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石油工程技术

石油工程技术

时间:2023-07-19 17:30: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石油工程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石油工程技术

第1篇

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石油工程技术企业在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进程中,如何促进档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实现档案工作由“事务型”向“参谋型”,由“传统型”向“开拓型”、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的“三个转变”,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作为石油工程技术企业的档案工作者,首先应该增强档案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的意识,紧紧围绕企业的需要,各部门的需要和职工的需要,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并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加工、深度开发,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经过提炼、深层次高质量的档案产品,创造档案信息服务的新形势,开拓档案信息服务的新领域,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的新目标,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要把技术档案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并以此服务企业的中心工作。

一、技术档案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的主要业务

企业档案的内容性质可以分为行政档案、人事档案、技术档案等等。在以往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企业档案管理往往被认为只是单纯的人事档案管理,由此被遮上了一层一般人不便问津的神秘色彩,而所谓的技术档案仅仅当成了资料管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由于人力资源实行了广泛流动,企业员工基本上摆脱了人事档案的束缚,技术档案越发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并成为企业档案管理的主要业务。

一般而言,技术档案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有具体事务的技术文件、图纸、图表、照片和原始记录等等。详细内容包括任务书、协议书、技术指标、审批文件、研究计划、方案大纲、技术措施、调查材料、设计资料、试验和工艺记录等等。技术档案一般为内部使用,不公开出版发行,有些有密级限制,因此在参考文献和检索工具中极少被引用。

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科学稳定持续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中心工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工作是企业的中心工作”。技术档案尽管不是企业的核心经济业务,但是它对于企业的核心经济业务却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管好用好档案,对资源开发的作用尤为明显。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就得把技术档案管理摆在首要的位置上。

二、档案管理课题的提出和运用的技术手段

近年来,在石油工程技术企业技术档案管理中占据头等地位,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石油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石油施工企业达标投产考核办法、石油施工企业优质工程评选办法,都将档案工作列为工程验收和评比的重要内容。同时,项目施工、生产运行以及依法维权等工作中对工程项目档案的需要也日益提高。实现工程项目档案的规划化、标准化管理是保证在项目文件的齐全、完整和及时归档,提高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需求的重要途径,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为企业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工作服务的根本目的。

编制技术档案中包括管理档案导则,对该导则采取以下三种技术手段。

1.丰富完善工程项目档案文件的归档范围

一是以企业档案分类表为纲。《企业档案分类表》按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设列了应归档文件的类别名称和部分文件名称,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6期2013年第4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虽然不完整、不详细、不全面,但结构上还是较为合理的。收集工程项目文件的归档范围和内容时,以分类表为大纲,充实相关内容,有利于编制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避免大的漏洞。

二是编制技术档案中的管理档案时,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补充技术档案特有的文件材料,同时,剔除项目中不可能产生的文件类型,使其既具有丰富性、完整性,又具有简便性、实用性。

三是注重全面收集工程建设管理、施工管理、监理、质量监督、验评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确定工程项目文件的归档范围,丰富归档内容。同时在编制过程中吸收档案业务骨干、工程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监理人员、兼职资料员参加,发挥其了解各类管理范围和标准,了解建设过程及需求的优势,使归档范围的制定更加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

2.明确类目设置

石油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表制定于1991年,由于历史的局限有些类目设置不科学,很多文件无法判断其类属;加上随着石油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形成很多新类型的文件,其无法归入原来的类目中,在整理建设工程项目文件时给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兼职档案员造成很多困扰,影响了工作效率。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在研究石油技术服务行业档案分类表的类目设置情况的基础上,掌握类目设置的思想、原则、方法,根据其按工程的建设阶段为主线,结合文种进行类目设置的情况,在不违背分类方案基本原则和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依照档案分类学的原理,调整不合理的类目设置,增加个别类目,明确新增文件类型的归类方法,使新的类目设置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内容更加完善。 转

3.确定整理方式

按照尊重文件形成的规律,保持文件内在联系,保证归档文件完整、系统的原则,设计工程项目文件的整理方式,达到便于操作、便于查找利用。如工程项目质量验评文件,按照工程项目质变过验评标的结构设置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的结构层次,设立各层次应归档文件名称,在整理案卷时,按照检验批文件、分项工程文件、分部工程文件、单位工程文件的顺序依次排列,实现结构层次清晰、排列有序、不漏文件。同时,尊重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层次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保证归档文件的完整、系统,从而使操作便利,也有利于归档文件分类检索和查找。

三、石油企业技术档案管理的突破及其实施效果

1.工程项目文件的归档范围

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出台的相关规范是面对全国各行各业的各类工程档案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所列文件归档范围不能满足石油技术服务行业工程项目特别是的实际需要。所以我们应该编制从立项审批、前期准备、施工建设、竣工投产到验收检查各阶段产生的各类应归档文件内容和项目文件归档范围,从而解决建设项目产生哪些文件,哪些文件需要归档的问题,为项目文件的齐全、完整和系统提供保障。

2.工程项目文件的分类方法

编制项目档案管理导则,明确所有应归档文件的分类号,解决《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表》中因类目设置不规范造成的分类不统一、不明确的不足,提高项目文件整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3.工程项目文件的整理方法

编制项目档案管理导则,按照分类号、文件顺序号的结构,详细排列所有项目文件,为整理项目文件提供依据,为项目文件的齐全、完整提供保障,使项目档案的分类编目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日后的检索查找,从而提高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整理项目档案的效率。

项目档案管理导则的实施,受到各单位专职档案员、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兼职档案员的欢迎。导则实施后,项目文件的收集更加齐全、完整,整理更加规范,归档更加及时,查找更加方便快捷,为档案专项验收、达标投产验收和创优检查的顺利通过提供了方便条件,为日后的查找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石油工程技术企业技术档案管理的应用范围及其效益

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适用于项目法人单位、建设管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单位、试验单位等。 它为企业带来了直接、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项目档案管理导则的实施,提高了项目文件归档的工作效率,以往,一个工程项目完成收集整理工作大约需要12人30个工作日,而现在用15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劳动生产率提高100%。

丰富、完整的档案资料是日后其他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维护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第2篇

关键词:化工项目;工程管理;优化措施

石油,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尺度。只有石油发展的如火如荼,整个国家才会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上。目前我国的石油工程正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时期,作为我国石油工业基地的东部巍峨挺立,然而作为重要战略接替区的西部尚处于襁褓之中。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才能努力追赶上时代的节奏,不至于被时代所抛弃。所以,加强石油工程技术的改革创新,使整个西部具备产油优势就成了重中之重。

1进行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1.1技术创新符合石油工程特征

随着石油工程的发展,进行技术创新有很重要的意义。作为石油工程的工作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主动的进行有益的探索。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尽快在部门内部建立一套既能与当前形势相适应又能逐步与时代接轨的重点突出、内容全面、运转灵活的管理制度,使企业迅速高效运转并不断强化整体功能,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1.2技术创新符合石油工程的发展现状

石油作为与国家能源安全紧密相连的战略性资源,经过20多年的发展至今,无论是从资源规模、投资收益,还是管理技术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而这就意味着企业要进行创新,只有创新技术的出现,我国石油工程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技术的现状才能勉强提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石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加强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策略

2.1完善石油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主要决定于技术创新机制的完善性。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技术创新绩效,还可以促进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同时,一定要统筹兼顾,要对技术创新机制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要加强技术创新组织体系以及石油企业的创新活动。既要充分发挥石油企业的优秀传统,又要及时把握时代的发展,让石油创新迎来一个新的纪元。

2.2加强研究开发人员的薪酬激励机制

适当的薪酬激励机制也是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激发石油企业的相关研究人员的潜力,吸引更多人才的到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竞争力,使企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故应按照石油企业的相关研究人员的性格,综合各种因素来研究石油企业的相关研究人员的薪金水平、薪金结构和加薪标准等方面。

2.3加大对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

2.3.1技术创新设备投入在石油企业的发展中,必定会涉及到一些仪器与设备。仪器与设备的投入就是石油企业的技术创新的直接体现。然而,对于那些脱离时代潮流的仪器与设备要及时淘汰。当然,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时,一定要加大资金投入,领先抢占高端产品市场,为技术创新提供物质条件的基础。2.3.2技术创新人才投入企业要想创新,需要人才的培养。办公司就是办人。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赢家。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在各种场合有主动精神、愿意担当、有问题积极沟通、有经验积极分享的人才应给予更多的重视。在大胆压任务的时候应该容许人才的能力与实际的任务要求之间有一定距离,适度赋予他们权力与资源,这样,人才便能脱颖而出。2.3.3加强对石油工程的重视石油工程就是企业的核心,是一个企业的重要部件,石油工程的进度,安全与质量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管理的成效。因此,对于石油工程来说,一定要高度重视整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并在其研究领域加大研究力度,尽快赶上国际的步伐,强化石油领域的信息化,促进我国石油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3结语

无论如何,石油工程对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来说非常重要。它就是一个国家的血液,血液之重要,较于人体来说就是命,对于国家而言,那就是国家经济实力的直接体现。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希望在未来我国的石油工程技术能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魏怡清.浅析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J].中国石油石化,2016,(23):113-114.

[2]印超.关于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与建设策略的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39.

[3]柴利侠.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的探讨[J].化工管理,2016,(06):32.

[4]翟一卜.关于加快石油管道工程技术创新的战略思考[J].化工管理,2015,(26):75.

第3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 技术创新 策略

石油工程为了国家经济的创新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定、社会的稳固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所以石油工程担负着非常重要的重任和使命。可是通过石油工程在其发展中可以看出,仍然具有技术方面的不足,为了做到石油工程的持续性进步,就要做好技术的创新策略,提升石油工程的竞争能力。

一、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具有哪些问题

1.没有合理的创新机制

因为我国石油工程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构成,运行的机制也过于滞后,这就对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有了制约的作用。这是由于通过石油工程执行创新技术时过多的据现在了研发部门的内部,没有一个合理的研究体系,并且更多的是以调整性局面和过渡性局面的技术进行改革,导致了科研机构严重缺少活力,无法将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调动起来,对市场没有竞争能力。

2.对市场没有一个机敏的反应

石油行业在发展中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特色技术的发展,可是从整体的技术水准以及同世界的发展国家来讲,还具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对高端技术的缺乏,而对于技术而言,从学习的角度来讲也只是局限在模仿技术及跟踪技术的层面,对于技术的进一步吸收和消化都相对缺乏,拥有的仅仅是技术层面含量较低的外观性设计技术及实用新型技术,并不拥有创新性技术能力。并且,我国石油工程缺乏对创新流程的明确管理,在信息决策以及管理方面出现的错误,牵制了管理的高效率,并且信息决策的滞后又较容易出现对市场没有一个机敏的反应。

3.对于科技资源没有整合能力,也增加了人才的矛盾

我国石油工程在科技资源体系上结构性具有一定的矛盾,因为由于以往经济制度的影响,致使科技资源在反复和封闭的进行使用,构成了资源的扩散、效率降低、无法发挥技术服务对石油工程的加快作用,组织了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且,我国的科技发展型人才在素质方面明显不足,初级和中级的人才过多,高级的人才过少,可以掌控世界前端科技的人才严重缺失,人才出现了继承性局面,没有综合性和创新性。

4.工程技术在研发方面投入不足

近几年来,我国在石油工程的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虽然有了上升,可是从研发的强度来看投入的并不明显,并且同世界级别的石油工程,在发展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差距。为了处理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有国家对于技术的投入都加大了力度,而且就投入的程度来看呈现了稳步提高的局面,这样来看,我国石油工程的技术相对投入的较少,无法满足技术创新的需求,对石油工程的有效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5.在推广方面就新技术和新产品来看具有不足之处

石油工程在技术服务体制里,技术的研究具有关键性位置,可是对于我国石油工程的发展,从技术成果推广的角度方面来看重视度不够,而且商业化水准过低,无法达成产业化的扩大,而且单单就技术成果来看,有些是阶段性成果,有些还是发展性成果,其余的就是处在具体的生产及应用性的成果,无法通过知识对技术引进和借鉴来为技术创新提供一个正常的市场氛围。

二、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

1.创建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

技术创新属于石油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要通过不断加强技术创新的管理,依靠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进行建设。通过企业的真实状况,将重点的技术领域扩大,不断研发新型技术,构成技术阶梯,将技术的优点持续转换成继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竞争优势。

2.以市场为前提,创建一个具备高素养的技术型团队

对于技术的创新来讲,同技术人员的努力和付出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要创建一个具备高素养的技术型团队。并且还要关注市场的主导能力,面对国际化的石油工程技术市场,就其资源而言,只有进行有效的优化和配置,才可以提升科研工作人员在技术方面、服务方面以及管理方面,构成非常庞大的竞争能力和经济能力。并且,透过不同手段强化技术的创新,把重点放在加大企业综合能力上,以便达成内外相结合的目的,将行业的壁垒不断增加。高素养的团队脱离不了平时的研究和培训,所以,要为科研工作人员不断提供可以研究的机会,提高他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加大投入技术创新能力

为了达成石油工程的技术创新,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这包含了政治的投入和资金的投入,将科技创新的融资力度不断加大,将融资渠道不断加大,构成一个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为了技术的创新能力提供合理的技术及资金的支持。

4.将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

想要达成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就要提升综合市场的整体能力和竞争能力,要将人力资源的管理放在关键的位置,透过创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达成对人力资源的创新配置。积极的提升员工的福利待遇,让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科技创新里。

5.创建宽泛的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交流平台

要不断创办国内外的科技交流、合作的会议,实行开放式科研,强化部门之间的合作精神,确保技术成果朝着商品化、产品化的合理转变,在境外建立研发部门,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让技术的研发可以更具有宽泛性和世界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对于逐渐发展的石油工程创新技术来讲,不管是对于国内市场的战斗,还是对于国际市场的战斗,我国的石油工程技术都一定要加大力度,将创新技术战略及技术制胜战略获得有效的发展,不断进行技术的开发,掌控核心能力,掌握机会,才可以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力持续前进。

参考文献

[1]沈晓飞,夏翔鸣,朱晓东,周宝祥,吕碧超,李庆华.炼化企业设备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研究节选)[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

[2]李庆华.基于设备运行可靠性的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

第4篇

重组以来,集团公司的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与国际大型服务公司相比,在盈利能力、技术创新、装备结构、国际化程度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总体显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1营业收入规模较大,但整体盈利能力偏弱

与国际大型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相比,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不算少,但利润比较低。例如,斯仑贝谢公司人均营业收入在220万元以上,利润率为14.59%,而中国石油人均收入还没超过80万元,利润只有1.88%。斯仑贝谢公司国际化业务比例达到68.9%,中国石油只有26.5%,远低于国际服务公司45%以上的平均水平。在国际10家大型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中,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排第三,利润率排第九(表1)。

1.2资产结构不够合理,高端技术与装备短缺

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总额与国际大型公司基本相当,但资产净值差距较大,五大钻探公司固定资产净值只有54亿元美元,而斯仑贝谢公司固定资产净值为148亿美元。中国石油的装备虽然经过几轮更新,但高端技术与装备仍十分有限,难与国外公司抗衡,钻井高端装备表现更为明显。以钻机为例,50及以下钻机占钻机总量的75.4%。缺少高端装备的直接后果是市场的创效能力低下。以塔里木油田市场的巴州派特罗尔石油钻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为例,2008年该公司在塔里木只有2台7000m钻机作业,占市场钻机总量的2.6%;到2012年该公司已有20台70及以上级别钻机在作业,占到市场钻机总量的16.3%。

1.3技术研发未能形成合力,核心技术发展慢

近年来集团公司工程技术加大了技术创新投入,投入比例与国外公司基本相当,申请和授权专利数量也不断增加。但由于研发资源分散,尚不能形成合力,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虽然近些年技术实力得到大幅提升,但在缩小和国际服务公司技术差距上表现并不明显,一些技术从立项到攻关仍以跟随模仿为主,并且各大研究院所间科研同质化现象严重。核心技术发展缓慢,在国际市场上能与大型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同台竞技的工艺、技术与装备均极其有限。

1.4内部市场价格失衡,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工程技术服务业务作为集团公司发展的主营业务,其市场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在集团公司内部市场,由于受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逐年递减、内部市场定价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与油气田企业间经常出现价格谈不拢、工程结算难、拖欠工程费等问题。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可持续发展后继乏力。在国际市场,由于缺乏竞争力的特色技术,高端装备几乎全部靠进口,缺少国际竞争的话语权。由于缺乏有效的联动协调机制,集团公司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同业竞争、低价竞标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集团公司的整体声誉,也使服务市场环境恶化。

2对中国石油工程技术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2.1改造重组过程中顶层设计不够严谨

1998年中国石油上市后,旗下各油田分公司与存续部分的各管理(勘探)局分开、分立运行,未上市企业转换机制、走向市场。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经历了分立初期的剧烈阵痛之后,思维方式、经营理念、管理体系和经营机制都发生了相应变化,市场意识和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扭转了分开、分立初期的整体亏损局面,盈利水平逐年提高。2008年,集团公司密集实施了专业化重组与业务整合,按照“两级行政、三级业务”的管理架构和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的原则,将分散在各油气田的物探、钻完井、测录井、井下作业等石油工程业务公司实施专业化整合,成立了工程技术分公司、形成了“1531N”的工程技术服务格局。但这次重组改革过于突出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的指导原则,缺乏总体方案设计和可行性论证,改革目的和方向不清,更多地是在机构拆分合并上做文章,缺乏在理顺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化机制改革停滞不前。刚刚走出困境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再次背起沉重包袱,有的甚至背负巨额亏损,这是造成目前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

2.2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战略定位不明确

集团公司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的历次改革,使其从“钻井是龙头”的主导地位被列入存续企业行列,既要提供“服务保障”,又要“闯市场”的发展定位让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发展陷入两难境地。在集团公司发展规划中,目前尚未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及目标定位。在一些产能建设投资严重不足的地区,油气田企业就要求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提供“服务保障”;而在一些产能建设投资相对宽松的地区,油气田企业又以“低成本”战略发展为由,让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闯市场”。此外,油公司对“低成本”战略存在一定的误读,认为采购“低价格”的服务就是实现了“低成本”的发展,而未能考虑整个集团公司的利益和“低价格”服务的后续维护成本。在这种观念指向下,集团公司的工程技术服务市场不断向民营资本开放。其直接结果就是让拥有23万员工、75%低端装备、背负大量社会包袱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与民营队伍竞争。据统计,目前集团公司授予外部资质的钻机队已经超过了公司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钻井队伍总数的18%。集团公司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化,促进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压制了自己队伍做专做强。此外,板块的角色究竟是什么?目前,人事、投资、科研、财务等企业发展攸关的重要权能依然集中在集团公司总部,板块更像是个管理夹心层。因为板块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仍未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独立主体,面对市场的复杂变化响应能力差。如果仍然用计划的思维去管理企业的市场行为,其结果自然可知,这种情况必然造成企业发展乱象重重。

2.3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人才成长渠道不畅

国家要求取消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但集团公司是从石油工业部演变而来,行政色彩一直浓厚、官员意识强烈,从而使内部行政级别得到变相保留、扩张,工资分配和福利待遇与行政级别挂钩,业绩考核也与行政级别挂钩,而且行政级别档次多、通道宽、报酬厚、地位高,而基层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一般只有初级、中级、副高级3个台阶,大体10年时间就会走到终点,正高级只能是普通员工一个难圆的梦想。工人的上升空间就更加狭窄了。因此,“当官”成了技术人员的奋斗目标。根据2012年对中国石油工程技术分公司直管5家企业的调研,教授级高工总计128人中,其中局级领导21人占16.4%、处级领导97人占75.8%,科级领导9人占7%,一线科研人员1人,仅占0.8%;集团公司级专家33人中,局级领导1人占3%,处级领导28人占84.9%,科级领导4人占12.1%,从岗位来看,全部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因为缺少职业认同感,中青年技术骨干和一线骨干大量流失。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目前工程技术科技投入与国外公司相当,但水平差距依然巨大的原因之一。

3对工程技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3.1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工程技术服务业务的发展定位

根据集团公司到2020年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发展战略部署,希望集团公司尽快明确工程技术服务业务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以便使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根据近几年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的跟踪研究,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企业已经具备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能力。建议借鉴中国海油和中国石化的改革经验,考虑简政放权。抓住十以来深化体制改革的机遇,适时成立独立的工程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并择机上市。

3.2理顺市场关系,构建公平合理的内部价格体系和市场交易规则

以集团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理顺目前油田公司和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市场关系,及时准确地传导市场信息,客观揭示内部企业间的价格空间,充分反映各主体对集团整体价值的贡献,调动它们创造价值的能力和积极性,控制和降低管理成本。为此建议建立健全以定额和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内部价格体系。建议组织专家对不同储层、不同地质条件下,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进行成本写实,对作业成本按预探井、探井、开发井和直井、水平井、分支井、欠平衡井等不同井型进行细化,确定统一的定额标准。为了防止内部交易无序混乱、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以及各单位恶性竞争争夺企业资源,必须根据集团公司整体战略的要求,围绕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制定内部市场交易规则,包括交易程序、交易方法、交易计价、交易限制和交易保护等制度,以及分类分层次的标准合同或订单。成立集团公司市场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各专业分公司和机关主要生产经营部门组成,负责制定内部市场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关联交易、市场准入、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相关制度、标准,以及总承包管理规范,明确过程管理的职责界面,监督检查和协调交易关系,仲裁处理交易中发生的矛盾纠纷,确保内部市场依法合规、公开透明运行。严格市场准入的资质认证和管理,建立可追溯的档案制度,相关专业分公司归口管理本专业市场的资质审查及发证,并作为调节内部市场服务队伍的重要手段。实行“同等条件下内部企业优先”原则,首先满足内部符合资质要求的供应商和承包商市场需要,在此前提下,通过公开招标适度引进高素质的社会市场主体。规范内部市场招标管理,重点考虑技术、质量、安全、效率等,引导内部企业通过技术进步、管理创新赢得市场。禁止无底价招标。鼓励油气田企业和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实施工程项目总承包,风险合作、互利双赢。指定一个总部职能机构,统筹协调各业务板块的海外业务发展,坚决扭转各自为政、分散出击、相互拆台的弊端。建立高效、快捷、准确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国际市场信息共享[1-2]。

3.3加快“去行政化”改革步伐,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成长渠道

完善岗位系列和职位等级体系,实现员工管理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针对受“官本位”思想影响,过于强调行政职级的岗位体系,忽略专业和技术管理岗位的价值,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发展通道和阶梯等突出问题,建议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公司岗位系列及职位等级体系管理经验,将现有管理、专业技术和操作服务三大系列岗位划分,调整为经营管理、专业管理、技术研发、技能操作四大系列(或加上生产技术,成为五大系列)及其子系列,重新设计职位层级,使用通用的岗位评价系统和统一的评价标准,确定每个岗位在整个组织中的相对价值,形成规范、统一、科学、有效的职位等级表,构建新的职位等级体系,实行岗位分类管理,搭建层级平台,完善岗位设置,逐步建立起以岗位管理为主线,提高职业能力为导向,履行岗位职责为基础,绩效考核为依据,配套待遇为激励,纵向有通道、横向能交流的专业人才发展机制,拓宽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通道。原则上,与技术无关的管理岗位,如党群、人事等部门工作人员,不得参与高级工程师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评审。

3.4严格市场准入的资质认证和管理,完善区域市场协调制度

严格市场准入的资质认证和管理,并以此作为调节内部市场服务队伍的重要手段。集团公司内部市场首先是要满足内部符合资质要求队伍的市场需要,在此前提下,通过公开招标适度引进高素质的社会队伍,规范内部市场招标管理。进一步加强中东、中亚等海外区域市场协调管理,完善区域市场协调制度。对中方为作业者的项目,严格按照已经明确的市场划分规范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开展业务,严禁出现任何形式无序竞争;对于集团公司投资参股比例较小、中方为非作业者的项目,原则上允许少量企业参与竞争;对其他外部市场,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鼓励企业自主参加竞争。特别是对海外高端市场,集团公司应采取相应措施,支持鼓励企业进入。充分发挥集团公司一体化优势,对产能建设区块实行总包、钻完井总承包、EPC总承包和风险技术服务合作等模式,努力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切实调动甲乙双方积极性,促进工程与地质的有机结合、油气田企业与工程技术企业的有机融合。

3.5创新科技管理模式,注入发展新活力

第5篇

关键词:石油;采油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但是也导致一些重要的非再生资源在不断减少,出现紧张与枯竭的现象,继而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其中石油资源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石油采油的过程中,采油工程技术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其采油工程技术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石油资源的利用效率与节约情况。因此,需要重视采油工程技术,针对目前采油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以便提高技术水平与质量,为石油资源的开采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促进石油采油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石油采油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 石油采油中水驱开发问题

在石油采油过程中,尤其是在水驱开发时,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例如测调工艺水平较低、无效注水效率低下、限流完井技术对采油环境有限制等,这些问题会增大采油工程技术的控水与挖潜难度,严重影响到采油工程的效率与质量。其中测调工艺水平较低主要是采用存储式自动调节测调工艺,或者直读式测调联动工艺,虽然测试时间角度,但是测调需要人工的干预,并只能够逐层开展。一旦出现层次矛盾,就会对测试的准确性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在无效注水效率低下问题中,由于存在无效的注水循环,使得剩余的石油集中在油层的顶部,会极大的增加采油控水与挖潜的难度。这一问题通常会引发采油成本消耗高、有效期较短等问题。在腺瘤完井技术对采油环境有限制方面,其完井技术主要是应用在表内与表外薄差储层开发的技术,其会随着石油开采工程的不断发展,储油层岩体性质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而当前的腺瘤完井技术无法适应油田隔层变薄的环境与条件,导致对采油环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

1.2 石油采油中三次采油问题

在三次采油问题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油层集合物质驱着的对象会慢慢变成二类或者三类油层,并且油层会越来越薄,使得油的物理性质逐渐下降,油层配注量差异较大。另外,在石油采油的过程中,三次采油主要使用的是强碱三元复合方式,使得油井有明显的结垢,同时由于机器检泵周期较短,严重影响到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采成本。

1.3 石油采油中油田经济开采问题

在石油采油工程技术中,油田经济开采是其重要环节,但是在采油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以其本质来分析,油田产量减少,且减少速度加快,采油技术存在不规范现象,单井采油效率低下以及小油层压开率低下等问题。以油田没有探明动用量储存量来分析,具有开采低渗透难度大的问题。并且,目前使用的注水措施无法有效地建立完善的驱动系统,在一定程度会加大采油的成本。在低渗透油田中,普遍存在油层过薄、存储层性能低下等问题[2]。

2 石油采油工程技术的优化对策

2.1 石油采油中水驱开发的优化对策

针对石油采油中水驱开发存在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积极使用新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测调工艺水平较低的问题,需要不断地使用高新技术,在人工干预的时候,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偏差,有效的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在无效注水效率低下的问题中,需要积极开发新的厚油层采油技术,对采油工艺与环节进行详细的划分,对单项采油技术进行优化整合,以便研究油水井分层注配合使用技术,有效地提高水井中获取流量值与单层压力值的准确性,并且可以在油井中获取含水量、单层产液、流量等参数,有利于整个油井的开采。另外,针对采油成本的问题,需要积极研发出高效、低成本的调剖剂,有效地控制好成本。此外,在限流完井对采油环境有限制方面,在新采油环境中使用细分控制压裂采油技术,以便对新油井地质环境进行细致的分析,对采油技术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油层的压开率与单井产液效率。针对原有的油井,需要使用限流压裂采油技术对其进行二次改造,对其压开进行细致的分析,制定科学的标准规定,以便提高出液率。

2.2 石油采油中三次采油措施

在三次采油中,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首先,需要使用分层注入的方法来有效的解决二类或三类油层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三次采油中,集合物驱单管分层分质分压注入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三元复合驱分层注入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与完善,使得电动测调工艺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出其作用,显著提高搭配效率。在近几年来,三元复合防垢技术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方面的发展比较突出,在化学防垢方面需要明确掌握油井结垢的主要因素,并研发出相应的化学防垢剂。在物理防垢方面,需要研发出新型的螺杆泵防垢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检泵的使用周期[3]。

2.3 石油采油中油田经济开采的优化方案

在油田经济开采问题中,需要明确分析储油层的地质条件与特性,针对其垂直薄层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使用新型的细分控制压裂技术来执行,能够有效的提高储油层的利用效率,对小油层的压开率进行较好的提升。另外,需要研发无害压裂技术,有效地提高开采效率。同时,对水平井的控水、分段注水等技术进行有效的研究,以便规划采油工程技术。

3总结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科学技术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在石油采油工程技术中也不断加大了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石油采油业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不断提升采油工程技术水平,促进采油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昆.探析石油采油工程技术的问题与对策[J].魅力中国,2012,24(8):27-28.

第6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 总承包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288-02

智者顺势而为,近几年,我们的油田企业加快勘探开发、实施踏上了“走出去”拓宽生存空间之路,形成了新一轮国际石油工程施工建设,在国内外石油工程施工市场搏击风浪。

面对战略转型,施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海外施工比国内要苦得多。这种苦,不单是自然生存环境,更多的是拿项目和拿到项目后的运作困难。不熟悉国际市场游戏规则,语言沟通交流障碍大,外方国际化管理极为“苛刻”,使中国的石油施工企业在置身国际市场的海洋中吃了不少苦头,也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锻炼。

一、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尚显稚嫩

施工企业走出去,与国际施工惯例接轨,在世界竞争的舞台上与国外同行比拼,为国内施工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然而,中国的石油旗下的施工企业在国内一些地区的市场环境令人忧虑。

纵观国内石油化工工程,我们常常会发现,同念“与国际施工惯例接轨”经,却出现两种不同的执行模式。中国业主和外国人签的合同,中国业主与中国人签的合同,前者与后者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国人与“老外”签订合同,合同具有严肃性与不可变动性。合同双方,一方未按合同办事,另一方当场指出来。在合同范围内,“老外”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不打折扣地执行,超出合同规定的,再怎么要求,他也不理睬。为什么?因为国际管理模式的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严格执行合同。

中国人与中国人签订合同,尽管双方都有明确承诺,但双方从潜意识里就认为合同“可以随时变动”。这些不能按合同兑现承诺,一遇到国际惯例便出现了“排异反应”。合同双方遇到问题时,不是搬合同,而是习惯性地去找领导、跑关系。在国际工程上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用在自己人身上为什么碰了壁?一位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执行标准“差不多就行”的习惯根深蒂固。“差不多就行”的习惯加大了同国际接轨的难度,也为工程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不改变它,就不可能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我们的油田企业“走出去”取回“真经”的实践证明,中国人完全可以管好国际、国内工程,不管是工程技术人员,还是监理工程师队伍,其中不乏国际水平的人才,但欠缺的是在国内按国际规则行事的大环境与大气候。要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绝不仅仅是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当务之急更需要的是市场环境和规则的综合建设,这须多方努力。要全面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标准,严格履行合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国际石油工程承包市场的形势

1.政治及地域风险性较高。国际能源格局的现实表明,石油与政治、军事、外交等关系密切,石油已成为许多国家博弈的重要筹码,涉及到欧佩克、非欧佩克产油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石油进口国之间的战略和利益关系。由于国际石油工程承包项目大多在油气资源聚集的地区,因此存在着一定的政治风险和地域风险。

2.市场环境复杂。国际石油工程承包的市场环境比较复杂,一些经济大国的对外经济政策趋于保守,保护主义倾向明显,各种壁垒增多,尤其是法律性壁垒、技术性壁垒名目繁多,给中国石油石化公司进入其市场造成一定的阻力;而发展中国家又往往存在法律体系不够健全、法律法规不透明的问题,容易发生经济纠纷,并存在一定的付款风险。

3.市场竞争激烈。就国际石油工程承包的形势来说,世界预期资源和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承包市场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主的要求更加苛刻,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承包商具有资金、管理和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使中国石油石化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公司进入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较早,很多优质区域已被其占领,中国石油石化公司面对的市场大多地理和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因此,中国公司要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需苦练内功。

4.国际石油工程业的技术趋向行业垄断。1997年以来,国际上的石油工程公司为适应向作业者提供“整装”服务的需要,逐渐按专业重组合并,形成了一些大的作业集团公司,这些公司拥有世界一流技术,可向油气田作业者提供IES(整体工程服务),这些公司往往进行技术封锁,出售的技术大多是二、三流甚至是更为过时的技术,国际石油工程行业技术垄断趋势显著。我们的石油公司与国际顶级公司相比,在技术、经验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三、我们石油企业推行工程总承包的优势

为了规范市场运作,使我们的石油工程施工队伍更加注重企业的发展质量和运行质量,引导我们的企业成为技术含量高、融资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龙头企业,就要坚持发展石油企业工程总承包的方向,我们的各个海外市场也是按照这个方向逐步推进、不断发展壮大的。我们在推行工程总承包方面有以下优势:

1.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积极务实的外交政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的地位不断提高,为中国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其次,加入WTO 后,“走出去”战略成为国家和企业的共识,国家的经济政策不断向有利方面调整,为开拓市场提供了保障和机会。第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企图改变西方大公司在本国石油市场的垄断地位,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拓展对外工程承包市场。中国石油公司开拓国外石油工程市场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几个方面:一是我国油田勘探开发有着几十年的历史,从简单的砂岩构造油藏,到复杂的碳酸盐岩断块潜山油藏,作业技术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多年国内国外的实践,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专业队伍,这些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满足国外市场的需要,同时我国具有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

3.石油工程业进入壁垒较高。石油工程业具备三大进入门槛:第一,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第二,设备、设施、场地投入大;第三,要按国际标准和规范开发和建设。因此,石油工程行业所面临的来自其他行业企业的进入威胁和来自其他行业产品的替代威胁相对较小,行业进入壁垒较高。这为已经拥有一定基础的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和“立起来”带来了时间和优势。

四、推行石油工程总成本的好处

推行石油工程总承包具有四大好处:由工程总承包企业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进行整体构思、全面安排、协调运行、前后衔接和系统化管理;能够使设计和施工紧密结合,保证施工过程能正确贯彻设计意图;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节省投资;通过专业管理队伍实施专业化工程项目管理,有利于弥补业主项目管理能力的不足,提高建设项目的效率和效益。

五、如何发展石油工程技术总承包,坚持石油工程技术的管理一体化运作

世界石油资源争夺和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中国的石油企业承揽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的空间变小,挑战更大。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中国石油公司在今后开拓国际石油工程市场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市场调研、研究市场信息。面对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中国石油工程企业要“走出去”,首先要掌握信息,规避风险,赢得效益。要把海外市场的定位放到国际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下去研究,根据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基础等因素,分析闯入国外市场、取得效益的可能性。

2.走联合共赢之路。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内部队伍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合作。要在信息、外联、融资、担保、运输和清关等各个方面互通有无,而不是恶性竞争。尤其是发生内部竞争时,即有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企业单位参加同一个项目的投标,要做到优势互补,密切配合。

3.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提高专业工程队伍的竞争能力。目前,我们对外承包工程获得成功更多是依靠成本优势和经验优势等比较优势,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一是要向高技术含量、高风险和高利润的上下游延伸,获得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增强抗风险能力;二是由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对于增强实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根据石油行业的特点,逐步打破技术瓶颈制约,培育先进配套的核心技术,形成独有的技术优势和质量信誉,确立核心竞争力;三是通过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规模优势;四是加快复合型和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形成人才优势。在此基础上,显示出综合优势以获得竞争优势。

4.加快发展装备国产化。中国石油公司对外承包的海外工程项目需要不断更新和改造所需施工装备和配套设备,一方面可以在国外市场上采购,但另一方面应加快这些施工装备和配套设备的国产化进程,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也更便于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内部单位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强化了总承包项目的凝聚力。

5.充分发挥总承包模式的协调和催化、技术推动作用。以苏丹项目为例,对内,项目部协调各专业之间的关系,形成以钻井为龙头、其他专业及时跟进的态势,提高钻井时效。对外,项目部代表各施工单位统一协调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搞好后勤保障,为各专业优质高效施工营造良好的氛围。这些举措保证了甲方生产运行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总承包模式的协调作用。

项目部建立“现场观摩、经验共享”的推进机制,采用现场经验交流会和座谈会等形式,分享典型队伍的经验,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在各个施工队伍中营造氛围,形成班与班之间、队与队之间和项目组与项目组之间争一流不服输的劲儿,提高了项目整体运行质量。充分发挥总承包模式的催化作用。

总承包模式还具有引擎般的技术推动作用。项目部专业技术人员发挥本专业优势,积极主动与甲方沟通,研究开发方案,为甲方提供增值服务。一方面,甲方获得了宝贵的地质开发资料;另一方面,工程技术服务队伍获得了工作量,实现甲乙方的互利双赢。

6.挖掘各个队伍的潜力。项目部统一制定生产运行计划,建立严格的日、周、月工作量量化考核制度,依托生产例会制度和专业化例会制度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施工进度全面可控。同时建立“加密考核、优胜劣汰”的奖惩机制,进行量化考核排序、末位警示淘汰,确保工程技术服务总体质量。严格的规章制度鞭策我们的队伍不断加强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工作。

7.实施精准化管理。围绕施工任务,推行精准指标分解管理。按照甲方产能建设工作日程安排,以钻井为龙头,倒排生产运行,按月下达计划、逐月进行考核、当月进行通报。项目部准确把握施工节奏,适时开展劳动竞赛,保证指标分解管理得到充分运用。围绕钻井提速,推行精准施工时间管理。针对钻井提速,对测井、录井、固井和钻井液等井筒施工的关键环节,进行时间限制,提高钻井时效。项目部定期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研讨技术,制定从开始到完井的技术规范,指导钻井生产。管理工作的扎实有效,确保了整体运行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项目的实践证明总承包模式具备施工质量高和速度快等优点,能够为甲方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盘活了资源,拉动了内部工程技术各专业队伍的工作量。这种模式既控制了机构人员和编制,又做到了靠前指挥和决策。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今后从事总承包服务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时,各个队伍之间的配合更默契,更能形成合力。总承包模式保障了中国石油企业能够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在国际大石油的博弈中,许多财团纷纷向石油资源进军,他们在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缺失,为我们的石油工程技术总承包提供了广阔舞台。

第7篇

瑞通,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民企,据称拥有一项可令全球石油行业发生巨变的革命性技术,让石油开采量增产30%。据此计算,如果国内石油企业全部使用该射孔技术,仅中国就可每年增产石油6000万吨,相当于增加了近1.5个大庆油田。

“美国一家知名石油公司三年前就开始关注我们,并派技术人员来中国的油井实地考察和观摩,然后提出用1.5亿美元购买这项技术的控制权。但我们没有卖。”刘珀透露说。

如此好价钱,为何不卖?“如果卖了,那这项中国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开采技术,就从现在的made in China,彻底变成made in USA。”刘珀有些心不甘地说,“而一旦打上made in USA 的标签,美国人就可能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钱,以国际先进技术的名义再卖给中国企业”。

目前,瑞通的这一产品,出口欧美市场的单价是1.5万美元/米,而国内售价是人民币1万元/米,价格相差8~9倍。“但即使如此低的价格,在国内也难以推广使用。”戴鹏不解地说,“真的能为国家增油的高新技术,国外企业争着要合作,而在国内将其产业化咋就这么难。”

“这一怪象看似是市场个案,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是一个可怕的现象。”国家相关部委的一位专家分析说,“这不是价格问题,而是对自主技术的不自信、不接受。”

这位专家感慨说,国内技术市场的现状让越来越多的人醒悟,并强烈意识到,面对国际竞争环境,中国人不仅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时还要创新自信,“国人在包括技术在内的创新领域里太缺乏自信了。”

好技术,中国造

瑞通公司这项革命性技术的专业名称叫“同轴随进式增效射孔技术”。2007年1月13日,该项技术通过了陕西国防科工委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鉴定结论为“国内首创、国际先进”。2012年,该项技术先后获得我国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200420041991.X)、国家发明专利(ZL200910022819.7);2013年初,该技术获得API美国石油协会认证;目前,该技术正在通过PCT(国际专利申请)申请美国、欧洲的当地专利保护。

“这个技术在国外,外国的同行都如获至宝;但是在国内,大家却都避而不谈。”刘珀跟《中国经济周刊》谈起这个问题时,言语中充满了不解和无奈。

戴鹏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他们开始尝试研发用于石油开采的射孔技术。中间历时10余年,公司投入了5000多万,终于获得了重大进展,其发明并拥有专利的“同轴随进式增效射孔技术”,实现了石油开采射孔从传统的一次爆炸到二次爆炸的革命性突破,根据在陕西延长油田等地1000多口油井三年多的试用试验,这项技术平均可以增加出油量30%以上。

“射孔技术被称为石油工程的临门一脚,射孔的情况直接决定油井出油率。”央企石油界的一位高级工程师、石油开采技术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提高石油出油不外乎三个途径,分别是增长孔道、增大裂缝和提高渗透率。这都需要靠射孔的改进来实现。”

这位专家也参与了瑞通公司“同轴随进式增效射孔技术”的技术鉴定,在他看来,这种技术是射孔领域的一次革命。“简单来说,过去像是单发子弹打进去,现在是子母弹,实现了二次爆破,第一次爆破是在井眼,第二次是在油层内部。这是射孔技术实现了更新换代,由传统的一代射孔技术更新到新的二代射孔技术。”

听起来,多一次的爆炸似乎并不是复杂的技术,可关键是如何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增产,既能消除传统射孔自身造成的压实带,又能增加渗透面,从而实现增产。这就是该技术的关键所在。

“爆炸品是很难革新的,比如子弹,二战以来这几十年,几乎没有革新。”戴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就射孔弹来说,能量多一点或者少一点都可能引起井管、井壁变形,如果控制不好,一口井就报废了,挖一口井需要两三千万人民币,这个损失是非常大的。”

他说,瑞通的技术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根据延长油田等提供的使用后报告,2007年以来,在1000多口使用“同轴随进式增效射孔技术”的油井中,未发生一起油田射孔安全事故。

按照戴鹏的说法,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射孔技术一次革命性变革。它通过可靠的二次爆炸改变了传统聚能弹射孔时引起的“压实带问题”(编者注:射孔过程中由于瞬间高温高压,弹道壁被压得更密实,于是弹道周围的地带被称为压实带),这一重大突破彻底改变了普通射孔作业产生压实带难以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上述专家也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在石油开采上的技术大部分是从俄罗斯和美国引进的,目前这个由中国人自己发明的技术(同轴随进式增效射孔技术)正在申报国外专利,如果以后这个技术能出口国外,算是创造了中国石油领域的第一个范例。

延长石油试点应用效果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开发部提供的《同轴随进式增效射孔技术历年应用总结》(下称《应用总结》)显示,从2007年引进该项目(同轴随进式增效射孔技术),截止到2010年底,先后在青平川采油厂、西区采油厂进行试验,累计作业1000多井次。油井、注水井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延长油田在试用后总结这一技术的五个特点,分别是爆炸力量大、造缝多、便于使用、同时完成射孔和高能气体压裂两道作业、穿孔深度大。

产量的提升是该技术最大的亮点,《应用总结》中提到,“使用同轴随进式增效射孔弹射孔的较常规压裂初(次)周(期)月产量明显提高”。试验的3口见效井初周月平均单井产油量为122.99吨,而对比井初周月平均产量75.18吨,增产幅度达到63.59%。

延长油田瓦窑堡采油厂试用后提交的《旧井改造措施前后效果对比表》显示,“应用同轴随进式增效射孔技术改造两口油井,改造后两口井两个月增油225.61吨,增产幅度达到45.7%,增油效果明显。”

除了延长油田之外,长庆油田采油三厂新寨作业区2008年11月29日在新二联作业区注水井采用“同轴随进式增效射孔技术”实施作业,效果评估报告显示“由措施前不能满足配注恢复到措施后正常注水”。

“延长油田等是典型的低渗透率油田,而且因为地形的原因,开采难度也属于国内油田中比较高的,如果在这里能使用,意味着(这项技术)可以推广到其他更多的地方。”戴鹏认为,“同轴随进式增效射孔技术”的价值在于和传统射孔操作工艺相比更方便普遍推广。

上述石油开采技术专家向记者做了一个简单的估算,如果产业化推广同轴随进式增效射孔技术替代老式射孔技术,中石油每年有2万多口新井,每口井日产量2.5方,如果按每口井增产30%计算,全年增产可达到383万吨,这相当于每年新增一个华北油田。而以全国产量来看,“十二五”期间,石油产品维持在2亿吨,如果按保守的增产30%计算,增油量则达6000万吨,即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半大庆油田(编者注:大庆油田年产量约4000万吨)。而石油增产,对于解决我国原油紧张和依赖进口问题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

自主创新技术遭遇“墙内开花墙外香”

据了解,除了国内的延长油田、长庆油田外,瑞通公司也受到国外公司的邀请进行技术合作。2011年,美国某知名石油公司接触瑞通公司,希望进行技术合作。目前,瑞通公司正在与加拿大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尝试进行服务输出。在刘珀看来,服务输出比单独出口产品好,好的技术主动权一定要掌握在国人手中。

“这个技术要是去了美国,它可能作为高新技术再反出口到中国,到时候中国企业采购这个技术就不是这个价钱了。”目前瑞通公司的产品单价在国内售价是人民币1万元/米,而同样的产品瑞通公司出口到美国是1.5万美元/米,价格至少相差8~9倍。

“国外的企业看重效益,你能帮他们带来效益,他们就愿意采用这个技术,可在国内,要推广这个技术困难重重。”刘珀对于新技术目前“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很无奈。

上述石油开采技术专家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他认为,一是国内的企业部门各自为政。施工方和射孔技术研究方分离,施工方不关心技术的变化;另外施工方和采油方分离,施工方只是按要求射孔,并不关心采多少油,所以他们对技术革新也没有热情。

另一个原因是石油企业采购流程复杂,一般民营企业很难进入他们的内部采购系统。这位专家告诉记者,一般像石油企业采购的产品,首先要有安全许可,再要有“市场准入资格”。所谓“市场准入”,要先在石油系统试用过才能获得准入资格,而一般企业没有许可是不太可能获得试用资格的,所以到底是先试用还是先准入成了悖论。

最后,他也提到了企业中存在的“关联采购问题”。像石油系统这种超大型企业,有很多下属的传统老式射孔弹厂,专门生产老式射孔弹。这些企业的产品专供石油企业使用,因为这种固定的合作关系,民企很难进入这一领域,更谈不上通过技术进步取代他们。

瑞通公司提供的研究报告也显示了这个问题,他们发现,中国国孔技术企业有10余家,年可生产射孔弹1000余万发,而市场需求仅为600多万发,产能严重过剩。而目前规模较大的射孔弹厂家基本从属于各大石油企业,供需双方形成固定的合作模式和购销利益格局,实际上已经成为新技术、新产品进入的壁垒。

技术变革,为何科技创新“不自信”?

据了解,目前和中国石化企业在油田技术服务上合作最多的,是一家叫做斯伦贝谢的美国公司。这家公司被认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石油勘探、开采技术。中国公司跟斯伦贝谢合作一般也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同样的服务,他们的价格可能是国内公司的数倍。”上述石油开采技术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这位专家举了个例子,同样是测一口井,如果是国内公司提供服务,报价在10万人民币左右,而由斯伦贝谢提供服务的话,可能报价在15万美元,是国内的8~9倍。

“有的时候,它的技术的确是好,但也不见得它处处领先。”上述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他的看法,“但是那些油田觉得,采购斯伦贝谢的产品,即使出了问题,也说得过去,至少它名义上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不像采购民企的产品,有一定的风险。”

“同轴随进式增效射孔技术”不被中国企业自己认可显示了这样的困境――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内一位进行政策研究的学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有些技术在国外转了一下手,就身价倍增,这显示了我们自己对本国的创新还不够自信。

戴鹏也没有想到更大的困难会出在应用推广上。他以为历尽千辛万苦的研发,终于可以等到光明,可现在看起来光明还远没有到来。

“完全靠着信念在做,不然早就放弃了。”戴鹏告诉记者。

同轴随进式增效射孔技术

目前的石油射孔技术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聚能射孔”、“高压水力射孔”和“塞管射孔”,其中“聚能射孔”占到整个石油开采射孔的95%。所谓聚能射孔,就是采用聚能弹打入储层(也叫油层),实现原油渗透。

第8篇

关键词:采油工程技术;发展;阶段;分析

所谓的采油工程技术属于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是指利用新的技术,使石油油面上升,增加石油开采的容易性,以便完成原油的生产和开发的目标,这种技术的应用对采油工程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采油工程技术为采油工程提供一定的工程技术指标。其中包含了很多学科的内容,需要机械、物理、化学以及材料力学等方面的技术相互融合在一起才能玩完成采油工程。每一次的产量增长都是采油技术提升的一个表现[1]。因此,采油工程属于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工作。

1 采用工程技术的发展阶段分析

1.1 采油工艺发展阶段

了解我国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可以结合目前目前采油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见图1。

图1 采油的发展趋势

从图中,可以了解到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采油量逐渐增加,新的发现也逐渐增加。所以,分析采油的发展阶段需要从采油工艺技术发展、工程技术在发展中的突破、以及采油工程系统的形成这三个方面出发。关于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一定的突破,其中包含了油田堵水实验以及油层水力压裂实验以及火烧油试验等,开发了一整套的采油工艺技术。第一,分层采油的方式,属于利用低渗透层的力度对自喷井进行开采的过程,分层测试的方式属于向井中剖面注入水的过程,使井能够自喷,使油能够被开采出来。关于分层管理,是利用系统的完善性,进行平面调整的时候一般都进行注水的结构分析,实现了对采油技术的调整和稳定性的控制[2]。关于分层研究,能够掌握出油田生产的主动权,采用动态结构分析的方式,对油井进行改造分析并且判断油层的使用情况。

1.2 采油工技术突破阶段

采油工程技术突破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内容在于形成了适合各种类型的油气藏的开采技术,推动了采油工程技术的多样性,突破了以往采油方式受到场地限制的特点,油井的生产以及产油数量等都有很大的提高。关于浅油藏开采技术,是一种典型的开发方式,与以往的砂岩油藏的方式存在很大的区别,体现在油气储藏很难开发的地方,如空洞的缝隙以及裂缝中等采用裸眼测试以及裂缝认识术以及排除大量耐高温的浅泵技术。 使开采实现了采油产量的有效提升。针对气定砂岩油藏的开采及技术确定优射孔井段,一方面保持了水锥以及气锥的稳定性,实现了对油田的合理开采[3]。

1.3 采油技术系统与发展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采油工程系统实现了进一步的改善,能够在采油过程中攻克一些技术性的难题,完善了采油技术开发的储备量。对于低渗透油田的采油小井距,采用简化升距的方式,实现了开发的有效性。在这个阶段的发展中采用了蒸汽吞吐的方式,扭转的被动的局面。

2 新技术的应用

(1)热处理油层的采油技术,能够对原油进行升温处理,是油藏的粘稠度减小,降低了石油的开采的难度。利用流体的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原油的体积会迅速膨胀,使原油能够迅速的提升到地面。热处理技术主要有蒸汽激励、蒸汽驱动以及火烧油层的作用。这些采油方式的应用提高了采油的效率,但是推广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具体过程见图2。

图2 热处理的采油过程

(2)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需要向油层中注入某种细菌,与油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能够推动地下残留的原油,是其很容易被开采出来,适用于很多老油田以及含水量很高的油田[4]。

(3)水力振动采油技术的应用,利用油井管道在井下安装激振器,激振器能够产生一定频率脉冲波,激振器在水力的作用下,清理油井深处的物质。脉冲波能够对地面产生一种作用,使地面产生网络裂缝,有效的提高了原油的回收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原油中水分的含量。

(4)纳米的采油技术的应用,目前主要采用MD膜驱动原油技术,是将纳米级的驱动剂分子,与胶束子形态组合起来。提升了原油的动态运动能力,也提高了原油的开采效率。

(5)热超导采油技术的应用,通过加热也能够增强分子运动能力,使开采能的难度降低。这种开采的方式经济性能好,同时也降低了污染性,安全性也很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5]。

3 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采油工程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各种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制剂的应用促进了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在未来采油技术的发展中,笔者结合相关资料,总结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由以下几点。第一,采油工程能够向集合加成技术以及智能控制的方向发展。第二,采油技术的能够向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模拟的方向发展。第三,能够向自动化以及定向化的方向发展。第四,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向低污染以及低耗能的方向发展,其中发展的过程也能够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第五,向勘测以及探测以及开采等方面的发展,实现开采性质的一体化,使开采的概念性增强[6]。

结束语:

石油开采的工程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但是这个行业在我国也属于底子比较薄的行业。需要加强开采技术的管理与发展。目前,石油开采技术与国外事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石油资源分布很复杂,地理环境以及石油资源的地形分布很复杂,地理环境多样化,加快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任闽燕,贾庆生,王锋等.胜利油田采油工程技术新进展[J].石油钻采工艺,2009,31(z1):88-92.

[2] 苏晓东.采油工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博览,2012,(17):245-245.

[3] 刘翔鹗,王浦潭.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石油钻采工艺,2000,22(3):42-49.

[4] 刘婷婷,谢锦柱,文栋等.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3(16):142.

[5] 朱敏.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化工贸易 ,2013,(6):366-366.

第9篇

摘要:油开发技术的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使用更多的新技术将是未来油田开采的必然,这不仅是对石油开采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机遇,也是油田开发面临的一个挑战。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推动各项生产向着更高水平前进,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采油工程技术现状与发展。关键词:采油工程;现状;发展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引言

各类新技术的发展给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石油公司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平衡经济效益和工程投资间的矛盾,未来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融入更高的科技含量。目前石油产业已逐步呈现出资源短缺的趋势,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通过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尽可能的将油田的采收率最大化,以提升我国石油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1、采油工程技术发展1.1、分层开采工艺技术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起之后的20年里,我国在油田开采技术研究上进行了一些列试验,包括油田堵水试验、油层水力压裂试验、人工举升试验、火烧油层试验等,实现了石油开采方面的技术性突破,形成了一套新的采油工艺体系。新的采油工艺技术包括分层采油、分层测试、分层管理、分层研究四个方面。主要运用低渗透层的潜力对自喷井分采,包括单管封隔器、油套管分采和双管分采。分层测试则包括对有杆泵抽油井进行环空测试、无杆泵流压测试、自喷采油井产出剖面测试等。分层管理对于注采系统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分注率,稳定系统结构,提高生产力。采取动静结合的方法对油井进行分层研究,对油井各方面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对油井状况的良好把握,方便油井改造。1.2、技术突破发展阶段本阶段采油工程技术研究开始结合对多种类型的油气藏的特点,使采油工程技术趋于多元化,以满足在不同环境特点中应用的需求。此阶段出现的突破性技术主要包括复杂断块采油工艺技术、潜山油藏开采技术、稠油热力开采技术、气顶砂岩油藏开采技术。复杂断块采油技术适用于油藏大小、形状不确定及断层相互分割独立的情况,采用滚动勘探开发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对油层进行改造,保证油井产油的效率和质量。若油气大部分储存在孔隙、溶洞和裂缝中或形成底水块状油藏,这一类油藏称为潜山油藏,需要用到裂缝认识技术、大排量耐高温电潜泵技术等。稠油热力开采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在克拉玛依、胜利油田等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应用。气顶砂岩油藏开采技术包括最优射孔井段的确定,水锥和气锥稳定的保持等先进技术,保证油田的合理开发。1.3、采油工程系统形成各类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促进了采油系统工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短期内解决了采油工程中的许多技术性难题,促进了低渗油田的开发,进一步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经济有效开采,成为今后油田开采的技术储备。结合新技术的应用对采油工程的中长期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对采油工程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应用现状采油工程中会涌现许多新的技术,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促进油气油田开采工程的施工新工艺的发展,尤其在一些相关产业领域,更是体现出迅猛的发展速度,带来了采油技术的机遇和发展基础。2.1、生物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技术开始在油田开采中应用,如利用微生物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利用微生物勘探储量技术等。因为微生物勘探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下、重复性好等优点,现在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领域。这种开采技术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由于水含量的增幅增大,埋藏的资源减少,可以通过使用这种技术令油田恢复活力。2.2、信息技术在传统的石油开采过程当中,国内较早地使用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到现在,开采过程已经高度依赖于信息技术。在石油勘探期,因为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这些工作复杂庞杂,因此适合计算机来进行处理,对于各类石油项目开发的许多领域,各个层次都已经广泛应用了计算机处理技术,其中有诸多关键技术,例如:地震成像、过程模拟、油藏模拟、盆地模拟和虚拟实现技术。2.3、纳米技术油田开采中对纳米技术的应用时间还较短,因此各方面技术尚不成熟,纳米技术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对纳米材料的使用上。现在正处在研究中的纳米技术主要有纳米水性涂料和涂层驱动技术等。当前纳米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纳米材料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包括水性纳米涂料及涂层技术纳米MD膜驱油技术等。油气管道是油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材料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可用于管道的止裂同时还可以增加钢管道的韧性和抗腐蚀性。硬质合金、复合钢片以及耐磨涂层等一些耐磨损材料的应用,以及耐蚀涂层技术、阴极保护技术对管道的防腐作用,保证了采油工程系统的稳定性,确保采油生产又好又快进行。2.4、新型材料(1)新型材料主要用在管道的抗裂纹和增加其韧性上。实际使用过程中,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容易出现裂纹,使用新型材料不仅能改善钢的韧性,而且可以大大提高钢管的耐腐蚀性能。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新型材料进行金属连接和喷嘴活结等。(2)正式作业时,通过使用一些耐磨材料,包括硬质合金、复合钢板和耐磨涂层。(3)用于管道防腐。目前广泛使用的管道防腐技术是阴极保护技术、在线监测和抗腐蚀涂层技术。3、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策略针对我国当前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我国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重点着手:①重视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专业型人才包括专业性的技术团队和领导团队,只有管理层和工作人员精诚合作才能培养出综合实力强的队伍。②结合油田当前发展概况,以油田的效益和提高采收率为中心,制定企业近期发展规划,选择适合油田开发的主体工程技术。③重视油田开发的规律性,保证油田稳定开采;尽可能使用人工的方法,提升采油效果;建立或者完善油藏监测系统,提升油田开发的主动性;努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归为以下几类:(1)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要保持地层压力,人工给予能量补充,来延长采油时间,保持采油产量,从而提高采油技术。(2)分层开采。一般油田的相砂岩含的油层数比较多,但是每个油层的品质相差比较大,开采时互相会受到干扰,因此对不同油层的开采应用不同的开采技术,确保各油层的高效开采,让分层开采技术发展的更好。(3)油田阶段性开采规律。要对油田阶段性开采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对改进之后的开采技术,仔细勘测油田地下情况,针对性的给予合适的作业方式。(4)油层勘测系统的建立。这个勘测系统主要是对油层压力、分层注水的多少、油水分布情况、产量等进行勘测和分析,及时的观察剩余油的情况,为提高开采利用率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5)天然气的开发。可以采用井控技术来开发天然气,天然气的开发有压强大、产量多的特征,而且天然气气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所以对井筒的防腐蚀、压裂增产、机排、排水采气等工艺很具有发展意义。将千气回注、加强凝析气藏开采研究、地下储气库的建立开展开来放在重要的位置。结束语采油工程的作用是从地下提取油气,是整个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采油工程技术包括机械、化工、材料力学、计算机、电子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为油田生产任务提供技术保证。在油田的实际开发过程中,采油工程技术的选择要根据油田不同油藏地质来确定,还要注意采油过程中油气层的保护、采油机械设备的配套等问题,以提高采油的效率、保证油田的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刘翔鹗,王浦潭.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石油钻采工艺,2000,03:42-49+84-85.[2]高琛.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方案设计与工作流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3]刘婷婷,谢锦柱,文栋.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6:142.[4]王洋,何明亮,陈勇,赵红英.关于采油工程技术发展及其思考[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3:53.

第10篇

重庆科技学院好专业有:

1、石油工程专业:

石油工程学的基础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加利福尼亚建立,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2、冶金工程专业:

冶金工程专业是培养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1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 信息化技术 需求策略

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面对物力、人力的不断矛盾,必然使得石油企业工程信息化的建设成为了石油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由于我国东部以及中部部分石油田已经呈现出老化的现象,勘探的石油大多来源于西部以及海上油田[1],使得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面临了严峻的形势。而且由于现在复杂的勘探对象以及施工环境,只能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不断地改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技术,逐步实现石油工程的信息化发展。在当前形势下,提高我国石油产业效率,高效增加我国油田的石油产量,减少进口石油的需要量,是解决我国当前石油需求量的一个重要而有可行的路径之一。

一、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以及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

目前石油能源已经成为了工程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随着对石油需求量的急剧增加,但石油能源却在不断减少,尤其是陆地石油的产量不断下降,迫使石油行业目标的转变,当前勘探海上油田的现状,必然要求改变石油勘探、开发以及生产的环境,而且对石油勘探技术以及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必须加快提高石油勘探技术以及施工技术的信息化进程,从一定程度上减缓我国石油面临的严峻现状。

2.石油工程信息化的现状

从世界的范围内来看,先进石油公司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及战略。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已经不再是单一领域的发展了,而早已发展到了集成应用阶段,有效的实现信息化技术与企业发展的有机融合。虽然目前我国的石油工程某方面的技术达到了世界水平,但其他方面与世界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可见我国的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的诸多不足,所以要把信息集成技术作为石油工程以后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石油行业在开发和后期生产中投入了大量的数字化应用,但是和其他产业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体现在信息化应用不完善、现场应用中劳动力不减的矛盾,各种现状急需要我们进行思考,改革我国石油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步伐。

二、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的分析

1.数据库建设

中石油为了满足石油勘探技术的研究以及生产管理的需要,建设了一个统一的石油勘探源头数据采集的系统[2],该系统能有效的集任务管理、数据采集、审核、质量控制多方面于一体,且该系统的使用有效的支持了石油勘探业务的持续发展。但因为该系统只是为了满足石油勘探业务的发展,并没有考虑石油工程领域的需求,并未完全的做到工程信息的建设,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对石油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满足生产管理的需要。

2.生产管理

由于各企业自行建设了生产管理系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个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由于石油工程抑制都是分业务管理,使得各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不同专业都是相互独立的,建议在在加强企业管理系统方面的信息集成。打破闭门造车,停留在内部信息共享的局面,石油工程业务的管理方面仍然有着较为严重的问题。

3.基础设施

目前,进行了主干网以及重点井位星网的建设,且石油企业层面也进行了内部的主干网的建设,但由于各企业的管理体系以及经营策略有着较大的差距,且各地所处地域条件也有着较大的差别,使得单位越往下,网络差距越大,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地区,较大程度上减缓了信息化的推进。

4.管理保障

石油工程信息化经过改革后,在信息系统以及信息队伍方面的建设都有了较大的加强,也逐步健全了信息管理以及应用体系。在总体发展的目标前提下,随着勘探开发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就必须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解除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在进行技术研发的同时要加紧发展信心技术,丰富系统中的数据,提高石油工程管理的水平。

三、讨论

目前,在国际上,基本上先进的石油企业都已建立的先进的信息化模式,有效的实现了信息化技术的集成应用,而且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为施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而中国,由于管理体制的束缚,使得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分享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从而造成信息化水平与各企业所开发的核心不一致。当前随着我国石油新战略的实施,为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会[3]。我国企业要把握这次机会,大力的发展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全面的提高我国石油勘探技术,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的质量以及人员的安全,同时进行达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完善石油工程方面的体系,制定严格的措施,并且要集中于信息集成系统的研发,逐步实现石油工程内部信息的双向贯通,同时要加快资源的建设,保证资源的供应,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以及信息部门应大力加强两者的信息合作,运用共同的的资源以及能力去解决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难题,同时要积极的进行软件的开发、推广以及使用,完善石油工程信息系统的内部数据,促进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加速信息化数据朝着数据集成方向的发展。最后我认为,企业的信息化改革,不是单纯的信息化系统的完善,是与企业生产链的枢纽,是员工劳动力的助手,从而最终促进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大伟. 对中石油专业应用软件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0,60(4): 2-5.

[2]张卫东, 袁文奎,田克忠等. 未来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展望[J]. 石油钻探技术,2011,37(3):118-123.

第12篇

关键词:采油工程新技术研究应用

前言

工程采油技术是实现油田开发方案的重要手段,是决定油田产量高低、采油速度快慢、最终采收率大小、经济效益的优劣等重要问题的关键。对当前采油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分析,促进采油技术的进步意义重大。

一、我国采油工程技术发展阶段分析

(一)探寻及分层开采工艺技术发展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个阶段我国做了多方面的试验和技术突破,这其中包括油田堵水试验;油层水力压裂试验;人工举升试验;火烧油层试验;防砂试验;注蒸汽吞吐开采试验。本阶段中期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研究开发了一整套采油工艺技术。

1、分层采油

分层采油主要运用低渗透层的潜力对自喷井分采,开采分为以下形式:单管封隔器、油套管分采和双管分采。

分层测试

分层测试主要包括对注水井注入剖面和自喷采油井产出剖面分别进行测试、对有杆泵抽油井进行环空测试、无杆泵流压测试等技术。

分层管理

分层管理主要实现注采系统的完善,平面调整进行注水结构,提高注水井分注率,提高了细分注水,提高了生产能力,实现了结构调整、控液稳产的效用。

分层研究

为了掌握油田生产主动权,采用动静态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水淹层测井、密闭取心、吸水剖面、产出剖面等方面的信息,结合对油水井进行改造,分析和判断油层动用状况和开发动态以及剩余油分布情况。

(二)采油工程技术突破发展阶段

本阶段采油工程技术的主要突出点是研究并形成了适合多种类型油气藏的采油工程技术,推动了采油工程技术的多样化,满足了对不同场地的应用要求。

复杂断块采油工艺技术

由于复杂断块油藏大小不确定性、形状不确定性、断层相互分割成独立的单元等原因,故使用滚动勘探开发方法,因地制宜地进行注水及油层的改造,确保油井的产油效率和产油数量。

潜山油藏开采技术

任丘油田是潜山油藏的典型代表之一。它与砂岩油藏有很大区别。区别主要体现在油气储存的地方不适宜开采,大部分储存在孔隙、溶洞和裂缝中,而且油气的下部由地层水衬托,形成了底水块状油藏。为了适应这种情况的开采,研究并实现了包括裸眼测试和裂缝认识技术、大排量耐高温电潜泵技术。

稠油热力开采技术

这种技术开始在克拉玛依、辽河、胜利等油田实现了技术攻关。在80年代,针对这种技术在油田进行了更大工业规模试验和使用。

气顶砂岩油藏开采技术

这种技术的配套技术主要包括:确定最优射孔井段;高聚物和氰凝封堵气窜;保持水锥和气锥的稳定等。这种技术的应用事例以大庆喇嘛甸油田为代表,实现了对此油田的合理开采。

(三)采油工程系统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随着其他方面的技术的发展,采油的系统工程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采油过程中要有对采用工程的中长期发展的规划,要处理好近期应用技术和基础研究的关系,在采油过程中攻克一批技术难题,完善对以后油田开采的技术储备。二、对低渗透油田采用小井距、加强注水、简化举升方式和简化地面流程,进一步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经济有效开采。三、发展蒸汽吞吐接替技术,扭转稠油开采被动局面。

二、采油新技术的应用

(一)微生物采油技术

将分子微生物生态研究技术运用于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开展了油藏条件下的微生物驱油机理、油藏微生物生态、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油技术、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以及微生物驱油效果评价等研究,形成了菌液筛选、性能评价和生产、细菌作用机理模拟实验、微生物单井处理、微生物驱油、外排含油污水生化处理等多项配套技术。

(二)CO驱油技术

CO采油技术始终是石油开采领域的研究重点,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过低,或者储层中水敏性黏土矿物较多,见水后发生膨胀阻塞孔隙,以致注水时吸水能力差,甚至不能注进水,或者难以见到注水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注CO气的方式,常可取得好的效果。上世纪80年代,国外注气混相和非混相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国内随着江苏、胜利和吉林等油田中小规模的CO气藏以及松辽盆地大型高含CO气藏的发现,注CO驱油技术也逐步开始在油田进行现场应用。

(三)微波采油技术

微波采油技术是指将大功率的微波天线下到要作用的油层位置,或用传输的方法将微波传到地下,对油层直接加热,降低原油粘度,提高采收率。

目前设计的微波采油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地面加热法,通过地面微波加热处理装置,对注入地层的水或水蒸气加热,此方法优点是不用改变现有井口设备,不需动管柱,施工方便。第二种是井下加热法。将微波源直接放入井下,使地层温度升高。第三种是多底井地层微波加热。该方法具有最佳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效率。微波沿竖井段向下传到多连通器中的功分器,并与开窗侧钻的水平井内的天线相连通,微波能力通过水平天线向地层辐射。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在同一油层中可以钻探多条水平井,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微波辐射的作用效果。这种结构的有效作用半径和效果决定于开窗侧钻的水平井的个数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距离。尽管微波采油技术具有很大的开发优势,但由于大功率位置微波装置的研制,微波发生器的频率控制以及加热的合理时间,作用机理和技术经济性以及地层能量亏空问题等难点还未解决好,目前还基本上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没有进行广泛推广。

(四)磁处理技术

磁处理技术是利用磁场对原油及驱替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可使经磁场处理后的流体物性发生变化,产生降粘、降凝、防蜡、增注等作用。磁处理技术在油田工业中的应用起步较早,早在1985年,大庆油田就开展了磁防蜡的应用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目前我国的各大主力油田均建立了专门的磁技术研究机构,进行了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从手段上看,磁场的建立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通过电磁铁建立磁场,另一种是利用永磁体建立磁场。磁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油井磁防蜡技术,用于解决油井结蜡问题,延长热洗周期,节约清防蜡成本;磁减阻输油技术,解决了高粘原油地面集输困难的问题,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增磁注技术,对水井注入水进行磁处理,降低注入压力,提高吸水指标和水驱油效果。

三、采油工程技术的展望

21世纪,随着信息、生物、新材料、纳米、能源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采油工业也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石油工业面临高含水油田开采、西部沙漠超深油田开采、滩海油田开发建设和稠油、低渗透油田开发、超稠油油田改善热力开采等诸多难题和挑战。为了迎接挑战解决难题,石油公司必须加强规划与投入,创新并引进采油新技术,促进采油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