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小企业采购管理办法

中小企业采购管理办法

时间:2023-07-18 17:24: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企业采购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企业采购管理办法

第1篇

一、政府采购的概念及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基本情况

所谓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是一系列政府采购行为及规范的集合,包含采购过程、采购政策、采购程序以及采购管理。

2003年《政府采购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采购制度领域专门的法律规范的诞生。随着不断的改革及实践,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规范性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这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提供了一定的制度契机。

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因而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政府采购的实际过程中,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筹资能力差和资金薄弱等方面的原因,加之很多地方政府采购部门对中小企业进入政府采购设立的门槛较高,所以实际上真正能够参与政府采购的中小企业很少。

二、我国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我国政府一直都很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扶持作用。但自从2003年《采购法》实施以来,全国每年都会有几千亿元的政府采购大单,而真正能吃到这些政府采购蛋糕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大规模的供应商,很多的中小企业就与政府的采购业务无缘。造成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体法律规范有待完善

现有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法律体系仍不完善。虽然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小的努力且在这个过程中也采取了很多的法律措施,但目前仍然还是缺乏系统性的法律体系。

(二)障碍设置形式多样

近年来,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尚存在着歧视中小企业的行为,部分采购人因为各种原因,人为设定“准入门槛”、“认定资质”、“技术要求”等参与障碍,这使得在注册资金、资质认定、技术指标等方面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面临排挤,迫使多数中小企业不能参与竞争或者处于不利的地位。

(三)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济

尽管中小企业在参与政府采购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其发展。主要体现在许多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领域与大型企业供应商竞争时,缺乏基本的产品生产能力及服务能力,品牌效益差。而且由于自身发展的限制,对于通常较大较综合的政府采购业务,往往不具备完全独自承接的能力。与此同时,多数企业战略合作意识又比较薄弱,供应链集成能力不足,这又使得短期内不能形成合格完善的供应联盟,导致很多情况下是企业自身的能力约束了其参与政府采购的市场竞争。

三、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用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具有丰富的政府采购实践经验以及相对完善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他们的这些经验和制度在促进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

(一)用法律明确规定向中小企业采购的规模和比例

与我国的政府采购相比,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上,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着周密而详细的细则。以英国政府为例:英国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小企业研究计划,目的是提高小企业获得政府研发合同的成功率,增加小企业的市场规模。根据这项计划,政府总额达10亿英镑的研发采购计划均向小企业开放,以期小企业拿到其中2.5%的份额,即2500万英镑的研究经费。每个相关政府部门的目标是,到2004或2005年,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研发采购至少占其相关需求的2.5%,也就是说,占政府研发经费总量2.5%的科研活动都要从中小企业采购。

(二)建立完善的政府管理机制和和供应商评审制度

通过建立完善的政府管理机制来保证实现法定目标。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完善的是美国:(1)建立中小企业署,中小企业署对总统负责,每年向总统提交“中小企业经济报告”。(2)中小企业署任命采购代表,和各部门采购官员就每一个合同的具体情况进行协商,以帮助其完成既定的目标。除了完善的政府管理机制以外,美国还有完备的“供应商评审制度”。为了加强对企业信息的掌握,美国政府规定,凡有意向政府部门提供货物或服务的企业,一般应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注册,相关部门按照国家标准局所定的标准对企业审查有关项目、索要相关资料,通过分析、评估,对合格企业进行归类和归档,最后公布合格供应商的名单。

(三)以严格的制度明确保护中小企业生产商的权益

为保护中小企业生产商的权益,美国政府立法明确规定:政府采购中标结果中必须有法定比例份额的中标人是中小企业生产厂商,如果存在非产品生产商作为中标人中标,需要有很严格的限定条件作为约束。

四、促进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相关对策

笔者认为,在目前形势下扶持我国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需从政府和企业自身两个方面努力,来研究促进中小企业积地极参与到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有效对策。

对于政府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政府采购之中:

(一)完善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的配套政策

当前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一、尽快制定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范围、方式和措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应重新对我国政府采购的范围进行界定,降低政府采购的规模要求,并规定只要涉及公共利益就必须进行政府采购。二、加快制定出台《中小企业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相关权益。应在法律法规中明确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比例,这可参考发达国家的做法,规定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法定比例。制定相关的制度将适宜拆分的大项目进行分解,专门留给中小企业进行招标。

(二)降低门槛以促进中小企业进入政府采购市场

主要措施包括:一是降低资格条件。政府采购在编制招标文件时,要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对投标企业的资本规模、资质等级、经营业绩、技术力量等方面的要求,为服务过硬但规模较小的企业提供适当的机会;二是对中小企业实施优先采购制度。规定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直属单位的采购,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向中小企业购买产品或者服务,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实行首购和订购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当确定采购比例。

在目前形势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如果要从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其自身也要积极努力地参与到政府采购中。具体做法如下:

(一)掌握政府采购信息提高核心竞争力

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的信息、过程、结果要全部公开透明,并指定专业的网络和平面媒体作为信息披露的平台。政府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政府采购信息的平台,中央和地方的各种采购招标等相关信息都必须在这一个平台上,要保证信息的公平、透明、对称。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掌握,中小企业可以随时的把握政府采购的各类招标采购信息,了解各地政府采购的规定,措施和一些相关的通知公告,从中获取与企业本身相关的采购项目,节省了企业获取政府采购信息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效率。

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必须依靠自身能力的提高,通过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不败之地。要正确掌握政府采购的操作规则,把握市场运转机制;通过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残品在成本、质量、性能上的竞争力,加强中小企业人员的培训,了解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升参与政府采购的诚信和竞争力度。

(二)牢固树立中小企业的品牌形象

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核心意思是:“不要四面出击分散力量,要集中力量,从易事、细事做起,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小企业资源不如大企业,只有集中力量于一点,从事专业化、专门化生产,才可能形成相对优势。在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过程中,对中小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苦练内功,做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打造自己的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中小企业寻求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也更容易获得产品购买者的青睐,而且这也是参加政府采购的供应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三)积极探索信用担保融资新模式

第2篇

【关键词】物资采购 企业管理 招标采购 采购管理

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正面临着国际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产品生产周期逐渐缩短,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多样化。采购是公司生产产品及维护正常运作而必须消耗的物品及必须配置的设施之购入活动的总称,是公司成本控制的重点。物资材料采购管理是企业降低材料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利润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适应市场形势的发展,应加着重强物资采购管理。

一、目前物资采购存在的问题

物资采购与管理跟不上。目前物资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由一个职能部门来完成,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控制机制;由于大部分的采购操作和与供应商的谈判是通过电话或网络来完成,采购信息和供应商信息由每个业务人员单独垄断,信息没有共享,从一些企业采购的情况看,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

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不完善。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在企业采购实施之前.应配套的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办法.但距离科学规范的制度差距较大。操作过程中存在随意性,不能严格按招标采购的程序执行,产生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的行为,这样势必产生暗箱操作,容易发生营私舞弊,甚至变“分散腐败”为“集中腐败”。采购主管机构与采购执行机构,有的职责不清,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容易产生效率低现象。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品质、知识、能力、身体等四个方面的素质。随着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发展,要求采购人员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加强业务能力,掌握采购产品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加强采购工作的岗位职业教育更为重要。 二、加强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成本的降低的要求。降低成本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消耗,二是降低采购过程中的采购价格。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解决降低生产消耗的问题,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挖潜是很有限的;采购过程由于市场随时在变,采购过程中的降低成本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加强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规范性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采购行增加了难度,企业必须对采购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方式、信誉等多方面加以比较选择,这就要求企业要切实加强采购管理;另外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返利、回扣、提成等方法来推销产品.如果没有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加以规范和监督.就会产生,腐败,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三、企业采购管理对策

(一)用健全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物资采购管理

明确物资采购机构的职能范围。弄清企业采购业务的工作职责,对物资采购的实施、质量的检验、资金的动态管理、采购的监督控制、综合考核等职能进行划分,明确这些职能的主管部门和它们应负的职责。做到机构到位、职能到位、管理到位。实现采购权、验收权、保管权的分立。遵循物资采购的四条原则,即质量第一,价格最优,服务最好,信誉最佳的原则。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制定价格管理办法、招标管理办法、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和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根据所需物资的特点确定采购方式。实行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协商询价采购。对新供应商进入应建立严密的准入制度和定期评估制度。

(二)合理选择物资采购方式

设立计算机采购、验收台账,建立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材料采购、供应、纪检、审计等部门要将本企业所需物资按品种分类,将价格质量标准、验收、领用情况及供应厂商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局域网。这样,既可随时了解材料需求、质量、价格等情况,节省人力物力,又可防止人为操作的不规范。大型工程及大额采购宜采用公开招标采购制度。采购实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拟购商品的品牌、数量、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情况进行多次谈判,最终买到符合预期要求,甚至超出用户预期的商品。这样,就可以基本上避免物资采购过程中的暗箱操作现象.降低企业成本。

(三)完善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

要全面改善和提高这些关键要素,尤其是市场反应速度,企业必须借助于外部资源和战略合作关系,与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和用户建立相互依存的供应链关系.通过有效协作提升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能力,以达到多赢的目标。供应商能够方便地取得存货和采购信息,企业可以快速得到所需。利润是同制造供应过程中的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速度成正比的。企业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都会想方设法加快物料和信息的流动,这样就必须依靠采购的力量,充分发挥供应商的作用,因为占成本60%以上的物料以及相关信都发生或来自于供应商,供应商提高其可靠性及灵活性、缩短交货周期、增加送货频率可以极大地改进工业企业的效率。

第3篇

一、夯实基础,适时推进全面目标责任管理工作

政府采购工作正由初创起步转入规范发展期,急需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安徽省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近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打铁还需自身硬”。近年来,中心牢固树立“和谐采购,服务财政”的观念,注重与采购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协作配合;财政厅采购处对中心严格要求,加强监管,全面锻炼和提高了中心的采购能力。中心每年确定一个管理主题,不断夯实管理基础,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管理水平。

中心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将自身建设的视角由平面转为立体化多角度,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实行全面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包括项目采购、内部管理及基础工作、创建及宣传工作三个方面,体现了系统和全面的特点。

二、抓好重点工作,推进采购中心自身建设

(一)突出规范管理,推进反腐倡廉。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安徽省政府采购中心项目评审现场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规范性管理办法被省监察厅选为“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备案的制度。二是严格询价采购程序。2008年中心采购信息1500多条,其中询价项目信息近900条,信息透明度超过有关法规要求。三是坚持执行特邀监察员和公证监督制度。2008年邀请公证人员46人次,邀请省级政府采购特邀监察员91人次。

(二)突出能力建设,提高人员素质。一是提高学习调研能力,组织家具、医疗器械知识等多场专家讲座。二是提高采购执行能力。中心年初分解任务到各部门,考核项目办结率、采购操作天数和资金清退效率,每季度通报执行情况,切实提高采购工作效率。三是提升紧急采购能力。中心与采购监管部门联动,建立应急采购制度,2008年完成全省5亿元小麦良种采购等多项紧急采购任务。

(三)突出服务创新,提升采购效能。一是严格考核项目办结率,提升采购效率。二是鼓励上门服务,强化跟踪问效。对少数重要项目,财政厅领导带领政府采购处和采购中心一起上门协调解决问题。三是加强合同履约监督。中心2008年对采购单位发送了32份“政府采购项目催办函”,向190多家中标供应商发出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合同的通知。

(四)突出政策功能,促进经济发展。中心努力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服务经济发展。一是中心制定鼓励采购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的强制或优先采购实施措施,写入项目采购文件,扶持一批国产品牌发展。二是组织采购单位到中小企业实地考察,增进对中小企业的了解。三是对中小企业进行专题培训,提升他们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三、注重实施效果,营建和谐采购环境

以上重点工作搭建起中心目标责任工作体系的框架,实现了层次清晰、目标明确和易于对比考核。

第4篇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十五期间,全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6%,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8.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9.8%。20*年,全县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83亿元,比2000年增长1.75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46亿元、比2000年增长5.95倍。20*年1—9月完成GDP30.11亿元,同比增长12%。

(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了以冶金、煤炭、建材、电力为支柱的县域工业经济格局,以绿色资源为重点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业起步良好。20*年,实现煤炭总产93.2万吨,铁矿石127.5万吨,发电力量10501万千瓦时,水泥20.9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2.05倍、3.4倍、24%、54.8%。

(三)整体效益明显提高。20*年,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26亿元,利税1.68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5.25倍、12.85倍。职工年平均工资13020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供的税金占县总税收74.4%,工业已成为全县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20*年1—9月,国税、地税税收收入总额达1.75亿元,分别增长69.8%和26.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

(四)骨干企业稳健成长。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比2000年22户减少10户,规模以下企业191户,比2000年减少66户,个体工业1782户,比2000年减少2933户。20*年,现有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户,5000万元以上企业2户。其中,矿业集团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入库税金4469万元,实现利润5597万元;煤电公司销售收入超亿元,入库税金2125万元,实现利润1191万元;铁山公司销售收入超过6000万元,入库税金1093万元,实现利润1002万元。其中,矿业、铁山、煤电等3户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9亿元、实现利税1.16亿元,分别占我县市考评企业的77.1%、86.6%。20*年1—9月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9.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9%;综合效益指数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南江县中小企业的运行调查,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我县中小企业运行基本状态良好,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㈠、宏观政策问题。①、融资难。在调研中发现,多数企业认为资金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20*年,全县工业企业贷款余额3474万元、乡镇企业贷款余额3383万元,分别比2003年降低14.54%、20%。目前民间融资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的主渠道之一,融资额度已经超亿元。②、税赋重。税收增幅超过GDP增幅,在减轻税负方面缺少具体意见,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③、布局散。南江县的中小企业分布在制造业、冶金业、化工业、旅游商贸业以及与农业产业相关的食品加工业、酒业、茶业等领域。在投资方面存在“撒胡椒面”的现象,产业链条不够健全、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制约了南江县域经济竞争能力。④、品牌弱。南江县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少品牌观念,中小企业缺少品牌规划,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有少数品牌拥有一定的知名度。⑤、信息阻。南江县中小企业实力不强,信息化观念落后,目前在这方面我们几乎处于空白或原始状态。

㈡、微观管理问题。主要的问题为“五缺乏五依靠”:一是分企业缺乏企业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依靠老板一时的冲动来口头阐述企业发展方向;二是部分企业缺乏有针对性的经营计划和预算,依靠老板的感觉打仗而不是靠脑子打仗;三是部分企业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与职能分工,依靠老板的感觉用人而不是靠业绩才能用人;四是部分企业缺乏对经营过程的制度化管理,依靠老板的感觉经营而不是靠科学的管理经营;五是部分企业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依靠老板的权威与亲情而不是靠制度和文化凝聚人。

㈢、发展环境问题。一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下降,给我县以铁矿石为主的工业经济带来深远影响,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放缓,截至本月初,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持续回落,各代表品种较今年最高价位时下跌近20%。与此同时,国际钢材市场亦保持下滑趋势不变。国际钢铁价格指数较今年最高点回落7.5个百分点至269.5。中国还有大量铁矿石库存积压,当前总量估计达7200万吨,估计09年铁矿石合同价格将比今年下降10%到15%。二是人才逆向流动,全县中小企业现代经营管理人才普遍缺乏,三是社会保障部分缺失,四是“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对盈利企业的检查不断、罚款不断,企业苦不敢言,苦不堪言。

三、对策和建议

1.改善中小企业融资

加强沟通交流,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南江县中小企业发展。在具体操作方面,重建办、经商委、中小企业局等部门应当主动与金融机构协调、沟通,通报中小企业项目,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信贷措施;县内金融机构应当学习税务部门服务经验,随时掌控中小企业生产和发展情况,加强银企沟通,降低信贷风险,提高融资效益,实现银企双赢。

建议县政府成立金融办公室,加强与金融部门打沟通,依法强化财政部门对县域金融机构的财务监管;在财政状况许可和银监部门的支持下,成立国有控股,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的中小商业银行,专门为南江县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支持南江县中小企业发展。

规范民间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民间金融是现实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江县中小企业重要的金融资源,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源泉,也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方式。对此,必须认识到,打压民间金融不但不能摧毁民间金融,还会使其以更隐蔽的方式开展活动,政府的明智之举是对它加以规范和引导。具体建议是县政府学习重庆市经验,尽快形成民间金融机构设立的程序、步骤、准入条件、利率管制、纠纷解决等政策文件,请求中央、四川省政府、人民银行监管机构支持南江县搞民间银行试点。

建立信用担保机制,发挥担保作用。建议设立南江县信用担保基金,由政府拨款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一方面基金可以进行股权投资,另一方面又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对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按贷款担保总额不超过1%的比例给予奖励;对担保费率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30%的业务,按相关担保业务额不高于0.5%的比例给予保费补贴,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对纳入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对其从事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

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金融生态恶化已创全国之最。建议县政府成立金融办公室,整合人民银行、工商、质监信用体系,整合利用财政“金财网络”、邮政的服务网络、信用社的服务网络,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网络体系,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运行平台。

2.加强中小企业财政支持

县政府应该努力争取省政府在南江县搞增值税改革试点。主要内容:一般纳税人以应税销售额作为认定标准的规定,改之以财务会计管理是否健全为标准。企业不分大小,只要有固定经营场所、财务制度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的会计核算资料,遵守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没有偷税行为,都可按一般纳税人对待,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我县也可以考虑所得税的改革试点,基于“放水养鱼”的原则,可考虑改设企业所得税为15%和20%两个低档税率,体现对中小企业的照顾。为减轻小企业负担,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县政府财政预算中可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抓住重灾县灾后重建机遇,争取国家支持,对市场前景看好,具有价值的生产和建设项目给予贴息;也可为新创办的中小企业提供一定量的启动基金,目前可先从下岗失业人员和高科技产业的创业基金开始,以后再逐步扩大适用范围。本县财政补贴重点支持旅游产业集群、农产品保鲜加工产业集群、新型节能降耗无污染材料工业集群。

运用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抓住重灾县灾后重建机遇,争取国家支持,争取中央财政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及平台式服务体系补助资金,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和支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支持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产业转移和实施节能减排,鼓励中小企业购买行业先进、共性、适用技术。

运用政府采购制度扶持本县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将于近期出台,应当及时落实这一政策,将政府采购制度运用于本县中小企业,给予中小企业一定量的采购定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初步建议名单:光雾山牌特色旅游食品、秦源雪饮料、旅游产品,青石板材(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公路、囤水田等相关工程、城镇建设用石材、石雕)。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推进中小企业产权改革以及债务重组的同时,应尽快完善失业、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以保证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3.支持中小企业信息服务

把信息服务业本身作为一个重点产业予以扶持。不少地区重视生产企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是往往忽略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困难。事实上,成功的企业群的发展是离不开信息服务业的支撑的。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特色,同时借鉴成功的模式,建立完善的自身企业信息服务体制,发展信息服务业。

加强信息服务公司管理。要加强对信息服务公司的规范和管理,针对市场需求对信息服务公司的业务予以引导,扶持一些业务开展得比较好的重点企业,建设一流的信息服务公司。

政府主动邀请国内外著名信息服务公司来南江县服务。我们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不仅仅是缺少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我们缺少利用信息的观念、手段。由于我县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服务,因此有必要提议政府出面邀请上海、北京、成都、西安等地的信息服务公司来我县服务,我们可以给于税收等优惠政策。

4.科学规划产业集群

邀请对南江县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研究的省内外专家,与南江县政府及本地专家一起研究南江县的产业布局。提出产业战略规划,落实优惠政策,突出南江县资源优势,依次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向生态旅游、绿色食品、规范养殖、新型建材四大产业领域投资,重点扶植本地中小企业投资者,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规模,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竞争合作等,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

指导企业实施四大策略,即提升管理层和员工的素质,推广最佳管理方式,设计新的经营模式,利用科技和知识促进增长等。全面清理和检查对中小企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整顿和取消涉及企业的不合理收费(基金)。

强化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环评、项目环评,坚决遏制“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本地和外来企业的发展,学习革命老区延安经验,加强对本县境内的有品牌、有优势、有效益、环保佳、可持续发展企业的资源配置、整合力度,富民强县、给子孙后代留住财富、留住蓝天、留住碧水、留住青山。

第5篇

时至今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形成互动格局,在2007年2月13日,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坏帐拨备,全球金融风暴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之始,中国经济就无法在一场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暴中置身事外。

非常时期,中国如何应对?我国宏观经济决策部门已陆续出台保增长、刺激经济的政策,择其概要列举。

中小企业的政策“小灶”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中央财政加大并引导地方财政增加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投入。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重点支持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产业转移和实施节能减排。中央安排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12亿元,重点支持生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取得国际相关资格论证,还安排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及平台式服务体系补助资金1.1亿元,鼓励中小企业购买行业先进、适用技术。

安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4亿元,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和支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

财政部明确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央财政继续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小额担保信贷业务。对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按贷款担保总额不超过1%的比例给予奖励;对担保费率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30%的业务,按相关担保业务额不高于0.5%的比例给予保费补贴,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对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对其从事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

央行调增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8月中旬,央行又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9月中旬,央行决定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2008年9月,银监会明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在年初规模的基础上增加10%,新增贷款必须主要用于中小企业、三农和灾后重建等领域;11月起,全面放开贷款规划限制,大力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2008年起,新《企业所得税法》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实施,对内外资企业统一实行25%的所得税税率。为减轻小企业负担,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为解决纺织、服装中小企业的实际困难,2008年8月财政部对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半年增加退税100亿元左右,11月1日再次提高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至14%,部分玩具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也提高到14%。为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支持产业优化升级,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次调整总共涉及3770项产品,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根据国内生产消费及国际市场变化,取消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降低部分化肥出口关税并调整征税方式。

即将出台的《中小企业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以加快开展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工作,推动各级政府将政府采购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这是财政部根据国家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为有效利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而采取的行动。

针对形势的变化,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要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措施。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还应考虑扩大贷款规模、创新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抵押方式、尽快推出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等融资渠道。《意见》提出,要增加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重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给予贷款贴息和税收优惠等。同时,采取更加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充分发挥非国有经济拉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积极作用。

扩大内需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先期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1)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3)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4)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6)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7)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8)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9)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

企业负担1200亿元。(10)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2008年11月30日,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召开会议,部署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工作,对农民购买彩电、冰箱(冰柜)、手机、洗衣机等四类产品,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3%给予财政资金补贴。

据测算,4类补贴产品在全国实施家电下乡四年,可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4.8亿台,累计可拉动消费9200亿元。已经试点的山东、河南、四川、青岛,执行到2011年11月底。内蒙古、辽宁、大连、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西、重庆、陕西等10个省(区、市),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执行到2012年11月底。其余22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2009年2月1日开始实施,执行到2013年1月底。从三省一市的情况看,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家电下乡为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中标企业积极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建立和整合了农村家电流通网络。

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意见提出采取七大措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意见》包括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工作。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城市消费。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积极促进汽车消费。三是提高市场调控能力,维护市场稳定。健全居民生活必需品储备机制;切实增强市场应急调控能力。四是促进流通企业发展,降低消费成本。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支持中小商贸企业发展;实行商业与工业用电、用水同价政策。五是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消费升级。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进一步促进银行卡使用;大力发展信用销售。六是切实改善市场环境,促进安全消费。加强市场监管,改善交易环境;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七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流通业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认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措施可以给企业带来订单,2008年底的投资拉动效应,会在今年显示出来。

税收与金融支持

2008年11月,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修订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修订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修订草案)》。此前的2004年7月1日起,东北、中部等部分地区先后进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取得预期成效。

为扩大国内需求,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允许企业抵扣新购人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经测算,明年实施该项改革将减少当年增值税收入约1200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收人约60亿元、教育费附加收入约36亿元,增加企业所得税约63亿元,增减相抵后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233亿元。

增值税目前是我国第一大税种,2007年仅国内增值税收入就超过1.5万亿元,约占全年税收收入的31%。作为流通税的一种,增值税按其本意是对企业新增加的价值征收,而不对购进的价值征税。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与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消费型增值税相比,不允许企业扣除购进的固定资产,导致重复征税。从行业看,增值税转型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尽相同。全行业设备、工具类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大的机械设备、石化业、电燃水业、建材业、钢铁和食品饮料业等获得较大的抵扣税额。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增值税转型实际上是给企业减负。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显现的背景下,我国全面推进这一改革有利于鼓励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推动企业成为市场长期投资主体。

第6篇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中小企业 转型升级 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超过4.0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60%,上缴税收占50%,就业人数占75%,进出口总额占69%,开发新产品占82%以上。中小企业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95%以上是非公有制企业,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扩大出口、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小企业是保增长、保民生和保稳定的坚实基础。尤其在就业方面,中小企业解决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因此,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需要保持广大企业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而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冲击也更加明显。棉对不利局面,国家及时出台了各项刺激经济政策,使我国国民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所受到的不利影响大大减弱,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幅为7.7%,第三季度GDP增幅8.9%,全年“保八”目标基本无忧。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尽管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出现了企稳向好的势头,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社会投资增长乏力,经济内生增长动力非常脆弱,国际金融危机的前景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外部需求下滑的压力依然很大,广大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还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在我们调研中发现,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这其中有些困难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产生的,而有些困难是原来已经存在,而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日益加剧的:

1、市场萎缩,订单下降。2008年11月以来,我国出口已连续12个月同比负增长,外向型中小企业遭受沉重打击。据商务部统计,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出口2,390亿美元,同比下降15.5%。数据显示,在0g年前三季度7.7%的增幅中,投资的贡献率为7.3%,消费的贡献率4.O%,而出口的贡献率则为负3.6%。

2、融资艰难,资金紧张。相对于大型企业借款,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两高一难”:交易成本高,监控成本高,债权维护难。据统计,中小企业贷款频率是大型企业的5倍,银行管理成本也是5倍,中小企业贷款的平均不良率几乎为商业银行贷款的平均不良率的一倍。中小企业还贷质量差影响了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同时,我国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基本上完全重合,因而中小企业在贷款方面不仅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重大轻小”、“嫌贫爱富”的“规模歧视”,也受到“重公轻私”的所有制歧视,这使得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在融资中占有优势。今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7.37万亿元的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仅占贷款总额的8.5%。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表明,70%以上的中长期贷款投向了政府融资平台。

3、税费趋重,成本升高。自08年1月1日《新劳动法》实施以来,对企业用工提出了新要求,在劳动关系解除、用工管理等方面更加注重劳动者利益的保护,这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的同工成本。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成本平均增加了20%.30%。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其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更加明显。同时,随着节能减排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企业经营的环境标准逐渐提高,一些中小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将逐步内化为自身成本。2009年1~10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5%,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4.7%,而非税收入同比增长33.8%。这种非税收入征缴压力可能也会导致中小企业税费负担加重。

4、发展受限,竞争不公。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出台一系列“救市”政策,出台产业振兴规划和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坚定了市场信心。但是,目前从计划和方案实施看,许多政策几乎是明显地向国有企业倾斜,这促使各种经济资源再次向国有企业集中回流。而一些企业家担心,通过这一轮经济运作后,政府“有形的手”会越来越强,可能会造成民营企业地位进一步下降、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有调查表明,垄断行业中民营企业进入比例不过20%,而有“铁老大”之称的铁路行业,这一比例仅为0.6%。在全社会80多个行业,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

在有些行业,“国进民退”现象已逐渐显现:在航空业,巨亏的国有企业东航和南航,2009年分别从政府获得70亿元和30亿元的资金支持,而部分民营航空公司在亏损情况下却无法进行融资,从而面临倒闭的命运;在钢铁业,盈利在20~30亿元日照钢铁公司被亏损的山东钢铁公司兼并,而山东钢铁多项指标落后于钢铁全行业平均指标,日照钢铁经营和管理能力胜于山钢;在房地产业,部分国企借助于资金优势进行的“非理性”的开发、拿地行为,进一步刺激了房价的过快上涨,对房地产市场带来较大冲击,也造成了较坏的社会影响。

5、动力不足,升级乏力。目前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动力不足,不想创新。创新的投入产出特点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创新需要大量投入,而投入又不能很快得到相应回报,创新必然影响企业的即期利润。市场不完善使自主创新存在较高机会成本,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由于靠机会、靠公关、靠利用低廉的劳动力可以获得较高利润,中小企业对自主创新的必要性还认识不够。二是风险太大,不敢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等,一旦创新失败,就蒙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因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正是由于创新具有高风险,中小企业对开发新技术望而生畏,有人甚至认为“不创新慢慢死,一旦创新就快速死”。三是能力有限,不会创新。中小企业偏小的企业规模、较差的工作环境和较少的教育培训等障碍,导致创新人才严重缺乏,即使有了人才也极可能流失。如江苏省,72%的民营中小科技企业缺少高级技术人才,35%的企业缺少

高级技术工人。四是融资太难,不能创新。中小企业创业融资难,创新融资更难,他们融资渠道单一。

6、责任加重,风控不足。当前,中小企业在节能环保、就业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加重。国家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调整资源税以及加大环境生态保护力度,都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中小企业所担负的责任。尤其是对以前环保不达标或环境违法的一部分中小型企业来说,成本支出更是大大增加。同时,全球金融危机也暴露出广大中小企业存在风险控制意识不够、体系不健全、能力不足、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二、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2009年9月22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国务院从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努力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领导等八方面出台了二十九条帮扶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并指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当前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紧迫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结合实际,尽快制定贯彻本意见的具体办法,并切实抓好落实。”《意见》的出台对正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漩涡中苦苦支撑的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市场机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等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小企业发展依然困难重重。因此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只有加快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给广大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才能使他们真正从中受益。同时迫于中小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为恢复企业家信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我们认为政府仍需在《意见》的基础上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

1、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支持体系,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减税、减费、减息,继续大力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9年调查显示,65.2%的企业经营者建议“加大对企业减税的力度”,位列企业当前最为需求的政策之首。根据《意见》,我国将在财税政策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如扩大中央财政预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等。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三万元人民币(含三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在2010年实行税收优惠,其应税额减半计征,税率不变。此外,将尽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清理和禁止不合理收费,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我们认为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当针对中小企业的需要实施诸如放宽费用列支标准、设备投资抵免、亏损抵免、再投资退税等措施,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对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产品出口等活动提供资金资助、贴息贷款和风险担保。同时要适时微调《意见》中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及营业税和所得税优惠幅度,并延长该优惠政策的执行期限,从而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从中获益。针对当前非税收入增长较快的现象,要严格落实《意见》中清理、取消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治理乱收费,直接减轻企业税外收费。要运用失业保险基金对困难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和岗位补贴,减收社会保险费,缓解企业成本压力,避免企业大规模裁员。

2、制定相对稳定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完善多层次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让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有效的财税政策引导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意见》提出将对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增量给予适度补贴;扩大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和集资债券的发行规模;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支持设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要高度关注信贷结构和资金流向,在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节能环保、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信贷支持的同时,要优先保障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在鼓励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同时,要积极构建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要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和壮大创业板市场,尽快完善股份代办转让系统和产权交易市场;在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的同时,要探索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方式;要壮大风险投资事业,拓宽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要鼓励发展民间天使投资,构建天使投资与创业企业的网络交流平台。在间接融资方面,要放松金融管制,引入民营机制,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成社区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并积极做好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完善多层次银行体系;要加快研究制定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多层次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的具体实施办法,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要创新银行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价标准,鼓励信贷模式及信贷产品创新,尽快建立《意见》中提出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并可尝试中小企业贴息贷款招标或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营业税减免等举措。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北京海淀区在发展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过程中,积极开展科技金融创新工作,为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他们通过大力发展股权投资,设立海淀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促进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出台促进企业上市的办法;运用融资临时性补贴、促进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开展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促进企业融资等多项措施,为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截至2009年11月底,海淀区境内外上市、挂牌企业共136家(含已审批通过但未正式发行),其中在国外资本市场上市23家,香港上市18家,主板39家,中小板8家,创业板5家,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43家,已初步形成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3、积极扩大内需,鼓励政府投资向扶持中小企业和启动民间投资倾斜,抓住消费升级契机,以财政手段扩大中小企业内需市场。内需扩大迫切需要用政府投资引导民间投资,克服当前“政府热、企业冷;公共投资热,民间投资冷”现象。政府投资需要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有效带动民间投资,要在政府投资项目上有所选择,对拉动民间投资效应较强的项目有所偏重,充分重视民间投资在扩大投资总量、拉动经济

增长以及完善市场机制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引导中小企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出口受阻的新形势,使中小企业能够抓住消费升级契机,不断开辟新的国内市场。要推动城市居民消费升级,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农村市场。要推动城镇化进程,变农民消费为市民消费。要改革优化税收制度,提高所得税起征点,放宽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范围,刺激消费需求。继续加大支农力度,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有效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采购,依照《意见》中的第二条尽快制定出台《中小企业政府采购管理办法》,鼓励政府投资向扶持中小企业倾斜,以财政手段扩大中小企业内需市场。

4、建立健全创新利益补偿、风险分摊和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中小企业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优化企业创新的“小环境”。首先,在《意见》的基础上继续建立健全创新的利益补偿机制,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创新资助强度,解决企业不想创新的问题。要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允许中小企业按其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以弥补科技开发可能造成的损失,并对科技开发基金的用途进行规范管理。要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对创新活动的资助强度,扩大资助范围;其次,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激励,保护创新者利益,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创新氛围,让企业敢于创新;再次,完善创新合作机制,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进行战略联盟,实施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推进开放创新,让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互惠共生的环境中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在鼓励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基础上,实施国家区域创新战略,选择几个产业集群基础好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集群,优化中小科技企业创新的“小环境”。

5、构建创业网络服务系统,加强创业集群建设,重视创业教育,培育创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国创业政策体系。当前政府还需进一步构建创业服务网络系统,提供有针对性的、有效率的创业服务,增加创业机会。要进一步将富有创业实践经验、熟悉创业政策的成功创业家及管理、咨询、财税、法律等专业服务人员组织起来,构建完备的创业基地和创业服务机构。通过加强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等创业集群建设,集聚社会资本,形成创业集群效应,降低创业风险。政府应加强以创业基地和科技创业孵化器为主要形式的创业集群建设,强化科技创业集群之间的网络交流,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发展的整体效能,通过集群效应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还要通过提升创业教育地位、改进创业教学内容和模式等措施,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提升创业意愿和技能;通过政府引导和制度创新,传播创业信息,树立创业典型,弘扬创业文化。

6、切实保障平等竞争和平等保护“两个平等”,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领域。要切实保障两个平等,通过法律上的平等保护和经济上的平等竞争保障民营中小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的平等地位。首先要认真落实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意见》等既有的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打破垄断,化解民企市场准入的“玻璃门”。要逐步消除行政性壁垒,通过监管体制及监管方式改革、资本多元化改造、可竞争性环节分离,加快重点垄断行业的开放。其次,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兴行业,激活民间投资。要完善相关政策,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到新能源、环保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中。应引导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公用设施等领域建设。再次,要理顺政商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转变,充分发挥民间商会在这类市场经济中间服务体系的“中观调节”作用。

三、中小企业“苦练内功”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当前,中小企业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不仅需要政府的帮助,也需要自力更生,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内外合力缓解短期内多重困境形成的巨大压力。当前,中小企业需要在6个方面苦练“内功”:

1、做强主业,实施企业战略归核化。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过度多元化的企业需要实施“归核”战略,降低多元化经营程度,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上或者将经营重点收缩于价值链上,把主导产业做强、做优,实现“回归”主业和主业重构,使企业在最有优势的环节上赢得竞争,获取发展。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专注自己的核心领域,成为该领域中的老虎,才会真正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如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通过创建国际先进的技术平台、建立最低成本的产业模式、建立全球性的领导品牌三大战略,把太阳能发电产业做强做大,成为国内外少数完成了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整合的企业之一。2008年,尽管同样经受世界金融风暴的洗礼,天合光能仍然实现销售收入5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0%;利税7.5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8%。

2、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革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低成本为竞争优势的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出口导向型三类企业,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较大。广大中小企业要重视技术进步,改变过分依赖成本优势的竞争战略,通过加强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如杭州万事利集团以丝绸高科技为核心,以创新为切入点,寻求适合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丝绸产品,并以奥运为契机开发以丝棉、丝麻、全棉高支纱等真丝为主多个品种,共800多款丝绸产品,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实现了高品质的现代化生产。2008年公司的外贸销售额仍保持了30%的快速增长;北京有生博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针对政府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推出政府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为政府及时、准确、全面的掌握各项经济数据运行态势提供信息服务,从而形成了集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司依然保持快速发展,并成为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领域的知名品牌。

3、改变“家族化治理”,推进治理结构的制度创新。基于家族产权降低成本、家族信任节约交易成本、血缘关系形成较强凝聚等特点,民营企业“家族化治理”模式在创业和企业发展初期有其合理性,家族化治理模式也是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普遍采取的企业治理形式。但伴随着企业成长,家族化管理制度很难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其弊端也日益明显,使企业难以做强。因此,广大民营中小企业要通过制度创新,变革过分依靠“人治”的家族化管理模式,打破“家族化

治理”存在的治理结构封闭性、管理决策随意性、代际传承排他性等诸多局限,坚持“互信、分享、共治、多赢”为基本原则,建立“家人”与“外人”(职业经理人)共同参与的“互信”治理模式。同时,企业经营者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管理能力。

4、广聚贤才,推进企业人才战略实施。人力资源的短缺是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提升竞争能力,占领拓展市场的主要瓶颈之一。虽然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具体表现为(1)中小企业的规模小、稳定性差。(2)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落后。(3)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但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体制灵活、对环境反应灵敏、发展潜力大等优点,人才在中小企业中发展的机会较多,容易发挥个人的特长,体现自己的能力。中小企业亟需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制定实施科学的人才战略不仅将人才“引进来”,更要“留得住”。中小企业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录用机制,吸引高级人才。要建立企业人才培养成长机制,重视员工激励,稳定员工队伍,提升员工素质。要创新人才使用模式,巧借“外脑”推进企业创新创业。

第7篇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中央单位或人员在集中采购方面法治意识淡薄,未牢固树立依法进行部门集中采购的理念,未牢固树立依照预算法及有关法规进行预算管理的理念,没有把思想认识和行为统一到遵守部门集中采购的有关法规上。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中央单位政府集中采购管理实施办法》规定“中央单位作为采购人,应当依法实施集中采购”,以及“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内设机构牵头负责政府采购工作”,但有的中央单位没有区分和明确部门采购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各自职责和工作要求,导致有的主管单位不想管、不认真管,有的主办单位不会办、不认真办,有的使用单位不学习、不执行有关规定,自行其是。

(三)法规制度不完备《政府采购法》颁布施行已10年,《中央单位政府集中采购管理实施办法》实施时间也将近10年,但政府采购主管部门未能认真总结政府采购的经验,即使制定了《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也尚未正式稿。再者,《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间的矛盾、不协调之处明显存在。应从制定法律法规的高度,对中央单位实施部门集中采购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提出明确要求,进行顶层设计,作出内在逻辑一致、协调的规定。

(四)程序行为不规范有的中央单位未能按照相关规定建立一套规范的政府集中采购程序,导致这些单位的部门集中采购过程出现不符合中央单位政府采购类别、限额、方式和制度规定的行为。如,采购方式选择随意性大,存在把关不严、放宽标准的问题;再如,采购程序不严密,擅自简化采购程序,缩短采购周期,不按规定政府采购信息或采购信息不公开,搞地区保护和行业封锁。

(五)检查问责不严格《政府采购法》将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权授予各级政府财政部门,《中央单位政府集中采购管理实施办法》更是明确规定“财政部应当依法对中央单位、集中采购机构、供应商执行政府采购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主管部门应当对本部门、本系统政府集中采购工作情况实施监督检查”,但在部门集中采购的实际工作中,两法规定的管理办法和检查制度得不到切实执行,对违反政府采购法和有关规定,造成重大损失和腐败行为的典型案例进行查处通报力度不到位。

二、审计促进完善中央单位实施部门集中采购制度的思路

(一)审计目标对中央单位实施部门集中采购进行审计的目标是,审查部门集中采购过程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揭示违反部门集中采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的行为,分析部门集中采购制度和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部门集中采购的意见建议,推动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和政府采购行为的改进,进一步发挥国家审计在部门集中采购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审计的重点内容1.审查部门集中采购预算和计划编制执行情况对于部门集中采购预算,应重点审计采购预算的编制是否依据当年的《中央单位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以及《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等规定,编制程序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要求;预算是否严格按照采购目录分类编报,是否明确规定了商品或劳务的品种、规格、数量等和采购时间;预算编报范围是否全面、完整,预算资金来源是否合理;有无超过采购单位真正需求,多次重复采购、提高采购规模的问题;预算过程中有无任意追加或削减预算的现象,以及有必要追加或削减预算时是否能按规定程序报财政部审核批复;年度中的临时性采购是否合理,是否履行了相关程序;年末预算结余是否仍能用于规定用途。对于采购计划,重点审计部门集中采购计划编制是否以年初批准的预算项目为基准,并结合采购目录和采购具体需求情况编制;是否“按照项目构成、使用单位、采购数量、技术规格、使用时间等内容编制具体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编制的填制申报是否规范,申报程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计划、超计划采购的行为。2.审查中央部门集中采购范围政府采购项目应属于当年年度的《中央单位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范围内的集中采购品目和采购限额标准以上项目,据此要重点检查部门集中采购是否严格按照国务院当年颁布的中央预算单位部门集中采购目录规定的范围执行,采购的范围、规模、数量、品种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擅自提高或降低采购标准等。3.审查部门集中采购方式《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政策集中采购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等。其中,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集中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招标采购单位依法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审计人员要对具体的部门集中采购项目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采购方式符合相关规定与否,是否存有擅自改变采购方式尤其是规避公开竞争的问题,特别是要审查是否存在将公开招标方式改用询价、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其他采购方式的问题。对于改变采购方式的,需要审查是否能严格报财政部进行特殊审批等。审计人员还要审查有无利用法律规定范围外的方式进行采购,并要分析采购方式选择不合法、不合规的具体原因和实际影响。4.审查部门集中采购程序采购程序的审计主要是依据政府采购相关法规,对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机构的委托、采购方案的制定、采购信息的、招投标环节和合同的签署、采购标的的验收和采购资金的支付等环节的合规性实施程序上的核查。具体讲,审查部门集中采购是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及诚信原则;政府采购计划是否按规定在相关媒体上公布;是否按规定制定集中采购的具体操作方案,能否按方案的内容真正实施;所采用的集中采购方式是否符合《政府采购法》要求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是否在财政部专家库中抽取专家,专家行为是否能恰当履行职能,是否与参加投标的供应商有不正常来往;是否能按合同履约验收货物和支付款项职责,出现纠纷能否恰当处理。要重点审查招投标活动,确定是否存有暗箱操作等情况,是否有相互约定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的围 标、串标、陪标行为,是否存有招标者事先向投标者泄露标底甚至内定中标者等违法违规行为,是否存在伪造、变造投标资料骗取中标的行为。5.审查部门集中采购合同包括对部门集中采购合同的签订和执行的核查。审查是否出现未按约定时间和程序签订采购合同的情形,是否能及时向相关部门备案,是否未履行规定程序而变更合同,是否存在不能正常执行合同的违约情况,是否存在为满足合同执行而虚假验收等情况,是否能恰当处理合同履行中的纠纷违约事宜以及供应商申诉与行政复议权利能否得到切实保障。6.审查部门集中采购当事人的资质包括部门集中采购机构资质、供应商资质和评审专家资质三方面。审查有无不具备资质的供应商参与部门集中采购活动的问题,有无不具备资质的集中采购机构组织实施部门集中采购活动的问题,有无不具备相应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的评审专家进行评审的问题。7.审查部门集中采购的电子平台包括对部门集中采购电子平台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与运行的效果进行审计。具体要审查评价电子平台的设计是否做到功能齐全、完备;运行是否高效顺畅;使用是否有恰当授权;采购信息甚至下一步有望实现的网上开标、网上评标是否能通过部门集中采购电子平台公示;是否能通过电子平台及时了解、监控部门集中采购过程,尽可能实现“阳光采购”。8.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职责的履行情况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包括审查部门集中采购的内控制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严格执行;是否根据部门政府采购实际情况制定;是否能全面规范政府采购工作;设计是否科学,以及采购部门是否建立了规范的政府采购会计制度。对有关部门监督管理职责履行情况的审查,包括审查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预算单位和二级预算单位以及公证机关、审计部门、纪委监察部门等是否切实负责起本部门集中采购的管理职责和所监督的部门集中采购环节的职责,是否根据法律法规对部门集中采购所涉及的本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恰当的检查督促,是否形成监督检查的合力,是否对集中采购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9.审查部门集中采购工作的绩效应从绩效审计常用的“3E”上进行审计。首先是经济性的审计,审查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价值是否实现最大化,所购财产物资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审查有无盲目采购和重复采购的现象。其次是效率性审计,审查所采购的财产物资、办公设施及劳务是否必要,是否明显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最后是效果性审计,审查部门集中采购制度的推行是否可以真正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部门集中采购的效益是否达到预算预期的效果甚至更好,以及《政府采购法》要求的效果是否达到,即政府采购是否“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

(三)审计组织方式对于政府采购审计的组织方式,可考虑结合中央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或结合中央单位财务收支审计,或实施中央部门集中采购专项审计,将部门集中采购审计作为上述三项审计的重要内容,由审计署财政司和派出局负责实施。对中央单位所属京外单位参与部门集中采购的,可以采取上下联动的审计方式,商请审计署特派办协助共同完成。对于审计结果的汇总,如果采取的是结合中央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或中央单位财务收支审计方式,那么审计结果就汇入中央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报告或中央单位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如果采取的是实施中央部门集中采购专项审计方式,那么可考虑由审计署财政司牵头,负责将本司、各派出局和进行协助的特派办的审计结果进行统一汇总,最终形成中央部门集中采购审计报告。

作者:杨亚军张晶王晓洁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审计学会审计署政法审计局北京和意得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第8篇

1我国政府采购的发展状况回顾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在采购商品和劳务时一直采用分散采购的办法,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造成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甚至还扰乱了市场秩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WTO的需要,我国政府于*年在上海市进行了政府采购试点工作,主要做法是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大额财政拨款的设备购置由财政部门集中起来,实行统一采购。这次政府采购的试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后政府采购的试点工作逐渐在全国各地推开。*年,财政部颁布了《政府采购暂行条例》。此后,政府采购理论探讨、制度建设及工作实践,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政府集中采购的数额迅速增加,到*年,政府采购计划金额突破了1000亿元,*年更是达到了1600多亿元。随着*年1月1日《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政府采购在基本制度、管理体制、采购方式、采购程序、资金管理办法、监督检查机制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我国的政府采购进入全面推进和施行阶段。

2我国政府采购的特点

我国的政府采购是以政府为主导的采购行为,采购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财政资金。因此,它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体采购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政府采购主体的特殊性

我国的《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政府采购的主体是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这些单位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来运作。以国有资产运作的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公司,因其经营和运用具有较强的市场性和特殊性,一般不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政府财政不提供活动经费的团体组织一般也不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

2.2政府采购对象的多样性

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将采购对象按其性质分为货物、工程和服务三大类。其中货物是指各种形态和种类的物品,包括原材料、燃料、设备、产品等;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等;服务是指除货物和工程以外的其他政府采购对象,包括专业服务、技术服务、维修、培训和劳动力等。

2.3政府采购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我国政府采购所支出的资金是公共资金,即财政预算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和财政借款,最终来源于纳税人缴纳的各项税收、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公债。

2.4政府采购的规范性

我国的政府采购是按照有关政府采购的法规,根据不同的采购规模、采购对象及采购时间要求等,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每项采购活动都要规范运作。

3在我国建立和推行政府采购的意义

实施政府采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政府的采购行为,加强对政府财政支出的管理,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政府宏观调控水平的提高。在我国建立和推行政府采购,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3.1有利于规范政府的采购行为,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管理和监督

在分散采购的情况下,政府的采购行为由各预算单位自行分散完成,采购过程往往缺乏必要的监督,采购形式缺乏必要的规范。而政府采购的实施将使得政府采购行为被控制在有关法律和制度的范围之内,使采购过程在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下进行,提高了政府采购的规范化水平和透明度,增强了对财政支出的管理和监督。

3.2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集中性的政府采购,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使得政府采购部门能获得优质廉价的商品和劳务,从而节约采购的资金成本,使财政支出在使用中能体现出规模效益。

3.3有利于贯彻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政府采购支出作为一种购买力是社会需求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不同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政府可通过调整政府采购的规模和结构来对社会需求总量和结构施加影响。如在经济萧条时,可采取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的措施,以增加社会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时,可通过压缩政府采购规模的办法,以减少社会需求,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给经济降温的作用。

4我国政府采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政府采购法》在全国的实施,目前的政府采购已逐步纳入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各地区在贯彻实施这部法律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此同时,目前的政府采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政府采购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缺乏与《政府采购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和相应的规章制度。

4.2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偏小,尤其是在工程政府采购和市县级集中采购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4.3管理机构与集中采购机构尚未完全分离,集中采购机构职能定位不清,不利于采购当事人的公平竞争。

4.4在采购信息、采购资金支付方式、采购方式确定、采购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仍存在不规范行为。

4.5政府采购过于注重节约财政资金,忽视发挥其宏观调控功能。

4.6政府采购的监督体系弱化,难以有效防范政府采购过程中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5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的措施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采购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我国政府采购中目前存在的问题,重点应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5.1加快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建设,使政府采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尽快制定《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增强《政府采购法》的可操作性,以利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5.2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确保政府采购规模持续增长。应扩大集中采购目录范围,特别是应逐步扩大工程政府采购和市县级集中采购的规模,最终将符合条件的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的采购活动全部纳入政府采购的范畴。

5.3做好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和集中采购机构的分离工作,进一步明确集中采购机构的职能定位。集中采购机构应与财政部门完全脱钩,改为政府独立设置的非营利性事业法人。集中采购机构作为采购人不应具备管理职能,它应与采购人、供应商处于平等地位,其职能限于通过招标等采购方式进行集中采购。

5.4严格遵循《政府采购法》的规定,硬化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法律约束。要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统一在指定的报刊和政府采购网上公开披露政府采购信息;要积极推行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办法,扩大直接支付范围,从源头上制止自行采购和乱支滥购;坚持以公开招标为主要采购方式,实行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凡可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坚决不采用其他方式采购。

第9篇

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以《政府采购法》、财政部的部门规章和各省市的地方政府规章为核心,以《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其他法律法规为补充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由于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起步较晚,现行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仍然存在关键条款难以适用、配套法规跟进滞后、法律间关系缺乏协调等问题。

一、《政府采购法》个别条款有待调整

《政府采购法》第三十八条和第四十条,分别对竞争性谈判和询价采购方式的操作程序作出规定:1、成立谈判或询价小组(以下统称为“小组”);2、小组制定谈判或询价文件并确定评定标准;3、小组确定入围供应商名单;4、小组与入围供应商分别进行谈判或询价;5、小组推荐成交供应商。如此规定,问题有二:其一,小组权力过于集中,采购的公正性难以保证。法律赋予小组的权力已超出了评审范围,是一种既可以选择参与者,又可以为某一参与者量身订制游戏规则,同时又兼任裁判的绝对权力。虽然法律规定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三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行为是集体决策的结果,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个别强势的采购人代表或专家在整个小组中产生的作用绝不仅占三分之一的份额,往往是某个评审人员的意志可以影响整个小组的决策。因此,在这种权力绝对集中的模式下,将很难保证采购的公平、公正。其二,小组的工作量过大,时间难以保证。法律规定小组须有三分之二以上专家参与,而我国现有评审专家多为兼职身份,如果严格按照上述两条执行,多数专家将很难全程参与某一项目的采购活动,法律的适用性大打折扣。

建议:对法律中难以执行或执行过程可能造成损害风险的条款进行统一调整和修改,确保在各种采购方式中,决定性权力的相互分离与制衡,加强法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政府采购法》配套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

《政府采购法》第九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第十条“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的界定,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等,都需要相应的配套法规制度予以解释和细化。面临主要问题:其一,配套规章制度效力较低,难以形成统一规范。我国《立法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也就是说,财政部面向全国政府采购制定的《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18号令)等部门规章与各省市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地方政府规章发生抵触时,地方政府可以不适用部门规章,因此,财政部的政府采购配套规章难以在全国形成统一的规范效力。其二,配套规章制度相对滞后,部分规章与法律相抵触。根据我国《立法法》的相关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但我国现行的一些政府采购配套规章制度,仍存在与法律精神相悖的现象,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省市的地方政府规章早于《政府采购法》出台,《政府采购法》通过后,一些规定与法律不符之处并未废止,使法律的贯彻执行出现了问题,也影响了法律体系的统一和完整。

建议:1、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的实施细则,以弥补现行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中的行政法规缺位问题。行政法规具有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法律效力,通过制定行政法规能够进一步细化法律,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对于统一规范全国政府采购行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2、进一步规范各类配套法律文件。财政部及各省市人民政府应对本部门、本地区制定的政府采购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进行全面清理,凡与政府采购法规定不一致的地方,该修改的修改,该部分失效的部分失效,该废止的废止。

三、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

政府采购与许多法律关系存在相互衔接和协调的问题,其中与《招标投标法》的关系是最为复杂:第一、非工程招标投标项目法律适用困难。《政府采购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建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等”,第四条规定“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即只有《政府采购法》第二条所列的工程类项目招标投标活动适用《招标投标法》,货物、服务等其他项目的招标投标仍适用于《政府采购法》。但是在《政府采购法》中,对招标投标的程序和操作要求几乎没有任何规定,工程之外的招标投标项目如何适用法律成了真空地带。为此,财政部于2004年8月颁布了第18号部令,对货物和服务的招标投标程序进行规范。但根据我国法律位阶理论,《招标投标法》作为国家的法律,应当比照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优先适用。因此,财政部18号部令是难以与《招标投标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招标投标活动,适用本法”的法律规定相抗衡,对于理顺两部法律的关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造成了政府采购在招标投标方面法律适用的尴尬境地。第二、工程类采购游离于政府采购之外。《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该规定仅要求政府采购工程招标投标程序适用于《招标投标法》,并未表明相应的工程类不属于政府采购。但在现实中,工程类采购不仅在招投标程序上脱离政府采购制度,在立项、审批、资金支付、监督管理等所有环节都游离于政府采购之外。这一问题的产生,除了两部法律个别条款界定不清外,还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职能的划分等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任由工程类采购长期游离于政府采购之外,不仅会使我国财政支出难以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应有的宏观调控作用,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工程建设失去政府采购的合法保护,将会承受严峻的挑战和难以弥补的损失。

建议:1、明确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程序。根据《政府采购法》第八十七条授权,国务院应尽快制定的行政法规,明确非工程类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程序,以期解决现行法律难以适用的问题。2、工程类采购尽快纳入政府采购体系。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管理部门应综合考量工程采购与政府采购的关系,尽快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工程类采购切实纳入政府采购体系,逐步形成统一的政府采购市场,进一步规范我国工程类政府采购活动。

作者单位:中直机关采购中心综合处

第10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采购实现模式

1电子政务G2B与电子采购

电子政务是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与运行。自从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开始启动以来,国内电子政务的研究也从可行性研究到对策性研究,由技术性研究到理论研究再到技术、理论相结合。

G2B又叫GtoB(政府对企业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和招标,精简监管、管理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迅速地为企业提供便捷的各种信息服务,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政府的电子采购与招标有利于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和防止腐败,大大节约政府部门的运行成本。通过获取政府公开的各种信息资源,企业也可以避免发展的盲目性。G2B主要包括: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服务等。什么是电子采购呢?电子采购(governmentprocurement)就是通过互联网来完成政府采购的全部过程。具体包括网上提交采购需求、网上确认采购资金和方式,网上采购信息、接受供应商网上投标报价、网上开标定标、网上公布采购结果以及网上办理结算手续,较之与传统采购,优势在于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获得采购自、优化采购管理、保证采购质量、提高政府决策水平、防止腐败和提升政府形象。

我国于1996年开始政府采购试点工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根据财政部国库司近年来全国政府采购情况报告,政府采购金额从1998年的31亿元,到2002年的1009亿元、2003年的1500亿元。2004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目标为2000亿元。更为重要的是,自正式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以来,政府采购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财政部公共支出司的调查显示,1995~2002年底,全国财政文教行政财务部门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373个地市(县)开展了政府采购工作,资金平均节约率为13.5%,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政府采购法确立了政府采购的规则,为政府采购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为政府采购的电子化奠定了框架基础。

2电子采购的成本效益分析

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是一种政府主导型强制性制度变迁。政府采购的净效益不仅包括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还取决于政府采购的成本,降低政府采购的成本是提高政府采购净效益的重要途径。

网上政府采购的成本主要包括政府采购机构的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等等。在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更加节约成本,降低采购成本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网上政府采购使采购工作更加集约化、效能化、规范化,更能充分地发挥政府采购的规模效应,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节约了采购成本。其次,网上政府采购能够降低政府采购的业务成本。对于采购工作必须要消耗的成本,如招标公告费等,财政部的《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第4~5条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按照受众分布合理的原则,指定政府采购信息的报刊和网络等媒介。最后,借助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平台,极大地提高了采购效率,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同时使采购合理化,对小额采购尤其如此。

政府采购的效益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政府采购的经济效益表现为供应商平均报价或预算资金的节约率,与此同时,政府采购还具有许多社会效益,也就是经济学上所谓的正的外在性(PositiveExternality),政府采购是加强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有效手段;政府采购可以规范市场秩序,扶持国内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政府采购作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稳定市场供求、平抑物价等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借助网络平台,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充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借助于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及时公布政府采购信息,提供全天候的信息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政府采购的透明度。使更多的供应商能够参与到政府采购中来,充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政府采购的质量。

其次,网上采购可以规范政府采购程序,提高政府采购的工作水平。基于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更好地实现政府采购从分散采购到集中采购的过程,简化了政府采购中复杂的过程,采购和供应双方均可节省大量人力,节约了广告费、差旅费、接待费、人员经费等经营费用,同时避开了许多中间环节,使其商品和劳务快捷地传递给消费者,节省大量的销售成本,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网上政府采购便于接受政府、司法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从而杜绝政府采购中的不规范行为,减少损失,而形成相应的利益。

最后,网上政府采购是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增加集中采购比重的重要方式。根据国际惯例,政府采购金额一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左右,占财政支出的30%左右。从我国各地政府采购的实际情况来看,其资金节约率大多在10%以上。网上政府采购有利于实现集中采购,体现政府采购的专业性,扩大政府采购规模,不仅能够实现规模效应,而且有利于价格调整,而带来规模效益。

3政府电子采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打造电子政府进程的发展,使得G2B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脱颖而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各IT公司也纷纷涉及该领域,提出各种招标采购网站,吸引政府作为客户加入。但由于种种原因,如网站运作模式(政府希望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网站作为门户,而不愿意只是作为一个客户加盟)以及站点设计所提供的功能不足(大多还停留在信息等较低的层次),并不是很成功。政府业务电子化势在必行,但对于开发一个完整的网上采购平台及以后的升级维护,由政府和专业开发公司合作开发,公司方作为应用服务提供商为电子政府采购业务提供服务是一个可行的方案,政府能以较低的代价获得满意的系统,而开发公司也将从服务费及今后的采购业务中得到良好的利润回报,并且可以结合政府采购业务的优势,进一步发展形成为其他组织(企业、个人等)提供的采购业务服务的电子集市。

政府电子采购平台主要涉及到六种组成角色:需求部门、采购中心、采购管理办公室、采购专家、供应商、服务提供商。政府电子采购流程主要可以分为:①需求综合。从各个部门收集对类似物品和服务的需求;②供应商登记。所有希望与买家开展电子商务的供应商必须向买家或服务提供商登记;③标书准备。由政府采购部门在内部进行,它可以被当作普通业务运作的一部分而用文字处理软件来完成;④招标通知准备;⑤标书勘误表处理;⑥标书领取;⑦标书处理和提交。包括互联网上投标的准备(加密、数字签名),投标的提交(安全传输);⑧投标评审。根据政府规定和评标准则,招标评审委员会进行评标;⑨招标结果处理。公布评标结果,然后发出中标信和回绝信;⑩签订正式合同。

政府采购平台主要可以分为基础设施组件和应用组件。基础设施组件包括了数据库、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以及邮件系统、XML解析器等,是应用组件运行的基础,通过基础设施组件,使得开发可以更加专注于业务应用逻辑而不必去考虑底层细节。应用组件是整个平台的核心,下面做简要介绍。

(1)需求管理。从参与政府采购的各个部门中收集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这是集中招标采购的基础。

(2)采购申请管理。一旦各个部门的需求被收集并综合,采购部门便提出一个“采购申请”由管理部门决策,这包括了采购申请的提出、批准、变更等信息的管理。

(3)报价(requestforquotation)。一旦一个采购申请准备就绪并决定采用报价的形式来采购,它将经过一个报价流程达到条款合同或采购订单。所有合格的供应商可以通过上互联网、发电子邮件、发传真的方式在指定的日期和时间前来投标。对所有投标的评审可以在网上进行,也可以按传统方式进行。报价的结果是签订采购订单或持续一段时期的合同。包括报价、需求的管理、需求的分析、评估和建议、中标信或回绝信、与合同管理模块的连接。

(4)招标(RFT,requestfortender)。招标比报价更为正式。许多政府要求采用这一程序就因为招标能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招标的结果也可以是签订采购订单或条款合同。包括标书的准备、招标通知的、潜在供应商领取标书的管理、供应商投标的准备、投标的管理、分析、评审和建议、建议的审批、招标结果的公布。

(5)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的建立和保存、合同的更新、合同的管理、合同的报告。

(6)目录管理(cataloguemanagement)。政府电子采购过程中最基本的组成之一是买方目录的建立和管理。这个目录必须易于在网上和内部更新和维护,且保留所有能满足其它模块需求的信息,如产品或性能的文本描述、图像和多媒体介绍、卖方的信息、价格、版本等信息。目录管理包括了、维护、搜索和比较、转换等功能。

(7)成员管理。指参与角色管理,包括需求部门、采购管理办公室、采购中心、专家、供应商管理。

(8)用户管理。有的部门不只一个使用者,如采购中心,一个机构中的多个使用者管理。对每个使用者都有账号、权限管理等。

(9)查询报告。对不同角色和权限人提供不同的查询和报告功能。

(10)审计。政府采购是一种特殊的采购行为,与一般个人消费和企业采购有所不同,必须为国家审计机关进行计算机审计预留接口。

(11)支付。提供网上支付接口,主要针对小额付费,如标书费用。而大宗交易一般不进行网上支付,而是货到验货后支付。

(12)站点管理。由服务提供商行使的功能,可以通过简单设置快速建立一个新的政府采购站点。每个政府采购站点都有自己独立的域名,系统通过对访问URL的分析判断出当前被访问的站点,对于不同的站点显示视图是不同的,但它们的业务逻辑是相同的。因此,共用一个采购核心,通过客户化来实现处理的细微不同。

(13)客户化。每个站点可以由站点管理员进行基本风格的配置,包括了友情链接管理和广告管理、流程定义等功能,使得无须修改代码就能实现个性化。

(14)信息。提供新闻、政策法规、供应商的商品信息、招标信息和中标公告、按行业分类的标书模板等信息的维护,并提供论坛和聊天室等多种沟通功能。另通过邮件系统和WAP设备,可以实现多种方式的通讯。

(15)电子标箱的管理。决定用什么时间标记来表示招标截止时间、允许在投标过程中有一定时间的网络延时、使用安全措施来管理招标箱的开启、维护一个保密的记录所有发生在电子标箱开启过程中的活动档案。

(16)信息交换。基于XML格式的信息交换。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霍姆斯(DouglasHolmes)著.詹俊峰,曹济译.电子政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白井,城野敬子著.蒋昌建译.电子政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苏新宁,俞华.电子政务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5姚国章.电子政务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第11篇

关键词:路桥工程;施工管理;因素分析;施工要求

Abstract: in the project is special project is road &bridg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verage company is difficult to to carry such a large engineering and have the ability of the road &bridg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It not only requirements undertake road &bridg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company has the abundant gold funds, and require the company to withstand a relatively long period and a huge investment scale, and capital of the recovery cycle is also very long. At the same time,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ridge engineering is need the company can be together other funds to complete, can have all of the above condi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unit not much in our country. In addition to the abundant fund safeguard, road &bridge engineering including investment design, concrete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more links.

Keywords: road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actor analysis;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实施方法以及项目管理方法是路桥工程施工的基本管理方法。路桥工程中实现预期目标被称为项目实施方法。项目实施方法包括技术设计,施工技术等多个方面。但是这种管理方法通常只应用于项目工程的设计和具体施工。对路桥项目进行规划的方法被称为项目管理方法,项目管理办法是一种全局性的施工规划,适用性能比较多用,大多数路桥工程都可以采用这种项目管理方法。为保证及时高效地完成路桥项目,使施工更加科学合理,项目负责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投资和先后顺序来设计具体施工管理办法,以免出现推掉重来以及返工的情形。

一、路桥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路桥工程的总体概况

我国一直到了九十年代后期,才实现了真正现代化建设意义上的路桥行业项目管理工作。在路桥施工项目管理工作过程中,国家也取得了不少的突破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实践经验,尤其是2010年,我国加大力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从而使得现有的路桥行业的管理水平上有何十分显著的提高。可在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暴露了要现在的路桥管理工作的一些问题,比如利润不高,施工现场混乱,拖延工期,项目采购与进度不配套,一些环节中出现了一些材料浪费等问题。

2、路桥工程施工现场混乱

施工现场现场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大问题,最直接的施工现场混乱现象。众所周知,施工现场是整个路桥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它是保障工程质量,检验施工设计,实现工程目标的具体环节。同时施工现场过于复杂,比如人员多,材料多,信息多,事情多而,要想真正的实现有效的管理水平稍有一些难度。尽管国家曾经三令五申的强调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坚决杜绝抵制不文明施工现象,但是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仍没有多大提升。一些施工现场还存在令人堪忧的脏乱现象,建筑垃圾随处可见,施工所需器械没有进行统一安放规划,施工人员没有积极性,施工效率低下。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着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更有甚者会给道路交通带来很大的不便。

3、路桥项目采购进度与路桥工程施工进度不配套

项目的采购是路桥工程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项目采购管理是施工工程顺利完成的坚实后盾。良好的采购管理需要一定的技术性和规范性。如,材料的质量一定要过关,合理选购性价比较高的材料,材料的性能要达标,同时要与工程进度对应。这些组成部分密切相关,一个出疏漏就可能引发环环相扣的连锁反应,甚至会使工程承包单位利益受损。

4、路桥工程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的浪费现象

路桥工程是一个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的工作。如果将施工流程用价值流理论来衡量,如果某个环节中没能为内部或外部顾客创造一定的价值,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浪费现象。在施工过程中 ,这种现象较为普遍。

二、解决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加强路桥施工项目管理,完善施工管理体制

路桥施工招投标后,在确定了承包工程的施工单位后,以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去健全路桥施工质量管理机构,确定管理责任制。管理体系根据国家颁布的路桥施工管理办法分为三级,分别是项目经理部、专业工程施工队以及项目工程施工处达到层层把关的目的。要确定施工单位法人为第一责任人,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上。即项目经理,工程施工处的处长以及工程施工队各队队长为第一责任人,努力做好质量监察和质量自检等活动。其中,以路桥施工质检处责任尤其重大,不光要前面性的负责项目质量,还要开展组建路桥施工管理实验室,建立路桥施工过程资料库和路桥施工质量自检组在内的一系列具体的施工管理工作。在落实责任人的同时要不断完善路桥工程项目管理机制,积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始有终,最后,全方位保证工程质量的高标准以及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

2、在路桥工程施工前制定并落实质量控制程序

要有章可循是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程序的首要前提。因此,在每一次施工前,都要先整理好相关材料,并且提交施工报告。施工的检验过程还要分成抽样检查和自我检查两个部分。自我检查由施工单位本身进行质量检验,经过质量自检合格的可以提交报给质量监理工程师。在随后由监理工程师进行路桥施工现场抽检,只有在自我检查和抽样检查都符合施工标准的条件下,才能准备进行下一道工序。在工程质量检验完毕后,要做好路桥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项目经理部不但要仔细地检查,整理好工程的技术方案,同时还要要进一步明确、宣传工程的质量目标。同时要让全体施工参与人员通过技术交底工作,确定路桥工程质量目标与路桥设计意图以及路桥工程技术标准,这些操作细则都要通过这项流程给以肯定。

3、在路桥施工过程中把好原材料质量关

想保障路桥施工质量,首先就要做好原材料的采购筛选工作,这是一切工作的源泉。不合格的原材料会使工程质量下降,严重者更会给整个工程带来隐患。包括水泥、钢筋,以及绑线在内的原材料,必须选择真实可靠的供货渠道,杜绝不合格材料掺杂进路桥施工过程中。同时对混凝土,砂浆等材料也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一定要做到从源头把好材料质量安全关。

4、做好现场的试验检测工作

在路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对许许多多的问题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要及时分析质量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及时给予解决,努力做好补救工作。如有必要,可以对施工技术手段稍加调整,通过试验检测数据的检验,进行科学性的处理。

5、监督、检查监理人员做好在路桥施工期间的本职工作。现场工程需要负责的项目比较繁多,因此不免有些不必要的情况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抓工作重点的办法,主要检查管理人员做好本职工作。检查管理人员应在企业自我检查的基础上在对重点工序进行抽检,独立的进行检测,检查其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对发现的问题应该做到及时上报并且及时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桥施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施工期间的管理人员有着高度的敬业精神、权威的专业知识以及科学性的管理方式。还应该认真总结出在施工管理期间的参与和控制的质量管理经验,从而总结实践经验,在用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达到保证路桥施工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伟忠.对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存在问题的剖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2) .

[2]毛仲杰,丰梅梅.论当前路桥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 2010,(20) .

[3]朱明勇.对路桥施工项目管理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9) .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抢抓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同步”的战略机遇,以城镇建设和各类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培植新财源,努力挖掘增收潜力,确保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按照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和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的原则,合理安排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职工工资、离退休费、基本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教育、科技、农业等支出的合理增长,推动全区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奋斗目标

2012年全区财政总收入任务为27亿元,比去年增长25.18%,地方财政收入任务为23.27亿元,比去年增长23.89%。其中:国税部门3.50亿元(所得税6210万元,增值税25010万元,消费税3800万元),地税部门7.35亿元(所得税14140万元,烟叶税7040万元,其他各税52320万元),财政部门16.15亿元。

三、进一步完善奖励激励机制,促进财政全面增收

各征管部门和执收单位要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则,认真履职尽责,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完成2012年全区财政收入目标任务。

(一)烟叶税:根据2012年全区烤烟种植计划,凡有烤烟种植任务的镇乡办事处,其烟叶税收达不到下达任务85%的,按实际完成数的10%给予补助;完成任务85%至100%的,按实际完成数的30%予以奖励;超过100%的,按超额部分的40%予以奖励。

(二)耕地占用税:耕地占用税实行零任务考核。农民建房耕地占用税,由各镇乡办事处组织征收,区地方税务局做好征收环节的服务工作,各镇乡办事处的农民建房耕地占用税按年终实际完成入库数的80%予以奖励;城市规划区内的耕地占用税,由区地税局统一征收,相关镇乡办事处要积极配合,年终按照各镇乡办事处实际收地数量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

(三)罚没收入:罚没收入实行零任务考核。各镇乡办事处的罚没收入按年终实际完成入库数的40%予以奖励,区直部门按实行综合预算后的比例予以奖励。

(四)煤炭、砂石及其它矿产品税费收入:各产煤的镇乡办事处要加大煤矿建设工作力度,促进煤矿企业早日投产。有非煤矿山的镇乡办事处要不断完善砂石厂、砖厂的税费征收机制,2012年由镇乡办事处牵头完成的税费收入,按实际入库区级收入部分的50%予以奖励。

(五)门面及房屋出租税费:由各镇乡办事处牵头负责,税务部门配合征收。2012年由镇乡办事处牵头完成税收区级收入部分(不含税务部门直接组织征收部分)的50%奖励相应镇乡办事处,其奖励资金可以用部分直接奖励参与征收工作的镇乡办事处及村(社区)干部。

(六)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费:区住建、人防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大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民防空异地建设费的收缴力度,做到应收尽收。未经区政府批准,不得擅自减免、缓交。

四、大力培植财源,夯实财政增收基础

(一)积极培植财源,壮大区级财力。下大力巩固老财源,继续巩固和发展支柱财源,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加税收。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大力培植新财源。积极支持各类企业发展,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物流、商贸、酒店等第三产业,进一步加快农业化发展步伐。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营运质量和效益。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力争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落户我区,带动财政增长。

(二)加快经济发展,增强财政增收后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财政政策,充分运用财税杠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强财政增收后劲。注重经济运行质量,完善对经济增长的考核办法,按照经济增长看效益、效益增长看税利的标准来衡量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对财政的贡献率。

五、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

(一)加强税源管理。财税部门要对全区纳税户进行全面、细致摸底,按照纳税户经营规模、年纳税额大小,划分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同时,要结合今年税收工作任务,合理分配人力资源,采取不同管理办法,牢牢抓住重点税源,全面覆盖零散税源。

(二)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杜绝收过头税、人情税、关系税等行为,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益。加强行业税赋核查,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对投资、营业额与纳税情况差距明显的企业进行核查,对定额征收的纳税户重新进行调整,对明显征缴税收不足的行业加强征管。

(三)加强税务稽查。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严厉查处偷税、漏税行为,堵塞漏洞,防止跑冒滴漏。加大清欠工作力度,依法清理和收缴欠税,从严控制新欠。

六、严格财税管理,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转

(一)严格预算管理。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编制,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规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各镇乡办事处、区直各部门2012年公用经费预算原则按照支出预算执行,个别特殊情况的作适当调整。区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各镇乡办事处、区直各部门纳入预算的公用经费及干部职工工资要及时拨付。区财政部门要加强会计监督和核算,确保人员工资按月入卡,公用经费落到实处。

(二)强化支出管理。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资金,把钱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作用。从严控制“人、车、会、话”支出,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发挥规模效益,杜绝浪费。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完善项目资金报帐及管理机制。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确保资金安全和发挥效益。

(三)加强财务管理。各镇乡办事处每年要按照法定要求编制预算草案,镇乡预算草案要报经同级人代会审议通过,并严格按通过的预算执行。区财政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不断提高镇乡办事处财务工作水平。各镇乡办事处要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按时向区财政部门报送会计报表,年度结束要进行财政决算。不按时报送会计报表的,区财政于次月起停拨其一切经费。

(四)严格财政检查。由区财政部门牵头,区审计、监察等部门参加,定期对各镇乡办事处财政账务进行检查,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提高财政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七、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一)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实现对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的动态监控。认真落实政府采购有关规定,不断扩大采购规模,逐步实现增收节支目标。强化政府采购采、管分离,严格采购程序,规范采购行为,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

(二)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体制,规范镇乡办事处财政收支行为;加快推进“村财乡代管”改革,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扎实抓好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推进我区农村公益事业大发展;深入推进化解乡村债务工作,逐步建立制止发生新债的稳定机制。

(三)规范审批程序。财政预算内资金的管理,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经区政府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由区财政局直接拨付。财政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由各相关单位报区政府分管领导及分管财政领导签署意见后,报区长审定。上级下达的各类项目建设专款,财政部门根据其项目建设进度的资金需求和财政资金的调度情况予以拨付,同时,向区政府分管领导报告。各镇乡办事处实现的分成及节余资金,由镇乡办事处提出使用计划,区政府分管领导根据区财政局每月提供的资金使用节余情况审批拨付。

(四)强化融资项目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切实推动开源建设投资公司等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工作向实体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不断完善融资债务偿还机制,切实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提高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能力。

(五)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组建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