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体经济发展方向

实体经济发展方向

时间:2023-07-19 17:30: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体经济发展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体经济发展方向

第1篇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对其产生影响的两大重要因素为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如何能够发挥出两者的促进作用,避免发生风险,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笔者首先对两者的概念进行阐述,再说明两者对互相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然后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协调两者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刻认识,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能够使两者发挥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关系;互相作用

金融体系对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资金流动的趋势与方向,其中还包含了社会经济具体运行规律。实体经济则能够体现出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也能够体现出金融体系的运行状态。通过对两者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措施,不仅能够使两者保持协调的发展状态,还能够有效规避两者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以免发生阻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下面笔者就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一、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基本概念

1.金融体系的概念。对金融体系的概念进行阐述应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首先,宏观角度。金融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模式,该模式在不同国家都是不相同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不同国家在发展速度和水平上所存在的差异[1]。有些国家内部的金融体系是由该国家金融市场具体发展情况决定的,而有的国家则是通过宏观调控所决定的。其次,整体角度。基于该角度能够将金融体系视为一个国家的体系,体现出该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情况。也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大体框架,一些交易平台、市场资产等共同组成了该国家的金融体系,如果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就需要充分了解市场环境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为,综合考虑全局情况。

2.实体经济的概念。在实体经济的概念当中包括了物质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内容,从宏观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其涉及的范围较广、领域较多,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从经济特点方面来讲,经济实体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相应的生产资料,在改善人们生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实体经济还能够保障人类经济的发展,促使人类能够保持正常的生产与消费,人们通过实体经济能够达到人们所需要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层面的消费。

二、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的作用

金融体系要想能够得到发展,需要以实体经济为其发展的基础,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能够获得在市场竞争当中的优势,提高竞争力,企业会将很多金融资本投进了虚拟领域中,这种投资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金融危机的产生,从而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发展。在实体经济下,人们所进行的相关活动都拥有固定地点,所进行交易的商品也都是实体物品,不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还便于控制,所以对推动金融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比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谓虚拟经济主要是指股权、债券等产品。这些产品不能够切实被人所看见,且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因此此类产品在交易过程中将会存在很大的风险,但是如果交易成功所得到的回报相对实体经济也更高。此外,金融体系还能够对实体经济产生促进的作用。

三、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1.实体经济对金融体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实体经济所产生的促进作用是较为明显的,例如在东北,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因为没有采取有效的政策用以扶持东北工业,使其虽然身处改革浪潮,但是却逐渐走向衰落,最终导致东北工业的发展十分落后,金融体系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4]。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经济越落后的地区,该地区的金融业发展速度也越缓慢,无法为该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而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对东北工业的振兴,并制定很多相应的规划、策略与目标,使东北工业得到了一些复苏,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北地区人们的就业问题。由于对东北工业的支持,东北金融业也随之出现了较大的提升。基于国家的角度来讲,实体经济是能够充分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但从现阶段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其还有待提高。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应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领域的支持力度,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制度和物质等方面的保障。基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企业切勿在虚拟领域当中投入过多资本,应树立正确投资理念,避免企业由于投资理念发生错误而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金融体系能够使实体经济更加繁荣。目前,我国在发展实体经济方面上还需要大量的资本,而金融业是含有资本最多、资本规模最大的行业,应当给予实体经济一定的支持。如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资本,那么可以向金融机构进行借贷,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度过难关,还能够为金融机构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从而达到双赢的目标。所以,金融机构应当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了解,找到存在市场当中资金均衡指标,并确定资金的具体价格,从而优化配置相应的资金,最大程度发挥资金本身的价值。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资本市场也是较为落后的,存在很多问题。而且,我国资本市场一直以来开放程度都较低,很多工具都不无法进行有效连接。尤其是在对中小型企业资金支持方面,更是不够到位,出现了脱节的现象。一般情况,大企业在信誉与效益方面相对中小企业都更高,金融机构也更愿意把金融资本投入到这些大企业当中。这种情况的出现非常不利于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急需解决上述问题。

四、协调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有效途径

在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上,应探索出以下两种途径:首先,调动实体经济要素,推动金融体系发展。通过上文对两者的分析,两者所能够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两者和谐共同发展,这便需要借助政府部门的力量,通过利用科学的手段充分发挥实体经济作用,使其保持积极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实体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拥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才有利于金融体系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实体经济发生了重大转变,人们在金融上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基于这种背景,为金融体系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次,尽快完成金融体系的改革。为了能够充分发挥金融体系的作用,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应当尽快完成对其的改革。我国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改革措施,明确其改革的方向,将不利于金融体系发展的各项因素剔除出去,由此才能够最大程度使两者和谐发展,充分发挥两者本身的作用,使我国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上升到新的发展阶段。

五、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都能够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近些年开始提高对该方面研究的重视程度。针对当下实体经济的具体情况,应当发挥我国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只有我国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够使两者的发展变得和谐与稳定。只有使两者保持这种发展状态,才能充分发挥两者作用,避免金融风险的出现,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露琪.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5,10(34):79.

[2]王睿琪.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01):12+119.

[3]詹小琴.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J].商,2016,01(03):170.

[4]杜伟.关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6,04(08):49.

[5]喻雪倩.关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分析[J].品牌,2015,05(09):110.

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方向预测与思考

《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中,阐述了1998~2006年美国房价的波动,住房按揭贷款增长150%,比国民收入、GDP高出很多,房价的上涨超过基本面是非常糟糕的泡沫状态。相比而言,中国在过去十年里快速上涨的房价,与过去的美国房地产很是相近。为了避免我国房地产经济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给国民经济、国家金融带来严重危害,科学、合理的预测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调整房地产,可以促进房地产经济良好发展[1]。所以,科学、合理的预测与思考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1影响房地产经济的因素分析

房地产是一个涉及方面较广的行业,其不仅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在双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我国房地产经济要想实现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是比较困难的。

1.1外部因素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环境频频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房地产经济波动越加剧烈。其中本国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加之一些政策变动,都会造成房地产经济波动。

1.2内部因素影响

房地产经济内部因素影响包括房地产市场供需之间矛盾、房价变动、房地产投资的波动等。(1)房地产市场供给与需求存在矛盾。房地产市场供需是最直接的调整模式,同时也是造成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原因之一。从目前我国房地长市场供需情况来看,房地产投入增长较快,而广大消费者住房需求迟缓,这极有可能造成房地产行业下行,房地产经济减少。(2)房价波动。房价波动是影响房地产市场中出现盲目房产投资的主要因素。从我国过去十年房地产价格疯狂上涨情况来看,诸多投资者为了在房地产行业谋取高收益、高回报,积极参与到房地产开发中,房地产市场将受此影响而不断扩大金融发展上升空间。但不断攀高的房价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国家实施宏观调控,降低房价,而大量投入开发的建筑将难以得到高回报,这必然会导致房地产经济下降。(3)房地产投资波动。投资变动是房地产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房地产投资加大,必然会刺激房地产行业扩张,反之房地产行业就会萧条。由此可以看出,房地产经济的变化周期与投资变化周期是一致的。在目前房地产行业存在较大风险的情况下,诸多房地产投资者以观望态度来对待,如此房地产投资周期缩短,容易造成房地经济变动[2]。

2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基于内外部因素影响下,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

2.1宏观调控给房地产经济带来的影响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来看,房地产投资热已经在全国蔓延,如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转移到房地产开发上,这必然会导致房地产过度开发,而其他行业发展迟缓,打破我国经济发展平衡的态势。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我国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宏观调控,控制消费者持房数量、土地开发等。通过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房地产投资热有所减缓,房地产投资周期缩短,相应的房地产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另外,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必然会导致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这其中就包括银行信贷为房地产开发提供的资金,如此国内银行信贷规模将会快速增长,加剧银行信贷风险。为了降低银行信贷风险,避免金融危机发生,我国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宏观调控,缓解了银行信贷风险,但却给房地产经济带来很大影响[3]。

2.2与房地产经济发展相融合的金融基础系统不完善

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形式较好,且形成一套基本具有一定规模的建设制度,但依旧存在金融基础系统不完善的情况,给房地产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金融基础系统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房地产信贷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信贷都是以开发贷款为主,而消费者信贷不佳,导致银行需要面临较大的信贷风险,这可能造成金融市场缺失。其二,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的扩大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扩大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可以刺激消费者购买房屋建筑。但目前住房公积缴纳比例受环境因素制约无法上调,相应的消费者在没有较高住房公积金支持下,会慎重考虑是否购房[4]。

3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的预测与思考

3.1房地产经济未来发展方向预测

综合分析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国内大环境,对我国房地产经济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确定发展趋势将表现为:(1)国家政策的出台,合理调控房地产经济。考虑到房地产价格上涨速度过快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居民的购买热情,对房地产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是不利的。我国政府和职能部门将结合本国国情,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有效调控房地产经济,使房地产价格处于理性区间,避免房地产经济处于恶劣发展状态,危及国民经济、国家金融。所以,我国政府有望出台政策来合理调控房地产经济,使其良好发展。(2)房价将逐渐趋于平稳。在我国过去的十年间,房价的持续攀升,的确促进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但是却给广大国民带来了严重的生活负担。高房价让广大人民群众对购房望而却步。在未来的几年中,我国房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必然会有所下调,最终达到居民能够接受的程度,并逐步趋于稳定,使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3)房地产市场发展将逐渐成熟。从我国房价开始攀升到今天,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发展状态,整个房地产业还未成熟,因此房地产经济发展必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频频波动。而随着我国经济的有利刺激与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将逐渐成熟,相应的房地产经济也会平稳的发展[5]。

3.2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合理发展房地产产业。在当前我国房地产产业发展还不成熟的情况下,结合我国房地产发展现状及发展需要,制定健全的房地产经济长期发展计划,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有序的、有计划的进行房地产精细化发展。如此可以逐步改变我国房地产产业发展现状,使房地产产业趋于成熟,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所以,制定长期的房地产经济发展计划,有目的、有序的落实房地产业务,可以逐步实现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加强房地产产业管理,保障房屋建筑质量。实现我国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需要有广大消费者的支持。而获得广大消费者支持的关键就是为其提供安全、坚固、耐用、舒适的房屋建筑。因此,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注意完善、健全房地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并要求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对房屋建筑建设质量进行严格监督检查,确保房屋建筑质量达标,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住房[6]。

4结束语

对当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宏观调控给房地产经济带来很大影响、与房地产经济发展相融合的金融基础系统不完善同样给房地产经济带来很大影响。基于此,对我国房地产经济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与思考,国家出台政策有效调控房地产经济,加之房价逐渐平稳、房地产市场逐渐成熟,会使房地产经济良好发展。而要想真正实现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还需要通过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加强房地产产业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才能逐步实现。所以,积极调整我国房地产行业,可以使房地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高洪祥 单位:浙江中安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曹志明.浅析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J].中国房地产业,2012,(2):29.

[2]武增元.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分析浅谈[J].现代商业,2013,(35):105.

[3]韦芳.基于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与管理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9):16-17.

[4]周琳.浅议新常态下房地产业研究和发展方向[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7):1632-1632.

第3篇

正确地界定虚拟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探索虚拟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经济在加入WTO后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非常有现实意义。

一、虚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分析

虚拟经济是一个现实,是总体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个现象。马克思关于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初级阶段的论述非常精辟。货币的功能主要是价值尺度、流通和支付手段;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支付环节和实物环节发生了分离,货币经历了信用化、资本化的进程。从实质上讲,其属性利功能己发生了变化,它具有与实物或实体经济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的两重性。实体经济突然成了货币信用的天然载体。

两者一旦分离,货币在经济生活中就逐步超越实体经济的限制形成了全新的状态和运作体系。虚拟经济的发展便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到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后,资本积累和生产集中成了生产力的内在需求,资本市场便以资金集中的体系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货币转换为股票、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它是货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信用化,使以资金利资本流动为代表的金融业对与实体经济超越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航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化金融市场形成提供了发展的基本条件。二战以后,世界货币体系几经变动,使得金融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日趋扩大。

该体系的发展源于实体经济,但己大大地超出了后者,并且,体系的运作规律也部分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限制,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操纵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认识这种背离,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也许是我们对虚拟经济最本质和最具实践意义的理解。

二、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

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会后提出了虚拟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人们手中的闲置货币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资本。第二个阶段则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由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借入,再转贷出去生息,人们还可用闲置货币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来生息,这是人们手中的存款凭证有价证券也就是虚拟资本。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跨国进行交易。

以上的阶段论客观地描述了虚拟经济发展的过程,对人们把握虚拟经济的运行趋势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三、何为我国所提倡和追求的虚拟经济

当前,在西方“虚拟经济”一词往往是指电子商务等“网上经济”活动。

国内一些学者也赞同这一概念,以有形、无形来确定和划分实物和虚拟两种经济形态。电子商务的兴起作为一种新的重大的经济现象,其本质也是经济活动信用化的表现。

十六大以来,我国学界关于虚拟经济的争论很多,大多集中在虚拟经济的界定上。关于虚拟经济代表性的论述围绕着信用制度展开,认为虚拟经济的内涵是信用制度膨胀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形态,不能将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动视为虚拟经济。有学者认为:虚拟经济是指信用膨胀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市场中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金融交易活动。上述界定本身并没有经济学理论上的含义,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经济现象的描述,这种观点比较接近主流观点。国内还有一种观点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划分,把非物质生产活动统统视为虚拟经济。这一划分引出了关于价值和财富创造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

笔者认为,以上观点在认识虚拟经济的本质上很有帮助,但是并未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论及虚拟经济的具体运用。关于虚拟经济,我国的资本市场运作体系不完善,社会闲散资金投资渠道缺乏,风险投资进入和退出架构尚未具雏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缺乏必要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中介服务组织极度不发达。只有以这些事实为基础出发点,才能论及虚拟经济的实质和其重要性。

第4篇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金融市场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说明虚拟经济在我国已经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并且在将来一段时期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确地界定虚拟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探索虚拟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经济在加入WTO后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非常有现实意义。

一、虚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分析

虚拟经济是一个现实,是总体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个现象。马克思关于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初级阶段的论述非常精辟。货币的功能主要是价值尺度、流通和支付手段;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支付环节和实物环节发生了分离,货币经历了信用化、资本化的进程。从实质上讲,其属性利功能己发生了变化,它具有与实物或实体经济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的两重性。实体经济突然成了货币信用的天然载体。

两者一旦分离,货币在经济生活中就逐步超越实体经济的限制形成了全新的状态和运作体系。虚拟经济的发展便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到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后,资本积累和生产集中成了生产力的内在需求,资本市场便以资金集中的体系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货币转换为股票、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它是货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信用化,使以资金利资本流动为代表的金融业对与实体经济超越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航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化金融市场形成提供了发展的基本条件。二战以后,世界货币体系几经变动,使得金融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日趋扩大。

该体系的发展源于实体经济,但己大大地超出了后者,并且,体系的运作规律也部分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限制,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操纵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认识这种背离,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也许是我们对虚拟经济最本质和最具实践意义的理解。

二、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

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会后提出了虚拟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人们手中的闲置货币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资本。第二个阶段则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由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借入,再转贷出去生息,人们还可用闲置货币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来生息,这是人们手中的存款凭证有价证券也就是虚拟资本。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跨国进行交易。

以上的阶段论客观地描述了虚拟经济发展的过程,对人们把握虚拟经济的运行趋势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三、何为我国所提倡和追求的虚拟经济

当前,在西方“虚拟经济”一词往往是指电子商务等“网上经济”活动。

国内一些学者也赞同这一概念,以有形、无形来确定和划分实物和虚拟两种经济形态。电子商务的兴起作为一种新的重大的经济现象,其本质也是经济活动信用化的表现。

十六大以来,我国学界关于虚拟经济的争论很多,大多集中在虚拟经济的界定上。关于虚拟经济代表性的论述围绕着信用制度展开,认为虚拟经济的内涵是信用制度膨胀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形态,不能将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动视为虚拟经济。有学者认为:虚拟经济是指信用膨胀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市场中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金融交易活动。上述界定本身并没有经济学理论上的含义,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经济现象的描述,这种观点比较接近主流观点。国内还有一种观点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划分,把非物质生产活动统统视为虚拟经济。这一划分引出了关于价值和财富创造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

笔者认为,以上观点在认识虚拟经济的本质上很有帮助,但是并未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论及虚拟经济的具体运用。关于虚拟经济,我国的资本市场运作体系不完善,社会闲散资金投资渠道缺乏,风险投资进入和退出架构尚未具雏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缺乏必要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中介服务组织极度不发达。只有以这些事实为基础出发点,才能论及虚拟经济的实质和其重要性。

四、关于我国发展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良性运行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要发展的虚拟经济内容和功能应该区别于世界上虚拟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虚拟经济的一些发展经验,笔者认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建设、有力的法律保证、适时的政策调整是成功的关键。

1.尽快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系,推动民间资本运营的良性扩展。我国产业的结构还未实现高级化,集中表现在产品的附加值特别是科技含量不高,体现在产业发展上就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相对滞后。而制约其成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渠道的不畅。美国的硅谷产业群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版本,它的成功应该归功于风险投资体系的完善。我国的创业资本投资已经起步,但普遍面临资本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平均资本金不足100万元)。为此,我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以拓展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资金渠道,特别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问题。

实现这个目标,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尽快建立和完善二板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渠道。二是要有效利用民间资本,使投资主体多元化。我国的居民储蓄已经突破10万亿,没有多样化的投资方式,既会造成社会范围内资金利用的低效率,也会对银行的经营形成巨大的压力。

2.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增强社会的风险意识,严格控制泡沫经济的过度膨胀。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各类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审计机构、证券分析机构、咨询机构等数量比较少,并且相比较国外相关机构水平也比较落后。

我认为发展我国中介组织,要明确三个方向:一是增强中介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在美国有安达信事件的教训。建议采取审计评估轮换制,规定每个审计机构对同一公司审计的员工连续年限,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显然审计成本会微有增加,但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二是延伸中介机构的服务范围。将更多有潜力的个小企业、高新企业纳入中介机构的服务体系,为风险投资等行为创造更好的外在环境。三是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经济分析和咨询机构,同时,将大学研究界学者和社会体机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界的人力资源是宝贵的财富,内部的争鸣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清某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我国在这一方面确实有待提高。

3.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市场监管体制。近期著名的“蓝田”事件竟然由一个业外的研究人员来引发,从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了我国证券市场上信息批露制度的不完备性,也对我国的行政性监管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严禁违规资金入市场,防范新信贷风险的政策具有长期性。

参照国外先进经验,我国要大力推进以下措施:首先,要严格股票交易实名制,每个投资者对自己的交易行为负责,打击市场内的恶意勾结,防上机构投资者或其他人户联合炒作。其次,要加大对市场操纵者的处罚力度,切实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要调动社会闲散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是个关键,另一方面,越来越成熟的中小股东也会成为市场上有力的监督力量和影响力量。第三,要加强交易信息、重大决策信息的透明程度,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及时公布上市公司的股东户数的相关资料,对公司的重大信息披露要实行负责制,严厉处罚散布虚假信息的公司和个人。第四,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增强中小股东、特别是社会资金的投资积极性。

4.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金融创新是虚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金融创新涵盖内容较广,包括货币和信用形式的创新、金融机构组织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金融工具、交易方式和操作技术等技术上的创新、交易范围的扩大等。

严格地说,由于市场体系仍未完备,新经济尚不发达,国内金融创新大发展的条件还未完全具备。但是,我们可以依托上海、深圳等经济金融中心大力培育和发展在小范围内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如期货期权、外汇保值等。

5.积极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金融工具,强化竞争意识。外资金融机构资金的进入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并且已经对我国的金融业经营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合作与学习是明智的。

第5篇

关键词: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金融市场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说明虚拟经济在我国已经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并且在将来一段时期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确地界定虚拟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探索虚拟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经济在加入WTO后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非常有现实意义。

一、虚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分析

虚拟经济是一个现实,是总体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个现象。马克思关于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初级阶段的论述非常精辟。货币的功能主要是价值尺度、流通和支付手段;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支付环节和实物环节发生了分离,货币经历了信用化、资本化的进程。从实质上讲,其属性利功能己发生了变化,它具有与实物或实体经济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的两重性。实体经济突然成了货币信用的天然载体。

两者一旦分离,货币在经济生活中就逐步超越实体经济的限制形成了全新的状态和运作体系。虚拟经济的发展便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到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后,资本积累和生产集中成了生产力的内在需求,资本市场便以资金集中的体系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货币转换为股票、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它是货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信用化,使以资金利资本流动为代表的金融业对与实体经济超越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航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化金融市场形成提供了发展的基本条件。二战以后,世界货币体系几经变动,使得金融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日趋扩大。

该体系的发展源于实体经济,但己大大地超出了后者,并且,体系的运作规律也部分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限制,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操纵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认识这种背离,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也许是我们对虚拟经济最本质和最具实践意义的理解。

二、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

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会后提出了虚拟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人们手中的闲置货币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资本。第二个阶段则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由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借入,再转贷出去生息,人们还可用闲置货币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来生息,这是人们手中的存款凭证有价证券也就是虚拟资本。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跨国进行交易。

以上的阶段论客观地描述了虚拟经济发展的过程,对人们把握虚拟经济的运行趋势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三、何为我国所提倡和追求的虚拟经济

当前,在西方“虚拟经济”一词往往是指电子商务等“网上经济”活动。

国内一些学者也赞同这一概念,以有形、无形来确定和划分实物和虚拟两种经济形态。电子商务的兴起作为一种新的重大的经济现象,其本质也是经济活动信用化的表现。

十六大以来,我国学界关于虚拟经济的争论很多,大多集中在虚拟经济的界定上。关于虚拟经济代表性的论述围绕着信用制度展开,认为虚拟经济的内涵是信用制度膨胀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形态,不能将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动视为虚拟经济。有学者认为:虚拟经济是指信用膨胀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市场中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金融交易活动。上述界定本身并没有经济学理论上的含义,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经济现象的描述,这种观点比较接近主流观点。国内还有一种观点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划分,把非物质生产活动统统视为虚拟经济。这一划分引出了关于价值和财富创造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

笔者认为,以上观点在认识虚拟经济的本质上很有帮助,但是并未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论及虚拟经济的具体运用。关于虚拟经济,我国的资本市场运作体系不完善,社会闲散资金投资渠道缺乏,风险投资进入和退出架构尚未具雏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缺乏必要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中介服务组织极度不发达。只有以这些事实为基础出发点,才能论及虚拟经济的实质和其重要性。

四、关于我国发展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良性运行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要发展的虚拟经济内容和功能应该区别于世界上虚拟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虚拟经济的一些发展经验,笔者认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建设、有力的法律保证、适时的政策调整是成功的关键。

1.尽快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系,推动民间资本运营的良性扩展。我国产业的结构还未实现高级化,集中表现在产品的附加值特别是科技含量不高,体现在产业发展上就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相对滞后。而制约其成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渠道的不畅。美国的硅谷产业群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版本,它的成功应该归功于风险投资体系的完善。我国的创业资本投资已经起步,但普遍面临资本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平均资本金不足100万元)。为此,我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以拓展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资金渠道,特别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问题。

实现这个目标,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尽快建立和完善二板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渠道。二是要有效利用民间资本,使投资主体多元化。我国的居民储蓄已经突破10万亿,没有多样化的投资方式,既会造成社会范围内资金利用的低效率,也会对银行的经营形成巨大的压力。

2.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增强社会的风险意识,严格控制泡沫经济的过度膨胀。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各类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审计机构、证券分析机构、咨询机构等数量比较少,并且相比较国外相关机构水平也比较落后。

我认为发展我国中介组织,要明确三个方向:一是增强中介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在美国有安达信事件的教训。建议采取审计评估轮换制,规定每个审计机构对同一公司审计的员工连续年限,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显然审计成本会微有增加,但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二是延伸中介机构的服务范围。将更多有潜力的个小企业、高新企业纳入中介机构的服务体系,为风险投资等行为创造更好的外在环境。三是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经济分析和咨询机构,同时,将大学研究界学者和社会体机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界的人力资源是宝贵的财富,内部的争鸣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清某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我国在这一方面确实有待提高。

第6篇

【摘要】京津冀区域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传统商业地产发展业态形式单一、功能局限等问题日加明显,转型商业地产发展业态公然成为影响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对我国商业地产发展业态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业态融合发展将是我国商业地产发展业态转型的方向,并提出与之促动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区域发展 商业地产 转型路径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形态调整布局,是实现三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主要方式。表现最为突出的即是商业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的提高。如下图1所示,2007年――2016年,我国住宅、办公楼和商业地产三个业态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趋势图显示,商业地产类地产业态的开发投资增速明显高于住宅地产业态的开发投资增速。由此可见,商业地产区域间的合理布局调整已成为我国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而区域内业态转型发展是重新布局后商业地产需要予以重视的问题。因为只有区域间完成合理布局,区域内实现转型发展,才能保证商业地产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符合特定区域经济趋势。

二、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我国商业地产发展业态现状及未来转型方向

(一)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我国商业地产发展业态现状

纵观当前商业地产发展业态,可以看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商业地产发展业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征:

1.业态形式相对单一。零售业态至今都是我国商业地产开发的主要业态形式,根据零售业态功能的不同,有连锁商超、购物中心、家居中心等。这种以零售业态为主的商业地产,随着地产上市的逐渐成熟,逐渐在周边圈内开发出小型辅基础设施,如医药店和其他商店,但零售依然是商业地产的主线。

2.业态功能相对局限。大型商超购物是传统商业地产的主要业态形式,而在业态功能上,大宗百货购物占主流,医药、健身、体验中心等功能相对欠缺,虽然目前这些功能实体经济已陆续进驻商业地产,但相对于商业地产规模而言尚存在缺口,从整个商业地产业态上看,功能相对局限。

(二)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我国商业地产发展业态未来转型方向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背景下,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成为趋势下促动三驾马车作用的经济新动力,像虚拟电商交易、在线交易等虚拟经济成为消费大趋势,实体经济逐渐淡出消费主线。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业增速放缓影响传统商业地产业态正向需求。意味着在未来,餐饮、零售、住宿等传统商业地产单一业态形式已很难满足当今“快”时代的消费理念,网络交易逐渐侵蚀实体经济下促动传统商业地产业态只有向“轻灵”、“综合”开发方向转型,打破以往纯粹地产开发思维定式,依托于传统商业地产基础上,将具有养老、医疗、生态休闲、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产业功能通入传统地产,将传统地产开发形成产业复合型业态,换言之,传统商业地产上延伸出除商业住宅、消费购物用途之外的其他医疗、休闲等辅、保障性多产业功能“混搭”式业态或许是未来传统商业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

三、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我国商业地产发展业态转型路径

未来“混搭”式发展业态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下商业地产的发展方向,作为行业趋势,发展业态转型需要从顶层设计、市场运作和人才保障三方面综合入手。

(一)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商业地产业态组合

在商业地产开发初期,进行缜密的调查研究是必要,但在地产业态上也需要进行科学规划,使单个业态形成业态组合,升级传统商业地产单一业态形式,产生小集群效应。如在商业地产开发初期,确定地产主线为百货购物型,围绕主线规划,结合区域人群特点和消费特征,诊断在主线业态之外的该区域欠缺或需求较为旺盛的其他产业或功能业态,并确定其为第二业态和第三业态。以此类推,形成基于主线业态之上的适用于该地块的商业地产业态组合,值得注意的是,在确定其他非主线业态时,需要将各业态之间的相互辅助和竞争考虑其中,不能重复发展从属业态,以免负面影响主线业态发展。

(二)市场运作,促动商业地产业态间融合发展

商业地产在上市后,合理配置资源,是有力促进业态间的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市场化运作是使资源得以合理配置的天然促动剂。因此,在商业地产投入上市后的一定时段内,吸引不同业态进驻,完善地产功能要充分借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力量,主动淘汰不适宜融合发展的业态形式或需求不大的功能产业,加大力度引进那些适应经济形势、契合消费趋向的业态,寻求业态间经济平衡点,促进业态间的融合发展,并最终使商业地产发展成为融合多经济点的综合型地产。

(三)人才建设,支撑商业地产业态转型发展

传统商业地产转型发展路径上,保持专业人才供给和智慧贡献是支撑商业地产转型发展能否持续的关键。因此,传统商业地产在转型过程中,要着重加强专业人才的引入与培育,细化商业地产业态发展人才队伍分支,能够系统、全面、多面、辩证的分析地产业态发展问题和不确定性因素,支撑商业地产业态转型良性发展。

四、结语

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下,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促动下,传统商业地产业态“混搭式”发展趋势明显。要保障传统商业地产的有序转型,顶层设计上科学规划地产业态组合,并需要依靠市场化运作手段促动业态间的良性融合。同时,持续的专业化人才供应也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刘寅; 孟昕; 余华义.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我国房地产业态的转型与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2)

第7篇

关键词: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F019.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前言

对于林业经济而言,在目前的供给侧改革中,要想提高供给侧改革质量,除了要认真分析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势和发展理念之外,还要加强对现有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了解,做到根据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实现多元化发展,保证林业经济的供给侧改革能够找准着力点,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质量,满足供给侧改革的实际需要。因此,考虑到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特殊性,具体应从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入手,找准供给侧改革着力点。

二、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应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

对于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而言,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并加强对林业产业的优化,是提高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在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中,现有的产业结构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不相适应的问题,要想解决现有产业结构的合理性问题,就要对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增加产品种类以及活跃市场环境等方面入手,提高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打造现有产业结构下的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2.根据市场需求降低产能

结合当前林业产品的数量以及供求关系,在市场需求并不旺盛的状态下,应主动降低产能,在做好封山育林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以新的产品类型取代原有的产品种类,实现在产能降低的同时,经济效益不降低,在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林业产品的针对性。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

通过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改善,在产业结构上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在此形势下,林业经济应找准产品定位,从加快林业产品深加工和提升林业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入手,形成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三、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应转变发展理念

按照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在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中,积极转变发展理念是保证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林业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措施,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过去粗放式经营的发展理念

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转变过去粗放式的经营发展理念,对改变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和降低林业经济的资源浪费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在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中,应努力转变粗放式的发展理念,改用集约化的发展思路支持林业经济发展。

2.转变传统的原材料销售的经营模式

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原材料的直接销售不但利润较低,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使得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效益不突出,不利于林业经济的长期发展。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实际需要,只有积极转变传统的原材料销售模式,做好发展模式更新,才能提高供给侧改革质量。

3.转变过去只重视开发规模不注重开发效果的发展理念

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扭转只重视开发规模不重视开发效益的理念,在供给侧改革中,应做好产品深加工和新产品的研发,通过科研工作和创新工作带动产业发展,保证林业经济的供给侧改革能够形成对开发效益的关注。

四、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应实现多元化发展

结合当前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在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实现多元化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对提高供给侧改革质量和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单一的林业经济发展思路

林业经济在供给侧改革中,应不断创新发展思路,除了要结合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之外,还要将多元化发展作为重要的发展理念来看待,使单一的发展思路能够得到积极转变,推动供给侧改革进行。

2.适应市场需要及时推出新产品

根据市场需要以及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在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中只有强化产品意识并积极推出新产品,才能保证供给侧改革有所侧重,最终达到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林业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

3.根据市场需求强化比较优势

林业经济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许多产业优势和比较优势,在具体的供给侧改革中,只有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强化对市场需求的满足,并突出林业经济的属性,才能提高供给侧改革的质量,提高供给侧改革的针对性。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林业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关系到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对林业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和有效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中,我们应着重从产业结构优化入手、从转变发展理念入手以及从多元化发展入手,为林业经济的产业化调整和供给侧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更好的满足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为此,我们应对林业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根据供给侧改革的实际需要,着重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参考文献:

[1]任洋,李媛辉,姜国华.集体林权改革下的生态隐患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6.

[2]陈小波.祁阳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11,05.

[3]蒋凡,曾辉,卓秋丽,王芳,林小花,王劲松.从主要利益相关者看国有林场改革[J].林业经济问题,2012,05.

[4]刘园园,谢煜,张浩,蔡志坚.林权交易中心交易行为的博弈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2,05.

第8篇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电子商务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也加快了电子商务经济融入群众生活的步伐。近年来,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电子商务经济占中国市场经济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电子商务经济是世界经济体争相进入的新领域。电子商务依靠互联网技术来完成,将网络作为一个虚拟市场平台来完成交易。电子商务有着方便快捷、效率高的特点,其安全性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保障,所以电子商务的水平也是我国网络信息化水平的展现。

一、电子商务的兴起

中国的电子商务最早开始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如今,经历了工具、渠道和基础设施三个阶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电子商务开始初步实施,数据交换是当时主要形式。2002年中国正式开始发展电子商务经济,在2007年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开始兴起,直到当代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具阶段,电子商务是部分企业和个人进行业务扩展或是商业信息交流的工具,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收集和信息,为其进行商业活动带来便利。在渠道阶段,中国的网上用户日益增多,随之电子商务交易更加频繁,电子商务逐渐成为许多企业和个人的一种新兴交易渠道,如网店、电子银行的出现。在基础设施阶段,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兴起并有着方便快捷的优点,市场经济结构、群众消费习惯和企业营销策略都会被影响。很多企业开始以电子商务为平台进行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极大的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随着网络交易的持续升温,电子商务逐渐发展成熟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电子商务经济体开始兴起。很多传统行业开始通过电子商务来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改革和企业的转型。电子商务从萌芽到发展,再到现在日益成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电子商务经济发展前景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迅速,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阿里巴巴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在“双十一”期间内创造了上亿元的交易额,体现出了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市场竞争也日益剧烈,为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活力,电子商务使得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联系密切,增强了两者之间合作,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电子商务的跨界发展

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并进行跨界经营,这对我国传统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企业跨界经营和产业链的扩展是当下电子商务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重点在于金融业、广告业和物流业的发展,也能达到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宣传效果,促进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的跨境发展

网络的全球化发展快速并日益成熟,这对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商务产生了直接影响,国内许多跨境电子商务开始兴起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跨境电子商务有着全球化程度高、经营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如海外代购的形式,网民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商家所提供的商品信息来选择商品,就可以足不出户便能购买到国外的商品,这种形式新颖、成本低、效率高的电子商务模式有着很大的商业前景,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会有着很大的优势,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大数据精细化发展方向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要涉及范围广,在后期的发展更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服务的完善。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商务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用户、商家、产品信息进行收集,再通过大数据的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归类,来为用户提供更为详尽的商品信息以及个性化的服务,是今后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更是商家能在众多电子商务企业中占据商机的可行办法。

(四)移动终端形式的发展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并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目前,中国已基本实现手机的普及,手机4G网络升级,由此可见,在移动终端领路内来发展电子商务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五)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加强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络购物、在线支付已经成为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对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屡见不鲜,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在全方位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漏洞,为了电子商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电子商务的安全需要不断加强。一方面要加强电子商务企业的安全管理,引用先进技术来维持网络安全。另一方面要对网民普及网络防范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保证了电子商务的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发挥电子商务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9篇

一、社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1、社区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块,质量效益好。随着政府及社会对社区经济发展的关注、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社区经济已经成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2、社区经济具有社会功能特点,既可以服务社区,又可以方面居民。

3、街道经济规模小、门类全、机制活,是国有经济的有益补充,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二、发展社区经济包括哪些内容

(一)是大力发展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产业,特别是发展需求稳、投资少、有效益的社区服务项目,把发展社区服务作为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围绕居民生活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要从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福利服务项目,逐步扩展到托老托幼、家政中介、文化娱乐、社区医疗、法律咨询等面向辖区居民的便民服务产业。

(二)发展城市基础管理的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功能不断完善,对环卫、园林、环保、保安、物业等行业需求越来越迫切,要通过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引进市场机制,发展城市管理型经济,努力培育起点高、管理好的专业公司。

(三)大力发展培植税源经济的产业。要把社区经济发展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个体经营经济密集结合起来,吸引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大中小企业在社区投资。发展各种经济实体,特别是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经济增长总量,形成社区经济特色。

(四)大力发展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的产业。社区经济是扩大再就业的有效途径,要着力拓宽社区就业门路,引导和帮助更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城市社区服务领域实现再就业;鼓励和支持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社区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创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等社区就业实体;鼓励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以个体、私营各种经济形式,兴办投资少、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的社区服务型就业;鼓励企事业单位等兴办安置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为主的就业型中小企业、劳动就业服务型企业等社区就业实体,使社区经济领域成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现实选择。

三、发展社区经济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社区经济发展,在全国来讲,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的差异,使各地社区经济不同程度的出现发展慢、结构单一的趋势,究其原因是:

(一)街道及社区的责权利不相统一。近年来,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将权利下放到社区,为社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创造外部条件。但是各地对街道及社区认识不同,使各地街道和社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有些地方,大量的工作事务压到街居,“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居民需要街居解决的事情,街居只能起协调作用,却没有解决能力,使居民对街居的作用产生质疑,也使街居在开展工作等各方面受到阻碍。

(二)各部门对社区的了解和帮助远远不够。随着社区宣传工作的深入,有些单位已经逐渐意识到发展社区经济的重要性。但同时,一些重要部门的卡、拿、要现象依然严重,许多部门对社区工作不给予支持,使原本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不下放,甚至街居在和有些部门协调时,出现不重视、拖拉、积压等现象,使街居工作开展难上加难。

(三)整个社会对社区观念没有转变。现在,提起居委会,很多人还停留在“带着红袖章的老大妈”的印象里,许多人对居委会究竟能做什么表示怀疑。在招商引资方面,许多商家愿意将资金投在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上,不愿意投资在刚起步的社区经济上。

(四)街居工作人员的经济观念及素质亟待提高。很多人表示,他们愿意对社区经济进行投资,可是,街居工作人员常年坐在机关,缺乏竞争意识和基本的经济观念,提起经济发展方向、国家经济运行态势、社区经济发展策略以及社区管理体制问题,很少有人能给予专业性的回答和指导,经济能人少,有胆量、有气魄、有领导和把握整个区域经济走势的人少,已经成为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今后发展社区经济的着力点在哪里

发展社区经济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要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区发展规划,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安置下岗职工、城市建设、第三产业等发展重点,指导帮助社区居委会做好社区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产业定位,统筹规划,保证社区建设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二)是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要认真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扶持社区建设有关政策和措施,同时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优惠政策。各部门有关部门对已经确定的社区建设服务项目,从资金、规划、立项、设施建设等方面应给予扶持,对安置下岗职工、残疾人就业的项目,要落实好工商登记、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资金信贷等扶持政策。街道在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营造稳定的社区环境、优良的社区秩序,为辖区内各类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是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社区服务的产业化是社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要实现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和增大社区经济,就要逐步实行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坚持有偿、低偿、无偿并举,福利性、互利性和经营性相结合,公办、民办一起上,不断探索新的服务形式和发展模式,增加街居税源,促进社区建设的良性循环。

第10篇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GDP占世界比重,自1820年32.9%的顶峰一路滑落,直至1990年触底。而后从1.83%的最低点开始陡峭急升,2014年达到13.3%,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就这一人类史上发展奇观的原动力,也正是中国大规模先进制造能力自之后的沦丧和改革开放之后的重振。

一国对先进制造业的追逐,称之为“为大国的命脉而战”,在任何市场中,在争夺经济的制高点时,决定胜负的力量通常掌握在控制战略要素的生产者手中,他们不仅影响到技术创新,还影响到贯彻和实施技术创新的能力,即制造产品的能力。

王者归来

伴随着全球化的迅速扩张,以债券、股票和金融衍生品为主的金融交易,在封闭的金融领域内部形成了天文数字的金融资产名义数量虚拟增值。没有实质商品、劳务和投资基础的虚拟经济,或者说脱离甚至排挤实体经济的“以钱生钱”的金融异化,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引人注目的全球化现象。

1978年以来,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左右,而国际资本年均增长25%左右。据国际清算银行和世界银行数据显示,1990年全球虚拟资产达到50.04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2.19倍;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全球虚拟资产“爆炸”到865.03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14.2倍。

像秃鹫一样肆无忌惮地追逐更高利润的美国华尔街和英国伦敦“金融城”,成为这场“金融大爆炸”的“原爆点”,驱动发达国家竞相走向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虚拟经济发展,将制造业作为垃圾产业和夕阳产业转移到成本低的东亚发展中国家,本土实体经济呈现“空心化”。美国甚至高达70%的就业人口转向金融和金融服务业。

物极必反,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漠视,必然会受到其铁面无情的惩罚。1970~2011年间,与资本狂欢相伴的是,全球发生了147次银行危机。其中,1980年至今,世界经历了6次重要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频度和烈度实属罕见。

尤其在最近的两次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元区金融危机――重创了全球经济系统的核心国家后,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金融危机看起来越来越严重,影响范围越来越遍及全球。

正是经历了超乎想象的灾难式经济溃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形势出现180度的大逆转: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从束之高阁的“供品”,变成了稳定政局与破解危机的“良药”。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发达强健的实体经济是一国应对危机、摆脱困境的关键。金融偏离实体经济而自我循环,很容易生出金融泡沫。危机爆发后,美欧国家之所以至今难以脱身,重要的原因就是实体经济的孱弱,包括先进制造能力的退化。

“逐鹿”先进制造

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实体经济,中国经济基础和发展战略自始至终没有脱离以工业制造为核心的实体经济。

依靠坚定的国家意志,过去20多年来,尤其是本世纪初加入WTO后,中国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按照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1995年中国工业规模总量不足0.4万亿美元,2013年则超过4万亿美元,中国工业规模增长了10倍。由此计算,中国工业占全球比重,从1995年的不足4%上升到2013年的20%。短短11年间,中国连续将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甩在身后。

美欧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绝非发展低端制造业,而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向高端制造发展,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尤其加大信息技术对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产业发展的渗透融合,重新夺回世界制造业的优势地位。

未来10年将是美欧“再工业化”重建高端制造业的10年,这不但会缩减我国制造业对外出口空间,而且随着贸易摩擦的日益加剧,强烈冲击中国工业制成品对世界其他市场的出口规模。

任重而道远

中国虽然已经是制造业生产能力世界第一的国家,但不能不清醒认识到,我们离“制造强国”目标还有相当距离。

目前,中国制造业仍然没有摆脱“大而不强”的现状,人均工业增加值不及制造业强国美日德的1/3。而且,总体技术水平落后,自主创新能力弱。2013年我国高端芯片进口额2322亿美元,超过当年石油进口额。

国内每生产一台CDMA手机,要向美国高通公司交10美元专利费,而几乎所有支持中国新4G标准的高端手机都采用高通芯片。更有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显示,我国优质、低耗的先进工艺普及率不足10%,数控机床、精密设备不足5%,且90%以上的高档数控机床、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5%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80%的石化设备、70%的轿车工业装备,都依赖进口。

中国工业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利用效率低仍然有待改善。据测算,2010年,单位GDP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与此相反,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中国制造处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在消耗大量国内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的同时,所获利益却甚少。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近几年,在外需持续萎缩与内需增势放缓相互叠加,有效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矛盾相互作用下,我国实体经济总体上很不景气,工业发展中面临诸多困难,多数工业企业经营效益出现下滑,实体经济异化潜在风险加大。

中国企业联合会的“2015中国企业500强”报告显示,2014年国有五大银行以占500强营业收入的6.39%,创造了35.6%的净利润,而266家制造业企业40.1%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仅占18.8%,五大行利润近乎所有制造业企业利润的两倍。

这意味着我国制造业与金融业之间的效益“鸿沟”继续扩大,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严重倒挂。统计数据显示,1999~2002年我国虚拟经济规模维持在10万亿元左右,与GDP维持着1倍左右的比例。2003年一跃超过20万亿,自此迅速扩大,到2009年已达122.5万亿元,为GDP的3.7倍。

中国制造业在“大而未强”时刻,外有强邻环伺,内有“脱实入虚”隐患,何去何从?自古华山一条路,唯有向上,美国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将是砥砺中国制造走向强大的最好“磨刀石”。

不要失去创新能力

第11篇

内容摘要: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之后,迅速蔓延至全球范围,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深度影响了会计环境。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的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基于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作用,突破挑战将是后金融危机时期会计发展的主要方向。会计理论发展的方向将集中在会计核算和控制的动态化、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重要性的一致化;会计实务的发展方向将是国际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期 会计 发展方向

金融危机及其对会计环境产生的影响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房市滑坡和违约还贷比例大幅攀升而陷入困境,正式向法庭递交文件,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次级债危机自此爆发,这是美国历史上申请破产保护的最大一家次级房贷公司。2007年8月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开始向全球蔓延。美国政府推出了7000亿救援计划以增强市场信心,但突然被众议院否决,欧洲各国政府也频频无力出手。这种趋势空降欧洲之后逐渐波及亚洲。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上看,似乎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首先主要表现在低利率、宽松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低利率环境虽然保住了经济增长,宽松的房地产金融政策虽然让低收入者买得起房,但也造成美元持续走弱、通胀压力增大以及流动性泛滥带来的资产泡沫。其次是金融环境问题促使危机进一步恶性发展。金融环境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环境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造成了巨大冲击,对国际经济、政治等会计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从现象上来看,它造成了众多著名国际金融机构遭受巨大损失,大量金融机构破产、被并购或国有化,金融市场大量市值蒸发。从影响的结果来看,金融危机促使各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及措施,刺激经济的不断增长,恢复当前的市场信心,扭转经济的下滑态势,促进经济的快速复苏。金融危机促使经济增长模式调整,产业转移加速。某种程度上讲,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实质上是对早先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一次强制性的调整,其调整的原因是该模式无法维持全球经济的持续性增长;经过这次强制性的调整,可以使全球经济重新回到再增长的良性循环之中。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各国大多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为加快本国经济的复苏,将采取一些对本国经济或市场的保护主义政策及措施,这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在本次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将会发生新的变革及调整,以美元为主导的旧体系将会遇到较大的挑战,但是在短期来看其主导地位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后金融危机时期会计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所谓的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环境受金融危机影响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新的特征。人们通过寻找金融危机背后的原因,开始反思。在会计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会计也开始面临一些挑战。

(一)会计的本质是什么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社会各界开始质疑会计,甚至有人认为会计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元凶”。人们开始再一次思索为什么需要会计?会计究竟是干什么的?会计的本质是什么?关于会计的本质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管理活动论,即认为会计是人们管理生产过程的一种社会活动,其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信息系统论,即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高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系统。它在企业和各单位范围内,主要用于处理价值运动所形成的数据并产生与此有关的信息,起到反映的职能,上述数据与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又能起到监督、预测、规划和分析评价等控制职能;控制系统论,即认为会计是一个以认定受托责任为目的,以决策为手段,对一个实体的经济事项按货币计量及公认原则与标准,进行分类、记录、汇总、传达的控制系统。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在相当程度上与会计没有如实反映金融产品的内在价值及其隐藏于后的利益关系有关,与会计未能发挥有效控制有关,与过多强调以市值为基础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而忽视市值表象下的本质有关。基于此分析,会计要有效发挥其职能必须正确、全面认识其本质。

(二)会计计量模式: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

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从次贷危机到金融衍生工具,再到市场信用。公允价值被认为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元凶”。人们开始思索,究竟是选择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尽管不同,但在初始计量时,二者是一致的。如果市场变化不大,一般二者不会发生背离。只有当市场出现了迅速、剧烈的拉高或下跌时,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才可能相差悬殊。因此,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差异。只有同时具备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才能真正地维护相关利益者的权益。历史成本具有较大的可靠性,但对未来决策缺乏足够的相关性;公允价值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但由于是建立在主观判断和估计基础上,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我们的计量模式应该如何权衡可靠性和相关性呢?

(三)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

金融危机中,众多存在利润的企业都倒下了。为什么呢?因为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出来的。企业的破产大多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导致,这又一次将人们的视线投向了现金流。会计核算原则究竟是应选择收付实现制还是权责发生制?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在报告期尚没有实现全部收付的经济业务事项。这就容易产生误导。企业如果滥用权责发生制,对企业报告期业绩人为操纵和包装,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可能在会计期末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不匹配,亏损企业可能持有巨额现金,而盈利企业则可能现金严重短缺。因此,我们该如何协调好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呢?

(四)会计如何国际化发展

会计的国际化包括会计政策、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执业、会计计量等方面都要与国际惯例趋同,但其核心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目前,学术届普遍认为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是全球经济复苏、避免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面对国际趋势,我们该如何加快会计国际化进程,如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体系?这是会计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后金融危机时期会计环境与会计理论发展的关系

从会计出现,会计环境就在不断地影响着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发展。所谓会计环境,是指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直接或间接决定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实务以及会计发展水平的客观环境。一方面,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伴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完善,一定的社会环境伴生着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程序。另一方面,会计的发展受其会计环境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会计环境。

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贸易的国际化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复苏,使得财务会计报告日益重要,各国不仅关注本国的会计信息,而且重视国际会计信息交流,这就促使会计的理论研究要国际化。科学技术的应用为会计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思维模式。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讲,包含社会经济在内的会计环境的变迁影响甚至决定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即会计对会计环境具有依存性。会计环境的横向差异导致不同国家(地区)之间会计的差异,从而使各国(地区)会计在沟通与交流中达到趋同。而由于会计环境本身的复杂多变,会计系统必须将不确定的会计环境的某些方面加以确定,即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前提)。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会计环境的变迁会为会计所反映。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会计发展史上历次重大的变革和创新,无一例外的均与当时的商业需要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出现某种创新时,会计不仅要适应它,而且要通过某种方式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经济活动,并将不同表现形式的经济信息转变成为会计信息。第二,会计环境会促进或阻碍会计的发展。会计环境是经济发展赖以生存的环境,会计环境对经济的发展既具有促进性、协调性,同时也可能产生阻碍性。但并不是会计环境中所有方面都与会计相关,有些方面是明显无关,有些只是间接相关,某些方面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是相关的,而在另一时期可能是不相关的。会计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使得会计工作相应得到发展和改善;反之,如果会计环境恶化,会计的发展必然受其影响。

后金融危机时期会计发展方向

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之后,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会计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作用,会计的发展将面临一些挑战。如何突破这些挑战,以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最终通过会计的发展改造其生存的会计环境将是会计研究的方向与内容。沿着这样的思路,会计的发展方向将会进一步明确。

(一)会计理论发展方向

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人们会重新认识会计,重新考虑会计的计量模式与核算原则。会计理论的内容将会侧重于对会计本质的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利弊重新权衡;对收付实现制原则的进一步探讨和应用。从发展方向上来讲,会计将会由静态核算发展向动态的核算与控制方向发展;将会从单一强调可靠性或相关性发展向可靠性与相关性并重方向发展。管理会计理论作为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发展缓慢,经过金融危机之后,将会是会计发展的突破点,是会计除财务会计之外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会计实务发展方向

会计实务的发展方向将会是进一步的国际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亦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随着会计国际协调的逐渐发展,会计全球标准化遂被提出。Choi,Frost and Meek在他们合作的《国际会计》(1999)一书中指出:“标准化通常意味着强制要求执行非常严格和选择范围很小的规则,甚至也许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执行单一的准则或规范而不能容纳国家间的差异”。很显然,会计标准化是向单一的全球性会计准则的目标方向发展的过程。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当今社会正在向“速度经济”时代迈进,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大环境中,会计人员不仅要深谙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而且还要学习一些组织观念、行为因素、决策过程和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会计信息化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会计思想与观念,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伟,黄春.后金融危机时代,政府主导会计监督如何完善[J].中国会计报,2010

2.刘荣生.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会计规范透视[J].中国证券期货,2010.1

3.王保平.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价值观之博弈[J].财会学习,2009,8

4.陈显铁.论后金融危机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趋势[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24

作者简介:

第12篇

诺远资产CEO 韩学渊

>> 决不会停止步伐 改革的力量不会停 中国金融改革构想 中国金融改革方略 旁观中国金融改革 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 中国金融改革蓝色通道 《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等 中国金融改革渐入细局 中国金融改革次序的选择 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 中国金融改革将由地方发动 中国金融改革路径分析 理解中国金融改革逻辑 成思危:中国金融改革仍在路上 中国金融开放与金融体系改革 美国金融危机成因与中国金融改革 创意不会停息 中国金融 滨海新区:为中国金融改革探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中国金融改革步伐不会停 中国金融改革步伐不会停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诺远资产CEO 韩学渊

在外界看来,降息降准、人民币贬值,资本市场异常波动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环境不断演变的关键节点。9月9日至10日,在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金融改革和创新再一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9月9日,国务院总理在会见参加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时表示,中国会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如最近中国央行在降息降准的过程中就放开了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的上限,中国政府还会放宽民营银行准入,包括外资有序地进入和中方的合作等措施。

总理对于金融改革和创新的言论引发了专业机构的热议。诺远资产CEO韩学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新常态下,改革与创新成为金融发展的“主旋律”,在我国监管制度有待完善和个人征信系统还不健全的情况下,O2O(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

中国A股发生在六七月份的巨幅震荡还让投资者记忆沉重,随后政府一系列的救市措施更是让市场产生了些许疑惑: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功能是否被削弱?

总理还首次解释了备受关注的“救市”行动,他说,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在六七月份发生了异常波动,有关方面采取措施稳定市场,这是为了防止风险的蔓延。现在可以说防范住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样做不是要代替或削弱市场功能,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也符合中国国情,下一步中国会继续推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方向,努力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表示,总的来说,改革的方向不会变,改革的步伐不会停。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副主席李晶表示,“我相信资本市场在今年第四季度就能够看到一些稳定的信号,尤其是对实体经济,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看到了一些稳定的曙光。”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对此亦不担心。他指出,中国的经济和西方国家有所不同,股市和实体经济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有时候经济发展得挺好,但股市却是熊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张晓强坦言,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股票市场制度还并不完善,仍需要更好实现转型与管理,并吸取经验教训,“怎样把股市做得更好?中国在监管方及投资者两方面,都需要做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