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7:30: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气工程学科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优化整合;新方法
作者简介:朱海燕(1976-),女,安徽明光人,嘉兴学院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助理研究员;张今朝(1971-),男,安徽庐江人,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浙江 嘉兴 314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嘉兴学院2012年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N8515126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04-02
学科建设一直是高等院校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自身不断发展的终级推手;实验室建设,是学科团队进行教学、科研的物质支撑;而实验室管理则是两者结合的纽带,是体现高等院校特色的重要方面。[1-3]
在浙江省诸多高等院校中,嘉兴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几年来充分利用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机遇,竭力发挥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道路,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不菲成绩。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优势,积累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社会知名度。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不断深化,学院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薄弱环节间接地反映了团队建设的不足。如何在学科建设中添加新的内涵,如何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和综合实力,如何挖掘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丰富潜力,夯实实验室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再反馈至学科团队建设,形成一个健康良好的动态循环体系,是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因而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4-6]
一、电气类学科专业概貌
1.发展中初显规模
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分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机及电气控制两个方向,两个学术基层组织:传动与控制工程研究所、电气装备及其自动化研究所。近几年来,无论在师资队伍引进和实验室平台建设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如图1所示。从2008年至2012年间,电气工程类实验室建设经费从3100万增长到3800万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要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电气工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物质条件建设为保证,以相应的学科建设为依托,推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人才培养规格上体现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体现优化课程体系,保证学生知识结构的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实践环节,努力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和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年被指定为浙江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
2.需要解决的问题
(1)科研和教学环节的薄弱导致实验室建设势头不足。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作为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一直是教学过程中遵循的培养目标。科研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但如何将科研和教学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问题,也反应在实验室建设中,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两个主要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近两年扩大了实训环节,但由于缺少高层次、高质量的项目支撑,很难将教学与科研融合起来,并落实到实训环节的平台上去。另外,很多教师还没有把科研和教学很好地统一起来,从而导致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不可避免,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量在客观上一般偏多。于是一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于科研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验室建设虽然在硬件上每年投入比较大,但教师的精力有限,很难承担更多的实验室建设任务。
(2)学科特色不够明显。学科建设一直是支撑高等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之柱,也是体现高校培养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源动力。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基本是从零开始,从师资队伍的组建到学科及专业拓展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如嘉兴学院电气类学科还没有从传统学科中走出来,也间接地反映在实验室平台建设中,将实验室建设与当前学科新领域新产业联系起来,发挥新的优势,体现新的特点,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3)师资紧缺、力量分散,实验室建设内容不够丰富。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师资力量一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对实验建设和管理质量也有直接的影响。学科建设在实质上还是人员的最优整合过程,作为地方高校,重视人才引进,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教育,是保证学科发展壮大之根本。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平台较低,特别是近年来对于引进人才的要求更为严格,待遇提升空间不大,一部分科研能力较强的人才难以引进,造成一些紧缺专业如电力系统、电力传动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即便引进一部分师资力量,但存在专业不对口,研究方向分散的队伍结构问题。因而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建设方案缺少更多师资的参与,方案论证比较粗糙,严谨性不够。结果造成建设的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存在一定缺陷,设备的组合不够完善,内容不够丰富。
二、实验室与学科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路
1.实验室建设促进学科团队建设
电气工程学科是一个传统型学科,国内不乏名校在该学科领域内一直占领先地位。新建本科院校的共同之处在于学科积累不多,基础薄弱,短时期内很难缩小差距,需要培育团队的研究特色,凝炼团队的优势与亮点。以嘉兴学院电气工程学科建设为例,在继承传统学科精华的基础上,集合新时期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如图2所示思路,应做好以下工作。
(1)学科团队参与实验室建设,找到自身薄弱环节,并加以提高。实验室建设不是一个简单创建流程,而是从方案的设想、论证、建立以及使用提高的过程,同是也为下一轮建设提升做准备,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实验室建设,是不同专业和方向有机整合的过程。如电力电子与传动学科实验室,在筹建之初,参与方案制定的团队进行了分工,成员涉及到的不同研究方向包括电力电子、电力传动、控制工程、电子信息、数据传输与总线技术等。实验室建设小组其实是学科团队的一部分,大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实验室平台是学科水平提高的物质基础,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科研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2)将跨学科专业特色在实验室建设中体现出来。从学科特色出发,集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寻找新的学科衔接点,拓展跨学科专业。打造新型的实验室平台,提高学科层次,如电机领域可以与故障诊断、噪声处理、汽车工程等领域相集合,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另外,围绕实际生产过程的各种机电控制与信号检测及信息处理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实现生产过程各物理量检测的新原理、新方法和处理信息、实现控制的新原理、新技术。以新型复杂电气系统的研究为主线,应用嵌入式系统技术提高电子系统的实时处理速度、可靠性和集成度,研究多电机协同控制和研制新型节能电机和新型传感器等。
(3)集中团队力量,建设好实验室研发平台,申报高层次的科研项目,打造标志性科技类成果。通过近几年的课题申报结果来看,电气工程学科团队拿到的省级、国家级项目偏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实验室环节中研究平台的薄弱,缺少技术成果的积累。集中力量挖掘实验室平台的研发潜力,以提高团队实力,夯实学科基础。
2.学科团队参与企业交流,扩充实验室“产、学、研”空间
优秀人才下企业活动是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新举措。特别是一些刚毕业的博士已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是高校学科团队的中坚力量。让这些博士参与企业生产或产品开发活动,参加一些难题的攻关研究,了解相关领域在国内当前的发展状况,将企业信息反馈至工程研发环节,并和实验室建设项目结合起来,创办研究基地,加强横向、纵向课题合作,其成果必然为学科的拓展增加新的内涵。
(1)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优化学科团队结构,创建实验实践示范中心。学科团队不能闭门造车,科研项目中涉及到的实践环节,可以有针对性地带到企业中去,结合企业的生产实践和特点,对学科团队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将实验室平台与实践需求接轨,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升层次。
(2)创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软引进”方法将企业高层次人才融入学科团队中来,互通科研信息,联合申报高层次课题,进行深层次合作。
(3)以研究所或技术研发中心形式,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方式,将实践教学与科研项目结合起来,为未来研究生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3.学科团队依托实验室平台彰显教学特色
新建本科院校不同于资深本科院校,主要区别之一是新建本科院校以教学为主,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地区经济为主要基石。教学是第一位的,提高教学质量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根本举措。在考虑教学与科研的协调问题上,团队在组成上需要进行有效分工,年纪偏大、职称偏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可以肩负主要教学任务,对于团队的科研情况做总的方向性指导;而年轻力壮、精力充沛、有科研潜力的教师主要担负科研攻关任务,教学工作量可以适当放宽。教学上以实验室平台为支撑,适当扩大开放性课堂课时,将科研成果结合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进行项目性、多模块教学模式。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推进,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使得教师面临的教学科研压力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势头。电气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验平台建设的内容和发展,直接反映了团队建设的内涵和层次。大力促进实验室教学和科研平台建设,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并根据自身特色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与团队建设相适应,形成一支前沿理论有开拓,实验平台可支持的学术梯队,将学科与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杨德磊,刘凌云,马长波.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对策与措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8):10-11.
[2]李喆.谈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八对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12,(8):16-18.
[3]史作安,李宪利,徐柳明.发挥学科建设优势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86-86.
[4]管志强,李献涛.应用教学型高校如何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2,(16):35-37.
关键词 CDIO模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132-03
Study of Major Undergraduate Course System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ts Automation based on Concept of CDIO//LU Min,
GONG Lijiao, ZHAO Mi, CAI Xinhong
Abstract Based on CDIO model analysis, found the Shihezi Univer-
sity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ts automation major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problems through compared with electr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CDIO mode and the specific data analysis to build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ts automation major undergraduate course system.
Key words CDIO mod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ts automation major; curriculum provision
1 CDIO背景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隶属于电气类,目标是培养具有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并且能在电气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1-2],具有典型的工科学科特征,即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学科[3-4]。
CDIO分别指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
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查尔姆斯工业大学、皇家技术学院和林雪平大学在2000年提出的一种工程教育改革模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不断完善,目前已有全球97所相关工程类高校加入,代表了新世纪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优秀成果(IET: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kills & Demand in Industry Annual Survey)。CDIO这一理念的核心是强调工程师的工程能力必须在真实的工程实践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取得,4个步骤代表了一个工业系统或过程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环节[5]。
2 案例研究与比较
本文以提出CDIO理念的工程高校之一的麻省理工学院电子电气类专业本科最新设置为例,分析该校电气专业培养方案的特点,并与石河子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作对比,提出新的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麻省理工学院电气与计算机科学系核心课程设置 麻省理工学院电气科学与工程专业最新的核心基础课由2门学科入门课、3门基础课(4选3)和3门专业课(4选3)组成,其中2门入门学科为实验课,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于传统授课形式,该专业的课程设置采用实验理论实验的授课方式。以实验课程入门,可以使学生参与理论模型推导、归纳和验证环节,加强基础概念认知,提倡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且通过后续的专业实验课程能够再来验证前期形成的理论,这样就构成整个学习与实践的循环。
麻省理工学院的电气科学与工程专业在长期的工程实践教育中逐渐形成具有鲜明工程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通过分析麻省理工学院电气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特点,对比目前正在实施的石河子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3级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设置,发现目前石河子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人文,重必修、轻选修”的现象,具体表现为:
1)培养计划中工程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较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相互独立,课程衔接性较差,课程内容较少涉及工程实际;
2)培养计划中工程科学和基础科学课程较少,专业技术课程比例过高,导致学生对于基础的科学知识没有了解;
3)轻视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课程计划中人文社科类课程所占比例较小,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较差;
4)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比例分配不平衡,选修课程数量不足,必修课比例过高,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有限。
表1中列出具体的数据,并且给出调整的方向和大小。
3 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模型重构
数据分析与结论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与CDIO模式下的培养计划中各类课程在总学分中的比重相比,石河子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计划的课程结构模块存在偏高或偏低的比例差距。这不仅反映了课程比例设置不合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电气工程专业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等根本性问题上的差距。因此,想要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模型的重构,不仅仅是对课程结构比例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对工科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改革。
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目前石河子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还是采用传统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模式,这种模式下课程虽然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各个课程之间关联性较差,理论和实践环节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实际工程能力较差。所以,基于CDIO理念重新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就要改变目前的课程设置模式和授课方式,将整个学科看作一个整体,按照知识接受程度规划课程进度,并将能力训练或项目设计交叉其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知识、能力和创新培养一体化。
基于CDIO理念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模型 分析目前培养计划不足,借鉴CDIO理念,提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该课程体系模型中,从左到右是按课程或项目的时间进度安排,从下到上表示可以同时开展的课程。整个课程体系模型清楚地显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结构和课程组织形式,理论与实践知识相互支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项目培养为主线。课程体系模型中按照系统化理念分为三级项目,其中,―级项目用以提供基础工程的经验和能力;二级项目为学期项目,主要围绕主题内容进行课程群学习,并以课程群为基础,推动课程计划中―级项目的开展;三级项目属于课程群内课程间或课程内的小规模设计实践活动,可以根据课程自身的内容和特点灵活安排,其目的是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二级项目的开展。
2)围绕核心课程的课程群。在课程组织方面,为了推动和促进二级项目的实施,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按照不同的主题内容进行组织,形成相关核心学科课程群。
4 总结
本文首先探讨CDIO理念下课程结构组织原则,并具体分析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计划与CDIO标准专业课程计划相比存在的差距。通过差距分析,认为石河子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在课程设计、课程计划的顶层设计和课程体系结构要素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在CDIO理念的指导下,本文重新构建电气专业的课程体系模型,以系统化的三级项目为主线,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并按照核心课程构建课程群,实现知识、能力和创新培养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邢贵宁.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2]潘再平,黄进,赵荣祥,等.全面优化本科教学平台,培养电气工程创新人才: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S1):20-23.
[3]陈晓英,任国臣,巴金祥,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
8(2):51-53.
[4]马桂芳,吴春富,谢煌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J].湖北理工W院学报,201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顶岗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工程、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它既不是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型教育,而是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之间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专业建设围绕“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加强产学合作,将其建成特色明显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实践教学在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1.目标定位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的结合。因为是针对高科技部门、技术密集产业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故要求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具有一定创新潜力的技术和技术开发能力,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除此之外,实践教学在培养过程中还可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实现后续发展。
2.学科特色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其二级学科电机与电器是湖南工程学院重点建设学科。电气工程学科专业坚持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在全国电机、电器行业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声誉。本学科专业的二级学科电机与电器,在湖南省高校中处于优势地位。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也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始终坚持培养面向全国电机电器行业从事设计与制造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出现的问题
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都有随课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大多为具体的理论课程服务,没有形成体系,整体优化程度低,模式比较单一,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较缺乏;部分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或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脱节;设计性的实践教学大多停留在书本上、图纸上,而结合工程实际的内容较少,实施性差;针对实际应用的实践环节对象陈旧,脱离实际;学生一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等。
三、顶岗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1.基本思路
顶岗实践教学环节与其它实践环节不同。其一是所处学习阶段特别,执行时间一定要在学生已学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而专业课已开设一段时间后。其二是教学环境特别,执行场所一定要在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与工程技术人员或工人一起工作、学习,真实地进行工程综合能力训练。其三是学习目的特别,执行的目的一定是针对实际工作对象解决实际问题,面对的是立体的事物、交叉的技术,而不是平面的、单一理论上的问题。因此,顶岗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内容、方法和手段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顶岗实践教学的总体思路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实践技能训练为手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组织保证
(1)学校在四年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顶岗实习教学环节。顶岗实践教学设置为2~4周,一般安排在三年级至四年级的暑假或三年级下半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既修完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又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是结合已学专业基础理论理解、消化专业知识的最佳时期,既有理性认识,又可增强感性认识。
转贴于
(2)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互利的合作关系。学校在企业创建实习基地,签订长期产学合作的协议,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顶岗实习基地,委派有经验、能胜任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高级技术工人给学生集中讲课,指导学生现场操作,形成良好的“师徒”关系。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攻关课题。再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实习的学生中择优挑选满意的学生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提高了学校的一次就业率,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
3.顶岗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执行办法
我校在各企业都建有实习基地,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方向的不同,把学生分散到企业的各个分厂和车间,采用岗位轮换的办法,安排学生从事技术、管理、生产等不同的工作岗位,按每个岗位的性质不同,定期轮换,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际工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
2004级的学生在湘潭电机集团顶岗实践教学期间,电机专业方向的学生不仅要在生产电机零部件的结构件分公司下料车间、零件车间、线圈车间、模具车间顶岗实习,而且还要在电机事业部的大电机生产车间、中型电机生产车间从事电机局部装配、整装、调试以及型式或出厂试验等工作。对于电器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器结构的表面现象不难理解,而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结构形式对产品的性能有何影响就不那么容易掌握了,尤其是触头电弧的燃烧过程与电弧熄灭需采用的措施,抽象的书本知识是很难理解透彻的。通过顶岗实践教学,学生亲手安装触头、灭弧室,调整触头结构参数,进行出厂试验,在生产过程中与企业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再对照书本上讲过的理论知识,从理论到实际,从浅到深,从表面到内涵,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完全理解,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四、顶岗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通过顶岗实践教学后培养出来的学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1)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2)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明显提升。(3)自信心明显增强。经过各个岗位的轮换后,学生还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真正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毕业时有目的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在顶岗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收获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技能的提高上,而且还塑造出了胆大心细,不迷信书本,实践出真知的创新意识。在人际方面,毕业生还充分认识到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宽容的为人之道。
参考文献
[1]夏建国,刘晓保.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与实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2]倪伟,马从国.电气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气教育,2007,(11).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地发展,金融业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大,而金融行业如银行、证券等收入较高的现状,让无数考生的眼神紧盯金融学,挤破了头也要冲一冲金融学。于是,金融学不但成为关注度最高的专业,同时也成为录取分数水涨船高的专业。
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专业,一般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投、投资等行业培养既具有金融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业务技术,又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活动、处理金融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金融学以经济学为主干学科,主要学习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银行学等课程。
金融学涉及许多数学知识,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等,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学起来更游刃有余。而且金融行业注重学历与经验,如果要成为该行业的精英,仅靠四年本科的学习是不够的,如果考研的话,数学成绩好优势更为明显。所以,如果您高中阶段数学学得很困难,那么金融学不是您最佳的选择。
目前开设金融学的高校多,拥有金融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各高校虽均以金融学招生,但学科特色仍各有偏重。其中,复旦大学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金融学科系之一,主要涉及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保险的教学和科研,只招英语语种考生。而武汉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与实践能力,并从2005年开始与法国鲁昂高商合作中法金融班,部分优秀学生可辅修相关课程并同时获得经济学和文学双学士学位。暨南大学金融学系前身为是1925年成立于上海的暨南学校商科大学部银行理财学系,因此该专业在银行方面多有建树,“货币银行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并与广东省银行同业公会长期合作定期举办“金融家论坛”。
金融学专业的就业,理想状态就是进入银行业、证券业,工资待遇比较好,但目前金融行业的普通人才趋于饱合,但高级人才却难求,因此也形成了金融行业更倾向于招收学历层次更高、专业素养能力更强的高级人才。
关注理由――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再加上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让人们对经济、金融行业的前景看好。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地发展,金融业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大,而金融行业如银行、证券等收入较高的现状,让无数考生的眼神紧盯金融学,挤破了头也要冲一冲金融学。于是,金融学不但成为关注度最高的专业,同时也成为录取分数水涨船高的专业。
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专业,一般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投、投资等行业培养既具有金融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业务技术,又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活动、处理金融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金融学以经济学为主干学科,主要学习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银行学等课程。
金融学涉及许多数学知识,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等,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学起来更游刃有余。而且金融行业注重学历与经验,如果要成为该行业的精英,仅靠四年本科的学习是不够的,如果考研的话,数学成绩好优势更为明显。所以,如果您高中阶段数学学得很困难,那么金融学不是您最佳的选择。
目前开设金融学的高校多,拥有金融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各高校虽均以金融学招生,但学科特色仍各有偏重。其中,复旦大学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金融学科系之一,主要涉及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保险的教学和科研,只招英语语种考生。而武汉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与实践能力,并从2005年开始与法国鲁昂高商合作中法金融班,部分优秀学生可辅修相关课程并同时获得经济学和文学双学士学位。暨南大学金融学系前身为是1925年成立于上海的暨南学校商科大学部银行理财学系,因此该专业在银行方面多有建树,“货币银行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并与广东省银行同业公会长期合作定期举办“金融家论坛”。
金融学专业的就业,理想状态就是进入银行业、证券业,工资待遇比较好,但目前金融行业的普通人才趋于饱合,但高级人才却难求,因此也形成了金融行业更倾向于招收学历层次更高、专业素养能力更强的高级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
关注理由――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近些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仍保持15%左右的增长,使人们对对外贸易行业的未来信心十足。
从宏观层面讲,国际经贸培养的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技能。从目前的情况看,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多,但专业素质强的人却比较少,甚至很多学习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未从事有关国贸的工作,因为他们并不具备从事国贸工作的实力。
从能力方面讲,学习国际经贸首先要具备语言(外语)能力,不懂外语,怎么走出国门与外国人沟通,那就更谈不上从事贸易工作了,所以许多院校较多采用专业学习与外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正在创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汉语、英语和一门第二外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复合专业。其次是沟通交流能力,贸易相关行业,常常涉及到谈判、协商,所以就需要一定的沟通、谈判技巧,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就不太适合,这也是许多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院校设有礼仪课程的原因。
本专业的课程分为理论性与实务类两种,进校前两年,学的基本上都是理论,而且基本上都是初级理论,多且杂,包括宏观、微观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原理,微积分,统计学,概率统计,国际经济学等。理论多、课程多,一度会让学生认为本专业针对性不强,但这些基本理论正是奠定该专业能力的基础。到了大三、大四,会增加一些实务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在这个阶段中,部分同学慢慢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会根据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是从事外贸交易工作,还是管理工作,从而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如阅读一些管理方面的书、营销方面的书,从中提升自己的营销与管理能力,又如一些知名人物传记,特别是与本行业相关的知名人士的从业经验,丰富自己的视野。
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特色专业的高校包括对外经贸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市场营销跨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既具有国际经贸理论基础,又具有市场推广能力的学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主体突出”“两翼丰满”为特色,专业知识结构与能力突出、外语能力和实践能力强。
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对口的专业包括到外贸行业从事对外贸易工作,到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从事对外贸易管理工作,到一些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工作。针对最后一种,一般需要深造,在理论水平上更上一层楼才可以。
土木工程
关注理由――国家对土木相关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使该行业人才需求量大。
走进一座城市,满眼皆是轰轰隆隆得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所:混泥土搅拌机欢快地转动着,吊臂机忙碌地上上下下,施工工人忙进忙出……从拔地而起的高楼,到掘地三尺的地铁轨道,再到高速公路、高铁、高架桥,无一不告诉人们国家正在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于是,对土木工程专业关注也不出意料之外。
土木工程是以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开设专业院校特色的不同,有的偏向民工建,有的偏向道路、桥梁,还有的偏向轨道、隧道。所以在不同的高校,有的以土木工程专业招生,有的按大类招生。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按土木工程大类招生,设有建筑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土木工程材料三个专业方向和一个土木工程力学精英班(按4+2目标培养),而同济大学虽设有土木工程学院,却是以建筑工程系、桥梁工程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水利工程系等招生,并不直接以土木工程专业招生。
学习土木工程,首先得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基本的就是掌握开设的各门课程。由于本专业以力学和土木工程为主干学科,因此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石力学等力学课程和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学、工程水文学等为专业必修课。此外,有一些看似很枯燥的理论课程也很重要,比如施工管理、施工法律法规等上课时听得很没意思,在施工中却是和开发商、监理打交道所要知道的常识。
如今,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都进入电子绘图的时代,如PKPM、SAP2000、鲁班算量、天正建筑、3DS MAX等都是土木学子耳熟能详的软件。很多学子认为只要掌握几种专业的设计软件,就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如鱼得水。但目前的设计软件多,各自适合的行业不一样,最好是根据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学习目标行业常用的软件,并努力成为使用该软件的专家。
总的来说,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可到施工工地、设计院、房产公司基建处等从事相关工作。施工工地注意实践能力,但比较苦、比较累,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到设计院工作是许多学习土木工程学子的目标之一,但目前来说,普通本科生进入设计院的几率比较小,设计院的招人起点都是研究生;有的同学对房产公司的基建处比较感兴趣,认为工资高,工作相对清闲,但对于刚刚进入基建行业的学子来说,从事的大多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专业能力较难得到提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关注理由――电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在多领域的广泛运用,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率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所属的电气工程是一门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注重实践,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可以说,所有与电相关的专业、课程都可以涵盖在其中。
在所有的工科类专业当中,其课程难度属于中上等,由于课程类别的跨度较广,有一部分专业课相对较难,如《模拟电子技术》《电磁场》等。对于工科类专业,理和工是相结合的,对数学和物理的要求较高,几乎每一门专业课都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否则学习起来会比较辛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物理的联系相对较多,如《电磁场》就是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关于磁场方面理论的深入研究,专业基础课《电路分析》也与高中物理中电路方面的内容有较多联系。同时学习本专业还需要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一般会开设与软硬件相关的课程有《微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由于这一专业所涉及的范围广,所以不同的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都会有各自的侧重点。如四川大学侧重发输电领域,《发电厂电气部分》《发电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等是必不可少的课程,而西南交通大学侧重轨道交通领域,设置的课程主要面向铁路用电,如《牵引供电系统分析》《牵引供电变技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等,还有一些学校侧重建筑市场领域,即建筑电气,课程又有不同。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一学科注重实践能力,大部分专业课都同时开设有实验课程,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在实际中体现出来,一般每个暑假都会有实习安排。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大一暑假有金工实习,大二暑假有电子工艺实习,大三暑假安排专业实习,每次实习一般为一到两周,在学校科技园或者铁路局供电段。金工实习需要学习操作各种设备,如钻车、刨车、铣车、电焊机等;电子工艺实习需要学习相关的电路板设计件,熟悉各种电路的焊接工艺,并按要求完成相应要求的电子产品;到铁路局供电段实习则是对铁路用电有个感性的认识,包括牵引变电所的各种设备,运行状况,以及接触网结构等。
与较难的课程相比,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的制造类企业都需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这也是在土机电(土木、机械、电气)三大工科类专业中,电气专业的优势所在。由于每所大学侧重方向不同,所以学生的就业方向也可能不同,如四川大学偏向电力部门,西南交通大学偏向铁路部门。
如果有意继续深造,在研究生阶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级学科下细分为多个二级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电机与电器等。在二级学科里,强电与弱电专业划分的较为清楚,研究方向也有较大区别。就业形势也相对较好,一般以科研或设计单位为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关注理由――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国防实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十分重视装备制造业的规划和发展,在新的五年计划中提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一提到机械,也许有些同学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幅手执扳手,正在机械前面忙碌,浑身被弄得脏兮兮的画面,于是对该专业不感兴趣。但通过学习该专业的学子感受――“我是学机械的,现在已经毕业了,可以从事的行业很多,是属于难得的好就业的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后很多工作都能做,可以从事设计方面的工作,在汽车、电子、机械行业还是很受欢迎的”,才发现该专业虽然课程多,学起来并不轻松,但就业却相当不错,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机械行业中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诸多的方向,具体研究的内容包括开发低公害汽车发动机、提供机械性能的铝合金和形状记忆合金的新材料、研究提高汽车涡轮增压发动机性能与开发减震降噪的机械等。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航天、造船、采矿等工业领域的发展,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更加需要长足的发展,并且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大多以“ 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为培养方向,“宽口径”是指立足机械学科的知识体系,将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和管理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中,使学生适应宽广的工作领域;“厚基础”体现在加重数学、力学等学科基础类课程;“重实践”体现在注重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和工程训练。主要课程一般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机械制图、单片机、电力拖动,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编程与应用、auto CAD、Proe、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由于专业方向多,有的侧重机电一体化,有的侧重机械设计,有的专攻液压的,还有学工程机械等。不同的专业方向会影响就业的行业选择,一般来说,学机械设计的一般能去设计院或者是工厂做设计员,较多需要深造;学机电一体化的一般都进工厂;液压研究的主要是科研等;学工程机械的能去一些工程机械生产厂家,或者去路桥施工单位等。因此,该专业的选择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但需要提醒考生的是,从该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来讲,比较适合男生,目前就读该专业的女生很少,用人单位在选择时也更倾向于男生。
会计学
关注理由――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大,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后待遇好。
会计学是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在取得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研究怎样对再生产过程中的活动进行计量、记录、预测和监督,促使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经济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用型的专业,会计学必须要接触统计学、审计学等与数学相关学科的知识。该专业文理兼收,但各有所长,文科生做事谨慎、记忆力好,理科生对数字敏感,数学基础好。
会计学的主干学科包含经济学,但却是属于工商管理类,在学习中更多涉及管理方面的课程,如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会计人才将会日趋专业化,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使会计电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会计人员这方面的要求也很高。随着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许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下设CPA(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和会计国际化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CPA鉴证、国际会计、西方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国际金融、跨国公司会计等,培养能在跨国经营企业、涉外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
说到会计学就业方向,还是比较广泛的,可以到企业(国企、外资、民营)、事务所从事会计工作,也可以到理财咨询公司从事咨询工作。民营企业需求量大,但空间比较小,平台也不如其他几种就业途径宽阔;外资企业的待遇比较高,而且后续的培养提升机会较多,但入门的要求高,英语水平好的学生比较有竞争力;事务所就是一个字――“累”,但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对于一个审计项目,你必须从头跟到尾,包括和送审单位的沟通等,能充分锻炼能力;理财咨询算得上一个新兴的行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好。
但是,在选择时还应该听听社会对本专业的不同的声音,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会计专业成为“热得烫手”的专业,将来可能和其他热门专业一样,会面临人才饱和的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关注理由――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其强大的适用性广泛运用于各行业。
眼看微软的Windows从3.X到现在的2007,而中国的软件业还是在原地踏步,难道我们真要每年等微软给他的操作系统换一次名字,给他交一次钱吗?这么大的利润为什么不留给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让别的国家给我们交钱呢?这是广大中国计算机人共同的梦,要实现这个梦的人是正在学习计算机的“准程序员”们,他们是中国软件明天的希望!
但原本这样一个朝阳专业,却上了近些年某些就业调查机构公布的“就业红牌榜”,成为就业率低,就业待遇差的一个专业,使无数感兴趣学子最终放弃。是专业不好,还是未学得精髓?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些特点吧!
计算机学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目前大多数院校前两年注意数理基础方面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的培养,后两年主要是专业课程的设置,增加可选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方向性,突出学科方向特色,体现最新技术发展动向。本专业既要学习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值分析等理论课程;又要学习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如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等;还要学习与数学相关的课程,如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等。
关键词: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自主学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1-0081-03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和民族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大学生掌握先进科学技术,打造创新人才的必备要素。应用型工科院校承载着未来工程师培养的重任,在创新素质培养视野下,探讨应用型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对于创新人才的塑造及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内涵
创新素质是指人在从事创新实践活动中,通过精神和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品质与素养,是人的众多素质的一面,其基本要素包括创新知识、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四个方面[1]。创新知识是人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各种知识储备,创新活动实质上就是对知识的运用、转化及整合的过程;创新人格是人的创新精神在个体心理层面的积淀,它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个性心理特征;创新意识是人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自觉地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是人的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状态;创新能力是人在创新活动过程中,综合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进行的有目的创新行为,表现为一种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产品的能力。这四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联,并统一于创新实践活动之中。应用型工科大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决定了他们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最具潜能、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生力军[2]。其创新知识获取是创新素质培养追求的目标,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以及掌握了研究领域的大量前瞻性专业知识后,才能在创新活动中触类旁通,迸发灵感。应用型工科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塑造就是要培养其健康的心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韧的意志品质,以及树立自主研究学习的自信心和践行理想的决心。创新意识决定了人们对于创新活动的认识水平,必须激发应用型工科大学生求知欲和敢于批判、敢于尝试、敢于独树一帜的创新意识和行为。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工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让其勇于摆脱定向思维、机械思维和从众思维的方式,获得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创新实践能力是创新灵感产生的源泉,是衡量大学生创新水平的尺度标准,对于提高应用型工科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2应用型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促进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必须强化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以“自我导向,自我控制,自我反馈,自我评价”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因素众多,各因素之间又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3-4]。
2.1内在因素
影响自主学习效果的内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学习意识、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及学习品质等诸多方面。通过对我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应用型工科大学生虽然对自主学习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学习活动过分依赖教师,常常处于教师“牵着走、推着走”的被动地位,很少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主动反思,学习缺乏创新性。学习目标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导航,并监控学习过程与评价学习成果。应用型工科大学生虽然面临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浓,加之工科课程的学习并不轻松,很多内容枯燥难懂,使很多学生学习出现倦怠,不愿意花更多精力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这些都反映出学生对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认识不足,缺乏目标驱动力。学习策略的运用是成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工科大学生的学业繁重,课内外自主学习必须讲究策略。工科课程实践性较强,自主学习不能一味的啃书本,要结合实践来加深理论的理解,应将实验室作为自主学习的重要阵地。目前,应用型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和效果不佳,与其不善于应用学习策略,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不善于抓住工科学习的特点,不重视理论和实践融合等因素不无关系。学习品质主要涉及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学习过程中的自控力、情绪状态及意志强弱等方面。应用型工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普遍较低,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力较弱,甚至处于完全自我放任的状态,学习缺乏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极易受消极情感状态的影响。
2.2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是指学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因素,包括学校环境、教师教育观念、同学影响、网络环境及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功能完备的校园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丰富的辅助学习资源是成功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外部条件。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态度及教学方法也不同程度地影响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敬业、学术水平高的教师能及时点拨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学的自主学习行为和成效,具有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能瞬间点燃自主学习的热情。网络环境是学生获取自主学习素材、解决学习困惑、探讨学习心得、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自主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应用型工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体系一定要合理,要把握好理论的度,更要突出实践教学的作用。目前,应用型工科院校很多都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院校,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学生的自主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够重视,没有建立完善自主学习教学体系,课程安排没有充分考虑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多实践环节无法开设或处于“纸上谈兵”的无效状况,这些外在的客观因素都是极大地制约着应用型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
3基于创新素质培养的应用型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对策
自主学习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石[5]。因此,培养应用型工科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提高其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笔者结合我院在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方面的实践经验,针对如何提升应用型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以下讨论。
3.1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提升应用型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切实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在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具备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自主学习能力。
3.2转换教师角色
提升应用型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勇于担当主导角色。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既是学习的引导者,又是学习的设计者,同时还是学习的监督者、评估者和心理情感的疏导者。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必须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既要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又要做好任务节点控制。要从知识传递角色,转换为知识引导和设计角色,积极帮助学生开发个体潜能,激发自我创新能力。
3.3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提升应用型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必须将“单向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新模式。要依据应用型工科课程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课程讲授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余留课堂讨论时间,为学生创设自主讨论学习空间,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训练。对于绘图繁琐、工程应用背景强的课程,要融入多媒体和计算机仿真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和吸引力,通过展示各种图片、动画及仿真演示,让学生体会到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励创新思想的产生。要大力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减少验证性、程序化的实践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项目,对于项目实现不做过多限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案完成项目设计,充分发挥实验室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自主学习中的促进作用。
3.4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提升应用型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校要积极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搭建平台。必须进一步完善图书馆功能,增加专业书籍的藏书和图书查询设备,延长阅览室的开放时间,设立专门的自主学习辅导室,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指导、交流和讨论场所。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网络化教育资源。教师要努力打造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完善课程教学的电子教案、CAI课件、测试样题库等电子文档,以充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所需的各类学习素材。要大力推动以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为代表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开放实验室,成立各类科技兴趣小组,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3.5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树立正确地学习观
提升应用型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是工科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要和行为驱动力。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必须深入了解所学专业,并充满兴趣,才能完全投入自我创新学习之中;必须注重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合理分配时间,善于进行协作学习,避免陷入自由学习、自己学习等自主学习的误区。近年来,我校电气工程学院教师积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扬弃传统教育理念,将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院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专题讨论会,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角色与分工,组建重点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三人导师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学院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鼓励教师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勤思考、多实践,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积极推行仿真教学,组织形式多样的讨论课和习题讲评课,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空间和机会。提倡教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坚定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学院大力倡导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先后完成了“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考试方法改革,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仿真教学研究与实践等20余项教改项目,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和多门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等各类各级学科竞赛,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给予大力表彰。总之,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下,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也为应用型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4结语
应用型工科大学生是未来工程技术人才的后备军,肩负着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培养应用型工科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广大教师和学生必须身体力行地融入其中才能见到成效。本文结合我院的一些实际举措,探讨了提升应用型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关对策,意在推动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阎国华.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2.
[2]吕遊.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3.
[3]李高升,黄纪军,刘继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电力教育,2014(9):151-152.
[4]董红生,李建民,张总.大学生自主仿真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4):44-46.
【关键词】重点高校 学科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现状
一、“国内重点高校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分析的意义
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目的是为了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对教育改革浪潮,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状况又是如何呢?通过网上资料查询显示,目前尽管大多数院校都建立了网络中心,连通了中国教育科研网,但是,真正运用到教学还有很大的差距,多数学校教师仍然习惯于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缺乏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技术能力。如果高等院校的学科教师仍然维持原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国重点高校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为学科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奠定基础,本文选择了国内9所大学对其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以此给出关于学科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建议。
二、关于“国内重点高校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问卷的设计
教育技术是指在现代教学的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根据教育技术的含义,国内重点高校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教育技术基本观点的认识、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掌握、教育技术应用状况及发展与创新情况。每一方面又包括多个调查问题。
三、“国内重点高校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国内重点高校学科教师。为了使有限的调查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我们选择了国内9所重点大学的多个学院作为调查单位,分别投放了多份调查问卷。在每一个调查的学院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学科教师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不分性别、文理,在年龄、职称、学位、授课对象等方面分布广泛,从而保证了本次调查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本次问卷调查的学校分别是吉林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大学9所大学;本次调查的学院有机械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建设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化学学院、数学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商学院、畜牧兽医学院、法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文学院、护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物理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等62个学院。
本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数量共286份,由于种种原因,回收问卷数量共265份,有效问卷共232份。回收率为92.7%,有效回收率为87.5%。
四、“国内重点高校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主要从教育技术基本观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教育技术基本技能、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与发展与创新几方面进行。
(一)教育技术基本观点
在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因此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应从以往的“知识型”、“型”人才向“创新型”、“创造型”人才转变,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教师就要从思想上建立起使用现代教育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以及对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于反思的意识。关于教育技术基本观点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大多数教师对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持肯定的态度
关于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共有四项调查,其中对于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一观点的认识程度较高,其中表示赞同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8.7%;对于“教育技术对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一定的作用”这一观点,赞同以上人数的占97.32%;对于教育技术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有重要作用,表示赞同以上人数的百分比为93.53%;对于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一项,表示赞同以上的人数占总数的92.24%。以上结果显示,高校大多数教师对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持肯定的态度,但仍然有极少数人持不确定和不赞成的态度。
2.学科教师对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总体持赞同态度
针对“教师应该使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这一观点,在被调查的所有人当中,表示赞同以上的人数占94.83%;选择不确定人数的占5.17%。对于教师是否应该利用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促进教改这一问题,95.69%的人给出肯定答案;对于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与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一观点,94.4%的人给出肯定答案,4.31%的人表示不确定,1.29%的人不赞同。对于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所授课程的教学网站并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这一说法,91.38%的人表示赞同,8.19%的人表示不确定,0.43%的人不赞同。以上结果显示,学科教师对教育技术应用的认识总体持赞同态度。
3.学科教师对于现代教学观接受程度较高
针对教师应该从学习过程的主体向学习过程的主导者过渡这一观点,有90.52%的人持赞同态度,有9.05%的人表示不确定。对于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的说法持赞成态度的占96.12%。表明学科教师对于现代教学观接受程度很高。
4.大多数学科教师对教学中评价与反思的认识普遍成熟
此项调查中,有41.81的人非常赞同为了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教师应该经常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价这一观点;有52.59%人表示赞同;5.60%的人表示不确定。对于教师应该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这一说法,有47.41%非常赞同;45.69%人表示赞同;有6.90%的人表示不确定。从以上结果得知,大多数学科教师对教学中评价与反思的认识已达到较为成熟的阶段。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与普及,国内重点高校大部分学科教师具备了现代教育观念。因此,对于教育技术基本观点的掌握已经不是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了。
(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主要指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件开发与教学等知识。关于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部分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的含义及重要理论基础知识仍需提高。对于教育技术的含义,79.74%的人选择掌握,10.78%的人选择了解。对于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选择精通、掌握、了解、入门的人数分别占36.64%、47.41%、15.09%、0.86%。可见,对于该两项内容仍有一部分人处于了解水平,今后需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培训。
2.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的优点及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仍需加强。其中在开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的优点的了解程度这项调查中,26.72%的人精通,58.62%的人掌握,12.50%的人了解,2.16%的人入门,说明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的优点把握较好。针对如何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这一项,有27.59%的人表示精通,有50.00%的人表示掌握,有19.40%的人表示了解,有3.02%的人处于入门状态。从数据可以看出了解与入门的人数比例较高,需今后加强。
3.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方法的掌握方面需要提高。其中,37.93%的人精通,48.71%的人掌握,11.64%的人了解,1.72%的人入门。因此对于有关设计方法方面的掌握情况比较乐观,仍有少部分人处在入门阶段,需要通过培训加以提高。
4.软件开发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好。此项调查中,37.07%的表示人精通,55.17%的人掌握,但有7.33%的人了解及0.43%的人入门,这部分人需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培训。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过关但仍存在不平衡现象。其中24.14%的人表示精通,52.16%的人表示掌握,有22.84%的人表示了解,0.86%的人只是入门,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知识的掌握存在不平衡现象,了解与入门的人数较多,是今后培训的重点。
6.对教学媒体、教学资源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方面部分教师需要加强。其中掌握以上占81.89%,了解以下占18.11%;对于多种信息化教学评价工具的使用方面如试卷、量规、档案袋的使用方法,掌握以上占80.17%,了解以下占20.26%。说明对教学媒体、教学资源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及信息化教学评价工具的使用方面部分教师需要加强。
(三)教育技术基本技能
教育技术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常规教育媒体的基本操作技能、信息技术技能、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媒体的开发能力、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评价的能力。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1.教育媒体的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比较好。其中有44.40%人的表示精通,有47.84%的人表示掌握,了解的占6.90%,说明教育媒体的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比较好。
2.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熟练度很高,但在声音、图片和视频素材的加工三方面仍有欠缺。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多媒体教室与网络教室的使用、有效地进行教育信息资源的检索、获取、加工、评价、利用和传输这两项调查,掌握以上的人数分别占91.38%、93.11%;在能够使用E-mail与同事、学生进行信息沟通和对于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这两项调查当中,掌握以上的人数分别占95.26%、93.54%;在对下载或复制来的声音素材、图片素材、视频素材进行简单加工这一项调查中,掌握以上的人数分别占85.78%、85.78%、83.19%。从数据可以看出,声音、图片和视频素材的加工三方面仍有欠缺,需要提高。
3.教学设计能力基本过关但部分教师仍存在差距。在教学设计方面,37.50%表示精通,53.02%的人表示掌握,9.05%人表示了解,0.43%的人刚刚入门。说明大部分学科教师能够根据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的分析结果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并填写完整的教案,但部分教师仍存在差距。
4.简单课件的开发能力较为成熟,动画、网页与多媒体课件制作需要提高。对于动画的制作、演示文稿的制作、将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各种媒体素材集成为多媒体课件、网页的制作这四项内容,掌握以上人数分别占73.7%、94.4%、87.93%、64.65%,表明简单课件的开发能力较为成熟,动画、网页与多媒体课件制作需要提高。
5.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评价方法有待提高。在调查中,38.79%的人对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评价方法表示精通,48.28%的人表示掌握,10.78%的人在了解以下,说明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评价方法有待提高。
(四)教育技术应用情况
教育技术应用情况主要包括:对各种教学媒体和资源进行选择及运用、课件具体制作、新型教学法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根据教学实践开展教学设计、能够选用或编制合理的评价工具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及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1.大部分教师能够对各种教学媒体和资源进行评价选择,并且熟练、准确、快捷地运用到教学中,其中经常使用的人数占68.53%,31.47%的人偶尔使用。
2.按照要求制作教学课件方面,68.97%的人选择经常使用,27.59%的人选择偶尔使用3.45%的人选择不使用,应用状况一般。
3.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常使用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探究法的教师分别占68.10%、53.88%、47.84%,说明新型的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方法的使用仍需加强。
4.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只有少数教师过关,有待重点加强。其中有46.12%的人表示经常使用,有50%的人表示偶尔使用,有3.88%的人表示从不使用。
5.根据教学实践开展教学设计方面,有69.40%的人选择经常使用,有28.45%的人选择偶尔使用,仅有2.16%人选择了不使用。大体呈进步趋势但少部分人仍有欠缺。
6.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方面,有46.12%的人选择经常使用,有46.55%的人选择偶尔使用,有7.33%人选择不使用;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管理方面,有46.98%的人经常使用,有46.98%的人偶尔使用,有6.03%的人不使用。表明这两方面还需提高。
(五)发展与创新
发展与创新是指能否利用信息技术终身学习获取本专业的前沿动态、支持教学与科研、并有较强的版权意识,构建平等、安全、健康、高效、规范的信息使用环境。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1.大部分教师能够做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但普及率不高。其中,76.29%人经常使用,22.84%偶尔使用,不使用的占0.86%。
2.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本专业的前沿动态情况较好。其中,有76.29%的人经常使用,有23.28%的人偶尔使用,0.43%的人不使用。
3.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不断创新情况较好。其中有74.14%的人选择经常使用,有25%的人选择偶尔使用,0.86%的人不使用。
4.能根据学科特点不断探索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资源有效整合的模式,实施评价并有所创新,但经常使用率不高。其中,有69.4%人选择经常使用,有28.45%人选择偶尔使用。
5.能经常对有关资源进行二次开发的教师比例还不高。其中,64.66%的人能够做到经常使用,有29.31%的人偶尔使用,6.03%人不使用。
6.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自觉的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的情况总体乐观。其中有81.03%的人选择经常遵守,有18.53%的人选择偶尔遵守,0.43%的人不遵守。
(六)培训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国内重点大学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建议: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掌握已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统一的趋势,在培训中比重可适当减少,作为基础知识即可;对于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方面,均存在着整体水平不一致不协调参差不齐的情况,还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对于这些方面的教育技术能力不是很强;对于声音、图片和视频素材等复杂的多媒体素材的加工与处理以及动画、网页与多媒体课件等复杂的课件制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还存在欠缺;对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发展创新方面也存在不平衡现象。对于这些内容应重点进行培训,使高校学科教师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对教育技术的皮毛的了解上,而是真正做到深入系统的掌握教育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把它与教学有机整合,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