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3-07-19 17:30: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第1篇

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主要是地下作业,长期在地下开采会使地表出现一定的塌陷。而且,有的煤矿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这种“轻环境、重生产”的开采模式很容易污染河流,使植被枯死,对于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会有严重的影响。

二、促进煤矿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从经济上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1.优化产品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煤矿企业应转变传统单一的煤炭生产结构,不断丰富矿区的产品、产业结构,朝着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发展、煤炭深加工等多种方向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的自身优势,通过多样化方式(比如下游产业企业联营、多元持股、吸收外资支持等)大力发展“煤-建材”、“煤-焦”、“煤-化工”、“煤-电”等一些附加值较高、耗能较大的产业,实现煤矿企业经营发展的多元化,也可以慢慢延伸产业链。这种多元化经营发展模式实际上也是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这是将煤矿行业转变成非煤矿行业,将产业经营转变成资产经营,确保矿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

2.建立一套系统的现代营销网络体系,增强企业营销管理能力煤炭企业应明确当前自身拥有的优势或者未来可能拥有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发展市场,争取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获取最大的盈利,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煤矿企业有必要建立一个高效、灵活的营销组织,同时应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营销人员队伍,不仅掌握多种营销技巧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同时也精通法律法规以及经营核算。其次,煤矿企业应制定一套有效、科学的营销政策,选择一种快捷、畅通、安全的营销渠道。另外应该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全面收集关于产品市场以及营销的信息,加强对相关信息的处理、分析,及时、准确把握市场发展动态,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有力的证据,尽可能避免决策风险,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实力。

(二)加强科技创新实现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

传统煤矿开采技术较为落后,这样不仅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煤矿资源开采效率也不高,在当前高科技不断发展、创新的社会背景形势下,如果煤矿企业不积极创新、改造煤矿开采技术势必会被市场淘汰。为了确保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矿企业应不断创新、改进煤矿开采技术,提高煤矿开采工程的科技含量,进而促进煤矿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推动我国煤矿行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从资源角度实现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在煤矿开采工程中主要采用放顶煤综采开采方式,但是由于放顶煤综采的特点,导致工作面采出率相对低下,为此,煤矿企业有必要进一步优化放顶煤综采工艺,将综放工作面的几何尺寸适当进行调整,使初、末采以及端头的损失率尽可能降低。同时还应该进一步优化生产装备的条件以及生产工艺的方式,尽可能避免工作面端头顶煤的损失。其次,煤矿企业应想方设法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变废为宝,经过相关的加工处理后使其成为有用产品,形成煤矿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四)从环境角度实现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第2篇

(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7》。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可以在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7》。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可以在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这是开发署的第二份对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可持续性做出回顾和提出建议的报告。该报告由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共同编写完成,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潜在影响力及推动当地落实2030年议程提出了具体的分析和建议。

报告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盖图。盖图表示:“私营部门是大多数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增长引擎。它们通过提供经济适用的产品和服务,对消除贫困、创造收入、促进财富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希望这份报告能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为中国企业在国内外的经营提供参考,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打造持续提升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报告强调了2030年议程、“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之间的关系,涵盖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升级、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技术转移及践行生态文明以及中国企业已经参与和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2030年议程过程中需要中国企业参与的方方面面。

2016年,中国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折合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截至2015年底,中国企业创造了约280万个就业岗位,包括120万非中国员工。报告撰写组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运营的中国企业发放调研问卷,共收到543份有效的企业回复;报告同时收集了38家利益相关方的反馈和建议,并收录了18个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实践案例,展示了通过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地社区建设以及减贫方面工作的范例。问卷调研显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合作的中国企业已有较高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并将理念转化为实践,如对当地社区的公益投入。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积极推进员工本地化雇佣、努力做到对中外员工的薪酬待遇及提供培训方面一视同仁,同时企业遵守当地与人力资源、职业健康及安全保障、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问卷调研结果也指出中国企业在海外可持续发展中的待改进之处,例如需要加强对海外国家社会与环境风险的系统性分析、建立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完善信息披露及增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等。(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编选:)

全文链接:《2017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

第3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江苏省;村镇银行

一、导论

可持续发展村镇银行的建立健全和长远发展不仅与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生活利益息息相关,也肩负着推动我国宏观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和进步的重要任务。第一,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添加新鲜元素,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进入新阶段。第二,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良性竞争,将农村金融体系往多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第三,有利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第四,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江苏省村镇银行发展状况分析

(一)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基础

1.村镇银行概述

村镇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现有银行相关法律规范批示,由国内外具体到地方内外金融机构为当地居民或单位企业设立的,为迎合当地居民金融需求和财务现状创办的银行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属于银行分支的范畴,是一级法人金融机构,但是与普通商业银行又存在显著差异。

2.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含义是指注重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多方面相互协调发展,创造整个社会共同和谐发展的状态。

本文所研究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自身发展和进步的需求的基础上,注重规划城镇银行长远发展的可实行计划。因此,一方面村镇银行的建立健全和长远发展与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生活利益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整体宏观行政决策、经济生活、社会和谐密切相关。

3.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

金融深化理论是指紧密联系当下经济形势,制定出改革银行机构的相关对策建议,涵盖适当提高储蓄率,适度放权银行制度管制,统一国内金融机构运行法律法规,抵制恶性通货膨胀,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金融共生模式认为银行机构与客户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了两者相互作用和结合的方式和强度。金融共生体系的因素包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领域,是共生单元之间信息的流通渠道,也是其能量传递介质。

(二)江苏省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1.设立情况

从设立时间来看,江苏省村镇银行设立准备比较充分,遵循“先试点再开设”的传统建立观念。在试点营业一年多后,观察发展情况实效后,在积累运营经验和理念的基础上,2010年后江苏省村镇银行建立逐渐扩大。从设立地点来看,江苏省村镇银行设立比较集中。从设立主体来看,江苏省村镇银行设立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其中包括一般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从产权结构来看,江苏省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呈现多元化。

2.盈利情况

江苏省村镇银行盈利情况总体比较乐观。截至2012年末,江苏省村镇银行资产总额达约400000万元,比年初增加约80000万元,相比2011年同期增长29.54%。其中江苏张家港华信村镇银行的表现十分不错,仅营业不到一年就实现突破负资产实现盈利。这种良好前景表明小规模的农村金融机构只要严格规范经营,也能取得可观的盈利。另外。江苏省村镇银行盈利情况还包括风险控制好于预期,资产质量较高。

3.人员配备

村镇银行一般是村镇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现有银行相关法律规范批示,由国内外具体到地方内外金融机构为当地城镇居民或单位企业设立的,为迎合当地居民金融需求和财务现状创办的银行金融机构。其设立性质决定了其职工选拔渠道复杂,人员冗杂难于层层筛选,易导致真正优秀的金融人才反而无法成功竞聘。

(三)江苏省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股权结构不合理

江苏省村镇银行存在股份结构不合理的缺陷,而规范和建立健全股份结构制度在农村金融中存在重大意义。规范控股便于集中管理银行各类优秀金融人才,提高业务运营的效率,使村镇银行整体向良好的发展前景前进。但是在江苏省村镇银行的现阶段实际经营过程中,为保障主发起银行便于金融机构对风险管理实行掌握权,主发起银行由以前的相对控股制度转变为程度加大的绝对控股。绝对控股具有方便可操作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下诸多缺点。第一,制约了民间资本的融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间资本投身农村机构的热情。第二,绝对控股使村镇银行在管理人员、经营体制和业务处理等多方面无法自主决策。第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充足率等相关银行指数,随之而来的资产质量也会下降。第四,绝对控股不利于建立健全科学的法人治理体系。

2.盈利水平较低

虽然江苏省村镇银行整体发展状况良好,绝大部分村镇银行都进入都运营至盈利,但现阶段仍局限于低盈利水平。截至2012年末,江苏省各村镇银行实现利润3500万元,平均净利润200余万元。试点成立的七家村镇银行经营已趋成熟,盈利较为稳定,净利润总额3200万元,平均净利润额为650万元。从盈利水平的分布来看,净利润在100万元以下的占绝大多数,占比50%,万元以下的占比80%,而净利润超过500万元的只有两家,占比20%。造成江苏省村镇银行低盈利水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包括经营成本较高,营业覆盖面小,业务范围狭窄,吸收存款困难。

3.经营风险较大

经营风险大是江苏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出现另一个问题。存贷比是衡量金融风险并进行管控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对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管理,存贷比应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意味着银行需要一定金额的库存现金进行日常管理和运作周转,若库存现金不够,就会形成恶性支付危机。截至2012年末,江苏省村镇银行平均存贷比例44%,没有超过60%监管标准,但各村镇银行存贷比之间的差距较大。这与农业是弱质产业,具有低利性、信用贷款可控性差,信息严重不对称等因素都有关,因此存贷比的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

三、江苏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ST战略:明晰市场银行定位

ST战略是可持续发展中的进攻型战略,是优势和威胁组合战略,该战略旨在组织利用明晰市场中的银行定位去应对和化解外部环境中的威胁和不利变化,具体建议如下文所述。

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对策建议是明晰市场银行定位,这是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发展空间。对村镇银行进行准备的市场定位具体是指,明确自身在竞争激励的金融市场上所处的位置,根据客户的金融需求,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金融服务。同时把市场宏观需求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划分,明确自身所要加强服务的特定领域。着重打造符合自身定位的金融业务,并做大做强,创造属于自身金融机构定位的企业品牌效应,营造企业内部文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财务收益,在变化迅速的金融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精准的市场定位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目标定位为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客户定位为广大金融需求迫切的城镇群众;产权定位为适度集中,在相对控股和绝对控股之间把握好平衡,建立健全股份制度,抵制股份垄断现象。

(二)SO战略:提高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SO战略是可持续发展中的增长型战略,是优势与机会组合战略,该战略旨在组织提高村镇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去赢得外部环境中的多种发展机会,具体建议如下文所述。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第二个对策建议是提高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村镇银行要想取得长远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入先进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理念,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创新研发,提高机构核心竞争力。首先,机构必须大力发展创新经营理念,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创新经营模式有利于快捷高效地处理银行日常业务和善后服务,摆脱僵化老化的传统经营模式带来的低效率的工作状态。其次,村镇银行必须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品牌效益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收益。村镇银行应该借助多种宣传平台,强化日常宣传。再者,提高人员素质,现阶段专业金融人才稀缺,因此提高村镇银行的专业技能迫在眉睫。提高人员素质有利于快捷高效地处理日常业务,提高群众满意度,促进机构良性循环。

(三)WO战略:加大政策扶持体系建设

WO战略是可持续发展中的扭转型战略,是机会和劣势组合战略,该战略旨在创造条件,加大政策扶持体系建设,具体建议如下文所述。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个对策建议是加大政策扶持体系的建设,良好高效的政策扶持体系有利于加快村镇银行更好更快地进步和发展。政策扶持体系是多元化的,来源于多个领域,包括中央政府的政策符合、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民间财政集团的友善扶持。从内容方面又划分为财政扶持和货币扶持。首先,中央政府必须加大行政决策方面对村镇银行的帮扶力度,包括免收无关税费,或给予财政方面的补贴。适当给予村镇银行相关补贴,财务问题上采取一定倾斜政策,普通政策上对村镇银行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其次,地方政府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当地实际发展状况,遵循积极解决“三农”问题的原则,出台颁布更多具体措施,如税收减免,提高利率,吸引更多投资者在江苏省村镇银行进行融资等各项业务。

(四)WT战略:加大监管体系建设

WT战略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防御型战略,是劣势和威胁组合战略,该战略旨在减少县域村镇银行的劣势条件,回避外部威胁,具体建议如下文所述。

江苏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还应包括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一个科学合理运行良好的监管体系对于维护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从长远发展眼光看,为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入,促进村镇银行良性发展,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管体系十分有必要。首先,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加大监管机构的监督力度。我国现阶段村镇银行的监管体系存在诸多缺陷,银行监管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引入市场监管,提高监管的效率和加强监管的效果,加强审慎监管,严格督查相关银行指标的落实到位,合理配置监管人员,坚决杜绝人员冗杂和人员工作过度劳累的两类极端现象。

四、结束语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体系的核心,设立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和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进入新阶段。建立健可持续发展全村镇银行体系很好地迎合了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扩大了城镇现有不规范的经济机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农村金融的倾斜,符合我国极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村镇银行的建立健全和长远发展与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生活利益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村镇银行肩负着推动我国宏观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和进步的重要任务,因此也与我国整体宏观行政决策、经济生活、社会和谐密切相关。江苏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对于完善村镇银行、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华.约束与深化:我国村镇银行建设研究[J].中州学刊,2012,(3):36.

[2]唐晓旺.我国村镇银行组织创新的路径探索[J].黑龙江金融,2011(1).

第4篇

关键词: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原因;建议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房地产企业占了80%以上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随着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政策力度的加大,大量中小型房地产公司因为普遍存在着管理结构单薄、规模较小、资金流转不足、产品营销不力、市场调研缺乏、销售人员管理不善等问题,其生存和发展空间被大型房企不断挤压。因此,关于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日渐重要。

一、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市场规模大,发展迅速,二是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三是地域发展不平衡,四是竞争环境尚需改善,五是竞争者间经营水平差距大,六是房地产资金来源结构单一,七是住房保障制度尚不健全。虽然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稳定、迅速,但大多数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竞争力不强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前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还具备四个特点:一是总量多,占有市场份额大由此看来,二是中小城市及区县市场成为中小企业新的增长点,三是市场细分明显,住宅产品成为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主要产品,四是开始注重长期经营管理和品牌建设。

(二)影响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影响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本身存在的对经济发展具有消极影响的问题,如大多数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资源浪费,还有些企业在发展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事故频出,以及其他对市场正常秩序造成影响的问题。其次是政策以及大环境对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诸如政策的不公平,特别是金融政策不公平引起的融资困难,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比较高的状况。最后是众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如技术相对落后,对市场开拓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信息不对称,人才相对缺乏,管理结构不科学,竞争力相对薄弱等问题。

二、对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行业集中度日益提高的形势,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采用怎样的策略才能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现状与当前的政策环境,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系统地找出、分析当前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实际问题,二是科学的评价一个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是否己经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分析企业在实际市场运营中好的经验与不足的问题,使企业能更好的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求得可持续发展,四是在检验具体企业的同时根据市场实际运用评价模型找到企业发展的不足之处,使得评价模型能更好的为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服务。

首先,要明确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赵华平、张所地、郭苏豫、佟克克、骈永富等许多学者对房地产可持续发展下过定义,但都大同小异,中南大学的洪开荣,丁锐夫在此基础上将其定义为: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房地产的各种需求,又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创造必要的空间发展条件,是房地产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结果。

其次,就是如何建立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关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做出的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一般可以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可持续发展、科技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对房地产企业发展能力进行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同时,还应该将内部核心要素、忧戚相关要素、环境要素这三个要素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最后,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以下几条建议或可做一参考:

一是要善于学习,认清形势。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要充分把握当前的市场环境与企业自身的优缺点,科学地借用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来判断企业所能得到的机会与存在的风险,主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相似企业的成功经验。

二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不仅要适应变革、适应市场竞争,更要认识到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要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经营策略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敢为人先、善为人先。

三是要转变策略,主动出击。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必须采取更积极的、更具前瞻性的战略来改变被动、落后的形势,一方面进行必要的市场扩张,不断寻求新的主导业务领域,一方面要集中力量,争取在局部市场形成优势,通过局部的胜利,积小胜为大胜,提高市场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要集中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在发展中要扬长避短,继续发扬、壮大自身已有的“市场规模”、灵活的管理方式、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等优势,时刻把握机遇,精确市场定位、塑造优质产品、增强管理水平、制定发展规划、打造企业文化、营造良好客服、专心品牌建设,培育、形成新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伟良.房地产企业战略基础[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谭术魁.房地产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第5篇

关键词:区域可持续发展;层次分析法;邓州;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定量研究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热点和发展趋势,生态足迹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分别是应用最多的生态学方法和系统学方法。代表性的有沈君(2005年)、蒋耀(2009年)、杨涛(2009年)、欧阳锴(2012年)、张勇(2015年)等学者分别对尉犁县、青浦区、广州市、宁乡县和芜湖市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对各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邓州市地处豫西南,北依伏牛,南连荆襄,西纳汉水,东接宛洛,有“三省雄关”之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丹江口水库库区市。邓州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南水北调下游城市的用水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其经济与环境的健康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邓州市近五年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分析,综合评价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一、研究模型的建立

(一)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把可持续发展度看作是一个整体,各项具体指标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部分,根据韦伯定律采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的权重,以极差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值Pij。

其中,A为生态区可持续发展度,Pij为i子系统评价指标j的无量纲值,Wij为i子系统评价指标j的相对权重,n为评价指标项数。

二、邓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一)邓州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邓州市的实际社会、经济、环境情况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原则和思想,设计出邓州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目标层,以邓州市可持续发展度(A)作为目标层,用以衡量邓州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性与协调度;第二层次有3个指标,即指标层,分别为经济增长(B1)、社会发展(B2)、资源环境(B3);第三层次共17个变量,属于基础类指标,即变量层,其中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分别包括8个、7个、2个三级指标。

(二)研究指标权重的确定。按照层次分析法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具体指标的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出结果。按照标度法,逐步构造各层次判断矩阵,根据矩阵,计算出各单项指标的权重,可得出邓州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各层次单项指标的权重值,如表1所示。(表1)

(三)邓州市可持续发展评价计算结果。本文选择了2011~2014年的统计数据(2015年数据未获取到)和2016年规划数据作为邓州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原始数据,通过计算得出邓州市2011~2016年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如表2所示。(表2)由表2可知,邓州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是不断上升的,从2011年的0.35上升到2016年的0.392,但是其值相对较低,处在0.4以下,说明其发展方式还比较落后,相对比较粗放。由其上升状态可知该市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之中。下面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资源环境角度对其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

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指数从2011年的0.126上升到2016年的0.14,增速较慢,只有11%。从2011年到2014年,邓州市经济总量一直保持较为稳定且高速的增长速度,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234.7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07.5亿元,平均增长速度达到9.875%。财政收入由2011年的50,028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93,017万元。固定投资总额由2011年的10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11亿元,占GDP的比重由44.7%增加到2014年的69%,可见其是邓州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投资所占比重较高从侧面也反映出经济增长方式急需转变。经济结构方面,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由2011年的47%下降到2014年的43%,第三产业比重由24%上升到27%。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产业结构不合理,没能发挥出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2、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数从2011年的0.14上升到2016年的0.158,增速为12%。在过去的2011~2014年,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6,518元增加到21,31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340元增加到19,978元,增幅达到3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141元增加到9,172元,增幅达到4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1年的71.33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10.32亿元,增幅达到54.6%。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由2011年的28.3%增加到2014年的33.2%,城镇化水平较低且发展速度较慢。

3、资源环境。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从2011年的0.47上升到2016年的0.50,增速为6%。全市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个数由2011年的11个下降到2014年的4个,单位GDP能耗由2011年的1.27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4年的0.383吨标准煤/万元。2014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6.26万吨,比往年有所下降。全年新建污水管网20公里,连接用户支管网6.5公里;清淤疏浚河道10.6公里,治理外城河11.6公里,解决中心城区汛期内涝积水片区10处;建成公厕62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9个;新增城市绿地1,194亩,说明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加大了对环境的治理力度。

三、邓州市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经济发展方面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新兴农业化,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稳定已有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的地位,大力探索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着力点,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更好地发挥服务业对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扩大内需。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现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有太子岗、八里岗、黑龙庙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穰、涅阳、冠军、安众、乐城、临湍等古城遗址;秦汉墓群、南北朝彩色画像砖;福胜寺塔、花洲书院、邓国侯吾离陵等名胜古迹;汉华表、金元碑等珍贵文物,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与周边县市的联系,形成旅游线路。

2、充分利用被国务院确立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丹江口水库库区市的良好机遇,提高经济的开放水平,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重点发展少儿时尚创意产业园、港澳工业园、信息化产业园等新兴园区,注重湍北新区和中心商务区建设,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社会发展方面。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教育服务均等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为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统筹城乡学校建设和改造规划。加快健全公共健康服务网络,建设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平性,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避免重复设置和资源浪费,形成网络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齐备、运行机制灵活、管理体制科学的城乡卫生服务网络。

(三)资源环境保护方面

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节能减排,通过加大节能环保产品投入,发展环保产业,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重点抓好水污染防治、城乡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城乡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促进生态修复。

2、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

3、加强宣传教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增强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倡从我做起,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每个家庭和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主要参考文献:

[1]欧阳锴,葛大兵,谢小魁,龙云芳,崔江涛,刘珂.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县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2.9.

[2]沈君,高志刚.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疆尉犁县域可持续发展评价[J].干旱区研究,2005.22.2.

[3]蒋耀.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以青浦区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43.4.

[4]杨涛,李静.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广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J].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2.

[5]杜习乐,吕昌河.黄土高原区县域发展指数综合评价[J].经济地理,2016.36.6.

[6]周双,葛大兵,王文捷,黄丽丽,黄静虹,曾小娇.新晃侗族自治县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定量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1.

第6篇

内容摘要: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建立了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分析了成都市的发展轨迹。文章发现成都市在1997-2006年这10年间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渐增强,而技术无效性是影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然后进一步分析非DEA有效的年份,通过计算各指标投入冗余、产出不足,指出以后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成都 可持续发展能力 DEA模型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现状

目前,可持续发展已为人们所广泛接受。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

周国敏、毛韩英、杨艳峰等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福建在未来20年内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可持续发展经济、城镇化和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武玉英、何喜军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建立DEA 模型评价北京近10年来可持续发展状况,得出北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而提高人力、物力、资源的利用率与组合优化度,兼顾规模效益与技术有效性,同时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发展与可持续并行的关键。

四川省成都市是目前西部地区现代化水平比较高、综合实力比较强的一个城市。它的可持续发展对整个西部地区竞争力提升及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促进和带动作用。

DEA方法的基本模型

本文运用评价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的C2R模型。该方法在不需要给出投入产出数理函数关系和权重假设的前提下,仅利用投入产出的观察数据,就能给出综合的标量值,以此评价不同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程度。

决策单元DMUj的相对有效性建立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每个决策单元的有效性紧密依赖于综合输入和综合输出的比(投入―产出比)。每个决策单元可以分别建立C2R模型,如下所示(为方便记DMUj0对应的输入,输出数据分别为x0=xj0,y0=yj0,1

上式中s+和s-表示松弛变量,e=[1,1,...,1]T;ε为阿基米德无穷小量,计算时取ε=10-7。若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为λ*,θ*,s*+,s*-,当θ*=1时,则决策单元j0为弱DEA有效;当θ*=1,且s*+=s*-=0时,则决策单元j0为DEA相对有效。

基于DEA的成都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一)指标的确定

从系统论观点出发,成都市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个复杂的巨系统,包括:资源、经济、环境、人口与社会五个子系统。

1.资源角度。描述资源子系统的指标有很多,例如能源产出总量、能源年消耗总量等。能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成都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并且能源的投入比能源的产出更能说明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本文选取能源年消耗总量为输入指标。

2.经济角度。经济子系统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均GDP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投入人力、物力,并考虑环境问题的同时,反映经济上的产出情况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文章把人均GDP 作为反映经济状况的输出指标。

3.环境角度。文章选取了成都市历年治理污染所投入的资金作为输入指标,从投入产出角度指出在减少污染的同时需要减少治理污染的费用支出。因此选取环保资金投入作为输入指标。

4.人口角度。现在成都市面临着人口基数大、增长量大、人口密度趋向日益增高的状况。描述人口子系统的指标很多,例如人口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从业人数和失业人数等。但本文更多考虑的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选取从业人员的投入情况作为输入指标。

5.社会角度。反映社会子系统状况的指标很多,例如保险与福利状况、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等。但为了简化问题, 本文从居民的消费水平出发,因为消费水平的提高同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的稳定程度以及其他的状况。所以选取了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作为输出指标。

综合以上部分,文章选取了每个子系统关键的指标作为输入、输出的指标。其中输入指标为从业人数、能源消耗总量、环保资金投入;输出指标为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与人均GDP。

资料来源:1997-2006年成都市各指标的数据来自《成都统计年鉴》、《四川省统计年鉴》。

(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根据以上数据得出DEA模型,对所建立的模型用EMS软件求解,可得出成都市1997-2006年的投入产出结果(见表1)。

(三)模型结果分析

从表1的评价结果可以对成都近10年来发展的投入产出状况进行分析:1997、2001、2003、2004、2005、2006年评价结果为DEA 有效,即投入与产出达到了最优的状态,其技术和规模效益都有效。同时反映了成都近10年的发展中有6年的投入与产出有效性都达到了最优,有效率达到了60%,说明成都的发展已经充分注意到了整个系统的协调,设法提高投入产出的效率。

1998年出现了第一次DEA无效,随着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流向,针对成都经济长期处于规模效益递增的情况,动员各方面的资本参与开发,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也使得1998年以后的2年(1999年、2000年)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渐增强(由θ值可看出),后来出现了2001年的DEA有效。1998年到2000年这DEA无效的三年其主要表现是随着投入量保持较大幅度的增加,对应的产出虽也有较大幅度增加,但速度较慢。这是成都经济进入调整和积聚力量的时期。从DEA值形成的时间序列可以看出,成都经济发展的DEA值呈现有效―无效―有效―无效―有效的过程。这说明,成都经济具有自身调节能力,能随时间发展不断优化投入结构。

对表1中非DEA 有效的年份通过分析得:所有的非DEA 有效的单元均为技术无效,说明各资源之间的组合没有达到最优,存在输入剩余或者输出亏空。从K值可以分析1998年、1999年、2000年、2002年的投入产出是规模效益递增的。综合技术无效可以分析,规模效益递增的取得也大多是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但对技术的依赖性以及投入产出的效率依然不高。这与成都发展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合。

(四)对非DEA有效的单元进行改进

保持现有产出不变,根据公式x=(1-θ*)x0+s-*可计算出各个投入指标可节约量(见表2),即现有投入的投入剩余。

首先,从对非DEA 有效的单元进行调整,得出成都市在2003年以前的发展过程中,发展曲线大体上沿着可持续的轨迹不仅是通过大量的投入人力资源而取得,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这从发展过程中人力可节约量、能源消费可节约量与环保投入可节约量可以看出。

其次,纵观1997-2006年(除去DEA有效的年份),前两项指标上的投入剩余是直线前进的,也就是说成都市在对于人力、物力、资源的利用上都有很大的改进;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上,剩余量波动幅度虽不是直线前进的,但是大体上来说可节约量是越来越小的。这也说明成都市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渐重视污染的治理。

成都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成都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结论

由上述部分对成都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的定量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在最近的10年中,成都的DEA有效率达到了60%。

从成都的非DEA有效年份可以看出,它们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投入人力资源而取得,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这也说明成都经济增长的方式有待改进。

从DEA值形成的时间序列可以发现:成都市经济发展的DEA值呈现出有效―无效―有效―无效―有效的过程。这说明成都市经济具有一定的自身调节能力,能随时间发展不断优化投入结构。

成都市相应的K值均要大一些(1999年除外),且相应年份规模效率值(K值)均在0.94以上,说明现有投入与最佳投入差距并不很大。这很好的说明了成都市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比较高。

(二)成都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建议

鉴于成都市资源和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对于成都地区未来的发展,以及如何做到发展和可持续性并行,提出如下建议:

应当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加大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投入的技术有效性。工业经济发展要继续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的生产模式,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俊军,许学强,魏清泉.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

2.许学强,张俊军.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研究[J].地理学报,2001(1)

3.Zhou Guo-min, Mao Han-ying, Yang Yan-fe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FujianProvince in the new century. The 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 vol.10.No.4.2000

4.武玉英,何喜军.基于DEA方法的北京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3(16)

5.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DEA).科学通报,2000(17)

作者简介:

赵伟,男,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管理科学及数量经济学。

第7篇

[关键词] 我国森林资源 可持续发展 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067-01

作为一切环境和资源的载体,森林的可持续利用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然而由于人们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森林资源对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威胁,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尽快的处理好土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完善的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对土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希望可以对我国的森林可持续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一、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的木材制品和人工制板的大多数材料多为树木,木质家具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其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进一步的引起乱砍乱伐、毁林开荒、只伐不种等恶劣现象,严重的破坏我国的森林资源。地方的森林资源被破坏,导致水土资源流失严重,下游的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我国的农业的发展。以下是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森林资源的总量正在逐渐减少

虽然我国整体的森林资源在全球的森林资源中处于较前的位置,但是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较为辽阔,所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三,仅仅在世界排名中占139位,而且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平均人口的森林资源覆盖率只有0.145公顷,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人均的森林蓄积量只有10.151立方米,远远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

2.我国森林资源的质量不高

作为世界森林资源的一般质量标准,我国的乔木林每公顷的占地面积只有85.88立方米,我国乔木的平均颈宽只有13.3厘米,我国每公顷的乔木积蓄量只有49.0立方米。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人工管理,我国的乔木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整体的乔木质量达不到世界标准水平。

3.不断地管理压力给林地的保护带来困难

虽然我国近期对林地转非林地面积显示的数字正在减小,但是个别地区的乱砍乱发现象仍然严重,很多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森林资源过度的开发,地方在对森林资源开采完成以后,只对开采的土地种植两到三年以后便弃用,森林资源被浪费。部分地区过度放牧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资源沙漠化,间接的影响森林的覆盖率。一些地区对森林附近居住人员的用火安全没有进行深入的指导与教育,居民常常因为用火不当,引发火灾,大量的树木被烧毁,严影响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对防护林体系不断地建立和完善

森林防护体系,可以固沙防风,对于生态环境有效的改善,对水土的涵养量进行保护,对工农业的生产环境营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生态自然区的周边环境可以明显的改善,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生态安全打下基础,作为森林工程开发的重点之一,防护林工程的实施,能够保证森林资源的树种类别更加的合理,增加水土的涵养量,进而促进周围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2.落实森林采伐责任制度

森林采伐责任制度是指谁采伐谁更新,对于每个采伐的森林区域落实责任管理,对各项采伐措施切实的进行落实。对农林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地进行建立,对采伐经济组织成员的相关责任进行明确,设定采伐标准,并才开采之前收取一定的采伐保证金,如果部分投资商在对森林采伐的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除了要扣除保证金以为,还要追加相应的罚款。

3.加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增加森林植被面积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最根本方法。我国每年因为水平流失问题,造成泥沙流失现象严重。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样问题,就必须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遵循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在平川和丘陵地带进行农业耕作,剩余的地方进行树木和草的种植,对绿色生态环境进行营造。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对所执行的地区进行统一的规划,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规划制定完成以后,对开展的区域实行分区种植,植树和种草的过程中注意对经验的积累,对于不同坡度不透土质的地区种植不同的树木品种,对多种经验积极地进行发展。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要以林业部门文中心,各个部门协调分工,最后进行通力合作共同完成。

4.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严厉的打击

对森林公安的工作作风进行大力的整顿,建造一支作风硬、工作强、执法严的森林公安队伍。对于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要进行严厉快速的查处,对犯罪分子进行严厉的惩罚,对林业法制环境进行良好的营造。

5.重视对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增强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

对于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林业部门要充分的给予重视,对森林资源合理的开发,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终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国土安全、生态环境多样性以及农业生产用地保护要重点的进行开发与利用。进一步的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的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对传统的单纯的以植树为主题的经营模式进行调整,以森林资源为基础,增强对农业、副食品业、旅游业的开发,建造新型的经济发展体系,提高省略资源的经济效益。

作为人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有无可替代的位置,我国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对防护林体系不断地建立和完善,进一步的落实森林采伐责任制度,加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严厉的打击,重视对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增强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确保我国的森林资源可以得到更加长久有效的利用,实现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冷矛,李长胜.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分析[J] ,林区教学,2009,(09).

[2]邱敏.有关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论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9).

[3]邓文生 .浅谈如何实现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0,(8).

[4] 杨林,韩全芳.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日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20(2).

第8篇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中国企业在海外如何开展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商业风险,搞定项目,赢得民心,已经成为其面临的重大挑战。

正是基于这样的远见,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以下简称商会)从去年开始谋划出台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指引,今年6月将。这是国内外唯一一个针对国际基础设施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指引。

中国承包商在海外影响有多大?

――规模不断壮大,项目遍布全球

在“一带一路”上,中国承包商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承接了大量的海外基础设施建设,足迹遍布五湖四海。

据统计,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近1000家。过去30年间,中国承包商走出国门,在五大洲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交通、电力、房建、石化、电信、新能源等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境外累计完成营业额1.2万亿美元。其中,2016年,完成营业额1594亿美元,新签合同额2440亿美元;65家中国企业入选ENR国际承包商250强,营业额总计946.2亿美元,位列各国之首。

可以看出,中国承包商已成为国际基础设施市场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那么这支力量将逐渐壮大,走向更多的国家,建房子、修铁路、建水电站、开矿产等。而这些行为将给当地经济、社会、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中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强调要遵循“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坚持“和谐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特别强调要兼顾各方利益与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让合作成果惠及更多区域和人群。为了落实这样的要求和目标,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从当前和长远出发,从去年开始启动《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制定工作。

2017年4月25日,商会召开“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与可持续基础设施研讨会”,对该《指引》的草案进行最后征集意见和建议。会议透露,该《指引》将于今年6月在澳门召开的第八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正式,2017年下半年即可执行。

《指引》有必要吗?

――响应国际必然趋势,契合企业实际需要

商会副会长王禾介绍《指引》制定的目的时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产能合作等政策的实施,中国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可以预见,中国企业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范围、盗亢凸婺T谖蠢醇改甓冀获得显著扩展和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无论从外部需求还是自身的长远发展,中国企业都需要关注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问题。

一方面,从国际上来看,可持续基础设施以其在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人口增长等全球性挑战中的重要意义而为联合国、各国政府、金融机构等广泛接受。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G20会议均对可持续基础设施给予了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外国政府或业主期望中国企业能充分考虑基础设施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投资、设计和建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

另一方面,从企业业务实践来看,可持续基础设施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企业只有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充分考虑项目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长期影响,建立与当地政府、社区和民众的和谐关系,方可赢得各方信任,降低项目的社会和环境风险,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很显然,可持续基础设施将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必然选择。

《指引》想解决哪些问题?

――明晰衡量标准,提供操作方案

《指引》是商会探索通过可持续基础设施促进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指引》,帮助会员企业真正了解:什么是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为什么要提倡可持续基础设施、如何建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

《指引》广泛适用于中国企业在境外参与基础设施项目,从经济、社会、环境、治理四个维度对企业经营行为提出详尽而具体的要求,覆盖了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和废止等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具体而言,《指引》包括经济可持续指引、社会可持续指引、环境可持续指引、可持续治理规范,主要从制度建设、信息披露、可持续报告、将可持续纳入考核等几个方面,为企业加强可持续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指引》对企业有何用处?

――源于实践心得,基于现实需求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目前拥有会员企业1300多家。其中,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近1000家。那么,这样一个《指引》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到底有用吗?在研讨会上,中国路桥、中土公司结合海外实践分享了对《指引》的看法。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历史起于非洲,兴于非洲,辽阔的非洲大陆一直是公司最重要的市场。在全力推进这些惠及非洲民生、助力非洲经济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同时,中国路桥始终不忘自身肩负的责任,追求企业与所在国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及融合发展。正是因为这样的心得,让中国路桥更加坚信可持续基础设施的必要性。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刚明确表示:中国路桥愿意在《指引》的指导下,与各中资企业兄弟单位共同努力,树立中国企业在境外可持续发展的新标杆。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探索的“亚吉模式”也是选择可持续发展之路。该公司在项目建设中兼顾东道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以亚吉铁路这一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为龙头,带动沿线工业园等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为实现中非经贸合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开启了新思路,带来了新机遇。因此,发挥好“亚吉模式”的借鉴作用,将有助于东道国提升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

该公司企业发展管理部副部长王强在会上表示,要会学习、领会和运用好《指引》,在练好企业可持续治理内功的同时,积极参与承建海外可持续基础设施,实现项目与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有效满足东道国自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指引》今后如何尽快落地?

――加强能力建设,多方共同推动

当天会上,金融机构、驻华使馆、国际机构、相关同行业组织以及企业针对《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指引(草案)》提出了修订意见和建议。各方代表在发言中一致认为,该《指引》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也相信在推动中国企业境外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建设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9篇

1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林业属于大农业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在我国的林业建设和保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林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将森林资源的保护放在首位。目前我国森林类型较丰富,森林面积19545.22万hm2,覆盖率为20.36%。我国国有林地面积已经达到131.58万hm2,集体所有林权面积达到18246.61万hm2。以山西省为例,山西是一个多丘陵、山地的省份,据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清查,山西森林面积282.40万hm2,其中林地面积261.33万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属于黄土高原,森林资源的保护对于山西的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2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林业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入认识,人民群众越来越认识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大力发展林业建设,得到了大家的共识。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说林业资源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要满足后代人对林业资源的使用要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必须将林业可持续发展观深入到林业的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和发展政策,最终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实现林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资源保护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其完善的建议

我国十分重视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相继颁了布《森林法》、《草原法》和《水土保持法》等,在林业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有些法律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和理顺,制约着我国林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3.1现有林权模式我国以森林资源为主的林业产权主要分为两种模式,林权国家所有模式和林权集体所有模式,这是早期公有制经济的体现。这两种林业所有权制度,并不适应我国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林业公有产权制度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并没有实际的拥有者,所以看护单位往往对国家所属林业关注程度不如对自己本部门利益那么关心。集体林业产权中的森林经营模式是一种委托性质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理论上的通过群众自治的管理制度。所以,应该尝试建立关于森林资源的林业产权管理制度,通过改变所有权的归属,达到促进权利人对于林业建设的关心和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尽责态度。笔者建议,要对不同森林分类的产权进行优化和选择。首先,对于生态公益林,其产权结构适合以公有产权形式作为最优的选择。其次,对于商品林,既然是以生产商品、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所以从产权归属方面可以放开。通过商品林的私有化产权的确认,刺激和激励开发商品林,有利于提高商品林的经营和管理水平,真正使商品林经济价值得以实现。

3.2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立的法律问题我国《森林法》规定,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但实际情况与《森林法》中相关规定有脱节的情况,并没有正式出台一套林权的补偿费用的有关规定,这样就造成了林业的投资者、保护者得不到相关补偿和回报。一些地方政府虽然规定有相应补偿条款,但是补偿费用偏低与市场经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所以林业投资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补偿。笔者认为,应增加林业资金投入渠道,如政府专项财政投入、设置林业补偿款、征收生态补偿费、林业部门的补偿以及社会捐赠等。

3.3各种影响林业保护和管理的制度缺乏整体考虑我国应从宏观角度出发调整林业保护和管理制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协调:首先,要对各种影响林业保护和管理的法律进行协调,虽然我国颁布了《森林法》、《水资源保护法》等法律,但是应该意识到森林、水、土壤是一套生态环境系统,对维持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如果不能有效保护土壤和淡水资源,只保护森林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其次,要对未来可能影响森林活动的企业、公司、政府和国家援助机构进行协调,例如对直接影响森林的水力发电、河流分水等项目进行长期影响评估。这些评估,应当立足于从整体上分析生态系统,并考虑对现在或将来生活在该地区(或附近地区)居民的影响。国家的森林立法应当要求那些从事影响森林活动的企业、公司、政府、银行和国家援助机构,将这种评估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组成部分。

第10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策略建设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brings material comforts, also brings other areas, including environment, great change.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fter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y to carry on the simple discussio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of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X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如看待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有利措施是值得大家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它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环境的自净力能力,减轻甚至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并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防治,这样才能提高环境质量,环境和自然资源才能充分、永续为人类所利用,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 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标志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指经济指标数量上的单一增长,也可以是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和质量,只有后者才是可持续的,才有可能减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压力,以沉重的生态代价换取的所谓经济增长不但不是真正的发展,反而会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是维持人类适宜的环境质量,保护、增值可更新资源使其不断扩大,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使其免于浪费和被破坏,努力寻找可替代的新资源,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充分持续利用。由此可以看出,如何没有环境保护,就谈不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因为现代的发展与现实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的支撑,人们在没有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之前,随着传统发展,环境与资源正在急剧的衰退,能为发展提供的支撑越来越有限了,越是高速发展,环境与资源显得越重要。

据统计,环境污染使我国的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6%左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5%左右。追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建设不但会造成人类生存条件恶化,从长远上看也会极大的拖累经济建设。所以说建设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是不容忽视的。

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保护的建设策略

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使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持续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是当今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唯一正确的抉择。

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针,将环境与资源的承载力作为要素参与综合平衡,把保护环境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机结合起来,使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国土规划、人口计划、生态建设规划互相衔接、互为补充。建立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环境质量要求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不得实施。党委政府要定期召开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环境与发展联席会议,对与环境有关的决策进行会审,通报重大决策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协调环境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努力提高环境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组织程度。建立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公众参与制度。对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与发展决策,通过召开公众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要建立相应的程序和机制,使广大群众能够及时了解环境与发展决策内容,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立法手段使公众参与得到法律保障。建立有关环保的重大决策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协调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利益关系,促进区域的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环保的法律机制

依法加强环境管理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途径,只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将环境管理中一些切实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上升为地方法规,完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环境法规体系。全面推行和落实执法责任制;完善环境保护系统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强有力的屏障。

改进工业生产技术的流程和管理

要加强工业企业的技术更新和改造;加强污染的预防,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物耗少、能耗少、排污少而效率高的高新技术工业;发展并扶持环保企业和环保技术的开发。制定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积极引导环保产业的发展,建立环保产业园区,建立并健全环保产品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规范环保技术和产品市场,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推动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领导者和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以人为本,要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上开辟环保专栏、专题节目,及时宣传重大的环境保护活动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围绕本地区环保工作.每年开展一次主题突出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创建一批高质量的环境保护教育基础。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环境教育体系,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要在党校、行政院校和各类管理干部院校开设环境保护课程,提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水平。同时也要继续抓好大中小学环境教育工作。

结语

希望通过环境保护的策略建设,能长期、有效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寻求人类永续发展之路。让我们树立绿色的科学发展观,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 周晨煜,周雪婷,徐志伟,石晓霞. 中国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分析及应对[J].中国市场,2011(1).

[2] 张艳艳, 刘春捷. 辩证法看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J].北方环境,2011.

第1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林业可持续发展 建议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绿色生态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森林既是吸收碳汇,也是排放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减缓和适应双重功能。保护森林,减少毁林,提高森林质量,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林业部门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深入学习挖掘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促进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1.林业是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低碳经济的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碳汇功能,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贮存了巨量的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2.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愈益认识到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林业既是产业建设的载体,也是生态建设的载体。现代林业的发展就是按照林业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规律,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生态中有产业、产业中有生态的双赢目标。通过发展现代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就有了充裕的物质基础条件;林业产业的生态化,又促进林业潜能的循环释放,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强有力的依托和保障。

3.森林是实施新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资源

发展林业,增加林业生物质能源供给,对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修复生态系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解决生态问题的国家战略。

二、林业低碳经济的基础理论

1.林业低碳经济的内涵

所谓林业低碳经济,是指在林业经济活动过程中,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 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林业碳源,从而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2.森林碳汇功能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估计,陆地生态系统中储存了2.48 万亿t 的CO2, 其中1.15 万亿t 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当中。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大量的CO2形成生物量, 从而减缓温室效应。森林的生物量、植物碎屑和森林土壤固定碳素而成为碳汇,这就是森林的碳汇功能。森林具有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固碳效益的潜力。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减排,森林的碳汇功能是林业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林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1.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2.加大科学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3.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

森林在维护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物种安全、木材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林业被提到了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高度。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指出:“森林是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因此,应广泛宣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公众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林业措施,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

4.大力开发与森林相关的生物质能源,建立新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据统计,我国每年森林采伐、木材加工等生物质废弃物约14亿吨,林木修枝等产生的生物质有1亿吨,树木果实和天然树脂有200余万吨,若能将这些资源的50%开发成能源,可以替代6500万吨的石油能源。一种新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可解决国家现存森林生态补偿融资难、负担重等问题,对理顺森林生态补偿的渠道和关系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为林业发展创造新的商机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程序:生物质能与节能减排及低碳经济[J].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09,17(2)

[2] 王春峰:低碳经济方兴未艾:低碳经济下的林业选择[J].世界环境,2008(2)

第12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经济

引言:所谓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社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总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延伸或在经济方面的具体化。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研究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决定了以可持续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关系。从经济方面来讲,传统经济也就是传统社会生产方式、人类自身关系及其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反映。

如在传统经济中,受人与自然对抗认识的支配,那些非市场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不被作为经济资源和财富看待的,并日认为它们的供给是无限的,不考虑经济活动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不断增长的经济财富作为经济学追求的目标,由于传统发展思想和理论指导,产生了严重的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不良恶果,如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短缺,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产生了产品分配中严重的两极分化,并由此引起了国际间和国内各种政治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而且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姚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必然要对传统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以寻求能满足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持续生存(这是人类社会的最大福利目标)和发展的道路,因此也就产生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比如:中国加入WTO以后,这使得中国利用外资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2005年中国得到1000亿美元以上的外国投资,而20世纪最后10年中国吸引的外资大约是2500亿美元。如果中国实行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给外商投资带来新的机遇,中国政府已把吸引外商投资作为实施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还有对中国内部经济调整作了很大影响,促进了各种大型工程的实施。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经济发展主要是以价值来表现,并以价值的变化来反映其规模变化的,但仅考虑价值的变化而不考虑其他的变化,那么经济发展很可能是没有保障的,所以分析经济发展,在注重价值分析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其他方方面面,将它们与价值分析结合起来。

人们知道,在传统再生产分析中只考虑价值的生产与平衡,只要价值的生产是以扩大的方式进行、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该生产、经济就能正常进行,但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则不仅要求价值生产的扩大和各部分之间比例的正常,而且要求价值的生产与其他各种流量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而且这种比例的要求更严格,如果达不到这种要求,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难以进行下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就是因为其他各种因素,其中尤其是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变化不能满足其要求的产物,所以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与其他环境相适应。

保持经济系统稳定和发展,如果能量和自然资源输入经济系统的量,超过了自然系统再生产这些能量和自然资源的速度,就会出现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结果。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就是因为传统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与能量消耗的速度,超过自然界再生产它们速度,使经济发展难以长久持续的结果。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一项共同事业,实现这项事业对我国来讲更显重要和迫切。因为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更恶劣,资源短缺状况更严重,所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为强烈。研究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条件、因难、思路和途径等、以此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其发展模式是什么,却是值得认真思考的。因为如果仅仅围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社会公平公正、公众参与等这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或共同范式而没有特定的战略模式,是难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这些基本要求只能在特定的模式和在具体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而特定的模式与经济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国情中是不同的,如对公平与公正的理解,不同的文化对它们的理解也就不同,对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方式与程度也不同,所以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还必须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特定模式。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最主要的就是生态环境和资源满足不了传统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实现生态环境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方面的工作,在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与世界各国或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酷程度和资源的短缺程度是非常高的,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需要,成为我国最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