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时间:2023-07-19 17:30: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第1篇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解决“三农三牧”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深入实施、强力推进。经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迅猛。

2007年,全区101个旗县市区中,地方财政总收入10亿元以上的有20个,20亿元以上的有5个,超过亿元的90个。2012年,地方财政总收入超过10亿元的旗县市区达到48个,超过20亿元的达到33个,全部旗县市区超过了亿元。2011年,县域经济总量前10名的旗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已占到全区总量的三分之一。

2007年,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在“县域经济竞争力全国百强”榜中,准格尔旗和伊金霍洛旗分列第58位、第72位, 2012年,已经上升到第10位和第23位。2007年,21个旗县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2012年,在“西部百强”榜中,我区进榜旗县数量居西部省区市之首,其中4旗县进入前10名。

据统计, 2012年,准格尔旗地区生产总值达1000亿元;伊金霍洛旗地区生产总值达625亿元。县域经济发展已成为鄂尔多斯飞速跨越的强力肌腱。与此同时,入围“全国百强”、“西部百强”的旗县均表现出与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类似的发展势头,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撑,全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2012年,县域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区总量的59%。 县域经济不仅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部分进入“全国百强”、“西部百强”的旗县经济已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尽管内蒙古的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发展水平低,整体竞争力较弱,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等问题。全区还有约半数旗县的经济总量未达到百亿元,财政收入不到10亿元的还有53个,全区尚有31个国家级贫困县和26个自治区贫困县。党委书记王君说:“地区发展差距较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发展不足仍然是内蒙古必须攻克消除的发展障碍。”

在2013年的全区“两会”上,赤峰市的代表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一个宏观目标,也是一个微观目标。如果有的旗县被甩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门外,就势必影响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不足就是潜力,目标就是方向。《2012年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县(市)研究报告》显示,内蒙古准格尔旗、托克托县、东胜区和牙克石市等32个旗县区市入选2012年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县市,在各省市自治区总量排名中位列第一。

那么,如何挖掘县域经济的潜力,夯牢我区经济发展基石,提升经济发展后劲,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谋思路、找对策,并主要从产业培育、城镇化推进、生态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议。

大力做好产业培育。产业培育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竞争力。特色产业定位成为各县经济发展首先要破解的课题。巴彦淖尔市的代表说,要在市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新格局。如乌拉特前旗接壤包头市,发展重化工业的条件较好,要重点打造好“包钢西区”。乌拉特中旗、后旗有口岸优势且矿产资源丰富,要大力发展冶金、煤化工等产业。同时,前旗、中旗、后旗的畜牧业发展基础比较好,要加快建设规模化养殖业和生态家庭牧场。临河区、杭锦后旗、五原县、磴口县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土地条件好,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集中搞好规模化养殖育肥,做大做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产业。

合理的产业结构、较高的产业素质决定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如何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形成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是代表、委员们讨论的重点。包头市的代表说,县域经济在选准产业定位的基础上,产业结构布局上要集中具有产业相近性或关联性的企业,通过彼此的分工、协作、良性竞争,形成内涵式发展的产业结构,从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伊金霍洛旗的代表说,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用新兴产业引领构筑产业优势,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经济中所占比例。要紧紧抓住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适合县域经济特点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培育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同时,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拉动增长、辐射周边、服务区域的能力。

代表们普遍认为,要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城镇发展的新组团,带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和林县的代表说,园区建设是推动县域经济的有效抓手。和林县依托优势,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以“一园五区”为抓手,通过打造大盛乐经济园区、电力产业园区、石材建材园区、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红城煤炭物流区、大南山旅游园区,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电力产业和石材建材业,着力培育以云计算产业、煤炭物流、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推动全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探索了一条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新路子,有力地支撑了和林县经济的发展。 鄂尔多斯的代表说,要立足区位实际和产业发展重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合理规划园区建设,并走集群化发展的方向。通辽市的代表说,每个旗县市区都要在现有园区和产业基础上,更加突出自身发展特色,使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平台和亮点。

以城镇化为抓手,加大城镇建设,深化“产城融合”,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城镇是吸纳集聚各种生产要素的主要载体,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辐射源。布和朝鲁委员说,要以镇的建设为基础,把乡镇建设成“星星工程”,把旗县所在地建设成有相当辐射功能的中心城镇。进一步优化旗县区市政府所在地城关镇的空间布局,增强城关镇、建制镇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铁路、公路、航空、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县城扩容提质。准格尔旗的代表说,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抓好了可以为积蓄发展能量、增添发展后劲,而建设滞后则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第2篇

[摘 要]分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拓展到各个领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同时,备受关注的是供给侧改革,在我国经济发展持续放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现实与政策 供给侧改革下我国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思考 从抢购洋货看我国供给侧改革与市场营销使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研究 浅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的经济学原理 我国经济供需结构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浅析我国供给侧改革 《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 供给侧改革下我国铝期货与现货的相互关系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重构的思考 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影响下的供给侧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供给主体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县镇域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政府研发补贴与经济发展质量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分享经济发展的问题及与建议 供给侧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4-06-19.

〔3〕2015年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6.4%〔EB/OL〕.(2015-01-19).http:///fortune/2016-01/19/e_128643554.htm.

〔4〕艾瑞咨.2011-2012年中国在线短租行业研究报告,2013.

〔5〕吕福玉.分享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商业时代,2014,(29):47-49.

〔6〕贾康,等.“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改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06):12-21.

〔7〕毛雁冰,孙凯.供需错位条件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6,(05):83-88.

〔8〕凌超,张赞.“分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在线短租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4,(10):36-38.

〔9〕代明,姜寒,程磊.分享经济理论发展动态―纪念威茨曼《分享经济》出版30周年〔J〕.经济学动态,2014,(07):106-114.

第3篇

所谓的“三农”也就是指农民、农业和农村。银行业作为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引导资金流向的重要产业部门和职能部门,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农业在一国产业中又有其特殊的地位,是一国人民生活的基础,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得到有力的支持和发展。在近期出现的世界性粮食危机更证实了农业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了金融业在引导社会资源配置时,要利用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法使资金流向农业而不是追随着利润高的产业,忽视农业。

2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功能缺失分析

2.1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供给缺失

从农村金融组织机构来看,机构形式单一,数量不足,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错位。由于国家的金融机构定位安排,使得正规金融形式单一且机构的覆盖率较低,业务服务不到位。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品种匾乏,主要集中在粮棉油的购销储活动范围,支农力度不足;中国农业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革,业务定位转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区域;农村信用社“一枝独秀”,势单力薄,难以支撑整个“三农”的金融需求;邮政储蓄又不断从农村吸储资金但又不能用于农村经济发展。正规金融的缺位,使得内生于农村经济的非正规金融如民间借贷挤入农村金融市场,尽管有其非合法性,但在有的地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研究报告,中国农民来自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贷款大约是正规信贷机构的四倍。

2.2制度供给缺失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功能弱化

从金融制度供给角度来看,我国农村金融确实存在金融供给的总量不足、有效需求的地区性差异大等特点,但仍属于制度供给缺失所致。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发育迟缓,存在着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所说的金融抑制,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陷入“双抑制”怪圈。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及体制的变革都是沿袭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的结果,存在严重的制度缺欠和制度供给不足的表现,这与我国“以农养工,以农养城”的整体经济发展战略导向是分不开的。从表象上看,我国农村金融抑制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供给型金融抑制,即农村金融机构少、资金量小,供给总量不足。二是需求型金融抑制,主要是由于商品化、货币化程度低,贷款难以及民间金融“挤出效应”等。三是供需结构型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机构以存贷款业务为主,保险、证券、信托、、结算等业务极少。

3金融机构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功能界定

3.1农户的金融需求

是指以一家一户为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农民的金融需求。研究发现,中国农户的金融需求现阶段表现为:道义小农和理性小农并存,生产性资金需求与生活性资金需求并存,“舒尔茨一波普金命题”在我国成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户倾向于单一型金融需求,低收入水平的农户其贷款用于生活支出的比例较高。由于非生产性支出往往占更大比重,故非农业生产性需求凸显出来,生活性借款比重加大。非农业生产性借贷需求和农业生产性借贷需求结合在一起,中国农村的生产性借贷需求呈上升趋势。而经济发达地区,农户的资金需求是收入等级越高的农户,其远离农业生产的程度越高,经营性资金需求加大,综合的金融需求、与城市趋同化的金融需求凸现。

3.2农业金融需求

农业金融需求,是指现代农业在生产、经营、加工和流通等各环节中,其生产和经营主体(包括农户和各种农业组织)所产生的金融需求。从广义上说,现代农业的价值链不断延长,正逐步呈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理、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根据。农业产业链向产前、产后和流通领域不断延伸,种养加工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各环节不断整合,新农业正在衍生出多元化的商业金融关联市场。农业金融需求可以按照农业生产过程划分的生产性农业金融需求和经营性农业需求;按照需求主体划分,分为农户的生产性金融需求和农业组织的生产经营性金融需求;按照农业组织形式的类型,可以划分为农产品初级产品——种植、养殖业的金融需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以及多种经济形式联合体的金融需求。

3.3农村金融需求

农村金融需求泛指农村地区及县域经济区域性的各种个体和组织的金融需求,他们包括一般农民和种养专业户、乡镇企业务工人员、农村经济组织、乡镇工业及建筑企业、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承担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需求的社会管理机构等。随着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呈现这样的特点:县域经济发展使商业金融客户群体不断扩大,金融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目前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县域创造的GDP也占全国的50%。民营经济、特色经济、板块经济、劳务经济等多元化经济发展形式出现,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出现集群化特点,农业和非农业分离的格局开始打破,城乡交融的格局开始形成,这一过程中的金融需求呈现了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同时,在相关领域又形成一个与“三农”密切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庞大产业市场,商业性金融资源潜力非常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与产品创新要求也很高。

4以实现金融功能为目标加快金融创新

4.1必须解决创新的动力问题

在现有农村金融的制度框架下,应引入竞争机制,在市场定位中解决好商业化运营的高盈利模式和“支农”的低盈利模式的社会功能矛盾问题。况且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及在亚洲获得成功的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农村金融市场不是没有潜在市场前景。同时,要完善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以及中外农村新型村镇银行、贷款机构及社区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完善法人治理机构,为金融创新提供保证。

4.2构建多层次的农村投融资体制

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对投融资商品的需求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和层次性特征,不同阶段、不同人口群体、不同产业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由此导致的金融需求也不一致。所以应该建立起“政策性—合作性—商业性”农村金融体系,农户就可以通过政策扶植维持简单再生产,在合作金融支持下实现初级层次的扩大再生产,在商业性金融的竞争条件下,真正具备经营能力的农户可以实现高级层次的扩大再生产。

第4篇

所谓项目,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特定的地区、某单位(或企业)从市场和国家产业政策出发,根据宏观经济评估结果,配置各种生产资源,形成生产能力,以获取预期效益的全部投资活动的有机整体。项目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我们做的各项工作,如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等,最终要落实到项目上。没有项目,就没有根基,没有项目支撑,任何发展规划都如空中楼阁,毫无意义。

做好项目争取工作,加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是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调整投资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投资效益,增进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关键环节。要树立“前期就是投资”的理念,深刻认识前期滞后就是投资滞后、就是发展滞后的道理,要认真筛选储备一批、筹划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建设项目。要努力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以上重点建设项目,以有效应对土地资源等瓶颈,并通过项目的建设,促进产业大提升、经济大发展。

一、“十五”项目工作回顾

20*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用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视野,加大项目争取、建设和管理力度,开创了项目工作新局面,使我县项目争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十五”时期是*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最快的时期。农田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等成为投资的重点,实现了乡乡通油(砼)路和村村通公路,构建了“一纵三横六联线”的骨干公路网;解决了城镇和农村安全用电,达到了农村初级电气化标准;集镇饮水困难已全部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已解决80%;邮政网络覆盖城乡,电话网覆盖到镇村,实现了传输网光纤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瓶颈”有所缓解;特别是20*年构皮滩电站开工建设和以“四在农家”活动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这些项目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改善了投资环境,对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项目工作中,我们牢牢把握国家、省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结合县域实际,立足当前和长远,认真分析、研究、筛选,充实和完善了项目库,基本步入了“投产一批,开工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工作良性循环的轨道。五年来共争取国家、省、市项目150余项,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近3亿元。涉及交通、农业、水利、生态环境、城镇基础设施、城乡电网、能源、旅游、教育、卫生、计生、文化广播、基层组织、社会保障、民政福利事业等项目。在做好国家、省、市项目资金争取的同时,我们通过认真分析县域内各类优势资源所在,始终坚持做到集中精力,认真负责,按行业、分领域编制了《招商项目册》,并通过网络优势积极向外推介项目,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

二、项目争取工作的几点体会

㈠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是保证

为了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更大的支持,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上级有关部门来我县检查工作或调研时,尽可能抽出时间陪同,并且还利用外出开会和学习的机会,主动与上级业务部门联系,使上级部门加深了对我县的了解,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领导的重视,形成的高位推动效应,提高了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㈡掌握信息,选准项目是前提

为使项目争取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我们认真分析国家、省的投资动向,立足实际,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充实项目库,筛选符合立项条件的项目,克服了盲目性。如:这五年来,我们抓住国家、省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这一机遇,及早动手,做好相关前期工作,使我县的公路建设速度加快,交通“瓶颈”得到改善。

㈢创新方法,争取主动是关键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全省各县市争取项目的意识进一步加强,竞争更加激烈,我们的压力也随之增加。通过分析各种因素,我们一方面夯实项目前期工作,另一方面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积极寻求省市发改、交通、水利等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更重要的是全县项目工作人员发扬舍小家顾大家,勇于奉献的精神,随时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和联系,提高了项目争取的竞争力。在项目争取过程中,发挥忍劲和韧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跟踪项目,使一些看似不可能的项目,变成了可能。如: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这一项目未列入“十五”规划,也不是省市的重点项目,争取的可能性较小,但我们通过协调各方面关系,成功争取到1000万元国债资金的投入。再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国家规定只安排贫困县,但考虑到我县部分地区贫困面还较大,扶贫攻坚的任务还较重,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积极向上级发改委汇报情况,并邀请省、市发改委领导来我县实地查看。为使这个造福于民的项目尽早实施,我们又想方设法征得省发改委领导的支持,带我们相关人员赴北京,协调和解决有关问题,为项目立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该项目最终在国家、省立项,共争取到640万元易地扶贫国债资金,搬迁450户1781人,改善了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㈣严格管理,加强监督是条件

为确保投资效益的发挥,做好建设项目的“投资、质量、进度”控制,我们充分发挥项目办对重点项目稽查的职能,从源头、制度和程序上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克服了“重要轻管”现象的发生。如:交通项目、国债旅游项目、县城供排水项目、教育项目等等都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使上级部门对我县的项目建设管理给予了认可,为后续项目的争取创造了条件。

根据这些年工作的经验体会是:突出一个“韧”字,即要有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强化三种“理念”,即走出去争上促商理念,项目就是发展理念,全社会参与理念;落脚在五个“求”字,即千方百计恳求国家、省的支持,千言万语谋求市相关部门的理解,实事求是寻求县领导的帮助,需求各乡(镇)、各部门的配合,坚定不移要求项目实施后呈现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在经济欠发达的区域,项目争取本身就是一个排除万难的过程,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体会到,但是当看到经过努力,项目得以落实实施时,我想到凡是为项目的争取付出辛劳的人,他的那种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这才不会辜负全县各族群众的期盼,对得起县委、政府的重托。县发改局这些年就是在“求”的环境中打拼,在“求”的过程中锻炼,在“求”字上做文章,虽然在“求”,但这是站起来“求”,不是跪着“求”,这“求”正当,有尊严,因为他是“公求”而堂堂正正,而不像“私求”鬼鬼祟祟。他是为*发展而求,不是为个人的利益而求,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今后,只要有利于*的发展,我局还会继续“求”下去,我局还会继续为各乡(镇)、各部门牵线搭桥当红娘,甘为人梯,甘为铺路石。

三、项目争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这些年来项目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⒈个别乡镇和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争取工作认识不到位,主动性较差,缺乏立足本部门和本地方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取项目的意识,个别部门为其自身利益影响项目申报,认为项目争取都是发改等部门的事,在报送相关资料过程中不及时或质量不高,延误了项目上报列入省市规划和立项的时机。

⒉大多数项目建设单位能够按国家投资项目的要求进行规范管理,但仍有个别建设单位“重要轻管”,在项目建设中存在工程资料不全,相关手续不完备,项目竣工验收后不及时决算和审计,有违规使用资金现象。这些都将影响项目的争取。这些年县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在加强项目资金监管方面出台了系列管理措施,也做了一些改革,我想,对以后的资金使用将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⒊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小项目、一般性项目多,骨干项目少,且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

⒋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不足,未设立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致使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影响了项目争取工作。

⒌全县从事项目工作的人才匮乏,培训力度不够,影响项目的争取。

四、如何做好20*年项目争取工作的思考

㈠工作思路

项目是生产力诸要素的集合体,是资源配置的依托条件,是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资金匮乏的重要途径,是拉动经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载体。项目争取工作总体思路:通过“一个推动、两个提高、三个到位”开展项目工作(“一个推动”即“高位推动”,“两个提高”即“提高项目争取资金总量,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科技含量”。“三个到位”即争取项目的主动意识到位、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到位、抓项目的专业人员到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立足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加快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筛选、储备、申报、落实项目,确保项目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继续保持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增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实现*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㈡工作任务、重点

20*年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的一年,项目将是拉动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我们在去年制定了《*县“十一五”分行业争取国家、省补助资金计划》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筛选、细化,年内计划重点申报污水处理项目、县城垃圾处理项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湄余二级路延伸公路、大乌江红色旅游、龙家至湄潭石莲公路、S305线二级公路、乡村道路项目、老干活动中心、大中型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项目、人畜饮水项目、病险库除险加固项目、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生态建设项目、天然林保持项目、乡镇畜牧站项目、石漠化综合防治、基层派出所项目、乡镇法庭建设项目、村卫生室建设项目、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薄弱学校建设项目、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项目、乡镇司法所建设项目、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项目、农村电网完善等一批项目在省立项并尽快开工建设,拟争取中央专项和国债资金6000万元以上。

㈢工作具体措施

20*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发行适度的国债,一是拟安排长期建设国债500亿元;拟安排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804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250亿元;中央政府建设投资总规模为1304亿元,比去年增加150亿元。二是政府预算支出和政府投资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政府投资使用要确保“三个高于”,即: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高于上年,用于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高于上年,用于西部大开发的投入高于上年。同时,加大对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的支持。三是合理安排中央财政超收收入。增加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增加社会保障基金、企业政策性破产、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支出。因此,我局根据国家宏观政策信息将采取以下措施,开展项目争取工作:

一是认真研究国家、省投资政策,捕捉信息,不断寻求争取项目的潜在机遇,筛选一批体现地方特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竞争实力、对县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并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省市项目库和发展规划,夯实项目工作的基础。

二是以县发改局为主充实有一定业务能力和专业才能的人员,建立一支高素质、精干的项目班子,负责项目前期工作,指导、监督、协调项目业主和有关单位做好项目的立项、可研、初设(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等前期工作,按照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组织项目的报批。

三是继续加大项目信息的搜集和反馈,加强同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增强争取项目竞争力。

四是充分发挥项目争取的各种优势,整合项目争取的各类资源,形成项目争取的强大合力,不断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向外推介项目的力度。

五是发挥好部门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项目建设的条件。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项目争取意识,强化项目工作基础,完善项目工作机制,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对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项目的争取、实施与管理力度。

㈣几点建议

为确保在完成今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2亿元目标任务和30个重点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县直各部门要形成合力,促进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议县政府出台项目工作奖罚办法。在项目的申报、立项、建设管理等环节,明确第一责任人,对于态度积极、成绩突出的第一责任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并建立项目争取基金,对争取到项目的部门和乡(镇)解决项目前期费,以提高积极性。对于消极对待,不尽职尽责的第一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和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乃至追究刑事责任,以保证项目工作责、权、利分明,并且把项目工作作为考核各部门、各乡(镇)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二是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对本部门项目进行重新定位和筛选。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已列入全省“十一五”专项规划的项目不再编制项目建议书,视为立项,可直接编制可研)、可研报告均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编制,达到规定的工作深度。建设规模的定位应有长远的眼光和打算,规模达到国家、省规定的范围。根据国家、省新的投资体制和资金投向,建议水利、交通、城建、农业、生态、卫生、教育等行业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做好项目总体规划,以利于抓住时机,争取国家、省更大的支持。

三是建议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进一步完善*县项目库。通过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实际,科学论证,精心选择农、林、水利、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充实项目库,为项目的申报立项打好基础。

四是建议各行业主管部门确定专人对本行业项目实行全过程负责。在加强同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做好项目信息的搜集和反馈工作的同时,加强项目管理,使项目工作落到实处。

五是建议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六制”既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责任制。各级职能部门要加强建设项目的协调、组织和管理工作,落实建设过程的各项配套条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发改、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做好对项目资金的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确保投资效益的发挥。

第5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积极引导、依法合规、稳妥推进的原则,以服务“三农”和小企业为宗旨,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有效发挥对县域金融的补充作用,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严格市场准入,切实加强监管和指导,确保规范运营;实行企业化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只贷不存”,以企业自有资金为限发放小额贷款,严禁吸收社会公众存款,不得搞任何形式的集资和融资活动。

二、组织领导和审批

(一)省金融办、省中小企业局、省工商局、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负责全省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的综合指导,适时组织现场检查或抽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引导和促进小额贷款规范运作。

(二)各设区市和试点县(市、区)政府应成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主管金融工作的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小额贷款组织试点的审批和日常监管工作。*年,各设区市原则上设1—2个试点。

(三)各试点县(市、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筹建小额贷款组织的申请进行审核,以领导小组名义出具审核意见,并报设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领导小组审批意见及有关规定办理工商注册手续,并颁发营业执照。

(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培育小额贷款组织,依法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积极为小额贷款组织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五)待国家出台小额贷款组织的管理办法后,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合力推进小额贷款组织发展。

三、发起人条件

(一)发起人一般为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要报设区市试点领导小组审批。小额贷款公司股东不得超过5个。

(二)资信良好,无违法、违纪等不良记录。

(三)企业法人股东提出申请前,应连续3年以上盈利,经营稳健,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四)入股的资金是自有的合法财产。

(五)发起人自愿申请。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四、市场准入与退出

(一)市场准入。

1.具有20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且为实缴货币资本,一次缴足。

2.具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本指导意见规定的章程。

3.一般具有从事3年以上金融工作或5年以上经济工作经历的管理人员。

4.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5.具有与业务经营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和其他设施。

6.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范围限定为“以企业自有资金发放小额贷款”,不允许兼营其他业务。

7.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市场退出。小额信贷组织因经营不善,连续3年出现亏损,经本机构申请,按国家有关法律程序退出。

五、资金来源和贷款支持对象

(一)资金来源。发起人的自有资金;各种捐赠资金、政府扶持资金等。

(二)贷款对象。以发放农户、个体户、小企业小额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不得对国家宏观调控限制发展的产业或行业发放贷款,严禁向黄、赌、毒等非法领域发放贷款。

六、风险控制

(一)小额贷款组织按照“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和“只贷不存”的原则,规范开展业务。

(二)单笔贷款金额不应超过注册资本金的5%。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金的10%。超过者须报县级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备案。

(三)实行市场化贷款利率,由借贷双方商定,最高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基准利率的4倍。

(四)按照收益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资金。

(五)不得向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人员等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不得向本县(市、区)以外发放贷款。

(六)真实记录并全面反映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自觉接受监管,每月须向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业务经营情况表。

(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八)按照审慎经营的原则,制定各项业务规则,建立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

七、审核和监督管理

(一)申请筹建小额贷款组织,发起人应向试点县(市、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资料:

1.筹建申请书。内容包括拟设立小额贷款组织的名称、注册地址、注册资本金、股东及其股权结构、业务经营范围等;

2.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发起人情况(自然人姓名、资信情况;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经营及资信情况、近3年资产负债及利润情况)和市场预测情况;

3.拟设立的小额贷款组织章程;

4.筹建负责人名单及简历;

5.有关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经批准筹建的小额贷款组织的筹建期为3个月,逾期不申请开业或筹建期满未达到开业标准的,原批准筹建文件自动失效。

(三)小额贷款组织筹建工作完成后,应向试点县(市、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开业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

1.筹建工作报告和申请开业报告;

2.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证明和金融机构出具的股东货币资金入账证明;

3.小额贷款组织章程;

4.拟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名单、履历及任职资格证明材料;

5.股东名称及其出资额、出资比例;

6.拟开展业务的规章制度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7.营业场所和其他与业务有关设施的资料;

8.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6篇

【关键词】县域 金融消费 权益保护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与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金融产品日益丰富,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也日趋紧密,但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因金融消费活动而引发的纠纷与矛盾也日益增加,金融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广大农村地区尤为突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也相当薄弱,直接影响了县域金融服务体系的平衡和金融生态环境。因此,县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涵义

(一)金融消费者的概念

目前在我国,金融消费者仍还不是一个十分明确的法律概念,其内涵和范围都尚无统一的界定。2013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出台,办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本办法所称金融消费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购买、使用金融机构销售的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的自然人。”

(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实意义

1.保护金融消费者是实现公平正义的现实需要。面对实力强大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较高的专业壁垒,公众在接受金融服务时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种弱势地位又直接影响其对权利的享有。一方面,金融机构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拥有庞大的组织机构和各类专业人才,在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上享有垄断性话语权;另一方面,消费者经济实力弱、风险承受能力弱、应对突发不利事件能力弱,更为关键的,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这也是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的主要原因。

2.保护金融消费者是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的必要条件。金融消费者是金融市场供求的关键一方,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就是鱼与水的关系。只有优化服务并在消费者金融权益受损时为其提供有效的救济和充分的保障,才能在把现有的消费者留在市场的同时继续扩大消费群体,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事实证明,微观金融机构在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金融消费者的利益,从长期看,是确保自身乃至整个行业处于健康、理性发展轨道的重要约束条件,而整个行业的健康理性发展,无疑攸关金融安全之大局。

3.保护金融消费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伴随着金融市场的日渐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金融消费”已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在社会整体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高。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得不到有效保障,付出代价的将不仅仅是消费者自身,整个金融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可能深受其害。因此,强化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营造安全放心的金融消费环境,也是社会稳定的根基所在。

二、县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金融法律体系欠缺,消费维权依法困难

从金融法律角度来看,目前仅有《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作了相关规定,而国家层面并未出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专门法律对涉及的概念、事件、处理程序等具体问题做出具体的规定。另外,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最后防线,选择司法诉讼则要面临诉讼周期长、费用高、举证难和执行难等诸多现实问题。而且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制度规定法院只能对金融监管机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而对具体的行政行为审查又缺乏可操作性的判断标准,客观上也限制了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和空间。

(二)金融监管主体不明确,消费者维权途径不畅

农村地区金融监管机构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受到一般性的侵害时没有投诉受理主体,难以维权。除人民银行外,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个行业监管部门均未设立县级机构,且监管机构中均没有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明确列为其法定职责,造成处理消费者投诉和解决纠纷的机制相对缺失。

(三)金融业整体发展缓慢,影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

1.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少,群众选择余地较小。以昭通市大关县为例,全县9个乡镇,总人口28万多人,其中城镇人口3万余人,农业人口25万人左右,全辖内共有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22个营业网点,其中乡镇13个营业网点,农行、建行仅在城关镇设有营业网点,其余乡镇仅有农村信用社实现了网点全覆盖,极少乡镇还有邮政储蓄网点。这对于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居住分散的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民间高利借贷业务的出现和泛滥,给农村地区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

2.金融业务违规操作,潜在风险提示不足。一是部分金融机构业务人员违反客户个人信息保密有关制度,对客户个人信息资料保管不当,控制不严,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私自进行非法查询,随意泄露给他人。二是业务人员对一些复杂的金融产品不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甚至故意夸大收益而回避风险,误导消费者,严重侵害投资人利益。三是金融机构在为金融消费者办理银行卡业务时,未经客户同意为客户强行开通短信服务、网上银行、手机支付等客户实际不需要的业务,损害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在贷款利率政策的执行上,农村信用社往往执行一浮到顶的政策,增加了农民群众的贷款成本。

3.金融机构服务效率低下,资源分配显失公平。一是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对外窗口过少、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客户在办理业务时排长队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金融机构不按规定时间营业。二是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审批时间过长,环节过多,农村金融消费者获得贷款难度大,容易错过投资或生产的最佳时机。三是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金融产品相对缺乏,加之农村金融消费者对现代金融知识和投资理财产品掌握较少,也导致其更难享受到现代的金融服务。

(四)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熟知度不够,维权意识不强

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较为普遍,在家的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受文化素质、年龄结构等因素影响,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消费者对于金融知识了解很少,在金融知识的接受程度上也远不如城市。农村金融消费者金融知识匮乏,对自身权利认识不清,维权不力,其权益受损时不能准确判断,易造成取证困难,后期处理投诉困难;也不能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基层央行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人民银行依法履职的必然选择。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作为化解金融矛盾与纠纷、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重要途径,对于基层央行履行维护金融稳定和改善金融市场服务的两大法定职责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人民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在辖区内担负着为金融机构提供统计、征信、结算、反假币等业务服务,因此开展金融市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具有诸多优势。

其次,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基层央行强化职能作用的需要。银行监管分设后,基层央行出现了“重宏观、轻微观,重服务、轻管理”的倾向,这很不利于央行有效履职。与此同时,近年来上级行对基层央行的履职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基层央行面临的履职形势也越来越复杂。同时,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更是基层央行实现从“有位、有为”向“有为、有位”的转型发展需要。

再次,基层央行开展金融市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金融消费市场发展的需要。金融消费已成为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目前在金融消费市场中供给与消费双方维权能力不平衡,而且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在日益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中金融消费纠纷处理机制不完善,基层央行开展金融市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已成为金融消费市场发展的需要。

四、加强县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思考

(一)积累实践,推动健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律体系

加强金融领域立法,是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重要举措。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应当通过制定新的专门的法律法规,重点对金融消费者进行保护,通过法律手段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规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明确金融机构的义务和责任,并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金融监管的目标,从法律上提高金融消费者的地位,让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有法可依。

(二)主动作为,逐步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作机制

基层人民银行应主导或推动地方政府建立金融管理部门、政府有关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司法机关、各金融机构参与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作机制。明确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工商、质监、消协、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间的具体职权划分,理顺协作关系,建立信息共享、投诉案件移交、联合宣传教育等合作机制,可以通过联席会议、定期信息通报等形势,对各部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典型案例进行交流沟通,形成一套高效、通畅、低成本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处理机制。

(三)深入调研,充分把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际需求

县域地区特别是农村村镇与城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加之受文化程度、年龄结构、生活习惯、民族风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金融消费者的消费理念、维权意识与维权方法有其相对的特殊性。基层人民银行可借助储蓄问卷调查、企业景气调查、征信集中宣传等时机,通过发放需求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座谈交流、征文评比等方式,了解基层群众对金融消费的看法和日常金融知识需求的重点,探索更适应地方实际的权益保护方法。主动搜集农村金融消费侵权案例,建立历史案件数据库,加强金融消费者行为研究,从中归纳整理分析农村地区金融消费权益侵权问题的特点、难点及纠纷调解的模式和思路。

(四)聚合力量,强势扩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社会效应

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县级人民银行既要发挥软实力的影响,也要适当借助于监管手段的约束。要将金融机构执行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情况,列入对其政策执行情况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工作指导、道义劝告、协商调解、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多种措施,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积极推广试点地区的成功做法,完善“信贷投放+金融服务+宏观环境”三位一体的县域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估体系,以评估和披露促进金融机构按照市场方式改善弱势群体金融服务。同时,充分运用当地政府、法院、工商、消费者协会以及其他监管部门的有关资源,积极借助于社会志愿者和各类新闻媒体的监督宣传功能,开展金融服务满意度评议,激发社会资源的聚合和裂变效应,增强县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持久推动力。

(五)创新形式,积极拓展金融消费者知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县域地区广大,人口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应列入公众金融教育的重点区域。人民银行作为县域地区的金融监管部门,要聚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企业和学校等多方力量,充分利用各种贴近市场和消费者的媒介渠道,以通俗及简单的形式传递金融产品相关知识和信息,提高金融知识普及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要充分把握当地报刊、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在农村最为普及的特点,通过在主流媒体开辟金融专栏,走进广播电台制作专题节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知识,降低金融知识普及成本。要推进“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走进农村,走进基层,提高农村金融消费者自身的维权意识,增强其风险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要将公众金教育纳入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评体系。可尝试联合有关部门创立公益基金,支持、鼓励在金融知识普及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参考文献

[1]孙天琦.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的七道防线[J].西部金融,2011,(5):8-12.

[2]王丽霞.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维护的思考[J].西部金融,2011,(1):31-32.

[3]刘德.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建议[J].甘肃金融,2011,(7):72.

[4]吴弘,徐振.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理探析[J].东方法学,2009,(5).

[5]李建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西部金融,2011,(12).

[6]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关于加强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研究报告[J].西部金融,2010,(7).

[7]陈亚峰,陈帅.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17).

[8]朱庆,唐友伟.发达国家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海南金融,2011,(3).

[9]梁涛.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1,(8).

第7篇

一、总体目标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全面覆盖、适度超前,经济合理、务求实效”的原则,从年开始到2012年末,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全市没有改造过的农村电网基本改造到位,全面解决农村电网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农村生产、生活用电得到充分保障,农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效提高。深化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价,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供电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认真编制农网改造升级三年规划,大力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通过实施农网三年改造升级,超前规划220千伏和110千伏电源布局结构,解决县域电网与主网、乡镇电网之间联系薄弱问题。通过适度超前建设输变电二期工程、加强相邻电网和上下级电网的互供转供能力,解决110千伏电网和35千伏电网的“单线单变”供电可靠性问题,满足“N-1”情况下负荷转供的需要。强化乡镇10千伏配网之间的联络,实现乡镇双(多)电源供电。加强10千伏配网主干线、电压线路和台区变压器改造建设,增加公用配变布点解决供电设施过载、“卡脖子”和用户“低电压”等问题,全市农网行政村改造面达100%。三年规划实行每年滚动修编。

(二)高质量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建设任务。全市农网改造升级三年规划计划投资40.04亿元,建设110千伏变电站37座,变电容量265.8万千伏安,110千伏线路505.9公里;35千伏变电站9座,变电容量7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218公里;10千伏配变2462台,配变容量66.2万千伏安,10千伏线路2558公里;0.4千伏线路1986公里。基本完成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加快建成以110千伏和35千伏电网为骨干网架、10千伏和0.4千伏电网协调发展的农村电网。

(三)积极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按照国家对农电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县(市)供电体制改革。为了更有利于农网改造升级资金筹措和管理,本着自愿原则,积极促成县级供电公司地方股权的整体无偿上划,改制为省电力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根据省政府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作要求,加快自供区的清理整顿工作,在尊重历史、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力争2011年内完成山美水电厂、安溪仙荣电厂自供区清理整顿,争取2012年完成永春美岭、晋江内坑、东石等剩余自供区的清理整顿,在自供区清理整顿后,开展改造升级工作。

(四)提高农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新建和改造线路工程要考虑防雷、抗风、抗冰、防涝等因素,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开展差异化设计,提高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抗灾能力水平。

(五)基本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按照统筹城乡的要求,通过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和深化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在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价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的目标,促进城乡公平用电,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工作要求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全寿命周期理念,编制各级电网发展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实施方案。110(35)千伏高压配电网按照各县(市)农村配电网规划方案,统筹安排三年项目建设实施计划,以单个项目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照现行电网基本建设管理有关规定程序进行建设。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规划要与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相协调,与“十二五”配电网规划相衔接,与各级电网规划相协调。

(二)统一标准,差异设计。根据《省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要求,按照Ⅰ、Ⅱ、Ⅲ类供电区域规划设计标准,制定统一的网络结构和接线模式,实现网络接线标准化。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尽量采用高一级的规划设计标准。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全面应用“典型设计”。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用电负荷情况,在保证用电安全、经济、可靠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三)加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农网改造升级项目要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工程项目实施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能源办〔〕2520号)及《省电力有限公司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强化监管、提高效益”的原则,确保工程建设依法依规进行。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抓好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物资供应、施工组织等重要环节,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四)切实加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安全管理。加强农网改造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积极开展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五)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新闻宣传策划,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多角度多层次宣传农网改造升级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农网改造升级是一项政府组织、企业实施、群众参与,真正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营造有利于电网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规模大,工期长,建设任务重,是一项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特殊工程。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农网改造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组织领导,全力做好农网改造升级的各项工作。市、县、乡镇三级政府要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农网改造升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第8篇

[关键词]贵州省 新农村建设 金融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战略举措。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支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杠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一、 贵州省现状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其中喀斯特地貌面积占92.5%,生态环境脆弱。全省总人口3479万,乡村人口2301万,占比67%,农业人口比重达60%以上,农业基础薄弱。贫困人口505万人,贫困发生率16.5%,在全国排第二位。2011年全省GDP5701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72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7%。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5%。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助于缓解贵州目前这种贫困落后的局面,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贵州的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贵州逐步形成了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合作金融、邮政金融和新型农村金融五位一体的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体系,为贵州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建设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支农体系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 贵州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1. 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需求与供给失衡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乡村道路和水利建设,发展农村通信,完善农村电网等。新农村建设中对长期性资金的需求更迫切,但时间越长,不确定性越大,资金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目前利率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金融机构不能无限制提高利率来应对风险,资金价格受到抑制,故此金融机构提供长期性贷款的愿望不强烈,导致资金在期限结构上失衡。从资金的供给和需求的量方面来看,金融供给的量的增长赶不上需求量的增长,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最近五年贵州省农业增加值比重平均为17%,而农业贷款比重平均值只有7%左右,两者之间的差距为10%,而这一差距呈扩大趋势,供需失衡严重。

2.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服务缺位

农业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农村业务严重萎缩。目前农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很多县级机构被撤并,资产结构中农业贷款比重和乡镇企业贷款比重逐年下降,资金被集中投放到城市的项目建设,农村地区的项目投资减少,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很难得到满足。

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支农心有余力不足。农业发展银行是唯一的涉农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贵州农村金融中发挥着骨干和支柱的作用。但它的业务口径较窄,基本不涉及微观经济主体的金融支持,跟农户没有直接的信贷关系,且其贷款中长期贷款比重较低,支农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

农村信用社担当金融支农主力,但资金有限独木难支。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在全省银行类金融机构中是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支农力度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但资金来源有限,业务规模小,历史包袱重,投向农业的资金风险大收益低,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不强。农信社不良贷款率高,供贷出的资金有限、信贷产品种类单一且贷款期限短额度小,不能满足农户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农业保险严重不足。贵州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省份,其喀斯特地貌注定了它生态的脆弱性,灾害种类较多,频度高,分布广。农业保险是弱势产业,投入高、风险高、赔付高,收益极低,导致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全省种植业保险覆盖率低,农民承受自然灾害能力很弱,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农民很容易因灾致贫。在贵州,农业保险对稳定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和保障作用有待完善。

3. 民间金融活跃但不规范,缺少法律保障

民间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占据优势地位。与正规金融比较,民间借贷在交易信息收集、谈判、签约、监督及纠纷的解决方面费用较低。贵州省民间借贷发生率高,2007年《加强贵州农村金融服务研究报告总论》中数据显示贵州农民平均每借款100元,有67元钱是通过民间借贷途径借入。但民间金融的资金供求双方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得不到法律的承认与保护,存在许多缺陷,会对经济平稳运行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民间金融借贷风险大,容易引发债务纠纷,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案件时有发生。民间金融的高风险导致利率比正规金融也要高很多,这将加重民间金融的交易成本,不利于民间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与促进。

三、 强化金融支持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1. 不断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供给,提高长期性贷款比重

限制农村资金通过商业银行上存流出本区域。商业银行要控制吸收县级分支机构的上存资金,使在当地吸收的存款资金更大比例的放贷到当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加大农业贷款的比重,逐步缩小其与农业增加值比重之间的差距。充分发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作用,加大其对农村信用社资金支持,引导农信社增加有效信贷投入。由于新农村建设对长期性资金需求迫切,金融机构可以考虑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手段筹措长期资金,提高农村地区长期贷款比率。

2. 完善农村正规金融体系的服务功能

发挥商业性金融的主体作用。商业金融在坚持商业化经营的前提下,不放弃原有农村金融市场,改变传统、单一的农业信贷业务,将业务重点放在特色农业、农村二、三产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性金融支持上,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引导作用。农业发展银行应利用其政策性优势对农村弱质产业和弱势群体给予支持和保护,引导农村金融信贷的投入方向和投入量,积极拓展业务范围,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逐步转变成支持农村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的综合性政策银行。

坚持合作性金融的基础地位。合作金融有地缘、人源优势,信息成本低。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促使其转换经营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实现增收,更好的支持新农村建设。

加快保险市场发展,强化农业保险的补偿、保障作用。不断增加农业保险险种,使其涵盖种养殖业、家庭财产、人身意外及合作医疗等涉及农民生活各方面的保险服务。让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和风险承担机制,在分散风险、补偿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加强政策引导,规范民间金融发展

完善民间金融相关法律。加强民间金融法律建设,对民间金融主体双方权利义务、交易方式、契约条件、违约责任、权利保障等方面加以明确,以规范和保护正常的明间借贷行为,引导其走上正轨。建立民间金融登记制度,加强对民间金融管理。建立民间金融监测及风险预警制度,人民银行、银监会、统计局等部门要定期采集民间融资数据,开展调查统计,加强对民间融资主体、融资规模、利率水平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民间金融,加大对高利贷、地下钱庄等非法融资行为的惩罚力度,降低民间金融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风险隐患。

参考文献:

[1]李海申,苗绘.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08,(7).

[2]刘磊.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1,(3).

第9篇

关键词:饮水安全工程;主要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25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大洼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大辽河下游入海口末端,辽东湾东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是辽宁省15个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县之一。地理坐标为东经121°47′-122°20′,北纬40°39′-41°09′。东部和东南部边界为大辽河,与海城市、营口市隔河相邻;南部濒临渤海辽东湾;西部边界为辽河,与盘山县相邻;北部与盘锦市区接壤。

2008年饮水安全调查评估,大洼县由10个镇、5个乡、一个开发区、一个管委会组成。

大洼县总土地面积为252.5万亩,总人口391,517人,其中农村人口为343,342人,农业劳动力17.6万人。国民生产总值42.0亿元。(2003年现价),其中工业总产值106,320万元,农业总产值356,427万元。2004年粮食总产量4.30亿公斤,其中水稻总产值4.17亿公斤,年人均纯收入3981元。

到2004年底大洼县总人口为391,517人,农村总人口为343,342人,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为322,522人(其中供水到户人口为321,145人,集中供水点人口为1,377人),全县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93.3%。饮水安全及基本安全人数175,746人,不安全人口数167,596人,其中氟超标30,158人,苦咸水21,477人,其它饮用水超标25,754人,水量不达标59,462人,我县饮水安全普及率为60.1%。

大洼县农村自来水水源大部分来自地下1000多米以下深层地下水,大部分采用集中供水方式,由水泵提水进入储水池,在储水池中沉淀、放气后再加压集中输送给用户。在加压中对边远村屯进行二次加压。全县有集中供水方式的受益人口322,522人,其中供水到户人口为321,145人,集中供水点人口为1,377人。自来水普及率为93.9%。

二、饮水不安全分布与成因

2.1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

1)饮用高氟水人数、危害、分布及其成因

饮用水质氟超标人口:30,158人。主要原因是水源水井水质及水源污染问题。其中田庄台1号井和2号井含氟超标,属于水源问题,另外氟超标还有西安、荣兴,都属于水源污染问题。长期饮用氟超标水,轻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

2)饮用苦咸水人数、危害、分布及其成因

饮用苦咸水人口:21,477人。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源井水质及浅层地下水井问题。其中东风镇水井中的水颜色发黄、浑浊,放置一段时间出现大量的沉淀物,口感苦涩,而二界沟深水井也是苦咸水难以饮用,其它苦咸水还有唐家。长期饮用导致喂肠功能紊乱造成免疫力低下、浑身无力,对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3)其他饮水水质问题人数、危害、分布及其成因

其他饮水水质问题人口:25,754人。主要是因为大洼县深水井提取的皆为上第三系水,有的井含铁量严重超标,其中东风镇的1号井(2号、3号井已报废)水质发黄,化验报告中铁为3.2mg/L,明显超标,还有新兴镇含铁竟高达5.6mg/L,铁锈附在水管内壁,水管内径变细,导致供水量不足,卫生化验部门已建议停止使用该井。

2.2水量不足、保证率低、用水不方便的问题

大洼县农村饮水安全生活用水量不足的人数总计为59462人,在各乡镇都普遍存在,典型的农场还有王家、新开、唐家。

主要成因是由于大洼县农村供水工程大多是在80年代修建,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大部分水源井出现了严重老化现象,导致新开、东风的四口井报废,其余的井出水量低,水质差。例如王家农场的深水井建于1974年,已运行了31年,属于超期服役的报废井。另外,大洼县属于沿海地区,浅层地下水为苦咸水,侵蚀管道,致使输水管道老化严重,许多地方已出现跑、冒、渗、漏现象,所以日供水量除工业用水外,未端供水严重不足,人均饮水达不到生活用水标准,有的半夜起来接水,有的用小水泵安在自家水管未端提水,有的实在没水只能到别的家去挑水,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也是导致大洼县用水量不达标人口偏高的主要原因。更严重的是在供水间歇期间,造成脏水进入输水管线中,造成味咸、浑浊,氯化物和大肠肝菌严重超标,人饮用之后,出现身体不适,坏肚子、免疫力低下的普遍现象。

三、大洼县饮水安全工程的主要问题

3.1大洼县水源工程存在问题

大洼县缺水原因应归纳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

1)资源性缺水是因为我县建成集中供水时间比较早,从1974年王家乡建立第一个集中供水开始,余下大部分乡镇的集中供水设施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建成,至今已运行了二十余年,供水工程都已超出设计年限,水源井因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出水量不足。

2)工程性缺水是因为深水井超期服役,井壁断裂、漏砂等老化严重,出水量低;另外管网运行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同样也超出设计年限,老化现象严重,跑、冒、渗、漏等严重地浪费了水资源。

3.2大洼县供水管网工程存在问题

大洼县属于滨海地区,土壤属于盐渍土,对井及管网的腐蚀作用十分明显,加之大洼县地区地下水温高(出井水温为43℃),加快了井及管道的老化速度,致使早期修建的深水井井壁漏砂严重,出水量低。比如王家乡深水井74年建成,至今已运行了31年,属于超期服役的报废井。同样大部分管网至今已运行了二十余年,加之当时设计时没有考虑到今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乡镇规划不断完善,人口不断增加,原来的管网管径细,出水量低,满足不了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需求。另外经过这二十多年的腐蚀、氧化,大部分管网已严重老化,不抗水压,跑、冒、渗、漏现象十分严重,形成东边刚补西边又漏的现象,这在大洼县来说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因为管道渗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造成未端供水严重水足,有的只能到有水的人家去挑水,有的在自家水管未端用水泵抽水,有的只好在院内打口小井,重新饮用苦咸水。新开镇、唐家乡等地区的群众为此而多次上访,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更严重的是在供水间歇期间,管内出现负压,造成管外的脏水进入输水管道,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人饮用之后出现身体不适、坏肚子、免疫力低下等普遍现象。例如:1993年唐家乡西张家一养鸡专业大户,因自来水供应不足,给鸡饮用浅层地下水,导致两万只种鸡和鸡雏全部死亡,使养鸡场倒闭;1998年4月初,由于管网老化,漏点较多,污染源进入管网,造成大洼镇的良种、西青两村共240人患甲肝,国家直接赔偿70多万元的严重后果; 2004年荣兴乡因管网多处崩漏,脏水进入管网,使自来水无法饮用,乡政府及时组织人员往各家各户送水,才避免了事故的发生;2005年春节期间,田庄台镇管道崩漏,脏水进入管网,造成春节期间无水可用,人们为饮水而奔忙,无心过节,给人们在精神上和精力上造成很大的影响。

3.3大洼县饮水安全技术与管理存在问题

(1)农村饮水安全技术方面问题

水质监测方面缺少日常检验设备和监测人员,水质监测工作只能用肉眼观测可见物、浑浊度简单的物理指标,不能对PH值、细菌学指标提供科学的化验数据结果,同时,水质净化设施配套不全。

由于供水工程受实际因素的制约,采用集中给水点8-12小时供水,用水一般在集中白天,夜间基本不用水,为满足白天高峰用水要求,设计中加大引水流量和管径,浪费水资源,管道利用率低,同时增加投资。因此,为充分利用夜间来水量,减少投资,采用蓄水池调节定时供水的方式。

(2)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

我县供水工程建设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地方投资为辅,根据不同的区域经济条件,在地方投资占国家投资比例上有所不同。

由于我县农村居民群众大部分以农业为主,所处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方财政相当困难无力自筹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在工程建设中只能采取群众投劳折资办法来完成地方配套投资。群众投劳折资主要以开挖管沟等土建工程,由于各户的实际情况差异在工程建设中出现工程工期的拖延和质量控制中的困难。

(3)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

我县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多、规模小、分布面广,管理跟不上,水费制度难以真正落实。主要体现为工程在运行中仍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活。管理水平低,缺少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影响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水源地保护工作力度还不够,未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划分供水水源保护区来保护水源地周边环境。水源地没有专门的管护人员,不能作好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和定期对水源进行检测,难以确保水质,准确、及时、安全、卫生地向农村居民供水。

(4)行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我县供水地域分散,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尤其是在人畜饮水水资源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法规和制度,以保证人畜饮水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节约用水。

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彻底实行有偿供水,成本水价收费,形成以水养水的新机制,使农村饮水工程未真正走上长期受益、良性循环的轨道。

(5)工程方面的问题

大洼县饮水工程主要以深层地下水为水源,水层达1000米以上,工程水源投资达百万,与其它地区有特殊性,按国家投资比例不可能完成全部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四、规划建设措施及建议

4.1 分区建设与治理

综合考虑行政区划规划为9个乡镇,分别为为东风镇、平安乡、荣兴乡、新开镇、唐家乡、田庄台镇、二界沟镇、田家镇、清水镇。从经济条件、水资源条件、地形条件等合理进行分区为1、2、3、4区。

1)1区:饮水不安全问题中其它水源水质超标严重的,其分布东风镇,饮水不安全问题中水源其它水质(含铁、锰)超标严重的,工程建设条件基本相同,工程类型及各类供水工程的数量也基本相同,其分布为东风镇,总人数为13380人。工程建设条件基本相同,工程类型及各类供水工程的数量也基本相同,以增加设除铁、锰备为主,改善水质。

2)2区:饮水不安全问题中水源水量严重不足的,其分布平安乡、荣兴乡、新开镇、唐家乡、田庄台镇、二界沟镇、田家镇、清水镇。总人数为32485人。可以通过寻找新水源与管网改造相结合方式提高供量。

3)3区:饮水不安全问题中水源水质含氟超标严重的,其分布荣兴乡、田庄台镇。总人数为23133人。可以通过寻找新水源方式解决。

4)4区:饮水不安全问题中水源水质苦咸水超标严重的,其分布二界沟、唐家乡,以分散供水与水源水质不达标总人数为21477人。可以通过并入集中供水与新水源结合实施。

4.2 分期实施,与集中连片

本着实事求是、远近结合的原则,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顺序,统筹安排,尽量先安排高氟水、苦咸水的饮水安全问题。过去我县水利建设中除批准的骨干工程是由国家、省、市、县投资建设外,其余大量的小型农村水利项目都是采取“民办公助”,以农民自筹资金、投工投劳为主。农村兴办公益事业,按照“民主决定、群众受益、量力而行、上限控制、财务公开”的原则,推行“一事一议”制度,这是开展水利建设工作的一项新的实践。运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方法,深入发动群众集资投劳大干水利。要积极推广农民的事农民自己议,农民群众自己办,用民主的方式组织。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变为群众的意愿。对农民“一事一议”所筹集的资金,要成立由村民代表参加的村民理财小组进行管理,实行民主管理、帐务公开、村民监督。同时在严格规范制度的前提下,注重实效,引导农民投工投劳,使之卓有成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4.3强化管理与实施

1)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大洼县成立大洼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领导、组织、指挥、资金筹措、协调和监督控制。项目实施全过程各部门相互掌握情况,相互监督、指导,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发展计划部门及有关部门,落实好规划的编制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设计部门负责编制工程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组织、指导项目的实施及运行管理;负责农村饮水工程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工作的设计、审批;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财政、审计部门负责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物价部门负责水价核定。卫生部门负责提出急需解决的地氟病病区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和项目建成后的水质检测、监测。确保项目效益发挥。

2)实行目标责任制。市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与乡(镇)、乡(镇)与村组层层签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责任状,将饮水安全工作开展得好坏作为各级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进行任期目标考核。工程设计前乡(镇)、村召开群众会议或群众代表会议,若群众自愿配套和投工投劳,由村向市饮水办提出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申请。饮水办根据申请情况,同意申请后,兴建单村饮水工程,由村向饮水办做出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配套及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和体制的承诺。

3)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通过领导小组巡回检查、新闻单位宣传报道等方式进行领导、舆论监督,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同时对工程建设实行“以奖代补”, “谁积极支持谁”的原则进行建设。

4)建立公示制度。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宣传政府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政策及标准,将工程建设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不搞人情工程、面子工程,杜绝各种不正之风,让有限的资金用到最为需要的地方。

第10篇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和保持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良好势头关键的一年。为认真贯彻县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各项任务,真正把我县“五大战略”、“三化进程”落到实处,现将今年1—5月县政府重点工作报告如下: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一)百村示范工程

我县“百村示范工程”建设,结合省、州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向,每个村小组安排约15万元的资金进行水窖、沼气、道路及村民活动室等设施建设。今年各乡镇上报需实施“百村示范工程”的村民小组197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省上安排10个村民小组、州上安排9个村民小组,共安排我县19个村民小组。下一步将对各乡镇上报情况逐村识别,前后敲定,待省、州批复整村推进规划后再组织实施“百村示范工程”。

(二)规模养牛

截止5月19日,全县规模养牛户(养牛50头以上)58户,牛存栏8454头,其中:饲养50头至100头的35户,101头至200头的14户,201头至300头的4户;301头至700头的5户。小规模养牛户迅速崛起,全县形成了一个以大户为点、小户为面的肉牛产业区。

(三)竹产业培植

竹纸浆一体化项目30.8万亩竹林基地已规划到山头地块。由天巍公司提供竹苗、化肥和劳务费(1.5元/丛,分三年支付给种竹农户),由农户在规划的土地上按技术要求种好竹苗,管好竹林,并按不低于保护价(210元/吨)的价格出售竹材给天巍公司,公司再根据农户交售量按8元/吨的标准支付土地使用费给土地所有者;除天巍公司核心区计划种植8—10万亩外,地方负责的辐射区计划种植3万亩已下达各乡镇,所需麻竹蔸苗100万丛已于2005年元月31日招标培育,共需投入竹苗款530.6万元。

(四)亚麻

2005年全县种植亚麻33540亩,其中有收面积31213亩,预计总产1061.9万公斤。截止5月17日,新建亚麻厂收购亚麻830万公斤,付款854.9万元,均价1.03元/公斤;润丰亚麻厂收购亚麻48万公斤,应付款47.04万元,已付款42.84万元,均价0.98元/公斤。

(五)蔬菜

2005年全县种植51410亩冬早蔬菜。目前已收37700亩(其中:蔗田套种蔬菜10000亩);中棚设施栽培完成1000亩,种类为辣椒、西红柿、黄瓜、西葫芦等,现已全部上市。批发价:辣椒0.7元/公斤,黄瓜0.6元/公斤,西红柿0.8元/公斤,西葫芦0.5元/公斤。

二、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努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

(一)竹浆纸一体化建设进展情况

由州、县国土资源部门评审通过的《项目建设用地预审报告书》已上报到省国土资源厅,目前正在审查之中;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已经送天巍公司进行最后的审核、校对和修改,力争在5月中旬获得批复;竹浆生产原料林基地建设已经省林业厅正式批复;委托昆明有色冶金设计院编制的《项目建设水土保持方案》于4月22日通过了评审;委托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技术咨询中心编制的《项目水资源论证方案》于5月中旬交付,即可提请珠江水利委员会或省水利厅组织专家评审批复;目前开始着手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物色竹浆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与拟引进的国外设备厂家的技术专家展开了第一轮技术交流。

(二)乳业发展与乳品加工建设项目

目前,多喝奶公司在新哨镇夸竹村委会葫芦岛正进行生产基地的场房建设等前期工程;在弥阳镇中以则村委会徐家寨进行加工基地的水、电、路、场房等工程建设,可望年内实现“产、加、销”一条龙经营。

(三)脚落沼煤矿建设

截止4月26日,三井累计进尺分别为:主井177米、副井193米、风井142米,累计完成投资950万元。目前,经多方协调,征地、修路以及采区内原有两口非法竖井的补偿,公司已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兑现了补偿金,但当地部份村民仍无端制造麻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度。

(四)山心村煤矿资源整合项目

目前,各项初步测算、评估工作已完成。州政府同意云南石化集团公司以山心村煤矿资源为基础,在天城县注册组建山心村煤矿及相应的运输公司,组织实施山心村煤矿的建设,该项目今年动工,首期建设规模为50万吨/年。

(五)工业园区的规划审批与建设

一是“两会”期间,县政府请专家就天城工业园区建设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天城产业实际,提出天城工业园区的总体构想。二是与省内外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接洽,联系编制《天城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最后确定与具有甲级设计资质的昆明理工大学合作,由昆工负责《天城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费80万元。5月13日与昆明理工大学签定合作协议,预计9月30日前完成。三是资金保证,为落实好此项工作,县人民政府拨专款50万元作为前期工作经费,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5月12日至14日理工大学11位专题教授到我县就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可行性报告进行实地调研收集资料,目前整个工作进展顺利。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将于9月上旬完成,10月份有望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一)市政建设

1、重点规划

西区近期建设规划及专业规划:省建设厅规划处到天城作规划前的调研,由于西区近期建设规划、交通体系规划、给排水规划等专业规划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才符合程序,所以,根据省建设厅规划处和规划专家的意见,原定于年初开始编制的“县城西区近期建设规划、县城给排水规划、县城道路交通体系规划”等三项专业规划目前尚未开展工作。

行政中心、会堂的规划:行政中心由云南天怡设计公司规划设计,规划用地为280亩,原规划布局中有市政大厦、会堂、博物馆、工会、幼儿园等建筑。其中市政大厦占地50亩,建筑物为五层22米高的弧形现代建筑,包括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各办局共59个部门,1030人。室外包括疏散广场、停车场、绿化水体等,总建筑面积为16680㎡;会堂的设计为二层15米高现代建筑,占地15亩,包括会议中心大楼、疏散广场、停车场等。会议中心的功能为:802人(含主席台84人)大型会议厅一个;120人电视电话会议室一个;30—70人的中小会议室14个;贵宾休息室二个;接待室二个。底层面积4956.9㎡,总建筑面积7673.9㎡。

老城区改造规划:老城区的建筑风格以仿明清建筑为主,在改造中坚持“尊重历史,照顾现实,面向未来”的规划指导思想和限制零星改建、推广连片开发的思路。髯翁路修建性详规确定髯翁路由现状26米整体向南扩建成53米的县城东西向主轴景观大道。按照这两个规划的原则,两年来,县政府严格控制了老城区的零星建设改造。

新建天城中学的规划:天城中学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经过现场踏勘选址,新建的天城中学校址定点在西区租舍的小石舍,计划用地300亩。请省建设厅规划处到实地察看,认为可行。现已经委托云南省测绘工程院补测1:500的地形图,5月中旬可出图,目前,正在为规划作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消防规划:2004年底委托云南汇景规划设计公司对县城消防规划进行了编制,初步成果已完成,还未评审。

2、重点工程建设

文体中心工程:截止4月底,A(文体中心)、B(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标段主体框架、砖砌体、内墙抹灰、底层地面回填土、水电等己完工;门窗安装、室内外装饰尚未动工;C(广电新闻中心)标段土建部分完成部分基础之后,2004年10月份停工至现在一直未动工;D(体育馆)标段主体框架、篮球场地坪混凝土浇筑己完成,砖砌体完成90%,内墙抹灰完成85%,底层地面回填土完成95%,水电部分、预埋管件安装基本完成,看台抹灰、楼地面及门窗安装、室内外装修尚未动工。钢结构部分网架制作已经完成,安装完成30%,脚手架搭设已完成,钢彩板己运到工地仓库。外装修进入招标程序,原计划4月初开标,后来因情况复杂暂时停止;E(室外运动场看台)标段完成室外运动场及看台的设计图纸。AB段已付资金240万元,付款比例为65.38%;C段未支付工程款;D段土建部份已付款500万元,付款比例为62.3%;钢构部份未付款。

二水厂扩建工程:二水厂扩建规模按3万吨/日统一设计,分期建设。近期工程按1.5万吨/日规模实施,初步设计概算为2196.4万元,含土建工程、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和供水管网扩建三部分。目前开工建设土建工程、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土建施工中标合同价为521.18万元,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中标合同价为665.64万元,共计1186.82万元,整个工程共争取到国债资金800万元。自2004年6月6日开工至2005年4月30日止,土建工程己完成工程总量的95%,净水厂外购设备己全部入场,设备安装调试工程量完成约60%,计划于5月底安装完毕,6月底全面竣工验收。

庆来路的建设:庆来路原规划为两条车行道、一条步行街、四排商住房,共113米宽,规划为仿明清风格建筑。后由红烟企业进行开发建设,2004年动工,现路基已完工,正在进行路面建设。

垃圾处理厂的建设:新的场址选在距县城东北郊7公里的黄土坡,规模为日处理220吨,库容为190万吨,使用年限为20年,概算投资3500万元。目前,环境保护评价资料已经送省环保局,可研已送省计委,待省环保局批复后由省计委组织可行性研究评审论证。

重点集镇的建设:竹园镇三那线改造续修工程总长750㎡,总投资170万元,沥青路面,于2004年10月16日开工建设,今年1月30日已竣工验收,目前已投入使用;朋普集镇建设规划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新哨镇兴发村已完成了规划方案的修改意见。

(二)道路交通建设

1、西三至巡检司连乡公路建设

截止5月10日,共完成路基土石方70万立方/109公里,涵洞1053米/133道,挡墙7384立方/54处,路基完工115公里,铺筑混凝土路面70000平方/20公里,完成投资2200万元,到位资金1510万元(其中州补资金110万元,县自筹资金1400万元)。现各标段正抓紧施工,预计2005年12月底完工通车。

2、巡检司至小龙潭三级公路建设

巡检司—开远小龙潭公路,全长38公里,设计为三级山岭重丘区公路,路基宽8.5米,路面宽为7.7米的沥青路,现设计资料已报州交通局审查,桥梁工程正由省公路规划设计院进行测设,总投资控制在1.2亿元内。工程预计在2005年9月开工建设。

3、农村道路建设

截止5月10日,全县共开工建设农村道路72条,124.104公里,其中已完工50条,83.99661公里。县上补水泥36035.4吨(折合人民币829万元)。2005年政府常务会决定:全县安排弹石路60公里、砂石路60公里、水泥路20公里的建设任务,具体补助标准为水泥路每公里补助水泥200—300吨,弹石路每公里补助资金3万元,砂石路每公里补助资金1—2万元,其余不足资金由有关乡镇及村寨自筹。

(三)水利设施建设

1、“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截止5月12日,全县共建“五小”水利工程1517件,其中:坝塘11件、水池1506件,解决了16167人、3215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2005年4月13日县政府第三十八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县政府从2005年起集中资金补助山区乡镇特困户建设家庭小水窖,目前无家庭水窖的特困户由县财政补助建设一口家庭水窖,补助标准为1000元/个。坝区乡镇的山区特困户由县财政每口家庭水窖补助500元,若要增加补助,由本乡镇自行解决。原定500元/个的水窖补助标准从2005年起暂不执行。

2、在建重点利工程建设

虹溪排洪隧洞工程:隧洞全长4084.21m,概算总投资2684.79万元,工程于2003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截止2005年4月底,完成隧洞进尺2434.87m,完成隧洞总长的64.37%。累计完成投资1131.9万元,到位资金803万元,缺口资金1881.79万元。1—4月,完成隧洞进尺585m,完成投资178.2万元,到位资金223万元。

弥阳灌区大河边支渠工程:全长9.369km(其中渡槽5.476km,明渠3.893km),概算投资1836.07万元,工程于2004年5月28日开工建设,截止2005年4月底完成投资1181万元,资金到位437万元,缺口资金1399.07万元。1—4月,完成投资332.59万元,到位资金238万元,预计7月份完工。

竹朋坝东沟下段渠道防渗工程:竹朋坝东沟下段长18.05km,概算投资1320.96万元,今年1月底完工,2—3月份做扫尾工程,现正在做竣工资料,计划6月份完成。该工程到位资金383.5万元,缺口资金937.46万元。

小白寺沙沟排洪工程:全长1560m,于2004年11月5日开工建设,今年1月25日完工,4月26日竣工验收。决算投资112.82万元,到位资金20万元,缺口资金92.82万元。

3、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白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已经州水利局批复,总投资2508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补助70%,州县配套30%,州县配套比为4:6,要求县政府筹集451.44万元,于今年内开工建设。县政府于4月中旬向州人民政府承诺白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县级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岔河水库和租舍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岔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已于2004年8月14日通过专家评审,概算总投资1157.02万元,待批复。《租舍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已完成可研报告,投资估算4617.23万元。目前上报国家水利部立项,预计在“十一五”期间实施。

4、葡萄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

该项目采用滴灌方式,设计灌溉面积755亩。省水利厅批复投资208.6万元。其中:中央(国债)补助100万元(已到位),省配套50万元(未到位),州配套30万元(到位20万元),企业承诺筹措资金5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

四、围绕“大招商,大发展”战略,招商引资工作见成效

(一)积极动员并组织企业参加“2005年云南优质生态农产品推介展”和“云南—广东重点项目推介恳谈会”等。3月30日,组织明星修理厂和竹园莲花农贸市场参加在昆明举办的“云南——广东重点项目推介恳谈会”,为下一步在广东开展招商引资和寻求合作伙伴奠定了基础;4月1日至3日,“2005年云南优质生态农产品推介展”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又组织云南红酒厂、天城县农机推广中心两家企业参加,在会上产品因品质好被上海消费者抢购一空;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参加昆交会的工作,主要参展商品为云南红系列和食糖系列。

(二)在原来编制26个招商引资项目基础上,重新编制整理了招商项目17个。利用州政府组织到浙江省宁波市、台州市和金华市学习考察招商引资先进经验等机会进行招商宣传。在联系招商和接待来访、来谈者等对外交往时,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牵线搭桥,为企业寻找资金、合作伙伴,引荐外商到我县创办企业。

(三)认真做好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和统计上报工作。及时准确掌握我县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了解项目的运作状况,产值、利润、税收情况,认真跟踪,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四)积极为开远绿宝生物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到我县朋普镇洽谈薯蓣深加工项目做好土地协调等工作。

五、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一)农村能源建设

2005年县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决定:每个乡镇建一至二个沼气生态示范村,示范村的沼气池建池率要达80%以上;同意《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工作方案。截止5月13日,全县共建沼气池787口(尚未经过检查验收),改建节柴灶30户,建农村太阳能热水器214平方米。

(二)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强化各级各部门和有关企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做好基础性工作,为抓好安全监管工作创造条件。县政府与各乡镇、各部门和有关企业等50家单位签订了200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设专职安全员175人,兼职安全员1565人,并与不同车型的驾驶员签订了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11388份;三是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专项整治,杜绝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四是及时调查已发生的安全事故,督促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今年1—4月,全县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4起,同比上升78.95%;死亡28人,同比上升154.55%;受伤32人,同比下降22%;直接经济损失862648元,同比上升58.44%。

(三)劳务输出

2005年1月至5月,经过广泛宣传、多方动员,全县实现组织性劳务输出33人。劳务输出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低下的原因:一是对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二是宣传不到位,劳务输出局面没有全面打开。三与外地劳务用工单位联系不够,未能结合我县劳动力技能素质和用人单位岗位技能要求,及时广泛开发出大批量的适应市场就业岗位技能需求的劳动者。四是跟踪服务不到位,输出人员稳定就业率低。五是输出人员的技能培训与市场就业岗位技能要求脱节。六是一些用人单位、职业中介机构坑骗外出务工人员的行为时有发生,给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带来思想障碍和心理负担。

(四)“十一五”规划

现已制定出《天城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意见》。规划前期调研工作全面展开,重大项目筛选论证工作正抓紧进行。根据省州的产业导向和产业布局及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项目储备库,目前项目储备80多个,2005年上报州计委的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15个,重点前期工作项目16个。竹浆纸一体化、糯租水电站、多喝乳业奶牛产业开发、新哨夸竹褐煤开发、葡萄饮料开发等5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将作为“十一五”规划编制的依据。目前正抓紧进行“十一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和重大课题研究。

六、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一)教育工作

1、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3月10日组织县属中学到云南师范大学参加人才交流会,县属各中学已同50名外地应届本科生签订了招聘合同;1—3月,全县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2450人,开展新课程理念培训70人,选派2名教师参加省举办的普通高中校园网络技术培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件制作培训班一期,培训教师54人。

2、教育综合改革

(1)全面推进以“教师聘任制、绩效分配制”为核心的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教师聘任制方案》和《校长公选方案》,拟定了《加快发展高中教育的实施意见》、《德育工作设施方案》。目前,教职工绩效分配制运行平稳。

(2)分析研究教育发展情况,图谋高中教育发展。按照《天城县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发展规划》,为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广泛听取学校对发展高中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关于新建天城中学的方案》。目前,新建天城中学进入了筹建阶段。

(3)不断调整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类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一是继续做好调整中小学校点布局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已调整撤并中小学校点250个,已有22个村委会实现了只办1所完全小学,不设教学点的目标;二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职教中心申报省级示范性学校的工作正在紧张筹备,滇南文武职业学校计划投资2000万元,征用土地80亩,扩建校园、校舍,工程正在进行施工;三是稳定办好146所乡村成技校,积极利用乡村成技校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学校危房改造

今年以来,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资金1223.09万元,其中,支付工程欠款895.69万元;投入上年在建工程247.4万元;投入新建工程80万元。4月份拟定了全县中小学排危方案。全县安排危改资金500万元。确定排危项目13校,排危面积达5960m2。

(二)切实加快旅游开发,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1、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2005年,把西三镇可邑村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作为旅游开发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充分溶入阿细文化资源和民俗风情,以旅游资源开发带动民族民间刺绣、工艺品的制作以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其它产业的发展。

2、加强旅游宣传开发工作。4月26日至5月1日,派出人员随省代表团赴越南老挝、沙巴、河内参加旅游推介会。在推介会上,我县的各种旅游宣传资料深受广大旅行商家的欢迎,共发放《天城民族文化》、《南滇福地游天城》、酒店、景区等旅游宣传册子300多份。

3、努力打造天城佛文化品牌。为进一步弘扬我县的佛文化,2005年2月14日至16日,在金鼎酒店召开了“佛学与云南文化研讨会”。通过这次活动,有力地宣扬了我县的佛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天城、了解天城,为更好地打造天城佛文化旅游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认真做好宾馆、酒店的星级评审前期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对申请三星级的金鼎和锦绣两家酒店进行了星级评审的前期工作,迎接省星评委的考核评审。

2005年1—4月,全县共接待海外游客292人次,国内游客35.83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5.27万人次,一日游游客30.56万人次),同比增长119%;实现旅游总收入5966.36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外汇收入10.6万美元。

(三)深化广电文化事业改革版权所有

一是积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使职工思想不乱、工作不乱,各项工作正稳定有序的开展;二是认真组织县广电局、财政局、土地局、审计局做好清产核资工作。目前,清产核资工作已进入尾声;三是县广电事业改革领导小组于4月7日-9日分别到大理、丽江、楚雄进行广电事业改革考察,借鉴改革经验;四是起草了《天城县广播电视局改革方案》和《天城县电视台改革方案》,待县广电事业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后施行。预计广电文化事业改革将在5月底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