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

时间:2023-07-19 17:30: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思想政治教育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

第1篇

一、在思政课中融合文学教育

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大多都是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大多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将大多数的精力放在了知识的讲解方面,却忽视了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最终导致政治思想课程严重脱离于现实生活,只是一些比较抽象、且枯燥的讲授和说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感觉遥不可及,望而生畏,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课堂上依然采用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他们的多种官能,不利于学生潜质的开发以及实际水平的发挥,学生的个体需要以及价值自然无从体现,无法满足人的实际需求以及精神需求,学生逐渐开始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产生一些厌烦和抵触情绪,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极为不利的,这将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无法有效的发挥出来。

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准确定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价值,引入文化教育课程。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根据相应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可以将背景音乐选取一些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曲目,在字体的设置时尽量以中国的传统的字体为主,营造一种丰富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化教育的精神和无限的韵味,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加强和提升。

二、开设二者相结合的整合性课程

整合性课程就是优有效实现文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将两门课程结合起来,组成一门具有综合性特征的课程,这两门课程的有效整合一方面体现在内容上,不仅要使两个学科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渗透和融合,另一方面就是师资力量的整合。否则这种硬性的整合是不会引发一些问题,因此,有效整合师资力量也是非常关键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这两个学科都分别由各科专业的教师担任,通常他们也只是对本专业的知识足够熟悉,那么整合性课程所涵盖两个学科,就必须将对师资力量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有效发挥自身的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生选择跨学科读研,所以,高校在进行教师的招聘时,可以将那些同时兼顾文学专业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进行优先考虑,这样可以使师资力量整合工作的难度大大降低,减轻了师资力量整合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此外,文化的有效整合也是至关重要的,采用某种决定性的方式,各种相容的或异质的文化要素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统一和C、彼此适应的整体,这种新的文化模式也是实现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互相渗透融合的重要途径。

三、实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教育管理

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管理的相关概念,文化管理的含义是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立足于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和信念,从而形成一种新颖独特的符合学校文化特色的管理理念。高校文化管理是文化管理的模式在大学组织管理中的运用,以尊重多元文化为根本目标,建立组织成员共同认可的主流价值观从而实现有效管理的目的。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教育管理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与观念融人到高校文化教育管理中来。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相比于文化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那么如何实现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文化教育就是其主要的途径,所以,必须加强文化教育的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活动中已经非常普遍,如果将文化管理引进来,将会从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大学生文化教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是现代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各方面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和进步的体现,因此应该做好高校文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促进来两个学科的共同发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小环境因素 实效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44-02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环境因素研究存在的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环境因素影响时,人们多是从个人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几大方面分析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这种认识自然有其合理性,那就是它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比较全面和系统。但这种认识实际上不利于高校准确把握自身在各种环境因素中的定位,容易模糊高校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不利于高校发挥自身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独有的作用。

二 校园环境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不同影响

1.小环境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从个人及家庭、学校、社会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效果的主流观点,看似面面俱到、无懈可击,实则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毫无疑问,个人及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因素都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影响。但个人及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是小环境因素,社会因素是大环境因素。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决定小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小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不可能离开大环境因素单独产生持续的、长久的影响和作用。两种环境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范围和所起的作用大小显然是不同的。对高校而言,自身对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的影响是直接的,但影响辐射的时间短,本科四年,大专高职只有三年。影响辐射的范围十分有限,无论营造了多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也不可能成为大学生的个人及家庭环境,更不可能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只能是空间非常小的校园环境。如果高校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就可能出现抓思想政治教育时主次不分,事倍功半。

2.大环境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社会因素,可称为大环境因素,其对每个人的影响是长时间和宽范围的。从人的本质来讲,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都将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概莫能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文明,决定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必然长期受现实影响,这种影响会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不是一朝一夕。现实问题带来的种种挑战,如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难,甚至毕业即失业;如微薄的收入与高不可攀的房价相比,可能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套房;再如为理想奋斗遇到拼爹时代,让人十分沮丧等。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现实中的种种问题会教育这些大学生,他们在学校小环境下获得的思想道德观、价值观可能在几年甚至几个月就被社会大环境因素“同化”了。

三 做力所能及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提高实效性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校园因素与社会因素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对于高校而言,权力和能力都十分有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更是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最好的教学效果,务必要弄清楚哪些因素是自身可以解决和应该解决的,哪些因素是自身无法解决和只能解释无法解决的。简单来说,高校重点要解决的是小环境因素问题。

1.了解学生及家庭情况,给予其最大的帮助

这种帮助不可能是改变学生的家庭关系,只能是改善学生的经济状况,进行心理引导。虽然高校在这方面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完成具体工作的也主要是班主任、辅导员等少数教育者。但实践经验表明,做好家庭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做好因家庭问题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对于做好这部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2.提供尽可能好的教学硬件

每所高校的办学历史、基础、能力和资金来源会因为各种原因相差很大,对教学硬件的要求不能一刀切。但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今天,教学设施的优劣,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确实很大。除了基本的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运动设施等外,尤其要改善和提高教学设备质量。使用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教学是基本的要求,学校必须配备这样的教学设施,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不宜再用手写黑板的传统方法教学。因为这种方法无论是从同时间提供的信息量,还是从教学效果看,都无法与多媒体教学相提并论。一些高校现在还在使用七、八年前的老电脑,用的软件多是2005年前的,新版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和文件无法播放,声音传送和控制设备不全,很多教师只能站在讲台上对着话筒讲课,这些都限制了教学活动的活泼性和互动性。

3.提高教学软实力

教学软实力主要是教师队伍水平和教学管理两个方面。教师队伍首先就是政治素质要过硬,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最大的不同要求,就是政治素质要求高。一个对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熟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信奉不践行的人,是没有资格担任思想政治教师的。其次就是教师的业务能力,包括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教材体系的高度熟悉并能转化为教学体系,多媒体设备使用和课件制作能力,比较全面掌握各种教学方法,流畅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等。

在教学管理方面,除了抓日常教学管理,如教学纪律、规范和完善教案、教学管理文件、课程考核方法等,更重要的是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管理“一体化”。即,一是全校的思想政治课教育、管理部门如何分工、协调配合必须有统一的领导机制,避免各自为政、工作撞车现象发生。二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本学科成绩考评相结合,避免仅凭任课教师课内考核定成绩的做法,改变学生课内与课外脱节、理论与日常行为脱节、说归说做归做知而不行的现状。

高校只有明白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位置,明白在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诸多环境因素中自身处于什么环节,才能在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保安.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J].德育研究,2007(20)

第3篇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不佳的原因

(一)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带来的片面观点的影响

造成认识不到位,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应试教育不仅仅在中小学盛行,在高校里同样如此。学校、家长、甚至学生个人重视的都是核心课程学习,社会各个层面往往首先看的就是学生的专业功底,专业功底直接影响就业,而就业率往往又是评估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再好,专业功底差一点,照样不能拿奖助学金,照样不能入党,成绩把剑,即使思想品行表现不那么好照样可以评奖助学金。家长、学生、社会只看期末的成绩通知单,而对于期末评语的关注度往往不是很在意。这些片面的看法给德育工作的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考核制度

现在对智育评估非常具体,从学生入学成绩的期初、期末成绩开始,到学生最后毕业的整个班级的一次性就业率。这些往往有一个详尽的考核指标,而这个指标完成情况又直接与学校评价,教师职称评定,奖金等利益挂购,有这个利益的驱动机制,智育评估的措施非常完备,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落实。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标,使得德育工作的考评基本上无章可循,穷于应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非是以“两课”(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为基准扩展进行,理论上的道理虽然讲了许多,但是,内容不能做到与时代同步。这些课程虽然一般被列入必修科目,可又一般是考察科目,而不是考试科目。学生很难真正用心学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从电视广告到甚至到卫生用品,“洋”字的信誉就是高,影响大,印象深,于是就有结论:“中国就是不如外国”;社会上也常有“重视海归派”一说。互联网的发展,导致海外一些思潮也传入中国。再加上社会上各样不正之风也常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如赌、黄、暴力等现象。我们在课堂上讲的一套,几乎被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丑恶现象抵销。

(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内涵

认识过于空洞与肤浅,没有与学生的真正成才结合起来不少高校的思政教育,除了一股脑的把相关课程原班讲授外,就没有其他安排。没有把思政这方面内容与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甚至职业生涯辅导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过问。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二、关注、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方向

(一)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评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来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我们应认为,新时期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教育”。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根本途径,更是我们凝聚民族精神和国家政治认同及道德认同的主要方式,不容忽视,更不能缺失。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成功推进全面教育的基本保证之一。

(二)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体系

强调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课堂延伸到校园、校外甚至家庭。加强对老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素质是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关键,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身体素质等。畅通与家长、社会相关机构的沟通渠道,共同为学生营造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在这个体系建立中,要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在这一层次中,要注意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工作能动性。

(三)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讲授理念与方式强调“以学生为本”,科学管理、严谨教学。

师生和谐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个性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教学方式上,除继续发挥有效的传统方法之外,积极探索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与工具。如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校园网的优势,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提升。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采用“体验式”和“体悟式”等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构造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以个体体验、体悟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引导学生在主观心理感受和体验、体悟的基础上,确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并以此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成长。

(四)积极改善教育环境,强化隐性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重视隐形课程的作用,大力开展隐性教育,采取各种隐性方式来传递社会价值观、正确的思想道德观等,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此可以开展与组织各类演讲赛、辩论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及各种庆典活动等,重视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使学生由被动受教育变为主动受教育,彻底改变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空洞无味的状况。

(五)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口

在一定程度上,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作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顺进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助于德育观念和德育模式的更新。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心灵感化教育,它显著的特点就是教育工作者调动情感的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与学生架起心灵的桥梁,进行情感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可以讲,在某一层次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途径上不仅相似,而且有些地方是相通的。

(六)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的考核与反馈机制

第4篇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关于新媒体,学术界目前并未形成统一定义。一般来说,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并不断动态发展的一个概念,泛指利用计算机(计算及信息处理)及网络(传播及交换)等新科技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涵盖了门户网站、电子邮箱、论坛、博客、微博、搜索引擎、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等多种媒介形态,具有数字化、超文本、网络化、虚拟性、互动性等特点,对公共传播、社会舆论、人际交往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说,新媒体甫一面世就表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知名网络人士李开复曾经说过,“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新媒体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1、新媒体改变大学生认知方式

在传统媒体时代,大学生主要接受相对同步的、线性的“课堂+图书馆”的灌输式学习,认知渠道较为单一。在新媒体时代,信息过度丰富的互联网提供了异步的、多媒体的、非线性的信息来源。大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这有利于开阔大学生学习视野,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异成果。从消极的一面来看,新媒体下的海量信息会造成“信息过载”,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迷失于信息的海洋,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耽搁正常学业。对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有必要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高效汲取有益信息。

2、新媒体造成大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成为了社会性公共传播主体的一部分,可以自由地、平等地、匿名地参与到公共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去。他们对学校、家长及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威不再绝对信任,在价值选择上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在社会转型期,部分大学生容易受到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无政府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在价值观塑造上自我放松,给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现实挑战。更有甚至,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会由于新媒体的匿名性特征而降低对自己的道德约束标准,在虚拟的电子空间内不符身份和不负责任的言论或者出现窥探他人隐私、戏弄他人感情等负面的网络行为。

3、新媒体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更多地受到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社交网络、论坛等新媒体工具的影响。在开放、共享、自由、个性化的新媒体空间中,大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我表现意识。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乃至人格发展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必须引起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例如,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带来的精神满足,对现实生活缺乏必要兴趣。

从总体上来看,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的一面来看,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空间、工具和载体,有助于丰富工作方式方法。从挑战的一面来看,新媒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且难以把控。(1)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方式及人际交往变得更多元、多变、动态且隐蔽。(2)新媒体空间内充斥着来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西方国家也积极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容易造成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出现倾斜、迷失甚至蜕变。

二、新媒体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在新媒视域中,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客体的大学生本身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媒体能够帮助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摆脱制度、体制和其它繁琐程序的制约,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对象、方式和手段,形成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平台。

要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顺应时展,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充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在角色和功能定位上,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主体与客体协同学习的模式,构筑起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1、借助新媒体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要给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高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阵地不能动摇。“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积极整合校外校内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思想理论教育课程的系统建设。同时,结合高等院校特色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如网站、论坛、QQ群、微信好友圈等。在思想理论课程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工具的超文本、富媒体优势,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载体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引起大学生的主动注意,充分改善课堂教学成果。总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借助新媒体力量,占领院校舆论主阵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辅助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坚决抵制西方腐朽价值观念和落后意识形态的侵蚀。

2、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媒介素养(主要指对媒介信息进行批判、吸收及船舶的能力)关系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在新媒体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变得较为困难,正是因为部分大学生媒介素养不高,对媒介信息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和筛选,在信息时也忽略了审查环节。因此,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媒介素养入手,将新媒体应用渗透到有关课程教学中去,帮助大学生把握各类媒体的特征,发现“媒介表面活动背后隐藏的东 西”,提高应用新媒体的能力。

3、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

借助于新媒体的技术优势,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改变过去那种课堂灌输的教育模式,综合利用讲座、论坛、博客、座谈、谈心、社会实践等方式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在形式上,也要综合利用文本、语言、图片及视频等教育元素,设计个性化的课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能够有效渗透到大学生的心目中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

4、健全高等院校新媒体信息过滤监督机制

高等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开展新媒体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鼓励大学生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使用新媒体。在技术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要加强对大学生新媒体应用的引导与监督,逐步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过滤监督机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他们充分接触正面信息。同时,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注重自身新媒体素质的提高,吸取同类院校经验教训,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新途径和新方法,对大学生的各类成长问题(如心理障碍、道德堕落、交际冷漠等)做到及早预防、有效引导和积极解决。

结束语

在信息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基于新媒体的媒介融合已是如火如荼。在带来便捷信息的同时,新媒体也对各个领域产生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对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新媒体环境下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形态,积极转变工作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合理利用新媒体的媒介潜能,建设校园社会主义舆论阵地,切实保障大学生能够实现知识、心理、人格等多方面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刘晓宇.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4,(8):38-40.

第5篇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新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由数字时代迈入了数据时代。关于大数据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定论。维克托作为权威学者,定义如下:“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大数据体现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撼动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数据安全、唯数据主义等,这些亟待制定法律和提升素质来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它都已然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无法回避的新环境。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现状

关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治教育的发展,研究者们主要从实务角度进行探讨,侧重从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来着手分析。胡纵宇提出思政教育课程应投身“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创新,由平面教材走向交互性强的电子媒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大数据”的主动参与。王国军认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可以通过思政课课件的学习记录,图书馆思政类图书借阅,近期大学生群体对实事新闻的点击情况等数据分析,找出大学生的关注点,将大数据量化参考与教师的经验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结果。张世忠指出,在大数据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必须构建目标维度主体化、内容维度开放化、方式维度多元化、载体维度大众化、环境维度系统化的多维度立体化质量提升模式。他以此在教育理念、实施体系、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张锐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需要建立纵横交错的网格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实现教育全覆盖,彰显教育合力。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大多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课的角度来谈大数据的影响。作为一名多年的学生工作者,笔者认为,除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教育以外,还要不断加强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感染。因此,可以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生日常事务着手来探讨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主题活动、校园文化、班团建设等多种渠道开展,注重以情感人,模糊化的东西比较多,数据意识不强。以定期的大学生思想动态研判为例,高校大多是通过班级――学院――学校层层汇总整理得到。而各个层面的汇总通过随机了解获得资料,以个人的判断筛选,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相对较低。在大数据启示下,我们可以对近几年的学生活动主题进行整理,分析学生的兴趣变化,及时调整学生活动的组织形式;加强主题网站建设,对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文字、照片、视频等海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高校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集中体现在每年秋季的新生入学心理测试,这项心理测试的最终目的是筛选出可能有心理偏差或者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院、校两级的动态关注。其余大部分常态学生的数据汇成平均数,沉入档案,不再有任何价值。但是,如果这些数据不是单独一年的,而是近5年,近10年的数据呢?如果我们对每一年的新生进行连续几年定时定点的追踪调查呢?也许会有新的有价值的发现。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数据分析建立行为预警机制,预测哪些学生的思想和情绪波动较大需要加强关注、哪些需要朋辈互助、哪些需要老师引导、哪些需要专业心理咨询辅导、哪些需要特别关注以免出现突发事件,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就业指导。各高校都有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通开开设就业指导课、企业宣讲会、就业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就业工作,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开展得很少或者效果不够理想。可以预见,个性化的指导会很受欢迎。在大数据的启示下,通过技术为每个学生提供求职意向、专业测评、个性分析、岗位匹配等服务,产生毕业生的个人数据信息,将社会上复杂的就业需求信息与学生的个人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匹配对应,帮助学生认清和解答困惑和问题,引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入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新时代。

此外,就业指导部门每年会统计不同专业的就业率以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就业率。那么,结合学校每年的毕业校友追踪调查,还可以计算出其他的数据吗?例如,对近几年招聘单位信息的整理、分析,可以计算出岗位的需求度变化。

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和就业指导等方面为出发点,探讨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为今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参考意见。在宏观层面,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可以通过分析其网上活动的痕迹和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而被把握和揭示,呈现群体的思想状况,有效地提升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系统性;在微观层面,学生个体的信息被数据化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揭示个体思想行为的状况,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个性化的教育活动提供支撑。

第6篇

1.当代青年主体意识明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调动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挖掘和运用团员青年中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

现在团员青年的民主意识增强,他们对教育者所讲的道理、阐述的观点不简单盲从,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教育课程的设置、形式的安排,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参与其中,体现他们的意愿;对讲课效果和团课内容敢于评头论足,甚至提出质疑。对此,一些团干部感到困惑和不适应,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甚至简单的加以排斥和否定,使团干部和接受团课教育的对象思想难以合拍,影响了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感召力和实际效果。这是当前基层团组织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是要正确处理“主体”和“主角”的关系。团干部是教育的“主角”,教育对象即广大青年是教育的“主体”。要端正教育指导思想,牢固树立青年至上的观念,紧紧围绕“主体”唱好“主角”。重视团课,认真设置思想教育课程、安排教育内容、选定教育形式、组织配合活动,都要深入青年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团员青年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团员青年的实际需求。二是要正确处理“单向灌输”与“团员青年互教”的关系。团员青年的生活经历、体会感受和实际经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要克服教育组织者跳“光杆舞”、唱“独角戏”的现象,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主体”作用,深入挖掘青年中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团员青年现身说法,开展民主讨论,使问题大家摆,是非大家辨,道理大家讲,答案大家找,在集思广益中启动教育对象的“内需”,提高团员青年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扬弃、自我升华的能力。三是要正确处理“积极适应”与“加强引导”的关系。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讲政治。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讲台,不是自由论坛,强调尊重“主体”、“积极适应”。在发扬政治民主,鼓励团员青年参与教育、发表意见的同时,团组织必须加强引导,严格把关。对不讲政治,违背党性原则的言论要及时制止和纠正,防止个别青年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要始终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肃性和统一性。

2.当代青年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立身做人”这个基本问题,引导团员青年将青春理想与人生追求、个人利益与医院建设统一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正确回答和解决团员青年在立身做人、生存发展上遇到的疑难和困难,才能与团员青年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这样的教育才能抓住人、打动人,从而使团组织更好的起到引导青年的作用。一是要正确看待团员青年重视自我发展、关注自身价值的实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发扬团委历来尊重个人利益、关心团员青年成长进步的优良传统,对正当合理的个人追求和实际利益,应当予以关心帮助。二是要紧紧围绕“如何做人,怎样立身”这个基本问题,把大道理讲实、小道理讲深。把大道理讲实,就是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联系起来讲。把小道理讲深,就要引导青年跳出个人主义的圈子,看清个人的成长进步和生存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的道理。通过思想教育,使团员青年既要看到眼前利益,更要看到长远利益,自觉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追求与大局理想一致起来。三是要热忱关心团员青年的生存发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团干部要成为青年的良师益友,要帮助团员青年搞好自我设计,理清思想架构,校正人生航向,确立正确的工作生活目标。要鼓励和帮助青年求知成才,并想方设法为青年排忧解难,切实做到心想到、话说到、力尽到。

3.当代青年现代意识明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形成与时展相适应的多种教育方法和形式相结合的青年思想教育格局。

一是要充分运用现代传媒进行“形象化”教学。近年来,团委把学习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声音、图像、文字并茂,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深奥的概念直观化。团员青年普遍反映这样教育不仅新鲜有趣,而且容易懂、记得牢、理解深。团委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开展教育,重视建设和运用好医院宣传文化信息网,团支部逐步建立QQ群、微信群等,开展“网上团课”,实现教育资源网上共享,扩大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教育的时效性,让现代传媒科技成为共青团教育效益的“助效器”。二是要充分利用大团建资源进行“开放式”教学。利用社会大团建教育资源办好办活青年政治教育,是我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做法。截至目前,已与团区委、各企事业单位团委联合开展了多场青年思想教育活动,青年参与度高。三是要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文化的教育功能实行“启发式”教学。团员青年正确思想的确立,高尚情操的培养、美好心灵的塑造,不仅需要课堂教育,而且需要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搞好医院文化环境布置和思想政治舆论环境建设。要在唱响主旋律的前提下,突出医疗卫生特色、专业技能特色和青年团队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业余演出、读书演讲等活动,寓教于乐。

近年来,院团委就如何开展好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青春邀约访谈”、“走基层 听心愿 办实事”、“团在你身边”等主题活动深入青年群体进行调查,实事求是坚持贯彻群众路线方针政策,深感扎实探索当代青年特点,努力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代感和有效性的必要性,特别是感悟出针对当代团员青年思想变化多元化的特点开展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针对适应期团员青年容易产生迷茫心态的特点,着力引导低年资青年平稳度过适应期,校正人生坐标,打牢献身医疗卫生事业的思想基础。

适应期是指医务青年从院校毕业进入医院到基本适应岗位需要这一时期,一般为三年时间,年龄在25岁左右的青年。这类青年往往抱负远大充满朝气,但经历实践少,缺乏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能力。因而在个人追求与现实条件出现矛盾时,往往容易地自己的人生选择产生怀疑,对今后的人和生道路产生迷茫,甚至动摇理想信念和专业追求。这类处在转变适应期的医务青年的人生观并未定型,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因此,必须加强人生观教育,打牢他们献身医疗卫生事业的思想根基,迈好成才第一步,顺利走好从学医青年到白衣战士、从青年医生到医疗骨干的转折。院团委近年来采取了多种形式,对团员青年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使他们加深对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的理解,增强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坚定献身医疗卫生事业的信念。近三年入院的259名新职工青年在正确的思想教育引领下,能够以苦为乐,以院为家,勤奋钻研,勇挑重担,时代感与有效性思想教育指导初见成效。

5.针对成家立业期的青年医务人员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的特点,团委引导他们调整价值取向,立足岗位建功成才。

成家立业期是指青年医务人员由适应期到成熟这一时期,年龄在26岁到35岁之间。这些青年心理比较成熟,大多已组建家庭,并在科研上崭露头角,多数已成为技术骨干。但是,随着家庭生活加重、个人成就欲增强,这些青年往往产生单纯用物质利益来证明人生价值的心态。由于受到利益驱动,个别青年在工作中只想当主角、不想当配角,只想站前台、不想在幕后,在涉及到成果荣誉、职级待遇等问题上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这些不良心态的产生,表面上来看是源于个人成家立业的实际压力,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价值观受到社会消极影响的冲击。为此,团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进一步加强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引导团员青年正确处理个人志向与组织需要、家庭与事业的关系,自觉做到面对社会压力不动心,安心医疗,刻苦钻研;面对家庭压力不分心,重家庭更重事业;面对工作压力有信心,勤奋求知,掌握救死扶伤的过硬本领。同时,团委抓实青年人才梯队培养,积极营造拴人留心的环境。院部专门为青年人才培养拨出经费100多万元,支持青年骨干开展医学前沿课题研究,积极为他们干事业、长才干、出成果创造条件;还给予拔尖人才出国进修、家属安置等暖心措施,大大激发了青年骨干立足医院,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6.针对相对稳定期青年骨干容易产生的满足心态的特点,思想教育侧重点转变为着力引导其强化使命意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相对稳定期是指医务青年思想相对稳定、临床科研经验丰富的时期,年龄在36岁至40岁之间。这部分青年骨干是医疗和科研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医疗发展事业感情深厚,但是,由于已经获得了较多的个人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了较深和科研造诣,承担主要课题的牵头工作,一些同志产生了自我满足的心态。因此必须加强使命意识教育,让青年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拼搏斗志。团委今年通过抓“中国梦 青”精神教育,大力引导全院青年认清我院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挑战,认清我院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中所承担的新使命,增强广大青年率先垂范把医疗技术水平和科研综合实力提升上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青年医务工作者作为医院未来发展的脊梁,其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面貌如何将直接决定青年队伍和整个医院素质的高低,将制约医院综合实力的进展快慢,将影响医院长远发展的前景优劣。作为基层团委负责人,深感团委在扎实探索当代青年特点,努力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时代感领域责无旁贷。在卫生事业改革的引领下,现代医院正逐步在机制体制上寻求转变与突破,医疗竞争的形态和模式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作为职业专业化要求非常高的医疗战线的青年,其思想素质对医院建设的作用显得愈发突出和重要。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医院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帮助青年实现职业理想信念的必要条件,更是青年完善自身综合素质的基本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年队伍的思想动态和精神状况能够展现一个医院的整体精神风貌,因此,研究如何扎实探索当代青年特点,努力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有效性,不论是从现代化医院建设发展角度分析,还是从有助于发挥其对社会职业示范效应的角度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丽婷;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青少年名利观教育[D];苏州大学;2011年

[2]蒋亚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董海川;我国高中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4]赵冰洁,许亚非;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几点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石勇;刘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统计与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余华,黄希庭;大学生与内地企业员工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6期

[7]朱绍友;当前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隐忧与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杨柳青;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才要素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作者简介:

第7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新课程; 思想政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26-001

一、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的政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中职生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高校扩招、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等各种因素对生源的影响,中职学生逐渐形成了一个在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厌学情绪严重,行为习惯较差等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困难。学生没有学习欲望,甚至对学习深恶痛绝。

2.电子产品、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学生过多的注意力

手机、游戏机、音乐播放器、网络游戏等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几乎占用了学生生活百分之六十的业余时间,更有甚者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3.部分家长和学生对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许多家长认为上职高就是学好一门技术,走入社会找份好工作。对思想政治等基础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

4.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难以有效衔接

前者侧重技能操作训练,而后者课侧重于哲学理论的传播,两者很难有效衔接,这种状况使得作为教育的基础课程,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情况下都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

5.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不够全面

许多情况下政治教学的评价只局限课堂和书面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加强中职生道德教育,发挥政治课的应有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积极构建能够全面体现素质教育为核心、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根本的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模式,使得这门课程充分发挥出它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具有的作用,已成为政治教改一个紧迫的课题。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1.加强情感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学生喜欢一门课往往是从喜欢这门课的任课老师开始的。有这样一个学生,上课经常睡觉,作业也不按时上交,但是在电子商务课上不但从来不睡觉,而且这门课的作业每次都能按时上交,更奇怪的是期末考试中电子商务得九十多分,其他各科均挂红灯笼。他说,上这门课老师对他和他班的同学好,讲话风趣不挖苦讽刺人。由此看来,教师要从尊重学生做起,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和培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来看师生间的平等互动能够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突出学生主体,实现教与学的转变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还要以学生为中心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有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教学过程还要通过围绕学生所学专业设计问题和任务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并使政治教学能更好地向专业渗透,与专业对接,为专业发展服务。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学生信息获得的途径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动漫故事、音乐欣赏、小品表演等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参与活动,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探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教育目的之一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社会人,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在教给学生分析社会现象能力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体验社会,感知真实的社会。另外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的基本观点之一,同时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最根本途径。但是,由于社会实践的组织操作难度较大,在教学安排中往往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和方法。因此,社会实践的组织与设计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精心设计总目标和各阶段分目标。目的明确,活动的组织才会高效有序。另一方面,活动场所要有代表性和访问对象要有典型性。如:场地应该优先考虑故居、纪念馆、博物馆、重点工程等,任务应该优先考虑英雄人物、先进个人、烈士家属等。

5.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给学生错误的导向是不科学的,多元评价方式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一方面,要把理论考察与社会实践考察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把课内考察与课外考察结合起来。这样通过多方面的评价途径,才能力求全面、客观、科学地反应学生真实的道德素养。

在新的形式下,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其育人功能,又要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不断提高认识,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一定会取得非凡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庆和.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8篇

首先,好课一定要有好的开头,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开头没有一定程式,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情境来设计。不管采取哪种方法,开头都要通俗而不庸俗、得体而不做作、简短而不冗长、生动而不乏味。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和授课的需要通常用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触景生情法

开展一个新的主题教育,或到一个新环境讲课,有感而发,表明心境,把交流情感与交代主题结合起来,比较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2.承上启下法

从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入手,推理、引申出新课的内容要点,激发听众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以达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推新、温故而求新的教育效果。

3.案例剖析法

绘声绘色地讲述现实生活中的某一典型事例,提出若干问题让听众运用所学理论加以分析,在百思不解、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再举一反三展开讲解,有针对性地回答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使人产生一种登高望远、豁然开朗的感觉。

4.欲擒故纵法

先把听众的疑问、社会的舆论、媒体的评论等相关观点罗列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思考与讨论,而后逐一讲解和回答问题,会获得发人深思的效果。

其次,我觉得正确处理授课内容体系与教材内容体系的关系,是改进讲授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政治教师应在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充实新的授课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效果,不仅要采集大量权威的理论信息和鲜活的实践信息,而且要讲究运用这些教育信息的技巧,注重大道理与小道理相结合,并辅之以形象直观的课件,诸如图表、视频手段等,力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再次,教师授课时应根据教学需要多些生活中生动事例列举,精选生动的事例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感染力。课堂教学列举事例要以弘扬正气的典型事例为主,不宜渲染消极的社会现象。确实需要运用个别反面典型的,不仅要讲清来龙去脉,而且要论危害、挖根源、谈教训,使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中接受教育。生动事例的选取应由近及远,寓理于事。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很重要,一定要注重准确性。表达要准,讲究语言的规范性和逻辑性;阐释要准,对重要概念、基本原理的阐述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但也不能过于死板,有时不妨幽他一默,更容易营造双向互动的氛围。

课堂提问要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推敲。通常问一些重要而易似懂非懂的问题,不可故意用一些偏题、难题、怪题来刁难学生;选好提问角度,使学生既感到有新意,又有助于打开思路;三是选好提问时机,力求恰到好处,注意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四是选好提问对象,正常情况下“先中间、后两头”,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有代表。有时还可以提问思想“开小差”的学生,以吸引其注意力。也要善于用“点视”的方法,或投去鼓励的目光,或投射警戒的目光,增强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第9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策略

初中政治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这个课堂是注重一定的效益性的,只有使初中的政治课堂具有一定的效益性,学生才能学习到一些有价值的德育知识,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一、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落后

在当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每次上课都是一个步骤,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一下政治课文,最后让学生自己开始复习知识,这种单一、落后的方式,使学生逐渐产生了一些厌学情绪,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十分困难,很难学习到一些有价值的政治知识。

2.初中政治教师师资力量差

在当前的教学形态下,教师不仅没有一个高的学历,而且在专业技能方面,也是比较欠缺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例如讲课中经常出现教学错误,管理方式不当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教师的师资力量差造成的,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教育工作者们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不断地参加一些专业培训,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这样课堂才会更加有创意,学生才会更加喜欢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3.初中政治教师观念落后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对初中政治教学方面有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很多学校应试教育的思想还保留着。认为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完成考试。这种观念不仅制约了初中生的发展,也严重威胁了初中教育的发展。这个观念成为制约初中教育发展的一个阻碍因素,初中教学只有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才能够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培养政治人才的目标。

二、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效率的策略

1.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宽松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程的时候放松身心,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这种环境比那种紧张的环境更利于学生学习。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之中,能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觉到被尊重,被照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时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反馈给教师,这样就能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着深远的影响。

2.引入媒体辅助

实践证明,运用电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的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把动画、立体声响融合起来欣赏,不仅能够使教学呈现一种新的活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政治课堂教学的时候,单纯依靠课本上的知识讲解是很难触动学生心灵的。学生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利用媒体辅助可以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也就能更好地接受品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教学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政治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搭建一个多媒体教学平台,设置一个弹性课程体系,让教师把一些政治课程发到网上,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制作简单、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视频中对政治知识有更直观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把自己不理解的政治实验问题反馈给老师,然后老师就可以一对一地去解决问题。

3.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能够学会在实践中思考学过的政治知识,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形成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方式,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然后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来开拓学生的事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应得到学校的重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新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J].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

第10篇

关键词 中小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1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受到空前冲击,一些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乘虚而入,严重腐蚀着人们健康的思想肌体。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一些校园蔓延着,状况令人担忧,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社会对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然而生活在21世纪的中小学生,物质生活充裕,其思想道德状况却令人担忧: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之下,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和风雨,意志力差;不懂得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习目标不明确,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因此学校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2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的成因分析

我们的社会在进步,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在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时,把更多目光放在青少年身体健康上,忽视了对心理健康的教育;只重视学习,忽视了对他们人格的培养。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或给予的方法、环境还不够理想。如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一味娇宠、溺爱;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德育实践;全社会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培养的风气尚未形成,有些社会场所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中小学生好奇心强,但生活经验、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误入歧途。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已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摆在教育者面前。

3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3.1提高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分辨是非能力不强,但可塑性强;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逐步增强,生活范围逐渐扩展,参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各种交往日益增多。但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领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抵制错误,形成良好的形为习惯,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是适应他们自身成长的要求。

3.2学校、家长、社会的密切配合

思想道德教育决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所能完成的工作,需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需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在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中举足轻重,父母在对子女的道德教育中,应做出榜样,提出要求并严加管理。另外,社会大环境也应相应提出正确舆论导向并及时树立典范,惟其如此,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青少年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同社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政府部门、相关职能、监管部门及社会各部门应共同努力,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营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应加强联系,发挥共同教育作用。

3.3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教材只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一个手段。除了利用教材,加强德育外,课余时间也是一个丰富的德育课堂。各门学科可结合各自特点,组织主题活动,如课外兴趣小组、课外读书活动、小型公益活动、课外文化体育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少先队组织一些课余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从日常生活、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明白做人的道理。共青团可针对中学生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中小学校在一些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可组织相关内容的活动,如在“世界禁毒日”举行“远离、珍爱生命”的展览活动或演讲活动;国庆节可举行与之相关的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画展等。活动形式要实在,不能单讲热闹、华丽、不要走过场,要引导同学们实实在在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影响他们思想的目的。

3.4努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讲授理念与方式

应当借鉴构建主义的理论与理念,强调“以人为本”, 师生和谐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教学方式上,除继续发挥有效的传统方法之外,积极探索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与工具。如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校园网的优势,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采用“体验式”和“体悟式”等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构造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以个体体验、体悟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引导学生在主观心理感受和体验、体悟的基础上,确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并以此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成长。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红色网络;引导策略

第一,话语表达,平实 平实再平实。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只有把握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事半功倍,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推动工作的目的。开展网上思想引导本质上是一种“攻心”活动,是一种社会化的说服行为,话语表达一定要讲求策略,如果仍然采取过去的那种生硬说教、单一灌输肯定收不到好效果。

一要换位思考,放下架子说“实话”。思政政治工作者要善于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参与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放下架子、淡化强势色彩,切忌用盛气凌人的话语方式,忌用“狂言悍语”,莫要“以势压人”,否则容易引起网友本能的厌恶、反感,刺激他们“遇强则强”的挑衅情绪,甚至激怒公众。如果降低身段、贴近网友、话语低调、态度谦谨,往往有助于赢得网友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二要敢于担当,坦率真诚摆“实事”。在处置应对重大舆情事件时,网民极为关注事件的所有细节,这时就不要刻意地回避问题、掩盖矛盾、粉饰缺点。在舆论引导过程中,要避免高腔高调地自吹自擂,更不可为了遮丑、自保而撒谎、狡辩,这样容易事得其反。这时候应当主动地说明情况或真诚地检讨道歉,以之安抚民意、平息怨愤,争取公众的谅解和宽容。比如,在今年某重大交通事故中,当地有关部门迅速对媒体坦承“网友的质疑是对的,我们的工作存在问题”,同时及时向网友事故信息,向家属致歉,说明原委。

三要理解尊重,心平气顺讲“实情”。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要抱持尊重网友、平等相待的心态,切实在思想、道德、人格等方面将自己与网友摆在同等位置,把引导对象当朋友,积极营造友好、融洽的话语气氛,善于进行轻松的沟通交流。实践表明,“我说你听”、“我传你受”式的单向传播容易使网友产生被控制感、被支配感,易于招致网友的反感和抵触,而平等协商式、双向互动式的舆论引导具有一种内在的亲和力,容易获得网友的心理认同。

第二,主题引导,贴近 贴近再贴近。

开展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有核心主题意识,又要有策划主题的办法,这样才能使工作更加贴近职工、才能更加有实效。

一是内容为王,创新为要。互联网上的内容庞杂繁复,增加了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基于这种海量信息、无序传播的特点,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坚持教育内容创新,把正确的政治立场灌注于不断产生的网络信息之中,引导职工接受有价值的思想、有立场的观点。善于综合运用多媒体元素,集图、文、声、像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丰富教育内容,开发网络教育课题、多媒体教育课件、数据库软件系统、模拟教育平台等,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化不解为理解,变灌输为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使广大职工在放松的心情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是抓住重点,拓展渠道。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作为重点,加强网上宣传和引导力度,多手段开展宣传引导。要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APP等新技术、新平台,积极宣传引导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在微博、微信中开展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提升职工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是 坚持联动,关爱帮扶。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思维,采取网上网下互动,为职工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才能真正受到员工的欢迎,才能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在职工心坎上。

第三,舆情应对,主动 主动再主动。

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要树立强烈的舆情应对意识,尤其对于网上负面舆情要十分敏感、高度警惕、积极主动、抱团应对,将苗头倾向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引导效果。

一是全天候监测不留空白。要建立网上舆情实时监测制度,制定专门值班表,实行每天24小时全天候监测,定岗定人定责搜集敏感舆情,重点对各大新闻网站以及微博、微信、QQ群、论坛、贴吧、博客等互动平台进行定时巡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具有苗头性、倾向性的换届舆情信息,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工作的预见性,确保全网监测不留盲区,不留空白。

二是分类分级科学研判。按照敏感舆情的紧急程度、发展趋势、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把舆情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大四个级别进行分类处置。重大、特大舆情,要组织网络信息员队伍共同参加引导和处置。在互联网时代,做好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仅靠一人单枪匹马是行不通的,必须抱团参与,组成强大网军,共同参与引导,形成舆情强势,才能更加好做好引导工作。

三是建立属地管理制度进行有效处置。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敏感舆情及时报告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实现信息共享共处,提高换届舆情应对和处置工作的实效性。

第12篇

一、转变教学理念

现代化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里也包括教育的现代化。

(一)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育理念,着力诱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创设兴趣盎然的教学情境: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组织探究学习的教学讨论:讨论教学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贯彻实施研究性学习: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有效的整合。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了要以考察为目标外,还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关键是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一)务实、调整教学内容

“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1.突出重点,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在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熟悉把握新教材,尤其要很好地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的理解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教师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认知规律,突出重点内容的讲解与学习教学重点内容是能体现课程标准、揭示教材重点和本质的内容对优化选出的重点内容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理解和掌握。

2.紧跟时代变化,扩大知识容量与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紧密相联系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之所在,教师在保持教学内容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应及时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领域新的发展成果吸收进来,不断补充新材料、新信息以及丰富和发展了的理论观点,扩充社会的、自然的、科学的、生活的等多方面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体现出时代感、生活化、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强教学内容的内在价值和吸引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3.简化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和形式。教师要善于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整理和浓缩,化难为易、以简驭繁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的次序,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体验和实际水平,不一定泥于教材的呈现方式,从而使教学内容活化起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帮助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二)优化教学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认知主体积极构建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构建的知识为基础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因而,思想政治学习不是从外向内不断被动填入新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对思想政治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

2.改变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要保持师道尊严,是课堂上的主宰,经常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遏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现代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课堂的地位让给学生,学生享有教育的参与权。而现代是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学生某一方面掌握的知识也不一定就不如教师,教师转变角色势在必行。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互连网与电脑已经在各个学校得到了普及与运用。在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教材多媒体化是教学改革的必然。在高效利用多媒体进行上课时,也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观念的改变是实行新教改的关键。教师是教改的理解者与执行者,是教改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可以通过教师的再学习、教学反思、教师交流得到提高。而教师要努力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成为专家型教师、学习型的教师,及时了解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新进展,积极学习新的理论与新模式,迅速追赶世界思想政治课教育发展的潮头,用新理念、新知识做出高水平的思想政治课件。

2.课件开发要实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的低层次开发现代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强调备课组的合作团结,甚至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在信息社会,虽然可以实行教学的自动化,但教师的作用仍不能减弱,教师在资源开发上,避免在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上浪费时间,把省下的时间用于研究用现代化的技术支持情感教育与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