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内的经济发展现状

国内的经济发展现状

时间:2023-07-18 17:25: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内的经济发展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内的经济发展现状

第1篇

关键词:临空;经济;发展;现状;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飞机场已经从单一的客货运场所变成了全球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机场的辐射力下,很多与航空业相关的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区,也就是“临空经济”。临空经济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现代经济服务模式,已经并正在向城市经济的重点发展,为了将机场周边发展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必须针对当前的临空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

一、现阶段临空经济发展的现状

现阶段,国内的很多大都市的临空经济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很多地方已经形成了相关的产业区,并且客货吞吐量日益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就目前来将,国内临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机场周边开发不足

虽说机场是临空经济的核心和动力源泉,机场的客货量和运营效率也代表了该区临空经济的发展水平,但是临空经济就不只是指机场经济,而是概括了临空经济区在间接效应下所开发的高科技和高端现代产业。目前,机场的辐射功能比较匮乏,往往只注重发展机场经济,而忽视了发展与之相联系的产业。

(二)临空产业缺少必要的关联,企业创新能力不够

在临空经济内的企业相互协作是集聚效应的一种表现和前提。临空经济区内的企业普遍关联性不够,也没有较高的协作水平。现阶段国内临空经济区中的企业多经营组装加工,对于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基本上都是进口的,产品附加值不高,新产品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最终减弱了国内临空产业的竞争力。

(三)机场的基础服务设施配备不全

基础服务设施配备的不全,是当前一大影响国内临空经济发展的原因。国内当前的临空经济区中交通网络还不够完善,交通类别单一,没有一套包括多种交通方式在内的综合交通网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临空经济区的辐射能力,也影响了它的聚集吸引力。

(四)服务业发展后劲不足

临空经济区中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够,企业欠缺发展后劲,没有合适的商务环境,尤其是缺乏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无法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需求,最终制约了国内临空经济的发展。

(五)临空经济区中缺乏相应的科研机构

临空经济区因为是创新的高地,国外的相关区域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高新技术科研机构。而国内很多临空经济区都没有科研机构与研发中心,无法与制造业形成一个较好的互动。

二、临空经济发展的对策

国内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航空业在区域中所发挥的辐射作用越来越明显,必须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对策,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临空经济的发展:

(一)做好临空经济区域的规划

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临空经济产业必须跟具体区域中的经济发展和相关产业相协调,反之则易形成孤岛型的产业区。

临空产业的每一个机场的定位与发展模式都存在差异,每一个地区具有独特的优点,应该结合具体情况来规划临空产业。比方说,当前的一些北美机场因为机场中的停车收费太高,交通又紧张,有些公司就在靠近机场的地方修建停车场,旅行社将汽车停在这些停车场中,再借助摆渡车将这些车载入候机楼,如此一来即可降低费用,又可增加停车时间,也就在这一方面增加了收入。借助停车场增加收入,并可在结合机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本临空区域的产业区。

(二)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

一般而言,对于临空经济区中的交通运输要求比较高,临空经济区中要求较高的交通通达性。我国在发展临空经济时,应该以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规范自己,构建完善的交通体系,以此来连接临空经济区和城市交通体系。国内的临空经济区中的交通网应该以机场为中心,向四周呈环形或向外辐射的公路布局结构。中一个机场要变成多功能的成熟临空经济区,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其地域呈圈层结构,见图1。

一个现代化的机场,应使用多模式的交换节点来连接机场内不同交通运输,确保机场与周围高速路、铁路和公交线路的通达性,更好的跟周边商业区、居民区连接,强化人与货物的互动联运,提高运输系统的效率。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除了道路基础设施的欠缺,市政、文化和综合服务等基础设施欠缺是当前影响临空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增加道路交通设施是加强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此外,在区域政务服务、文化休闲、会展商贸和生态宜居等方面,政府也应重点给予关注和支持。

(四)发展配套的科研机构

临空经济的发展,更需要知识密集型的高端产业的支撑,具体而言,就是需要一定数量的科研机构,提供相应的人力和物力支持。世界上,发展比较成功的临空经济区都十分重视教育与职业培训,意欲借此提高临空经济区产业的本地化水平。我们在发展临空经济区时,除了注意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还应建立高端人才培养机制和适合高端人才发展的土壤。再者,探索在临空经济区中建立科技试验园,以便企业在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中,能在短时间内创造科研成果,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有效的促进临空经济产业升级和发展。

(五)扩大临空经济区的辐射效应

临空经济区的辐射效涉及到对产业、生态环境和交通运输的辐射效应。首先,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临空经济区在城市二、三产业中的比例,提高该城市的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切实增强临空经济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其次,通过带动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的渠道,大力推动该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吸引优秀企业的进驻,让临空经济区得到有效的发展。最后,通过建立畅通、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使得临空经济区与其他地区有更加密切的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的吸引力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允奋,谷芸芸.中国临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J].经济问题探索.2006,(12).

第2篇

关键词:足球发展;经济因素;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F0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169-02

足球运动作为体育产业的一种,其对经济因素发展的影响主要在于带动相关行业和消费群体的发展,促进相关的消费行为。同时足球运动所带动的一系列与之有关的足球相关产业也随着足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而得以发展。而对现代社会中相关运动项目所占比重而言,由于国民对于足球运动喜爱程度在加深,足球运动带动国内经济增长的比重也在随之增加,其增长效果也十分明显。

一、足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由于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的满足,而是更多的去追求一些精神上的需求,因此体育事业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在现代体育事业中,经过市场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的足球运动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水平的提升,其中相关产业包含有足球产品、附属产品等。足球爱好者因为喜爱而产生的一系列消费行为都无形中拉动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一部分。而且随着一些运动国际化赛制的发展,其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使得区域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对我国现阶段足球运动发展水平进行调查发现,目前的发展状态处于一种初期的发展阶段。在现阶段,足球运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融合使得一些大城市更有兴趣举办各种足球运动的各大赛事,激起人们的消费和观看热情;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足球目,对于足球比赛中的一些赛制的规范作出了一些规定和管理,并成立了专门的足球管理中心,使得足球运动越来越朝着规范化前行。一些大型比赛项目的举办,拉动了一些赞助商对其投资,为经济环境的发展以及促进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例如,我国在2008年举办了奥运会,并在北京修建了很多专门为奥运会提供场馆的场馆,例如鸟巢、水立方等。这些建筑虽然是为了迎接奥运会而兴建的,但是在奥运会结束后,这些建筑还可以拉动其他行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很多外来游客会来北京进行浏览观光,从而拓宽了经济发展途径。足球运动得到国内人们的喜爱和关注还带动了城市环境的建设和提升,使城市对于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并积极引导一些投资商有计划地创造更加良好的城市环境,对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影响足球发展的经济因素

虽然足球的发展对城市经济建设和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就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其对于足球事业的快速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阻碍和局限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足球产业的发展。基于我国目前的具体国情,现阶段社会经济对足球事业的阻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

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实力还有待更高层次的提升。但是,足球事业的发展是需要国家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的,而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还没有达到足够支持的高度。纵观一些发达国家的足球事业,国家经济实力越大,对于足球事业发展支持力度也相应越大。例如,对比英国的经济发展与其国家足球队的表现来看,近几年英国经济发展逐渐出现了衰退的现象,而相对的就是英超联赛和英格兰足球队的整体发展水平也相应呈现衰退现象。而一向以足球水平闻名的巴西,由于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以至会有足球球迷担心巴西世界杯的举办是否能够如往届一样如期举行。而纵观其他国家的足球事业,例如南美国家,其出产的足球明星众多,但是很少有人在为本国的足球事业做贡献,大多都是转向了英超或者西甲等足球俱乐部。通过这些现实实例可以看出,足球事业的发展是需要国家经济强有力支持的,经济水平的偏低会影响到足球事业的持续发展。

各个国家出现的诸多现象足以说明经济因素给足球发展带来的影响,我国也同样如此,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导致我国大多球迷对于国内足球事业忧心,逐渐丧失了对中国足球队的信心,从而造成了国内足球球迷数量的持续降低。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即使出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足球事业中仍然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我国足球消费者数量仍然比较可观。面对强大的消费群体,我国足球事业的继续发展还是可期待。我国体育事业管理部门

正是看到了国内强大的消费群体可能会对未来足球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国内大力发展足球运动的赛事转播,逐渐将足球从一种单一的运动形式转变为一种足球产业,并不断的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更好的促进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的相关运行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二)足球俱乐部的过度经营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国内足球俱乐部的管理约束能力也相应的比较弱,有关国内足球俱乐部的管理相关法律条文并不完善,国家对于足球俱乐部的管控水平、力度不够,导致国内的足球俱乐部在任意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诱惑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自身的发展道路偏离正确的轨道。我国国内足球运动赛事频繁出现各种问题,例如踢假球等,导致观众对于中国足球逐渐失去信心,这些都说明了足球俱乐部在受到外界经济诱惑的影响,是过度经营所产生的恶果。而足球俱乐部的过度经营主要体现在我国足球俱乐部并没有重视国内的一些足球市场的正确开发,在经营过程中过多的重视自身经济利益,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了我国足球事业发展的止步不前甚至出现后退现象。因此不仅是经济水平不够导致对足球事业管控能力下降,从而造成足球事业的滞后,又因为足球事业的滞后影响了足球经济以及相关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而制约了经济水平的提升,两者之间出现了恶性循环的现象。

例如,我国足球超级联赛的市场影响力不够,主要是由于比赛制度的混乱以及球员技术水平低下所导致的结果。而究其原因,在于我国足球俱乐部在管理和发展中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和目标,不能将自身的切实利益与足球市场的开发联系在一起,使得足球市场的开发与足球俱乐部的发展呈现失衡的状态。而由于我国足球俱乐部对于市场开发力度不够,使得经济来源渠道狭窄,仅仅依靠政府和企业的支持远远不足以维持足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受限使得经济来源显得更为狭小。在这种经济环境下,足球俱乐部为了维持自身的继续经营和发展,在挑选队员的要求上就有所降低,从而导致足球队伍中队员素质良莠不齐、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拓宽经济收入和来源便出现一些破坏比赛规制的现象。而我国足球俱乐部在发展中之所以出现这种恶性循环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球迷的忽视,忽视了球迷对于足球事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忽视了球迷对足球的热情可以带来的巨大消费潜力和足球市场的开发。我国足球事业的低迷也反映了足球俱乐部在经营管理中并没有重视足球赛制中球迷的情感问题。

三、足球发展与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具体探究

国内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是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一经济因素也带动了足球运动的发展,使得足球运动从单一的运行形式转变为一种经济发展产业,并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其具有一定的消费基础。对比世界各国的足球事业发展,我国足球产业已经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而且许多国家足球运动转变为足球产业的历史也远超于我国。对于这种对比以及别国在足球产业中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经济因素是制约足球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从上文提到的英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对其国内足球事业发展的影响就可以看出,无论是英国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足球水平状况还是巴西在举办世界杯之前遇到的经济瓶颈都反映出了国内经济贫富差距对足球事业发展的影响。因此,针对足球事业与经济因素相互作用可以总结出:两者之间形成一种正相关作用,经济因素水平的提升有利于S持足球产业的持续发展,反之则对其形成阻碍;而足球事业的发展又拉动了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反之也影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经济水平发展状况以及足球事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较其他国家而言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仍然还是保持一种上升的状况。我国应该正确利用这一优势,不断促进我国足球产业的进步,从而通过足球产业拉动其他相关产业,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加,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两者之间形成良好的相互促进作用,才能实现最终的共赢局面。

四、结论

总之,足球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升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针对这种现象,我国应该在国内足球事业发展现状以及经济水平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对足球事业的管理力度,纠正现阶段在足球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管理疏漏,积极探索新型的监管方式,让我国足球产业在良好有序的管理秩序中更好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足球发展与经济因素之间的作用要求我国不断促进足球的专业化,并向国家足球产业化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 刘佳.足球发展与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解析[J].智富时代,2015,(2).

[2] 焦思维.浅析德法和解中的经济因素[J].黑龙江史志,2014,(7).

第3篇

国际经济贸易通过商品的劳务转移推动经济发展,此为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升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工具。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虽然资本跨国界转移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可是跨国界商品转移依然有增无减,亦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故国际经济贸易在长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演进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为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国际经济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改个开放三是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坚持有序推进服务开放,引进优质要素,融入全球市场,推动服务贸易快速发展。2000-2011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从660亿美元增长到4191亿美元,年均增长18.3%,全球占比从2.2%增长到5.2%,世界排名由第12位上升至第四位。这就确定了我国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仅仅用了十几年中国就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时至今日,我国正逐渐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建设贸易强国是当前我国国际贸发展的重要目标。

我国国际贸易取得举世瞻目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我国对外贸易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依靠的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可是加入WTO后,这种传统的国际竞争优势逐渐丧失,部分产品国际占有率逐渐下降,危及到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比如,我国纺织产品再出口数量逐渐增加的同时,出口效益逐渐下降,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我国当前对外贸易发展形势的严峻。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仅仅依靠成本优势进行竞争,必然遭受到其他国家各种贸易壁垒的打击,使得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优势下降。同时,我国尚未形成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优势,以致于我国国际经济贸易面临着双重的发展压力。

二、国际经济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作用分析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国际经济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作用为:

第一,有利于从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刺激企业生产要素的提高实际上,一个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就是将本国企业纳入外国企业残酷的竞争之中,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外国企业进驻中国产生了相关产品,加上持续的产品进口加剧了国内产品的竞争形势。国内企业为了获得足够的竞争优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激烈的产品竞争环境淘汰了一批企业,也提高了一批国内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优化了国内的市场结构,产生了新的发展动力;

二是出口企业参与国外市场竞争,不得不面对外国同类产品竞争。为了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出口企业不得不利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传统优势,用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必须按照国际标准、国际惯例生产产品,这无疑有助于提高本国企业的生产要素,更好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扩大市场,带动经济增长。

国际经济贸易持续增长,必然有利于扩大市场,带动经济增长。从出口方面来看,出口企业面对的是世界市场,必须以世界市场为基准进行生产活动,必然增加市场容量。倘若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的产品既可以销售国外,也可在国内销售,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为国内消费者提供较低成本的产品。产品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企业经济发展,也可带动一个行业的发展,产生“联动效应”,进而拉动经济增长;从进口方面来看,引进国内不具有的国外产品,开拓本国市场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新产品的发展。由于国内市场之前没有此类产品,国内企业一时无法摸清市场需求量,当进口量持续增加的时候就为企业提供了信号,企业便可以此为依据展开市场开拓和产品生产活动,进而带动新产品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创新是企业的强大生命力,二创新源于现今的科学技术。国际经济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推动着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促进技术的进步。

三、结论

第4篇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问题,文中总结了从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4年之后国内房地市场的一些数据,总结了其中的若干规律,以此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房地产;土地;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日趋火爆,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财富奇迹,在很多地区,房地产业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在这种大的风潮之下,人们纷纷涌向房地产领域,不论之前做过何种工作,仿佛一旦进入房地产就可以资产翻倍。然而,经过几年盲目的火爆之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不断增大,国家和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些调控措施不断出台,房地产市场终于开始逐渐回归理性。那么,国内房地产业未来的趋势又是如何,当房地产企业不再暴利之后,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如有些人所想的那样彻底崩盘亦或是逐步走下坡路呢?本文认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将有助于今后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一、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1.房地产投资状况

从目前国内房地产的经济来源分析,房地产投资依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比较大。这种投资一方面来自国内民间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就是国际投资。其中前者是主要投资来源,占到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总额的绝大部分,2011年这一比例约在76%左右,而从增长速度来看,除了2008年有较小回落,2004年至2010年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状态,2011年随着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这一数据又逐渐开始归落。从投资结构来看,投资对象则逐渐由商业营业用房转向住宅投资。

2.房地产开发状况

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的统计数据,国内房地产开发整体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新开工面积增多,竣工面积增速减缓。随着国内对房地产市场政策的一些改变,一些开放商对土地的囤积情况逐渐向使用过渡,开工情况增加很多,但是为了保证足够的利益,往往故意要求施工单位减缓进度,导致竣工面积的增长很缓慢。二是拆迁规模受到遏制,但土地控制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房地产开发不断出现的负面拆迁新闻,国家也对此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若干文件用于规范拆迁规模和方式,但是土地使用依然难以得到控制,这其中既有开放商的想法,也有地方政府的授意,而且开发过程中屡屡出现经济问题。国家审计署的《24个市县2009年至2010年土地管理及土地资金审计结果》,列举了24个市县在土地出让、征用及相关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合规、不规范的问题,实际情况可能远不止如此。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2010年联合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中,通报了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全国“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清查整改情况,31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存在“未报即用”违法用地现象,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至今年3月25日,全国共清理“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案件36872宗,涉及土地总面积61.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7.2万亩。

3.房地产销售状况

从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销售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从2004年至2010年,销售量不断增加,即使在2008年中间有过短暂回落,但是从全年来看,销售量仍然是增加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4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1%,首度超过10亿平方米。尽管面临严厉的楼市调控,商品房开发投资全年同比增速仍然达到33.2%。但是这一情况到2011年随着国家调控的坚决执行而发生了改变,数据报道2011年房地产市场相比2010年下降了14.8%左右,且这一比例依然在继续增加中。但是房地产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有所不同,虽然调控力度很大,但是房价近年来依然处于高位运行,虽然在个别地区稍有回落,但是不具代表性,从全国范围来看,房地产价格依然较高。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来看,受中国城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年轻人落户城市的主观意愿,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依然很强,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投资性购房热度依然不减。中国城镇化是目前世界上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在“十一五”期间城镇化已经到了46.6%,规模是非常巨大的,这场城镇化运动也使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也直接促使了房地产的火热。另外,国家高等教育持续扩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他们最终绝大多数也会落户城市,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购房群体。再就是投资性住房,很多人在有了一定充裕资金后就开始考虑资产的增值问题,而随着人民币的不断贬值,通货膨胀的持续,国内实体经济以及股市的低迷,房地产市场便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这也是促使房价高位运行的重要因素。综合以上三方面,再加上保障房项目的延迟,目前国内市场对房地产的刚兴需求依然强烈。

二、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来看,房地产市场都曾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也有很多因为房地产而失足的例子,像是日本持续十年的经济衰退,根源就是房地产泡沫,包括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也是由美国的房地产企业和银行引发,那么国内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2012年4月18日,国家统计局了3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房地产投资、土地供应量进一步收窄,商品房成交量却逐步回暖。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与2012年3月相比,70个大城市中新房价格下降的城市是46个,持平的城市是16个,上涨的城市8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都没有超过0.2%。从同比来看,与2011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38个,比2月份增加了11个,这是自2011年9月个别城市再次出现价格同比下降以来,下降城市个数最多的月份。从环比数据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连续6个月下降。东南沿海城市如杭州、宁波、温州、金华、青岛等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也进一步扩大,3月份比2月份分别扩大0.5个、0.5个、0.6个和0.4个百分点。

以上数据说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据此可以判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的现实需求升级具有可观的空间,我国房地产市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仍将处于总量增长型发展时期。

三、结语

新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将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改善住房条件的要求日益强烈。目前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这就加大了对住房的需求,刺激房地产市场活跃。目前城镇居民住房不均衡问题依然比较严重,中下等收入阶层住房困难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应加快住房结构调整,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力度,加快住宅发展,刺激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确实,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亟待规范,但是我们有理由给它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相信不久的将来,它将最终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并最终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陈军,王忠伟.长沙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森林工程,2009(04).

[2]吴天全,史宏军.房地产测绘发展浅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9).

第5篇

(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陕西西安710068)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十二五”期间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特点、发展动态及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旨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体育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指明方向。使得体育文化产业在未来发展走向更成熟化和标准化。

关键词:体育文化产业;改变发展方式;战略

前言

体育文化产业是社会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因此,根据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优势以及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加快推进体制的改革,开发塑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富有朝气的体育文化产业,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体育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指明方向。

1. 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意义研究

1.1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体育事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可以说取得了举世惊人的成绩。体育文化、体育文化产业是体育发展过程中的衍生产物,并随着体育的历史演变体育文化产业也取得一定进展。目前,国内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应该说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我国具有体育文化产业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1)国产知名体育品牌稀缺;(2)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管理、经营、服务意识等淡薄;(3)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不足;(4)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不够;(5)地域性差异显著;(6)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充分与合理。

1.2 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1)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2)拉动体育消费,加速体育文化与体育事业的发展;(3)满足民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增长的需要;(4)丰富社会文化内涵的客观需要;(5)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6)体育文化产业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1.3 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国内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成功的经验可循。例如:河南的太极拳产业、大连的足球产业、河北的体育文化历史产业、江西围绕鄱阳湖的体育旅游产业等。国内的众多体育文化品牌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例如:李宁、安踏、乔丹、匹克、361度等。以及体育明星效应的价值也非常广泛,像亚洲小巨人姚明代言等。可以说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1)传统体育历史文化丰富;(2)山、江、河等体育旅游资源丰富;(3)全民体育健身热浪汹涌广泛;(4)竞技体育长期保持强大的发展势头;(5)城市体育基础性设施日益完善;(6)体育服务行业的不断壮大。

2. 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动态及发展策略分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不仅使生产的物质形式发生改变,也使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发生了新变化,进而精神生产体现出其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文化创意是未来产业核心,体育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之一。因此,体育文化产业将成为新的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新的体育文化产业将具有高质量,高适应性的发展潜力。

2.1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动态

(1)奥运时代的到来,为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契机,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中国已进入后奥运时代,市场的运作,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体育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越来越明显。 (2)紧紧围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而演变。例如:太极拳、马术、龙舟运动、舞龙舞狮运动、风筝、棋类等。(3)不断融入现代体育文化内涵与手段。近代体育传播媒体事业的飞速发展、网络体育产业文化的出现等等,都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动力。(4) 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通过信息和网络技术为载体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生产,创造体育文化产业新的服务体系。

2.2 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1)构建良好的政策、资金、环境、市场平台,助推体育文化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在对体育市场供求关系调研及理性预测基础上,构建既具有高度差异化又具有内在关联的体育文化产业系统。(2) 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历史资源、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加快,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消费,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速度。(3)打造品牌,狠抓质量。为体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4) 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加快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抓好体育文化发展规划,科学构建国家计划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的基本模式。推动体育文化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相互融合,加快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系统。 (5)开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网络体育文化产业”。(6)加快体育文化产业服务意识与服务体育系的建设。

结论

促进体育产业各门类统筹规划,加快区域体育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重大项目带动体育产业影响战略,结合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加快区域内体育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合理的体育产业基地的布局规划及建设,要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体育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鼓励和引导国家做各类别体育文化产业基地创建工作。

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拓国际市场。我国应在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在体育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抓住机会,实施体育文化产业国际发展战略。要将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体育文化产品及富有商业价值的体育文化精品,丰富内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要完善对体育文化市场的管理,使其市场规则符合国际惯例,促进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市场规则形成。

参考文献:

[1]赵蕾.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J]. 新西部(理论版). 2013(22)

[2]于洪波,韩广义,梁显辉.浅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3(03)

[3]王玉清.体育文化产业的定位与发展思路[J]. 当代体育科技. 2013(08)

第6篇

作者:阎朝兵 段宝斌 余丽华 单位:九江学院体育学院

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言,地理资源的优势和交通的便利是促进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其对交通、电信、餐饮住宿、服装、旅游产品、信息产业等等行业的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而在旅游产业当中,滑雪旅游是其中很特殊的一支,因为对于滑雪旅游来讲,雪山是必须具备的条件,这对于很多处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城市和省份而言,想发展滑雪旅游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这些地区为了在滑雪旅游上面取得突破,发展室内滑雪旅游,由此可见,滑雪旅游在国内还是很有市场的,而探讨滑雪旅游国内外的开发路径之间的差异性可以更好的对国内滑雪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可参考性建议和意见,因此,本文就国内外滑雪旅游市场开发和营销策略上的差异性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1国内外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伴随着各个省份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规划的公布,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在大多数省份和城市在2011年经济发展中都在努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和改善民生,而在刺激经济发展中,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当中最活跃的一分子一直是各个地区努力发展的内容,也是最容易提高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力量,从目前国内外旅游产业的发展来看,国外旅游产业的发展无论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从配套设施服务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管理体制,所以国外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在旅游产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在经济效益方面始终保持着快速的增长。从我们的了解来看,对于很多旅游地区而言,很多人认为很多游客可能一生只会去一次,那么随着时间的延续,我们相信游客人数可能会出现稳定或者下滑,而实际情况确实是游客人数在逐年成倍地上升,这就说明在国外的旅游产业发展中,他们不断地在现有旅游产业上发展一些新的东西,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不断的前来。而国内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却往往是重复游客人数在逐年减少,很多经营者都是只图一时的收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之路,因为很多经营者认为,由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游客人数也会不断的增加,短时间是不会出现游客人数下降的,这种经营理念上的差异性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可能短时间表现不出来或者表现不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存在的弊端会逐步暴露出来。

2国内外滑雪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营销策略差异性

在分析了国内外旅游思路上的差异性之后,我们来看看滑雪旅游上面的差异性,从国外对于滑雪旅游的经营来看,大多数国外滑雪旅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滑雪设备和装备的收益,这占了收益的2/3还多,而在目前的国内滑雪旅游收益上来看,主要来源于场地收益和设备的租赁,这是国内外很大的区别。从收益的差异性来看,也反映出国内外游客心理上的差异,对于国外的滑雪游客而言,他们更多的是因为兴趣爱好,把滑雪旅游当做自己的一种兴趣,所以他们在设备和装备购买上愿意花费更多的钱来满足这种需要,而对于国内游客而言,大多数游客都是因为新鲜,我们对陕西、山西、新疆等地的滑雪景点进行调查,发现出于兴趣爱好来参与滑雪的大约只占被调查对象的3%所有,由此也说明在兴趣爱好和新鲜刺激感方面,国内滑雪游客在设备投入方面明显要少,所以国内这方面的收益就很低,这是国内营销上面很大的一个差异。我们通过了解发现,在国外很多国家,其滑雪设备的收益在滑雪旅游收益中占有的比例在50﹪以上,而门票的收益大约只有1/3~1/4左右,而我国门票的收益大约占了3/4左右,这种差异性也是影响我国滑雪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滑雪旅游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对于国内大多数游客而言,他们对于惊险刺激的项目具有明显的挑战心理和征服欲望,而国内大多数游客首先考虑的都是安全问题,然后才是在游玩中感受快乐,所以这种游玩乐趣上的差异也使得我国滑雪旅游业的发展目前仅仅限于一些开发比较成熟的地区和山峰,并且滑雪项目都有明显的人工处理痕迹,因此对于大多数游客而言,在这个环境中能够得到的是一种放松,而高昂的花销也使得很多游客望而却步,据初步调查了解,在目前滑雪旅游的旺季,一个滑雪消费者完成整个滑雪旅游项目内容,花销大约在600~1500元左右,而对于普通游客而言,算上住宿、餐饮、路费等方面的花销,远远的超出了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所以这也使得目前我国的滑雪旅游还处在半贵族消费时代,而国外的滑雪旅游由于在这些基础花销方面投入的较少,所以消费基础较好,形成了良性循环。

3国内外滑雪旅游市场开发路径差异性

在开发路径方面,国内的滑雪旅游开发经营者看重的都是短期收益,这种只顾眼前收益的做法使得我国滑雪旅游产业每年只有短短的3~5个月的经营时间,其他时间都处在荒废阶段,这种资源的浪费对于经营者而言投入的成本就会较大,所以高成本的经营势必造成消费成本增加,消费成本过高势必导致游客人数较少,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滑雪旅游成为大众消费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在国外,很多经营者能够充分利用资源进行不同季节、不同项目分类经营管理,而消费成本的低廉使滑雪爱好者把滑雪旅游当做了生活必需品,而国内的奢侈品与国外的生活品之间的差异性行了鲜明的对比。另外,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来看,国内的滑雪旅游实行的基本上都是短期合作经营的合同方式,因此,很多经营者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攫取最大利润往往都是以短期效益和短期投资计划和营销策略为主,而国外的很多经营者都是以长期投资为主,所以在低利润的回报中,滑雪旅游者能在每一次的消费中感受到实惠。

4建议和意见

针对国内外的滑雪旅游的差异性,本文认为发展国内的滑雪旅游除了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之外,应该在政策和运营理念上进行改变,因为对于滑雪资源而言,这不是一朝一夕的收益,是数十年甚至几百年都存在的收益项目,所以在交通、餐饮、住宿和便捷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对于进一步吸引游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营销政策来看,本文认为给经营者和旅游开发公司长期的合作事宜是促进本地区滑雪旅游健康发展的保证。对于经营者而言,应该积极的拓宽收益的渠道,从而降低基础花销的成本,这对于滑雪旅游人数的增加和重复性旅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7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房地产;土地;发展

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日趋火爆,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财富奇迹,在很多地区,房地产业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在这种大的风潮之下,人们纷纷涌向房地产领域,不论之前做过何种工作,仿佛一旦进入房地产就可以资产翻倍。然而,经过几年盲目的火爆之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不断增大,国家和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些调控措施不断出台,房地产市场终于开始逐渐回归理性。那么,国内房地产业未来的趋势又是如何,当房地产企业不再暴利之后,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如有些人所想的那样彻底崩盘亦或是逐步走下坡路呢?本文认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将有助于今后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化发展。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房地产市场展现出了不完善的一面,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内作为有着刚性住房需求的房地产业依然会继续稳定的发展下去。作者总结了从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4年之后国内房地市场的一些数据,总结了其中的若干规律,以此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国内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房地产业的投资

从目前国内房地产的经济来源分析,房地产投资依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比较大。这种投资一方面来自国内民间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就是国际投资。其中前者是主要投资来源,占到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总额的绝大部分,2011年这一比例约在76%左右,而从增长速度来看,除了2008年有较小回落,2004年至2010年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状态,2011年随着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这一数据又逐渐开始归落。从投资结构来看,投资对象则逐渐由商业营业用房转向住宅投资。

1.2 房地产开发状况

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的统计数据,国内房地产开发整体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新开工面积增多,竣工面积增速减缓。随着国内对房地产市场政策的一些改变,一些开放商对土地的囤积情况逐渐向使用过渡,开工情况增加很多,但是为了保证足够的利益,往往故意要求施工单位减缓进度,导致竣工面积的增长很缓慢。二是拆迁规模受到遏制,但土地控制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房地产开发不断出现的负面拆迁新闻,国家也对此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若干文件用于规范拆迁规模和方式,但是土地使用依然难以得到控制,这其中既有开放商的想法,也有地方政府的授意,而且开发过程中屡屡出现经济问题。国家审计署的《24个市县2009年至2010年土地管理及土地资金审计结果》,列举了24个市县在土地出让、征用及相关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合规、不规范的问题,实际情况可能远不止如此。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2010年联合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中,通报了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全国“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清查整改情况,31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存在“未报即用”违法用地现象,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至今年3月25日,全国共清理“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案件36872宗,涉及土地总面积61.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7.2万亩。

1.3 房地产销售状况

从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销售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从2004年至2010年,销售量不断增加,即使在2008年中间有过短暂回落,但是从全年来看,销售量仍然是增加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4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1%,首度超过10亿平方米。尽管面临严厉的楼市调控,商品房开发投资全年同比增速仍然达到33.2%。但是这一情况到2011年随着国家调控的坚决执行而发生了改变,数据报道2011年房地产市场相比2010年下降了14.8%左右,且这一比例依然在继续增加中。但是房地产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有所不同,虽然调控力度很大,但是房价近年来依然处于高位运行,虽然在个别地区稍有回落,但是不具代表性,从全国范围来看,房地产价格依然较高。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来看,受中国城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年轻人落户城市的主观意愿,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依然很强,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投资性购房热度依然不减。中国城镇化是目前世界上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在“十一五”期间城镇化已经到了46.6%,规模是非常巨大的,这场城镇化运动也使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也直接促使了房地产的火热。另外,国家高等教育持续扩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他们最终绝大多数也会落户城市,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购房群体。再就是投资性住房,很多人在有了一定充裕资金后就开始考虑资产的增值问题,而随着人民币的不断贬值,通货膨胀的持续,国内实体经济以及股市的低迷,房地产市场便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这也是促使房价高位运行的重要因素。综合以上三方面,再加上保障房项目的延迟,目前国内市场对房地产的刚兴需求依然强烈。

2、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来看,房地产市场都曾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也有很多因为房地产而失足的例子,像是日本持续十年的经济衰退,根源就是房地产泡沫,包括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也是由美国的房地产企业和银行引发,那么国内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2012年4月18日,国家统计局了3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房地产投资、土地供应量进一步收窄,商品房成交量却逐步回暖。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与2012年3月相比,70个大城市中新房价格下降的城市是46个,持平的城市是16个,上涨的城市8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都没有超过0.2%。从同比来看,与2011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38个,比2月份增加了11个,这是自2011年9月个别城市再次出现价格同比下降以来,下降城市个数最多的月份。从环比数据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连续6个月下降。东南沿海城市如杭州、宁波、温州、金华、青岛等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也进一步扩大,3月份比2月份分别扩大0.5个、0.5个、0.6个和0.4个百分点。

以上数据说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据此可以判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的现需求升级具有可观的空间,我国房地产市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仍将处于总量增长型发展时期。

3、结束语

新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将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改善住房条件的要求日益强烈。目前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这就加大了对住房的需求,刺激房地产市场活跃。目前城镇居民住房不均衡问题依然比较严重,中下等收入阶层住房困难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应加快住房结构调整,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力度,加快住宅发展,刺激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确实,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亟待规范,但是我们有理由给它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相信不久的将来,它将最终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并最终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陈军,王忠伟.长沙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森林工程.2009(04)

[2]吴天全,史宏军.房地产测绘发展浅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9)

第8篇

 

农业,是世界上最古老又最重要的产业,它既是国民生活必需品的来源,也是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料来源。随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农村,及农业经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产出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水平仍较低,还有很多问题,农业,以及农业经济面临着转型的风险与考验。

 

一、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一)世界农业发展现状

 

从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由于动力机械的加入,农业生产劳动效率大幅度提高,农业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逐渐降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转型,到上个世纪末,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农业产值在国民总产值的比例就降低了5%以下,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低于5%。而农业人均产出率却大幅度提高,以美国为例,从而是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农业人口就已经降低到人口比例的2%一下,而农业劳动的产出贡献却大幅度提升,农业人均产值可达到4万美元,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102个美国人。

 

(二)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产出国,不考虑价格因素,2007年,我国农业产值占世界22.8%,基本与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持平。2010年,我国农业产值到36933亿元,占GDP总量的9.28%。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所占比例过高,还处于从小农型向产业型转变的过程中。从人口结构上看,上个世纪我国农业人口占比超过70%,2003年,我国农业人口占比64.9%,而同期印度为52%。直到2012年,我国农业人口才首次降低到50%以下,勉强完成工业化。

 

二、我国农业经济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国农业及农业经济的主要问题,主要是一系列能力低下的问题。

 

(一)农业劳动效率低下

 

我国农业劳动力劳动效率低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远远超出第二第三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三方面,一,土地问题,各发达国家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大多经历了农场阶段和土地自由贸易阶段,其结果,使得土地集中,成为农场主的资产(失地人口被迫向工业劳动力转移),手握大量土地的农场主有更强的资本为土地服务,而大量的资本也愿意为规模化的农业提供支持。传统农业向产业化转型得以迅速完成,极大的提高了农业效率。而我国的历史国情与当前的土地政策,使得土地无法自由流转,农民不得不继续守着一亩三分地进行小农经营,资本进入难度大,产生了很高的边际成本。二,投入问题。上个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对于农业的投入也非常大方,此外,农业基础建设,配套设施,农业服务业等各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完善,如以色列的滴灌系统,几乎覆盖了1/3的耕地面积,又如美国的供销合作社和以色列的“努瓦”,完全解决了农产品的存储,运输和销售。而我国农技站覆盖率在上十年,甚至出现了下降。三,政策问题,由于传统农业有高投入,低产出的特性,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农业的投入非常有限,不仅如此,我国过去的税收政策长期倒错,征收农业税补贴城市,造成了城乡差距拉大,农民收入低下,从事农业劳动积极性低,创造财富的意愿不高。而缺乏政府引导又使得农业技术得不到重视,农业科研、技术人才缺乏,农业科技水平偏低。配套政策缺乏又造成配套措施缺乏。农业经济变得缺乏活力。

 

(二)农产品价格低,农民收入低

 

农产品是人类生活的必要条件,农产品的价格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性。由于我国在过去长期缺乏对农业和农民的关注,农民的生活收入水平一直以来处于社会底层,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来说很不利,对于国民经济而言,大量的低收入人口对于经济有非常消极的影响。虽然,这也会促使农业人口流向第二第三产业,但是,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如果不能保证农业经济的合理性,则势必造成农业生产的动荡,进而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所以,新三农政策,新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问题还是如何将农业融入现代产业,解决农业经济落后国民经济水平的矛盾。

 

(三)粮食自给率逐年降低

 

根据商务部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三大农作物进口不断创新高。中国粮食进口2012年全年超过了7000万吨,是历史上粮食进口量最多的一年。其中,谷物净进口1316.9万吨,总进口大豆5838万吨,不断刷新纪录。2013年6月进口大豆预报到港832.28万吨,创月度最高水平;2013年1至4月稻谷和大米进口100万吨,同比增83.6%。这显示中国粮食自给率已经下降到90%以下。与此同时,肉类产品进口增长同样迅速。猪肉从2008年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且进口量迅速增长。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自然会对更多口味的食品产生需求,二是,由于汇率和成本原因,进口农作物的成本还低于国产,如去年,来自越南、巴基斯坦、缅甸的进口米价格约为每百斤170元,而国内的米采购价格价格约为百斤180至190元,而棉花的差价则更加显著,目前国内棉花价格每吨超过19000元,比进口棉花高4000至5000元,去年价差更是达到每吨6000元。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得不选择更多的购买进口农作物。根本原因,还在于农业产业化转型太慢,生产效率没有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生产成本开始大幅度攀升,造成了越是丰收越是进口的奇怪现象。

 

(四)农业技术水平较低,产业结构水平低

 

近二十年来,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是过去的技术出现断层,一方面又不重视新技术和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造成农业技术难以发展,或者有技术却难以推广,如袁隆平院士的杂交稻市场占有率仅为17%。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数十年未有打得改进,没有系统化的规划农业机械和基础工程,农业生产体系没有改观,农业经济模式没有进步,农业科研投入不足,农业院校和专业大量消失等等,与国外农业配套设置基本建设完成,农业技术和人才支持数十年连续不断,生物技术研究和基因农业技术研究越来越热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农业产业结构尚处于低端,农业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低。如美国,1升装的橙汁只需要2美元,而榨取这些橙汁的橙子则根据运输成本不同最高要卖到4美元,这其中透露的就是农业产业化能力的水平。

 

三、我国农业发展的对策及法制保障

 

从我国农业自身考虑,无论是地形,气候,土地资源,人口结构都与他国不同,不能直接照搬某种模式。如我国的临夏河套地区,适宜于大规模机械式耕种,四川、江南丘陵地区,则适合于精细化农业,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耕地减少,更适合集约式农业模式。选择合适的农业模式,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是保障我国未来几十年打过崛起的根本需求,因此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资金,技术,人才和制度支持,就是当前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视新技术和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劳动效率

 

国家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行“研产一体化”,在保障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通过市场,科学配置不同农业科研项目所占经费的比重,把好钢用在刃上,切实提高农业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率。同时应加大对一线生产企业的科研扶持力度,通过税收、财政收支两条线,鼓励把科研实力投放到公司生产第一线,鼓励企业生产、科研并重,实现产学结合、产研结合,利用企业生产优势,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2、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首先做到简化流通环节,加强管理。在简化流通环节过程中,政府应承担主要任务,从农产品的生产到农产品的消费,政府部门应兼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消费者享受合理的消费价格。其次,建立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稳定农产品价格。

 

由市场、政府、农户三方协调完成,充分尊重市场在农产品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提升政府机构对农产品投放市场时间、规模的有效预期,及时农产品预期价格,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动态监测、制度,防止出现人为价格波动,保持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3、应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

 

首先,随着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完善相关立法,健全保障“三农”法律体系。修正现行法律制度当中对农民的不利规定,建立健全立法审查机制,弥补上随着国情发展而出现的法律漏洞和法律空白,以免出现发生了事件却“无法可依”这样的状态,保护的农民权益。

 

其次,在立法及执法过程中,要兼顾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立足长远,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型农业。一方面,需要以立法的方式来确定农业环境相关标准,制定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需要用法律的强制力来保障法律得以实施和惩罚得以实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综上,我国农业发展现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探索改革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完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正视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法制给以保障,以取得长足的进步。

第9篇

关键词:光伏产业;现状;问题;战略

1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光伏产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2007年,光伏产业主要是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在很多的关键生产技术装备上的研究都取得了非常令人鼓舞的进展。但是,我国的光伏产业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和激烈的争议,主要包括:不是特别协调的产业链结构、生产过程中导致的国内的高能耗、全球技术的竞争、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前景等。这些问题都备受人们的争议,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利用的重大课题。

2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在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当中,中国的中下游的优势要强于上游

从整体上来看,国内的很多企业进入的是后端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环节,但是像晶体硅这类型的主要材料则掌握在发达国家的手中。中国在多晶硅的环节上并没有什么优势,在建设的多晶硅厂中主要是采用西门子改良的工艺,成本比较高,污染较为严重。而下游的电池封装产业的发展最为成熟,具有明显的优势。

2.2竞争较为激烈

因为竞争的激烈,产品的价格下降的趋势会比较快,自从2009年供给超越需求,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将被并购或者倒闭,存在的企业也将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2.3光伏产业面临着局部调整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应用系统五个环节。一般来讲,上游是硅料、硅片的环节;中游是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环节;下游是应用系统等环节。随着上游的利润长期处于低水平,企业将会越来越多的将中心投向下游。上游厂商及其风险投资将会加大太阳能电池片及其应用系统的资金投入,从而导致产业化趋势加强。

2.4技术逐渐的趋于多元化

当前薄膜太阳电池技术已经逐渐的成为光伏领域的热点,在未来的两年里,薄膜技术的进步和转换率的提高,将逐渐的凸显薄膜太阳能的优势。受到硅材料的限制,各个较大的厂商已经逐渐转向投产薄膜技术,这都促进了薄膜技术的成熟。

3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全球产业链上的“依附性发展格局”

在我国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活动主要是基于全球化产业链的垂直分离使价值创造活动成为跨越地理空间、不同区域内的多个企业共同完成。同时,中国的光伏产业也逐渐的嵌入到了全球光伏产业链当中。但是从国内光伏产业链内部发展的情况来看,中国的企业大多是处于光伏产业链的最末端的环节,在多晶硅的生产上处于一个落后的状况,特别是在循环工艺的控制上,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太阳能光伏技术的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是依赖于国外。

3.2产业与市场倒挂

近些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飞速的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与中国巨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相比,中国的太阳能需求确是比较缓慢的,与生产大国的地位相差较远。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的依靠消耗能源制造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应用于出口,与国外需求相比,国内的应用较少,内需严重的不足。可见,中国的光伏产业主要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的产业,原料和市场主要是在国外,产业和市场的倒挂现象较为严重。

3.3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在我国,主要是以金属硅生产出口为主。金属硅的生产处于冶金产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及其废渣等对于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而我国因为政策和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并没有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四氯化硅以及其他的物质都排放掉,也是造成太阳能光伏产业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这些与低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的循环经济的模式相差的较远。

3.4原料及其废弃物不能够重复利用

我国的硅企业是单一的进行生产,只是为生产太阳能用硅而进行生产,国外生产多晶硅的企业一般是从事符合的化工生产。假如能够将循环经济中的工业生态园区模式应用到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当中,形成相互利益转化,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3.5政策不够完善,技术不够成熟

光伏发电的配套技术现如今还不是很成熟,生产出来的产品可靠性低,基本上是依赖于进口;独立系统中的蓄电池技术还没有过关,并且寿命比较低。虽然鼓励光伏发展的政策已经出台,但是并没有相关的可操作性措施能够与之配套。所以,怎么样才能够将循环经济的理论应用到太阳能光伏产业生产链当中,使太阳能利用不仅在使用的过程中,同时在生产的过程中更好的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实现环保的要求。

4我国光伏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4.1以整体为对象,以长远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在推行产业循环改造的过程当中,需要特别注重企业间的信任机制的管理。企业之间的信任机制能够强化光伏产业及其企业之间的一体化物质和能量的共生关系,从而更好的实现光伏产业网络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以上是提高生态效率和实现工业生态化的非常重要的步骤。信任机制的建立同时需要依靠于企业之间的合作,这里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在心理上的契合、开发者的管理等,这些都对于企业的合理制度的安排起到重大的作用,这也是环境管理创新的必然性选择。

4.2坚持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当前来讲,光伏产业链的发展还不是很平衡,科研实力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与国外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加强光伏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就需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未来的市场主要体现的是产品的成本和品质,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中国应该建立高水准的技术研究中心,使之成为促进光伏产业技术进步的平台。

4.3加大政策扶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在2009年,财政部推出的补贴政策主要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将逐渐的补位。中国的光伏产业的大门已经开启,并且有望在政策的推动下像发达国家一样进入到快速的发展阶段,中国有望形成生产强国和消费大国。在今后,中国应该在包括科技攻关、融资服务、人才开发和物流等政策的扶持下,为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曾胜,刘朝明.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的比例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2).

[2]王茂洋,王林.构建光伏产业生态网络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9,(10).

第10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融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和调整。我国的人口众多,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已经出现泡沫化问题,国家需要进一步地进行宏观调控,对我国房地产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进行融资方面的创新研究,改变传统的融资模式,直接将融资的规模进行改革,在过去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房地产企业的最优模式,促进融资结构的分析和调整。

1、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房地产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应对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了融资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本文通过对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述,从内外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中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建立完善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结构。

1.1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发展的现状

房地产开发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无论是建筑施工的哪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活动资金,因此,研究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的发展很重要,房地产企业如果没有合适的融资方式,无疑无法进行长久地发展,尤其处于我国现如今经济转型的时期。在不同的金融体系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模式和渠道也存在着很多的差别,通过分析国外融资模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分析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的发展现状。例如,美国和英国就坚持资本市场的作用,坚持利用股票、债券的方式进行经济形势的把握。而德国和日本则更加注重银行的主导作用,以国家为融资的主体,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完成融资的过程。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房地产企业融资主要通过国内的贷款、外资的投入、自有的资金或者购房者的定金或预付款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显示,我国的房地产企业融资中,国内贷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但是,通过初步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的渠道单一,对各个渠道的管理也很不到位。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深受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影响,在经济转型的时期无法做到完全进行革新,保守的经济发展思想依旧影响着整个的社会发展。在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问题上,国家还无法做到适时地监控和管理,使得贷款融资的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在我国的银行发展中,主要的五大行都是国家控股的,银行缺乏危机意识,无法正确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合理的调配和分析,使得出现的融资产品单一,无法进行创新突破。

1.2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但是由于过分的依赖银行,使得房地产企业出现经济危机,出现的金融坏账无法弥补和协调。我国的房地产企业融资体系还没有完全的建设起来,面临着很多的现实问题,在起步的阶段无法面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应对。房地产贷款期限过长,流动性差,使得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风险变大。在负债期限的结构上,各个部门进行着协调,一旦出现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现象,就会使整体的发展出现系统性问题。其次,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行业中存在着畸形发展的问题,开发商和政府以及银行之间存在着灰色关系,在招标中往往存在着不正当的交易行为,许多的开发商试图利用这层良好的关系进行操作,致使银行的后续融资很难推行下去。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房地产销售收入定金的额度不断增加,一旦市场出现不乐观的发展,就会直接影响开发商融资的力度,使施工无法按时完成。上市公司的融资难度明显偏大,房地产开发企业难以达到标准就很难完成上市的手续。债券融资的时间又偏长,一般从申请到最后上市需要一到三年的时间。最后,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的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在我国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情况受到国家经济计划制定的限制,企业往往无法深入的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企业的影响,而影响了融资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有着很强的独特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房地产的融资结构理应进行合理的调整,尤其是我国的经济不发达地区,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在融资的过程中更容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2、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创新研究

上文通过对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指出我国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中需要创新改革的地方,接下来,本文继续从创新研究入手,通过国家、企业两个角度进行策略研究。

2.1国家的角度

首先,应当建立健全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制度,使银行更好的服务国内的经济发展,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体制缺陷,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实现商业化、科学化的经济发展。彻底改变银行现行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排除地方行政的干涉力量,另一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进行整合。另外,还要注重实现房地产企业的融资优化,建立专业的房地产融资中介机构,对我国的房地产发展形势进行经济方面的分析和判断,对经济的走势进行总结,积极地将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运作进行联系,防范金融风险。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融资的金融风险,国家需要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进行深入建设,增强组织的自律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制法规,企业实现透明化管理,深化社会责任心。其次,要加快推动我国房地产的证券化发展,加快上市速度,降低房地产开发企业上市的标准,推动房地产的证券化,使房地产投资权益证券化,使企业在上市中可以真正获得所需的资金,保证房地产行业的健康成长,降低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另外,我国需要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进行严格的监管,规定企业应当遵守的义务和职责。

2.2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角度

首先,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注重对融资风险的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恶性发展几率。企业要优化内部的资本结构,合理的安排融资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融资规模,切合实际选择资金的额度。在房地产的建设过程当中,企业需要对房地产开发建设的规模进行预估,制定适当的融资规模,如果出现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都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资金的灵活运转。在制定融资期限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对融资的成本和存在的风险进行预估和调整,综合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存在的危机。其次,要努力拓宽融资的渠道,改变单一的融资模式,加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实现自身融资的目标,依靠合并重组的力量对企业进行整合,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健全企业的治理模式,强化财务的约束,通过合理安置企业内部的融资计划,提高融资的效率。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效仿国外的先进思想和融资方式,促进居民积极参与到住房储蓄的过程中,减少企业房地产建设的压力。另外,可以利用保险资金融资的方式对资金进行维护和申请。在创新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方面,可以利用投资信托基金,对募集的资金进行分配,有效的降低金融风险,获得较高的收益。最后,我国要加强专业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领域的人才培养。在我国目前的发展中,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属于一个新兴的投融资领域,企业如果没有完备的人才供给,就无法实现资产的评估和资金的管理。因此,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准确及时的进行风险控制。

3、总结

当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迅猛,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通过本文对我国现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的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地革新。本文从国家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两个角度进行措施分析,支持引进创新的融资方式,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国家经济发展的环境中进行必要的改革,减少国家经济发展的阻力,实现房地产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欧.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管理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1(15).

[2]苏艳.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创新分析[J].上海房地.2016(2).

第11篇

关键词:压路机 发展 趋势 道路施工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054-02

1 前言

压路机在道路工程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压实施工机械,以特制钢轮或光面轮胎为作业装置,在各种大型工程中起到压实填方土石及路面铺装材料的作用。经过压实使得工作面密实度得以提高,结构强度和刚度得到提升,道路抗渗透的能力大大加强。面对各种气候时,道路有更稳定的性能,从而提高了道路的承载能力,道路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压路机简单划分为压路机、夯实机和垃圾压实机等。这几年来,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压路机越来越多的得到使用,压路机的市场迅速扩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地提升。

2 压路机发展的现状

压路机最基本的原理是压实原理,此原理在一千多年前就被中国隋唐时的石磙所应用,而世界上压路机的雏形在19世纪60年代初产生于美国,动力源为蒸汽机,是三轮自动式的压路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压路机早已在性能上进行了一次次的飞跃,广泛应用在建筑施工的各个方面。国际上有许多著名的压路机制造商,在国内,已有众多压路机企业,其中,老牌生产厂家也有不少。

2.1 我国压路机的发展现状

上世纪中叶,对国外压路机样机的仿造使得压路机行业在我国诞生,从那时到现在,我国的压路机行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如今我国的压路机行业,有着较为丰富的产品系列和规格,产品性能也有了较大提高。随着我国“十一五”与“十二五”计划的相继实施,我国公路事业快速发展,对压路机的要求也大大提高,这使得我国压路机的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间的差距大大缩小。我国如今的压路机发展状况有如下特点:

(1)市场需求大,销量攀升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国内对压路机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在2003年更是突破万台,高达12 103台,销量在世界前列。随着“十一五”和“十二五”的到来,国内的压路机市场仍会继续扩大。

(2)出现行业格局

如今,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外国企业有力的竞争,国内的各压路机厂商之间开始出现分化。经过全面提升,部分龙头企业开始显现,而也有很多的企业由于管理经营、产品质量等原因濒临倒闭。

2.2 国外压路机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多种新技术在压路机的生产上得到应用,如线测量技术、振动轮可变激振力方向和可变振动方式的激振机构技术等,使得压路机的发展再一次飞跃。压路机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国外压路机的发展现状有如下特点:

(1)产品的系列与规格齐全

国外有许多著名的压路机制造厂商,如宝马格、戴纳派克、英格索兰等,压路机产品也有着各种系列和规格,满足了不同工程的要求与需要,能适应在多种条件下的施工并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2)技术性能先进

由于国外对压路机基本原理的深入研究和试验,科学合理地进行主要技术参数的配置,使得国外的压路机有着先进的技术和优良的性能。

3 压路机的发展趋势

最近几年,虽然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对压路机的需求已经渐渐趋于饱和,但压路机的产量并没下降,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道路、桥梁、机场等设施建设的大大加快,压路机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3.1 我国压路机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的压路机市场需求量大,销售量攀升,由于不断扩大的市场和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压路机行业已经开始出现行业格局。随着“十一五”和“十二五”的相继到来,我国的压路机行业将有更大的发展。我国的压路机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有以下趋势:

(1)产品的发展趋势

我国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压路机的销量将不断增加,呈较大幅度地增长。并且高效率产品、高档次的高端压路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压路机的年需求量已经突破了万台,国内产品在市场中占了85%的份额,主导产品为中低档压路机;国外产品大约占据15%的份额,以高档压路机为主。因此,在国内的压路机市场,虽然会有持续增长的需求,但由于国内产品的技术差距,国内压路机厂商增长的空间将变得有限。另外,面对我国越来越苛刻的环保要求,开发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的压路机成了当务之急。国内企业需要加大重视我国目前与国外发动机产品存在的技术差距,积极创新,进一步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

(2)产品的市场前景

功能范围窄是压路机的一个特点,压路机主要用于压实基层和路面。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以及用户的使用意识均会影响到压路机行业的发展。20世纪末,压路机在短短的时期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未来,压路机的前景仍然很被看好。这主要是由于国家加大了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造就了压路机产业的繁荣,未来这种局面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交通部曾经公布《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计划我国在2030年之前形成8.5万公里的国家高速公路网,由此可以预测,对公路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的压路机未来必定有很大的需求。从长期来看,我国将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对压路机保持较大需求的几个地区之一。而压路机行业的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质量与服务将是未来我国压路机行业竞争的两个主要方面。

(3)行业的竞争与格局

在我国的压路机行业,外资企业逐渐进入我国市场。由于国外企业高端的产品有着较高的美誉度,而且有环保性强,排放、噪声低和废料较少的特点,因此进口的产品能够在国内获得一定的市场。另外,档次高、低的产品价格和质量的差别比较大,部分客户愿易接受高价格、高档次的产品,也使得外资产品有了市场空间。国内的企业则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国产的压路机在性能上已经与国外产品较接近,但在质量和其他一些方面仍与国外产品有较大差距。另外,由于产品的品牌效应,使得国内压路机暂时还无法占据太大市场。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国内企业还应巩固发展中低端压路机,在条件与时机成熟时,加强创新能力,争取与国外产品一决高下。

3.2 国外压路机的发展趋势

国外的压路机发展有着产品齐全和技术先进的特点,压路机具有施工效果好、有较高的生产效率等优点,在施工质量和速度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国外的压路机将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并且强化人性化的理念。国外的压路机在未来的发展将会有如下趋势:

(1)技术的不断创新

在如今的工程施工中,对压路机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压路机施工密实度和紧密度都有了很高的要求,为了适应高的要求,技术创新是当今世界压路机发展的必经之路。

(2)着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产品更安全舒适

在国外的工程机械产品中,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已经深入机械产品的生产中,大大满足了操作人员对安全、实用、舒适等方面的需求。如:可调节的座椅高度、对座椅前后左右方向的旋转、靠背的前后角度变换、可调节上下高度的扶手等。人体工程力学和人的行为习惯已经深入到了机械产品的设计之中,这样一来,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了使用的舒适度,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3)注重绿色环保

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为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国外的压路机生产厂商对绿色环保的理念越发地重视起来。从发动机尾气排放、降低噪音、利用新能源等几个方面进行压路机的设计生产,在设计过程中找到噪音、废气等污染物产生的原因,然后利用科技手段将污染物消除,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例如,在净化尾气的问题上,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通过再循环废气和使用高科技净化器等新技术,达到了废气的排放标准,使得产品更绿色环保。

4 结语

压路机在道路施工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自从压路机发明以来,人类对压路机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压路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则满足了人类不断变化的需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压路机行业的发展都与未来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压路机将朝着技术创新、人性化、绿色环保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尹继瑶.国产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的现状与未来[J].今日工程机械,2012(3):64-67.

第12篇

物流园区开题报告ƪһ 供应链模式下的航空物流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航空物流是以机场为主体,依托机场航线网络及航空运输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多种运输方式及相关资源,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使原材料、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至终点有效流动的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和资金交换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服务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门到门服务为特征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与传统航空货运相比,航空物流不仅要完成货物的空中运输,而且还要参与物流运作的伞过程,对物流运作进行总体设计和管理,因此,航空物流更加强调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合作关系的协调。

航空物流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和物质交换便利程度的重要标准,它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有助于加快航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从而有力地推动内外贸易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现代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其作为第三利润源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航空物流业正处于传统航空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变过程中。努力探索我国航空物流管理及运营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竞争的漩涡航空公司的货运业务专注于城市对机场与机场之间的航空货物运输,航空运输因其快捷、安全而获得竞争优势。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都给航空货运业带来无限的机遇。而另一方面,航空公司间运力投入的急速增加、货运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客户对航空货运服务要求越来越苛刻,都导致了航空货运业竞争形势的日趋恶化。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获取更多利润,航空公司使尽浑身解数,服务制胜、质量制胜、价格制胜等等,各种竞争策略层出不穷。而经过一个接一个回合的竞争,航空公司们不免发现,从来都没有一个可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竞争策略,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结果是服务质量上去了、市场价格下来了,而利润却不升反降!

如何提高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分析航空物流与供应链基本理论入手,将二者结合进行分析,探索航空物流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供应链模式下的发展对策,最后对通过A航空公司采用供应链模式取得的巨大成效来验证供应链模式的航空物流的正确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大致上可以把相关的研究成果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航空物.例如曹学明、王喜富的《中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在分析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现状、竞争优势基础上,结合最新颁布实施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深入探讨了我国航空物流管理与运营模式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我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探索民航货运企业转型为现代航空物流企业。随着GDP的逐年飞速增长,我国国民经济中对航空货运的需求迅速增加,我国货运航空业步入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这对促进我国货运航空企业转化为现代物流企业而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航空货运企业与国外的现代航空物流企业,如FedEx和UPS相比,在运营模式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向现代航空物流企业的转变。如田蒙的《从传统航空货运到现代航空物流从现代物流理论的发展看中国国有航空货运公司的转型》一文试图在现代物流理论的框架下,对我国民航货运企业转型为现代航空物流企业的重要改进方向给出一个探索性的阐述,并给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3)介绍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方法。此类文章一般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深航空物流的优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明确发展航空物流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如张红亮的《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战略研究》中通过对目前中国航空运输企业所处环境的分析,针对航空物流的现状,阐述了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析了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的一般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物流发展战略,如服务品牌战略、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战略、供应链管理战略等。再如范军的《我国航空货运发展形势及策略》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航空货物运输从最初作为航空公司业务的补充已发展成为航空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和形势全面整合和提升我国航空货运业,从战略的高度发展航空货运已成为当务之急。

(4)对不同国家或中国不同区域的航运市场进行研究。许多学者通过研究不过国家的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格局将我国航运市场情况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来对我国航空物流的现状还发展趋势进行描述,并提出相应对策。例如尚煜、卢洁在《我国及美欧亚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格局研究》主要对世界上主要的航空货运市场美国、欧洲和亚洲进行分析,而后探讨了我国航空货运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我国不同区域的航空市场也有众多学者进行了探讨,例如梁丹婷的《大珠江三角洲航空物流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一文中从区域的角度对大珠三角地区航空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各机场的发展量身定位,并提出区域航空物流资源整合的措施,促进本区域五大机场之间的分工合作,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主要研究内容(大纲)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第2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航空物流基本理论

2.1.1 航空物流的含义

2.1.2 航空物流的特点

2.1.3 航空物流的地位和作用

2.2 供应链基本理论

2.2.1 供应链的含义

2.2.3 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2.4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2.3 供应链模式下航空物流浅析

2.3.1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3.2 航空物流供应链成员

2.3.3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实施

第3章 航空物流现状与问题

3.1 航空物流发展现状

3.2 航空物流存在的问题

3.2.1 硬件设施基础差

3.2.2 竞争力不足

3.2.3 物流资源整合程度低

3.2.4 专业人才不足

第4章 供应链模式下航空物流发展对策

4.1 加快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

4.2 建立企业联盟,实现航空企业的强强联合

4.3 加强航空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

4.4 注重航空物流人才培养

第5章 案例研究

5.1 A航空公司简介及问题分析

5.2 A航空公司供应链解决方案

5.2.1 物流供应链内外部环境分析

5.2.2 供应链方案描述

5.3 A航空公司供应链方案评价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四、论文的进度安排

论文收集资料、完成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20XX.3.18-4.07 第3-5周

完成论文初稿(手写) 20XX.4.08-5.05 第6-9周

完成论文二稿 20XX.5.06-5.26 第10-12周

完成论文终稿 20XX.5.27-6.09 第13-14周

指导教师、评阅老师评阅,毕业答辩并汇总成绩。 2周

五、现有条件

1、管理学院计算机机房,目前管理学院计算机机房具有130台计算机,方便了上网查阅资料和整理论文的需要。

2、图书馆,图书馆内的藏书、数字图书及各种电子期刊资料,资料丰富。

六、参考文献

[1]孔繁荣:国际航空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6)

[2]钟波兰,李芙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航空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商业研究,2011(1)

[3]Journal Record Staff Oklahoma City Air Logistics Centers 76th Maintenance Wing receives innovation award.Journal Record.2006(2)

[4]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马骏:供应链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镇小红:供应链整合研究综述.中国水运,2007(11)

[7]严建援,瞿春娟:基于合作关系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研究.物流技术,2007(1)

[8]Anming Zhang,Lawrence Leung:Air Cargo Alliance and Competition in Passenger Markets.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04(40):83-100

[9]白杨:从航空运输走向综合物流.中国民用航空,2008(4)

[10]谢泗薪,郑燕磊:航空物流绿色化发展的战略思维及路径选择. 空运商务,2012(18):32-40

[11]余润:中国航空货运业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3:5-13

物流园区开题报告篇二 上海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商品经济的主导因素已从商品的制造转移到商品的流通,所以物流过程是否通畅、高效,物流功能是否完备,将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要发展我国的物流业,有必要分析我国物流业的现状。

一、中国物流业现状透视

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在不同程度上也得到提高和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国民经济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促进了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但是囿于传统的自然经济思想的影响,人们只重视生产过程,而忽视由于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所引起的物流过程,致使物流状况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突出的薄弱环节。目前,物流业发展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

(1)运输业

中国现有铁路6万公里,线路长度仅是美国的1/6,印度的4/5,按国土面积拥有量排居70位之后,按人均铁路拥有量排居世界第100位之后。不仅铁路数量少,而且装备陈旧,技术落后,能力低。近年,铁路运输密度高达2500万吨/公里,居前苏联之后第二位。但是我国铁路的装备水平,包括复线率(占32%)、电气化率(占20.4%)、机车功率和通讯信号设施也都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据铁路部门统计,全路有1/3的路段和2/3的主要编组站目前已处于超负荷运行;1.3万公里路轨和占半数的机车及客车超期服役。因此,铁路已出现高负荷、高磨损、大密度、大运量的状态,设备使用周期缩短而养护时间越来越少,事故隐患增加。

公路运输问题也很严重。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中国,公路长度只有111.5万公里,每平方公里只有116米公路,其中一、二级公路只占2%。在60多万公里县乡公路中,90%以上是雨天无法行车的土路,绝大多数柏油路面超期服役,好路率不足60%。同时,全国尚有20%的乡村未通公路。另外,在用货车大多数技术落后,效率低、能耗高。更由于公路上自行车、拖拉机、人力车、畜力车与汽车混合行驶,使汽车的平均时速只有20)30公里,不及经济时速的一半,繁忙路段发生长时间堵塞已司空见惯。低速、堵塞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在10亿元以上。

水运突出表现在港口吞吐能力严重不足,沿海15个主要港口完成的吞吐量已超过设计能力的16%,压船、压港、压货的现象十分严重,高峰时每天压船500多艘,一些船只在港滞留长达两个月之久,年滞港损失赔偿金多达2亿美元。船舶老旧、能耗高、技术性能较差,船龄在10年以下的只占32%,20年以上者占26%,个别船龄已高达50)60年。此外,内河航道大多处于自然状态,缺乏应有的整治。

(2)仓储业

我国现有储运设施老化,仓库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到九十年代已有20%属于危房。仓库内的装卸搬运设施自动化程度低,很多作业还是靠人搬肩扛去完成。仓储能力分布不尽合理,仓储功能单一,技术装备落后。

(3)包装业

由于忽视商品包装和为了单纯降低包装费用而忽视商品安全,从而造成物流费用上升的问题是比较普遍的。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包装技术和包装管理差造成的商品损失每年已超过了140亿元。近几年来,全国水泥由于散装率低(13.9%),仍以袋装为主,在物流过程中的破包率平均在18%左右,损失量相当于产量的5%,直接损失4.5亿元;平板玻璃由于常年采取木制包装,破损率达8)10%,每年破损玻璃100多万箱,相当于大型玻璃厂一年的产量;化肥的破袋率达8%左右,直接损失达4.2亿元。

2.物流业管理分散化、行政化。

我国生产社会化、专业化有很大发展,但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其主要症结在于物流业管理上的分散化、行政化。

目前,我国有许多部门涉及生产资料的物流管理。如铁道部门的货运管理系统,内贸部、供销总社的储运管理系统,对外贸易部的外运管理系统。此外,机械、冶金、化工、轻工、石油、煤炭、城乡环保、军队后勤系统,也都有自己庞大的储运机构。人们尽可以举出种种理由来证明这些各自独立的物流系统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无可否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是,片面强调局部的合理性造成了宏观上的管理混乱和极大浪费。主要表现是,自我封闭,多头领导,政出多门;内部一应俱全,仓库林立,车队繁多、运力分散;外部互不衔接、互相封锁、各行其是、很少协调。这割断了宏观物流系统的内在联系,许多需要整体协调配套才能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因而出现了在物流能力极度紧张、严重短缺的同时,却又普遍存在

大量的浪费,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综合效益低,物流成本高。同时,大家各搞一套,物流能力分散化也限制了物流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

与分散化并存的是物流管理行政化。如果说我国经济运行普遍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话,那么生产资料物流领域则是突出的典型之一。物流管理行政化的主要特征是各自为政的领导部门采用行政手段和行政方式直接干预、调节物流活动。在行政化运行格局中,政企不分非常严重,物流企业缺少经济利益上的内在动力机制,也缺少自我发展能力,物流行业普遍处于低效率状态。

二、上海物流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开启了现代物流业发展之河,上海物流业也从传统物流迈向了现代物流。进入十二五,上海物流业又开始研究产业转型升级、消费需求变化、新的物流发展方向。当下我们又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设背景下,展望全球投资贸易发展新格局,探索上海物流业。

目前,在上海物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一直面临向全球开放的问题。2013年上海物流业的增加值是261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12.1%,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19.5%,2013年上海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保持多年来的两位数增长。全社会零售总额突破8000亿元,货物进出口贸易达到4400多亿美元,全市商业的增加值3847亿元,占三产28.6%,电子商务去年超过1万亿元,跨境电子商品有十万余种商品,累计实现1200亿元。在这样一个经济运行的状态下,港口货物吞吐量去年依然保持世界第一,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总量为15%,上海的A级物流企业已经达到132家,55%以上是4A级物流企业。

十二五是上海深入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既为本市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上海市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促进新型贸易发展、开展航运中转集拼等业务,这些都需要坚强有力的物流体系支撑。上海加速调整产业结构,也为提升供应链管理服务带来了有利契机。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结构发生深刻调整,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产方式加快向智能化方向变革,国内外跨地区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一体

化进程加速,这些为物流技术革新和拓展供应链管理服务空间带来了契机。

物流业对满足消费需求起到基础保障作用,上海城市化进程加快和配套举措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政策效应明显发挥,居民消费规模持续快速扩大,网络购物等电子商务新型消费方式迅猛发展,这些,对通过改善运营方式来扩大物流规模创造了条件。

强化节能减排约束,对转变物流运行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发达国家逐步推行碳关税等绿色壁垒,我国逐步推进各领域合理使用能源消费总量方案,把节能减排作为硬约束,这些,对物流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上海必须切实转变物流运行方式,节约集约利用物流资源,发展低碳物流。

物流业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措施的完善。国务院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出台了调整振兴规划和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并选择上海率先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这些,对上海市促进社会化、专业化物流发展提出了明确任务。

主要研究内容(大纲)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框架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框架

第三章 上海物流业现状与问题

3.1上海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3.2上海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

3.2.1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

3.2.2物流人才稀缺

3.2.3企业物流外包受到限制

3.2.4物流园区建设前缺少必要的商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