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7:29: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石油信息化行业市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39
[中图分类号] G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085- 0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信息化管理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也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石油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老牌行业,构建新型石油信息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现代石油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石油企业内部运行的稳定性,并提高石油企业的综合实力,从而为石油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因此信息化也成为了当前石油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新型石油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回顾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的石油行业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信息化水平低对于我国石油行业发展所产生的弊端是十分明显的,这也在一定时期内限制了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速度。首先,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水平低直接导致了市场供求信息针对性的缺乏,从石油生产到销售再到使用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供求平衡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而由于缺乏对市场信息的综合分析与比对,没有形成对供应商的档案化管理模式,对供应链的管理缺乏效力,这也就容易造成信息的较大波动,影响供求体系的稳定性。其次,石油行业自身的特点,也决定着石油企业内部往往部门众多,所涉及的运行环节十分繁杂,缺乏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将导致石油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受限,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等重要环节存在盲目性,不仅影响企业生产的整体效率,也容易造成资金资源的不合理占用与浪费。最后,在资源配置方面,由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导致信息共享性严重不足,反馈渠道不畅,各部门之间物资配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物资积压与物资告急常常同时存在,对于市场动态信息的把握也难以实现,整体导致生产效益与综合实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2 构建新型石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措施
2.1 以人为本,明确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的出发点
在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充分认清人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的根本地位,无论何种管理归根结底都与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石油企业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以此作为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的出发点。
一方面,在对内部的管理过程中,应从石油企业内部的生产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企业内部员工管理信息资源库,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的制定与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内部所有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并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管理过程中充分满足员工身心需求,并通过加强培训管理以及对晋升渠道的完善,为员工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满足员工发展的需求,以此来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与积极性,使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够有更好地发挥才能,从而全面提高各方面管理的实效性。
另一方面,对于供应商管理、销售管理、市场信息管理等外部管理环节,也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在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应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分析,准确把握市场用户及供应商的实际条件与需求,合理调整物资采购、产品输出的策略,充分发挥信息的价值,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2.2 认清差距,把握好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的重点
将我国主要的石油企业与欧美国家信息化建设较为发达的石油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上的资金资源投入方面仍然有着很大的不足,信息化建设投资在企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石油企业。而同时我国石油企业的信息化系统集成性方面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石油企业应认清这一差距,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将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的重点放在增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集成性方面。
首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生产管理系统,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软硬件建设,同时增强系统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提高生产的效率。其次,加强与云技术应用的结合,将企业内部系统数据库与云数据库在管理中的作用共同发挥,突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作用,为石油企业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最后,要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到石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当中,加大力度推进企业生产、运行及管理各个环节的节能型改造,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趋势,加速石油企业的经济模式转型,发挥转型所带来的强大动力,实现企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激发石油企业的发展潜力,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与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完善,提升行业整体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进而有力的推动石油企业乃至石油行业的整体、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3 总 结
加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是现代石油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途径,在当前信息化时展的大势下,石油企业必须要把握时展趋势,顺应潮流,加速构建新型的石油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发挥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所带来的强大动力,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从而推动石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为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石油工程;信息化;发展;原则;趋势
1.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现状
石油工程板块的经历多次专业化重组,而石油工程企业的信息化也经历多次飞速发展,信息化是推动各业务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步骤,大规模的信息化也标志着石油工程企业专业化企业走向现代化企业的建设征程,通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石油工程企业将整体转变发展方式,大力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走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道路,为石油工程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商。
2.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在各企业总部的建设推动下,在信息化基础建设、生产运行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已经部分建设了相应的信息化应用,但由于其石油工程企业的主要业务仍是工程建设,随着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来的信息化不能很好满足满足工程建设的信息化要求,石油工程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工程,石油工程施工厂所多集中在沙漠或者交通极不发达区域,工程工程密集的技术需求、使得信息化在石油企业发展中面临一定的挑战。同时石油工程的信息化发展相对其它行业,即是挑战也是机遇,石油工程企业施工的厂所不固定,信息化基础建设需要多次投入,石油工程企业的密集技术需求对应着信息化深度发展需求,这些也是信息化能够在石油企业飞速发展的基础。着眼于石油工程企业未来发展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建设以生产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化运行保障体系势在必行。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的技术体系建设,牵涉到的业务面广泛、技术体系结构复杂。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体制下,由于信息和网络的开放性,石油工程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也受到一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才能保障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和正常运转。
3.石油工程企业未来信息化建设原则
3.1石油工程企业发展建设定位
建立以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系统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化与工程企业中心业务的高度融合,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综合数据信息标准与规范,实现勘探开发数据信息采集、管理、应用与,为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经营及油田地质研究、采油工程提供结构化的应用数据元和录井基础地质研究成果提供综合性信息平台,全方位的体现信息化技术在石油工程企业中心业务上的服务水平、建立符合中石化油田勘探开实际的综合数据信息服务模式,扩大信息化在石油勘探生产中的服务领域。
3.2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导思想
石油工程细分企业众多,部分企业已经部分建立了各自的信息化系统,包括初步的基础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相关规程的制定。但以往的信息化管理规程适合原有的管理体制,信息化系统适合原有的体制架构,基础建设进行基本的建设,配备了基础的硬件设备,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发展应该按照部门的要求,遵照“整体规划、业务驱动、结合已有成果、突出重点、边建设边应用”的指导方针。整体规划:各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建设统一考虑,各项建设内容遵循共同的规范、标准、体系、服务。业务驱动:围绕各石油工程企业的业务应用建设,为业务服务。结合已有成果:以原来信息化建设成果为基础,进行建设。突出重点:把握重点工程和重点应用,集中解决和实现。分步实施:按计划分阶段逐步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
3.3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发展总体目标
石油工程企业应该按照石油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原则,遵循“化是过程、统是原则、建是重点、用是目的”的工作要求,结合石油工程公司的实际情况,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
3.3.1资料数字化:各类数据信息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地采集传输入库,规范化、合理化管理,达到一次采集,多次共享目的;
3.3.2业务信息化:以最全面的数据信息,规范、统一、优化石油工程业务流程及业务管理和运行模式;
3.3.3科研生产协同化:利用数字化应用平台打破专业、部门之间界限,加强内部联系,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3.4现场可视化:通过自动化监控和视频实时传输,实现石油工程企业生产指挥的桌面化;
3.3.5管理决策科学化:为决策层提供及时、全面、准确而有效的信息,使决策者对需求做出迅速反应,科学决策。
3.4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
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发展理念,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坚持持续投入机制,加快整体推进步伐,为提高公司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支撑。这一战略原则可归纳为三方面:
3.4.1坚持“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六统一原则,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
3.4.2坚持“成熟”和“兼容”的技术选择,确保系统的成功建设和应用。
3.4.3坚持“实用”和“高效”的建设标准,确保信息化的协同效益。
4.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4.1以大系统为基础推动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横向发展
以大系统(石油工程原始数据采集、工程综合信息平台、石油工程基础数据、工程成果数据库系统、工程全程可视化系统等)为基础推动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专业系统横向发展,如石油工程中的水平井地质导向可视化信息系统研发、实现与现场作业单位进行工程施工数据信息化共享服务(知识、视频及数据),建立协同智能的工程施工信息化视频系统及调度系统,以大系统为基础稳步推进信息化专业纵横向发展。即是完善信息化与石油工程中心业务的高度融合,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综合数据信息标准与规范,实现石油工程施工数据各专业信息采集、管理、应用与,为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管理、生产运营以及油田地质研究、钻井工程、测录井工程、试采气等工程作业提供结构化的应用数据元和综合性信息平台,全方位的体现信息化技术在石油勘探中心业务、核心业务上的服务水平、建立符合石油工程企业施工实际的综合数据信息横向服务模式,扩大信息化在工程施工生产中的服务领域。
4.2以数据库整合为核心推进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纵向发展
信息化纵向发展以各石油工程企业现有数据库资源为根本,经过历年的讯猛发展,石油工程企业沉积了大量的施工数据,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石油工程企业应不断加强公司跨专业数据库整合力度,提升现有数据库知识挖掘力度,工程数据体再集成再创新力度,在保证原来数据成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争取更多的信息科研项目,以工程施工相关数据库整合为核心推进石油工程信息化纵向发展,在企业数据资源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石油工程企业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纵向发展主要是多元异构数据库整合、多专业、跨系统的整合,数据库的整合是核心,也是信息化纵向发展的必经之路。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随着石化总部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油田战略的提出,勘探开发领域逐步扩展,而各类开放或半开放的数据库系统是成果的集中体现,数字油田信息化发展必须是各类数据库整合的前提下进行。公司信息化纵向发展将以数据库整合为核心,加强数据整合创新力度,使得数据资源能变为信息化创新资源,通过数据纵向发展及挖掘,推动智能油田发展。
4.3以新市场、新方向为契机拓展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服务内涵
石油工程高端业务发展将以新市场、新方向为突破点,同时伴随着拓展信息化服务内涵,信息化也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发展,新市场的信息化起点特点往往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精、尖技术,只有牢牢把握工程施工市场方向,才能逐步掌握石油信息化高端业务核心技术,通过石油工程信息化高端服务能使信息化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例如工程工程中的钻井业务,现有高端业务主要是推进全新的可视化钻井、录井、导向系统研发,建立以生产综合信息平台以及生产运行管理与指挥平台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系统,加快以施工工程生产综合信息系统为基础石油的协同办公共享研究,建立信息化高速网络,使得生产信息系统到科研信息系统之间无缝连接。实现生产到科研的系统化信息服务体系,在生产综合系统后台研发上实现与其它石油工程核心信息系统对接,把综合信息系统的服务领域进行有效拓展,使得信息化技术真正服务于工程企业核心领域。
5.结束语
关键词:信息化 石油物资 管理模式 创新措施
1.我国石油物资管理模式现状
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我国石油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都有着持续改进,而最为突出的当属石油物资供应管理模式的创新。目前,国内大多数油田均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这也提升了油田的运营效力,拓展了石油市场,也推动了石油物流的发展。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石油物资管理仍处刚刚发展阶段,不少地方也亟需改进。
长期以来,我国石油企业对物流未能给予足够重视,被视为油田生产开发部门的辅助单位,物流组织设置十分松垮,与企业管理的其他活动联系不够紧密,这严重降低了物流技术在石油产业的作用力,潜能未能有效发挥。
当前,我国石油企业的物资供应分为三级模式,中心库作为第一级别,设立于重要供应处;供应站作为第二级别,设立于二级单位处;库房作为第三级,设立于材料使用单位处。当然,有的企业设有第四与第五级的模式。事实上,模式的级数越多,石油企业的产品与材料的流动越为复杂,不利于物流设备的充分使用,降低了运营效力。
目前,第三方物流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合作对象,而物流也已发展作为“第三利润源”。因此,石油企业若想提升自身发展空间,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高效合作是石油企业的必选之路。但我国石油物资管理存在“本位主义”的现象,各自为政,阻碍了高效合作的开展。
2.我国石油物资管理模式存在的潜在问题
总体而言,我国石油企业在物资管理模式上已有了较大进展,推动石油企业的发展。当前,经济管理理念快速发展,企业外部环境风云变幻,管理模式也必然要时刻创新,而这种创新就是管理模式潜在问题的体现。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石油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这种制度上的不完善,导致企业在采购过程中面对着很大的约束,如假冒伪劣、不合理定价等问题,都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使之无法在经营当中取得优势。
其次,石油企业内部物资管理控制体系执行不够完善。这种潜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四个具体表现:第一,产品入库时未能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不少手续存有缺陷。第二,账目的盘点与对账手续也并不科学,不少会计核算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并且工作存在严重的拖延性。第三,长期以来企业均采用计划成本法,无法完全适应每年市场价格的变动,出现实物与账面不符的情况。账面混乱,数据失真,无法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第四,极少数人为的编制虚假账目,损公肥私,导致物资在入库后出现了长期挂账的局面。
最后,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正在推广应用ERP系统,但信息系统的实际运用中尚存在不少需要完善之处。石油企业物资管理软件的开发与使用,实现信息共享,任重而道远。
3.国外石油物资管理模式经验
信息化作为一个较高的物资运营操作平台,从信息管理角度加大对国外企业的学习,能够更为高效的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高的投资回报,从而保障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中获益。总体而言,可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加快物资周转期,提升物资实效性与准确性。国外企业在这一方面多采取集成系统手段,运用综合分析手法来对石油物资管理方面相关信息进行过滤与分析。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国外石油物资管理的业务人员多具备跨学科背景,这能够保障业务处理的及时性。第二,数字化管理得到大范围使用。在具体的经营管理当中,数据为王的理念目前也得到了国外大多数石油公司的接受,普遍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并通过对数据库的使用,确保数据的及时收集与解读,以此来指导公司物资管理。第三,现场管理理念的推行,国外石油公司普遍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指导现场的生产管理的进行,并通过虚拟办公的形式,将整个企业不同部门的管理相结合起来,从而来提升管理效率。第四,业务流程的操作上十分科学规范,目前国外石油企业多采用了ERP管理系统,结合自身企业特征,并配以电子商务技术来提升物资管理水平。
事实上,国外较为大型的石油企业,如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均已构建了全球信息化系统,这都丰富了其物资管理模式,提升了物资管理水平。
4.信息化背景下我国石油物资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
首先,需要构建完整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前提,也是保障石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一平台需坚持一体化的思路,将物资管理与企业财务、采购、销售等多个部门相联系起来,从而保证企业坚持整体思路进行运转,产生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并最终带来利润上的提升。石油企业继续加大ERP系统的推广应用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强化对石油企业物资管理部门业务人员的培训。员工是企业得以快速健康发展的血液,对员工进行完善的培训,能够确保员工业务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从而从整体上保障物资管理的准确科学的进行。这种培训重要包括两个方面:信息化技能的培训与系统化技能的培训。无论是哪一种技能,都应将其余石油行业的特征相联系,并加强对石油市场的认识,真正将技能与资料科学结合。
最后,提升信息化的综合管理水平。信息系统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生产力,它能够极大的提升企业运营的效力。石油行业所涉及到的信息众多,并且在物资管理当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因此,真正从综合角度对这些资料进行整合与分析才能够为企业提出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石油企业;行政管理;管理效率;行政管理
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对企业进行行政管理,主要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服务,解决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涉及到的一系列行政问题。在石油企业中,行政管理是指通过调节好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保证企业可以正常生产和运行,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1石油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分工越来越专业和细致,因此在各个行业的生产流程中,都要求所有的环节做到协调一致。石油企业以石油生产为经营目标,为了能够有效的组织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就必须构建一个服从机制,也就是行政管理部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石油企业也是一样,国际石油的竞争非常激烈,我国由于工业不断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石油企业的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大背景下,要求石油企业的行政管理发挥其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其工作效率。通过石油企业的行政管理,可以创建一个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从而促进管理工作、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协调发展,使各个部门能够协调配合,最终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提高石油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
2.1构建合理的行政管理系统
石油企业逐渐向现代化的企业转型,但是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还有待完善,虽然一些石油企业已经基本形成了自身行政管理系统的规范化建设,在管理制度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石油企业所处的石油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面临的市场情况千变万化,所以行政管理的业务标准以及工作流程化还不是很到位,最终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所以,必须要对石油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改变,构建合理规范的行政管理系统,建立符合现代化企业的日常行政管理体系。石油企业在构建行政管理系统的时候,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并结合国际上以及国内石油企业的发展状况,构建一套适合企业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系统。建立规范的行政管理系统包括建立各项完善的工作流程、岗位责任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等,从而使各项工作有序完成。此外,还要加强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形式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2.2实现行政管理信息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发展,现代企业要想与时俱进,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推进企业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企业应该对行政管理的一些硬件设施进行更换,不断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此外,为了实现企业随时随地管理的目标,应该对企业的所有区域进行网络覆盖,员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就能够进行办公,从而大大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企业还可以通过构建智能视频会议系统完成信息传递,可有效节约员工的会议时间,也大大节省了行政资源。信息化的行政管理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电子博览馆和电子图书馆等实现,可以大大提升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使行政管理充分发挥其职能。石油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应该从全角度出发,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快信息化进程,从而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
2.3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才整体素质
在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工作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想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就必须以人为本制定人才培养策略,充分发挥行政人员的潜力,做到人才的合理配置。提高行政管理人才整体素质可以从人员的招聘和人才的培训两方面进行。石油企业应该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优秀行政管理人才,引进一批知识结构多元化、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人才,为石油企业的管理团队引进新鲜的血液。此外,还可以通过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来提高整体素质,督促行政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知识,丰富自身的经验,保证所有的行政管理人员都可以成为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3结语
随着石油企业逐渐转化为现代化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石油企业应该构建规范化的行政管理系统,推进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同时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才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路鑫,张红.对现代企业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1,02:21.
[2]仝利洲,马芳芳.浅析如何创新当前形势下的石油企业日常行政管理[J].企业导报,2012,10:71.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石油流通行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能源安全、维护国内石油市场稳定供应为根本目的,以公平市场准入、优化市场主体结构为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强石油流通行业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石油市场有序开放、健康发展,提高石油流通行业市场竞争和服务质量,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石油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则。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推进石油流通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多种所有制主体共同发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石油流通市场体系。
坚持服务生产和消费的原则。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统筹城乡网点布局,加强成品油供应薄弱地区分销网络建设,提高石油流通企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展终端网络服务功能。
坚持规范发展的原则。公平市场准入、完善退出机制,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石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坚持绿色环保的原则。将绿色、环保、低碳作为石油流通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妥善处理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行业发展的关系,实现石油流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石油分销体系进一步完善,布局更加合理,零售终端服务功能更加完备,石油流通企业规模明显扩大,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多种所有制主体共同参与竞争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石油市场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应急保供机制更加健全,商业储备体系初步建立。到2015年,国内原油和成品油销售量分别达到5.3亿吨和2.9亿吨,基本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生产与消费需求;成品油批发企业常备库存量不小于上年度平均15天销售量。
石油流通效率及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流通环节连锁率、配送率不断提升,第三方专业物流、共同配送稳步发展,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绿色节能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开展,加油站和油库实现达标排放,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
石油市场监管体系更趋完善,法规、标准和信用体系进一步健全,行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更趋科学合理,市场主体诚信意识明显提升,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二、主要任务
(四)完善石油市场分销体系。
培育多元化的石油市场投资与经营主体,鼓励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吸引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市场竞争。进一步完善原油和成品油经营资格审批制度,以合理布局、满足消费为原则,公平石油流通行业市场准入,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形成以大型国有石油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主体共同参与竞争的市场格局。
(五)提高石油市场供应保障能力。
密切关注石油市场动态,全面掌握市场供应、销售、库存等运行与变化趋势,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提前预警。抓好油源组织,完善重点石油企业联系制度,建立省际间的资源合作机制,切实做好产地与销地资源的有效衔接。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合理地调配资源,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加油站(点)的供应保障能力建设,确保重要季节、重要节日以及重大活动期间的油品供应。逐步探索建立全国联网的成品油库存监测网络,指导石油流通企业建立成品油商业储备体系,各地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探索建立柴油地方储备。
(六)提升石油流通行业现代化水平。
进一步提升成品油流通环节的连锁化水平,引导大型骨干企业加大直营连锁经营网络的建设,有序开展加油站特许连锁。继续推广普及自动液位计量监测系统、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等自动化管理的先进技术,支持加油站开展自助式加油、综合服务区、手机及银行卡支付等现代零售模式。鼓励石油流通企业应用现代物流技术,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按照资源的合理流向,统筹优化运输途径、方式和工具,探索发展第三方专业物流、共同配送,实现物流整合、资源共享,提高成品油储运设施的利用效率,逐步建立符合市场需要、高效便捷的新型物流配送体系。
(七)进一步加强石油流通行业监管。
加强石油流通企业的动态管理与过程监管,做好企业变更、年检、整改及日常监管等项工作。会同并支持有关部门,加强对当地石油市场的日常监管与检查,严厉查处石油市场的价格违法、掺杂使假、短斤少两、无照经营、走私、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行业安全管理,标本兼治,依法维护国内石油市场经营秩序。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石油市场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时为社会提供真实、准确的政策信息。
(八)提升石油流通行业服务水平。
加快石油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并将企业信用与企业年检、换证及退出机制相结合。鼓励加油站开展以保证油品计量、质量和规范服务为重点的营销服务活动,促进加油站全面提升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舒适和保质保量的油品服务。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加油站利用网点布局优势、地理位置优势、企业品牌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实现一网多用,在加油站开展便利店等非油品业务服务,进一步拓展零售终端服务功能、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九)推广实施绿色低碳节能发展方式。
指导石油流通企业做好自身节能减排,进一步推动石油分销体系中油库、配送设施及加油站建设的技术创新。石油流通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标准要求,完成加油站、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的治理工作,新建加油站及油库更要注重环境风险防范,实现达标排放。加快车用燃油低硫化步伐,全面推动清洁汽柴油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切实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积极研究制订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等替代能源的市场流通政策,构建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
三、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
积极协调地方人民政府,健全石油流通行业管理机构,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强化部门分工协作,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加强对石油流通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引导,完善行业自律。
(十一)加快推进法律法规与标准建设。
根据“十二五”期间石油流通行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积极推动《石油市场管理条例》出台,修订完善相关部门规章及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和水上加油站点管理、加油站非油品业务等技术规范的研究起草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石油流通行业的法规规章和标准体系。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石油市场管理的法规规章及相关政策,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细则,同时加大石油流通行业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力度,充分发挥标准在规范行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规范化水平。
(十二)制订行业发展规划。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科学编制本地区成品油流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依法实施成品油油库和加油站建设审批,严格市场准入,合理布局油库和加油站,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有序规划城区加油站建设,保障城区居民加油便利;积极引导大型骨干企业,按照当地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在农村、少数民族集聚区及偏远地区新建加油站、改造加油网点,加大对成品油供应薄弱地区零售及配送网络建设的投入,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油需求。
(十三)落实石油流通领域的相关政策。
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2008〕13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2011〕38号)精神,在石油流通行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大财政对石油流通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支持。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石油市场管理行政经费,研究落实对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及偏远地区石油流通网络建设的土地和财政优惠政策。
关键词:石油企业 信息化 数据 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59-02
随着世界大踏步地进入信息时代,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及时用数据库管理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与处理。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性企业,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与经济增长点,需要对数据应用和信息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变革。数据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企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错综复杂的价值关联超出了传统技术能够管理和分析的能力,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石油企I信息化数据管理问题进行研究。
1 基于石油企业信息化数据管理概述
石油企业信息化发展程度标志着石油企业信息化程度,在新方法和新技术推动下的数据计算、存储和分析的成本越来越低。石油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及效果对其在整个行业市场中所具备的竞争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据预测,未来整个世界的数据总量就会翻倍。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与处理搜索和分析。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对相关技术持续跟踪。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大力培养。
(1)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数据总量增长迅猛,在信息管理上基本完成数据标准。数据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生产要素,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信息标准体系和标准服务平台。中国石油从事的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管道储运等业务属于数据密集型行业,需要全面推进以EPR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系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水平、提高决策效率和管理透明度,建立统一、集成、高效的经营管理平台。在长期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加快专业应用系统建设。结合中国石油“资源、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实现生产过程的网络化管理。
(2)在基础设施上,有效利用数据有着重要的作用,形成畅通、安全、便捷、可靠的网络体系,重新审视历史积存和正在不断产生的海量数据。以数据中心和备份中心为基础,发掘出超乎想象的价值。以终端设备和服务器等硬件为重点,帮助中国石油提高勘探开发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形成比较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大油气开发力度并不断发现新的油气资源。各项信息工作管理制度和流程进一步完善,实现新的油气增产。基本建成总部和所属单位两级信息管理机构,通过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支持油田生产规划与决策。
(3)基于石油企业信息化数据管理通过有效的内部技术支持服务网络,更加深入、细致地分析提炼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使管理和服务水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帮助中国石油发现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和潜在需求。制定应用标准、基础设施标准,完善数据收集分析和监测体系。通过信息安全标准及管理与服务规范的制定工作,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客户以扩大市场份额。
2 石油企业信息化数据管理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数据入库率低和管理分散,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阻碍。其与迅猛发展的信息需求不相适应,无法实现科学管理。企业应根据需要对所管理的数据库进行修订,使数据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产。但由于不是统一部署、统筹安排,会不断产生着大量的管理数据。这就需要进行数据转换、抽取,以此来促进业务创新和开发潜在市场。但其大大浪费专业人员的时间,累积了海量的异构数据。
(1)标准执行缺乏相关的管理手段,无法开展定制化服务与管理。增加了信息化数据管理的执行难度,加之移动互联网络、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导致了信息系统标准不完善。数据的范围、类型和内涵也在不断地扩展,传统的、低效率的工作方式难以改变。在对外油气合作开发过程中,大大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无法建立良性互动的竞争合作关系,同时也导致了数据的多值性和歧义性。
(2)软件应用集成度低,无法实现从挑战向机遇的转化。目前,大部分数据管理软件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报表的编制,需要与专业技术公司共同推进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软件的应用层面低,无法在新的变革浪潮中占得先机。数据的简单查询、汇总,是获取数据的重要来源。管理效率没能得到实质性提升,中国石油必须考虑引进和应用性价比更高的工具和技术,实现数据分析和深层次信息挖掘,以解决现有技术难以满足数据处理需求的难题。
(3)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带来数据量爆发式的增长。协同工作等功能的软件还相对较少,还需进一步对重点资源国地缘政治、经济动态加以分析和把握。综合水平也带来一定的弊端,中国石油需做好技术、管理和人才等多方面的准备。国内石油企业的数据管理大部分仍旧存在着资源分散的问题,还需改善数据搜索的效率和效果。信息综合化水平低所带来的弊端使企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对存储容量、传输速率、计算速度等要求更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进程,无法构建一个具有高可靠性和良好扩展性的并行分布式计算环境。
3 关于石油企业信息化数据管理方法
石油企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等的整合和发展。其信息化的复杂程度更高,制定对用户最有吸引力的信息投放时间、内容和方式。石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分步实施,提供高性能的数据处理能力,切实解决信息化的问题,积极跟踪、适时引入并试点实施,科学地实施信息化战略,增强计算与存储能力。
(1)数据是信息化的源头,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已较为成熟。没有数据上层应用没有实际意义,应尽快建立相应的数据应用和信息化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数据是企业的共同资产。实现数据一次录入系统,打破传统的部门壁垒。多处共享应用,建立涵盖企业全局的数据共享与服务合作机制。建立比较完善的数据采集、上报管理制度,形成更为科学的数据价值发掘和应用模式。充分结合应用,进而搭建跨地域、跨部门、跨专业的企业级数据应用中心。
(2)建立数据模型和数据抽取、清洗、转换与加载机制,才能最大化发掘数据价值,实现数据的全局共享和专业应用服务,实现数据充分共享。加上企业管理体制和观念上的差距,凡是与数据应用相关的支撑内容都应纳入其中。尽快建立一套以数据管理为核心,涉及多学科、跨领域的知识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人才体系在内的石油企业信息化工作框架,加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简化企业里部门间的沟通流程并深入分析企业的业务现状,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改变将引领中国石油不断创新。
(3)技术是信息化的手段、载体和实现形式,需要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专业人才。加强管理基础,通过合作培养、对外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从数据统计、审核、整理阶段,适时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规范数据管理的步骤,帮助中国石油实现对网络舆情、社会动态以及国际形势的监控分析。实现企业业务和管理的精细化,持续优化信息化顶层架构设计。提高企业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在不同部门的畅通并降低协作成本,实现对数据价值的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 张建勋,古志民,郑超.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2):429-433.
关键词:石油 物资 管理 创新 信息化 一体化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悄然而至,IT技术对传统经济的挑战、中国加入WTO、允许国外石油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这使得中国石油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为严峻的挑战,也使得中国石油企业的决策者们需要应对纷繁复杂的管理难题,制定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和科学高效的部署,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的整体战略,提高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协同运作的效率,实现国际化企业的敏捷管理和严密控制,降低经营成本、规避投资风险,以财务集中化为核心,实现人、财、物、产、供销一体化的资源整合管理。而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及时、全面与准确的信息支撑,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一、与国外先进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对比分析
国外先进石油企业普遍实施了成熟的石油天然气行业解决方案,从而在一个信息化的高层次平台上进行生产运作,展开市场竞争,提高企业资产的回报率,强化企业资源的整体运作能力,突显出企业在激烈竞争与风云变幻的全球市场中不俗的赢利能力。两相对比,国外企业的管理水平,尤其是信息物资管理水平明显较高,国内石油企业信息化还有较大的差距,物资信息管理差的更远。整体表现为:
①物资运转周期,及时性、准确性的差异。跨学科系统集成和综合分析研究能力上存在巨大差距。②物资数字化,数据规范管理上的差距。③现场生产运行管理上存在的差距。
二、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综合化的发展现状
综合化水平低所带来的弊端受传统观念影响,国内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大部分仍旧存在资源分散、基础薄弱、缺少供应上的沟通协作,信息传递失真,牛鞭效应严重等现象。物资信息平台与各种物资运作环节没有实现有效的衔接,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对物资资源的最佳配置。
1.供求信息综合水平低,缺乏针对性由于油田生产的特殊性,一方面存在着多批次小批量的问题,另一方面物资供应厂家的批量生产存在着高批量的问题,实际需要与供应不匹配。没有完善供应商资料的档案化管理,供应商选择变化较大,带来了信息的波动性大,不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2.油田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为了保证生产,往往层层设库、多级储备、盲目进料,以大库存来保证生产,导致了大量物资积压,进而造成流动资金过度占用,库存成本居高不下。
3.由于石油企业物资需求种类繁多,各单位行政隶属不同,管理分散,造成物资信息缺乏共享,信息反馈渠道不畅,使得物资调剂平衡困难落后的信息反馈机制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金,还造成同一物资一方积压,另一方短缺告急。这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增加了物资市场动态跟踪和决策困难。信息化建设落后,信息得不到及时准确传递,造成牛鞭效应在所难免。
三、建“一体化”物资管理系统,促管理模式创新提高信息化,创新物资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需要
【关键词】石油工程 造价 管理 信息化
由于石油工程是具有的复杂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的资源开采型企业,这决定了石油开发过程中具有资金耗用量大、投资风险性大、技术密集性大的三大特点特点,因此石油工程造价管理显得特别重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石油工程造价管理方式,特别是石油工程造价的分析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管理工作的需求。因此为了科学分析和有效管理石油工程造价,建立一个集油田实际经营管理情况、技术先进、信息资源共享为一体的功能强大造价管理信息平台极其重要。现今,国内大部分油田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1 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概述及发展
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指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企业资源与造价管理理念结合,建立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优化造价管理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为企业提供准确、动态、有效的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和造价管理业务操作平台。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逐渐普及,程序语言的发展和一些造价计算小程序的编制,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开始出现。在经历了计算机快速发展后,计算机性能显著提高,一些功能强大的造价分析软件也逐步出现。随着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以及工程造价行业不断发展,以工程造价为核心的软件也飞速发展起来,些软件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造价分析的技术水平,为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提供了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达到自己盈利的目的,先后引进了大量先进的造价方式(如清单报价、量价分离定额),信息平台的建设应运而生。
2 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优点
(1)快速。应用计算机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速度快,尤其是数据量庞大时,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传统的工程预算编制工作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以及时间,工作效率低,不能适应当前快节奏的市场要求。
(2)准确。采用计算机编制的工程文件精确度高,只要初始数据正确,便可计算出可靠的结果。而传统的手工制方式在面对较大的工作量时,容易出错的几率很高,一旦出错就需要全面返工。
(3)方便。计算机软件编制的文件对计算规则的调整、数据修改等都极为方便,它的快捷程度是手工方式无法比拟的。在工程招、投标时,可以及时、迅速、准确地计算出工程项目的预算价格,确定标底或报价策略,这样就减小了造价人员的工作强度。通过数据的持续积累,还可以提高数据的重复利用率和快速报价效率。
(4)共享。信息平台可以同时为各个部门提供所需要的材料,各部门在平台上的操作不会互相干扰,所得到的结果可以及时共享,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而传统的造价预算过程要求业务人员掌握相关预算定额、取费标准、各种图纸和地区有关取费规定,由于涉及内容面广,业务人员不可能全面了解,容易出现偏差。
3 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
在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各个环节,缺乏标准的体系,随意性比较大,过分依靠开审查会、领导批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缺乏一定的效力,使得信息化建设不能着眼于长远发展,这话一次性工程的行为缺乏没有约束,容易导致导致出现耗费财力、人力等各种问题。另外由于各油田使用的消耗项目代码不统一,造成不同地区消耗无法比较,也需要需要建立一整套消耗代码标准。
3.2 造价管理系统软件不统一
目前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统一的软件系统,例如虽然大部分油田主要使用的造价系统为中石化石油专业工程定额管理、地面统计报表管理、石油地面工程定额计价等应用系统,但是并没有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没有将整个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研究,大多数油田根据自身特点开发的系统只能适用于自己的油田,没有实现与外部系统的资源共享,造成了企业管理软件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局面。
3.3 缺乏总体规划
缺乏总体规划就是无法在技术上将不同供应商的软件产品整合到一起,使其形成一个操作平台,这个问题导致了很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体统都没有取得成功。总体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这对于成功的信息系统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结合油田实际情况并制定出明确的目标是开始规划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前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
4 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鉴于以上问题,作者对如何为建设有效适用的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1)首先应当做好前期规划,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在确定的造价管理发展战略指导下,结合管理要求、业务流程等实际情况,对信息化内容以及平台建设进行整体全面的规划。摸清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管理现状,掌握市场动态,规划、整合油田内外部信息资源。建立一个包含概预结算管理、定额管理、价格管理、造价分析、办公人员管理等所有相关管理业务,同时与各种适合的软件、硬件等系统数据接口相整合,最终创建信息共享的造价管理综合信息平台。
(2)统一信息化标准。统一标准包括信息化建设标准的统一和总价分析软件的统一。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扩展性、兼容性等基本原则,规定一套满足当前石油工程造价管理需求的信息编码系统以及标准造价信息分类编码。信息分类必须遵循造价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化是信息标准化的保证。消耗项目代码也要统一,必须建立一整套消耗代码标准,避免造成不同地区消耗无法比较。
(3)建立高效使用的信息平台。首先要建立一套能够适应当前市场变化的价格管理网络体系,保证价格信息的及时、可靠;然后建立一个市场信息网络监控中心,以便随时可以对市场造价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最后还需要建立造价信息档案库,主要是为了对历史资料进行全面管理。
(4)注重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信息建设又了解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专业的人才,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所以必须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提高每个员工的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做到让信息化管理为企业效益起到正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祝春梅.信息技术在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上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0 ,(11 )
[2] 张传东.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石油与化工标准质量,2012,33(8)
[3] 牛忠彬.石油工程造价管理平台信息化建设[J].息系统工程,2011(9)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使预算管理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与发展,但在预算管理的理论研究和企业的具体运作模式上与西方国家相比,缺乏较全面系统的对企业预算管理的专题研究。其后,国务院成立督察特派组,对120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进行督察管理,并制定了一套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在内的预算管理报表体系,寻求符合自身业务特点的预算管理模式。我国企业大部分由总经理对预算方案做出最终决定,董事会次之,然后是专门的预算机构,财务部门对预算指标做出最终决定的最少。这种现状与我国企业不甚健全的治理结构有关。
二石油系统的全面预算管理方式
近年来,石油系统加快了推行全面预算的步伐,具体有以下几项。
1大预算机制的研究
大预算要求将投资、成本、费用、收入及分配等全面纳入预算。大预算是以市场化原则、业绩驱动为核心,与石油系统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目标定位相适应的预算管理体系。
2预算信息化
平台建设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自2007年10月开始启动,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搭建了一级集中的预算管理软、硬件平台环境,完成了股份公司各类业务预算编制的模型搭建、软件开发、系统测试和试点推广等工作;托管企业、矿区服务等未上市业务的年度预算编制也已开始在信息平台上实现应用。
3对标分析
石油系统开展了各专业、各板块的对标分析工作,为企业降本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入了对标思想,改以纵向比为主为以横向比为主,提出了上中下游各类业务三年滚动目标;选择确定了各业务板块关键指标;提出了投资增效挂钩和薪酬成本配比机制。
4启动费用标准化体系建设
石油系统专门成立了管理性支出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和办公室。对会议、接待、差旅、对外捐赠进行了规范,并配合人事部,以薪酬福利体系建设为契机,对交通、通讯、误餐三项费用进行梳理研究,提出了标准体系的设计思路、原则和方案。
三全面预算对石油系统的影响
预算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一方面解决了简单重复性手工劳动问题;另一方面,它将过去零散的数据,以及条块分割的业务流程,转变为集成化信息、一体化的流程和模型化的分析。随着石油系统内部重组的继续深化,专业公司、地区公司集约化、扁平化管理的不断推进,国内外市场的重新划分和业务整合,以及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可能会不断出现,层出不穷。坚持市场化原则,坚持业绩驱动,将会提升公司精细管理化水平、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
部分企业把全面预算管理片面地理解为财务计划,认为此项工作应该由财务部门负责;还有部分企业认为预算管理就是预测一些数据,只要把过去历史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即可。
2偏离制定预算的实际目标
有的预算编制人员为了追求自己的业绩表现,不能科学地进行编制,导致偏离制定预算的实际目标。由于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编制企业的预算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当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时,应该做相应调整,若固执地追求和市场相协调就会降低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3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
一个企业的考核与激励措施,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一个完善的考核方式,可以激励员工更加有信心有斗志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如果考核制度不完善,员工完成了工作指标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会挫伤员工的斗志,久而久之,使企业内部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企业的发展。
五解决措施
1增强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只有深入理解全面预算的概念,才能做好全面预算管理。
2以市场为导向
预算离不开市场经济,只有充分面向市场,才能做好全面预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按照市场需求来配置资源,而全面预算正是建立在对市场需求充分分析研究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而做出的,所以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
3从实际出发
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肯定要从自身找原因,所以要结合实际问题,从客观实际出发编制全面预算。企业对预算内容和预算方法的选择,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六结语
1石油发卖企业信息化项目立项与启动阶段风险驱动因子剖析
1.1情形和资本影响风险驱动因子
石油发卖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开发和培植离不开精采的情形和充沛的资本撑持,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切磋项目情形与资本影响风险驱动因子:
①情形撑持度。即今朝的政治法令情形、社会经济情形、石油行业总体状况是否有利于该信息化项目的开展。
②手艺撑持度。信息化项目的培植必需考虑现有的手艺水平,即社会上以及斗劲普遍使用了的手艺,而不应该把尚在尝试阶段的新手艺作为考虑的依据。
③资金撑持度。即石油发卖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培植,有没有充沛的资金作为开发后援,保证信息化项目的顺遂完成。
④基本行动措施撑持度。即石油发卖企业的基本行动措施,如现有手艺水平、设备行动措施、加油站网点培植等,要能知足信息化项目的要求。
1.2内部打点系统体例风险驱动因子
内部打点系统体例风险驱动因子首要指石油发卖企业的内部打点系统体例,如组织结构、信息流程、企业文化等是阻止仍是促进了信息化项目的进行。
1.3信息化系统兼容性风险驱动因子
引起信息化项目系统兼容性的驱动因子首要有:区域公司信息化项目与集团公司的信息化系统是否有冲突;该信息化项目能否在集团公司的信息系统下运行;该信息化系统与企业内部子系统能否兼容;在两个系统之间有冲突的时辰,有没有法子来削减或缓解这种冲突等。
1.4加油站功课打点风险驱动因子
加油站功课打点风险驱动因子首要搜罗营销模式和功课流程两方面。今朝我国80%的加油站营业靠油品发卖,只有20%的加油站同时经营便当店,在功课流程方面年夜年夜都石油发卖企业均采用以顾客为中心的功课流程,顾客对劲度是评判加油站功课流程口角的关头,在实施信息化项目往后,应该浮现以客为尊、员工对劲、倾听顾客定见、供给精采处事为宗旨,全力实现顾客处事流程再造与优化,吸引顾客,提高顾客对劲度,最终提高企业的销量与效益。
1.5平安打点风险驱动因子
①与QHSE打点系统的慎密连系。信息化项目的开发培植,必需以着眼于持续改良、着眼于事情预防、安身于全员介入为原则,慎密连系石油发卖企业QHSE打点系统,实现质量保证、无事情、无污染、物职业风险的方针。
②信息化项目运行不变性需求。加油站的运行都是全天候的,系统的不变性是项目开发应首先考虑的身分,信息化项目的需求剖析应知足运行不变性的需要。
③信息化项目运行的靠得住性。在石油发卖企业,加油站出产信息是最首要的基本信息,不管是经营业绩剖析,仍是工资薪酬的设定,以及公司成长计谋的拟定,都要用到这个基本信息,可见石油发卖企业对信息化项目的运行靠得住性长短常主要的。
④信息化项目系统反映速度。成立信息化项目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实现石油发卖企业内部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共享,而且要反映实时切确的信息,是以该信息化系统的反映速度将是影响整个系统的主要身分。
1.6客户关系打点风险驱动因子
石油发卖企业信息化项目的进行,要时刻浮现以客户为中心,规范化、技巧化的处事现场打点,搜罗油品质量打点、加油站设备打点、现场平安打点、情形打点、质量信息打点和加油站人员打点。客户关系打点风险驱动因子,首要搜罗客户处事需求的知足和客户关系打点需求的知足两个方面。
1.7企业人力资本打点风险驱动因子
①企业人员素质和能力。信息化项目最终要在各加油站和打点中心实施,这就接见会面临公司最下层的工作人员,如加油站操作工、油品调运人员等,这些人一般不具有太多的手艺和素质,对新事物的理解也需要较长的时代,是以在进行信息化项目培植需求剖析的时辰,就要充实考虑最终用户的素质和能力,不能脱离下层人员的现实能力。
②员工关系打点。石油发卖企业注重以绩效导向的人力资本规划,成立以酬报本的工作团队,是以在进行信息化项目需求剖析时,要注重企业文化在项目中的浮现,做好石油发卖企业培训打点薪酬打点等员工关系打点。
1.8制品油供给链打点风险驱动因子
石油发卖企业的竞争,是供给链与供给链之间的竞争,是反映速度的竞争。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的培植会改善和提高制品油的供给链打点现状;另一方面,若是不体味石油发卖企业的制品油供给链的根基情形,就不能设计出顺应企业运作的信息化项目。制品油供给链打点风险驱动因子首要搜罗对制品油供给链现状的知足和供给链流程规划的合理性。
2石油发卖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阶段风险驱动因子剖析
2.1信息化项目质量节制风险驱动因子
①价值打点系统和财政打点系统的知足。即该信息化项目是否撑持石油发卖企业投资打点、WVA、计谋打点,对财政会汁、打点会计,以及企业内部协调结算,在项目培植阶段是否较完美的融合了这些子系统。
②人力资本打点与常识打点系统的知足。该信息化项目的培植是否面向常识市场,撑持文档打点、办公自动化、员工自助处事、业绩打点以及未来的企业常识生成与传布打点。
③物流打点系统的知足。息化项目的质量节制,要求系统面向企业内部运营,撑持采购打点、仓储打点、发卖打点、分销打点,同时还应该撑持运营打算打点、功课现场打点、质量打点、设备打点等。
④供给链打点系统的知足。石油发卖企业信息化项目要面向供给市场,撑持产物和处事的协调设计、协同供给、供方与组织的协调打算等需求。
⑤客户关系打点的知足。即该系统是否面向消费市场,撑持与消费者协同发卖、协同市场、协调处事。
2.2项目进度与成本节制风险驱动因子
①项目进度节制情形。信息化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培植的持续性和准时性,是保证项目按期完成的关头,是以石油发卖企业应按照项目工程进度,对该项目加以节制,因为项目进度的耽延将直接导致信息系统的质量,这种损失踪是难以估量的。
②项目成本节制情形。信息化项目成本的若干好多,也是权衡石油发卖企业信息化项目培植成功的主要标识表记标帜,是以石油发卖企业在信息化项目培植阶段,要严酷按照理想阶段的成本预算指标,对项目代办署理方的项目开发成本进行节制,项目的代办署理方有时为了降低成本,有可能会在项目质量方面降低尺度,从而损害企业的益处,对此石油发卖企业需要引起高度的正视。
2.3项目规范性节制风险驱动因子
石油发卖企业信息化项目培植期的规范性主若是指项目代办署理方和企业自身人员工作流程的规范性、项目阶段性工作陈述的按时提交等方面。
①项目成员工作规范性。即项目开发人员是否按照立项时的要求,有打算、有轨范地进行信息化项目开发。
②阶段性功效反馈情形。信息化项目年夜多是多个子系统的融合,可能会搜罗财政系统、人事系统、办公自动化、加油站现场打点系统、油品仓储系统等,这就要求在信息化项目开发中期,提交响应的阶段性功效。
关键词:石油工程 信息化技术 需求策略
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面对物力、人力的不断矛盾,必然使得石油企业工程信息化的建设成为了石油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由于我国东部以及中部部分石油田已经呈现出老化的现象,勘探的石油大多来源于西部以及海上油田[1],使得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面临了严峻的形势。而且由于现在复杂的勘探对象以及施工环境,只能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不断地改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技术,逐步实现石油工程的信息化发展。在当前形势下,提高我国石油产业效率,高效增加我国油田的石油产量,减少进口石油的需要量,是解决我国当前石油需求量的一个重要而有可行的路径之一。
一、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以及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
目前石油能源已经成为了工程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随着对石油需求量的急剧增加,但石油能源却在不断减少,尤其是陆地石油的产量不断下降,迫使石油行业目标的转变,当前勘探海上油田的现状,必然要求改变石油勘探、开发以及生产的环境,而且对石油勘探技术以及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必须加快提高石油勘探技术以及施工技术的信息化进程,从一定程度上减缓我国石油面临的严峻现状。
2.石油工程信息化的现状
从世界的范围内来看,先进石油公司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及战略。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已经不再是单一领域的发展了,而早已发展到了集成应用阶段,有效的实现信息化技术与企业发展的有机融合。虽然目前我国的石油工程某方面的技术达到了世界水平,但其他方面与世界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可见我国的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的诸多不足,所以要把信息集成技术作为石油工程以后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石油行业在开发和后期生产中投入了大量的数字化应用,但是和其他产业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体现在信息化应用不完善、现场应用中劳动力不减的矛盾,各种现状急需要我们进行思考,改革我国石油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步伐。
二、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的分析
1.数据库建设
中石油为了满足石油勘探技术的研究以及生产管理的需要,建设了一个统一的石油勘探源头数据采集的系统[2],该系统能有效的集任务管理、数据采集、审核、质量控制多方面于一体,且该系统的使用有效的支持了石油勘探业务的持续发展。但因为该系统只是为了满足石油勘探业务的发展,并没有考虑石油工程领域的需求,并未完全的做到工程信息的建设,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对石油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满足生产管理的需要。
2.生产管理
由于各企业自行建设了生产管理系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个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由于石油工程抑制都是分业务管理,使得各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不同专业都是相互独立的,建议在在加强企业管理系统方面的信息集成。打破闭门造车,停留在内部信息共享的局面,石油工程业务的管理方面仍然有着较为严重的问题。
3.基础设施
目前,进行了主干网以及重点井位星网的建设,且石油企业层面也进行了内部的主干网的建设,但由于各企业的管理体系以及经营策略有着较大的差距,且各地所处地域条件也有着较大的差别,使得单位越往下,网络差距越大,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地区,较大程度上减缓了信息化的推进。
4.管理保障
石油工程信息化经过改革后,在信息系统以及信息队伍方面的建设都有了较大的加强,也逐步健全了信息管理以及应用体系。在总体发展的目标前提下,随着勘探开发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就必须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解除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在进行技术研发的同时要加紧发展信心技术,丰富系统中的数据,提高石油工程管理的水平。
三、讨论
目前,在国际上,基本上先进的石油企业都已建立的先进的信息化模式,有效的实现了信息化技术的集成应用,而且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为施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而中国,由于管理体制的束缚,使得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分享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从而造成信息化水平与各企业所开发的核心不一致。当前随着我国石油新战略的实施,为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会[3]。我国企业要把握这次机会,大力的发展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全面的提高我国石油勘探技术,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的质量以及人员的安全,同时进行达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完善石油工程方面的体系,制定严格的措施,并且要集中于信息集成系统的研发,逐步实现石油工程内部信息的双向贯通,同时要加快资源的建设,保证资源的供应,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以及信息部门应大力加强两者的信息合作,运用共同的的资源以及能力去解决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难题,同时要积极的进行软件的开发、推广以及使用,完善石油工程信息系统的内部数据,促进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加速信息化数据朝着数据集成方向的发展。最后我认为,企业的信息化改革,不是单纯的信息化系统的完善,是与企业生产链的枢纽,是员工劳动力的助手,从而最终促进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大伟. 对中石油专业应用软件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0,60(4): 2-5.
[2]张卫东, 袁文奎,田克忠等. 未来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展望[J]. 石油钻探技术,2011,37(3):118-123.
Abstract: With the central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orm and gradually implement the reform plan of oil and gas, deep oil and gas industry of China's oil and natural gas transportation company(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transport company)will inevitably accept the baptism of the market. Due to historical reasons, the transport company's own development way also has many problems, in the 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 environment could face death trial, therefore, master the industry law of development, choosing the right development mode has become inevitable. Fourth party logistics represents the advanced level of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if can successfully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fourth party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company will occupy the future market competition highland, truly become the industry leader.
Key words: fourth party logistic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WOT analysis; learning organization
1 研究背景
运输公司是中石油集团公司直属的大型运输物流企业,成立于1953年,主要为中石油下属的油田、炼化、管道和销售等企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拥有国家一级道路货运资质,目前是石油化工行业实力最强的国家5A级公路运输物流企业。运输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油田服务和油品运输等传统运输为主业,20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运输公司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度濒临倒闭。2000年以来,运输公司开始积极探索企业转型方向,全面介入中石油旗下石化产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和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但是,随着全国经济发展减速、国企改革和油气改革方案的逐步落实,客户对服务需求更加精细,再加上国家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行业监管越来越严格,导致运输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与客户的需求差距加大,原有的政策保护逐步消失,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明显下降,近几年过快发展所积累的各种矛盾逐渐凸显,企业的再次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2 战略意义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于1998年提出。它是在第三方物流充分发展基础上出现的供应链集成商,其核心职能是对供应链进行协调整合与集成优化,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物流服务。第四方物流既是物流供应链集成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积极推进运输公司第四方物流对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符合中央国企改革和油气改革方案的总体思路。当前,中央对资源垄断型国企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全产业链向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放开,油气行业引入竞争已经箭在弦上。特别是在目前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石油的整体效益大幅下降,经营压力日益增加,改革的步伐也明显加快。在上游,放开油气勘探开采;在中游,出售油气管网资产;在下游,突出发展非油销售业务,引入多方资本成立合资销售公司,整合燃气业务,油气价格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等,无不说明中石油的整体转型已经拉开大幕。运输公司自成立之初承担玉门油田“原油东运”任务以来,一直是中石油公路运输物流的重要保障,涉及到油田、炼化、管道和销售等众多业务,中石油总部对运输公司也有明确的职能定位和相应的政策保护,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和垄断经济色彩。在此轮以破垄断、提效率、降成本为目的的改革大潮中,中石油内部的运输物流市场对外放开已经不可避免,众多有违市场竞争的保护政策将逐步取消,生存发展将面临巨大压力。因此,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出击,寻求最佳的突破口未尝不是上策。
二是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受历史原因影响,运输公司虽然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但从其业务内容来看,更多的还是传统运输服务业务。运输公司现有员工3.5万人,车辆2.3万台,企业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资金和人力的大量投入以及政策保护而形成的规模优势,资产利润率明显偏低,发展质量不高。特别是在当前油气改革持续推进和行业监管越来越严格的大环境之下,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和用工总量大幅缩减、人工成本持续增加、车辆有效载重吨位大幅降低、价格补贴逐步减少、盈利能力明显降低等方面。因此,继续走靠资金和人力投入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持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尽快实现走创新管理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做石化行业供应链物流的集成者和引领者,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的物流服务,也为企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有利于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物流服务。得益于中石油成品油配送业务的整合和集团总部的大力支持,运输公司在2003至2008年的6年之内,由原来的新疆地区传统运输企业发展成为业务遍及全国各地的大型物流企业,并在部分细分行业内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经营。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管理的进一步精细,过快发展和垄断经营的弊端逐渐显现:管理理念和方法跟不上、市场竞争和服务意识弱化、员工队伍知识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管理效率降低等,有些环节甚至已经成为制约服务对象发展的供应链短板,部分服务对象甚至提出终止合作,这也说明运输市场和生存根基丢失的风险已经非常之高。因此,运输公司如果成功转型并最终成为供应链集成提供商,不仅能够解决自身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还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和低价的物流服务,实现互惠双赢和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3 SWOT分析
3.1 优势(Strengths)
(1)具有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和全国最大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经营规模。运输公司的物流网络非常完善,随中石油的加油加气站和其他石化产品销售终端延伸至全国各地,总车数、员工总人数和经营收入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整体经营实力在全国物流企业排名中也是名列前茅,具备了进行供应链整合的能力。(2)具有和主要服务对象相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业领先的管理规范。运输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石油旗下石化产品全产业链上的各企业,共同履行和遵守中石油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同时,运输公司独有的“六化六统一”(即:正规化、标准化、专业化、军事化、信息化、人性化,统一理念、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调配、统一标识)管理规范,也形成了具有继承和创新特点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得到了客户和同行业的广泛认可。(3)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输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接入交通运输部监控网络的最大企业GPS监控平台,实现了所有车辆全作业过程的实时监控。研发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以及其他业务管理配套系统,基本实现了生产作业流程和生产经营各方面的信息化管理。
3.2 劣势(Weaknesses)
(1)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较少,管理较为混乱。如前文所述,运输公司当前实际上仍是带有明显计划经济色彩的传统运输企业,管理体制僵化。在实际管理中,两级机关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基层管理人员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部分规章制度脱离了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意义不强;机关对基层的管理现状和困难了解不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少;领导干部担当意识和竞争意识薄弱;管理层家长作风明显,“人治”多于“法制”,基层管理较为混乱;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2)缺少关键核心资源,市场竞争能力较弱。运输公司的运输主业主要依靠中石油总部的保护政策,除资金和人力投入以外,自身并无核心资源和核心竞争能力,缺乏高水平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与其他企业同质化竞争明显。而且,运输公司经营管理成本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在失去政策保护的情况下将处于明显劣势。(3)业务繁杂,企业发展负担较重。由于历史原因,运输公司业务过于繁杂,拥有诸如医院、宾馆、基建、商贸、培训、旅游、物业等业务,分散了管理精力和资金投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发展负担。(4)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运输公司由于近几年的过快发展,大部分原来一线的操作人员过快走上了领导岗位,中上层管理人员大多未经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培训,对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方法系统学习掌握不足;中层管理队伍年龄偏大,年龄断层较为严重;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年轻管理干部综合管理能力较弱;企业内部学习氛围不浓厚,对知识的认知和尊重不足。(5)资金投入减少,规模扩张受到制约。受中石油总体经营效益的降低,运输公司的资金投入也大幅减少,车辆设备增加与更新放慢,用工总量和工资总额缩减,与业务量的持续增加明显背离,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必然。
3.3 机会(Opportunities)
(1)市场对供应链集成的需求急迫。在当前国企改革持续推进和国际油气价格持续低位徘徊的大趋势下,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的企业远不止运输公司一家,中石油全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发展转型和管理升级,这其中,对物流环节的改革也是重要的部分。作为行业发展的排头兵,运输公司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主动上位配合转型,向服务对象提供完善的供应链集成方案,承担更多的物流管理职能,既能突出自身在中石油内部供应链集成优化中的作用,也能为自身在此轮国企改革完成后找到更加有利的竞争位置。(2)中石油总部的强力支持。作为中石油直属的大型物流企业,总部对运输公司旨在提升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转型升级必然会全力支持,甚至会给予阶段性的政策保护以利于运输公司顺利完成转型,因此,转型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容错率。(3)众多大型企业的信任。由于运输公司多年发展积累的实力和信誉,国内外众多大型企业跟运输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协作关系,行业内的大部分物流企业也与运输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将大幅较少企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竞争压力。
3.4 风险(Threats)
(1)丢失市场的风险。发展第四方物流意味着运输公司将放弃对众多运输车辆的直接管理,如果转型失败,可能被竞争对手机取代或被服务对象抛弃,从而对市场的管控能力减弱或者丢失市场。这对中石油总体来讲也就失去了其综合运输保障的基本功能,企业可能面临被重组或裁撤的风险。(2)严重亏损的风险。转型失败可能导致业务发展不畅和经营严重亏损的情况,这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和良性发展。(3)影响企业稳定的风险。发展第四方物流是企业发展方向的转变和管理的升级,管理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更多的工作岗位将被裁剪,这样必然会面临对富余人员的妥善安置,如果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员工队伍甚至社会的不稳定。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运输公司现有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在当前较为有利的竞争优势和外部环境之下,主动把握政策趋势和市场机遇,及时进行企业的转型升级,将有效增强企业未来发展的质量和竞争优势。
4 市场竞争策略
4.1 明确职能定位,选择最佳发展模式
运输公司一直是中石油集团内部的主要公路运输保障提供者,而作为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商,中石油内部的物流市场总额也有上千亿元之巨。因此,运输公司始终要立足于中石油,不断巩固和拓展内部物流市场,为内部企业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而努力,最终形成中石油全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在全国物流行业中的地位,继续引领石化产品和危险化学品物流行业的发展,以服务全国为己任,打造行业旗舰。第四方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协同运作模式、集成运作模式和行业创新模式。根据运输公司的自身实力和职能定位,要将行业创新模式作为转型发展的路径和目标,即:以整个供应链的集成优化为职能重点,将众多第三方物流加以整合,同时为多个行业的客户开发和提供物流解决方案。这也符合运输公司业务种类和服务对象众多的客观实际。
4.2 根据细分行业特点,制定符合客户需求的供应链集成方案
运输公司的物流主业涉及到油田服务、沙漠运输、原油运输、化工产品运输、燃气运输、钢管运输、大件运输、成品油配送以及加油站非油品配送等业务,客户遍及全国,数量众多,每个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量和作业标准不尽相同,但每个细分行业内又有很多需求的一致性。因此,运输公司要按照各个细分行业的需求特点,制定差异化的供应链集成方案。在操作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系统的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二是要与客户保持长期合作和密切沟通,掌握市场最新动态。三是集成方案要有利于明显提高客户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四是集成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前瞻性和先进性,既能被客户所接受,又能代表该行业物流发展的方向。五是要坚持统一的服务理念与差异化的管理标准相结合,打造统一的企业品牌。六是集成方案要包含运输公司的优良传统和个性化特点,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以利于积累竞争优势。
4.3 完善物流供应商管理体系,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能力
发展第四方物流意味着运输公司将不再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直接管理的车辆和人员等将大幅减少,而这些资源就需要其他物流企业来提供。因此,要保证强大的物流服务能力,就需要建立一整套对物流供应商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承运商的选择和评价、日常管理和信息沟通机制等方面。承运商管理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全面掌握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基本情况,择优建立必要的战略合作关系,有效整合各种优质物流资源,以满足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二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既有利于满足客户的需求,又有利于激励物流提供商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还有利于对物流提供商的考核评价管理。三是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物流作业标准。运输公司需要建立符合各细分行业的服务作业标准,让物流服务标准化,以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形象,打造行业规范。四是建立有效的上下游沟通机制,保持上下游需求的一致性,避免出现“牛鞭效应”。
4.4 创建学习型组织,引领行业发展
当前,第四方物流属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领先模式,代表着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实施新的发展模式必然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组织拥有强大的学习思考能力和分析纠错能力,因此,基于运输公司的发展阶段和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创建学习型组织也就成为必然。运输公司构建学习型组织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流程再造。要根据新的管理模式和业务特点,重新设计企业的发展思路、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彻底抛弃“制度+控制”的等级权力控制体系,以适应和支持新业务的发展。二是重视团队学习。要尊重知识和重视知识,鼓励员工全面学习、系统学习,形成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的良好氛围和奖励机制,不断通过学习来发现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三是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员工创造系统学习和多岗锻炼的机会,重视对年轻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培养,让管理团队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实现管理团队的动态平衡和健康稳定。四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要用认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科学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掌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作出准确的预判,及时纠正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4.5 调整业务结构,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发展第四方物流意味着运输公司现有的业务将做大幅调整,资产设备和人员需求将大幅减少,很多无关核心竞争力的经营业务将有序退出,以实现企业的彻底转型改造。在调整业务结构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有序退出医院、宾馆、培训、旅游等非主营业务,将业绩良好的业务交由地方企业接手,无发展前景的业务直接退出。二是按照细分的物流行业建立管理事业群。各事业群只需要专注于本业务的管理和发展,实现扁平化、专业化管理。三是减少用工总量。核心业务的富余人员可通过减少招聘、提前离岗、竞争淘汰、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等方式实现减员,对关停企业的人员经过系统培训后充实到核心业务中合适的岗位,最终形成结构合理、业务精干的员工队伍。人员的去留一定要体现公平竞争原则,减员过程要科学合理、方法得当,避免激化矛盾,影响工作推进。
4.6 完善信息管理支持系统
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是以信息化为前提,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也就无法实现供应链的有效集成。运输公司目前已经建立了ERP系统、车载监控系统以及众多的办公和业务支持系统。基本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但在实施第四方物流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实现业务信息系统的对外延伸与集成。第四方物流需要集成众多客户和物流提供商,需要共同的信息交流平台,这就需要将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重构或优化,提供业务操作快捷、信息反馈及时的信息系统,让更多的客户和物流提供商参与其中,实现信息的实时交互。二是实现对物流提供商作业过程的无盲点监控。这不仅是实现对物流提供商有效监管的必要措施,还是满足客户需要和提供增值服务的必要手段。三是强化信息的安全监管。由于信息平台集成了众多利益实体,在信息安全管理上就需要高度防范,要按照业务职能设置不同权限等级,避免信息外流,引起信息资源共享的“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