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7:3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全球农业发展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国一直都是农业大国,农业地位非常重要,以农为本一直是我国畅行的理念。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它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次,从政治角度看,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第三,从社会角度看,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最后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看,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一直处于地位运行状态,农村的实施,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抗灾害能力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二、高科技农业的发展
1.高科技农业产生背景及其概念。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方面的需求在品质上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农产品也不断多样化,现代农业发展也已逐步走上新型发展之路。整体而言农业发展面临许多压力,中国农业的发展必须转型,通过高技术在农业上的投入使农业发展走向新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科技农业,是指农业发展依托于先进技术,用高科技武装农业的各方面,应用于其生产与经营,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科技兴农是当下农业严峻形势的要求,更是历史、时展的必然走向。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高技术在农业上的投入获得巨大的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国外高技术农业的发展。人多地少这一问题,不只是存在于中国,很多其他的国家也有相似的困境。在全世界范围内这种形式更加严峻,全球人口在不断上涨,为了解决人类的各方面有农业带来的危机。农业的技术研发从没停止过,试图为农业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创造美好的前景。在海水灌溉的技术研发上取得了深入的进步,还有水面种植技术、转基因食品的研发等等。
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在农业的发展实力也十分的强大。美国在农业方面的研发力度很大,很多技术都走在世界前列,生物技术的研发,像基因玉米、棉花和大豆的播种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加拿大的新型农业则是运用基因工程方法发展农业,高科技在农业上的应用,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在最少的耕地面积下创造更大的粮食产量,养活更多的人。
在日本的农业领域上,高科技的农用器械也发挥了其重大的作用,比如,无人驾驶的拖拉机,除了单独完成任务之外,还能利用知觉感应和GPS的定位作用自行检测和决定。
3.中国农业科技发展。世界农业发展需要高科技,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更需要高科技的投入。在中国农业发展道路上,农业科技主要是从传统技术阶段,到传统技术的改造和现代高科技的投入的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农业发展之路上,同样也需要科技兴农,推动农业向现代高科技农业转变。中国不断的发展实践也表明农业技术投入的重要性。新农村概念的提出,首要就是发展现代化的农业,提升农业装备的技术含量,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含量,这样才能解决农业上长期存在的困境。
三、高技术农业在中国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可能性。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尤其是在新世纪生物科技上取得的巨大发展,为中国高技术农业的发挥提供了技术支持。中国的农业发展公司也在积极努力探索现代农业化之路,一些老牌农业公司更是不断利用管理、市场、资金上的优势,不断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效益逐渐提高,整个高技术农业在中国发展的前景十分可观。
2.必要性。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低水平。中国的农业发展现状决定高技术农业在中国发展十分迫切。在农产品安全供给、农产品竞争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等多方面都对高技术农业发展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四、中国高科技农业的发展的对策
【摘 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在“阳光体育、快乐足球”的背景下,以河南省试点学校校园足球发
>> 河南省发展家庭农场的理性思考 影响河南省校园足球开展的因素分析 河南省校园足球现状及模式研究 关于河南省征地补偿标准和制度的理性思考 关于河南省体育院系篮球专项课程现状与优化的理性思考 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考 河南省信息化发展思考 河南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路径思考 河南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河南省南乐县特色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以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关于河南省的几点思考 河南省山区县域工业发展现状及引发的思考 对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的思考 河南省开封市委党校通许分校发展的思考 河南省实施旅游精品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思考 发展和提升河南省气象培训能力建设水平的思考 促进河南省天生全球化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河南省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河南省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河南三年将建1500所足球特色学校开展四级联赛[EB/OL] http:///20150409/n411040626.shtml
[4]李献南 等.我国校园足球“升级”相关问题的理性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2(33):74-77.
[5]国务院发[2014]4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 http:///zhengce/2014-10/20/content-9152.htm,2014-10-20.
[6]张延安.我国校园足球未来发展中应当确立的科学发展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38):106-113.
[7]侯学华,薛立,陈亚中 等.校园足球文化内涵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6):107-110.
作者简介:陈玉(1964―),男,河南永城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
关键词:电子通信技术;农业发展;有线通信;无线通信
1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现状
1.1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
通信技术在现代化社会中已经十分普遍,主要是通过电子设备传播数据、语言、图像等信息的传输系统。其按照传输媒质可以分为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1.2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现状
高科技农业生产方式在世界各地的农业领域十分盛行,大大减少了人力的资源和费用,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我国相比于其它发达国家来说,通信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对于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研究速度是十分快速的,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具备相对完善的通信系统[1]。但仍有少部分地区通信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应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农户思想传统,对通信技术的认识不足,认为其安装成本高、暂时利益小,从而不愿意在通信设备上进行投资。因此,我国要加强对通信技术的研究力度,解决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难题,实现全方面的农业生产信息化发展。
2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有线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有线通信技术是通过两个不同空间的电子设备作为传送数据的媒介,其优势在于传播数据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等。在农业生产领域常用的通信技术主要有RS-232/422/485、Field-bus、Ethernet等。RS-232/422/485在农业生产早期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线通信技术受到地势、距离以及环境的影响,其安装以及维修的成本较高,当受到恶劣天气或是环境变化的影响事,容易导致电子通信设备受损,从而降低其传播数据的质量,因此这种通信技术逐渐被农业生产所被淘汰。Field-bus技术在农业发展的几十年间不断研究和创新,在40多种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有CAN、PROFIBUS、FF等。它取代了传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了用户的互操作性、网络的开放性、通信网络的全数字化。虽然这种技术可以节省成本及硬件数量,但其受到距离的限制,要依靠Ethernet和信息网的骨干Inter-net进行传送数据,这两种通信技术的融合对实现全球化生产以及精细化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2.2无线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根据所需通信距离可以氛围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以及无线个域网,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城域网。无线广域网主要采用GSM,GPRS,CDMA,GPS和3G等常见的全球化通信技术;无线城域网采用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通信技术,可以利用天线向地面设备提供高效的互联网连接;无线局域网就是生活中最为普遍的WI-FI,用户只需简单的操作和小小的投资就能获得良好的网络资源。但是Wi-Fi受距离限制和环境的干扰而产生信号强弱变化,其路由器电子设备耗电量大;无线个域网主要包括Bluetooth,IrDA,RFID等技术,小范围下的个体间传播数据的网络通信技术。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设中,无线广域网在大型农业设施及其管理领域中获得极大的收获,例如,根据GPRS、GPS、GSM等技术为设计基础的土壤信息实时监测系统、农田水样数据监测系统、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等。方便农户实时掌握农作物状态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随着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研究的深入,无线个域网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研究下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例如基于红外线技术为基础的变量磷肥施肥系统、以蓝牙技术为基础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对农作物灌溉水量的控制系统等。无线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有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因为无线通信技术在设备的建设和维护方面的资金更为低廉、组网操作便捷、扩展更为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使用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促进我国农业设施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2]。
3结束语
电子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需求可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通信技术,在合理使用现有通信技术的同时,加大对新型农业装备通信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我国精细化农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新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涛,郑承云,张宾.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2010(12):174-175.
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有机农业作为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作方式方兴未艾。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兼具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和特色农业生产的特殊要求,同时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较好的作用。但有机农业生产经营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特殊形式与常规农业一样面临着来自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在一定条件下,这种风险程度甚至超过后者。因此,对有机农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考察有机农业政策支持的相关研究,分析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支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有机农业;政策支持;现状与问题
1引言
绿色革命以来,农药和化肥大量使用,造就了石油农业的兴起,这对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全球粮食安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石油农业的发展造成了诸如土壤板结、水体污染、土壤重金属集聚等环境破坏问题,并可能将污染传导到食物链终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有机农业作为石油农业的替代选择之一日益得到重视,相关研究与支持政策不断涌现。在1920年代的瑞士和德国,有机农业概念被首次提出。21世纪以来,有机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有机农业是对农作物培育过程要求极高的现代新型农业,兼具安全、优质、营养的特点,有着较广阔的消费市场,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常规农业一样依赖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同时,有机农业生产环节对生态环境有较好的恢复与保护作用,能够形成经济行为的正外部性。伴随着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过程,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因此其生产的风险性较之于石油农业更高。有机农产品的产量较低,而其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较之普通农产品弹性系数更大。因此,其发展面临着生产与市场的双重风险。基于以上几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对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2何为有机农业
自从“有机农业”概念提出后,学界从不同角度尝试对其定义进行规范,但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本文将几种主要的观点进行简单归纳:
(1)农业系统说。有机农业是一种环境和技术要求最为严格的具有持续性发展特点的农业系统[1]。系统说从农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角度考察有机农业定义是合理的,但关于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及其生产过程、生产目的等方面未作具体阐释。
(2)生产过程说。李显军(2004)对有机农业的定义中强调了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有机农业基本标准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完全遵守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不使用化肥、农药和各种调节剂和添加剂,绝对避免基因工程技术,维持种植、养殖业的平衡,采用具有可持续性的农业发展技术,保证农业生产过程的稳定性。总而言之,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建立生物多样性、恢复良性循环是其观点的核心[2]。
(3)生产方式说。葛体达等(2008)从生产方式的角度考察了有机农业的定义,他们认为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应该符合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健康、安全、优质的理念,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使用绿色、无污染的生产资料,结合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学科,发展科学原理和技术,协调种植、养殖业的平衡,实现农业的可持续进步,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3]。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对有机农业的定义如下: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4]。不难看出,从农业系统、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的角度考察有机农业的定义都有其合理性,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对有机农业概念的界定根据专业性和具体性,从有机农业的生产环节、生产特点、系统协调等角度对这一概念加以界定。虽然有机农业的概念众多,但综合各种观点会发现它们所要阐述的内容具有趋同性,即有机农业是在生产中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本文将采用这一定义。
3研究现状
20世纪以来,有机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学界对其政策支持的研究也不过几十年的历史。考察国内外有机农业政策支持研究,不难发现,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对有机农业政策支持的必要性分析、对有机农业政策支持的具体经验总结和有机农业政策支持的建议对策等。
3.1有机农业政策支持的必要性研究
如前所述,有机农业不仅有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还兼具特色农业生产的特殊要求,尤其是有机农业面临的生产和市场风险较之普通农业生产更大,且有机农业的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正外部性更大。因此,国内外关于有机农业支持政策内在原因研究也主要集中于上述几点,且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有机农业政策支持的必要性具体表现为:
3.1.1农业的弱质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作为自然在生产与经济在生产交织的生产活动,其面临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远大于工业生产活动,普遍表现出较强的弱质性[5]。农业的弱质性特征不仅表现在普通农业生产方面,也表现在有机农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农业的弱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自然环境作为农业生产活动中难以实施有效人为控制的因素,即便当今科学技术水平高度发展,自然条件仍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面对自然灾害,普通的农业生产本就难以抵御,而有机农业对其承受更显无力。总体而言,“靠天吃饭”仍是当今农业生产的基本现状,因此,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农业生产面临着更大的自然风险。石油农业可以通过大规模施用化肥农药抵御来自病虫害以及土地贫瘠带来的自然风险,而有机农业在这方面明显处于劣势,正因如此,有机农业在面临同样的自然灾害时,其风险抵抗能力相对更低。
(2)有机农业市场风险更大由于生产中的风险不完全可控,有机农业的弱质性还体现在其他领域上。就消费层面而言,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食品等生活资料,主要是通过农业生产而来,农产品是最基础的需求,因而需求弹性很小。就流通层面而言,农产品流通中价格和供求之间存在着时滞,这意味着农产品供给的数量难以在市场的自行调节下及时跟随价格的波动而变化,从而导致消费者接收到有关农产品短缺或过剩的信息往往都被放大,农业经营者难以建立起稳定的价格预期。如此一来,相对于其他行业,农产品面临着更高的市场风险。而有机农业作为农业市场中新兴的一员,消费受众又具有局限性,因而面临的市场风险更大。
3.1.2有机农业生产过程的正外部性
有机农业相对于常规农业而言,不仅给农业生产者带来收益,更重要的是有机农业生产过程对于公共环境的保护能够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能够更好地保护耕地、水源、空气等公共资源。有机农业的公共效应外溢主要是:一方面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有机质在作物土壤中的含量,增强土壤肥力,同时提高碳的储量[6]。近年来,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出台了诸多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以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有机农业作为一种生态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分析有机农业的作用主体,一方面,生产者能够从生产过程中获得经济收益;但是另一方面,生产者采用有机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的积极效应作用于公共领域却未能得到相应的补偿,而有机农业生产形成的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由于农业生产空间的不可分割性导致有机农业形成的正外部性难以被具体测量。因此,对有机农业的政策支持就成为公共机构对有机农业生产者所带来的社会贡献进行补偿优选方案。
3.2有机农业的政策支持现状
3.2.1设立专项资金进行直接补贴
对于从事有机农业的相关企业、组织和农户,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对其投入的生产资料及认证时所需的费用进行直接补贴。目前,相关的扶持政策中,进行资金直接补贴的有35项,总政策量的80%左右,其中大部分(70%~80%)补贴资金是用于资助进行有机生产、认证的企业,仅有少量资金是用于发放给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户的。
3.2.2提供技术支持
政府投入专项技术资金,牵头组织、提供一系列有关区域性有机农业的规划、咨询、讲座培训以及技术推广等基础支持服务,设立高质量的有机农业产业基地。设立相关科研项目,推行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示范,探索有机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积极推动有机农业的不断发展[7]。此外,对于在进行有机生产的企业、组织和农户,政府承诺在金融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范围包括配套的基建、贷款和税收等方面,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有机生产。
3.2.3实施金融政策倾斜
对于在进行有机生产的企业、组织和农户,政府承诺在金融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倾斜范围包括配套的基础建设、贷款和税收等方面,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有机生产。
4结束语
有机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历程较长,本文通过分析有机农业政策支持研究现状,梳理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相关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有机农业政策支持的理论论证方面。在有机农业政策支持的必要性研究方面,研究学界的理论观点趋同;在政策支持的实施方面,我国的有机农业政策支持实践虽处于快速发展期,仍相对滞后,难以有效覆盖有机农业生产的行为主体。
作者:曾卓 王振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杜相革,董民.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优势及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2007(1):4-7.
[2]李显军.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展望[J].世界农业,2004(07):7-10.
[3]葛体达,黄丹枫,宋世威,陈恩桃,王澍.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生产--未来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产业导向[R].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2008.
[4]王宏燕.全球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和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对策[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3,19(3):223-229.
[5]林志玲.农业的弱质性及保护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1):286-287.
关键词: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
农业信息技术是通过信息技术采集、保存、分析、处理农业生产生产、管理等信息的技术,其应用可以为农业生产者、管理者以及研究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以促进农业发展。
一、 国外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尤其是美、法、德三国在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上成效突出,为农业生产力提升提供支持。下面对这三个国家的农业信息技术进行逐一介绍。
第一,美国农业信息技术。美国的农业属于现代化、一体化农业,集合了自动化技术、机械化技术、计算机网络以及遥感遥测等新近技术,其在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模式与经验上受到多数国家认可和借鉴。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已经超过百分之六十,从七十年代初期,美国已经着手建立农业技术数据库,而后又产生一系列相关数据库,为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在农作物生长自动化管理、预测与诊断病虫害、保护农业资源等方面应用广泛。现阶段,美国农业部已经建设形成健全、完整的信息制度与体系,全球化的信息网络。
第二,法国农业信息技术。在欧盟中,法国是第一农业大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相当先进,可以收集、、处理农业信息,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农业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复合化,形式多样化,互联网以及计算机均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优势。农业部是农业信息下达的主要部门,而信息的收集与总结是由大区农业部门担任,省级农业部门负责配合、协助大区农业部门工作。在法国,农业信息具有较为广泛的收集面,不仅包括种植业、渔业以及畜牧业,还包括食品生产、林业以及农产品流通等。通过各个部门将经营者与生产者的信息需求串联在一起,进而出现多个服务主体共存的局面。
第三,德国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信息技术上,德国已经进入电子计算机网络应用阶段,连通于北美、欧洲等国,其农业信息技术的实施主要应用以下三种计算机网络:首先是电子数据管理系统,由各州农业局研发并运营,用户仅需把电视机或计算机用电话线和该系统联机,再交纳费用即可使用,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状态、预防病虫害、获取防治技术、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等。其次是电视文本显示服务系统,由邮电局研发并运营,用户仅需购置该系统的主机以及键盘,再与电话、电视相连接,就可以利用邮电局网络,实时获取农业技术相关信息。最后是植保数据库系统,由农业生物研究中心研发并运营,其宿主机为大型计算机,用户仅需与宿主机联网,联机之后便可检索出农业信息相关的信息。
二、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与建议
我国农业信息网络起步比较晚、分布不均,在1994年才与国际互联网正式链接,多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另外,在网上资源与利用效率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较均有一定差距。在1990年,我国物价局从35个城市收集了28类农副产品价格,研制出农产品价格数据库,具备检索、查询、报价以及对比分析等多种功能。现阶段,我国已经建设了多种类型数据库,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农业信息技术中,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人机会话,对决策者的决策给予支持,使决策有效性提升,区别于管理信息技术的数据,重点在于模型驱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发了第一个农业领域的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用于平衡中国食物的供需,该系统为我国食物战略发展提供方向,通过模型库、数据库以及方法库运算、处理大量的数据及其复杂关系,使得整体研究效率得到提升。
针对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因我国信息化设施处于落后状态,使得先进科研成果无法发挥,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是用户方面的问题,因此可以强化硬件基础建设,并增加教育投资,使软、硬环境均得到发展。第二,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与国情相结合,即便是国外最新研制的信息技术,也应以跟踪、学习为主,而对于经过发达国家实践证明的技术,按照我国农业发展需求,可视为重点研究与应用技术。第三,建立并不断完善以国家为主、从上至下的信息传播渠道,使信息化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完善、合理的信息制度能提升技术与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农业信息技术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应积极学习与借鉴其先进模式。
结语:
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而言非常重要。相比于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存在一定差,但随着我国对农业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使其朝着专业化、网络化以及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这对现代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也是我国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县根据资源禀赋和生产传统,坚持走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和都市农业之路,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全县农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一、**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1.1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县以规划为龙头,以科技为支撑,以政策为引导,充分发挥区位、市场、资本、科技等优势,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开发,狠抓基地建设,发展规模经营,逐步形成了以杨梅、田鱼、桔柑、油茶为主导的4大产业,“东部杨梅西部桔,千家万户稻养鱼”的产业空间布局初步形成。全县杨梅栽培面积达6333.33hm2,年产值1.5亿元,成为全县农业经济支柱产业;规范化稻田养鱼种养面积2333.33hm2,年产值4300万元,产业地位日益突出;油茶面积1.46万hm2,年产值1.21亿元,“浙南油库”名副其实;柑桔栽培面积2600hm2,年产值5382万元,传统优势仍在。
1.2经营主体迅猛发展
**县充分发挥侨乡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千方百计吸引工商资本、华侨资本投资农业生产、加工及营销,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涉农经营主体迅猛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涉农企业75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50多家,涵盖**县杨梅、田鱼、桔柑、油茶等4大支柱产业,涉及种植、养殖、加工等10多个行业,其中县级龙头企业22家,省市级示范性合作社5家。产业组织的迅速发育,提高了农民合作水平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3品牌效益日益提升
通过举办杨梅节、参展参评、深化温青“菜篮子”工程合作等措施,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至2009年底,全县共有涉农注册商标141个,“山鹤”、“青野”获省知名商标,“稻鱼共生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成1个有机食品基地、2个绿色食品基地和15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种植面积4333.33hm2,标准化生产面积逾1333.33hm2。建成了农产品定量检测实验室,2009年全县抽检农产品4026批次,合格率95.4%。品牌的打造和质量的提升,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有效带动了农业向高效化、生态化发展。
1.4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2009年引进和推广新品种71个、推广新技术96项、开发新产品8个。积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打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09年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1674人次,新增农民转移就业6954人,帮助2610位山区农民实现异地转移,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10次,接受农民咨询3080人次,发放各类资料5230份。通过对群众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岗位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增强了农民的创业本领,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了农民就业和增收门路。
二、存在的问题
2.1劳动力素质不高,经济能人缺乏
小农意识在农民思想上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加上偏远山区交通滞后、信息闭塞以及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等因素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后,除留下来的专业大户外,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些先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由于受劳动者素质的影响,不能得到大面积推广,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业产业发展缺乏能人带动。
2.2各种经营主体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
目前,**县只有9家市级重点农业企业,仅占全市总数的4.8%,且是全省唯一一个没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县;产业组织普遍规模偏小、生产能力低,重复生产的多,产品互补的少,技术含量不高;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高,抗市场风险能力有限。自身实力不强直接影响了对基地农户的带动力、市场的开拓能力,从而制约了**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进入21世纪,我国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连续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对发展现代农业做了重要部署。因此,正确理解什么是现代农业、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找准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山东省胶州市胶西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镇,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一)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是在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发展之后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现代农业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结果。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从真正意义上讲,一方面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全面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并充分享有收益权的基础上,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使传统的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既而出现了优质高产的高效农业。它采用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使现代农业的形成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在现阶段我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并存。
胶西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该镇以突出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切入点,2007年规划面积5万亩,现已达10万亩,涉及32个村庄,2.6万农民,主要包括核心区和辐射带动区两大区域。核心区规划面积1万多亩,分为设施农业示范区和创汇农业示范区两部分:设施农业示范区主要以大中拱棚种植早春马铃薯和大葱为主;创汇农业示范区主要种植马铃薯、白菜和甘蓝等订单作物。辐射带动区规划面积3万多亩。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1. 发展的市场化。市场经济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现代农业是在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发展和完善的,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在各方面发展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并能不断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现代农业在这种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优先进行资源配置,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获取最大利润。同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不但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还逐步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发展为真正的市场化农业。
2.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高度密集性。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农作物的耕种技术,还是育种技术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这既提高了农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此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生产由粗放到集约,劳动者自身的技术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现代农业是一种多元化、多功能的新型产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极大地拓宽和延伸了现代农业生产的链条,从单一的初级农产品生产向满足人们不同层次需求的方向发展。在产业链条上连接着生产、加工、服务、销售等环节,兼容了各大产业,成为综合性强、经营性强的产业,实现了农产品从解决温饱向追求高附加值高利润的转变;从单纯提供物质产品向同时提供精神产品转变;从传统第一产业向同时兼容各大产业转变。
4. 现代农业具备完整的产业体系。为了解决农业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通过龙头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的形式来带动千家万户农产品生产者参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体系。这一点在胶西镇现代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已经形成特色,如“宋戈庄马铃薯”、“宋家村芹菜”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大大促进了当地村民的增收和本村经济的发展。
5.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胶西镇在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实现了主要以“规模、集约、生态与生产的良性循环”为根本的生产方式,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不但使农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此外,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注重向“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方向发展,注重农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从而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各方面支持。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措施和做法
我国地域广大,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切入点也各不相同。胶西镇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立足实际,找准切入点,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强力推进农业结构性调整,逐步实现农业由分散向集约型、由生产向加工型、由粗放向标准型转变,着力培育参与市场竞争主体的能力,实现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一)科学制订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思路决定出路,胶西镇党委在蔬菜示范区建设上认识到位,思路清晰,在深入基层进行大量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细致研究,科学制订了蔬菜示范区建设的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蔬菜示范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和生产区域,通过三年的建设,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生产条件和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解决农民劳动就业,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积极作用。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蔬菜生产条件
胶西镇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建设了农业示范区。农业示范区内进行了道路沙石硬化和高标准绿化,疏通路边沟,建设自动气象站一座;新挖深水井70余眼;新建桥梁26座;新发展大中拱棚1200余个;建设物理防治基地2000亩,安装电子诱蛾杀虫灯200余盏。示范区内基本实现了灌溉水利化、道路林网化、生产机械化和销售合同化,有效灌溉率达到100%,节水灌溉率达到30%,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了条件。
(三)突出技术支撑,增创竞争优势
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着力打造产品三大优势。一是突出品种优势。组织有关人员到山东省农科院,向全国著名马铃薯专家孙慧生教授求教,掌握了孙教授培育的优质马铃薯品种荷兰七号的种植技术,并在其介绍下与该品种原种繁育企业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鹤声薯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成了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成为山东省唯一的马铃薯良种商。薯种年销量达1500余吨,辐射面扩大到了高密、诸城、平度等各地,使胶西镇成为山东重要的马铃薯种源地。二是突出错季优势。大力推广“春土豆—夏白菜—秋土豆”一年三季种植模式,现种植规模已达2万多亩,由于错开上市高峰期,效益比一般蔬菜每亩平均高出2000多元。2014年在抓好优质蔬菜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引进高端农产品,重点引进马铃薯新品种“黑美人”,大力推广富硒土豆。在此基础上,年内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土豆加工、粮油加工、蔬菜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工农互动,促进现代农业深入发展。三是突出规模优势。为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邀请山东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专家在生产期间每月前来进行一次技术指导,传授生态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普及农药安全使用和施肥技术,提高了农户的田间管理水平。有了技术保障,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四)培育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目前全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3家,其中马铃薯专业合作社58家,蔬菜协会两家,这些合作社存在“小而散”特点,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为此,胶西镇党委、政府成立了“胶西镇马铃薯产业党委”。党委下设支部43个,其中以胶州市出口马铃薯协会为主的联合支部一个,以合作社为主体的支部35个,驻外支部7个。下一步将在马铃薯产业党委的统一协调下建立联合合作社,实现联合起来闯市场,加强自己的市场话语权和定位权,同时也使各个合作社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三、政府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应发挥的作用
(一)加大对农业科研、教育等方面的投入
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政府加大对农业科研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显得至关重要。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占农业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自1985年以来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呈下降趋势,这对现代农业提出了挑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科技进步,需要大量农业人才和科技创新,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的支持和投入,建立专项农业科研基金,鼓励和促进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
(二)用金融创新支持“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遇到了融资困难等金融体制障碍,应创新金融体制给予大力支持。一是建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有效的组织和引导民间投资,将城乡分散的资金汇集起来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上规模、上档次,促进其向现代化企业制度转变。二是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以中小企业间互担保机构和民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基础,建立省级再担保机构,为辖区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三是政府应对农业投资基金,在税收上实行优惠,提供配套的政府低息贷款,加强对基金的投向进行合理约束。
(三)完善市场机制,实现农产品流通和现代流通业对接
依据我们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经验,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在加强农产品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农产品市场的信息系统建设,创新交易方式,规范交易活动,尽快实现农产品流通和现代流通业对接。
(四)政府对农业实施产业保护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适当的农业倾斜政策,并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的损失。
四、结语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要立足实际,找准切入点,积极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树立经营农业的新理念,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强力推进农业结构性调整,逐步实现农业由分散向集约型、由生产向加工型、由粗放向标准型转变,着力培育参与市场竞争主体的能力,实现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低碳农业经济;现状;制约因素;发展思路
一、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温度效应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在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温室气体向大气中进行排放,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的加快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则需要加快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减少农业温室气候的排放。通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的做到水、肥和电等资源的节约利用,从而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很多地区都对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对环境保护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问题都更为关注。而且在我国低碳发展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生产过程中更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这样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而且也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得以提升,通过对有机农业、立体种养、节水灌溉及废弃物利用等多种方式有效的加快了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农村的生产方式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眼前利益,往往利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来追求农产品产量的提升,但这些化学药品和肥料在土地上在应用,不仅导致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的破坏,而且土壤板结和盐碱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生,大量的农药残留在农产品上,导致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这是通过破坏环境来提高农业经济的做法十分不利于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目前广大农村分散式的生产经营模式也对低碳农业的推广带来一定的制约作用。
2.农民素质低下
低碳农业属于新型农业,其对理论知识和技术都具有较强的要求。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者素质普遍较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再加之当前大量青壮年农民都走出农村,进城务工,这就导致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弱、病、残人员,这些人员不仅自身农业生产经验缺乏,而且观念保守,缺乏环保意识,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
3.技术研发、服务体系不完善
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但由于我国对农业上的研发投入较少,而且农村科研人员由于环境及待遇等原因大量流失,这对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制约作用。同时我国当前所研发的低碳技术由于经济性较差,不利于大范围的进行推广。
三、加快推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路
1.制定低碳农业的发展规划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农业生产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需要根据各地农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规划,而且确保各项规划的措施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在确保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上,确保农业生产能够达到节能和环保。在农业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地区的扶持政策进行明确,这样才能对不同阶段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具体的统筹规划,从而加快促进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2.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近年来,由于我国加大了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尽管没有形成系统的状态及全面普及,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应该在现有低碳农业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各地区的特点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地区资源和市场配置,从而探索出一条与当地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农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并加以大范围的推广,从而加快实现低碳农业产业化的经营。
3.在农村地区大量宣传低碳知识
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消费行为和生活习惯都与低碳农业息息相关,所以需要在农村地区加大对低碳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农民能够对低碳经济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的引导农民向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转变。作为地方政府,也可以在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利用经济和行政措施进行干预,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力度,从资金、研发及法律等方向来加快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有效的调动起农民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的参与到低碳农业经济发展中来。
4.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研发、推广
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促进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技术创新,政府的财税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向低碳农业研发方面的流入,在总结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地开发研究新的技术,降低低碳技术应用的成本,注重构建低碳服务体系促进低碳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实现低碳农业经济发展。
5.大力发展林业
碳交易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我国应该尽量的抢占在市场上的主动权,竭力把全国的森地资源纳入碳交易体系,增加森林占有率,恢复湿地,充分的利用森林能创造的生态效益,积极地发展林业碳汇。把碳交易赚取的收入用于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环境问题是当前全人类都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当前我国需要加快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更好的在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确保实现环境的保护,实现农业生产的节约和环保,加快推动我国低碳农业经济的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河南省农业 农业电子商务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电子商务是利用网络进行的贸易活动,也可以定义为通过电子数据传输技术开展的商务活动,利用电子商务的跨时空和跨地域交易特点,能够消除传统商务活动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多重障碍。当农业发展也可以搭乘电子商务这辆快车的时候,农业电子商务时代就已经来临,农业电子商务的解释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农业性的网络信息交易。农业是典型的传统行业,具有地域性强、季节性强、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者分散且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具有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网络传递信息的便捷性,将农业发展和经营过程中的各项信息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已达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第二,搭建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将农业信息、农资和农产品交易、支付与结算、物流配送、信用评估、融资融信、惠农、农产品质量追溯等环节有机融合,打造了符合当前农村农业发展实际、具有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将各方资源集中到该平台上,让涉农企事业单位以及农户能够享受到农村电子商务“云服务”,为我省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助推我省农业生产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促进全省农村信息化应用和农产品安全消费。
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将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地球村来降低传统的农业交易方式。河南省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根据国家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纲要,着力发展农业特色经济,依托电子商务搭建的各种农业电商平台,为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增添力量。
1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重要意义
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仅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而且,对转变农村传统的流通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推动农村社会转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今天,农村电子商务已经开始进入活跃期,呈现出多种模式,对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怎样在信息化时代提高农业信息化程度,同时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为农业发展走出一条更加科学的道路,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到底如何,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2.1网络环境
应大力发展农村通信与信息服务,推动普遍服务,促进基本业务普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优先采用光纤宽带方式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到村,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缩小数字鸿沟;结合宽带网络、4G网络发展战略,推进公益机构宽带接入和低收入群体的通信服务保障。农业企业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农业电子商务,势必要从信用体系的完善开始做起,让广大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都能够低风险或者零风险的实现与网络环境的对接。
2.2物流
物流不仅是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更是农业电子商务得以实现的保证。毫无疑问,完善的物流体系能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顺利开展。农业产品由于其需要者的分散性,决定着与之配套的物流运输体系也必须要覆盖面广,服务优质高效,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农产品经营者的销售成本,降低企业资金占有率,为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的腾飞插上翅膀。发展与改进各式农用运输车;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当务之急,但是这些基础设施的配备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有针对性的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集中解决省内有特色农业项目的地区的物流运输难题,通过体制创新, 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体系, 而且物流产业本身也是我省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保障农产品顺利销售的同时,也能壮大物流产业自身的力量。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3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3.1 加大政府对农产品生产组织以及各类涉农企业的扶持
针对重点发展的农产品产业,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省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组织以及各类涉农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扶持。只有政府牵头,通过政策引导,才能有效推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双丰收,加强政府的协调力度,首先能做到,政府在此过程中鼓励农业生产个人、各类生产组织加工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在广大农村鼓励农民上网,出台农产品电子商务税费减免政策。
3.2 完善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结合,发挥企业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增强农业产业参与者的电子商务发展意识。受地域和传统小农经济思想制约,河南省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发展电子商务的主动性不强。加之河南省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结合不够紧密,导致电子商务的发展缺乏物流产业的支持,农业电子商务不像信息产品一样不需要物流的参与,相反,所有农业产品的推广和销售都离不开物流的支撑,特别是农业生产基地、涉农企业的领导者、决策者,都应发挥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上的物流瓶颈,只有决策者认清形势,审时度势,增强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识,才有发展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原动力。
3.3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
目前国际市场上对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农产品标准化是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参与标准化市场建设,拓宽农产品网络销售力度的基础。美国学者Kohls 指出,“如果没有一定的市场标准,那么市场上就普遍存在一旦卖出恕不退货的现象,将产生大量混乱而不公平的现象。”而农产品跟其他生活生产消耗品不同,一旦标准化生产实现不了,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电子商务的起步和发展,只有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标准化,农产品的质量才能够得到保障,农业电子化市场才能规范运作,河南省农业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才更具有竞争力。
4结束语
世界草莓大会简介
世界草莓大会由国际园艺学会发起,每四年一届,是展示全球草莓最新科技前沿成果的学术盛会,是引领全球草莓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具有广泛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被誉为“草莓界的奥运会”。迄今已在欧洲、美洲、澳洲先后成功举办了六届,举办城市分别是:意大利切塞纳市、美国马里兰州、荷兰费尔德霍芬市、芬兰坦佩雷市、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班牙韦尔瓦市。
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背景
2008年3月,昌平区代表北京市成功获得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的举办权,将于2012年2月18日―22日正式召开。这是世界草莓大会首次走进亚洲、走进中国、走进北京,是北京市主办的第一个世界级农业展会,是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需求的现实需要,是沟通城乡共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进程的重要步骤,得到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由国际园艺学会及农业部、北京市政府、中国工程院、中国园艺学会共同主办;由昌平区政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承办;北京市农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农业局协办。
大会以“健康・发展・共享”为主题,以“草莓让生活更甜美”为宣传口号,办会宗旨是:“以会兴城、以会兴业、以会惠民”。
本届大会在办会模式上与往届不同,采取了“一区一场一园三中心”的办会模式,与产业发展和博览展示紧密结合。
“一区”是指精品草莓产业示范区,占地面积3万亩,分布在昌平辖区内的兴寿、崔村、小汤山、百善、南邵等五个镇,目前已建成草莓日光温室1万栋,年产量1200万公斤以上,年收入突破2.4亿元。
“一场”是指大会主会场――北京九华山庄国际会展中心,是北京市目前单体规模最大的五星级酒店,拥有完备的会议会展和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选择这里作为主会场,不仅能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实现“节俭办会”,而且能够有效带动周边旅游会展等关联产业发展。
“一园”是指草莓博览园,占地面积1000亩,大会期间将集中展示世界各国的优质草莓品种和先进栽培模式,为参展企业提供展示及交流平台,同时为参观游人提供科普活动和休闲娱乐的空间;会后,将成为京北地区及昌平东部的标志性景观,主要用于草莓科技示范展示和举办各类农业展会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开展农业休闲、消费及体验提供理想场所。
“三中心”是指草莓加工中心、草莓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和农业产业科技促进中心,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大会期间将用于举办国际草莓产业展,同时也是场馆运行办公的主要场所;会后将逐步建成农业产业科技研发、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业产业化国内外交流的重要基地。大会场馆规划建设,深入借鉴北京奥运经验,融入了剪纸、中国红、园林造景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广泛应用了地源热泵、雨水收集、日光照明等节能环保技术和特种玻璃纤维、低辐射镀膜玻璃等新型建筑材料,充分体现了“人文、科技、绿色”三大理念。此外,场馆周边还建设了草莓医院、草莓农庄等配套设施,用于为农民提供草莓种植科技服务和开展农业科普体验活动。
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四大特点
与往届相比,本届大会将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会议规格最高,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园艺学会、前六届举办城市官员在内的15个国家、33名国外贵宾,以及国内14个草莓主产省、市、自治区的相关领导将应邀出会。二是参会规模最大,共有来自世界6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名代表参会,基本覆盖了全球所有的草莓产区,其中伊朗、捷克等16国代表均为首次参会。三是学术水平最高,邀请全球顶级草莓专家组成了学术委员会,阵容为历届最强;现已接收49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论文摘要400余篇,数量为历届最多。四是展会的参与性、实效性更加突出,坚持把学术会议与草莓展览展示、产业交流合作有机结合起来,高标准建设大会场馆、布置主题展区,会议期间将举办草莓博览、产经论坛等一系列丰富精彩的活动,并吸引了国内外200家知名农业企业参会参展,为广大市民和各界人士共享盛会、共谋发展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
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对我国农业发展意义
作为世界最高级别的农业学术盛会之一,本届大会在中国举办,必将为我国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和特大型城市,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对于大城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从长远意义来看,不仅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创了新视野,也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开创了新路径,同时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开拓了新思路。
关键词: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特点;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机械在研制理念上是需要利用网络化协同技术来实现的绿色设计与制造,建立高标准的数据库系统,从机械设计、制造、运输、使用等各个方面进行环境负担最小、资源利用最高的技术研制,把绿色制造技术引入农业机械行业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国的制造业一直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但由干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落后,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其主要表现有:
1. 设计方案及制造工业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完整经历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改革,传统制造工艺手法成熟,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时期也高于我国。相比工业强国的制造业技术,我国的制造业工艺粗糙,现在化水平较低,尖端技术仍在开发中。
2.制造行业的落后。工业强国经过原始资本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行业制度,在体制内的所有制造业企业都具备相应的准则,而且企业的管理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生产系统运行精确高校,生产模式更新换代的周期短。二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大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只有少数的企业运用了计算机管理模式,而大部分小型企业仍然处于人工管理阶段。
3.自动化生产程度低。发达国家已经普及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自动化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等全自动机械,实现了生产自动化、集成化以及智能化。而我国仅有极少的大型企业采用柔性制造系统,大部分民间的制造企业处在刚性自动化阶段,非常依赖人工管理。
二、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的特点
我国对于农业发展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农业发展的进程,也同时为农业机械提供了强大的发展空间。农业机械绿色制造在传统机械生产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先进微电子、仪器等信息控制技术,综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基本环境,创造出的更适合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应用机械设备,对农业绿色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除了具备一般机械生产的共性特征与需求条件,农业机械绿色制造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现代农业机械绿色制造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作业速度快的优势。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农业复式作业机具与专业化生产机械的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促进了机械制造技术的快速进步,提高自动化水平,也同时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等方面的提升。
2. 农业机械绿色制造具有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的优势。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消耗掉大量的自然能源,并造成一定的能源再利用不足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可持续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人们关注度的不足,大量的开发生产作业产生的废气物质对周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污染世界环境。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绿色制造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可以进一步收集和积累农业发展信息,对于肥料、农药、以及能源的使用上利用绿色环保的观念精确使用份量和时间,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在农业绿色可持续经济观念的正确引导下,更好地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
3. 对于现阶段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机械生产使用产生的原材料与能源的浪费。传统农业机械产品周期缺乏全局性与一致性,在使用年限后不能继续作业,废旧或者闲置设备的回收率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造成了每年均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废弃的农机产品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
三、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的发展趋势
对于现代农业机械绿色制造来说其是从社会、经济、环境3个主要因素的系统结构出发,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和方式,实现 3 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农业机械绿色制造涉及科学、环境等多方领域的综合研究和发展,因此,目前还处于不断完善的情况中。
根据对我国目前以及国际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的发展分析研究,其在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方面将不断的呈现出全球化、社会化、集成化、并行化、智能化以及产业化等发展趋势。随着近年来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各个国家相继制定了极为苛刻的产品环境指标,使得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将是越来越体现全球化的特征和趋势;在绿色制造涉及的立法、行政规定以及需要制定的经济政策等方面涉及大量的技术等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以形成绿色制造所需要的社会支撑系统;绿色集成制造技术和绿色集成制造系统将成为今后绿色制造研究的热点。会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另外,绿色设计与制造的决策目标体系是现有制造系统目标体系与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集成,农业机械绿色制造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参与,并且绿色设计与制造的实施将导致一批新兴产业的形成,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装备制造业、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服务产业、绿色产品设计与制造业以及实施绿色设计与制造的软件产业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最关键时期,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机械制造技术。唯有跟上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潮流,做好农业机械绿色制造技术的改革,并使其得到有利的实施,才能尽快将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小,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参考文献:
[1] 刘飞,曹华军,何乃军;绿色制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中国机械工程;2000 年.
[2] 李卫京,雷军武,李亚平等;机电产品的绿色制造模式及发展趋势[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7 年.
低碳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寻找出耗能更低、污染更少、排放的气体更清洁的有效保护措施;农业发展的实质应该是充分开发蕴藏量极大的清洁能源并且发挥这些清洁能源的最大利用率、降低使用过程中的耗能,达到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的要求;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更高效地改进能源开发和技术利用,尤其是有毒气体过滤排放技术,以及如何顺应产业转型下农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等。低碳时代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观念和方式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不但可以减少农业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并且还可以应对气候剧烈变化对农业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1.在低碳时代下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1.1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缺少足够的资金、技术和生产设备。城乡差异化的一个表现是城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娱乐都有明显的对比,而在农业这一方面,我国农村的各项设施都不如城市,资金的投入也较少,生产技术更没有国家或大型企业的支持,很多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等都比较落后,所以对于低碳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各种节能减排措施没有办法有效实行。3.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我国的农村人口较多,而在这些众多的农村人口中,却只有少部分人接受过较高的教育,整体的文化水平较低,所以对低碳时代下农业发展方面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了解并不多,这使得农村的农业发展仅靠农民的蛮干,缺少相应的技术援助,不明白低碳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这些问题都会阻碍低碳农业的发展进程。
1.2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式大多属于粗放型。用最少的土地得到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是农业生产的终极目的。而在我国,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只有通过科学技术来提高土地的肥沃程度。当前必须大力整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结构和形式,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充分地利用土地,增加土地的有机程度,使农业经济充分发展,农业发展可以由此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2.低碳时代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低碳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适应低碳时代的要求和保护世界环境的目的,我国应该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转变。
2.1我国应该加快建设健康、和谐的农业经济结构。所谓健康、和谐的农业经济结构实质上指的是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可相辅相成并且健康、和谐发展,以达到两者平衡、经济高效发展的状态。低碳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与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有截然不同的方向与目标,即运用优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使得经济与自然环境得到和谐、健康、长久、共赢的发展。在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剧烈变化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必将受到严重挑战,并且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也将受到不可忽视的威胁,所以,在目前的低碳时代下,必须做好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提高生产设备使用率、普及农业生产知识的工作。尽管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仍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根据这些不足,制定相应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2应该加快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循环农业经济。循环农业经济指的是从农业之初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到农业产品的生产继而到废品的再生产等环节的循环再利用。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减少农业资源的投入与损耗,降低农业排放的污染物,使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也得到保护。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是提高对农业废物的循环再利用程度,将废物进行二次生产,然后经过深度加工得以再使用;其次是采用先进的技术,运用这些技术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从而节约能源,并且改良农业废物的再利用和再净化技术,可以使更多的废物能够被回收再使用从而变废为宝。例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实行秸秆还田,还可以利用秸秆进行其他东西的生产,这种举措必然能够取得好的成效。
2.3我国应该加快向创新型新农业经济发展形式转变。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但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属于比较大的,因此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上应该不只是考虑对能源的使用技术进行创新,同时对能源的开发技术也要加大创新。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还不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目前我国的农业现状是资源量较多,但是能源消耗量也不低,因此探寻一条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较少资源消耗的发展道路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现在的目标应该是积极发展、提高能源使用技术和开发新的无污染能源来代替原有的能源,减少机械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以及对旧有的农业生产机械进行改良从而改造出新的、节能的、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设施与工具,也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减少废物的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