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意义

时间:2023-07-18 17:25: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意义

第1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经济责任 审计 问题 对策

一、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针对的审计对象是医院领导干部,是对其在任职期间及职权管理范围内所担负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审查。审计内容十分广泛,不仅涉及到其管理和资金的使用,还包括因资金运作而做出的决策、制度贯彻落实及相关活动等。同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审计部门的自身法定职能,还是医院监督管理干部的重要手段之一,审计结果直接与干部奖惩、任用、选拔挂钩。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医院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部门开展的专业审计。无论是审计主体、审计内容,还是其审计的目的都具有特殊性。

二、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一)开展医院经济责任审计能有效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发展

医院有着丰富的卫生、人力等资源,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促使各级领导进一步优化医院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医院的经济责任审计,是贯穿于各级领导整个任职过程中,也贯穿于医院整体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因此医院开展内部审计,不仅有利于医院发现自身管理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自身经营管理中的不足,同时还有利于医院领导自我约束,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促使医院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促进医院经济和社会效益良性发展。

(二)开展医院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有效的加强医院的内部监督力量

医院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医院内部监督监察的一种创新。通过对医院各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更好地考察使用干部,从根源上起到了防腐的作用。同时,医院采用的公开选拔、竞聘等干部选拔机制,需要用审计等手段进行必要筛选监督,确保选择的干部能够更好的履行职责。对于调离、退休的干部来说,也能够更好地掌握其任职期间的工作情况,更能合理评判其经济责任。通过审计监督,能够更好地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有效加强医院内部各项监督,杜绝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医院经济责任审计认识和审计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虽然大多数医院开展了内部审计,但是有的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和意义却了解不深,重视程度不够,加之缺乏专门的审计人才,多是由财务人员兼任,且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素质不高,加之缺乏相关的培训学习,导致医院内部审计无法发挥其重要作用,不能有效开展各项审计活动,也影响到了其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另外,还有少数人,法律观念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对待工作不严谨,甚至,发生违法违规行为,例如有的管理者对流失的固定资产,进行财务核销处理,而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使资产盘点成为形式,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和审计风险。

(二)医院内部审计制度、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医院的内部审计内容庞杂,如考核业务科室领导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医院职能部门领导的运行成本使用情况和财经纪律遵守情况等等。虽然很多医院虽然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套相配套的、较为完善的审计程序和模式。

(三)医院经济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同于其他财务工作,是一项风险系数高的工作,因为它要评定的不仅仅是业绩,更重要的是对责任人的评定,评价不当可能影响被审计人的前途等等。但是目前大多数医院都缺乏一套较为明确的责任划分体制,对医院领导,特别是涉及较多岗位的中层领导干部以及一些业务繁忙的科室,都没有明确的落实岗位经济责任制,忽略了对诸如固定资产监管等经济方面上的监管。这就造成了权力和责任不清,固定资产浪费流失严重,而且一旦出现问题,无法清楚的界定责任,加上审计手段、会计信息、内控系统等不完善,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较高的审计风险。

四、强化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领导,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素质

医院领导应该进一步强化对医院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它对促进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意义,真正将审计结果与干部监督联系起来。要将经济责任审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促进审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其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强化专业人员配备,并加强对审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强化审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而作为审计从业人员自身,也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为医院领导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合理评价领导管理效益。另外,在审计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客观公正,不做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进一步完善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机构

医院要严格执行所国家和单位内部所制定的审计制度,认真履行相关审计程序。要按照“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严格组织任命程序。要全面开展审计工作,除了开展效益审计,还要开展其他相关审计,并依据审计结果,对医院内控制度、财务制度的严密性、科学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估测试,及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促使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能有效进行,使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约束核心作用。同时要成立专门的审计机构,明确审计部门的责任与权限,配备相应的专业审计人员,确保医院各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权威性,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计评价标准,明确经济责任制

医院要根据各部门职能,进一步明确经济责任制,明确在财经管理中各级领导的权力和责任,不断健全医院经济责任审计体系。通过对各级领导在任期内经济责任指标完成情况的审计,进一步强化医院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促使各级领导不断提高自身经济管理水平和廉政管理,为更好地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创造良好的氛围,也为责任追溯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前言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对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管理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对领导干部是否发挥作用,是否能够促进企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加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利于对医院领导干部腐败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而更好地促进医院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含义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针对于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查、评价,对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但是在审计过程中,可能由于审计程序设计不合理、审计方法存在问题,对其作出错误的审计判断。对此,在利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如何对审计工作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提升任期经济审计责任的效果和可靠性,对当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

现阶段,针对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问题,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为主,能够更好地应对当下审计环境,以风险分析评估作为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内容。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将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领域,进而对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在分析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问题过程中,以医院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主,并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应用,通过采取审计计划制定、审计过程监督、审计报告复核的审计流程,更好地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问题探讨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在对其进行审计过程中,要注重审计计划制定,并对审计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保证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能够对审计各个阶段进行有效处理,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符合实际发展需要[2]。

(一)审计计划阶段

医院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要注重对内部审计计划的有效制定。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问题:首先,考虑到医院在当下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经济情况,并对医院管理变化情况进行把握;其次,对医院发展战略目标进行明确,考虑其日后发展的选择情况,并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变化情况进行明确;再者,对医院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考虑,对出现的人动情况进行分析,保证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符合现阶段变化情况;最后,考虑到之前年度审计结果,对组织内部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进行解决。一般来说,审计计划要考虑到医院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受托性,保证组织人事部门能够在审计过程中,考虑到这些问题,将相关审计信息传递给审计决策者,保证审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3]。

(二)审计实施阶段

医院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要注重从以下几点对问题进行考虑:

1.注重构建审计小组

审计小组的构建,主要是根据医院内部任期经济责任设计计划,配置审计组成员,能够对审计任务进行有效完成。在审计小组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小组的知识结构以及专业性,能够对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可由医院内部人员进行参与,保证审计工作具有更高的真实性。

2.加强审计调查

在进行审计过程中,需要对审计单位进行调查。审计调查主要涉及到医院整体发展情况以及医院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并对被审计人员在任期间的经济贡献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可采取资料查阅、座谈会、汇报工作等形式对信息进行获取。

3.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审计小组在进行调查后,对被审计人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有效了解,这样一来,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要考虑到审计涉及的重点内容,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有效预防。

4.注重实质性审计的应用

实质性审计主要是对审计目标、范围、内容进行明确,并对审计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应用,从而获得重要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对任期领导进行经济责任评估的关键指标,在审计过程中,要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审计风险[4]。

(三)审计报告阶段

针对于医院内部实际情况,对领导干部进行有效地审计调查和审计评估,根据相关数据信息,生成审计报告。在审计报告生成时,为了更好地提升审计报告质量,需要经过多次复核。在这一过程中,由审计小组的组长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后,才可以将审计结果进行存储,形成最终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涉及到了审计面临的多种风险问题,要对风险提出相应的管理意见和解决办法,保证审计符合实际情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过程中,本文主要以医院行业为主,探究了医院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如何对风险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有效应用,更好地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评估。在审计过程中,注重对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采取多次复核的方式,提升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实现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和管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蒋海英.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7:24-25.

[2]王华.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7:64-66.

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

一、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划分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两大部分,分别对领导任职期间和不再担任职务之后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和监督。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和工作过程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实现有效的沟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有效的沟通对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来说都是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有效的沟通可以高效的解决在审计过程遇到的一些问题。目前,针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的沟通都集中在审计期间,也就是说,经济责任审计组的成员只有进行审计工作时才与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员工进行沟通,在平时双方是基本没有沟通的。这就导致了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员工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组的工作抱有抵触和消极的心理,他们不愿意和审计组的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审计组成员很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的领导的一些重要情况难以了解到位,在对被审计单位的领导进行任中审计时这种现象可能更加明显。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组的成员是在各个单位抽调而来的,他们事前可能互不相识和了解,处于各种有原因,也难以实现有效沟通

2.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有效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和工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为其本身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业务繁杂、政策性强,这就意味着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应该具备会计、审计、经济、管理、法律、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且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应该在沟通和协调上具备相关的能力,和被审计单位的领导与员工进行融洽的交流。而目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普遍存在着胜任力低下的情况,这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学历偏低,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队伍中大专和本科学历的人员所占比例高达85%,而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的比例仅为5%;第二,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大多数审计人员只对会计和审计的基本知识有所涉猎,在实际工作中仅仅能够应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常常遇到的问题,工作能力比较差,对于信息技术、经济、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第三,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很难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培训,虽然国家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每一年度接受继续教育,但是工作和学习之间存在着固然的矛盾,导致审计人员学习时间比较短,接受教育的形式单一,难以起到后续教育的应有作用。

3.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

在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过程中,审计工作组成员可以针对审计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使得有限的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工作是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计划欠妥,那么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将朝着错误的方向进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和一般的审计工作有着很大的区别,其审计计划工作也相对具有主观性,和实际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求联系不紧密。在实际工作中,经济责任审计结构为了突出自身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只追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数量,忽视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范围过大、审计工作没有重点,导致审计质量下滑。

4.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上级组织部门和领导层对下级事业单位上报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存在的相关问题没有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那样上级组织部门和领导就不能根据在审计工作中呈现出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相关责任制度的对策和建议。首先,上级的组织部门和领导并没有针对每一个事业单位的领导建立相应的档案,这样导致上级部门和领导对事业单位的领导认识不够全面、具体,在评价其工作成果和绩效时也显得没有针对性和指引性,审计信息也难以高效、及时共享,经济审计资源没有得到全面的利用和发挥;其次,上级的组织部门和领导对于事业单位整体的审计结果没有建立独立的档案,没有对具体的审计单位出现的经济责任现象进行分析,很难提出强制性的整改措施;另外,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缺少对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的动态管理,对被审计单位领导、事业单位本身和审计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和理解和把握,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系统运行效率低下。

5.缺少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针对事业单位的审计中评价方法、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各不相同,经济责任审计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评价体系,这导致各个单位和部门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时总是不尽如人意,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现象此起彼伏。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的不科学、不经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不能体现重点、突出全面,不能做到系统与分类相结合。

二、加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和对策

1.成立经济责任审计联络员工作机制

为了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效沟通,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果,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力度,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着全过程跟踪的方向转变,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建立其审计联络员的工作制度和方法。经济责任审计联络员能够对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把握和了解,在自己的上级单位和被审计的事业单位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使得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方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实际操作中,上级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对审计人员进行任务分配,是他们每一个人负责若干下属事业单位的联络和沟通工作,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投资项目的建设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并组织联络员定期进行会议召开,汇报和研究各个联络单位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在会议中提出解决和整改措施并传达给下属事业单位。

2.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队伍素质的提升关键在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可以从人才的选拔和继续教育两个方面下功夫。在人才选拔上,一方面要重视应聘者的学历和专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应聘者的知识结构,考察应聘者的知识和能力是否符合实践和工作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求其在实践经验和政策的领悟上具有较强的能力。选拔人才的时候要着重吸引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参与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中来,同时还要聘用法律、管理、经济、信息技术人才到经济责任审计组中,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专业性的保障。

3.强化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实现对经济责任审计效果的提升。首先,在主管领导同意的情况下,针对被审计单位领导的审计结果应该向上级组织部门报告,使得被审计单位领导的履职情况得到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与此同时也可以据此考核和考察被审计单位领导的工作绩效,并和年终考核连结起来,其次,应该建立起被审计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档案,不同的事业单位的审计结果能够反映出其领导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对于领导在工作中表现有缺陷的地方应该及时予以阻止,对于表现优良的地方应该予以表扬。

4.建立健全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

科学、规范、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有明确的绩效指标,能对绩效做出客观的评价,促使领导干部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促进增收节支,既是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也是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要求。我们应该科学地构建客观的定量指标评价体系。在定量指标的制定上可以结合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来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可以建立预算执行、财政收支、重要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廉洁自律、对下属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情况等指标。

参考文献:

[1]杨庆英.对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09(10)

第4篇

[关键词] 基层;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3. 006

[中图分类号] F239.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3- 0013- 02

国家治理是指通过配置和运行国家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科学发展。在国家治理中,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色的审计模式创新,基层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实现审计创新,对监督制约权力运行和服务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 机制创新,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

1.1 创新审计的领导体制,更好地发挥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

独立性是审计的“生命线”,没有独立性,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便无从谈起,审计重要作用的发挥更是奢望。然而在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下,各级审计机关的人财物均操控于地方政府,当发生区域利益冲突或部门单位利益冲突时,审计机关易受到地方政府和“人情网”的影响和干涉,无法对被审计单位作出客观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监督功能。现代监督理论与实践经验证明,在各种监督制约机制中,最有力、最有效、最权威的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监督,其他监督是否奏效,都取决于垂直监督机制是否健全强化。国家审计的本质是监督,而监督的效能也同样取决于领导体制上的突破与创新。为此,建议国家审计的领导体制应由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尽快向相对垂直的领导体制转变。

1.2 优化资源配置机制,促进审计效率全面提高

由于干部免、审、任的时间差很小,或未审先任,或审任同步,导致经济责任审计时间仓促,被动应战问题比较突出,再加上基层审计人员少,优化资源配制机制对实现审计总体目标,提高工作效率更加重要。

(1)优化审计机关内部资源配置机制,使审计机关的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在系统内得到合理配置。审计机关应加强系统内的协调配合,在接到组织部门的审计建议书后,可安排内部有关科室统一负责向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征询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及所在单位年度考核情况,统一向组织部门报送被审计领导对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这样使审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场审计实施中,也避免了审计局内不同审计组在同一时间内各自向相关部门征询造成的资源浪费。另外审计机关应当不断充实审计数据库,建立领导干部审计信息、审计经验共享机制,使审计机关的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在系统内得到合理配置。

(2)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开展高效能的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因此我们可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制度为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与审计工作相关资源的共享利用。组织部门作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牵头单位,应尽量提前向审计部门提供待审对象名单,以便合理安排时间,为审计部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再次,纪检监察机关尽快向审计机关提供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另外应充分发挥财政、税务、人事、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整体合力,以弥补审计的局限性,同时运用其他部门的工作成果,也可提高审计效率。

2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理念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探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经济责任审计中,涉及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作为经济责任评价的法定部门,审计机关必须探索建立一套绩效评价体系。要将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状况,以其期初为基数,进行逐年比较,描绘其变动趋势,从而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评价。

(2)建立外部人才专家资料库,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时代在发展,审计环境也在变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会碰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如经济责任审计中涉及对某些事项的评价、环境影响的评价、特定资产的评估、项目可行性评估等,仅依靠目前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已无法作出定量或定性的专业判断和分析。难以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可能使作出的审计结论隐藏审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机关可以聘请某一领域中具有专门技能、知识和经验的个人和单位提供专业服务,充分整合外部专业力量参与国家审计工作,以保证及时完成审计任务。利用外部人才专家库这个载体,既可以宣传审计,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又可以弥补目前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的缺陷,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3)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问责、问效的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作用。创新审计理念也就是在创新审计思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以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管理使用的全部资金走向为主线,关注全部政府性资金的管理、分配、使用环节,关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指标和取得指标而付出的成本与代价,从而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对一些损害群众利益,浪费国家资财,不顾资源与环境承受能力,片面追求发展速度,一味追求政绩的行为,予以问责。利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制度,形成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和党内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结合起来,建立起结果通报制度、结果整改监督机制。

3 审计方法创新,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1)实行审前公告,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互相监督。审前公告内容包括审计实施范围、审计时间、审计对象、审计纪律、审计组组长及成员姓名、举报监督电话等。审计组在审计通知书送达被审计单位的同时,要在被审计单位醒目的位置张贴审前公告。通过这一举措可以主动接受公众对审计工作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监督,进一步提高审计透明度,同时也可拓宽审计信息源,为审计提供线索。

(2)采取查账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拓宽审计渠道,规避审计风险。在经济责任审计前要向组织、人事、纪检、财政、等部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通过座谈等方式分别听取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和情况反映,并作好记录。要通过召开座谈会、通报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拓展取证渠道;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的检查结果等资料,确定重点,对群众举报反映的经济问题一一核实,规避审计风险。

(3)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推进计算机技术与审计工作的融合运用,拓宽审计视野。现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已普遍利用审计现场实施软件,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和业务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确定审计疑点,使审计人员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强有力的审计证据,为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奠定合理基础。同时也要加快对于联网审计的探索,以便及时、全面、便捷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大幅提高审计效率,实现审计技术质的飞跃。

(4)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整改情况进行落实,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水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和效果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审计成果的落实情况。被审计单位应将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审计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审计机关应利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和党内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结合起来,建立起结果通报制度、结果整改监督机制,使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作用得到体现。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家义.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J].中国审计,2011(16).

第5篇

关键词:任职监督 离任审计 国企领导 对策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离任进行审计与监督,不仅是在新的形势下对企业干部的监督与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而且也是客观反映国企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勤政廉政情况,更是建立完善国企领导干部监督机制和反腐败斗争的现实需要。实际上,离任审计比较偏重定量分析方面,而任职监督则偏重定性方面的分析。如此看来,同离任审计相比,任职监督的法律地位更高,可以说是较高层次的监督与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在国企领导干部的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因而很难形成合力,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对国企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所以,推进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是健全完善国企干部监督体系的重要方式。

一、推行国企领导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强化国企领导干部的监督

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与管理。我们知道,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就是要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务收支为基础和前提,并通过对领导者任期内的资产、负债、损益等情况进行审查、考核、分析与评价,进而实现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与管理。实际上,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结合起来,也可以作为加强干部管理以及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并逐渐成为了我国加强干部管理与监督的重要渠道之一。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对于教育广大干部也意义深远,进而达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最终目的。

(二)有利于预防国企领导干部腐败

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有利于进一步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我们知道,进行任职监督与离职审计,是加强领导干部勤政廉政的重要举措之一。领导者怎样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依法行政,科学合理地分配、管理和使用现有资金,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对于领导干部的任职监督和离任审计效果来看,依然存在着一些极为突出的困难与问题。综合分析产生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根本原因,都与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没有认真履行自身所肩负的职能职责有着很大的牵连。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全面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仅可以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那些无视国家财经法纪,、贪污受贿、弄虚作假等侵占国有资产的行为,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驾驭经济管理水平,增强遵章守纪意识以及自我制约能力。

(三)有利于国有资产安全

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安全管理。目前,从我国的实际来看,特别是在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有的领导者以合资、联营、对外招商引资、办企业等为幌子,把国有资产逐步转为集体资产,甚至是个人财产,并从中牟取暴利,导致了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极为严重。而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的有机结合,则可以有效地遏制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不良现象,确保国有资的产保值和增值。

二、实现国企领导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

(一)实施群众监督

进行群众监督,其具体操作程序就是,通过从常委会讨论决定以后,由组织部门牵头组织,通过新闻、媒体、张贴公示、公告等有效形式,对即将任职或者离任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任职或者离任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一般情况下,公示期限通常为7天。如果对于任职或者离任的领导干部公示没有问题的,则可以按照正常任职程序履行手续。但是,如果任职或者离任的领导干部公示存在问题的,则需要由同级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成专门的调查组进行调查与核实。经核查确实存在一定问题,但又不足以影响领导干部任职或离任的,可以依照干部管理权限,进一步履行和完善有关任职或者离任手续。而对于确实存在比较严重问题,并可能影响整个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则需要对任用人员和有关问题进行复查审议,并需要做出相应处理的决定。此外,对于构成严重违纪违法的,则需要报请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依法进行查处。

(二)实施执法监督

执法监督,是实现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有效形式。对此,我们可以由组织部门向审计机构发放审计委托,然后由审计机构对即将任职或者离任的有关领导干部进行经济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落实有关财经法律、政策、收支、投资、负债以及经济管理等情况,并进行全程审计、监督与管理。可见,推行执法监督,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三)实施自我监督

自我监督,是实现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根本形式。目前,自我监督的形式主要是同级监督或下级监督上级,对此,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既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同时又具有自觉接受来自各方不同级别监督的意识。各级组织部门必须把对本单位领导干部的任期监督列入正常化、法规化管理,上级领导部门也把所属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监督列入考核指标,这样,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形成领导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的有效约束机制。

(四)实施组织监督

组织监督,是实现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必须以审计部门提供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为前提和基础,进一步对即将任职或者离任的领导干部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并切实做好任职或者离任的有关财务交接工作。此外,对于任职或者离任的领导干部,在进行交接时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接工作,并认真填写任职或者离任财务交接情况说明书。在开展这些工作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门必须全程进行监督、指导和帮助,确保交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并依法按规定确定监督交接的有关人员。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即将任职或者离任的领导干部真正们认识到自己所应承担的财务经济行为以及有关责任。

三、当前国企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监督工作流于形式

审计监督工作流于形式,是当前对国企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实际上,虽然我国已经有了相应的任职和离任审计的规定。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少数国企领导干部的思想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办事不按程序,个人说了算。在目前主要依靠下级监督的大环境下,职责权力有限,审计监督显得十分乏力和无力,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制约了国企领导干部任职和离任审计监督职能的全面发挥。

(二)审计监督职责不够清晰

一般情况下,我们开展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既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又促使人才资源能量最大限度的发挥。然而纪检审计监督部门是国有企业本单位的一个下属部门。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着:审计上级怕丢位子,审计同级怕丢面子,审计下级怕丢票子的“三怕”现象,严重影响了审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加上有些纪检监察干部本身专业业务水平有限,即使事后发现离任的国企领导干部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是领导干部自身的问题,不会追究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的责任。

(三)审计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所执行的国企领导干部任职或者离任审计的工作规定、法律法规等都是上个世纪研究制定的,不仅内容极为简单,而且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并已不能适应任职或离任审计工作的现实需要了。此外,也会经常出现移交过程中轻率了事、敷衍应付等现象。甚至有的接交手续不够齐全和完备,新任同志常使因资料不齐、底数不清等问题和困难而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另外,也有可能出现因离前任领导履行职责不够到位,导致了新任职的领导接任不久便暴露这样那样的具体问题。

(四)审计监督作用难以发挥

当前,在我国一些单位的审计过程中,在正常情况下,往往是下级审计上级,而且审计监察人员是国企本单位任用的,因而导致任职或离任审计工作都只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敷衍应付。这样一来,就必然导致了审计监察工作领导要你审你就审,不要你审你就没法审,失去了审计监察工作应有的作用。往往造成了审计报告进口袋的结果,形成了审归审、审白审等不良现象。

四、实现国企领导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对策

(一)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

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就需要我们本着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以及统一、科学、高效的基本原则,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依法办事、善于创新、勤政廉政的国企领导干部选拔上来。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在于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人事任免体制,而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则为其中重中之重的一环。实际上,坚持把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开展国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切实把对人和对事的监督结合,进而使任职监督和离任审计的内容更加全面、渠道更加宽畅,信息更加真实,范围更加广泛,效果更加明显。所谓国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就是指审计部门受组织管理部门的委托,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对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监督、分析和评价的具体行为与活动。一般情况下,对国企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有任前、任中以及任后经济责任审计三种。因此,审计结果可以作为评价、分析和判断领导干部从事经济工作的素质、决算水平以及履行经济职责的重要依据。因而比起考察评议结果而言,就更具有准确性、客观性和科学性,进而使得任职监督和离任审计都能实现定性、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二)提高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工作效果

提高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工作效果,是实现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重要举措。这是因为,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以后,我们可以把审计结果作为国企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以及驾驭经济能力的综合评价,也为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国企领导干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此外,通过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结合,可以帮助审计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任职监督或离任审计,可以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力度,促进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廉洁自律意识,也可以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进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

(三)加强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宣传教育

加强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宣传教育,是实现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关键策略。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提高领导干部对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自觉接受并切实做好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此外,把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作为考核干部任职重要指标,不仅可以进一步规范国企领导干部的监督与管理,而且也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关键渠道。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宣传教育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为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夯实基础。

(四)健全完善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机制

健全完善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机制,是实现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根本途径。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逐步提高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的质量和效率。首先,要组织安排好国企领导干部任职或者离任述职报告,要把审计对象以及内容重点放在任职期内负责的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工作措施和主要成绩、存在问题等方面。其次,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进而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内履行职责职能的情况。再次,要组织开好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会议。必须本着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科学、客观、公正的任职或者离任审计报告。此外,需要我们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体系。即任职或离任审计要根据有关职能职责,对任职或者离任的国企领导干部执行政策法规、财务状况、资产管理以及勤政廉政等方面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同时必须建立健全违法违纪线索移交报送机制。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纪线索,需要及时移交有关部门立案查处。

五、结束语

总之,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的有机结合,是一项涉及到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组织考核、监察审计、群众监督等方面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协调,明确职责,相互配合,沟通联系,扎实有效地开展号国企领导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工作,并切实在计划、实施、考核、监督和管理等方面做到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努力形成合理、合法、高效、科学可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变事后监督、事后审计为事前监督、任前审计,促使国企领导干部的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真正发挥其发展国企、繁荣国企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①冯丕同,石立波.建立离任审计模式 强化审计监督[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4)

②贾梅.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的耦合性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1(11)

③孟宪良,刘洪利.离任审计应注意的问题[J]. 当代审计,2008(06)

④郭长慧. 浅议领导干部离任审计[J].世界教育信息,2009(01)

⑤严涛. 浅谈如何做好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J]. 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第6篇

关键词:新常态;企业审计;工作要点;重要意义

企业的审计工作是企业开展各种活动以及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企业的审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地位,适应当下新的经济常态,审计工作必须要努力地强化和推进,才能够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经济竞争力。本文首先分析强化企业审计工作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避免出现各种经济问题,推动企业各项活动的开展、企业加强审计工作也是为了达到国家审计的要求,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然后探讨在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审计工作的新要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完善审计管理的机构体系、提高当下审计队伍的素质,尤其是专业技能、正确认识新常态,为企业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一、强化当下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升级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强化企业的审计工作有利于企业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经营管理水平,面对当下日益激烈的竞争只有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才能够有效地应对竞争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因此企业完善审计工作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

其次,避免出现各种经济问题,推动企业各项活动的开展。在企业的竞争中,经济利益是第一位的,因此推进企业的审计管理能够及时的化解企业中各种资金运用不当的现象,能够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保证企业在付出最少资金的前提下,获取最大的经济回报,因此完善审计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并且能够推动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也能够及时化解企业的各种经济危机,使得资源尤其是资金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最后,企业加强审计工作也是为了达到国家审计的要求,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面对当下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市场国家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便对企业及各大商场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管理也是为了配合国家的审计工作,避免在审计工作中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新常态下企业审计工作的新要点

第一,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完善审计管理的机构体系。为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完善审计工作管理的机制体系,同时配备足够的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审计管理,同时也是适应新常态促进审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必须要加强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投入人力、物力、资金确保企业审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以及经济效益。

第二,提高当下审计队伍的素质,尤其是专业技能。为确保企业审计工作能够正常的开展必须要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尤其是面对当下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培训,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知识储备确保企业的审计工作能够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同时也能够提高该企业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从而为企业做出更准确的经济决策提供主要的依据,同时确保企业的资金能够正常运用,避免出现经济漏洞导致企业破产。

第三,正确认识新常态,为企业审计工作奠定基础。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这种经济形势在一定时间内存在,需要企业审计部门及时做好审计规划和年度计划,针对企业经济发展中新常态的发展需求,实现常规审计与主题审计工作的有效结合,将年度项目计划和中长期项目计划相融合。同时企业也要针对现有的审计对象数据库,制定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轮审方案,将经济责任审计由原先的离任审计转变为任中审计,实现年度计划与滚动计划有效结合,为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必须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于开展各种经济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企业面对当下经济的新常态,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的审计工作的重视,通过完善审计工作的机制和体系,加强人员、资金的投入,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提高企业的审计管理效率,要提高企业的审计人员的工作素质,这就需要企业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优化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7(4):9-13.

[2]慕森.新常态下如何提高国有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34):236-237.

[3]马红梅.经济新常态下更好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路径分析[J].中国市场,2017(8):245-246.

[4]乔庆淼,曹晓钢,钟红菊.浅析经济新常态下供电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J].经济,2016(8):00016-00016.

第7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医院;新医改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146-02

一、新医改环境下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

1.内部经济运行的保障作用。内部审计监督是医院最高管理层的“眼、鼻、耳”,其作用举足轻重[1] 。通过审计监督来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使医院自身经济运行协调一致,从而实现自我约束。医院内部审计的着眼点,主要是保护职工和医院的利益,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说,要对医院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要对医院的重点部门、专项资金、重要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要对医院运行全过程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要对医院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进行监督;要对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监督和对问题的揭示与查处,促使医院内部各部门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为医院实现经营目标服务,促进医院经营活动良性循环。

2.内部经营风险的防范作用。风险就是给单位带来财产损失或影响目标实现所发生的可能性。它是一种或有损失,而不是必然损失。除少数固有风险难以预测和控制外,一般具有可测性、可变性和可控性。风险在医院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既有来自内部的风险,又有来自外部风险;既有显性风险,又有隐性风险。例如筹款集资存在到期难以归还的偿付风险;投资经营存在得不到预期回报甚至血本无归的亏损风险;垫付医疗款存在患方拖延履约或出现坏账损失的信用风险;互相担保存在承担连带代责任的风险等,风险之多不胜枚举,经济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风险审计[2] 是指内部审计机构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通过对单位的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及风险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医院经济运行的效率,帮助实现目标。

3.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的一项重要组织制度[3] ,建立科学严密的内控机制,正确处理监督与发展的关系,是确保医院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一个持续发展的医院,必定是一个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医院。医院经营不善,会计财务信息失真及不合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纳为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对审计出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测算和研究并报告审计结果的同时,对内控制度存在问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供决策时参考。

4.内部绩效评价的鉴证作用。评价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之一。鉴证是对医院财务管理及其经济活动的鉴别和证明,据以做出审计结论。通过内部审计评价医院的决策、目标和计划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以及经济效益水平高低及影响因素,经营管理者是否有效地管理了医院,并是否切实履行了其应尽的各种职责。医院内部审计还可以根据整个医院的经营状况,针对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有针对性的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协助高层管理者更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活动;通过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经营目标审计等对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开展内控制度审计,对医院的内控机制健全有效与否进行评价,为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依据;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医院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为组织部门考核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一系列专项审计活动和评价鉴证,加强和促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

5.内部经营目标的促进作用。 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其经营目标,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从始至终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领域为目标服务并促进各个目标的实现。目前这种服务目标的形式已由过去的事后服务逐步转变为事前服务、事中服务,是伴随着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来完成的。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和现代医院制度的不断改革,服务于医院目标的内部审计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审计趋势的变化将医院发展治理结构中的内部审计服务目标的作用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同时也对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逐步适应这种变化并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内部审计在医院发展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够顺利实现。

二、新医改环境下如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日趋复杂,新医改环境下如何把握关键,有的放矢地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是医院内审工作应该注重的新课题。

1.正确理解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医院设置内审机构是出于对管理层的监督考虑,还是出于管理层对医院医疗活动经济管理的考虑?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探讨医院内审机构的设置模式,医院内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对医院内部审计的认识可以从三方面予以理解:(1)医院内部审计的主体是医院自己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2)内部审计的性质是医院内部的一种评价活动;(3)内部审计的评价对象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医疗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

由于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审计强制性的法定审计,其是医院内部相对独立的一种评价活动,在哪些领域实施内部审计通常由医院管理层(院长)决定。内部审计的范围和目标也因医院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层(院长)的需求不同而存在较大灵活性。

2.加强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和队伍建设。卫生部于2006年了《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4] ,规定“年收入3 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其后,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又列入等级医院评审。医院内审机构和人员配置有所重视。但有些医院为适应等级医院评审需要,仅注重内审人员数量上配置,内审人员业务素质比较单一。为适应新医改环境下内审工作,还应在队伍建设上有所提高。应吸引技术、工程、投资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同时要严格考核机制,对内审人员业绩进行评价,促使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必须注意更新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改进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只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鉴证、管理等职能。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应强调与其他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在行政隶属关系上,要求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审计策略上,正确对待监督与服务,理顺同被审计部门的关系,采取参与合作的方式。在审计开始时,要对被审科室抱着信任、平等的态度,讨论审计目标、内容、计划,采取某些审计程序和方法的理由,以取得理解和支持。为被审科室提供管理上的建议,以改善被审科室的经营管理为己任,献计献策。在审计过程中要多征求被审科室的意见,寻求他们的合作,及时与当事人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改进的必要性,探讨改进的可行性措施;在提出审计报告时重点放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改进的可能性和措施上。

4.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协助医院领导完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领导的决策和管理服务。审计工作必须向前延伸,对管理行为实施全过程监控,审计人员应根据医院经营特点和会计核算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单位或部门应当遵循的有关规定,判断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内容是否齐全,方法是否可行,单位是否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监督管理制度,重点审查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其次应对单位已有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审查其是否符合行业规定,是否适用于实际情况,是否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审查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通过日常掌握的信息和审计中发现决策的不完备之处,向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建议。坚持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前、事中审计比事后审计揭示、纠正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5.拓展医院内部审计业务领域。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展自身的工作范围才能适应现代医院内部审计的要求。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并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有助于找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簿弱环节,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内部管理,对领导干部的权力实施有效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单位健康发展。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可以达到完善医院内控制度、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充分调动全院员工增收节支的积极性的目的。

6.创新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在当前医院信息化网络日益普及完善的情况下,审计人员的作业手段应尽决由手工控制向计算机系统控制转变,审计手段现代化,积极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软件,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计算机审计监督制度,大力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充分运用网络信息系统对日常业务进行即时监督,形成审计的日常监督和实时监控机制。

参考文献:

[1] 赵艳阳.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监督和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82-86.

[2] 曾繁荣,郑毅.论风险审计[J].求索,2004,(10):52-54.

第8篇

关键词:消防部队;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一、消防部队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和种类

武警消防部队具有部队和事业单位的双重属性,其财务管理活动具有典型的制度经济特征,在制度经济环境下,消防部队后勤财务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作用具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提高消防部队财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二是能够确保消防部队财务保障活动的有序进行;三是保证消防部队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四是保证消防部队既定发展建设方针的贯彻执行;五是能够为消防部队后勤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消防部队财务收入和支出具有典型特征,财务收入来源主要是消防业务费与人员生活费,以及其他可支配收入,财务支出方向则主要是日常基础生活支出和消防业务支出,因此以消防部队内部控制作用来看,内部控制可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两种类型。

二、内部控制建设的目标定位及实施过程

1.目标定位。武警消防部队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受到消防部队自身特殊属性的影响可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是确保国家部队财经法规和武警消防部队内部财务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以及保证地方财政法规和消防条例的执行;二是规范武警消防部队后勤财务管理行为,保证消防部队日常财务活动和消防事业活动中财务资料信息的准确、完整、真实,确保各项财务活动合法合规;三是通过内部控制对消防部队日常活动进行监督控制,消除隐患,堵塞漏洞,通过监督来防治舞弊行为,并能够及时纠错,进而确保消防部队资产的完整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和部队建设质量。

2.实施基础。从内部环境来看,结合武警消防部队的特征,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要素包括组织架构和组织文化、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等。武警消防部队的组织架构和权责分配是党委统一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责任制,财务制度则是依据武警消防支队财务管理制度为基础,支队编制年度经费预算与决算,在严格执行标准制度下的经费管理。通常武警消防支队的后勤首长是财务工作的直接领导。此外,信息与沟通是财务内部控制实施的另一基础保障,信息的公开和沟通的民主化有助于调动财务内部控制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武警消防部队的内部审计机制构建是保障内部控制实施的基础,必须给予建立健全。

3.实施过程。首先,依据武警消防支队的实际情况确定明确、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目标,目标的内容则应体现武警消防部队特征,比如相关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消防部队资产、资金的完整性与使用高效益等;其次对武警消防支队的日常经济活动与消防事业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加强成本效益和建设效果的监督控制;再次,结合武警消防支队风险评估的结论,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通常武警消防支队的内部控制活动和措施包括授权审批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业务活动分析控制、预算控制等。

三、武警消防部队内部控制的构建

1.制定消防部队内部控制规范。针对当前武警消防部队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的现状,结合消防部队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内部控制规范和支队内部控制细则等,用以指导消防支队的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另外,结合消防支队财务内部控制流程特征制定相对应的规范,比如消防支队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后勤管理规定、支队财务管理规定等条例。消防部队内部控制规范应涉及和涵盖内部控制组织的框架、控制方法与风险评估、预算收支和资产管理、监督评价等标准。

2.提升内部控制制度意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从消防部队整体层面构建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提升消防部队整体的内部控制制度意识,形成自觉、素质的内部控制文化。首先、组织机构组织与建设,实行领导对口责任制,科学的设置机构组织,建立岗位责任制;其次,重视人员素质建设,择优才用人,强化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再次,建立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文化,尊重官兵的行为自,营造人文环境,提供一切机会使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营造以人为本的部队文化氛围,激发官兵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的把自身利益与消防部队利益融为一体,使他们在部队中既扮演履行者的角色,又承担监督者的责任。

3.优化风险评估体系进行风险预警。当前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方面,风险控制是主流观点,即内部控制的基础是提高风险管理,因此武警消防部队在财务内部管理体系构建中,必须注重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首先,完善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当前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的评估,并在书面报告中指出关键风险控制点;其次,在武警消防支队内部成立风险评估委员会,由一定比例的专家和领导组成;再次,必须重点关注内部控制风险。武警消防部队内部控制风险的主要事项包括:国家制度、部队制度、消防支队制度、地方制度等执行的程度,岗位责任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实现权、责、利、效的科学统一,岗位人员的轮岗制度是否健全,预算编制与执行是否合规合理,经费收支流程与审核程序以及审批权限执行是否严格等。

4.完善内部控制活动的内容和措施。结合武警消防部队的实际情况确定内部控制活动的范畴,包括资金控制、预算控制、资产控制、基建控制、业务控制等几个方面。完善后勤部门职能,设置科学的会计岗位,增加专职审核员岗位,增加专职财务管理员岗位。加强预算控制,以轻重缓急、有序安排的原则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遵循落实财务工作的发展目标,做到合理经费调度及经费高效益。加强消防部队财务部门及后勤部门的岗位分离控制,对从事现金收支业务和记录业务的人员进行职务划分管理。此外,还要加强职责分工控制,总体规划和把关,相互补充和监督制约,相辅相成。

5.优化部队内部控制体系的信息沟通机制。良好的内部控制信息沟通机制是出色完成出勤任务的保障,要确保信息沟通机制的流畅度,加快技术创新,降低任务执行风险。首先需要建立武警消防部队内部信息公开机制,营造民主、透明的信息公开氛围。其次要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包括正式反馈和非正式反馈两种。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沟通机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一是反馈及时、灵敏、高效;二是反馈的信息要符合实际;三是选择关键的问题进行反馈;四是要提供中肯的反馈意见。

6.优化消防部队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体系。内部控制监督是消防部队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和指标,有效的监督评价能够及早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不足,并给予纠正与完善。首先,需要完善审计制度,注重审计工作的独立化,理顺职责,形成审计合力;其次,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制,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机制定位;第三,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准确性,清晰区分基本事实和责任事实,避免泛泛而查,实施重点检查与强力审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公正把握审计评价等级;第四,建立健全审计人员的内部监督机制,规避审计风险;最后,建立财务监督控制体系,严格执行消防部队财经纪律。

作者:诸祺生 单位:安徽省六安市公安消防支队后勤处

参考文献:

[1]沙川.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武警消防部队财务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师,2015(4)

[2]邢晋.部队后勤保障部门内部控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10

第9篇

 

内部审计最终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内部审计与国有企业管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国有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科学认识,积极完善内部审计体系,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一、内部审计对改善国有企业管理运营的作用

 

1.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采取了公司制管理方式,这导致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利益主体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内部审计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内部审计需要企业会计师对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这对企业管理层人员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可以防止其任意修改财会报表,同时有利于企业财会信息的公开化,加强企业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交流。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具有独立的操作规章和规范的操作程序,这些都充分保证了国有企业财会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2.有利于强化企业控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及各级工作人员共同实施的管理行为,其目的是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实现经营目标。在一定意义上,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两大板块,内部审计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手段之一,也是企业实现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因此,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3.有利于实现企业增值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且客观的咨询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增加企业的价值,实现组织经营的良好发展。实施内部审计需要应用系统规范的管理方法,对企业在运营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因此,内部审计可以通过风险导向和预测,使企业的利益平衡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第一,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是由企业管理层直接领导的,这导致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组织、经济和审计操作方面都缺乏独立性,使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有效性降低,大大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作用的发挥。第二,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与企业发展情况不适应。当前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较为落后,审计工作所涉及的范围狭窄且大多局限于对财务数据的查证,甚至有些大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至今仍停留在内部审计制度的制定层面。如果国有企业的审计方案不科学、目的不明确,则很难做到全面、细致地开展审计工作,其作用也就无从发挥。第三,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求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求其掌握全面的业务技能,但是,目前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普遍年龄较大、知识接受能力较弱,在内部审计技术更新方面不能紧跟时代潮流,导致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落后,阻碍了内部审计效能的发挥。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完善

 

1.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主要包括组织独立和个人操作客观两个方面。加强组织独立性主要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性,避免其受到管理层人员的干预和控制,帮助审计执行者无障碍地与企业高层以及管理部门交流。保持个人客观性要求审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在审计过程中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在对审计事项作出判断时不受其他因素的不良干扰,这需要审计执行者具有良好的人事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2.完善内部审计的内容及范围

 

第一,要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依据企业对各级领导者的责任规定对责任人的工作质量进行追踪审计,充分认识个人工作质量及社会客观环境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加强企业内部责任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利用责任审计制度督促企业工作人员切实履行自身职责。第二,坚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跟踪审计。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全面认识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企业各项经营项目进行细致了解,并制定合理的风险规避及应对策略,只有正确认识企业经营的薄弱环节,对企业现状进行准确定位,才能促进审计目标的实现。

 

3.切实强化审计队伍建设

 

企业管理者应鼓励审计人员主动参与相关技术考核,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及国家认证,使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趋于完整化和多样化。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来增强企业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审计人员的道德规范,促进审计队伍人员素质的整体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客观分析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正和完善,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升企业管理运营效益。

第10篇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审计;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一、企业审计的本质

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以营利作为目的的,所以在企业的经济问题上一定要严谨对待。企业审计是企业经济发展上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环节。企业审计就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经济问题上的监督和管理,在企业经济发展上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提出补救方法进行解决。

二、企业审计的重要性

企业审计作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有着其自身的重要性。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企业,在经济发展方面自然是十分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审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出来。

企业审计能够将企业发展过程中经济上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监督和管理整个企业经济的发展过程,提高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水平和手段的提高,企业审计也应该顺应发展进行一定的改变,提高创新能力,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

三、企业审计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企业审计手段是事后审计,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了。我国当前的企业审计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企业缺乏独立的审计部门

由于我国当前大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审计的重要性,所以并没有设立单独的审计部门来进行审计工作,大部分选择了在财务部门中进行审计工作,这就给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这也使企业的审计工作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在内部的审计工作中,往往会受到不同部门、不同的利益的多方面的趋势,导致出现两难的情况,在审计过程中,也会朝着利益驱使的一方发展,难以实现审计工作的公平公正,彻底丧失了审计工作的最初的定位。

2.审计范围有限

我国目前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大部分还是针对企业的财务工作审计,而大部分企业所不知的是,内部审计也属于财务审计工作中的一环,所以这两者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强烈的界限,导致在审计工作中缺少公平公正的工作,所以企业应该增强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视。

企业审计的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就会使企业难以建立规范化的审计体系,这就会使企业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很大的问题。各种审计制度制定的不完善,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企业审计的重要性,导致审计工作开展进行的不顺利。

3.企业缺少主动性的审计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事后审计的手段来进行企业审计,审计工作也是对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定期的查看、收集,审计的对象也只是账本等资料,检查企业的经济运行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有的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才开展的审计工作。这就是缺乏审计工作的主动性,都是在被动的接受审计。这种心态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企业主动审计的积极性,影响了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没有对企业的运营进行很好的监督和管理。

四、新时期企业审计的发展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审计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了,想要更好的进行审计工作,对企业进行更好的监督和管理,就要顺应时展的步伐,提高企业审计的技术手段,制定相关的企业审计制度和规定,在审计部门的管理下,更好的进行企业审计工作。

1.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审计水平

当前社会,大部分的企业审计工作都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通过计算机可以很好的对审计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审计的速度和质量。所以,企业在新时期想要提高企业的审计工作,首先就是要利用科学技术。从审计资料的搜集到整理和传送,都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进行审计,可以实时更新企业信息,还可以对其进行审核、检验等,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出企业的经济状况和财务情况,能够更有效的对企业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2.健全企业审计机制

我国目前传统的事后审计的模式不利于企业对财务状况进行更好的审计,也不利于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现状,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审计方法,制定健全的企业审计制度,在事前和事中也要开展审计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实时的监督整个过程。

3.建立审计部门

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就一定要设置审计部门。企业的逐渐发展和壮大,对于审计工作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审计部门的职责就变的更大了。随着企业的发展,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也是很重要的。企业应该选择专业的审计人员,聘请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能够及时的发现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法。还应该建立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审计队伍,包含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对整个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方便日后更直接,更快捷的进行审计工作。

4.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是核心,想要更好的开展审计工作,就要在根本上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有些审计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工作中,往往会利用自己的职业之便来进行审计工作,这样不仅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运营,还会使自己的形象受到损害,甚至会触及到法律。所以在选择审计人员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挑选,选择职业道德素质高的员工。更要及时的进行培训,让审计人员能够最先接触到最新的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审计工作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浪潮下,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要合理的利用好审计部门。虽然我国目前在企业审计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但是只要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利用专业的审计人员,就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景春.新时期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1):187-187.

[2]刘家义.推动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化发展[J].人民论坛,2013,(7):14-16.

[3]李茂荣.新时期加强企业会计审计的有效策略[J].知识经济,2015,(12):106.

第11篇

摘 要 村级会计委托制度是当前大多数地区推行的一种新型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强调了农村基层民主理财以及农村村委会在财务管理中的主体性地位,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农村会计信息制度、规范农村的会计工作、强化农村的财务监督,起到保障农村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根据我市的具体情况来探讨在村级会计委托制度下农村审计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 村级会计委托制度 农村审计 变化

一、引言

村级会计委托制度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推行的一种新型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强调了农村基层民主理财以及农村村委会在财务管理中的主体性地位,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农村会计信息制度、规范农村的会计工作、强化农村的财务监督,起到保障农村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我市村级会计委托制度现状

我省规范和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和保障村民权益的前提下,积极稳妥、依法有序地推进村级会计委托工作,加强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2011年,我省下达了关于规范和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工作的相关文件,在相关领导的指导下,我市贯彻落实了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制度的要求,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目前,我市辖区内的116个乡镇已经有了超过80%以上的乡镇开始实施村级会计委托制度,村级会计委托制度的广泛实施有效的促进了辖区内各个乡镇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得村级的财务管理制度较之以前更加规范,与此同时,在村级会计制度开始实施后,各个地区的一些非生产性开支也得到大幅的减少,例如,在会计委托制度实施后,农民财务机构统一了做账日期,减少了村委的会议招待费的支出,同时,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非日常性开支,使农村的非生产性费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除此之外,村级会计委托制度的实施也有效杜绝了农村财政资金出现被挪用的现象,确保农村的集体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管和利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村干部的自律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腐败行为的产生。此外,在未实施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前,原来村里需要配备两名会计人员,在实施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后,一名乡镇会计就可以监管几个村的财务管理事宜,也大大的节约了农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根本上促进了农村的繁荣和稳定,使农民过的安心、舒心。

三、村级会计委托制度下农村审计的变化

(一)审计主体发生的变化

目前,最为普遍的农村审计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乡镇的审计模式,另一种是乡镇内设审计机构的审计模式,乡镇的审计模式受乡镇政府和上级农业经管部门的监管,从本质上而言属于内部审计;乡镇内设审计机构的审计模式是农业经管部门制定的审计机构,这种审计机构与乡镇内部其他的管理机构职能平等,只受乡镇政府的监管,与上级农业经管部门没有直接关系,这种模式独立性较强,属于乡镇政府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随着村级会计委托制度的深入发展,我市辖区下农村的经济形势呈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村的财务管理制度较之以前也越加专业,加之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的重视,会计监管的专业化也成为未来农村财务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这个层面上讲,从村审计主体将有可能出现一定的变化,未来的农村审计主体除农村的财务部门外,还会涉及到农村的政府管理部门。

(二)审计内容发生的变化

在实施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后,农村的审计内容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

在实施村级会计委托制度以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农村组织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很多农村对组织经费的监管不善,存在着违规使用经费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组织经费的监管和核算。

2.村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在未实施村级会计制度前,农村村干部的行为没有专人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单单依靠群众的监管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村干部的现象,在实施村级会计制度后,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开始开展村干部的经济审计,根据中办发2005年17号文件中规定,在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前必须进行经济审计,这种对村干部实施的经济审计制度可以从源头上杜绝村干部的情况,帮助群众选举出真正作风正派、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能够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施的好干部。

3.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金的审计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量也越来越大,农村集体征用补偿金的数额也随之增加,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农村集体征用补偿金是直接发放在象征政府,再又乡镇政府及时的发放到村民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就难免存在着一些情况的发生,在实施村级会计制度后,会有专业的审计人员呢对农村集体征用补偿金进行专项审计,看是否存在着挪用资金的情况,从根本上保证农民的切身利益。

(三)审计程序发生的变化

在实施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后,审计的对象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因此,相关的审计人员在确定审计方案时,一定要明确好具体的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确定好会计委托制度在审计中应该注意的关键性问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中,要协调好审计组织、村民以及村委会的关系,在审计的过程中,要从客观上了解具体的数据,不能偏听偏向,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视友.村级会计委托制下农村审计制度的新变化.中国农业会计.2009(9).

[2]赵素宁.关于审计工作重点环节的探讨.农业经济.2009(8).

[3]张楚堂,李超楠.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评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28(10).

第12篇

[关键词]审计;全覆盖;审计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323-01

前言

针对当前审计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在审计全覆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明确基于审计全覆盖的审计质量提升途径,制定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

1 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重要意义

审计全覆盖就是审计机关在职责权力范围内,将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纳入审计监督,不留监督盲区和死角,做到对审计对象和范围的全覆盖。正确理解全覆盖的内涵,是提高审计监督水平的重要途径。

1.1 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

国家审计是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财政审计、企事业审计、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事项,都是国家审计的法定职责。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是国家审计全面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内在要求。

1.2 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是完善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

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国家审计工作准确把握审计功能定位,着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无论什么性质的单位,无论谁在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源、国有资产,只要涉及公共利益和政府责任,都要依法接受审计监督。审计工作必须不断适应有效服务国家治理的需要,推动国家治理的完善和改进。

“全覆盖”应把握好深度、重点、步骤和成效,要对每个项目都审深审透;不是所有领域、所有项目平均用力,而是要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要统筹部署,有计划推进,确保实现对重点对象每年审计一次、其他对象五年至少审计一次;要在做到审计覆盖面“广”的同时,力争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

2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提升审计质量的建议

2.1 科学合理安排审计项目

科学合理安排审计项目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基础。审计机关要在掌握审计范围内的所有审计对象有关情况的基础上,围绕党和政府工作重心,充分考虑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实际情况,分类确定审计重点的审计频次,科学合理安排审计项目,既要突出年度计重点,又要保证在一定周期内实现全覆盖。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要科学确定审计重点,细化审计内容,根据审计重点和细化的审计内容合理安排审计项目,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利用最大化。

2.2 加强学习,建立审计人员培训和审计项目总结机制

审计人员素质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基本保证。为了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人员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更新知识。同时审计机关需要建立审计人员定期培训和审计项目总结机制。定期培训包括审前培训、中长期培训、专题培训等,通过培训,使每一位审计人员都能够掌握最新的审计技巧和方法,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审计项目总结是在审计项目结束后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使审计人员不断积累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持续提升审计能力。

2.3 注重审计取证技巧

审计取证工作是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审计质量的根本保证。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审计范围比较广,被审计对象众多,审计内容覆盖面广,对审计取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审计质量,需要注重取证技巧。一般来讲,审计过程中可以采取“先易后难、先后核心”的取证策略,发现问题线索后,要对问题线索深入分析,充分估计取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从入手,层层深入,获取足够审计证据后再与被审计对象交换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保证审计质量。

2.4 创新审计方法

审计监督全覆盖下要求审计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地对每个项目审深审透。以传统的审计模式和有限的审计人员资源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有较大难度,可依托审计大数据来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利用大数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一是由政府牵头对审计机关从各单位获取的电子数据、相关文档等内容进行规定,建立各部门审计数据归集上报常态化的机制;二是加强平台共享功能,提升数据使用效率;三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是培养既懂审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的专业人员。

2.5 加大审计资源整合力度

全覆盖背景下,充足的审计力量是保证和提升审计质量的先决条件。为了保证审计项目中的审计力量,需要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加大审计资源整合力度。一方面,要统筹安排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力量,探索新的审计组织方式,在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中,适当整合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力量,使上下级审计机关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整合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等外部审计资源,通过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充实国家审计的审计力量。

2.6 注重提升和运用审计成果

审计成果是审计项目实施效果的最终体现。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线索,不能停留在问题表面,要将问题查深查透,深入调查存在问题的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背景资料,深入研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使发现的问题转化成为高质量、高层次的审计成果。另外,还要建立审计成果共享机制,加强各级审计机关、不同审计项目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审计成果及时共享,避免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监督成效。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审计质量的控制过程中,要着眼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好相关的审计管控措施,制定更加符合审计工作要求的审计措施,提高审计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把好“四关口”实现全覆盖努力提升政府投资审计质量[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4,06:31-32.

[2] 高巧丽.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借力社会服务,做好投资审计全覆盖[J].现代商业,2017,0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