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7:29: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民营企业;贵州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182-02
1.高资源消耗。贵州省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产业结构是以矿产资源开发、能源开发、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加工工业为主,资源、能源消耗量大,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大,环境资源形势依然严峻。全省以原材料为主的高耗能工业技术装备普遍较落后,管理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低,这种情况在中小民营企业尤其常见。全省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内产值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8倍。全省约70%的主要产品单位能耗高出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大批的中小企业群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却依然走以“高投入、低效率、高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数量求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加快了自然资源尤其是那些不可再生资源的耗费速度,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伤害。
2.人力资源质量不高,人力资本存量低。贵州人力资本存量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贵州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根据有关资料,贵州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于东、中部地区,甚至低于西部平均水平。2003年,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所占比例,全国为11.63%,西部平均18.30%而贵州更是高于西部平均水平为18.74%,而在农村,人口受教育比城镇人口受教育情况差距更大。
第二,贵州人力资源质量不高。表现在高校在校学生数以及技术人员数上,除了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数超过西部平均水平,贵州高校在校学生数以及技术人员数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西部平均水平。
第三,西部地区技术人才不足。贵州不仅科研、经济管理、工程技术、高新技术人才等十分匮乏,一般的技术人才也比较缺乏。根据人事部统计,贵州科技活动人员数量2 854万人仅全国总量的1.4%,而专业技术人员仅159.76万人,低于西部平均值210.45万人,全国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
3.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中的必然法则,每年都有上万家大小民营企业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这是正常的经济现象。然而,也有一些民营企业的倒闭则是一种非正常“死亡”。从企业自身来讲,如果经营管理不善就可能面临非正常死亡的危险。以贵州县域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企业为例,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白手起家,大多基础工作差,管理不规范,产品多靠仿造。很多企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技术薄弱,对环境的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不高。生产基本上以手工劳动和简单技术为主,工人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条件差。管理上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财务上则多不建账或造假账。不少企业缺乏法制观念,为追求眼前高额利润,假冒名牌,制造伪劣产品。短期行为和投机心理使不少中小私营企业定位不清,战线过长,不顾自身实力,盲目追逐“高效益”产业。特别是那些单独、薄弱的民营企业面对市场缺乏判断力和驾驭能力,往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惨遭淘汰。
4.市场准入政策不公平。2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非公经济36条”)。此后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不断得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更大发展。但由于有关部门落实“非公经济36条”的措施推进不平衡,造成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差。
尽管“非公经济36条”对市场准入做了不少原则性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隐性壁垒。民营经济的市场环境普遍存在这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准入领域方面,民营经济还存在准入壁垒,在融资和社会舆论方面对民营经济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二是产业行政垄断,形成国有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民营经济难以进入。
5.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民营经济要健康成长及发展壮大发展,相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尤显重要。而在贵州广大县市各种中介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很多地区尚未完善甚至尚未建立起比如人才教育培训、创业辅导、筹资融资、技术开发、信息服务、法律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后,这一问题将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时甚至可以使民营经济陷于困境。
二、制约贵州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客观历史原因。自然地理环境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交通便利,海陆运输条件好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外辐射的能力。贵州从地理环境上来说“山”是贵州地理环境的最大特征,喀斯特分布面广,类型多,地形崎岖,承载能力低下,生态系统脆弱。而且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交通不方便、信息不灵通,必然使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升高,阻碍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入。深居内陆腹地的地理区位,没有直接的海洋运输条件,也影响到与国际经济的合作和交流。贵州这些不利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是形成东西部差距的客观原因。同时,东部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取得了诸多优惠政策,在引进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均在全国处于优势位置。在优惠政策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双重作用下,大量资金和人才都向沿海开放地区流动,而贵州在不占地理优势又经济基础差、发展缓慢、缺乏优惠政策的吸引的多重重压下,不仅难以吸引外部资金,连原有的资金、人才和劳动力也大量外流,最终导致民营经济发展陷入内无支撑和外无支援的困难境地。
2.观念与发展思路原因。受封闭的历史、地缘、文化以及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的多重影响,改革开放对贵州的影响远不及对东部的影响深刻,大多数人对改革开放表现得热情不足。特别是,落后的山区与外界交流甚少,传统自然经济形成的小农意识比较强,人们对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变动,会采取谨慎的态度,对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则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东中部地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贵州一些县域却仍然抱着“等、靠、要”的惯性思维,等着国家大批注入扶贫资金。民营经济既缺乏内在萌发的冲动,也缺乏孕育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壤。县域民营经济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保护反落入被排挤和轻视的境地,不仅一些地方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带有很大的偏见,同时社会也缺乏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一些群众对民营经济也抱有偏见,大中专毕业生甚至于一些下岗职工也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就业,在这样的状况下,很难想象贵州会自发地形成大规模的民营经济群体。
3.技术资金滞后。县域处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特殊地位。当前,科技进步已成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的差距已成为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民营科技企业,尤其高新科技产业少,技术上的落后制约了贵州县域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加之不少外地企业在黔投资、办厂,使得贵州县域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增多,主要是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合伙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但这些私有小企业(如小加工厂、小矿山、小作坊)他们大多生产工艺简单,技术落后。
资金缺乏也是县域民营企业发展的老大难。县域民营企业资金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据了解除非高新技术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大多很难贷到款。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近乎苛刻的审批程序,将民企挡在了银行门外。中小民企很难找到“钱途”。此外,许多中小企业由于抵押物不足,没有按规定建立财务账目,企业信用信息不透明、信用记录不清楚等种种主、客观原因,也造成了贷款、融资环节等方面的重重困难。由于获得贷款、融资较难很多县域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经常遭遇资金瓶颈。
4.管理制度不科学。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大部分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嫡亲治厂”的现象。家族式管理在创业初期有极高的凝聚力,但在企业规模扩大后往往可能在资产上产生纠纷,反而成为企业矛盾和分裂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原有“作坊式经营”、企业业主亲自管理企业等模式将愈来愈不适应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现实要求,这一管理模式劣势日益明显。不仅在人才资源利用上有局限性,压抑了家族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不利于决策信息的引进,而且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需要,难以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而在贵州县域民营企业中,这一现象则表现得更为突出,绝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完全是依靠所谓的胆识与经验进行生产经营,缺乏管理创新的内容,易造成人治代替企业的科学管理,自以为是,进而作出非理性决策。在一些家族企业中缺乏规章制度,没有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有的则是规章制度不去执行,造成管理混乱。大多数的企业尚未建立生产、经营、投资、决策的健全机制。这也正是贵州县域民营企业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
5.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人才短缺。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有:(1)贵州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同一层次人才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差距大,而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科技、信息发达,工作生活条件好能使人才有用武之地因而有很大的吸引力;(2)贵州研究设备落后,经费困难、项目的研究与产品开发断裂使人才的知识及才能无法得以充分实现;(3)一些领导及政府不懂爱才、惜才、用才、挫伤人才积极性。
从企业内部原因来看主要有:(1)管理水平低下,我省县域民营企业大多处于创业和发展的初级阶段,管理水平普遍不高;(2)人才观念落后,许多企业老板的人才观念不能激发人才较大限度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3)缺乏沟通与交流,很多民营企业主忽视了与员工的心灵沟通与情感交流;(4)忽视组织学习和人才自身事业的发展,大多民营企业忽视企业学习氛围和学习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R].国发[2005]3号,2005-08-12.
关键词: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主体 桥头堡对策
云南省实施“桥头堡”战略后,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出来。“桥头堡”战略强调云南省要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同时借助于“桥头堡”战略,也要成为云南省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战略步骤。民营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成分;民营经济在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2年10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并于近期的《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中提到:“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云南桥头堡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1]。但是总体而言,云南省的民营经济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也落后于全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桥头堡”战略背景下,民营经济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是当前云南省在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拟就云南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试图提出若干建议。
1 “桥头堡”背景下云南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民营经济目前有了很快的发展,一些民营经济实体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据云南统计年鉴显示,2005至2011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呈逐年上升态势,2011年为3743.14亿元[2]。但是,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凸显了一些问题,迫切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1.1 民营经济生存的制度环境亟待提高
云南省的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民营经济主体仍然没有享有与其他经济主体同等的“国民待遇”,民营经济生存的制度环境亟待提高。这里所说的“制度环境”,是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外在综合因素,包括国家及当地政府的相关法律政策,投融资环境约束,行政审批手续,等等。民营经济的非公有制特征,使得其在创业、投融资及发展方面仍然遭受一种“主观歧视性”待遇,生存的制度环境亟待提高。
1.2 民营经济主体融资难仍得不到有效缓解
在所有凸显的问题当中,理论界一直重视的问题是民营经济主体的融资问题。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一直是民营经济发展难以回避的瓶颈。大型商业银行对民营经济主体一直持有的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已是不争的事实。笔者曾就民营企业融资难及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通过民建云南省企业委员会成员对云南省32家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及融资成本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18家民营企业能够通过商业银行取得长短期资金,占了被调查对象总体的56%;13家民营企业另外采用了长短期民间借贷形式进行融资;14家民营企业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个别民营企业通过客户朋友筹集资金。由此可知:商业银行贷款由于其资金成本低仍是民营经济主体的首选;当从商业银行融不到所需资金或所融资金仍有缺口时,民营经济就不得不转向于资金成本高的民间借贷,其资金成本率是前者的4倍左右,在18%至60%之间波动。居高不下的融资成本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对微利民营经济主体而言,更是将其处置在了生存警戒线的边缘。
1.3 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主体发展缓滞
总体上看,云南省民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其贡献值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仍然有巨大的差距,民营经济实体的经济增加值不高,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实体数量上较其他省份而言比较少,规模小,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主体发展缓滞。
2 原因分析
以下将对云南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2.1 当前云南省民营经济的制度环境因素影响更大
虽然云南省的民营经济主体本身有一系列问题尚待提高,比如应提高民营企业家自身的管理素质,应主动披露财务信息,应凝聚更多的管理人才,等等;但是从目前云南省民营经济所处的环境看,外部制度环境因素影响民营经济更大些。熊波、陈柳(2006)从制度角度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做了研究,认为从根本上说,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是制度问题,对发展环境有着特殊依赖性,并提出通过制度创新来建设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外在的制度环境中有如下两点因素影响更大些:首先由于云南省属边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均比较落后,民营经济在观念上仍是中小经济的代名词,地位远居于国有经济之后;其次在实务中,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没有一定的倾斜度,本质上仍将民营经济置于一种被动的地位,难以在各方面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并进。
2.2 众多因素制约了民营经济主体的融资
民营经济主体融资难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世界上各个国家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通过对民营经济主体融资难进行原因上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融资难的原因分析。第一,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运营模式缺陷导致民营经济主体贷款难。根据周兆生的研究,认为银行对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以胜任的原因就在于其庞大的层级结构使成本过高,包括监督成本高,激励不足;体现在业务上,就是审批手续相对严格而且审批期限长[4]。银行出于自身风险因素的考虑,往往倾向于向大型国有企业贷款,考虑优质客户。对于民营企业,由于不了解其生产经营状况及潜在风险,以及没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银行职员对民营企业进行细致而专业的考评,银行对民营企业体现出一种“惜贷”、“慎贷”的主观歧视性倾向。第二,民营经济主体自身的特点制约了其进一步的融资与发展。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经营管理上相对落后,没有凝聚到足够的优秀人力资源,创新性不强;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这些对银行等贷款金融机构而言,风险是巨大的,是不可估算的。因此,银行从主观上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第三,银企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的不对称情况。民营企业及银行所处的地域范围越大,如大中城市,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严重,民营企业贷款的可得性越难。
2.3 缺乏优秀的人力资源团队推动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主体发展
民营经济主体要持续不断地发展,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不至于被后跟进的模仿者置于不利竞争地位。而技术创新的关键,就是要有优秀的人力资源团队来推进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主体的发展。人力资源是推动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云南省地处国家边缘地段,较其它省份而言经济文化发展落后,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尤其是缺乏高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而云南省本地的科技创新人才往往分布于各高等学校、各科研院校及各科研机构。民营经济主体所需要的科研人才与云南省的人才分布形不成一个有效的“交集”,则技术创新不能应用于生产力,不能利用技术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
3 云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对策
“桥头堡”战略,本质上是实施一种“走出去”的战略,即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形成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站位于 “桥头堡”战略背景下,云南省的民营经济应当前瞻于开放式的市场,定位于区域一体化经济。对此,提出以下云南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对策。
3.1 大力提高云南省民营经济主体生存的制度环境
应大力提高云南省民营经济主体生存的制度环境,创造一种促使资源配置要素自由流动、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
3.1.1 建立民营经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云南省已经建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应建立一个民营经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将民营经济主体需要的各种咨询服务、各种可投资领域、各种可融资渠道等信息予以公布,以达到资源信息共享,消除各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3.1.2 政府及各职能部门鼓励优秀人才服务于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主体由于自身的诸多缺陷导致吸引不到优秀的人力资源,如生存周期短,前景不明朗,薪酬待遇不高,或事业前途不好等等。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就职于民营经济实体的毕业生大多不必办理档案手续,不被纳入高校就业统计中,这种现状多少也不利于民营经济实体的发展。因此,政府及各职能部分要采取各种积极的如提高薪酬待遇等措施来鼓励优秀人才服务于民营经济。政策上应有一定的倾斜度倾斜于民营经济,才能使民营经济主体有一定的吸引力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才能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3.2 采取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民营经济要发展,民营经济主体要运转,必须有“血液”才能生存和发展,否则就跳不出“生存周期短”的宿论;这里的“血液”即是资金。可以考虑采取如下措施。
3.2.1 积极培育中小型融资机构。
解决民营经济主体融资难的一个措施,就是积极培育中小型融资机构,并限定最高资金成本率。中小型融资机构与商业银行相比较而言,优势之一就是其与民营经济主体有着紧密的地缘关系,比较了解民营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等状况,降低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再有,就是中小型融资机构从上至下的链较短,审批手续简化。这两点都有利于民营经济主体能够在短时间内贷到所需资金,也适合民营经济主体灵活生产经营的特点。
3.2.2 鼓励采用多种资金融通形式。
民营经济主体从生命周期看,可分为处于初创期的民营经济主体和处于成长期的民营经济主体。对处于初创期的民营经济主体而言,由于其经营周期短,信誉沉淀不足,又没有可抵押的资产,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因此贷款可得性不高。传统的抵押贷款等方式基本上都行不通。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应鼓励采用众多短期金融工具进行资金的融通,如应收账款、货物、合同等。
3.3 采取措施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的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要有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有优秀的人力资源支撑;应充分重视高校优秀人才在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应大力推进并深化高校实验室与民营企业的合作,促使科技创新技术的迅速转化。另外,可加强产学研联合体,根据市场需求,利用高校实验室进行研发,最终又应用于市场,形成联合体促进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http:///.
[2]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59.
[3]熊波,陈柳.基于制度角度的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4).
[4]周兆生.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5).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瓶颈;政策环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经济从公有制经济的“有益必要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政府限制发展到提倡和鼓励发展的曲折历程,已逐步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通过梳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剖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盐城市民营经济发展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盐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12年,盐城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77.92亿元,是2005年的3.3倍,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6.6%,比2005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5.25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占全部经济的比重为42.8%,比2005年提高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41.91亿元,是2005年的3.2倍,占全部经济的比重为77.5%,比2005年下降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40.76亿元,比2005年提高3.3倍,占全部经济的62.2%,比2005年提高10.8个百分点。
2.主体活力不断增强。2012年,盐城市工商登记注册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数600047个,是2005年总户数的3.4倍,年均增长19.1%。其中,民营企业121604个,年均增长25.5%;个体经营户478443个,年均增长17.9%。民营经济注册资本(金)4487.72亿元,是2005年的15.6倍,年均增长48.1%。其中,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由2005年的262.03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3656.17亿元,年均增长45.7%。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也由2005年的104.63万元提高到2012年的300.66万元,年均增长16.3%。
3.税收贡献日益突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江苏省与盐城市均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增加了税收收入。2012年,盐城市民营经济完成税收收入292.09亿元,比2005年增长6.5倍,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达68.9%,比2005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完成税收收入146.50亿元,比2005年增长6.7倍,占全部民营经济税收收入的比重为50.2%,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34.4%。从税种看,增值税67.51亿元,营业税86.73亿元,企业所得税34.88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2.8%、88.2%和56.7%。
4.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稳定之基。盐城民营经济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2012年,盐城市民营企业共吸纳就业人员198.95万人,比2005年增加127.67万人,年均增加18.24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4.4%,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1个百分点。浩浩荡荡的民营经济从业队伍既是社会劳动力的蓄水池,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稳压器。
5.民营商业蓬勃发展。从消费品市场看,民营经济也保持了蓬勃的发展势头,商品销售额稳步增长。2012年,盐城市民营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额3406.68亿元,比2005年增长4.8倍,年均增长28.5%。其中,零售额299.54亿元,年均增长18.8%;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共实现零售额959.56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3.8%,比2005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二、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积极创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和体制局限等因素,民营经济在快速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长期悬而未决。
1.政策门槛有待降低。2005年2月29日,国务院“非公36条”正式公布,其主要内容是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等。“非公36条”的出台曾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希望,然而配套措施没有落实到位,行业垄断没有完全打破,使民营企业深陷“上面放,下面望,中间制造顶门杠”的尴尬处境。近年来,盐城市民营经济产业布局不合理,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批发零售、餐饮娱乐、工业制造和居民服务等科技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如电力、石油、铁路、民航及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等大部分尚处公有制经济垄断和半垄断状态。
2.融资渠道过窄。近年,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但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较窄,融资难、资金短缺问题依然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直接融资方面主要包括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等。目前,我国上市发行股票和债券的门槛很高,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达到上市标准,而资本市场又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间接融资方面,银行贷款是民营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但大多数银行都不愿意因把钱贷给民营企业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同时现有金融机构又缺少面向民营企业的商业化银行,加上信用担保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根本无法满足民营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3.人才资源紧缺。人才匮乏已逐渐成为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专业能力不足,其人才资源状况经常处于两“难”境地:一是人才难求;二是人才难留。据调查,34%的民营企业认为高素质人才不愿到民营企业工作,遭遇“人才难求”的尴尬处境。也有部分民营企业已经拥有人才,但是用不得其法,福利待遇水平跟不上,不能正常发挥人才功能,导致人员流失快,人才稳定困难,缺乏高端人才成为影响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障碍之一。
4.民间投资增速放缓。2012年,盐城市完成民间投资1531.50亿元,同比增长18.3%,慢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9.0%,比去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投资899.10亿元,同比增长3.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6.4%,比去年同期低8.5个百分点。
三、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放宽市场准入和经营范围,降低经营条件,积极扶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民营企业发展,加大对民营经济上水平、上档次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民间资金更多地投向技术、资金密集、附加值高的民营工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政策、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推进民营经济由小而散、土而弱逐步向产业型、科技型、外向型转变,促进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拓宽融资渠道。政府、银行和民营企业要共同努力解决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一是鼓励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或通过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二是加快银行体制改革,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推动银企合作,探索成立专门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银行及金融组织;三是积极构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支持发展商业性担保,不断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3.加强人才培养。一方面,加强对业主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民营企业主的素质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应根据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争取短期内提高企业主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现有人才的作用。积极引导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企业品牌创建等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管理办法,特别是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要进行期权或股权激励,多渠道提高现有人才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待遇。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条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努力使民营经济在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历程当前困难与“五个转变”[J].理论探索,2010(01).
[2]宋子鹏,杨少浪.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珠江经济,2008(08).
[3]国迎春,张卉.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齐鲁质量,2003(05).
关键词:现代民营经济;存在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也在迅速崛起,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民营经济的发展极为高效,已然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具体的发展中民营经济面临很多困难难以解决,诸如融资困难、战略定位等,导致民营经济的实质增长速度与其潜在增长严重不符,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特从民营经济实际运营的角度出发,浅谈现代民营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与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现代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有的问题
尽管民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然而从全国经济发展状况来说,民营经济仍受很多因素的约束,综合来说,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点:
(一)融资艰难资金是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原动力,而现今我国民营经济难以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便是融资艰难,其融资途径小,贷款困难,造成了民营经济很难扩大规模,并形成持续健康的发展战略。当前,我国融资渠道已经开放的相对较多,但针对民营经济的却比较少,且由于创业投资市场还没有完全定型,交易市场制度相对不完善,因此在融资中多依靠间接融资,大部分民营企业不能利用股权或债券形式直接融资,唯有依赖于非正规、小范畴的借贷来集资或股权融资,此类融资风险高、规模小,在民营经济投资上缺乏长期资金支持的稳定性。
(二)民营经济的信誉度较低民营经济在发展期间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便是信誉度较低,尤其个别企业当前实行的是“开门迎客,关门打狗”的短期行为,战略目光定位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为整合民营经济行业带来了巨大伤害。种种问题皆是民营经济本身信用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一为某些民营企业纳税意识较差,为了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甚至做出了假账,提供虚假报表的事件,导致其财务报表等失实,失去可用度;二是民营经济本身法律意识较差,大多数企业在运营上目光短浅,只着眼于当前利益,为此不惜违法,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导致消费者对其信任度极差。甚至有的企业出现了拓宽或不付款的现象,引发供应商不信任等状况;三是民营经济内部的信用危机,比如个别企业领导层不守承诺,出现拖欠或克扣员工工资的现象;或是部分职业经理人直接跳槽,泄露原企业私密信息等行为,均造成了人们对民营经济认知上的偏差。
(三)民营经济内部架构不合理1.民营经济产品架构不规范,后期调整难度较大民营经济中,传统产业产品所占比例过大,而新型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发展速度却比较慢,造成第三产业产品发展慢,所占比例较低,因此在其区域产业架构与产品架构上逐渐发展为同一趋向。2.某些民营企业在治理中其架构不甚标准民营经济在架构治理上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其从理论上来讲完全可以实现合理管理,但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却有很多政策难以实施,因此在治理上部分民营企业多选择家族管理模式,部分企业选用两权分离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而家族制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科学决策与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在人才提拔、吸收以及制度创新上,缺少灵活性,并最终致使企业难以发展。
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以民营经济为基础,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进步经多种研究后,国家认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是相互对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起来,相互促进。非公有经济是经济长期存在的并发展,其存在时间的长短完全取决于生产力的高下。所说,当下我们进步经济改革的重点还是需要放在改变原有不合理的管理体制方面,例如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改善旧体制,使其焕发生机,蓬勃发展。但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慢慢的“摸石头过河”式的来展开,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当下我国的微观经济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我们改革的重点还是要着眼于“破”而不在于“立”上面,这是一个引起我们深思的重大问题。对于这方面本人认为,要以市场经济为根本立足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同时需要同步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管理制度,对于旧体制的问题,需要在发展新体制的基础上加以逐渐解决。
(二)加快现代化进程,促进民营经济自身的完善。在我国经济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大多数民营经济尤其是私营企业,其管理模式属家族式。这种管理方式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着明显的优势,例如有较强的凝聚力,可以随着企业的做大,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弊端,例如决策太过个人化一般由家长个人决定,用人体制上采用世袭制等等,都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纵观全世界,当企业做大做强之后,有了一定的规模之后,无论是企业制度还是企业的管理都会走向现代化。对于我们的民营经济企业,走向现代化也是必行之路,所以,建立科学、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完善而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例如,要有果断而善于决策的领导班子,把企业中的权力机制、监督机制、执行机制等机构进行权责明确的划分,明确各自的权力与义务,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等等,都可以使民营企业更畅通的运行,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塑造自身的信誉人无信而不立,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企业的信誉显得更为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经济合作均需要建立在信誉之上,所以,民营企业更要注重声誉,在市场交易中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得到更多的贸易伙伴,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对于民营企业,不要因为规模小而忽视信誉,更不要目光短浅,做了竭泽而渔的事情来,失信于社会。
(四)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筹融资环境在构建优质的企业筹融资环境的过程中,要从法律制度方面入手,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筹融资制度,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例如,完善与健全直接与间接融资法律制度与融资体系。对于中小银行要大力支持,建设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体制,以此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五)以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点,全面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一是着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坚持“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原则,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做到都向民间资本应放尽放。在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政策上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民间投资享受与其他企业投资同等的用水、气、热价格等优惠政策。二是着力推进企业混合制改革,促进民间资本向国有经济投资。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重组过程中,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类市场主体,鼓励非国有资本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及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等方式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与经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六)以统筹推进“放管服”为抓手,促进民间投资环境大改善。一是着力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二是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简政放权与宽进严管相结合,在质监、安监、工商、环保、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中开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试点,探索完善投诉处理措施、强化电子监管、推进监管标准化建设、加强监管信息共享、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等有效做法,形成了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新格局。
三、结语
综合来说,民营经济若想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既需要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也需要民营企业内部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整合,并制定相关可行性较高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信用度,如此既可以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融资与管理环境,也能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并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忠慧,李泽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04):192-193.
[2]王雪岭,包中文.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6,(08):40-41.
近年来,我市把实施“民营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这既是对全市经济发展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科学决策,也是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为促进这一战略决策的深入实施,我们在分管主任的带领下,对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调查认为,近年来,我市对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通过招商引资、改革改制、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安商扶商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因素,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名副其实的“中坚力量”。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行业结构逐步优化。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由过去的商业、餐饮业、维修业等逐步向工业、建筑业、种植养殖业、交通运输业扩张,由传统的加工、流通、服务向科技、文化、信息等产业延伸,呈现出多领域渗透、全方位发展的态势。经营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形成了自我发展、租赁、买断、合资、承包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空间明显拓宽。截止7月底,全市民营经济业户发展到1.7万家,民营企业达2060家,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0.3:60.7:39变为0.2:65.2:34.6,工业地位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组织形式日趋完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经过股份制改造、“四扩一调”、企业组织形式升级等三个改革阶段,我市企业已走上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理性轨道。①企业队伍素质日益提高。目前,多数公司已按照《公司法》规范升级为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显现。全市共有潍坊市以上企业家106名、乡镇企业家172名,总数列潍坊市第一,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有5000多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2400多人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民营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②形成了一批支柱行业。依据产业基储技术装备水平、区位特点,已发展起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占全市总数的73.5%,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到了全市工业总量的90%以上。③培育了一批名牌。全市已有34家民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9家企业通过了qs9000汽车业质量体系认证,荣获全国驰名商标2件,省着名商标13件。
三是发展环境更为宽松,洼地效应显着增强。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四个放开”、“六个不限”的原则,进一步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发展局,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从各方面入手打造优质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实现了经济发展的不断跨越。1—7月份,我市招商引资认定项目537个,实际利用引进资金21.9亿元,其中外资2419万美元,到7月底,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18家,5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过亿元,11家过5千万元,64家过1千万元。
四是社会贡献日益突出,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民营经济已成为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占财政税收的比重逐年提高,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利税16.1亿元,上缴税金30706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1.2%,出口总额902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9%。目前,我市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省级以上劳模9名,潍坊市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2名,诸城市人大常委和政协常委13名,有10人获得“发展民营经济十大功勋”荣誉称号。在7月底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张旗鼓地对民营经济50强企业和百佳个体工商户进行表彰,营造了有利于民营经济能人脱颖而出的政治氛围。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从调查情况看,除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所带来的企业用地审批难度加大、资金供应紧张以及能源制约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暂时性的困难外,我市的民营经济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观念性障碍没有完全消除。目前社会对民营经济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已成为主流,但由于对民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轻视民营的观念仍或多或少地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出现了党政领导重视,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家着急,但个鹁咛骞ぷ魅嗽比鲜恫蛔愕摹傲酵啡取毕窒蟆?br>(二)融资渠道不畅。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担保公司和基金由于数量和额度极为有限,面对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只是杯水车薪,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由于其信用机制还不够健全,原始积累少,整体实力弱,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相对比较困难。导致大部分民营企业只靠自有的少量积累或向私人借贷进行微循环运作,企业扩大规模和技术改造都受到限制。
(三)企业诸多内部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管理上,家族制仍然是一些企业主的实际选择,没有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制定管理制度,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完全分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涉足的大多是传统行业,与新技术不能很好地衔接;劳动力资源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招不进、留不住,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有的企业主没有树立起牢固的科学发展观,或是只图眼前利益,或是小富即满,人本意识、社会意识、诚信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存在财会制度不规范、做假帐,偷税、漏税,逃帐、赖帐,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意见
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方向,也是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我市看,无论是建设工业强市、解决“三农”问题还是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必须依托民营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加倍重视、全力保持我市民营经济的强势发展,不遗余力地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天地。
(一)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与民营经济共兴衰的观念。民营经济是以民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摒弃那些旧的、保守的观念,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潮流的新观念。要积极宣传党和政府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民营经济人士艰苦创业的成功典型,以及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深化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把各方面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xx大与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齐心协力,共同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上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市直部门要以保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为己任,放手发展、放活政策、放开市场,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切实“形成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努力营造想民营、干民营、助民营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环境经济。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还处在培育发展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呵护和支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继续坚持欲取先予、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继续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环境。一是优化政务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最重要的政务工作,要把是否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从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力求最小化部门利益,最大化部门服务,彻底解除影响、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定,消除放权与收权受“条块”限制和部门利益驱动的现象,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二是优化法制环境。一方面,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强化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职能,纳入更多审批事项,减少审批“体外循环”,特别要强化干部依法履职意识,加强督查,彻底杜绝企业面临的“三乱”问题;另一方面,要抓好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民营业主的合法权益。有的企业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受到地痞流氓的纠缠,牵扯了相当的精力,建议对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三是优化市场环境。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扶优限劣,使绝大多数守法、规范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顺利发展。
(三)加强信用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守法诚信经营,是民营经济存在的基矗要加快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用缺失惩罚和警示机制、信用激励引导机制、信用保障机制,完善和强化信用监管,引导民营企业增强诚信意识,严格履行生产、经营和劳动保护等各类合同,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要在引导规范民间信用发展的基础上,畅通融资渠道,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资金基矗首先,充分发挥金融部门融资主渠道作用,通过政府做媒,适当下放贷款权限,改进金融服务,促进银企联姻,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其次,大力激活、吸纳民间资金,把融资重点放在撬动民间资本上,多形式建立担保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向二三产业聚集,向特色产业和高科技产品投入;再次,积极扶持、推荐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和到国内外上市融资。
(四)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名牌战略,提升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按照“积极引导、相对集中、龙头带动、形成群体”的原则,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对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潜力大的企业、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培养,积极鼓励引导大中小企业联合,以社会化生产、专业化协作的“多赢”方式,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发挥好比较优势,促进特色企业、特色产业、特色村镇和特色市场的快速扩张,构成特色鲜明的民营经济板块和产业群,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名牌代表了企业形象和城市形象,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实施名牌战略不仅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我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要加强统筹规划,建议市政府对我市每年确定的创名牌产品,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落实责任,定好措施,抓出成效,加快创名牌步伐。对名牌要实施政策倾斜,优先保证名牌产品的生产资金、技术改造,坚决打击假冒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要加强对企业创名牌产品的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贯彻好iso9000系列标准,搞好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克服在名牌问题上只顾眼前利益、借牌经营,忽视自己可持续发展的倾向。
按照统计核算界定的民营经济范围,市统计局对20**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的增加值进行了测算,主动与工商、税务、商务等部门沟通对接,了解了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税收、对外贸易等情况,调度搜集了全省及部分市民营经济有关指标,对近年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发展,对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凸现,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经济总量逐步扩大,所占份额稳步提高
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由20XX年的153.54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262.54亿元。20XX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 40.2%,比20XX年提高7.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约1.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预计实现增加值147.34亿元,增长10.7%,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2.2%,拉动全市gdp增长3.7个百分点。
(二)市场主体发展迅速,单体规模不断扩大
从工商注册登记情况来看,20XX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总户数达到3.47万户,是20XX年的1.76倍,注册资金达到19.74亿元,是20XX年的 3.2倍;私营企业达到1.37万家,是20XX年的1.76倍,注册资金达到392.82亿元,是20XX年的2.3倍。20XX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5.68万元,比20XX年增长80.3%,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287.76万元,比20XX年增长33.2%。
(三)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提升
民间投资已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20XX年,全市民间投资达到36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77.5%。同时,民营企业积极开展进出口贸易,出口队伍不断扩大。全市有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由20XX年的126 家发展到20XX年的310家。20XX年,全市民营企业出口额突破 7.51亿美元,是20XX年的1.31 倍,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90%以上,为全市出口创汇,拉动外需做出了重要贡献。20XX年出口总额排在前十位的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达到4.52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60%。
(四)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社会贡献日益增强
民营企业已成为全市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20XX年,全市民营企业实现税收收入21.04亿元,比20XX年增长65%,年均增长10.5%,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25%,比20XX年提高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渠道,社会效益日益显现。20XX年,全市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数已达到22.26万人,比20XX年增加6.48万人。
(五)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品牌战略取得成效
近年来,全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20XX年,全市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52.8∶41.2,与20XX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7.2个百分点。截至20XX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已获29个省著名商标,5个中国驰名商标;已创建17个山东名牌、4个中国名牌,分别占全市的54.8%、80%;培育3个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
二、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综合实力较弱,市场主体少、规模偏小
20XX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2%,低于全省4.6个百分点。全市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260.6户,低于全省320.8户及全国 326户的平均水平;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102.4户,比济南少22.2户,比青岛少83.8户。从企业来看,也存在骨干企业少、规模普遍偏小的问题,20XX年全市949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达到70%。其中,工业小、微企业353家,占比达88%;建筑业小微企业97家,占比 74%;重点服务业小微企业77家,占比79%。
(二)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短缺
民营企业自身发展规模较小,可抵押资产较少且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普遍存在贷款难、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受贷款担保条件等因素限制,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加剧,融资成本上升,整体效益下滑,继而陷入贷款难的恶性循环。虽然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化和针对性扶持政策的出台,一些优质民营企业融资难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我市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资金缺口。20XX年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0.82亿元,仅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31.48%。
(三)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我市民营企业产业层次较低,主要从事传统产业的基础产品生产经营,从事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少;生产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创新型企业少,多数民营企业不注重技术革新,科研投入不足甚至全无。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只有11.3%的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只有8.4%的企业有研发经费,全市研发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86%。
(四)组织形态比较落后,高级人才较为缺乏
我市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截至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中股份公司仅占0.26%,低于全省0.46%的平均水平。同时,目前我市大多数民营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没有人才发展的长远规划,仍面临着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匮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由于员工待遇低,稳定性较差,人员流动快也给民营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20XX年,全市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8654元,比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18828元。
(五)宏观经济稳中趋缓,民营经济发展压力加大
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面对周期性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一定程度的回落态势,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同样也出现了减缓趋势。自2010年开始,民营税收增长速度持续下滑,由增长26.9%一路下滑至20XX年的下降0.1%。
(六)考核监测体系不健全,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今年,全省下发了对各市民营经济的考核方案,而我市在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和发展考核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一是标准和口径不统一。我市的民营经济主要由工商、统计、税务、商务等部门分别统计,各单位对民营经济的统计口径偏差较大,造成指标间可比性较差。二是民营税收、民营经济增加值等指标没有分区数据,不利于对各区和各镇(街道)的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和对比。
三、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引导
研究制定鼓励创业、激励先进的政策措施,根据发展速度、税收贡献及科技创新情况,对优秀民营企业创业者和企业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严格执行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进一步完善全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微型企业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申领使用制度,引导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向科技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生产业。
(二)提高服务效能,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进一步简化和取消行政审批权,为民营企业提供便利,充分发挥行政服务大厅部门集聚效应,优化部门服务职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使企业少走弯路。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加强部门与企业间的交流互动,更有效更切实地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维权、引进人才、法律援助等服务。从各部门选拨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到企业进行挂点帮扶。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密切关注企业运营情况,了解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三)拓宽融资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加强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联系,健全民营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信用档案,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鼓励银行开发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大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力度,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强化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通过企业入股、社会筹集和政府支持建立互助资金,发展以市场机制运作的信用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规范有效的担保。探索银企合作的新方式,借鉴助保金贷款、过桥资金等融资办法,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另外,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企业融资方面的作用,抱团融资;鼓励优质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抓住国家、省加大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政策扶持的机遇,努力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
(四)强化创新驱动和人才培养,打造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导民营企业调整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把企业发展要真正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上来。支持民营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高校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努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更多的自主品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完善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引进和培养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引导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大企业管理和业务培训力度,提高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关键词】 城阳区 民营经济 对策 建议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青岛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开始较早的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民营经济已经成为青岛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622.8亿元,同比增长11.7%,占GDP比重达到53.8%。本文选择民营企业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的城阳区进行研究,阐述民营经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以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城阳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最近几年,青岛市民营经济表现出规模增长、质量改善、作用加强的良好发展势头,已然成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保持稳定的重要力量。作为青岛市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阳区民营经济也在每年逐步的发展,民营经济在城阳区经济发展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例如2010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49.96亿元,其中实现国税收入29.24亿元,实现地税收入20.72亿元,而2010年实现财税总收入(不含海关税)695573万元,民营经济税收占总收入的71.83%,其中,总国税387336万元,民营经济占75.50%,总地税273487万元,民营经济占75.76%。
二、城阳区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民营经济发展思想观念滞后
一是政府部门本身的不足,部分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民营经济存在偏见,思想上有唯“成分论”的观念,认为民营经济就是个人的事,存在厚薄之分。在产业发展、金融支持、政策优惠等方面以国有经济为主,民营经济难望项背。二是城阳区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很多民营企业在创业伊始,以民营企业拥有人的产权为基础的家族式管理的经营管理方式,例如大多数民营企业也是采用这个方式,其产权制度具有显著的家族化倾向。对于城阳区的民营企业来说,在创业初期这种模式也许是可行的,但随着民营企业不断的发展,企业已走出刚开始的创业阶段,这种家族式的经营模式已经被验证非常难得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2、民营经济融资困难
城阳区的民营企业的融资基本上是通过自己筹资、自己积累进行发展壮大的。城阳区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究其原因,一是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小、实力弱、资本积累少,融资渠道单一。二是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不稳定性较大,银行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原因,怕贷、惜贷、慎贷。三是银行实行的抵押和担保贷款制度,从银行这方面来说,由于观念和体制上的因素,中国银行的体系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以及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然而很多民营企业缺乏获得银行贷款所需的一些条件。四是银行出于风险的考虑,对国有经济不怕贷大胆贷,对民营经济不准贷的现象突出。从规模性指标来看,2008年城阳区民营企业500家总体表现为总额增长,增幅下降。与2006、2007年相比,营业收入总额增幅分别下降15.88和14.05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幅分别下降23.05和9.9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增幅分别下降3.71和15.32个百分点;净资产增幅分别下降32.14和12.5个百分点。
3、民营经济本身的不足
城阳区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以快速式、家庭式的方式经营发展的,然而这种模式存在着各种不足。在管理方式上,基本上“老婆管钱、亲戚管账、自己跑市场”的模式,制约了企业更高发展。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少数经营者违法经营、制假、偷税,另一方面不知依法自我保护,权益得不到保障。由于城阳区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进入民营企业的起点较低,加上城阳区从事民营企业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大多数民营企业本身在创立之初就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起步要求不高,开始资本不足,低标准重复投资比较普遍;投资盲目性较高,追求目标短浅;职业素质不高,不正当竞争、以假乱真、破坏环境等现象经常发生;企业的发展缺乏长期的战略和长远的眼光;很多民营企业在人才引进上面远远落后于国有企业,存在“需要管理人才、需要技术人才、需要营销人才”的状况。
4、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宽松
城阳区对民营经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政策等方面有歧视,在“市场准人”上城阳区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享有公平待遇。至今,很多行业对民营投资即使没有明文规章的限制,然而城阳区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与其他成分的经济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政策和制度差异。例如近3年,市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重奖纳税20强民营企业,拿出1000万元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城阳区不仅奖励较少,而且没有完善的奖励机制。城阳区政府部门出于自身情况的考虑,对民营经济的依然采用“依权监管”的管理模式,很难过渡到“依法监管”上来,导致民营经济投资的限制较多、手续较为复杂、话费时间较长,增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交易成本。
5、民营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城阳区民营经济的发展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加之城阳区资源的优势并不是很明显,投资民营经济的项目过于单一,导致投资效率过于低下,不利于民营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大多数民营企业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的简单加工生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底端。经济结构的过于单一导致:民营企业包括的产业数量较少实力较弱,生产加工销售模式过于简单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很多民营企业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损失惨重;民营企业包括的产业行业比较单一,这不利于民营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据统计,城阳区民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9057户,占总户数的92.70%。而股份责任制的公司占得比重较小;民营经济包括的产业总量不足,城阳区民营经济的总量不到工业经济总量的80%。
三、城阳区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加强政策引导
城阳区应研究制定加快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落实城阳区已有的优惠政策、规定,建立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学习其他地区已有的取得一定好的效果的政策措施,推行有利于鼓励和扶持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引进信息化服务机构和软件开发企业,加快城阳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大对城阳区民营经济的财政支持强度,城阳区应根据市政府的财政预算安排在本级财政设立用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发挥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杠杆作用。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努力减少CO?的排放。充分认识这次经济危机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坚持以企业为本,保民生,促发展的思想,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气候,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杜绝对民营企业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继续对民营中小企业实施减税政策,免征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同时,要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不断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2、加强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城阳区应鼓励民营企业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民营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于产品的质量,因此,民营企业要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不断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城阳区应鼓励民营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市场提供一流的产品,同时要在企业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加强力度,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建设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民营企业争创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开展产学研相结合,鼓励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实验设备共享等服务,加快推进由引进创新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
3、加强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服务力度
城阳区应大力加强对企业设立、生产经营等提供便捷服务,简化民营企业创办手续,简化工作流程,清理不合理收费、乱收费等不合理的现象,建立民营企业技术支持平台和操作性技能培训体系,开展业务开发和管理知识培训及咨询服务;依托高等院校或中介机构组建若干民营企业培育中心,提供全方位的业务开发和管理知识培训以及创业前、创业中、创业成功后的业务咨询服务;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消费变化,及时改进和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开展民营企业信息化推进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选择适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研发、管理和市场开拓水平以及其他对民营企业提供有助于减少投资风险和增强竞争力的其他服务。继续加强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民营企业市场开拓。开展民营企业信息化推进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选择适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研发、管理和市场开拓水平。同时大幅度降低民营企业所缴纳的雇员保险金额,城阳区应成立专项基金给予补贴或补助,解决众多民营企业雇员的基本社会保障问题。
4、加强金融支持
城阳区应继续加强引进金融服务机构,持续扩大信贷,成立由政府引导,银行、担保、典当、风险投资机构和民营经济共同参加的融资服务组织,积极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对有订单、有项目的民营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努力提高民营企业的信贷比重,城阳区应鼓励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和民营企业集合贷款等,加大对产业链配套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快开展股份制公司股权出质工商登记业务,盘活一些民营企业的股权。建议鼓励发展中小型民营银行,充分吸纳并活跃、规范民间资本的流通,变非法地下钱庄为合法民营银行,以缓解融资压力,弥补通过大型银行融资的不足。城阳区探讨民营企业集合债券发行,拓宽民营企业项目融资渠道,鼓励民营企业引进战略投资,改善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
5、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城阳区应高度重视对民营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大部分民营企业家因长期忙于公司业务,学习先进理论知识的时间不多,因此在某些方面跟不上当今发展的经济趋势,行为思想等方面过于陈腐,迫切需要及时补充新的知识,提高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分析能力,准确了解和预测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市场的发展前景,避免过于乐观的估计形势,作出不正确的决策,贻误商机,建议对民营企业家进行不定期培训和学习,以提高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城阳区应把人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构建以企业家为核心、以企业管理团队和科技研发团队为支撑、以技术工人为中坚的民营企业人才供应链。建立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和专家人才资源库,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要加强软件人才、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切实保障城阳区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茅于轼、张玉仁: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前景[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6).
[2] 许崇正:民营经济发展与制度环境[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 吴立平:关于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机制的思考[J].东南学术,2006(6).
今年上半年,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全市民营经济工作暨表彰会议精神,不断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引导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了赶超发展步伐,推动了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我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民营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资产投入不断增加,速度效益齐头并进,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加快。今年—月份,全区新增民营企业家,新增个体工商户家,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分别达家和户同比分别增长和,总计注册资本达亿元同比增长。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亿元,营业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
二是重点投资项目进展顺利。落实和开工了一批投资过千万元的大项目。安德利果胶项目已完成厂房、设施投资亿元。烟台市工业炉厂厂房项目已投入万元。新牟电缆有限公司高数据传输电缆项目已完成投资万元。年初列入规划的个重点民营经济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达项,实际完成投资亿元,占规划投资总数的。
三是行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我区过去一直以机械、纺织、化工、食品、黄金等行业为主导行业。近年来,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配置情况变化,适应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和沿海加工带的要求,对行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形成了以机械加工、食品、电子信息、轻纺和旅游为支撑的五大主导产业。这五大主导产业在全区经济中所占比重已经达到八成左右。从全区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来看,机械加工占;食品占;电子信息占;轻纺占。
四是园区“载体”的聚集效应增强。把园区建设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结合起来。实施了武宁路拓宽、政府大街西延、新城大街东延等道路工程及绿化、亮化工程,在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的同时,从提高土地资源、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及有利于环境治理和管理出发,引导、鼓励民营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企业到工业园区集中发展。截止目前已有家民营企业进入牟平经济开发区及大窑组团发展。我区四家上市企业均在开发区或大窑组团投资建厂。一些村办企业改制后也增加投资到园区发展。富海集团公司改制后在大窑组团投资设立富海工业园已完成投资万元。今年全区新增进入园区的民营企业家,新增进园民营企业投入达亿元。
五是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月份实现增加值亿元,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原创:实现利税亿元。新潮实业、九发股份、恒邦冶炼、富海实业、大展纸业、烟台市工业炉厂、银河纺织、东源变压器、海德集团、丽鹏公司等民营企业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六是民营企业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在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不利情况下,加大食品和机电产品出口规模,安德利、枫林食品等重点企业外贸出口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今年—月份民营企业完成出货值亿元,同比增长。
二、主要工作措施
围绕鼓励支持、引导、促进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⒈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发挥主管部门的参谋作用。区民营经济发展局加强了调查研究,深入到重点镇、街道办事处、部分民营企业、有关主管部门、执法收费单位,通过走访有关人士、开座谈会等形式,摸清了民营经济基本情况,找准了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同时到民营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等地和本市莱阳、莱山等县市区学习取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和搞好部门工作定位的意见。还结合实际情况,研究起草了关于强化对民营经济工作组织领导、完善区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强民营经济工作考核、落实民营企业家政治经济待遇等工作意见,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肯定。
⒉强化工作调度,抓好重点项目落实。为了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跨越,今年年初,我局将民营经济各项发展指标进行分解,向各镇、街下达了民营经济发展任务指标。为了确保工作目标的落实,多次召开各镇、街分管负责人会议、镇、街经委主任会议及有关企业负责人会议,对民营经济工作进行督导调度。对重点民营经济项目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各镇、街道也落实了重点项目分工,分管工业的副书记靠上去抓。宁海街道对奥东啤酒、你可来电子等民营企业及永安、北翠、王家疃三个集贸市场采取领导分包责任制,定期召开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发展中有关问题,尤其在企业创办、审批、征地、建设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和重点项目实施。
⒊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民营经济工作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民营经济是改革深化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生力量,对地方经济具有举足轻重作用,而人们对民营经济的观念和认识还不能一步到位,要有一个过程。区民营经济发展局也是新调整设置的部门。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得到全社会的理解、认可和尊重,使民营经济工作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关注和支持。为此,我们把宣传作为今年工作的启动点之一,采取切实措施加以强化。一是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多次会同区电视台录制民营经济新闻节目,还开办“民营企业创业故事”专题电视栏目,已播出两期。还通过《烟台日报》等强势媒体宣传报道我区民营经济工作情况和做法,已在市级以上报纸发表稿件篇。二是及时将工作信息上报给区“两办”。区委、区政府工作简报中加大了民营经济工作信息量,上半年已采用民营经济工作信息十多篇。三是我局创办了《牟平民营经济》简报,及时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传达有关指示精神,交流典型经验,传递民营经济发展的动态信息,反映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呼声,受到了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此外,协调重点民营企业在市区重点路段设立企业广告牌,还以区民营经济发展局名义组织篮球队参加区内比赛,展现了我区民营经济的崭新风貌,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⒋转变工作职能,搞好融资、人才、信息等方面服务。一是协调银企关系,化解“融资难”矛盾。我区人均存款较多,全区各项存款余额达亿元,而信贷资金对民营企业投放不足。为了促进银企双方互利共赢,月份,我局协同有关部门一起筹备并成功举办了我区首届银企联谊会。会上区内家金融机构与家民营企业进行了互动交流,签订意向性贷款协议金额达亿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搞好民营企业信用评定。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了全市“中小企业信用”评比。我区烟台市工业炉厂等家企业新增入选烟台市“中小信用企业”,烟台北方安德利果汁股份有限公司等家企业年审合格再次入选,全区“中小信用企业”达到家,成为全市入选企业最多的县市区。三是加强民营企业有关人员的培训。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原创:适应企业融资需要,我局会同区人民银行、财政局等部门举办了民营企业财务总管及会计人员参加的融资和会计法培训班。我们还组织部分民营企业家赴济南、青岛等地参加企业高管人员培训班。四是开展了民营企业人才招聘活动。会同区人事局在区人才市场举办了面向大学生的民营企业人才招聘会。会同区劳动局、总工会等部门针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组织了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
⒌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下发的《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放宽了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在建筑设计、供气、供热、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引入了一批民营企业;简化了办事程序和审批手续,区行政审批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建立了民营企业评议区直部门制度,以印发评议票的形式对执法、收费等服务部门进行了评议;建立了民营企业表彰奖励制度,对全区纳税前名和对地方财政贡献前名民营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区委、区政府给予了表彰和奖励。各镇、街道也对重点民营企业进行了奖励。
⒍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做好民营经济工作的能力。一是调整充实了干部队伍,缓解了我局多年来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二是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党员干部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树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高点定位、争创一流、立足服务、加快发展”工作理念,爱岗敬业、拼搏进取。三是狠抓作风建设。建立完善了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如考勤考核制度、调研制度、干部联系企业等制度。局机关工作人员每人联系—家企业。全局干部严格遵守各项制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主动加强学习,深入调研,早来晚走,加班加点,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尽管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区的民营经济与先进地区和兄弟县市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我们自身而言,部门职能转变滞后,习惯于过去的管理方式,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本领不高,服务方法不多;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外部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科技进步乏力,科技含量低;招商引资方面,缺乏规模大、档次高、拉动力强的龙头项目;创业氛围不够浓,没有形成千军万马创业、铺天盖地发展之势。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下半年,我区民营经济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赶超发展为主题,坚持高点定位,突出发展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力争全年新增民营企业户,新增个体工商户户,民营经济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争取我区民营经济在全市位次前移。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搞好调查研究。深入各镇(街)村、各系统,摸清民营经济结构及分布状况、重点行业及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根据实行情况科学制定民营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加强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协调发展的具体办法。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各级民营经济领导组织,落实领导分包民营企业责任制,落实民营企业家的政治经济待遇。利用电视、简报、互联网等形式,强化舆论宣传,弘扬“全民创业”意识。同时,清理民营企业收费项目,实现企业减负。
三是抓好骨干培植。积极扶持和鼓励骨干民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重组,通过租赁、兼并、参股、收购等形式,实施低成本扩张,膨胀企业规模。对具有品牌优势的民营企业,要引导其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行专业分工和协作,加速品牌聚集和资本聚集,扩大市场占有率。对新牟集团、富海集团、海德集团、西桂工业炉、大展纸业、丽鹏包装、东源变压器等企业要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尽快做大做强。
四是加强“载体”建设。集中人力物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的交通、通信、网络、水、电、暖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各类市场和商业网点,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五是健全服务体系。搞好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充分发挥我区储蓄存款多的优势,搭建银行、企业直接沟通的平台,促进企业和有关银行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加强联系;加强人才服务。要针对民营企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培训绿色通道。会同人事、劳动部门,举办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争取送出一批企业家到各级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培训,聘请专家教授来我区为企业家讲课;针对企业法律服务不到位的问题,要由区司法部门、律师公证部门、劳动仲裁部门、民营经济管理部门共同组建民营经济法律维权咨询服务工作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咨询服务活动。
六是抓好改革创新。原创:大力深化改革,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变传统作坊式家庭式管理模式,实行现代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组织民营企业创名牌产品、知名商标、质量体系认证等工作,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民营经济 经济增长 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程度的提高和各项政策的放宽,民营经济逐步发展起来,我们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它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
民营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民营经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政府限制其发展,到提倡和激励其发展,直到今天大力发展的过程,其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主要表现为:
形成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尽管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国民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支柱,代表着国家的技术、经济实力,但是民营经济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目前,在中国工商部门注册的企业约1000万户,其中国有企业约20万户,另外的98%均为民营企业,还有个体工商户2800万。非国有部门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达60%。自1980年以来,非国有部门产值以平均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推动了市场化的进程
民营经济从萌芽到发展,就天然地与市场经济融合在一起。企业以市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采取灵活的经营方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
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国有和集体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大背景下,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的就业空间明显缩小,而民营经济就业持续增长。实践表明,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人员净减少的同时,是民营企业增加了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以计算机、通讯、生物工程和微电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一些民营企业不甘示弱,积极参与。在上海确认的1743户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有312户,占总数的17.9%。在上海具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一区六园”内,民营高科技企业占主要部分。在北京,民营科技企业已从过去的配角转换为主力军,目前对北京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了60%。
形成了独特的民营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文化是一种以经营理念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体的企业精神,这种创新精神使民营企业在组织管理上实现了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演变,从企业战略上实现了从片面追求产量与低价竞争到注重品牌形象和质量信用的根本性转变,民营企业文化以独特的品位和凝聚力以及创新精神,造就了一批风险意识强、市场洞察力敏锐、敢于创新突破,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
将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发展民营经济有助于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加速中西部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目前累计有8846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港、澳、台、侨工商界人士率先到老少边穷地区投资扶贫,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民营经济的发展特点
从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民营经济发展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寿命延长 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11月,我国私营企业数达297万户,注册资金超过33470亿元。在第五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中,被调查企业的实收资本总额中位数为250万元,比1999年增长了66.7%;实收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重为18.8%,比1999年增长了7.8%。几次调查的对比表明,私营企业的平均经营年数从1993年的5.91年延长到2002年的7.04年。
发展速度快且平稳 据统计,私营企业户数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以每年60%以上的速度增长;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私营企业产值以年均50%左右的速度增长,税收以年均70%左右的速度增长,就业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
行业分布渐趋合理 民营经济发展初期主导行业是制造业,近几年逐步向第三产业发展,目前已涉足计算机、通讯、生物工程和微电子等高新技术领域,涌现出一批产值超过亿元的优秀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开始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有一些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重组,建立公司制,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确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并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实现了跨越发展。在上海、深圳股市中民营企业尤其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股市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亮点。
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国家取消了一些对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限制政策,创造了一个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较为宽松的大环境,但是由于历史的惯性和体制的局限,民营经济在加快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产品层次偏低,技术落后 虽然这几年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就单个企业来说,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技术落后的情况。据对某省私营企业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生产设备先进性一般,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只有4.79%,中等水平的占41.01%,落后的占54.2%;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占36.23%,中等的占61.68%,落后的占2%。从企业产品科技含量来看,有18.13%的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高,67.71%的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一般,其余的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
人员素质不高,人才短缺 从民营企业的人员状况看,一是人员素质不高,大专以上学历者偏少,从业科技人员不到30%。特别是有些企业“老板”的综合素质不高,这包括他们的经营思想、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学识修养、职业道德等素质不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求。二是急需人才,尤以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最为急缺。34%的民营企业认为在引进人才方面遇到的最大困难是高素质人才不愿到民企工作,从而影响一些企业的生命力。
“空心”企业较多 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常见。以上海为例,按照工商部门的调查,上海市现有留学生在郊区各区县创办企业11400多家,其中90%企业存在异地经营的“空壳”现象。这些企业的办公地点普遍设在一个房间内,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再在桌子上放一块公司牌匾,就成了一家公司,很少有人办公,有的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同企业联系,有的根本联系不到,成了断线的风筝。这是民营经济存在的顽症。
家族式管理方式 民营企业虽然有一部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起现代化管理模式,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仍按照家族式模式进行管理,如家长个人决策、接班人世袭、任人唯亲、产权封闭等弊端,已经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自办企业、自当总经理,有的还将技术、财务、营销“一把抓”,对招聘职业经理来“管家”不感兴趣、不放心,就是聘用职业经理,也不肯下放管理权利。这不仅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而且使很多员工纷纷跳槽,面临困境。
融资渠道不畅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现象,有资料显示,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中有99%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中近80%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民营经济融资机会少、规模小、期限短、比重低、担保难、成本高,远远满足不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需求。与此同时,风险基金也缺乏,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意识也淡薄,因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明显不足。随着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急剧扩大,融资难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
要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还应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重视技术创新。当今社会发展趋势,领导主流消费的越来越不是一般产品,而是名牌产品。所以民营企业要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创名优,创品牌。同时重视技术创新,采用国内成熟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外领先技术,并通过自身消化和吸收后加以改进和创新,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努力提高民营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民营企业不论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一般员工都要有较高素质,不仅学历层次要高,而且在经营思想、研究能力、学识修养、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都要高。不仅教育民营企业人员在平时加强自身学习,而且各省市县要有组织地定期举办企业人员培训,帮助他们学政策、学经营、学管理、学文化、学习一切与企业发展相关知识,帮助他们及时“充电”,提高综合素质,这应该是事关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
努力改革投融资体制。这是解决民营企业资金不足、商业贷款难、手续繁、风险基金有名无实等问题的重要措施。要加大对民营经济融资的支持力度,拓宽民间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向对民营经济扩大贷款,建立健全民营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提高现有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贷款份额。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激活民间投资,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
努力建立现代民营企业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在体制上要进行创新,要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自身的特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采用公司制形式,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企业;二是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已建立的公司制企业,要进行整改,要彻底打破家族式的企业制度,强化民主决策制度的建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努力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宏观引导。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根本战略,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把它纳入到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之中,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政策、信息服务和引导,加强对民营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总结探索出利用各种经济杠杆、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总之,民营经济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努力使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成思危.努力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发展导报,2003.3
主要经验
经验一:加强组织保障、健全工作机制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国务院出台新36条后,四川省也出台了相关意见和配套措施,各地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非公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狠抓政策落实、明确目标责任、突出工作重点,为激活民间投资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经验二:革除体制弊端、完善政策扶持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各地区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了对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革除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政策束缚,放开了广大民营企业的手脚。
经验三:降低准入门槛、拓宽投资领域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加快建立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非禁即入”,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问题,根据地方特色,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当地重点扶持、重点发展的领域。
经验四:创新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积极探索服务民间投资的新方式,各地根据当地非公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加强对民营企业服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和提升服务质量。
经验五: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环境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大力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强调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坚持多关心、多扶持、多服务,少干预、少检查、少添乱,把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努力办实事、求实效,致力建设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
经验六:培育扶持招商、发展市场主体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全力支持、鼓励、引导、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努力培育出一大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形成国有、民营、三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主要问题
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预期不乐观,在深入推进政策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突破壁垒难
市场准入方面依然存在的各种“隐形壁垒”,行业准入限制严重,尽管国务院及各部门先后出台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及其相关细则,在某些领域政策上对民间资本开放,但仍然缺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导致民间资本进入受到限制。
要素保障弱
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等制约民间投资的进一步发展,非公企业贷款规模小、频率高,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控制和管理成本等原因,不愿意向非公企业放贷;用地指标少,项目落地难,给全省非公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用工难、用工贵对非公经济的影响也日益突出。
实力提高慢
民营企业总体上管理体制落后,实力弱、竞争力不强。民营企业大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进入门槛低的行业领域,普遍规模不大,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自身实力弱;民营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水平不高,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制度不规范、文化缺位和家族式管理现象还比较普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服务提升难
民间投资涉及审批事项仍然偏多,花费时间较长;对于企业家素质教育、管理创新能力培训、风险意识培养等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在农民工培训、职业教育培训、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仍需要强化;在促进政企、银企合作之时,为企业家之间搭建有效沟通交流平台依然不足,未能充分整合、挖掘企业家之间的内部资源。
对策措施
面对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下行压力较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引起工业增速回落,工业投资增速持续放缓,餐饮收入增速大幅回落,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的当前形势,2013年省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和省委财经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的主要工作部署,包括十项内容,其中,第四项要求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我们认为,不只是第四项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部署,包括其他各项工作,都应该继续发挥民营经济的力量,大力促进四川民营经济发展,使民营经济总量规模进一步壮大,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推动全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债券融资、技术创新、跨国经营。引多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根据具体行业特征,在保持对行业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尽可能逐步降低行业准入条件,从根本上消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特别是不利于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民间资本可以自由的进入更多行业。
进一步拓宽投资领域
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为民间投资让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投资等方式参与有收益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领域。根据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
对中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低息贷款政策,给予扶持资金为在税收政策上直接优惠,如对初创期的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给予一定年限的免税和低息、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避免企业在申报扶持资金时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完善对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产业扶持等系列措施,加快民间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库,制定关于民营企业人才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研究制定实施细则,促进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出台的“新36条”以及省政府的实施意见精神;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不得单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在涉及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资源配置、优惠政策等各方面实行与国有投资相同的国民待遇;进一步扫清不利于民间投资的制度,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进一步强化素质提升
为企业家素质教育、管理创新能力培训、风险意识培养等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培训、职业教育培训、技术人才培养服务体系;完善创业载体建设,广泛开展创业辅导活动,引导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建立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孵化园;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正规的财务制度和统计制度,进行规范化企业管理,促进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上市融资,推动区域性产枝交易中心建设;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 键 词】民营经济;就业;对策。
【作者简介】欧钰娟,河北省法制研究中心经济师,经济学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学、人力资源研究。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民营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逐渐成为安置社会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因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民营经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就业问题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民营经济已成为安置就业的主要渠道
近年来,河北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落实中央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文件,使得河北省民营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河北省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3%,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55%,上缴税金占全省财政收入的64.5%。截至2012年7月,全省民营经济单位近233.9万个,从业人员达到1805.5万人,实现增加值为7743.16亿元,民营经济实缴税金1320.5亿元。河北省民营经济涉及领域宽泛,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适合河北省就业群体的特点,因此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河北省安置就业的主要渠道,并且将逐步发展成为主要渠道。
二、河北省民营企业在安置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非公平竞争,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民营企业安置就业能力的发挥。一是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在一些行业门槛仍然很高,特别是在有利益关联的行业,民营企业很难加入进去,参加合法的竞争;二是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金融市场竞争机制建立不起来,造成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广大中小企业包括对农民致富有带动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关键时刻很难得到贷款支持,企业发展不了,创造出来的就业岗位白白地丧失掉。各界人士早就通过各种渠道呼吁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可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河北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出问题;三是部分民营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后享受不到相应的优惠政策。由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情况各异,使许多吸纳安置了大量下岗职工的民营企业,享受不到应有的政策优惠,不同程度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这些因素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民营企业安置就业能力的发挥。
2.行业结构不尽合理,限制了民营企业安置就业的空间。河北省的民营企业在行业选择上,往往选择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其中一些民营企业选择的是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的项目,使企业得不到支持和发展。还有一些企业选择的项目,多家趋于一致,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内部竞争激烈,企业难以发展,进而限制了民营企业安置就业空间的稳定扩展。
3.就业人员择业观念落后,给民营企业实施就业安置工作造成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和毕业生思想观念、就业观念与社会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民营企业发展屡屡遭遇人才瓶颈,一方面老员工频繁跳槽;另一方面新的人才很难招到,“首选进机关,无奈去国企,实在不行到私企”。大学毕业生中流行的这句“顺口溜”,折射了他们对民营企业认同感较差、信任感不足的心态。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长远发展的软肋,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也阻碍了民营企业带动就业的能力。
4.民营企业自身缺陷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了安置就业能力的发挥。河北省的民营企业从整体来讲,一是管理水平偏低,经营理念还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及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二是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三是劳资状况有待改善,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没有为职工办全养老、医疗、工伤和失业保险。合同签订率不高,薪酬福利制度不规范,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亟需完善。因此造成许多人不愿到民营企业工作,民营企业有岗缺人现象常常出现。
三、对策与建议
1.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中央文件,使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的政策落到实处。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政策,河北省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和措施,各相关部门要根据部门业务范围,制定相关细则,落实好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使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鼓励其招聘新生劳动力。政府要出台相关法规,为民营经济发展拓展广大空间,发挥民营企业在就业安置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同等条件下,鼓励民营企业尽可能多地吸纳新生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对安置人数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在贷款申请、项目审批、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与更多、更好的政策上优惠和扶持,以提高民营企业招聘新生劳动力的积极性,改善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形势。
2.鼓励和支持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完善吸纳就业保障措施。(1)拓宽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首先要坚决贯彻“非禁即入”的思想,放开所有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合法竞争;其次是要放宽民营企业准入的条件,降低准入的门槛。(2)优化民营经济融资环境,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与企业双重推动,加快出台面向民营企业的融资优惠措施,建立民营企业融资绿色通道;更多地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技术开发风险基金,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和新产品开发风险大等问题;大力支持民营资本进入融资领域,组建民营的投资担保公司,多渠道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通过一系列措施,缓解民营企业资金要素制约。(3)鼓励民营企业的创立和发展。要下大力办好各级民营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充分发挥县区基地在政策解读、咨询服务、创业创新培训、项目包装等方面的作用。建立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的“创业启动基金”,制定“民营企业创业支持法规”,支持劳动者积极创业,从而扩大就业。
3.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指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利益平衡机制,而且也是市场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社会保障其功效发挥出来之后,不但保障社会,而且对企业有着巨大的保障作用。一是要教育引导民营企业主动按要求为员工交纳社会保险,实行必要的劳动保护和福利待遇,保障员工应有的权利。二是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服务力度,依法推行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民营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对于社会保障搞得好的民营企业,要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同时在贷款、减免有关税费等方面,按政策给予优惠。
4.努力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民营企业的劳动力一定程度上存在文化水平不高、素质相对较低这种情况,必须重视对就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失业人员素质,开展专业化培训,为此一定要建立培训体系,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根据市场就业需求,以技工学校、职业学校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学和企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面向“新失业群体”开展旨在提高其专业技能的职业培训,同时,鼓励广大用人企业开展针对在职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及岗位技能的内部短期培训。创造具有河北省特色职业教育品牌,扩大知名度,提高劳动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强服务 解难题 帮企业 保增长——访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孙际林》,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2年第3期。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民营经济利益直接,经营自主,机制灵活,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一时代主体,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坚持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和多元化发展的方针,努力培植民营经济生长点,民营经济呈现出了规模壮大、质量提高、发展较快的局面。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民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总量快速膨胀,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据统计资料反映,199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仅为17.8亿元,只占当年gdp的19.8%,20__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达到53.7亿元,占gdp的34.3%,比重比1996年提高14.5个百分点,比全省水平高1.7个百分点。由于起点较低,民营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1998至20__五年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2%,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13.0个百分点,高于公有制经济17.4个百分点。
(一)、民营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从近几年的统计数字看,我市个体私营户发展较快,每年保持在1000户左右,进入稳步发展状态。
(二)从业人员遍布一、二、三产业,且科技型、创汇型民营企业逐年增加。近几年来,民营经济一改主要在商业流通领域发展的单一格局,逐步向一、二产业发展,已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遍布工商运建等各个行业。
(三)有限责任公司异军突起,发展迅速。1998年以来,我市新发展的有限责任公司29家,是近几年发展总和的1.6倍,增长速度较以往明显加快,这是由于有限责任公司责任大、名声大,自然成为民营经济提高整体规模的向主要方向。
(四)专业村、专业户发展已成为民营营经济数量增加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繁荣城乡市场、方便群众生活、扩大劳动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公有制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二、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促进了整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民营经济的比重逐步增大,发展速度也大大高于公有经济,表明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在gdp20__年比1998年67.7%的增长率中,民营经济拉动31.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33.0%。
(二)、对解决就业的作用。民营经济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安置了大批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1998至20__五年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从业人员均呈下降趋势,而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增长了61.3%,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现在个体和私营经济中的从业人员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个体和私营经济的从业人员多为城镇待业、社会闭散人员和农民。近年来,离退休干部、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以及企事业单位富余人员、科技人员、高级知识分子也纷纷“下海”。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进入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将成为解决再就业的重要途径。
(三)、对增加国家税收的作用。民营经济上缴税收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市财政的重要来源。
(四)、对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国有企业改革中要争取的各种自,民营企业都已具备,国有企业难以割舍的各种待遇,民营企业根本不存在。近几年,民营企业面向市场的灵活机动的经营方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逐步创造出了高的成长率和效益。民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行业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动力,促进了国有、集体经济的资产重组和机制转换。民营企业通过收购、承包、租赁、参股、兼并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使一些濒临破产倒闭的国有企业摆脱了经营困境,重新焕发出生机。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初步形成了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兼收并蓄,相互配置的改革与发展的互动格局。
此外,民营企业和个体户在文化教育、城乡建设、社会公益等方面给予社会了较大的投入与支持,并不断改变着自身形象和人们的传统观念。
三、发展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及经营者素质偏低、管理滞后
管理是民企的薄弱环节。目前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决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民营企业管理者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重业务轻管理的普遍现象与其规模扩大的要求还不适应。在管理方式上,目前还有不少民营企业仍沿用传统的家庭式管理方式,一些民营企业,即使是一些上规模、上档次的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也很不完善。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的高度集中,影响了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民营业主是产权的所有者,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很多企业大小事都由总
经理一个拍板做主。此外,占据财务、采购、营销等关键职位的也是业主的家属或近亲,生产、技术、管理等诸多环节都掌握在业主的家族成员手上,严重影响了部分民营企业的决策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另外,有些个体、私营经济自身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有不少个体私营企业还存在经营上的违章违法行为,无照经营,不公平交易,强买强卖,缺斤少两,偷税漏税,有的个体私营经济中工人生产条件差,缺乏安全保障等。因此,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市场营销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培养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都是民营经济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社会负担重
“三乱”现象依然程度不同的存在。在很多地方,民营企业和个体户都承担着较重的社会负担。少数部门受利益驱动,对民营企业和个体户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一些不法人员对私营个体户敲诈勒索、吃拿卡要,破坏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民营企业还要应付多个部门的检查、管理,要上交各种名目的税费,一些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接待任务也很重。这些问题也将妨碍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创新乏力、科技投入力度不足
尽管不少民营企业已经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但总体上看,我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偏低,私营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部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还不到1%。从工业的行业分布看,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一些传统行业,高科技企业较少,与新技术不能很好的衔接。由于很多私营企业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不求进取,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投入明显不足,影响了企业长远的竞争能力。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目标比较单一,主要是在市场需求及同行业竞争的驱动下,才实施产品质量的改进和开发新产品。由于缺乏技术上的创新,导致很多民营企业产品生产周期过长,更新速度较慢,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四、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措施
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是维系我市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且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当前民营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运行趋势,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环境。贯彻落实好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营造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
(1)在市场准入方面,要进一步放宽对民营经济的限制领域。
(2)规范政府管理职能,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工商行政管理,简化办照、办证手续,定期征集消费者意见,奖励合法经营、优质服务,惩罚欺行霸市、假冒伪劣。增强税费征管的透明度,执行收费许可证制度,实行亮证收费,并公开收费标准接受群众监督。严禁任何部门对民营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一是有效地提供新的技术服务,鼓励国有科研单位与民营企业有机结合;二是提供信息支持,快速、准确地提供信息给民营企业,在投资决策中降低风险;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产业导向,鼓励其发展高科技产业、环境产业,鼓励其投资于中小型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三是提供财政金融支持,财政金融部门要在汇兑结算、存取现金等方面提供便利,允许其以财产作抵押办理贷款;四是将民营经济中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纳入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在立项审批、股份制改造、户籍管理、法律保护、社会保障、科技专利申请、无形资产评估、科技信息沟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等方面,给予切实有力的支持,提供切实有效地服务。鼓励它们向资产社会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加大国有企业的改制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构建国企改制与发展民营经济良性互动的政策平台。一方面,积极丰富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改制形式,支持一批多年以来经营不善、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尽快退出该领域;另一方面,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租赁、托管等形式,实现低成本扩张,通过市场对资源的重新配置,不但充实和壮大民营经济的实力,而且解决国企改制的历史遗留问题,安置下岗人员,让更多的闲置资源发挥效率。
(三)、鼓励民营企业进行合理的资产重组
目前我市的民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且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对那些同行业、同产品的,或者具有生产互补性的企业要鼓励其利用联营、兼并等形式进行合并,实行优化组合,壮大实力,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提高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为了应对“入世”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业主应尽快摒弃家庭经营、小富即安的旧思想。由于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普遍偏低,政府要选取一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尽快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一批民营企业“小巨人”。一是技术创新。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已起步的民营科技企业,要以科技为先导,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同时,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在开发创新上下功夫,努力发展高、精、深产品,创优良品牌。要逐步建立起有利于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向私营企业合理流动的激励机制。鼓励民营科技企业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追求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和高市场占有率,并推动更多的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型企业。二是体制创新。随着发展速度加快、比重加大和市场竞争加剧,民营经济发展在体制、机制、制度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再创新。比如,民营大户单靠独资投入已很难大发展,需要建立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民营企业的产品要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分配制度改革,通过股票期权、技术入股等分配形式建立稳定的经营管理队伍。
(五)、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继续鼓励外商投资,引导外资向我们需要的产业方向投资。鼓励外商投资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工业,兴办综合利用资源和再生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的新技术、新产品项目。同时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依法管理,强化对合同履约的监管,严格税收征管、纳税检查和会计决算检查,保护各方的权益,维
护劳动者正当权益。通过管理,把利用外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另外,要坚持“市外就是外”,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市外国内的民营企业大户来安康投资办企业。(六)、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构建民营经济发展的载体。比如,造建工业园区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聚集资本、技术、人力资源,是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和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要继续加快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功能,美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打造坚实的平台。
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一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创造大发展的浓厚氛围。根据目前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新闻媒介应开辟专栏,宣传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解决民营经济低人一等的观念,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二是放活政策,真心扶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政策灵活、环境宽松是实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先决条件。要用足用活政策,做好“活”的文章,先生孩子后起名,在政策运用上,要做到以法为界,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能活则活,能宽则宽,只要不违法,有利于发展经济,就支持,开绿灯。三是规范经济秩序,加强监督管理。民营经济要加快,健康发展,必须有一个规范的秩序、安定的环境作保证。首先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杜绝乱收费、乱罚款等现象;其次要加强综合治安管理,切实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第三要加强教育引导,要对个体民营企业加强爱国、敬业、守法的教育,自觉缴纳规定的税费,自觉接受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不法行为,做到讲信誉、讲文明、守信用、守法规,努力形成守法经营光荣、劳动致富有功的良好氛围。
总之,发展民营经济一靠认识、二靠政策、三靠管理,只要解放了思想,抓住了机遇,大胆地创,大胆地试,我市民营经济在近三、五年间必将会有大的发展。
参考书目:
1、十七大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