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煤矿的安全管理

煤矿的安全管理

时间:2023-07-18 17:25: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煤矿的安全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煤矿的安全管理

第1篇

1机电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由于我国煤矿产业与国外相关,起步晚,发展时间不长,使得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而煤矿市场的不完善使得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成为难点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在于机电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企业为了控制成本,节约资金,在矿井的机电运输上,并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导致现场管理混乱。另外,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也是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着安全问题的好坏,但有的监督工作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在安全监测的过程中,不按照相关标准去检验,检查力度不到位,没有看到实质的隐患,给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阻碍了其安全管理[1]水平的提高。

2煤矿机电运输事故概述

2.1重大人身伤亡机电事故机电事故不但可以造成极其严重的人身伤亡事故,而且还是导致矿井瓦斯爆炸的其他重大事故的一个重要诱因。据统计,我国煤矿因为电器设备的失爆及电火花导致的井下瓦斯爆炸事故占了瓦斯爆炸事故总量的40%~50%。例如,某采煤企业在2006年到2009年期间,发生的6次死亡5人以上的重大事故中,其中有4次是因为机电运输而导致,而另外两起是机电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摩擦产生电火花所导致。

2.2经济事故煤矿机电运输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损害,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981年的平煤五矿采取由于瓦斯爆炸,人员伤亡不算,经济损失高达1050余万元。1989年平顶山南顾庄段岭煤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众多煤矿机电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得企业甚至国家的经济受到损害,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各民族的团结。

2.3一般人身伤亡事故机电作业的一大特征就是工作地点分散,导致很多机电作业往往需要单独操作,如此就会导致触电、机械、跑车伤人等一般性人身伤亡发生的概率加大。以某采煤企业为例,据相关数据调查,在2007年到2011年的4年间,该企业共发生死亡或重伤的机电运输事故共65起,分别占了全部事故死伤总数的48.5%和[2]51.1%。

3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措施探究

3.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要加强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教育培训就要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在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具体如下:一是创新培训方式。以前的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采取传统的“课堂式”、“填鸭式”教学,培训内容侧重书本理论知识。因此,企业在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后,要加强培训方式的创新,培训形式不拘于课堂,培训内容逐渐向实践操作转变,以提高员工的实际动手能力。二是强化员工安全意识,企业要建立以安全意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在企业文化中收到安全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三是注重员工技术的提高。只有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的煤矿机电运输安全事故。

3.2加强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煤矿机电运输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定期维护与检修显得尤为重要,设备的性能与质量直接关系着煤矿机电运输的质量。因此,要加强设备的维修与管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这就要求把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使煤矿机电运输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设备性能质量对于整个工作环节的重要意义,从而与设备维护部门共同合作,不断提高煤矿机电运输的工作质量。二是做到检修的科学化。这就涉及到了设备检修人员技术问题,首先,设备检修人员要定期对继续进行检修与维护,一般时间控制在一年以内,检修方式以罐笼防坠器的脱钩实验为宜。其次要定期对系统进行提升,众所周知罐笼防坠器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其性能也将有所下降,这就要求设备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定期对罐笼防坠系统进行性能的提升,从而保证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性。三是定期进行排水性试验,煤矿采区最忌排水性差,排水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煤矿采区的安全问题,因此,设备维修人员每逢雨季或暴雨天气都应对设备的排水性进行试验,以保证煤矿采区的排水通畅,从而提高整个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水平。

3.3认真落实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责任煤矿企业要切实重视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事务,设置专门部门,明确负责人,配置充足的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必要的技术支持。要建立并健全矿井机电运输设备和材料等资料的统一采购和供应管理、下井前检验、安装完成交接验收、巡逻检查、定期检测检修、定期维护保养、及报废等制度,明确人员和岗位职责。根据国家安全管理与安全监察体制和国内技术发展现状,结合实际工作具体情况对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提出下面几点建议:首先,继续保持有效的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并且在实践中对规章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其次,切实抓好质量标准化的工作,加强对机电运输的技术上的管理,持续打牢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基底。最后,加强对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规范化操作的培训,提升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从而更加主动[3]积极地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

4结语

第2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学习;执行;方针

【中图分类号】F53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 58(2012)09—0402—01

1.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分析

我国95%的煤矿是地下作业,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多变,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和顶板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加大导致开采条件更趋复杂,重大动力灾害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差的原因,除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装备不良、科技水平低等因素外,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系、监察方式不能从政府层面实施有效监管,大量煤矿事故被隐瞒,难以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监管的基本机构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其下属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煤矿安全监察局,各级监察局的人员编制属中央垂直管理。现有的监察、监督方式仍有许多方面的不足:

(1)在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下,要完成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察任务,目前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人员配置远远不够。

(2)目前的监察方式无法实现危险源的动态系统监控

(3)现有的垂直安全监察体系导致大量煤矿事故被隐瞒不报

2.2煤矿开采生产技术落后,特别是安全管理技术落后。

在煤炭开采技术方面,虽然国有重点煤矿与世界煤炭开采技术差距不是很大,甚至一些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但是我们的综合技术是有差距的。尤其重要的是,在我国数量庞大的乡镇煤矿中,有1/3甚至更多的煤炭是依靠落后工艺方式生产出来的。这不仅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且加大从业人员劳动强度,造成更多的安全隐患。

在煤矿经营管理上,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个体、集体煤矿基本停留在时期的生产队管理上,国有重点煤矿大部分还在延续上世纪八十年代总承包制,可以说层层承包是大部分煤矿的选择。

2.3煤矿生产过程缺乏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加剧了煤矿事故的发生机率。

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统计表明,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以上。同样,煤炭行业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现场管理不善和职工违章造成的。

我国国有煤矿从业人员每天工作时间大都在10-14小时之间,其它煤矿的从业人员工作时间还会更长。长期超时从事高强度的劳作,势必会降低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大了误操作的概率,增加了事故机率。

通过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开展(1)煤矿安全措施的人性化研究;(2)煤矿安全生产设备的可用性研究;(3)煤矿生产重大灾害的预防(警)管理支撑体系研究,开发相关安全管理技术与方法,刻不容缓。

3.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建议

3.1应用信息技术,对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和预警,改变目前对危险源的单纯的人工监察方式

在煤矿开采现场,使用传感技术,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的动态数据采集,将数据结果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在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安装运行远程终端软件,可以对各煤炭企业的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并实现自动预警。

3.2应用信息生物识别技术,建立煤矿入井人员安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改变目前的事故报告体制,事故隐瞒不报现象

在各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具有精度高、对使用者侵犯性小、适用人群广等特点,而且由于没有传统意义上隐私权的担心,虹膜识别技术更容易获得用户的接受和青睐。目前在国际上虹膜技术已在各行各业以各种形式推广应用,也给使用者带来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种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这种趋势正在以较快速度递增。因此,通过建立煤矿入井人员检测生物识别技术系统,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能较好地解决入井人员上下井唯一的识别问题,并使煤矿事故监测可以做到无漏报无隐瞒,有利于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

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层次,通过INTERNET网络连接,在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安装运行远程终端软件,便可构成如附图所示的国家级煤炭生产人员安全监测多级管理网络系统。

3.3 使煤矿安全检查方式从单纯的外部监察,转变为企业内在素质、观念和能力的提升,实现煤炭生产的本质安全

(1)实行煤炭行业各类从业人员准入制。

煤炭行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于人,实行煤炭行业各类从业人员的准入制,重点对煤炭行业一线从业人员进行基本技能、安全观念、最长工作时间、最低薪酬等进行核准监察,是实现煤炭行业生产本质安全的根本措施。

(2)应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生产方式,实现人、机和环境协调。

随着煤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综采设备性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其可靠性大大提高,然而综采设备可靠性的提高却没有带来矿井产量、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同种型号设备的生产效率与国外相比相差较大,这主要是影响采矿系统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环境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作业可靠性没有提高,从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因此,改善工作面环境,提高人的作业可靠性对于提高整个综采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另外从设备角度应加强对机器设备的设计管理,显示装置的信号适合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减少因信息传递混乱而引起的人为失误;控制装置要操作简便、省力;显示器、控制器的布局要合理;安全防护装置、人体防护用品要安全可靠;有缺陷的工具要及时修理或更换,实现本质安全生产。

(3)引入新的健康和安全标识、指引体系,推广先进的PDCA管理方法,提高企业应对紧急事故的能力。

通过贯彻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使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通俗易懂、易于操作、切实执行,将被动管理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人性化,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主动参与安全管理过程,从而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4)在煤炭行业引入HSE(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

HSE是石油勘探开发论坛组织最早提出,将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融合在一起,建成一个动态管理体系。在煤炭行业引入HSE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制定全国统一的《煤炭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煤炭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煤炭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实施程序编制指南》,在全行业加强HSE的理念和方法培训,逐步在各个煤矿企业推行HSE标准认证,建立HSE动态管理体系,以人为本,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企业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能力,提高工人和管理人员应对安全问题和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促进煤炭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3篇

1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问题

1.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彻底

许多安全管理者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没有根据基层发现问题制定,盲目参考其他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这样“不接地气”的制度,无论是安全管理者还是一线工人执行起来都比较困难,久而久之,安全管理制度就形同虚设了。

1.2安全教育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对于一线工人的安全教育,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煤矿用工制度多样化,短期工和合同工所占比例较大,这些工人文化水平较低,在现有的安全教育培训中很难适应和学习,导致工人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作业、盲目蛮干现象时有发生。

1.3安全监督不全面,执法力度不够

我国一些煤矿企业仍在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安全监督队伍臃肿,机构设置不科学,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一且平均水平不高,煤矿的六大系统(采、掘、机、运、通、排水)危险点分析不全面。这就导致煤矿企业安全监督检查不全面,疏于管理,有制度不执行,视安全制度为儿戏,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1.4安全管理目标模糊,安全责任较为混乱

由于部分煤矿企业对于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不全面不彻底,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没有尽到,使得煤矿企业各个系统的安全管理目标模糊甚至比较单一(如把“安全第一”的口号当目标)。安全监督不全面,执法力度不强,必然导致安全责任较为混乱,使得管理者和工人对安全管理制度没有敬畏心。

2精细化管理应用原则

2.1数据化原则

数据对于精细化管理很重要,用数据说话是精细化管理的首要原则。在作业流程上强调用数据作为分析的基础,用结果的数据检验作业成绩,用数据指标严格要求安全生产。追求的安全目标和生产目标都用数字来标注,生产的各个阶段包括计划规划、资源分配、过程控制等等都用数据进行管理。

2.2底线原则

精细化管理的精细并不是没有限度的,精细到什么程度必须有一定的底线。就是来规定可不可以再细分的标准。比如制度扣除工资金额的上限,某个工作面某个时间谁负责(不再细分到某个作业操作谁负责)等等,在底线范围内实施精细化管理,避免了过于精细而使企业臃肿。

2.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对于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用明确的实施细则和精细化执行性高的管理,代替“走过场”、华而不实的工作方式方法。一定保证精细化关系符合安全管理的目标,需要怎么做就去怎么管理规划,做到切实可行,可操作性高。

3精细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安全管理理念的精细化

煤矿企业全员要重视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这个理念应该首先被确立,促进煤矿生产各个单位的理念创新,普遍树立起检查监督精益求精、生产操作零失误、上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重视细小现象等理念。鼓励煤矿企业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理念的精细化,树立符合本部门或工作面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理念,力求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安全管理理念的精细化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树立目标意识和安全意识,使煤矿企业安全目标通俗易懂,更加生动形象化。

3.2管理安全责任的精细化

管理安全责任的精细化,全面没有遗漏、合理分层级地细化量化每一个工作面、工作岗位的责任,责任具体到人,量化到具体的数据。管理安全责任要通过精细化延伸到煤矿企业所有的角落,按照管理无处不在、无所不至的原则杜绝责任盲点,要实现时时刻刻有人管事、事事处处有人负责。管理安全责任有关制度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有很大作用,而管理责任的精细化可以使这些制度更科学更彻底的实施。

3.3管理作业流程的精细化

以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为指导,先由安全管理人员、专家、一线工人组成工作组对煤矿的六大系统(采、掘、机、运、通、排水)进行分析,找出所有的操作作业点,然后对煤矿的六大系统作业流程进行精细科学规划,使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的作业流程更加顺畅。精细化对待每一项管理业务,精细化控制作业流程,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力求无隐患高质量高效率。

3.4安全管理目标和标准的精细化

构建安全目标的指标体系,安全管理标准循序渐进,由粗到细,不断细化量化规范化,持续改进,实现整体安全管理提升,直至杜绝所以安全管理漏洞安全目标和指标体系的构建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可以参考国内外这方面先进的精细化管理经验,但是也不要忘记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本单位的具有科学性、创新性的指标体系。对于安全管理目标和标准的精细化可以使得安监员和一线煤矿工人更高效的生产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5安全管理考核奖惩的精细化

煤矿企业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以员工个人为考核对象,建立精细化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在此基础上,根据精细化标准严格审核,严格实施,确保奖惩制度公平公正,发挥它巨大的作用,调动煤矿企业全员安全监督、安全检查、安全管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安全意识。

4结语

第4篇

一、完善机构,加强领导,以安全宣传加速推进安全思想教育

(1)要不断完善、合理优化安全宣传机构,领导责任、分工要明确,主要领导一定要从主观上愿意投入时间、精力、物力和财力等。同时,煤矿企业的基层区队领导也要提高对安全宣传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宣传不脱离群众,更好地发挥安全宣传的作用。

(2)要明确安全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利用安全教育的启迪导向性,对人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安全行为控制和安全思想导向,即把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同外在事物、周围环境结合起来,进行全面考察、系统分析,达到安全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利用安全教育的间接渗透性,通过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的宣传,用《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以及企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程、指令,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思想灌输。

二、安全宣传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不断探索优选新的安全宣传支撑点。加强不同层面的安全宣传,加速安全宣传与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三方面的横向渗透,充分发挥安全宣传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注重安全宣传形式和方法的灵活性。安全宣传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和限制,可以在八小时内的工作时间,也可以在八小时以外的茶余饭后。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不断推出具有特色、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安全宣传方法,将灵活性与科学性有机结合,以适应煤矿企业的不同情况。安全宣传的形式除了传统的黑板报、宣传牌版、安全传单、安全标语、安全横幅、报纸、广播、报刊等形式,应该紧跟社会的步伐不断发展新的安全宣传形式。比如,手机报、电子报、飞信、电视点播、移动安全宣传电子屏等。现在每一位员工都有手机,煤矿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平台,利用手机报、飞信等软件定期或不定期的向员工宣传企业近期的安全生产重点。煤矿企业还可以利用移动安全宣传电子屏等新的宣传面板,一改传统有像无声的宣传牌版,充分利用现今社会的多媒体播放软件,在工业广场、候车室、员工餐厅等员工聚集比较多的地方播放声像丰富的安全教育影视素材,使员工加深安全教育的印象,并入心入脑。

(3)进一步加强对基层通讯员的发展和培养。基层通讯员是煤矿企业安全宣传的细胞,他们既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者也是宣传者。他们的宣传是双向的,一方面是将上级的安全生产精神和工作重点宣传到基层员工;另一方面是将基层员工的优秀事迹或者好的做法宣传到上级部门。煤矿企业必须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基层的通讯员队伍,并加强对基层通讯员的培养,建立合适的奖罚激励措施,激发基层通讯员的宣传积极性,为安全宣传这棵大树输送更多的新鲜血液,使其更加的枝繁叶茂。

在提高基层通讯员写作水平方面应该多开展一些写作培训班、兴趣班或者写作经验交流活动,通过相互的学习不断提高通讯员的宣传水平;又或者可以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让一些写作水平比较高的通讯员带动一些有写作积极性但是写作水平有待提高的通讯员更快的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又或者可以邀请一些资深的记者或者编辑到企业为通讯员授课,全面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提高通讯员的宣传水平。

作者:洪文单位: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永煤公司陈四楼煤矿

第5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对于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相应的,煤矿开采业也得到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煤矿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煤矿机电运输安全是保证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路线长,涉及的安全管理内容范围广,对于技术要求高。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开采出的煤炭的安全运输,其二则是生产设备的运输。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重大的煤矿安全事故中,由于机电事故引发的煤矿安全事故为第四位,而其中机电运输安全又占到机电事故35%左右的比例。因此,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而言之至关重要的。

1.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机电运输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能保证一个项目顺利、有秩序的得以开展,而缺少了有效的、系统化的管理,项目势必会出现混乱,质量问题更是让人堪忧。同样,在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上,也要高度予以重视,只有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机电运输设备能够安全运行。而当前的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中,有效的管理制度可谓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企业因为怕麻烦或是担心投入较大的成本,便放弃了体系性的管理制度的建立,没有成套的管理制度,最终会导致管理上的疏漏,安全生产便由此成为一句空话。

1.2机电运输设备日常维护不到位

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状态是构成整个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保证该部分的安全就必须切实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否则会成为一个致命的安全隐患。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诸如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会造成设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这些破损若不及时得到检修,可能会由原本较小的问题转换成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势必威胁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1.3机电运输设备操作人员自身素质偏低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设备,设备的操作较复杂,对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但在实践中许多操作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一些操作人员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加之缺乏业务知识学习,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规指挥、违规操作时有发生,这些难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可能给整个矿井机电运输埋下隐患,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巨大威胁。

2.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生产的建议

2.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中实施运输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运输事故的发生,完善的安全运输管理对煤矿机电运输工作就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那么要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的作用,首先就要建立完善的有针对性的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以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安全管理制度真正贯彻落实到实际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中,并将安全管理任务落实到位。严格规范煤矿机电运输人员的作业行为,从而提高煤矿机电运输质量与安全,降低运输风险及事故的发生率,极力维护运输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2加强机电运输设备的日常和定期检修

施工设备是保证施工安全尤为重要的因素,因而必须重视设备的日常检修工作。煤矿井下的特殊工作环境,对机电运输设备的磨损和腐蚀,这些均会在不同程度上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为了最大程度地使用设备,需要注意对其进行日常和定期检修。安排具体的人员做好设备检查,检查中发现有问题必须及时上报和尽快修理。检修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认真负责的情况,应当给予相应的惩罚,相反,如果及时查处并上报问题,避免了重大损失,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此类方式将安全隐患尽早消除,以防止带来更大的损失。

2.3完善提升运输系统安全设施

煤矿企业要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各类安全保护装置,传动设备必须有护罩、护栏。矿井主要提升装置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装设保险装置和后备保护装置,运行时严禁甩掉保险装置。各种保险装置必须动作灵敏、性能可靠。提升机的电控系统、液压及机械制动系统必须可靠,各种闭锁关系正确,制动能力满足安全控制要求。斜井提升连接装置要可靠、牢固,必须装设保险绳。斜井井巷中防跑车与跑车防护装置等安全设施必须齐全、完善,提升时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规定,通过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安全设施降低矿井机电运输风险及事故的发生率。

2.4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以此来提高机电运输队伍整体素质。首先,坚持以岗位应知应会技术知识为重要内容,附带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进行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增强其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其次,定期组织机电运输骨干利用业余时间,就机电运输设备的工艺流程、结构、构造、工作原理、性能、电器元件的安装,保养、维修、故障排除等技术操作,进行详细的讲解、交流,会同在井下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法,使培训达到制度化。最后,积极开展各项技能比武活动,提高其业务能力,以提高技术水平为前提,开展各项技能比武活动,培养机电运输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兴趣。定期组织分工种、分岗位开展技术练兵活动;并进行理论考核评比,表彰优先者,以增强机电运输人员的荣誉感,激励职工不断学技术热潮。通过以上方式教育和培训,即巩固机电运输人员的自身技术能力,又提高机电运输队伍的技术水平。

2.5提高机电运输检查力度

矿井机电运输检查可以有效地促使企业加强对矿井机电运输设备的管理,煤矿机电运输较其他专业复杂,而现场检查中,基本把检查范围放在设备表面是否失去防爆性、完好性能上多,一些表面现象掩盖了不少深层次问题,缺乏对安全性能、动态情况的了解。因此要提高在检查中亲自动手、打开设备检查内部各类保护及详细翻阅各类记录资料。其次,加强隐患跟踪落实,往往前次检查中的问题在这次检查中同样出现,致使一些问题和隐患拖的时间长,被检查单位无动于衷,检查中缺乏力度,对一些大的问题,一时又难以解决的没有限制被检查单位进行限期整改和必要的处罚。

3.结语

煤矿机电运输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尤为重要的因素,机电运输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与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只有高度重视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相关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从安全管理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才能有效预防机电运输安全事故发生,从而提高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科]

【参考文献】

[1]王春海.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J].科技风,2008(11).

[2]艾井石.煤矿机电事故原因探析及对策思考[J].科技信息,2008(02).

第6篇

中图分类号:TD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00

煤矿安全生产不容忽视,各地煤矿的生产有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本文从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来探讨煤矿安全管理的创新方法和发展建议。

1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

1.1安全和生产之间关系不对

煤矿生产,安全为重。在煤矿生产之前,如果无法有效的处理好安全问题,那么生产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但是有些地方企业在开采煤矿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基本上都是以生产为首,一位的追求高产量,而忽视了开采的安全问题。对煤矿企业来说,经济效益固然是其主要的目的,但是安全问题同样不能忽视。对企业来说,安全第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那么企业就要赔偿更多的成本甚至面临倒闭,得不偿失。

1.2煤矿工作中存在重大危险隐患

煤矿由于其自身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开采条件的特殊性,存在许多的危险隐患。因为在开采煤矿的时候,容易引发火灾、水灾、以及瓦斯爆等事故。而这些情况就会给煤矿工作中的作业场所和各个环节带来重大的危险隐患,如果没开采煤矿的过程中对这些隐患稍有疏忽就可能会酿成重大的安全事故。

1.3相关技术及设备落后

随着煤矿开采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关开采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矿井越挖深,就可能会发生以前可能没有碰到过的安全问题,比如地热等,但是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安全问题。除此之外,尽管现在的开采技术比以前是提高了不少,但是在安全方面的技术及设备仍然比较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的要求。这些设备存在着更新速度比较慢,可靠性不够好等情况。

1.4煤矿的工作环境不容乐观

近些年,我国一直致力于煤矿质量的标准化建设。但是因为煤矿开采比较特殊,其环境和其他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区别,很多工作环境都比较差。存在的问题有多方面,比如工作空间狭小、粉尘弥漫、照明条件差、顶板淋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严重危害着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

2煤矿安全管理的创新

2.1在安全责任制度方式进行创新

2.1.1健全各种安全责任制度

对于各类管理制度要健全完善,并且要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使安全责任制度具有可行性,没有安全漏洞。建立考核体系来考察管理者的能力和态度。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根据当前新形势及安全生产及发展趋势,从全方位进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机制,按照不同层次和责任来管理[2]。

在管理煤矿的安全生产中,要从以前的事后查处责任人的方法转变为事前进行预防的主打管理。要改变以往的通过经验进行管理,转变为通过专业的技术来检测并管理。遵照客观规律,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建立好安全管理体系。

2.1.2转变领导观念

要想搞好煤矿安全工作,就需要把安全意识当成头等大事。严禁煤矿超层超采,增强安全开采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对于煤矿企业,要增强其业务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逐步转变企业经营者的安全意识,形成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通过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前预防重大事故发生。

2.2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创新

2.2.1以科技进步为载体,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

科学技术为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公认的道理。对煤矿企业来说,要想使安全生产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从技术设备上来更新,保障平时的安全生产。从硬件方面提高使用安全,提高机械化作业,尽可能减少事故发生率。

在生产的关键地方实现多重保护以及远程监控,建立并完善检测系统。采用先进仪器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减少事故发生。

2.2.2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就目前发生的大部分煤矿事故而言,都是因为违章操作造成的。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某些企业单位没有将安全生产考虑在计划之内,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知。现阶段专业管理人才欠缺,技术力量薄弱,都属于对安全生产忽视的结果。二是许多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一位加大生产,无视相关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还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技能进行培训的情况下,就让其上岗操作。三是在煤矿企业的员工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缺乏足够的应急能力。

2.2.3加强监督检查

安全监管要进行监督检查,所以在企业中可以实施安全动态评估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建立煤矿安全动态评估制度。通过建立评估制度,就可以不断的对煤矿进行安全分析,评估出结果反馈给企业,使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和投入都加强。二是加强安全培训,通过进行安全培训使煤矿企业的干部职工都能提高自己的安全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三要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煤矿工作安全第一,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把预防作为主要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并解决问题。

3煤矿安全管理的发展建议

3.1强化各级领导的主体责任意识

对于煤矿企业生产来说,能否做到安全生产,关键在于领导怎么安排,所以要建立领导的安全责任制和自我约束机制。领导是保证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只有其高度重视,才能够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使各项制度、措施真正执行。所以,要强化领导的主体责任意识,通过制度来约束引导领导,保证安全责任的落实。

3.2强化员工的安全素质

对于煤矿生产来说,要想真正做到安全生产,就要从基础来加强管理工作。而最基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因此,对于在职的职工,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程的具体要求,进行保时、保质的培训。培训中不仅要讲授国家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而且还要结合各自矿井的实际生产条件进行安全操作的培训。使职工了解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责任制,提高自己的安全生产意识。

3.3规范制度建设

煤矿安全生产是综合性工作,管理方面多,工作复杂。因此要实现规范化管理,从全方位各角度进行管理,建立起严密的管理制度并执行。比如建立相关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建立有效的奖罚制度,将安全效果与个人经济利益联系,实行激励机制。

3.4规范质量标准化

煤矿生产质量如何,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而要想使企业的生产质量达标,安全状况好,就需要做好相应的质量标准化工作。比如正确认识安全生产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加强现场管理,抓好施工质量;坚持验收标准,严格进行考核等。

第7篇

关键词:煤矿 安全生产 现状 GIS 应用

一、前言

煤矿生产是高危行业,其安全管理尤为重要。通过GIS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开发和应用,能够实现管理人员对矿井信息的及时掌握,提供有效的安全生产指导信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二、煤矿信息化系统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两化融合”思想在煤矿企业的不断深入,煤矿企业建立了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6大安全避险系统。有的煤矿还建立了综合工作监控系统、主通风监控系统、主副井提升监控系统、主副井提升系统、电力安全监控系统、锅炉房监控系统、束管在线监测系统、主运输监控系统等自动化系统,另外在业务管理层还建立了诸如产运销一体化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地测空间管理系统、安全量化管理系统、计划统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但是,由于各业务系统是独立的,同一监测监控对象(如人员、设备参数等)的应用数据,分别存放在各自部门和数据库中,从而会导致数据共享困难,数据重复、准确性低。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加,数据的不断庞大,系统维护工作量也会日益膨胀;另外数据信息零散,不利于统计分析,达不到为管理层提供辅助分析决策的作用,系统应用不能发挥最大化。

三、传统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过去传统的煤矿管理模式,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模式,一般都是事后才总结经验教训,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1.安全管理信息缺乏并且管理不统一,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在管理过程中,信息管理比较混乱,没有专门统一管理信息的部门,相应产生的信息准确度较差,而且对信息的安全性也没有分类,反应危险情况和紧急情况的信息没有归类收集,使一些有效的信息得不到反馈利用。因此,对安全的决策缺乏此类信息的指导,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煤矿企业对安全管理模式的现代化管理缺乏深刻认识,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对现代化信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四、基于GIS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系统的介绍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计算机技术与地理学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处理和储存空间信息的技术,其将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图形学融合于一体,并能将地理位置等相关信息,根据需要传送给用户。因此,探讨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系统总体设计

一是要明确该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建立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不但要求在功能上能满足用户需求,还要求在结构上科学化、合理化。根据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规范化、集成化、实用性、易用性、可扩充性和先进性等基本设计原则;二是要确定该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通过在煤炭安全管理中引入GIS技术,将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管理带入可视化环境中,从而使煤矿的安全管理变得生动、形象、全面和直观。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是:通过GIS空间分析,提供最佳逃生线路,使煤矿安全管理更加直观、形象;完成对煤矿相关安全数据的修改、转出、转入、统计分析以及检索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双向查询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图形和其属性的功能,使安全管理信息方便快捷地提供于用户。

2.系统结构的设计

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开放式和模块化的设计要求,以系统兼容性及系统的扩展性进一步提高为目标,使其真正达到较强的实用性、稳定可靠的运行性、先进的技术性,使系统能够真正为煤矿安全管理及煤矿安全决策提供服务,减少灾害发生,提高经济效益。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各个部门的主管领导和煤矿调度人员是系统的用户,整个井下的工人、仪器及设施设备等是此系统的管理对象。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由系统帮助、法律法规、人员管理、灾害处理、安全管理、信息查询和用户登录等模块组成,其中安全管理模块包括避灾线路分析、安全隐患管理、应急预案、事故案例和危险源管理;信息查询模块由通风防尘设备、机电设备和巷道等信息组成,为用户及管理者管理和查询井下信息服务。

3.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所开发的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对空间和空间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办法,在空间数据分层的基础上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对数据的管理和更新以及灵活调用,本系统通过网络计算机软件对相关图形实施分层管理,以层的管理形式加快检索地图内各要素。系统自动将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图形分开保存,将相近和相同的放在一层,从而形成了几个或几十个不同的层,但是,在同一个层面内,存放的数据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属性和几何特征。存储拓扑结构的图形数据由标注、点、线、面等实体构成,其主要以空间图形数据为基础。所开发的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矿井通风系统、矿井危险源、避灾线路及矿井巷道现状等图形组成。此系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空间数据中现有数据源,建设本系统空间数据库的主要图层有:第一层,危险源地点层,对井下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进行记录;第二层,巷道层,是最基本的井下数据,其包括全部的巷道线;第三层,压风线路层,对压风风流的走向进行演示;第四层,坐标网格层,其包含有图幅范围中全部坐标网格;第五层,避灾线路层主要是躲避火灾和水灾的逃生线路;第六层,文字注释层;第七层,救灾设施分布图层。

五、GIS技术在煤矿管理中的运用

在煤矿管理系统中有一个环节是需要对煤矿的生产属性,进行分析管理,并理清各个数据间的联系,由此看来,煤矿的管理系统包含了煤矿的生产属性信息,同时对数据的处理也能够看出系统中同样包括空间信息。要想详细了解煤矿的空间图形信息,就必须采用GIS技术的坐标定位对空间位置进行描述。

煤矿属性的信息量十分的庞大,主要通过对煤矿地理特征和煤矿中各种设备信息的采集,形成一套完整的空间分布图,从而对煤矿生产设备进行信息化监控和操作,对于煤矿中少数的固定设备,也能够起到有效的监控作用。这种信息化技术主要将采集到的信息的不同特征用几何图形表达出来,进行系统的分类,从而帮助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监控。就拿煤矿中的固定设施井巷来说,每个矿井所包含的水平是不同的,而每个水平又分有不同的阶段,可以说结构比较复杂,所以要想准确监控到每个设备的具体运转情况,就要及时采用GIS信息化技术。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的安全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更关系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GIS系统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8篇

1.生产技术管理薄弱,安全管理投入较少。虽然在近年来,我国一直都在推行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但是由于煤矿工作环境上的特殊性质,有很多工作环境都没有得到改善。一些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石门揭煤、过断层和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等都不制定安全技术措施;采掘接替紧张时,采用非正规工作面开采;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作为应付检查的工具,探头随意布置,管理维护跟不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其次,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根据国内相关专家的测算,我国煤矿用于安全生产的投入占GDP的比重不足l%,但是发达国家在煤矿安全方面的投入则高达3.3%,造成了我国煤矿自主科技研发能力十分有限,煤矿在高危险条件下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远远不能抵御煤矿灾害的发生。

2.监管力度不够,安全检查走马观花。煤矿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危险源在工作过程中随时出现也可能消失,但现行的这种监察方式无法实现危险源的监控动态化、系统化,致使事故的超前预防形同虚设。其次,我国许多煤矿企业仍然沿袭传统的安全检查方法,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专职安监人员,凭着自身的经验、责任心、技术水平到现场去检查,安全检查人员只是盯着显山露水的地方使劲。此外,现在关于煤矿的安全检查形式很多,有自检、互检、旬检、月检、季度大检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安全管理,但因为各种检查的时间、路线大部分是既定的,基层生产单位对检查的规律都已了如指掌,这样就会使基层单位应付各种检查,使得监督管理部门不能得到真实的信息。

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安全培训不到位。我国许多煤矿管理人员管理水平较为低下,由于他们基本上是未系统学习管理知识的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往往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进行管理,不能对煤矿职工进行安全方面的有效管理和激励。其次,近几年随着用工制度改革,煤矿职工队伍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使用农民工、农民轮换工、协议工、临时工,并且他们已经成为井下一线工作的主力军。这些矿工在主人翁责任意识、纪律观念、技术水平等方面,都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此外,企业每年用于培训的费用高达数百万,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大体表现在:培训方法不切合实际;培训制度不完善,没有很好的管理考核制度;考核把关不严,可以蒙混过关等。

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1.强化各级领导的安全意识,加强领导下井带班的管理工作。煤矿企业的各级领导和职工一定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各生产部门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抓,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努力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其次,严格实行领导下井带班制度,要求每班要有带班领导在现场,切实掌握当班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加强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检查和巡视,及时发现和组织消除事故隐患。

2.加强安全装备投入,提高科研技术水平。要促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首先要建设本质安全管理,结合自身经济技术条件,加大安全装备与技术投入,做到选用先进设备、合理工艺、科学的开拓布局和经济的资源开采。为保障煤矿安全装备与技术投入,国家应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煤炭企业对安全技措资金的使用范围,真正做到专款专用,逐步提高安全技术资金比率。其次,建立煤矿安全科研专项资金,建立起一个可靠、有效的安全生产科研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及其专家学者的作用,对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突水等灾害的形成与发展机理进行研究,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科技理论水平。

3.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监督机制。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机制,除了要考虑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之外,还必须符合安全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及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客观需求。本质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是煤矿各类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所要求的各项责任制度,这些制度要要涵盖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其次,加强对监察、监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依法进行过错追究、责任约束、违纪查处。认真查处现场的安全隐患,对不合格工程责令重新整改,对不查处安全隐患的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要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奖罚分明。此外,狠抓质量标准化,坚持标准,严格检查验收,促使煤矿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采用科技含量较高、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

4.强化培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首先,煤矿一线的工人大多是些来自偏远地区且没有受过很的教育的人,往往都没有意识到自身安全问题,更不用说去防范了,因此一定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要求进行培训,培训时应结合各个矿井的实际生产条件进行培训学习。其次,培训的方式一定要多样化。理论培训应与实用技术有机结合,进行安全图片展、放映安全事故案例、宣讲近几年来的灾害事故的事例、经验和教训、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建立严格的考核、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安全培训一定要注重培训质量,严防学员蒙混过关。

三、结语

第9篇

【关键词】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一通三防是指矿井通风、防火、防瓦斯、防粉尘,现阶段,我国有很多煤矿企业的安全是不符合标准的,一通三防工作执行力度不到位,同时监管力度也不到位,非常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酿成悲剧。因此,有必要对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研究,以提高煤矿的安全效果。

1煤矿一通三防

1.1“一通”

“一通”主要是指矿井通风,将新鲜的空气输送到矿井内部,增加矿井中氧气的浓度,逐渐淡化矿井中的有害气体,为井下的开采人员提供安全的开采环境,保证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矿井深部存在瓦斯、煤层自燃的可能性,那么对矿井进行通风就会淡化这些有毒害的气体,降低矿井的温度,避免煤层自燃而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

1.2“三防”

“三防”是指防瓦斯、防火、防粉尘。①防瓦斯。在大多数的煤矿事故中,基本上都是由瓦斯爆炸而引起的,因此,有必要做好瓦斯的预防和安全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煤矿施工时会挂瓦斯便携仪以及甲烷传感器(图1所示为单巷掘进面甲烷传感器的布置图),当施工地点回风流瓦斯浓度高于0.8%、施工点及设备的20m内回风流瓦斯浓度接近1.5%、施工点回风流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5%时,无论上述三种情况的哪种情况出现,都必须要停止工作,关闭电源并疏散工作人员,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②防火。火灾也是煤矿中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设备着火通常采用不到点的灭火器材来进行灭火,如:ABC干粉灭火器。若是发生火灾,则需要立即切断电源,将火灾区域的工作人员尽快疏散到安全区域。③防粉尘。粉尘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开采人员难免会将其吸入到体内,长期吸入会导致尘肺病。当粉尘的浓度达到一定限度的时候,高温作用会导致其发生爆炸产生有毒气体,导致矿井大灾难的产生。通常情况下开采人员会选择洒水、湿法作业等方式来降低粉尘的浓度,降低空气对开采人员生命的危害,保证矿区的安全[1]。

2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2.1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

一通三防安全体系的审核制度应当要非常严格,由于一通三防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严谨、重要,对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因此,煤矿内部应当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①对一通三防体系的设计进行严格审核,相关人员要定期对一通三防体系进行审核,对其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进行审核,保证一通三防体系的安全。②对设备进行严格审核。一通三防相关设备的审核是十分重要的,一些矿井使用的时间较长,那么就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严格的审核,避免由于设备的老化和损坏而引起整个安全系统发生故障,保证整个体系以及设备的使用能够满足实际需求[2]。③对安全行为进行审核。煤矿应当对开采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约束,定期组织考评测试,使其能够意识到每个细小环节安全的重要性,进而保证煤矿的安全。

2.2建立培训体系

对于一些开采人员来说,其安全意识和专业能力并没有达到很高的层次,因此,可以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来提高相关人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比如:煤矿成立培训考核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矿井开采人员的考核和培训工作,同时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将开采人员的安全行为表现纳入到其中,与员工的奖金和工资直接挂钩,这样会督促员工的积极性,使其自觉遵守安全管理条例[3]。此外,应当要对员工展开定期培训,从思想层面、安全行为方面等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并提高其安全行为能力,构建更加完善的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

2.3建立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煤矿可以借鉴以下几方面内容:(1)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在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中,需要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明确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科长、队长、技术人员以及各个工种的岗位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规划出每个人的岗位职责范围,使其能够自觉遵守相关规范和要求,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2)建立一通三防工作程序。一通三防工作程序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①在一通三防工作的程序中,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对一通三防信息进行归纳处理、对通风设备的维修和调度、对通风系统进行调整以及对瓦斯超限处理等方面的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规定其操作流程、操作的正确方法等。②在程序中需要有详细的规定,包括技术分析、工作例会等内容,保证能够通过会议来了解一通三防安全管理的实时动态。③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进行规定,包括通风专员、瓦斯检查专员、防火专员、设备仪器维护专员等,在规范流程的要求下,工作人员的工作流会更加规范,避免人为疏忽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4]。(3)制定一通三防安全管理规定。一通三防安全管理规定不仅仅包括矿井的通风系统,还应当要包括施工巷道和盲巷的管理、施工环境的安全监测管理、瓦斯管理等,以明确的规定来约束各项管理工作,避免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发生影响矿井的安全。同时要对瓦斯检查专员的权力范围进行规定,比如:规定在施工现场一切以瓦斯检查专员为标准,服从瓦斯检查专员的一切安排。尽可能优化所有管理人员的职能,提高一通三防的安全性能。

3结束语

总之,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其不仅优化了煤矿的安全系统,同时也为煤矿的安全提供了保障。煤矿领导班子应当要意识到一通三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措施来完善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以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埃云.关于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10):93+95.

[2]石越.关于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01):71.

第10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电气设备管理

在每年的重大事故通报中,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都占有相当大的比列。为什么每年都在强调煤矿的安全工作,而每年都会发生这些大型事故。这主要是存在于大多数煤矿都不能做到安全管理,尤其是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因此,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越来越成为煤矿安全的首要任务。

一、煤矿电气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煤矿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煤矿电气设备,但是在真正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瓦斯、水灾以及煤尘的危险性比较大,而且发生时造成后果比较严重,因此许多领导对其过于重视,而忽视了对煤矿电气设备的管理。这一现象的出现对整个煤矿的安全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加强电气设备管理对于煤矿的安全运营意义重大。

二、煤矿电气设备管理的内容

2.1避免发生触电伤亡事故

触电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人体与正常带电部分接触触电。第二,人体与漏电部分接触触电。第三,没有直接与电气设备接触触电等。触电较轻时,会造成烧伤,而严重时,会造成人体内部器官损坏,甚至死亡。

防止触电的主要措施有:在井下高、低压供电系统中,装设漏电保护装置;设置保护接地;使人体不能接触或接近带电体;维修时使用保安工具等。

2.2避免电网过流故障

过流是指电气设备的实际电流大于额定的电流值。过流刚开始时会造成电气设备绝缘老化,降低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时间长了之后将会烧毁电气设备,进而引发电气火灾,引爆煤尘、瓦斯。这些都会严重的影响煤矿的正常运营。

2.3避免发生电网漏电故障

电网漏电一般分为集中性漏电和分散性漏电两种。虽然漏电的方式不同,但是这些漏电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会造成人身触电伤亡,还会引起瓦斯和煤尘爆炸,必须要足够重视。所以,在每月的检修中,一定要注意对线路的检修,防患于未然。

防止发生电网漏电的措施有:设置保护接地;不人工增加额外部件;各个线路的导线连接要牢固、无毛刺;必须设置安装漏电保护装置;要补偿电网的对地电容电流;避免电缆或者电气设备浸泡于水中。

三、煤矿常见电器安全事故的原因

3.1 配件规格和质量不合格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矿也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机械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因此需要更高质量、高精度、更高科技含量的电气设备,但是目前我国国内生产煤矿设备配件的企业都比较落后,企业间对于配件的规格、尺寸、材料、性能没有统一标准,这就造成各种配件间的替换性比较差。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厂家为了降低城北而偷工减料,这也给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安全隐患。

3.2 设备检修不到位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煤矿采用了运输机、挖掘机、采煤机、支架等一系列采掘设备,如果这些设备长时间的运行和检修的不到位,那么就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和误差,这就要求工人在检修时必须做到全面认真和细致。但是煤矿的工程技术员的质量和数量不能达到要求,造成了年检、月检等长期维护工作无法按计划进行。因此,必然会造成事故的发生。而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据统计,发生的机电设备事故中约有75%-80%是由于操作不当和检修不到位造成的。

3.3 设备陈旧老化

许多煤矿在建设初期由于资金的短缺,造成生产线不能成套匹配,并且在后期机电设备的更新速度也比较慢,造成设备相对老化。同时,由于我国煤炭矿机械制造业的加工制造水平比较低,工艺技术和监测手段等综合能力也比较低,这就导致煤炭行业事故发生率很高,设备维护工作量大。

3.4 设备造型不合理

由于我过煤矿生产设备的水平比较低,品种比较少,质量比较差,许多机械基础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不能独立生产,只能靠向外引进技术来完成,因此我国煤炭工业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设备配套不完善、选型不合理的情况,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要对不同环境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条件的不适应,因此存在较长的磨合期,这很大的可能性引起事故。

四、改善措施

煤矿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煤矿机电安全管理,而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又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要把机电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必须要从实际出发,运用合理的方法对人、财、物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机电安全管理系统,并让其能正常运转。最为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4.1规章制度。要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各类规章制度,并且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对于那些违章的行为与操作,要有合理的处罚措施。只有这样人人才能做到依章办事。并且还要监理电气设备采购制度和标准,同时一定要严格监管起来。确保购买的设备是安全的,再投入使用。

4.2加大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职工基本素质。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煤矿中机电设备现代化与自动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也就要求员工的基本技能要跟的上技术的更新。因此,要邀请设备的厂家派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还要在单位内部要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最后,还要加强工人的思想建设,提高职工的责任心。

4.3合理配置监测仪器、仪表、维修工具和备件,要确保这些设备不能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还要重视日常的巡检工作,使煤矿生产中的问题能够及时被发现、被解决,把重大事故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4.4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不仅要防止事故发生,还要能在事故发生后最大程度的降低人命、财产损失。要根据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合适的应急预案、事故汇报和处理程序,并能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地演练,切实提高关键技术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4.5厂矿的领导要组织专门的机电安全检查队伍,让其专门负责监察机电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工作质量。避免因为操作人员自己的操作失误和不细心造成机电安全管理系统失控,还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使上下信息交流畅通,使整个煤矿能够安全的正常运转。

总 结

总之,对于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要从每一个小的方面入手,仔仔细细、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做好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把每个小问题、每个细节都不放过,最大程度的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4—2009年全国煤矿事故分析报告[R].2005-2010.

第11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

随着煤矿机电设备的机械化与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煤矿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不仅能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更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增进效益,因此,必须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有着高度的重视。

1、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隐患

1.1管理因素

机电设备的运行环境、设备的定置管理、安全间距、安全设施等不符合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仍旧存在。

首先,机电管理制度不健全。新出台的煤矿质量标准化规定,每个矿井应该建立17种基本机电管理制度,而在现实生产工作中,有的矿井没有健全管理制度,或者是虽然建立了相关制度,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具体落实,导致管理的混乱。

其次,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比如说机电设备的不正确使用、长期超负荷运转、设备检修不到位、设备保养的及时性与充分性得不到保证等诸多现象。

再者,安全技术管理水平相对滞后,机电设备的基础性工作电子化程度不高,固定设备、流动设备管理不平衡。

第四,管理水平不平衡。一部分设备管理人员只重视提升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等固定设备的管理,而对流动设备管理则不够重视,从而造成设备面广、量大、隐患多的难点。

1.2人员因素

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及危险性,一些技术水平高的人员不愿意进入煤矿一线进行生产;而长期的思想观念上,认为机电工属于辅职业,对之不太重视,机电工作人员情绪波动较大,跳槽现象时有发生,整个工种缺乏高学历、高水平的操作人员。而相当一部分职工的文化水平较低,遇到简单事故都无法独立处理,对安全生产管理起不到指导作用。

1.3设备因素

第一,由于井下粉尘大、湿度高、有腐蚀性气体,煤矿的生产环境一般都比较恶劣。在运输、存放等过程中,如果保养不善,容易造成机电设备的腐蚀与损坏。

第二,由于机电设备一次性投入数额较大,所以设备的更新速度较慢,设备相对老化,很多机电设备的老、旧、超负荷运转等现象仍旧存在;一些配电点新旧设备、不同型号设备共用,与《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造成设备维护困难,容易形成隐患。

第三,设备配套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液压泵站供液系统不能满足采掘设备的要求,供液速度慢;液压支架与运输机相配不合理,不同型号的液压支架混用等都会造成安全事故。

2、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建议

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就是物—人—环境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统一。

2.1制度的安全管理

2.1.1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夯实管理体制的基础

煤矿应该建立、健全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分管责任人并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好人井检验、安装交接验收、巡回检验、定期检验、维护保养、检修以及报废等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并落实到个人;健全管理台账,并逐步实现电子化管理,使得纸质台账与电子化台账相符合,以实现台账的静态管理与设备保养维系的动态管理相结合。

2.1.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制度是一种约束机制,是指导职工工作的标准,要形成以制度管人的工作方式。只有完善的制度、到位的管理,安全生产才能真正实现。要贯彻落实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事故责任制等,实现安全工作人人管、安全工作管人人,形成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局面。

2.1.3加强安全检修

要严格依照煤矿有关规定对提升运输系统、通风排水系统、供电系统、防雷接地装置等进行定期的检验;要按规定对安全仪器仪表进行周期校验,禁止使用不合格或者是未按规定检验的产品。

要对专门的提升系统每年进行一次性能定位,其他的提升系统应该每三年进行一次性能定位;而提升装置使用的钢丝绳及连接装置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验,对出现损坏、超限的装置必须及时更换,不得违章使用。

新投入的主通风机要在使用前进行一次性能测定和试运转工作。而对主通风机、主排水机至少每月检查一次,并按规定进行性能测试。对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等的输电线路、配电设备等,每年的雨季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

2.2人的安全管理

2.2.1正确的安全定位

增强安全意识,并在工作中引导职工遵循安全标准准则操控设备,以保证煤矿生产流程的安全进行。

第一,对操作人员要根据岗位需求,制定合理的用工制度,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考核后能上岗,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第二,当操作人员进入单位后,要及时进行全方位的业务培训。一方面要对工作后需要的相关作业技术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要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增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2.2加强安全教育

煤矿职工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时刻都面临着瓦斯、粉尘、水、火、顶板危险等五大自然灾害的威胁,而井下劳动具有时间长、强度大、易疲劳等特点,要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切忌只喊空口号,而没有实效性。要在掌握职工心理活动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抓好职工的自主保护教育,树立本质型安全文化理念,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教育、自我践行、自我约束来做好自己的安全工作。

2.2.3提高机电安全监察员的整体素质

作为机电安全监察员,责任重大。一定要认真学习机电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集中优势力量,尽全力对每台设备、每条线路、每个工作面进行全面监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安全生产规定进行监察。

2.3设备的安全管理

2.3.1加大设备投入与改造力度

要把好设备的购入关口和维护关口,确保高标准、严要求使用机电设备,杜绝伪劣机电产品,从源头上保证质量;同时,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对煤矿必须的生产设备、安全监控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

2.3.2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增加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煤矿要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机电设备。对一些具有危险电压的机械旋转设备,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才能预防事故。此外,还要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实现对现有的机电设备进行改造与升级,增加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3、结语

煤炭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管理理念、技术力量、资金投入、人员践行、降本增效等多方面着手,把工作方向与着力点放到增强安全生产、提高效益上面来,以实现煤炭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近期,笔者有幸参加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的“第20期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研修班”赴日本培训学习,在日本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研修学习。现就日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所见、所闻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与大家共享。

日本煤炭工业作为国家重要基础产业,对日本的近代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战后,煤炭作为日本的惟一能源,对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民生活的安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日本全国有100多个煤矿,40万煤矿工人,年产量在5500万吨以上。由于产量增加,人员增多,安全投入及安全管理跟不上,煤矿安全状况相当差,矿井特大事故接连不断发生。如1965年山野煤矿瓦斯突出、爆炸,273名矿工死亡;1967年夕张新煤矿瓦斯突出、爆炸,93名矿工死亡;1969年三池煤矿井下火灾,83名矿工死亡;1970年南大夕张煤矿瓦斯爆炸,62名矿工死亡;尤其是1963年11月9日,三井三池煤矿发生的煤尘爆炸事故,造成458名矿工死亡。这些重大灾害频发,引起了社会的极大震动,也给煤炭行业敲响了警钟:必须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减少灾害。现在,日本的煤炭90%以上靠进口,全国仅存的两家煤矿――池岛煤矿和太平洋煤矿,一家关闭,一家重组为现在的钏路煤矿,分别作为煤炭安全技术输出项目的研修中心。

与其他采矿国家相比,日本的煤矿安全管理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自1985年以来,日本煤矿未再发生大的死亡事故。笔者赴日本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安全技术研修班,通过研修认为,日本煤矿安全管理的一些做法,也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强化安全意识,摆正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煤矿是一个特殊行业,作业场所在井下,工作环境比较差,受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安全管理与一般的产业有很大的差异。但所有这些都不应成为发生事故的理由。日本煤矿在安全的认识上,提出了煤矿“零灾害”目标,改变了人们对煤矿的传统看法。他们把人放在首位,以人为本,在安全上投入最多,以确保安全生产。我们参观的一个煤矿,当时已经安全生产200多天,并提出实现300天的安全生产目标。开始我们很不理解,安全搞得这么好,怎么才只有连续200天的纪录啊?经了解后才知道,日本煤矿的工伤统计标准是受伤休息三天以上的算一例工伤,之后再重新开始计算连续安全生产天数。日本是第一个提出煤矿“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采矿国家,有了这个指导思想,自然就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

二是机械化水平高,安全投入到位。日本煤矿开采历史悠久,其煤炭企业之所以能够稳定良好发展,与日本的煤炭政策是分不开的。在采煤机械化方面,他们采用自己研制开发与进口相结合的办法,确保采煤设备始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采掘实现机械化,运煤实现皮带化,机电运输的许多方面实现了自动化,如巡视皮带机运转状况的机器人,无人操作的提升距离6625米、功率800千瓦的斜井绞车,井下自动排水泵等等。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减少了人员,简化了煤炭生产环节。保证了安全生产。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对效益不好、安全状况差的煤矿,采取整顿、收购等方式,坚决关闭。一些规模大、效益稳定、安全状况好的煤矿,政府给予大力扶助。对一些涉及安全的项目,如安全专用设备、瓦斯抽放、密闭、注浆、防治水、防火等,政府提供安全辅助金。保证安全资金投入,企业负责实施,提高了煤矿综合防灾抗灾能力。在日本煤矿,随处可见标有“辅”字的各类安全设备及设施。

三是安全设施完善,安全管理重实效。日本煤矿的安全设施非常可靠,如井下灭火栓,完全符合随时洒水灭火的要求。井下避灾峒室按要求配备必须的设备及物资。矿井救护队员都是煤矿工人兼职的,不单独支付工资,并且规定井下每个班组至少有两名,每季度集中训练一次,在模拟巷道内进行类似实战的训练。全矿井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撤退训练,在事先不通知的情况下,假设某处有灾害发生,要求矿工以最快的速度安全撤离。每月对矿工进行一次避灾教育。所有这些都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即使发生了事故,也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事故损失降至最小。日本的煤矿安全管理不搞“一刀切”,更重实效,有些做法值得我们深思。比如在瓦斯管理方面,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根据井下实际,可以申请部分符合条件的区域为“特免范围”,在特免范围内可以使用非防爆设备;对瓦斯浓度的规定,主要的回风流在1.5%以下,井下通行地点的风流在2%以下,表面上看是放松了安全管理,实际上更具有可操作性,该放宽的放宽,该严格的半点丝毫不马虎。

四是从业人员素质高,实现自我安全管理。煤矿井下生产点多面广,完全通过他人监督管理是相当困难的,必须让职工在各自的责任范围内自己进行安全管理,变“要我怎样做”为“我要怎样做”,形成自我安全管理体系。同时要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100人中99人安全了,有1人不安全,也是不安全的。为此日本煤矿先后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如将日本钢铁公司的KYT(危险预知)活动引入煤矿,从分析现状人手,找出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在实际操作中加以解决。日本煤矿从业人员均是高中以上文化,班组长一级管理人员即可以组织生产,并具备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最有特色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实施的“手口示意”操作方法。所谓“手口示意”,就是要求作业人员手指操作对象,并大声呼其名进行确认后的一连串动作。我们在井下看到日本矿工在操作每一个设备时都很自然地执行着“手口示意”程序。

五是法律法规健全,有一支务实的安全监督队伍。1949年日本就有了《矿山安全法》,以后不断修改完善。日本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建立较早,工作务实,效果显著。他们多实行突击检查,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进行相关的安全业务、设施状况检查,发现问题,保证彻底落实解决。相关法律规定,检查人员不得接受被查方的餐饮、交通及其他任何服务。他们注重煤矿安全的超前管理、过程管理,而不是等出了事故后去追查。如煤矿要实施的工作面瓦斯治理方案、打钻治水方案以及其他特殊施工方案等,都必须提前制定并上报政府安全监督部门,经批准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上级安全监督人员现场监督,有效地控制了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