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电商行业发展

农村电商行业发展

时间:2023-07-19 17:30: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电商行业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电商行业发展

第1篇

一、辽宁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现状

近些年,随着全国电子商务产业迅速发展,辽宁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3年,全省支付宝网上支出金额比上年增长105%。“余额宝”受到了居民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追捧,2013年底,全省购买“余额宝”理财产品的居民达到了153万,金额达至了101.4亿元。2013年全省各地共举办会展活动619个,展览面积达429万平方米,实现会展交易额3 240.3亿元。同时,2013年,辽宁省电子商务交易金额、网络零售金额分别达到了3 180亿元和200亿元,分别较比上年增长23%和42.9%。线下批发零售业务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日用品类、服装鞋帽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14、10.6和10.2个百分点。

沈阳、大连、鞍山等城市地依托产业集群、特色产品基地,加快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沈阳已经成为东北城市网购群体最多、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最大的城市。2013年,沈阳市居民全年团购成交额6.7亿元,达1 257万人次,其中50%属于手机团购。2013年底,沈阳市已拥有电商卖家50多万家,电子商务交易额1 240万元,电商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以上,基本形成了“优势突出、覆盖全面”的电子商务发展体系,电子商务与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形成具备特色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14年,以沈阳副食集团、五爱购、中旭集团、沈阳购、中兴云购等企业自愿发起成立以“凝聚电商力量助推东北振兴”为主题的沈阳市电子商务协会,有150多家企业单位主动申请加入协会。

在大连市,100多家电商企业发起的大连北方电子商务协会,借助集群效应,在国内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大连市电商企业主要面对东北三省从事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主要帮助企业解决网络平台后台维护,开展业务交流,解决融资等问题。鞍山市的电子商发展也非常迅猛,2013年,鞍山市参团人次达到237万,团购金额也达到了1.03亿元,参加人次和金额都较比2012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辽宁省电子商务已在装备制造、资源性产品、农业产品等领域领先全国。虽然其电商行业在规模、人才、意识等方面仍与南方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广深以电子产品为主、江浙以小商品为主、北方以大宗商品为主的电商格局有望进一步形成。

二、辽宁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电商行业增长严重依赖新的客户

同全国情况一样,辽宁省目前电子商务高速增长的一大支撑来自于新用户的不断入网。随着互联网设备的不断普及,新用户固然会有所增加,但这种增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然而与其他产业一样会经历一个成长、成熟到衰退的过程,如果不能通过创新发展就难以有效延长整个产业的生命周期。

(二)伪劣商品充斥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2013年,有网站曝出,当前电商平台上的高端商品、奢侈品中假货占比例非常之高,达到85%。同时也有爆料,国外代购商品额70%以上是假货,许多都是在国内生产的高仿真产品,也有国外经销商低价采购国产高仿真产品,以次充好。

(三)物流问题阻碍电商扩张

辽宁省与全国一样,第三方物流落后,速度慢、效率低、安全性差,许多边远地区成为物流配送的盲区,广大农村地区基本无法配送,这样就大大制约了电商企业外延性发展。

(四)人口结构变化将越来越制约电商的发展

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对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将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老年人对电脑、手机等现代化设备本身不熟或排斥;另一方面,老年人时间充足,而线下企业为了生存必然会推出许多促销活动来取阅老年人,他们也更喜欢比对实物做出选择。

(五)电子商务的价格优势会呈逐渐衰弱趋势

网购各项政策不断完善,竞争加剧,税收征管加强等这些措施都会增加电商企业的成本。同时,实体店创新,不断融购物、餐钦、娱乐于一体,线下交易的经营人性化,必然对电商企业的客户形成进一步挤压。所以从长远来看,电商企业的价格优势必将缩小。

三、应对辽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电商行业的法规标准建设,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电子商务是通过信息网络传输商务信息和进行贸易,与传统的有纸贸易相比减少了直接的票据传递和确认的商业交易活动,因此要求电子商务比有纸贸易更安全、更可靠。这里,一方面需要提供法规方面的保障,如保障电商和消费者双方的合法权利、保证电商履行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是标准方面的保障,如客户管理、客户信息安全、商品质量保证、交货安全保证、物流配送保证等,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依据电商行业发展情况及时跟进。

(二)加强对电商行业的规范和管理,减少假冒产品

针对电商行业鱼龙混杂的现象,工商部门应加强对各团购网站商品及服务的监督检查,防止以次充好;开通消费者举报热线,方便消费者申诉举报。对于不良的电商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要做到反应及时,对于借网络进行虚假宣传、强制消费等违法行为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查处,维护电商行业的信誉,促进产业生态环境优化。

(三)大力发展物流行业,提升电商产品的配送能力

建设全省性的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和各区县的信息网站,构建全省的智能物流信息和仓储物流信息体系,统筹推进智能物流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信息支持条件下的物流快递的智能配送,降低物流快递业的成本,提高效率。针对一些地区快递人工成本高的问题,研究优化配送技术及渠道,降低运营成本。

第2篇

近日,笔者来到山东济南、淄博、济宁等地采访,走进街道社区、医院和田间地头,倾听百姓的声音,了解电信运营商宽带提速进展。

山东联通目前宽带用户超过920万户,占全省宽带用户的80%,再加上笔者手机使用的是联通3G网络,因此选择了山东联通作为体验标本。此外,采访中也询问了中国电信、中国铁通的宽带资费和“光进铜退”的状况。

根据采访的情况,有如下几个体会:1.光纤入户标准未定,企业进退维谷; 2.光进铜退投资大、见效慢,缺乏相关部门配合; 3.农村宽带尽义务,宽带下乡无政策; 4.宽带国家战略,只见运营商行动,不见地方部门推动,新建楼宇入驻率很低,亏损严重。

记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指出,在宽带网络建设改造过程中,许多地方仍存在“跨部门协调难、进小区入场难、进家庭入户难”等问题,恶性竞争和侵害用户权益现象也时有发生,制约了宽带普及提速的步伐和行业发展。在山东调查采访期间,情况也大致如此,某些小区过高的进场费,让运营商望洋兴叹。

不过,也有人会问,农民在家务农,要那么快的互联网有必要吗?即便是村里宽带普及率为100%,家家都会通过网络做生意吗?

答案是肯定的,非常有必要。在宽带战略上,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切勿急功近利。农民家里有了宽带,就有了知识,有了信息,赚钱的机会也就有了。例如在笔者调查过的李营街道芦庙村,无论是卖苗圃还是养蜂,没有网络寸步难行,有了网络后就有了致富的门道。

但是,应该看到农民的经济收入还是相对较少,每月24元的电视费用很多人都不愿意交,更何况是50元的上网费;另一方面对于运营商来说,这种资费相对于巨大的网络改造投入却是杯水车薪。因此,政府应像家电下乡一样,启动宽带下乡战略。

首先,农村光网改造需要政策推动或者资金补贴。笔者调查过的诸多村镇,虽然没有类似城市小区那样高昂的进场费,但由于地形复杂,位置偏远,光纤入户的成本还是很高。

其次,必须由政府部门统一规划改造。一些村庄原来有宽带,使用的是铜线,网络速度较慢,也没有办法升级到10M,而且被偷盗的几率非常高。要改造的话,则需要统一布置。否则,意见不合,运营商根本无法实施。

第3篇

2007年:整体向好,亮点频现

2007年,整个城商行群体呈现出“快速增长,整体向好,亮点频现”的发展格局,“更名、上市、跨区域、联合重组”是贯穿全年的四大亮点。具体来看:

拯救重组告一段落,退市警报基本解除。2007年,第五、六类城商行和当地地方政府抓住最后时机,通过各种方式展开拯救行动。除地方政府通常采用的不良贷款剥离和资产置换之外,一些地方还创新出了财务重组的新模式。典型的有:第一,地方政府与政策性银行共同推动模式。在银川市商业银行重组过程中,宁夏自治区政府借助国家开发银行6.5亿元政策性融资,授权宁夏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融资平台,向银川市商业银行入股,增加银行资本金,实施股权重组,并化解不良资产。第二,引入大型国企对城商行实施控股重组。为对珠海市商业银行实施重组,珠海市政府引入了中石油,珠海市政府先出资20亿元,剥离珠海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然后实施增资扩股,中石油向珠海市商业银行出资20亿元作为资本金,持股86%,同时出资10亿元用于处置不良资产,从而达到财务重组的目的。经过一年的努力,第五、六类城商行的拯救重组成功告一段落,城商行群体长期存在的潜在退市风险基本解除。

两极分化加剧,差异化发展格局形成。虽然城商行整体向好,持续发展,但两极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这集中表现在:一是,规模差距进一步拉大,有的银行总资产突破3000亿元,但仍有一批城商行总资产在50亿元以下。二是,盈利水平进一步分化,少数城商行的ROA、ROE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银行水平,另有少数城商行仍处于亏损边缘。三是,质量指标差距显著。一部分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保持在3%以下,少数城商行不良贷款率甚至低于1%;仍有部分城商行不良贷款率高达两位数。四是,经营管理品质分化加剧。部分城商行的经营管理品质不断提升,达到股份制商业银行水平,并被获准跨区域发展,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更是率先上市;还有一部分城商行则刚刚脱离困境,无论是公司治理,还是组织架构、运作流程仍带有信用社痕迹。两极分化的加深也预示出未来城商行的发展格局是差异化、层次化,不同层次的城商行将分别朝着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特色银行和社区银行、微型银行的方向发展。

叩开资本市场大门,三家银行率先上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城商行上市问题在2007年得到突破。7月9日,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率先通过监管部门批准,成功叩开资本市场大门;10月18日,北京银行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三家城商行的成功上市具有重要意义,掀开城商行发展的新篇章。首先,三家城商行成功上市意味着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城商行已基本实现从信用社到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经营管理品质有很大提升,并获得公众投资者的认可;其次,三家城商行成功上市意味着资本市场大门向城商行打开,长期以来困扰城商行的资本补充难题有望得到逐步解决,三家城商行也将由此建立起长期资本补充机制;最后,三家城商行的成功上市还意味着城商行的改革已取得重大成果,城商行群体的品牌和影响力得到提升,为其下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据此,更多的城商行会朝着资本市场大门继往开来。

纷纷更名,谋求地域突破。2007年,城商行发展中的另一大亮点是纷纷更名。上世纪90年代,除上海银行外,城市商业银行均采用“所在城市名称”+“市商业银行”的命名模式。这一命名充分显现出城商行的地方银行色彩,对于城商行在当地开展业务、获得地方政府支持起到巨大作用。但随着经济金融发展的日益一体化,其弊端日益显现。这集中体现在:一是,地方色彩浓厚,地方政府支持的背后往往隐含地方政府的干预;二是,强烈的地方色彩不利于城商行跨区域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很难获得异地客户的认同。基于突破经营地域的考虑,2007年城商行掀起一股更名热潮。总结来看,城商行更名有四种模式:第一,直接去掉“ХХ市商业银行”中的“市商业”三个字,变为“ХХ银行”,比如宁波银行;第二,在省内联合重组的基础上,多家地市城市商业银行翻牌为省级城商行,并以省份名称命名,比如江苏银行;第三,单家城商行充分发挥当地历史文化特色,或以当地城市历史曾用名,或以当地城市历史上的银行名称来命名,比如富滇银行;第四,城商行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合并重组并更名,以深圳平安银行(由深圳市商业银行吸收合并平安银行而来)为典型。鉴于跨区域发展这一大趋势,还会有更多的城商行谋求更名。

多管齐下,跨区域全面开花。多年前,笔者就曾撰文分析城商行单一城市制经营模式的四大弊端,即不利于分散风险、不利于开拓业务并留住跨区经营的客户、不利于不良资产处置、不利于城商行开展创新。随着2005年上海银行宁波分行的设立,城商行跨区域经营“闸门”放开。2007年,城商行掀起一股跨区域经营大潮,呈现出“多管齐下,全面开花”的格局。概括来说,城商行跨区域已形成以下六种模式:

模式一,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这又包括三种情况:一是,跨省设立分支机构,以上海银行为典型;二是,省内设立分支机构,如济南市商业银行在聊城设立分行;三是,在县域设立支行,如烟台市商业银行在龙口设立支行等。

模式二,省内联合重组,实现省内跨区经营。重组后的徽商银行和江苏银行分别实现了在安徽、江苏省内的跨区域经营。同属这种情况的还有新挂牌的吉林银行。

模式三,凭借大股东力量,先设异地代表处,然后升级为异地分行。以威海市商业银行为典型代表。

模式四,收购农信社或城信社,组建异地分支机构。2007年,锦州市商业银行和包头市商业银行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跨区域经营。

模式五,参股异地城商行或城信社、农信社,间接实现异地跨区经营。典型的案例是南京银行入股日照市商业银行。

模式六,发起成立村镇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等法人机构,达到异地跨区经营的目的。比如包头市商业银行设立固阳包商惠农村镇银行、长春市商业银行设立吉林德惠长银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实现“曲线”跨区经营。

重组大幕拉开,省内重组渐成趋势。长期受困规模和资本金限制的城商行一直有做大做强的内在冲动。省内联合重组无疑是一条便捷之路。通过省内城商行的联合重组,不仅可以迅速做大银行规模,解决长期困扰城商行的规模和资本金约束,还可实现省内金融资源的重新整合,提高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又能解决一些地市级政府因受财力所限而无力推进当地城商行实施财务重组从而潜在的退市问题。因此,自2006年安徽省率先重组省内城商行和城信社,成立徽商银行以来,多家省政府积极效仿。2007年,先后有江苏省、吉林省和宁夏自治区实现省内城商行的重组。2月14日,江苏省内10家城商行合并重组而成的江苏银行宣告成立。10月10日,中国银监会批准长春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吉林银行,并吸收合并吉林市商业银行和辽源城市信用社,吉林省初步实现对省内城商行和城信社的联合重组。而2007年底挂牌成立的宁夏银行,虽然是在银川市商业银行一家银行的基础上重组而成,其准备重组自治区内其它地方金融机构的意图非常明显。

资本市场催热金融股权,上市公司大批入股城商行。上市公司大批入股城商行是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和银行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为提升财务状况,补充资本金,大批城商行于2007年开展财务重组和增资扩股工作。而资本市场的繁荣,特别是三家城商行上市的示范效应,使得城商行股权受到众多上市公司的青睐。如表2所示,根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共有19家上市公司入股20家城商行。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入股城商行的意图有四:一是投资并获取高额回报;二是进入并经营金融产业;三是通过入股城商行为公司融资获取便利;四是制造市场看点,提升二级市场股价,配合增发等行为。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入股城商行带给城商行的更多的是“伤害”。很多情况下,银行被公司控制而沦为公司的“提款机”,德隆是典型。对此,城商行和有关监管机构需要高度重视。

抱团出击,联合合作显现新特色。2007年,城商行之间的联合合作进一步走向深入,并呈现出新的特点。这集中表现在:第一,合作对象更广。过去一年中,城商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甚至外资银行合作的案例日渐增多,并渐成趋势。比较典型的如平安银行牵头23家银行(包括城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内)发起银团联合会。第二,合作内容更实。与以往合作侧重于信息交流和共享、培训研讨等不同,2007年城商行之间的合作更注重实质内容的业务合作。如浙江8家城商行联合推出“价值连城”新股申购理财产品等。第三,合作方式更新。除传统的业务合作联盟外,2007年还出现“入股+合作”、“产品开发”、“柜面通”、“技术开发”等形式。第四,合作范围更宽。2007年,一些城商行之间开展的合作逐步从单一业务走向全面合作。如山东省内13家城商行打造全面合作联盟。

瞄准中小企业,市场定位日渐清晰。中小企业业务是城商行的传统业务,也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领域。但长期以来,城商行未能很好把握住机会,努力深化这一定位,并形成核心竞争力。相反,有部分城商行甚至偏离这一定位,走上与大型银行争夺大客户、大项目的道路。市场定位的摇摆不定使城商行的未来发展缺乏坚实基础,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日益削弱。值得庆幸的是,近两年来,城商行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举措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在2007年,大部分城商行努力瞄准中小企业和个人业务,不断开发新产品、完善业务流程、实施组织架构再造,提升服务水平,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这突出表现在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设立中小企业业务特色支行、与政府机构合作、与有经验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实施专门的方案或计划等方面。

探索资本补充新渠道,发行次级债成首选。资本补充渠道缺乏是制约城商行发展的主要瓶颈。在目前国内可行的四种资本补充渠道(留存利润、增资扩股、上市和发行债务股本工具)中,受诸多因素限制,大多数城商行补充资本的渠道也就只能通过留存利润和增资扩股。这对于那些盈利能力较好的城商行是可行的。但对那些长期亏损或刚刚摆脱亏损边缘的城商行来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而且增资扩股由于涉及到老股东的利益,操作起来往往比较麻烦。所以,一批城商行因此陷入“资本缺乏――业务发展受约束――盈利能力较低或亏损――无法增资扩股――资本金进一步缺乏”的恶性循环。2004年6月,《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标志着包括城商行在内的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的政策障碍已被清除。但随后一段时间,仅有上海、北京、南京等少数城商行成功发行次级债。究其根源就在于相当部分城商行无法达到发行门槛。近两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加大对城商行的财务重组力度,加之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商行的财务状况有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城商行达到发行次级债的条件。2007年,莱芜市商业银行成功发行2亿元次级债,锦州市商业银行成功发行5亿元次级债,泰隆市商业银行成功发行2.4亿元次级债,温州银行发行5.5亿元次级债。这预示着次级债将成为城商行群体下一步补充资本的重要渠道。

2008年:压力重重,在分化中前行

总体而言,2008年城商行的发展将突出呈现六大特征,面临三大问题。

上市热情高涨,第二梯队继往开来。上市不仅是为了融资,也不仅仅是提升经营管理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起资本补充的长效、动态机制。这一点对于商业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尤为重要。因此,可以断言,不管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是否能够延续2007年的火爆,城商行的上市热情不会因此减少。这从媒体的公开报道中也可看出端倪。据报道,杭州银行、重庆银行、天津银行、温州银行等多家城商行已明确提出上市目标,并正在积极准备。2008年,城商行登陆资本市场仍是中国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一大看点。

经济金融区域化发展,跨区域或将迎来高峰。跨区域发展仍将是2008年城商行发展的一大亮点。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来看,打破地域概念,区域化、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因此,在经济金融区域化、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谋求跨区域发展是城商行的必然选择。当然,受监管政策和自身情况的限制,并非所有的城商行都可以通过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方式实现跨区域发展。这就决定了2008年城商行的跨区域发展仍将以多种途径展开。那些已经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的城商行会加快网络布局步伐。其他城商行也将会积极通过联合重组、合作联盟、参股投资、收购兼并等不同方式实现跨区域发展的相同目的。2008年,城商行群体或将迎来跨区域发展的小高峰。

省内联合重组进行时,行业整合洗牌或来临。如果说徽商银行的成立拉开了城商行省内联合重组的序幕,那么江苏银行的成立则进一步激起各地成立省级城商行的热情。根据公开信息,截至目前已有多个省份明确提出整合省内城商行的计划。这包括,湖南省拟整合“五行一社”(指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五家城商行和邵阳城信社)为省级银行;黑龙江省拟将省内城商行整合为龙商银行;广西拟成立北部湾银行;河南省拟以郑州市商业银行为基础,组建中原银行;陕西、山西和河北也分别提出成立陕西银行、晋商银行和河北银行的计划。虽然目前判断成立省级城商行的效果为时尚早,但各省的冲动和热情已使省内联合重组成为一种潮流。而究竟哪些省级银行能率先面世也就成为2008年城商行发展的一大看点。与之同时,随着入世后金融业的全面开放,银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综合化经营趋势已日渐明朗。在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相互进入壁垒逐步被打破,城商行两极分化和差异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商行群体的重新整合和洗牌或将在2008年上演。

抱团出击是大趋势,联合合作将走向深入。外资银行加快布局、国内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和邮政储蓄银行全面挂牌,令城商行的未来发展面临巨大考验。特别是异地网络布局的缺乏使得城商行处于竞争劣势。即使是那些率先实现跨区域经营和上市的城商行亦将因异地网点的局限而在竞争中日益处于不利地位。这正是众多城商行热衷联合合作的原因所在。在生死考验之时,这种联合合作将会进一步走向深入,朝着更加多样化、广泛性、务实、高效的方向发展。2008年,类似平安银行牵头23家各种类型中小银行发起的合作联盟还会更多出现。

差异化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城商行在分化中前行。城商行群体拥有一百多个成员,单个成员之间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财务状况,抑或是经营管理水平都有巨大差异。这些城商行所在城市之间更是拥有不同经济结构、产业背景和发展模式。因此,差异化发展是城商行群体发展的必然结果。那种希望城商行按照同一模式发展壮大的想法是美好的,但在现实中却行不通。随着一部分城商行或率先实现跨区域发展,或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或完成省内重组整合,城商行的差异化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并将在2008年得到进一步强化。城商行群体中的成员将分别朝着全国性银行、区域性银行、特色银行、社区银行和微型精品银行的方向前进。对此,无论是监管机构、地方政府,还是城商行自身都必须正确对待。

引资引智意愿依然强烈,引入外资工作仍将持续。脱胎于城市信用社的城商行对于学习借鉴现代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们希望借此加快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的步伐。同时,外资银行对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又有着强烈冲动,而参股投资现有中小金融机构无疑是最佳选择。因此,引入外资始终是城商行发展中的热门话题。2007年,青岛市商业银行成功引入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重庆银行则引入香港大新银行;成都市商业银行引入马来西亚丰隆银行;从而使城商行群体中引入外资的城商行数量达到12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2008年城商行引入外资态势仍将延续。徽商银行、包头商行、吉林银行、南昌市商业银行、洛阳市商业银行等多家城商行已明确提出引资计划,并着手实施。引入外资仍将是2008年城商行发展中令人期待的看点。

2008年,城商行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压力:美国次贷危机仍未结束,美国经济或将因此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亦难独善其身;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还会出台,行业和经济周期风险显现;紧缩货币政策仍有不小空间,流动性过剩或将发生逆转。在此背景下,城商行尤其要关注如下三大问题:

流动性问题。虽然目前尚未有银行出现流动性问题,但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已使不少城商行的流动性吃紧。鉴于美国仍会大幅降息,我国紧缩货币政策将更多转向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票据或特种存款;在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储蓄分流将不可逆转。因此,2008年,流动性问题将成为摆在许多城商行面前的首要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防止潜在风险转变为现实危机。

市场定位问题。市场定位摇摆不定,核心竞争力缺乏是制约城商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2008年,在宏观调控更加严厉的情况下,信贷紧缩既为城商行深化市场定位提供机遇,也为城商行坚持市场定位带来挑战。如何在信贷紧缩的前提下坚持并深化市场定位,不仅是关系到城商行短期盈利的大问题,更是关系到城商行长期生存发展的大问题。笔者认为,城商行应抓住机会,加快业务结构调整,深化在中小企业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方面的特色,做精做透,努力形成比较优势,进而确立起鲜明的市场定位。

第4篇

第二条本市市区范围内再生资源的回收经营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储存、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报废汽车、废旧电器及电子产品、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等物品的回收,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的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公安、工商、城管、环保、城管执法、交通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再生资源回收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商务、公安、工商、城管执法等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

第五条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应当制定行业自律规范,配合商务主管部门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相关技术规范。

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应当接受商务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并协助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市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经济、城管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规定的产业发展政策,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状况,编制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产业布局及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各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产业布局及发展规划,确定本辖区内再生资源回收点的设置。

第七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设置技术规范,由市商务主管部门按照其不同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

第八条市、区人民政府鼓励单位和个人积攒出售再生资源,鼓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深入社区、农村开展回收经营,鼓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

第九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符合规定的税收优惠条件的,按有关规定经认定后由税务机关予以税收优惠。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设立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新设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或者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变更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范围的,应当按照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产业布局及发展规划、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设置技术规范的规定,征求同级商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后予以登记注册,其经营范围中应当注明是否包含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

第十一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持营业执照向所在地的区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并领取备案证明。经营范围包含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的,还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公安机关备案。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工商管理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进行备案。

各区商务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应当将备案情况按月分别上报市商务主管部门、市公安机关。

第十二条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应当符合治安、消防、环保、市容环卫和安全生产等管理规定,并依法办理相关的行政许可手续。

第十三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得回收下列物品:

(一)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

(二)有赃物嫌疑的物品;

(三)不能证明合法来源的废旧市政公用设施;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回收的其他物品。

第十四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在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废旧市政公用设施时,应当查验出售单位出具的证明和清单,并如实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出售单位的名称,经办人的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及号码,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和收购时间。

对收购个人捡拾的生产性废旧金属、废旧市政公用设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应当对出售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件种类及号码,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和收购时间如实进行登记。

回收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市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再生资源收购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实时监控。

第十五条再生资源流动回收人员及其运输工具实行统一标识管理,具体办法由市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市公安、城管、城管执法等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应当组织对再生资源回收人员进行培训。再生资源流动回收人员应当参加培训,具备必要的再生资源回收知识。

第十七条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再生资源,应当出售给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其中生产性废旧金属只能出售给具有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经营范围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维护、管理单位需要处理报废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应当出售给具有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经营范围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从事废旧市政公用设施回收的企业名录,由市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市公安、城管等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公告。

通过拍卖方式出售再生资源的,拍卖人应当查验竞买人的营业执照。未办理工商登记或者登记的经营范围与所拍卖的再生资源不符的,不得参加竞买。

第十八条生产企业在生产中需要以再生资源为原料的,应当向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采购,不得向未经工商登记或者超出核准登记经营范围的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采购或者非法自行收购。

第十九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回收再生资源时,发现有出售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者有赃物嫌疑的物品,以及来源不明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违法收购、处置生产性废旧金属或者市政公用设施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

第二十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运输或者委托他人运输废旧市政公用设施的,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证明文件应当列明运输物品的品种、数量、运输目的地等事项。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运载废旧市政公用设施的车辆、船舶进行查验。

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发现违法运输废旧市政公用设施的,应当及时通报所在地公安机关。

第二十一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回收、储存、加工处理再生资源过程中,应当遵守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第二十二条未经工商登记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或者擅自从事废旧市政公用设施回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个体工商户有严重违法回收行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三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领取营业执照后未按本办法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公安机关备案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公安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废旧市政公用设施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登记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将生产性废旧金属、废旧市政公用设施出售给未经工商登记或者核准登记范围不包括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经营的单位或者个人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以再生资源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向未经工商登记或者超出核准登记经营范围的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采购再生资源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收购时发现有出售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者有赃物嫌疑的物品以及来源不明的市政公用设施,未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由公安机关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所称生产性废旧金属,是指用于机械制造、建筑、铁路、通讯、电力、水利、油田、国防及其他生产领域,已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金属材料和金属制品。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具体名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本办法所称废旧市政公用设施,是指因自然损坏或者人为损坏而产生的市政公用设备、仪器、雕塑、电缆、通信设施及其它物资。

第5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特色专业建设;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 F234.9 [文献标识码] B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成立于2002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于当年开始招生,自2010年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本专业以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没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学院总体规划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建设方案为蓝本,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不断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对外辐射作用。

经过11年发展,会计电算化专业已经发展成为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在内的两个专业;学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最初只招收1个班,发展到2009年招收9个班(6个会计与审计专业、3个会计电算化专业),再到2010年招收12个班(10个会计与审计专业、2个会计电算化专业);与此同时,教师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原来只有2-3位专任教师,而如今已多达12位,这当中还不包括聘请的扬大兼职教师和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

一、专业建设背景

2007—2012年在全国各大城市公布的人才需求排行榜中,会计专业都比较靠前,尤其是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使会计核算日益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及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准确定位,寻求正确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途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尤为重要。

1.会计行业需求调查。从会计人员需求质量上看,现有会计人员的质量与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当前会计行业的主要问题是: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整体结构有待优化,会计实践教育不足等。我国现有会计队伍的素质与行业改革的需要相比较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会计技能型人才,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国会计教育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因而培养适应社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仍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2.岗位需求调查。随着经济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岗位对综合素质高、知识丰富、能力强的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客观原因,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急需加强培训提高会计工作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需要。因此,通过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建设可以改善办学条件,对人才的培养起到引导作用,带动校内相关专业群乃至同类院校会计专业的持续发展。

二、根据社会调查明确专业特色

1.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全新的会计人才培训基地。2009年3-5月期间对农村的人才需求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发现村级从事核算工作人员中大多数学历较低,且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人才的匮乏大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考虑到政府正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并努力向政府、行业、学校三位一体的平台及学生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核算就业取向的方向发展,我们尝试采用“送学式”、“菜单式”等培训方式,把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成新农村建设急需的重要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成工商行业和小企业合格的会计人才培养的摇篮。

2.为突出能力本位不断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课程体系设置。我们把工商中、小企业的出纳岗、购货付款岗和销售收款岗等6个岗位定为专业核心技能,把其余5个工作岗位作为拓展技能,明确专业人才定位的培养目标,重组岗位知识,达到“课、证、岗”三位一体化。二是阶段式教学。我们设立了“岗位认知理论方法项目训练工作实践”的工学结合核心技能学习模式,以段落式、连续化的方式安排课时。我们依据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的性质与特征,将核心技能学习模式划分为4个集中课时段,其中,岗位认知1-2周;理论方法10-12周;项目训练3-5周;工作实践2-4周;同时,核心技能课程采取整段教学时间,打破传统的45分钟一节课的习惯,把4节课合并为2节大课。三是多元化考核。为了突出以学生为本,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我们的基础技能考核尝试采用竞赛方式,前15%为优秀、70%为良好、10%为合格、后5%为不合格;核心技能考核采用自己设计的核心技能题库和考核自评系统,学生完成一个核心技能项目学习任务后,有三次提出参加考核的申请,通过反复训练,确保其核心技能能够达到熟练程度;工作实践考核在企业一线进行,评分者为企业、农村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人员(占40%),学生自评(占30%),教师评分(占30%)。

三、建设目标与思路

我们的建设目标归纳起来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和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建设思路可概括为“321模式”:

1.三个能力提升。这三个能力包括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工作任务的整体把握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两个平台的构建。我们立足于扬州开发区,着力构建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平台。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先后承担了多项课题与培训任务。为了适应社会人才需要,我们还必须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在拓展岗位模块中,增加贴近社会,贴近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新生事物的课程,多开设选择性课程,让学生在职业选择与兴趣发展上有更多的参考,拓宽其就业渠道。

3.一个核心的展开。教学质量内容体现在学生的发展目标及目标实现程度、学生的素质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生活与活动能力、学习与生活的态度等。因此,我们以该内容构建质量标准体系,为提升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质量标准体系中,我们采用公开、公平、公正、量化的开放式评判指标体系,继续与企业、农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紧密结合,共同完善。

四、相关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我们计划在2012年特色专业验收前,副高以上职称力争占6%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具体措施有:一是引进1名正教授任学科带头人;二是引进3-4名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全面带动专业发展与科研水平;三是增加3-4名来自企业一线的专家担任核心技能课程兼职教师;四是鼓励青年骨干教师继续深造和报考会计中高级职称等。

2.实训基地建设。一是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建设1个多元化的校内实训室,满足学生从事不同行业会计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积极与建设银行扬州邗江区分行合作,共建金融系统内部流程与核算的校内实训室,满足面向金融行业发展和出纳工作学生的需要;二是在扬州开发区施桥镇扬子村和汪家村2个农村实训基地之外,开发扬州维扬区的农村乡镇实训基地,实现由点向面的拓展,扩大服务区域和功能;三是在现有工业、商业企业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增加3个服务业和1个金融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核心技能培养和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3.服务地方经济。我们计划选派2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去扬州开发区文汇街道,为该区域商业与服务行业的25家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培训,帮助他们规范会计制度;积极牵头建立扬州市4所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中心,把我们取得的成功经验、探索的思路和他们一起共享,一起推动扬州地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的共同发展等。同时,我们准备为扬州市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财务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经济核算和管理能力。

[参 考 文 献]

[1]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辛治洋,朱家存.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价值超越[J].中国高教研究,2011(5)

[3]田翠香.提升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理念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1(9)

[4]张月玲.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以山东科技大学“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为例[J].财会通讯,2010(11)

第6篇

关键词:建设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应对对策

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市场出现存款脱媒的现象,但确是资产管理发展中的重大机遇。近年来,随着不断扩大银行业理财市场的规模以及参与主体,依据大量资料表面到2014年末为止,全国500多家开展了理财业务银行业金融组织总共包括五万只续理财产品,相比较2013年增长了约4.8万亿元,资金余额大约为15万亿元,增幅46.68%。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近况

商业银行外汇理财产品之一“汇得盈”,它的被推出,逐渐拉开了个人理财产品的序幕。促使个人理财产品从最开始的单年发行不足50只,不足亿元的募集金额,逐渐发展中2013年过亿的募集金额和1000只单年发行产品数量,占据了20%的银行业市场,并且也没有出现本金损失的问题,以此不仅可以充分展现理财产品风格的独特优势,也能够为国内商业银行建立良好的理财产品市场淡奠定基础,促使市场内形成了很多固定的客户群体,同时也能够吸引很多新用户。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的问题

1.产品同质化,导致流失客户

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包括三种类型,为货币型、债券型、资产池型,相比较商业银行不同的理财产品,上述三种类型产品没有很大的差距,从而导致大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自身利益,盲目的竞争和改动个人理财产品的价格,总所周知,商业银行大部分理财产品收益远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2.营销理念不明确,还需要改善服务策略

第一,传统营销理念主要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且对产品销售量的注重远超于对客户需求满意度的研究,市场细分缺乏,中心市场不明,产品定位不明确,促使产品缺少创新力。第二,产品存在过于加单的形式以及种类,大部分产品都是经过“期限十利率”形成的,相比较储存来说没有明显差距,不能完全满足个人理财的实际需求。第三,销售渠道没有丰富充实的方法和种类,不能完全满足用户购买理财产品的需求,大部分银行销售渠道不包含农村区域,同时也不是十分重视乡镇客户理财需求。第四,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很高的宣传力度,促使大部分客户不能及时获得理财产品的知识以及销售信息,此外也没有有效的促销方式,不能激发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欲望。

3.部门间合作缺陷,存在管理破绽

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实行销售部门责任制度。总行金融市场部负责对债货币类、券类等理财产品进行规划以及推行,投资银行负责对资产类、信贷类等理财产品进行建造以及推行;个人理财产品由客户部负责进行销售以及管理,电子银行不需要对手机银行和网银进行管理,各部门可以明确分工,但是实际操作中因为存在本位主义,以至于不能完全满足所有部门的职业需求和任务,没有达成的统一合作,以至于银行理财产品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相交或者空白的问题。

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管理问题的对策

1.细化客户市场,提升产品定位,构建特色的理财产品

实际分析中依据年龄、家庭结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偏好等因素来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化,并且有机结合销售机构的特征,选择最合理的目标客户,以便于能够深入分析和调查客户服务,对每类客户实际特点进行分析查找,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理财产品,准确定位,建立特色服务。例如针对有受教育子女的家庭设计具有储蓄性较长的稳定性产品;针对城市退休人员,在相对安全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保值增值类的理财产品,确保能够稳定增长资产,从而获得高收益。同时还可从专业角度,为客户制定高端、详细、专业等的理财规划,从而慢慢实现理财产品朝着综合理财方向发展的目标,以便于能够整体提高业务整合和资源整合的能力,为客户提供全方面优质化的服务。

2.稳定传统渠道,应用新型渠道,开发全新渠道

商业银行网点具备直接服务、固定场所、信息反馈较快以及客户熟知程度高的特点,同时也是比较广泛的社会人员购买个人理财产品的渠道,此时需要合理利用理财产品,如美化网点店面环境、加强网点服务的整体质量。用户在选择购买理财产品购买的是最常考虑的就是便捷性,所以网络化建设营销渠道十分重要,另外,商业银行已经形成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以及成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可利用这些便捷渠道,宣传和销售建行个人理财产品,使服务提升至客户满意的标准之上。

3.健全个人理财客户信息体系

构建个人理财客户信息体系的时候可以合理应用现有的固定综合业务处理机制,从理财产品营销方面进行分析,整合以及改造客户信息的现有体系,对客户资料进行合理筛选,依据留住老客户的方式来开发潜在客户或者新客户,提高具备一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此外,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信息来源,健全个人理财客户营销数据库以及信息体制,合理应用信息大数据对产品进行分析,为开发和建造理财产品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员应在改善个人理财产品的客户营销体系上,不断利用新渠道开发大客户,需注意农村地区的潜在客户的开发,与此同时,应注意改善优化商行各个网点的环境设施与服务质量,在部门分配较为清晰地情况下,进行统一合作,避免相交现象产生与深化影响个人理财产品的资产,努力将建行个人理财产品做大、做好,这是每一位建行人员的职责。

作者:严超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盐城分行

参考文献:

[1]蒋红星,欧杰.建设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业故事,2015,(10):7-8.

第7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11号),推动我省服务业加快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突出发展重点,加强规划引导

(一)突出产业发展重点。按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要求,促进服务业尽快发展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提高全省产业整体素质。大力发展面向生产和民生的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与商务服务、会展与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推广电子商务、网络技术、供应链管理、连锁经营、特许经营、智能管理等现代技术和管理方式,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布局,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传统服务业。切实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含中医药)、体育等公共服务事业。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和环境整治,加强农村交通、电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省发展改革委要根据国家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研究、细化我省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和支持方向。省有关部门要加快制订完善我省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专项规划和促进服务业重点行业加快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二)加强区域布局规划。统筹区域服务业发展,*、*市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珠江三角洲地区要把服务业摆在重要位置优先发展,努力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加强农村服务和公共服务,因地制宜发展旅游等特色服务业产业。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要按照全省服务业发展目标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制订完善本地区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三)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各地可根据当地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各自特点,整合服务业资源,规划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载体,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包括城市商务服务、金融商务与后台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服务外包、现代物流、软件开发、旅游综合开发等不同功能的产业集聚区。支持规划建设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鼓励依托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生产服务业集聚区,省财政已安排的各类对口专项资金要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集聚区给予适当支持。

(四)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开展省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年度计划编制工作。重点安排对全省服务业发展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现代生产服务业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已纳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有关重点专项规划的服务业项目,以及鼓励发展的服务业项目,并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实施。

(五)加快发展金融产业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推进粤*金融合作与开放,加快建立粤*金融交流合作平台。支持*、*市吸引金融机构在两市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建设金融功能区和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加快建设华南(*)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信贷、资本、保险、担保、期货、外汇、黄金和产权等各类金融市场。支持中央和全国性驻粤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积极培育地方金融龙头企业和社区性、专业性金融机构,探索建立政策性信用担保公司、社区中小银行、融资租赁公司、住宅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加快发展金融中介服务组织。加快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组织,提高金融服务“三农”水平。

(六)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和保障国家批准的各类开发区和规划建设的各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公共服务功能,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外包生产服务。省财政已安排的各类专项资金,应重点支持社会力量创办的面向开发区和服务业集聚区的专业服务机构,承接总承包与总集成、融资租赁、研发设计与样品制造、咨询服务、产品检测、第三方物流、专业售后服务、设备维修与租赁、节能环保服务、人才交流与培训、会展传媒服务等服务外包业务;支持面向中小企业和“三农”的各种服务平台,包括电子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产品设计和质量检测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的建设,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和示范项目。

二、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奠定产业基础

(七)支持发展总部经济。凡国内外大型企业以及有影响力的中介服务机构来粤依法设立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结算中心、研发中心、数据中心、业务处理中心、采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分销中心等项目,优先安排进驻规划建设的对应集聚区,优先安排建设用地,经认定后地方财政可给予一次性落户奖励,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八)扶持发展服务业企业集团。鼓励服务业企业实行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创新服务业组织形式。在重点服务业领域培育一批标志性的、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力的服务业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扶持一批面向“三农”、中小企业的服务业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母公司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拥有3个以上控股子公司,母子公司注册资本总和达到6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可组建企业集团。持有省级科技型企业认定证书的,母公司注册资本在1500万元以上,有3个以上控股子公司,母子公司注册资本总和达到30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服务业企业,可组建企业集团。企业拥有总店、配送中心和3个以上门店,名称中可标明“连锁经营”。对申请财政补助并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可从财政各类对口专项资金中,给予适当支持。鼓励服务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整合,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服务业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

(九)培育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修订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把创新金融、创意设计、文化创意、网络技术(包括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数字内容、现代物流、专业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服务外包等具有高新技术成份的高端服务业和战略产业纳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

三、深化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十)加快推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改革。推进探索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推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配套服务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转变。鼓励旅行社和其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招投标等方式财政供养单位经批准的公务活动,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订。抓紧制订完善促进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配套政策措施。

(十一)积极稳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积极推行特许经营制度,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公用事业领域特许经营管理水平。重点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建设、公共交通等领域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委托企业经营,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用事业服务质量和水平。统筹海陆空交通运输规划建设和管理,创造快速、便捷的通行环境,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

(十二)进一步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进入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未做规定的服务企业登记前置许可项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一律停止执行。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含中医药)、旅游、体育、建设等社会事业领域中能够实行市场经营的服务(具体目录另行公布),要抓紧研究提出各类市场主体进入的具体办法。对新兴服务行业,凡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允许各类经济主体经营,并积极试行登记注册。设立一般业企业,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一律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法律法规另有较高规定的除外),其营业场所、投资人资格、业务范围等方面的条件依国家有关规定按最宽要求办理。对内资企业和个体商户从事对外贸易业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予以直接登记,有关部门应予备案并办理有关手续。对采用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连锁经营企业设立全资或控股的配送中心和门店,可持总部出具的文件直接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注册,免于办理工商登记核转手续;需前置审批的经营项目,总店已获批准的,属下门店可凭总店的批文申请经营(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对开展网上销售活动的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其企业名称中可使用“电子商务”字样。

(十三)建立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和行业信用记录建设,以人民银行、工商部门的信用系统为基础,进一步整合保险、税务、质检、海关、公安、法院、民政、环保、劳动保障等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建立全省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年底前开通使用。建立社会信用评估和失信惩戒制度,依法披露信用信息。

(十四)实施服务业标准化计划。重点推进现代物流、邮政快递、客运服务、餐饮、旅游、体育、商务服务、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大力开展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积极组织制订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制订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内控标准。力争到2010年末,以上重点行业(领域)服务业标准覆盖率达到70%以上。

(十五)建立健全服务业行政许可事项网上申报和审批制度。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行政许可监督制度,加强对实施服务业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检查。全面推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大力发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项目的监督作用。

(十六)规范市场管理行为。加强服务业法制建设,制订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法规规章。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国发〔*〕10号)的有关规定,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继续开展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进一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高执法效率。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清理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保护消费者权益,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和解决纠纷机制。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行政管理部门不得要求企业到指定中介机构办理验资、资产评估报告等证明性文件;正常性抽取商品检查,须向企业支付商品货款。对行政机关的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评比行为,各级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查处力度。

四、推动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素质和竞争力

(十七)鼓励服务领域技术创新。规划建设一批研究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为服务业技术创新提供强力支撑。支持服务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应用和重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究提出对重大技术引进项目及相关的技术改造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和引进项目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提供研发资助的具体办法,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在广东省安排服务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

(十八)加强对服务业知识产权和智力成果的保护力度。将服务业服务创新与产品创新纳入全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范围,经认定的服务创新产品列入广东省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享受《印发广东省促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的通知》(粤府〔*〕123号)规定的优惠政策。鼓励金融业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知识产权交易活动。支持服务业企业在国外申请注册商标和专利。

(十九)支持服务业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培育发展知名品牌。对新确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和中华老字号,省财政按规定给予奖励。鼓励著名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对获得国家或广东省驰名(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称号和中华老字号的服务业企业,在办理兼并和重组有关手续及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在城市改造中,涉及老字号店铺原址动迁的,原则上应原地或在适宜商圈内就近安置。

(二十)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职业技术培训。各级政府应强化对服务业人才的利益激励,建立高端紧缺人才评定机制,在省级人才专项奖励评选中增加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名额,对引进的各类服务业高端人才给予一次性安家补贴,对其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给予照顾。积极引导高等院校进一步加强与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建设,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与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技术培训,建立企业积极参与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机制。将服务业人才培训列入全省人才培训与交流计划,充分借助*服务业优势,加强粤*服务业人才交流,每年组织若干批企业经营人员、专业人员、公务员到服务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交流和培训。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工作,扩大服务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的社保覆盖范围。

五、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二十一)深化粤*服务业合作。发挥地缘优势,以服务业合作为重点推动粤*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优化配置。深化粤*跨界大型基础设施和口岸合作,重点推进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制订和落实实施CEPA的具体政策和工作规范,积极引入*生产业,推动粤*金融、物流、会展、科技、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合作与融合。借助*服务业国际化优势,为服务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撑服务。充分发挥广东省人力资源优势,联合*承接全球服务业转移和服务外包业务,建设服务外包基地和国际服务业支持中心。

(二十二)建立服务输出支撑平台。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金融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服务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金融服务。鼓励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积极为服务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服务。落实国家改进服务贸易企业外汇管理政策,保证合理用汇。推动电子口岸建设,加强服务出口通关服务,对软件和服务外包等出口开辟适合服务产品特点的进出境通关“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给予货物贸易同等便利,简化服务业企业人员“走出去”出入境手续,支持和组织各类软件出口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软件技术交流活动。

六、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二十三)整合服务业发展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优化服务业专项资金使用结构,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多种方式,促进广东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新突破,提高广东省服务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支持服务业发展总部经济,承接和创办大型国际会展,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建设和培育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支持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重要产业基地和园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落实发展农村客运财政补贴政策,对从事农村客运服务以及岛屿、库区、湖区等乡镇渡口和客运经营等方便农民出行的运输行业,比照城市公交客运政策,给予政策支持。支持服务业品牌建设,促进服务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推进服务业标准化、人才交流与培训等工作。

(二十四)充分发挥服务业引导资金带动作用。逐步扩大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引导现代生产服务业和关系民生的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为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配套等。各地也应根据需要安排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和引导服务业发展。

(二十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鼓励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税务部门要指导企业用好用足国家既有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鼓励类生产服务、农业生产服务、自主创新、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利用、吸收和扩大就业、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实物租赁、维修服务、便利连锁经营、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中华老字号经营等服务业和文化教育产品出口等方面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研究调整国家和省鼓励发展的服务业项目用地的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的适用税率。

(二十六)加强对服务业企业的金融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加大力度推进广东省中小企业到创业板上市,使服务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规模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适应。支持服务业企业通过产业投资基金、发行企业债券、私募股权投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和开展技术研发。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安排一定比例的担保资金,用于支持中小服务企业融资。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贷款授权授信管理制度,研究综合运用各种抵押、质押、保证等单一或组合担保方式,创新贷款模式,加大对中小服务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发展社区金融机构,设立适应特定对象、提供特色服务的中小金融企业。认真落实国家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政策,制定地方配套措施引导社会资本到农村设立新型金融机构和小额信贷组织。大力推进农业保险试点,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商业保险业务。研究用财政资金担保和贴息等方式支持信贷资金投入“三农”和中小企业等弱势领域的办法。

(二十七)在土地资源配置和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对现代服务业给予适当倾斜。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城乡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安排上扶持国家和省重点服务业建设项目;开辟重点服务业项目(特别是总部经济项目)“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用地报批手续。列入省和各市重点推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的原则,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在严格控制区内建筑总量的前提下,允许容积率整体平衡、局部调整,区内重点地块优先安排拆迁计划指标。城市中心区工业企业搬迁或关闭退出的土地应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稳步推进“退二进三”的产业布局。加快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营造适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加快城市新区和中心镇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城乡规划确定的商业、服务设施用地,未经许可不得改作他用。加强对服务业用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的履约管理,确保政府供应的土地能够及时转化为服务业项目用地。积极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在依法履行相关报建手续的同时,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

(二十八)理顺服务业价格政策。消除服务业与工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在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不合理价格政策差异。各级政府应在1年内基本实现服务业(国家和省的政策规定的特殊行业除外)与一般工业在用水、用气方面同网同价。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争取在1年内基本实现商业及其他服务业与一般工业用电价格并轨。清理并减少服务领域各类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按规定公示有关收费项目及标准。

七、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二十九)完善省服务业发展协调机制。成立省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协作与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服务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领导,推动本地区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十)加强服务业基础研究和行业协会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服务业研究机构,支持服务业基础研究和重大课题研究。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决定》(粤发〔*〕2号),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行业协调、市场服务、决策咨询、政策研究、行规行约制定、企业资质认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建立政府委托授权机制,积极探索实行向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加强行业协会和其他社团组织自律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建立信用记录,促进行业协会和其他社团组织提高公信力和服务能力。

第8篇

当一个行业进入成熟期后,其发展的趋势的变化周期将会被延长,电子商务行业同样如此,根据目前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的话,这个周期大概在5年左右,由时间来推断,2015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年,既是对上一阶段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成绩的一个考核年同时也是对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前瞻年,下面我们就从市场拓展、产品服务、品牌及营销等方面来对2015年电商的十大趋势做一次总结与预测。

趋势一:下沉战略势在必行

在一线城市,各种形式的电商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加之物流以及网络的发达,“网购”俨然已成为一线城市的居民最为热衷的生活方式,而相对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再到乡镇农村还有大规模的用户群体待挖掘,而且在二三线城市从事电商行业的公司比较紧缺,其中还有假货泛滥、产品监管有漏洞等不健全的发展因素制约着二三线城市电商业务的发展。但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的跟进,二三线城市居民消费观的转变,电商下沉也“水到渠成”。我们看到阿里、京东争相刷墙推广其电商业务,各大物流公司逐渐扩大派送范围,这些也都为电商下沉铺好了路。

趋势二:走向国际,扩大发展版图

在今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电商开始将自己的业务线向外延伸,例如淘宝全球购、天猫国际、聚美优品开放海淘专区、苏宁成立跨境电商项目组等等。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内用户的海外购物需求逐渐膨胀,而目前通过个人进行海外代购,这个过程存在很多弊端,其一采购量有限,其二假货较多,包括提供的海外代购小票等很多证明文件均可造假,消费者权益很难保障,还有就是整个采购周期较长,等到拿到货将近半个月就过去了,再加上网上购物其中也含有一些冲动因素,但退换货却十分不方便,这些都是目前的海淘的弊端。但是如果在物流、支付各方面都比较有经验和能力的电商平台加入进来,可让消费者享受更多海外购物的便利以及资金保障,另外在开拓海外市场以及引进外国品牌进驻都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实现多方共赢。

趋势三:互联网金融开疆拓土,政策是关键

今年“宝宝们”的出生,为百姓增添了更多可投资的渠道,在初期较高的回报更吸引了大批用户,使得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在短期内积累了大量的资金,由此开启了电商深入拓展金融类产品的大幕。尤其是拥有自己的支付平台的电商,无论是技术、安全还是资金,都给电商提供金融服务打好了基础。在今年下半年我们看到京东推出了包含京东白条、项目众筹等功能的京东金融平台、支付宝也针对淘宝卖家推出了信用支付手段,以及越来越多P2P平台涌现,电商兼具了越来越多的银行功能,这些都让我们看到,未来电商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野心。但是目前最大的变数来自政府的政策是否会限制这种爆炸式发展的局面,当然我们说必要的行业规定规范互联网金融是十分必要的。

趋势四:产业群互联网化催生更多垂直电商

互联化帮助各产业链缩减了其中一部分环节,甚至是促进了上游和终端的直接连接,削减了中间成本。生鲜电商就是非常不错的例子并颇具潜力,种植商可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面对消费者,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了解生鲜产品的生长过程,买到更为放心的食品。民以食为天,这是人类最大的需求,但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产销不平衡造成经济损失的例子,某地的农副产品因交通、天气等因素导致滞销,但同时另外一个地方却因为产量降低导致价格上涨。此时如果电商平台将生鲜产业链串联起来,促进这种不平衡的改善,十分有意义。或许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会看到某电商开始圈地种菜了。

趋势五:O2O成功之路:走多方合作的平台化战略

没错,在谈到电商未来趋势的时候,很难不提O2O。电商这一依托线上交易的互联网产物只有与线下建立联系,才能说是建立了完整的生态链。但是传统商务从线下走向线上容易,但在线上占据绝对优势的电子商务如何走向线下,铺好线下的路子,需要面对的问题则十分具有挑战性,目前电商建立的线下实体店,大多数属于一个脸面工程,很难在优化用户体验,增加服务品类上有所建树。今年9月万达、百度、腾讯战略合作形成WBT联盟就O2O展开合作,虽前途必将坎坷,但集合了万达的线下优势以及百度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腾讯平台的社交优势,这将是一次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

趋势六:去中心化,微商生力军将进一步扩大

在支付平台日益完善,社交平台越来越优质的用户体验下,我们会发现你身边的朋友、家人都开启了微店,做起了生意,这一类借助自身的口碑效应逐渐积累了不少忠实用户的微商群体在逐渐扩大,可以说我们目前进入到了人人皆电商的时代,与此同时,成熟的电商平台也在“微”平台开放入口,通过降低佣金等等举措来网罗更多的卖家,在今后一年内,这种趋势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

趋势七:电商时尚路开启

天猫时尚战略,提供一系列时尚化解决方案,从时尚大片的定制、建立导购专题到时装秀打造其时尚圈生态链,京东也宣布将与《时尚芭莎》展开深度合作改变京东用户男女比例失调的局面。再到近期当当更换品牌logo强调当当的时尚属性,我们看到电商们争相为自身品牌打上时尚的烙印,这与电商的用户群体属性是分不开的,电商用户年轻化、个性化的体现越来越明显,如何网罗新用户,并保持老用户的新鲜感,打时尚牌显然是顺应潮流之举。

趋势八:基础服务再成行业竞争焦点

在经历了价格战、电商“造节”等等发展阶段之后,国内电商通过早期粗放式的抢夺用户开始到如今修炼内功,逐渐转变为精细化的发展模式。精细化后,例如物流、售后这些直接决定品牌美誉度以及用户黏性的环节,变得尤其重要。而且目前国内电商品牌林立,各类综合性百货电商以及垂直电商都是八仙过海,各有各招,不过在价格这方面可做的文章并不多,同时在基础服务方面,遭到消费者最多的诟病,虽然自电商诞生起,服务便是主打牌,但是消费者不满意,这就意味消费者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于是新的竞争点就出现了。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其实本质上消费者要求的就是一个快速响应的服务机制,这在物流以及售后换修等方面体现尤其明显。

趋势九:物联网成为电商流量新入口

如果做年度热词排行榜的话,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词必然当仁不让地上榜。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创业新生军加入智能设备行列,智能手表、空气监测器、siri空调等不断涌现,这一大趋势使得电商将可从除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外更多平台获取新的流量,碎片化购物模式的形成更推动了物联网成为电商流量新入口的大趋势。

趋势十:流量成本加大,追求更精准的营销

第9篇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企业;成本控制

在我国电子商务经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物流企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物流企业的参与,物品在消费等经济行为发生过程中的流通速度变得更加高效与便捷,不仅大大减少了在物品流通上所花费的成本,还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消费购物中的多元需求,助推了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无论是从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还是运营状态的好坏来看,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增长空间处于不断压缩的趋势,这与成本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供应链视角下物流成本控制概述

(一)供应链视角下物流成本相关理论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注点集中到物流领域,很多学者都开始就现代物流管理展开研究。物流企业在自我复盘经济效益与经营状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发展难题,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原本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占据的市场份额也不断被挤压,极大地冲击了物流企业的稳步发展。从供应链视角看所开展的物流成本控制需要在充分做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上向外延伸视角,关注到物流产业链的上游与下游环节,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基本行为准则,兼顾供应商与分销商的利益,实现共赢。站在供应链视角研究物流企业的成本,主要可以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指的是产品从商家到达消费者手中需要花费的成本,这项成本需要物流企业在成本控制中重点关注,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的发展根本,具体来说,运输成本会涉及装卸、运输、中转等不同环节,相对比较复杂。

2.仓储成本

通常消费者购物后,商品无法立即送达消费者,而是需要先从存库中提货,在产品运输中转过程中也需要空间进行货物存储。产品销售过程中除了普通的库存外,可能会遭遇一些无法预知的意外事故,因此商家还需要设置应急库存来有效应对突况,这都属于仓储成本,是物流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3.交易成本

为了确保企业与外部信息保持同步,及时获取来自外界的信息,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策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付出相应的交易成本。

4.物流管理成本

物流企业开展的成本控制还需要控制好管理费用,通常规模越大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需要付出的管理费用也会越多,需要施以更严格的控制。

(二)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可以说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是我国物流企业得到不断成长的重要基础,单独就物流企业管理理论来说,我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企业间快速运输产品成为可能,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中。但是就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很多企业虽然配备了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但是却没有充分结合物流行业的特点有效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由于物流企业并没有充分去了解供应链成本控制,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无法综合开展成本管理。物流企业要想提升成本控制水平可以实施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能够切实解决很多传统成本控制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基于供应链下开展的物流企业成本控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能够实现在降低企业内部成本的同时有效降低物流行业成本。

二、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成熟的成本控制理念

现阶段物流企业管理层大多认为成本控制仅仅只能在企业内部开展,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全方面覆盖的成本控制理念来指导成本控制工作,对于供应链视角下成本控制的认识也非常浅层面,受到认识层面的影响,物流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依然将管理的范围画在内部,并没有重视全面开展成本控制体系建设。事实上供应链系统下的成本控制全面覆盖了物流链的各个方面,将整个产业链视为一个整体,没有将其分割为单一的物流活动。而在实际成本控制中,管理层没有在宏观认识层面对成本控制进行统一部署规划,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无法落到实处。落后的成本控制理念是桎梏物流体系成本控制水平的重要原因。在这个因素影响下,物流企业无法应用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过大的成本投入下,很多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恶性循环影响下,物流企业成本越来越大。

(二)物流领域缺乏健全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制度

目前在物流企业开展的成本核算由于方式还非常粗放,很多成本控制不足的问题都或多或少暴露出来。通常在物流企业中成本核算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后续在成本核算表中进行反映,事实上这种方式并不能准确核算出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中虽然制定了成本控制制度,但是却没有明确成本核算,无法指导财务人员进行成本核算,一旦遇到问题,依然还是由相关工作人员凭借过往的工作经验进行解决,无法保障成本核算的科学准确性。

(三)欠缺科学高效的成本控制方法

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电子商务基础上的,物流运输相关理论成型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针对物流行业成本控制方法的理论研究也比较有限。虽然很多高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物流专业学生,但是由于高校理论培养没有充分对接物流专业相关的岗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进入物流企业后,由于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在一定程度上会和物流企业采用的成本控制方法不匹配。很多物流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依然是传统方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先进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理论还没有得到有效运用推广。正是由于科学方法的缺失,供应链成本控制系统的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不能为物流企业提供更多优质服务,确保企业成本控制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企业间信息共享与合作欠缺

物流企业各种设备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一个比较发达的水平,但是企业内部各种信息往往都只能够在企业内部进行共享,不同物流企业之间无法达成合作。鉴于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能够进行信息交换的网络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物流行业的效率,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一般来说衡量物流企业效益的标准主要包括物流管理结构的掌控程度、业务流程的优化程度等,要求物流企业保持不同环节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达到更好的成本控制效果,这意味着物流企业之间要站在宏观层面推进行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建设。但是由于部分物流企业不能正确认识供应链成本控制,看不到物流行业的发展大趋势,也就无法充分配合物流行业发展促进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无形中影响了物流企业的成本。

三、影响我国物流成本过高的因素

(一)技术因素

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还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在建设资金上缺乏来自政府的支持。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打造出一个更高效、更便捷、更科学的区域物流领域与运输系统,在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之间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虽然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整体上还不是非常发达,针对现代物流开展的研究还比较少。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一直需要在配送上耗费很多时间,并且无法提供高水平的货物运送服务,在物流企业中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还比较缺乏,从事物流行业工作人员学历普遍不高。正是由于运输供应链的不完善,运输环节过于烦琐复杂,造成运输过程中的成本大大增加。

(二)发展理念因素

我国各行各业中应用到集约化与组织化的数量还比较少,在物流领域,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无法完全替代公司内部的物流,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依然注重大与全,无论是生产运作体系还是规定都区别不大,这种大环境造成物流在市场中不管是供给还是需求都存在不足。正是由于我国不同企业与部门之间缺乏完善的协作基础,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表现出散、多、乱、小、差等特点,经过统计,物流企业的运载车辆平均到每一个企业后仅仅只有2.5辆,配设的行车路线与硬件设施科学性不高,运行中经常出现车辆空载问题,资源得不到更好的调度,无论是对物流资源还是道路等公共资源来说,都是一种资源浪费。很多物流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缩减成本时仅仅局限于解决物流运送领域,没有全面对待成本控制,忽视了供应链的整体性,问题得不到完全解决。

(三)体制原因

我国还没有针对物流领域进行整体规划与发展完善,现存的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河运等物流方式都是由不同的部门管理,每一个部门都有着自己的管理方式与规则。这种背景下无法更合理地调度各种物流资源,各种政策无法灵活应用,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现代化的物流网络,依然只采用传统的物流发展方法,将不同的物流方式对接需要耗费非常大的成本,为了减少在物流变换时投入的装配成本,很多物流企业都更倾向于选择一种物品运输。

四、供应链视角下物流企业成本控制对策分析

(一)做好事前成本控制工作

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客户的真实想法与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优质服务,与此同时,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市场走向的科学预测,切实指导物流企业不断调整优化经营目标;其次要做好成本预算。合理的成本预算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全面地了解自身运营中支出分布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成本控制规划,确保资金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成本预算要充分结合市场变化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二)做好事中成本控制工作

首先要控制好订单成本。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要确保订单信息能够及时传达,保障交流的畅通性,避免出现发货延迟的问题,用最快速度完成客户的订单,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其次要控制好运输成本。对物流企业来说,货物运输是大头,除了人力成本外还包括车辆、燃料、设备维护等费用,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能否正常运营,企业要加强运输成本控制,结合不同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运输计划。最后要控制好库存成本。根据自身实际科学规划,避免出现库存积压或者商品积压损坏等现象。

(三)做好事后成本控制工作

首先要立足于客户需求控制成本。要充分满足用户合理需求,维护好客户关系,为企业长远发展维持稳定的客户群。其次要立足于企业内部控制成本。物流企业运营中常常需要跨区域运转,离不开内部协作,要在运营中加强监督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优化。最后要立足于财务控制成本。物流企业成本涉及非常多的方面,需要构建一个专业的成本控制体系,充分发挥财务作用,加强对资金的监管。

(四)不断完善物流行业成本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成型的物流成本控制制度大多是针对单一的企业的,适用范围比较小,成本控制方式非常有限,制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供应链视角下物流企业开展的成本控制不仅需要能够应用到某一个企业,还要立足于整个供应链的需求,充分照顾到不同阶段中企业之间的协同效用,确保最终能够达到供应链物流一体化成本控制的目的。物流企业要积极参与到不断完善物流行业成本控制制度的进程中去,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建立适用于整个物流行业的成本控制制度,在此基础上由各个物流企业根据自身运营实际情况,形成适用于各个企业的供应链成本控制战略,让其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五)重视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

我国物流企业发展节奏非常快,只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就能够成立一个物流企业。最开始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比较低,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必要进一步提升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更高水平的物流工作人员队伍才能够确保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体系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进行协同合作,保障物流企业成本控制得到有效落实。

(六)搭建供应链合作联盟及其信息平台

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也需要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而其合作对象主要是分布在供应链上的各个供应商,需要物流企业积极寻求对外合作,联合上下游企业搭建起一条完整的供应合作链,从整体上来降低物流行业成本,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外部信息的共享与交流,进一步推动企业与各方的协同发展。

五、结语

信息技术持续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物流行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成本控制是物流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无论是物流成本水平还是物流系统质量都是影响物流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需要物流企业立足于自身长远发展,高度重视物流成本控制管理,不断提升物流发展环境,对外积极寻求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优化物流资源,将现代物流成本控制技术创造性的应用到物流企业管理中去。

参考文献:

[1]陈蓓蕾.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20(12):125-128.

[2]兰芳.做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环球市场,2020(7):111.

[3]何雁.“互联网+”下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研究[J].商情,2020(15):16.

[4]杨桦.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物流企业成本控制分析[J].纳税,2019,13(1):271+274.

[5]吕宗霖.供应链视角下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解析[J].中国市场,2019(24):174-175.

第10篇

[关键词]传统服务业;互联网思维;产业布局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133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2

构建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运用互联网思维对包括市场、用户以及企业价值链在内的整个商业生态进行思考,最早由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提出。这里,互联网作为一种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互联网络,已不只是局限于互联网的产品,同时,人的价值在互联网思维中得到重视,作为一种全生态思考方式存在。在互联网技术特征下,企业商业逻辑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蝴蝶效应、马太效应、摩尔定律等也开始广泛应用于互联网营销中,并体现在企业供应链中。

1 传统服务业现状

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称为传统服务行业,传统服务业历史比较悠久,主要包括餐饮业、旅店业、商业等。传统服务行业广泛存在于工业化以前,主要用于增进和改善人体体能的服务。

目前,传统服务业普遍存在资源使用率过低的问题。2015年1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中,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和美团网创始人王兴等人普遍认为服务业资源使用率过低,对于传统服务行业,资源使用率更加惨不忍睹。李彦宏认为:“现在服务业的资源使用率并不高,飞机每天有很多空座位,卡拉OK上午没有人唱,餐馆过了高峰就没人吃饭,电影下午只有50%的人看。”这些现象都是服务业资源浪费的重要体现。

对于传统服务业的餐饮业来言,李彦宏对此算了一笔账,假设某一餐馆的上座率为30%,利用互联网能提高其80%的上座率,那么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餐馆的收入将提高近两倍。传统服务业资源使用率对企业受益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餐饮业有几千年的历史,过去具备好门脸、好师傅、好口碑三个条件是餐饮业发展与传承的重要因素,如今,在互联网思维影响下,上述三个条件逐渐转变成房租、人力、营销者三种成本结构。

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认为,如今,周黑鸭并不只是传统的餐饮行业,娱乐性质更强,顾客及员工基本在25岁左右,属于一群爱玩的年轻人,而周黑鸭本身就不是为了赚取金钱,更多的则是赚取消费者的心。

日本传统服务业物联网思维相对成熟,已有了相当先进的经验。日本温泉酒店会为顾客准备两套一大一小的和式睡袍,供不同体型的顾客选用,准备相当齐全。在泡温泉之前,温泉酒店会配备相当齐全的洗漱用品,包括洗发水、沐浴露、护发素、洗面奶、去角质膏等,顾客使用满意,浴场出口就有销售同等类型的洗漱用品,按照互联网思维,这大概就是免费试用、先行内测的重要体现。

2 互联网对服务业的影响

2.1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互联网是一种服务性工具,将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赋予产业服务业属性。随着农业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农业和工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在互联网影响下,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网络教育等全新服务行业迅速发展,使服务业体系日益丰富,推进了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

同时,互联网逐渐转变为企业主导型,生产业的比重大幅提升。过去,服务业主要是以消费者为主导,随着互联网技术逐渐成熟,互联网思维逐渐深入,传统服务业的生产方式也随之改变,生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2.2 引发产业组织变革

互联网企业机制相对灵活,商业模式也与众不同,市场竞争规则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改变,传统服务业产生严重的危机感。过去,电信运营商通过短信和电话两种方式实现垄断,随着“微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电信运营商的垄断格局。互联网企业在跨界竞争中,不断发挥着鲶鱼效应,以重塑全新的服务行业格局。

互联网企业实现对平台经济的领导,为中心服务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平台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基础,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大量的中心服务企业随之涌现。

2.3 改变产业资源配置

互联网技术通过改变服务业产业价值链,催生了全新的增值服务。在互联网技术最热门的时代背景下,服务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价值链上诸多环节的转化,为自身企业创造了一定的战略优势。互联网通过对资源进行纵向整合,实现一体化流程服务链。互联网通过融合信息、物流、资金等因素为一体,贯穿了用户需求、服务准备、服务改进等整个业务流程,客户提供无缝衔接的消费体验。

2.4 改变产业布局

通过推进城乡资源对接,互联网促进了城乡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城乡差距较大,不平衡现象比较严重。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物流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服务业城乡差距逐渐缩小。随着电商行业在农村市场迅速增长,农民基本实现在家购物的权利。同时,随着大量“淘宝村”的出现,城市居民也能享受到高品质农产品的供应。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服务业逐渐实现“一点接入、服务全球”的国际化战略,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也被逐渐拉近,为实现企业国际化提供了条件支持。越来越多的服务企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进程,逐渐走向世界。

3 传统服务行业互联网思维构建

3.1 更新互联网思维观念

传统服务行业要想构建互联网思维,必须在互联网思维下做好升级工作,更新传统服务行业领导及员工互联网思维观念,对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内容进行掌握,并根据互联网思维对传统服务业的销售、管理和服务思想进行改造。

3.2 服务业互联网思维升级规划

传统服务业升级的基本原则在于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构建传统服务业互联网思维,对传统服务业进行升级,对与消费者的接触环节进行改造,不断吸取消费者的意见,改善自身服务。

3.3 互联网思维人才培养

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才较少,无法满足社会各行业对互联网思维的需求。在传统服务行业构建互联网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才,以确保传统服务行业互联网思维能顺利构建。对此,传统服务行业可与部分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互联网思维人才,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以便高校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才能投身到传统服务行业升级过程中来。

3.4 构建良好的互联网沟通渠道

建立良好的互联网沟通渠道,实现传统服务行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便于吸取消费者的相关建议。消费者通过对企业服务提出建议,实现了互联网思维共享化,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构建互联网思维。通过建立沟通渠道,同时也帮助服务业企业更好地推销自身服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结 语

传统服务业资源使用率较低,构建互联网思维有助于提升传统服务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互联网思维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全新思维,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传统服务行业中,以提高传统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满足传统服务业的发展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袁岳,季琦,赫畅,等.互联网思维VS服务业[J].创业邦,2014(6).

[2]刘超.从互联网金融思维看测试服务业发展[J].新材料产业,2015(2).

[3]李家深,熊婧,陆桂军,等.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科技服务业新业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15).

第11篇

作为一家面向三农、服务城乡的国有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始终将服务“三农”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而乡镇网点的发展是农业银行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保持长期以来传统优势的战略部署和重要途径。零售业务是银行业务的发展基石,由于乡镇区域对公客户较少,零售业务成为乡镇网点的发展核心。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无疑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强乡镇网点零售业务发展,将进一步巩固农业银行在县域乡镇的地位和份额,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当前农行乡镇网点零售业务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

(一)外部环境方面

一是利率政策放开、同业竞争加剧。近几年,国家不断放开存款利率管制,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这对于以定期储蓄客户为主的乡镇网点冲击很大。同时,农信社积极推进农商银行改革、邮储银行谋求上市,纷纷在基层网点布局谋划变局,不断加码发力,农发行及一些中小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也纷纷在乡镇布局,筹划设立乡镇银行。基层银行业不再是一方净土,同业竞争空前加剧,产品同质化严重,亟待对零售业务深度转型,积极应对客户个性需求和同业竞争变化。

二是城镇化推进加速、优质客户进城。近几年城镇化建设高歌猛进,农民纷纷洗脚上岸、买房进城。这一部分城镇化的农民绝大部分都是基层农行优质客户,他们的彻底离开农村,使得乡镇网点面临的不只是存款和优质客户的流失,而且失去了很多零售产品的重点营销对象。如果后续维护不能跟进,这些优质客户很大程度都会流失,尤其会转移到城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二)业务管理方面

一是考核量化一刀切、乡镇网点疲于应付。现在零售业务产品众多,考核指标众多,乡镇网点几乎同样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这种一刀切的任务下达和考核,导致基层行只能就任务营销产品,就产品营销客户,忽视客户体验和需求。零售业务发展未能做到先重质后重量,导致很多产品数量上去了,质量跟不上,产品拓展未能有效挖掘客户自身需求,网点有特色的产品也不能充分发展、充分展现,产品效能低,收入产出少。

二是三农贷款不良涌现、拖累乡镇网点精力。近几年,农户贷款出现较多不良,有些乡镇网点面临着较大的不良清收压降压力。乡镇网点本身人员和资源就薄弱,不良贷款的出现耗费了大量的人员和精力,严重拖累乡镇网点业务开拓和零售转型。

(三)自身因素方面

一是员工新老交替、人员配备不齐。当前基层人员结构新老不齐,老员工即将退休,新入行大学生员工又不愿意呆在基层农村。每年分配的大学生员工很多都是学习了基本业务知识后就想法设法换岗到城区,不能长久安心扎根在基层,导致基层十分缺乏懂业务创新、懂市场营销、服务意识强的年轻员工。

二是乡镇网点大堂经理未能配齐配强。很多乡镇网点是安排即将退休的员工在大堂岗位,在掌上银行激活、超级柜台操作等方面比较吃力,更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客户需求进行识别和有效营销,使得总行提出多年的“赢在大堂”战略在基层网点未能真正落实到位

三是员工思想守旧、零售业务转型乏力。近几年形势发展变化大、变化快,很多新的业务和产品不断涌现,很多新的营销方式需要员工及时熟练掌握,但是很多乡镇网点老员工思想比较守旧,习惯于每天重复做好日常工作,在思维和工作方式上不愿转变和创新,零售业务转型在基层遇到重重压力,转型推动乏力。

三、农行乡镇网点零售业务发展的思考建议

尽管面临着种种的困难挑战,但是市场竞争是无情的,形势变化也是迅速的,基层农行面对当前的紧迫形势,更要大力推进零售业务转型。针对当前实际,结合乡镇网点特殊情况,本文认为要着力从以下方面入手推进零售业务转型升级:

(一)优化人员配置,加强产品营销实践培训

乡镇网点要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的配置,想方设法给每个乡镇网点配备一名能力强、懂产品、会营销的员工,充实到大堂经理岗位或兼职产品经理岗位。同时,还要求加强全体员工的产品实践培训,培养员工如何识别客户、如何引导客户、如何促成推荐,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营销。

(二)加强客户关系维护,提高客户忠诚度

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客户维护更加重要,而从成本角度分析,外拓一个客户的成本也远比维护一个客户的成本高。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全员都要做好客户的日常维护,对贵宾客户要建立好管户台账,有目的性地营销贵宾客户购买保险、大额存单、贵金属等长期限产品,增加客户流失难度,提高客户忠诚度。

(三)转变发展理念,注重零售业务发展质量

由于上级行任务考核的需要,基层网点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偏向重视数量目标的达成,忽视零售业务发展的质量,导致为了数量发展产品,造成许多产品没有产出。比如,大量的信用卡成为人情卡、不动卡,大量的储蓄卡未能有效吸收存款,大量的电子银行产品未能有效分流线上支付,耗费精力做出来的产品没有给网点带来应有的效益和帮助。因此,零售业务发展一定要质量先行,对每个客户每个产品的营销,一定要考虑能否产生有效收益、能否有利于渠道分流、能否有利于捆绑客户。如果这三个目标一个都达不成,就要谨慎推广,防止做无效无用的营销。

(四)加强自助设备投放维护,提高网点自身服务水平

随着金融行业发展和同业竞争加剧,老百姓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都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这就要求乡镇网点要与时俱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对于有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要及时宣传到位,让老百姓更好地认识农行、了解农行。随着客户层次的变化和网点分流引导的推进,客户对于自助办理业务的需求和愿望不断增强,乡镇网点也需要加强自助设备的布放,并加强日常维护,确保机器能正常运转,减少故障率和停机率。

(五)积极融入社会发展,将业务转型与形势变化紧密结合

任何时期、任何地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乡镇网点要推动零售业务发展,就要对这种特点和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发掘其内在需求同自身产品的结合点。一是针对很多农村客户喜欢把现金藏在家里的特点,可在集市开展宣讲,告知老百姓现金藏在家里容易腐烂容易失窃,有效引导他们把钱存在银行,并适时营销客户办理理财、保险、实物黄金等产品。二是针对当前电商下乡,老百姓网购流行,乡镇网点可积极开展合作,在电商或物流公司的实体门面布放宣传折页,引导客户选用农行电子银行产品和信用卡产品支付。三是针对当前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支付兴起,乡镇网点要充分利用农行卡的结算优势,引导老百姓使用农行卡进行绑卡支付,尤其引导客户日常的水电煤气话费宽带缴费中都用农行卡支付,有效吸收客户存款的同时还能提高中收,提高客户黏性。四是针对春节集中返乡、婚嫁礼金、农副产品收购、粮食收购、汽车下乡、农机补贴等,开展有针对性地对接,积极推荐黄金、POS机、网银支付、汽车分期、信用卡分期等特色产品,让零售业务产品真正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六)用好国家三农政策,积极跟进政策导向

第12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业务创新;战略规划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054-03

引言

自1978年党的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也经历了十四载的春秋,承载了众多城市商业银行人的梦想;弹指一挥间,十四载春秋的过程历历在目。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1995年全国有5200多家城信社,有人把它形容为5200个定时炸弹,为了化解风险,国务院决定,从1995年开始,在全国三十多个大中城市陆续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开始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艰难起步。

二是转变阶段。从1995年到2002年,期间共有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经营。按照四级分类,当时账面不良贷款率是30%,按五级分类可能会超过50%;资本充足率可能是负数。为了化解这些风险,银行监管机构、各家城市商业银行齐聚一堂,共同分析形势、查找问题,探索化解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的途径,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从粗放型开始向集约型转变。

三是加速阶段。从2003年到2008年,城市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指导下,不断总结自身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风险化解途径与方式,使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整体风险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财务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盈利水平加速提升。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成就

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城市信用社,自1998年3月城市商业银行正式组建以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资产总额、存款总额、贷款总额分别从1995年的646.68亿、506.18亿、202.17亿,增加到2007年末的33404.8亿、27183亿和16826亿;实现税后利润248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下降到3.04%,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9.79%。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实施跨区经营策略、尝试联合重组、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和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公开上市等有力措施,城市商业银行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春天。

1.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城市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银行监管机构的指导下,按照《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各自情况,纷纷成立了股东大会,依法组建了董事会、监事会和行长经营班子,初步搭建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随着中国开始加入WTO,新巴塞尔协议在中国银行业内逐步实施,银行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渐渐提高的情况下,众多城市商业银行根据两个“指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分别在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下设了具体的专门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议事规则,从而使“三会一层”的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架构真正运作起来,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管理架构,为城市商业银行提高执行效率奠定了基础。

2.实施跨区经营策略

城市商业银行在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基础上,通过加快资产扩张、不断引进社会资本、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等措施,使自身在所在地方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极限。为打破经营区域的限制,一些主要财务经营指标位居前列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制定明确的跨区发展规划后,通过采取收购、兼并和入股等方式,不断探索跨区经营的新途径。

随着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面对着外资银行纷纷进行战略布局、国有商业银行加快股份制改造及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业务体制改革等压力,符合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开始走出所在城市,到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实现了真正的跨区经营。

3.尝试联合重组

进入2005年,一些省的城市商业银行以做大资产规模、突破资本金约束、整合省内金融资源等目的进行了联合重组,从而实现了为地方经济提供充足金融服务和促进城市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壮大的双赢局面。同时,还有一些银行以参股或相互参股的方式来谋求联合,如济南市商业银行参股德州市商业银行;锦州商行与营口商行达成相互参股的决议;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实现了相互参股;沈阳与辽阳、营口、锦州、葫芦岛商行也实现了资本联合;鞍山、辽阳、营口等市商业银行也签署了相互参股、入资协议。

通过联合重组,这些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得以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得以提升,使跨市经营不再是梦想,乃至跨省经营的资格也是唾手可得,也使得走出城市,立足全省,走向全国已经成为其内在的真正追求。

4.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

随着财务经营指标的好转和盈利水平的提升,一些优质的内资企业的开始将投资目光转向城市商业银行,投资意图主要有:一是投资并获取高额回报;二是进入并经营金融产业;三是通过入股城市商业银行为公司融资获取便利等。与此同时,一些境外金融机构为了分享一部分中国金融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同时也为进驻中国内地金融市场而熟悉情况,开始与内地一些大的、成熟的、业绩优良的城市商业银行合作,投资入股并进行多方位的战略合作。

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后,城市商业银行能在信贷决策、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金融产品、IT技术等诸多领域学习到更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升产品技术和获得人员培训机会,从而帮助城市商业银行迅速地提高管理经营水平。同时,也是城市商业银行提供持续改革的“催化剂”,有利于在其内部建立起一种专业、高效和不断创造股东价值的全新文化。

5.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公开上市

经过多年的努力,借助2007年资本市场异常火爆的东风,城市商业银行上市问题终于取得实质性突破。2007年7月9日,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率先通过监管部门批准,成功叩开资本市场大门;2007年10月18日,北京银行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并创下当时境内IPO申购冻结资金的最高纪录。

在这种情况下,重庆银行、天津银行、温州银行、上海银行、济南市商业银行、大连银行、锦州银行等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已明确提出上市目标,并正在积极准备。截至2007年末,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3家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公开上市,股票市值达2167亿元。

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公开上市,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获得了充足了资本金,优化了股权结构,形成更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而且为未来几年资产规模扩张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是在原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企业和自然人投资入股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在特定的经济历史条件下,基于特殊的金融主体组合成的时代产物。随着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在外资银行大举进入的情况下,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还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

1.监管要求进一步提高

随着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盈利水平加速提升。银行业监管机构也在为城市商业银行设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和要求:

到2012年,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一是各项经营指标,包括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和利润率以及信息披露、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防范能力要普遍得到提高;二是在资本市场、资金市场以及境内外市场上能“游刃有余”;三是确立符合自身特色的市场定位和自身“根据地”;四是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既要“形似”,更要“神似”;五是管理能力逐步接近国际标杆银行水平;六是员工素质明显提升;七是牢固树立“内控第一、风险为本、规范经营、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的企业文化。

2008年,银监会召开了中小银行监管工作会议,更进一步提出未来一段时间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监管目标是:资本充足率全部达到8%以上,良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0%以上;平均不良贷款率保持在3%以下,良好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在2%以下;拨备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达到监管标准要求,60%以上的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达到110%~150%;平均资产利润率达到1%或1%以上。

2.同业竞争更加激烈

一是外资银行凭借其在资本实力、管理体系、营销策略、高端业务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对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了全方位冲击。

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股改、引资和上市,其经营更注重特色;实现全国通存通兑服务和发展个人银行业务,改进及完善电子银行业务体系;加强服务深度,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等,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外资银行的挑战。

三是农村信用社在改革管理体制、探索新的产权模式与组织形式、消化历史包袱、提高盈利水平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四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举起深化改革的大旗,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加快业务创新步伐,提升经营管理理念,努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3.资产规模较小

由于单一城市制机构设置的局限使得城市商业银行虽然数量多,但资产规模小、竞争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同时,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企业实力紧密相关,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资本金得不到应有的补充,这一系列因素影响了城市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促使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截至2008年6月,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的6.4%,所有者权益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所有者权益总额的6.3%。这表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规模还是很小的,平均每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也就在290亿元左右,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4.产品单一与业务创新能力差

同其他商业银行在国际业务、银行卡、中间业务等方面上处于不断攀升相比,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相对较少,服务品种单一,实现的利润主要主要依靠传统的利息差;而信用卡、企业年金托管、基金业务、银证业务、银信业务、外汇业务等对许多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使得其银行业务发展有很大缺陷,从而严重制约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整体竞争能力。

由于规模小、投入少和成本大等原因,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步伐要么是雷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业务品种,其他行有什么业务自己也跟着上什么业务;要么是小打小闹,对原先业务稍加改造,换汤不换药,真正的新业务或新产品却始终出不来。

四、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对策

在上有监管要求,下有农商行的奋起直追,外有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内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步步紧逼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实现怎样的发展,从而在日趋激烈的中国银行业竞争市场上生存、发展和壮大,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明确市场定位

借鉴国内外众多中小银行的发展过程和经验来看,作为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明确的发展定位是决定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石。

如明确定位服务中小企业,以此创新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推出特色产品、提升服务层次,扩展服务功能、推动服务创新,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内涵等有效措施,实现更快发展。

因此,明确的市场定位是城市商业银行搞好经营创新、打造特色品牌的前提,能够促进城市商业银行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形成自身独具的特色和发展优势,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2.确立战略规划

在后WTO时期,城市商业银行充分利用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带来的机遇,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理念,借鉴其成功确立发展战略的方式和途径,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立城市商业银行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规划。

首先,战略发展规划必须是切实可行的,这样的规划才有实际操作意义;其次是战略发展规划得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去推动,其执行力必须得到贯彻;最后是战略发展规划必须进行时时跟踪、反馈与完善,这样才能将制定战略发展规划真正意义体现出来。

3.坚持做特做优

作为城市商业银行,在与银行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中通过服务地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满足当地城乡居民金融需求而实现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力手段是具有自己的特色产品、特色业务和优势服务。

由于先天性的不足,城市商业银行在网络、科技等方面受制于区域经营的限制,要想在与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是唯一可借助的平台;立足地方、做特做优是夯实自身发展基础的前提条件。因此,作为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通过做特做优实现快速发展。

4.引资引智相结合

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前提下,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和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引进合格战略投资者。在引进中,注重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引进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准。

在注重引进社会资本入股的同时,还要将引进智力支持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加以推动。一方面,引进熟悉银行经营管理、业务开拓、产品创新的人才;另一方面,与专门的科研机构和院校进行合作,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打造出独具自身特色的产品与服务。

5.转变业务创新方式

在加快产品创新,扩充业务范围,促进中间业务发展的目标下,城市商业银行应转变业务创新方式,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推行市场营销高效化原则。应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注重中间业务整体推进。要充分利用城市商业银行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二是提倡金融服务人性化原则。应改变传统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方式,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实行个性化服务。

三是实施营销策略针对化原则。在开拓中间业务时必须了解辖内企业和个人对中间业务产品的需求,在市场调查中制定营销策略,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从而确保新产品能有效地进入市场,树立独具特色的品牌,扩大市场影响。

结束语

十四年的发展已经过去,城市商业银行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未来五年,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明确市场定位、确立战略规划、坚持做特做优、注重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等有力措施,并在业务创新中转变方式,把握好一些原则,城市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必将拥有自己一片美好的天空。

参考文献:

[1]《银行家》研究中心――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课题组.2007―2008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R].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2008.

[2]谢卫星,朱洪贵,高丽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规模扩张与社会资本引进分析[J].地方金融,2008,(8).

[3]王广谦.中国经济改革30年:金融改革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4]杨慧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市场定位[J].浙江金融,2006,(12).

[5]朱建武.我国中小银行资产扩张效应实证研究(1987―2004)[J].财经研究,2006.

[6]张瑾.城市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5.

[7]张倩,王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