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7:30: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经济项目营销;问题与对策
农村集体经济的高速良性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三农”问题是我国一直着力解决和改善的问题,近些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虽然农村人口有所下降,但我国还是以农村人员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动集体经济项目的前进,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村人口的经济生活水平,不只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营销的相关概念和主要特征
农村集体组织,是以村民作为核心,由农民自愿按一定的组织程序,形成的团体机构,以选举村干部和村委会成员来参与政治民主生活的组织。现时,农村集体组织是集体经济的实现监督管理人。农村集体经济是由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通过政府对其进行管理和相关的扶持的方式,由村民以村或组的结构形式,组成经营实体,发展当地的经济,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的一种经济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最终的受益者是农民,对于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项目,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行的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第一,通过对村所有的闲置土地的充分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做具有特色的产业项目;第二,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盘活;第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第四,利用地理优势发展,人力优势、土地优势进行招商引资,集资参股,引进技术管理和资金,发展工业生产,以工业发展集体经济实力;第五,开发拓展服务;第六,开发旅游业,如观光农业、生态休闲等,提供旅游资源和产品,提供多方面的增值服务,拓宽收入来源,并结合电子商务进行宣传,扩大影响面;第七,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拓宽受众面和影响面,以此带来项目的良性发展。
二、农村集体经济现状分析
(一)整体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区域差异上。距离城区较近或者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源的村组,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发展旅游等经济项目,村民的经济生活水平提高较快。而资源较少、基础设施较差的村庄,资金来源相对更困难,项目的途径相对较少,发展较慢。随着不断发展,这种状况区别越来越明显,差距越来越大。
(二)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不明确,监督和保护机制缺失,造成了权责不明;其次,管理制度不健全,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和管理是由村委会管理的,他们控制着集体经济的产权,在管理和监督制度缺失下,大量资产闲置,低价出让、变卖,人为侵占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集体资产的浪费和损失。最后,村委会的变动,人员素质水平不高,政策规划的短期变动,集体资产的经营效益非常差。
(三)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现有的大部分农村集体普遍缺乏资金。一些基础设施的投入,经济项目的前期投资,资金上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再者,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水平低下,无法提供准确的发展数据,这为相关的职能部门制定扶持政策和进行总体的经济规划带来困难,在政策、财政和法规上难以给予有效支持。
三、影响农村集体经济主要因素
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缓慢,发展不平衡,发展模式单一,管理简单粗放,项目效益低,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一)集体经济项目缺乏持续发展能力虽然集体经济项目在政策、经济环境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大量的年轻人和知识人才脱离了农村,造成了农村人才的缺失,使得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持续发展很难得到人力资源上的支持。
(二)集体产权关系不明确农村集体经济中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但在产权主体上,虽然农民有土地的使用权,但土地还是由集体共同所有的,产权关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三)“带头人”本身的能力和思想问题现有农村干部知识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老化,创新进取精神缺乏,眼界局限于眼前、个人、现在,对集体经济项目的发展没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
(四)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不够总体来说,集体经济项目缺乏从总体上的规划,在发展的基础数据上也比较模糊,相关的政策制定难度较大,管理水平较低。
(五)整体管理制度不规范在对集体经济项目的合同、收入、费用的相关制度的制定执行不规范,个人因素决定集体利益,不从长远考虑,造成了集体经济项目的收益低下,后续发展无力。
四、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营销模式1.开发资源达到增收这种方式主要是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一切经济资源作为开发对象,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2.现有资产盘活增收通过对自有家底进行清查,摸清家底,充分掌握集体资产数据,将闲置的可利用资源如仓库等,通过土地整理复垦、流转等手段,充分利用,针对闲置的物业资产,通过出租等方式获利,找到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3.资金融合增收通过对分散的资金进行融合,加上各项扶持资金,提高资金规模,规范利用资本运作方式,对盘活的集体资产进行投资,提高集体资产的运营规模,促进集体资产的收益回报,也是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途径。4.服务内容的拓展增收通过由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一系列的服务主体,针对农业生产、经济实体、居民生活等方面,提供相关的经济服务,促进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这些服务的类型多种多样,操作灵活,如针对农业生产提供农资生产资料、针对居民生活提供生活资料等。
(二)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营销问题建议1.产权制度改革从法律法规的层面,对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进行明晰,对集体资产规模进行盘点摸底,确认集体资产权责相关主体,确立集体资产收益的分配方案、分配方式和分配实施细则。针对集体资产,组织建立专门的人员,对现有的资产进行分门别类的全面清点。包括集体经营性资产、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等,集体资产的债权债务关系和规模,经集体成员的审议通过并进行公示。但要注意的是,集体土地是不能计入股份资产的。确定股东身份,经过村民共同的决议,依据明确的确定原则来确定股东的份额,并针对不同的时间人员、有违法违纪的人员区别对待。股权分配方案,要有非常明确的分配原则、分配方式和实施方式。针对集体和个人,针对不同时限的村民区别对待。既要保证集体经济的扩大再生产和村组织的正常运作,保证个人的利益,也要保证落地户和外来户的区别利益。进行股权量化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公益资产是不能计入的,土地只能是在被征用后才能追加入总额中,个人股量化依据净资产作为基数,根据股东人数和分配系数,对每个人进行分配。最后依据制定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进行方案实施,发放股权证书,招开股东大会,选举公司组织结构,成立公司。2.制度健全和人才培养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监督管理一直是薄弱环节。虽然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使集体经济资源变为集体资产,资金转变为股金,村民变为公司股东,但这种单方面的改变是不够的,与之相适应的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也要建立建全起来。针对集体经济,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完善报酬体系,健全奖励机制,有效控制集体资产的资产负债,集体经济收益的使用和分配的规范化,资金使用透明度的提高,资产流失和浪费的有效避免,保证全体股东享受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这些工作是农村集体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农村集体经济要较好发展,必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现有的农村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思意相对保守,进取心相对不足。针对性的引进优秀的、具有现代管理科技知识水平的年轻人才,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现有的人员组织学习培训,使其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知识,并对其进行考核,以此提升整个队伍的管理水平;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关注度,推动人才升级,改进工作环境;制定合理的奖励惩罚制度,并将激励和监督制度落实到位,与个人利益挂靠,提升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政策和资金问题一直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政策的不明确,造成农村集体经济束手束脚,而资金是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缺乏的。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村庄来说,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集体经济资产的开发利用,往往没有起始的发展资金。从政策上和资金上对于这些农村集体进行扶持,推动其起步,以使其加快发展。政府机构可以提供相应的项目信息,成立专项基金,有针对性的进行扶持;金融机构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提供优先贷款;放宽和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资金筹集,以使其能加快集体经济项目的发展。针对集体经济的特定项目,如种植、畜牧等适应减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费,减轻农村集体经济的负担。
一、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现状
当前,伴随着农业改革的不算深入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体经济产权归属不清晰。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延续而来的农村集体所有制关系,决定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在归属上受诸多历史因素影响,另外近几年来,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迅速,使得一些城郊和农村社区人口结构日益复杂,在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管理上缺乏统一性,没有规范的规章制度,进而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认定上模糊不清。在这样各种综合因素情况下,对明晰集体经济产权归属、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要求改革当前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
(二)集体资产管理机制缺失,集体资产去向不明。由于集体经济产权归属不清晰,集体资产的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集体收益分配不透明、管理机制缺失。许多行政村在集体机动用地、荒地、山林等集体资产的管理上存在着收益分配不透明、合同管理不善、民主程序混乱等问题,一些村干部集体意识不强,私自占有或低价承包这类集体资源,对集体收益不公开,引起干群关系紧张、集体资产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二是征地补偿费用分配不规范。很多地方在征收农民土地过程中,并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公正合理的把征地补偿款分配给被征地农民,而集体存留的收益也没有专账专户、做到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就导致了收益分配不公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客观上要求进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公正、规范的集体资产管理和收益分配机制。
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动因
(一)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流转不畅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城乡要素平等交换,造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处于弱势地位。党的十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理论和实践证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市场经济秩序有效运转,需要对各种经济要素产权清晰界定。因此,促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即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向前发展的需要。
(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需要。伴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集体资产日益庞丹,在一些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行政村,由于集体产权不清而引发的利益纠纷越来越多,同时,农民集体意识的增强,使得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权益诉求越来越强烈,集体产权归谁所有、如何分配集体收益成为农民更加关注的问题。因此只有通过改革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才能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共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要顺利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就必须认清当前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唯有抓住关键问题和重点环节,才能制定相应的政策,对症下药,促使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明确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如何界定存在着许多问题,是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中的重关键问题,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关系到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明确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界定标准有两种形式:一是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制度,二是按照传统化的民规村约界定。这些形式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民与集体经济之间的矛盾,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仍需要国家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才能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村级班子建设滞后。一是村级组织建设重视不够。有不少乡镇重视经济工作,但对基层 班子建设往往重视不够,不够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 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村级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制度不够健全。现在农村存在靠家族、帮派势力当选村干部的现象,而懂经济的优秀人才难以进入到村级 班子 ,主要是因为村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三是村干部的工作合力不强。有的村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还不能及时足额兑现误工报酬和固定补贴。另一方面是部分 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造成了工作上的不合拍,难以发挥村班子应有的作用,村干部在发展村级经济上缺乏应有作为。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土地面临法律困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对土地需求越来越大,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急剧减少,存量土地及其厂房、商铺租金等土地非农收益成了社区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经营土地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宪法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作为下位法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只有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的情况下,经依法批准才可以使用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对民间私人资本推动的农村工业化,引起的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需求扩张估计不足;没有为私人创办企业留下合理的用地空间。自发、私下的农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施带来较大冲击,并且由于村民集体出租非农建设用地不受法律保护,如发生争议,集体就要遭受损失。
3.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是尽管有些村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上作了一些改进和完善,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触动,这种模糊的制度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导致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二是管理难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由于集体经济在体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导致集体资产流失比较严重,同时村干部领导水平低下,思想作风不正,素质不高,管理不善等原因挫伤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三是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而且往往只负责核算,不履行监督职能,村干部的行为失去了监督。
4.集体资产产权不明晰且管理体制不顺畅
农村集体资产形成时间长,构成复杂,目前多数没有进行确权登记,产权不明,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加之目前集体资产的经营和管理主要还是村两委成员,多数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个别得益于地缘经济优势,靠土地征用积累较大集体资产的村,没有及时进行量化固化,集体资产名义上“人人有份”,实际上掌握在个别或少数人手里,有的出现决策失误,有的资产流失,审计中发现多起违规问题。
二、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1.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一是以党校、成校、农函大等阵地,采取脱产、函授、短训班等形式,对农村干部加强轮训,提高村干部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把素质好、能力强、头脑活、有号召力的党员请进来担任党支部书记。三是逐步提高与完善村干部的报酬和激励机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一是成立村集体财务管理中心,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强化乡政府对村级集体财务监督管理的职能;二是坚持按村级典章办事,增强村干部调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三是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切实加强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实行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专职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
3.增强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专项基金,用于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的创业启动资金、项目贷款贴息和信用担保。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项目,在用地、税收、信贷、用电等方面,各有关部门都要给予政策优惠,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制度建设
(一)地市、县制定的实施意见或者试点方案
(二)地市、县制定的清产核资类文件
(三)地市、县制定的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类文件
(四)地市、县制定的成员身份确认类文件
(五)地市、县制定的股份合作制改革类文件(包括折股量化;股权设置、分配与管理;合作社成立、运营、管理等)
(六)地市、县制定的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类文件
(七)地市、县制定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类文件
(八)地市、县建立健全督查督办、考核制度等
(九)地市、县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等
(十)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等重点任务的工作流程与操作方法
(十一)其他文件或者制度
二、宣传培训
(一)地市、县统一编印政策宣传资料情况
(二)地市、县组织对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培训情况
(三)地市、县组织工作人员、乡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情况
(四)在县、地市、省部级以上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情况
三、人员与经费保障
(一)工作人员保障情况
(二)专门工作经费保障情况
四、改革过程与成果材料
(一)乡镇、村的试点方案、清产核资方案、成员身份确认方案、折股量化与股权设置及管理方案、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方案、合作社成立及章程等。
(二)村级每项改革任务的过程材料(包括方案讨论、会议召开、民主表决、公开公示、农民签字等)
(三)村级每项改革任务的成果材料(包括摸底表、统计表、登记表、清查核资报告报表、股东名册、组织证书颁发、股权证书发放等)
(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建设及应用
(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其股权管理系统建设
(六)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及应用
(七)改革文件、过程材料、成果材料的整理、装订、归档、管理等
五、改革成果应用及成效
(一)农村集体资产有偿退出、继承、抵押担保改革试点推进情况(包括文件制定、推进进程、具体做法、阶段性成效、主要障碍或者问题、建议等)
(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与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推进情况
(三)农村“政经分离”改革试点推进情况
(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建设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
(五)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六)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七)城乡融合发展情况
(八)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情况
(九)其他成效
六、自评报告、工作总结、典型案例等
(一)地市、县自评报告
(二)地市、县评估指标
(三)地市、县改革情况调查表
(四)地市、县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份合作制改革、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等工作总结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计量经济学;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而经济发展带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农村经济的消费水平却远远低于城镇居民,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针对此问题展开研究,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二、模型设定
本文首先以高坝洲镇2013―2015年村集体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由于数据量较少,这里我们采用3种模型进行分析,分别为线性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为更好地分析数据,本文采用Matlab和SPSS软件分析数据。
(一)线性模型
1.回归结果
在统计学中,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是利用称为线性回归方程的最小平方函数对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建模的一种回归分析。这种函数是一个或多个称为回归系数的模型参数的线性组合。这里我们先设定简单的回归模型为:。
其中,,为待估参数,为随机误差项,(i=1,2,3)分别为2012到2014年各村的收入额,为2015年各村收入额。
利用软件做线性分析,从结果上来看,其线性回归效果较好,能够满足线性回归条件。
2.模型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
由SPSS分析结果可知R=0.971,R2=0.943,调整 R2=0.919十分接近于1,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优度高。
(二)支持向量机模型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VC维(Vapnik-Chervonenkis Dimension)和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的数据挖掘方法,其原理为找到一个满足分类要求的最优分类超平面,将低维特征空间的非线性问题转化为为高维特征空间线性回归问题,得到回归函数
(1)
其中 为非线性映射, 为阈值,结合Vapnik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考虑到函数的复杂度和拟合误差,引入风险函数R(w),将其转化为最小化泛函
(2)
(3)
式中描述线性函数的复杂度,为惩罚系数,,是松弛变量,为不敏感系数.
为了解决上述二次规划问题,引入拉格朗日函数转化成对偶问题,设为拉格朗日乘子和对偶变量,相应的拉格朗日函数为
(4)
利用满足Mercer条件[20] (Mercer condition)的核函数K(x,xi),将低维非线性回归转化成高维线性回归问题,得到了最终决策函数
(5)
注:这里采用支持向量机仅为验证采用其进行回归分析的可能性。
三、收入来源分类的具体分析
从本文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具有主要的三个特点:第一,每个村子的经济结构不同,如皓光村比较富裕,有打蜡厂、养猪场、特产场、柑橘承包、茧站、砂石厂、砖厂、山林和水产养殖等,有的村子只能靠租赁增加收入,如中坪村,针对该特点可进行个例分析,对不同产业结构的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特点的结论;第二,各村子经济收入相距并不多,结合特点一说明该镇各村发展较为平衡,没有存在特别富裕和贫困的村子,这样可以将其看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第三,各村经济结构差别很大,这和整个镇的发展策略有关,需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这里我们采用整体和个例结合分析的方法,对高坝洲镇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四、结论
由分析可知,农村集体收入呈线性增长,可见其政策较为稳定,使农村集体经济较为平稳的增长,同时增幅并不是很大,表明其还有很大的潜力。随着国内土地资源紧缺情况的愈发严重,农村不能仅仅以租赁等方式进行创收,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转移劳动力的作用,但农村想要真正的发展,需要结合其农产品等优势,集资创办一些项目,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比如皓光村的特产场就能很好地为其经济增长提供动力。针对本文的数据分析,这里提供几点建议:首先是增加农村的政府投资力度,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农村的资金毕竟有限,增加投入有助于其创办一些符合本地特点的企业,帮助一些纯靠出租土地的农村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其次,作为基层政府,各个农村要因地制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一些农特产等方面的项目,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最后,将乡村最为各个基点,以乡为单位,对下辖的各个农村进行综合规划,形成产业互补,一方面形成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可降低成本,农村面积比较局限,比如在一个村子开展农产品加工;另一个村子发展包装;其他的村子可开展电子商务、运输等相关的项目,综合提高农村群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邵彦敏,冯蕾.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方式创新与机制构建[J].经济纵横.2014(04).
一、昆明市官渡区季官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的具体做法
(一)昆明市官渡区季官社区的基本情况
昆明官渡社区的季官社区就着落于滇池北部,距离昆明市只有10公里,是官渡街道办事处,管辖着3个村民小组。现在有农户733户,农村人口为2033人,劳动力1240人,但是人多田少,平均下来一个人只有4分地,据统计,2008年当地总收入为9710万元,2009年总收入为10486万元,平均下来,人均不足2000元,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村中建筑没有整体规划,布局凌乱,交通条件差,卫生条件也差,村里的各项设施明显落后,没有活动场所也没有文化和医疗设施,一部分的人员经济跟不上,陷入困顿,整个村子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可以看出,发展集体经济也就是改变社区人民生活的关键。
(二)季官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的具体做法
1.保留集体资产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居委会领导经过再三考虑,并没有及时的把村里的土地征用款分发给广大村民,而是集中起来作为集体资产保留下来,从而增加集体和个人的收入,居委会领导率先在辖区推行股份量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资本运作模式,建立了合作社,通过配股和购股的方式兑给广大村民,在社区中建立了7万多平的商业写字楼,购物广场,餐饮,休闲等多功能的商业社区—官南城,这样下来,每年为集体利益增加了3000余万的收入,平均下来,每个村民也能分的3万以上的红利。加快季官社区集体经济快速发展。2.注册成立公司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社区领导的带领下,先后成立了“云南官南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官南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昆明市季官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抓住了发展古镇旅游的商机,积极的去招商引资,很多有实力的大商家纷纷来到这里发展,各个公司加强自己的业务。既相对又独立,又共同服务于季官社区的集体经济发展。3.创新社区管理方式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季官社区的村民慢慢富起来了,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为防止由富返贫现象的发生,社区领导班子及时的开会讨论,必须要了解民生,勤访民意,定期做暗访,深入群众,经过反复的开会讨论,最终决定要以完善管理制度入手,社区提出了“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理念,为此,社区举办了各种就业培训班,鼓励村民就业,每人都能获得3次就业培训、推荐工作的机会。对于有劳力但不就业的村民,社区也制定了管理办法,每年将会受到扣除年终分红总额10%的处罚。经过这些措施,使得季官社区少有游手好闲的居民,人们生活都是蒸蒸日上,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样的面貌又时刻的影响到下一代人。
二、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考
中央从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因为建设美丽乡村既是“三农”工作的推手,更是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如何把美丽乡村建设好?昆明市官渡区季官社区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学习,我非常赞同“没有集体经济做后盾,没有文化产业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的说法,以下仅从发展集体经济的角度,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意见和建议。1.集体经济组织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美丽乡村也许可以通过国家政策项目的规划得以推动建设,但是如果没有集体经济做后盾,美丽乡村的建设搞不好就是昙花一现。因为集体经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物质保障,既然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组织,那么这个组织就必须要依照法律所赋予的要求和职能。要重视自身的组织建设,要完善和巩固土地的承包管理,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管和运营,要完善党支部,村委会的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的思想素质培养,完成各个部分的定为,在部分地方落后,没有集体经济组织的地方,要循序渐进的开展各项工作,要以先进的集体经济组织带动落后的地方,明确好现有的组织结构,成员结构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把农业和地方旅游业以及文化产业相结合,大步迈向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2.探寻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实现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从季官社区的发展来看,集体经济就是增加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生活保障,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更加确保快速的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集体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地方的经济,同时又关系到地方的生产,生活,保障了农村的和谐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又与城乡一体化相辅相成,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我们都知道经济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发展美丽乡村,我们必须要产业经济发展为生命线,没有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就不能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那也不能持久的发展下去了。在此之外,我们还要立足于现有的资源,将环境优势和人文特色相结合,保留传统的地方文化,并开发其他特色产业经济,合理利用土体开发,保证环境卫生,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环境,鼓励农村的绿色生产基地的发展。加强招商引资的工作,吸引实力型的企业来投资。在国家的帮助下,鼓励小企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从实际出发重在联合发展,各村发展自身的特点,实现互惠互利,达到共赢,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3.提升公民整体素质,稳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美丽乡村的创建与维护都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没有一批高素质的农民,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难以实现。从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稳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来看,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农村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学习现代的科技技术,二是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发展,创业、就业。为了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增长,我们要把现在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上,推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到农村,增强广大农民的思想素质。三是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的建设,让广大的农民同志积极的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同时要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以前老一套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增强人们的自我意识,让人们真正的体会集体的力量能改变现有的落后生活,意识到责任感的重要性。只有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积极性,才能有效的发挥人们的潜在力量,才能不断的壮大和发展好集体经济和维护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总之,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和总目标,贯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始终。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的同时,还需要整体提升村民综合素质,只有在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整体素质提升的基础上,我们的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的中国梦才可能实现。
作者:李盼盼 范全欢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校友会办公室
1.1工业经济与农产经济之间的变化。先是以最为传统的农业发展促进更为先进的工业发展。为使产业经济能够协调稳定发展,缩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我国需要更为重视农业经济各方面的控制,更加迅速的向前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稳固增长,来使国业经济弥补农业经济带来的损失。日前我国的工业事业正在迅速的进行当中,而且各个城市都能运用工业技术来完成以前农业带给我们的利益,日前我们正处理工业技术的起步阶段。
1.2土地流转模式。我国的经济基本上到了以工业经济促进农业经济、以城市促进农村的发展,正在迅速的发燕尾服中,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事业极为重要的时间。我国人民为了尽快融入到新的发展当中来,在土地流转模式中不断的发现新想法。我国重要人物领导集体建设农村土地“保权分利”;另一人提议集体建设农村土地“转权让利”,更有其它学者从城市中到农村土地出发的观点中,建议城市中包含农村土地集合流转这三种不同的模式。我国有许多学者通过修改意见提出很多为农村保障更多的福利,增快农村与城市土地集体工作,集体生产。谢茹建议从农村土地在使用上可以看出在市场方面最重要的是出让、出种、和拍卖等流转模式,从农村土地在使用上可以看下极市场主要有转让、转包等不同的模式,土地使用权中流转的最常见模式为土地入股和抵押。邓大才提议对不同经济发展的城市与乡村应该实行不同方式的土地流转模式,在经济发达城市非农业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多的地方使用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承包土地资本化模式、承包土地证券化模式;在经济条件不好,甚至贫穷的地方使用承包土地反租倒包模式、团体租赁经营模式、托管经营模式。另外,其它学者使农村土地流转划分成分散流转和集中连片流转,出租、转包、转让、拍卖和抵押在包含在前者,后者其中则有经营权股份合作制、“两田制”、“反租倒包”。我们国家经过了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完成城市化的改造,不但使得城市在各方面发燕尾服的更快,而且显得城乡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国家福利,教育上,城乡都显得及为落后。目前我国各城市都提倡以城市扶持农村来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得到稳固向前的发展动向,使得方方面面得到更均衡的发展走向。我国也因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策略。城市与农业经济正在以分化结构向统一方向发展,这一发展使得农村的经济以及更方面的生产因素都能在很大程序上的提高,而且在一定因素上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学科更好的发展,更高效的提升了农业经济各方面的生产之来带来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前进。
2创新农村财务管理
2.1农村在经济上不断的发展,集体在经济上的实力不断扩大。近几年,农村在经济方面不断稳定的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也在不断的完整,经济迅速的发展着,不论是在生产能力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都大大的得到了提高,经济整体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农村福利,生活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与城市越来越近,不再像原来有着巨大的差距。
2.2因为农村相比来说较为落后,所以在财务方面的管理知识储备还是比较低的,与农村现在快速发展的经济不匹配。由于种种原因,农村财务在会计上的管理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带有经济计划的因素,很大的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给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约束着农村经济发展,几年来,经过研究表明,监督形式和监督办法是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上最为欠缺的,也是我们急需要提高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主的不断推进,各农村在财务管理方面较弱实行了系统的改革,但是因为各方面知识的欠缺,使得农村在财务方面的管理上还是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2.3农村法律意识欠缺,阻碍农村财务制度的进步。农村在集体组织经济中不完整,主要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农村产权信息混乱,资产大量向外转移,不管是民法还是其它法律,对农村都是属于经济范畴,不管是属于个人还是集体,都缺乏具体的法律制度、具体的规章,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在农村极其不受重视,导致财务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平时的工作中,许多农村领导法律观念知识不多,不懂得运用规章制度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只会空口来决定某一件事情,以为管理就是随意的支配,随意更改,对个人财产及集体财产都没有所属的关系,干部和领导的职能也经常在工作中轻意的任职,这更加把农村财会人员变得不规范。
3集体经济组织得到发展
3.1农村经济组织制度的改善实施。起初较为完善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在实行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欠发达地区通常随着集体土地被收,这些“农村”不再是以前的农村,现在农业经济不再是主要的生产来源,多数学是转变为工商业。所以,在制度的改革中,经济组织的产权由社区股份制变为股份制,把集体变为企业,进行商业化的登记。很大一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成变为股份合作制。这其实没有很大的地位在法律上,但在现代农村,是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土地的代表,不仅各组织成员在其中得到了应有的关系,而且在市场经济中也有了一定的地位保障,因此,有些地方由有关部门对股份合作社登记上报,使其得到合法的权益地位。但这其实还是一种不合乎常理、不合法的做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地方已经没有这种行政权力,这种做法也停止办理。
3.2壮大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议。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要从最基本上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壮大,最应该做的就是我们重新建立一套农村经济组织系统。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已是老制度改革的新方向,所以我们应加快运行速度,尽快完善这项任务,只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壮大,我们的农村经济才能快速得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在农村市场中极为重要的部门,不可缺少的,非常有必要加快发展来控制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在组织中应使各体系得到更稳定的关系发展,专门为农村集体组织经济立法,构建新制度,新规章。农业经济管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其中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及数学、金融学、环境科学等多门学科。在研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进就能把这些学科都包含在内统一进行研究,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学时应综合考虑,找出涉及到的重点、难点知识作为重要的部分来研究,在长期的经济管理实践中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从而能更好的在农业经济管理上得到发展。
一、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不到位农村改革制度后,由于合并等的原因,工作人员减少数量较多,使得专门从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人员减少,导致了监管力量的严重匮乏。
(二)各部门农村集体“三资”监督不力司法机关、纪检机关等监督十分乏力,群众监督流于形式,使得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不到位,不能切实为农民群众着想。
(三)思想认识不足,人员素质欠缺思想上不重视导致了农村领导班子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偏差和错误。有些工作人员不熟悉财务相关流程和制度,严重阻碍了监管的有效进行。
二、加强“三资”监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职能和责任划分明确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应有的职能。其中,村委会是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主体,上级党委政府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监管组织者,财政部门主要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财政指导和监督职能,而审计部门则是定期进行审计监督检查的主要部门,像是违规违纪等行为都要确定部门职责予以监督,这样职责明确有利于统筹协调之余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模式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我国广大的农村区域决定了基础条件和经济状况的巨大差别。对那些经济较为发达,基础设施较好,制度规范和民主机制完善的农村区域可实行“自管模式“,这样能够充分调动村民发展本村经济的积极性,上级主管部门可实行必要的监管、服务和指导职能,以确保三资监管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对于那些经济基础条件较差,不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的区域可实行“代管模式”,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服务,代管农村集体“三资”,但是代管职能必须是在履行民主程序后,村民自愿进行的,应签订代管协议,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具体细则,防止挪用以确保农村集体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界定农村集体“三资”范围,充分了解现有状况资金上,应该由各个相关部门合理组成领导小组,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全面的,广范围的清理核实工作。将有关补助补偿、集体租赁和经营收入等资金管理项目纳入核算范围,严禁挪用、私存等弊端的产生,真正做到及时结清,台账清晰的要求,确保其真实完整性。资产上,应该将集体的房屋、建筑、设备设施以及集体无形资产等纳入管理范围,进行分类管理,详细记录资产在使用、处置等各方面的情况,做到账实相符,权责明确。资源上,应该将农村集体所有的耕地、水域等所有资源纳入监管范围,将资源分类管理,详细记录资源名称、经营方式以及合同的相关情况,以便在农村集体资源流转等各类情况下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其他债权债务管理上,应该尊重农村集体经济原有和现有的复杂情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清理核实相关的债权债务情况,将由于各种原因未纳入核算的依法纳入核算,对已经完结的或者账实不符的债权债务以及坏账,应该按照法定程序予以处理。通过以上清理核实逐步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状况,摸清家底,有利于后续相关工作的展开和实施。
(三)建立健全相关监管的制度规范1、应该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的民主监督机制投票选择代表组成村级理财小组,村里的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等相关证明和原始凭证必须经过村级理财小组的集体审核后才有效,然后入账。较为重要的或者重大的事项由村民代表民主讨论后才能做出决定。对集体“三资”范围内的财务状况、设施建设等事项进行及时地公开透明。设立监督意见箱,及时掌握农民群众对工作的意见或者建议,并经过讨论通过根据有益的建议及时调整工作,建立财政、审计等部门的联合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相关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等相关交易行为,应该经过专业机构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评估并且制定合理的市场价格,确保过程中的公正公平,公开招标投标等。集体经济相关交易行为成交后,应该立即签订正规统一的书面合同,用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将合同以及相关材料归档保存,上级主管部门和村民代表应该做好后续的监管工作,将所得收入纳入集体,并且定期公开账目。3、是要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机制提高对农村的管理人才培养意识,引进青年大学生等到村任职充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队伍,加强与管理相关的各级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相关知识输送,培养和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高管理水平的队伍。要积极研究开发集各种功能为一体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电子化、信息化,以达到全面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的科学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农村集体“三资”构成复杂、分布广泛、管理基础较为薄弱,长期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上的忽视导致了职能范围不明确、管理不规范以及浪费和流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亟需对此进行改进和完善。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对于维护集体和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健全民主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增强农村经济实力都是十分有利的。我们应在前期有效工作的基础上,抓住问题,延续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采取措施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监督管理,从实际出发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作者:张明义单位:遵化市东陵满族乡人民政府
一、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从调查情况看,近五年来,我市各行政村主要依靠本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苦苦扮演着“一级政府”的角色。
1.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有人干事”的重要保障。
从我国目前现行的行政体制来看,村委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不是一级政府,不在政府财政预算之内,无固定的运作经费来源。从调查情况来看,村干部和联防、保洁、管理等人员的工资报酬,主要都由村里自己解决支付。人员工资的及时足额到位,对确保村里工作人员思想稳定、提高工作积极性、维护农村社会安全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2.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有钱办事”的重要来源。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河道道路养护、绿化、合作医疗和各类创建等项目,虽然上级有部份的配套资金,但杯水车薪,还要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来开支,确保了村级组织的运作和农村社会的安全稳定。
3.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税费改革后,农户农业生产支出越来越小,基本上不交任何费用,但进行必要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生产,必须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来支配。我市平原各行政村每年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一般都要在10万元左右,从而保证了农业的稳定生产。
4.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如**村、**村等集体经济强村,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明显高于市平均水平。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弱,与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发展现状:从20**年度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年报资料看(共列入**个村社),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万元,与20**年的**万元相比,增长**%;所有者权益**万元,比20**年的**万元相比,增长**%,扭转了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下降的局面。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当年收入(含土地征用补偿)按村组分,50万元以下的村社132个,占总村数的46.975%;50-100万元的村社数60个,占21.35%;100万元以上的村数89个,占31.67%;全市当年集体经济收入入不敷出的村有95个,占村总数的33.81%,比2004年多1个,连续二年出现低收益的村增多、高效益村减少的现象。
(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①村级经营收入9267万元,占总收入的43.22%;②发包及上交收入3791万元,占17.68%;③村投资收益445万元,占2.08%;④其他经济收入7937万元,占37.02%。另外,各级的补助收入7250万元,未计入总收入。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集体经济总体上体现出北强南弱、近郊村优于远郊村、平原优于山区的特点。
(三)存在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两极分化”。从统计数据来看,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比较突出。50万元以下的村社132个,占总村数的46.975%,50-100万元的村社数60个,占21.35%;100万元以上的村数89个,占31.67%。如,**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含土地征用费)达1588余万元,而**村、***等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几千元。
2.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加大,发展后劲不足。区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工业园区,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靠自然资源的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3.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20**年各种财政配套补助**万元,村社均**万元,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甚至出现了大部分村所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与当年实际收入相差甚远的虚假情况。
4.钢性支出逐年攀升,部分村级组织不堪重负。农村环卫长效保洁、治安联防、农田设施、合作医疗、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各项创建活动等方面的钢性支出逐年攀升,村级组织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对集体经济本身薄弱的村级组织来说,实在难释重负。另外,部份农民群众集体意识不强,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拖欠、拒交应交费用的现象滋生,无疑又给村级组织增添了不该有的负担。
5.集体资产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突出表现在,村级组织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但得不到相关的物权回报。如,在农村饮用水、电网改造等方面的费用,都要由村级组织负担一部分,但工程完成后,物权和收益由水、电等相关部门所有,无形之中使村级资产化为乌有。
6.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得不到体现。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土地征用费补偿问题上,“分光用光”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征用的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均一起分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却分文没有收取。二是农村发展留用地政策受条件、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村得不到享受。
7.村干部和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企业心存疑虑,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他们片面地认为,“村干部再回头搞集体企业,一无精力、二无能力、三无财力,力不从心,不合时宜。”缺乏敢想敢做敢为的勇气和魄力,丧失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机遇和主动权。
8.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起步难,面临难以跨越的高门槛。近年来,各金融部门风险意识不断加强,贷款审批权限上收,村级靠贷款创办集体项目的难度加大,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村创办集体经济项目的门槛被抬高,与先进村的差距也随之越拉越大。
9.部分村级债务沉重,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债务形成的原因较多,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如小水电、道路、标准厂房的贷款利息)、各类创建配资金的投入以及非生产性支出等。
10.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从调查情况看,全市两位村主要领导文化年龄结构欠佳的状况,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影响着村集体组织的决策能力,多数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更谈不上魄力和胆略。甚至个别“问题”人员通过各种手段进入村班子,影响团结和工作的开展。
11.农经队伍力量薄弱,与工作量不相适应。目前,我市各乡镇街道仅有1至2名专职(兼职)农经工作人员,日常工作量大、任务重、强度大,哪里需要哪里搬,时常处在被动应付面上工作的状态,根本顾不上指导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另外,农经工作人员在职称评等方面也面临着突出的制约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切身利益。
(四)主要原因。
一是发展环境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从调查情况看,凡临近城镇、集镇、近郊的村庄,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较为强壮,一、二、三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位于山区、稻区的村,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是空白村。
二是村级集体积累困难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从情况调查来看,受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严格的用地政策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我市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征用和“三提五统”的局面消失,农民的应交款拖而不决,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
三是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我市完成村办集体企业转制,受此负面影响,各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部分村干部怕麻烦受气,不用心;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是部分村干部群众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步伐。从受调查的37个行政村情况来看,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盲目跟风,举债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组织的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
我市村庄分布在平原、半山区、山区,村与村之间条件千差万别,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近郊和边远农村,应根据各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干部农民素质等各方面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扬长避短。
1.近郊村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信息通畅、人才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等有利条件,在发展二、三产业上走出新路子。一是建立农副产品商贸市场。集体投资办市场、商场,以场生财。如朗霞街道的新新村,通过创办蔬菜农贸市场和停车场,年可收租金等65余万元。二是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要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而这也正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难点。三是建立服务市场,兴办各类服务实体。本着为民服务的方针,为本地的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产品推销、供应原辅材料以及信息、运输、餐饮等有偿服务,既为农业和农民走上市场架起桥梁,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装壮大增添一条途径。也可依托原有基础产业,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从中收取服务费、管理费,以壮大集体经济。
2.山区要搞好农业资源开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山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要开发好。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通过招标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收益。二要管理好。改造好、管理好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茶园、果园、竹林、水域等资产,使村级集体资产获得保值增值。针对“分得过多,统的较少”的实际,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返租倒包,把农户的责任山以及长期失管荒芜的山地,通过规划,向农民返租,统一开发后重新承包给农户经营,获得发包收入。二是合股经营,通过笋竹两用林、水果蔬菜基地和小水电等项目开发,村与农户或投资公司按一定比例合股开发经营。三是实施品牌战略,重视科技投入和产品营销,发展优良品种,开展产业化经营,不断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二)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
农村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多年来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要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到聚财有术,理财有方。第一,要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积累机制。凡是集体项目都要落实责任制,及时收缴承包金或租赁费,把该收的钱收起来。对农户长期放弃管理,粗放经营甚至荒芜的承包项目,由集体收回后,实行招投标承包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要对属于集体的山地、水等资源实行有偿使用。第二,加强资产核资,盘活集体存量资产,构筑资产增值机制。要积极实行集体资产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办法,把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来运作,根据有关政策,保护好、发展好宅基地(土地)整理后的成果,促使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管好土地征用补偿费,严禁乱支滥用。对使用集体房屋和集体公益设施的,要收取一定的使用费和公益事业费。第三,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代管制度。强化开支审批、收支预决算、财务审计监管、民主监督、财务公开等工作,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漏洞。
(三)制定扶持政策,优化集体经济发展环境。
从调查座谈体会到,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困难重重,不论是近郊村、远郊村,还是山区农村,都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极大的扶持,尤其是对山区集体经济基础较差的村,更应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扶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助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一是要活用村级留用地政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集体必须占有生产资料,而土地是现阶段农村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要维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必须赋予村级一定数量的土地经营权,确保村级通过土地经营获取稳定的收入。“留用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留给将来农村发展使用的土地。与其留着将来用,不如现在就用,迟用不如早用,早用早收益。在当前关键建设时期,必须突破僵硬的思维定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精心保装,适度开发,早开发早发展。从干部群众的呼声来看,村集体占有10亩左右为宜,这样村均固定收入可达到10万元以上,减轻村级组织的开支压力,维持村级正常运转。
二是要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活化土地使用权。采取土地反租倒包、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等形式推行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允许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兴办企业或开展物业经营,获得土地使用收益。支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到城镇发展集体经济,从非农建设用地指标中,安排一部分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专用指标,给集体经济薄弱村2至3亩的非农建设用地指标,并以最低价位在区位较好的城镇规划区内落实地块建设工商用房,以获取稳定的租金收入。
三是要建立新增工商税收分享政策。村级在村内或城镇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民营经济,创办工商企业,新增工商税收可按地方收益部分一定比例给予奖励,用于补充村级收入的缺口。按工业集聚要求搬迁至其他乡镇工业园区的企业上缴税收,原所在村应按一定比例分享收益。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着力改变引进企业越多,村负担越重的局面,从而调动村级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积极性。
四是要整合各部门政策资源,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目前,分散在有关部门的涉农政策资金在扶持农村发展上,存在着不确定因素,且随意性较大。为此,要整合部门政策资源,优化资金配置,规范操作,增强方向性,提高透明度。要理清村级组织的财权和事权,按一定比例加大对农村道路养护、卫生保洁、绿化等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统筹村级班子成员工资报酬,切实减轻村级组织的开支压力。
(四)化解村级债务,切实减轻村级负担。
村级债务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阻力,要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切实减轻和缓解村级组织的负担,使村级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上轻装上阵。一是增收还债。通过大力培植集体收入来源,增加集体收入,提高还债能力。二是清欠还债。主要是加大对农民欠缴的“三提五统”和各项承包费的清缴力度,在清欠工作中,要坚持执行先党员干部、后农民群众的原则,在广泛动员的前提下,对有能力还款而不还的,必须利用法律手段收缴。三是降息减债。对于高息借款,不管原来达成什么协议,都严格按照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利率计算,由乡镇农经站统一换据,签订协议,或由政府进行适当贴息,以此减少村级负债。四是节支还债。严格核算享受误工补贴人员数量,减少工资支出。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对办公费、报刊费、会务费等项目要实行限额管理,降低管理成本,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五是核销减债。对村级债务进行全面审核认证,经过核定已确定认为无效的债权债务,按法定程序予以核销。六是归责还债。对原村办企业向银行贷款形成的债务,要按照谁借谁还的原则落实债务人,债务由企业承担并负责偿还;企业倒闭的,可以采取股份合作、租赁、拍卖等形式处置,所得收入按法律规定偿还债务。
(五)加强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发展活力。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至要。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双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对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防止个别村干部采取虚报瞒报手段,谋取不当利益。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
五、需要调整或出台的扶持政策
1.村级留用地政策。
2.村干部报酬逐步统筹。
3.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经费(正常运转经费)的补助政策。
4.发展物业经济的扶持政策。
5.村干部的激励、关爱政策的继续运行。(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6.由村级出资共建农村公共设施的收益回报机制。(水、电等垄断性行业)
一、工作思路
为全力做好国家城乡融合试点工作,结合实际,我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构建“1+7”乡村振兴三年行动体系,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脱贫攻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域推广农村宅改试点等专项行动,落实全域一体理念,强化机制引导、产业支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机制,努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二、开展情况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推进情况
1.工作现状: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和“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完成“三年扫一遍”目标。围绕“七改三网”项目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提升。2017年投资800万元建设的角山古陶文化旅游已初具规模,接待游客3万人次;按照梅里公路沿线打造的思路,依托孔子文化、红色文化,重点打造下戴、叶塘、里屋孔家村新农村示范点,为我区发展休闲游、文化观光和红色传承游提供一个良好的基地。2019年我区重点打造的安山徐家村紧靠龙虎山大道上,依托龙虎山大旅游,以农家乐休闲旅游为主体,投资1000万元,打造出一个崭新的周末旅游休闲示范点。建立了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五定包干”机制,采取第三方承包运营及村清扫分类、镇收集、区转运、市处理模式,并在下戴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2座农村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里屋孔家创造性建设七格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探索出经济、可行、简易的处理模式。通过将新农村建设与宅改工作挂钩,创造性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力提升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水平。深入实施集镇建管三年行动,加快补齐示范镇发展短板,打造卫生整洁、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镇区环境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升镇域发展水平。
2.面临问题:因部分干部和老百姓思想还未转变,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足,导致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建设进度慢。村镇建设和小集镇建设内生动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资金严重不足。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推进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不理想。
3.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在“三年扫一遍”的基础上,强化资金投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村点建设力度,描绘美好新画卷。二是坚持专业的事专业人来做。针对唯一乡镇--镇进行全域规划设计,切实提升村镇和小集镇整体建设水平。
(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情况
1.开展情况:一是调整农业结构,创建农业品牌。依托城郊比较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蔬菜、水果、绿色水产品,畜禽养殖和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发展,新增蔬菜种植面积300亩,加快发展葡萄、草莓、红心猕猴桃、莲藕、油菜、雷竹等特色农业种植面积800亩,发展黑豚鼠、孔雀10000只、肉牛500头等养殖产业,大力发展新320国道花卉苗木产业带1000亩。新增三品一标企业6家、产品8个。二是壮大龙头企业,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全区有省、市级龙头企业19家,年增加值8亿元,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主力军。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组织120家,今年新增太空莲种植、雷竹种植、肉鸽养殖等产业6家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成立3家稻虾专业合作社,发展稻虾种养面积500余亩、稻蛙种养面积80余亩。三是创建乡村创新创业协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通过创建乡村创新创业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52人。2019年争取省财政资金29.7万元,培训农民113人。
2.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地域存在局限。由于我区农业范围小,形成规模的产业化、现代化农业项目缺乏。今年来,我区持续规划用地,加大城市化建设,可用耕地进一步减少,农业产业发展用地受到极大的制约,成规模的土地流转难以进行。二是农业发展现代化水平较低、产业化发展层次低。我区农业基本上是传统农业+初步机械化的手段,机械化基础薄弱,成规模、经营良好,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企业较少,特色农业和“一村一品”大多数达不到标准化和规模化的要求,技术含量不高,有特色没规模,缺乏精加工、深加工农产品,发展受到限制。
3.对应策略和措施:一是在镇建立产业示范园,依托示范园的带动效应,将区域其他闲置园区比如官山园艺场,通过开发、流转和转租等方式利用起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做好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如东川综合种养殖项目、桥东果蔬乐园基地、上桂三红蜜柚种植项目、咀上羽森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肉鸽养殖扩建项目、岱宝山万头种猪养殖场、里屋孔家1500亩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和畜禽定点屠宰厂建设项目。三是加大招商投资力度。下一步将外出到广州、贵州等地积极招商引资。
(三)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健全和完善情况
1.产业扶贫发展现状: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主要抓手、以发展贫困户自主产业为基础,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今年共拨付扶贫资金141万元发展6个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39户,实现就业近20户。同时帮助93户贫困户发展家庭种养殖产业,扩大家禽养殖规模10000只,稻虾养殖70余亩,牛养殖规模140余头,菌菇种植10000个菌菇棒。大力推动贫困户自主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同时扩大我区农业规模帮助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200元以上。
2.面临的问题:一是地域限制,用于产业项目扶贫资金有限;二是合作社发展规模小,带动能力有限。由于缺乏管理人才和技术支撑,组织化程度较低,竞争力和示范作用不强,难以发展壮大。
3.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和建议:一是加大招商投资力度。以成规模、有产业链的成熟企业来帮助我区产业的有效发展,以成熟的模式、现成有效的经营模式拓宽产业发展的渠道。将特色农产品如彩色大米、红心猕猴桃、红心火龙果等高端特色产业作为发展的支柱,以质量来取代数量。二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结合第二、第三产业为支柱,发展农业、休闲“一条龙”产业链。如以上桂蔬菜基地为基础,同时并举采摘、游玩、饮食等方面,依托我区近郊地理特色,周末人流多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乡村观光产业,带动乡村就业,增加收入。
(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情况
1.工作情况:目前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已全面完成。一是全面完成全区107个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和清产核资工作,并通过省级验收,获93分被评为优秀等级,在全省排名靠前。二是完成2个乡镇、15个村委会、86个村小组成员确认工作,确认农户总数9382户、成员确认总数30,322人、资产量化完成了104.48万元。三是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规则和业务流程,积极推进登记赋码工作。
摘要: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严格限制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但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发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隐形市场”大量存在。本文从物权法的角度分析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并对此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物权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流转范围的界定
1.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及性质。目前我国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定义。而通过对其内在涵义的分析,本文认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指,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兴办乡镇企业、村民建设住宅、乡(镇)村公用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的土地。而从物权角度来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一种用益物权,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主体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依法占有、使用、收益权。
学理上一般认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具有以下几个性质:用益物权属性;限制物权的属性;法律实践中的共同共有属性。
1.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概念。实际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指的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通和转让。一般是指乡(镇)村各级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依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通过出让、转让、出租、联营、作价入股等方式,有偿转让给单位和个人使用的行为,其实质是使用权主体的变动。从严格意义上讲,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是指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在土地使用者之间的转移。
2 我国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考察及分析
2.1 我国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现行法律规定。我国现行大多数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立法都明确限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但对其流转并没有禁止性规定。《宪法》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从根本法上明确了作为土地使用权形式之一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可转让性。而作为民法基本法的《物权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的,应当依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办理。”未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作直接的实质性规定。基于限制的基础, 此后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的四十三条、六十条、六十三条,以及《担保法》第三十六条则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条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2.2 我国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及问题。
2.2.1 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矛盾。我国现行的法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规定没有统一,且存在诸多矛盾之处。一方面肯定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却制定具体规则限制其流转。本文认为,我国法律采取这种规定的初衷虽然是为日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留存一定的法律空间。但实际上,这个法律设计却成为了集体建设用地的非法流转的法律漏洞。因此,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寄希望于《物权法》的立法过程中能明确保护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从而使农村集体的经济利益得到切实的保护,结果却不尽人意。
2.2.2 地方性立法频繁,不利于国家的法制统一。从内容看,是法律与地方性法规的矛盾问题。在国家层面,从《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的规定来看,我国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基本上持严格限制的态度,至今仍未完全放开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在地方层面,虽然许多地方政府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都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并且能够系统地规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规则,但是一些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不少内容与上位法的规定相抵触。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的有关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的法律制度,这必然不利于全国范围普遍存在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2.2.3 规避法律现象严重,隐易市场大量存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土地的价值日益凸显。由于非农建设与农业生产相比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各种形式进行着非法流转,在数量上和规模上均不断扩大,这种情况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尤为突出。在隐易市场中,“小产权房”交易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即以出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或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用于商品房开发建设。这种直接挑战我国的法律底线的方式是目前各方所关注的焦点。
2.2.4 土地产权关系不清晰,未能效保护农民集体利益。由于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体制和农村土地产权不清,农民对土地投资普遍持谨慎态度。部分农村集体就因为政策不明朗,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一次性出让50年、70年从而兑现即时利益,或者与一些工业开发区或用地企业签订长期的土地租赁或出让协议,收取按一定期限的租金。但由于现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大多属于私下交易,既没有规范的合同文本也无合法报批手续。因此,此种协议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支持,很难得到保障。
对此本文建议在土地流转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农民未来生活的保障问题要保留一部分集体建设用地用以建设能够获得持续性收入的产业,以保障农民长久的收入。同时,积极安排就业机会、建立相应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以保障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的长久发展。
3 完善我国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
3.1 统一立法,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法律法规。我国现行法律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且存在诸多矛盾之处,并且存在设立的地方集体建设用地试点频繁通过突破法律的规定的现状。为此,我国统一立法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
首先解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合法性问题是关键。其次要确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物权属性。应通过《物权法》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物权行为性,明确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一种财产权和他物权,这将大幅度提高集体土地价值,以及社会对农村土地财产受法律保护的意识。最后则是进一步完善流转管理体制,以使土地流转井然有序。我国应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中明确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地方政府在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地位、职责和作用,并严格的规定土地流转主体权利义务、各种流转方式的界定以及土地用途等。
3.2 严格土地变更登记,健全流转程序管理。本文建议,我国应规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涉及的确权登记和物权变动等问题。同时,在未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登记机关可统一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在流转的登记、公示方式等方面,也应尽快与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确权登记相互衔接。
3.3 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收益分配制度。收益权是用益物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建用益物权体系的根本动因。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体系的核心则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收益的分配,这不仅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还决定着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此,应建立一个既符合市场规律,又可以兼顾国家、集体、农民三方利益的公平合理的流转收益分配制度。
3.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在《物权法》制定过程中,也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问题作了充分的考虑,在《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推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的市场化的必要保障。
4 结论
我国曾严格限制农业用地向非农建设用地方向的流转。《物权法》的颁布后,确立了农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两项农地用益物权,但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没有明确规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仍然受到限制。但同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隐形市场大量存在,给建设用地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的结论是加大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立法工作;在用益物权框架下建立解决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合法流转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81页
[2] 尹飞.《物权法:用益物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61-64页
[3] 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5-48页
关键词:农村审计 财务缺陷 对策建议
近年来,虽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村级财务管理依然相对薄弱,经济纠纷引起的干群矛盾屡屡发生,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实现动态实时监察,更好地推动农村财务事业发展,已成为日益破解的难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核算薄弱
收支票据管理不严,有些村没按时序开具村统一收款收据,收款收据存在漏登遗失等不规范行为。票据的报销审批手续不齐全,经常有白条抵库的现象。向个人借款未经村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决议,在账务上有利息支出而查阅不到借款凭证。有些村集体公益事业项目由村民自筹部分未入账直接收支相抵,项目管理不到位,致使会计信息失真。2004年一些自然村被撤并组建行政村,还存在财务仍然独立管理即私设小金库,至今未并入行政村委托乡镇三资管理中心统一监管。
(二)财务内控制度缺失
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村账会剥夺村级经济权力,往往有抵触情绪工作上不给予配合。部分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大额支出等重大事项未经村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决议,由村干部用行政手段独断专行。村级理财小组听从村干部指使,没有真正履行监督职责,助长了腐败土壤蔓延。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不高,货币资金管理混乱。村级重大建设工程如办公楼、公厕排污、康庄公路、饮用水招投标合同档案管理不规范。
二、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不清晰。有些村干部认为村级财务是村民自治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村账完全是政府强制行为,干脆把农村债务化解、村级财务监督和村级财务管理等工作也推给乡镇政府。如道路维修村集体承包给个人挖机等经济业务,村干部不会强烈要求对方提供合规的发票而是惯用白条入账。另一方面,乡镇三资监管不到位。乡镇三资管理中心会计人员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审核村级财务收支票据,难免与村干部发生摩擦,为维持良好的氛围,不得不变相村级财务管理漏洞。乡镇缺少专职的审计人员,尽管经过专业培训,还没有深入把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综合素质跟不上形势必展需要。受多方面的限制,审计人员查出问题与处理决定相脱节,很难得到及时处理,没有真正落实乡镇监督管理主体,无法形成上下联动协调约束机制。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实现组织稳定性
一方面,规范落实机构专业化监管建设。乡镇要以优化监管资源配置为基础,加强农经工作机构建设,协调落实监管职责,重视农村三资管理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配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心会计,相关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心和会计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建立工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农村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村集体要落实专人负责村级财务,村报账员需经县农业和财政部门业务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人员不得频繁更换,保证队伍相对稳定和业务连续性,落实村级报账员待遇。
(二)健全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制度化
1、健全村级财务制度,并能够执行有效
按照规定制定完善农村集体三资重大事项决策、财务收支预决算、货币资金管理、非生产性开支控制、财务开支审批、票据管理、资产台账、资产清查、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等各项制度。规范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每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只能在一家银行开设一个基本存款账户的规定,清理原行政村撤并等原因遗留的多余户头。规范资产资源管理制度,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及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租赁和转让等,一律按照“立项申报、民主讨论、政府审批、公开招标、群众监督”程序进行,由县、乡镇、村三级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明确合同履约要求,加强合同规范管理。规范村集体三资档案管理,有关会议决定、承包租赁方案、经济合同、招标文书、财务会计等资料要及时立卷归档。
2、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正确核算和反映财务收支情况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相关票据,除可使用自制凭证外必须提供合规的发票,工程项目支出、资产发包租赁收入、借款收入等票据,须附有成员(代表)会议决议、合同文本、招投标文书等必要的附件,按照有关的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按照专项资金使用规定的用途,规范地使用专项资金和管理项目,做到专款专用,依据项目实施进度计量支付,办理工程竣工决算。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做到安排资金与实施所需资金相吻合。对项目支出的净结余资金,严格按有关规定上缴或重新安排项目。
(三)深化村级财务公开,实现运行阳光化
严格落实财务公开,按照“公开时间及时按期、公开内容真实易懂、公开程序规范严格、公开形式灵活多样”的要求,公开日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三资运营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创新公开形式,推进村级便民服务和村务公开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固定公开栏、网络、触摸屏等多种形式,细化公开内容,推行村级财务逐项逐笔公开,实现村级财务账目数据、资产资源实物取证、民主决策过程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村级财务公开模式。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公开内容。
(四)完善监督机制,实现监督立体化
1、加强村级民主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依法依规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村务公开、村级三资管理、村级工程建设、村干部廉洁履职等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提出监管意见,反映成员意见和建议;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创新,村务监督委员会在行使监督权、否决权过程中,如有争议,应当召开村级组织联席会议调解;调解不了的,可就争议事项组织召开听证会协调或裁决,情况报乡镇三资管理中心备案。乡镇纪委要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的指导,督促其认真履职,严格执行“先理财、后审批、再入账”的村级集体财务工作流程,村级经济业务发生的每张票据都需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签字盖章后方可入账。村报账员对业务工作负责,应及时、真实、准确地做好报结账工作。
2、开展清查审计
乡镇纪委要会同农业部门组织开展村级三资管理情况定期巡查,每年要对所辖村财务进行清查,及时纠正存在问题。乡镇三资管理中心要深化会计监督,加强对村级财务开支的审核把关。加强审计资源整合,探索分类审计的形式和途径,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或招投标选定有资质的社会审计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县财政经费予以保障。加强审计结果应用,探索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与农村审计绩效挂钩机制,确保审计处理结果的落实。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审计中介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3、完善三资监管信息化平台
按照“统一会计标准科目、统一账务处理、统一信息采集、统一模块管理”的要求,做好资金、资产、资源、合同管理模块的相关信息录入,并将村级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村级资产资源的实物图片、经济合同、招投标文件等原始资料录入三资监管平台;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关注的土地征用,资源承包和分配方案、安置房指标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详细公开。开发建成县、乡镇、村三级联网的三资计算机监管平台;做好日常维护,确保三资数据及时进账入网,实现三资管理及运行情况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实时预警、实时监管。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规范村集体所属动产和不动产交易行为,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体系,以标的物应入尽入为原则,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定公平交易。
四、结束语
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监督,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部门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常抓不懈,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规范建设。
参考文献:
[1]徐争春.审计引发的财务思考[J].农村财务会计,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