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17:25: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政治哲学重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政治;导学法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高中这一阶段与中小学阶段相比,不管是学习内容还是安排的课程都比之前增加不少。高中政治中的哲学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哲学的讲解,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导学法在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的应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做好备课
哲学的学习是放在学生的高二阶段,这时候已经分好文理科,因此有必要加深对政治的学习。高中哲学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哲学知识,这些知识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要树立整体概念。首先,教师不能以一章一章的形式进行备课,而是要从整册教材出发,了解它的整体结构,进行合理教学进度的设计。其次,要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课程安排做出相应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发展。
二、把握重点
高中哲学课不仅知识内容多,而且知识的难度系数也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知识梳理,找准知识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对教材各章节作全面而又具体的分析,使得高中哲学课的知识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小组合作
用辩证思维去指导学生学哲学,让教学过程变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在其中发挥指导作用。其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小组合作就是随机地把五六个人分为一个小组,综合组内成员的意见进行合理分工,一个集体肯定会存在有些人要好,有些人之间关系冷淡,通过随机性进行小组分配,这样可以避免小团体的出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布置完任务后可以宣布通过竞赛形式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奖励来刺激学生的胜负欲。
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标 高中政治 人文素养 情感教育 心灵成长
一、情感教育在政治教学中的价值
新课程改革将高中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终极目标。高中政治教学是以人的生命为基础的教育,人的自我存在、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是高中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的受教育者是16~18岁的青少年,他们似懂非懂、天真浪漫,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经常用灵活多样的眼光去审视现在的世界,内心有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的强烈愿望,有着积极的参与意识与竞争心态。面对这样的受教育群体我们需要把情感教育放在政治教学最重要的位置上,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二、政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究
新课程为高中政治教学设置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重在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关注个性化发展。这些内容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便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以几个模块为例进行这方面的探究。
1.学习经济生活,学会合理消费
通过学习《经济生活》,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了解各类经济现象,知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活动主体的表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自己看到的经济现象,明确在当今社会道德意义的真正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这个问题上。课前我们从消费心理角度给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做了一次班内调查。问题有:
(1)某商品新款上市,不用很长时间就会出现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现象吗?
(2)你挑选服装的要求是新奇、前卫、突出个性,还是质量好、大方得体?
(3)如果让你选一款车,你会更注重外形、款式,还是质量、性能和售后服务?
(4)同学请你吃一顿饭花了100元,如果有机会请他吃饭你会花多少钱?
(5)你去食堂打饭会不会自己带饭盆?
(6)你的矿泉水瓶是随手扔进垃圾桶,还是聚集起来卖掉?利用调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我让学生们进行合作讨论,探究当代高中生应该有怎样的消费观念?在探讨、交流中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学习政治生活,坚持正确方向
高中教材必修二《政治生活》的重点是关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中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会逐渐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如:学习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相关内容时,在突破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个难点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两个资料:一个资料是中国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全国是怎样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度过难关的?一个资料是中国在艰难的情况下如何成功举办第26届奥运会,让世界为之震惊的?与此同时,我通过大屏幕给学生打出了汶川地震和举办奥运会的一系列图片,通过强烈的视觉感受,让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能够实现众志成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就会进一步增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3.学习哲学常识,身心健康成长
高中生学习哲学常识,就要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意识和观念。通过哲学理论透视当代的现实问题,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如:我在讲授《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一课时,我首先给出了哲学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量变是前提,质变是结果。然后我从学生的行为入手探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入。我举例:
(1)现在的一些学生对自己确立的目标急于求成,不能长期遵循学习规律,遇到困难就退缩;
(2)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完成效果不好;
(3)总害怕自己考不好;
(4)学习过程中不能持之以恒;……然后我开展了一次小组讨论,讨论的题目是《学习上,我们如何实现量变到质变》,通过交流,学生们总结出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明确了过程和结果的关系。这样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懂得了重在积累的涵义,找到了成长的有效途径。
高中政治教材的情感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情感教育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还是对一个人成长的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使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春光.上好高中政治课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1).
[2]孟静.生命视角下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性探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01).
关键词:高中政治;高中教育;研究式学习
一、研究式学习的含义
所谓研究式性学习主要是指利用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整体角度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包括两方面,分别是“研究性”与“学习性”,研究性学习的重点为指引学生学习。此外,从学习角度分析,研究性学习是“在研究中学习”与“在学习中研究”的结合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不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并且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与学习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高中政治学习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
高中政治学习是高中阶段极其重要的课程,是学生日后迈入高校、走向社会的基础。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为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开拓有所限制。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积极融入研究性学习,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意识。
(一)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习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具有适用性,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增强。虽然新课改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地位发生改变,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仍旧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进行基础知识的指导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包括对学生进行政治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以及政治学科专业背景知识的指导。在指导学生掌握政治基础理论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指引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展开研究与讨论,让学生能够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将自己所学习到的内容进行整合。一般而言,高中政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指导的时候,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会逐渐形成,并且会逐渐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比如在讲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时候,政治教师需要给学生理论指导,让学生通过自学将教材中的哲学命题进行掌握。总而言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生日后学习政治知识的载体。
2、研究方法的指导
由于高中政治牵扯到哲学等内容,内容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枯燥乏味的现象,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政治教学之中教师需要选择最为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笔者自身多年执教经验,所包含的指导方法有:对科研方法进行介绍,让学生掌握科研方法的种类,在学习中能够真正做到有据可循。加强对资料收集方法的应用,在研究性学习之中学生需要自己掌握材料,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书籍,获取答案。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之中政治教师要让学生清楚了解到有哪些研究方法,如何让学生正确使用这些方法,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所在。
3、思维方法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实质角度分析,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并非仅仅通过几天、几个月的时间便可以发生转变,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对学生思维进行转变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方案。学生在前期阶段需要通过尝试性实践,并且在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能够熟练使用。所以可以说思维方式的变化需要依靠学生的思想与物性。
(二)教师对学生开展绩效评价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学习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1、可以改变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高中政治教师并不在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人员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并且还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政治知识、时事内容。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
2、可以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融入其中能够改变传统被动式学习方式,学生不仅有了自己学习内容的机会,并且对政治内容的学习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喜欢的问题发表见解,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与分析。经过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比如在学习《经济生活》的时候,高中政治教师可以设定农业的重要性,以此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中将理论知识与国际政治热点相互结合,并且可以利用课本上的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与探究。
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的发展产物,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并且能够推动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国家时事政治相互融合,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值得在教学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清华.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6,06:63.
[2]杨静.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4,13:115.
[3]林金香.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188-190.
[4]郭宝龙.研究式学习方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成功(教育),2011,21:122-123.
一、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能力
直觉思维在创造性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创造过程中,是不可能存在现成的模式,现成的思路供人们遵循,通常存在大量复杂的情况,需要人们迅速做出识别。如果我们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就能使学生学会在纷繁复杂的情境中做出果断的决择,在情况不是十分明朗的条件下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高中政治课在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高二哲学课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可以在材料题的练习中,加强速读的训练,培养学生敏捷提取文义的能力。速读要求学生注意力更集中,信息的接受、编码、存储速度更快,思维更加敏捷。可以加强逻辑思维方法的熟练掌握,提高接受领悟能力。因为直觉思维能力实际上是逻辑思维的高度压缩、简化、自动化的结果。高二哲学课的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学会运用矛盾的分析方法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辩证的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熟练掌握辩证思维方法的时候,就会产生直觉思维。辨析题是政治学科的一种特色题目,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对材料中所提供的观点迅速做出正确与错误的判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抽象思维是凭借概念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它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为基本的思维过程,以概念、判断、推理为思维的基本形式。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如果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就会严重影响到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而高中政治课在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方面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为,高中政治课,向学生传授经济学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学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社会,分析问题,掌握选择人生道路的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高中政治教材的知识内容,是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高度抽象,充满了深邃的思想。经济学知识是对社会千变万化的经济现象的高度抽象。哲学知识则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灵魂,政治学知识是对社会的上层建筑的理论上的抽象描述。所以高中政治课对学生抽象思维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政治学科的一大特色。
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中的内容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思维训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我在讲授价值规律的两点基本内容时,我让同学们分析推理:如果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用统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而是用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哪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果商品交换时不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也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同时,我引导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思考:价值要与价格相符合才是等价交换,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可能价格一成不变,永远等于价值吗?为什么为出现价格不等于价值的情况,这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吗?经过抽象分析,学生们领悟到价格与价值要相等,这只是从长期的趋势来看,并不是每一个商品交换场合价格都与价值相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都有了极大的进步。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进行广泛思考,不因循传统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途径具有多向性,思维过程富于变通性,思维结果富于独特性。学生是否具备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强弱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善于从多角度去考察问题,分析问题,就会使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首先要使他们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政治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问题的实质。因为问题所蕴含的内容是多角度思考的依据。例如,在讲授高三政治课的《我国是单一制国家》这个框题的内容时,我要求同学们深刻地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包括台湾在内的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祖国的神圣领土一寸也不能分裂。这是两岸关系问题的实质。我要求同学们运用发散性思维,从尽可能多的角度论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学生从历史学角度分析,中国历代政府都在台湾建立了行政机构,对台湾行使管辖权。有的学生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对台湾有不容置疑的。甚至有学生从地理学角度论证台湾与祖国大陆原来就是一个连续的继往开来统一整体,后来由于地壳下降,才形成今天的台湾海峡。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政治老师要教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善于通过想象,联想,推理等方式开拓思路,敏捷而又灵活地思考问题。思维定势具有强大的惯性,而一旦建成之后,这种思维定势就会“不假思索”地支配人们的思维过程和实践行为,具有很强的稳固性。高二政治课哲学常识的学习对于破除学生的思维定势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在学习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后,大家明白了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要符合客观。必须敢于打破主观主义的偏见,而主观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从经验出发。人们往往受经验定势的影响,凭经验办事情。在学习了辩证法之后,同学们懂得必须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世界上是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东西的。
一、充足的课前准备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要注意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在课前准备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备课,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照学生的学习好坏与否来决定教学设计。
例如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这部分内容做课前准备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步骤。
1.统筹教材
教师只有在统筹教材的基础上才可以掌握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这个部分包含的知识点,主要有:实践具有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是一个反复、无限上升的过程;掌握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了这四个基本知识点是学习的内容后,教师才知道如何入手准备新课。
2.掌握学生情况
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辩证的唯物论》等有关内容。在这个部分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这两大知识点是难点,但是教师只有了解清楚了学生对这两组“辩证关系”是否顺利掌握,才能够确定在传授“实践与认识的辩论关系”时该如何进行教学。
通过这一周详的课前准备,一堂成功的高中政治课程就有了坚实的实施前提了。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取得良好成果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才能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构建起良好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呢?
1.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表现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是自己在讲台上进行教学讲述,而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将教师讲授的内容全部记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没有任何的表现,甚至有不少学生会认为自己和教师之间没有什么联系。这样的做法是无法构建一堂高效的高中政治课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多给学生课堂表现的机会,多提问,多和学生互动,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这种做法将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更好地构建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2.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是因为很多学生其实都非常在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得到巨大的鼓舞,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个“不”字而备受挫折。所以教师不仅要多多鼓励学生表现自我,还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性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三、加强交流讨论
一堂成功的高中政治课光靠教师多样化、丰富化的教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生活与哲学这个部分的学习之中,有很多的内容都需要在辩论中、在交流中加深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多交流讨论。
例如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个部分的内容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教师:价值就是有意义,是值得的。那么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呢?你们心目中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样的价值呢?你们觉得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理想中的价值呢?
学生1:价值其实可以有很多种,这些价值都是对我们的一种激励。
学生2:人生的价值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可以对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有着怎样的贡献。还有就是这种价值的存在也是我们的一种责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价值”“人生的价值”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而课堂气氛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得以热烈,最为重要的是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随着讨论的成功而得到实现。
通过对人教版政治课程的综合探究课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政治课的教学重点不单是以前传统的政治理论和概念,还包括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探究课程的开展,来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按照人教版的高中政治书的编排,综合探究课被安排在每单元的结尾,是该单元重点知识和内容的总结和升华。每个单元的理论课和综合探究课之间有着相互关联和促进的作用,理论课为综合探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综合探究课是理论的具体应用。比如《生活与哲学》这一板块中的“走进哲学,问辩人生”中,既总结了美好生活和时代精神等课程内容的主要思想,又将上述理论课中的观点加以深化。在政治教材的结构上,综合探究课在拓展同学们视野的同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多样化的综合探究课
人教版的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的第三个鲜明特点就是探究课的形式多样。比如《经济生活》这一模块是新课改后学生首次接触到此类内容,因此教师专门明确了探究活动的目标,给出了一些探究的建议,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和研究路径,旨在使高一新生了解综合探究课的具体操作。之后的《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的综合探究课就与《经济生活》不同,如《文化生活》模块较之《经济生活》,减少了探究方法上的叙述,丰富了探究的内容,以更多的事例材料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此外,综合探究课的载体也更加丰富,除了有最基本的文字资料外,还包括许多图文并茂的资料,这些资料的趣味性和可读性都更强,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政治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
二、如何利用好高中政治的综合探究课
1.重视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在新课程理念下,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模式备受大家的推崇。综合探究课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和全面素质而设置的,因此教师要重视综合探究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会综合利用体验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勤于探索和勇于创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精心设计综合探究的课题教师除了要从思想上认清综合探究课的意义之外,还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有效的综合探究课题。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综合探究课题有16个,但并不意味着都要进行探究,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取舍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以求获得理想的效果。我选择了《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这一课题作为探究的内容,设计了“我校校友成功创业的调查”和“本地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情况之调查”等课题供学生选择,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的小组,让各个小组自行拟定探究的计划、明确分工、开展社会调查、搜集整理好资料之后进行课题汇报和成果展示。经过一个多月的实际调查和探究,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较好地完成了此次综合探究活动的任务。教师在设计综合探究的课题时,要避免过于空泛的目标和内容,要选择操作性较强、能引起学生参与热情的课题。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总之,综合探究课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提升其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生活里丰富的资源,认真实施政治课程的综合探究,使得综合探究课程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钱玲 单位:江苏省宿迁中学
关键词:高中政治;简约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113-02
一、呼唤简约课堂的原因——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差异较大
1.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以下特点:①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增大。②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入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如初中政治讲的是法律学这类联系事实的内容,高中则要求学习经济学,马克思理论等哲学性的东西,比较之下更为抽象。③系统性增强,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一个表现。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如讲到哲学时,特别强调其知识体系。所以,高中政治教学决不能停留在热闹这个层面。
二、简约课堂的构建
简约课堂,不是简单的课堂,简约课堂是不需要刻意雕琢,不需要奢华的课堂,是一种富有意境、充满韵味、写满诗意、启人思维、荡漾美感的课堂,是不需要作秀、不需要虚假、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原生态的课堂。简约就是简单而有品位,这种品位体现在教学上的“细节的把握”,每一个细节的装点,都要深思熟虑。在当今什么都讲究“高效”的时代背景下,“轻负担、高效益”的简约课堂无疑是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有效教学方式,让课堂理性回归,构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简约课堂。
简约的政治课堂应是本色的政治课堂,教师简简单单教政治,扎扎实实求发展。反思我们当前的政治课堂,却出现了“课堂闹哄哄,课后脑空空”的怪现象。要实现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砍去那些形式的东西,杜绝“假、大、空”。比如,有一些政治公开课、比赛课,实在是太流畅了,师生对答如流,没有一点堵塞的地方,究其原因,大都是师生都作了充分准备,有的甚至作了预先精心地排演或多次试教。其实,太流畅了反而显得不正常,学生的生成怎么可能和教师的预设完全一致?有时有点堵塞,反倒显得真实。所以,上得流畅,未必就一定是好课;上得不太流畅,也未必就一定不是好课。课堂是否有效,主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否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否提升。要实现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政治课堂必须求真、求实,注重实效。那么,应如何注重实效呢?
首先,教学设计简约,不冗繁。简约的政治课堂强调思路清晰、过程简洁、目标明确,突出主干,把握重点,理清主线。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学情灵活变化设计教学过程,简约的设计,是为了有效的教学。如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就必须坚持“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严格“以纲施教”。
第二,教学手段还是应以板书为主,以多媒体为辅。现代多媒体在政治课堂的运用,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大有好处的。但多媒体只是手段,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要不要使用,取决于课堂内容的需要,要做到课堂教学的精彩,并不一定是非要依靠多媒体,可要可不要的时候干脆不要用,有时候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加一块黑板的简约也是一种美。况且教学手段除了多媒体之外还有实物投影仪、录音机、挂图甚至实物。如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可把水果带入课堂:苹果、梨各1个,柑桔类水果3个(普通蜜橘、橙柑、金桔各1个)。通过感性的5个水果,将抽象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关系”讲解得干脆、清晰、明了。简约的高中政治课堂要求教学手段简易,并随机应变使用,“该出手时就出手”,去除不必要的教学手段,拒绝“作秀”。
第三,教学语言简明,不啰嗦,有幽默感。一堂好课,语言的魅力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语言是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要构建简约有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做到规范性、准确性、精练性、节奏性、逻辑性,毫不啰嗦。倡导简明、生动、流畅的教学语言,其魅力就在于能把高中政治知识的枯燥化为生动,把抽象化为形象,把复杂化为简单,把深奥化为浅显,让学生以亮丽的心情求得发展,极大地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三、简约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1.深入研读教材,方能简约有效教学。追求简约有效的政治课堂,教师必须对手中教材进行深刻地钻研,要求对教材有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为我们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取舍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所以必要时可对教材进行重构,别出心裁地对文本进行取舍和加工,寻找最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容。
2.丰富知识阅历,简化手头素材。简约有效的政治课堂并不是苍白的课堂,政治课堂要上得深刻一点,没有深刻的政治课是没有厚度、没有分量的,是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因此,要求教师平时要有广博的阅读和猎取,要送“学生上岸”,先要“教师下海”,用我们的底蕴来吸引学生。同时,教师必须对手头上积累的素材加以整合、加工和简化,切忌不经过处理就随意地应用到课堂。
3.营造激情氛围,致力有效教学。简约有效的政治课堂,理应是不简单的课堂、是精致的课堂、是灵动的课堂,是富有激情的课堂。激情课堂能让枯燥的政治道理在有声有色中娓娓道来,并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欲望,同时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思路。因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营造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激情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应是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的自觉追求。
总之,简约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韵味,也是一种追求。让高中政治课堂理性回归,构建简约的高中政治课堂,推动有效教学,借以激荡每一位学生成长的韵律,燃起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希望,是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的永恒追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政治;概念教学;问题;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160-01
一、高中政治概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有待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政治教材编写中,有淡化概念的倾向,于是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对概念不再作深入分析,这是认识上的重大误区。概念是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细胞,学生只有正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进行判断、推理、形成知识体系,各种能力才能在学习中增强,兴趣才能在学习中培养。
(二)力度有待定位
看高中政治新教材,我们深切地感到教材内容多、课时少、时间紧。在教学中,哪些概念要讲深、讲透,哪些概念可以轻轻带过,我们一定要认直地去研究,轻重不分,定位不准,教得累,学得也累。如何来实位,翻看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稍作解读便可明了。
(三)方法有待改进
高中政治教师许多时候会用“扫描式”讲解,讲完要点后,就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背一背,然后来得及就默写一下。没有注意把重点概念与实际运用挂钩,没有追溯概念的根本,所以有的学生能背出概念,但不知如何来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正确把握和运用政治概念教学。
以上的三个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影响新课程的改革。
二、高中政治概念教学的主要原则
“抓大放小”,是高中政治概念教学的主要原则。“大”是什么?“大”指的是核心概念。以《经济生活》为例,课本上有十几处“名词点击”,涵盖28个概念,大多数都是用描述性定义来表述。教师在教学中,只需要对其中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法人”、“利率”、“所得税”、“国内生产总值”、“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倾销”、“反倾销”等向学生进行解释。
抓“大”如何抓?如:国家的概念:“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可以通过采用语文的语法分析法,让学生分清概念描述中的主语、谓语、定语,层层推进,掌握概念。引导1找宾语:国家是什么?(是工具) 引导2找定语:什么样的工具?(阶级统治的工具)哪个阶级统治哪个阶级?(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引导4:在社会中,那些人才是统治阶级?引导5:经济与政治是什么关系?引导6:由此推断:存在全民的国家吗?(不存在,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引导7: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那我国有阶级性吗?(我国是人民民主,对少数敌人实行,当然有阶级性,不是全民国家)
“小”是什么?是一般概念。教材中的有些概念无需进行解释,因为学生不知道它们的定义,并不妨碍对理论的理解,不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对这部分概念教师可以彻底放开。如 “国体”、“政体”、“民族”、“宗教”等,这些是一般概念,按新课程要求都删去了,如果再去强化,就有点剑走偏锋了。虽然在课文中多次出现“民族”和“宗教”的概念,我们不必把这些概念再在课堂上加以解释,我们教师只要“点到为止”。
三、经典概念案例解读
如:规律概念是高二思想政治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时往往把它与规则、具体规律、规律的表现形式、日常用语中的规律混淆起来。因此,讲清这个概念非常重要。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是本质的联系,是必然的联系外。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规律”与“规律的表现形式”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哲学上讲的规律是相对平静和稳定的,而规律的表现形式则是多变易逝的。如价格由价值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里的价格、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价交换之间的本质联系是固定不变的,这是哲学上讲的规律。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状态下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这就是规律的表现形式了。
第二,规律是隐藏在事物现象背后的东西,它是无形的,它只能依靠抽象思维能力的揭示,而规律的表现形式则是经常出现在事物的外部的东西,人的感官和仪器可以直接感知它。如月亮绕着地球转,水往低处流这些都是合乎规律的现象间的联系,人们完全可以凭着感官直接感受到,但是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万有引力规律则是人们凭感官或仪器无法直接感知的,它必须借助于人的抽象思维去完成。
可见,规律与规律的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本质总是通过大量的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也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着本质,并被本质所决定。作为本质联系的规律也是通过合乎规律的现象间的联系表现出来,并决定着这种现象的联系,而规律的表现形式又总是体现着规律的本质联系。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政治;教学改革
G633.2
前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高中教学能够以学生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积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而政治课一直都是学生道德塑造、品格培养和德行规范的重要学科,在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学也需要深刻的改革,而且政治课一般较为枯燥和乏味,如果教师只顾照本宣科,不利于学生政治知识的理解与内化,难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难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应当对现阶段我国高中政治教学的任务和问题进行分析,以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水平。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思想政治一直都是教学中的主要科目,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政教育任务也有所增加和创新,与传统教学任务相比有所改变。首先,高中思政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以学生为中心,讲授政治、文化、经济、历史、哲学、心理等基础性的常识,帮助学生感知世界,认知社会。其次,思政教学要根据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等,引导他们建立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友善、协作等精神。再次,通过思政教育了解学生真实情感和内心,帮助学生独立、自强,提高自我发展水平。最后,为学生步入社会做足准备,帮助学生认知社会,并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来。
二、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学习状态被动
很多高中教学以成绩为导向,教学方式大多是 “满堂灌”,严重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性,很多学生被动的接受课本知识,对于政治课教学内容死记硬背,陷入了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状态。没有主动学习的态度做支撑,学生的政治学习无法达到高效、高质的程度,这让学生的政治学习仅仅停留在“应试”的程度上。
2.社会常识的缺乏
由于高中的文理分科政策,一些理科生,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复习理科知识,而忽视了对政治的学习与感悟,而且政治教师一般也不对理科生的政治课程做过多的要求,使得很多理科生学习政治也只是在“走形式”,也就难以对政治教育中的社会常识进行认知和了解。政治学习中的实事内容成为学生的学习弱项。
3.学习兴趣淡薄
高中政治教学形式单一,很多学生对政治学习提不起兴趣,难以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之政治知识本身就有很多理论性和逻辑性强的内容,因此学生往往对政治课没有学习热情,这样学生的学习呈现出逐渐走低的态势,政治学习中的背诵内容更加让学生的兴趣尽失,呈现出恶性循环的学习反应。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策略
1.灵活采用多种导入法
高中政治教学一定要选对教学方法,并对现有的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合力创新,帮助教师在实际的政治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特别是一些新颖独特的课堂导入法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和教学关注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常用的有直观导入法,比如在讲授的政治背景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直观的展现当时的场景,或者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帮助他们更加形象的感受政治环境,并能对相关的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记忆。再如,社会焦点导入法,将现阶段社会上的新闻热点或者社会焦点问题作为引入对象,拓宽学生的政治视角,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原理和时政常识,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最近的英国脱体问题会对国际金融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2.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深入
思政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习效率。比如通过将学生划分为5到6人的小组,开展专题讨论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与讨论。给全班同学设定相同的思政主题,让各个小组分别进行探究和讨论,并将各个小组的观点在进行分享与交流。或者通过展开思政主题辩论赛,让所有的学生分组进行不同主题的辩论,比如针对 “农村结婚彩礼钱是否应当”展开辩论,并评出辩论优秀小组,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或者团队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营造良好的竞争意识和教学氛围。
3.选取恰当的结尾方法
有良好的课堂导入,也应当有较为合理的课程结尾,才能有效避免虎头蛇尾的教学现象,才能确保完整的展现和运行。恰当的结尾能够内化学生的思政知识,升华政治教育的高度。笔者认为,恰当的结尾应当包括对本节课程的完整的总结、对重点知识的突出分析、重点强调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升华和对实践内容的铺垫,帮助学生加强理论与知识相结合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并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来提高自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触类旁通。
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已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壁垒,其要求教师更加具有紧迫感和使命感,注重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只有教师不断探索改革的路径,高中政治教学才能够得到结构的优化,学生的政治学习才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雨.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高效教学初探[J]. 学周刊,2015,20:153.
[2]荆玉波.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革新――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教学为例[J]. 赤子(上中旬),2015,12:306.
【关键词】高中政治 小组合作 教学思路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将其与高中政治教学相结合更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高中政治教学的进步。
一、实施合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要求,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进行课程的学习、设计等,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中心。
2.注重激励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起引导作用,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鼓励学生不断运用新方法和新手段来解决问题。作为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合适的语言和方法去激励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3.注重学生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这点,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并用友好的态度引导学生发挥个性,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兴趣,以兴趣引导学习,提升自信。
二、高中政治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思路
1.选择适合的论题
在进行高中政治小组合作教学之前,高中政治老师必须要选择和设计一个合适的论题,比如讨论话题的深度、难度等,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这个度,方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进行论题的选择时,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符合课标内容,不得盲目脱离课程大纲,并且要选择适合本科的内容作为论题;(2)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和话题,且不易过难,范围不易过大;(3)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题。比如进行高中哲学教学的学习,当进行“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学习时,可以设置新的课题,可以让学生举例自己认为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然后教师再进行引导、纠正,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明白课题含义,方便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
2.教师有秩序地组织讨论
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更加理解课程内容,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集思广益,从而帮助学生重新建立学习模式和学习思路。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维持好讨论秩序和组织秩序,适当地对学生的讨论话题进行引导和秩序的维护,保证讨论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讨论的效果和效率。另外,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也尽量不要对话题进行打断,否则会打断学生的思维,但是教师在学生讨论完后,也要进行总结、纠正,纠正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要客观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否则会影响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同时还会影响课堂气氛。
3.小组讨论时要避免冷场
在高中政治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由于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或是对话题不感兴趣,会以消极的态度进入到话题讨论中,甚至有些学生不会参与进去。所以教师不能将小组讨论完全放手给学生去讨论,而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利用轮流发言、课后总结、课后作业等各种方式来让学生投入到讨论中。并且,对于讨论热烈的学生或小组要积极进行鼓励,引导发言,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讨论学习。
4.讨论过程中要设置合理的疑问
在高中政治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也要设置一定的问题,使得学生的讨论更加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加有效地理解课程的重点。比如,在进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程中让学生举例说明“质变”和“量变”的内容,并让学生讨论“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这句话是否严谨,然后让学生讲述原理,当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总结、归纳,使学生能够理清思路的同时掌握课程重点。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政治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课程的中心仍是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这一点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来开展教学。首先要根据课程大纲的内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课程的设置和开展,然后要对课程的讨论话题和内容进行正确的引导,维持课程讨论秩序和讨论内容,另外,教师也要在课程中合理设置疑问,合理把握课程节奏。只有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配合,才能保证课程的效率,才能真正实现合作教学的目的,促进高中政治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何朝云. 浅析高中政治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中),2011(5).
[2] 祁金萍. 高中政治合作教学的有效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2011(24).
[3] 成永建. 高中政治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性[J]. 新课程导学,2013(25).
【关键词】高中生 政治课 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62-02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高中政治课往往因为其理论性较强,概念抽象,尤其是很多学生首次接触一些新的知识领域,比如生活与哲学的内容,再加上各种考试的因素导致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上课模式,因而致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越来越不感兴趣甚至枯燥乏味,使整体的课堂效率和效果都不太理想,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高中政治课的基本作用和初衷。
俗语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内心对学习内容及活动的爱好、向往和追求的心理特征倾向。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在自己的内心中真正有效的激发出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掘自己内部的潜能,形成对知识的无穷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所以高中政治课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效和高效,就必须想法设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的兴趣。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让学生对高中政治课好之、乐知呢?我本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及自己的一些教学思考和总结,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和体会:
一、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入真实的情感
人和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富有丰富的情感,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期和关键期,其内心的情感世界也是相当的丰富,偏重以感性的方式来初次接触新鲜的事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注重真实情感的合理教育和引导,多数学生会非常的关注和参与,因为他们会觉得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能不断满足自己内心情感世界的需要,能用自己的情感来关注和参与身边的生活世界,进而会越来越关注政治课,越来越想上政治课,对政治课堂保有浓厚的兴趣和向往。比如讲到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时候,我给学生列举身边感动的人物事迹,比如雷锋、牛玉儒、郭明义等等,讲到有关民族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去回顾中国近代史上各民族团结奋斗抵御外辱的史实,讲到人民群众的时候,让学生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与疼爱,学生们都深受启发,知道了应该做什么样的人,树立什么样的情感观念,所以对政治课的兴趣和喜爱由于情感的教育而得到加深。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应当是引导者和管理者,而不是替代者。可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仍然在考试的压力下普遍存在,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更别说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想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愿意一节课只是枯燥乏味的倾听而不去参与,更别说处于青春期思想和活动性需求都很强烈的高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和谐课堂环境,使学生在心理上不惧怕进而愿意去和别人交流参与学习,去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其次我经常采用一些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讲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我将一些可以不讲的知识自己指导性的放给学生去自学,比如讲到英法两国政体比较的时候让学生去分组展开讨论,让他们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比如讲到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时候,让学生去实际调查身边的相关实例,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成果的展示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实践证明,学生往往对这样的政治课堂表现出强烈而浓厚的兴趣。
三、课堂教学要围绕生活,多设情景,联系热点
高中政治课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历史教学总要访古,政治教学总要探今。与生活相脱离的政治课只能是抽象无用的一堆理论。更别说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去参与身边的生活。所以我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总是以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联系时政热点,设置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在讲到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时候,我把从超市买来的荔枝带入课堂让学生去分析身边商品价格的变化,在讲到国际关系国家利益的时候,我让学生去讨论中日之争的实质,在讲到企业经营的时候,我让学生模拟自己是企业经理去分析面临的问题等等,从问题循序渐进的设置中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很多学生觉得自己不是在上政治课,而是处在实际生活之中并且能不断的去分析解决自己身边类似的生活现象。既增加了自己的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因为对政治课的学习表现出好之、乐之的趋势。
四、采用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政治课的内容因知识的不同而要求在教学方法上的不同,如果教师长时间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既会影响知识的传授,也会使学生感觉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动力。多样而灵活的教学方式往往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主体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新授课的讲授中,对于抽象的理论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逐层引导学生思考,对于简单的感性的知识,我经常让用生活实例给以形象的展示和说明。比如对于重点难点知识,我常让学生去分组合作讨论去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性和学习兴趣,如让他们分组讨论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复习课上则过多的采用重点引领,基础巩固,适当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去巩固知识,同时又有所新的收获。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手段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往往更是鲜明有效,如在讲到文化生活多样性的时候,用图片视频给学生展示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特色时,一下子就把全班同学吸引住了,从而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参与。提高了课堂的气氛和效果,使学生和老师收获颇多。
五、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用自己的特色品质来贯穿教学
课堂构思设计再精巧,如果教师的素质不高,在政治课堂中学生依然无法表现出强烈的参与度和兴趣。所以政治老师基本的专业素质对于学生对政治课堂的喜爱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种素质首先体现在教师有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能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其次教师的语言是否清晰有激情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清晰简洁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感召力常常使学生情绪活跃,愿意随着教师的引导而去努力参与。另外老师的个人特点和魅力也是增强学生对高中政治课兴趣的极大因素,因为喜爱一个老师而喜爱一门课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是大量存在的。对于个人特色,我觉得自己最重要的是有激情,同时还有一定的语言幽默,比如我经常在讲哲学的时候引用一些谚语、哲理、名言、警句、歇后语,引得学生开怀大笑,又同时获得了对知识的掌握。在讲到量变质变关系的时候,我给学生讲懒人吃饼的故事,使学生在趣味的故事当中领悟了哲理。
六、经常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关键词】高中哲学 语文维度 思考
一、引子
在教学第一线从事高中政治教学已有一段时间,我已深深感到高中政治教学的任务重,难度较大。加之哲学学科特点,教学中教学方法失灵、效果不佳等现象时有发生。闲暇之余,我对中学哲学课程教学的方法有了一点新的思考,正试图从语文维度讲解哲学原理,培养学生和自身良好的哲学、文学素养。
本文立足教学实践,从语文维度对哲学教学谈了自己的看法。从语文的角度分析或诠释哲学道理,亦或是运用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完成哲学知识讲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语文的基本知识(素养)成为链接学生和教师、知识和能力、现实和哲学科学的桥梁。
二、关于高中哲学教学语文维度的思考
1.我对哲学教学语文维度界定。在本文中,我把哲学教学的语文维度理解为在哲学教学中“从语文的角度即语文的思考方式”或是“通过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语文的基础知识”去解析抽象高深的哲学原理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把语文作为链接知识的桥梁,以此为实现教师和学生,知识和能力,现实和哲学的统一而努力。哲学教学的语文维度是针对高中哲学教学中学生看不懂教材、抓不住重点、不明白中心含义和教学手段失灵等被动局面提出的不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解决教学和学生掌握知识不牢的矛盾,有比较、有层次的区分相近(异)知识,并结合哲学基本范畴达到掌握哲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效果。
2.语文维度是一种思维方式。哲学的语文维度是一种思维方法,即运用语文教学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一句话,通常通过结构分析提炼一段话的含义,找出侧重点。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什么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全文的重点是什么?学生很快提炼出了“与时俱进”,由此想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的观点。我们再回头看看这句话:“为什么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问题是要回答“原因”的问题,不是其他问题(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主要是解决党要保持这种“精神状态的原因”,不是解决“为什么与时俱进”的问题。学生忙于读(审)题,从第一印象出发,错误地把握了问题的实质,造成了回答问题的方向性错误。所以,在哲学教学中贯彻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段落含义的意义。
3.语文维度是一种基本视角。所谓哲学的语文维度就是把单纯的哲学视角转化为多样视角,其中包含语文视角,通过这个基本视角诠释哲学的基本知识。在学生学习和教学中,通过从语文的角度深入分析哲学知识,或是运用诗词、谚语、经典著作、语录等生动形象地诠释哲学知识。如,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说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用恩格斯名言“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来说明由于条件限制,认识是有限性和发展性的。
4.语文维度是一种基本方法。对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基本理念,从哲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出发,把语文维度作为哲学教学的具体方法,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视角,树立语文的思维方式。同时,语文维度也可成为学生基本解题方法,通过这种方法顺利实现掌握基本知识。哲学教学语文维度的三方面不可分,三者具有相互促进,共同影响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三个方面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视角或方法都应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素养,并形成教学和学习的新思维。
三、高中哲学教学语文维度的实施途径
高中哲学具有抽象、理论性强、高度概括的学科性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从这个学科的性质出发,哲学教学语文维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具体的方法,而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
1.树立语文维度的综合观念。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就要树立综合学科的概念,哲学教材中有大部分实例是物理、化学等理工科知识,还有一部分名人(家)的言论、成长故事等。教师须从多种角度去分析抽象的哲学知识,当然包括语文维度。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学习语文基本知识、培养文学修养,为迅速提升高中哲学课堂教学质量奠基。从多种角度把握和讲解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哲学知识,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2.教学活动强化贯穿。教学中时时贯穿是教师实践“语文维度”的平台,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要有侧重地把语文维度作为突破方法。如在讲解“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问题时,要把握到价值观的作用是导向作用,不是决定作用。要紧紧抓住文中的基本意思:一个是价值观对认识世界的导向作用,另一个是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也就是说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表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接下来结合哲学的基本知识阐释就可以了。可以看出,在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时候多从语文维度思考,贯穿这个视角可以摆脱死记硬背、知识不牢、混淆知识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