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石油石化智能化

石油石化智能化

时间:2023-07-18 17:25: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石油石化智能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石油石化智能化

第1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火力电厂;电气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U276.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石油工业在勘探石油-开采石油-加工石油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电气设备。电气设备为生产提供了动力和控制,石油石化行业对生产过程中的电气产品要求相对特殊。石油石化行业应用的电气设备大致上可以分为电动装置、电加热装置及控制系统三大类,能用到 40 多个电气设备产品。石油石化行业不仅需要先进的工艺等技术因素,还很注重原料及装备,不仅仅只有机械设备、反应设备为石油石化企业提供生产的动力及控制,许多的电气设备也都投入了应用。目前许多的大型化工企业都已经建设了自备电厂及厂用变电站。

电气自动化技术系统的优势与特征

电气自动化系统为火力发电厂的服务运行提升了效率,人们逐步加大了对自

动化电气系统的监控研究,就是要将自备电厂的低压用电电气系统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加以控制、保护。目前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优势方便了对其进行集控管理,简化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将火力发电厂的信息化发展、自动化服务运行水平大大提升了,并且保证了电气控制生产的安全性、可靠性。

1.2 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必要性

炉、机系统的简单性控制是电厂在传统生产中集散控制的侧重点,电气安全保护系统是可以独立运行的。厂用的自动励磁调节、切换电源等装置均与 DCS 系统之间存在优先的交换和信息访问量,由于能够将整体自动化电气系统反应出来的信息量不多,造成进行电气系统运行管理的操作人员存在很多的不便之处,不能运用较为快捷、便利的系统操作模式,电厂一旦发生突发的安全事故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分析并及时进行有效的解决。因此需要将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加以提升,摒弃传统的一对一硬接线进行信号采集的模式,采用较为智能的设备与现场总线技术方式有机结合,构建并完善电力系统的综合通信网络,切实的将自动化电气系统管理水平提高。

1.3 自动化技术系统的配置应用

智能化远程控制、集中控制以及现场总线系统控制方式是电气自动化系统配置的应用主体。智能化远程控制利用硬接线电缆将采集柜和现场的信号进行连接,并利用光纤、双绞线等将 DCS主机和采集柜进行连接,这种方式将电缆材料极大的节省了,简化了安装环节,降低了操作成本,有效降低了控制面积,将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和智能型提升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实现了自检、数据处理及自校正等功能。集中控制主要是通过利用现场的电气馈线设置设备的接口,然后采用硬接线电缆合理连接集散控制系统的通道,实施对发电全场的监控。其具有良好的维护运行效果,较为快速的对应速度,针对监控站实施的防护水平适中,DCS 的系统成本造价也相对合理等特点。

1.4 电气自动化系统技术发展的趋势

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实现了监控、测量、保护目标三者于一体的功能同时还将太网和现场总线技术系统一体化的网络,运用分层分布的方式实现对整体系统的监视、控制,将信息通信和数据采集推向了更为先进的领域,有效摆脱了下层功能依赖上层网络和设备的硬伤。电厂内含监控技术已经可以和相关类的监控系统实现良好的数据交换,能够对电厂的运行生产进行实时的动态控制及信息化的控制与管理。ECS 监控系统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操作系统,实现控制的科学性及管理的智能化转变,实现控制系统的一体化测量,推动网络智能化管理综合发展。基于太网的综合优势,电厂还将实现综合的自动系统化功能。

1.5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与管理

1.5.1 实现了监控运行一体化模式的转变,使 DCS 系统能够分析、汇总整体机组的信息状况和运行参数,最大限度的将机组潜力发掘出来,并激发了系统自身的控制功能,将控制时进行了合理的缩减,简化了控制系统。单元化统一火电机组方便了信息的采集和提供,对电网的系统管理运行进行了强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5.2 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实时的保护、控制,能够尽早的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合理的调整、更新,转变保护策略,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管理目标,保障自动化电气系统能够安全、良好的持续运行。

1.5.3 目前电气自动化系统还没有根本的满足 DCS 系统进行全通信电气控制的目标。电气自动化系统和之间始终需要部分硬接线。我们首先应该解决连锁热工工艺问题,将后台电气系统的实际应用水平提高,并将电气系统的控制水平、逻辑,自动化能力,管理运行绩效等全面提升。

1.5.4 优质通用型网络结构更够提供电气系统良好服务运营的支撑。科学的运用创新型自动化电气技术,能够完善并保障电厂实现对现场控制设备的实时监控,同时营造了良好的信息数据传输、汇集环境,对电厂全集成性自动化运行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意义。

2 总结

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于电厂的运行起到了极大的功能作用,极大的激发了火电机组运行服务潜力,形成了单元控制运行模式,对电网服务的统一管理进行了有效的强化。提高了系统管理的效率,并对成本进行了有效的降低与控制,有效的促进了电厂的综合竞争能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最终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全局自动化。

参考文献:

[1]戴戈.工业电气自动化生产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21):86.

[2]崔宏薇.百亿石油石化市场诱惑电气设备企业如何掘金?[J].电力系统装备,2010,(4):26-29.

第2篇

关键词:智能油田;数字油田;信息化

0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持续疲软,石油与天然气需求大幅度减少,主要产油国为支撑国内经济而维持或增加油气产量,特别是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使得国际油气价格持续走低,对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的经济甚至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此外,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枯竭,非常规、复杂油气藏成为维持全球产能的主要接替资源,不断创新高新技术、实现勘探开发低成本成为世界各大石油公司面临的双重挑战。油气资源品位下降和新老资源接替不足已成为油气田企业面对的长期问题[1]。提高油气田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已成为油气田企业发展和创新的必然选择。

经过不断的信息化建设和技术革新,数字油田体系已经日趋完善,当前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在数字油田系统基础之上,以油气田数据的深入挖掘和综合应用为突出特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形成智能油田[2]。“加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降低成本,提升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3]。”这是2015年4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论坛上,与会者达成的共识,标志着国内油田运营模式迈向智能油田建设和应用的步伐。

1 智能油田的概念及特征

国内外各大油田建设中,都对智能油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壳牌集团勘探开发执行官Malcolm Brinded将“智能油田”定义为:a Smart Field is an asset that we can continually optimize 24 hours a day,7 days a week。即智能油田是一周7天、一天24小时连续优化的资产[4]。新疆油田孙晓岗认为,智能油田就是在数字油田的基础上,借助业务模型和专家系统,全面感知油田动态,自动操控油田活动,持续优化油田管理,虚拟专家辅助油田决策,用计算机系统智能地管理油田[5]。大庆油田王洪福认为:智能油田=数字油田V2.0=DOF(数字油田)+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BD(Big Data,大数据)[6]。

上述定义从不同的认知视角对智能油田进行了形象描述,反映了当前智能油田的特征。从本质上讲,智能油田是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油气开采配套产业、油气田生产及决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多种业务智能化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智能油田的建设就是让计算机或智能设备逐步代替人工脑力劳动的过程。从应用角度来看,“数字油田”代替了人的重复性的统计工作,是应用知识的过程,“智能油田”代替的则是人的分析归纳工作,是创造知识和知识共享的过程。从目前来看,智能油田建设将是一项持久的工作,它会随着计算机技术中人工智能应用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当前,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正朝着“一体化、协同化、实时化、可视化、共享化”的方向发展,即业务应用一体化、决策部署协同化、生产管理实时化、综合研究可视化、信息资源共享化[7]。智能油田是一个面向应用和服务的油田,智能油田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新工具、新技术支持的涵盖油田生产、管理及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新油田生态系统。同时,通过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变革,实现跨地域、跨学科、跨部门的协同工作,提高油气田研究与决策的质量和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传统油田向新兴油田的跨越式发展。

2 智能油田的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际上智能油田研究情况对比来看,国内对智能油田的研究存在起步晚、研究范围小,对研究及应用模式创新力不强等不足。从研究趋势、关联研究、学科渗透、相关研究机构等方面出发,对国内智能油田的研究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2.1 研究趋势

在中国知网()上,以“智能油田”为主题词,截止2015年,共检索到85篇最相关的学术及学位论文,2005-2015年逐年发文量情况如图1所示。

在中国,智能油田研究的相关论著始于2005年[8]。从发文量及内容来看,智能油田在中国的研究正处于积极发展的趋势,且已出现局部的应用[9-11],对油田企业的提质增效逐渐发挥其重要作用。此外,长庆油田油气藏研究与决策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推广应用也是一种典型的智能油田的应用范例[12]。

2.2 关联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与智能油田相关的研究热点,形成了庞大的研究网络,表1中列举了与智能油田高相关的研究点。

从表1来看,数字油田作为智能油田的基础,其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已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已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这也表明研究趋势已由数字油田转向智能油田。与智能油田相关的物联网技术、智能化等信息技术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克拉玛依油田作为中国数字油田建设的典范,其智能油田的研究也已开展。

2.3 学科渗透

智能油田的跨学科研究发展迅猛,已深入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多个学科,并衍生出多个交叉学科主题[12-15],表2列举了多个渗透学科及对应的研究主题。

从表2可以看出,智能油田的研究及建设是一个涉及多种学科和多种应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人员、IT技术人员、仪器仪表工程师、经济学家、情报服务人员等多个学科专家的共同协作,具有典型的协同化、一体化、共享化的特征。

2.4 相关研究机构

众多研究机构在“智能油田”领域成果斐然,表3列举了一些高发文量的研究机构,近几年共有30篇相关的学术论文。这些机构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国内智能油田研究的水平和发展趋势,对后续智能油田的研究方向具有引领作用。

第3篇

2008年,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稳步迈进,对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和加强集团管控支持的力度,成效已越来越显著。

国资委日前公布的对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结果指出,包括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在内的各大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且都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亮点。

中国石化

2008年,中国石化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基本建成,主价值链各环节的资源优化取得显著效果。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已成为提升油田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 炼化企业生产层面和生产执行层面的信息系统在生产及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油卡成效显著,销售企业ERP、成品油二次物流、加油卡三大系统集成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提升销售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化手段。

总部为集团管控和集中指挥服务的信息系统建设应用效果开始显现。中国石化生产营运调度指挥系统在总部新办公大楼的20层投入使用,从原油运输、存储到送达炼厂,从炼油的生产过程到成品油油库储罐的液位,都能够通过图形化的显示实时监控。集中管控的实时信息让总部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动态、高效决策,实施调度指挥。

中国石化的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也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截至2008年5月,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网站累计成交额突破5000亿元,企业生产建设所需物资90%以上实现了网上采购。网上采购物资品种扩大到全部56大类的76万余个品种,网上交易用户发展到2.7万个,其中注册供应商达到2万多家。采购时间从1周至2周缩短到两天至3天,甚至几小时。网上积累的相关采购信息将近200万条,实现了中国石化各企业间采购信息共享。

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实行绿色IT视为企业重要的社会责任,中国石化通过整合信息系统、优化IT基础设施,把实现绿色节能也纳入信息系统建设中。中国石化总部新办公大楼中4000多平米的机房,从规划、设计阶段就把节能减排评估放在重要地位。建设中采用了多项节能措施,不仅选用了高效低能耗的硬件设备,在机柜摆放、风道规划、冷热通道分离、应用区域划分与人流物流合理规划,以及智能化监控和制度规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都取得良好效果。

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信息化工作始终遵循“统一、成熟、兼容、实用、高效”的方针,坚持六个统一的原则,按照“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以ERP系统、专业应用系统和网络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推进全局性的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高整体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水平。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集团围绕业务的需要,按照上游、下游、共同技术服务等集团的业务规划了48个项目。其中ERP系统在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处于核心地位,目前已在50个单位启动实施,其中在30多个单位上线运行。勘探与油田生产ERP系统项目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天然气与管道ERP系统进展顺利,在试点上线的基础上,建成统一集成的ERP系统应用平台,先后在部分企业上线运行。炼油与化工ERP系统,在2008年年初试点上线后,第一批推广单位即将上线运行。销售ERP系统,已在所有化工销售企业和第一批推广的成品油销售企业上线运行,第二批推广企业已经启动。装备制造ERP系统3月启动试点,目前正在推广实施。工程技术ERP系统已在试点企业上线运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近日全面上线,表明中国石油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中国石油的零售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全面推广应用,实现了对下属加油站业务数据和设施设备运营情况的直接监控。中国石油共有加油站近1.8万座,现今加油站营运数据在网络上即时传输,提高了监管力度。中国石油物流运输通信指挥与保障监控管理体系、电子路单信息系统、车辆GPS卫星定位系统的集成应用,有效提升了车辆运行效率和油品配送保障能力。特别是信息化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在今年的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做出了贡献。

中国海洋石油

中国海洋石油信息化“起点高,步子快”,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07年,中国海油首次提出打造“数字海油”的理念,并将2008年定为“数字海油”建设的起步年,其愿景是创造“快捷畅通的通信能力,先进适用的应用系统,全面共享的信息服务,高度集成的协同环境”,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支撑全产业链的组织、流程和技术整合,推动中海油发展成为国际一流能源公司。

从2005年开始的全集团ERP项目,到2008年,除新并入和组建的单位外已全面上线,全面预算信息系统已在总部和17家二级单位全面实施,初步建立了全面统一的经营管理平台。第一个CBI(业务持续推广)项目通过验收,标志着中海油开始建立起ERP持续改进机制,最大限度地促进ERP的使用效果,使管理体制和体系全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数字海油”以海上油田勘探开发生产为核心,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的协同整合和优化,实现提高采收率、降低成本和管控风险的目标。“数字油田”是中海油“数字海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一的“数字油田”的规划指导下,正在实现海上油田生产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陆上运营中心对海上油田生产的远程监视和控制。

2008年4月25日,集团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中心正式启用,提升了业务连续性支持能力,达到国家要求的容灾能力,为信息系统应用提供了安全保障。

中国中化

中国中化集团是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四大国企之一,作为国资委管理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中化集团的业务范围遍及全球,涵盖石油、化肥、化工等行业。中化集团以ERP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在1999年即已成功上线。系统上线后,为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平台。对于中化集团这种全球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集团整体的IT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命脉。中化集团一贯按照五个统一(规划、实施、标准、管理、监测-全球化管控)的原则,秉承共享资源的信息化理念,开展信息化建设。

第4篇

关键词: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实现

中图分类号:TG305 文献标识码:A

智能制造是一种集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于一体的制造模式。因其具有高效、经济的特定被广泛应用在产品生产作业中。尤其是智能制造还能够优化产品生产流程,实现能源可持续利用。相比于传统的产品生产模式,智能制造从根本上了改变了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的流程,这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非常重要。

一、智能制造概述

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种人机一体化的智能系统,在实际的产品制造过程中,不仅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分析、判断、决策,还能实现自动化向智能化、集成化、柔性化的扩展。从“十二五”提出推广智能制造技术到目前为止,智能制造已经广泛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且已经被应用在制造各个行业中。如石油石化智能成套设备、冶金智能成套设备、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智能化食品制造生产线等。这些智能系统都是建立在智能制造基础之上的。由此可见,智能制造将会成为产品生产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

二、智能制造中的关键技术及实现途径

1.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又称RFID,是一种能够识别无线电信号,读写数据信息的无线通信技术。显然,射频识别技术是不需要接触系统和识别目标的。一般射频包括超高频、高频、低频3个频率段,其读写方式包括固定和移动两种方式。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在使用射频识别技术时只需要将小型的无线微型设备放置在物体表面,并利用读写和识别技术,就可以实现目标数据信息的收集、记录。

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消费应用、制造、安全访问控制等各个行业之中。如将其应用在供应链管理中,能够通过自动化数据收集和数据传输,减少错误发货、物品丢失等问题,尤其是能够实现远程产品维护。例如在药品冷链物流中应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能够进行全程连续的温度追踪,从而实现可靠的温度管理。当冷链箱被贴上RFID电子标签之后,RFID电子标签就会自动记录有关冷链箱的所有数据信息包括实时温度信息。而且在一批冷链周转箱出库时,读写器能一次性读取到该批次各冷链保温箱内的所有RFID温度标签的信息。这使冷链周转箱出入库的信息录入实现了自动化,缩短时间的同时也确保了出入库信息的准确性。当货物量很大时,出入库自动读取信息能够解决物流操作环节的瓶颈问题。

2.实时定位技术

在实际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要对所有的产品、原材料、设备等进行实时跟踪管理。但是又无法应用人工手段。因而需要建立相应的实时定位系统。而智能制造中的无线射频技术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一般情况是,实时定位系统会有信号接收器和发射器等设备组成。

目前实时定位系统还会利用光学、声学技术实现信号定位,如超声、红外、超宽带等。不同定位技术的频率、带宽、穿透性、抗干扰能力都有所不同。如清华同方RFID资源管理跟踪系统通过使用RFID标签、读写器和软件来对企业资源进行监测,帮助其提高效益及投资回报率。该系统主要由阅读器和电子标签(RFID)组成,用于完成免打扰的信息采集和识别。软件系统包括应用软件和接口引擎两部分组成,用于完成信息采集、数据加工、位置信息时时显示等功能,从而实现管理人员能实时地监测到整个企业资源的状态,包括人员位置、各种设备使用情况,兼顾安全出入管理。这样方便管理人员对相关重要资源进行调整和分配。

3.无线传感系统

无线传感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生产流程和物流。无线传感系统主要由计算定位、感应、信息传递3个部分组成。另外,无线传感系统还能够对温度、声音等不用的物体做出反应。

无线传感系统的核心技术是无线数据库技术,具有信息传递、查询、跳跃路由协议等功能。而且无线传感系统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各个行业中,如工业环境监测、智能电网等行业中。尤其是将其应用在工业生产中,不仅能够有助于工业生产工艺的优化,还能够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如可以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检测、实时生产参数的采集、材料消耗状况的检测。

4.信息物理融合网络

信息物理融合网络也可称为CPS。CPS包含环境感知、嵌入式计算、网络通信等多种系统工程,主要应用于智能系统上,如物联传感。CPS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产品生产理念。另外,CPS还是工业4.0发展的核心内容,能够助力于智能车间、工厂的构建。

简单的说CPS就是互联网+制造的智能化系统。在新的工业革命中,CPS将会成为实现智能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CPS应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产品、设备数据信息与企业信息系统的融合,并将生产数据传送到云计算中心。准确的说是产品生产线中的传感器会及时收集生产信息,然后通过无线通信这些数据就会传送至数据处理中心。相比于传统的产品生产模式,管理人员能够迅速获知产品出了什么故障,哪里需要配件,从而实现真正的生产智能化管理。另外,CPS还能够把帮助企业进行消费者数据和企业生产数据信息的分析,经过数据挖掘、设备调整等工作流程之后就能够生产出具有个性化的产品。总的来说,CPS是智能制造中的关键技术,同时也是现代工业革命发展的重点技术。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射频识别技术、实时定位、无线传感等关键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智能制造技术仍然不够完善,因而企业和科研机构应该正确看待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并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完善关键技术的应用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邹方.智能制造中关键技术与实现[J].航空制造技术,2014(14):32-37.

第5篇

近年来,在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由于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品种、油品价格、油品质量已相差无几,所以在经营过程中,产品与技术在竞争中的优势几乎得不到体现。于是经营企业采取了许多具有实效的营销策略,这一方面加剧了成品油零售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少数非石油、石化系统成品油零售企业几近成本地降价销售,造成了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的无序竞争。加入世贸组织一年来,由于入世承诺开始兑现,关税减让、市场准人已逐步实行。在成品油销售领域,国外商品和资金进入我国石油、石化市场的步伐加快;壳牌、BP、埃克森―美孚等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成品油零售领域合资合作的项目顺利进行。这些都迫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市场、重新观察对手,面对新的竞争,制定、改进、更新竞争策略。

二、实现服务“升级”

随着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活动所占比重的急速上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服务及服务营销的概念得到了很大扩展。由产品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已是目前国内经济形态变化的一大趋势,所以服务及服务营销对成品油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必将会越来越大。近年来,中国石油集团对所属加油站施行统一规划,创新经营模式,更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强调和推行规范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就整个石油销售系统加油站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形式、服务内容而言,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加油站在经营过程中,服务上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重视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忽略差异化、个性化服务。这表明,加油站现有的服务距市场要求和消费者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审时度势,我们的服务还应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创造消费者需要的新内容、新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加油站服务“升级”,在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更新服务手段的同时,推行个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使我们的服务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使服务真正成为中国石油成品油零售企业巩固和拓展市场的利器。

1.重视服务文化

服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让员工理解和接受企业的使命、目标、战略、战术、产品、服务和营销活动,其实质是向员工传授与顾客沟通的技巧,实现在服务过程中与顾客的互动。优秀的服务文化,能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增强团体核心能力,树立企业品牌。

与有形产品相比,服务是无形的、主观的经验过程。这个过程实际包含了顾客与企业交易时的“精彩瞬间”与“永远真诚”(交易在瞬间完成,服务可以永远享受)。在这“精彩的瞬间”中发生的一切,都将影响消费者对企业形象、品牌的评价。虽然现代企业品牌已经超越了最初的区别功能,成了企业形象和文化的象征;尽管服务品牌受服务过程、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如果顾客在消费该品牌产品(享受该品牌服务)时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企业能将文化、服务、品牌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那么这对展示企业晶牌形象、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有人曾说,现代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品位是文化、宗旨是奉献。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现代企业的定位,又是对企业的市场策划――实力借助文化,文化融于服务,服务树立品牌,品牌增强实力。

2.创新服务方式

今天,人们的服务消费需求不但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而且对质量的要求也有了很大提高,消费者已不仅仅追求物质和生理等低层次需求的满足,而更多地注重精神和心理等高层次的需求。他们不仅想获得精神上的愉快、心理上的安宁,享受温情、受到尊重,而且越来越重视服务消费的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越来越追求较高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分析我们加油站现有的服务项目或便民服务措施,可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开展技术服务、提倡温情服务、突出文化服务、增加特色服务。利用加油站的现有条件,合理开展技术含量较高的便民服务(车辆保养、尾气检测、油品技术咨询等),合理配置资源、充分挖掘市场附加值的潜力,逐步实现加油站的社区性(方便、快捷、温馨、体贴、经济、实惠)、综合性、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务,体现市场差别。

3.开展服务营销

营销战略是企业在组织目标、资源和其它各种环境机会之间建立与保持一种可行的适应性的管理过程。营销战略是企业为了谋求长期发展的行为,是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对企业所作的具有长期性、全局性的计划和谋略。其实质就是根据情况选择出“最恰当的事”。与传统的产品营销相比,服务营销除考虑产品、定价、渠道、促销外,还兼顾人、有形展示、过程等要素。它是在充分考虑自身、市场、顾客、效率等因素的基础上,依靠人的直觉理性而制定的。它以市场为主体、服务为导向,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感受。服务营销的核心就是把服务融人产品中,促进与顾客的关系。

强调服务营销并不能忽视质量战略、价格战略和形象战略的作用。运用服务营销只不过是把战略思考和管理决策的重心放在服务上。换句话说,企业的核心工作就是服务,竞争优势就是依靠各种服务和稳固的顾客关系的体现。

三、积累、保持、运用企业的核心能力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组织、协调、利用企业内不同的人力、技术资源,实现提高企业活动效率的知识和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一种特殊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和能力”,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非常强大的核心能力可决定企业有效的战略活动领域,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企业能充分发挥核心能力并变成价值,就构成了企业优势。在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和企业经营日益国际化的今天,竞争的成功不再被看作是转瞬即逝的产品开发或市场战略的结果,而是企业具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的特殊能力的体现。现实的经营战略、组织战略、技术水平优势只不过是企业发挥智力资本潜能的产物。这些战略(企业战略可包括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等)是企业外在的和显性化的战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若单是依靠某一项职战略,最多只能获得短暂的、一时的优势。由于强大的核心能力,可使单个企业拥有比竞争刘手能够更多、更卓有成效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解决各种难题的能力,所以追求、积累、保持、运用核心能力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战略。核心能力积累的关键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不断“修炼”过程中增加企业的专用性“资产”、隐性的不可模仿的知识等。笔者认为:提高成品油零售企业核心能力效用的主要因素有:

1. 提高管理者素质

核心能力的基础是人力资源。要积累、保持、运用核核心能力,其实质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高级应用和实践检验。设计有效组织是创造核心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缺乏高素质管理者的企业,不仅不能意识到核心能力对竞争的重要意义,更不可能设计有效组织去协调好各方面情况进行核心能力的积累、培育、运用工作。

2.确立企业理念

企业理念是一个公司最高的理想和信仰,是凝聚公司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长期为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动力源泉,也是促进核心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企业理念一旦走入误区,往往会追求一种高大、完美,结果造成很多企业雷同的假、大、空口号,起不到凝聚、激励员工的作用。

3.避免盲目的多元化经营

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成功地进行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战略资源,西方的一些成功企业通常是先集中发展核心产品,直到企业在本行业的地位相对稳固、有明显竞争优势时才考虑从事多元化经营。在经营中,为了方便顾客、体现市场差别,有的加油站以不同经营方式经营着汽车修理厂、餐厅等实体。但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实体不属于加油站而属于其它部门或对外承包,在管理上出现推诿、步调不一致等不和谐现象。所以笔者认为:只有经论证对提高加油站竞争力确实有益时,只有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多元化经营,否则将会造成加油站的资源分散,削弱了整体实力,阻碍了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4.形成促进人才潜能发挥的激励机制和相对稳定的职I队伍

在越来越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人才拥有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管理创新知识,而这种知识与企业的其他资源相结合可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战略和服务,为企业带来市场竞争能力。因此知识构成了企业的源泉,人力资源形成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人才作用的发挥,关键取决于形成促进人才潜能充分发挥的激励机制。在石化系统加油站,由于管理、经营体制的特殊性,加油站内员工(合同工)流动性较大,尽管这对于企业员工的新陈代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铁打的油站流动的人”对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负面作用绝不容忽视。如何吸引(留住)人才,形成职工队伍相对稳定、具有强大核心能力的企业,同样取决于构建人才作用发挥的制度体系。

四、用信息技术促进加油站的管理现代化

企业信息化是传统产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企业信息化既是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诸领域的渗透过程,也是企业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获得信息经济效益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得到改进、完善,甚至获得创新,形成对信息技术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过程。由于加油站经营的特殊性,一个加油站市场效应的辐射范围受诸多因素影响,但一个省(市、区)所属的加油站却能形成一个强大的营销网络。加强“点多面广”,几乎呈“游离态”分布加油站的宏观调控,是企业形成整体战斗力的有力保障。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加油站网络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有条件的加油站可以通过局域网,实现对加油站的网络化监督管理,这不仅应用于储油罐的自动计量监控、加油站的营业情况监督管理,而且更能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配油罐内存油、实现对顾客的智能化服务、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市场战略,形成整体的核心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五、品牌的合理“架接”

当企业的品牌形象一旦得到消费者认可,就往往能引领顾客的消费导向。今天,中国石化集团加油站的“朝阳”品牌逐步得到了广大顾客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加油站在努力做好成品油销售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规范化、综合性、一体化的便民服务或多元化经营。如果在开展便民服务或多元化经营时,成品油零售企业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资、合作、入股、加盟等适宜方式引入当地或国内外知名品牌(名优企业、超市、快餐店等),与中国石油品牌合理“架接”。让消费者在加“品牌”油的同时,能购买到其它品牌企业的优质商品或享受其它品牌的优质服务,就很可能会产生1加1大于2的理论效益,体现市场差别,确立市场优势。

第6篇

关键词:防监控;智能建筑;应用

中图分类号: U6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智能建筑是高科技的产物,以建筑物为平台,通过各种科学技术的有机组合,向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安防系统是起到安全防护工作的一个体系,与智能建筑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

二、智能建筑的概念

智能建筑是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建筑技术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融合赋予建筑物新的含义,使建筑物更有效地为人们提供舒适、高效、便捷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在此基础上,更加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以满足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智能建筑催生了新的技术和产业领域,在拉动建筑业发展的同时也为信息技术开辟了新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智能建筑的概念是美国人最早提出的。1984年1月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化大厦—City Place Building。该大楼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楼内的空调、供水、防火、防盗及供配电系统等进行自动化综合管理,并为大楼的用户提供语音、文字、数据等各类信息服务,使客户真正的感到舒适、方便和安全。随后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智能建筑相继发展。我国智能建筑的建设起始于1990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和互联网建设的应用,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都受益于信息网络,智能建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个节点,9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形成建设。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改变人们工作、商务模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居家生活的模式,从而推动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从商务办公大楼发展到住宅小区,智能化住宅和智能大厦同属于智能建筑。

三、安防监控与智能建筑的关系

安全防范系统,尽管安防系统从属于智能建筑行业,其在智能建筑行业中的地位是很显著的,每次智能建筑展会,安防界占地最多,但其又可单独成一行业,国家的行业标准GA 系列(公共安全)就是为它制定。从广义而言,“公共安全”包含建筑物、场所以及道路。道路有自己的交通监控,所以可认为除了交通,其余都是与智能建筑有关的范围。所以安防与智能建筑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紧密的依赖关系。

安防系统主要包括: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家居防盗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停车专用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等等。安防产品在全球市场情况如下,据美国TEMPEST 公司统计,2006 年全球安防市场870 亿美元,监控82亿美元、门禁32 亿美元、报警227 亿美元、FRID18 亿美元、消防208 亿美元、其他310 亿美元。而中国的安防市场据《2008 年中国安全防范行业协会洞察力研究报告》的数据:2007 年中国安防市场总产值已达958 亿人民币,而安防中的主体视频监控为536 亿元,占56%。按每年增长20%计算,则09 年安防产值估算为1378 亿元,而监控为770 亿元人民币。在安防行业中,占控制地位的是视频监控,视频监控是安防行业的基础,视频监控的方向就是安防行业的方向。众所周知,人的直觉感觉是视频,而视频监控无论是“平安城市”、“平安校园”,还是奥运与世博的场所,处处都占主导地位。其他如金融、保险、石油石化、电力和通信等行业只要有建筑物,就有视频监控。因为视频监控是保证安全的核心。此外,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大幅提高和现代化的制造生产线上马,在智能建筑的厂房设计时,对监控应用的需求也是日益增长,容量惊人。

四、安防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应用

我们可以这样说,上海世博会的建筑可以作为智能建筑代表,而最新安防技术在世博会中也得到应用。据世博会报道,世博中心是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大型公共建筑,也是我国唯一一座按照中国三星标准和美国LEED 金奖双重控制执行的大型“绿色低碳公共建筑”。在节能上,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超白玻璃,在上海世博会大展身手,上海世博会主体建筑及“世博阳光谷”工程均用超白玻璃作为上海世博会新建场馆的建设,以上是智能建筑中的新产品与新技术。同样在世博安保上,新技术与新产品应用也层出不穷。其中包括人脸识别系统、排爆机器人、人造狗鼻子等,世博期间将有60 余套安检装备在世博园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项目道口安装使用。如“拉曼液态违禁品检查仪”,安检人员将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包装的液体放置到检查仪上,只需按下分析键,2 秒钟内报出被检查物质的名称。此外各个进出口安装的“E 面通”的人脸识别系统,对进出园区的50 万持证人员进行比对识别,识别无误方能过关。可以说,每个世博游客的脸就是最有效的“通行证。由此可见安防新技术与智能建筑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这样说,凡是有国家有最新的智能建筑出现,必定由最新的安防系统与之相匹配。

五、安防智能系统集成的模式和改进方法

1、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IBMS)模式:集中监视、联动和控制的管理;信息采集、处理、查询和建立数据库的管理;全局事件的决策管理、各个虚拟专网配置、安全管理;系统运行、维和、管理和流程自动化管理。

2、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模式:以楼宇自控为基础把楼宇自控、安防、消防、车库管理等系统集成在一起。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通用协议转换的方式和标准化协议把各子系统的数据送到BMS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从而实现BMS信息综合管理和联动。智能大厦系统集成的概念在中国智能建筑学术领域提出已有多年,智能大厦系统集成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控制网络技术,把构成智能建筑的各主要子系统的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该资源达到充分地信息共享,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实现真正意义的统一、实用、高效、便利、可靠、低耗等目的。

3、智能化建筑应用的改进方法

(1)智能化建筑各项工作的落实需要有相应的硬性条款支撑,而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重视程度不高,相应技术和管理人员相对匮乏,因此规章制度不健全,需要综合我国智能化建筑现状,首先规范相应的管理和政治措施和条款。

(2)在建筑工程中落实的各项技术必须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鉴定,鉴定合格后方可落实实行。为了确保建筑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智能化技术的设计首先应该由总负责建筑单位进行设计,最后由各个分包商进行汇总,最终确定最合理的技术方案。

(3)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智能建筑是在建筑平台上实现的,脱离了建筑这个平台,那么智能建筑也就无法实施。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设备、缆线安全必须依靠电气技术如:电源技术、防雷与接地技术、防谐波技术、抗干扰技术、屏蔽技术、防静电技术、布线技术、等电位技术等众多的电气技术来支持方可奏效。

六、安防监控新技术的发展

市场推动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生物识别、行为识别和高清视频的日渐成熟,使得高清视频网络监控已可实现。目前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人脸识别有了重大突破,通过三维人脸识别能够保证识别的唯一性,而行为和形体识别技术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并结合智能视频技术能对视频画面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为监控者提供有用的关键信息,可以对不同种类的物品进行识别。例如在通道口,如果有嫌疑人通过时,监控设备将其图像与罪犯的图片进行比对,如果一致将报警;在禁止停放物品的地方,如有物品停放系统将会报警提示;当存放的物品被带离系统所能监控的范围时,系统将报警;在监控范围内如有人群聚集、人员来回徘徊或进入不应该进入的区域,都将发出告警信号。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让监控从被动安全防范转向主动防范。由于对于前端设备功能要求的增强,以上的识别必须在前端的摄像机的采集,这一切由于数字高清摄像机的出现,才能得以实现以上的功能,而这时的监控系统已经不止是一个普通的监控系统,而是监控、智能计算机与网络集成为多种应用的一体化组合的设备,即将人脸识别、行为识别、周界报警、门禁控制等与视频监控集成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之中。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防监控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安防监控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必将更加广阔,安防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应用程度,都将开启中国甚至世界的应用先河。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新经济创新发展机制体制

1微观层面,大力推进“新技术+业务+组织”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

1.1促进产品形态变革

推动新技术直接转化为最终消费产品和服务。大庆市华为云计算中心为市民提供“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14个方面的服务产品;大庆抽油机制造分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游梁式抽油机;此外还包括智能传感器与互联网结合而形成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各种功能机器人及生命科技基因测序服务等。实现物理实体产品与数字虚拟产品结合。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具有物理形态的实物在数字空间具有一一映射的虚像,将物理实体与数字产品结合起来,二者实时链接和管理。企业通过实体产品消费和消耗情况传导到数字世界中,通过运营参数变动进行监控和分析,实现实体产品运行最优化管理,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数字化虚拟产品,实现信息对称和及时反馈。实现虚实产品的供需合一。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产品,尤其对于平台型产品,往往不是传统意义上交换瞬间就实现产品归属明晰,而是需要生产者和消费者互相参与到对方的买卖过程中。如网约车,无论是网约车用户还是司机,都是基于网约车平台的使用过程参与到对方产品生产和消费。

1.2促进业务流程改造

提高运营效率,优化生产商服务模式。新经济的到来,为企业带来了网络化、数据化和智能化支撑,使企业制造系统、服务系统具备实时感知、分析、自主决策、组织和精准执行等能力,使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企业拜托中间商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生产过程呈现去中心化。发展个性化定制,转向用户需求驱动模式。企业与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连接,不仅能使企业掌握消费产品的情况,同时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向企业发送产品需求。企业运营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为个性化定制的实现提供可能,在不需要或极少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根据数据化的材料元素形成不同组合,高效的提供与个性市场化需求匹配的产品和服务。开启业务流程同步运行,实现绿色闭环管理。新经济发展使得企业生产流程始于消费需求,也终于消费需求。新经济发展中人们更加注重节约、绿色和环保。基于网络技术的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输销售、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等内部业务流程几乎同步进行。只要需求和生产的流程连续不中断,就可以实现增量与存量的有效调度,甚至是实现零库存管理。

1.3促进商业模式创新

发展长尾模式。对于没有市场规模优势的传统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要想实现长尾商业模式关键是要加快推进与互联网结合,降低利基产品展示、搜寻和交付成本,使“所有东西都可以获得”;降低利基产品价格,保持该类产品市场供求稳定。发展免费模式。免费模式在具体应用中要实施基础功能免费和选择性收费结合、产品免费和渠道收费结合、前期免费和后续收费结合、先期收费和后期退钱结合,此外也包括高获利产品和免费产品叉补贴模式和逆向收费模式等。发展平台模式。大庆传统企业必须深度嫁接互联网技术,促进企业发生颠覆性变化;提高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把握核心环节,放开其他要素边界;形成不断升级的双边市场。发展分享模式。发展分享模式培育信任的文化基因至关重要,需要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形成社会化的分享、合作必然以信任为基础;鼓励分享平台企业在法律框架下突破旧规则,营造更有包容性的环境,否则分享模式不能持久存在。

2从中观层面,有效推行“创新产业化”和“产业创新化”协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1推动创新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加强石油石化效率提高新技术研发,推动形成新产品新服务产业化。大庆最具有优势的技术集中在石油石化产业。2018年3月,大庆油田立足解决质量、安全和管理中的生产难题,54项优秀QC成果,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2018年6月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在“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中,有7项特色技术,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加强污水废液处理新技术研发,推动形成绿色环保产业。大庆油田加速攻关环保新技术,一批新装置、新技术得到应用,为大庆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增加了动力。大庆油田研制推广环保作业工具,简易带压作业装置、防喷器高压胶芯等环保作业工具;油田压裂技术人员研制出专门处理压裂返排液的化学药剂;采油三厂研制便携废液回收装置,应用前景广泛,已在全厂推广应用。加强新兴产业技术研发,推动“新字号”产业发展壮大。新时期,大庆要继续发挥重化工材料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新型有机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建筑材料、复合材料等重点领域。提高新材料企业的认识,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推进“政用产学研”创新合作体系建设,加大新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实现新带来产品、新技术产业化。

2.2推动产业创新化,提升产业互联互通能力

实现农业由种植养殖为主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转变。建立“初级产品——加工制造——流通服务”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建立“定制式创意——智能化控制——平台式流通”的智慧型业态。实现制造业由加工制造为主向制造业+服务转变。在“制造业投入+服务”上下功夫,形成和上游产业连接。不断完善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系列服务,包括产品设计、研发、生产管理、会计核算、法律咨询和金融支持等。在“制造业产品+服务”上下功夫,形成和下游产业连接。积极探索“产品+附加服务”“产品+衍生服务”和“产品技术+平台服务”等模式。实现服务业由低端、低附加值向高端化、高附加值和高带动性方向转变。服务主体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勇于自我改变,自我否定;创新电子商务模式,探索发展新路径,推动电商平台共享模式、推进电商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项目,发展订单农业等;积极培育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经济、新业态,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及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上下游企业正在逐步集聚。

2.3推动创新产业化和产业创新化协同,实现产业链向高效闭环升级

完善新兴物联网,夯实产业闭环智能基础设施。新时代大庆要完善新兴物联网发展需要实现标准化建设,制定完善跨行业、跨部门协作机制,对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应用的标准做系统规划和研究制定;需要结合大庆实情突出地方特色,结合科研能力、应用基础确定发展定位和优先次序;加快物联网核心产业发展,发展物联网应用及软件等相关产业,构建完善的通信网络制造和服务产业。强化客户中心化,实现产业闭环无缝对接。制造企业逐渐完善定制元素数据库和客户信息库,由微商和中间商定制信息集合向企业直接接受消费者定制需求转变。要激励产销者群体发展。大庆在新经济发展中可以抓住清洁能源生产的地域特色性鼓励能源消费者向绿色能源产销者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提高产业闭环质量效益。三次产业融合中打造“农业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全产业链模式,减少农业废弃物,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强延长工业品的产品寿命,分散回收、集中处理和再生利用等举措,缓解资源粗放式投入和污染输出对自然生态的压力,最终提高生态效率。

3从宏观层面,精准发力体制机制,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3.1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培育新经济发展所需人才。以双元制教学模式为基础,提供多种模式的岗位实践机会,实现产教结合;以慕课、知识分享等学习型平台发展为契机,培育大量有竞争力的产销者、创客,实现人才质量提升;制定人才培育计划,做好人才数量储备。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积极有序地推动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灵活人才构成梯队;建立新经济发展人才绩效评价综合体系和辅助评价体系;加大爱岗敬业表现、重大创造创新、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新经济发展人才激励综合体系,兼顾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方面。

3.2创新科技金融体制机制

创新科技担保和保险制度。鼓励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科技保险专营机构,支持设立专业性科技保险公司,探索建立创新创业科技保险试验中心或基地,同时促进再保直保化,实现直再融合。完善知识产权抵押质押融资制度。明确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标准细节,并在区域内形成评估方法和结果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以满足知识产权在产业化之前具有“量化价值”。积极构建评估定价机构与金融机构评定成果共享平台,提高融资效率与安全性。创新互联网背景下的风险投资机制。逐渐改变以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带款为主的单一投资结构;发展有限合伙制的风险投资机制,构建约束和激励机制,缓解风险投资主体之间的信息高度不对称性矛盾。

3.3强化技术转移体制机制

大力推动技术市场建设。强化以企业、产业的技术需求为中心进行研发创新增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和企业对新经济发展前沿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构建完整的技术转移机构体系,打破行政干涉,实现市场化推动。完善科技成果供求信息对接体系。建立跨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和交易平台;建立协同技术转移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效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探索建立专利当然许可制度,有效的连接市场需求;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双轨并行、有机联动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提升技术审查意见的价值参考;优化专利和商标审查流程和标准。

3.4完善法律保障体制机制

推行信用立法,保护网络信息数据。明确征信主体、征信对象、征信内容和征信方式;加快培育并发挥专业性第三方信用服务中介企业;建立健全失信者纰漏曝光与申诉机制。探索合理责任分配制度,发展新经济商业模式。提高放管服改革质量,在源头上筑起第一道防火墙,在企业和个人进入平台时要明确准入审核机制,压实法律责任,明确平台负有审慎的注意义务、审查义务,并要求在其没有尽到规定的义务时,对消费者的损害必须先行赔付。覆盖“空白+缝隙”,完善新经济法治环境。要增强对“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领域的认知能力和风险的感知,对其发展中倾向性、伴生性、衍生性等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弱化法律迟滞效应。着力处理在新经济商品和服务质量与标准化问题、产品和服务提供者资质考核审查问题和市场运营规范化问题。

第8篇

15年!从1993年中国金卡工程建立,中国的智能卡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电信、金融、社会保障、公安、税务、交通、公共事业、卫生、石油石化……

40亿!40亿张智能卡的总发卡量让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化学反应,互为渗透,融为一体,无法剥离。信息化、智能化,这场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今天,你智能化了吗?

一张小小的卡片带给我们多少的惊喜?当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当购物的时候,当就医的时候,当去饭店吃饭的时候,当去娱乐场所消遣的时候,无数的场景仅在拿出卡的一瞬,变得快捷而方便:省去备零钱,省去带现金,得到打折优惠……智能化的生活时尚而优质,我们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智能卡时代”。

“数字民大”:校园生活一卡掌握

校园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当今中国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智能化的管理改革,而民大的校园智能化应用无疑是最为成功的范例。一张小小的卡片不仅仅使得管理更加规范、学生生活更加便利,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成功让我们意识到社会发展智能化的必然趋势。

一张卡片能承载多少生活中的功能应用?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们会告诉你,全部。

在他们的书包里,可以没有钥匙,可以没有钱包,可以没有各种身份证件,因为他们只需要一张校园一卡通。“餐饮、洗澡、购物、上机、上网、考勤、门禁、圈存、借书、宿舍管理、多媒体讲台管理、注册……只要是和学生校内生活相关的,校园一卡通的功能都可以实现应用。”中央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部主任肖波对《小康》说。

校园管理一直是各个学校最为重视的环节之一。2003年初,民大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和研讨后,提出了“数字民大”的概念,并确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当年9月,数字化校园基础工程的“校园一卡通”正式启用。“校园一卡通的运行无论是对学校管理还是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规划,都产生了很大的效益。”肖主任感慨地介绍。

王林是民大大三的学生,和其他同学一样,在他眼里校园一卡通就是万能卡,不但生活的一切可以依靠它,就连约束自己省钱都可以依赖它的帮忙。原来校园一卡通设有限定取款功能,学生可以设定每天的刷卡钱数,如果超出范围,则需要输入密码才能提取。“它就像是警示闹钟一样,提醒我要有省钱意识。除此之外,也培养我们的节水意识,洗澡按流量计费,为了节约成本,也自然会主动节约用水。”王林笑着表示。

一卡通的银校转账功能让校园的现金流大大减少,学生可以依靠圈存机实现银行卡和校园一卡通间的资金转账。而洗澡、餐饮、超市购物等也完全依靠一卡通刷卡支付。除了解决现金监管问题外,门禁、借书等也不再需要各自独立的身份卡实现,而是全部集中在一卡通身上。

学生拖缴学费是每个学校面临的头疼问题。民大的校园一卡通开设的“数字迎新”功能大大改善了学费欠缴问题。依靠这一系统,不但省去了人工注册的低效,也通过联网有效监管学生缴纳学费的情况。“以前民大每年都有学生拖欠学费的行为,而且比例也不小。自从2006年应用这个系统后,2006年的学费收缴比例达到了91%,2007年达到了94%。”一卡通业务管理科科长童霞介绍说。

“月票”的昨天今天

“交通一卡通的稳定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北京现代化管理水平,增强了国际化大都会的竞争力,也实现了便利市民的需求。”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杨军处长表示。

面对北京庞大复杂的公交体系,在还使用纸质月票的时代,如果出行,必须体力充足挤抢上车;备好零钱应对车上购票;备好耐心等待乘坐地铁的购票队伍……

然而,随着公交卡在所有交通工具上的普及应用,人们的出行变得简单而轻松。高海是北京交通上千万体验者之一,对交通卡“昨天”和“今天”的改革变化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深有体会。

想起以前使用纸质月票时的生活,高海用到了“可怕”一词形容。那时,高海家离公司比较远,需要倒两次公交车才能到,每天上班他都要提前备好零钱。虽然他有公交月票,可是每逢高峰时段,月票有效的公交车总是最为拥挤的。“经常挤不上去,所以只好花钱坐不用月票的。有时候要是实在没零钱,还得四处找人换,实在不行就只能打车了。”高海说。

据调查,当时在北京市公交1.8万辆运营车辆中,占45%的8000辆是可以使用月票的,所承担的运力占客运总量的近80%,而使用月票之外的1万辆运营车辆所承载的客运量却只占客运总量的20%。纸质月票所凸显的缺陷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明显。

2006年5月公交一卡通系统全面开通,时至今日已经两年多时间。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一卡通系统共计发卡1463.45万张,并在全部的1.8万辆公交车、地铁以及3万辆出租车上全面应用。人们的出行,只要携带这张公交一卡通就可以畅通无阻,有了公交一卡通的日子大大缓解了人们乘车的压力。

除此之外,更让人惊喜的是,公交一卡通的功能从交通扩展到了其他领域,提供公园景点、学校、超市、便利店、影院等其他行业的支付和结算功能,真正体现了一卡通“一卡多用”的意义。

“很难再想象没有交通卡的日子了。”高海笑着对记者说。

消费习惯的变革

“经过15年的努力,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卡支付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我国银行卡发卡机构达到175家,持卡消费风气也初步形成,持卡消费额占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在部分发达城市已达30%以上。”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张琪表示。

王鹏是一位银行卡收藏爱好者,就像那些收藏邮票、连环画的藏家一样,他对银行卡有着难以掩饰的狂热。他的收藏按题材分类:校园、汽车、航空、体育、卡通等。每当有银行发行类似题材的银行卡,他都会密切关注,也会千方百计寻求此前发行过的银行卡。“中国的银行卡发展可以从1985年说起,那时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从那以后,各种银行卡开始纷纷出台。”王鹏说。

说起银行卡的发展,王鹏如数家珍: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中国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1987年中国工商银行发行该行首张银行卡红棉卡、1990年中国建设银行发行龙卡、1991年中国农业银行发行金穗卡、1993年交通银行发行太平洋卡……在这一个又一个银行卡的发行背后,是人们生活消费习惯的逐渐变革。

1993年“金卡工程”启动,首要发展的就是电子货币应用,人们越来越多的接触到银行卡。王鹏回忆自己第一张银行卡是1995年办的招行一卡通,这也是招行第一代银行卡。他说尽管当时人们用卡的观念没有像现在这么普及,但也逐渐在改变出行完全带现金的消费习惯。

据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银行卡业的发展,到2000年时,全国陆续建立了18个城市银行卡交换中心和一个总中心,部分实现了当地城市的同城跨行通用和部分城市之间的异地跨行通用。随着联网通用的推进,社会接受银行卡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据统计,目前我国银行业统一标识的银行卡发行总量达13.6亿张,实现了在26个国家和地区联网实用。

如今,几乎翻开每一个人的钱夹,都会发现里面从借记卡、信用卡到各种贵宾卡、会员卡至少会有四五张。人们的衣食住行和这些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吃喝玩乐都讲究贵宾卡、优惠卡,买房子要贷款也需要用银行卡,买东西就刷信用卡,出门有公交卡,老实说真是不知道没有这些卡的日子怎么过。”市民王小姐笑着说。和她一样“一卡走遍天下,无卡寸步难行”的日子,很多人都在过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彻底被琳琅满目的卡所改变了。

卡族达人的一天

范琳是标准的卡族,信用卡、各种商场会员卡、餐厅贵宾卡、KTV会员卡、公交卡、社区门卡、身份证、社保卡……层层叠叠不下20张卡塞满了她的钱包。

范琳的一天虽然是个例,但也是现在很多卡族人的生活范本。

用小区的门禁卡打开大门,范琳回到家打开电脑,邮箱里堆满了今天的信用卡刷卡记录,虽然每个月帐单到来的时候会心疼一下,但她笑着说刷卡的感觉真的挺美妙。

提起这个周末,范琳喜上眉梢。“这周工作太辛苦,所以必须好好放松一下。上午去了最常去的商场,因为有他家的VIP卡,所以即使在其他商场看好的东西我也一定要到这里来买,不但能打折而且积分还可换礼物。去年和妈换了好几口锅,也算为家里省了一大笔钱。”

下午又兴冲冲地赶往最常去的KTV。“朋友经常笑我是不是吃了那家回扣,不然怎么每次都去那家。其实理由只有一个,因为他家的会员卡打折最优惠。” 唱歌果然没让范琳失望,拿出会员卡的她得到抽奖的机会,抽中一个大果盘,此外,包房费也因为有会员卡打到了最低折。唱完歌出来又带着朋友去湖南菜馆吃饭,贵宾卡又打了8.5折。范琳喜不自禁。

这是范琳典型性卡族生活的一天。如果生活离开了卡会怎样?范琳说那简直就是灾难。去年冬天范琳弄丢了钱包,也损失了里面所有的卡,范琳觉得那些没卡的日子糟透了。“做什么都没有优惠了,多花了很多钱,没办法刷卡,对于已不习惯带现金的人来说这种改变太烦了。”

共享卡炫盛宴

在中国智能卡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中国智能卡厂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的推进者,他们对中国未来的智能卡业发展更加充满了期待。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智能卡业的“第一”

隐藏在北京一片普通住宅区的最里端,一个普通的办公区,几栋普通的建筑,华大电子就这样出现在《小康》记者的眼前。走进主办公楼已经是中午11点,楼内安安静静。很难想象,它的外貌如此朴实,却诞生了中国智能卡业一个又一个“第一”。

1997年开发中国第一块具有自主版权的接触式智能(CPU)卡芯片;2001年提供了第一张符合劳社部《社会保障个人卡》标准的社会保障卡的芯片;2002年涉足加油卡领域并成为中国石化唯一芯片模块供货商;2004年最早通过公安部生产定型鉴定并开始为中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供应;2005年研发出服务于青藏铁路的移动通信SIM卡并成为第一也是唯一的供货商……

面对如此成绩,华大电子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惟一一家综合性的IC设计公司。特别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华大电子展示了作为中国芯片厂商特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身份证的更新换代是关乎每一个中国公民的重大项目。“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对芯片的安全性、稳定性都有极高的要求,我们基于多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对芯片的设计、测试、生产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最后在2004年通过了公安部的认证成为首家供货的芯片厂商。”华大电子市场部刘劲梅经理说。

据刘经理介绍,第一张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个人卡》标准的社会保障卡也是使用了华大电子的芯片。目前已经有南海、顺德、珠海、兰州、杭州等近20个城市发放了带有华大电子芯片的社会保障卡,累计供货已达千万张。

华大电子又是中国石化唯一芯片模块的供货商。从2002年加油卡项目试点到2005年全国正式推广,目前华大电子已经累计供货两千余万张。

“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不断研发各个领域所需要的芯片产品,注重研发创新。目前公司重点是使产品更加安全,包括利用手机移动支付的电信领域的方案、更安全的USB-KEY产品,还有对原有产品的升级,使之更为安全。”刘经理说。

对于中国智能卡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刘经理充满期待,她认为未来智能卡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从整体上看,整个智能卡发卡量肯定会持续增长,社会各个领域对卡的安全性和应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各项业务的融合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此外,未来卡的外观上也可能会有变化,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越来越高,芯片的设计可能不会拘泥于形式,而走向更高的阶段。

华大电子的LOGO标志由“大”字变化而得,条纹象征电路,环绕“大”字,代表了智慧、诚信和创新的企业精神,整体看来就像一朵盛开的花。在未来中国IC设计的最前沿,华大电子已经做好了准备,精心设计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未来。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新技术的引领者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企业保持活力的源泉。几年来,大唐微电子秉承‘成功源自服务 创新引领未来’的企业宗旨,摸索出一条满足公司发展需求的创新之路,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大唐微电子的智能卡市场部主管汪文笑着对《小康》记者说。

大唐微电子是国内智能卡的领先企业,作为智能卡新技术的引领者,国内移动通信领域四大主流技术包括OTA、远程写卡、超级号簿、品牌可视化均是大唐微电子的首创。目前,大唐微电子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沃达丰土耳其电讯、印尼电讯等运营商的主流智能卡供应商。

汪文表示,作为以技术研发实力见长的企业,大唐微电子面向应用,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卡领域。目前,大唐微电子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百余项,并多次获得重大奖项。

“公司近年来进一步发展多元化业务,在芯片、智能卡、终端、系统等多个领域全面发展。我们一直致力于提供给运营商整合的解决方案。在3G方面,积极协助运营商实现智能卡业务向3G平滑过渡,包括3G智能卡业务的研究、制定3G相关智能卡业务规范、进行3G测试等。”汪文说。

大唐微电子近年来新推的新技术成果包括空中写卡产品、OTA3技术行业应用、128M及以上的高速大容量卡产品、COMIP芯片产品等。其中,空中写卡产品的推出对于运营商发展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的业务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并在天津、河南等省份得到了商用。

智能卡具备便捷、安全等多项优点,目前在关系民生的各个重要领域,如通信、金融、社保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9篇

创业三原则,锁定新能源汽车

1993年从北京轻工业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毕业,庞义成留校当了四年老师。1998年他进入媒体业,从一名记者开始,历任编辑、新闻中心总监、编委。2004年他与徐列等《南方周末》同仁共同创办《南方人物周刊》,出任总经理。

在他和同事们为了《南方人物周刊》的生存和发展摸爬滚打的时候,全球媒体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对媒体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价值体系形成巨大的冲击。

“好多老同事到网站去了,”庞义成说,“尤其是2005年以后,腾讯、百度、阿里起来的很猛,吸引了很多传统媒体的人才加盟。”

2008年,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再一次把传统媒体逼到了墙角。“南方报业的所有子报子刊,大家都嚷嚷要做全媒体,但什么是全媒体,没人搞得清”,庞义成说,“一开始以为把平面内容电子化,放到网上、APP上,就是全媒体了,呵呵,慢慢发现这条路有问题。”

2010年6月,他终于忍不住对曾经一起奋斗的兄弟说:我要去创业,去干互联网。

这一步刚迈出时,他并没有具体的方向。但他给自己确定了三点原则——选择开放竞争的产业环境、切口窄链条长(大产业空间)、符合未来方向的新兴产业。

首先他想到的是建立高端旅游网站。为此他曾专门到日本、美国等国家旅游考察,却发现高端旅游短期内不适合中国消费者。“咱们刚富起来,还没有‘服务’的概念,通俗讲就是用标准化的服务不能满足中国人的需求,而在高端服务这个行档,没有标准化的服务是很难成功的。”

接下来,他想到了能源。“在能源方面,我以前是门外汉,当时只觉得这个事比天还大,靠谱、好玩、有戏。”为了进一步了解能源,庞义成带领一个小组,把能源分成了石油石化、煤炭电力、太阳能风能、新能源汽车等部分,每个部分都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资料。“准备了一个月,以新兴程度、有无垄断、切口宽窄、产业链长短为判断标准。”

经过研究,他们最终锁定了新能源汽车。

据他分析,现如今中国石油消耗量60%依赖进口,从东海、南海到印度洋,石油运输经过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海域。一旦全球局势出现变化,就会威胁到中国的石油安全。面对这个问题,中国一方面是加大石油储备,另一方面是改变石油消耗结构。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石油消耗中很大一部分都被汽车“喝”了,改变石油消耗结构首当其冲必须把汽车的石油消耗降下来。

至于污染问题,由于中国经济效益偏低,能耗偏大,出现了“未富先衰”的现象。“经济还没达到某个阶段,污染问题就先出现了。”空气污染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

另一个方面。虽然中国2011年的汽车产量达到了1841.89万辆,位居世界第一,但是,2010年中国人均汽车拥有量只有7%,远远低于世界17%的平均水平。据估计,2020年中国人均汽车拥有量将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意味,还会有大量汽车上路,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石油和污染,这两大问题要求中国汽车工业有革命性的改变。既要在总量上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者购车需求,又要降低石油消耗和降低排放——这两个互相矛盾的需要叠合起来,我们只能发展新能源汽车。”庞义成指出,新能源汽车是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动下发展的产业,“中央考虑国家战略,地方政府考虑地方利益。”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不但是新兴产业,也符合充分竞争、切口窄链条长的特征。就这样,庞义成创建了第一电动网,一个聚焦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平台。“我们的宗旨是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让老百姓早一天用上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到来的迹象

为办好第一电动网,庞义成坦言,他要在新能源和新媒体两个方面补课,“第一电动网的员工大多是85后,新进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对新媒体有天生的亲近感。每天,我都要上微博看时政、看行业方向。”庞义成笑着说。

为了恶补新能源,庞义成带着团队一家家企业跑。“2010年,我们跑了8个省,2011年,又跑了另外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算是摸爬滚打地进了这一行。新能源汽车我挺喜欢,就坚持下来了。”庞义成用一句话总结这两年来的体会——新能源汽车产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的曲折的,无法一蹴而就。

新能源汽车产业究竟要到何时才能发展起来?“看来快了,已经出现了迹象。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已经有了新能源汽车。2012年北京车展上,出现了几十款新能源汽车。以新能源汽车为主题的汽车展今年还有不少,展车的亮相意味着新车筹备上市了。”更主要的是,相关国家政策的出台,更是预示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

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透过规划中的几个数字,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发展态势。

2015年,新能源汽车初步实现产业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万辆以上;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

2020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大规模普及,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

2020年,培育形成1~2家新能源车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企业集团,3~5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超过50万辆的企业集团。

2020年,培育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亿瓦时、具有电池关键材料研发和生产能力的电力电池龙头企业。

重点支持整车企业联合新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1家汽车电子和1家电力电子功率元器件专业化企业集团,重点培育和分别形成2~3家具有自主产权的驱动电机、自动变速器骨干生产企业。

而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形成了区域性特点,比如,电池集散地在深圳、江浙和河南;电机电控在长三角;整车在一汽、上汽和东风;山东生产低速电动车。“未来5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兴的时期,投资界已出现对这个产业各个领域的投资,会出现一批新兴企业,比如原材料领域的卓能,电机行业的大洋等。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产生新公司,杀死一些‘大象’(原有大企业),新能源汽车也一样。”

对新能源汽车多些想象

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好处在于省钱省油,对老百姓而言便宜。但庞义成看得更远,在他的想象中,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终将和机器人、物联网产生奇妙地融合。“车不是用来开的,可以与人‘对话’,提供服务。人也不需要拥有汽车,在哪儿,对着手机说一声,车就会被送来接你。”

在他看来,这种车属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份子,“我认为,未来的汽车不应该是私人财产,实现区域化和智能化管理后,它是城市公交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有点像天方夜谭,但总有一天会到来的。”

为了早日看到自己的梦想被实现,庞义成利用第一电动网,大力宣传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在大学生中,“大学生思想比较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2012年,第一电动网将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合肥等经济较发达城市,开展“我为电车狂”系列巡回展览,“有汽车试驾,设计比赛等,让大学生充分了解新能源汽车。”

第10篇

关键词: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工业

中图分类号:X7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点及其在火力发电中的必要性

1.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点

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是针对电能、电力设备、电力技术等3个方面实施改革更新,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运行模式服务于电力行业。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逐渐融为一体的趋势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变得更加广泛。在火力发电过程中引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表现为:

(1)提升效率。火力发电厂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电能,电力行业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生产的基础条件。

(2)降低成本。煤、石油等原始材料是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电能生产技术水平的落后会使得燃料消耗量增加,提高了火力发电的成本投资。

(3)技术革新。电气自动化技术根本上是各类技术的融合体,包括:计算机、电子信息、电气控制等多方面实用技术。

(4)优化资源。工业电能生产需投入各方面的资源,如:电力设备、燃烧原料、作业人员等,这些因素对电能产量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影响。

(5)整合模式。自动化技术带来的是一体化操作,火电厂将摆脱传统的生产作业方式而实现人机操控的新局面。

1.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传统的火力发电厂中的集散控制系统有一定程度地不便,无法实现轻松、快捷、简便的系统操作,非常不利于其对火力发电厂的事故进行及时地分析与解决。因此,建立火力发电厂的电气系统通信网络,充分利用其联网信息多样化和全面化的优势,进行电气系统深层次的相关数据挖掘,实现火力发电厂中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提高整个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水平,这对于火力发电厂的长远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2.1自动化技术系统的配置应用

智能化远程控制利用硬接线电缆将采集柜和现场的信号进行连接,并利用光纤、双绞线等将DCS主机和采集柜进行连接,这种方式将电缆材料极大的节省了,简化了安装环节,降低了操作成本,有效降低了控制面积,将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和智能型提升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实现了自检、数据处理及自校正等功能。集中控制主要是通过利用现场的电气馈线设置设备的接口,然后采用硬接线电缆合理连接集散控制系统的通道,实施对发电全场的监控。

2.2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模式

电厂用电设备分散安装于各配电室和电动机控制中心,元件数量较多,运行管理信息量大,检修维护工作复杂。目前,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模式主要有三种:

(1)集中模式:也就是传统的硬连接方式,将强电信号转变为弱电信号,采用空接点方式和4~20mA标准直流信号,通过电缆硬接线将电气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一对一接至DCS的I/O模件柜,进入DCS进行组态,实现对电气设备的监控。

(2)分层分布模式:即间隔层利用面向电气一次回路或电气间隔的方法进行设计,将测控单元和保护单元就地分布安装在各个开关柜或其他一次设备附近。

2.3电气自动化监控关键技术

电气自动化监控关键技术有:

(1)间隔层终端测控保护单元:分层分布式系统以间隔层一次设备为单位,现场配置测控保护单元。

(2)通信网络:ESC系统的运行环境是高电压、大电厂的恶略环境,电磁干扰大。

(3)监控主站:监控主站是实现厂用电器设备监控和管理的主要设备,安置在站级监控层,根据发电机机组的容量和运行管理要求设计主站配置的设备和规模,可配置成单机、双机和多机系统,标准的设备主要有有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和Web服务器、操作员站、工程师站,以及其他网络设备、GPS和打印机。

2.4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问题

在开发电厂自动化技术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电厂监控系统的控制电源必须有直流和交流两种供电方式,自动化装置和监控系统的LCU应该使用双电源、无扰切换的供电方式。

(2)由于监控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借口采用开关量接口和通信方式联系,开关量接口采用交换的信号一一对应的方式,其优点是接线直观,易于使用人员调试和故障查处,缺点是接线较多,有些控制功能须在LCU内编制复杂的程序,如果处理不当使调节性能不佳。

(3)自动化与监控系统要协调处理,应按照自动化为主、监控为辅的原则。

(4)在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事件记录与故障录波是常用的运行和施工分析的方法。

2.5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设备保护中的运用

从目前企业的运行状况看,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火力发电厂的设备保护的运用主要体现在:

(1)联锁保护。火电厂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故障,导致电力系统无法正常启动作业。

(2)继电保护。通过计算机与继电器之间的连接,可建立一道自动化的控制模式来调控火力发电厂的继电运行。

(3)装置保护。电厂生产需要用到的保护装置种类较多,如:机械的、电动的等,具备设备包括锅炉的安全门汽轮机的危急保安器等。

(4)防雷保护。部分机电设备在电能生产中会受到雷击的干扰,出现线路烧坏、连接中断等问题,严重时可直接造成设备损坏。

2.6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电厂常规控制中的运用

因火电生产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控制流程,把握好常规生产控制操作是火电厂的另外一大重点内容,传统的电厂运行模式缺少必要的控制技术改革,使得很多设备在运行中难以发挥最佳性能。若能将电气自动化相关技术运用到火电厂常规控制中,其显现出来的生产优势也是很明显的。

(1)就地控制。对于一些小规模的火力发电厂而言,在具体生产控制中运用到的设备相对较少,但同样需要构建综合性的控制体系。

(2)集中控制。对于规模较大、电能产量多的火电厂,厂内生产的设备数量较多,处理好不同设备之间的协调运行问题尤为关键,这也是企业制定生产计划最难的一点。

(3)自动控制。电气自动化技术必然会带动电能生产的自动化,如: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摆脱了人员控制设备的模式。

(4)故障控制。除了在电能生产中具备多方面的使用价值外,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设备故障方面的控制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3.电气自动化系统技术发展的趋势

3.1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实现了监控、测量、保护目标三者于一体的功能同时还将太网和现场总线技术系统一体化的网络,运用分层分布的方式实现对整体系统的监视、控制,将信息通信和数据采集推向了更为先进的领域,有效摆脱了下层功能依赖上层网络和设备的硬伤。电厂内含监控技术已经可以和相关类的监控系统实现良好的数据交换,能够对电厂的运行生产进行实时的动态控制及信息化的控制与管理。ECS监控系统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操作系统,实现控制的科学性及管理的智能化转变,实现控制系统的一体化测量,推动网络智能化管理综合发展。基于太网的综合优势,电厂还将实现综合的自动系统化功能。

3.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与管理

(1)实现了监控运行一体化模式的转变,使DCS系统能够分析、汇总整体机组的信息状况和运行参数,最大限度的将机组潜力发掘出来,并激发了系统自身的控制功能,将控制时进行了合理的缩减,简化了控制系统。单元化统一火电机组方便了信息的采集和提供,对电网的系统管理运行进行了强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实时的保护、控制,能够尽早的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合理的调整、更新,转变保护策略,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管理目标,保障自动化电气系统能够安全、良好的持续运行。

(3)目前电气自动化系统还没有根本的满足DCS系统进行全通信电气控制的目标。电气自动化系统和之间始终需要部分硬接线。我们首先应该解决连锁热工工艺问题,将后台电气系统的实际应用水平提高,并将电气系统的控制水平、逻辑,自动化能力,管理运行绩效等全面提升。

(4)优质通用型网络结构更够提供电气系统良好服务运营的支撑。科学的运用创新型自动化电气技术,能够完善并保障电厂实现对现场控制设备的实时监控,同时营造了良好的信息数据传输、汇集环境,对电厂全集成性自动化运行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意义。

4.总结

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于电厂的运行起到了极大的功能作用,极大的激发了火电机组运行服务潜力,形成了单元控制运行模式,对电网服务的统一管理进行了有效的强化。提高了系统管理的效率,并对成本进行了有效的降低与控制,有效的促进了电厂的综合竞争能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最终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全局自动化。

参考文献:

[1]陈永波,关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及探讨,科学时代,2011.

第11篇

能源资源的稀缺性特点决定我们要持续的关注“节能降耗”,更应该深入研究与将更多、更好的节能降耗技术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当中,从而实现预期的节能减排目标、达到节能降耗目的;作为社会生产、生活重要能源来源之一的油气资源开发与利用,同样面临着节能降耗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本身就伴随着大量的能源资源消耗,也是节能降耗的重点。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油田油气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就采油系统、集输系统、热力系统和电力系统中的节能降耗技术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促进节能降耗技术在油田油气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科学合理应用。

关键词:

油田;节能降耗;技术;分析;油气资源开发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稳步、可持续健康发展,社会能源需求逐年及大幅增长,鉴于能源资源的稀缺性,为了有效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实现节能目的,节能降耗技术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作为社会生产、生活重要能源来源之一的油气资源开发与利用,同样面临着上述资源利用效率问题及节能降耗挑战。油气资源的开发、供应与利用过程本身就伴随着大量的能源资源消耗,因此也是进行节能降耗的重点。从油气资源开发过程角度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及节能降耗水平对促进节能降耗在社会各个领域及生产、生活中的实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油田油气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就采油系统、集输系统、热力系统和电力系统中的节能降耗技术应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促进节能降耗技术在油田油气资源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应用有所帮助。

1油田采油系统节能降耗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1.1优化采油系统的设计

影响油田机械采油系统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较多,可谓地面、井下因素皆有,如油井产液量、有效扬程和电机输出功率等因素和参数;因此,应该同时考虑地面和井下因素,将机械采油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对相关影响因素及参数进行优化匹配设计,旨在提高整个机械采油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其节能降耗水平。当前,就油田机械采油系统优化设计所涉及的节能降耗技术研究与应用,概括起来有多个研究方向和多种技术;如“双层综合模糊评价法”,即将最高效率作为设计目标,建立机械采油系统有杆泵抽汲参数优化模型,以此起到消耗同样能源而提高油气产量的效果;还如回归方程法,即通过对大量的机械采油系统效率数据的分析来获得一个或者多个方程模型,然后以效率为目标函数,将设计参数与实际生产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获得生产效率高的参数并普遍应用到生产过程中等多种采油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1.2大力推广节能抽油机

采油过程中抽油机是能源消耗大户,有必要大力推广与应用节能型抽油机。国外应用比较多的,如法国研制生产的长冲程液压驱动塔架长冲程抽油机,美国Rotaflex公司研制生产的长冲程抽油机,都具有结构简单、不需外加配重、冲程长、冲次低、电机功率小等优点,能明显降低能源消耗。国内研制生产与应用比较多的,如:双驴头抽油机,其属于游梁式抽油机类,同样具有冲程长、冲次低、能源消耗低的优点;偏轮游梁抽油机,其为六连杆结构,也是一种节能型抽油机,与传统抽油机比较,节电率能达到30%;另外,弯游梁抽油机也是当前一种比较典型的节能型抽油机,其是在常规游梁抽油机基础上,通过对其形状、安装位置等的改进而兼备了常规游梁式抽油机和双驴头抽油机的优点,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2油田集输系统节能降耗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2.1高效保温隔热技术及其应用

在油气资源中高凝点、高含蜡原油以及稠油占有较大比重,其成功顺利开采离不开“热力技术”的支持,如果采用专门的热力技术势必会增加能源消耗,因此“保温隔热”就成为油田油气资源集输过程中所使用的、重要的节能降耗手段之一。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热能,对系统进行专门的保温隔热处理是非常必要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油气资源开采过程中热力能量损失。高效保温隔热技术被认为是降低热力系统能量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比如,美国克恩河油田广泛采用的高效隔热管技术、英国Troika油田采用的真空隔热油管技术,对于保持油液温度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2.2常温集输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油田油气资源开发在进入中后期,即高含水阶段,如果仍采用传统集输工艺则会增加能源消耗,这一阶段的采出液其实更适用于常温集输而不需要进行专门掺水加热处理。如冀东油田、大庆油田在该阶段推广使用的常温密闭集输工艺,就取得了很好的节能降耗效果。但是,常温集输处理技术应用同样也受实际条件的限制,比如要考虑采出液的含水率、温度和剪切率等因素,以及对集油管路进行必要的保温处理等,从而保证常温集输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而达到节能降耗目的。

2.3高效气液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气液分离是油田油气资源开发过程的重要环节,气液分离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油气资源后续的脱水效果;就油田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气液分离技术,国内外及各大油田都在大力抓紧改进,并研制生产出了相应气液分离器,将其应用到油田油气资源气液分离环节中,大大简化了后续的采出液处理流程,起到了很好的节能降耗效果,其中尤以高效、紧凑型分离器为代表。如挪威石油公司研制的管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具有效率高、撬装化、可移动及小型化等特点,更适合于深海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气液分离,其通过减小每个单管管径、加长管长,以及增加涡流设备等,大大提高了油气资源的气液分离效率。

3油田热力系统节能降耗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3.1加热炉节能技术及其应用

加热炉是油田油气资源开采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加热设备,加热炉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油田的节能降耗效果。鉴于影响加热炉效率的因素众多,需要考虑从主要影响因素角度来对加热炉进行改进设计,如燃烧器、空气系数、炉体散热等都是影响加热炉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考虑进一步改进加热炉燃烧器设计、采用节能型高效燃烧器,以及优化空气系数、配套辐射定向吸热和余热回收技术等,以此来提高加热炉系统的能源和热能利用效率。目前,国内采用的高效加热炉主要有真空加热炉、相变加热炉和热媒炉等几种;其中冀东油田使用的相变加热炉和真空加热炉;实践证明,经过改进的高效加热炉不但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最重要的是节能效果好,能源燃烧及热能利用率达到90%以上。

3.2热电联产技术及其应用

热电联产技术,由于具有较好的环保性和经济性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和应用。对于热电联产技术,国外甚至已经通过立法来促进其发展和应用,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热电联产技术的发展和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热电联产技术成为油田油气资源开采过程中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主要与有效方式。与热电分产相比较,热电联产技术的节能降耗效果不言而喻,其在国内外油田油气资源开采中应用的效果同样也获得了人们的认可,特别是在热采稠油中的应用。如美国Midway-Sunset稠油油田、克恩河油田应用的热电联产装置,实验与实践均证明,热电联产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应和节能效果。

4油田电力系统节能降耗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4.1无功补偿技术及其应用

就无功补偿技术而言,其在国内油田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配置相对较少,且多存在配置不合理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油田电力系统中的无功补偿技术应用进行全面的优化。我国胜利油田孤东油区率先改进与采用了智能无功补偿装置,实践证明新型智能无功补偿装置,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最重要的是能够大幅降低能量损耗,无功补偿与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同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油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还有中原油田在油田抽油机井上应用了无功就地补偿技术,成功实现平均线损率下降,其中降低率达60%,实现了节能降耗目的。随着无功补偿技术持续改进,已经基本实现动态无功补偿、连续性补偿,其节能降耗效果更好。

4.2变频技术及其应用

伴随变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调速变频技术,其在油田抽油机、螺杆泵和输油泵等设备中获得了成功应用,实现了降低设备电力损耗的目标。如华北油田采油厂在抽油机井上应用了变频技术后,节电率达22%,节能效果明显;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的潜油电泵在使用了变频技术后,系统能源利用率提高了11%,不便节约了能源,也提高了油田的经济效益。虽然当前变频技术所使用的变频器还多是通用变频器,相对适应性、可靠性要差一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变频技术在油田电力系统改造中的应用,但是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变频技术应用在油田电力系统中所起到的节能效果;毋庸置疑,变频技术应用将成为油田电力系统节能降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5其他节能降耗技术及其在油田的应用分析

可用于油田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技术众多,除了上述针对油田采油系统、集输系统、热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节能降耗技术外,仍然有很多的节能降耗技术可以用于油田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如直驱螺杆泵技术,其通过永磁电机对螺杆泵直接驱动,以此来减少机械和皮带减速器的应用,达到降低抽油系统能源消耗的目的;如油田数字化技术,也是实现油田智能管理的最佳途径,其关键技术之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很好实现油田系统内各类资源的共享,促进油田经济效益和整体能源利用率的提高;还如太阳能技术,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油田开始重视太阳能的利用,如辽河油田在原油集输系统中就使用太阳能来对原油进行加热,太阳能技术在油田节能降耗中的应用更多的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但无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白鑫.萨北油田节能电动机应用效果评价[J].石油石化节能,2016(10).

[2]秦拥.节能降耗新技术在油田的应用研讨[J].石化技术,2016(09).

[3]张国荣.石油和化工企业节能降耗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04).

[4]刘晖.变频技术在油田应用效果及前景[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02).

第12篇

【关键词】油田企业;安全管理;重要性

“安全为生产保驾护航”不是一句空话。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在日常生产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重要和突出,安全管理工作的逐步改进和提高,也为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安全管理形势,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凸显严峻和重要,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安全管理又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1.加强组织领导,提升管理水平

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安全工作管理既强调管到底,又强调理到位。强调管到底,就是要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人心,要严抓细管,刚性考核,绝不姑息任何违章行为,强调理到位就是要理出头序,理顺关系,就是要不断完善安全工作行为准则,检查制度和标准,考核奖惩办法。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完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责任制为基础,以落实反事故措施、反违章、推行标准化作业为原则,做到组织落实、措施落实、检查落实、考核落实,使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2.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基础管理

要在进一步深化、完善 “五标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领导决策、执行操作、评估监督的运行体系。要健全领导决策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会议制度和决策事项的程序,进一步理清科室之间、科室与车间之间的管理权责,解决标准模糊、质量模糊的问题,杜绝擅自决策;要健全事先论证、专家咨询、择优决策、过程监督、事后评估的决策运作机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要坚持依法决策,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避免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要健全执行操作机制。要认真修订完善干部岗位说明书和具体工作流程图,确保流程合理、职能顺畅、形成闭环;要严格执行干部安全绩效考评、职工安全业绩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专业技术干部安全量化检查、重点事项落实、责任范围内安全生产等情况的绩效考评,按照“达标兑奖、失格免奖、整改返奖、先进加奖”和联责考核的要求,强化对职工的工作业绩考核,激励干部职工自我加压,不断改进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地落实好本岗位的工作职责。要健全评估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和改进季度评估工作,实现对车间、科室工作的全面检查、规范检查,提高检查监督的效果和质量。应用安全控制管理系统,有力地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强化安全责任落实,确保安全稳定。

3.搞好教育培训,强化队伍建设

一要狠抓现场标准化作业,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自身素质。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比武、典型事故分析会、突发性事故演习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技能训练活动。以规章制度、岗位基本工艺、应知应会、应急预案、“一日作业标准”等基本内容为重点,抓好基本功培训和演练,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二要通过开展电视讲座、举办培训班、演讲比赛、开展竞赛活动等各种形式,对广大职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家庭生活安全知识、社会公共生活安全知识等各种内容的普及教育,使员工充分了解、掌握各种环境下的安全知识,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生活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三要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业务技术水平强、整体素质高的安全管理网络。

4.狠抓精检细修,提高设备质量

要科学制定年度检修计划,按照等级管理的原则,根据速度等级和承担的任务量,分类制定设备维修的质量规范,按等级确定投入和检修力度,按等级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办法。在技术标准上,要根据运输组织、行车设备、作业方式的变化,及时修建补废各项技术规程、技术工艺、技术要求和技术规章,为生产组织、岗位操作,过程控制提供正确的安全技术指导;在作业标准上,要分作业、分工种制作《岗位作业指导书》,给职工明确的、具体的工作指导和操作指南,规范作业行为。认真完善和严格落实设备修前鉴定、修后验收制度及设备质量问题追踪考核办法,在设备鉴定和检修上实现设备质量追踪、设备问题问责的有效机制。提高对设备运行质量的有效评估,建立和完善运行质量分析制度。

5.推进科技应用,提高保障能力

针对安全生产上的难点问题,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改进,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保障机制,采取与社会科研单位、高新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广开融资渠道,为促进技术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要积极为中青年技术拔尖人才提供和创造学习培训、参观交流和参与重要课题攻关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尽快提高技能、不断增长才干,对解决了重大技术课题、攻克了重要技术难关的人才,要在给予精神鼓励的同时,从经济上给予重奖。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参与技术创新和主动工作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锤炼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要加快新技术和新装备应用,大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推进信息网络建设,力争实现生产指挥智能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办公信息管理自动化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既有的信息网络系统,推广应用生产管理系统,加快视频监视系统建设;提高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速度,对于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切实可行、能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技术创新成果,要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抓紧推广实施,争取早见成效,进一步推进科技兴企的战略。

6.倡导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氛围

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的形成产生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杜绝事故的发生。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共同负责、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配合、分工负责的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使职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觉的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同时,要加强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使“严守规程”成为全体员工的基本素养,使“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成为安全生产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