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17:25: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统计学分布特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感染;流行病学;高危因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29-02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糖尿病及其发病症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存在严重的威胁[1]。为了对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各类并发感染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所收治的24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所收治的24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68例患者出现了感染的情况,其中有23例女性,45例男性。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的首位并发感染为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主要为真菌性阴道炎以及泌尿系统感染。所有患者的年龄为22-78岁,中位年龄为66岁,其中有46例患者的年龄在60岁以上,17例患者的年龄为40-60岁,5例患者的年龄低于40岁。各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感染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
1.2 糖尿病并发感染与糖尿病病程以及病型之间的关系 在本研究的24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20例患者为1糖尿病,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并发感染的情况,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64例患者出现了并发感染的情况。两种类型患者出现并发感染的概率存在一定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型与并发感染率之间无明显关联。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的感染病程为6个月-13年,其中位病程为7.3年,其中有47例患者的病程在5年以上,病程在5年以下以及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感染的几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
1.3 糖尿病并发感染的分布情况
1.3.1 城乡分布 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48例患者为乡村人口,其中有20例患者出现了并发感染的情况;192例患者为城镇人口,其中有48例患者出现了并发感染的情况。城乡人口的并发感染几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
1.3.2 职业分布 在本研究所有患者中,有112例患者为脑力劳动者,其中有2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感染的情况;128例患者为体力劳动者,其中有46例患者出现了并发感染的情况。这两种患者的并发感染几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0.05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糖尿病的并发感染病中,泌尿系统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肺结核、真菌性阴道炎较为常见,此类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它可能与患者的体重指数以及病程有关,感染发生率与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浓度、糖尿病的病型无明显关系。
3 讨 论
有学者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以及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容易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而糖尿病并发感染,其临床表现不具备典型性,而且容易被糖尿病本身及其常见并发症所掩盖,很容易出现漏诊以及误诊的情况[2]。
糖尿病并发感染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老年人是此类患者的高危人群[3]。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出现明显减退的情况,导致患者对各类感染的反应能力降低[4]。当患者出现滥用非固醇类消炎药或止痛药、长期卧床以及营养不良的情况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出现各类感染的几率。老年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并发感染的情况,就很容易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败血症、生菌血症等情况。此外乡村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并发感染的情况,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可能为:患者的经济条件不宽裕、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文化素质偏低、患者缺乏相应的糖尿病知识。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更容易出现并发感染的情况,这可能与患者的工作性质以及劳动强度有关。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并发感染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并发感染的因素相对较多。因此,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治、随访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是否存在并发感染的情况引起高度重视,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欧阳军.糖尿病与感染[J].医药与保健,2009,17(8):56.
[2] 黎文明,曾宪瑞.糖尿病继发真菌感染危险因素与耐药性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155-1156.
[关键词] 肾皮质;声触诊组织量化;彩色多普勒超声
[中图分类号] R6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8-0075-02
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s quantification,VTQ)技术是基于ARFI原理[1-3]的无创性评价组织硬度的新方法,利用声波探查组织的力学形变特性,获取普通超声图像所不能提供的声与组织相互作用引起位移的机械特性,从而间接评价组织硬化程度。目前已报道正常人肝脏VTQ正常值范围[4],鲜见对健康人群肾脏皮质VTQ正常值的报道。本文应用VTQ技术对健康人群进行肾皮质硬度检测,以建立健康人群肾皮质VTQ值参考范围。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2012年1~12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择300名肾功能检查正常、且既往无肾病史、无其他慢性疾病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健康体检者,并志愿接受肾脏VTQ值检测者,其中男140名,女160名,年龄20~80岁,平均(42.1±13.7)岁。
1.2 仪器
使用Siemens Acuson S2000彩色超声诊断仪,配置VTQ定量分析系统,选用4C-1探头,频率4.5 MHz,探查深度6 cm。
1.3 操作方法
选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健康体检者首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包括记录双肾大小、皮质厚度,频谱多普勒检测肾动脉、肾静脉血流流速。随后进行肾皮质VTQ 测量:体检者右侧卧位取冠状长轴切面,取样位置选择左肾中极皮质部分,保持探头与感兴趣部位(左肾中极皮质区)垂直并固定,嘱咐体检者屏气,应用VTQ定量分析系统测量左肾中极皮质VTQ值(图1),同一位置至少3次取样,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在操作过程中需保证感兴趣区与探头的距离在5.5 cm之内。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2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三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同性别组间均数比较用成组样本t检验。P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肾皮质VTQ值分布特点
各年龄组肾皮质VTQ值的分布特征见表1。不同年龄组肾皮质VTQ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性别肾皮质VTQ值分布特点
按男女性别统计肾脏VTQ值的分布特征见表2。不同性别肾皮质VTQ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5,P=0.211)。
2.3 正常人肾皮质VTQ值参考范围的建立
结合肾皮质VTQ值的年龄及性别分布特点,制定不同年龄的参考值范围:20~40岁为(2.99~4.17)m/s,41~60岁为(2.78~3.74)m/s,61~80岁为(2.15~3.43)m/s。
3 讨论
慢性肾脏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王海燕教授牵头的“中国慢性肾脏病(CK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表明,我国成年人中慢性肾病患病率为10.8%,据此估计,18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2亿慢性肾病患者。故早期及时诊断肾脏疾病,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很大帮助。慢性肾病表现是进行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功能恶化。肾组织活检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金标准,但有创伤和并发症等潜在风险且费用高、临床上难以反复多次进行活检的缺点,而VTQ技术是一种简便、无创检测肾纤维化程度的新方法。
VTQ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弹性成像,它利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原理及剪切波传播原理,利用探头向感兴趣区发射一系列脉冲波,形成剪切波并精确快速测量其速度,不需要检查者手动施压。目前该技术在乳腺、甲状腺等小器官中的应用报道较多[6-8],在某些肾脏疾病如IgA肾病和慢性肾病等的诊断中的应用鲜见,认为高血压、DM患者肾脏皮质VTQ值一般会下降[9]。付慧君等[10]研究发现正常人肾实质中极VTQ值较上极和下极高,并且上极的VTQ值的一致性差,田飞等[11]研究显示,垂直取样时肾脏各部位VTQ值高于斜向取样时,说明超声入射角度影响VTQ值,故本研究选择肾实质的中极作为研究部位进行测量。
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组肾皮质VT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肾皮质VTQ值的水平与性别无关,这与田飞等[11]研究结果一致;不同年龄组之间肾皮质VTQ值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Nightingale KR, Mark L, Palmeri,et al. On the feasibility of remote palpation using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J]. Acoust Soc Am,2001,110(1):925-934.
[2] Jeremy JD,Gianmarco FP,Mark L,et al. A parallel Tracking Method for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J]. IEEE Trans UltrasonFerroelectrFreq Control, 2007,54(2):301-312.
[3] L Mark, Palmeria, Michael HW,et al. Quantifying Hepatic Shear Modulus In Vivo Using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J]. Ultrasound Med Biol,2008,34(4):546558.
[4] 沈文,丁红,王文平,等. 正常人肝脏声触诊组织量化值参考范围的建立[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4):690-692.
[5] Luxia Zhang, FangWang,LiWang,et 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urvey[J].Lancet,2012,379:815-822.
[6] 罗葆明,欧冰,冯霞,等. 乳腺肿块的超声弹性成像、多普勒超声及X线钼靶检查[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12):1823-1826.
[7] 沈建红,罗葆明,欧冰,等.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对乳腺病灶鉴别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4):540-542.
[8] 朱庆莉,姜玉新,刘赫,等. 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对溢液病因诊断的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杂志,2008,24(4):523-526.
[9] 姚春晓,傅宁华,杨斌,等. 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在慢性肾病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 25(12):1169-1172.
[10] 付慧君,郭乐杭,徐辉雄,等.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测量肾脏弹性的初步研究[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9(5):399-404.
关键词: 体质指数;饮食行为;大学生; 2检验;logistic回归Abstract: Objective:To know the distribution of BMI about Nantong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ing relative to dietary behavior. Methods:1193 students in Nantong University came from freshman, sophomore, junior and senior, belong to literature, professional science and medical were taken a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then the data of whose BMI were described and taken chi-square test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 grades and subjects, at last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taken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relative to dietary behavior.Results:The value of BMI was present positive skew leptokurtic distribution, the min value was 15.40, the max value was 31.53 and the mean value was 20.79±2.29.Students which had a normal weight account for 75.94%, underweight 14.75%, overweight 8.47% and obesity 0.84%.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0.00).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didn’t fond the influencing relative to dietary behavior.Conclusion:The distribution of BMI about Nantong University students was good, and most of students had a normal weight, but a little number was abnormal.
Key words: BMI;dietary behavior;university students;chi-square test;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358-02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是用来衡量能量营养状态的常用指标,BMI = 体重(kg)/ [身高(m)]2。
该指标简单易行,与人体的胖瘦程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目前仍被WHO推荐为判断成年人肥胖的常用测量指标之一[1]。体重过轻、超重和肥胖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当BMI过高时,会增加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的患病风险[2,3]。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末期,作为即将踏上社会担负起祖国建设重任的他们,在越来越快节奏的繁重学习压力之下,身体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决定开展本次调查,了解南通大学在校学生的BMI分布情况以及饮食行为对其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方法
1.1调查对象与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选取南通大学文理医科大一到大四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参考有关文献自行设计身高体重及饮食行为调查问卷,调查前集中培训调查员,统一指导语和现场监督。在学生知情同意下,采用不记名方式,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现场填答完毕后收回。
1.2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将经审核的有效数据全部采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利用Stata 8.0对调查对象总体BMI值进行一般统计学描述并绘制直方图及正态分布曲线。参照中国成年人体质指数分类推荐意见[4]将调查对象分为四个区间,即:BMI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剔除6份数据明显有误问卷,有效问卷为1193份,有效率99.42%。年龄最小18岁,最大25岁,平均年龄21.04 ± 1.40岁,其中男生596人,女生597人;大一298人,大二299人,大三299人,大四297人;文科399人,理科398人,医科396人。
2.2调查对象总体BMI值的一般统计学描述 见表1和图1。
2.3调查对象BMI分布情况:见表2,其中男女生间比较Pearson 2=98.4241, P=0.000, Fisher’s exact = 0.000,具有统计学差异;年级间比较,Pearson 2=7.8895, P=0.545;学科间比较,Pearson 2=8.0875,P=0.232,均无统计学差异。(表2)
2.4不同BMI组的饮食行为情况,见表3。
2.5饮食行为对BMI分布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参照表3,以各项饮食行为为自变量,BMI正常、过低或超重肥胖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3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南通大学学生总体BMI值呈正偏态尖峭峰分布,大部分学生体质指数处于正常范围,但仍有一定比例学生表现为体重过低或者超重肥胖,这一结果稍好于上海市大学生体质指数的分布[5]。从性别来看,男女生之间的BMI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其中超重和肥胖的男生明显多于女生,而体重过轻的女生则明显多于男生,这一结果与上海市大学生BMI分布特征相一致[6]。这与现在相当一部分男生贪吃贪睡、久坐上网、体育运动偏少的生活习惯有关,而且男生一般都更希望自己有一个强壮的统计学意义。
体格,忌讳瘦弱,认为体重大些并不是什么坏事,因此很少会主动控制饮食。相反,当今社会女性“以瘦为美”的观念引发了大众女性对节食及减肥的过于关注,在年轻女性中这种现象尤甚,自然也影响到女大学生,导致体重过低的现象比较明显,曾有研究发现大约30 %到60 %的青春期少女试图通过节食来减轻体重,有大约7%到12%是极端的节食者[7]。
通过对饮食行为的调查发现,能够定时定量进餐的学生只占了一半左右,有挑食偏食现象的同学占了一半之多,偶尔吃或不吃早餐、豆类、奶类、蔬菜水果这些健康食品的学生占了一定的比例,而常吃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特别是喜欢吃甜食的学生也都占到了一定的比例,这些都说明当代大学生在饮食行为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并未发现这些饮食行为上的差异对BMI的分布造成影响(P>0.05),这一结果提示我们,青年学生的体型可能更多的还是取决于先天遗传,或者与他们的体力活动关系更为密切,这些都是我们今后需要继续调查研究的课题。
最后,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南通大学学生体质指数总体分布比较理想,对于少数体重过低或超重肥胖的学生,学校也不能忽视,应多从健康的饮食行为、生活习惯等方面加强引导,使更多的学生拥有一个理想的体型和健康的体魄,将来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勇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 357
[2]付萍, 薛安娜, 姜垣 等.北京城区居民体质指数与慢性病危险因素关系分析[J].卫生研究, 2003, 32(4):363-366
[3]Payer J, Jackuliak P, Nagyová M.Obesity and a risk of carcinoma[J].Vnitr Lek, 2010,56(10):1082-7
[4]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5):349-350
[5]倪伟.上海市大学生体质指数(BMI) 的分布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4):76-7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随机抽取我院肿瘤科放疗和(或)化疗患者400例,男性232例,女性168例。
1.2 方法
医院感染的诊断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版)进行。对肿瘤科放化疗患者的各种疾病的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检验,P
2 结果
2.1 肿瘤科不同疾病放化疗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结果如表1所示,不同肿瘤疾病的医院感染率不同,位居前两位的是肺癌和食管癌,感染率分别为19.2%和16.9%,显著高于其他各种疾病(P
表1 不同肿瘤疾病的医院感染率
2.2 肿瘤科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如表2所示,肿瘤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38.9%)、胃肠道(22.6%)、泌尿生殖道(21.3%)、皮肤软组织(8.6%)、血液(3.6%)和其他部位(5.0%)。
表2 肿瘤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及构成比(%)
2.3 肿瘤科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
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20.8%和15.8%;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9.5%和6.3%(见表3)。
表3 肿瘤放化疗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
3 讨论
肿瘤病人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同时长期使用化疗或放疗容易抑制骨髓功能使粒细胞减少,造成细菌或真菌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加上肿瘤疾病的特殊性,肿瘤科医院感染问题已成为国内外临床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 。医院感染可导致癌症患者症状加重和死亡率增加,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规律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共调查了400例不同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5例,平均感染率为8.9%。在所有肿瘤疾病中,肺癌的感染率最高,达到19.2%;其次为食管癌,感染率为16.9%。与文献报道相符。这提示,我院肿瘤科应加强对肺癌和食管癌病人的感染监测、以降低其感染发生率。对我院肿瘤科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调查显示,居于首位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占38.9%),其次为胃肠道(占22.6%)和泌尿生殖道(占21.3%),其他常见感染部位还有皮肤软组织和血液。调查结果显示,在分离的221株病原性细菌中,革兰氏阴性菌按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0.8%)、大肠埃希菌(15.8%)、阴沟肠杆菌(9.5%)、非发酵菌按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8.6%)、铜绿假单胞菌(8.1%)、嗜麦芽假单胞菌(4.1%)、革兰氏阳性球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3%)和肠球菌属(4.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ESBLs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的阴沟肠杆菌耐药性较为严重;而非发酵菌中以产MBL酶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中,耐药现象以MRSA和MRCNS较为严重。真菌感染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且呈上升趋势。本结果显示,我院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率为12.7%,其中又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占67.9%)。
针对较为严重的医院感染率,肿瘤科医护人员应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结合本院实际,我们采取的干预措施包括:①加强科室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树立规范操作的意识;②在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首先要保持手卫生,规范使用正确的洗手方法,医护人员手卫生是控制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③严格执行医疗和护理制度,对于陪护人员和探视者进行科学管理,对容易诱发严重感染的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④监督消毒人员定期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以防止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入侵患者。
总而言之,肿瘤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放化疗病人感染监测,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怡云,姚伯程,胡红莲.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485-487.
[关键词] 狂犬病;疫苗;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 R181.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1(b)-114-02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abies
HE Xiaoyan, LIU Biqing, CHEN Shaoli
(The Guanlan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Shenzhen 5181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rabies. Methods: The data of the situation of offends somebody and the patients near 5 year in our courtyard were analyzed, summarized. Results: The dog offends somebody was wounding the crow, spot, animal category and so on aspects, had a series of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 the probability for the male bitten by the animal was far bigg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 for feminine about 2 times (P
[Key words] Rabies; Vaccine; Prevention; Control
近年来,随着地球环境变化的加剧,疾病控制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动物咬抓伤可引发狂犬病等多种传染病,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要求,进一步做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卫生部2009年印发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1],规范对狂犬病暴露,伤情分级及处理规范作出了详细规定,为狂犬病暴露人群的临床处置提出了规范性要求。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导致的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死亡率达100%,其预防控制如今仍对人类健康和农牧业的生产发展有重要的意义[2-4]。本文结合监测资料,从狂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探讨狂犬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5~2009年犬(动物)伤人的监测上报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犬伤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对近年来狂犬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二者结合探讨狂犬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处理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显著性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动物伤人的人群分布特点
通过对近5年犬(动物)伤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总结出动物伤人的人群分布特点,见表1。
表1 动物伤人的人群分布特点[n(%)]
表1显示,男性被动物咬伤几率远远大于女性,为女性的2倍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动物伤人致伤部位统计
见表2。表2 显示,四肢的受伤较高,占90%左右,尤其是下肢,占60%左右,头面部受伤几率最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伤人动物种类统计
见表3。表3显示,伤人动物以家犬最常见,达80%以上,猫和鼠也是重要的致伤源。
2.4 动物伤人后不同处理的狂犬病发生情况
见表4。表4显示,未作任何处理时,狂犬病发生率大大升高,处理伤口后接种可提高疫苗的接种成功率。
表4 动物伤人后不同处理的狂犬病发生情况[n(%)]
与未作处理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疾病控制和预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非典”和禽流感、H1N1型流感的暴发和流行给我们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敲响了警钟。研究数据表明,人畜共患病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预防人畜共患病的暴发流行成为疾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4-5]。
3.1 狂犬病概述
狂犬病毒是嗜神经病毒,通过伤口感染入侵,从外周神经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又可离心性扩散并感染非神经组织。病毒在神经细胞内大量增殖并引起细胞凋亡、退行性病变、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引起神经症状。临床分为狂躁型和麻痹型两型,经历潜伏期、前驱期、兴奋或痉挛期、麻痹期,主要表现为恐水、怕风、吞咽和呼吸困难、昏迷、谵妄直至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常规临床化验一般难以确诊,临床判断主要凭病史和较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诊断[6],并需要与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等鉴别。
3.2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在我国,狂犬病的最主要传染源是犬,其次是猫,还有野生动物和家畜。本研究中,家犬是最主要的致伤源,达80%以上,鼠猫也常发生,与狂犬病发生情况一致。此外,国内外均有大量报道动物咬伤人导致人狂犬病死亡后动物仍长期存活、外表健康的病例。此类动物因其无狂犬病症状易被忽视,需引起高度重视。狂犬病毒经黏膜和损伤的皮肤感染,除咬伤外,被感染动物抓伤、舌舔皮肤、参与疯狗宰杀扑杀均有可能感染病毒,甚至有手指被打疯狗用的木棒上小刺扎伤而患狂犬病死亡的病例。此外,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和母婴垂直传播都有可能。本研究中,四肢被咬伤机会加大,尤以下肢为甚,与四肢暴露多、下肢位置低、容易受攻击有关。
未接种人群普遍易感,本研究,15~44岁的男性被咬伤机会较大,与此类人群作为主要劳动力,活动范围大,接触动物机会较多有关。提示此类人群更须注意防护。咬伤后接种人群中,接种疫苗者发病率大大下降,而伤口处理后在接种者发病率也比未作伤口处理者发病率低,提示伤口处理、疫苗接种是暴露后的防病重要措施,而是否接种抗丙种球蛋白,应根据患者伤情决定,一般认为,深层次、多处咬伤应加注[7]。
3.3预防控制狂犬病的要点
研究者提出,预防控制狂犬病的要点如下:①家犬和宠物狗、猫接种疫苗,并加强管理,限制活动。②对易接触者(劳动力人群,尤其是男性)须加强防护。③暴露后伤口立即用清水、肥皂水冲洗,再用70%乙醇或碘溶液消毒,延缓伤口缝合并处理抗破伤风处理和预防其他感染的处理。④疫苗接种一般咬伤按5针法,即0(注射当天)、3、7、14和28 d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⑤成年人必须于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以下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肌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⑥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再接种狂犬病疫苗。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要行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剩余的注射到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肌肉[8-9]。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S].2009.
[2]杨绍基,任红,李兰鹃,等,传染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卫生部.狂犬病宣称要点[J].首都公共卫生,2009,3(6):244-245.
[4]周爱明.宁波市2002-2008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4):33-34.
[5]王艳萍,华琴,周晓燕.银川市西夏区2006-2008年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2):280-281.
[6]黎有萍,雷伟,刘菲莉.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453例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0,17(2):33-35.
[7]吕元聪,谭春梅.狂犬病疫苗的发展现状[J].右江医学,2009,37(6):734-736.
[8]贾艳合,王长礼.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预防概况[J].医学动物防制,2001, 10(9):500-501.
[关键词]年龄;男性;胃癌;激素受体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b)-015-02
大量的研究资料证实,部分胃癌具有一定的性激素依赖性。但是,激素治疗并未被确定能改善胃癌的治疗结局。因此笔者认为,胃癌的激素依赖性有相对复杂的表现。笔者注意到。胃癌有2个发病高峰:青年发病与老年发病高峰,且这两个发病高峰性别分布特点完全相反,提示年龄可能与胃癌激素依赖情况关系密切。本研究测定不同年龄阶段男性胃癌患者性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入选对象为2003年2月-2007年10月在广东海丰彭湃纪念医院肿瘤外科住院手术的男性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电子胃镜检查并经病理活检证实,无肝肾功能下降,无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无激素治疗病史。
1.2病例分组
中老年组,为随机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50岁以上患者30例,平均年龄(64.1±11.8)岁。青年组,为随机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35岁以下患者30例,平均年龄(30.7±4.4)岁。
1.3性激素受体检测
1.3.1标本的来源与制备大体标本按Borrmann分型,所有标本均经医院病理科确诊。组织离体后立即取材(各0.52~1.0g)用冷生理盐水洗净血迹后立即存于液氮中待测(6个月内测定完毕)。
1.3.2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与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eeDtor,AR)含量测定组织匀浆经15000 g离心60min后取上清液。ER、AR测定参照葡聚糖包裹活性炭饱和分析法,每个标本均作5点分析(双管),绘制受体结合的饱和曲线和Scatchard作图,以癌远隔胃黏膜组织为对照组,求出ER与AR含量(Ro,fmol mg蛋白质)和解离常数(Kd.x10-10 mol)。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数据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1.1软件包进行统计学检验。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中老年组病理组织学分型:腺癌23例,印戒细胞癌3例,鳞癌4例。部位:胃底7例,胃窦部8例,贲门部4例,胃体部11例。Brrmann分型:I型8例,Ⅱ型12例,Ⅲ型7例,Ⅳ型3例。青年组病理组织学分型:腺癌11例,印戒细胞癌8例,未分化癌1例,低分化癌8例,黏液腺癌2例。部位:胃底5例,胃窦部7例,贲门部6例,胃体部12例。Brrmann分型:I型6例,Ⅱ型4例,Ⅲ型11例,Ⅳ型9例。两组患者Brmlann分型,病理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ER、AR的阳性率
青年组患者胃癌组织中ER的阳性率为26.7%(8/30),AR的阳性率为60.0%(18/30);中老年组患者ER的阳性率为10%(3/30),AR的阳性率为20%(6/30),两组ER与AR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与AR含量与Kd值情况见表2,除两组PR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两组ER与AR含量与K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性激素能调节多种基因转录及蛋白的合成,进而在非性激素或性激素依赖性肿瘤组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生物学效应。近些年来在一些非性激素靶器官肿瘤中相继发现了性激素受体,如以胃癌为代表的消化道肿瘤,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是激素依赖性肿瘤。但是,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生殖系统肿瘤进行内分泌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的同时,非性激素靶器官肿瘤的内分泌治疗效果却仍然差强人意。
胃癌的性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有不少研究,得到的结果也有一定差异。作为部分激素依赖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发病年龄以及生长方式等临床特征与激素依赖是否有关,是深入了解胃癌激素依赖性的重要方面,对指导胃癌临床内分泌治疗也很有帮助。
笔者研究不同发病高峰男性胃癌患者ER、AR受体表达情况发现:青年胃癌ER表达率、含量与Kd值均高,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年胃癌AR表达率与Kd值均高,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R含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在青年胃癌患者中。性激素受体表达比较普遍,激素依赖型胃癌比率较高。
胃癌发生有2个高峰年龄段。青年阶段发生的胃癌,恶性程度高,分化程度低等临床特征,与中老年胃癌f临床特征相反。青年阶段发生的胃癌,女性发病率大约是男性的2倍,而中老年阶段发生的胃癌,男女发病率相差不大。说明发病年龄阶段不同,胃癌的发病机制有所差异。青年段发生的胃癌性激素受体表达率高,说明激素机制在青年期胃癌中占到了一定地位。在年青发病的胃癌患者中开展内分泌治疗研究,对改善年青胃癌患者预后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疫苗;防控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传染性极强,是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之一,我国于2005年向WHO西太平洋组织承诺到2012年全面实现消除麻疹。目前翠屏区麻疹发病水平距消除麻疹标准仍有较大差距,通过分析翠屏区近年来麻疹发病情况,找出其发病特征,为尽快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所有病例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个案调查表的数据。病例血清检测由宜宾市疾控中心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口数据资料由宜宾市翠屏区统计局提供。
1.2病例诊断及分类标准依据卫生部2009年印发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进行诊断与分类。
1.3方法采用Excel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翠屏区2005――2011年累计确诊麻疹病例268例,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见图1)。
2.2分布特征
2.2.1地区分布2005――2011翠屏区户籍人口麻疹病例225例,非本区户籍43例,发病率分别为4.02/10万和0.77/10万,本地户籍发病率高于外地户籍发病率(χ2=11.466,P=0.001)。麻疹病例区域分布见图2。
2.2.2时间分布各月均有发病,集中在1月和12月,共73例,占病例总数的65.05%,6月最低,共14例,占病例总数的5.22%,其余各月发病较为平稳(见图3)。
2.2.3人群分布
2.2.4性别分布268例麻疹病例中,男性170例,女性98例,性别比为1.73:1,男女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7.323,P
2.2.5年龄分布年龄越大,发病率越低。发病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的80.22%),其中1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1-5岁组(见图4)。
2.2.6职业分布麻疹病例散居儿童最多,发病146例,占54.48%;其次是学生,发病51例,占19.03%;第三幼托儿童,发病35例,占13.06%(见图5)。
3讨论
在推行麻疹疫苗之前,麻疹病毒感染了95%-98%的
有研究表明麻疹流行特征表现出发病向两端转移的特点[4]。这与我区麻疹发病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其中1岁以下儿童比重最大相吻合。另外,我区麻疹发病以散居病例为主,提示我区麻疹防控重点应在加强散居低年龄儿童的管理,应大力开展健康宣传,提高儿童家长疫苗接种意识,及时为满8月龄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
分析发现,我区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占全区总发病的57.46%。该地区是我区流动人口聚集地,人均居住面积小,人口流动性大,又缺少乡村医生对辖区儿童进行管理和宣传,人群对麻疹防控意识较低,是近几年我区麻疹防控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翠屏区麻疹近几年发病主要以冬季为主,提示应在秋季尽早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在人口流动性大、管理难的城乡结合部利用多种形式重点宣传麻疹防治政策,使其懂得如何预防麻疹,提高自身素质,减少患麻疹的危险因素。
此外,经过对麻疹病例个案调查发现,我区多数病例在麻疹发病7-21天内有就医史(有就医史者占68.28%),且有近半的麻疹患者曾有麻疹疫苗接种史。一方面说明我区目前的就医条件和医院的运转模式现状,医院内感染麻疹可能是麻疹病毒传染的重要场所,应建议儿童家长在麻疹高发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较密集的医疗单位就诊,同时应加强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另一方面应加大对麻疹疫苗的保存和接种管理,确保科学规范储存和接种疫苗,以保证接种疫苗后能产生足够的抗体从而达到保护受种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Snyder MJ,McCrumb FR,Bigbee T,et al.Observations on the sero-epidemiology of measles.Am J Dis Child,1962,103(1):250-251.
[2]Perry RT,Halsey NA.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easles:a Review.J Infect Dis,2004,189(Suppl 1):S4-S16.
关键词:新学员强化训练训练伤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30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59-01
新入学学员强化训练期易受训练伤,对受伤者后期的训练和学习将产生很大影响。研究表明,根据具体情况开展调查分析,把握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与规律,有助于科学组训,总体降低训练伤的发病率。本文调查分析了我院2012级新入学学员强化训练期训练伤的发生情况与分布特征(结合前3年的统计数据),提出相应对策,也可供类似情况的基层部队开展军事训练作为预防对策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新入学学员738名,均为男性,经入学体格检查身体合格、心理健康,均符合《新学员入学体格检查标准》、《新兵入伍心理测查标准》,年龄18-24岁,平均19.2岁。
1.2方法。
1.2.1分析方法:根据《中国人民训练伤诊断标准》和医疗诊断明确由训练引起的伤病,制定统一诊断标准,设计《新学员入学强化训练伤统计表》,表格内容包括序号、姓名、单位、训练伤类型、发生时间、部位、时机、伤情轻重、治疗方法。在强化训练期第1周~13周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每周对全体新入学学员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为收集训练伤登记数据、询问受伤史、检查伤情、填写调查表,填表前由学院门诊部军医就填表要求进行说明,诊断由调查对象填写并结合门诊部及医院记录、巡诊情况认定。所有问卷当场收回,当场审核与统计。
1.2.2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总体情况。凡因军事训练引起的损伤,经部队医院医生确诊、卫生部门处置、有明显功能障碍的均视为训练伤。调查738名新入学学员,经过认真统计和对照排查,排除先天性疾病和非军事训练引起的伤病,共发生军事训练伤232人次,发生率为31.4%。在军事训练伤中下肢和腰部训练伤发病率居前2位,前者共发生117人次,发病率为15.9%,占训练伤构成比50.4%;后者共发生45人次,发病率为6.1%,占训练伤构成比19.4%;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下肢训练伤类型。下肢训练伤病情复杂、病症较多,如膝关节半月板断裂、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等均属于复杂的训练伤,预后欠佳,但从调查统计的结果看,发生训练伤的主要类型是:踝关节扭伤、膝关节扭伤和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占下肢训练伤构成比依次为30.8%、19.7%和12.8%。统计学分析显示三者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本次调查,我院新学员强化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31.4%,与文献报告接近,从损伤部位看,训练伤发生率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下肢、腰部、上肢,其中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训练伤,从损伤的时间看,本次调查最高峰出现在第9周,可能与训练计划安排、加大训练强度、疲劳恢复时间不足等有关;从损伤的时机看,400障碍和器械是最容易发生训练伤的训练科目。
预防军事训练伤应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出发,因势利导,调动一切因素,最大限度的预防训练伤的发生。根据本次调查分析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1)落实训练大纲。制定周密计划,严格按纲施训,要做到应时、因地、因人施训,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择训练场地、训练方式、训练内容,做到有机结合、形成合力。
(2)讲究科学施训。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开展训练,不能超负荷,不能超极限,要统筹兼顾,科学组织训练,合理安排训练负荷,要遵循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弱后强、动静结合的原则进行科学训练。不能一味“硬拼”,超过身体承受力,造成损伤。
(3)加强医务介入。训练中一方面要强调“轻伤不下火线”等战斗精神,杜绝小病大养、无病装病、借病不训等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应加强巡诊,现场处理突发训练伤,严禁带伤训练。
特别是对急性扭伤的伤病员,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避免形成慢性损伤。
(4)强化心理干预。实践证明,适度的心理教育和干预对训练伤减少有明显的作用,帮助新学员克服恐惧、过度紧张等不良心理,尤其是对几个关键期的心理干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合理安排各项生活制度。加强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培养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改善伙食营养结构,不断增强官兵体质,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良寿.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特点、致病因素及预防[J].人民军医,1994,2:10
[2]黄昌林.军事训练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59-164
散光是一种常见的造成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的屈光不正,除了造成视力危害,散光还与近视[1]、弱视[2]、屈光参差及斜视[3]等儿童常见眼病关系密切。了解视光门诊就诊的学龄前儿童眼散光分布特点及规律有利于医务人员为病人更好的提供服务。本研究随机选取本中心就诊的128例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阿托品散瞳检影,旨在了解眼视光门诊就诊的学龄前儿童眼散光的类型及分布,为儿童散光的诊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128例3~6岁儿童,其中男童90例,女童38例;年龄分布为3岁组12例(0.9%),4岁40例(31.2%),5岁49例(38.3%),6岁27例(21.1%),平均年龄 4.7岁。等效球镜为- 6.75~12.25D,平均2.46 D。
1.2验光方法
所有学龄前儿童采用1%阿托品眼用凝胶点眼3天,第4天综合验光仪上检影,3周后复光。
1.3散光的定义
本研究定义同一眼两条主经线屈光力差值≥0.50 D为散光。顺规散光:负柱(180°±20°)。逆规散光:负柱(90°±20°),其余为斜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结果采用(x±s)表示,两组散光度的比较采用成组t 检验,三组及三组以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散光检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 果
纳入的128例学龄前儿童中,伴有弱视儿童37例,其中21例为单眼弱视,16例为双眼弱视;伴有斜视儿童8例,伴有屈光参差(本研究定义为双眼球镜≥1.50D或柱镜≥1.00D)儿童18例。
在受检的128例256眼中,散光度最小为0.00 D,最大为5.00 D,平均为(1.47±1.13)D。3岁、4岁、5岁和6岁儿童的散光度均值分别为1.70D、1.43D、1.44D和1.48D,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龄儿童的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87, P=0.763)。
在所有受检眼中,223眼散光≥0.50 D,占87.1%。3岁、4岁、5岁和6岁儿童的散光检出率分别为87.5%,85.0%,87.8%和88.9%,各年龄的散光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09, P=0.917)。
男童和女童的散光度均值分别为(1.41±1.11)D和(1.60±1.16)D,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211, P=0.227),男童和女童的散光检出率比较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0.007, P=0.934)。
在223只散光中,顺规散光、逆规散光和斜轴散光占的比例分别为95.1%,1.8%和3.1%。散光度为0.50~1.00 D,1.25~2.00 D,2.25~3.00 D和>3.00 D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9.0%,32.3%,17.9%和10.8%。
3 讨 论
本研究观察到高达87.1%的视光门诊就诊低龄儿童带有散光,平均散光度近1.50D,并且在不同年龄中没有差别,结果说明散光在学龄前儿童中患病率高,散光是导致学龄前儿童就诊的重要原因。男童和女童在散光度和散光检出率均不存在差异,这提示散光发生并不存在性别差异。而高达95%的散光为顺规散光,逆规和斜轴两种散光的比例还不到5%,这表明即使是在门诊就诊的学龄前儿童,也是以顺规散光为主,结果与来自普通学龄前儿童的结果相一致[4]。
学龄前儿童调节力强,眼的调节是影响验光准确性的主要干扰因素,容易干扰验光的准确性。在临床上,验光是诊断和治疗眼病的重要步骤[5],准确可靠的屈光度检查是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的首要步骤。以往研究[6]表明阿托品具有较强的睫状肌麻痹作用,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儿童的调节力,尤其推荐用于11岁及以下年龄儿童的验光。本研究采用阿托品眼膏散瞳,使验光结果更接近眼睛真正的屈光状态。
本研究数据还表明,学龄儿童的散光度主要以低度散光为主,随着散光度的增大,所占比例减少。人的眼角膜出生时比较陡峭,表面不规则,随着年龄增长,角膜逐渐变得规整,表面逐渐平滑,眼散光也随之减少,部分儿童眼散光甚至消失。学龄前儿童经过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发育,角膜已逐渐趋于规整,此时眼散光表现为散光度以低度散光为主,高度散光所占比例较少。在临床上,对大散光儿童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往往与弱势、斜视、屈光参差关系密切,这也是学龄前儿童到眼视光门诊就诊的重要原因。
虽然阿托品散瞳能取得较精确的屈光度,但在散瞳过程中仍需密切注意用阿托品散瞳验光的不良反应,如面颊发红、口干、发热、严重者心慌等。因此,建议对学龄前儿童使用阿托品应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在滴眼后压迫泪囊15分钟,防止药品沿鼻泪管流入鼻腔被鼻粘膜吸收[7]。
参考文献
[1]Gwiazda J, Grice K, Held R, et al. Astigmat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yopia in children[J] Vision research. 2000, 40(8): 1019-1026.
[2]Harvey EM, Dobson V, Miller JM, et al. Amblyopia in astigmatic children: patterns of deficits[J] Vision Research. 2007, 47(3): 315-326.
[3]Abrahamsson M, Fabian G, Andersson AK, Sjostrand J.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 population based sample of astigmatic children. I. Refraction and amblyopia.Acta Ophthalmol (Copenh). 1990, 68:428-434.
[4]张颜芳, 张慧文, 王美娟. 学龄前儿童散光眼特征分析[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9, 17(2):89-91.
[5]褚仁远.验光是诊断和治疗眼病的重要步骤[J]中华眼科杂志. 2010, 46(11): 961-963.
【关键词】 安全;事故,交通;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B 8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3-0232-03
我国近年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持续保持在7%以上,机动车拥有量高速增长,道路交通事故(Road Traffic Accident, RTA,下称交通事故)亦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交通事故也日益成为影响中学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部分地区甚至已成为导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2-3]。有研究报告,中小学生年交通伤害发生率高达1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4]。本研究以横断面研究方法描述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特征,为预防控制中学生交通事故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济南市区7所中学(4所初中,3所高中)在校学生8 920名为研究对象。共回收问卷8 861份,其中有效问卷8 524份,有效应答率为95.6%。男生4 128名,平均年龄(15.6±1.8)岁;女生4 396名,平均年龄(15.6±1.8)岁。
1.2 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员在班主任的陪同下进入班级,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发放交通安全知信行问卷。学生填写完毕(20~30 min)后,由调查员当场回收。
交通安全知信行问卷中有关知识部分由32个问题组成,分为一般安全知识、步行安全知识、骑车安全知识和乘车安全知识等4个方面。4个方面的得分为对应题目得分的总和,满分分别为20,11,12,11分,总分为54分。各项交通安全知识的合格率以平均得分减1个标准差(x-s)为合格。
1.3 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应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交通安全知识 男、女生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平均得分都在75%以上,除步行安全知识外,其他各项平均得分女生均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4.60,7.52,4.97,P值均<0.01),见图1(由于各项安全知识的满分不一致,故图中所示得分为实际平均分转换为百分制后的得分)。除步行安全知识以外,女生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合格率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31.67,64.00,33.33,P值均<0.01),见图2。
按性别分层后,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男=49.64,24.34,12.68,16.12,30.14,χ2女=49.18,30.94,13.32,26.27,34.46,P值均<0.05)。除骑车安全知识以及男生乘车安全知识以外,其他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合格率均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经趋势χ2检验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男=8.28,13.25,4.49,χ2女=17.51,4.34,4.66,9.95,P值均<0.05)。
2.2 交通安全相关态度 90%的学生认为交通安全教育对预防交通事故非常重要,女生比例高于男生;70%的学生认为交通安全教育是减少交通违章最有效的措施,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认为交通事故的原因在于中学生自身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对中学生责任事故原因认识上,更多的女生认为原因在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见表1。
按性别分层比较,不同年级男生对交通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级越低,认为交通安全教育很重要的比例越高,经趋势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20);不同年级女生对交通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P 0.006),尽管年级越低认为交通安全教育很重要的比例越高,但经趋势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P 0.152)。随着年级升高,男、女生认为交通事故原因在于中学生自身的比例下降,而认为原因在于驾车或骑车的对方以及交通管理者及其他的比例上升,经趋势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2,14.20,P值均<0.05)。随着年级的升高,男、女生认为中学生责任事故原因在于中学生不懂交通规则的比例降低,而归因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比例增高,经趋势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44,25.35,P值均<0.05)。 br>
2.3 交通行为 10.8%的学生每周违反交通规则次数在5次以上,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3,P=0.000),见表2。
男生各种交通违章行为的比例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女生排在前3位的违章行为均为骑自行车带人、闯红灯、边骑车边听耳机。见表3。
按性别分层后,除“骑自行车双手离把”女生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交通违章行为年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男、女生各种交通违章行为经常发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经趋势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调查还发现,有28.2%的男生承认骑过摩托车,女生为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24,P=0.000);11.3%的男生驾驶过机动车,女生为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60,P=0.000)。
3 讨论
中学生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平均得分在75%以上,说明总体上中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各方面有较好的了解。但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所不同,女生优于男生,高年级学生优于低年级学生。上述结果和李延红等[5]研究结果相似。儿童青少年随着年级/年龄的增加,认知能力提高,接触到的知识和信息更趋丰富,交通安全知识随年级/年龄增高的现象符合其认知发展规律。性别之间的差异可能为:女生认为交通安全教育很重要的比例较高,因而对交通安全教育更加重视,平时会更注意交通安全相关知识和信息;女孩家长在交通安全教育和监护方面更加重视和积极[6]。上述结果提示,在交通安全教育中,应对低年级中学生以及男生有所侧重。
对待交通安全态度上,多数学生的态度比较积极、正确,性别、年级分布特点表现为女生和低年级学生更重视交通安全教育,更倾向认为交通事故原因在于中学生自身,认为责任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说明女生交通安全态度优于男生,低年级优于高年级学生。李延红等[5]曾报道,中小学生交通意外伤害信念女生优于男生,年龄分布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情况,即10~岁和12~岁年龄组较好,7~岁和15~岁年龄组较差,其中15~岁年龄组最差。
研究发现,10%~20%的中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7],女生交通行为表现优于男生,低年级学生交通正确行为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且随着年龄组增高,交通错误行为呈上升趋势[5]。本研究中,约80%的学生每周违反交通规则的次数在2次以下,说明多数学生很少违反交通规则。男生各种交通违章行为经常发生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女生,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男、女生各种交通违章行为经常发生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关于年级和交通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也有研究认为,青少年各项骑车危险行为基本随年级升高而降低[8],可能与研究对象中的高年级学生为大学生,而和其他青少年相比,大学生的文化等素质更高,因而交通行为更规范有关。男、女生经常发生的前3位交通违章行为依次为骑自行车带人、闯红灯、边骑车边听耳机。
上述中学生交通安全知信行的研究结果揭示出一种矛盾的现象,即中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交通安全知识提高的同时,交通行为以及交通安全相关态度却向相反方向发展,变得更差和更消极。上述知识、态度和行为随性别和年级变化特征,可能与男、女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随年龄增高自我意识增强、性格更趋向叛逆有关。国外相关研究发现,儿童道路安全知识的提高不会必然引起行为的改善[9],教师和家长必须区分清楚儿童道路安全知识和行为的关系,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懂得多的孩子就一定更安全。
此外,调查还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男生骑过摩托车,甚至有11.3%的男生驾驶过机动车。有数据表明,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和私人汽车保有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私人轿车数量增长率最高,已占全国汽车总量的20.20%[1]。这意味着汽车将大量涌入家庭,更多的中学生有机会尝试驾驶机动车,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中学生驾驶机动车引发的事故可能会快速增加。
(致谢:感谢济南市教育局及有关中学师生在研究中提供的无私帮助!)
4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尹志勇,肖凯.我国2002~2003年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641-644.
[2] 韩晓军,朱静,蒋庭魁,等.浙江省1995~1998年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分析.疾病监测,1999,14(11):428-429.
[3] 张佩斌,陈荣华,邓静云,等.江苏省1994~1995年0~14岁儿童意外死亡前瞻性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5):290-293.
[4] 王旭霞,何庚声,郝爱华, 等.甘肃省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分析.疾病监测,2004,19(9):353-355.
[5] 李延红,卢伟,周顺福,等.上海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现况调查.环境与职业医学,2002,19(3):155-159.
[6] ZEEDYK MS, KELLY L. Behavioural observations of adult-child pairs at pedestrian crossings. Accid Anal Prev, 2003,35(5):771-776.
[7] 郭亚文,徐大麟,周祖华,等.上海市静安区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334-336.
[8] 陈天娇,季成叶,星一,等.中国青少年骑车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4-25.
【关键词】机载数据;面板数据;核密度估计;最小二乘交叉验证法;垂直间隔
1.引言
空域资源紧张已成制约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其直接结果是航班延误不断增加,航空公司服务品质不断下降,亦增加了公司运行成本,也给旅客造成了经济损失,甚至因不必要的燃油消耗而致愈来愈紧张的航空环境问题与能源资源问题愈加严峻。
优化空中交通流量、进一步挖掘空域资源利用已成业界和学界关注与研究热点。比如,2007年11月22日开始我国在29000英尺到41000英尺的高空空域实施缩小垂直间隔(RVSM),使高度层由原来的7个增加到13个,显著增加了我国空域容量[2]。尽管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空中流量管理及基于协同决策理论(CDM)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以胡明华教授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对上述关键技术与理论展开了研究[3-4],取得的研究成果多属于宏观层面,微观成果有限。虽然现代空中流量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空中交通流量,但缩小飞机飞行间隔依然是增加空域容量、促进民航运输量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实施RVSM以来,一些学者对RVSM空域内的飞机高度保持性能及垂直间隔标准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RVSM空域内缩小垂直间隔标准是安全可行的[5-7]。
但是,能否继续缩小垂直间隔标准以及可缩小幅度不但取决行器的高度保持能力和垂直定位精度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所有飞机在高度层空间内的总体高度保持性能、总体巡航高度范围和未使用空间的总体高度裕度等因素。然而,目前国内尚未有学者对民航飞机在高度层空间内的上述特征进行研究。
受RVSM与《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施行缩小飞行间隔”的启发,本文针对我国民航运输飞机巡航阶段在飞行高度层空间内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基于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巡航高度方向上高度层空间内的航迹簇概率分布密度与分布范围置信区间,间接分析了民航飞机总体巡航高度保持性能。
首先以国内某航空公司足够多次航班实际飞行航迹的QAR机载数据为基础,选取各航迹巡航段数据,分别进行时间映射配准与空间配准,得到它们相对于各自高度层中心线的相对高度值(相对巡航高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最小二乘交叉验证法的核密度概率估计算法,分析了这些相对高度值的空间分布概率密度。最后在概率密度的基础上计算出分布置信区间与偏差容限,从统计学角度表明我国民航空域高度层资源的使用潜力。
2.相对巡航高度计算
2.1 QAR数据与面板数据
QAR是Quick Access Recorder(快速存取记录器)的缩写,是一种重要的机载飞行参数电子记录设备,可以连续记录飞机长达600小时飞行的原始资料,同一时刻可采集数百乃至上千个飞行数据,涵盖了飞机运行中的绝大部分参数。目前QA数据已被航空公司广泛应用行过程仿真重现、飞行品质监控与改善、飞行技术检查、安全评估、事故调查和飞机维护工作等工作,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利用QAR数据估计飞机航迹空中分布密度的研究尚无先例。
本文利用国内某航空公司600次随机航班实际飞行航迹的QAR数据,根据民航飞机巡航段飞行特征,选择各航迹最长巡航段的高度参数(以下简称“主巡航段高度数据”)。我们将以面板数据的形式使用这600条随机航迹的主巡航段高度数据。
面板数据(Panel Data)是把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融合在一起的数据,用来描述一个总体中给定样本在一段时间的情况,具有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特征。从横截面上看,面板数据是由若干个体在某一时刻构成的截面观测值,从纵剖面上看每个个体都是一个时间序列。
面板数据具有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特征,它既能反映某一时期各个个体数据的规律,也能描述每个个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为面板数据可以将不同时间点上的经历和行为联系起来,表明不同个体的截面数据是如何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能够更好地研究数据的动态特征,可以给出比纯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更好的预测[8]。目前面板数据主要应用在计量建模与计量经济学研究中,也有少量文献把面板数据用于聚类分析研究中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基于面板数据的密度估计应用尚属首例。
本文是以面部数据的形式分析样本航迹簇的主巡航段高度分布特征,因此需要对主巡航段高度数据进行时间与空间对准。
2.2 样本航迹高度层分布特征
为了分析空域高度层资源的使用潜力,我们首先作出600条航迹主巡航段的高度层分布特征图谱。由于每条航迹的主巡航段的高度数据个数不同,因此需要对每条航迹的高度数据分别进行重新采样或时间配准。为了计算方便,我们采用时间线性压缩映射的方法,把所有航迹的主巡航段高度数据配准到100个采样时刻。
设某条航迹主巡航段有m个航迹点,对应的时刻依次记为t0,t1,t2,…,tm-1,对应的高度依次分别为h0,h1, h2,…,hm-1。把该航迹段压缩映射成n(n
在MATLAB计算环境下,利用线性时间压缩映射原理计算出600条随机航迹主巡航段的重构航迹高度数据,每条重构航迹段由100个重构航迹点组成,并分别以二维和三维面板数据的形式作出这600条实际航迹的重构航迹主巡航段的高度分布特征图谱,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600条重构航迹主巡航段高度二维特征图谱
图2 600条重构航迹主巡航段高度三维特征图谱
从图1和图2可以鲜明的看出:600条实际航迹的主巡航高度层全部位于6000米到12000米之间的空域中,几乎每个高度层都有飞机。因为飞机在不同高度空域中巡航的耗油量差别很大,每次飞行都期望在最节油的高度层或其临近高度层飞行,因此正如图1所示,某些高度层比较繁忙或非常繁忙.
2.3 相对巡航高度
为了从整体上分析航迹主巡航段在高度层空间的分布规律及高度层空间资源的使用情况,我们首先对所有样本航迹进行时间与空间配准,把所有航迹统一到高度层空间内的时空坐标系里,并作出其二维面板数据特征图,然后对航迹簇进行密度估计与统计学分析。
利用上一节中经过时间配准的600条重构航迹的主巡航段高度数据,令每条重构航迹的主巡航段高度数据分别减去各自高度层的标准高度,从而计算出相对于其飞行高度层标高的相对高度(以下简称“相对巡航高度”),从而把所有航迹都配准到统一的高度层空间内。经过时间和空间配准后的600条重构航迹相对巡航高度的二维面板数据特征图如图3所示。
图3 600条重构航迹主巡航段的相对巡航高度
因为有时某些航迹可能会在其巡航段段首与段尾调整其高度,所以有若干重构航迹的航段段首或段尾的高度出现比较大变化。由图3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些航迹的相对巡航高度几乎全部分布在其高度层中相对标准高度-10~10米的空域空间内,这些相对巡航高度值随重构采样时间的变化不大,说明整体高度保持性能比较稳定。在本文100个重构采样时刻里,所有飞机都没有在其高度层的相对标准高度-40米以下和15米以上的空域空间中飞行。
由给定样本集估计总体的分布规律或概率密度是概率统计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对密度的估计方法可以分为参数估计和非参数估计两种类型。前者需要假定样本数据符合某种特定分布,由于这些特定模型与实际的分布模型之间常常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常常无法对实际问题做出恰当或精确的描述。后者无需对数据分布作任何假设,仅从现有的样本集数据出发估计密度函数,能够处理任意的密度分布,因此该方法的稳健性和准确性更好、应用范围更广。非参数密度估计方法体系中,理论发展最完善、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核密度估计方法[9]。
3.核密度估计方法及其带宽参数选择
3.1 核密度估计
以一维核密度估计为例,假设X1, X2,…,Xn是来自一维连续分布F(x)的n个独立同分布的观测样本,概率分布密度f(x)未知。则f(x)的核密度估计[8]定义为:
其中K是一个有界的非负函数,称为核或核函数,并且满足。h是一个正实数,通常称为带宽或窗宽,它是平滑参数。
为了减小平均误差协方差,在实际应用中,K通常选择关于原点对称的单峰光滑的概率密度函数。最常用的核为Gaussian核:
带宽参数的选择对核密度估计的正确性与精确性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带宽选择得过大,核密度估计曲线就会过于平滑,从而无法表现出真实密度的关键特征;如果带宽选择过小,核密度估计曲线就会欠平滑,稳定性差[9]。目前没有任何一种算法能够计算出最佳带宽值,也不存在任何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算法。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最佳带宽估计方法是最小二乘交叉验证法(least squares cross-validation,LSCV)。LSCV算法不需要对待估计的密度函数作任何平滑性假设,只要f(x)有界就可以直接从现有的样本数据本身估计出一致渐近的最佳带宽值,是一种比较容易实现的启发式算法。而且该算法相对于其它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它的适用范围广[10-11]。
3.2 最小二乘交叉验证法
带宽参数的选择通常以使密度估计的误差最小为准则。为了使相对f(x)的整体误差最小,核密度估计常用的一种误差准则是积分平方误差(integrated squared error,ISE):
4.相对巡航高度密度估计与置信区间分析
为了分析重构样本航迹簇在高度层空间内的相对巡航高度分布特征及高度层空域资源裕度,利用上面的基于最小二乘交叉验证算法的核密度估计法对重构样本航迹簇进行密度估计。
首先我们对600条重构航迹主巡航段在100个重构同步时刻的相对巡航高度数据进行航迹簇密度估计,其三维密度估计曲面如图4所示,其中在每个采样时刻分别使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出最佳核密度估计带宽参数值。
图4 600条随机航迹主巡航段在100个重构同步时刻相对巡航高度的三维核密度估计曲面
从核密度估计曲面可以看出,图4的估计特征与图3一致。在忽略边际影响情况下,所有重构航迹的总体相对巡航高度主要变化范围在-10~10米之间,且主要分布在-5~5米之间,其它范围的相对标准高度空间很少有巡航航迹存在。不同时刻的密度曲线变化连续,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这也是民航航空器具有稳定的高度保持性能的必然表现。根据图4的概率密度估计结果可以计算出的相对巡航空域高度值的置信区间,如图5所示。
图5 600条随机航迹主巡航段
在100个重构同步时刻的相对巡航高度置信区间
图5中,最上面和最下面的红线是置信水平为1的置信区间上下限,绿线、蓝线、洋红线、青线、黑线分别是置信水平为0.95、0.9、0.85、0.8、0.75的置信区间上下限。图4和图5的统计学结果表明,这些航迹分布在相对标准高度-40~14米之间的高度层空间空域内,且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4~5米之间的高度层空间资源内;主要分布区间的高度变化范围不超过10米,远小于垂直飞行间隔标准(300米);并且置信度为0.95~0.75的置信区间上下限高度线很平稳,且置信度越小越平稳,说明整体高度性能是稳定的。由此可见,我国高度层空间资源的未使用裕度是很大的,具有可观的使用潜力。
5.结束语
本文提供了一种面板数据应用、密度估计与QAR数据应用的新思路,对民航飞机的航迹进行了一种新颖的微观分析,在高度层空间内对600条随机实际航迹的重构主巡航段行了航迹簇密度估计与置信区间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我们民航空域巡航高度层空间中,几乎所有飞机实际飞行的高度变化区域总和不到高度层空间的三分之一,实际巡航过程时单条航迹的高度使用范围更小。并且我国的民用航空器具有非常好的高度保持性能,所以从统计学的角度表明我国民航空域高度层资源具有很大的使用潜力。
在保证安全飞行间隔标准的前提下,如果能够进一步缩小我们民用航空巡航空域内的飞机垂直飞行间隔与高度层垂直间隔,则可以增加民用飞机的巡航高度层数量、显著提高我国民航空域资源容量与利用率。从而可以有效地缓解空域紧张,减轻航班延误、改航与空中等待等现象,为更多的飞机实际飞行时提供更节油的飞行高度层或航路,减少航路冲突,减轻交通管制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为航班安排与交通管制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在保证飞机垂直间隔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因为增加飞行高度层数量可以提高空域容量,从而可以为飞机提供更大的飞行间隔,使飞机在纵向方向更安全。
参考文献
[1]Chen Huaqun,Pan Weijun.Air traffic capacity of RVSM area based on Heuristic algorithm[C].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2010.1384-1390.
[2]吕小平.实施RVSM对我国空域容量和流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民用航空,2008,90(6):58-59.
[3]田勇.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4]孙晓阳.空域与流量协同管理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5]蔡开泉,张军,张学军.高空空域飞机高度保持性能分析[J].航空学报,2009,30(4):726-731.
[6]潘卫军,杨昌其,陈文涛.RVSM空域航空器大高度偏差垂向碰撞风险评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6):20-24.
[7]张晓燕,潘卫军.RVSM空域内垂直间隔的安全评估[J].航空计算技术,2009,39(5):5-8.
[8]Baltagi,Badi H.Econometric Analysis of Panel Data(3rded.)[M].Chichester,England:John Wiley & Sons Ltd,2005.
[9]Abdel-Razzaq Mugdadi,Jennifer Jetter.A Simulation Study for the Bandwidth Selection in the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Based on the Exact and the Asymptotic MISE[J].Pakistan Journal of Statistics,2010,26(1):239-265.
[10]Simon J.Sheather.Density Estimation[J].Statistical Science,2004,19(4):588-597.
[11]Charles J.Stone.An Asymptotically Optimal Window Selection Rule for Kernel Density Estimates[J].The Annals of Statistics,1984,12(4):1285-1297.
[12]王星.非参数统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3]B.W.Silverman.Density Estimation for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M].New York:Chapman and Hall,198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2010CB95540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
20B03);民航局科技基金项目(MHRD201008)(MHRD20112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ZXH2012G004)(3122013J004)(3122013P012)。
作者简介:
【摘 要】 目的 研究用腰身指数(腰围/身高比值WHtR)作为腹型肥胖指标探讨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5年3月~2006年12月入住广州疗养院的军队在职干部共495人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生化等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腰身指数异常组的年龄、体重、SBP、DBP、FBS、TC、TG以及尿酸均显著高于腰身指数正常组,HDL-C的结果则相反(P
【关键词】 肥胖;腰身指数;心血管危险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全球肥胖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许多研究表明,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些显示肥胖度的简单的人体体表测量可以有效的预测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其中体重指数(BMI)、腰围(WC)、臀围(WHR)等作为简易的肥胖指数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1],本研究尝试用腰身指数(腰围/身高比值WHtR)作为更合理的腹型肥胖指标探讨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通过研究在职干部心血管危险因素现状及影响,进一步科学地评估军队中高级干部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因素,为康复干预提供方向和目标。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5年3月~2006年12月,入住广州疗养院的军队在职干部疗养团人员共495人,其中男376人,女119人,平均年龄(48.64±11.57)岁。
1.2 方法。调查对象均接受以下检测。腰围和腰身指数的测量:受试者取站位,双脚分开25~30cm,使体重均匀分配,在平稳呼吸时,在髂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水平测量腰围;测量身高和体重时受检者脱鞋、帽,穿单衣单裤。长度单位为m,重量单位为kg,均计小数点后2位数。各指标同时测量3次,取平均值。腰身指数的计算为腰围/身高。血压测量: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前1h停止较强体力活动,30min前停止吸烟和饮咖啡,安静坐位休息5min,使用毫米汞柱台式血压计,坐位测量右肱动脉压,舒张压以消音期(Korotkoff第五期)为准。每个受检者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2min,取平均值。生化检查由医院检验科按试剂盒操作程序进行,其批间和批内差异均在正常范围内。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年龄、身高、体重、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酸水平等计量单位采用x±s表示,以腰身指数0.5为界[1]分两组作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以及腰身指数与上述指标作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及Spearman相关)。
2 结果
2.1 分组比较心血管危险因素:腰身指数≥0.5组的年龄、体重、SBP、DBP、FBS、TC、TG、HDL-C以及尿酸均显著高于腰身指数
注:*P
2.2 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显示腰身指数与年龄、体重、SBP、DBP、FBS、TC、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
注:*P
3 讨论
3.1 肥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表示,WHtR≥0.5的肥胖者比例占总人数的52.3%,说明我国某些群体的成年人中肥胖者的比例很高,而且统计数据显示:肥胖组的年龄、体重、SBP、DBP、FBS、TC、TG、尿酸等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的检测指标均高于正常组,HDL-C的结果则相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2 腰身指数反映腹部肥胖。BMI、WC、WHR作为肥胖简易诊断指标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肥胖与疾病的危险性不但与体内脂肪的数量有关,也与体内脂肪分布相关,因此腹部肥胖指标比BMI或皮脂厚度更能预测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和全死因死亡[3]。有关研究表明,BMI主要反映全身脂肪含量,对腹型肥胖的诊断效率有所欠缺。而腹部肥胖指标WC虽然能较好地间接反映腹部脂肪堆积情况,但不同身高体型人群,WC的正常范围也存在差异,单纯用WC来衡量或反映不同身高人群的腹部肥胖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WHR作为腹型肥胖指标在男女人群的分布特征有较明显的差异,在界定切点时,需对男女人群分别界定。因此,本研究尝试用腰身指数来反映腹部肥胖有助于改善BMI、WC、WHR的不足,能更加科学合理的反映腹型肥胖[1]。
3.3 早监测、早预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变得不合理,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已成为21世纪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发病率逐年攀升。军队在职干部因长期在指挥岗位上,肩负责任大,工作时间长,平时应酬多,饮食睡眠经常不规律,造成某些与肥胖有关的疾病极大地影响着这一特殊人群的健康。通过对机体肥胖指数的监测,并及时控制腰身指数可以有效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达到早期预测疾病,并且通过干预降低体重,降低血压,改善血脂、血糖和尿酸情况,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广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腰围身高比值预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有效的腹型肥胖指标,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3):272-275
2尹汤恒.肥胖程度对中老年教职工血糖血脂血压水平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8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