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7:29: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引言
民营经济在增加我国社会就业岗位,推动经济增长以及提升我国经济总量方面,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打造良好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鼓励引导民营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确保民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主要工作。作为软环境供给主体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应该全面承担应有责任,借助目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机,致力于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进而促进我国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二、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内涵及作用概述
软环境也就是区别于基础设施或者是其他服务设施等物质环境的外部环境,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发展所依赖的外部软环境主要是民营经济所面临的政策环境、商业环境、文化氛围、信息环境、社会市场环境等等。这些外部软环境最大的特点在于,主要是由政府部门作为供给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对于民营经济服务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软环境建设水平。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对于民营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良好的软环境有助于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对于民营经济发展而言,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所处的外部金融环境,特别是资金的筹集、运作等。良好的软环境建设通过对信用政策、融资担保平台、风险投资体系的优化,有助于资金的灵活周转,实现区域内资本的最优化配置,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2)良好的软环境可以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撑。完善的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可以吸引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有利于在区域形成高端人才集聚,发展成为高科技型的创业团队,这对于当前技术知识经济时代下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3)良好的软环境有助于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在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上,服务保障内容非常多,特别是可以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平台、信息沟通平台、市场交流平台,而且还可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度过发展难关,提高中小企业的成活率与成长速度,因而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非常有利。
三、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1)对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需求分析不全面。软环境体系建设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政府等主管部门优化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必须全方位征集民营企业的不同需求。但是,目前在民营经济发展外部软环境需求的调查分析方面,还存在着需求识别渠道较为单一、调查研究覆盖面较窄、需求分析结果代表性较差的问题,影响了政府对于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引导作用的发挥。
(2)政策环境体系有待优化。针对民营经济发展,解决发展障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健全完善的政策发展环境。然而现阶段我国在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环境的建设上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制约问题,诸如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担保体系不完善,科研平台建设不完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不高,人才环境吸引力不强、招才引智效果差等等,影响了区域民营经济的发展。
(3)政务环境管控较为严格限制了企业发展的灵活性。在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软环境建设问题上,政务环境管控过于严格也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特别是在体制机制影响下,对于民营经济发展管理上的政策限制、审批程序等复杂繁琐,对民营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制约。
四、优化民营企业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措施研究
(1)强化政府主管部门在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中的服务能力。政府主管部门作为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主要供给主体,应着力提升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层次。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不断提升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需求的识别分析能力,可以通过举办座谈会、听证会,成立行业协会,组建专家智库,扩大调研覆盖范围等方式,及时全面的整理收集民营经济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对外部软环境建设的具体需求。其次,应该注重不断地提高政府主管部门的服务供给能力,特别是在政务环境的管理方面,应该严格落实国家简政放权的相关政策制度规定,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程序,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
(2)打造完善的民营经济发展推动体系。对于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最有效的推动手段就是在融资、科研以及人才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在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优化建设上,政府主管部门首先应该注重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增强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可以在融资担保方面采取相应的变通策略提高融资能力。其次,应该加大科研帮扶能力,特别是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打造完善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在科技创新融资、科研合作、新技术产品研发、科技成果孵化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扶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科研技术保障。第三,加强智力支撑体系的建设,将招商、招才并重,围绕着高端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与科研创新人才,加大人才引进优惠扶助力度,将人才作为生产要素资源,推动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
(3)加大对民营经济市场的开拓帮扶力度。市场也是影响民营经济发展非常关键的因素,在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优化完善上,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积极的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特别是扶持民营企业健全营销网络体系的建设,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不断地开拓新兴领域产业等在国内外更大范围内的销售市场,塑造本区域内有带动力与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其次,应该针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完善相应创业保障体系的建设,尤其是风险应对方面,为民营经济提供良好的风险扶持政策机制,尤其是童子融资的担保等方面。同时在区域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支持民营经济以及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发展。
(4)不断提高针对民营经济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对于民营经济发展,最有利的引导就是社会与市场的力量,在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尽量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与服务功能,提高主管部门权力配置的能力,尽可能的将相应的管理职责交由行业协会或者是其他的相关社会性组织,这一方面可以实现政府主管部门与市场之间权力的平衡配置;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效率。此外,在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服务方面,应该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作用,可以将相关的融资投资、人才管理、科技创新、行政审批等工作整合到网络信息平台上,实现信息及时的共享、传递与分析应用,提高主管部门的服务管理效率,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全面的信息数据。
五、结语
软环境建设状况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要提升我国民营经济的成长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总量提升,必须重视软环境的优化建设。政府民营经济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当前民营经济软环境建设中的现状问题,着力在资金、科技、市场等几方面加强政策扶持,提高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
(作者单位为聊城市民营经济发展局)
参考文献
[1] 姜异康,袁曙宏,韩康.国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11(2):7-13.
省委、省政府召开促进民营经济腾飞动员大会以来,各地、各部门和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会议部署,全面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民营经济发展在体制、环境以及工作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今天召开这次座谈会,就是直接听取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研究问题,加大措施,继续保持民营经济发展好形势,不断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解放思想,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增强活力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民生、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保持全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缩小与沿海发达省份发展差距的重大举措。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发展民营经济摆上更加重要位置,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手脚,加快发展。要重商、亲商、安商、扶商,在项目建设、市场准入等方面一视同仁,在财税政策上予以优惠,在信用担保融资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工作措施上全面推动,坚决破除束缚和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规定,全力推动民营经济腾飞。
第二,大力支持,积极培育重点民营企业。今天参加座谈的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省集中调度的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如果我省能有更多这样的民营企业,我们的经济实力、发展能力就会更强。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千户民营企业成长工程,就是要培育发展一大批营业收入亿元、十亿元、几十亿元的企业,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为培育更多的民营企业,省里积极采取措施,包括专门安排资金、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制定优惠政策等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省政府每年将评选全省民营企业100强,给予奖励。希望大家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不断发展,做大做强。
第三,培养人才,大力推进技术、产品和管理创新。人才加上机制等于创造力。民营经济发展最终也要靠人才,既包括企业家,也包括技术开发人才。要进一步改变人才集中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状况,使各方面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从今年开始,省里专门组织开展人才服务民营企业计划,抽调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到民营企业帮助工作,直接提供服务。实施千户成长型企业人才培养工程和“万名小企业、小老板”培育计划。鼓励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到民营企业兼职兼薪或进行联合。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民营企业也要注重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摆脱家族式、作坊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培育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凝聚企业精神,推动创业发展。通过建立先进的企业制度,把企业家的聪明才智和所有员工的创造活力都发挥出来。
第四,千方百计,努力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融资难、贷款难是制约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采取措施积极加以解决。今年,省里专门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针对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省里安排5000万元,专门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能力和信用规模,今年全省担保额要达到150亿元。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组建*银行,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贷款投放。民营企业要抓住当前股市扩容和国家发展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扩大企业债券、开展公司债券试点的机遇,积极开展工作,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同时,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减少两项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加强服务,着力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软环境是发展的硬条件。好环境促进发展,环境差则阻碍和限制发展,这一点在民营经济尤为明显。我省民营经济刚刚起步,正处在培育、孵化、成长阶段,环境好坏至为重要。从大家讲的和我了解的情况看,发展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一,解放思想,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增强活力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民生、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保持全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缩小与沿海发达省份发展差距的重大举措。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发展民营经济摆上更加重要位置,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手脚,加快发展。要重商、亲商、安商、扶商,在项目建设、市场准入等方面一视同仁,在财税政策上予以优惠,在信用担保融资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工作措施上全面推动,坚决破除束缚和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规定,全力推动民营经济腾飞。
第二,大力支持,积极培育重点民营企业。今天参加座谈的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省集中调度的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如果我省能有更多这样的民营企业,我们的经济实力、发展能力就会更强。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千户民营企业成长工程,就是要培育发展一大批营业收入亿元、十亿元、几十亿元的企业,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为培育更多的民营企业,省里积极采取措施,包括专门安排资金、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制定优惠政策等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省政府每年将评选全省民营企业100强,给予奖励。希望大家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不断发展,做大做强。
第三,培养人才,大力推进技术、产品和管理创新。人才加上机制等于创造力。民营经济发展最终也要靠人才,既包括企业家,也包括技术开发人才。要进一步改变人才集中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状况,使各方面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从今年开始,省里专门组织开展人才服务民营企业计划,抽调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到民营企业帮助工作,直接提供服务。实施千户成长型企业人才培养工程和“万名小企业、小老板”培育计划。鼓励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到民营企业兼职兼薪或进行联合。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民营企业也要注重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摆脱家族式、作坊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培育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凝聚企业精神,推动创业发展。通过建立先进的企业制度,把企业家的聪明才智和所有员工的创造活力都发挥出来。
第四,千方百计,努力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融资难、贷款难是制约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采取措施积极加以解决。今年,省里专门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针对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省里安排5000万元,专门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能力和信用规模,今年全省担保额要达到150亿元。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组建*银行,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贷款投放。民营企业要抓住当前股市扩容和国家发展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扩大企业债券、开展公司债券试点的机遇,积极开展工作,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同时,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减少两项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加强服务,着力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软环境是发展的硬条件。好环境促进发展,环境差则阻碍和限制发展,这一点在民营经济尤为明显。我省民营经济刚刚起步,正处在培育、孵化、成长阶段,环境好坏至为重要。从大家讲的和我了解的情况看,发展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二,大力支持,积极培育重点民营企业。今天参加座谈的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省集中调度的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如果我省能有更多这样的民营企业,我们的经济实力、发展能力就会更强。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千户民营企业成长工程,就是要培育发展一大批营业收入亿元、十亿元、几十亿元的企业,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为培育更多的民营企业,省里积极采取措施,包括专门安排资金、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制定优惠政策等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省政府每年将评选全省民营企业100强,给予奖励。希望大家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不断发展,做大做强。
第三,培养人才,大力推进技术、产品和管理创新。人才加上机制等于创造力。民营经济发展最终也要靠人才,既包括企业家,也包括技术开发人才。要进一步改变人才集中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状况,使各方面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从今年开始,省里专门组织开展人才服务民营企业计划,抽调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到民营企业帮助工作,直接提供服务。实施千户成长型企业人才培养工程和“万名小企业、小老板”培育计划。鼓励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到民营企业兼职兼薪或进行联合。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民营企业也要注重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摆脱家族式、作坊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培育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凝聚企业精神,推动创业发展。通过建立先进的企业制度,把企业家的聪明才智和所有员工的创造活力都发挥出来。
第四,千方百计,努力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融资难、贷款难是制约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采取措施积极加以解决。今年,省里专门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针对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省里安排5000万元,专门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能力和信用规模,今年全省担保额要达到150亿元。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组建*银行,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贷款投放。民营企业要抓住当前股市扩容和国家发展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扩大企业债券、开展公司债券试点的机遇,积极开展工作,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同时,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减少两项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加强服务,着力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软环境是发展的硬条件。好环境促进发展,环境差则阻碍和限制发展,这一点在民营经济尤为明显。我省民营经济刚刚起步,正处在培育、孵化、成长阶段,环境好坏至为重要。从大家讲的和我了解的情况看,发展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三,培养人才,大力推进技术、产品和管理创新。人才加上机制等于创造力。民营经济发展最终也要靠人才,既包括企业家,也包括技术开发人才。要进一步改变人才集中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状况,使各方面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从今年开始,省里专门组织开展人才服务民营企业计划,抽调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到民营企业帮助工作,直接提供服务。实施千户成长型企业人才培养工程和“万名小企业、小老板”培育计划。鼓励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到民营企业兼职兼薪或进行联合。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民营企业也要注重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摆脱家族式、作坊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培育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凝聚企业精神,推动创业发展。通过建立先进的企业制度,把企业家的聪明才智和所有员工的创造活力都发挥出来。
第四,千方百计,努力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融资难、贷款难是制约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采取措施积极加以解决。今年,省里专门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针对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省里安排5000万元,专门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能力和信用规模,今年全省担保额要达到150亿元。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组建*银行,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贷款投放。民营企业要抓住当前股市扩容和国家发展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扩大企业债券、开展公司债券试点的机遇,积极开展工作,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同时,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减少两项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加强服务,着力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软环境是发展的硬条件。好环境促进发展,环境差则阻碍和限制发展,这一点在民营经济尤为明显。我省民营经济刚刚起步,正处在培育、孵化、成长阶段,环境好坏至为重要。从大家讲的和我了解的情况看,发展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四,千方百计,努力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融资难、贷款难是制约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采取措施积极加以解决。今年,省里专门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针对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省里安排5000万元,专门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能力和信用规模,今年全省担保额要达到150亿元。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组建*银行,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贷款投放。民营企业要抓住当前股市扩容和国家发展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扩大企业债券、开展公司债券试点的机遇,积极开展工作,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同时,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减少两项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加强服务,着力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软环境是发展的硬条件。好环境促进发展,环境差则阻碍和限制发展,这一点在民营经济尤为明显。我省民营经济刚刚起步,正处在培育、孵化、成长阶段,环境好坏至为重要。从大家讲的和我了解的情况看,发展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五,加强服务,着力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软环境是发展的硬条件。好环境促进发展,环境差则阻碍和限制发展,这一点在民营经济尤为明显。我省民营经济刚刚起步,正处在培育、孵化、成长阶段,环境好坏至为重要。从大家讲的和我了解的情况看,发展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民营经济;存在问题;建议
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中,民营经济既借此机遇获得壮大,也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经济已经深入人心。然而,至于什么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体起到了那些作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民营经济存在着哪些问题?又该如何一一破解?准确地认识并理解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甚至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虽然曾经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消失过一段时间,但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民营经济又重归舞台,并且逐步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生力军。
对于什么是民营经济,社会各界尚没有达成一致。一种相对来说被大众接受的概念是: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国有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民营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类型。
二、民营经济的作用
民营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逐渐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1、因为民营经济中的企业产权具有多元化与明晰的特点,所以民营经济的发展非常有利于政企职责分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2、因为民营经济最能体现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和机制,所以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国有制经济改革提供了参考蓝本。
3、因为民营经济本身是我国经济形式的一种,所以在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自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4、与国有制经济想比,民营经济相对分散、易吸收劳动力且规模小,所以自然就提高了国民就业率。
5、因为本身的生产资料拥有形式与经营特色不同于传统经济,民营经济能充分调动民营经济参与者的积极性,并提高参与度。
6、民营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了能在市场经济中游刃有余的现代化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民营经济发展中凸显的问题
虽然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了巨大发展,但不可否认,民营经济在我国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1、民营经济所处环境逼仄
首先是政府方面,政府对民营经济具有“依权监管”的权力,致使我国民营资金投入具有多关卡、杂手续和长耗时的缺点,大大增加了民营经济的交易成本。其次,虽然民营经济已经占领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诸多领域,但仍有许多领域对民营资金有明文限制,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机制方面并没有完全享受公平待遇。再者,民营经济不仅在财税政策方面享有不公平待遇,而且政府财政部门依然没有转化思维,对民营经济的服务意识不足,这是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制约。
2、民营企业起步不高
与背靠大山、财大气粗的国有制经济相比,民营经济具有先天起步不高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起步较低,资本原始积累薄弱,且普遍出现重复性低水平投资问题;(2)民营投资目标不明确,盲目追求短期利益;(3)因参与人员素养水平参差不齐,职业道德素养不强,各种恶性竞争现象经常发生;(4)民营经济注重短期收益,缺少长远考虑;(5)我国大多数民营经济在人才聚集方面不及国有制经济,普遍存在人才短缺问题。
3、管理模式裹足不前
我国民营经济的前身大多为以个人资产为地基的家族经济,这个先天原因导致了我国民营经济的财产制度带着严重的家族化意味。这种制度在初期是合理并且可行的,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这种财产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4、融资困难
资金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提和根本。现阶段,我们民营企业依然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且融资规模普遍偏小,这些融资困难导致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承受风险,以及适应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能力不足,缺乏稳定性,容易“倒闭”。
5、民营经济欠缺科技含量
因为自身缺陷限制,除少数高科技企业外,我国民营经济所覆盖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技术门槛较低以及管理门槛较低的领域,即科技素养要求低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
1、政府转变思维,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政府部门的行事思维应从“依权监管”逐渐转变为“依法监管”,大大减少民营经济交易成本,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2、放开限制,让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拥有更多机会。
对于一些政府明文限制民营经济介入,且不牵扯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领域,可适当放宽门槛,允许民营经济介入,使民营经济获得壮大发展的同时,以将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最大化,造福国民。
3、加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沟通。
建立完善的民企信用体系,让银行在企业需要融资的时候可以进行参考,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4、提高民企人才意识。
企业的核心是人才,对于人才欠缺的民营经济,更应该重视人才,为民企的发展注入长足动力。
5、提高民企品牌意识。
21世纪是品牌大战的时代,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民企必须重视品牌意识,在逐渐培养品牌意识的过程创立自己的独有品牌,并不断壮大,获得长远发展。
五、结语
经过以上分析,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已经凸显,扫清民营经济的发展障碍是社会各界必须担当的职责。唯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大力采取措施,才能为我国民营经济提供快速发展壮大的康庄大道,促进民营经济长足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宏鹏,张海滨,陈章友.《二次创业 泉州民营经济如何应对》(N).《法制日报》.2010年7月13日第3版.
一、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增强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年,是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是经受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变化严峻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全市各部门、各区县和社会各界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家积极承担企业责任并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创造社会财富并实现社会价值,民营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年9月召开的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市有关部门制定了16个配套文件,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和重大成果得到了全社会广泛的认知,民营企业家承担企业责任和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全社会形成了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条件和有利氛围。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民营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意见,认真研究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的情况,决定以“民营经济”称谓取代“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称谓,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了包括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内的民营经济的实际情况,从而为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奠定了基础。市有关部门制定的配套文件要求,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降低准入门槛,实行公平准入;按照“非禁即可”原则,扩大经营范围,准予关联延伸;按照优化商务环境原则,实施市场化管理,搞好社会化服务;按照强化管理和优化服务原则,扩大市场容量,增加企业主体,并形成了相应的政策制度规范。
(二)以投资融资为重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今年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银根紧缩困难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市以促进投资和扩大融资为重点,支持民营经济克服困难持续发展。举办第二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和银行业与中小企业融资洽谈会,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以促进直接融资,发展信贷租赁信托保理票据贴现等业务以促进间接融资。支持市金融办健全职能发挥作用,支持区县设立金融服务机构,发展贷款担保公司和信用联合体,搭建融资平台和中介服务平台,促进企业和经济组织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提高信用等级,扩大融资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及其他出资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拓展民营经济发展新领域,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新渠道。市政府了《关于优化商务环境促进投资融资的意见》,建立市金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将民营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列入融资协调工作计划,提供基本的项目融资计划书范本,帮助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单位编制修订项目融资计划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融资能力。贯彻落实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多增加存款,多发放贷款,多渠道融资。
(三)民营经济规模扩大、总量增加、实力增强。民营企业经营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到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行业,以及银行保险信托租赁保理基金等金融行业。民营企业家积极支持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积极参与奥运会和协办奥运活动,在承担企业责任的同时勇于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二、全力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促进民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各部门、各区县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不断优化商务环境,制定新的政策制度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努力克服困难,实现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放宽准入准予,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制度措施,按照凡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未予禁止的即可准入准予的原则,各有关部门要同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企业组织注册登记,鼓励开办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专业市场和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办租赁、保理、基金、小额贷款公司等投融资企业,开办贷款担保、信用互保、融资服务和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和市场功能健全。二是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共助、多元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搞好津南区民营企业成长示范基地试点,与有关区县经济功能区规划建设相结合,设立都市工业园、创意产业园、民营经济园和企业孵化器,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三是建立民营经济年度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技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对列入计划项目实行提前介入、及时注册、重点指导、全程服务,在项目审批、立项、科研、环评、土地使用和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确保财税政策落实到位。
(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各部门、各区县和各经济功能区管委会要集中资金,增加贷款担保资金规模,支持困难企业解决短期融资问题,克服严重困难,实现持续发展。全面推行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政策。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办理税收汇算清缴。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提高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率。取消31项行政性收费。二是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政策,优化商务环境,促进投资融资。组织银团贷款,促进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合作组织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促进基层经济组织和中小企业投融资。实施企业股权出资和企业股权出质办法,支持设立贷款担保和信用评级等机构,促进企业与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发展基金、保理、票据、租赁、信托、消费信贷等新型金融业,多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三是支持困难企业持续发展。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暂缓调整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困难企业可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缴费比例、缓缴社会保险费、暂缓支付企业员工经济补偿金、给予员工培训等政策性补贴。四是稳定群众基本生活。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特困家庭救助和优抚救济标准。建立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减轻医疗保险患者负担。五是扩大投资促进出口拉动内需。基本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和药品集中采购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选用本地的产品设备和劳务服务。支持房地产业发展,加大危陋房屋拆迁,实施鼓励购买商品房政策。
(三)全力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进一步加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各部门、各区县要加强调查研究,搞好宣传工作,认真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贯彻落实已出台的政策,使民营企业了解熟悉和用足用好这些政策。对已有政策未落实的要认真找出症结所在,属于加强协调可以解决的要立即解决,属于执行中的问题要限期解决,属于政策措施不完善的要制定相应办法尽快解决,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反纪律的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政策的效果。二是打造全市政策统一和整体协调的服务平台,帮助民营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项目审批、资金融通、人才流动、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等方面,提供及时、高效、公平、优质服务。要为重点企业服务,为重点建设项目服务,为困难企业服务,坚持化解矛盾,增进社会和谐;努力消化积案,消除主要矛盾;重在多方调节,减少争议仲裁;重在提示整改,减少行政处罚;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解决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三是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合力。要大力宣传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民营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努力营造亲商、富商的社会氛围,加大招商引资和以商招商的社会效应,营造创业光荣和支持创业、尊重创业者的良好社会氛围。各级工商联要充分发挥政府管理民营经济的助手作用,协助政府加强与民间商会、同业公会和民营企业的联系与协调,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与服务,引导民营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创造社会财富,承担社会责任。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切实加强领导,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将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与考核。
一、我市民营经济政策落实情况
从内容上来看,这些政策大多涉及到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维护合法权益、提高自身素质、改进监管、加强指导和政策协调等七个方面。而这些政策,多数是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早就享有,现在也正在享有的,但是民营企业还没有完全享受到的。这些文件的制定出台,就是要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主体环境。从落实情况来看,这些政策基本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贯彻落实。有的贯彻比较好,如市委2号文件中的鼓励发展外向型民营经济、支持农副产品加工型民营企业发展、扶持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发展、加快商贸流通类民营企业发展、完善收费公示制度、多措并举改善融资环境、建立发展民营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学习培训机制、健全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民营企业主的政治社会地位等,在实际贯彻落实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各部门配套实施措施相继出台。**年全市十万人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召开以后,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7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2号文件精神,落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的32条政策措施通过各部门进一步完善配套实施意见,以各种有效形式向企业和群众传递。市工商局、质监局、地税局、建设局、民政局、检察院、司法局、人事局、药监局、农开局、海洋与渔业局、农业局、海事局、卫生局、城市管理局、**海关、物价局、农业银行等19个部门单位先后制定出台部门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市民经局、工商局、税务局、质监局都将省市民营经济相关支持和部门的实施意见汇编成册,印发近2万份。市民经局印发的《**全市民营经济目标体系实施意见》将民营经济的各项主要指标首次纳入市政府全市年度主要工作考核范围,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督察考核力度。根据市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要求,各部门切实加强和提高了机关效能建设,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市行政审批中心为民营企业设立服务组,开辟了民营企业注册登记快车道,并成立10个项目审批代办服务组,免费发放了3万册《交费明白卡》,制定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实施办法》,为民营企业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二是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去年相继成立的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市民营经济投资发展服务中心、市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市职业培训服务指导中心、干部创业服务指导中心等一局四中心,为重点投资商、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直通卡服务的内容和办法更加明确,为直接服务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作保障。在加强引导、建设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又有了新的探索和新的进展。在银企合作方面,**年全市共落实银企合作项目236个,金额32.53亿元,项目数量比上年增长22.9%,金额是上年的1.07倍。**年3月召开的银企合作联席会上,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319个,意向贷款金额46.72亿元,比**年的合作意向又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别增长25.59%和24%,其中,民营企业项目资金占1/3以上。在担保机构建设方面,到今年4月份,全市各类担保机构已达13家,累计为1200余家企业和个人实施担保总金额近10亿元。仅市区4家担保机构就为859户企业提供担保金额3.7亿元。在引导行业组织建设方面,市浙江投资企业商会等一批行业组织在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创业辅导、人才引进、法律咨询服务和以商引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市各有关部门、单位组织承办的中国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企业家论坛、省“333”工程苏南企业家东陇海产业带投资考察、苏南企业家苏北行等投资考察活动,为让更多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了解**、投资**积极搭建了服务平台。
三是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民营经济进入的领域和行业进一步放开,在金融、担保、教育、卫生、公用事业中民营企业不断进入。按照市委2号文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主参政议政,推选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具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优秀分子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求,去年以来,市工商联积极配合市委统战部推荐一批优秀的非公代表人士进入市工商联的领导班子,7位民营企业家增补为市政协委员。先后推荐我市民营企业(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省优秀民营企业”、“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省民营企业纳税大户”、“省民营企业就业先进单位”、“省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奖”等省级以上表彰27个。去年市委市政府表彰了28名“创业之星”和8位优秀民营企业家。今年,市政府表彰了20名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10家纳税先进民营企业和24家先进民营企业。这些表彰推荐活动不仅建立起了激励机制、营造了舆论环境,而且发挥了典型引路的作用。问卷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家对于自己社会地位在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和很低的五个选项中,33.3%的企业家选择较高,63.3%企业家选择一般,只有3.4%的企业家认为社会地位较低。对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土地等资源利用上,仅有20%的企业家认为不平等,16.7%企业家认为很平等,63.3%企业家认为是基本平等的。70%的民营企业家认为金融部门对企业的支持较以前有所改善或大大改善。对于政府部门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有40%的企业家认为较好或很好,56.7%企业家认为一般,仅有3.3%企业家认为较差。对于行政事业性收费,70%企业家认为很少或较少,26.7%企业家认为较多,仅有3.3%企业家认为仍然很多。对于**年企业发展,53.3%企业家表示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扩大规模,30%企业家表示要加大技术创新,走科学发展之路。这些调查数据说明,随着民营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些文件的出台和实施为我市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对激发全面创业热潮,加速民营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已达73129户,注册资金122亿元。其中,私营企业已达10638户,注册资本108.2亿元,实现现价产值791454万元,同比增长15.03%,实现增加值131141万元,同比增长19.92%,实现出货值43535万元,同比增长7.49%,实现营业收入753748万元,同比增长16.47%,实现利税43496万元,同比增长26.06%,实交税金总额12457万元,同比增长27.26%。
二、当前民营经济政策贯彻落实中还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民营经济政策贯彻落实中,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总的讲贯彻落实还存在部分缺位或短腿,抓落实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市民营经济发展联系会议成员单位有39个,但近半数还没有制定实施细则或办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一些相关内容在我市有的还没有涉及或虽有涉及但还未进入实施,在全市的学习、贯彻、落实中还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发[**]7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的规定》(苏政发[**]40号)即“十不准”中还有部分不准的现象在我市时有发生。有些已经出台实施意见也还缺乏较强的操作性。市委《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连发[**]2号)的32条意见中也还存在部分内容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
1、首次告诫制执行在一些部门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很难落实到位,有的即使多方面协调仍难以改变,首次教育为主要求根本无法落实,三乱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仍有企业不断反映还存在搭车收费、乱收费、收费中自由裁定收费以及乱罚款现象,执法部门对企业不满的处理方法是鼓励私了,越靠向上反映,处罚越是重,或越是免不了被罚,多检查、重复检查,一些民营企业敢怒而不敢言。许多民营企业普遍反映近两年里发展环境虽有好转,但是与外地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有的两头在外的本地贸易企业干脆在外地注册、在连开展业务,税收交在企业注册地以便企业享受优惠和到位的服务。
2、市委2号文件中规定,“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的改革与发展”,但我会与市政协经科委于今年6月初调查显示,我市现有的大部分行业协会改革还没有启动,有的新成立的协会官办色彩很浓,许多协会都聘请了市领导担任名誉会长,其效果和影响并不能如愿,一切运作仍然是官办形式,未能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规范化运作,仍依附于政府部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企业家办会原则还未得到落实,有的除了收费很少有其他作为。
3、省委7号文件中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自主管理员工人事档案的政策并未得到落实,如我市国有改制为民营企业企业后,在改制前属于国有企业时的职工档案仍由企业自我管理,但改制后新聘用员工的档案就必须由市人才服务中心代管,不公平、不平等十分明显。每年要缴纳委托管理费用,不仅增加了企业费用开支,也给企业员工统一档案管理带来不便。
4、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创业和引导年满20年工龄退休并给以合理补偿的政策在实际执行中鼓励政策和效果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还未能发挥应有的政策引导效应。
5、政府用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配套资金和奖励资金大部分没有兑现。比如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方面,虽然省财政给予了1840万元担保扶持资金(是3年借款),而市县政府至今都还没有配套资金支持,因此在引导民间投资入股担保机构方面也没有大的突破。市县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难以真正到位,目前政府出台的对民营企业资金扶持政策的操作办法也只是针对申请国家、省里的专项资金而言的,缺少市县一块。
6、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已经显现,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土地证久拖未办的情况仍十分突出,使许多企业因土地证长期办不下来企业资产无法抵押,企业贷不到款,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进一步投资发展。拆迁难也是许多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外来投资企业的难点。
7、招商引资承诺说了不兑现或是难以兑现,一些参与引资的民营企业和引进来的企业对此都有共同的反映。
9、民营企业对政策知晓率还不高。问卷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对各级政府对民营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不知道和不确切知道的达76.7%,仅有23.3%企业家表示知道。90%民营企业对于财政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不知道或对如何争取不了解,只有10%的民营企业申报争取过。对民营经济政策的宣传和讲解培训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0、融资难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至**年7月底,金融机构为私营个体企业短期贷款2.26亿元,仅是全市金融机构短期贷款163.77亿元的1.38%,与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近50%以上的贡献极不相称。
三、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政策贯彻落实的建议
问卷调查显示,50%的民营企业认为当前政府最需要做的事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政策的落实力度。座谈会上企业纷纷反映,实际上目前民营经济政策出台的已经比较多,但是政策虽好落实难。为此,我们建议应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抓好民营经济政策的落实: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政策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创业主体知道了解自己应有公平、平等的经营环境所包括的内容,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用好政府鼓励、引导、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资金。
1、对民营经济政策的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市主流媒体,形成宣传合力,向宣传交通法规那样,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全面系统的强势宣传,把党和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宣传到家喻户晓;进一步营造创业者在法律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发展上有方便,经济上有实惠的良好社会氛围,建议市委市政府对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纳税、就业先进民营企业典型的年度表彰要形成制度。
2、注重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特别是各类行业协会、商会更为直接的宣传、培训,按会员意愿把民营企业最关心、最需要的政策信息,通过民间组织自我教育的形式加以宣传,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行业组织的发展和引导上强调民间化,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五自”原则,多引导、多鼓励,少设障,逐步推进改革,减少官办行业组织。
3、建议尽快完善政府对民营企业专项培训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管理,真正管好、用好培训经费,要让真正开展有效培训工作的组织和单位得到政府的扶持。政府部门组织企业开展有关争取享受政策扶持的操作性的实务培训,完善培训规划,制定培训计划,扩大受训面,加强政府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沟通渠道。
二是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
1、加大领导协调力度。加大市县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工作协调力度。督促有关部门、县区尽快完善实施细则,把没有落实和落实不到位的政策逐一列出来,把民营企业发展中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一一列出来,专题会办协调,明确落实部门,确保协调效果。
2、下大力气解决政策措施落实中的难点问题。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和清除民营企业进入我市服务业、文化、教育、卫生、公用事业等领域、行业的门槛,简化审办手续。对违反首次告诫制的部门和个人等反面典型给予严肃处理,真正体现公正、公平和平等。强力推进全市企业担保机构建设,建设全市工业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多渠道融资服务平台解决民企融资难,对于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需县区财政配套支持的应到位。选择恒瑞、康缘、鹰游等大企业先行试点“民营企业在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自主管理员工人事档案”,发挥员工人事档案的应有作用。对工作年限满20年的机关人员离岗创业给予更大程度的鼓励性补助,大张旗鼓的鼓励支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走进创业、兴业、纳税、奉献的建设者队伍。
一、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实现“两个率先”和我市经济社会“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升经济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及时制定出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规模总量迅速扩张。到今年5月,全市私营企业达3732户,个体工商户14886户,注册资金分别为39亿元和3.57亿元。其中民营规模企业274户,占全市规模企业的43.9%。全市私营企业总数和注册资金总数分别是1998年的4.2倍和5.1倍,涌现出了一批如香塘集团、江苏新雅鹿集团等一批超强型私营企业。
2、贡献份额不断增大。据乡镇工业局统计,至今年4月,全市私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上交财政收入1.5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3.54%。从业人数78000名,在扶贫帮困、吸纳下岗职工、敬老和助残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3、行业门类日益拓宽。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比例日趋合理,行业门类基本齐全,企业品位不断提升。第三产业不仅增速快,而且已发展到物流、科研、咨询、中介等领域,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纺织服装、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电子、食品六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4、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目前,在全市私营企业中通过ISO质量认证企业182家,创国家级驰名商标1只,省级著名商标4只,苏州市级知名商标11只,全市获产品专利100件,其中民营企业占40%,企业知名度及产品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5、外来民资大量涌入。全国各地民资企业看好我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来太兴办各类企业,据工商局统计,至今年5月,来自41个地区共174家外地民企来我市落户,累计注册资本46424万元,外来资金38060.6万元,为发展太仓经济作出了贡献。
按照省委“两个率先”和市委“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要求,我们感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不像常熟的招商城、吴江的丝绸市场和张家港的企业基础已具相当规模。在现有的私营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型、外向型、集约型的企业占比不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普遍都是传统型产业、装备和产品,缺乏后劲,竞争力不强。二是载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调查中我们感到,我市民营工业小区建设滞后,小而散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相对集中、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工业园区。三是扶持政策没有完全到位。在调查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市制定的《关于实施“富民强市”工程,加快私营个体经济的政策意见》是好的,对于加快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但好政策要认真落实,现实情况让人担忧,主要意见集中在收费问题上,如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大家一致反映,有的部门虽然减免了服务费,但追加了材料费;有的收费项目在规定幅度内就高就不低;对委托收费意见较大等等。同时,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无论是镇、村领导还是私营企业主,反映比较突出的是“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业主利益少;向企业收费多,为企业服务少;事后罚款多,事前帮助指导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另外,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对今后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优化服务,做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的五个方面的发展环境。
(1)营造社会舆论环境。要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宣传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个个支持、踊跃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氛围。要理直气壮地表彰一批在发展民营经济中艰苦创业、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动员千家万户办民企、闯市场、创大业,加速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2)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六放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当前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要抓紧建立企业缴费登记制度。向企业统一发放《企业缴费登记卡》,所有收费、罚款单位和收费人员必须按卡收费。二要切实放宽领域,实行低门槛吸纳。要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条件,允许新设立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实行分期注入,分批到位,对上级政策允许收费的项目,要在下限幅度内收取或减免。要进一步放宽领域,要进一步打破所有制和地区、部门界限,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多种所有经济在产权上联合、机制上对接、经营方式上互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允许私营个体经济生产经营;凡允许外资经营的领域,都要向私营个体经济放开;凡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要支持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大胆进入。要引导民营企业向农业和农村拓展发展空间,为现代农业服务,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三要实行国民待遇。取消以往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规定,不能再用“国企用政策,合资用副策、私营用另策”,切实在税收、缴费、信贷等方面同外资一视同仁,实行外资、民资、内资政策同轨。
(3)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一要优化窗口服务,打造优质高效的窗口服务形象。二要完善全程服务,重点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规模型企业提供前期辅导、全程陪同和终身服务。三要强化政策创新服务,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只要有利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切实承担起政策创新和政策变通的风险。
(4)营造积极的融资环境。目前,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已成为推进我市民企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建议政府尽快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贷款担保基金应由政府搭台,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
(5)营造公平的人才流动环境。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为民营企业的人才招聘广开门路,对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户口迁移、职称评定、出国考察和有关政治待遇的享受方面给予优惠,努力为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
发展民营经济项目是关键,因此,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要把发展外资与发展民资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增大民企发展后劲。
一要全方位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坚持一二三产并举、大中小项目并举,千方百计扩大招商规模,拓宽引资渠道。要通过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项目、以岗位换人才等方法,吸引客商投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二要抓住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在一二三产项目中,要以工业项目为主,集中力量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制造业项目,带动农业特别是服务业项目进入。在引进内资项目时,要重点引进浙东、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等国内发达地区民间资本上下功夫。在大中小项目中,要以骨干项目为主,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档次,重点吸引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或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前来投资兴办支撑带动强的大项目。
三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要广泛采用驻点招商、招商、项目招商和网上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在民资相对集中地区设立联络处,选派得力干部长期驻点招商。要委托驻外机构、知名人士、投资中介机构牵线搭桥,推荐项目,联络客商,吸引投资。要利用现有各类企业,以商引商,吸引投资者增资扩股。
(三)加强载体建设,做强民营经济发展基础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要抓住我省实施城市圈规划的机遇,把建设民营工业园区作为加快我市城镇建设的切入点,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聚,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一是要科学规划。把民营工业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二是强化功能。在产业功能上,综合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使各类园区的生产区、生态区、生活区、服务区、管理区和各类基础设施相配套。三是项目带动。采取灵活优惠的政策措施,引导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把民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工业项目的密集区和城市、城镇建设的新亮点。四是要积极推动“一镇一品”、“一区一品”的区域经济战略。对一批如浮桥塑业、璜泾加弹、沙溪轻纺、金浪服装等具有特色产业的区域性经济实行滚动开发,行业连锁等方法,进一步拓宽市场覆盖面。
(四)实施扶持工程,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工业化结合,加快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对我市现有的重点民营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因企制宜,逐一落实培育壮大的具体措施。要引导和支持运行质量好、扩张能力强的企业尽快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加快发展步伐,拓展发展领域,壮大发展规模。要大力支持成长性好、后发力强的重点民营科技企业,依托科技优势,加快产品开发,扩张生产能力,实现裂变发展,并对他们实施重奖。要引导产品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加大产品宣传力度,积极拓展市场,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围绕加快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引导中小民营企业与支柱产业相配套,与大企业、大集团协作,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路子,形成以大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为依托的产业群。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利用当地农产品、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逐步实现农业工业化。
关键词:民营企业;地方性政策;发展现状
一、我国关于民营企业财政政策的演变和特征
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比较快,国家的发展也带动了各个省和地区的发展,我国的民营经济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1987年的6月,我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条款条例,这标志着私营企业开始作为我国一种独立的经济成分,开始逐步步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经济和生活中。2001年以来,江西省委以及省政府响应国家政策,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条款条例来促进并且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江西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条款在2002年,江西省大力建设发展工业园区,这一政策举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诸如征地较为困难、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生产经营成本比较高等问题。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七方面着手稳定民间投资,民资市场准入再放宽,围绕解决部分地区和部门政策落实不到位、出台措施不配套,影响民间投资积极性发挥等问题,完善政策、狠抓落实,努力稳定民间投资。可以发现关于民营企业的政策有以下特征:第一,民营企业的政策总体稳定,渐进调整。无论是国家还是省政府,都是通过渐进式调整来探索能提高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以此推动民营企业政策的良性演进。第二,遵循“稳定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逻辑。每一项关于民营企业的政策改革首先要维护社会稳定,在社会稳定和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再考虑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的问题。第三,可以总结发现我国有关于民营企业的政策主要还是首先以党的文件规定为主要内容,因为程序较为简单,在实际操作中更简捷。第四,在中央政府的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也会呼应国家政策陆续出台地方政策来引导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
目前民营经济的发展形势而言,政府在统筹协调和监督机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一些部门和单位有时候会执行一些不是很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条款以及规定,在具体的执法和行政过程中,出现收取的费用比较高、提供的服务少且不完善、罚款的数量较多等现象,还有如政务公开、政企分开等不到位,程序和手续办理比较复杂繁多,有时候难以把握,监督机制有所欠缺,而责任落实不明,业务办理效率较低。行政机构设置臃肿、收费项目较多、审批环节过多且杂、税费不公平等现象的存在导致很多企业承受着一定的困难。
(二)民营企业内部竞争力不强
现代民营企业管理缺乏科学化和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程度比较低,较少的运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和技术。大多数民营企业对现代企业在有关经营管理知识、技术和创新的认识不足,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匮乏,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还有待加强,不但核心技术比较少,而且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也不多。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企业公民意识比较淡薄,在有关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感、团队与合作意识和群体意识等方面不是很强。
(三)企业融资困难
融资难是影响民营企业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所在。融资渠道存在的障碍使得中小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融资方式主要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这两种方式。但是,普遍而言,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总体享受着不同的融资待遇,中小企业在融资上有一定的困难,有时候银行无法真实甄别贷款企业的真正实力。另一方面,个别中小型企业自身的信用观念比较差,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度以及银行对其信任感整体都较低,贷款担保和抵押难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于中小型企业,这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境。
三、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可以适当放宽民营企业进入市场经济领域的要求标准,努力减少甚至消除关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方面受到的歧视。政府需要加快进行角色的转变,民营经济的民营企业应该由过去的扮演的“管理者”角色逐渐向“服务者”这一角色进行转变。要进一步鼓励支持发展民营企业,还建议各地方部门可以把是否为民营经济做了优质服务、是否真正切实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否有拟定并落实到位了有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等,来作为各级地方政府在政绩评价和政治作风和素养方面的衡量指标之一。
(二)优化融资政策
经济环境和税收体制也是影响民营经济是否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税收政策体系可以很好的积极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要以减轻税负为目标,构建一套具有完整配套、目标导向、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优惠体系,争取向民营企业实行税面广、税率低的税收政策。对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和间接融资机制给予扩宽和支持,努力消除目前的信贷歧视,各商业银行可以依据我国产业政策为导向,同时发放贷款应该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
(三)加强对企业的权益保护
为了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还需要在完善法律体系的基础之上,依照法律适当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权益保护,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和积极引导力度。民营企业自身应加强企业战略管理,走产权多元化的道路,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任务分工科学化,构成权、责、利相对应一致的组织体系,先从制度上保证民营企业稳健发展、再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民营企业自身应该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的技术装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力度。
参考文献:
[1]王碧珺,谭语嫣,余淼杰,黄益平.融资约束是否抑制了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J].世界经济,2015(12)
[2]邹凤莲.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商业文化,2008(7):35-36
近年来,成都全面贯彻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成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并已成为成都经济的重要支撑。
发展迅猛 成效明显
民营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至2007年底,成都私营企业有12.17万个,个体工商户50.36万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到2713家,民营经济在规模、质量和效益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200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691.9亿元,同比增长21.2%,占全市GDP的50.9%,首次突破5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7%;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362亿元,同比增长30.9%。
民间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成都民间投资的热情不断高涨,民间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不断增加,不仅本地的民间投资急剧增长,而且还吸引大量市外民间资金在成都投资。2007年,民间投资达1461.5亿元,占成都总投资的61%,同比增长39.2%。
民营经济在三次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民营经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结构不断改善。2007年,全市民营经济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4.1亿元,占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的31.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47.9亿元,占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的56.4%,第三产业增加值769.9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8.6%。在第二产业的工业方面,成都民营经济有较好的表现,2003年至2007年,民营工业增加值不断上升,每年都保持在较高增长水平。
民营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了我市大批城乡劳动力和外来人员就业,为成都市比较充分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营企业整体质量有很大提高。至2007年底,民营企业累计获中国名牌个数占全市中国名牌总数的80%,民营企业累计荣获驰名商标个数占全市驰名商标总数的86%,224家民营企业的230个产品荣获四川省名牌,占全市省名牌总数的85%。
多措并举 推动发展
2003年以来,成都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下大力气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不仅认真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而且加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营造了民营经济良好发展环境,有效地推动了成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消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一是公平市场准入。修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近10个政策性文件及30多个配套文件,废止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地方规章和文件33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国民待遇。二是放开投资领域。出台《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开放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文化教育卫生和新型服务业等投资领域。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全面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城乡建设,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新居建设等。政府、企业、农民多赢的建设方式在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广泛运用并不断创新。三是建立政企对话机制。2003年以来,建立了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民营经济专题会议,坚持每年开展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测评活动,准确把握和认真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季度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例会制度,广泛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破解融资难题。一是设立财政扶持专项资金。四年来,市级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6.2亿元,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2006年,市级财政安排财政贴息专项资金7100万元,区县财政配套3060万元,对民营企业64个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进行了贴息,撬动银行贷款资金28亿元。同时,市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外贸专项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二是建立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一方面,扩大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金,鼓励区(市)县政府组建多种所有制结构的担保公司,引导民间担保机构规范发展,广泛吸引和利用市外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风险补偿机制,财政安排1000万元用于担保机构风险补偿。目前,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资本金已达到5.7亿元,并获得了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担保机构称号。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金已达1.1亿元,并与国际金融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香港中信资本(CITIC CAPITAL)等机构开展合作。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征信建设,建立信用信息库,2004年信用信息库正式投入运行。担保体系的建立,为许多渴望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实现了愿望。比如,成都市一家从事生猪生产的邛崃市金利实业有限公司,2004年还是一家规模很小的福利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中,面临的一个最大困难就是融资难,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知情后,会同市商业银行进行了充分调查,达成对其提供信贷支持的共识,市商业银行先后3次向企业贷款共440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2006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7亿元,2007年突破2亿元。三是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银政企定期沟通,互动解决企业融资中的难题。积极争取开发性金融支持,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建民营企业融资平台,推进1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分别与开发银行签署打捆担保贷款协议书24亿元,为全市民营企业落实贷款4亿元,受贷企业177户。加强与市商业银行和市农村信用联社融资合作,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截至目前成都市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贷款218.3亿元,成都市信用合作社为民营企业贷款277.5亿元。
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务服务效能。2003年,成都市着力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切实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至2004年底,市政府先后7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758项,占行政审批事项的66%。积极推行“一站式办公”,建立同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同址办公的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市级44个部门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极大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办件、办事。同时,着力流程再造,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审批,实现“一窗式服务”,最大限度地缩短审批时限。二是规范行政执法。建立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肃查处损害民营经济发展的行为,基本消除了“三乱”行为和“吃、拿、卡、要”现象。如严肃查处了个别单位和个人擅自对民营企业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检查,接受企业宴请并分别收受企业现金的案件,有关责任人均受到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三是加强政策信息服务。通过政府网站、报刊、电视、商(协)会以及中小企业政务短信服务平台等渠道,及时向广大民营企业提供各类政策信息,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快捷的政策信息服务体系。四是维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商联、行业组织服务民营经济的作用,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权益诉求。
优化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一是表彰先进。市委、市政府每年评选表彰“民营经济工作先进区(市)县”、“成都市民营企业五十强”、“成都市优秀个体工商户”,大力宣传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及个体工商户守法经营、诚信经营、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以及在缴纳税收、提供就业岗位、活跃城乡市场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和重要作用。二是加强引导。近年来,成都主要媒体先后开展了“为城乡充分就业作出更大贡献”、“民营企业大手笔、助推文化产业大市场”、“千家企业送万岗活动”、“积极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参与新农村建设”等大型专题栏目,大力倡导艰苦创业、致富不忘国家、真情回报社会的新风尚。三是营造氛围。把民营经济宣传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大力宣传民营经济是百姓经济、富民经济,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倡导“重商”、“富商”、“安商”的理念,努力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和最佳环境。
成都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催生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也吸引了许多市外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到成都投资发展,而且过去外出发展的民营企业也纷纷回迁,成都民营经济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仍有差距 尚施新措
成都民营经济虽然取得快速健康发展,但与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发展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成都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既是成都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更是民营经济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成都民营经济发展,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快投资环境建设。按照“全域成都”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划分区域分工,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成都地铁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启动轻轨、城际铁路、双流国际机场扩建项目,打造立体综合快速物流通道,降低民营企业创业投资成本。进一步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发展软环境。坚持鼓励创新,宽容小错,对民营企业既要锦上添花,也要雪中送炭,特别要妥善解决好民营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在土地、搬迁、税费等方面的问题,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及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改组改造,实现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相互参股、并购,实现优势互补和产权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落实市场准入“同等待遇”,凡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民营资本均可进入;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引导民营经济进入高新技术、清洁能源、重大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高科技研发、技改贴息和农业产业化扶持等资金额度,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拓宽发展领域。
各县民营经济发展立足于县域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使民营经济成为带动一方发展,富足一方百姓的主导力量,2013年全市八个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本县生产总值比重均已超过半壁江山,比重最高的宽城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已占该县生产总值的85.1%,最低的围场县民营经济的比重也已经达到了59.2%,对县域经济增长形成了较好的拉动作用。2011年在全省县域民营经济综合排位中,宽城县、滦平县、平泉县年进入前十名;2012年承德县位居第九位;2013年滦平县位居第八位。
二、发展中的不足
虽然近年来承德民营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全省平均水平比、与省内其他市比,承德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全省民营经济综合排位中处于下游水平,需下大力气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和不足。
(一)与全省和各市比较,差距较大
承德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虽逐年提高,但是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3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6%,承德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4.2%,实缴税金占全管理二一五•一社会调查省6.3%,从业人员占全省4.3%。从与其他各市的比较看,2013年承德民营经济综合排位在全省各市处于第六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仅好于张家口市,位居第十位;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二三产从业人员比重在全省各市位居第六位;只有实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位居第二位。
(二)规模小,在省内、国内知名的民企少
承德市民营企业已形成一定的资产规模和生产规模,2013年末全市民营经济户均固定资产83万元,全省是169万元,承德市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6万元;个体经营户户均固定资产10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9万元;每万人拥有民营企业22个,低于全省37个的平均水平。全市88%的民营企业属于小规模企业,小企业户均固定资产300万元,与大企业户均固定资产的1.2亿元有明显的差距。从企业知名度看,还缺乏一批对全市经济起重大影响作用的排头兵,企业创名牌意识还不强,这种规模和经营模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环境。
(三)传统型的企业居多数,创新型、高科技的民企少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承德传统企业居多,创新型企业、高技术企业少,在522家规上工业中,属于高科技企业的只有49家,不足规上工业的10%。在民营工业中,资源型企业居多数,2013年民营规上工业企业485家,仅铁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就占了民营规上工业单位数的51%,实现增加值占规上民营工业的75%。在2013年河北省百强企业名单中,承德有20家民营企业榜上有名,但是这20家企业中属于采选和黑压延的企业就有17家,另外3家企业属于饮料及白酒制造业,资源特色明显。
(四)民营服务业发展滞后,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
从民营服务业发展看,服务业既是全市经济发展的短板,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2009年以来,全市民营服务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未摆脱小、散、弱的局面,从全部服务业比重看,2013年服务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32.1%,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4个、3.4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中承德市服务业比重仅高于衡水市和邢台市。而民营服务业占民营经济的比重更是偏低,2013年民营服务业仅占全部民营经济增加值的28.1%,比2009年的比重回落了7.5个百分点。
(五)企业获利能力较弱,众多小微企业效益下滑,处于微利的边缘
承德市民营经济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初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获利能力不高。2009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收入利润率最高为2010年的10.7%,此后逐年回落,2013年为7.3%,处于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2013年在全市PPI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主导产业铁选、黑压延行业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走低,企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盈利空间缩窄,全市民营规上工业铁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的收入利润率为7.5%,比2010年回落了7.5个百分点。众多规下企业由于经营成本不断攀升挤压了盈利空间,2013年规下工业主营成本已经占营业收入的75%,收入利润率仅为7.1%。
三、建议
民营经济是就业经济、富民经济也是强市经济,在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民营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承德应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时机,加快构建绿色、环保、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新一轮的结构调整中,赢得先机,助推民营经济的新飞跃。
(一)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深化服务业领域各项改革,落实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在项目用地、融资服务、财税支持等方面强化政府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意识,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激活市场主体,对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允许发展的项目,加快审批进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各级各部门都应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扶植、支持、帮助民企健康快速发展。
xx区成立以来,作为全区经济发展中的最亮点,民营经济发展迅猛,2009年全区累计有民营企业户,个体工商户户,注册资本亿元,在2002年的基础上实现三年翻两番,其中2009年上半年新发展民营企业户,个体工商户户,注册资本亿元。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全区经济总量的%以上。然而,冷静分析我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可以看到目前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我区作为xx新市区的功能定位相比还很不相称:
从外部氛围看,存在着“三个不一样”:
1、“三个不一样”,即外资与内资不一样,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不一样,大企业与小企业不一样。民营企业还没有完全享受到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平等的国民待遇,“厚外薄内”、“厚公薄私”的现象依然存在。具体地说,对外来资本比较重视,注重在招商引资上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在用地、税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相比之下,对本地民企的重视程度不如外地资本,扶持力度也相对较弱,用企业话说:在本地干不如在外地干,在外地干不如在国外干。市区对“龙头”企业、规模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小企业希望也能有相关扶持政策,有的企业认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停留在面上讲得多,实质性扶持政策少。
从企业的自身情况看,存在着五个方面问题:
一是规模小。全区近户民营企业中,注册资本过亿元的仅家,产值销售过亿元的仅家,其余都是中小企业。二是品牌少。全区民营企业拥有著名商标的件(其中国家级1件,省级9件,市级21件),拥有名牌产品的件(其中省级件,市级件)。三是科技含量低。全区民营科技型企业只占民营企业总数的2%不到,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只有9家,全区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不到10家,科技含量极低。四是结构不合理。我区民营经济中,从事服务业的占60%以上,从事生产制造以及相关配套的比重为30%,从事农业的不到10%。而在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从事以劳务性质为主的摊点零售和餐饮服务占45%,从事商业批发、房地产、科研开发的比例很低,结构明显不合理。五是资源依赖性强。普遍对土地、用电等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尤其是在当前国家不断加大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矛盾更加突出。
有差距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视这些差距,并采取正确对策来努力缩小这些差距,这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非经济因素影响分析
我区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与浙江、苏南等发达地区相比之所以存在明显差距,除经济因素影响外,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非经济因素影响:
1、历史条件上的差异。江苏一直是传统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强势地区,国有、集体经济一直比较发达,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形成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产生“苏南模式”,私营经济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就xx而言,与全省一样,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成为自然而必然的选择,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的发展在xx仍然是如火如荼,而民营经济只能是路边小草,自我生长,发展缓慢。而浙江尤其是温州、台州,乃至浙南地区,由于地处山区,人多地少的矛盾较为突出,历史上浙江人一直有经商谋生的传统,同时由于地处海防前线,不象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可以接受大中城市的强烈辐射,不少人被逼外出闯荡谋生,大量农民外出经商务工,经过“离土离乡”闯市场和“自产自销”方式完成了资本和信息的原始积聚,年复一年,浙江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发达程度终于成为全国之最。
2、地域文化的差异。历史上,江苏人精巧而守序,一直有一种“小富即安”、恋土恋家的惯性思维与传统,即使在苏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还是普遍存在温饱即安、恋家守摊的思维定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在择业上,习惯于进工厂当工人,到月拿工资图个稳定,而不愿意下海经商办企业;二是在创业上,不太愿意吃辛苦,即使积累了一点原始资本,也不敢冒风险大胆闯、大胆试,而是守土守成;三是创新意识差,习惯于随大流。就我区而言,原xx区内大企业较多,尽管也培养了一批人才,但大多数是技术工人,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宁愿在家乡安分守已务工或当白领,也不愿艰苦创业当老板或到外地发展,甚至有钱也不敢投资办实业,创业氛围始终不如浙江那样浓厚。即使是近几年通过改革改制,一批人才被推到了创业前沿,但就全区而言,xx人的传统思维模式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冒一定风险创业做老板的勇气和胆量不如浙江。原江浦县作为农业大县,民营经济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而历史上,浙江人就主张从耕地上走出来经商务工,“白天当老板,晚上睡铺板”千百年来,浙江人头脑中有根深蒂固的经商意识,相比而言浙江人精明而无忌,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浙江人。
3、资本积累上的差异。就xx而言,由于多年来国有集体经济比重较大,资本积累主要集中国家和集体,民间资本相对较少,大多数人的收入只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没有更多的剩余资金用于个人创业和生产投资。上世纪90年代后期,正当民营经济大力发展的时候,又遇到国家金融政策调整、银行防范风险措施越来越严格的政策瓶颈制约,因此在民营经济发展上无形中就慢了一拍。而浙江由于已经有一个较长的时期私营经济唱主角,所以民间蕴藏的资本实力和投资潜力远比江苏强,加上很多企业创业成功的示范效应,更加激发了民间的投资欲望和创业欲望。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一直都能充分运用和把握金融政策机遇,也促进了浙江私营经济的长足发展。近年来,到江苏、南京乃至xx来投资的大企业很多来自于浙江,南京几家大的餐饮企业投资者也都是浙江人。
4、政府作用上的差异。我区一直致力于发展乡镇企业,上项目,扩规模,搞集资,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区经济发展,但也背上了一定的包袱,同时客观上也压抑了私营经济发展势头,直到党的十五大以后,才开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但改革又不彻底、不规范,到2000年,全区乡镇企业中的原乡村集体资本仍占较大比例,政企不分的弊端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只是在新区成立以后,区委、区政府倾全力之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才使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而浙江各级政府很早就默认、允许、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在当地的存在和发展。1993年、199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两次出台了促进和扶持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消除了各类偏见和政策歧视,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为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生产经营环境。可以说,是政府解除了浙江私营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
三、xx现实的非经济因素优势对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带来的新机遇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良好的发展环境优势。新区成立后,我区十分注重营造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区委、区政府治理经济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的决心从未动摇过,我区的政策环境也并不比其他先进区县差,在财政扶持、贷款担保、政府服务等都形成了特色,比其他区县更为宽松。我区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更是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同时,由于我区亲商氛围浓厚,发展潜力巨大,许多投资者普遍看好新xx的投资环境。
2、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区相继引进了一批驻区大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落户xx,为我区培养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有一定生产技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劳动力,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区企业改革改制的强力推进,不少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自己掌握的一技之长或一定的客户资源,辞职下海经商办企业,加之,xx老城区原来就是沟通长江南北的货物集散地,商埠经济较为发达,小商小贩较多,经商有一定的社会基础,这些都为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
3、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我区背山面江,生态环境优越,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这些为民营企业家在xx创业兴业,安居乐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由于我区为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门户,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在省市沿江大开发战略中,众多企业都将目光聚焦xx,希望在xx掘一桶金。同时,由于成本因素,外资企业迫切需要一大批本土企业为其配套生产,国际化产品必将逐步本土化,这就为我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一定的机遇。
四、对策建议
1、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解放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前提,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有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路,全新的举措。
一是充分认清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本经济,富民经济,创业经济,是各类经济成分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各地谋求新一轮发展主动权的重要途径,是富民、安民最直接、最现实的选择,是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增长极。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
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从再造经济发展新优势,构建经济增长极,加快实现富民强区进程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战略意义。
二是努力营造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继续贯彻省市提出的“六放”方针,加大对民营经济的宣传力度,真正重视、正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彻底清险对民营经济的轻视、歧视的观念,冲破思想上的障碍、体制上的束缚,做到“四个一切”:一切遵守法律法规的投资、创业和创新活动,都应当给予鼓励和支持;一切有益于富民强区的劳动,都应当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所有制经济类型,都应当享受公平竞争的待遇和环境;一切合法劳动收入和合法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
2、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我区要把服务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将现代政府为全社会和全体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贯穿渗透到政府经济管理的完整系统之中,最终落实和体现在政府管理经济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的具体实践与行动上。就区政府各部门来讲,要围绕建设服务型机关,在进一步提高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水平上下功夫,针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办实事、求实效。要全力保护私营业主的合法权益,帮助私营企业排除各种干扰,严格制止“三乱”现象,减轻企业负担,保护他们创业的积极性。要帮助解决私营企业在发展中的国民待遇问题,使其在土地使用、人才管理、项目扶持、贷款贴息、产业导向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要创造有利于私营业主创业的执法环境,只要未对社会形成危害和违法情节较轻的都应以教育引导为主,执法部门一般不予处罚。要大力推进企业信用预警机制,强化诚信
建设。我区区位交通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强劲,完全可以进入全省乃至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体系,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大招商力度,进一步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浓厚氛围,大力吸引国内外企业和自然人来xx投资创业、兴业、安居乐业。
3、政府补位,加强引导,培养大批ceo式人才。政府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一般是通过营造发展环境来体现的,政府往往通过培育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来扶持和促进企业的发展。当前,面临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一轮,政府要及时补位,发挥作用,加强引导。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看,从新xx新发展来看,我区还急需培养出一批能聚集资本并运作资本的实业家人才。当前的重点工作,是要在全区范围内进一步营造大批优秀人才闯市场、创大业的浓厚氛围。要以有力措施激发出有能力创业人员的创业欲望,更要培养这批人才的冒险精神,让大批ceo式的人才在xx的人才队伍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 民营经济 发展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逐渐成为推动安阳市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社会投资、增加出口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整体上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从企业自身素质看,民营企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弱、生产集中度不高、产业协作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等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必须抓住机遇,创造条件,进一步引导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使民营经济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安阳市民营经济状况分析
随着安阳市政府对政策、体制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和行业限制的进一步放宽,安阳市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并引导民营企业投资于公共设施建设和服务领域,提倡全民创业,并加强创业指导,逐步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完善金融信贷、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服务,使安阳市的民营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
1、基本状况
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安阳市实有国有、集体企业6325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52%。除国有、集体企业和外资企业户数因为政策性原因呈下滑趋势外,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实现快速发展,增长速度都在两位数以上。其状况如下。
(1)私营企业。2010年6月底,安阳市实有私营企业15983户(其中个人独资企业2139户、合伙企业361户、有限责任公司13478户、股份有限公司5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04%;投资者人数41728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98%;雇工人数104147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3.19%;注册资本2728087.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3.17%。今年上半年私营企业新开业1433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4%。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实有私营企业11582户,占总户数的72.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6.72%,发展速度最快。第一产业实有私营企业352户,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2.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6.62%。第二产业实有私营企业4049户,占总户数的25.3%,发展速度最慢,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09%。批发和零售业为私营经济首选行业。从行业结构看,在已登记的15983家私营企业中,位于首位的仍是批发和零售业,有8259户,占总户数的51.77%;其次为制造业3436户,占总户数的21.5%;第三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821户,占总户数的5.1%。
(2)个体企业。2010年6月底,安阳市实有个体工商户107194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6.06%;从业人员为248539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5.51%;资金数额190932.5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40.88%。对于个体工商户来说,由于第三产业的服务属性,且进入门槛较低,更适宜规模较小的个体工商户这种经济组织开展经营,因此绝大多数个体工商户都选择从事第三产业。因而,进入的批发零售业居各行业之首。目前,安阳市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有96430户,占总户数的89.96%,资金数额149787.54万元,占总资金数额的78.45%。第二产业个体工商户有10432户,占总数的9.73%;第一产业个体工商户有332户,占总数的0.31%。从行业分布情况看,最多的是批发零售业,有69746户,占总户数的62.07%;其次为住宿和餐饮业,有11699户;第三为制造业,有10289户;第四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有9880户。增长最为迅速的是批发和零售业。
(3)农业合作社。2010年6月底,安阳市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002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519户,增长314.49%;成员总数12879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425人,增长189.16%;出资总额120788.24万元。主要分布在以种植业为主的5个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以现金出资,其中出资100万元以下的1535户,占总数的76.67%;出资100―500万元的446户,占总数的22.28%;出资500―1000万元的16户,占总数的0.8%;出资1000万元―1亿元的5户,占总数的0.28%。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市场准入门槛低,容易进入;二是优惠政策多,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三是被确定为乡镇政府年终考核目标,得到基层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
2、发展特点
(1)产业规模得到快速扩大,民营经济保持良好势头。2010年安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17.26亿元,增长27.17%,实现利润182.75亿元,增长34.02%;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利润176.1亿元,增长30.1%。其中,民营企业总资产贡献率47.9%,成本费用利润率13.6%,资产负债率37.6%,产品销售率98.5%,全员劳动生产率292096.0元/人年。优势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安阳市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4家,其中50亿元6家,10亿元37家,5亿元35家。
(2)民营企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投入的不断增加、结构的不断优化,一批新能源骨干企业异军突起,一批新能源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带动了秸秆发电、风能发电、车用沼气、煤层气和焦炉煤气合成二甲醚等相关项目建设,新能源产业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安阳市被授予“全国光伏产业基地”称号,形成冶金建材、煤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纺织和新能源即“6+1”的主导产业新格局,新能光伏产业成为安阳市经济发展新引擎,同时还被纳入省重点支撑产业。安阳市新能源谷建设已具雏形,成为安阳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3)民营企业战略重组取得重大突破。安阳永兴钢铁与沙钢集团实现战略重组,河南永煤集团与安阳鑫龙煤业实现战略重组,安阳铜冶四大煤化工企业与永煤、沙钢、宝钢达成合作意向;安阳昌泰公司与中房集团签订战略管理费用协议;以鑫盛机床为核心,整合安阳周边13家加工制造资源,形成数控机床产业集聚区;汤阴豫鑫木糖公司与丹麦丹尼斯克公司合作组建了丹尼斯克甜味剂公司;支持无缝钢管生产企业联合重组,打造无缝钢管生产基地等。安阳市煤炭兼并重组基本完成,煤炭企业资源得到优化整合,确保了煤炭行业安全发展。通过企业间战略重组,安阳市产业链条不断丰富和完善,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得到提升。
(4)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各个环节。现有70%的工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横向联系,部分企业成为科研院所的试验基地。13家企业技术中心被确定为省级技术中心,4家企业被确定为省创新型企业,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安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2.2亿元,增长29.7%。
(5)吸纳就业能力提升。由于私营经济、个体工商户、农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对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城镇下岗职工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吸纳了大量城乡剩余劳动力,改变了安阳市的就业形势,减轻了就业压力。民营经济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后民营经济在吸纳城乡剩余劳动力方面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安阳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外部环境差
目前在发展民营经济环境方面,部分地方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行为,严重损害了当地政府的形象,挫伤了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同时,在法规制定和优惠政策的落实上仍不尽如人意,经营领域开放程度低。大部分民营企业认为政策法规环境“一般”,许多方面的政策法规亟待改善和配套,市场进入门槛高。由于政策不到位,民营企业在贷款、用地、出国、招聘、引进技术、申报项目等方面都受到制约。
2、融资困难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第一,符合民营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贷款业务少,银行在开办各种贷款业务时,没有针对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适应性贷款业务,例如无形资产抵押、品牌抵押等。第二,贷款审批程序和环节多,贷款范围小。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方面,各类金融机构在执行国家政策时,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采取的实际做法明显不一,尤其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民营企业想在银行获得资金支持更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民营经济主体惜贷和不贷,同时也缺少针对民营经济主体的专门的融资平台。第三,对民营企业所有制的歧视。在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兼并和收购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小,给企业直接融资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第四,非国有金融部门缺乏。一方面是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堵塞,另一方面是一直没能较好地发展一个与民营经济对应的非国有金融部门,没有发展一批与民营企业业务需要相适应的非国有中小银行,目前虽然存在一些中小金融机构,但由于其自身规模较小,融资能力弱,不能担当起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任。
3、规模偏小,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民营经济由于自身因素,规模和产量往往很难突破。通过调查发现,安阳市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龙头民营企业屈指可数。如目前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下的达12122户,占总户数的75.98%;100―500万元的2676户,占总户数的16.75%;500―1000万元的为667户,占总户数的4.17%;1000万元―1亿元的为509户,占总户数的3.2%;亿元以上的为9户,占总户数的0.06%。其次,档次偏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民营企业发展基本局限于本地资源型产业和传统产业,新上项目普遍起点较低,有的项目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能够挤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较少。
4、人才匮乏
安阳市大部分民营企业仍沿袭传统的家长式、家族式和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企业制度还处于低水平阶段,经营管理上有很大的漏洞,缺乏竞争机制和经营管理战略,没有明确的目标,决策随意化。调查表明,多数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都是以丈夫当家,妻子管钱,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做工的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存在。一部分民营企业实现温饱以后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封闭自守,不愿意合作,难以发展壮大。另外,大部分民营企业不注重培养人才,在人才使用上短期行为严重,重使用,轻培养,长期缺乏技术骨干、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制约了企业做大做强。
三、促进安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1)优化政策环境,放开经营领域。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以外,凡是鼓励和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的领域,内资民营企业都可以进入,凡是国有企业享有的待遇,民营企业都可以享有。对国家产业政策允许的,要鼓励民营经济进入,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拓展其发展空间和领域。对现行相关政策进行清理和修订,取消对民营经济的各种限制,破除体制限制、地区分割、行业壁垒和人为障碍。鼓励民营业主投资安阳市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参与能源、交通、水利、环保、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旅游、电力、供水、公交、污水垃圾处理、环卫、绿化、中介服务、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城乡基础和城市公用事业建设。
(2)优化经营环境,放水养鱼。合理界定民营企业征收的税种和税率,切实落实民营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尽量减少土地使用税,逐步降低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费用和治理滥收费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涵养税源,培育壮大民营企业。
2、拓宽融资渠道,为民营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1)创新金融体制,吸引民间投资。积极发展新型金融机构,鼓励支持民营资本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形成民营金融机构与国有商业银行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积极探索建立社区银行,加快发展一大批布局合理的村镇银行,大力支持发展财务公司、担保公司、融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
(2)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作用。通过财政预算、税收补贴、土地费出让等多种途径积极筹措担保资金,认真组织实施担保贷款,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工商、税务、银行、统计、法院等部门要共同参与建设信用体系,包括扩大贷款担保公司规模,组建新的股份制担保公司,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化的信用担保服务。
(3)加快诚信建设步伐,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遵守各项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级机制,制定实施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制度,鼓励支持成立民间信用协会,引导、约束和激励民营企业诚信守法。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用氛围,帮助民营企业建立诚信守约机制,提高诚信经营意识。对正常发展、合法经营、信誉良好的民营企业,要在贷款上予以倾斜,支持其做大做强。对那些素质低下、信誉较差,有钱不还、恶意拖欠的民营企业,要以法律法规严厉制裁,减少金融风险。
3、推动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1)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合理化,鼓励民营企业积极研发新产品,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加快民营企业产业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
(2)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相结合,鼓励民营企业投资交通、通信、旅游等传统行业以及以科技教育、信息咨询为代表的新型行业。安阳市是第三产业欠发达地区,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最具活力、发展潜力最大的新兴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3)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有特色才有优势,有优势才有市场。推动安阳市民营企业的发展,要特别注意培育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推动形成专业镇、专业村、专业街和专业区,构成群体优势,扩大民营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加快人才培养,为民营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1)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健全企业引进高端人才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专场招聘会或召开人才新闻会,为企业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2)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首先是培训企业家队伍,探索开办适合民营企业家需求的专业和课程,提高民营企业法人素质。其次是培训企业实用人才,整合大专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有计划、按步骤、分类别实施民营企业人才培训。
5、加速集聚区经济建设步伐,构筑民营经济发展新平台
(1)加快发展集聚区经济,搭建经济发展平台,是民营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成功经验,也是加快安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捷径。工业集聚区和商贸市场是聚集民间的“物流、人流、资金流”的重要场所,是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优势,促进块状经济和发挥龙头企业影响作用的有效方式。
(2)引导民营企业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项目开发,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大力促进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高产品和技术研发能力,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生产、连锁经营,形成现代化的产业群和经营链,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经营,提升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36条” 保定 民营经济 政策
一、“新36条”下保定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会
在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80%以上的新产品,65%以上的技术专利。我国95%以上的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企业。在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地方通常是民营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比如浙江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比全国平均水平3.3:1低很多。
保定民营经济在保定经济发展中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保定民营经济数量达到27.2万个,从业人员267.5万人,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数量为1149家,且每年呈上升趋势,在2012年的1~10月份,保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8家,在保定市排名第一。2012年,保定民营企业完成投资总额为1381亿元,比2011年增长46.8%,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9.5%;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474亿元,比2011年增长20.2%,占全市GDP的68%;民营企业上缴税金占保定财政收入的74%。由此可知,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保定经济快速发展的加速器。
为了推动我国民营经济更快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国务院在“非公经济36条”颁布5年之后,于2010年05月13日再次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截至2012年7月1日,国务院关于各领域引导民间投资的实施细全部出台。“新36条”实施细则指出,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市政、铁路、能源、水利、电信等多个领域。“新36条”及相关领域细则的出台为保定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如何借助“新36条”之风使保定民营经济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是加快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保定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民营投资领域仍受多方限制
虽然“新36条”明确提出“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对于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应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政、铁路、能源、水利、电信等多个领域对民间资本实行开放。然而在保定一些国家投资的“铁、公、基”项目基本上都是有国企来承担;金融、能源、医疗、文化教育、城市公共服务等项目对民营企业的开放也非常有限;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民营企业的扶持仍然欠缺。
(二)民营生存政策环境不完善
虽然自2010年5月13“新36条”出台后,历经两年多的时间,截至2012年7月1日,国务院关于各领域引导民间投资的实施细全部出台。然而细则并没有给出具体性意见。比如在原铁路部出台的细则中,诸如哪些干线线路民营企业可以参与、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运营价格如何核定等都没有给出清晰的界定。而民营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寄希望于当地政府具体的细则上。自2011年开始,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西、湖北、重庆、四川等省市陆续出台地方细则,明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相关领域。“十五”以来,保定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来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市出台的政策性文件并不少,但大多是文件缺乏具体的实施和操作细则,针对性差。如何根据“新36条”出台符合保定实际情况的地方细则是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由于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信誉透明度低、财务不规范、缺乏专业人员等特点,加上商业银行受经营体制和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使得民营企业获得商业贷款难度大,或者要承担非常高的融资成本。我市虽然近几年通过推动信用、担保服务等方面帮助民营企业融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唐山、秦皇、岛邯郸等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更大了。对于民营企业即使能够拿出好项目,中小企业也往往因自身存量资产不足而找不到合适的担保机构,得不到信贷的支持。由于资金短缺,即便是能源、电信和铁路等领域对民营企业开放,民营经济也很难进入。
(四)民营企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保定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粗放型的企业,导致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效率、风险抵抗能力差。其在产业结构方面良莠不齐,既存产业结构层次低、模式雷同、重复建设严重、创新能力弱的中小企业,也存在着附加值高的中小企业,如部分优秀的高科技企业。整体来看,保定民营经济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其核心竞争力不足。
三、“新36条”下的保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优化
(一)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的进入领域
“新36条”放宽了民营企业进入市场的领域。因此保定市应在“新36条”的内容指导下,放松对保定市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限制,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利润率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和垄断行业。市场准入的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实行同等对待,对民间资本不再设置附加条件。
我市处于经济建设的初级阶段,因此重大基础性建设的需求依然比较旺盛,在这些建设项目中,除了少数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需要的项目以外,都应当对民间资本敞开大门,放手让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合理降低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国有资本比例。民营企业在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让民资“接力”政府投资成为“稳增长”主力;要激发民资活力,拓宽民资渠道,引导民资进入垄断领域。
(二)完善民营企业的生存法律环境
北京市作为较早新36条地方实施细则的城市之一,京版细则中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热力场站等北京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医疗、教育、政策性住房等公共事业,将成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的重点。虽然河北省在近日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鼓励民资更深入地参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建设,但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保定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具体的细则应该包括:通过法律的形式来规定哪些领域民间资本是可以进入的,进入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进入;民间资本进入后如何进行管理;民间资本如何从进入领域中退出等等。
(三)改善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
由于资金短缺,即便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建设等领域民营企业开放,民营经济也很难有力承担。因此急需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是银行及相关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支持。比如通过建立对民营信贷的专门机构和专项信贷资金;建立多种资产评估体系,比如通过建立健全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通过版权、商标权、技术专利、品牌价值等作为质押物来帮助民间文化企业融资,加大民营企业对保定市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二是政府加大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保定市政府出面投资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担保公司或机构,为我市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降低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通过对支持力度的加大,降低民间资本的投资风险,提高其积极性。比如苏州市政府投入了50亿元发展了57家担保公司,银行对此非常信任,民间投资者融资难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三是建立民营专项资金,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政府通过建立专项资金,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一方面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政府指引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平台。
(四)促进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2013年成都市财政就安排了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民营企业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2013年8月28日,成都市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同时要求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应向民营企业倾斜,2013年,市本级支持资金总额要达10亿元以上。
因此保定市在“新36条”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促进我市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1.增加对民营企业的科技支持力度。一是通过税收优惠,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科技能力来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二是帮助民营企业建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提高对民营企业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鼓励民营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建立专项投资基金推动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建立民营企业产业投资基金来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发展成为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集团化公司。继2006年底中国第一只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基金获准成立后,产业基金已在我国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截止到目前,河北省组建并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河北沿海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该公司将为河北省沿海产业重点发展项目提供资金支撑。保定市可借鉴此经验在保定范围内建立民营产业投资基金,对重点产业进行资金支持。比如可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专项投资基金,用来为我市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几大重点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快这些产业升级的进度。
参考文献
[1]林智军.民间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效应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1年08期.
[2]李义平.制约民营经济深入发展因素探析[J].人民论坛,2011年02期.
[3]冉光和,张冰.财政金融政策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4]冯建生,张庆侠.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的立法完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何南.孟宪军.依托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探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