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17:25: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多元统计学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71
0引言
多元统计分析是从经典统计学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它能够在多个对象和多个指标互相关联的情况下分析它们的统计规律,很适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主要内容包括多元正态分布及其抽样分布、多元正态总体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的假设检验、多元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多元线性回归与相关(Ⅰ)和(Ⅱ)、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Shannon信息量及其应用。
多元统计分析是一门研究多指标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统计学科,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和软件的迅猛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广泛的用到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如在经济、金融保险、生物医学、环境数据、管理工程等相关领域。尤其是多元分析方法在处理多维数据时,它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作为统计学的主要分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正在向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其分析理论也在实际应用中逐步的完善和发展。多元统计分析也可以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并以直观的方式进行宏观经济建模,为经济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所以,作为讲授多元统计分析这门课程的老师,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为学生进入理论研究部门和实际应用部门打下夯实的基础。培养应用型统计学人才,应当是既能够胜任企事业和行政职能部门的统计人才,又是能从事市场调查与分析、经济统计与预测的经济人才。于是本了如下的践与探索。
1《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1数理统计学基础知识不足
《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多指标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一门统计学科。它是一元统计分析在维度上的推广。同时,《多元统计分析》也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所以数理统计学基础是至关重要的,而数理统计学基础偏理论一些,不会有太多的应用题,抽象的概念很多,之所以感觉抽象是因为忽略了定义的来源和下定义的出发点,这样就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运用就更谈不上了;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各种定理的来源和证明,其实这些定理的证明过程也是必须要理解并能掌握其证明方法的。整个几门数理统计学基础课程线性代数基础、矩阵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知识的不牢固,更何谈融会贯通了,而多元统计分析这门课程是建立在有一定数理统计学基础上的,尤其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因为教材中都是一些联系很紧凑的理论,而且有些推证简化了过程的证明和计算,如果没有一些数理统计学基础,就不知道定理结论的来源,这样只能是死记结论,导致不能很好的应用所学知识,如果没有这些就不能更好的掌握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也不能更好的理解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基本概念。
1.2重传统的数理逻辑的推证,轻统计思想的讲解
我们在整个实施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是强化传统的数理逻辑的推证,简化对统计方法适用性的变别能力以及利用这些方法分析经济数据能力的练习,这是老师们在讲授多元统计分析这门课程时经常会忽略的问题。学习多元统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于现实,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老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往往侧重在数理方法的推导上,这也导致很多同学把重点放在反复推敲理解这些证明过程上,而对于分析方法和公式在现实中的应用并不重视。因此学生只是被动性学习,没有主动去探索问题,最终也不知道如何使用统计分析方法。
课程教学方法还是照搬我国传统的理科教学方法,即“重点知识+例子说明+技巧解题”,这种固定的教学过程,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得到保证,这些技巧大多情况是学过之后很快就会忘记,所以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当前多元统计分析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只是一味的强调怎样运用技巧解题,不去教学生如何用方法处理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失误只注重理论上的教与学,既缺乏探究性和开创性,又缺乏实际运用训练。很多学生反映总是有种学到的不能用到实处的感觉,学习也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培养应用技术型统计学人才,与其他先进的学科教育相比缺乏生动性与普遍性。
1.3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采用给多元统计分析学科的教学实践带来很多好处,然而,如果运用不适当,其好处和作用就不能真正体现出来。但是如果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重视案例的学习,此类主要体现在学生身上。例如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建议少讲理论知识,多增加案例分析的情况。在学生们看来,理论性的概念和统计原理太单调乏味,然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牢固的基础,不能积极参与到具体案例分析的讨论中来,听而不思考,思维过程就难免具有依赖性,即被动的接受学习,这类学生普遍缺乏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而且,目前大多数高校统计学科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素材也有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能很好地结合教学目的选择案例。任何学科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案例都应该服务于教学目的,若是不能明确案例教学要解决的是统计领域内什么层次的问题,要提高的是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水平,案例教学就无法达到预计的效果。第二,教学实践中使用的案例时效性较差。没有结合社会经济的热点问题开展案例教学,难以被学生理解、接受和认可。在这种传统教学案例中,我们只看到知识的积淀而感觉不到对求索的追求;只看到记忆与理解而感觉不到质疑与批判;只看到“学会”的成果而感觉不到“会学”的收获、“乐学”的体验。
2应用技术型统计学人才培养中《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
我们要以统计学思想的培养以及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作为本R到萄У幕本目标,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指出了多元统计分析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改进多元统计分析学科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
2.1以我国经济真实数据编写案例,结合社会热点开展案例教学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多元统计分析要注意以我国现行经济运行中的真实数据为素材编写案例,并结合社会经济的热点问题开展案例教学。比如“以我国2013年-2015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真实数据为样本建立统计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2015年-2017年进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预测分析”;“以我国2013年1季度至2016年4季度的GDP季度真实数据,建立统计预测模型,估计与检验,然后预测2017年1季度至4季度的GDP。”如果我们准备这样的案例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探究欲。
作为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多元统计分析只能作为一种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工具,对案例进行深刻剖析。在案例教学实施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任课老师需要及时掌握案例教学的进度,把握住同学们课堂讨论的内容和方向。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学习多元统计分析这门课程就是要学会处理数据并能进行定量分析,如统计预测法、核算的方法、指数模型方法、经济计量方法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需充分利用案例法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们进行统计方法适用性的识别能力以及利用这些方法分析数量经济数据能力的训练。而在选取教学案例方面则应该注意把握选取案例的目的性、时效性和实用性,即要使所选取的案例既符合理论知识一致,服务于教学目的,又能紧跟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还一定要选择教师自己能够把握,学生便于理解、掌握和认可的案例。
2.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实验教学是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能够加强对各统计分析方法的理解,并从中探索出一些新问题。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具体的来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些脱离,理论教学的原理及其步骤的推导与实验基本脱节,使学生感到理论推证的没必要,实验教学中,使用统计MATLAB软件、SPSS软件、SAS软件、R软件等的缺点是只求结果不论原因和运行环境,理论的学习得不到实践环节的练习和巩固,使学生难以琢磨,就像“雾里看花”,这样实质上没有达到课程教学真正的要求。作为一套可以提供一些集成的统计工具,统计软件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各种数学计算、统计计算的函数,并使使用者能灵活机动的进行数据分析,甚至还可以创造出符合需要的新的统计计算方法。例如MATLAB软件就是借助软件的统计工具箱中计算的函数完成,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训练对实验结果详细的统计分析能力,要学生根据所学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理论步骤,分步骤编程独立完成。这样不仅使学生确实掌握各个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而且也有针对性的使学生学习了MATLAB软件中相关基本的操作方法,真正地做到掌握该软件,在实验环节又一次巩固了学生对理论问题的学习,在实验完成后要求同学根据自己的亲自体验写实验报告。这样在每次实验中,大多数学生在实验中都有收获而且会有更深刻的思考,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2.3拓宽学生视野,加强师资建设
除了从实践中寻求帮助外,还应尽可能给学生们提供与统计学专业相关的、教师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们切身感受到学习多元统计分析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适当吸纳优秀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相关科研活动中,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潜力,这样不仅注重了学生的“学”,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不仅是学的过程还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这样不仅优化了教学质量,还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统计学教师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和掌握经济统计领域相关的实务操作,因此学校可适当安排教师分批去企业培训和锻炼,以此提高教师自身在统计实务方面的处理能力,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定期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提高教师在统计实践方面的水平,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统计专业相关的技术资格考试以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聘请国内高校相关专业知名教授做学校的兼职教授来指导青年教师,通过与本专业知名专家学者的亲身交流和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方面,学校可以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如聘请公司、企事业、地方统计部门等实践能力强的专家或青年教师担任学生专业实践的指导教师,开阔学生们的眼界,帮助提升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质量。
2.4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方法侧重于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在实际问题中庞大的信息数据量往往在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从表面上看起来杂乱无章的数据中发现和提炼出有规律性的结论,必须要掌握必要的统计分析工具,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建模实例,成为多元统计学分析应用的经典材料,这正是多元统计分析的“用武之地”,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解决了实际问题,这也正是多元统计分析解决了数学建模问题,即所谓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也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讲授多元统计学分析课程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与方法,结合元统计学分析中基本概念、公式、统计理理以及分析方法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统计软件和工具,对现实生活和产生的真实现象和数据等信息加以整合、归纳,经过演绎、求解以及推断,从统计学专业角度给出分析与预测,再经过翻译和解释,返回到实际生活中,用实践来检验这些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让学生采用数学建模的理论与方法在平常的学习中掌握多元统计分析。
3结束语
通过《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一方面,可以理清今后统计类专业建设的方向,即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统计人才培养改革与专业建设的导向。另一方面,通过对统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可以使该专业的课程实验、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与统计实际工作联系较密切的环节既按照教学要求实施,又能有针对性地增强教学效果,这对提高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具有关键的教学研究意义。更重要的是,对实践教学创新的探索,能够充分体现该专业产学研结合的统计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推动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也更加拉近该专业学生与经济管理部门、相关企业的距离,进一步消除学生对统计工作的陌生感,缩短毕业生进入统计工作岗位的适应期,这对扩大毕业生就业面,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提高该专业以及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也具有现实意义。此外,统计学是作为我校学科整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推动统计学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也将给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一定的示范和启发。
参考文献
[1]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王静敏.多元统计课程的创新改革研究[J].统计教育,2007,(10):2425.
[3]丁立旺,黄娟.对财经类专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4):4648.
【摘要】目的:讨论多元化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急诊救治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44例采用多元化护理措施进行重症患者的监护;乙组患者42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进行重症患者的监护;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甲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患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多元化护理;重症监护室;护理效果;常规性护理措施。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 unit,ICU)主要收治病情危重或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者,是对疑难危重病例进行病情监测和积极治疗的单元,其护理模式具有严格的封闭性[1] 。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较高,为更好的为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提供专业护理,现对在我院重症监护室86例患者,采用多元化护理措施及常规性护理措施,两种护理方法,对其护理疗效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急诊救治的患者86例,其中男患52例,女患34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0.5±8.5岁。随机分为两组程度、年龄、性别、病程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具备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甲组患者44例采用多元化护理措施进行重症患者的监护;乙组患者42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进行重症患者的监护;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
1.3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 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 结果
甲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患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多元化护理措施的主要内容为:①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大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严格限制其活动或是失去活动能力,所以要加强卧床患者的护理[2] ,对大小便失禁或是意识状态模糊的患者,要及时的清理,以免造成污染;进行定时的翻身及轻柔的按摩防止褥疮的发生。保持室内的清洁。②保持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工作人员要积极的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态度要谦和,不可语气生硬[3] ,对患者及家属的误解,要及时的沟通,避免误解升级导致纠纷的发生。对待患者要积极热情的服务[4] ,提高相互信任程度,改善护患的紧张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及临床治疗的依从性,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疾病的恢复时间。③对重症监护室环境进行改善,重症监护室的环境应保持干净整洁,要定期进行通风和消毒处理;视野要开阔、明亮,颜色要温馨,适当则增加室内鲜花的摆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幸福感,是患者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对待适宜的患者可播放旋律舒缓的音乐,缓解患者在ICU中的紧张情绪。在室内尽量减少使用电话等电子通讯设备,以免产生干扰杂音影响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的监测的正常监测。④在进行抢救治疗时,一定多次核对所采用的抢救方法及药物剂量,以免忙中出错的发生。⑤提高同语言障碍患者的交流,详细观察语言功能障碍患者的一般情况,注意其意思的表达,并准确的做出判断,及时的进行回应。⑦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时间,注意保持患者一定时间的休息,在夜间及患者熟睡的时候,进行护理操作及进出ICU的时候,走步动作要轻缓以免影响患者的正常休息。
本文中对两组患者进行两种护理方式,其中甲组患者护理差错及医疗纠纷明显少于,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据有统计学意义(P
总上所述,多元化护理措施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可有效的提高护理效果,能有效的减少护理中出现的可以避免的护理性差错、医疗纠纷;大部分的患者的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满意度显著提高,能有效的加速病程,辅助临床治疗,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储静, 曹宝花.重症监护室的多元化护理价值取向探讨[J].护理杂志,2010,27(10):793-794.
[2] 王惠, 王淑莲.开展多元化护理角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4):70.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 模拟病房 护理实训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66-02
外科护理学是当前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做好实训工作。教师在具体指导阶段占据主导地位,学生需要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会出现教学效果差的现象。针对护理实训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及时对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则会导致学生出现机械性模仿的现象,缺乏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满足学科发展的要求,因此,对外科护理进行实训教学改革需要及时地进行探索,将多种教学模式有序结合在一起,适当地进行资源整合,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了探究多元化教学及模拟病房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应用效果,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级100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教学模式差异性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应用常规性教育形式和多元化教学和模拟病房,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级100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教学模式差异性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50名学生。甲组中男和女分别是25名,年龄在19~21岁,平均年龄(20.2±1.2)岁。乙组中男26名,女24名,年龄在18~20岁,平均年龄(19.5±0.5)岁。两组学生在常规性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甲组采用常规性教育形式,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操作,然后进行示范,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和练习[1]。
乙组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和病房模式的形式,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情景式教学模式、自主辅导教学模式和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此外应用模拟病房教学形式,以信息技术为指导,以多媒体为基础,进行实训教育。模拟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地保证模拟场景符合实训教学要求,避免出现差距大的现象。必要时采用DV回放形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直观的了解[2]。
1.3 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该研究采用该院自拟的考核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和差3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在该研究中,甲组学生取得优、良和差的患者人数分别有25名、10名和15名,优良人数35名,优良率为70%;乙组学生取得优、良、差的患者人数分别有36名、9名和5名,优良人数45名,优良率为90%,90%>70%,乙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论
多元化教学的有效应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基于教学形式的优势,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将各项措施落实到实践中[3]。
多元化教学方式种类多,分别为:(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法教学是学生之间相互扮演的,对实践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分别扮演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角色,采用定位分析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小组成员间进行适当互动,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3)情境教学。假设学生在护理实践中,结合环境和假设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进行情境模拟学习[4]。在实践教育阶段,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学生需要按照临床实训的具体要求,对各项护理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按照实践要求,将措施落实到实践中。教师的引导起到重要作用,需要掌握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类别和实践操作要点,将不同教学模式付诸实践。
模拟病房教学形式以技术体系为支撑,在实践阶段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体系。利用医学模拟教学创设真实的环境和场景,避免出现严重的护理纠纷。采用模拟病房的形式,通过逼真地操作能增加学生操作有效性。此外模拟病房的实践形式涉及内容多,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感官效果。立体化的教学形式是模拟教学的重要特征,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进行实践操作。同时模拟病房教学形式属于网络教学的一种,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转变了原有教学理念,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扩展教育范围,有助于重建已有的课堂结构,以学生为中心,起到明显的引导作用。但是模拟教学也存在很多潜在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需要及时地给予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多元化护理模式和模拟病房相结合的护理形式的落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能促进学生知识和情感的升华,进而不断地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5]。
在该次研究中,甲组学生取得优良成绩的人数35名,优良率为70%,乙组学生取得优良的人数45名,优良率为90%,乙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多元化教学和模拟病房在护理实训教学阶段有重要的作用,能满足学生日常学习需求,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葛炜,李伟东,吴珊珊.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在高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1(12):537-538.
[2] 蔡健.在高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207-208.
[3] 钟敏.多元化教学在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2(12):140-142.
[4] 闭静.多元化“学导式”教学法在《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4(1):167-168.
[5] 朱亚丽,任亚丽,袁俐.模拟病房情景下护理药物学“项目式”实训教学的实践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30(14):
4137-4138.
[6] 洪霞.OSCE模式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12):143-146.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踝臂指数
The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stenosis and ankle-brachial index
PAN Guang-Jie, CHANG Xue-wei,GU Yun-fei.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Luoyang Central Hospital,Henan, Luoyang 47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and ankle-brachial index(ABI). Methods This study enrolled 18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ABI measurement in addition to date collection regarding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ABI.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BI and the CAD severity were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Gensini score, three vessel and B2/C type stenotic le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observation group. Binary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BI correlated with several risk factors,and ABI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predictor for three vessel or complex (B2/C) stenotic lesions and odds ratio were 3.620 and 4.011 respectively. The stepwise multivariab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n, ABI and age enter the gensini score regression equation.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ABI
【Key words】 Coronary disease; Ankle-brachial index
作者单位: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外周血管病变(PAD)是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种表现,此类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明显增高,且10年内的死亡危险为非PAD患者的6倍[1]。踝臂指数(ABI)不但是诊断下肢PAD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且是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强有力的预测因子[2]。本研究观察临床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踝臂指数的关系,评价ABI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在洛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80例,平均(61.6±10.1)岁,男103例,女77例。所有患者在行CAG前均接受ABI测定,ABI
1.2 研究方法 所有受试者入院时晨起抽血检测各项血液学指标。在冠脉造影前行ABI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休息至少5 min,测量由熟练操作的专人负责,采用日本collin公司的VP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进行检测。计算方法参考ACC/AHA推荐的方法:单侧ABI的计算为该侧踝动脉收缩压与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平均值之比,若两侧肱动脉收缩压差值>10 mm Hg,则以高值作为肱动脉收缩压;最后取左右两侧ABI的低值作为该患者的ABI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Judkins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发现狭窄≥50%为有意义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按ACC/AHA标准[3]分为A、B(B1及B2)、C型病变,B2/C型病变为复杂病变。若患者多处病变中不仅有A/B1型又有B2/C型复杂病变,该患者定义为复杂病变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Gensini评分标准[4],无狭窄记0分,狭窄≤25%记1分,26%~50%记2分,5l%~75%记4分,76%~90%记8分,91%~99%记l6分,100%记32分,不同节段评分系数按Gensini评分标准,每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最终积分为各积分之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各变量间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同时用有序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危险因素。以P
2 结果
2.1 两组组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体质量指数、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Gensini积分、三支病变及复杂的B2/C病变构成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有序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
为进一步了解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ABI的关系,分别以是否为三支病变、B2/C型病变为因变量,以基线资料及ABI是否异常为自变量,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发现:ABI和抽烟史是三支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ABI的OR值最高为3.62(95% CI 1.505-7.094,P=0.016);而对于B2/C病变来说,ABI是惟一的独立预测因子,OR值4.011(95% CI 1.985-9.074,P=0.01)。
2.3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Gensini积分为因变量,以其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为ABI与年龄,见表2。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资料比较
对照组(80例)观察组(100例)
性别(男/女)45/3558/42
年龄(岁,x±s)60.1±9.863.0±10.3
抽烟史(例,%)32(40%)51(51)
高血压病(例,%)28(35)35(35)
糖尿病(例,%)18(22.5)29(29)
体质量指数(kg/m2,x±s)23.9±3.524.8±3.9
TC(mmol/L,x±s)4.61±1.034.80±1.15
TG(mmol/L,x±s)1.83±0.771.90±0.81
HDL-C(mmol/L,x±s)1.09±0.151.05±0.15
LDL-C(mmol/L,x±s)2.72±0.812.90±0.85
UA(umol/L,x±s)357.9±53.5350.9±55.9
Gensini积分(x±s)50.7±17.669.0±20.1**
三支病变(例,%)19(23.8)56(56)*
B2/C病变(例,%)31(38.8)79(79)*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本研究对18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动脉硬化检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BI0.05),而Gensini积分、三支病变及复杂的B2/C病变构成比例显著增高(P
ABI是诊断PAD的良好指标,主要用于评价下肢血管狭窄和阻塞的情况,可以反映外周血管动脉粥硬化。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外周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AB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5,6]。Lee AJ等[2]随访研究发现: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ABI≤0.9对致死性MI、心源性死亡的危险性有预测价值,而且包含ABI的危险因素较不包括ABI的传统危险因素与致死性MI发病率、死亡率的相关性更加显著。Koji Y等[7]研究发现ABI值越低,冠状动脉3支或3支以上病变的发生率越高。Papamicheal等[8]研究显示:ABI
表2
对Gensini评分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
因变量自变量回归系数回归系数标准误t值P值
Gensini评分ABI-3.0180.9583.0730.004
年龄1.2060.4312.3260.025
参 考 文 献
[1] Ostergen J,Sleight P,Dagenais,et al.Impact of ramipril in patients with evidence of clinical or subclinical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Eur Heart J,2004,25:17-24.
[2] Lee AJ, Price JF, Russell MJ, et al.Improved prediction of 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using the ankle brachial index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risk factors:the Edinburgh Artery Study.Circulation,2004, 110(19): 3075-3080.
[3] ACC/AHA Task Force.Guidelines fo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J Am Coll Cardiol, 1988, 12(2): 529-545.
[4] Gensini GG. A more meaningful scoring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m J Cardiol, 1983, 51(3): 606.
[5] Xu Y,Li J,Luo Y,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nkle-brachial index and cardiovascular or all-cause mortality in metabolic syndrome of elderly Chinese. Hypertens Res, 2007,30(7):613-619.
[6] Thatipelli MR,Pellikka PA,McBane RD,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ankle-brachial index and 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 for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 Vasc Surg, 2007, 46(1): 62-70.
研究1: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的起始治疗选择:一项患者为中心的疗效比较研究
(JAMA Intern Med 2014 Dec 1;174(12):1955-1962)
面对新型药物的冲击,二甲双胍仍然是首选?
这项观察性队列研究试图探讨口服降糖药物起始治疗选择对后续强化降糖治疗的影响。研究共纳入15516名既往未经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起始给予二甲双胍、磺脲(SU)类药物、噻唑烷二酮(TZD)类药物或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中任一种药物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是从起始治疗进展至需要强化治疗的时间间隔,其中,强化治疗定义为需要加用另一种不同类别的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次要观察指标包括,从起始治疗到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心绞痛、缺血性发作、急性心梗或接受再血管化手术等)、单纯充血性心力衰竭、因低血糖急诊抢救或住院治疗以及因其他糖尿病相关突发事件行急诊治疗的时间间隔。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校正多个协变量之间人口学特征、合并症和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差异。
二甲双胍依旧在比较中胜出
在所有接受起始治疗的患者中,有58%的患者以二甲双胍作为起始药物,另外分别有23%、6%和13%的患者起始接受SU、TZD或DPP-4抑制剂治疗。随访时间相似,均为1年出头,在此期间,不同起始药物组后续接受强化治疗的比例显著不同。接受二甲双胍起始治疗组中有25%需要接受第二种口服药物治疗,而SU组、TZD组和DPP-4抑制剂组需要强化治疗的比例分别为37%、40%和36%。这些结果都经过多元统计学分析。
与二甲双胍使用者相比,SU、TZD和DPP-4抑制剂使用者的强化治疗风险分别增加68%、61%和62%。与二甲双胍相比,SU还会增加复合心血管事件、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低血糖事件的发生风险。
研究2:
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无糖尿病者的寿命更长?起始选用二甲双胍或SU类药物单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与匹配的非糖尿病对照个体之间的比较
(Diabetes Obes Metab 2014 Nov;16(11):1165-73)
二甲双胍能降低死亡率?
在这项回顾性观察研究中,研究者使用来自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库的数据,经过筛选入选2000~2012年期间诊断为糖尿病并起始选用二甲双胍或SU类药物单药治疗,持续治疗至少180天的患者。这些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史和吸烟史等方面与无糖尿病对照个体相匹配。所有参与者接受长达5.5年的随访,随后对各组死亡率进行比较。
研究不仅将起始选用二甲双胍治疗组与使用SU类治疗组对比,同时将两个糖尿病治疗组分别与相匹配的无糖尿病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采用多元模型进行生存时间分析,纳入考虑的协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吸烟情况以及既往降压药物、降脂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
起始选用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比无糖尿病者更长寿
此项研究共纳入78241例起始选用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和12222例起始选用SU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匹配相似人数的无糖尿病对照组。基线时,二甲双胍使用者较SU类使用者年龄更小且肥胖程度更高(BMI, 32.4 vs 27.1 kg/m2),两组的HbA1c起始水平都很高,但SU组更高(9.2% vs 8.6%)。
二甲双胍使用者的粗死亡率低于SU类治疗者(14.4 vs 50.9/1000人-年)。经多元校正后,SU使用者的生存时间比二甲双胍使用者低38%。所有的亚组比较分析支持二甲双胍在生存时间方面优于SU,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最惊人的发现可能是无糖尿病对照组的生存时间比相应二甲双胍使用者低15%。各亚组分析呈现一致的结果,且几乎所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伴有高危合并症的患者亚组中统计学差异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在校正随访期间心血管预防药物的使用后,整体结果仍然不受影响。
随机对照试验是公认可信度最高的科学研究,但并不能解决两种药物优劣对比的所有重要问题。而药物注册试验观察时间太短,无法识别临床结局的中期影响。
尽管目前呼吁进行更长期的临床试验来评估降糖药物在心血管方面的安全性和益处,但这类研究可能因为对潜在混杂变量控制过多,而导致不能真实反映新药在实际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所以,目前非常有必要利用从电子医疗记录中获取的丰富数据资源进行疗效比较研究。这类研究往往需要经过精心设计才能得到有利用价值的结果。Berkowitz及其同事对四种降糖药物进行了头对头的研究,这种比较若是以随机试验的形式进行将会花费巨额资金。研究采用起始治疗至需要强化治疗的时间间隔这一观察指标,令人回想起ADOPT研究,但这项研究增加了在ADOPT实施期间还没有的两种新药物。虽然随访时间尚短,在次要观察指标方面没有得到更多证据,但已经能够证实二甲双胍从起始治疗到接受强化治疗的时间间隔明显优于SU、TZD和DPP-4抑制剂。
该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提及患者的HbA1c水平。有研究证实,起始降糖治疗前低HbA1c水平是血糖更易达标和达标维持时间更长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如果研究中四个不同药物治疗组的患者在起始治疗前的HbA1c水平存在显著差别,可能会对后续进行强化治疗的时间间隔有影响。尤其是那些起始选用DPP-4类新型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可能在基线时的血糖控制相对较差,这是由适应症造成混杂因素的经典案例。即便如此,二甲双胍与其他药物之间仍然存在着本质差异,尽管起始前HbA1c水平的影响可能减弱报道的结果,但不太可能消除所有作用。
从起始降糖治疗进展至强化治疗的时间只是诸多评价糖尿病预后方式中的一种,流行病学研究常常将死亡率作为观察终点。Bannister及其同事的研究所采用的终点就是死亡率,该研究设计新颖,首次将接受比较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与没有糖尿病的个体进行比较。
二甲双胍相对于SU类有保护性作用的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惊讶,因为此前UKPDS研究和相继而来的流行病学分析早已得到过相似结论。同样,SU类治疗组与其匹配对照组之间的比较结果也在预料之中,因为根据一直以来的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约为非糖尿病者的两倍。该研究最有意义的发现要数二甲双胍组与无糖尿病个体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有明显的保护性作用。
由于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有益作用,研究人员推测该药也能给无糖尿病个体带来益处。然而,近期一项针对无糖尿病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治疗组与安慰剂对照组在随访18月后的比较中并没有观察到平均远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值的差异。不过这个研究终点还不能充分地确定二甲双胍能否给无糖尿病患者带来死亡率方面获益。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γ谷胺酰基转移酶;胰岛素抵抗;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NAFLD与糖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极为密切。然而NAFLD是否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尚在研究中。γ谷胺酰基转移酶(GGT)作为糖尿病合并NAFLD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其临床意义日益突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预测指标,彩超测定颈动脉IMT简单、无创、可重复。本研究通过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的肝酶特点,分析GGT值与胰岛素抵抗以及颈动脉IMT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男64例,女58例),年龄(56±13)岁。其中A组为糖尿病不伴NAFLD患者 62例,B组为糖尿病伴NAFLD但GGT正常的患者30例,C组为糖尿病伴NAFLD但GGT升高(GGT>50U/L)的患者28例。三组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标准[1];初诊糖尿病是指糖尿病病程小于1年;NAFLD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2]。排除标准:患者存在或确诊过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胆汁淤积性肝损害、心衰等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肝淤血等、或有长期大量饮酒史(男性大于140g/周,女性大于70g/周)。
1.2 方法
1.2.1 患者各项生化指标
所有患者空腹测身高(cm)、体重(Kg),计算体质量指数BMI(BMI=体重/身高2);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FPG、FINS以及AST、ALT、GGT水平。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浆葡萄糖浓度,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选用CX5型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肝功能水平。三组患者进食2两馒头餐后,测定餐后2h血浆葡萄糖(2hPG)。经稳态模型评估(HOMA)法检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IR=FPG(mmol/L)×FINS (mU/L)/22.5)。
1.2.2 腹部彩色超声扫描
三组患者均行空腹腹部彩色超声扫描,NAFLD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标准,满足下列3项中任意2项即可确诊为NAFLD:①“明亮肝”,即肝脏近场段回声扩散性增强;②肝内血管构成模糊;③肝远场回声慢慢减弱。
1.2.3 颈动脉超声
三组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 测定颈动脉IMT。IMT为内膜内表面至中层外表面之间距离(mm)。采用美国GE彩超血管诊断仪行颈动脉检测,操作者选择经验丰富的两名医师进行操作。检测时,患者呈仰卧位,头部转向对侧,以便颈动脉显露,取三次检测数值平均值作为颈动脉IMT值。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有数据行正态性检验,HOMA-IR为偏态分布,行自然对数转换后In(HOMA-IR)成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采用卡方检验;与颈动脉IMT相关的各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肝酶水平比较
与A组和B组相比, C组患者的肝酶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1)。且C组患者的肝酶水平升高以GGT升高最敏感,在C组患者中,仅有29%的患者同时合并ALT和/或AST升高。
表1 三组患者的肝酶水平比较
与A组相比*P
2.2 三组患者的BMI、FINS、HOMA-IR、颈动脉IMT 比较
C组与B组、A组相比,以及B组与A组相比 ,BMI、FINS、HOMA-I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三组患者的BMI、FINS、HOMA-IR、IMT比较( )
与A组相比*P
2.3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年龄、BMI、FINS、FPG、2hPG、In(HOMA-IR)、HbA1c 、TC、TG、HDL-c、LDL-c为自变量, 按a=0.05水准, 仅变量年龄被选入模型。说明初诊2型糖尿病并NAFLD患者的颈动脉IMT主要与年龄有关。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NAFLD和糖尿病患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发现,NAFLD的发生与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多元代谢紊乱有密切的关联[3,4]。
本研究结果显示: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的肝酶特点是以GGT升高为最敏感的指标,且其中NAFLD伴有GGT升高患者的BMI、FINS、HOMA-IR水平均明显升高,说明NAFLD是胰岛素抵抗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NAFLD则加重了胰岛素抵抗,势必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目前国际国内的研究对于NAFLD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仍然没有定论。虽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与未合并NAFLD患者比较有IMT增厚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NAFLD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还需要更多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来确定。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9.
[2]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 柳州医学, 2011, 24(1):118-121.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生产过程;应用;校企合作
一、应用统计学的主要步骤和要点
1.1样本的选择
样本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实践的首要要素。所有的统计归纳和对比分析都是建立在样本群的调查之上的。所以样本的选择至关重要,既需要具有随机性,又要有代表性,不能过于偏向某一领域又不能不顾及权重的配比。
1.2统计方法的确定
应用统计学科中有很多统计学的方法,可以对样本量进行多种处理与计算,既可以简单分析样本的分布特征,又能够从时间序列上获取其趋势。而一些复杂的统计学模型则提供了更加精确和量化的对比模拟方案。
1.3统计结果的分析
对统计结果的分析也是统计学应用的重要环节,在分析时不仅要考虑结果直接体现出来的表面特征,还要学会从表面特征挖掘出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因素与条件,进而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科学的解释。
二、应用统计学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表现
2.1应用统计学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
经济一直是我国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对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有效的把控经济走势,快速精准的判断经济拐点,果断坚决的进行经济指导和干预才是推动和保障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关键。应用统计学作为一门需要使用统计学理论进行现状分析的学科,恰好可以满足经济学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经济分析实例需要建立在完善和科学的统计结果之上,而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也不断加强自身的统计学相关知识。例如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无论是风险投资还是项目推广,都需要提前对市场进行预判,对受众和用户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应用统计学就能够在进行样本选定和调查后,根据长期经验得到的指数建立模型,分析客户心理和消费能力等要素,进而为后续的发展指明方向。
2.2应用统计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2020年一场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牵动着全球人民的心,一种新型的病毒在人群中大肆传播,造成身体健康的严重损害甚至夺去生命,对医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时,应用统计学的知识和理论就为防疫战疫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前人对类似传染病的统计结果,建立一个传染病扩散速率和死亡率等的数量关系,各个参数都由经验给出,从而就可以针对不同的病毒传播特征得到一个模型,既可以比较早的对未来情况有一个把握,又能够为公众提供一个科普的窗口,提醒人们注意保护和预防。
三、统计学理论在大数据时代的应用
3.1数据分析、统计学理论之间的结合
应用传统统计抽样方式,无法对庞杂数据来进行分析、处理,也难以展现出大数据的知识密度,获取的分析结果自然不够精确,这无疑会影响数据的挖掘、使用成效。将数据分析、统计学理论之间结合,能够打破传统数据分析模式的限制,充分发挥出大数据的价值。大数据内容多元、混乱,对数据形式准确性要求不高,可以利用统计学分析方式来对比数据变化,同时,大数据对数据精度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而是“以量取胜”,更加侧重于整体研究,通过数据分析、统计学理论之间的结合融合了两者优势。
3.2创新数据分析理念
大数据具有价值、多样、高速、大量4个方面的特点。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特点,既往相关专家总结出了如下公式,即:大数据=高频海量数据+复杂类型的数据。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工作便是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归纳、统计、总结,挖掘出其中具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进行对比,以得出具有价值的信息。在数据收集、处理环节中,需要进一步创新数据分析渠道,扩充数据来源,对于相关人员而言,要具备数据积累、处理的意识。大数据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时间的流逝下,数据信息数量会继续增加,因此,相关人员要具备创新化的数据分析理念,让数据真正实现增值,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四、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统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体系策略
4.1完善校企合作政策法规保障
首先,政府应以立法的形式完善专业教育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对院校与企业在开展合作中的责任、义务与权利加以确认,为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层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其次,保证政策“落地”,一方面可通过教育宣讲的方式,强化院校、相关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对有关政策的深入了解,从而获得合作各方的配合与支持;另一方面,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还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针对合作受阻原因,继续完善相关政策,保证政策真正“落地”。
4.2开创多元化的合作模式
第一,可通过“产教结合”的方式,这也是当前校企合作的主流模式,主要包括短期性实习、参观考察、专业技能竞赛等形式。第二,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企业定制输送专业人才,此模式只能应用于特定合作项目。第三,实行“校企共建”模式,校企双方通过整合资源,在合作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校企双方的良性互动。
4.3打造“双师”高校教师队伍
首先,学校每年要划拨用于“双师”教师培训的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委培、访问等教师培养项目,同时还要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在职研修或者深入企业实践,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其次,学校可以聘请企业高精端专业人才到学校参与实践教学,通过专题讲座、课程建设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发挥专业示范与引领作用,与学校共同研究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高等代数;统计学;教学改革
一、统计学类专业高等代数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
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1998年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将统计学专业分为理科统计学和经济统计学,分别授予理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前者属于数理统计方法与应用范畴。2012年9月,统计学类成为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并在其下增加了应用统计专业。为了适应统计学类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的需要,统计学类专业要求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其课程体系中数学基础必修课包含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几何学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学类专业在应用方面的作用日渐突出,统计软件、实习、实践课程等培养统计应用能力的课程得到了强化,理论课程的课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高等代数课程也受到课时减少的影响。然而,高等代数课程是统计学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也包含理工类大部分专业的考研数学知识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仅影响着统计学类专业其它核心课程的教学,也影响着该专业学生的自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高等代数的教学进行改革,在有限的课时下保证高等代数课程的系统性,又能够突出重点,保证它们的高等代数知识能够满足后续课程的教学需要,使其更适合统计学类专业的需求,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二、统计类专业高等代数改革内容
(一)根据专业需求调整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内容
统计学类专业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应用性强的学生为目标。在高等代数的教学中,对重要知识点深入讲解,使学生理解其思想,并通过例题与应用加深体会;而对过于繁杂的证明可适当降低要求。目前,国内专门针对统计学类专业的高等代数教材非常少,大多数院校采用数学专业相同的教材。然而,统计学类专业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比数学类的学生薄弱,对高等代数这样高度抽象的课程学习起来倍感吃力。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一些高等院校中,统计学类专业开设线性代数课程替代高等代数课程,这样会使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时候感到相对轻松,但统计学类专业的后续主干课程的教学,如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建模等,会由于没有充分具备相关数学基础而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统计学类专业需求与学生情况,对高等代数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具体来说,高等代数中的行列式、矩阵、向量空间、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这些知识相互联系紧密,是高等代数的基础部分,是统计学类专业后继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研究生招生考试知识点,必须包含在教学内容中。
线性变换、欧式空间等内容不属于通常意义下线性代数知识点,不在研究生招生考试统考数学的范围内,但其思想与统计学的主要方法联系紧密,略去将对后继主干课程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这两部分内容也需要重点讲解。而高等代数课程中的多项式理论、λ-矩阵、双线性函数等内容,不属于通常意义下线性代数的知识点,与统计学类专业的主要方法也没有直接联系,不讲或者略讲这几部分内容不会对本专业的后继课程的学习造成大的影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与课程总课时情况灵活选择。例如,大多数高等代数第一章是多项式理论,该章定义、定理多,逻辑推理强,大一新生普遍感觉抽象难懂,而这一章的内容、方法与接下来的几章几乎没有联系,只是在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这一章才会用到几个因式分解定理。我们可以在即将讲授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这一章时,简单介绍因式分解定理以及其应用方法。这样安排一方面是由于统计学类专业的学生对数学理论证明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另一方也可以避免学生在前期因繁杂的证明而失去信心和兴趣,而且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讲解更多的例题,以及高等代数知识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二)渗透高等代数知识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作为统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高等代数的方法在统计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尽量结合其实际背景,特别是统计学方面的背景,渗透高等代数知识在统计学中的应用。例如,我们可以在欧式空间后,讲解投影法在最小二乘法中的应用。最小二乘法是一种重要的求极值的方法,在统计学中求解线性模型参数估计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鲜明的统计学背景。我们提出有实际应用背景方面的问题,如以脚长与身高的关系为背景,利用投影定理求出一元线性回归问题的最小二乘解,并结合学生的脚长与身高数据,求出身高与脚长的经验公式,并介绍该经验公式在刑事侦查等领域的应用。这一问题与统计学联系紧密,与学生紧密相关,且容易理解,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虽然统计学类专业的其他课程如数学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会再次讲授最小二乘法,但这些课程中一般是采用偏导数的工具求极值,在教学内容上没有重复。此外,我们在高等代数中讲解最小二乘法,会使学生在其他课程再次学习该方法时更容易接受,达到以旧促新的效果。在讲授“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这一部分内容后,可以通过例子讲解其在求解数列通项公式、微分方程、马尔科夫链中的应用。
特别的,数列通项公式求解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初等数学问题,与学生的高中知识联系紧密,容易被学生理解,而该问题的解决却需要借助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抽象的矩阵相似对角化在分离变量中的作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高等代数的学习热情。这一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差分方程求解,是统计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时间序列分析研究的内容之一。我们此时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将这一问题做简单变换,就可以变成一个微分方程问题,采用的分离变量的方法与差分方程完全一样。而马尔科夫链中的讲解,可以以人口流动模型为背景,利用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求出人口模型的稳定状态。这三类例子背景不同,但其处理方法却是极为相似的,可以让学生体会抽象思想的魅力。在讲授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与二次型之后,我们可开设“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在主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这一个专题,通过几个具有实际背景的若干个例题,如身多个学生的身高体重问题分布散点图、体会线性变换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启发学生理解主成分分析的思想。通过这些渗透,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又使学生加深了对代数方法的掌握,同时为后续相关统计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等代数教学方式以板书为主,原因之一是高等代数的教学内容含有大量的计算和证明,板书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和证明过程的理解。然而,板书的书写速度较慢、信息容量小、表现等缺点,使其在高等代数教学中的局限性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技术的进步,各种教育工具不断涌现,多媒体、翻转课堂、等精彩纷呈。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需要积极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新的教学工具,改革教学模式。但任何教学工具都不是万能的,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扬长避短,形成优势互补。多媒体可以极大地节约板书时间,提高授课效率,在一些板书量特别大的章节,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但正是由于多媒体授课效率高的特点,容易造成学生思维跟不上课堂进度,学生的思路也容易随着多媒体翻页的变化而断掉,不能对课堂有一个整体把握。这时候我们必须采取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将教学框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一些重要的定义、定理、公式等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时间,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教师采用各种途径满足于促成学生的学习,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这一模式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但现阶段地方院校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普遍较弱,翻转课堂不适合作为高等代数这类趣味性弱且高度抽象的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我们注意到一部分学生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课堂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可利用翻转课堂来实现分层教学,将一些扩展内容,以微课、电子书、论坛等形式提供给学生,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拓宽和加深知识体系。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沟通及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作为一名统计学类专业基础数学课的教师,要着力思考如何使基础课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为本专业后继课程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着力思考如何讲基础课的教学与本专业的背景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定义、定理方法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着力思考如何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将重要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系统化的呈现出来。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学是教师的立足之本,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俊平.统计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教育部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我国统计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统计研究,2015,32(2):104-108.
[3]张美娟.统计学专业数学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0:99-101.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从综合门诊部2013-02—2014-04接诊中选取5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12~67岁;同时抽取同期同症患者52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11~68岁。全部患者均符合复发性口腔溃疡诊断标准,均排除其他口腔黏膜病,且无严重的全身疾病,4周内未服用治疗溃疡的药物,该次患病时间并未超过44h[2]。两组患者各方面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每天早中晚清洁牙齿1次,并在饭后用清水漱口。研究组给予康复新液(内蒙古京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5020805)含漱,5min/次,10mL/次,4次/d(三餐与睡前)。对照组给予西瓜霜喷剂(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5021599)喷在患处上,3次/d[3]。两组患者都在服用药物后痊愈,观察两组患者短期临床疗效。
1.3诊疗标准
显效:平均溃疡期缩短,疼痛感有所下降;有效:平均溃疡期缩短,疼痛并无改善,或平均溃疡期并未缩短,疼痛感有效降低;无效:平均溃疡期和疼痛感并未有所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对照组中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研究组中显效32例,有效18例,无效2例。因此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78.8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椭圆形或独立圆形、反复发作等特征,口腔黏膜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出现溃疡,患者疼痛感明显,创面灼热,对患者睡眠、说话、进食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创面愈合慢,常常出现便秘、口臭等临床症状,该病在患病年龄上特殊性并不显著,仅仅只是青壮年人数较多[4]。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重点关注复发性口腔溃疡同激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然而其患病机制依然还是个谜,临床上常常采取缩短发病时间、延长溃疡发病周期、局部对症治疗降低疼痛以及全身用药等方法,加快溃疡愈合,然而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再加上患者极易产生药物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因此探究新的治疗药物、调整治疗方案来增强该病临床治疗效果是目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康复新液是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调配而成的溶液,含有丰富的黏氨酸、多元醇类、黏糖氨酸、肽类及各种氨基酸[5]。其肽类和多元醇类具有加快肉芽快速愈合的作用。其药理功效是经过加快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质、核酸等合制而成,从而不仅加快组织的再次修复,而且能够增强再生组织的质量。黏糖氨基酸拥有活化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提高多形核白细胞及巨噬细胞对病原物质的吞噬功效,并能够经过加快人体内白三烯、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活性物质改善溃疡炎性水肿症状,降低疼痛。使用康复新液前,应将创面先用生理盐水、双氧水或抗生素类药液清创消毒干净后再使用康复新液,可直接向创面滴用,再用医用纱布覆盖;也可将药液浸湿纱布敷用,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用浸湿药液的含药纱布塞进其内,每天换药一次为宜;当创面逐渐缩小,不宜再用纱布时,可将本品拧去外盖,直接将药液滴入创洞中。因此康复新液对于溃疡创面而言,其能够加快微血管及肉芽组织的成长,避免渗出,促进微循环和溃疡的愈合。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湘中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地区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50例,门诊正常患者75例,跟踪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偏心斑块、冠心病、心房纤颤、吸烟、高龄是湘中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年龄>65岁,同时患冠状动脉疾病史、高血压吸烟并伴有劲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增加。结论:对于老年患者,积极控制血压、血脂,防治冠心病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特别对于其中伴有吸烟、颈动脉狭窄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偏心指数较高的患者,早期积极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多元回归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一直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种高危疾病,在湘中地区这也是影响老年人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通过对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湘中地区我县2006年4月至2009年12月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所有患者经头颅CT结合临床表现确诊,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同时选择我地区同期脑血管病门诊确定正常患者做为对照组分析。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入院的1周内通过问诊、超声检查、生化检查等完成基本资料的调查。所调查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DM)、吸烟、冠心病、颈动脉狭窄、偏心斑块、C-反应蛋白、心房纤颤、高脂血症、有症状的周围血管性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值说明,见表1。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使用SPss12统计软件包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分层采用条件Logistie回归分析。
2 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多元分析,见表2。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较高。在美国,每年约有70万卒中事件,在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传统观念认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冠心病、心房纤颤是影响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分析结果证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冠心病、心房纤颤仍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同时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斑块偏心指数也是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研究在>65岁的老年患者中,吸烟、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劲动脉狭窄四项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性增大。在一项单中心研究中发现如果患者>60岁并至少具备以下危险因素之一即应该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冠状动脉疾病病史、高血压、吸烟以及一级亲属脑卒中史,同时根据单变量分析该四项因素均存在者颈动脉超声筛查:冠状动脉疾病病史、高血压、吸烟以及一级亲属卒中史,同时根据单变量分析该项因素均存在者颈动脉狭窄患病率为67%[1-4]。由于我国大多数颈动脉狭窄患者多是由于颈动脉长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一项研究表明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偏心指数(EI)与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明显相关性[5]。因此,我们认为在门诊诊疗中,对于既往患高血压、冠心病、年龄>65岁的吸烟患者,进行积极的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了解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偏心指数,积极进行抗脂稳定斑块、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Lavenson GS,Pantera RL,Garza RM,et al.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rapid,accurate,and cost-effective protocol for national stroke prevention screening[J].Am J Surg,2004,188:638-643
[2] AboyansV,Lacroix P,Jeannicot A,et al.A new approach for the screening of carotid lesions:a “fast-track”method with the use of new generation hand-held ultrasound devices[J].Eur J Vasc Endovasc Surg,2004,28:317-322
[3] Fukuda I,Ohuchi H, Sato M,et al.Carotid Scereeningwith duplex scanning before coronary artery bypass[J].Nippon Kyobu Geka Gak-kai Zasshi,1996,44:478-483
[4] Qureshi Al,Janardhan V,Bennett SE,et al.Who should be screened for 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Experience from the Western New York stroke screening program[J].Neuroimaging,2001,11;105-111
【关键词】 黄埔区 2~3岁儿童 行为问题现状调查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儿童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行为问题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已成为社会及家庭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内外研究认为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及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本调查旨在了解黄埔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发现并及时干预其影响因素,更好的培养和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和个性,促进黄埔区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黄埔区集体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9间幼儿园2~3岁儿童240人进行调查,收回有效表格219份,男童104人,女童115人,男女比例0.920∶1(P>0.05)。
1.2 调查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1],根据6个月内儿童的行为表现,由家长填写。该量表有100项行为问题,分为6个行为症状因子,即社会退缩、抑郁、睡眠问题、躯体诉述、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每个行为因子包括若干个项目,以无此行为、偶尔有、经常有这三个等级按0、1、2予以计分。每个行为因子组成项目的分数之和为这个因子的总分,每个症状因子得分之和为行为问题总分。另外,自行设计《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父母教育态度、居住环境、父母性格、经济状况等方面,共有45道问题组成。
1.3 统计学方法 调查人员由经严格培训的各抽样幼儿园的保健医生组成,统一填表要求和方法。将儿童家长集中,统一发放表格并且将填表要求和项目内容做详细解释,由家长在家中填写。收回的表格经过逻辑性、严格性检查,剔除不合格表。合格表格统一编号,将资料输入电脑,经行为问题评价软件分析处理得出数据,并将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0.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行为问题检出率情况 见表1。 表1 各年龄组行为问题检出率情况
2.2 不同性别行为问题检出情况 调查表明:黄埔区2~3岁男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25%,女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6.5%,经χ2检验,男女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7,P>0.05)。其中2岁组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22.2%,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21.3%(χ2=0.027,P>0.05);3岁组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28.0%,女童行为偏异问题检出率11.1%,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27,P
2.3 不同性别各行为症状因子检出情况 见表2。从表中得出2~3岁男童各行为症状因子异常检出率按高低排序排在前三位的是攻击(42.3%)、忧郁(29.8%)和社会退缩(25.0%);2~3岁女童各行为症状因子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是攻击(30.4%)、社会退缩(20.0%)和忧郁(18.3%)。其中除忧郁行为症状因子男童的检出率高于女童,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χ2=3.409,P
2.4 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2.4.1 影响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揭示对2~3岁儿童行为问题有显著性意义的影响因素是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程度、母孕期心情、儿童营养状况、亲子关系、父母关系及父母不良行为等因素有关。
2.4.2 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 以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在α=0.05水平上进行逐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为亲子关系和儿童营养状况,见表3。表3 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 注:N 34代表亲子关系;N 45代表孩子营养状况;*P
3 讨论
3.1 黄埔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情况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黄埔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20.6%,与国内同类调查结果比较,低于张悦秋[2]报道的2~3岁组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27.9%,高于杨茹莱[3]报道的2~3岁组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9.4%。不同性别行为问题在3岁开始存在性别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女童,因此对此年龄段儿童要根据其性别特点进行心理保健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也要求黄埔区妇幼保健工作者要加大幼儿园老师和儿童家长心理保健知识的宣教力度,对行为异常儿童早发现、早引导和采取有效的干预,促使其健康成长。
3.2 针对儿童不同的行为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本调查得出黄埔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多为攻击、忧郁和社会退缩,与张悦秋[2]报道的结果一致。男童各行为症状因子异常检出率按高低排序排在前三位的是:攻击42.3%,忧郁29.8%和社会退缩25.0%;2~3岁女童各行为症状因子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是:攻击30.4%,社会退缩20.0%和忧郁18.3%[4]。其中除忧郁行为症状因子男童的检出率高于女童(χ2=3.409,P
3.4 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 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不仅与儿童气质特点等自身因素有关外,还与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通过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亲子关系、儿童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因此父母要较多时间与儿童相处,适宜鼓励和夸奖,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和认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减少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50.
2 张悦秋.连云港2~3岁儿童行为问题及防治对策.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5):350-351.
3 杨汝莱.2~3岁城市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6,17(5):331-332.
一、体育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体育统计学课程教学中难教难学的主客观原因。体育统计学课程知识理论抽象、公式较多、方法多样、内容丰富,是普遍认为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之一。体育专业学生有文有理,水平参差不齐,普遍来说基础较差、数学功底弱、不善于独立思考、理性思维兴趣不高。而担任体育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多数不是体育统计专业出身,数理统计理论与素养略显不足。
(二)体育统计学课程开设学时短、相关基础课程少。体育统计学课程难度大,内容多,但在目前对体育专业学生学业减负和强化术科的大环境下,体育统计学课程所设学时不长,多数为32学时,有的学校只有24学时甚至设为了选修课。再者,体育统计学要求有一定的数理统计基础,有些学校不在体育专业学生中开设高等数学等相关基础课程。
(三)体育统计学课程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体育统计学的课程特点和应试要求,教师一般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讲。虽然也有多媒体教学和统计软件应用的讲解,但课件应用主要只是替代了粉笔,没有更好地起到互动学习的系统化作用。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实地应用统计软件的充足时间和空间。
(四)体育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科学化。考核方式能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对教师调整教学计划和学生获得学习反馈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体育统计学课程采用的主要考核方法是卷面考试,从实际情况来说这种考核方法过于重视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而体育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单纯的卷面考试不能全面科学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体育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适当增加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和学分。建议调整体育专业本科生教学大纲,将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至少设定为48学时,最好为64学时、2学分,且安排在高等数学课程后必修。在体育专业研究生中开设体育统计学课程,讲述多元统计部分内容。
(二)合理选择与体育统计学课程配套的统计软件和教学课件。体育统计学课程教学建议配套使用社会科学统计程序SPSS软件,适当减少理论讲解,提高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培养,有条件的话到计算机房上机操作统计软件。Office套装软件Excel统计软件,安装更为普遍,其统计处理功能完全能够满足体育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应该安排一定学时进行讲解。应增强教学课件的专业化、系统化、互动化水平,以便更好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根据体育统计学的课程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体育统计学在教学、训练、锻炼和科研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案例丰富体育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例如可以从每年的体质测试中、各级运动会中、图书馆体育文献中、官方的统计网站中获得大量的体育统计数据,相关的案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应用水平。
(四)改革体育统计学课程考核模式。传统的考试总分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按一定比例得来。而体育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卷面成绩往往不能全面地把握课程的掌握情况。比如可采用半开半闭的考核形式,基础知识闭卷,应用能力开卷。可增加案例解决设计的小论文考核形式和上机操作统计软件能力测试。总之,体育统计学课程考核完全可以多样化,不过要合理确定各模块测试的权重,以便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体育统计学学习成绩。
三、结语
伴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体育统计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在体育科研和体育实践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体育统计学任课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做好统计理论和统计应用的平衡和衔接,注重案例教学法和统计软件的使用,改革考核方式,努力提高体育统计学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统计水平。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教改课题(2014YB46)。
参考文献:
[1]黄柳倩.体育统计案例教学的效果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3):98-100.
[2]王晓波.体育统计教学改革刍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1):6-8.
[3]赵德龙等.谈高校体育统计学的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1(2):158-161.
[4]杜林涛.SPSS视阈下高校体育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3):90-92.
[5]王新桥.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教改的设想[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