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7:30: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公司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263-02
一、前言
当前,改善民生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国家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让百姓“看得起病”、不再“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影响百姓生活质量,国务院转发了卫生部等部门关于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意见通知,对于如何有效地把新农合医疗体制落实到实处,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新农合的实施过程当中,各地政府在自身的实际情况下,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基础上,制定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二、新型农村医疗的几种政企合作模式
当前,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尽相同,农民实际生活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各地区从自身地实际情况出发,也制定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一)委托管理型
这种类型主要是政府委托相关的企业,如委托保险公司办理报销、核算、审核等日常管理业务,以向这些公司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的委托型管理模式。保险公司不能从农合基金中提取任何的相关费用,其中所遇到的基金风险由政府承担,被委托的保险公司不承担任何基金风险,它只是从政府那里获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另外,保险公司作为政府委托下代管农合资金的一个部门,必须充分应用自身的管理能力,帮助政府合理有效地使用“新农合”基金,并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
(二)合同型
这种类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是有政府为主导,集体和政府部门多角度融资,将筹来的“新农合”基金直接划拨给专业性较强的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全额或者部分的支付医药补偿和报销等日常事务,这种类型下合作的模式由公司履行保险责任和承担所有的基金风险。这种操作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它自身的优点,但是由公司全权下的“新农合”的可靠性很容易令人质疑,公司可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违背“新农合”的初衷,走向经济化、商业化的发展道路,进而偏离了原定的行为轨道。
(三)混合型
混合型的模式是企业参与到“新农合”的管理当中之前,政企之间签订了相关的合同,规定了企业在参与管理当中运用哪几种管理模式,这样企业在管理过程当中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调准。商业保险公司负责“新农合”总体思路的管理规划,负责医疗保险基金的专业化运营。政府负责资金的筹集和监管,政府和企业之间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和监督。混合型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是稳定性较差。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现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过程当中,通过在政府的监督和指导下,尤其是保险公司等企业参与到“新农合”的管理过程当中来,使得各种医疗补偿和报销等监督手段得以健全,另外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各种相应的医疗保障措施用来满足农民各种实际的需要,在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进一步地加强了农民的参合的医疗保障水平。然而,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发展当中,依然暴露了不少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一)群众百姓资源参与所产生的弊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喜爱完全意义上的自愿参与原则,往往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制度的运行成本,同时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也难以发挥出互帮共济的参保作用。在坚持自愿参与的情况下,想要保证一定参保的数值,就需要做大量的宣传和动员工作,从而使得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进一步加大。二者自愿参与的原则也容易产生“逆向选择”的问题,使得愿意参保的百姓都是有实际需要治疗的。即使是百姓在心底已经认可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但是在真正涉及到缴费参保的情况下,多数是一些年老多病的老年人选择参加,而健康年轻人则普遍参保系数低,所以如果单方面强调参保自愿原则,很难体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所提倡的互助共济的精神,不利于投保系数的稳定。
(二)补偿机制不合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过程当中,百姓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是医疗补偿和报销或者补偿的金额有多少,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许多医疗费用都没有列在报销的范围之内,而且报销的时间周期长,参保人一次性垫付的费用非常高,加上以大病统筹为主的补偿机制不合理,这就使得在参保的过程当中,只有少部分人能够从中得到相关的参保利益,进而降低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那些没有因参合受益或者是受益较小的参合人就会退出新型合作医疗,进而降低了参合率的系数,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按照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管理由共同的管理部门采取“钱账分离”的管理模式共同进行管理,通常是卫生部门负责政策的制定,经办的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资金操作。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许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普遍实行由一个部门实行钱账共管,既管政策的制定,又管具体的基金收支,这种缺乏科学体制的监管,使得一些地区没有很好地把农合基金和地方财政有效地区分开来,没有真正把农合基金落实到医疗保障上面,而是在地方财政紧张时,随意地占用、挪用新农合基金进行其他业务的办理,因而使得病人报销的时间期限延长,费用不能及时到账。
四、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匹配的法律法规
我们目前的医疗资源现状是城乡间的医疗配置差距很大,影响了社会公平,因此迫切需要打破这种现状。政府要想维护这种公平,缩小城乡医疗配套差距就必须以法律和法规等强制规定下来,让广大农民能享受到社会改革的红利,拥有和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
(二)加大政府对新农合制度运行的资金投入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要在新农合事业中承担最主要的责任,改善我国农村医疗长期以来落后的现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不足的问题。农民如果医疗保险缴费过高就会直接影响参保的积极性,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长期以来农村的医疗设施落后、医疗工作者执行水平相对较低等亟待解决。
(三)提高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定点医疗机构具有模范和示范效应,其医疗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参保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新农合的主要作用是要通过大病补偿来达到根治农民长期以来因病致穷的问题,而目前很多新农合定点医院的服务水平很难治疗大病,因此这个矛盾一定要得到很好的解决,才能让农民更多享受到新农合的实际福利。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指企业根据自身效益和实力自主举办的一种补充性医疗保险形式。主要通过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商业医疗保险机构、大型企业集团自主经办等形式进行保障。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之后相继出台了《关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2】18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目前,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的主要依据是上述三大文件。海南省1995年颁布《海南经济特区城镇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条例》,2001年颁布《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条例》。《条例》分总则、基本医疗保险费征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和监督、法律责任、附则7章60条。2001年7月1日并施行《海南省社会补充医疗保险办法》,主要明确了社会补充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费用征收金额、征收方式、所享受的待遇、管理办法及其它特殊行业交费标准、执行时间等。2007年7月,海南省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省本级社会补充医疗保险费征收标准的通知(琼府〔2007〕51号)》。
二、海南省国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海南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实施现状
海南省目前主要采取的是政府强制性基本医疗保险,其它社会补充医疗保险作为辅助医疗保险制度。各公司在实施时有自己不同的诠释和操作方式:投保自愿、选择自由、形式多样;基金筹集来源为单位、个人或共同投保;服务项目和承保范围可以是基本医疗,也可以是特殊医疗,个别病种等;投保对象是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或已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经营目的和管理形式为商业保险形式、职工福利保障形式、与关联单位采取相互合作、储蓄积累等;费用报销给付补偿方式可以一次性支付,也可以其它形式给付。
(二)海南D公司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的实施情况1.公司基本情况海南D公司是一家国有电网资产公司。公司业务涉及全海南岛各个市县,总部位于海口市,目前全公司员工约为12000人,资产总额约人民币150亿元。自2009年12月公司通过《海南D公司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后,2010年1月1日开始为已在公司社保部参加海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和退休人员建立了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并将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也纳入享受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待遇范围。2.基金筹集使用方式海南D公司在参照国家关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相关规定以及我国电力行业对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筹集做法后,规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于每月由公司财务部门在参保人员的工资总额中按2%提取。3.医疗费用补助标准对年度内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的于最高限额内的个人支付部分补助标准为退休人员补助90%,在职人员补助80%;对年度内超过大额医疗救助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部分,由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按照80%给予补助。对于部分重大或特殊疾病,其门诊及住院在起付线以内的个人自付部分按90%给予补助。参保人员一次住院使用的一次性医用材料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限额以上个人负担部分,由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按70%给予补助4.管理监督与制度运行现状分析(1)管理监督方面:D公司成立了由公司社保部带头、其它各部门负责人及职工代表组成的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制定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各政策及实施管理办法、审核监督各制度执行及保险资金使用情况、协调各部门对保险运行及各特殊重大事项的研究决定工作等。(2)制度运行情况:海南D公司从2010年起开始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所有参保人员费用从工资总额的2%进行扣缴。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公司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共收缴了5218.34万元,其中补助支出2348.25万元,结余2870.09万元。海南D公司2010年至2012年基金收支情况表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用支出不高,资金余额高,2010年度(此为保险实施第一年)的结余比例达62.5%,这说明公司的保障待遇水平可能不高;其它两年结余比例在50%左右,这说明D公司的补充医疗保险适合大多数基金保险管理条例,在企业内部实行有效。海南D公司2012年医疗补助费用情况如表2:如上表2可以看出海南D公司参保人员的补充医疗保险待遇保障水平不足,个人承担费用仍然很高,平均支付费率为30%以上,也就是说个人最终负担医疗费用的压力仍然很大。
(三)海南国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分析
以海南D公司实施现状分析,海南国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在实施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国家或地方对国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尚不健全,实施参保人员对象、范围不合理。2.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企业职工收入水平不协调,严重影响了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与普及,全国各地国有企业对补充医疗保险费用征缴办法、交费标准规定均不统一,完全由企业自己制订,因此各企业操作各不相同。3.企业社会补充医疗保险实施限制条件太多,补助标准范围有限。随着物价、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公司承保范围小,医保标准低,员工就医仍然困难。4.由于相关卫生医疗、医药体制不太配套,企业在实施补充医疗保险时增加了风险和难度;另外,各省、市县地区的制度不统一,出现异动就医难、补助争议等情况。5.政府权力机构在实施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够清晰,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企业对基金费用的合理使用性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
(四)完善海南省国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1.完善海南省国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1)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严格遵守国家、地方政府法律法规及其政策规定。制度所配套的资金需集中的使用和管理,不能随意进行调整。(2)必须切合企业实际情况。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确定比例,以不超过工资总额5%为上限。(3)坚持员工福利的基本原则。国有企业在制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时,应当考虑全局,公平与效率有效地结合。(4)保证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要科学利用好基金,就应反复测算,还要进行充分论证,才能使基金尽可能发挥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完善海南省国有企业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措施(1)规范保险人员实施范围。企业在具体执行时,应当严格规定人员适用范围,避免出现人情关系,影响公司员工的心态及情绪稳定。(2)确定保险基金筹集。按照上一个年度工资总额的适当比例或当年执行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来计算和提取。(3)调整保障范围标准水平。完善及扩大疾病医疗保险范围;相关补助标准与参数需结合自身和同行水平等因素,经过调研、论证及测算之后确定。(4)提高特殊人员补助标准。在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时,重点应考虑一些特殊群体,如家庭困难的、有特殊贡献的退离休老干部、老工人等,需要加大力度核实讨论,尽可能加大对其补助力度。(5)加强管理监督、健全相关制度。制定相关配套的管理制度与人员责任约束机制,对经办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监督及审核。
三、结论
关键词:宠物保险 护理和医疗费用 意外死亡 第三者责任
一、我国宠物保险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且内容日益丰富化。随之而来的便是像猫狗之类的宠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家庭拥有的宠物总量激增。仅在北京一地,猫狗等宠物数量就有100万只左右,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宠物数量也与此相当。
1.市场需求增加
宠物数量的急剧增加,其所产生的疾病、护理等支出也相应增加;其次,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初级产品以及能源供应的紧缺,物价水平的上涨,宠物看病、手术等费用恶性增长;再次,原先因为高昂的宠物注册费和年检费所造成的“黑户”现象,目前正在逐步消除,有户口的宠物数量的增加将会带来宠物保险潜在客户范围的扩大;最后,我国老年人口、单身、丁克家庭数量的增加,使得宠物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宠物被视为家庭成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宠物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心。
综上所述,随着宠物数量的增加,宠物医疗、手术等费用的增长,宠物主人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压力不断增大,客观上刺激了宠物主人的保险需求。此外,注册费和年检费的减少或者废除,也使得宠物保险潜在投保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宠物地位的提高,还从主观上增加了主人的保险需求。
2.供给主体不足,险种单一
与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宠物保险市场相比较,我国宠物保险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发育程度低,保障范围小。国内目前开展宠物保险的保险公司寥寥可数,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推出了可以独立购买的宠物保险险种,如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还有一些保险公司的宠物保险则是作为家庭财产综合保险的附加险种,如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这些保险公司仅对宠物的第三者责任风险承保,即只承担因被保险人合法拥有的宠物造成第三者的人身伤害或财产的直接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且规定了多种责任免除条款,保障范围狭窄,不能有效满足人们对宠物保险的潜在需求。
二、我国宠物保险市场的创新
我国的宠物保险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应该更多地借助国外成熟保险市场的发展经验和教训来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根据国外宠物保险的现状,再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建设我国的宠物保险。
1.扩大保障范围,积极开发新险种
鉴于我国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水平差距大的现状,进一步发展宠物保险可以借鉴类似于公共责任保险、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即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宠物保险可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宠物市场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先行推广试点工程,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最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宠物保险市场。在试点地区,应逐步扩大宠物保险的保障范围,将医疗费用、意外死亡等基本保障先行引入到宠物保险中,满足因宠物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等原因而产生的扩大宠物保险保障范围的需求。当宠物保险的经验数据、数理精算、核保、理赔等技术不断完善,宠物保险保障基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保险公司可以针对客户的特殊需求开发多种多样的保险保障产品,满足人们对宠物保险的个性化需求。
2.开展与宠物医疗机构的合作,打造信息交流平台
宠物保险中的医疗、意外死亡等保障的费率设定需要大量的经验数据。如果单凭保险公司的一己之力去搜集理念的观测数据,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保险公司来说就显得十分被动。而通过与宠物医疗机构的合作,打造信息交流平台,则可以使保险公司化被动为主动。因为宠物医疗机构掌握的经验数据可信度高,又较为全面,恰恰迎合了保险公司的需要。此外,利用这样一个信息平台,保险公司还可以了解大量的潜在客户的信息,这对于扩大宠物保险的覆盖水平,提高承保质量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最后,保险公司还可以采取类似于银行保险这样的销售方式,直接委托宠物医疗机构营销宠物保险,扩大销售渠道,节约销售成本。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险意识
现代宠物保险诞生至今也不过30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宠物保险第三者责任险的兴起更是最近几年的事,因此很少有人对宠物保险有所了解。即便是在宠物保险较为发达的美国,还是存在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听说过宠物保险的现象。因此,要扩大宠物保险的覆盖面,刺激国民的保险需求,促进宠物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宠物保险产品以及保险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保险意识,养成良好的风险管理习惯。具体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报刊杂志、公车广告、地铁站、火车站、飞机场、娱乐场所的宣传海报等传播媒介吸引国民的眼球,起到宣传宠物保险的作用。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应聚焦宠物购买、治疗等环节,因为这些环节最接近于潜在的客户,若是能提高他们的保险意识,培养起保险习惯,使他们切身体会到保险的价值,那么宠物保险必将会步入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结论
我国宠物保险业方兴未艾,宠物保险市场上蕴含着巨大的需求。借助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宠物保险的发展现状,可以着力解决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宠物保险发展的道路。但同时不能忽视发展道路中存在的缺乏统计资料、新险种开发的定价风险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府的监管,保险产品的创新需要宽松的市场行为监管和严格的偿付能力监管环境。在这个层面上,如何发挥政府的职能,落实监管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洪蕴慧.谈我国宠物保险市场的开发[J].上海保险,2006.
[2]王增年.我国宠物业发展趋势[J].北京农业,2004.
[3]米锦欣.宠物豢养的经济视角[J].瞭望,2004.
[4]李玫,高俊岭.欧美宠物市场发展新趋势[J].饲料广角,2006.
[5]辰言.宠物经济:未来最赚钱的行业之一[J].沪港经济,2006.
关键词:宠物保险 护理和医疗费用 意外死亡 第三者责任
一、我国宠物保险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且内容日益丰富化。随之而来的便是像猫狗之类的宠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家庭拥有的宠物总量激增。仅在北京一地,猫狗等宠物数量就有100万只左右,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宠物数量也与此相当。
1.市场需求增加
宠物数量的急剧增加,其所产生的疾病、护理等支出也相应增加;其次,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初级产品以及能源供应的紧缺,物价水平的上涨,宠物看病、手术等费用恶性增长;再次,原先因为高昂的宠物注册费和年检费所造成的“黑户”现象,目前正在逐步消除,有户口的宠物数量的增加将会带来宠物保险潜在客户范围的扩大;最后,我国老年人口、单身、丁克家庭数量的增加,使得宠物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宠物被视为家庭成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宠物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心。
综上所述,随着宠物数量的增加,宠物医疗、手术等费用的增长,宠物主人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压力不断增大,客观上刺激了宠物主人的保险需求。此外,注册费和年检费的减少或者废除,也使得宠物保险潜在投保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宠物地位的提高,还从主观上增加了主人的保险需求。
2.供给主体不足,险种单一
与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宠物保险市场相比较,我国宠物保险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发育程度低,保障范围小。国内目前开展宠物保险的保险公司寥寥可数,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推出了可以独立购买的宠物保险险种,如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还有一些保险公司的宠物保险则是作为家庭财产综合保险的附加险种,如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这些保险公司仅对宠物的第三者责任风险承保,即只承担因被保险人合法拥有的宠物造成第三者的人身伤害或财产的直接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且规定了多种责任免除条款,保障范围狭窄,不能有效满足人们对宠物保险的潜在需求。
二、我国宠物保险市场的创新
我国的宠物保险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应该更多地借助国外成熟保险市场的发展经验和教训来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根据国外宠物保险的现状,再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建设我国的宠物保险。
1.扩大保障范围,积极开发新险种
鉴于我国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水平差距大的现状,进一步发展宠物保险可以借鉴类似于公共责任保险、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即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宠物保险可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宠物市场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先行推广试点工程,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最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宠物保险市场。在试点地区,应逐步扩大宠物保险的保障范围,将医疗费用、意外死亡等基本保障先行引入到宠物保险中,满足因宠物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等原因而产生的扩大宠物保险保障范围的需求。当宠物保险的经验数据、数理精算、核保、理赔等技术不断完善,宠物保险保障基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保险公司可以针对客户的特殊需求开发多种多样的保险保障产品,满足人们对宠物保险的个性化需求。
2.开展与宠物医疗机构的合作,打造信息交流平台
宠物保险中的医疗、意外死亡等保障的费率设定需要大量的经验数据。如果单凭保险公司的一己之力去搜集理念的观测数据,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保险公司来说就显得十分被动。而通过与宠物医疗机构的合作,打造信息交流平台,则可以使保险公司化被动为主动。因为宠物医疗机构掌握的经验数据可信度高,又较为全面,恰恰迎合了保险公司的需要。此外,利用这样一个信息平台,保险公司还可以了解大量的潜在客户的信息,这对于扩大宠物保险的覆盖水平,提高承保质量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最后,保险公司还可以采取类似于银行保险这样的销售方式,直接委托宠物医疗机构营销宠物保险,扩大销售渠道,节约销售成本。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险意识
现代宠物保险诞生至今也不过30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宠物保险第三者责任险的兴起更是最近几年的事,因此很少有人对宠物保险有所了解。即便是在宠物保险较为发达的美国,还是存在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听说过宠物保险的现象。因此,要扩大宠物保险的覆盖面,刺激国民的保险需求,促进宠物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宠物保险产品以及保险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保险意识,养成良好的风险管理习惯。具体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报刊杂志、公车广告、地铁站、火车站、飞机场、娱乐场所的宣传海报等传播媒介吸引国民的眼球,起到宣传宠物保险的作用。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应聚焦宠物购买、治疗等环节,因为这些环节最接近于潜在的客户,若是能提高他们的保险意识,培养起保险习惯,使他们切身体会到保险的价值,那么宠物保险必将会步入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结论
我国宠物保险业方兴未艾,宠物保险市场上蕴含着巨大的需求。借助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宠物保险的发展现状,可以着力解决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宠物保险发展的道路。但同时不能忽视发展道路中存在的缺乏统计资料、新险种开发的定价风险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府的监管,保险产品的创新需要宽松的市场行为监管和严格的偿付能力监管环境。在这个层面上,如何发挥政府的职能,落实监管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洪蕴慧.谈我国宠物保险市场的开发[J].上海保险,2006.
[2]王增年.我国宠物业发展趋势[J].北京农业,2004.
[3]米锦欣.宠物豢养的经济视角[J].瞭望,2004.
[4]李玫,高俊岭.欧美宠物市场发展新趋势[J].饲料广角,2006.
[5]辰言.宠物经济:未来最赚钱的行业之一[J].沪港经济,2006.
从2009年8月开始,中国超过1300万的“脑动脉瘤”患者可以依靠中国自主技术研发的国货来保障生命健康了,而创造这项奇迹的公司却是来自于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一家规模不算很大、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加奇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医学界、产业界等多方的注意,因为该公司研发的“Jasper颅内电解脱弹簧圈”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脑动脉瘤”产品,它的出现给中国神经介入学科发展史上增添了一块新的里程碑,加奇生物站到了中国神经介入领域的最前沿,被世人所关注。
美好的约定
加奇生物公司是2005年正式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落户成立的,而公司之所以成立,则始于一对“海归”夫妇的“美丽”约定。
记者首次见到加奇公司创始人之一的叶萍时,最大的感受源于她美丽的外表,文静、知性,但又透露着干练,这与之前对于医疗研究人员不苟言笑、不讲究衣着的印象截然不同。
叶萍是高分子化工专业出身,在国内时就读于著名学府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工专业,本科毕业后,留学美国,考入俄亥俄州的阿克伦(Akron)大学攻读高分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阿克伦大学在高分子领域可算是赫赫有名,作为俄亥俄州唯一跻身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评选五佳之列的公立大学,其高分子化学专业更是排名美国第三位,通过三年的学习, 师从国际著名科学家Dr. Alan Gent,叶萍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高分子化工专业硕士学位。
1993年,完成学业后的叶萍因成绩突出,被美国知名的生物医疗器械企业Advanced Cardiovascular System (国际知名的医疗器械Guidant 公司的前身)录用,主要从事心血管导管等领域的研究,并参与了当时最前沿的治疗心血管狭窄微创医疗器械传递射线(radiation therapy)新产品开发。在这项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叶萍的几项发明均获得美国专利。在美国工作的这段岁月中,她见识了学术之外的宽广天地,接触到了世界一流领先的医疗器械技术,并学习到了一整套技术管理及市场开发营销,始终处于世界医疗器械领域中的前沿。1996年叶萍取得瑞德能大学(University of Redlands)工商管理硕士。“后来,我基本致力于公司的新产品开发管理,积累了高端介入医疗器械新产品从研发,动物试验,临床试验,美国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及欧盟产品审批,新产品试生产到大规模生产一系列过程的宝贵经验,这也为我现在的创业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叶萍说。
2002年,叶萍的丈夫张一博士回到了中国,加入了当时还并不十分有名的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出任总裁一职,在国内的这段时间内,张一带领着微创团队成功研发了国产第一个心血管药物支架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一领域产品先前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国内的医疗器械产业迅速进入到成长期,张一博士与叶萍夫妻二人的约定也即将履行。
在张一博士回国之前,就曾和叶萍作过这样的约定:如果在国内发展得好,叶萍就回国,而如果不成功,张一博士则重回美国。“不过,我一直相信他会成功的,也一直做好了回国的准备。”在叶萍现在的办公室内,说起这段往事,叶萍有忍不住的笑意。
2005年12月,叶萍毅然放弃在美国的高薪厚职,带着家当回到了祖国,在张江与丈夫会合,从那个时候起,张江成为了夫妻二人共同创业的热土。
经得起寂寞的“阳春白雪”
张江被称为“东方硅谷”,横跨太平洋,与美国西海岸的硅谷遥相呼应,与此同步,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张江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健康产业生态群也已成为标志性区域,被称为“中国药谷”,叶萍与张一也正是看中了这块土地产业丰富的特质,选定了创业的方向。从2005年回国之日起,叶萍就着手在张江看房子、跑注册,在忙着公司成立的同时,一边还在进行产品的研发。“回国的时候,其实已经确定了公司的经营方向,正是看到了这个市场,我们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叶萍所说的市场就是神经介入领域产品,而首个确定的即是“脑动脉瘤”微创介入治疗产品――颅内电解脱弹簧圈治疗技术,该项技术自1995年美国FDA批准临床试验以来,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疗技术之一,由于对于脑动脉瘤的治疗,在出现微创介入技术治疗前只有依靠开颅手术,把动脉瘤两端的血管夹闭住,从而防止瘤子破裂出血,但传统的开颅手术在时间、术后恢复等方面都对人体伤害很大,人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治疗,而微创治疗的出现,能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在美国、欧洲等地的医院手术中,使用该技术已经十分普遍。
但是,在国外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神经介入弹簧圈市场却主要还是依赖于国外产品,由国外的BostonScientific、Cordis和EV3等品牌占领,国内企业无一能从中分得一杯羹。“泱泱中国,如果神经介入产品的命脉沦落在跨国公司手中,将是13亿国人的悲哀。”叶萍与张一博士对于中国介入产品市场的被动落后忧心忡忡,也正是这个现状,让他们决定了在这领域一展所长。
高端生物医疗器械总被认为是阳春白雪的产业,大量的先期资金投入研发,往往只开花不结果。而研发的过程是既辛苦又寂寞,在公司创立之初,研发的重担几乎落在叶萍一人身上,需要承担大量的资料收集与反复试验,但与在张江药谷其他海外创业者的理念一样,叶萍始终保持着乐观精神,在她看来,生物医疗企业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专注于创新,才能迎来有朝一日的花开蒂落。正是有这种精神的支撑,叶萍在深信自身能力的同时,也抱着改变国内神经介入产品落后局面的决心,熬过了一个个“严冬”。
在“痛并快乐着”的研发过程中,加奇生物公司的团队也在日益扩大,怀揣着同样梦想的海归研发人员如同新鲜血液一般,不断注入,提升着加奇公司的研发能力,公司的研发团队逐渐从“光杆司令”变成有了由5名博士、4名硕士等所组成的30人精英团队,其中不乏来自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的博士高材生。
“我们的创业团队都是在美国工作了十几年的,而且这些经历和我们相似,理念相近的人更容易沟通,在很多问题上会有一致的想法。”也许正是这些经历和理念相近的人,思想火花碰撞在一起才会有更明显的化学反应。
经过6年的时间,加奇公司研发的“Jasper颅内电解脱弹簧圈”(以下简称Jasper)在2009年6月终于获得了国家药监局(SFDA)的认证,成为了同类产品中唯一一个多中心、与上市产品平行对照拥有统计学意义的注册产品。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加奇公司的Jasper拥有许多令人注目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特色,诸如“以高分子粘接技术取代其他产品的金属焊接技术(使弹簧圈解脱更加稳定)”;“创新的加固弹簧圈缠绕技术(使弹簧圈有优秀的抗解旋性能,在临床试验期间使用的所有弹簧圈无一解旋)”;“优化的高温成形工艺(使弹簧圈更柔软,满足医生的临床需求)”等。
这项产品在技术上已达到国外同类水平,为众多医学专家认可:在微创介入手术中利用Jasper这类产品,患者一般睡眠(麻醉)一个多小时后就摆脱脑动脉瘤的威胁。中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吴中学教授评价说:“Jasper的出现,实现了两件事:一是让国外神经介入产品垄断中国的历史一去不返;二是中国普通患病百姓从此可以享受国际质量水平的国产品牌带来的健康人生,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耐得住寂寞才会成功,发展高科技产业需要时间,叶萍以“十年面壁”的准备,终于得到了花开蒂落的丰硕果实,“六年磨一剑”,最终破壁而出。
抓住中国医疗产业的机遇
今年7月25日,加奇公司的Jasper产品正式上市,年内就将进入到医疗系统,其实相比其他发展中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加奇的发展可以算得上迅速,问起加奇的成功秘密,在叶萍看来:与临床需要和市场需要相结合,和临床专家紧密合作,是成功进入市场的“不二法门”。
据调查统计,目前超过1%的中国人都会有脑动脉瘤,大约为1300万人。但在中国如此高发病率的患病人群中,由于医保未完全覆盖、各地医疗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大部分带瘤生存的患者不能享受先进的介入治疗技术保护生命。
这1300万患者随时面临生命危险。一遇血流加大、血压突然增高,脑动脉瘤就可能爆裂出血, 引发脑出血,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脑溢血。据统计,其中有1/3的患者当场死亡。余下的2/3患者中,有十万分之七至十万分之九的人会在2个月内死亡。 脑溢血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非常高,在国外普遍运用微创手术治疗后,发病率都大大降低。
但在中国,由于临床经验不足,此类手术的普及率很低,只有部分医院掌握了这项技术,但如果全面推广,则需要配合大量的试验,其中就牵涉到手术中所使用的产品费用问题,国外的产品价格高昂,试验手术无法负担,很多在此领域的医学专家为此担忧不已,急需相关产品的国产化,降低成本。
正是了解到这一现状,叶萍在回国之初,就与国内多家神经介入领域领先的北京天坛医院、宣武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华山医院等著名医院及专家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定期拜访,交流相关的国内外最新动向,并及时了解国内在神经介入手术中所遇到的问题与需求,从中得到该领域第一手资料。更是在医院临床试验阶段,免费提供公司所研发出来的产品,在帮助医院试验的同时,更是让产品得到了临床实践,产品质量不断得到验证,快速完善。
在几年的时间里,加奇公司的Jasper产品在多个医院通过了300多个临床试验,众多研究机构、医院参与其中,在多项指标达到国外领先水平后,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脑动脉瘤”产品“破茧而出”。
据统计,目前中国约有超过1万例的“脑动脉瘤”手术会用到颅内电解脱弹簧圈治疗技术,并以每年40%-50%的速度递增,市场潜力可见一斑。
研发最终的目的是走向产业化,产业化的实现也是打造优质品牌的第一步,而加奇公司在此方面更是深谋远虑。从事多年医疗器械产业的叶萍与张一博士深深体会到,国产品牌产品如果没有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过硬的质量保障,将很难与外资品牌抗衡。
为此,叶萍在研发的同时,也加紧生产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通过研发过程的专业化构建、生产流程体系程序化等多项管理系统的建立,目前加奇已在欧洲KEMA(荷兰)公司的检查下顺利通过了行业内以极其严格著称的ISO 13485质量体系认证,Jasper 则通过了CE Mark欧盟认证。而这些认证的背后,意味着加奇公司的产品不仅可以打破国内的外资垄断,还可以同时在境外许多国家销售。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 公共医疗保障 管理式医疗
一、序言
商业健康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保证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的直接费用或间接损失获得补偿的保险,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收入保障保险和长期看护保险。
在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商业健康保险对“广覆盖、低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险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化及高端化的需求必然会使商业健康保险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覆盖范围和所起作用较小,因此加强对商业健康保险的研究和加快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医疗保障系统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随后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业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能够为完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有所帮助。
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
1998年12月1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业务才全面展开,1999年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达到207.8亿元。
时至今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征:
(一)规模小、覆盖率低、发展速度比较慢
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从2005年的312.3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677.5亿元,实现了较快增长,但是与整个保险保费相比明显占比较小。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在整个保费收入中占比不仅低,而且还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商业健康保险收入占比从2005年的6.34%降低到2010年的4.66%。这表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规模较小,覆盖人群也不足10%,目前在我国医疗保障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较为有限。
从增速方面来看,健康险2010较2005年增长116.93%,仅仅略高于人身意外伤害险的95.43%,而远远低于其他各类保费收入,如原保险费收入的194.84%、财产险的216.75%以及寿险的198.36%。故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速度并不乐观。
(二)发展空间巨大
1999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只占到了我国卫生总费用的0.9%;同年公共医疗保障体系筹资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也较低,仅为2.2%。随后几年,随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公共医疗保障体系的筹资水平和卫生总费用占比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到2007年,公共医疗保障体系筹资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已经达到24.1%;与此同时,商业健康保险的保费收入占卫生总费用依然只有3.4%,1999-2007年中最大值也只有2006年的3.8%。
1999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筹资水平(即商业健康保险对私人卫生筹资的占比)仅为1.5%,经过多年发展,在2007年,该比率仍然只有6.2%,说明截至2007年,我国私人卫生有93.8%的费用依然是通过患者自筹方式获取的,公民医疗费用缺乏商业健康保险的有效保护。
以上两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有待开发。
(三)盈利能力较差
由保监会统计数据,我国历年人身险整体净收益率和寿险净收益率水平在70%-90%之间,比较稳定;而健康险净收益率波动幅度较大,最高为2000年的80.3%,最低为2001年的45.5%,同时净收益率相对较低,基本在50%-70%区间波动;人身意外伤害险净收益率虽然整体也并不高,处在60%-70%区间,但是有很稳定的上升趋势,同时该类险种在人身险中占比非常小,分析意义不大。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仍处于发展初期,波动率大,业务风险也较大,保费收入不稳定,而且健康险的理赔管理的操作频次和成本还比寿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高,因此利润空间最小,盈利能力较差。
三、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存在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而仔细研究之后,笔者认为可以具体划分到以下三个方面:保险公司、外部环境和投保人。
(一)保险公司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较单一,多样化程度小。2、专业化程度不够,专业人才资源匮乏。3、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覆盖率和盈利水平都较低。
(二)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和法律还不够健全,也没有具体的类似国外免税措施等相关政策的支持,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界限也没有被明显界定,经营主体不明确,个别社保局对补充高额医疗保险进行强制定价等等,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商业健康险的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三)从投保人的角度来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比较严重。
投保人的逆向选择问题(即那些风险本来就比一般人高的投保人会觉得保险更具有投资价值并倾向于购买保险)是影响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逆向选择的存在,因此购买健康险的往往是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人群,而他们索求理赔的额度和概率远大于正常人群,这势必造成保险公司如果按照正常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测算出来的保费不足以弥补理赔支出。
投保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在我国健康保险市场上主要是指被保险人在疾病发生以后,在各种不同费用的治疗方案中通常会选择更贵的费用支出以达到更高的治疗标准,这就会明显提高保险公司的理赔成本,最后造成保费的上涨和健康保险产品供给的减少。
四、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建议
上一节笔者从保险公司、外部环境和投保人三个角度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下面笔者再具体从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首先,从保险公司方面来讲:1、针对不同经济基础和不同消费能力人群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另外,提高创新能力,开发新型健康保障产品和保障方式。2、提高保险公司专业化程度需要从产品专业化、服务专业化、内部管理专业化以及人才专业化四个方面共同努力。
其次,从外部环境来看:1、加大对商业健康保险的税收支持力度。具体方法可以考虑降低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营业税率、将企业保费在税前业务列支以鼓励企业为雇员购买团体健康保险和减免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所得税以鼓励和吸收更多个人参保。2、完善法律法规。具体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商业健康保险正常发展,界定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范围等。
最后,从投保者角度来看:“管理式医疗”的业务模式在国外能够很好的解决投保人道德风险问题。管理式医疗即把医疗服务的提供和提供医疗服务所需资金的供给(在这里即保险公司)结合起来的一种系统。这种系统集医疗服务提供和经营管理为一体的医疗保险模式,其关键在于保险公司于医疗提供体系的合并。管理式医疗以确定的标准和费用为投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将保险与医疗服务提供者联合成为利益共同体能够有效减少投保人的道德风险问题,从而控制成本,降低费用。
五、结语
商业健康保险在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中对基本医疗保险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然而其在我国的发展目前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笔者认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虽然目前覆盖范围较小,在保险体系中所起所用也较小,但是因为其必不可少的补充作用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应从保险公司专业化、政策法规大力支持以及推广管理式医疗等方面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参考文献:
[1]侯宗忠,冯鹏程.美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及启示[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23)
[2]张遥,张淑玲.英国商业健康保险经验借鉴[J].保险研究,2010(2)
[3]范娟娟.澳大利亚私人健康保险监管现状及启示[J].China Insurance,2010(2)
[4]顾昕.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与发展战屡[J].保险研究,2009(11)
摘 要: 从1994年职业化开始至今,我国足球运动职业化发展已经历经了14年风风雨雨,在这 十几年的时间里,与职业足球运动员保险相关的事件多次引起各方的关注。辽宁队球员曲乐 衡车祸事件、沈阳金德外援班古拉左眼失明事件,都曾一时间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保险与 足球运动息息相关,2008年1月1日中国足协拟定的全新《中超足球俱乐部运动员工作合同》 中明确规定,俱乐部必须给球员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失业保险、大病医疗保险、人身意 外伤害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此背景下,对辽宁省职业足球运动员保险的商业保险现状进行 了调查,并对商业保险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辽宁省职业 足球运动员商业保险市场呈现出市场供给不足、市场需求旺盛的现状。
关键词:职业足球运动员;商业保险;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3-0033-04
A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ercial Insurance of P 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s in
Liaoning Province
GUAN Li WANG Zhanguo , LIANG Dianyi3, ZHANG Hui1
(1.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02, Liaoning China; 2. 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 Dalian 116600, Liaoning China;3. Liaoni ng Center of Football Administration, Shenyang 110001,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football in 1994, professional footba ll has been developing for 14 years. During the years, a series of events relate d to p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or example, t he Liaoning Team's player Qu Leheng and a Shenyang Jinde Team's foreign player ' s one eye blind, both were focused on by the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 ional football is closely related to insurances. In 2008, the Football Associati on of China regulated a new work contract that the club must pay the endowment i nsuranc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hospitalization insurance and contingency insu rance for players. O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fessional playe rs' commercial insurance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ma rket supply of the commercial insurance is insufficient, but the market demand i s boom.
Key words: p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s; commercial insurance; current situation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圆满落下帷幕,后奥运时代体育运动回归大众、回归学校的思想渐渐深 入 人心,体育职业化的发展也是大势所趋。足球运动是我国职业化最早的运动项目,虽然目前 面临窘境,但这并不能影响人们对足球运动的热爱。职业运动员完善的保障体系与职业化的 健康、持续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本文以职业化最早的足球运动为突破口来研究职业运动 员的保险问题,以求能为足球运动以及今后其他运动的职业化过程中面临的职业运动员的保 险问题提供有意的借鉴和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辽宁省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和辽宁西洋足球俱乐部的职业球员,共 55人 。其中辽宁西洋队29人,大连实德队26人(外员除外)(表1)。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 查法等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辽宁省职业足球运动员拥有商业保险现状
通过走访了解到,目前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的一线队球员在参加中超联赛的时候拥有团体意 外伤害保险和交通意外保险。辽宁西洋队球员拥有意外伤害保险,但暂时没有交通意外保险 。
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2006-2007赛季所拥有的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保险的范围涵盖了意外身 故、残疾、意外医疗、意外住院补贴等内容。如果大连实德队球员由于意外而引起了身故或 致残的事件,球员能够拿到30~50万的赔偿金额;如果由于意外事故而引起住院的话,最高 可以拿到3~4万的赔偿金额,且住院期间每日能拿到60元的住院补贴。辽宁西洋足球俱乐部 球员只拥有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中的意外身故、全残,其额度为10~30万,意外医疗1~2万元 (表2)。
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2006-2007赛季给球员购买的团体交通意外保险,保 险内容是当球员以乘客身份乘坐飞机、火车或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出行的时候,由于意 外事故死亡所给付的赔偿。其中,如果乘坐飞机出现事故可以得到70万的赔偿金额;乘坐火 车或轮船出现事故可以得到20万的赔偿金额;乘坐汽车出现事故可以得到10万元的赔偿。辽 宁队并没有给一线球员购买团体交通意外保险(表3)。
2.2 职业足球运动员商业保险市场供给现状分析
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商业保险的供给是指在一定的费率水平上,保险市场上各家保险公司愿意 针对职业足球运动员这一群体经营的保险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通过对辽宁省的状况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只对辽宁省职业足球 运动员商业保险市场供给的主体、保险供给的种类及保障程度等几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概括分 析。
2.2.1 市场供给的主体 1979年我国保险业务恢复后,中国人民 保险公司完全垄断市场。1988年平安保险公司的成立 打破了这一格局。不久,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中国保险业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90年代开 始,股份制保险公司先后成立,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的态势开始形成。2005年按照2000年中 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约定,完全开放了金融保险市场。截至2007年9月,我国经营寿险的 保险公司数量发展到51家,中资27家、外资24家(资料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从表4中可以看出,辽宁省目前经营寿险的商业保险公司共有共12家,其中中资10家, 外资2家。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一家专营体育保险业务的体育保险公司成立,职业运动员的保 险业务只是并没有被保险公司单独从大众的保险中区分出来,某种程度上说这严重阻碍了我 国职业运动员保险业务的设计与开发。
2.2.2 供给的险种种类及保障内容
通过走访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查阅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首创安泰保险公司的产品宝典和职业 等级表(内部资料)发现,目前辽宁省的商业保险公司没有针对职业运动员这一群体专门设 计的险种。但是职业足球运动员并不是拒保体,与普通公民一样可以购买各家保险公司的险 种,以下是几种与职业足球运动和职业足球俱乐部关系比较密切的几个保险险种:
2.2.2.1 意外伤害保险
意外伤害保险是为被保险人因意外事故造成身体伤害、残疾或死亡时提供的一种保险。可分 为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和团体意外伤害保险。
个人意外伤害保险是指个人名义投保,职业足球运动员当前适用的主要险种之一,其特点是 不具体规定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地点,被保险人年龄跨度可达6~65岁,完全涵盖了职业足球 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主要保险内容有意外死亡和残肢给付、意外医疗给付和意外住院补贴( 表5)。
2.2.2.2 团体意外伤害保险
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只对团体进行投保,与体育保险密切相关的是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和赛事意 外伤害保险,又可分为运动队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和赛事团体意外伤害保险。
运动队团体意外伤害保险是为运动队设立的意外伤害保险,与普通意外伤害保险不同,这种 保险主要为运动队或运动团体的训练、比赛提供保险。目前,辽宁省还没有针对职业足球运 动队而专门设计的这类保险,但是国内也有成功的案例,如广州市体育局已经按项目分类为 其下属的运动队投保。
赛事团体意外伤害保险是对被保险人在参加指定的比赛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提供保险。例 如,2002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与中国足协签约,为参加2002年世界杯的中国队队员赠送总保 额为1.125亿元的人身保险,为中国代表团官员赠送总保额为8 750万元的人身保险,都属于 赛事团体意外伤害保险。
2.2.2.3 交通意外伤害保险
从表6中可以看出,交通意外伤害保险是被保险人以乘客身份乘坐交通工具期间遭受的 意外伤害事故。保险主要内容包括乘坐交通工具期间发生的意外身故、意外残疾进行赔偿。
2.2.2.4 大病医疗保险
大病医疗保险是指被保险人患有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时,由保险公司提供补偿的一个险种。 一般的大病医疗保险内容包括身故给付、重大疾病给付、缴费期满给付等(表7)。
2.2.3 各险种费率现状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对多家保险公司职业足球运动员能够参保的险种的费率现状进行对比分析 ,为想要参保的运动员个人和俱乐部提供有效的参考。
2.2.3.1 个人意外伤害保险 从表8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职业足球运动员属于高风险的职业,其参保个人意外伤害 保险是每1 000元保额的意外身故、全残的保费为4.5元人民币,每1 000元保额的意外医疗 保费是42.8元人民币,每天15元保额的意外住院补贴保费为37.3元人民币。
2.2.3.3 团体交通意外伤害保险
表10 职业球员参保不同公司团体交通意外险保费一览 元
表10描述的是两家保险公司团体意外交通保险的费率情况,如果参保首创安泰的团体交 通意外保险,每人每年100元的保费,他在乘坐飞机、火车或轮船、汽车任意一种交通工具 出现意外身故或全残时,分别能够得到70万、20万和10万不等的赔偿金额。与之相比中国平 安公司的团体交通意外保险对飞机、火车、轮船的赔偿比例要高,每人每年140元的保费飞 机的保额为80万,火车和轮船的保额为40万,但对汽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赔偿要低,只有4万 元人民币。
2.2.3.4 大病医疗保险
从表11中可以看出,职业足球运动员如果参保首创安泰保险公司的大病医疗保险,如果 缴费期限为20年,保额是1 000元,其每年的保费是39元人民币;如果保额是10万元,每年 的保费为3 900元。
性别男人数辽宁29大连26年龄25以下25以上25以下25以上1910169从业年限平均11年平均11年 2.3.2 球员对保险的态度
从图1中可以看出,有57%的被调查者认为保险对于他们来说非常的重要,而认为不重 要的人数只占被调查者的5%,这说明目前球员对保险的认识程度是相当高的,球员们大多 数了解保险对他们从事这一职业的重要性。
2.3.3 球员的购买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55名球员中,有18人已经为自己购买了商业保险,有37人 并没有为自己购买商业保险。但是对其购买的商业保险险种我们不得而知,下面是对球员担 心的风险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目前球员的商业保险需求现状。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球员最担心的风险方面,有49%的球员最担心的是自己养老风险 ,有40% 的球员关心的是自己医疗保险,只有11%的球员关心自己的失业风险,可见由于职 业生涯的短暂和受伤的频繁,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球员们关心的重点。
在被调查“为什么不购买商业保险”的诸多原因中,认为保险公司没有专门针对运动员的险 种,没有合适的选择人数占51%,认为商业保险太贵这一原因只占了7%,没有这方面认识的 运动员占了14.5%,这说明阻碍商业保险在体育领域中推行的原因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球 员收入水平低、球员没有保险意识等方面的原因,而是商业保险公司无法针对职业足球运动 员这一特殊群体的训练和比赛开发出具体的保险险种(表13)。
3 结论与建议
1) 职业足球运动员商业保险市场供给状况不足。目前,并没有一家商业保险公司针对职业 足球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设计出专门的商业保险险种,可供职业足球运动员参保的商业保险 险种和普通群众一样,并且只有四种: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团体交通意 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2) 职业足球运动员商业保险市场需求状况旺盛。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职业足球运动员这 一群体保险意识强,风险意识增加,大多数球员有购买的动机和欲望,影响其不购买商业保 险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上没有适合他们职业特点的商业保险险种。3) 建议足协承担当起管理者的责任,通过立法来要求俱乐部给球员交 纳社会保险,保障球员的基本公民权利。同时,足协应利用自己的独特部门优势,积极与商 业保险公司沟通合作,争取早日开发出适合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商业保险险种,加快职业运动 员商业保险进程。
参考文献:
[1] 霍炎.浅析我国体育保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体育学院院报,2004 (3):13-15.
[2] 阎华,李海.国内外体育保险之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4):17-19.
[3] 薛梅.体育报险难处何在[J].上海保险,2004(12):36-39.
[4] 周爱光,紫红年.美国体育保险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9):9-13.
[5] 郭美,沈建国.关于我国体育保险市场中的需求问题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5 (4):23-25.
[6] 李欣霞.小议中国体育保险市场的发展之路[J].经济师,2005(9):53-54.
[7] 张孝平,辛利,等.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 (4):457-459.
[8] 林显鹏.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保险业及其服务领域[J].国外体育动态,2001(1):45-4 7.
[9] 王文胜.论中国体育保险业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思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6.
[10] 朱洪军.我国竞技体育保险市场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
[11] 王文胜.论中国体育保险业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思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6.
一、农村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现状
(一)参加商业性医疗保险的比例太小,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发挥不够我们的调查显示,在河北省农村只有11.5%的人参加了商业性医疗保险,88.5%的农民没有参加任何商业保险。商业保险有较高的保障水平,但对大多数农民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一是因为目前这类医疗保险是以高收入水平人群为参保对象,即参保费比较高,大部分农民承受不起;二是这类医疗保险通过对参保者进行保前体检来排斥健康状况不良的人群参保,而大多农民的认识并没有达到无病防病的程度;再加上农民觉得不合算,不相信商业保险,买了保险理赔时难等原因,决定了大多数农民既没有经济实力去参保,也没有主观意愿去参保,因此对农民所起的保障作用当然也就十分有限。
(二)险种少,价格高目前我国缺少专业的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各家寿险公司虽然都涉足了医疗保险领域,开办了各类医疗保险,但是险种少、价格高,公众急需的险种如老年护理保险在市场上没有。大部分医疗险种基本上又是以附加险的形式随主险开展的保障,保险的费用比较高。
(三)商业医疗保险知识宣传不够我们的调查显示,27%的调查对象表示对商业医疗保险了解得不多,31%的调查对象表示“听说过一些,具体内容不清楚”,42%的调查对象回答“一无所知”。此外,47%的调查对象认为商业医疗保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宣传。可见,农民对商业医疗保险知识非常缺乏,并且也希望保险公司加强宣传。
(四)农民对商业医疗保险不信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人群对保险基本理念越来越认同,但在农村中很多农民因受到经济基础、文化素质、媒体辐射不到位及保险宣传缺乏的影响,缺乏健康风险意识,对商业医疗保险存在误解,片面认为保险公司就是为了赚钱。另外,一些农民对报销手续的稳定性持怀疑态度,担心交钱容易、报销难。
二、制约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因素
(一)政府因素政府应该在农村商业医疗保险业务中发挥积极地引导和推动作用。但目前政府缺乏必要的政策倾斜和推动,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从国外农村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实践看,政府在开展农村医疗商业保险中的职能和作用,通常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但中国由于专门的农村医疗商业保险法律的空白,政府应在农村商业医疗保险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等都没有明确规定,这影响了政府在农村商业医疗保险发展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也制约了农村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
(二)商业保险公司因素
1.产品设计存在一定缺陷。目前各保险公司大力推广的小额农村保险深受农村老百姓欢迎,但是有些险种的设计并不符合农村市场的需求。从险种设计、保障程度、保险期限、保险费率到责任范围,都缺乏因地制宜的灵活性,限制了保险业务向纵深发展,也使农民的风险保障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主要是价格超出多数农民的保险购买力、条款设计条款专业术语太多,农民无法理解,缴费方式较死板等方面。
2.保险公司不愿涉足农村商业医疗保险。主要原因在于风险高、赔付额度高。尤其在一些灾害多发地区和贫困山区,一旦出现损失,损失严重。因而保险公司不愿拓展农村商业医疗保险。
(三)农民个人因素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缺乏保险意识。所谓保险意识是指人们对医疗保险的主观意识认识,包括观点、心态等。我国农民整体教育水平偏低,对保险及其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导致农民风险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对潜在风险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对风险的发生存在侥幸心理。
2.经济收入低,投保能力有限。近年来,农民人均年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是物价上涨的也非常快。他们支出的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都用于食品、服装、水电气费、教育费、医疗药品费、交通费等生活必需品。因此,真正能用于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产品的资金极为有限,且现行的保险产品保费相对较高,大多数农民无力承受。
三、发展农村商业医疗保险的几点建议
发展农村商业医疗保险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调动保险公司开创农村保险市场的积极性,激发农民的保险意识。
一、韩国医疗观光产业的环境分析
首先从优势上看,第一,韩国具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专业化的服务产业。从OECD的资料分析来看,韩国的医疗设备是处于尖端领先地位,相对于医疗技术设备一直处于领先的美国来说,可以达到美国的80%。第二,韩国医疗观光产业一直以来有很高的服务态度评价。尤其是韩国对于治疗癌症疾患技术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通过问卷调差,80%的患者对于韩国的医疗服务态度是很满意的,如果有可能,他们会选择来韩国再次接受治疗。另外,韩国的医疗费用相对来讲也有很大的竞争力。在韩国做一个除皱的手术只需要8千到1万左右,在国内的话则需要3万到4万人民币。中国对韩国整形的概念达不到韩国的普及度。在中国仍然属于高级消费的整形手术在韩国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有了价格上的相对优势。甚至中国整形患者觉得即使加上付给中介的费用也要比在国内便宜。最后韩国强有力的媒体宣传团队也是韩国医疗观光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推手。韩国媒体广告发展迅速,利用韩国的广告媒体宣传也是韩国医疗观光产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
从劣势的层面上分析韩国医疗观光产业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国际认知度的问题。韩国相对于新加坡和泰国来讲,医疗观光产业在还没有走向成熟,对于国际的认知度也不是很高。虽然医疗法有关于允许接受外籍患者治疗的规定,但是在法律法规上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是宣传力度不够。虽然有些大型整形医院利用宣传,但是对于相对较小的专科整形医院来说,对于宣传资金方面是一个不小大负担。通过旅游公司接收的医疗患者,手术费用大部分也用手续费的方式被中介抽走。甚至由于不负责任的中介让这些中小型整形医院有了濒临破产的危机。
二、韩国医疗产业的问题分析
1.医疗法等法律制约
韩国的医疗法规定,凡是以盈利为目的向医疗机构医师介绍患者,都属于非法行为。由于宣传的制约性,韩国整形医院对外宣传仅局限于当地网站或者旅游杂志上。况且韩国现在没有建立海外医患者医疗事故赔偿体制。甚至发生医疗事故时,医院都是消极和躲避的态度。最近屡屡发生的医疗观光事故也开始让中国顾客望而却步。
2.专业人才紧缺
接收国外医疗患者会引来一系列的问题。在韩国有很多整形专科医院缺乏专业能力。对于必需的治疗翻译和专业陪护人员都不完善。至况且今没有具体规定能接收外籍患者的医院在人才配备上的最基本标准。韩国应该培养为治疗医师和患者顺利沟通的专业翻译。在患者接收治疗的同时应该配有专业的陪护。另外治疗医师的外语能力也是让人担忧,尤其是在给患者开医药处方的时候,外语薄弱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因为国家文化的不同,尤其是对患者的隐私保护意识也相对薄弱。
3.医疗观光事故
在医疗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时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韩国没有没有针对医疗观光事故的保险制度导致医疗事故不能的得到妥善的处理,这也是导致韩国医疗产业的危机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对于国外的整形患者来说,一旦发生医疗事故,他们的权益是很难得到保障的。首先,没有明确的物证可以提交,整形医疗事故的定义也是不明确的。在国外滞留的费用对患者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4.非法中介乱收费
中国大量的医疗观光游客涌入韩国,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与中介是分不开的。据调查在韩国从事医疗整形中介的不下2000家。在中国随便一个网站搜索都会出现漫天的一条龙服务式韩国医院观光中介广告。韩国的医疗技术、设备,服务水平是吸引世界医疗观光游客的主要原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的不妥。非法中介乱收费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正规的中介公司应该是按照患者实际手术的费用收取一定比例的中介费,非法中介却是先向患者收取高额的费用之后再抽出一部分给相关诊疗医院。甚至有的中介可以收取90%的中介费,也就是说手术费用不过仅仅占了10%。由于跨国宣传的限制性,医疗观光产业也做不到彻底与中介脱离运营,可谓有苦难言。
三、强化医疗观光市场方案
中国医疗观光游客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给韩国观光产业带来了极大的收益,反面,中国消费者的权益并没有得到全面的保护,医疗事故频发不能得到赔偿,没有专业陪护等等原因开始让中国游客考虑转移到别的医疗观光市场。那么韩国应该从哪些方面强化市场呢?
首先健全法律制度。虽然2009年医疗法的修正对维持医疗观光游客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医疗观光产业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法律限制,尤其是非法中介让韩国医疗观光产业开始走向危机,中国的医疗观光游客也是望而生畏。为了保护中国医疗观光游客合法权益,不管是在法制还是在市场体制上都应该建立强硬的制度措施。其次是健全医疗事故处理措施。医疗观光与其他观光最明显的差别就是会有医疗事故的意外发生。维持国外医疗患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要有健全的医疗纷争解决措施。最近我国医疗观光游客在韩国的出现的医疗事故因为没有明确的处理措施导致得不到及时的赔偿,就是能得到赔偿,那对于受害者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韩国的保险界应当尽快开发关于医疗观光事故保险产品,我国医疗观光游客目前在韩国仍然不能加入保险,所以有些患者为了在韩国长期治疗在当地加入了国民保险,这样可以获得一些优惠。因此,韩国的保险公司应该在中国或者当地与中国保险公司开发对于中国医疗观光意外事故保险的产品。另外培养专业人才也是迫在眉睫。正如医院需要专业的翻译人才一样,医疗观光翻译为医疗观光游客解决语言障碍,治疗后的病情恢复反馈,以及提供合适的观光行程。尤其在治疗期间面对陌生的环境,需要专业的医疗观光翻译给予患者帮助。(作者单位:韩国水原大学CSL系)
注解:
① 2009-2014访韩医疗观光现状
参考文献:
[1] (韩)张倩.《韩国医疗观光产业维持中国观光游客的市场战略》[D],硕士学位论文。韩国成均馆大学.2014年
关键词:W医药公司 经营现状 对策分析
一、C医药公司现状介绍
W医药公司,成立于1993年,公司前身系某卫生服务开发公司,由2002年改制为W医药公司。2010年公司引入新的经营团队,使企业经营机制得以全面改观。公司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奋斗的目标,努力打造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药物流企业。
公司主要经营生物制品、抗生素、化学药制剂、生化药品、中成药及部分Ⅱ、Ⅲ类医疗器械产品。公司于2014年3月通过了新版GsP认证,拥有符合GsP要求的仓储条件。公司的经营宗旨即,质量方针:质量为先,规范经营;质量目标:品质安全,优化管理。公司销售网络覆盖舟山市各区县,已建立健全了全市所有小岛卫生院的配送网。
公司现有零售药店3家:舟山新城W售药店(舟山医院门口);舟山北门W零售药店(舟山妇幼保健院门口);舟山东门W零售药店(舟山市中医院门口)。
公司自2010年进入规模化经营后,经过几年的发展,2015年销售额达到3.47|元,超越舟山市存德医药公司,在舟山市五家医药公司中位居第二(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3.72亿)。
2015年公司的重点工作是积极应对浙江省新一轮药品招标工作,其中的招商勾标工作尤为出色:新增外资企业12家,新增大型国企5家,新增首营企业85家,新增首营品种550个,实际新增品种280个;新开发医疗机构:普陀区分布于各小岛的乡镇卫生院6家,嵊泗县乡镇卫生院5家。
医用耗材的配送平台已经开始正常运转,主要产品强生医用缝合线已覆盖全市所有大医院。
北门药店通过了GSP换证检查;三家零售药店的药品结构正在调整中,三月份起主动降低零售价2%,受到了市社保的肯定,社保资金全额到位。
目前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有,药品断货缺货现象多见;岗位技能培训不到位,各部门协调衔接不够流畅;政策变化快,相关信息不够通畅;人员少、工作量大,致有些工作不够细致;大病保险药品目录少于预期等。
二、中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医药行业也进入了高端技术时代,药品行业不断创新,出现了高端药品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目前由于高端药物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占据,在生物制药上中国目前只能走仿制的道路,但无法在技术上和欧美一些国家抗衡,现在我国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于中药的创新。但由于中药基础研究投入长期不足,致其创新能力匮乏,结构发展失衡,且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中药材基地布局不合理,监管主体缺乏,资源保护责权不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明确了打造创新型经济的大方向,不管是医药还是其他产业,都要做科技创新和全球品牌化的产品。近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医药创新的支持力度,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断加强,创新成果数量也不断的增加,在质量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自2015年6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虽取消了除品和第一类的政府定价,但各省(区市)卫计委组织的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尤其是“带量采购,价格联动”方案,使药品价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随着公立医院医改的不断推进,基层医疗市场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已成为继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之后的第三大药品销售“终端”。
中国医药行业近几年也有非常好的发展趋势,并呈现出一些行业特点:1.新药品种研发逐步提高。2.新修订的GMP稳步实施,药物质量标准不断提高。3.兼并重组比较活跃。4.制剂国际化呈现良好趋势。
从药品品种研发逐步提高方面来看,研发数量不断增多,各类仿制药品相类似药效药品不断开发生产出来,为重大疾病治疗和较低医疗成本提供支持,并且开发出质量可控度较高的品种,而从医疗器械方面来看,国产大型医疗设备的获批上市,可降低医疗机构采购成本,使医药业不断良好地发展。
近几年来,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推动发展,新修订的药品GMP稳定地实施,使我国无菌药品质量保障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不断加强,促进药品质量水平提升。
此外,许多优势企业开始占兼并重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来并购实现快速良好地发展。
最后一点,我国药品制剂国际化正呈现着良好的趋势,制剂出口从承接国际市场代工为主向发展自主产品转变,国内企业开发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路径,使我国生物制品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与国际接轨等。
综上所述,由于医药行业有着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这就促使了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必须要实现的三大集聚:向园区集聚、向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未来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非常明确,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不断扩大促使医药需求持续增长;生物科技的发展使得供给从技术上能够保证医药创新研发,满足医药需求;而政府对医疗投入的不断加大提供了满足需求的资金。那么现阶段将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将是行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而站在W医药公司的角度来看,卫W医药公司作为一家医药流通公司,并无自主研发生产药品的能力,故W医药公司想要取得更好地发展则需要拓宽业务渠道,提升业务能力,开拓更多的业务,即不断加宽,加深已有业务的发展,并展望创造新的业务。
故由此可看出W医药公司在如今良好的发展大环境下应仍能有所作为,把握住优势领先的层面,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变,不断进行发展壮大。
三、W医药公司产品市场分析
(一)各个产品市场情况
W医药公司主营化学药制剂与中成药类,稍微涉及医药器械及生物制品。而在舟山市本地,W医药公司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在主营的药品批发方面,在各大医院及医疗机构占据着27%的市场份额,产品的市场地位相对较高。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竞争对手,如舟山市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基层乡镇市场份额大占32%),舟山存德医药公司(药品零售市场份额大占23%),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宁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后4家外地企业在舟山市的市场份额则以高端药品为主。
另外,众所周知的是在行业中,销售成本相对较高,库存成本比较低,而W医药公司作为医药流通企业,所获取的利润就是中间转手差价,并A.W医药公司主要成本在于销售成本,故现在销售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发展可以着重于此。
(二)产品竞争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销售的重点是在大医院,占59.7%多(20774万元/34774万元),乡镇卫生院仅占6.3%的份额(2208万元/34774万元):而药品零售占比13.7%,但增幅大。并且,W医药公司在舟山普陀两家大医院中已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而分析W医药公司与其他公司相比具备一些优势的原因,W医药公司是舟山市本地企业,公司经营团队在各医疗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都具有良好的人脉基础,故在同样的条件下合作机会大,次数多,相应的市场份额就较多。而如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公司,公司地址并不在舟山市,故其直接占据的市场份额并不高,但这些大公司进货渠道多,货源足,W医药公司或是其他公司也需从这些公司进货,其实际的市场份额当高于报表。但W医药公司等公司亦能从中获取相对比这些大公司小些的利润,故从此中可以看出W医药公司产品在舟山市本地占据市场一定份额,但并不是很大一部分:即W医药公司需保持在本地医药公司中的领先地位,也需思索另外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三)主要竞争对手市场情况,分析优势劣势
W医药公司有许多竞争对手,如舟山市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其市场分布较为合理,大医院市场仅占40%多,明显少于W医药公司的近60%,特别是其基层乡镇市场份额较大,2015年占有32%的乡镇市场;舟山存德医药公司主营业务在大医院的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其在药品零售市场上仍占有近23%的份额;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宁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外地企业在舟山市的市场份额则以高端药品为主。
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是W医药公司目前在舟山的主要竞争对手,2015年实现了销售总额3.72亿(含零售)的好业绩。其经营团队业务熟,人脉好,其基药的销售网络延续着原普陀区医药公司的团队,特别是在普陀区的乡镇各小岛上尤为实出,经过近20年的经营已经相当成熟。但近期其控股公司海事集团资金链出现问题,给公司日常业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舟山市存德医药公司是舟山市级医药公司,原是舟山市的龙头企业,但自改制以来,经营团队变化频繁,近来的主要负责人又非医药行业出身,加上控股公司万事达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业,集团上层对利润相对较低的医药业较为轻视,致公司业绩持续下滑。
国药控股舟山公司虽是国企下属企业,拥有国企的很多优势,但其经营团队原是从普陀医药公司分化出来的一批中层,近来与集团公司下派的负责日常业务的经理问的矛盾多发,已有多人离开了该公司,其业务除舟山医院和普陀医院两家大医院外,一直未能与别家公司竞争。
而域外企业如浙江英特,华东医药,宁波医药股份及浙江大生等公司受地域的影响,因其配送成本高,配送时限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除享有大部分的高端药品配送权而在几家大医院占有一些市场份额外,在基层医院尚无明显优势。
四、卫W医药公司SWOT分析
优势:W医药公司是舟山市本地企业,公司经营团队在各医疗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具有良好的人脉基础;大医院的市场份额已相当大;公司资金运转较为正常,流动资金相对比较充足;医药企业形象良好;具备能够较好完成招标药品的配送能力;医用耗材的配送工作也已步入正轨;在全市主要的大医院周围都设有自己的经医保部门认可的零售药店;销售网络遍及全市各区县。总的来说,企业内部有利因素多,具有良好有利的竞争态势;且有充足的财政来源;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产品质量优;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具有成本优势等。
劣势:因公司地处海岛,目前市场主要局限于舟山本地,而舟山虽为副省级城市,常住人口仅100多万,市场规模小;公司本届经营团队起步稍晚,基层市场占有率明显低于普陀医药药材公司,零售市场则逊于舟山存德医药公司;普陀区和嵊泗县的多数乡镇村级卫生机构,都分布在远离舟山本岛的偏僻小岛上,配送和售后服务成本都高于平常;受行业发展的局限,且大多数高端产品都为二次转手经营,相对于大公司,w医药公司所获取的利润较少。总的来说,存在一些企业内部劣势因素,起步较晚,取货渠道较少,获取利润相对较少等。
机会:行业发展大环境尚属良好,有意向与W医药公司合作的大型企业已抛出橄榄枝: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机会是基层乡镇市场将是一个新的增长点;“非禁即入”必将促进社会办医,私营医院也将是一新市场;大病医保全面实施,给零售药品带来一块“大蛋糕。总的来说,企业外部有利因素多,大环境良好,有许多拥有合作意向的合作伙伴,扩大开拓进货渠道等。
威胁:药品招标政策变化快,应对稍不及时就会影响销售;市外多家大型医药企业正加大对舟山市场的关注度;中标药品二次议价;“史上最严限抗令”舟山6月1日实施,必将影响在大医院的销售。总的来说,存在一些威胁方面的企业外部因素,行业政策变化,竞争对手因素等。
五、提升W医药公司竞争力对策
改变原先的经营理念,积极寻找与大型医药企业的合作,以保持公司在舟山市场的既有竞争力,同时也可扩大高端药品的经营品种,尤其是公司所欠缺的外企原研产品,这些原研产品都是各大医院的当家药品,在其业务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与大型医药企业的合作,当以增加注册资金为必需条件,为公司扩大经营提供资金上的保证。同时也可尝试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尤其是资金得到财政支撑的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随着医改的推进,基层医院将会有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如利用现阶段地方财政并不宽裕的现状,以为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增加冷藏药品设备提供资金担保的方式,扩大公司在基层的市场份额。
采购部门应加大与外企和国内大型制药企业商务部门的联系,尽可能多的争取高端药品和高毛利产品在舟山的配送权。
销售部门可建立激励机制,以扩大高毛利品种的市场份额为重点;同时也应积极的走出去,尤其是分散在小岛上的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服务网点,趁其他公司尚未重点投入的时候,尽早的扩大基层的市场份额。
储运部T适当增加与公司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人员配备,以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继续提升公司在药品配送方面的良好形象。
受政策刺激预期影响,本周市场在周一和周二出现较为强劲上涨,但周三至周五市场又再度陷入震荡观望。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市场权重的银行股并没有趋势向上的表现,资金做多热情仅短暂存在,市场整体的成交量并未有效放大,后市仍不宜过分看多。
本周晨会,海通证券推荐了通策医疗(600763),推荐原因是看好公司辅助生殖业务的成长空间。二级市场上,在过去的18个月中,通策医疗基本围绕20元的中轴上下震荡,整体走势脱离大盘。而从持股结构看,由于公司作为二级市场上比较稀缺的医疗服务类个股,良好的基本面也吸引了多个基金驻扎,其第三至第十大流通股东均为公募基金。通策医疗的箱体走势实际上与基金集中持股有关,投资者在介入时可把握这一特征。
除了投资者熟悉的通策医疗目前已经成熟的口腔医疗服务业外,公司最新的变化为即将介入辅助生殖业务。通策医疗5月30日公告与波恩(英国)有限公司签署提供服务和授权意向合同,计划与波恩(英国)成立合资波恩(中国)有限公司。合资公司中,波恩(英国)拥有30%的股份,通策医疗拥有70%的股份。
进一步的业务拓展则规划为:波恩(英国)和通策医疗将率先在中国建立两个“旗帜”IVF中心(辅助生殖),这些中心将由波恩(中国)管理。波恩(中国)对这些中心没有所有权,但波恩(英国)将授权波恩(中国)使用其商标和技术为两个“旗帜”IVF中心提供知识产权和服务授权5年。在两个IVF中心成功运作的前提下,波恩中国拟以加盟形式管理其他价格较低的IVF中心。
海通证券指出,上述计划实际上是波恩(中国)将引入波恩品牌和技术,并提供培训、质量检测和市场营销业务。目前通策医疗是国内首家有望与波恩(英国)合作的公司。若本次合作成功,将有助于公司在IVF(辅助生殖)领域相关核心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并以此为平台成功进入IVF(辅助生殖)医疗行业。
资料显示,波恩(英国)(Bourn Hall Clinical)的创始人罗伯特·爱德华兹,201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
具体到中国市场的现状,目前国内虽然生殖市场空间巨大,各个省份很多大的公立医院有辅助生殖中心,但行业还处于散乱状态,而且由于试管婴儿技术难度较大,国内没有一个全国的知名品牌。有业内人士指出,通策医疗此次和波恩(英国)合作,公司将能够借剑桥“波恩”这个试管婴儿技术发源地知名品牌。
通策医疗的辅助生殖业务“第一站”设在昆明。海通证券了解到,公司的妇幼生殖中心目前处于实验室装修阶段,涉足昆明妇幼生殖中心建设主要出于两个考量:一是昆明妇幼保健院肩负整个昆明市妇幼保健任务,市场潜力大;二是公司重点开展体外受精项目(IVF),市场利润丰厚,投入1-2年后即可回本。投资1000万,做1000例就能回本。海通证券预计,未来一年做4000例悬念不大。
不过,海通证券也指出,目前IVF主要的壁垒在于执照审批,执照审批权目前下放到省卫生厅,业内审批整体态势放开。通策医疗将力争在2012年底进入辅助生殖项目试营业阶段。试营业一年后,达到一定例数再申请牌照。
业绩方面,海通证券预计通策医疗2012—2014年EPS分别为0.58元、0.79元和1.09元。
北京市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状况
2001年,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第68号令),标志着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正式实施,并允许各单位将缴费基数的4%列入成本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回顾北京市补充医疗保险经营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2年,市场拓荒阶段
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为补充医疗保险的经营产生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各大保险公司面临这一新市场,怦然心动,迅速介入该市场。同时,由于《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刚颁布,各单位对补充医疗保险了解不多,通过北京社保局和保险公司的大力宣传,少数效益好的单位开始投保补充医疗保险,各家保险公司在2002年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经营效益一般都较好,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2002年开始开办此业务,各保险公司主要与北京市各城区社保局进行合作,对客户的争取主要是通过城区社保局完成,而较少直接争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价格战。
2、在这一阶段,由于大客户决策时间较长,承保较少,承保客户多以中小客户为主,承保价格较高。
3、由于从以前的公费医疗体制向社会化管理的方向改革,某些人员出于对未来政策的不明朗而产生囤积药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2002年补充医疗保险赔付率。
4、由于医疗保险在起步阶段有一段“朦胧期”。在这一阶段,被保险人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普遍对补充医疗保险缺乏了解,因此可能出现“患病不就医”、不正当就医行为较少,甚至“就医而不申请理赔”的现象,表面上赔付率低,但此时赔付率是“虚低”。
5,由于理赔滞后,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保险年度和会计年度吻合,大量未决赔款发生在第二年度,导致保险公司在2001年终结算时,账面赔付率较低。
第二阶段:2003年-2005年,抢占市场阶段
各保险公司被2002年补充医疗保险良好发展势头所麻痹,大力抢占市场,在这一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各大保险公司由于2002年经营状况良好(并未意识到赔付率“虚低”和人量的未决赔款),纷纷加大对补充医疗保险市场的开拓,市场竞争明显激烈。2002年各公司承保方案保障范围较小,一般只承保起付线以上责任。但到了2003年和2004年,承保方案保障范围扩大,特别是增加了小额门诊部分的责任,使风险大大增加。
2、一些大企业逐渐加入补充保险。大企业由于自身人数多,公司每年医疗费支出较为稳定,其投保补充医疗保险时多采取竟标形式且对以往医疗费用情况较为了解,而保险公司一方面麻痹于自己的“成功经验”,一方面迫于竞争的需要“血拼价格”,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各大保险公司皆有亏损数百万元的大客户。
3、各大公司由于经营补充医疗保险经验不足,定价欠科学,特别是平均年龄较大的群体,定价明显偏低,造成较大的亏损。
4、由于补充医疗保险大面积开展,被保险人对保险责任和理赔流程逐渐熟悉,出现厂集中就医和不止当行为增多的现象。
5、各大公司为了抢夺市场,纷纷出台对补充医疗保险有利的费用政策,侧重于对、IL务量的考核,而对赔付率考核较少。各公司为了完成任务指标低价承保,结果是保费越多,亏损越大,完成任务却巨额亏损。
第三阶段:从2006年开始,总体回归理性阶段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实践,经营补充医疗保险多年业务的公司进人了一个调整时期,发展理性化,不再唯规模导向,摒弃劣质客户,更加正确看待规模与效益的关系。但由于补充医疗保险赔付的滞后性,消化补充医疗保险的包袱将至少需要…—至两年时间。但问进,新加入的一些市场主体,又在采用“价格战”形式夺取市场。
北京补充医疗保险市场经历三阶段,保险公司缺乏经营补充医疗保险的经验,摸索着前进,外部环境也不理想,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思考。
北京市补充医疗保险大面积亏损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社保因素
(1)作为与基本医疗保险完全对接的补充医疗保险,将直接受到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管理规定变化而导致的政策性风险,基本医疗保险所规定的药品范围、诊疗项目、服务设施和支付标准变化都对补充医疗保险赔付情况产生影响。近年来,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不断增加新的药品、扩大诊疗项目,虽然也提高社保的支付标准,但从整体而言,补充医疗保险的风险逐年加大。
(2)由于北京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对于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实行出院社保分割,而对门诊费用则由参保人自己累积,超过起付线(在职2000元、退休1300元)通过单位到社保局进行报销,这导致有大批量的门诊起付线以下的费用和社保分割后的住院、门诊费用到下一年度才到保险公司进行报销,在下一年度发生的赔款占总赔款的比例一般高于30%.在补充医疗保险业务开办初期,由于保险公司对未决赔款估计不足,导致续保保费往往偏低,甚至出现最终赔付率高于100%而在续保时降价的事情。
(3)由于补充医疗保险与社保完全对接,对于既往症、先天性疾病和慢性病等保前疾病都给予报销,所以对于平均年龄较大和退休占比高的群体,保前疾病占总赔款比重较大。
(4)社保局与各家医院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虽然前者有监督管理后者的权利,但无论是监管手段还是监管力度都非常有限,无法从根本上遏制某些医院为追求经济效益而滥开药、滥收费的现象。由于补充医疗保险与社保完全对接,且作为第三方,无法对医院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对社保的分割单只能照单赔付,加大了经营风险。
2、医院因素
(1)我国医疗机构实行的是“医药合业制度”,医院既拥有处方权,又拥有药品专卖权,医药合营强化了医院药房的垄断地位,在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不到位的情况下,易产生“以药养医”的现象,卖药已经成为某些医院获利的重要途径。在药品流通体制不规范的情况下,又易产生药品“虚高定价”和“回扣促销”等寻租行为,这反过来又推动了“以药养医”之风的盛行。近年来,由于国家对药品价格高度关注并对药品高价进行打压,“以药养医”现象有所缓解,但“以检查费养医”和“以诊疗费养医”现象却大行其道。
(2)由于医疗机构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存在着诱导服务的内在冲动。在目前的经营模式下,保险公司没有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机制。医院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给病人多开药、开好药,尽量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给病人作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致使医疗费用支出大大超过实际需要,而这些费用一部分转嫁给保险公司承担。而保险公司作为商业性的金融机构,既没有对医院进行行政监管的权利,自然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3、参保企业因素
一些客户,特别是一些大客户,往往在承保首年以低于其经验医疗费用找到承保公司,然后通过隐瞒理赔数据等方式,在续保时公开招标,利用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以低价格作为其投保的最主要条件。由于保险公司自身经营补充医疗保险经验不足,再加上客户的“道德风险”因素,保险公司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在北京市,每家保险公司都有亏损数百万的大客户。
4、被保险人因素
(1)中国医改以前盛行的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逐步建立起来的,它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这种传统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下,养成了职工医疗“大锅饭”的思想,职工费用节约意识的淡薄,直接助长了医疗开支的上涨。
(2)由于外在约束机制较少,对被保险人而言,“一个看病,全家吃药”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那些以前一直享受公费医疗的被保险人,有事没事看病吃药更是成为一种习惯,由于补充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高度关联性,因而来自基本医疗保险的风险又会转嫁给补充医疗保险,这对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的经营是颇为不利的。
二、自身因素
1、仓促上马,各方面准备不足
2001年,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标志着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正式实施,并制定了补充医疗保险办法。各大保险公司面临这一新的市场,为迅速抢占市场,仓促上马,各方面准备不足,比如,信息系统。在国外,专业健康险公司都有一套完善的专业系统平台,能在该系统上实现核保、核赔、数据分析等诸多强大功能。而在系统设备上,国内保险公司直到目前,健康险业务还主要依靠寿险业务系统进行管理,相关数据也按照寿险业务的标准进行记录和管理,导致无法实现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的专业核保理赔功能,也无法记录统计补充医疗保险业务迫切需要的各项医疗资料。可以说,没有健康保险的专业电脑系统平台,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无从谈起。
2、保险公司尚未掌握补充医疗保险的赔付规律,费率厘定不够科学合理
与其它大多数险种不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费率取决于诸多因素,主要包括投保人群、职业类别、性别系数、平均年龄、员工年龄分布、退休在职比例、免赔额、赔付范围、赔付比例等,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而参保企业历年的医疗费用支出状况,以及不同性质企业的医疗保险赔付规律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保险公司由于经营补充医疗保险的时间短,普遍缺少必要的经验数据,很难厘定出科学合理而又广泛适用的费率,而同时,对定价影响因子中年龄影响估计不足。在诸多影响定价因素中,年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从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来看,老年人口的支出远远超过中青年人,根据对北京某单位的一个分析,可以看出,年龄对索赔金额影响非常大,平均年龄在70岁-80岁的人群每个理赔金额是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人群的近10倍。保险公司由于经验数据不足,往往低估年龄对定价的影响,导致平均年龄大和退休年龄占比高的群体收费较低,造成各保险公司的重大亏损。
3、“大客户战略”的失误
承保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很好的提高保费规模、拓展客户群体、继续挖掘其他险种的途径。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除了补充医疗保险外,往往还有巨额的意外伤害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需求,更是成为各家寿险公司竞相追逐的目标。为了争夺或者留住宝贵的客户资源,保险公司不惜一再降低保费,导致恶性竞争。而补充医疗保险市场是一个严重信息不对称市场,大客户对其既往赔付情况相当了解,且其本身议价能力强,保险公司往往处于劣势局面。以某客户为例,在2004年以前,其实行“自保”,每年公司为医疗费支付金额达400多万元,2004年该公司通过竞标投保补充医疗保险,并暗示保险公司只要承保补充医疗保险,其后该公司将选择同一保险公司承保员工补充养老保险,该客户最后承保的价格为300多万元,而该客户2004年度理赔金额达到500多万元,赔付率接近200%,而其暗示的员工补充养老保险至今未有眉目。
4、对补充医疗保险的规律认识不足
由于保险公司经营补充医疗保险时间较短,对其内在规律掌握不足。举例说明:由于2002年补充医疗保险赔付情况相当好,各保险公司没有意识到经营补充医疗保险的潜在巨大风险,为了以更好和更灵活的政策应对市场竞争,一些保险公司将一定的定价权限下放到各营业部,营业部门为了完成业务指标,纷纷用足价格下降空间,虽然使业务发展得到促进,但也为随之带来的高赔付率付出沉重代价。
5、保险公司的政策对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的影响
(1)考核政策的影响。这几年,各公司的补充医疗保险考核政策多有较大调整,从规模导向向利润导向转变。在规模导向时,业务费用是根据业务规模进行比例提取,而对利润考核较少,一些公司为了完成任务指标,不惜实行价格战,结果分公司完成任务也赚取费用,却给总公司留下巨大包袱。而在利润导向时,这一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2)业务指标的影响。我国保险业总体还处于“规模冲动期”,各公司往往给分公司下达健康险的业务指标,各公司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往往降低核保核赔和定价标准,结果是保费越多,亏损越大,完成任务却大额亏损。
外部环境是一种系统风险。从近期看,保险公司应加强内功修炼。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必须要树立科学正确的发展观,要谋求有效益的发展。一方面,要克服以保费论英雄、贪大求快、不顾风险的盲目发展观,旨目上规模,不考虑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要摒弃过度担心风险,一亏俱停,不问青红皂白、主观臆断的“一刀切”发展观,使业务出现大起大落。考虑到目前中国经营补充医疗保险的外部市场环境不理想,保险公司应以谨慎、稳妥、循序渐进的方式发展补充医疗保险,而不宜采取激进的发展战略,同时,总公司不给分公司过高的业务压力。
(二)加强对基础数据的分析
补充医疗保险的经营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严密的精算分析支持。经营补充医疗保险有一段时间的公司应加紧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为定价和续保提供支持;而对于新公司,应加强对自己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并注意收集同业公司的价格信息,而不能靠“拍脑袋”经营补充医疗保险。
(三)加强风险管控
补充医疗保险的风险管控应融入销售、承保、保全、理赔、日常管理等环节之中,通过全方面的风险管控,降低赔付率,提高经营效益。但最重要应加强承保和理赔的风险管控。
l、对于承保环节,保险公司应实行集中报价,逐单审核,严把人口关,坚决不参与市场恶性竞争。
2、对于理赔环节,保险公司应实行集中理赔,加强对理赔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保险条款及特别约定中对理赔事项的相关规定。
(四)对客户的选择
1、通过对客户资源进行分析,可以将投保补充医疗保险客户分为理性客户,从众客户和不受欢迎客户。理性客户坚持双方互惠互利,本着公平合作,长期双赢的理念来投保补充医疗保险。此类企业要求医疗服务的外包、员工的满意,人力资源管理的便捷和服务的附加值,对价格敏感度差,对服务品质要求高。从众客户通过近几年的保险获得了保障,基本接受补充医疗保险的理念,谈判比较容易接受。但是,由于目前市场竞争激烈,他们将保险公司的赔付率90%左右视为其心理价格,如果保险公司赔付率较低,他们会交涉降价问题,使价格降为其期望区间才可以承保。不受欢迎客户利用了目前市场激烈竞争和保险公司经营不足的现状,四处询价,经常隐瞒其真实历史理赔情况,以低价格作为其投保的最重要条件,较少考虑服务质量。保险公司应尽量选择理性客户,根据客户综合效益适当选择从众客户,远离不受欢迎客户。
2、鉴于目前不利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竞争情况,保险公司经营补充医疗保险应以平均年龄较小、规模适中的中小客户为主,此类客户议价能力较弱,客户关系维系较容易,容易以较为理想的价格承保。而对大客户、特别是平均年龄较大的企业,由于其议价能力强,多以竞标方式投保,承保价格一般较低,经营风险较大,应谨慎承保。
3、从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来看,老年人口的支出远远超过中青年人,而且老年群体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患病率大于高于年青群体,现存风险和潜在风险都较大,对于平均年龄较大群体,建议谨慎投保。
(五)建立与赔付率挂钩的销售政策
为鼓励业务员从源头控制投保单位业务质量,积极参与客户的医务管理,保持和提高客户续保价格,充分发挥业务员控制风险的主观能动作用,建议对业务员的风险管控工作给予奖励。对于经过公司审核同意的价格和条件进行承保的补充医疗保险业务,承保后,给予业务员的佣金为该笔业务保费的一定百分比,对于保险年度理赔结束后,赔付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业务,给予业务员一定的奖励。
(六)从承保方案上控制风险
在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下,容易诱发被保险人发生道德风险,保险公司可以从承保方案设计上控制风险,保险公司应根据客户需求、风险点、年龄分布、行业类别等方面为客户设计保险方案,而不仅仅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报价,如对于平均年龄较大的群体,尽量设置较高的门诊和住院起付线,赔付比例应尽量不高于85%.
(七)加大服务投入,提供优质服务
保险公司应为高端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重点服务,为大众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优质服务。保险公司应针对高端客户对价格不太敏感,但对服务品质要求很高的特点,加大服务投入,为高端客户提供更多附加值服务,比如为其安排年度体检、疫苗注射、协助建立医疗室、提供小药箱等,以进一步提高客户忠诚度,尽量避免价格战。
(八)实行第三方管理模式
第三方管理模式有利于保险公司积累经验数据、培养专业人才等,且保险公司本身不承担经营风险,在目前补充医疗保险风险高、经验数据少的情况下是保险公司、特别是新公司经营补充医疗保险业务比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