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7:30: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医药化工;废气;废气处理;研究分析
1 医药化工废气形成的原因
1.1医药化工溶剂形成的废气
医药化工在研制中容易形成溶剂废气,其中部分溶剂以废气方式进行派发,从而形成大量的医药化工溶剂废气,污染空气其溶剂废气主要是以甲醇、甲苯、丙酮、以及二氯甲烷等物质形成的溶剂废气。从而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 ,医药化工废气的处理应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医药化工废气对市民形成严重的安全性问题, 对医药化工溶剂废气,应采取标准的处理方法,从而制约医药化工废气的处理。
1.2医药化工废气排放特征
医药化工产生的溶剂废气主要为 化工生产中形成的物质相关,其排放废气主要是排放量较大、多点性排放,从而形成无规则性溶剂废气排放,严重影响广大市民的安全。对于多点性溶剂废气排放,对溶剂的需求量较大,产生的废气较多,导致医药化工产品效率降低形成,双方面影响的趋势。
医药化工废气排放规律
对于医药化工废气的排放,其间接性废气排放现象明显,溶剂废气形成间接性排放,排放废气不规律,溶剂废气污染性质以及浓度较高,医药化工溶剂废气的排放严重影响空气,对空气造成异味,容易发生扩散[P17],从而对于医药化工溶剂废气的控制、以及治理工作较难实施。
2 医药化工废气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医药化工溶剂废气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经过相关部门对医药化工废气的控制以及治理后明显有所改善,但是并未得到良好的完善,医药化工行业中还是存在较明显的溶剂废气处理问题。 一些医药化工废气严重污染空气的企业, 在治理无效后均进行关闭从而良好的改善,医药化工生产企业周边空气环境的改善空气中的污染
指数明显有所下降,医药化工溶剂废气处理应结合根本性废气排放进行处理。 从而达到良好的废气排放效果,降低周边环境的污染,经过对医药化工溶剂长期的控制治理,已较好的降低了废气排放指数。
2.2医药化工废气控制效果
对于多数医药化工企业来说,应建立安全性较高的溶剂废气处理机制,进行清洁性医药化工生产, 改善溶剂废气排放量,对溶剂废气采取再利用方案,从而既降低溶剂废气的污染,又可以提高溶剂在利用价值,从中降低医药化工废气排放对周边环境形成的污染 。对于医药化工溶剂废气排出处理应从根源进行改善,有效的控制溶剂废气的集中处理排放,减少多点排放形成的多面性环境污染,采取根本性改善溶剂废气排放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控制医药化工形成的废气,进行清洁处理,有效的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进行集中处理排放。
2.3溶剂废气处理结果
对医药化工生产中产生的溶剂废气,其废气处理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对溶剂废气的清洁处理技术尚未得到良好的完善,笔者认为医药化工行业产生的溶剂废气,其污染效果较为严重。目前,对于溶剂废气一般都是进行冷却,清洁等处理方法,但是,溶剂废气处理,效果不是很理想 对此一
直是困扰医药化工行业发展以及废气排放的重要问题,[P38]对于医药化工行业生产中存在的废气排放问题,应加大解决力度,从而良好的改善废气排放以及周边环境的质量。
3 医药化工废气处理完善的对策
3.1溶剂废气处理
对于当今医药化工行业中出现的溶剂废气处理问题,应综合医药化工生产企业的废气排放特征进行完善,进一步的完善医药化工废气排放降低溶剂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医药化工废气的
清洁性处理,制定有效控制医药化工溶剂废气排放的标准,提高废气污染的预防以及控制处理。 针对医药化工行业生产中形成的废气,应进行综合性处理,从而降低医药化工溶剂废气导致的环境污染。 由于
我国目前并未制定准确的医药化工废气排放标准。所以,对于医药化工废气只是进行排放点的控制,以及间接性排放,但是却为能对医药化工废气排放进行根本性改善。 因此,针对医药化工行业的废气排放应制定准确的排放标准,从而有效的提升医药化工废气排放以及处理方面的良好效果,建立有效的清洁处理医药化工废气的方案,使医药化工废气排放有效的降低其污染程度,有效的保护废气排放周围环境质量。采用低温等离子
是固态,液态,气态之后的物质制约废气排,低温等离子降解医药化工废气,是利用高能电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和废气中的污染物作用,使污染物分子在短时间内进行分解,从而达到良好的医药
3.2研究分析
针对医药化工废气排放制定良好的污染控制,综合医药化工产生的废气污染性,对其进行清洁处理,提高溶剂废气处理技术的要求,根据医药化废气处理方面总结的特点,从中制定出有效的控制医药化工废气排放以及污染性质。探讨医药化工生产中形成的废气,综合其污染性,废气排气性质等。全面性对其进行研究,从而制定良好的抑制医药化工生产中形成的废气,有效的制定医药化工废气污染控制以及处理全面性的解决医药化工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综上所述,医药化工废气污,染一直是医疗事业发展中难以突破的问题。因为,医药化工生产中,产生的溶剂废气等其他废气严重影响周围环境。所以对于医药化工行业生产中形成的废气,应制定准确的废气处理方案。 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医药化工废气排放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对于废气的排放相关部门应给予正确的废气排放标准,从而将低医药化工废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从而良好的提高医药化工行业的发展。
环保专家指出,雾霾天气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是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飘浮在空气中。二是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三是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形成的一个因素。四是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五是冬季取暖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2 档案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2.1 气态污染物。主要有无机物和有机氧化物。无机物:以二氧化硫为主的含硫化合物,以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物,碳的氧化物等;有机氧化物:如甲醛、甲苯等和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雾霾天气加大了档案纸张的水分,无机物与水分反应后生成各种有危害性的酸。雾霾天气时空气中也飘浮着一些酸性物质,会致使档案纸张的酸度增加,促进纸张纤维素水解变质成易碎的水解纤维素,分解纸张,使其耐久性降低。另外,酸性气体与档案照片胶质材料发生的缓慢化学反应会使底片发黄,使彩色照片褪色;有机氧化物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使纸张纤维氧化降解造成纸张发黄变脆,还致使一些耐久性差的字迹材料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色和褪色。
2.2 悬浮颗粒物。悬浮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雾霾中的颗粒物正在此范围内。其中包含了灰尘、粉尘、细菌、汽车尾气等。会伴随档案的借阅增加酸、碱对档案纸张字迹的影响,同时增加制成材料的机械磨损,使纸张的光洁度和字迹的清晰度降低,加速纸张老化,加快字迹褪色,加快胶片变质,大大降低磁带、磁(光)盘等的显示效果。
2.3放射性、电磁波、光等污染。会降低档案材料的机械强度,使纸质档案的字迹与线条的颜色改变或失色、褪变。
2.4细菌、病毒等污染物。细菌、霉菌等微生物,能轻易附着在灰尘上到处传播,落到档案上,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滋生繁殖,使档案产生严重的变质、劣化和腐蚀霉变,遭受损坏。
3 档案库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3.1 室外污染的侵入。比如:雾霾环境中的工业废气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等,道路上的机动车尾气的侵入,都会加剧档案库空气的污染,是对档案造成直接危害重要的因素。
3.2 建筑物及室内装饰材料、家具的污染。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专家介绍,建筑物及室内装饰材料、家具的污染是目前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筑物自身的污染,一种是建筑施工中加入的化学物质,比如:防冻剂;另一种是地下土壤和建筑物中石材、地砖、瓷砖中的放射性物质,油漆、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内墙涂料等材料,均含有甲醛、苯、甲苯、乙醇等有机蒸气。
3.3 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及各种生活废物的挥发成分。人在室内活动,除人体本身通过呼吸道、皮肤、汗腺排出大量污染物外,其他日常活动,如化妆、灭虫等也会造成空气污染。
4 在雾霾天气时对档案进行保护的措施
4.1 加快污染源治理,创造良好的空气环境。档案保护工作要重视环境污染对档案的危害,要搞好档案库房周围的环境绿化,种植树木花草,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及有害气体,阻挡雾霾天气中飘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侵入档案库,进而对档案造成危害,为档案库创造良好的小环境。
4.2 选择适宜的档案库位置。应尽量将档案库房选在远离工业区、住宅区和商贸繁华地段,更要避开交通要道,最大限度地防止雾霾空气中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对档案的污染和危害。
4.3 提高档案库房的密闭程度。为了防止雾霾空气中有害气体对档案的危害,应注意提高库房的密闭程度,阻止污染物的侵入。同时采取用档案柜、档案箱、档案盒等相对密闭或多层密闭的方法存放档案。
4.4 掌握大气污染物变化规律,合理进行档案库通风。因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时间变化规律,所以我们必须充分掌握污染物的排放规律,比如冬季是雾霾形成的高峰时期,库房内外的通风时间尽可能避开污染物的高峰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首先我们想要预防环境污染,需要详细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危害性,才能更好的对症其原因进行防治。
1环境污染的原因
1.1人们的环保意识差,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人们的环保意识一直很差,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没有重视保护环境这一问题。我国大部分的污水都没有经过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泊;空气的污染也相当严重,绿地面积大量减少,呈现沙漠化现象,洪水泛滥,自然灾害严重。
1.2城市人口过于密集,造成产生大量的垃圾、污水、噪音和汽车废气等一系列的问题。
1.3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些不仅会破坏土壤的结构,而且还会严重污染土壤、大气、水源以及食品,对环境污染也相当严重。
1.4滥采滥伐,自然资源遭到大规模的采伐,使汞、铅等这些危害人体的元素从地下被挖掘出来,从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植物在一步步减少,这样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1.5我国的执法力度不够,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并没有立明确的法规来监管这方面,虽然环境污染有很多标准,但是执行的力度并不够,所以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1.6大气污染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自然原因是: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形成;人为原因是:如烟囱、工业排气筒、汽车、火车废气排放等,这些都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所造成的。
2环境污染的危害
2.1酸雨对人类以及生物的危害,酸雨会使土壤和河水酸性化,经过小河流汇入到大湖泊中,造成湖泊酸化,使生长在湖泊中的动植物大量死亡,威胁湖内鱼、虾以及贝类的生存,破坏湖泊中的整个食物链,最终会使湖泊变成一滩“死湖”。酸雨还会直接危害到陆地上的植物和农作物死亡。酸雨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危害之一。
2.2有害的化学药品对生物的危害,农药是最常见的一种有害化学物,当人们利用农药来杀死病菌与害虫时,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大多农药都是不容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被生物体吸收后,会在体内不断的累积,最后这类有害的化学药品就会更佳危害生态环境。
2.3水体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人体中有70%-80%都是水分,所以水资源的污染对人类的危害非常大,会导致体质不佳,降低人体抵抗力,水资源中的铅会对肾脏、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尤其对儿童的危害性巨大,会有致癌的危险;水资源中的砷对皮肤以及神经系统的危害极大,会有致癌的危险等。
2.4大气污染的危害
2.4.1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健康伤害很大,它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危害人体,一是人体表面接触后会受到伤害;二是使用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中毒;三是吸入污染的空气后患上各种严重疾病。大气污染物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人体,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危害极为严重。
2.4.2大气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它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一是使生物中毒或者枯竭而亡;二是减缓生物的正常发育;三是降低生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大气污染还会通过酸雨的形式来杀死土壤微生物,使土壤酸性化,降低土壤肥力,危害农作物和森林。
2.4.3大气污染对物体的腐蚀,大气污染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物等都有腐蚀作用。比如:金属建筑物会出现锈斑、古代文化会遭到严重风华等。
2.4.4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对某一个国家的污染,它已经超越国界,危害全球,受到大气污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臭氧层破坏;二是酸雨腐蚀;三是全球气候变暖。
3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1保护环境应该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三部分。政府行为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大力宣传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等,应该统一对公共环境的治理以及生活消费产生的污水和垃圾进行管理,并且要监督企业的污染状况,要求企业要有处理污染的设备,设立相关的法律政策;企业行为主要是严格控制污染源的产生,将造成污染源作为是一种违法行为;个人行为主要是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质,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谴责。
3.2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各项资源,因为人口消费带来的污染问题很大,需要每个人都参与解决,建议对企业和居民适量征收资源消耗税、污染治理费和环境保护费。我们应该把人口过多的负面效应转化为正面效应。
3.3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保护环境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以及子孙后代的生存问题,所以必须要坚持节约以及合理利用措施,把节约放在首要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严格执行土地、水、矿产、森林等资源的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做到长期保护环境,让我国的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
3.4 大气污染的防治,我国受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是京津翼区域,在今年2月份,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方的空气质量都为中度或者重度污染,受到雾霾天气的影响,很多路段的通行都受阻。针对京津翼污染物的排放问题,京津翼将联手防治大气污染,规划处重点区域,进行统一排放标准、统一污染监管、统一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估,对异地空气质量实现“实时监测、随时预警”。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深入研究大气污染形成的机理和防治对策、关键技术等,为有效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防治措施。
3.4.1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尽量多采用无污染的能源以及设备,比如:太阳能、风力、水力等,降低污染源,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可以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减少大气的污染数量。
3.4.2治理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主要方法有,利用各种除尘器去除烟尘和各种工业粉尘;采用气体吸收处理有害气体,比如用氨水、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利用其他物理方法回收利用废气的有用物质,或者将有害气体转为无害化。
3.4.3充分利用大气的自净能力,由于气象条件的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也是不同的,因此应该有效控制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排放量。
3.4.4厂家在选择建厂地址以及烟囱的设计时要合理,不要过度集中排放污染物,以免形成局地严重污染的事件发生。
3.4.5进行绿化造林,植物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吸收大气中的有害体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积的范围内,长时间的净化大气。所以多种植一些绿色植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大气中污染影响范围广、浓度比较低的状况,使用这种方法最好不过。
3.5对于水污染应该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3.5.1对于污水的处理,要从资金、行政、法律保障三个方面去进行,资金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政府的支持是坚强的后盾,法律法规是最终的保障。只有有了这三项,才能让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做起来更容易一些。
3.5.2工程保障措施,必须要实施彻底截污、污/雨分流;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改造;生活污水是最严重的污染源,只有对生活污水实施彻底的截污,才是治污的根本。另外老平房的房屋破旧,多数没有完备的下水管道系统,这也是主要的污染源,所以要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设计完备的下水管道系统,降低水资源的污染。
3.6土地污染是很难治理的,它不像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切断污染源后通过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就能使污染问题慢慢解决,但是日积月累的土地污染很难治理,因为土壤中的污染物很难稀释,所以土地污染的治理非常难,它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来解决污染,治理成本非常高,而且周期也比较长,因为这些因素的困扰,土地污染的问题一般都不会受到人们的重视。
3.6.1科学的进行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的成分复杂,而且种类繁多,所以工厂排出的这些工业废水都是有毒的,所以在利用这些废水灌溉农田前,应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才能用来浇灌田地,避免对土壤的污染。
3.6.2合理的利用农药,重视开发高效低毒的农药,这样不仅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而且还能有效的消灭病虫,发挥农药的真正作用。
3.6.3合理使用化肥,增加有机肥,要根据土地的特性、气候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特点,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地的有机质量,增加土地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
总结:环境污染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危害非常大,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来,又出来了一些新的环境污染,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将保护环境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一项责任,这样才能改善环境污染的问题,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国宏.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第一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余某昌.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第一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河北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河北省志第十一卷环境保护志(第一版).1997
关键词:环境关系;环境社会主体;环境污染;农村;博弈论
Abstract:The environmental relations are benefit relations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social main bodies,the occurre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right infringement is main manifestation of the unbalanced environmental relations.The progres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a game process between environmental main bodies.There are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me between environmental main bodies in China’s countryside,as a result,the analysis of micro-mechanism of China’s rural environmental infringement can accurately master the essence of China’s rural environmental imbalance.The conclusion is that,in order to chang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ditions in China’s countryside,the weak status of China’s rural inhabitants in the gaming process must be changed to form a benign restriction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relations so that China’s rural environmental relations can develop from imbalance to harmony.
Key words:environmental relations;environmental social main body;environmental polluted countryside;Game Theory
一、引言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然基础和主要目标之一,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在环境资源利用上所形成的环境关系的和谐。环境关系是指建立在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核心和实质是在环境资源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以及由人组成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1];环境关系是以社会作为背景运行的,由于人与人在社会中的经济、政治地位的不同会导致在环境资源利用能力上的差别,因此环境关系的决定因素是个人及其由个人组成的组织、集团在社会关系链条中所处的位置;环境关系是一种利益关系,利益是环境主体之间进行环境利用的动力[2],是分析环境关系的细胞,因为有了利益才会有各个环境主体之间的对抗与合作。环境主体可以分为自然主体和社会主体,环境关系中的主体是环境社会主体,主要包括环境资源的使用者、受害者和管理者。中国农村环境关系主体主要有污染企业、地方政府、农村居民和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环境关系运行主要是环境社会主体以利益为动力、以环境权利为内容所进行的博弈过程,一般以环境关系失衡和和谐为表现形式。
环境关系失衡会引起环境侵权的发生,而环境关系失衡实际上是环境关系中有一方主体环境维权得不到实现,因此环境侵权是环境污染主体、受害者和政府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在博弈过程中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根据公民环境权理论[3],环境侵权可以分为污染预防阶段和污染侵害阶段,如果在污染预防阶段公民就能顺利维权,污染侵害就根本不可能发生。而在现实中,中国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就要考查中国农村环境侵权的发生机理有什么特点、在侵权过程中地方政府、污染企业和农村居民的行为受哪些因素制约、这些主体有哪些路径可以选择以及这些主体经常会选择哪些路径等问题,本文主要围绕这些问题逐步进行分析。
二、环境关系主体间博弈的一般分析
环境侵权发生的两个阶段中的第一阶段即污染预防阶段,进入博弈局势的主体主要是居民、企业和地方政府,这个阶段居民主要是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与地方政府进行博弈,通过听证等形式对企业的建设规划合理与否进行博弈;第二个阶段即污染侵害阶段,进入博弈局势的主体主要是污染企业和居民,这个阶段居民主要是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与企业进行博弈[4]。
(一)污染预防阶段的居民、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博弈的假设前提:所引进的项目都有一定的污染发生;地方政府对项目潜在的污染危害信息非常清楚;居民对项目潜在的污染危害信息也非常清楚;潜在的受害者能够参与到项目引进中来;地方政府是项目审批和引进的管理者;政府对潜在受害者的意见给予认可。
1.地方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博弈
在项目引进的初期,居民可以通过行政诉讼预防污染的发生。本文把诉讼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选择模式简化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
第二,当居民的诉讼成本大于受害或者潜在的受害成本时,居民会选择不诉讼,地方政府有选择不作为的可能,但是它也许会由于自律而进行作为。
2.居民和企业之间的博弈
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环境质量的收益和居民因为环境污染而带来的损失需要讨论一下,因为这里有几个重要假设:对一般人来说环境质量是正常物品,因此收入增加时,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也增加;不同的收入的人们的效用函数是近似的;环境质量的价格是固定的[5]。有了这几个假设,关于环境质量的收益和污染带来的环境损失的比较才会在同一个效用水平上[6]。
(二)环境污染侵害阶段的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博弈
环境侵害阶段主体间博弈的假设前提:环境资源属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没有明确的产权归属,因此,就必须由政府来代表全体公民行使产权主体职责,对环境进行管理;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人;政府与企业在环境污染监督上的信息不对称;受害居民的行为受诉讼成本和诉讼收益所得决定;政府对环境污染的监督通过同级环保部门进行贯彻,并且同级环保部门能够完全按照政府的要求完成污染监督的职能。
1.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博弈
(三)影响环境主体行为的因素
通过一般博弈分析可以看出:(1)在污染预防阶段,假设成立的情况下,政府作为与居民诉讼的成本有关,诉讼成本高于潜在损失时,居民一般选择不诉讼,地方政府的作为只能靠自律;诉讼成本低于潜在损失时,居民一般选择诉讼,如果地方政府特别注意环境质量,它会选择作为,如果地方政府不注意环境质量,它会选择不作为;居民与企业的博弈主要取决于居民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建设项目带来污染损失与经济收入的对比。(2)在污染侵害阶段,假设成立的情况下,居民是否选择诉讼取决于诉讼成本高低、诉讼成功后的收益和诉讼是否能够胜诉;企业对污染的治理取决于政府监督的成本和居民诉讼的成功与否及诉讼所需赔偿的金额;政府监督取决于政府监督成本、污染治理的成本、居民得到补偿的多少和对企业罚款的多少。
三、中国农村环境关系主体间的博弈
(一)中国农村环境关系主体间博弈的特点
第一,博弈主体的地位不对等。由于地方政府拥有强大的政治资源、企业拥有强大的经济资源,而中国农村居民由于历史、制度的原因经济收入微薄,政治表达路径和能力有限[7],因此博弈主体之间不是一种平等的博弈,这种博弈不利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博弈主体。
第二,博弈主体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污染企业在信息方面具有优势;政府对污染信息的拥有次之,所以政府在监督上要付出很大的成本;而农村居民对污染信息的拥有最为少。因此这种博弈是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下进行的。
第三,博弈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很容易形成合作。由于目前中国的政治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弊端,使地方政府做到中立很难[8],并且地方政府和企业会产生合作,并成为利益共同体。这样强大的两个集团的合作使农村居民很可能无法进入博弈局势而被排除在外。
(二)污染预防阶段居民和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的博弈
在前面分析污染预防阶段的潜在受害居民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几个假设中,第三个假设和第四个假设前提在中国农村的现实中基本上不存在。在博弈论中,信息的拥有情况决定了双方的行为选择战略空间。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当一方参与人拥有更多信息时,这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9]。同时由于信息的缺乏,一方很可能会选择不利于甚至是有害于自己的战略空间[10]。在中国农村环境污染预防阶段,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农村居民根本不可能做出合理的选择,不能及时地维护自己的环境权利。因此在污染预防阶段由于环境信息的不公开,导致农村居民被排除在污染预防之外,只能被动地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而在企业与居民的关于企业创建的博弈的分析中,首先是信息的不对称,居民根本不知道企业的环境影响;再者是居民的意见对政府审批企业的决策影响较小;第三,在对污染损害不知情的情路况的下,农村居民强烈的摆脱贫困的愿望会使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摆脱贫困,增加收入。因此这一阶段农村居民是被动的,他们只能被动地进入污染侵害阶段。
(三)污染侵害阶段地方政府、受害居民和企业之间的博弈
1.政府中立时的博弈局势
第一,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由博弈变成了合作[13],在很多落后地区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政绩考核,不惜以污染当地的环境为代价引进污染项目,这时地方政府与企业已经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二者已经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各取所需。当农村居民进行环境维权时,他们会联合在一起对农村居民进行百般阻挠,使农村居民环境维权没有任何希望。这时就不存在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的博弈问题,就直接进入到地方政府、污染企业与农村居民的博弈局势。
四、结论与对策
通过博弈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农村环境关系失衡的本质是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失衡,其主要表现是农村居民的环境维权失利,使中国农村居民在污染预防阶段维权缺位、污染侵害阶段维权地位微弱,因此中国农村环境污染态势仍在加剧。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整个中国生态环境的转变,所以要从根本上实现中国生态环境的转变,就必须协调农村环境关系。协调农村环境关系的关键就是改变这种不平等博弈的局势,就是使农村居民在污染预防阶段能够参与建设项目的决策,在污染侵害阶段能够得到相应的赔偿,形成作用于污染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压力机制;运用综合手段形成企业实现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双赢的内部动力机制[14];以规则制度形成规范企业污染行为的外部约束机制;培育农村社会中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形成监督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社会制约机制;从而以综合机制的运行形成良性的农村环境关系制衡机制。这样才能够实现中国农村环境关系的和谐,以此来实现中国生态环境的转变、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中国社会的全面和谐。
参考文献
[1] 苏宏章.利益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2] 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 蔡守秋.环境权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1982(3).
[4] 罗伯特·吉本斯著.博弈论基础[M].高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 威廉J鲍莫尔,华莱士奥茨.环境经济理论与政策设计[M].严旭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6] Asch,Peter,Joseph J Seneca.Some Evid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ir Quality[J].Land Economics,1978,54(3).
[7] 陆学艺.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3).
[8] 杨小凯.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9] 肯尼思·阿罗.信息经济学[M].何宝玉,姜忠孝,刘永强.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0] Anderson,Norman Henry.Foundations of Information Theory[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1.
[11] 成金华,吴巧生.中国环境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评论,2005(3):12-27.
[12] 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M].严旭阳.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企业环境负债与其它负债,特别是与正常交易中的负债有很多不同点,这也决定了企业环境负债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该比其它负债会计要素具有特殊性。
一、环境负债的特点
企业环境负债是指由于过去或现在的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而承担的需要在未来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义务。它是企业承担的各种负债之一,具有企业一般负债的基本特征,如现实性、主体性、强制性、可计量性和时限性,同时也有自己的特殊表现。
(一)环境负债不同于企业一般债务的表现是非直接交易性。企业的一般负债大多是由于现实交易和法律规范的要求形成的,如购买行为形成的应付款项、使用人力资源形成的应付薪酬、由于交易形成的流转税、交易成果引发的所得税和其他税费等。企业的环境负债也有类似成因导致的,如购买排污权形成的负债;更主要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引发非直接交易性责任的承担。如生产过程的废弃物排放的环境损害罚款和环境赔偿等,这不是确切的交易行为直接形成企业的现实义务,而是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后续确认和计量。
(二)环境负债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企业到底承担多大的环境责任,具体表现为多大数额的环境负债,不是企业自身能够决定的,它取决于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和净化能力的强弱、社会环境意识水平、所在区域的环境要求和环境法律的完备程度、社会环境管理机构的监督与制约能力、企业的影响力等众多非交易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企业和个人均把废弃物的排放看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人类的生活、企业的生产必然产生废弃物,就必然要排放,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环境污染;当人们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时,又有很多人认为,整治环境污染是社会管理机构的责任,企业不应承担治理和预防污染的责任;现阶段,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均对环境问题给予关注,也承认企业和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开始注意开展环境保护,接受了对环境影响后果责任的承担。但是,即使企业可以计量自身废弃物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仍然不能够明确可能承担的环境负债的准确数额,因为前述的诸多非交易因素影响也非常重要。如果区域环境承载能力比较强,法律和社会规范要求的环境控制水平低,企业所承担的环境负债就可能相对较小;反之,承担的环境负债就会相对较大。同样,企业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力越强、其影响执法者的能力也就越强、也就越有可能得到社会管理机构的庇护,其直接承担的环境负债就会相对较小;反之,就会承受法律和社会规范规定的环境责任,环境负债就会多一些。
(三)环境负债具有相对滞后性。企业一般性负债,在相关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就已明确需偿付的金额、还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内容。相对于此,环境负债的确定一般不是发生在废弃物排放或污染发生的那一时间,而往往会在排放或污染行为发生之后的某一时间被确认或提出。特别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环境污染和产品环境质量问题导致的赔偿责任,一般会与污染或产品交易的发生时间相差很远。
(四)环境负债具有追溯性和连带性。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本身的广泛性、影响的严重性和长远性。如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其影响面积之大、损害之严重、时间之久远都是非常明显的。针对这种状况,各国的环境立法大多对环境污染的责任采用了追溯原则。美国1980年颁布的《综合环境反应、赔偿与责任法案》就凸显了追溯原则:造成危害物质泄漏的肇事者要承担全部的清理和恢复原状的责任。其中对责任人的界定如下:
1.已经产生废弃物的现有拥有者和经营者;
2.在处理废弃物时产生泄漏的拥有者和经营者;
3.处置有害物质的安排人;
4.选择处置有害物质的运输人。在日本,负有环境监控职责的政府也会成为现实的环境责任承担者,并因此承担环境赔偿责任。几年前,日本东京法庭针对引起大众注目的汽车污染影响健康的控诉官司做出裁决,判定受到柴油废气污染而引起相关健康问题的居民胜诉,日本中央及东京市政府必须支付赔偿金给这些居民,总共要向99位原告中的7人支付总额为7900万日元的赔偿。这个案例也具有追溯赔偿的性质。
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过程中会形成多种形式的债务,有经营性质的,也有非经营性质的。但环境负债归根结底还是生产经营活动引发的负债,没有相应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不会产生相应的废弃物,也就不会发生企业的废弃物排放。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部分,环境责任形成的负债,也是企业经营性负债的一部分。会计核算之所以把环境负债与其他负债适当地加以区分,一是要使企业内部的管理者、生产者明确企业生产经营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二是要合理、准确地确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境损害给企业财务上带来的损失;三是为了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环境业绩。
二、环境负债的确认、计量与核算
由于环境负债既有企业一般负债的特点,又有自身的特殊性,使得环境负债的确认、计量也比较复杂和具有不确定的特征。按照对环境负债的把握程度,可以把环境负债分为确定性环境负债和不确定性环境负债。
(一)确定性环境负债的确认
确定性环境负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废弃物排放、有毒物泄漏、环境违法违规)引发的、经有关机构(法院、仲裁、环保执法)做出裁决而应由企业承担的环境负债。主要包括:排污费、环境罚款、环境赔偿和环境修复责任引发的环境负债。
1.环境违法违规责任的认定。环境违法违规责任是指企业违反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由环境保护执法机构对排污者征收的排污费、做出的污染罚款决定而承担的环境债务。根据《环境保护法》及其有关规定,环境保护部门有权对预防环境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没有达标而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未经环保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闲置防治污染设施、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而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应予罚款的行为进行罚款处罚。
2.环境赔款责任的认定。环境赔款是由于企业排污对他人造成了生产、生活损害,通过协商、裁决或判决,企业应当向受害人支付赔偿金的事项。环境赔偿的认定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排污和是否给其他人造成损失两个方面事实的认定。我国《环境保护法》和《民法通则》都有明确规定:企业已污染和破坏环境,侵害他人的环境民事权益的,应当承当民事法律责任,主要就是经济赔偿责任。赔偿的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生活赔偿、财产损失赔偿等,实际上还包括后续影响性赔偿(对他人生产、生活的后续活动的持续影响)。有人认为,环境赔款还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李连华,2001),即企业只要在客观上对他人造成了人身、财产和环境权益的损失,即使没有主观的故意,也应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对于企业环境负面影响来说,笔者认为不存在所谓的“无过错责任”,而是明显的“有过错责任”。这种“过错”就是企业排污行为的客观存在。如果企业没有排放废弃物、没有造成相应的环境污染或环境损害,企业还会承担由此造成的环境赔款责任吗?记得有过这样的一件诉讼:一居民在另一居民的房前建起了足以影响原居住者采光的高层住宅,原居住者要求后来居住者拆除其建筑,或者支付对其采光权的赔偿。后来者虽然没有主观故意的损害,但他侵害他人的权益已经变成事实,而这种居民享受自然的权利是不容侵犯的。因此,后来者的行为是有过错的,是过错责任。交通事故中无过错责任最具说服力,相对于此,在废弃物、污染物排放方面,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本身就是事实、就是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3.环境修复责任的认定。环境修复责任是指对自然生态环境开发、利用或污染的行为人在开发、利用或污染之后,清除污染、恢复环境原貌的责任。自治区经贸委、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局决定,在江河源头保护区内、青藏铁路周边、风景名胜区、旅游线路旁和主要草场、湿地进行沙金矿开采的29家矿山予以关闭,注销其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采矿许可证手续;还对19家矿山进行限期开采,1-2年进行回填复垦;同时对另外11家矿山企业做出了继续进行整顿的决定。有关部门还向其他矿山提出了加大对保护环境和恢复生态投入力度的明确要求,如不符合采矿条件,同样将被关闭取缔。应当说明:这种责任既有法律强制性质,也有道德义务性质。
(二)确定性环境责任的计量
环境责任导致环境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是很简单的,如排污费、环境罚款和环境赔偿,通常是由环境执法部门或司法程序确定。这些环境负债的计量也很简单,可直接根据环境执法机构的罚款金额或法院裁定的金额进行计量即可;相反,有些责任的认定和负债的计量是复杂的和不确定的,如环境修复责任的认定及其导致的环境负债的计量。对于法律、法规强制要求性的环境修复责任,企业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的提取比例和提取标准进行计量。对于企业自律性环境修复责任,可以根据企业决策机构或专业咨询机构的测定,考虑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均衡企业社会责任、社会环保形象、环保目标等诸多因素综合确定提取的标准和提取比例。在企业持续经营过程中,提取的比率和金额也可能是不断变化的。引发这种变化可能是多种原因,如:企业承受能力的增强和企业形象的更慎重考虑,企业可能提高提取比例;还有对环境修复费用的重新测定或评估,导致对环境修复责任的判断发生变化;企业环保目标的修正等。
(三)确定性环境负债的核算
对于环境罚款和环境赔款,在传统会计核算和我国现行会计核算体系当中,均视为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财务事项。因此,一般记入“营业外支出”项目之中,在环境罚款和赔偿确定时:
借:营业外支出——罚没或赔偿
贷: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
现行会计制度下,对处于诉讼或纠纷的环境事项,要根据可确定程度的具体情况做出会计处理。对于可以评估预期的责任承担结果的环境纠纷事项,在最终裁决出现以前,应当合理计提损失准备:
借:营业外支出
贷:预提费用——预提环境费用
对于不能合理评估预期结果的未决环境纠纷事项,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的补充资料中予以披露。
由于处理结果完全记入营业外支出,因此可以说,上述会计处理是基于把生产经营活动所引发的环境负面影响问题看成是与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事情。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及其会计处理方式有很大的不足之处。前文已经说过,企业的环境影响恰恰是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引起的,若没有这些生产经营活动,就不会产生相应的环境影响。因此,上述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与企业环境问题的实际状态和环境问题的因果关系不相符合,应当予以修正。笔者建议:应当将环境责任的承担视为企业环境管理责任的一部分,作为企业管理业绩评价的重要事项和指标予以考虑,所发生的排污费、环境罚款和环境赔偿,应视为必要的管理支出。至于是否要在交纳所得税时给予扣除,可以另行研究。建议上述会计事项应按照如下方式处理:
环境罚款或环境赔偿裁定时:
借:管理费用——环境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
计提可能的环境责任准备时:
借:管理费用——环境管理费用
贷:预计负债——预提环境费用
也有部分人士认为,应当进一步把环境罚款、赔偿和修复责任看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成本。因为它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造成的环境损害必须付出的代价,尽管这种支出具有相对滞后的特点,但毕竟是同产品生产、劳务提供、产品销售直接相关的支出,应当计入生产经营成本。就事实而言,这种观点应当是合理的、正确的,但会计处理会比较困难;况且企业目前的成本核算主要是制造成本核算,并非完全成本核算,所以,作为管理费用处理环境责任费用应该是比较适当的。
(四)非确定性环境负债的确认、计量与核算
非确定性环境负债,也称为或有环境负债,是指由于企业过去生产经营行为引起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环境责任。在过去的企业会计业务中,人们很少关心企业环境责任引发的潜在环境责任承担问题,只有在切实遭受环境处罚和赔偿时,再作为一项营业外支出项目处理,这种处理方式缺乏稳健性,所提供的信息也是不完善的。企业环境会计应当借鉴或有负债的理论与实践来处理环境影响责任问题。如果环境责任发生,且其导致的损失金额可以合理地予以估计,就采用基础,计提或有损失:
借:管理费用——环境管理费用
贷:预计负债——预计环境负债
如果对企业的环境影响责任的发生属于“有可能”状态,则可以不计提或有环境负债,但要在会计报告的补充资料中予以披露;如果企业环境影响责任发生的概率很小,则可以不预提也不披露。
关键词:油田;井下作业;环境污染;环保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X7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高度重视,对于油田井下石油的开发,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对油田井下正常的作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近几年来,在油田井下作业的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污染物,恶劣的环境,不仅会对施工人员的施工产生不利,而且还会使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减少油田井下施工人员各种不安全的施工因素,应该重视油田井下环保工作。本文主要是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油田井下作业中的环保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 ,以用这种技术来避免及处理油田井下作业产生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以给每一位井下施工人员创造一个清洁、无污染、有利于自身身体健康的作业环境。
一、油田井下作业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原油污染
在油田井下作业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原油污染问题,其主要的原因是原油大量的落地,在没有进行油井的使用前期, 因为还没有将地面上的输管线工作处理完,在进行射孔替喷工作时,就会导致原油进行到油井;在做试油及试采工作时,有些原油很可能会进入油井;在进行修井工作时,在对钻杆进行起下过程中,就会导致原油出现。
落地后的原油很可能会和土、水进行混合,还会进入到空气当中,导致大气遭到污染,如果原油搀和在土壤中,还会使土壤遭受污染,如果油井和水域的距离较近,土油池出现泄露的问题,很可能导致原油进入到附近的水域当中,而使水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
(二)废水污染问题
进行油田的井下作业时,会形成很多的工业废水,在进行试油或者在做修井工作时,会有压井水从中排出,在利用循环水进行修井工作时,水被使用之后很可能形成油污水;所形成的废水,水中存在很高的固体量,并呈现出颗粒状,水中富有较高的有机物,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废水的排量过大,势必会损害环境。
(三)压裂液、酸液的污染问题
如果将压裂液、酸液 从油井口直接排入环境当中,就会形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这样对人类以及动植物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因为压裂液、酸液的腐蚀性比较强,如果这些液体渗入到土壤当中,就会使土壤发生酸化反应,会形成有毒的气体,对人的肌肤会产生很大的危害。
(四)泥浆污染
在处理压井工作时,需要发挥泥浆的功能。虽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当今,在油田井下作业的过程中,使用泥浆的量已经比过去使用的使用量有所减少。然而因为泥浆有着比较复杂的成分,里面所含的物质能够对环境产生危害,会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并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二、全面做好油田井下作业中的环保技术性工作
(一)对油田井下作业中产生的污水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其一,将油田井下作业产生的污水交给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如果污水含污染的程度还适合放到污水站来处理,那么应该利用罐车将产生的污水运到污水站,在进行妥善处理;其二,如果污水具备循环使用的条件,应该避免其对水源的污染面积扩大;其三,在污水处理工作完成以后,应该对井场周围环境进行仔细的清理,并将污水处理的相关器械进行收回处理,做到无环境污染问题为止。
(二)处理好压裂液的污染问题
应该由专业人员来负责回收废压裂液,这样可以使回收的压裂液进行循环使用,可以有效的节省更多的资源。
(三)处理好残酸的污染问题
如果残酸的浓度超过了10%,那么应该对残酸进行及时回收,回收之后可以采用自然结晶的方法来进行处理,使残酸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使用。
(四)处理好泥浆的污染问题
将泥浆进行回收,回收之后可以对泥浆进行重复使用,如果不能够满足重复利用条件的泥浆,应该进行固化和进行无公害的处理,以避免污染环境。
(五)预防和处理废气污染问题
在油田井下作业的前期或者在处理井喷工作时,在进行放压时,会形成一些气体,这些气体要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处理最后进入到计量站中。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产生的井喷事故是相当严重的。在对地下压力进行勘测和进行估算时,如果出现了误差,或者是注入了低密度的泥浆,此时油就会从井管中喷发出来而流入地面,这样就形成了井喷,井喷的过程中会引发毒气产生,会对人的身体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发生了井喷,需要采用压井来控制,如果采用的是司钻压井的方法,就是将油从井中向外排出,再将重泥浆换成轻泥浆,该方法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另外,还可以采用工程师压井法,在对泥浆的量进行测算之后,在井管中打入泥浆,此过程需要一次性的完成,该方法具有速度快的特点。
如果满足进站条件的,应该进行严格要求,不能满足进站条件的,应该进行燃烧处理。
配好之后的酸液必须用封闭式的罐车向施工的场地运送,采用封闭方法,可以避免出现酸液的挥发而给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同时又能保证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油田井下作业环境是极其复杂的,采取有行之有效的环保技术对油田井下作业环境进行处理,有利于石油企业顺利的开发石油,并保证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提高石油开采工作质量。减少油田井下作业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从井下作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一些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回收利用,以避免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进行油田井下作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有助于促进石油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4―6岁儿童 环保内容 认知
一、问题的提出
生命问题――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生物和非生物、出生和成长――就像它们吸引科学家一样,长久地令儿童着迷。这种着迷使儿童对自然的感受力强于成年人,使他们对自然有一种本能的亲近并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自然。他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怀到底是怎样的呢?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我们的调查就试图通过了解4-6岁儿童对环境相关内容的看法初步解答这两个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在四川省成都市、南充市及夹江县的一级、二级幼儿园中随机选取133名4-6岁儿童进行访谈。访谈对象家庭来自农村、城镇、城市以及部分进城务工家庭。
(二)调查工具与方法
采用自编的访谈提纲,主要涉及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儿童对“大自然”及“环境污染”这两个概念的认识;2.了解儿童对水污染的看法;3.了解儿童对影响环境的日常行为(儿童能亲历、感受的行为)的看法。
访谈前进行两周访谈员培训,共对133名儿童进行访谈。其中6名儿童因过于紧张放弃,最终收回127份有效问卷。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该阶段儿童对环境相关概念的理解
相关研究表明,生物学概念常常是儿童认知努力的自然而然的目标。[1] 我们知道通常儿童在2~7岁的年龄期间,形成关于因果和物理现实的简单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儿童自然形成的概念里,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子集与哲学家所称的自然类属(Schwartz,1977)有关。[2]自然类属是自然中存在的范畴,这类事物的存在和性质不依赖于人类的活动,例如动物是自然类属,植物和无机物也是。正是自然类属的底层结构丰富了儿童归属推理的来源,对自然类属内在特征的区分和归纳,使儿童形成最初的归属推理能力。调查儿童如何理解“大自然”和“环境污染”这两个概念,可以初步了解儿童对环境相关概念进行归属推理的具体特征。
1、儿童对“大自然”的理解
当成人认真思考 “大自然”究竟是指什么的时候,似乎很难用比较确切的语言来表达。我们可能会想到河流、山川、森林、花草……,却始终无法把这个词的意思讲清楚。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查阅该词的含义,遗憾的是始终也没有找到文字的定义,仅在《辞海》中查阅到有关“自然界”的解释,如下:自然界指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从狭义上讲,自然界是指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
那么,该阶段的儿童是如何理解“大自然”这一概念的呢?他们的理解有什么特点呢?有没有性别差异呢?
(1)儿童对“大自然”理解的有限性与具体形象性
从访谈记录的统计来看,在回答“什么是大自然”这样的概念时有93人回答“不知道”,占总调查人数的73.23%。可见,该阶段儿童理解这个概念是有困难的。尽管“大自然”也属于自然类属这一儿童最初接触的概念类属,但概括性很强,可能对该阶段儿童的推理有限制。
能够给出回答的儿童中,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是理解的具体形象性。有34名儿童对问题做出了回答,用自然界里具体的事物指代“大自然”的就有23人,占做出回答总人数的67.65%。他们认为“大自然”就是天、有动物的森林、太阳、花、草地以及水等等。另外,还有5名儿童认为有人的地方就是“大自然”,这种认识似乎已经上升到了对“人的存在”的哲学思考,无外乎柯尔伯格要感叹“儿童是哲学家”。有4名儿童对“大自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他们认为“大自然”是美好的、漂亮的地方,在访谈者的追问下他们并未给出进一步的解释。
(2)儿童对“大自然”理解的性别差异
表1情况表明,在4-6岁儿童中不同性别的儿童理解“大自然”的概念是有差异的。首先,男孩表示知道“大自然是什么”的比例相对大于女孩。其次,在具体回答的内容方面也有很大的区别:男孩的回答更为现实,几乎全部的回答都是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行为来指代“大自然”;女孩则除了现实的指代之外,还有一部分用美好的想象来表达,尽管没有明确告诉访谈者具体的想象,但显然她们认为她们想象的“大自然”是比现实世界更美好的存在。在认为“大自然”是“有人的存在的地方”这一回答上没有太大的性别差异。
2、儿童对“环境污染”的理解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3]简言之,环境因受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而改变了原有性质或状态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这些是我们现代人类在生活中真实地接触并时刻都在发生着的,例如大气变污浊、水质变差、废弃物堆积、噪声、振动、恶臭等。我们的儿童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吗?
(1)儿童对“环境污染”理解的准确性与多样性
事实表明,儿童的观察和体验是敏感的。根据访谈记录,该年龄阶段有65名儿童表示不能理解“环境污染”的概念,占调查总人数的51.18%,相对于“大自然”概念的理解,这一比例要小得多。从他们回答的内容分析,可以明显的划分为三大部分:1、30名儿童认为“环境污染”是一种具体现象,汽车冒烟、人太多、到处是脏东西、污水等等。这种认识占做出回答总人数的48.39%;2、有21人将“环境污染”理解为具体行为,乱丢东西、弄脏水等。该回答所占比例为33.87%;3、另外还有11名儿童强调“环境污染”的后果,传染病、会死人、鱼会死等,占做出回答总人数的17.74%。
可见,儿童对“环境污染”的理解已经涵盖了环境污染方方面面,如环境污染的原因,不正是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造成的吗?汽车冒烟,这是儿童形象的描述,却准确地反映了这种污染现象。同样,儿童对环境污染后果的表达也是最生活化的,他们不知道环境污染会造成日照减弱,气候异常,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生物物种绝灭这样一些后果,但他们清楚环境污染会传染病、会死人。儿童们还知道乱丢东西、弄脏水这样一些行为是环境污染。可见,该阶段儿童对“环境污染”概念的理解是准确而且多样的。
(2)儿童对“环境污染”理解的性别差异
表2的情况表明,该阶段儿童对“环境污染”概念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有63.49%的女孩表示不能理解概念,而同年龄的男孩只有39.06%表示不知道,这一差距是比较大的。从理解的具体内容看,男女之间没有区别,将“环境污染”理解为具体现象的比例最高,理解为具体行为次之,理解为具体结果的比例最低。
3、该阶段儿童对环境相关概念理解的分析
4-6岁阶段的儿童能够利用“大自然”范畴内的组成成员来获得对“大自然”的推理,他们也能从日常接触的具体现象中概括出“环境污染”的概念。而且该阶段儿童所进行的理解与成人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具有惊人的相似,只是儿童的概念归纳能力的限制使他们在理解和表达上有局限。不可否认,他们对环境的思考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
最近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系统没有质的差异。具体内容的知识是儿童概念的一个重要成分,在概念理解过程中成熟的思维方式的获得不只要求一般的认知发展,而且要求具体内容知识的发展。[4]儿童对“大自然”概念的理解与对“环境污染”概念的理解的差异(儿童对“环境污染”的理解更强于对“大自然”的理解),很可能就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具体内容知识的多寡造成的。
而在这两个概念理解上的性别差异就不仅是以上的原因。男孩和女孩在认知的具体内容上的差异确实造成他们理解这两个概念有很大区别,但是我们认为性别角色的不同是造成他们理解不同的根本原因。由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男孩和女孩在心理能力和个性特征上有差异。男孩从小就表现出对科学、数学等领域知识的较大兴趣,女孩则表现出对语言、艺术方面的较大兴趣。[5]因此在我们的问题中,男孩有较好的表现,正是由于他们在日常的接触中较多地关注科学领域的知识,拥有较多该领域具体内容知识而形成的差异。另外,女性比男性更为敏感,且这一差异在很早时期就出现。[6]在我们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女孩表现出对问题回答是否符合访谈者要求的焦虑,她们仔细观察在她们给出答案后访谈者的语言、表情等,并且在全部访谈结束后,她们更迫切地想知道她们的回答是否符合要求。而男孩则表现出“无所谓”的状态,在访谈结束后就离开,并重新结伴进行游戏。
(二)该阶段儿童对污染现象及行为的看法
1、儿童对水污染看法的特点
所谓水污染,主要是指人为因素或间接地让污染物渗、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于影响水体正常用途或危害公众健康及生活环境的现象。本调查将水污染作为访谈的一项内容,是考虑到水污染现象是现实生活中儿童能够看到、接触到的较频繁的污染现象之一。我们的访谈也反映出儿童对水污染现象的敏感性很高,对该现象的认识比较全面。
(1)能够对水污染现象做出正确判断
在接受调查的4-6岁儿童中有116个孩子认为“将脏水倒入河中”的行为不好,占调查总人数91.34%,认为这一行为好的孩子仅有8.66%。其中认为水污染现象“不好”的理由有三大类,一类强调原因,认为由于倒入河中的水很脏,有细菌,而河水是人们要喝的,所以不能随便乱倒;一类孩子强调后果,他们指出将脏水倒入河中会造成污染,人们不能游泳、鱼儿会死去、小动物会生病、乱倒脏水会被警察抓等等;还有一类孩子强调日常正确的行为,如脏水应该倒在厕所里等。
而认为“将脏水倒入河中”这一行为好的孩子则认为河水反正是脏的,把脏水倒进去也没什么关系,还有孩子回答家里天天都往河里倒脏水,这是很自然的事。当然,还有个别的孩子做出判断,但回答不出理由,所占比例很少。
(2)对水污染造成的后果有明确认识
在分析儿童判断水污染现象为“不好”行为的理由时,我们发现该年龄阶段的儿童大部分都表明他们清楚水污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前文我们指出儿童认为水污染行为“不好”有三类理由,分别从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认为应该怎样做这三方面来回答。
有80名儿童表示水污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一理由的比例高达68.97%,他们认为“水污染”不仅使动物受到危害,人类也会受到影响。其中,有17名儿童还明确指出水污染会造成环境污染。
研究表明,儿童至少在三个领域――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拥有朴素的理论(Wellman & Gelman, 1998)[7]。儿童对自然的关注是出于一种直觉,他们很自然地表现出对各种相关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水污染的后果明显而且随时都能接触到的,所以高达68.97%的儿童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作为他们不认同水污染现象的理由是可以理解的。
2、儿童对日常污染行为的看法
生活中的污染行为随处可见,儿童接触得比较多的是乱扔果皮纸屑的行为。我们将这一常见行为作为我们初步探究儿童对日常污染行为的看法,就是考虑到了这一行为的普遍性。是不是所有的4-6岁儿童都认为这样的行为不好呢?我们的调查显示并非如此,但绝大多数的孩子是否定这种行为的。
(1)明确否定日常污染行为
该问题的调查中,有121名儿童认为乱扔果皮纸屑是错误的行为,占调查总人数的95.28%,有4.72%的儿童认为这一行为“好”,但该比例远远低于上面判断水污染现象为“好”的比例。可见该阶段儿童对于日常所能接触的污染行为的判断力是很强的,他们明确地对这样的行为进行否定。
认为类似行为“好”的孩子,判断的理由来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总共6名儿童认为可以往地上扔果皮纸屑,理由是:天天都丢在地上、这样很方便、脏东西就应该丢地上……。
(2)判断理由没有明显差距
在调查中,121名儿童认为乱扔果皮纸屑的行为“不好”,理由如下:认为这一行为错误(是错误的、做法不好、不爱卫生……);应遵守行为规范(应该扔到垃圾筒里);会造成不良后果(别人得不停地打扫、要罚款、地球要生病、别人会摔跤、会得传染病……);强调行为不好的原因(果皮纸屑是脏东西、有细菌);表示不知道。以上各种理由所占比例如表3。
显然,相对前面对水污染现象的调查,儿童反对污染环境的日常行为的理由并没有明显差距,认为这些行为会造成不良后果的比例没有超过半数。但是,该理由仍然高达47.94%,与水污染现象调查相似,其中有7名儿童认为这类行为会造成环境污染。
3、该阶段儿童对污染现象及行为的看法分析
(1)对污染现象及行为认识的性别差异不大
该阶段儿童对污染环境的现象与行为的看法没有太大性别差异。认为水污染现象“不好”的男孩为93.75%,女孩为88.89%;认为日常污染行为“不好”的男孩有95.31%,女孩有95.24%。
我们一直在探究该现象的原因。通过对儿童生活环境的初步调查,我们认为,由于绝大多数儿童在生活中不断接触到与类似现象、行为相关的正确知识,他们可以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这种正确知识的获得是从儿童整个成长阶段中获取的,因此性别的差异就会比较小。
(2)生活环境对儿童认识的影响巨大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生活环境对儿童认识的影响是巨大的,前面我们谈到的认为类似现象和行为“好”的儿童,他们的理由几乎是相同的,并且对两个问题的回答几乎一致。为了证实我们的这一猜想,我们对部分儿童的家庭环境、家庭习惯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认为水污染现象及乱扔果皮纸屑行为“好”的儿童家庭大都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他们通常生活在城市边缘地带的出租屋内,父母为进城务工人员。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这些儿童的父母认为目前的家是临时住所,平时工作也很忙,因此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讲究这些。况且在老家由于没有城市这么多需要注意的卫生习惯,很多时候也是怎么方便怎么做。我们都知道上行下效的道理,但是在父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前,我们怎么去规范孩子的习惯呢?目前国家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任务,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推动下,我们的家长、儿童都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四、总结
从访谈记录来看,孩子们对自然中各类事物、事件越熟悉,他们越能理解与自然相关的概念,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美国学者奥斯丁曾经提出了“美是环境伦理学的基础”的观点,他说:“人类对自然美的知晓促成环境伦理学的建立。”自然界是有序的、完美的,山川河流、鸟鱼花草、蓝天白云……这些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相关研究也表明,儿童既喜欢人与人之间平等友好、轻松愉快的交往,也酷爱亲近自然,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is guided by the ecological science, and human ecological rules consciously taken certain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ivities.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ural pollution problem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Rur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presses for solution of major issues.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five countermeasures, refers to the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Key words: the countryside;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oblem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X5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环境污染是人类活动排入环境中的物质或能量给环境所带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等不良影响和作用。而农村环境保护,既涉及环境污染防治又存在着生态环境破坏与恢复保护两方面的问题。在我国农村多数地方存在着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开发占地与生态破坏因素,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在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形势下,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增加,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也影响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我国农村污染的现状是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相互污染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等较为严峻的形势。农村污染种类繁多,产生量大,分布面广,治理难度较大。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农村垃圾、人畜粪便、作物秸秆等固体废弃物及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的处理,化肥的减量合理使用,农药和有机物的控制,水土流失的治理等等方面。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环境保护管理的难点所在,在城市环境得到逐步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较快的地区,农村环境污染已经阻碍了农村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已引起广泛关注。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
1、影响水环境质量
由于农田中氮磷流失、畜禽养殖粪便及生活污水无序排放以及水产养殖加工的污染,成为水域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加上不少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沟,更使水质污染加重。目前,农村尚有不少村民直接以井水、地表水为生活饮用水源,人体健康受到潜在威胁。
2、影响耕地质量
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在加剧。地膜使用后嵌入土中,使泥土失去活性。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同样惊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或者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或者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稻田、池塘。地下水是人们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化学肥料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还会在口腔及肠道中迅速转化成亚硝酸盐,并形成亚硝酸基化合物,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化肥和农药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
3、破坏空气质量
随意焚烧工业垃圾、生活垃圾,或者露天堆放农村生活垃圾,蚊蝇丛生,臭气熏天,容易传播疾病,破坏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须知现在很多的病症与环境存在着太大的联系。
总的来说,农村的生活垃圾由过去易自然腐烂的菜叶瓜皮发展到塑料袋、快餐盒、废电池与腐败植物的混合体,其中许多东西无人回收,不可降解。农民自身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垃圾乱倒乱放,大部分农村既没有垃圾存放点,也缺少处理场所,严重污染了水源和土地。由于现在农村的环保配套设施跟不上,电池,电器随意丢弃,造成电器污染。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压力增大,不少城市将污染型企业转移到郊区或农村,某些地方政府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而不惜引进污染转嫁型企业,这些因素都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环境保护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三、农村环境污染面临的主要问题
1、土壤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按耕地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吨/平方公里,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单位面积施用量。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导致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造成了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农业地膜的使用后碎片掩埋在土壤中加剧土壤污染,由于没有完整的配套地膜收集管理系统,大量地膜短时间内难以降解。
2、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畜禽粪便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不能得到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在沟渠、村头路边,随意乱倒堆积,成为新的污染源;我国乡镇生活废水超过2500万吨,农村生活污水基本全部直排,收水管网基础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匮乏,农村灌溉水形成的径流,化肥、农药使用后形成的面源污染问题突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养殖专业户越来越多,规模逐渐扩大,但是,大多数养殖专业户对畜禽场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和贮运能力不足,畜禽产生的固体粪便随意露天堆放,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无害化处理,不仅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导致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加剧。
3、大气污染
农业废气污染源来自农用燃料燃烧的废气、某些有机氯农药对大气的污染,施用的氮肥分解产生的NOx等。民用炉灶及取暖炉燃煤排放污染物(烟尘和有害气体),秸秆及垃圾焚烧废气,垃圾在堆放过程中由于厌氧分解,排放二次污染物。
4、乡镇企业工业污染
乡镇企业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技术含量低的小规模、小作坊的乡镇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污染,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明显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5、农民的环保意识较差,重视程度不够。
环保意识问题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是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强,温饱即足,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相当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在利益驱动下,在防治污染上消极对待,有的甚至闲置污染处理设施搞偷排。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总体不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四、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对策研究
加快探索和开发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模式。例如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有效治理措施、沼气池与生态果园建立、垃圾无害化及污水生态处理等。农村污染面广分散,多个方面开展治理技术推广与应用工作。
1、重视农村土壤污染防治
做好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工作,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搬迁企业必须做好废弃厂区土壤修复工作,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超标耕地实行修复治理。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加大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环境监管力度。加强灌溉水源、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督管理。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建设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大生产基地土壤、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2、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畜禽粪便污染无公害处置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认真做好应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实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发展使用清洁能源,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1)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
逐步在小城镇和较大村庄建立垃圾集中收集点站,对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开展资源化利用或集中处理。充分依托现有城镇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推广村收集、镇(区)中转、市(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2)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在人口分散的农村地区,可采用沼气池净化、构建人工湿地等方法进行分散处理;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要根据生活污水排放的水质与水量,采用强化一级处理或通过沼气池净化处理,也可将生活污水并入附近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开展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试点及示范建设。
(3)推广清洁能源污染净化新技术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综合利用作物秸秆,推广“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等能源生态模式。结合“一池三改”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工程,资源化利用人畜粪便,这种养殖—沼气工程—种植业所构成的食物生态链,实现了养殖场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最终达到系统内粪污的“零排放”,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环境效。在秸秆资源较丰富的农村聚居区,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气化集中供热或发电工程,积极扶持秸秆收购企业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具体如推广农村省柴节煤,创建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工程模式,重视对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以及大力推广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风能、地热能、微水能等新能源。
(4)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结合实际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依法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现有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进行限期治理。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措施,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3、做好乡镇规划防治点源和面源污染
村镇产业发展必须符合村镇环境保护规划,新建项目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确保稳定排污达标,引导和鼓励村镇工业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规范矿产资源开采行为,建立生态恢复责任制,对已造成生态破坏的矿区逐步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实施各类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进一步强化各类园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工业园区建设要推进同类企业、行业的集中,形成区域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集群;农业园区建设要以集约化、规模化、循环化为原则,从区域农业产业特色出发,基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4、加大农村自然生态保护
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加强对矿产、水利、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遏制人为生态破坏。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天然植被。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严控土地退化和沙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外来有害物种、转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在农村的引进与推广,保护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
5、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的重视不够,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加大农村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转变传统观念、改变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册等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环保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帮助农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俱国鹏,房妮.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及防治对策.科技信息,2008(26)
关键词空气污染;PM2.5;环境治理;绥德
1研究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和经济飞速向前发展,现代化工业水平稳步提升,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由于过去重经济轻环境的发展思维,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人民的生活质量因为雾霾污染而日益下降。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发展就难以突破瓶颈,社会文明进步也受到了制约,全社会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治理上来。如果因为经济过度发展而使生态环境失去平衡那么必定会影响社会的进步和迅速的崛起。
2研究思路及方法
应用仪器(以检察官GT58-A为监测工具)通过对绥德地区污染指数的测控,找出污染原因。再通过实地考查,文献参考等方法,对绥德地区PM2.5污染状况进行系统的评估。
2.1 PM2.5及其影响简介
PM2.5主要是指大气中的空气动力学的当量颗粒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由于体积较小,又被称为细颗粒物。根据分布图的显示可知,PMZ主要包括核膜和积聚模态粒子两种,该物质在形成过程中,主要是由粒子转化而形成的。大气中的PM2.s颗粒主要包括地质尘、硫酸盐、硝酸盐、按盐和含碳物质(有机碳和元素碳)五大类。为了充分发挥该物质的重要作用,应该将大气中的物质运用湿沉降的方式进行去除。
2.2 PM2.5对人体的危害
目前针对颗粒物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流行病角度展开的,这些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出颗粒物含量和人类死亡率以及发病率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内部资料《我国二十六城市大气污染与居民死亡调查(1976-1981)》中有明显结论:市区受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应该关注失去内部的环境情况,大多数居民由于受到空气的影响,肺癌的患病率相对较高,通过调查可知,大气的污染程度与居民的患病率具有正向的比例关系。
3绥德地区30天内PM2.5浓度分析及研究
根据图1显示,绥德县一个月内PM2.5含量平均值为31.5±15μg/m3,和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35μg/m3)相比,一个月内PM2.5几乎都超出国家标准。在2月1日,2月7日,2月14日,2月22日因为节日大量燃放烟花导致PM2.5出现连续几日之内的峰值。整体一个月之内的PM2.5含量分布都收敛于国家二级标准,春节期间由于大量燃放烟花导致PM2.5迅速增长,30天内基本保持在38μg/m3。本文以绥德为例来研讨PM2.5质量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从1月25日到2月24日呈现收敛性发展,结果表明绥德地区PM2.5浓度含量趋向平稳无明显增长趋势。
4榆林地区30天内空气质量检测
图2阐述了榆林市(选取红石峡森林公园监测站点)1月25日到2月25日之间的空气质量AQI指数的中国标准指数。30天内空气质量在国家AQI标准中的良和轻度污染中。空气质量等级评估为轻度污染,生活环境较差,尤其是对于敏感人群在污染天气中应当特别注意。随着榆林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染料,造成大量的垃圾,汽车会排放大量的尾气,这些行为都给城市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会引发颗粒物的大量存在。同时,城市内部的建筑物多且密集,导致颗粒物无法消除而漂浮于空气中,造成空气质量指数波动于50~150无法下降。榆林的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快,这一点成为了榆林空气污染因素之一。
5治理对策
城市中出现雾霾现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为了保障城市的空气健康,应该对产生雾霾的原因进行合理的分析,明确雾霾发生的原因,针对原因去解决雾霾天气,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针对绥德地区的雾霾情况,应该对形成的具体原因进行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
5.1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
要想防止雾霾天气的产生,通过市民进行维护是无法实现良好的治理的,需要加大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制定相关的政策,用政策减少人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制止,采用强制化的手段。可以通过对车辆限号来降低车辆的出行,对需要拆线的地区,应该运用合理的拆迁形式,按照相关的规范,来开展拆迁工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对城市道路进行清洁的时候,应该采用湿法作业的形式,防治细颗粒物在空气中流通,严禁在城市内部燃烧秸秆等,在源头上控制颗粒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本文就环境污染纠纷成因为切入点,对责任主体进行分类分析,就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纠纷尝试从责任主体角度去解决,提出几点预防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
污染纠纷;责任主体;类型;对策
随着工业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纠纷也逐渐增多。环境污染纠纷由于事故成因和责任主体的不同,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和对策自然也不同。如果不做进一步分析,一味将责任都推给企业,或者简单以“谁污染,谁治理”为理由,让企业去承担所有责任,不仅有失公正、难以服人,同时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纠纷,更不能有效地从源头上去控制纠纷的产生。本文通过就环境污染纠纷责任主体的角度集中探讨责任主体分类以及针对于此种情况的预防对策。
1责任主体分类
环境污染纠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责任主体方面来看,环境污染纠纷可以分成三种,即政府责任型、企业责任型、混合责任型。
1.1政府责任型
政府责任型环境污染纠纷,主要是由于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存在失职、过失等不当行为,由地方政府职能的错位引发的纠纷。现在国家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但在具体操作时,往往偏重于“发展”,而忽略了其“可持续”,从而有可能导致污染危害由间接转化为直接,或导致污染滋生蔓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1)规划管理滞后由于规划的滞后导致一些区域功能定位混乱,最终引发环境污染纠纷。规划不合理的主要现象有: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没有设置适当的缓冲区,工业区当中安置了居民住宅楼,居住区中建有工业企业或饮食娱乐服务业,或者在交通干道两侧建设了居住楼、商住楼或学校。企业因为经环保部门批准,只要达到所在功能区的排放标准,就无可指责,而身处其中的居民和学生,他们的休息、生活和学习所需的环境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2)执法处罚不力对于一些违法排污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部门没有按环保法律法规,及时做出责令停产停业等最严格处理。对于一些老企业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没有当机立断做出限期治理决定,导致污染持续和蔓延。(3)法律标准缺失当前,各行各业新产品、新工艺层出不穷,导致环境污染纠纷的内容也日趋复杂。由于我国的一些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应标准没有及时跟上,纠纷调处难度也不断增加。
1.2企业责任型
企业责任型环境污染纠纷,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和社会财富为代价,将原本应该由企业承担的环保成本转嫁给了社会,用原本应该由全社会大家分享的社会财富来垫付企业的违法成本,最终将社会财富转化成为了企业财富。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情形:(1)项目未批先建由于企业业主缺乏环保法律意识,在建设项目时,没有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就擅自上马,导致新的污染源产生。由于规避了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管,环境污染得不到及时控制。(2)项目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一些项目虽然报经环保部门批准,但在建设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要求来执行,有的虽然建成环保治理设施但污染排放仍达不到规定排放要求。(3)限期治理意识不强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给其下达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限定治理任务的命令,如果逾期未完成任务的,必须要承担法律责任。一些法制意识淡薄的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或多或少继续采取抵制和逃避态度,面对老百姓强烈要求改善环境的呼声置之不理,致使污染纠纷久拖不了。
1.3混合责任型
混合责任型环境污染纠纷,是指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或多或少总会存在一些老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彻底解决,导致群众反响较大。追溯污染问题形成的历史,这些污染纠纷大多是有着一些复杂的历史原因的,一般都同时夹杂着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因素。比如这些企业在建设之初并不在规划的中心,附近没有居民,因此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环境污染纠纷。但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步在这些企业周围建成了居住区或者商业餐饮区,由于和工业区之间间隔距离太近,导致这些企业的一些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2预防及对策
既然环境污染纠纷来源于不同责任主体,为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环境污染纠纷,我们不妨从责任主体上去探究预防与对策。
2.1转变观念,科学指导
当前的一些环境污染纠纷,光从表面看是由于企业排污引起的矛盾冲突,但实际上却是由于政府不正确的一些发展理念而导致的必然后果。有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盲目引进一些污染严重项目,不惜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地方政府必须立即转变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2规划先行,合理布局
环境污染没有边界,功能布局必须要统筹兼顾,在防止对本区域造成污染危害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下游或下风向相邻区域的环境承受能力。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不应该设立工业区;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必须要严格分离;居住区不得建有污染的企业;混合区内需严格限制工业企业的发展。对已有规划要定期回顾规划执行效率,严守规划红线。
2.3严格执法,综合治理
我们应该要抓住老百姓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当前,引起污染纠纷的因素,主要是噪声和废气,其中又以社会生活噪声最为突出,为了使这类污染纠纷尽快得到处理,环保部门必须严格执法,严厉查处。
2.4健全法规,制订政策
针对目前环保执法和处理污环境染纠纷中无法可依的现象,政府应当加紧完善相应法规及标准,尽快填补纠纷处理依据的空白。对于由于历史原因遗留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应该积极制订相应政策,区别不同情况,逐步解决到位。
2.5宣传教育,源头控制
在污染纠纷的产生,很多时候是由于不懂法、不知法而造成的。如有一些企业在建设项目的时候,心中只有对“经济效益”的期望,全然没有一点环保意识,不主动向环保部门申请办理“环评”审批手续。一旦被环保部门查处到了之后,才如梦初醒,追悔莫及。为此,应该要对企业业主进行广泛、深入的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只有加强了企业业主的环保法制观念,才能从源头上就减少环境污染纠纷的产生。
2.6推广科技,强化监管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安装了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环保系统现场监督力量的不足,但环保部门绝不能放松对这些企业的监管,一方面要监督这些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器的有效运行,另一方面还必须切实加强对企业排污的监管,确保各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
2.7完善制度,长效管理
按照“着眼当前,兼顾长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环保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把解决环境问题和推进环境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长效机制,正确处理好、协调好环境安全与老百姓的利益、环境效益与企业发展、上级监管与企业监管三层关系,呼吁企业在环境安全管理领域上要有所作为,在环保建设投入上要不断加大。
作者:陆文娟 单位:苏州高新区环境监测站
参考文献:
[1]宋宗宇.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5):7-9.
关键词 雾霾天气;成因;治理对策;辽宁开原
中图分类号 X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183-01
雾霾是雾与霾的混合物。雾霾天气,气体可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我国大部分地区把雾霾天气现象作为灾害性天气预报。近年来,开原市雾霾天气增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当地群众生存质量。因此,结合雾霾天气特征,加强对雾霾天气成因的研究,探索治理对策,控制PM2.5,改善空气质量。
1 开原市雾霾天气特征分析
对2013―2015年开原市一日4次能见度和相对湿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能见度
2 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2.1 气候条件影响
开原市地处辽宁北部,距离海洋远,且纬度高,受季节影响较大,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季4个月,1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13.4 ℃左右,极端最低低温-37.9 ℃;夏季炎热,以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3~24 ℃,极端最高气温37.1 ℃;年日照时数2 526.2 h;无霜期约142 d,初霜期在10月1日前后,4月27日为终霜期;年均降水量672.8 mm。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东北地区大雾天气频繁,尤其秋冬季,受西北气流控制,大气层结构稳定,水汽积聚,同时青藏高原南侧暖湿空气活动强烈,沿西南路径将水汽传输至东北部地区,形成雾气[3-4]。
2.2 地貌特征影响
开原市地处辽河平原中部,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长白山支脉,海拔200~600 m,西部为冲积平原,海拔50~100 m。夜晚平原辐射降温,近地面形成逆温层,950 hPa逆温层大体同东部600 m左右的山体高度相当,山体变热,逆温层温度上升,而逆温层底部温度上升较慢,这样高空气温高于低空,形成持续逆温层并难以被破坏,停留在低空及近地面的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就产生雾霾天气。
2.3 人为因素影响
2.3.1 工业生产的废气排放。随着城市建设工业发展,企业、厂矿等排放大量废气,对城市空气造成严重污染。若雾霾天气出现,空气中产生具有腐蚀性的重度污染气体,制约重金属等污染物扩散,若长期滞留在大气中,会加重雾霾天气。
2.3.2 机动车的尾气排放。越来越多的机动车行驶过程中排放尾气进一步加重了城市空气及环境污染。据研究,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大气细颗粒物占PM2.5总量的20%~30%,促使城市雾霾天气增多。
3 雾霾天气治理对策
3.1 加强雾霾预报预警服务
加强雾霾预报预警服务,强化服务效益,进一步深化与环保、交通、公安、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合作,实现信息资料共享,健全雾霾监测预警和应急联动机制,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等向社会公众预报预警信息和服务提示,指导公众安全、合理出行;做好城镇居民、中小学生科普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雾霾天气的认识及防御意识。
3.2 加强雾霾天气相关技术研发工作
争取政府支持,加强环保、卫生等部门合作,做好雾霾天气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深入探讨雾霾天气形成规律及消散过程,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建立健全大气成分监测体系,完善雾霾数值预报模式,增强大气污染及雾霾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快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科技创新,加强人工影响工作技术创新,实时开展人工消雾工作;开展区域环境污染控制研究,加快工业污染治理技术及工业脱硫脱硝除尘技术研发,遏制雾霾天气发生。
3.3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加强工业企业综合治理,对燃煤大户重点监控,确保脱硫设施和除尘设施正常运转;加强煤炭含硫量控制,组织辖区内重点燃煤单位进行煤炭含硫量申报,向企业和个人宣传燃用高硫煤对大气环境的危害性。加大资金及政策支持,推动环保节能产业,加强生产企业创新改革,调整能源结构,有效节能减排,从源头上消除雾霾天气形成的物质基础。
4 结语
雾霾天气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雾霾天气治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气象部门要争取政府支持,加强部门f作,做好雾霾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提倡节能减排,减少雾霾天气出现频率,提高人类生存环境质量。
5 参考文献
[1] 常清,杨复沫,李兴华,等.北京冬季雾霾天气下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的粒径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5(2):363-370.
[2] 徐艳勤.我国雾霾天气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J].市场研究,2015(6):6-9.
关键词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问题;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2-0049-02
最近几年来,在房屋建筑中出现的“豆腐渣”工程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所以,在建筑中产生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已被广泛关注;在房屋建筑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防范安全隐患的发生,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将出现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彻底根除,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需具备广泛的行业知识外,同时也应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1.1 环境污染
所谓房屋建筑工程中的环境污染着重包括泥浆污染、光污染以及噪音污染和灰尘固体悬浮物污染等。其中,噪音污染是一项居民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而在噪声污染中,最严重的一种污染就是建筑施工噪音污染,该污染已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泥浆污染以及灰尘固体悬浮物污染等都是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污染;而在最近几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污染源就是光污染,如玻璃幕墙等一些装饰材料所形成的光污染,这些反光除了给人的眼睛造成影响外,同时也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在房屋建筑中,光污染也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安全问题
通常情况下,房屋建筑多在露天高空环境下作业,存在较多的不安全性因素,部分工作的危险性较大,房屋建筑属于一个安全事故多发性的行业。近些年来,在房屋建筑发生的安全事故非常普遍。从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90%左右的伤亡事故是出于违章作业而形成的,而80%左右的事故是出于民工和临时工对安全作业的注视度不足而产生的。通过分析,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为:安全制度建设不完善,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不足;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等。
1.3 管理方法不当
在设备的管理以及经济和技术中,技术管理是一项在传统上较为侧重的一点,而严重忽视了组织和经济管理,在传统的管理方法上可以看出,在设备的全程工作中,很少重视对设备的维修,投入力度和精力不足。因此,传统意义上的这种管理体系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是一种不科学、不妥当的管理方法。目前的施工单位多数都采用以包代管的形式,其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安全问题屡次出现。
1.4 质量偏低
从整体发展水平上来讲,我国现阶段的房屋建筑工程处于一个不断提高的阶段,但是也不外乎部分施工单位的技术含量和职业素质较低的现象出现,同时,也普遍存在其管理机制以及质量监督工作不科学的现象,致使无法落实质量标准以及施工规范的要求,最终产生质量通病,给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广大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形成巨大的威胁。通常最为常见的一些质量问题包括砌砖结构质量问题、暖卫工程质量问题以及地面工程质量问题等。
2 防范措施
2.1 倡导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对房屋建筑工程来讲已不是一个比较创新的思维了,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值得重视的问题,如噪音以及施工扰民等。绿色施工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绿色施工作为一个整体,被成功的运用到具体的工程施工中,其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建设环境,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减少由于房屋建筑而形成的一些负面影响。房屋建筑朝着良好方向发展的必经之路就是对绿色施工的一个综合性运用。绿色施工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包含了对资源能源的充分运用、对生态环境的绿色保护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同样,绿色施工也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实施,如最大限度的确保场地不受干扰,依据气候进行施工,尽可能的节约能源和资源,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2.2 健全安全制度体系
从安全检查与安全管理为出发点,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健全的安全制度。以中央政府的政策精神为导向,各级当地政府应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对安全制度进行细化优化,同时落实到监督工作中去;当有必要时,应制定一些接近实际情况的更为详细的多种标准和条例,确保安全制度的监督效果。就施工单位而言,建立其自身的安全制度体系时相当的关键,工程项目部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2.3 注重监理人员的作用
其一,不断强化监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建设,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的监理责任不易确定的情形下,建立工程师能不能将施工安全的管理工作做好,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监理人员的职业及技术素质的高低上。一个称职的监理单位与监理队伍,最大限度的做好工程质量的安全工作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对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提出这样的要求,其实就是对其在工作内容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一些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安全问题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对施工安全的专业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熟悉,是对监理工程师的一项必然性要求,学好施工法规与技术规范,方可在施工过程中,能更好的对施工安全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二,强化对施工单位在施工安全方面的一些监督和管理工作。如果施工单位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那么,其职员也会对谨慎对待安全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监理工程师在安全方面发挥最大作用,首先应强化对施工单位在安全方面的一些监督和管理工作,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同时将安全保证体系落到实处。
强化监理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切合实际情况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监理机构在安全质量方面的一些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在施工现场配备一定数量的监理人员,同时,督促监理人员加强项目监理机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监理人员,同时督促监理人员对自己应有的职责进行落实,进而提高监理单位及监理队伍的管理质量。
3 结论
施工安全与质量问题在房屋建筑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环节,应当认真做好安全及质量方面的一些预防措施,不要因为部分原因,使得房屋建筑工程功亏一篑,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安全和质量问题出现的概率。
参考文献
[1]王子端,郝传龙,高景龙.浅析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