是否就不存有一定距离,或者就是一些小小的差异?从不少农村孩子涌进城镇,不惜一切代价选择城镇和城市学习就学,我们就完全可以看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存在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从我们以往所就读的学校老师看,他们有着一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热心,但往往是那样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我们在上小学时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可以说是那样的寥寥无几,现在想来,我们所接受的九年义务教育,我们的老师都是在教学的课堂上把我们当作瓶瓶罐罐去那样的强灌着,课余就是让我们无休止且又十分机械地训练着他们所布置的作业,我们是那样的从早到晚,有时还需要“披星戴月”地熬上个大晚甚至就有可能是个半夜时分,这从我们许多学弟学妹们的叫苦不迭上也还可以能够略知一二。对此,我们应当大声疾呼的是:老师的用心不能再这样良苦,自己要更换理念,自己要改进方法。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也十分需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相关的支教性的尝试,以一定的手段对农村教师进行相关的脱产培训,以此,促进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倾向农村,实现农村教学质量的优化

应当说,当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是不能令人欣慰的。我们这些升入高级中学学习的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我们好多的农村初中毕业的学生,都是以一定的高分或者就是比较绝对的高分升入高一级中学进行学习的。在高中阶段的整个三年中,我们感到学习活动的能力远不如城镇或城市初中毕业的学生,我们感到自己的见识相当浅陋,社会阅历也并非就是那样的丰富。为什么呈现如此之多的不良,也许是我们在初中阶段没有关注校外的天空和窗外的世界所引起的。我们在高中的三年中,一些充满兴趣的活动大都是城镇学校学生所把持着,因为一些活动都是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所力所不能及的。所以,我们在高中的三年就如同无臂的青年。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不能简单以文化成绩来考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尤其应当以比较综合考量的方式去考核学校,以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意义上的优化。可以这样说,在文化成绩上我们应当感恩我们的老师。但在其他相关综合素质上对我们的老师就不敢恭维了,但我们不会记恨,因为我们的老师也有他们的难处。可我们不期望让我们的不幸在我们的学弟学妹身上去延续。

应当说,我们不能轻易地欣慰于义务教育的现状,应当去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所做出的出路分析还是比较浅表的,但只要大家都来关注这样的现实,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则可得以根本意义上的转化。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第2篇

关键词:农广校;教师队伍;建设

农广校要完成培养新型农民这一重任,就必须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农广校教师队伍。本文就农广校教师队伍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 农广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 职业道德

由于农广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忠诚农民教育事业,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而献身。这就是农广校教师基本的道德规范。它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像蜡烛一样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修养去点燃亿万农民的智慧之光,把全身心献给农广校教育事业。职业道德还要求农广校教师热爱农村,热爱农民,这是核心内容,也是工作的重要动力。从事农广校教育的老师应怀着极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计名利得失,踏踏实实地工作,这就是农广校教师必备的品质。

2.知识结构

农广校老师首先应具备丰富的农业科技和生产知识,这是老师知识结构的主干。因农业的区域强,农民的需求又各有不同,教师应将专业知识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要掌握各种生产技术和操作技能,成为“一专多能”。农广校教师除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生动活泼,深入浅出解答学员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满足科学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的广大农民的求知需要。农广校教师要完成教学培训任务,就必须懂得农村成人的学习心理,掌握农村成人教育的规律,运用各种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农民传授知识。这样方能胜任。

3. 能力结构

一是农广校教师要拥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由于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强,农民的技术文化参差不齐,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照本宣科”农民不能接受,要将其“化”为可传授的教学内容后,才能传授给农民,才能理解,掌握,也才能运用于生产当中变为生产力;二是要有熟练的技术操作和示范能力。农广校教学的目的是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实用的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许多教学培训是在田间地头进行的。教师光有理论,不会操作,算不上合格的农广校教师。三是要有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将教学内容与农民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相联系,尽量做到生动形容,通俗易懂,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培训。

二、 农广校教师队伍现状

1. 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缺乏

当今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多样化,农村生产岗位越来越多,需要培训的专业也随之增加,而农广校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的现状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和生产发展的需要。随着农民培训内容的多样化,多数农广校非常缺乏能满足农村生产实际的专业老师,影响了农广校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专业性非常强的培训内容,多数教师都是停留在理论上,没有动手能力,实习实践水平低,传授的知识大多经不起实践的推敲。尤其是农民朋友迫切需要的农村实用技术,更是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教师队伍人数不足,知识老化

全国农广校师资队伍这几年一直在发展壮大,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农民教育的要求。农广校的老师多是半路出家。他们的专业和农广校的专业设置不相符合。大部分老师学历也不够。同时,由于农广校教师参加系统、专业的培训比较少,知识较单一、老化,不适应当今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办学环境下,农广校教师应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提高途径,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层次和专业水平,以适应办学发展需要。农广校领导要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放手,从设施上加大投入,不断更新教学培训软硬件设备,全方位关心教师的成长,为教师学习提升解除后顾之忧,创造条件和机会,提供素质提升的平台,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宝.新阶段中国农民教育战略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第3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根据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留守儿童的问题在一定时间内会长期存在。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并指出其解决措施。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简析

作为特殊社会群体,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并进入各方面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1]。他们往往从很小的时候就被迫与父母分开,有的甚至在婴幼儿时期就被父母送到亲戚家寄养,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易产生性格上的缺陷和不足,如不善于与人进行交流,性格冷漠,由于他们缺少亲生父母的关爱和合理教育,没有正确三观的指引,所以难以形成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一些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许会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会走向犯罪。为了使这些被留守的儿童能够健全发展,他们的教育问题应该得到父母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视。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

1.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环境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学家对儿童认识形成过程的研究表明,

父母平时对儿童的教诲、行为示范等对于儿童抗诱惑能力以及是非判断,均能产生积极的决定性影响[2]。但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多是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隔代亲属。在日常生活中隔代长辈只是能保证他们的日常生活所需,而对他们心理关注过少,有些甚至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体罚。对孩子进行长期体罚的结果就是使这些孩子产生很严重的逆反心理,严重的有些孩子会离家出走,甚至会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2.农村学校设施差,教学资源不足。

虽然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我国的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对适学孩子的教育投入仍然很少。这些地方的教学基础设施落后,远远跟不上当今教育的发展要。在一些农村寄宿学校里,学生的宿舍条件差,房间阴暗潮湿,假如孩子们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一个房间要住十几个学生,居住空间十分狭窄。学校食堂也是很简陋,有些学校还没有专门的食堂,学生都在教室里或者是学校空地上蹲着吃饭。学校并没有专门的生活老师,通常也由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而班主任老师往往身兼多职,工作起来有些力不从心。同时,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极低的待遇也很难让比较优秀的老师安心工作。在一些贫困地区,在编的教师很少,存在着大量的代课老师,这些代课老师由于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

3.学校管理不足。

随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我国的进一步推行,学校的教育职责也在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校园中的特殊群体,相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及安全问题,需要学校管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目前学校普遍没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制定特殊的管理方案,也没有指派专门的老师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专门的辅导和教育。虽然有些地方通过对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管理来加强管理的针对性,但这种管理方式由于工作的复杂性,也很难起到相应的效果。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1.注重亲情教育,关注孩子身心健康。

父母是孩子人生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任何人都没法替代的。父母要尽可能的陪着子女,让其在有双亲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假如父母由于各种原因必须要外出工作,那么要尽可能做到让孩子就近上学。作为父母,在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外出务工的地点要尽可能选在离家近的地方,以便能经常回家照看子女,让其能在亲情关爱下茁壮成长。如果父母双方必须都外出打工,那也要保证父母回家的次数,要对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2.主管教育部门要加大教育投入。

针对当前我国的优秀教育资源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农村等偏远地区资源稀缺的不合理现状,教育行政单位应该努力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比如通过公开的教师招聘考试,选拔一些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去,并对这些教师进行一些实际补贴,以改善这些贫困地区优秀教师缺乏和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另外,当地的教育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前形式不断调整教育发展战略,为实现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做出努力。

3.学校管理方法的改进。

作为适学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时间远大于其他学生,学校在对其进行管理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因此,学校要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一份特殊的成长记录档案,记录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成长情况,以便实施更有效的教育[3]。同时学校还需要定期指派特定的老师对这些孩子进行家访,以便及时和孩子的监护人进行沟通。对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情况进行详细的交流,双方在发现问题时能共同及时有效地解决。学校做为监管部门,应该把工作具体落实到实处,避免出现具体实施不到位的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易善策.李 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J]. 教育研究,2011(09).

[2]张金兰.公共政策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析[J].特区经济 Special Zone Economy,2010年6月.

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 农村 辅助教学

现状一:没的用。

这些学校中,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没有必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硬件设备,教师想用也没的用。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领导认识的问题。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多媒体好是好,就是身价高,学校资金紧缺,师资又缺乏,暂时不搞也无妨,还是等水涨船高吧”,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孰不知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们的社会已开始进入数字化时代,“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入全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与模式,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当今教改的必然趋向。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放远目光,抓住机遇,抢先发展,才能取得现代教育改革的主动权。

二是明显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边远的农村学校,所在地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相应出现了学校的资金缺乏,投入不足,再加上这些设备价格不菲,很多学校领导面对破旧的校舍都只能憾然摇首,对这昂贵的高科技设备,那种无奈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呼吁全社会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案,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也好,在社会上共同呼吁合力解决资金难题也好,让农村的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多媒体机房,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让他们也有机会在现代教育环境下描绘自己的蓝图。

现状二:不让用。

还有部分学校通过各种途径,花大价钱购置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视若珍宝,不舍得投入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舍得让老师们用,而是将这些“宝贝”放在空调屋子里,每天让管理员擦得一尘不染,只等着有上级检查时让领导过目。疏不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让我们想都想不到,不出三年,花巨资买的这些“宝贝”,就与废铁同价了。这是一种莫大的浪费呀。合理利用这些设备,让它最大限度的为教学服务,发挥它们的作用,才不枉为“宝贝”。

现状三:不会用。

还有的学校,硬件设备是具备的,学校领导的观念也是开放的,就是师资不过关,没有人会用。在调查中,很多老师有这样一种思想:“我又不是教计算机的,搞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计算机教师的事,跟我关系不大,我学不学没什么必要。”偶然遇到学校搞公开课或研究课,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请计算机教师随便帮着做一个小课件,应付了事。其实多媒体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每个一线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积极学习与实践。就现在教育现状和师资情况而言,要让多媒体进入课堂必须进行必要的师资培训,重点在于两个方面: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和教育技术培训。

转贴于 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方面,随着计算机操作技术的普及,已不成问题,大多数教师都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对运用多媒体教学一般就能胜任了。关键是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目的在于让老师明白如何将计算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观念的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新的教育信息化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知识是由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认识结构而自主建构的。因此,教师及时完成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把握好自己在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模式--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地位与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主要是计算机的教学功能、现代教学技术思想、现代教学方法等,引导教师脱离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思想的束缚,能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思想来处理教学。

培训可采用自学、校内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等形式,逐渐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

现状四:不常用。

调查中,笔者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上公开课,大多数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而当你深入到普通的课堂教学中,则看不到多媒体的影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可能是硬件数量不足的原因,一般学校都是只有一两个配置较好的多媒体教室,供大家上公开课、研究课用,但平时就很少开放了。而普通教室里一般没有这些硬件设备,老师也只能恢复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了。此外,最重要的则是相关课件的匮乏以及制作的困难。多媒体教学初步开展起来的农村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需要的课件都去花钱买,很不现实,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不一定适合农村现状,那么只能自己动手做。为了一堂公开课,为了一个适合本学科特色的课件,通常需要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才能制作出来,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大。而在平时教学中,农村老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很多的教师根本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搞课件的开发工作,所以只能敬而远之了。

那么是否可以另辟蹊径呢?其实方法还是有的。

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以用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Flash、Authorware、Director等多媒体制作软件,辅以专门的图形图像、音频及动画软件制作完成。当然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一般的课件不妨试试用Office中的Powerpoint,这一软件易学易用,效率较高,其效果还算不错,用来做制作要求不高的CAI课件还是很不错的。

第5篇

关键字:地方方志;农村方志;编纂方志

村级方志系统全面的记述了本村行政区域内的政治文化,自然风貌,经济发展,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一本高质量的方志极其有利于村庄的未来发展,正确认识其价值,升华其内涵。村级方志的创造是一个艰辛和奋斗的漫长过程,需要方志编纂人员严谨负责的态度,专业过硬的技术等,更需要领导干部和基层群众的努力配合。

一、问题的提出

新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下,村级小康建成和完善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可以说,中国乡村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康社会的完成度,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发展经济,深化改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基础差,问题不断,村级方志的编纂是一个认识中国农村的有效形式,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农村的过去,研究现状,推进未来的发展。

我国的地方志源远流长,是中国传承已久的文化形式,其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体例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有一个逐渐定型化的过程。目前普遍认为方志的特点是地方性、广泛性、资料性、时代性和连续性等。村级方志内容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记录了连续一长段时间内在该地方区域的事物,而在这个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广泛记录了农村的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还记社会风土人情、人物佚事等,具有很强的传承价值,通过大量的资料加以说明,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随着时代的变迁,方志的价值不断变化。当代学者黎锦熙在《方志今议》中认为方志作用包括四方面:一、科学资源;二、地方年鉴;三、乡土教材;四、旅行指导。一部好的村级方志可以作为地方的资源文献保存,记载农村的发展,帮助政府了解村庄的发展脉络,也可以为乡土教材,旅行指引等生活作用。方志质量的高低则需要主要多方面的因素,志书总体定位,内容规划,编辑、出版的质量等。为了保证志书的质量,编纂过程需要有严格的规范和专业的态度,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准确,布局合理,图文并茂,通俗易通等。

二、农村方志编纂的现状

方志内容涵盖广,体系庞大,资料的收集筛选,加工创作需要十分考究。另外,方志的编纂有着严格的规范,字体区别于文艺、议论、公文、新闻等文体,又有述、记、志、传等等做种体裁,体例多种多样,编辑过程中需要专业灵活的选择。依据目前情况来看,村级方志的编纂是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但编纂过程仍存在很大问题。很多农村的领导只重视方志的结果,忽略方志编纂的过程。有的方志借鉴县志,利用其内容、篇目框架,甚至完全照搬;有的方志只是大体涵盖一些地理、政治、经济等内容,没有详细资料,也没有广泛地内容。这样一来,村级的方志是有了,却缺少了本村的特色,这不算真正属于本村的方志。每个村都有各自的特点,地域大小,人口情况,经济特色等等,生搬硬套是不可取的,村志要从村情出发,由自己的特色决定自己的内容,进而选择合适的形式。让人一看就知道这说的是这个村,而不是其他村。

另外,一些村级方志过于官方,缺少与群众的联系。村级方志的编辑到头来还是要为人所用,上级领导用来了解农村,也作为地方领导用来决定农村发展趋势的参考,群众利用村级方志做宣传,做教材等。这些都是有一个实用性的要求,实际描绘农村的方志才是有意义的。当然,各种文章的创作都拒绝假、大、空,村级方志也不例外。同时,方志的编纂人员也需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很多方志工作者有了一定的经验,认为所有方志都差不多,墨守成规,敷衍了事,妄想蒙混过关,殊不知总有“露馅“的一天。

三、建议与措施

村级方志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得到各级领导和农村群众的重视和支持,其编纂过程要处处体现专业严谨的态度,努力创造出精品方志。

提高编纂人员素质,严格管理团队。编纂人员的素质对方志的质量至关重要。编纂人员需要深入学习社会大趋势,了解当今方志发展的方向,深入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每一个编纂者都肩负着发展农村的伟大事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工作认真仔细,积极主动,主动创新。坚持方志的编纂规范,对自己手头的工作负责,深入基层发掘资料,走访群众,收集信息,并对全部资料严格把关,积极求证,进一步获得讯息,突出地方特点。在方志编辑方面,结合资料和本村特色定位大方向,精心策划,对读者负责,对农村负责。拒绝敷衍了事,拒绝蒙混过关。

编纂团队的团队合作是整各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团队内部需要严格的管理办法,分工明确。个人承担分工和责任也减轻了方志编纂的工作压力。任何一个编纂人员都不可能掌握所有领域,所有行业的知识,遇到不懂的事物,大家有了分工明确,“术业有专攻”,尽最大可能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每个收集资料的编纂人员手头都会有长篇累牍的内容,这需要小心求证,而团队合作会防止偏听枉信,互相做一个参考,也防止内容的重复和划分不明。

农村各方积极配合,努力打造精品。领导干部要认清村级方志编纂的意义,既重视过程,又讲求结果,为方志编纂提高可靠的环境,提前在群众内做好工作,鼓励群众积极配合。同时,农村可以引进先进的人才和技术,为编纂团队提供培训。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先进的理论为实践提供方向,经过专业的理论引导,进一步保证方志的质量。另一方面,群众也要了解方志的编纂,不但积极配合提供资料讯息,更要主动发现身边的有用信息提供给方志编纂人员。要知道,村级方志涵盖面十分广泛,编纂人员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只有群众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获得成效。村级方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深入展现农村的风貌,是一种农村资料载体。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推进,村级方志的价值不断显现,方志的质量至关重要,农村各级政府机关、人民群众需要全面认识方志的重要性,积极配合编纂人员的任务,使农村的风貌发扬广大,促进村庄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地方志知识组织及内容挖掘研究》,衡中青、 侯汉清著,[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方志开发利用成果汇编》,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著,[M],方志出版社.

[3]《编辑出版务实与技能》,李苓、 黄小玲著,[M],四川大学出版社.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自学能力;培养

语文是我国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学校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工作的基础环节,直接关系到每个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当今开放的教学资源和创新的教育理念对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让学生一味咀嚼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基于此,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的基本概况

1.初中学生语文的具体特点

语文,是一门给中小学生讲解我国文学文化知识和传授相关技能的学科,旨在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语文学科具有高度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在同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中实现学科综合化、多样化,拓宽了语文学科的学习领域。同时,它也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密切相连,具有现实性的特点,社会意义比较明确。因此,要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2.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语文教学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教材体系完备、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设施完善等变化让人感到欣慰。然而,我国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仍不容乐观。许多农民仍然受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影响,具有小富即安的思想,难以明确当前的教育理念,语文教学受到牵制。另外,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农村的教师大多严格依据考试要求进行教学,使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一味实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在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丧失自学能力。除此之外,由于经费较低,农村初中学校中语文教师队伍缺少新鲜血液,老教师教学思想的陈旧、教自身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的相对滞后,严重阻碍了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3.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当今时代日益发展,社会生活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这一战略的重要性,其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语文学科以给学生创设发挥和发展的空间为目标,本身对自由的架构就突破了传统模式化的约束,又由于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要求都很严格,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更是重中之重,这对于学生受教育本身,乃至我国今后人才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努力平衡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研究

1.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育中,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便会对语文学科的自学能力产生明确意向,语文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展示给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外,还要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如举办演讲比赛、话剧表演、辩论赛等等,引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语文学习园地。

2.巧妙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者来说,既要依托文本,又要拓宽视野。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好对学生课内阅读的指导和讲解,只有课内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学生才有能力参与课外的阅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依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提出适当的自学任务,让学生在独立的阅读、分析和相互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文章要旨。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能少于26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而我们知道,在农村学校中,学生对于课外书的获取途径较困难,因此,我们有必要设立相关基金,建立图书馆和阅览室,购进大量的语文课外书籍,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获得教材之外的知识,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3.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教师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后期学习成绩的反馈。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运用各种方法,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于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要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对于学习中所出现的失误或错误也要及时指出并激励,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运用能力,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初中语文的发展给予一定重视,许多学校教师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由于我国在素质教育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仍有一定的问题存在,因此,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我们应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为社会培育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以促进我国教育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多伦县 水利工程 管理 现状 趋势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 A

当前,随着地区特色的快速崛起,产业的不断壮大及石油天然气的大力开发,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用水的过快增加已超出了现有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缺水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最突出的矛盾之一。

而目前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又存在着一方面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渠系配套工程不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滞后、灌溉用水浪费大、效益低的现象。加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制约着地区棉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着林果业规模的扩大及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严重影响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笔者就近年来多伦县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的经验浅谈几点看法。

农田水利建设是当今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利建设比较多。围场是农业大县,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近54万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加剧了环境的负荷,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一、多伦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农田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土地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该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力度,实施以节水灌溉为目的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

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围场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田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工程管理滞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在圩堤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鱼簖现象屡禁不止。对新建工程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一次性确立产权规属和管理主体,对原有工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拍卖、承包、租凭、转让或股份制管理。

(二)投资力度小。

由于农村地方各级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近年来,随着物价上涨,农田水利建设用材料价格剧增,劳动力工资涨幅加大,建筑成本大幅度增加,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补助中只有中央、省能到位,其余配套均为空头。而我县财政收入低下,农民收入低微,在工程维修投入上有很大困难,因此很多工程运行条件差,改制困难。

三、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这就要做到: 一要建立责权明晰的管理体制;二要建立良性的运营机制,确保工程良性运营,持续利用。

(二) 加强资金投入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管好用好国补及地方配套资金。村社要在每年的集体收入中拿出一部份补助水利建设。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在确保运转的前提下,拿出一定水费用于水利建设。农、林项目实施要结合水利建设配套进行。各级财政也要增加预算,加大水利基本建设的投人力度。

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现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仅要研究有效、适用的技术,还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农田水利研究与管理人才,需要在全国形成适合我国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重视和加强农田水利科学研究,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符合WTO规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第8篇

(一)土地制度僵化无法满足市场对土地资源的有效需求

谭宗宪认为“在规代化过程中,传统的家庭经济形式,与适量资本和技术结合,便能形成符合中国资源秉赋的、低成本的、有顽强生命力的新生产力和各种新生产方式。”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近完成,城市正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迫切需要将部分过剩产能转移到农村,客观要求灵活变通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按照市场机制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流转,以吸收国内国内的过剩产能,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实用。另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实现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村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成熟,也客观要求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与国际接轨。但是,我国农村目前仍在固守改革初期的土地制度。这种制度在改革初期对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可是,在现阶段它却很难满足日渐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城市过剩产能转移对土地资源的迫切需求,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产业结构单一造成农村劳动力流失,加剧了城乡二元分化

长久以来,我国农村延续着种地打粮兼营副业的传统经营模式,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结构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农民的劳动时间常形成农忙和农闲两个时段。虽然我国各地自然条件有别,农民一年中的忙、闲比例不尽相同。但是,显而易见,农闲时节是对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一种闲置与浪费。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产生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也为农村劳动力出门务工提供了便利条件。大量农村劳动力为改善生活进城务工,成为推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一直生力军。农民进城务工在促进城市繁荣的同时却导致农村发展的相对停滞,使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更加突出。农民的土地投入、劳动时间不断缩减,使得农村单调的产业结构长期无法改变,甚至出现土地撂荒、举家进城的农村困境。究其原因,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和传统的经营模式无法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遂导致农民工涌入城市,从而造成农业发展的停滞,加剧了农村的衰落。所以,单调的、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成为农村经济继续发展的又一瓶颈。

(三)基础教育落后导致农业科技水平过低

我国基础教育在投入和办学质量上长期以来都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城市中小学在师资规模、教学设施、教育理念和办学质量上要远远优于农村。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仍然存在生源流失的现象,一些学生基础教育未完成就迫于生计走上打工之路。农村的文盲虽基本消失,但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依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民素质低,对新科技、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使用和转化能力就相对较低,使农民很难使用现代科技成果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低科技含量的经营模式降低了农民变通经济体制的思想活力,无法生成其改善产业结构、探索多种经营模式的技术能力。当今,科技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现代农业应该是科技农业。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及立足丰富农业资源基础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与支撑。总之,现代农业必然是科技型、技术性、智力型的新型农业,当今农业科技含量低的现状是农村教育水平长期落后所导致的。农村僵化的土地制度、单调的产业结构、落后的基础教育和过低的农业科技含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制约着农村经济的继续发展。农村还面临着社会保障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其根源与以上四个因素直接相关,也是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彻底解决的发展问题。

二、新型家庭经济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983年赵瑞彰撰文指出:“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春风吹拂家庭联产承包制已成为主要的形式。在此基础上,一种将承包经济和自营副业经济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形式——新型的家庭经济在我国农村大地上确立了”上世纪80年初,新型家庭经济的提法就出现了,并在学术思想界围绕建立引起农业生产关系变动的“新型家庭经济”形态展开过激烈辩论。新型家庭经济的内涵与特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涵与特点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产业结构调成步伐的加速和当今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平稳推进而不断与时俱进。十六大上,中央政府、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为改善我国农村经济现和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奠定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新型家庭经济要求当前的农村改革要立足我国农村此时此地的需要,能解决农村经济继续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这才是“新型家庭经济”的本质内涵和根本特点。发展新型家庭经济,是深化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的必由之路,要从根本上破解当前村经济继续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就必须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家庭经济。其理由如下:

(一)新型家庭经济可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新型家庭经济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深入,使农村以为主体的经营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以往的土地制度过于僵化,无法适应搞活经济的客观要求,成为阻碍农村经济继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新型家庭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土地的自由流转,为农村接受城市的过剩产能提供了急需的土地资源,也为农村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其他适合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的工业形式提供了可靠的土地来源。农民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实现多种形式的联合体,如以家庭入股集体经济发展村办企业,以集体经济入股其他经济实体利用农村的自然人文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等。新型家庭经济允许农民掌握较多的生产资料自和独立的产业经营权,减少了政府对生产经营的指导干预。农民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双重身份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经营个体,农紧密的和市场联系在一起,进而赋予农村经济继续发展的持续动力,极大释放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活力。

(二)新型农村家庭经济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融入市场体系

新型家庭经济中的土地制度变通为农民实现多种经营提供了可能,农民能以家庭、和集体为单位发展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刘茂松曾指出:“家庭经济实体跟企业却很不一样,它不仅不排斥自然经济,而且家庭商品经济的发展还要以家庭自然经济为前提条件。因为家庭是建立在自然实体基础上的经济实体”。新型家庭经济灵活的经济结构搭配也为农村招商引资、引进工业项目、开展乡村旅游、发展生态农业与房地产开发等提供了制度、资源保障。新型家庭经济改变了农村过去以粮食种植为主而兼营副业的单一产业结构,形成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有机结合、合理配置的新型产业结构,实现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能实现农民的提效增收,能从根本上破解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民进城撂荒和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的系统性、结构性困局。另一方面,农村新型家庭经济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调解作用,实现农村地区劳动力、土地资源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从而使农村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灵活的经济体制与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提品质量高、市场适应能力强的产品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将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环节有效结合在日渐完善的市场机制下,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的融入市场经济体系。

三、发展新型家庭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型家庭经济融合了近年有关农村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变革、调整的各种新思路、新内涵以新的面貌与形式正在成为助推我国农村经济继续的新型动力源泉,因而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与广大农民的热情期待和欢迎。但是,新型家庭经济在各地的推广与普及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新型家庭经济是政府服务下的新型农村经营形式。一些地方政府没有认真领悟自己在新型家庭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角色和应尽的行政义务。有些地方政府要么放松对新型家庭经济的有效监管,造成其无序发展,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没有负起科技扶持、政策引导、统筹布局、生态保护和法规宣传的行政责任;要么仍然没有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完全统制农村经济的计划经济思维,对新型家庭经济管得过严,没有真正赋予农民适当的生产资料自主支配权和生产经营的自。其次,新型家庭经济还是生态型经济。一些地方为发展新型家庭经济盲目引进城市和发达地区带有污染性的过剩产能,造成农村地区土壤污染、水土流失、水源枯竭、植被破坏的环境危机,对农村的自然人文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甚至造成农村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最后,新型家庭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有些地方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没有深刻领会我国的真正内涵,将农民土地以私人财产的形式强行收购,然后以高价转让,或者据为己有从事独立经营,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及对土地的占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也违背了国家发展新型家庭经济搞活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初衷。

四、以新型家庭经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升新型家庭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针对农村产业结构长期以粮食种植为主兼营副业的现状,发展新型家庭经济应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收发达地区的过剩产能,发展与农业相关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第一产业,充分发挥农村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和房地产开发等高质量的服务业,甚至可以考虑引进外资,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全面调整和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还要注意把新型农村经济纳入我国日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提升新型家庭经济的产业结构质量,并反过来提高新型家庭经济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杨英法教授认为:“对于土地,传统的做法是先征用国有,然后招拍挂,最后找开发商转卖。这使失地农民、业主觉得补偿标准太低,不公平,也不符合市场原则。”因此,对农村最重要的土地资源也要按照市场机制,在价值规律的引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流转。

(二)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扶持引导新型家庭经济发展

当今转变政府职能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过程的重要内容,新型家庭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必然需要政府转变传统职能以适应其发展。政府在新型家庭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负起政策引导、产业扶持、招商引资、生态保护、加强监管的行政责任,既不要管得过严,也不能让新型家庭经济无序发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新型家庭经济的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持续稳定的政府产品。

(三)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提升新型家庭经济的科技含量

新型家庭经济涉及多种产业形势,对农民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农民受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此外,新型家庭经济涉及的工业和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这就需要农村要有配套的人才培养能力,对农村和农民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有文化、有知识的农民能自觉的将先进的科学知识与技术手段吸收并应用到新型家庭经济的自主经营中,从而有效提升新型家庭经济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只有农民的文化水平提高了,才能增强遵纪守法和保护农村生态的自觉性,从而有力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四)建立、健全发展新型家庭经济的配套制度与法规

第9篇

首先,应明确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水是人类生活和一切经济活动的命脉,水对人类生命的影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认识到的。在当今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水也同样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事实,有些缺水的地区,和鱼米之乡的江南和沿海城市相比,经济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区别。我所工作的许昌市是一座以轻工业为主的城市,是全国4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为了解决市区的水资源缺乏问题,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都把许昌市供水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水资源缺乏的现状严重制约着许昌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外延到其它地区也是一样的,水的重要性在经济建设方面反映的最为明显。

就世界整体的水资源来说,现状也不容乐观。目前地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9亿km3,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不能直接为人类利用,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在我国,水资源就更为匮乏,我们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但是,我们仅仅拥有世界百分之六的淡水资源水。人均水资源量与生活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其次,当前匮乏的水资源现状下,水资源再度污染的现状也极为严重。

在极度匮乏的水资源现状下,我们人类还不知道珍惜,在对大自然肆意地索取着宝贵水资源的同时,又在盲目的破坏和污染着水资源,这是我们人类的悲哀,也更是我们作为一线的水质监测工作者应该振臂呼吁,启蒙和唤醒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多年来,来自于我们水质监测一线的水质污染数据显示: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为人所用。据统计,全国各大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全国78条主要河流有54条遭污染。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受到污染,86%城市河段污染超标,比较严重的有:黄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河流湖泊。我们在实际的监测中可以明显发现水中的有害物质包括:

1.有机物质,如酚类化合物就有2000多种,最简单的是苯酚,均为高毒性物质;腈类化合物也有毒性,其中丙烯腈的环境影响最为注目。这些有机毒物和其它的农药有机制品一样,多是靠雨水洗刷后直接流入江河湖海中,造成水体污染。目前世界上有机农药大约6000种,常用的大约有200多种。农药喷在农田中,经淋溶等作用进入水体,产生污染作用。有机农药可分为有机磷农药和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的毒性虽大,但一般容易降解,积累性不强,因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明显;而绝大多数的有机氯农药,毒性大,几乎不降解,积累性甚高,对生态系统有显着影响。

2.重金属如汞、镉、铬、铅、钒、钴、钡等,其中汞、镉、铅危害较大;砷、硒和铍的毒性也较大。重金属在自然界中一般不易消失,它们能通过食物链而被富集;这类物质除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疾病外,某些金属还可能促进慢性病的发展。

3.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这些水体直接排放后又会使新的水体遭到污染,可以引发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历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传染病。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两次霍乱流行,死亡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死亡750余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微生物诸如血吸虫、病毒、病菌、寄生虫等。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年全世界约500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不洁饮水位列其中。 最后,应该认识到对当前水污染现状的治理已刻不容缓。

1.全社会都要树立一种节水减排和防污治污的环保意识。居民应该从自身做起,既要有节水意识,也要把防污当作每日必省的生活常态。只有当全社会都树立起了一种节约用水,降低排放的环保意识的时候,我们才会有可能重新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碧水蓝天。对于一些有污水排放的重点企业,也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效益的追求上,应该具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也要在治理排放上增加投入。作为国家管理的层面上,要在总体的高度搞好环保教育,力所能及地保证环保投入,在实际的行动中把治污当作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2.针对农村水治理环节的薄弱,要切实加强农村水源污染的防治。农村要推行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就更要树立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要把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开发生物农药技术,推广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技术替代农药。

3.改革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制,实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建设,企业化运营管理、社会共同负担费用、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的模式。积极探索城镇给排水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逐步使政府从直接管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中解脱出来,让污水处理真正走向市场。

总而言之,治理水污染不是单个人或某一地区的责任,应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也只有把节约用水和防污治污提升到世界战略和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高度,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才有可能真正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问题;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increased the rural security drinking water project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So,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become a major topic. Nowadays, how to build and manag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engineering become government and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needed to resolve the primary issue. Only good management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engineering, just can make engineering normally go down, and let more farmers to benefi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engineer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n the deep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and at the same time, puts forward many established the perfect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 key words 】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blem;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现如今,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关系到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能够快速被解决,由此看来,做好此项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在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发展起步比较晚,与此同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主要对当今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同时又提出了诸多建立完善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系的有效对策。

2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

2.1农村地域布局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座座新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每一个村的布局都会经过几年后有很大的变换。另外,各地区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重点建设新农村,房屋改建、道路维修等工程的实施都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2.2管网布局不合理

水厂涉及管道的敷设长度长达几百公里,有时甚至长达上千公里,再加上,有些村庄并没有进行统一规划管理。除此之外,村庄的原有的地形约束管道的布局,这样一来,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施工与测量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2.3受地形和自然资源的制约

不同的村庄其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同时,自然资源分布也有一定差异,这样一来,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因此,不同工程其制约条件也是大不相同的。例如:水资源较多的村庄,引水就非常方便;然而,对于那些地理位置偏高的村庄,引水管道的敷设就会有一定的困难。

2.4农民参与饮水安全宣传的积极性偏低

由于饮水安全宣传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所以,农民对饮水安全的工程建设没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因此,农民用水意识、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都偏低。有些村庄的农民,尤其是老年人片面认为表面上干净、清洁的水就是非常合格的水。他们还认为自来水不仅要收费,而且也没有井水好喝,这样一来,便没有人去使用自来水设施了。由于水价在制定时,没有考虑到群众的意见,因此,导致农民群众参与程度不高;相反,农民对水价制定不了解,不能充分体现出公共产品在管理上的公平性,从某种程度来说,农民群众对水价接受有一定难度,与此同时,甚至会影响到工程建成后水费的收取问题。

2.5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大多数工程的管理人员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其业务水平和素质都比较低,这样一来,便不能满足工程维护与饮水安全的管理需求。尤其是有些村庄是分散式供水,缺少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从而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除此之外,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设阶段,设立了以水利部门为主,财政和建设部门为辅的机构管理模式,次模式在建设阶段是费有用的,尽管农村的供水工程规水利部门来负责,然而,在实际生活这,乡镇上并没有专门的水利管理人员。

3采用有效的对策,建立完善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系

3.1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原则

第一,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水源和工程都要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另外,还要确保运行可持续性;第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保护饮用水源,建设安全饮用水工程,建立水源检测体;第三,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当前的现状,又要考虑今后的发展,科学的选择饮水工程类型、供水方式等。

3.2根据设计图纸上管道的走向对各个村庄进行核实

村庄的分布情况和设计图纸、村庄的人口总数,尤其是新增用户的住房情况需要进行落实。通过进一步的深入调查后和设计部门进行商讨决定是否要对原设计图纸进行修改。此项工作对管道施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此项工作做的好,便能够优化设计,不仅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又使设计非常合理,从而节省大量的资金。另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做好民意调查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此项调查是要建立在做好饮水安全工程宣传的工作基础上的,经过调查可以事先预知入户率,在管线的敷设、材料购买等方面要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工作上的失误。

3.3管网布局不科学部能随便进行改变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代商业;快速经济发展;农业;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也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在企业、学校和其它组织中,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是一个为达成战略目标而采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综合结构。它包括管理和技术的成分。其管理成分包括使命、职能与信息需求、系统配置和信息流程;技术成分包括用于实现管理体系结构的信息技术标准、规则等。

信息技术具有技术的一般特征――技术性。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

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它技术的特征――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二、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处于根本的农村经济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平稳有效地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目前,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农村经济发展与现代技术的关系关注不够,信息技术应用效率较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农村经济是当前学界发展农村经济关注的重要课题。

对农村而言,农业信息化从经济调节角度来看,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通过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育,可以为广大农村地区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农村的医疗体系建设,通过互联网建立疾病防控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是农村充分利用科技信息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发挥社会资源优势,促进农民收入。

在我国内需方面,传统的农村商品销售方式和规模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农村经济,能使农产品的销售达到利益最大化,通过网络等手段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通道和规模。实践证明,为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信息保障,能明显带动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农民获取收益。

因此,研究信息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有力保障、是拉动我国内需的重要手段和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

2、信息技术对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网络发展时代。一些新型技术的推广,如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等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巨头。

电子商务是一种依托信息技术的典型的商务活动运行模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有关商品和服务的各种信息。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电子商务使流通业通过新技术的改造和应用,逐渐成为提升附加值、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行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季度,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4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5%。可见,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网上银行的广泛使用也是信息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体现。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银行业借助互联网,开设网上银行,采用网络信息化金融经营策略,是银行业借力信息技术不断适应时展要求的结果。网络信息技术在当下信息社会对银行经济活动的作用是我们提高银行管理与效率的重要手段,只要这样,才能保证各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和谐稳定发展。

信息技术代表着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的作用得以发挥,使人们能更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运行效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正对全球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是现在商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成为提高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对经济运作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在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完善,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产业规模小,带动作用有限;产业研发能力不强,竞争优势不明显;人才结构不够优化等。

在农村等一些经济水平较低的地方,信息基础设施没有达到理想指标,信息化建设缓慢,人群对计算机等技术的掌握接受能力不能与发展程度相适应,使得群众不能够有效的处理网络信息资源。随着网络技术的推广发展,相信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网络的发达,也造就了一些新的高科技违法犯罪。比如黑客通过网络病毒方式盗取别人虚拟财产、一些人通过网上交友方式取得被盗者信任后骗取财物、现在常见的一些电信诈骗。他们利用信息的传递流通,欺骗群众。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客观的认识信息技术。

四、结论

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不仅带动了自身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随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人们的就业结构正从农业人口为主、工业人口为主向从事信息相关工作为主转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已经并将持续改变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影响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广泛使用,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结构与经济效率,而且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一种新的适应网络时代和信息经济的发展将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李小卯.信息技术经济研究现状与展望[J].经济论坛,2000.6

[2]李.电子商务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J].城市发展研究,2002.6

[3]陈胜军.“商业银行信息化新趋势”,《金融电子化》,2000.4

[4]《经济问题》2003年第4期

第12篇

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方法初探——以浙江省余姚市域总体规划为例

论我国连锁零售业的逆向物流风险控制

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及预防和解决对策

对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研究

浅谈我国环境税的开征

基于制度视角的新农村建设

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障碍及对策

国产笔记本电脑市场现状及发展策略

谈如何开展烟草商业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考评研究

浅析电子政务对政府流程再造的影响

TARCH模型在人民币/美元汇率预测中的应用

关于我国地方政府间横向税收竞争的思考

对工程造价控制的探讨

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策略浅析

路在何方——我国房地产业融资渠道探寻

体验营销在中国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服务外包业经济效应研究

浅谈当今公务员报考热的原因——以公务员制度为视角

浅谈新时期下和谐航道的建设

也谈紧缩财政政策的反周期效应

如何实施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

浅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

谈QFII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良性互动

关于我国如何面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思考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分析

试述网络虚拟财产的交易和保护

我国存货准则的国际化进程探析

关于经济法本质的二重论

调优结构是提高建筑经济质量的重要着力点

现阶段科普主客体嬗变浅析

试论广告与跨文化营销

无罪推定与疑罪从轻

试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浅谈对政府公共支出的监督

台州市人才资源与人才环境指标的灰色关联性分析

网络经济上收益递增的原因分析

浅谈社会保障制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

浅谈现金流量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跨国公司战略调整与中国对策

比较国外知识产权战略对我国自身的思考

欧盟竞争法对汽车领域纵向限制行为的规制

浅谈欧盟电器指令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从审计业界与公众视角看新审计准则的八重突破

对我国居民储蓄行为的再思考

西部地区形象设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关于新收入准则的比较

浅谈军队物资网络化采购

人力资本价值与收益分配模式分析

论新时期企业家精神的构建

国外高新技术产业政府财政扶持政策研究与借鉴

做大“财政蛋糕”加快经济发展

台湾中小企业融资体制对大陆的启示

西部地区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的设计、运作和退出方式研究

国内外顾客忠诚度研究文献综述

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的控制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实现规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