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7:31: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产业结构;分类;优化
一、产业结构的概念及传统产业分类
三次产业分类理论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费夏在20世纪40年代首次提出的,他根据不同的属性作为产业结构划分的依据。第一次产业是指农林渔等直接生产于自然资源的产业;第二次产业为加工取自于自然资源的生产物的加工业;第三次产业是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财富的服务业。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变化,三次产业分类理论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首先,社会分工的多样化和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产业范围逐渐扩大,使产业包含了越来越多的新形式和新内容。三产业划分法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其次,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制定适合经济增长的政策,三次产业分类理论难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
二、层次产业结构的提出
产业结构理论的作用是分析和掌握国民经济各产业发展的状况,判断国民经济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所以,产业结构的划分,离不开国民经济的结构。
准确地把握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就要分析各产业的发展状况,按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比重来划分产业,准确把握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和全貌。不仅要考察各产业对国民经济中数量上的贡献,还要考察各产业增长的质量。为此,我们将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重和产业所创造产值中的附加值作为划分标准,来对民国经济各产业进行划分。具体划分法如下:
基础产业。指在GNP(GDP)中所占比重大,但产品的平均利润率较低的产业,归纳为基础产业,主要包括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和为厂商提供生产保障的产业。其特点是生活必需品和生产必需品,利润率低,为其他产业提供生产和服务支持。
支柱产业。指在GNP(GDP)中所占比重较大,产品的平均利润率相当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产业,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附加值较高的加工业和一些传统服务业。其特点是产值大,是国民经济主要组成部分。产品利润率相对较高,它决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尖端产业。指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产品附加值高,引导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尖端产业的特点是,产值小附加值大、发展前景广阔,代表国民经济结构发展方向和趋势,引导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三、产业结构的优化
按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尖端产业来划分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可以清晰地显示国民经济结构。显然,基础产业是满足经济系统的基本消费需求和基本生产需求的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柱产业是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和生产不断发展需要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主导地位,反映着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产业。尖端产业主要是新兴产业,规模较小,但发民迅速,其产业内部的变动,会引导和带动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结构的变化。
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依赖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将产业结构调整到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我们称之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主要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调整。
从产业结构数量方向来考察,三个层次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要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基础产业是主要的和基本的需求,发展基础产业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其次才是支柱产业和尖端产业。其产业结构呈逐渐减少的“金字塔”型。对于中等发达国家来说,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支柱产业,基础产业和尖端产业作为辅助的两级支持主导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体”型。发达国家则以尖端产业为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支柱产业作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呈现逐渐增加的“倒金字塔”型的产业结构。图1、图2、图3显示这3种产业结构的形状。
从产业结构的质量上分析,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国民经济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基础产业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重点,并适当发展支柱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则是由基础产业逐渐向支柱产业过渡的方式,尖端产业则是完成这一结构调整的支持和辅助。对于中等发达国家来说,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国民经济以资金密集型生产为主,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就是产业结构内部的调整为主。支柱产业不断吸引尖端产业的新技术和产品,壮大支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则是在尖端产业的技术向支柱产业的扩散和转让方面,在开放经济系统中,则是完成技术输出和转让。
参考文献:
1、雷选佩.改进层次分析法在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体育科研,2008(1).
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服务全社会的公共事业。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电力经济数据是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和“放大镜”。研究我国电力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对促进我国电力工业和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电力经济运行特征和意义
(1)电力经济运行特征。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先行性,电力经济是一种典型的规模经济,是现代社会的公共产品,电力经济运行具有价格弹性特征,电力价格波动影响电力需求量,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的变化,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电力价格升高时,居民就会减少电器的消费需求;电力价格下调时,居民就会增加电器的消费需求。电力价格波动对以电为动力的工业生产线不会造成直接影响,但对生产产品市场需求有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着生产线的运行。
(2)电力经济运行意义。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电力经济数据是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和“放大镜”。电力经济运行既反映供电能力,又反映用电需求,电力供需关联度非常大,弹性相互影响,唇齿相依,电力需求增长速度直接反映经济增长速度,电力弹性系数反映了经济发展效率,如果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就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就存在不健康因素,需要从宏观上及时调整。反之,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就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出现电力紧缺就要拉闸限电,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就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也需要从宏观上及时调整。
2 电力经济运行现状
(1)发电量逐年增长。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电力投资力度,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一起上,促进了国内电力发展,北方地区开采地下水发电,南方地区上马大金嫩油机组,大大增加了我国电力发电量,有效缓解了我国电力紧缺困难。
(2)需求量快速增长。我国是世界上第二电力消费大国,电力需求增长过快,经济发展和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火电在电源中占绝对优势,电力供需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电力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与考验。
(3)电网初步实现全国联网。我国优化电力资源跨区配置,使用多种电量交换模式,部分电网长期大功率跨区域、跨省送电,电量交换频率日益频繁,全国联网初步实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省市电力供应困难。
3 电力经济运行中问题
(1)电价形成机制不合理。电价可以指引和调节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电力市场高效运作。长期以来,我国运用计划经济手段,政府干预电价,人为均衡电力供需,电力价格不合理。我国运用新能源发电技术不够成熟,电力生产主要依赖煤炭,煤炭成本不断上涨,导致电价上涨幅度较大。新建电力项目所需资金很大,导致通过调整电价,缓解用电矛盾,也导致电价机制不合理。
(2)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完善。电力企业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省级电网经营企业,政企不分现象比较突出,政企职责不明确,政府掌控电力资源分配权利,间接干预供求关系,电力企业经营效率低下,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3)电力市场规则不完善。没有建立有效的电力市场监管法律法规,没有出台激励电力经济高效运行政策,如投资者、消费者在电力市场中的进出规则,电力生产和电网经营者公平竞争规则,电力调度、交易和结算规则等等。国家各部门出台的政策都涉及实施环保、调节经济、可再生等内容,政策一致性和科学性较差,相互影响,相互干扰,增加电力企业资金投入,电力配置成本升高,导致电力经济调度与企业效益冲突。
(4)盲目上马小电厂。我国存在电力供应满足经济增长需求误区,目前各地不顾主客观条件,不综合考虑一次性能源生产运输、原材料供应能力、设备制造能力、水资源条件、大气排放等多种因素,一味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纷纷上马小电厂,电力建设存在大起大落忽冷忽热风险,影响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5)电力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电力需求越来越大,电力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华中和四川等地经常出现超负荷高峰期,影响电网安全运行,不得不实施拉闸限电,供电紧张影响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在经济发达地区,也时常出现限电情况。
(6)电力经济运行标准混乱。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电力系统建设标准不同,电力定价存在地区差异性,也存在行业差异性,一些改善政策的措施也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加大科学管理难度,一些用户钻管理漏洞,电力应用率大大降低,造成能源浪费。
(7)电力系统建设技术落后。电网系统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科学的系统工程,覆盖全区域电网系统要求技术水平高,管理更加精细,人工智能化程度更加高。而我国外部自然环境恶劣,特别在偏远地区,地形地貌奇特地区电网建设难度非常大。同时我国电网建设队伍人员素质严重滞后,影响电力系统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后,信息反馈不及时,电力信息化平台建设缓慢,亟需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和能吃苦能战斗的一线人员。
4 电力经济高效运行对策
(1)建立电价形成机制,发挥电价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我国现在正处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电价改革必须积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电价形成机制,及时调整电价资源结构,积极采取措施保障电力经济高效运行。政府要综合考虑影响电价因素,要充分考虑电力价格成本因素,包括电力规划、生产、销售成本,要充分考虑电力价格市场因素,包括市场结构、需求数量和强度、市场竞争状况,要充分考虑电力不可储藏、具有季节性和需求弹性等自然因素以及税收政策、政府定价等政策因素。政府要用资产利润率来控制电价总水平,运用电力弹性系数,控制和优化超前发展成本,确定分段电价水平,对电力超前发展进行科学决策,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2)实行水电调节基金办法,对火电调峰有效补偿。水电调节基金就是政府把水电生产企业多年生产电力的平均量作为基数电量,水电企业发电量超过基数电量部分,政府实行免税政策,并把这部分收入作为输电基金来管理。这种办法是政府对水电企业以丰补歉,同时也是政府通过电网经营企业对火电调峰者进行经济补偿,达到水电互剂,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之目的。
(3)建立跨区域调电影响地方财政收入补偿办法。跨区域调电将减少调入地发电量,增值税及其相关地方税收也将因此而减少。当减少达到一定量时,地方政府将会对电网经济调度进行行政干预。因此中央与地方政府要建立跨区域调电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的补偿办法,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预测预警机制,加强地区间电力资源调剂,积极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合理避免用电高峰期,缓解用电压力,强化电力运行效率,积极支持电网经济高效运行。
(4)打破省间壁垒,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电力市场。重新认识省为实体的含义,省为实体是指省电力公司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不是以省为界进行发、用电自我平衡,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政府将电力资源按照经济需求进行优化配置,打破区域界限,打破省间壁垒,积极调整电力调度规则,实现电力调度坚持节能、环保、经济化原则,高效、低污染、可再生机组发电优先,建立按照资源发电顺序,优先安排水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以及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资源发电,其次是核电,再次是天然气发电,包括煤层气发电、煤气化发电、热电联产,最后才是燃煤、燃油发电,最大限度地依法依规减少调度电力资源受地方保护行为影响。
(5)做好电网网架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科学规划电网,做到电力输、配网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电网运行优化。加强用电需求预测,对电网经济运行进行分析论证,提高电网规划、建设、管理的预见性、经济性和高效性,使电网真正做到:应多发时能多发、想多送时能多送、要多用时能多用。
(6)有效地运用电价杠杆,充分发挥经济调度潜力。我国坚持分类指导原则,以时间段为主体,建立合理的电费标准,综合考虑电力生产、电网运行及电力消费三者利益,以电价为杠杆,在资源应用上,电力企业确定的电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居民用电可以自由选择,发挥大电网的水火电调剂和跨流域水电水文补偿优势,充分发挥电力经济调度的潜力。引入竞争机制,优先调度上网价较低的电厂或机组,实现购电成本最低化。对新建电厂,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开展上网电价预测,如果预测上网电价超过同类电厂或机组的平均上网电价标准,则应确定该项目为不可行项目,避免不必要投资建设。
(7)电力企业都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国通过“网厂分开”电力改革,现行电网市场由国家和地区电网共同组成,电网输配和电价的确定是以省为单位进行管理控制,电价以省域分区,省级电网经营企业政企不分现象比较突出,与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分明和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符,严重制约电力资源的规划和建设管理。电力企业要加强员工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和心理素质。要加强成本控制,科学管理成本,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措施和战略抉择都要追求低于社会平均成本,争取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市场化程度越高,成本管理领域越宽,企业管理水平就越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越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建立各项成本考核办法和目标成本管理责任制,将目标成本分解到具体项目、落实到具体岗位,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保证完成既定成本目标。
(8)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我国要建立健全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具有多领域和系统化特点,内容涉及电力行业整体发展状况、电力能源生产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等。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可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可防范电力行业的潜在风险、可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及时调整和完善本地区产业布局,尽快完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及时发挥电力资源配置辅作用。在构建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要优化电力市场发展环境,消除一切影响电力行业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政府要运用宏观调控职能,合理引导和规划国内电力行业发展布局,形成完整的电力经济发展产业链条。政府在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供优质服务,专业监测机构也要定期及时各项监测数据信息。电力企业自身也要充分利用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并根据机制反馈数据,对本企业的经营管理、外部投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策略进行科学决策。电力企业系统内部也要保持密切沟通和联系,坚持平等协商和效率优先的原则,适时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跨区域跨所有制的新型发电公司,在发电环节实现开放、有序、健康的竞争。
5 结论
总之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电力经济数据直接反应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基本保障了全社会的用电需求,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我国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加以研究解决,切实降低和化解我国电力经济运行风险,保障我国电力经济运行健康可持续。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国民经济增长;作用研究近几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可谓是越来越好,从一线城市逐渐过渡到二、三线,甚至是经济发展状况更低一层的城市,都对地产经济陷入了狂热,国民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在房地产上,因此衍生
出的其他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国家GDP不断增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在此之外,房地产行业也对某些行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本文具体讨论房地产经济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当前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于成熟,同时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建筑业,电力行业,水利行业,房屋咨询服务等等,这些行业的发展都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为就业问题的解决出了一份力。同时,新行业的产生,又刺激了经济市场的发展,百姓的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但在另一方面,自从房地产行业发展起来以后,由于这个行业的暴利性,使得许许多多的商人将资金都投入进去,而大量资本的注入又导致行业发展得更为迅猛,虽然在短时间内房地产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对于某些行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土地资源把握在房地产商人的手中,使得他们为了利益哄抬房价,老百姓买不起房,导致经济不发达地区大片住宅楼卖不出去,产生经济泡沫。但还是会有许多的地方政府为了自身政绩,将大片土地卖出,却并不关心工程后续发展,这些行为都会破坏整个经济市场的稳定性,长此以往,势必会对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二、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1.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我们可以从当前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态势中看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当多的与房地产有关的行业发展。例如建筑业,无论是商品楼还是居民住宅,都离不开设计师的设计,所以大量的房地产工程会为设计院和设计师带来工作;房屋的建筑离不开工人的劳动,大量的施工队为劳务市场的人力资源带来了工作,此外,建筑的供暖、供水、供电等等,都为相关的部门带来工作,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2.解决了大城市的住房问题。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普通城市之间的经济水平发展情况不同,相比较来说,大城市的经济水平要高。目前我国有非常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同时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到一线城市发展,这些新增加的人口为城市的住房带来极大的压力,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种压力,无论是租房还是贷款买房,稳定的住处让在本地工作的人有休息安置的地方,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心的工作。3.缓解就业压力。当前社会的就业问题非常严重,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在家待业,这些待业人员中有一部分人具有不稳定性,长时间的无业可能会对社会安全造成一定的问题。而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与相关企业都得到了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工作岗位逐渐增多,大量的待业人员找到工作,有了经济收入,社会变得稳定,经济也得到了长远发展。
三、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
1.房地产经济泡沫。房地产行业发展起来后,有许多其他行业的商人受到高额利润的吸引,纷纷将资金也投入到了这个行业,但是大量的建筑建设起来之后,由于房价太高或者是当地经济水平不够等等原因,许多的建筑空置,甚至有许多的工程烂尾,但是在这种环境下,房地产行业仍然热度不减,仍然有非常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20世纪日本曾经就出现过与我国目前极为相似的经济状况,房价哄抬的极高最终导致资金断裂,国民经济崩溃,出现了“失去的二十年”。当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处在发展极为迅速的局面,但如果不能及时刹车,很可能会出现经济崩溃的状况。2.工业发展凋敝。当大笔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时,必定有其他的产业会受到消极影响,而我国当前的状况就是工业发展受到了阻滞。近几年经常会听到很多小型企业的老板说“生意不好做”,特别是小型化工企业,不断有倒闭破产的消息发生。国家的大型化工企业因为受到国家的扶持还勉强能够继续维持,但长此以往,经济沿着畸形的路线发展下去,势必会给国家带来极为不好的影响。3.经济市场紊乱偏向化的经济市场使得资金向房地产倾斜,许多其他的民生行业受到影响而破产关停,长此以往,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经济发展环境紊乱,百姓的生活受到影响,势必会阻滞国家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本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发展的好,会使经济市场更加活跃,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让国民经济长足平稳发展。当前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势头非常足,带动了许多相关企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缓解了城市住房压力,这是它对国民经济的正面影响。但是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太过火热,已经超出了它本应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以为了维护整个经济市场的稳定,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措施,让房地产行业重回应有的轨道,让市场重回平衡状态,促进各行各业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任何一个行业,将重心放在房地产行业上是非常危险的,希望国家对待每一个行业都有扶持和控制的措施,使经济能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彦,姜莹莹.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5,(9):217.
[2]郗曼.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商,2015,(24):253.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相关市场经济改革不断发展下,国民经济呈现出了较快速度的发展水平,然而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速度十分之快,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也进一步导致了房地产经济发展带来了各种潜在的问题与危险,进一步对我国相关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威胁,因此,必须根据房地产发展现状做出分析,进而准确预测房地产经济发展未来趋势,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
(一)整体发展速度过快
近年來,随着我国相关房地产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同时其也在推动我国相关国民经济发展当中起着中坚力量的作用,对我国相关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房地产经济发展来看主要是由于我国相关乡镇人口逐渐向城市进行大量迁移,另外,加之我国国民对于住房需求量也在短时间内不断增大所得出的结果,而房地产经济当中有利可寻,那么其在一定程度上就带动了房地产行业逐渐形成产业链,建筑行业以及钢铁行业的发展等等进一步推动了房地产行业整体发展速度,房地产行业的基本发展过程是,相关企业从政府手中进行土地购置,然后进行建房以及销售,虽然从这一过程来看看似简单,然而其背后所涉及的企业之多,行业之广,在整个房地产经济开发以及建设及售出等等过程上会涉及建筑、装修、家电等等,涉及众多行业从而导致房地产经济也依托着不断发展,但是由于缺乏对于房地产市场经济的调节以及管控,从而导致房价在近几年当中居高不下,而面对这一问题,从我国目前来讲虽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施压以及初步调控,但是许多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仍然存在着破万甚至更高的现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房地产行业整体发展的速度明显过快。
(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在土地资源上较为丰富,但是由于在我国人口基数众多土地资源规划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导致我国相关居民住房条件并不高,进一步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相关国民的生活质量,而从近几年当中城镇化发展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来看,房地产行业经济不断发展为我国人民带来了物质基础,同时由于房地产行业对于提高相关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房地产经济发展与我国国民生存具有直接的联系,有效解决了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当中最为基本的要求。另外,在我国房地产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也进一步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为相关人群解决了就业问题,增加了相关行业发展人群的收入,房地产经济的持续发展进一步为社会创造出了和谐稳定的环境,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三)开发投资持续性降低
在我国目前发展阶段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对于相关住房要求以及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当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关城市房价不断增高以及居高不下的情况,在房地产行业当中针对相关供需关系并没有做好相对应的调节作用,在需求量以及供给量上的不正常现象导致许多居民并不能够正常生活,在房地产行业当中的房价过高以及不合理的供需关系进一步阻碍了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从2018年至今的房地产行业发展数据可以得知,房地产开发投资正在逐渐减少,许多项目开发面积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而相对应的房地产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也受到了影响,循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相关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持续性逐渐下降,而我国现阶段针对相关房价涨幅过高以及涨幅过快等等出台了许多对方管控措施,而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关地区的房地产行业开发遭受影响,在未来的发展上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会在一定程度上逐渐降低,但是降低的幅度并不是特别大。
三、新形势下房地产经济发展面临的因素分析
(一)金融因素
在许多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许多企业都是通过银行贷款的形势来获取资金链,而面对不稳定的金融市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会为相关房地产行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另外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以及构建过程当中还会存在许多意料之外的因素,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本以及实力,否则很可能会由于金融市场政策发生变化或者出现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如若相关企业自身实力不能够有效保障相关房地产项目顺利开发进行,那么相关企业就需要进行贷款,而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自身存在不稳定现象。
(二)市场因素
在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其与相关市场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在相关结构发生变化过程当中,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房地产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进一步造成供需关系发生相对应的变化,那么这就会给相关房地产行业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另外如若相关房地产市场需求量逐渐变大,那么相对应的市场价格也会升高,这就会推动相关房地产行业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周边产业相对应的不断发展下去,如若相关房地产市场需求量不断减少,那么房地产经济就会出现淡化的现象,而相关企业在房地产当中所进行投资周转将会被遏制,市场供需关系也是影响相关经济发展的一大重点问题之一。
(三)政策因素
在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国家政策发展动向,许多房地产投资企业都十分注重国家政策变动情况,而相对应的国家政策也是根据相关产业发展现实背景下来进行调控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房地产经济发展与国家政策方向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就目前来看,我国相关房地产经济政策都是在宏观上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主要就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有效保障相关房地产行业市场价格以及发展状况能够形成良性循环长期可持续发展,政策因素在房地产行业经济发展当中起着引导的主观调控作用。
四、房地产经济发展未来趋势分析
(一)房价逐渐趋于稳定
在未来的几年当中,由于房价快速增长从而给房地产经济发展埋下了许多影响,同时,还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许多地方政府都发现了房地产经济过快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同时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对房地产经济进行了调控,在未来的几年当中房地产经济可能会呈现出下降趋势,最后趋于稳定,在政府部门的监管下,房价也会最终恢复常态。
(二)市场发展趋于成熟
就从目前全球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市场来看,市场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另外,政府对相关市场的宏观调控也进一步使得我国相关房地产行业经济发展逐渐趋向于成熟以及理性,住房作为一项投入资金较大的物品,如若发生相关变化问题则会进一步使得投入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无论是从市场发展还是政策调控角度来看都是不希望发生的问题,因此从现阶段房地产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调控的主要方向可能是相关房地产行业的市场,调节好相关市场供需关系以及提供更多的住房服务才是未来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可能趋势。
关键词:房地产业;县域经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9.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9-0044-03
国内许多学者对房地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曹振良认为,房地产业定位也就是房地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刘育中阐述了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的作用;刘静岩分析了房地产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房地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曹宏亮认为,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结成了密切的联系,并且两者的发展呈现同向波动关系;李启明就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相关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刘文婷对武汉房地产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等等。但以往的研究偏重于国家或者大中城市有关房地产业的研究,小城镇的相关研究略显单薄。因此,本文以湖南省望城县为例,对房地产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
一、望城县房地产业发展概况
望城县紧邻长沙市区,是长沙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向外扩散的承接区域。近年,望城县房地产业不断升温,特别是随着长沙市融城建城步伐的加快,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多条交通干线的贯通,以及日益增长的房地产需求,加上自身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城市区位,使房地产业成为望城县的支柱产业。2006年,全县房地产业开发投资259487万元,进驻望城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已达52家。商品房新开工建设面积100.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5%;新竣工建设面积42.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自2002年起,投资额逐年攀升,由1300万元陡升至2006年的259487万元。房地产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逐年上升,带动了建筑、建材、装饰、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总之,望城县房地产业成长很快,表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
二、望城县房地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房地产业的关联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业的作用或是带动,或是制约。一般来说,GDP、经济增长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以及消费水平、信贷规模和利率都与房地产业有一定的关联,对房地产业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望城县各项经济发展指标与房地产业发展关联度进行分析。
1.研究方法介绍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能够反映系统内各因素的动态发展状况,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以关联度作为其关系密切程度及相互比较的主要标志,曲线越接近,相关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给出原始数据列的参考序列(X0)和比较序列(Xm):
X0(k)=(x0(1),x0(2),…,x0(n))
………
Xm(k)=(xm(1),xm(2),…,xm(n))
其次,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求出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之间的差序列,计算关联系数?灼:
?孜(k)=
式中,?灼为分辨系数,且?灼∈(0,1),i=0,1,2,…,m。
再次,采用公式
?酌=?孜(k)
计算关联度,列出关联序。
最后,比较关联度的强弱。若?酌a>?酌b,则称影响因素Xa的关联度优于Xb。
2.数据指标选取
根据望城县社会经济与房地产业发展实际,分别从经济发展、关联产业以及生活消费水平3个方面选取以下8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X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X2=GDP(万元)、X3=财政收入(万元)、X4=工业产值(万元)、X5=第三产业产值(万元)、X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X7=人均GDP(元)、X8=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与X9=房地产投资(万元),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
3.关联度计算过程以及排序
利用SPSS11.5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求出参考序列以及比较序列差序列矩阵。确定关联系数?灼,这里取值0.5,并计算得出关联系数矩阵。计算关联度γm并进行排序,结果如表2所示:
4.结果分析
通过对望城县的各项经济发展指标与房地产业投资进行分析可知,在各项指标中,与房地产业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工业总产值,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GDP、人均GDP、财政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第三产业产值等。这些指标与房地产开发的关联度差距最多为0.2,说明望城县各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房地产业发展关联紧密,与房地产业发展相互促进。
(二)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望城县社会经济发展在影响房地产业发展的同时,房地产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这些部门的发展。
1.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具有拉动作用
依据表1中望城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投资的数据可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投资趋于同向增长。根据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投资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所得到的相关模型(1)如下:
Y=84695.81+2.70686X………………(1)
R2=0.890049
t=(2.514844)(7.52761)
F=56.66491
由模型(1)可知,望城县房地产投资每增加1亿元,可以直接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2.7亿元。同时,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GDP以及财政收入的增加,对国民经济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2.房地产业的发展能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产业,我国房地产业关联度达52个行业。通过对望城县房地产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分析,房地产投资与工业总产值的关联度最高,因为房地产业可以直接带动建材业、冶金业、交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装饰装璜业、家具生产业等产业的发展,直接或者间接带动工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依据表1中工业总产值与房地产投资的数据,可以得出工业总产值与房地产投资之间的相关模型(2):
Y=197546.2+2.844X……………………(2)
R2=0.916848
t=(6.524859)(8.785383)
F=77.18295
由模型(2)可知,望城县房地产投资每增加1亿元,就可以带动工业总产值增加2.8亿元。房地产在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又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综合算账,房地产业每投资10万元可创造一个就业岗位。据此,2006年较2005年,望城县房地产业投资增加值便可为望城县直接或者间接增加25949个工作岗位。
3.房地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消费,改善人居环境
望城县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与房地产投资的关联序排在第四位,房地产投资促进了社会消费,望城县的人均GDP也明显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群众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人们逐渐向住宅小区聚集,住房消费大幅度增加。住房消费是居民家庭最大的消费,进而住房消费的大量增加,加快了望城县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望城县房地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度比较紧密,相互促进发展。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对拉动投资、刺激消费、带动就业和优化城市形象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房地产业的发展对望城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依靠房地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下,首先应该认识到湖南省现阶段房地产行业总体来看还不是很成熟,特别是在房地产的1/3的市场都集中在长沙市,其余也大多集中在各地市,县域的房地产市场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其次,应该看到,房地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出现整体投资过热,局部存在泡沫的现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为了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以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为依托,促进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振良.房地产倒U曲线与房地产产业定位――论房地产与国民经济的关系[J].东方企业家,2001,(11):56.
[2] 刘育中.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探析[J].商业时代, 2007,(05):98.
[3] 刘静岩.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J].特区经济,2006,(05):267-268.
[4] 曹宏亮.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同向波动分析[J].技术经济,2002,(09):5-6.
[5] 李启明.论中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J].中国房地产,2002,(06):13-15.
[6] 刘文婷.武汉房地产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6,(06):91-92.
[7] 陈永岳、陈伯庚.新编房地产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4-32.
【关键词】县域经济;林业可持续发展;关联性;福建省大田县
一、引言
当前我国有1500多个县(不含县级市)。这些县的土地面积占我国总土地面积的90%以上,县域人口的数量也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0%以上,工农业的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以上种种数据表明县域经济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与我国国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以大田县为例进行分析。大田县的县域经济属于资源禀赋型,这种类型在我国的县域经济中十分典型且分布极为广泛。因此,以大田县为例进行研究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二、研究区概述
林业资源一直是我国自然资源中十分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越来越深入到各个领域之中。林业的发展领域也在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县域经济的发展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某些时候是相冲突的。在这种情况下,县域经济为了得到更好地发展会违背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论文研究的样本福建大田县地处福建省的中部,位于三明市的东南面,地理坐标117°28′58″-118°03′13″E,25°28′53″-26°09′42″N。全县横贯东西宽57km,纵贯南北长75km,地形南北走势,土地面积22.94万hm2,含18个乡镇。截止到2009年末人口数达367184,县域经济国民生产总值66亿元,其中人均20401元。
三、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本文资料主要来自2005年―2009年间福建省大田县的国民经济统计年鉴、大田县林业现状统计资料和林地征占用使用情况等。
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是结合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研究。其一,对县域经济和林业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依据林业资源的变化指标和国民经济指标做为样本,对这两组样本中的各个数据两两一组进行对比分析,将数据记录成关系数矩阵,并分别置于SPSS(统计产品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用相关系数来衡量两个数据集合之间的线性关系。当一组变量显示为正态分布,且二者呈现线性关系时,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总体上是简单相关。其二,要建立县域国民经济预判模型。通过对两组数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将县域的国民经济与林业的各项指标分别以因变量与自变量表示,利用多元的线性回归方程构建县域国民经济的预判模型。假定自变量县域国民经济和因变量林业各项指标之间呈线性关系并进行分析验证。
在数据信息的处理方面,主要使用Excel2010和SPSS17.0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结果分析
经过资料收集与资料分析,最终就县域经济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性进行了归纳总结。
首先,在县域国民经济和林业资源经济方面,通过对大田县的林业资源经济的量化分析,选取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分析两者的变化规律指标,借以反映林业资源经济在县域国民经济的不同时期所起作用与关联性关系。通过整合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林业资源经济与县域国民经济在总体上具有极强的关联性。林业资源经济的发展和县域经济呈现正相关的趋势:一方面林业资源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规律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另一方面林业资源经济也与相应时期的国家政策相联系,随政策的变化而有所波动。总体上来看,林业资源经济与县域国民生产总值呈现线性关系,林业资源经济是县域国民经济的自变量,对县域国民经济的产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国内生产总值。
其次,从林业的保护与利用和国民经济发展方面来看,结合大田县从2005年―2009年的林地征占用情况可以看出,大田县资源禀赋型的经济生产模式必然会因资源的开发而大量征占用林地。县域国民经济和征占用林地的上升趋势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3]。
再次,从林业中的各个因素都与县域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方面来看,林业方面包括:林业总产值、有林地面积、林地保有量、林分蓄积、征占用林地面积和征占用林地数量等因素;县域国民经济方面包括: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工业总产值以及农林牧渔总产值等。两两相比较可以发现两方面因素呈正相关的几率很高。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林业的各项因素与县域国民经济呈现正相关趋势,可以建立线性回归的县域国民经济预期模型。经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定性分析预定量分析,结合实地调查和各种文献数据,建立的关于大田县县域国民经济最优预期模型为:
Y=18570000+5.136X1-149.837X2+13.123X3+0.153X4
在模型中,因变量Y为县域国民经济,自变量X1为林业总产值、自变量X2为有林地面积、自量X3为林地保有量、自变量X4为林分蓄积。
五、结束语
对县域经济与林业之间的发展关系进行分析能更好地认识林业发展。经过系统的社会科学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县域经济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赖。通过本篇论文的分析可以选择最优方案实现县域国民经济预判,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提高人民的可支配收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将林业发展成为以实现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新型林业。
参考文献:
[1]苏迎平.生态文明视角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演变内在机理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2.
[2]黄贤松.县域经济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关联性分析――以福建省大田县为例[J].林业勘察设计,2013,01:17-20.
[3]刘维纳.福建省县域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的评价及其空间特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
关键词:虚拟企业;虚拟经济
一、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功能
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主要循环依托的直接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性、依附性、周期性、增长性、无形性等。这样,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依托的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1.聚集资本功能。虚拟经济通过各种存款凭证和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形式,经由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将分散在个人和单位手中的资金聚集起来,以进行较大规模、收益较高的经济活动。据统计,2000年底全球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万亿美元,而当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只有30万亿美元,即虚拟经济的规模已达实体经济的5倍。
2.循环流通功能。所谓的虚拟经济,是指与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总而言之,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由此可知,虚拟经济的实质就是循环流通。倘若一旦停止了其循环流通活动,就无所谓虚拟经济了。据统计,全世界虚拟资本日平均流动量高达1.5万亿美元以上,大约是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
3.引导资金功能。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前期存在形态是生息资本,而当生息资本一旦社会化以后,就可以引导资金从不能用于生产、流通等实体经济活动的人和单位手中,转移到能将其用于实体经济活动的人和单位手中。当各种有价证券进一步市场化以后,不仅能使人和单位手中的有价证券可以随时变现,而且大大提高了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的目的性和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4.扩张经济功能。国民经济要发展,各类企业要扩大,其基本前提就是必须要有资金,而资金的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融资。另一个则是通过发行各类有价证券直接融资。企业通过各类有价证券直接筹措到的资金,除了用于原有的技术改造之外,其余大部分或绝大部分,都是用于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方面。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了,整个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张也就由此得到了实现。从现实和发展的趋势看,这一点将会越来越突出。
5.增值价值功能。一般而言,就价值增值来谈,有下面两种情况。其一是:某甲急需从事一项经营活动,但他本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某乙手头正好有一笔钱闲置未用,于是某甲便向某乙借一定数量的钱,许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某乙手中的借据就是虚拟资本的一种雏形,它通过借款与还款的循环活动而取得增值。这时,某乙并未从事实际的经济活动,只是通过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来赚钱。另一种情况是:某甲将借来的钱投资于一项具体的经营活动从事经营,当该项经营活动结束之后,他获得了比原来投资时大若干数量的收益。这时,某甲从事了实际的经济活动,其前提仍然是虚拟经济的作用。当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会复杂得多,但基本原理却是相通的。
二、实体经济的特点与功能
传统的观点认为,实体经济就是指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最典型的有机械制造、纺织加工、建筑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实体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下降性。那么,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又是什么呢?
其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总要吃饭、穿衣、行动、居住、看病、休闲等,而保证这些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则是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那么,这些生活资料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
2.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存,而且更要发展,亦即人们不仅要生活,而且还要生活得更好。保证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
3.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再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活得更好,而且还要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亦即人们不仅要有高层次的物质生活,而且还要有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保证人们高层次精神生活的物质前提同样是由各式各样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实体经济所提供的。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根基。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下面分别论述。
1.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这表现为三点:第一,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中,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而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第二,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要运行、尤其是要发展,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那么,各类实体经济用于发展的资金从哪里来呢?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从发展的趋势看,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第三,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亦即虚拟经济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虚拟经济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反之,则会小一些。
2.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这也表现为三点:第一,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因此,它不是吊在天上,而是立足于地下。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了既不着天也不着地的空中楼阁。第二,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它将“消失”得更快。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第三,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这样,实体经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综合上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谁也离不开谁,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是这样的。
四、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原则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189-01
公路运输受国家的宏观调控,受国家相关政策的保护,公路运输经济有很强的发展前景和潜力,现在是市场经济的时代,任何行业都有能力发展和促进自己本行业的经济,公路运输的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的地位越来越高,对社会经济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加强公路运输管理的必要性
在当前经济市场的迅速发展下,传统的经济体制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与完善。公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着经济市场进行改革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的跟上经济的发展步伐。由此可见,完善公路运输管理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形式,在其加强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路运输管理在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其核心在于满足当前社会的生产需求,换而言之,公路运输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经济市场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在实践管理的过程中,必然要随着社会发展而加强、完善。其次,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公路运输作为当前经济管理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与公路运输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联系,良好的公路运输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保障,而经济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公路运输的稳定发展。由此可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公路运输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由于公路运输网比铁路、水路网的密度要大十几倍,分布面也广,因此公路运输车辆可以“无处不到、无时不有”。公路运输在时间方面的机动性也比较大,车辆可随时调度、装运,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较短。尤其是公路运输对客、货运量的多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对我国各地间的区域联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核心基础在于公路运输,表现较为突出的在于内陆地区以及经济不发达地区。作为整个交通运输的主干线,公路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相关工程项目的建设及发展,且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中的“领头羊”,由此不难推出,公路在当代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其次,在公路运输发展的过程中,对公路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只有直接影响。面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其核心在于完善公路建设,推动该区域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一个地区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公路网的状况将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完善的公路建设,能够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再次,在发展地区经济的过程中,良好的公路运输能力,能够更好的吸引外资,带动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此来加强该地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往来。此外,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公路运输发展也在很多成都上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后,完善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且作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基础,公路运输能够有效的推动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人们生活中各种物质需求,同时能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为促进建立和谐的公路交通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管理的改革措施
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应用于发展,在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同时,还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步伐,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其改革措施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结合着我国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其完善,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统一的整体。针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公路运输管理
完善公路运输管理,是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确保公路运输管理顺利实施的重要依据。在当前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公路管理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由此就需要相关部门能够结合着我国公路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出科学、完善的运输管理政策,以此来促进公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
在公路运输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公路建设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能够在保障公路建设质量的同时,还能确保公路投入使用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也是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中的基本措施。在加强公路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编制工程施工预算,其核心在于完善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并结合着公路工程的实际施工状况,使工程预算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完善,在建立责任、权能、利益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各责任单位的预算体系,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监督、激励及分配等功能,完善施工企业内部存在的管理问题,同时完善施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程的预算成本也在一定基础上反映出公路施工企业的平均成本水平。在整个公路建设计划成本建设的过程中,是指结合着公路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根据计划期内的相关资料,由相关人员在实际成本发生前预先编制出人工费成本控制计划、材料成本控制计划、机械设备成本控制计划、管理费用成本控制计划、临时工程费用成本控制计划。在公路工程实际施工中,每一项公路项目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精心的预测,并在项目开工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精心选出合适的施工方案,严把施工原料关,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从根本上减少工程的成本投入,为其今后的投入使用奠定基础。
(三)积极应用现代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在完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着网络计算机的优势,促进信息整合。且在当前的公路管理中,多数公路已经使用了现代电子工程设备,在提高管理质量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公路运输管理,为其今后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四)将经济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关键词:金融危机交通运输业精细化管理
考察伴随至今的通货膨胀率,以及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都足以说明:金融危机的衍生作用,依然深刻的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其中,我国交通运输业必然成为影响较大的产业之一。
我国交通运输业,承担着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物质流通,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客运任务。由产业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我国金融危机时期外贸出口受阻的背景下,交通运输业的盈利能力必然遭到削减。并且,在高油价、通胀背景下,交通运输业客运领域的盈利空间,也遭到严重打击。
由此可见,金融危机下推动交通运输业的精细化管理,便成为必然选择。
一、金融危机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现状分析
若要切实推动交通运输业的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作到有的放矢。
(一)影响国际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打击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与我国有传统外贸往来的国家,普遍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由此,我国外向型企业的产品难以进入他国市场,从而,也就阻碍了我国交通运输业国际业务的展开。目前,传统外贸伙伴国在设立贸易壁垒时,引入了“绿色壁垒”这种技术性壁垒模式。在这种外贸壁垒模式下,我国交通运输业历来的高耗能、高尾气排放的特征,自然将被征收高额的罚金。这也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国际交通运输业的运营。
(二)影响国内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分析
尽管,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面前,我国经济仍然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但是,作为开放经济体,我国又不得不承受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联动影响。包括:流动性过剩、国际油价上涨等负面影响。通货膨胀预期直接影响着国民的消费偏好,在此背景下,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客运业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高油价的现实,则直接侵蚀了交通运输业的利润空间。
二、交通运输业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
由上可知,推动对我国交通运输业进行精细化管理,自然成为现实选择。在结合上文所作分式的同时,还须就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进行探究。
(一)提升产业结构的要求
目前国际贸易领域有关“绿色壁垒”的提出,从一个侧面实则是对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实践。在此背景下,我国交通运输业应加快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来应对全球油价高涨,以及物资材料短缺的现状。产业结构的提升,必然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下,有效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运营效率。
(二)转变经营战略的要求
可以预测,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仍不明朗的今天,他国上述保护性贸易政策将长期存在。因此,我国交通运输业从宏观管理层面,也就内在有转变经营战略的要求。结合中央提出的拉动内需的时代背景,应大力拓展国内乃至区域交通运输业务的市场份额。
(三)改善服务质量的要求
无论货运还是客运,都体现着交通运输业的服务特征。惟有通过改善服务质量,才能通过企业公共关系的建立,最终形成品牌效应。而品牌效应的获得,便能为交通运输企业赢得稳定的货源与客源。
三、交通运输业精细化管理的路径构建
实现交通运输业的精细化管理,实则是通过构建机制来满足上述内在要求。这里需要明确一点,即:交通运输业是由诸多交通类企业和组织构成的,在广泛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背景下,对于上述要求的满足很难通过自觉来完成。因此,还需借助各级政府“看得见的手”来引导。
(一)建立精细化管理的激励机制
上文所指出的提升产业结构,从而提高产业的运营效率。然而,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是各交通运输企业固定资本投资的加大。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不但将产生会计成本;还将产生较大的沉淀成本。这样一来,就弱化了各企业在提升产业结构的意愿。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应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来鼓励企业开展上述工作。
(二)削弱行政区壁垒对产业运营的影响
受到交通运输业运营特征的影响,在业务开展中一定的经济交通距离,是企业获得利润的先决条件。尽管,我国已逐步在开展功能区的规划;但是,目前的行政区壁垒仍然影响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因此,各级政府之间应建立协商机制;并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愿景下,给予对方交通运输企业,在路政收费以及畅通度上必要的支持。惟有这样,通过交通运输业的物流体系,才能支撑起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内在的商流体系。
(三)有效降低交通运输业的燃料消耗成本
伴随着中东局势等外生影响因素的作用,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频繁。在此背景下,在交通运输业精细化管理方面,就存在着燃料消耗成本难以控制的局面,这将极大的侵蚀该产业的利润空间。为此,国内交通运输业主管部门应联动能源生产部门,采取燃料差异化定价的措施。从而,在一定时期稳定交通运输业所需燃料的价格。并且,通过优化供应链系统、大力开展共同配送等工作,也将从技术层面,降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国内油价,以及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四)切实减少路政的收费环节
目前,路政收费已成为交通运输业运营费用支出的主要方面。根据央视2台所播出的“物流类节目”显示,高昂的高速路政收费不仅弱化了物流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还倒逼物流企业选择次优路线。最终,降低了物流运输效率,还加大了货损率。为此,相关主管部门还应在切实减少路政收费环节上下工夫。
最后,各级政府以及行业协会,还应监督与推动交通运输业服务质量的改善活动。通过建立奖惩机制,以及声誉约束机制来完成该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华.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10(8)
[2]常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公路经济发展[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4)
关键词:房地产;财务风险;目标;构建;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一、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快,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较好,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行业主要以土地和建筑物为其日常经营对象,是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多种经济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一定的带动性作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走势稳步提高,同时人口流动增加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加了居民对住宅的需求,因此人们对房屋的需求较为强烈,房地产行业处于买方市场。
但是,2011年国家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出台了限购、限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息率等政策,强化了对房地产企业的宏观调控,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其行业竞争性逐渐增大。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房地产行业的高收入和高利润等特点被打破,出现了部分撤资现象,日常的资金营运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在进行市场运作过程中需要面临的市场风险系数增大。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对内需要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转变房地产企业在财务危机前的被动局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
笔者认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是动态的,是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的,因此风险管理目标可以将风险作为管理目标区分的重要划分线。
在风险对房地产企业产生影响之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主要是为了实现成本支出合理并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开展。房地产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其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其会选择预期收益或者是预期收益现值最高的投资方案,而且会尽可能的控制成本,以期通过合理的成本支出获得合理的经济收入。同时,房地产企业十分重视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工程的投入成本,同时还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工程项目的进度。
在风险对房产企业产生影响之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主要是为了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和实现企业的项目预期目标。财务风险的产生会直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对房地产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风险产生之后,房地产企业需要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害,保证资金营运健康,以便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房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需要控制风险对项目开展的影响,缩小并调整企业在实际运行和计划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得工程项目的收益达到预期目标。
三、房地产企业构建财务管理体系应该财务的措施
无论是房地产企业还是其他类型的企业,其构建财务管理体系都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评估和财务风险防控。
(一)财务风险识别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房地产企业要做好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工作,首先就要根据企业的性质选择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识别办法,保证财务风险识别工作的嗜沸裕以便为风险防控和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为风险管理部门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供依据。其次,房地产企业在风险识别方面要重视财务风险调查表的使用,可以使用风险调查表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工作进行辅助,以便对风险定性因素进行识别,帮助房地产企业迅速判定自身是否正面临着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识别表简单可靠,对企业的初步自查风险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财务风险评估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财务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需要有风险评估指标,可以将风险评估指标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可以分为财务效益指标、资产运营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等等,不同的指标下又可以分为不同的评估内容和指标。风险评估的定性指标可以主要分为产品市场占有率、领导综合素质、员工综合素质、组织运行效率、经营发展战略、技术装备等。房地产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特点选择科学的风险评估指标,根据典型性原则选择并构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指标系统,为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可以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入手进行选择,并将财务性风险评估指标和非财务性评估指标结合起来。房地产企业可以对财务性指标进行分层次管理,可以设定一级的财务性评估指标,在一级财务性评估指标下设置二级财务评估指标。比如,房地产企业可以将短期偿债能力设为一级财务性评估指标,在短期偿债能力下设置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二级评估财务性评估指标。非财务性指标可以分为组织运行效率、销售渠道、人才管理、岗位设置、制度管理、战略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
(三)在财务风险防控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房地产企业要做好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就要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房地产企业项目的开发周期较长,资金需求量大,因此房地产企业要重视资金运营工作的重要性,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可持续性的资金流,为项目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其次,房地产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机制,根据项目和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对资金的筹措、使用和分配进行科学的规划。在资金的使用上,财务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拨付资金,杜绝预算资金挪用和盲目借贷行为的出现。再者,要加强流动资金管理,重视大宗大额资金的财务稽核,定期进行对账工作,随时检查项目后期的资金保障情况。同时要完善风险防控监督管理机制,保证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效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聚类分析 Ward法 多维标度法
一、引言
按照传统的江苏经济发展的地域划分方法,一般可以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主要区域,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基础、交通运输、政府投入等方面存在差异,三个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三个地域所在城市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指标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2013年江苏统计年鉴中的有关数据,本文以江苏十三个地级市按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些数据指标为依据,利用多元统计聚类分析法中的离差平方和法(WARD)和多维标度法(MDS),对江苏各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水平的差异情况作出一个地域划分,以验证江苏各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水平是否符合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地域划分:即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地域划分。
二、基本分析思路
(一)两种分析方法的原理
离差平方和法(WARD)属于一种常用的系统聚类的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先将多个样品各自看成一类,然后规定类与类之间的距离,选择距离最小的一对合并成新的一类,计算新类与其他类的距离,再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这样每次减少一类,直至所有的样品都成为一类为止。[1]
多维标度分析(MDS)则是另外一种聚类分析方法,它是以空间分布的形式表现对象之间相似性或亲疏关系的一种多元数据分析方法。其主要结果可以用多维标度图形象直观的表示出来。
多维标度法的计算实现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首先确定研究目的,选择需要进行比较分析的样品和变量,然后计算样品间的距离矩阵并分析样品间的距离矩阵;选择适当的维数,得到距离阵的古典解,将各个样品直观的表现出来并对结果进行解释,最后再验证模型的拟合效果。[2]通常要通过两步来完成:首先,构造一个f 维坐标空间,并用该空间中的点分别表示各样品, 此时点间的距离未必和原始输入次序相同,通常把这一步称为构造初步图形结构;其次,逐步修改初步图形结构,以得到一个新图形结构,使得在新结构中,各样品的点间距离次序和原始输入次序尽量一致。[3]
(二)两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两种分析方法中,离差平方和法(Ward)能够比较清晰直观地用谱系图的形式表示出结果,但难以得到结果之间的差异。而多维标度法(MDS)不仅能够在图中直观地表示出结果,而且能够得出维度上的坐标值,从坐标值能够得出各分析对象之间的距离。但多维标度法选用的维度不宜过多,最多用二维或者三维的空间分布图表示,如果维数过多,将很难在图中表示出来。综合以上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更好地得到最终的分析结论。
三、实证分析过程
(一)指标体系的选择
为了对江苏十三个地级市的经济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对于聚类分析统计指标的选择,以2013年江苏统计年鉴中的市县经济发展指标为标准,收集了十个能够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4]在作具体分析时,可分别用x1、x2、x3、x4、x5、x6等变量名表示,各项指标如下:
X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各地区常住人口计算人均数值,因各地区人口基数不一样,人均指标更加能够反映经济竞争力。
X2――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X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高占GDP比重高,表明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投入更多。
X4――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出口额或进口额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是开放度的评估与衡量指标。
X5――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一项反映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X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X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通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指标来综合反映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
X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系数低表明更加富裕。
X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是指按居住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X10――人均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二)实证分析
由于本研究中所使用的两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和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如用手工计算,其计算过程将会十分繁琐。为了便于研究的进行,采用数据分析软件R语言进行研究和分析。
使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进行聚类分析时,首先需要确定聚类过程中类的个数。Bemirmen(1972年)提出了应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适当的分类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根据聚类图来分析的准则[5]。在这里为了验证江苏传统经济地域的划分,即一般意义上苏南、苏中和苏北区域的划分,把类的个数也确定为三个,这样便于验证江苏十三个地级市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指标所统计出的竞争力水平是否也符合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地域划分。在R中根据聚类分析的谱系图显示,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被划归为一类,南通、镇江、扬州和泰州被划归为一类,剩余的城市被划归为另外一类,如图1中左图所示。
在进行多维标度(MDS)分析时,将研究数据转换为距离数据后,生成两种相互联系的结果――对象的空间分布图与对象在各维度上的解为坐标值。前者以后者为基础。依据空间分布图进行聚类发生困难或可能产生偏差时,就需要运用研究对象在各维度上的坐标值进行聚类分析[6]。本文在维数中选择了二维,因为二维平面图能够比较直观的表示出各地区的位置,在R语言中根据二维坐标值绘制出江苏十三市经济竞争力的二维标度图,结果显示无锡和苏州在图中的坐标值位置很近,并且和其他地区的差异非常大,可以划归为一类;南京和常州的坐标值位置相近,可以划归为一类;镇江和南通的坐标值数据所反映出的经济竞争力处于上升的势头;扬州和泰州的坐标值很近,大致反映了两市的经济竞争力水平相似;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和宿迁属于最后的一类,它们在图中的坐标值数据相近,如图1中右图所示。
四、分析结论
无论是采用系统聚类分析中的离差平方和法,还是采用多维标度法,对江苏十三市经济竞争力的聚类分析的结果大致是相同的,综合考虑离差平方和法和多维标度法得出的结论,根据谱系图和二维标度图得出三类地域划分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江苏十三个地级市按国民经济发展的指标统计出竞争力水平的系统聚类分析的结论,和一般意义上我们认为的江苏经济发展的地域划分,即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地域划分大体上是吻合的。由离差平方和法(WARD)和多维标度法(MDS)作出的聚类分析谱系图和多维标度图可以大致了解各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汤银才.R语言与统计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斌会.多元统计分析及R语言建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张文彤,董伟.SPSS 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任雪松,于秀林.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东旅游产业发展状况的省际比较、省内比较和国际比较,探讨了广东旅游产业在全国和亚太地区的定位,并据此对广东旅游产业的发展得出了几点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假日经济迅速升温,对旅游业产生强烈的需求。我国短缺经济的基本结束,也使各地将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视野由第一、二产业扩展到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产业。广东旅游产业因其强烈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区域性旅游资源优势和良好市场条件,被确定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起全省的普遍关注。对广东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作省际、省内和国际的全面比较分析,无疑有利于正确认识广东旅游产业在全国和亚太地区的定位,推动其健康发展。
一、旅游业发展状况的省际比较
根据笔者完成的广东省旅游局的“广东旅游产业定位分析”研究课题,各省市的旅游增加值比重与五个与旅游业相关的行业—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密切相关。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而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又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使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由于全国仅统计旅游总收入而没有统计旅游增加值,我们按广东旅游消费剥离系数估算了全国19个省市旅游增加值。广东旅游增加值占GDP的4.53%,仅小于新疆和海南0.32、0.15个百分点,在被统计的19个省市中居第三位。考虑到划一的旅游消费剥离系数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的新疆和海南的旅游增加值的高估因素,广东省旅游增加值比重与其差距应更小。1996年,广东旅游增加值占广东GDP4.53%,高于全国平均值2.73%1.8个百分点。在广东GDP占全国GDP的9.65%的背景下,广东旅游增加值占全国旅游增加值的比重高达16.03%。1997年,广东旅游增加值占广东GDP的4.6%,比全国平均值3.21%高1.4个百分点。广东旅游增加值占全国旅游增加值的13.61%,远高于当年广东GDP占全国GDP的9.51%的水平。换言之,全国旅游服务产品(增加值)的七分之一是广东提供的。这说明广东的旅游发展的相对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了广东不仅是一个经济大省,而且是一个旅游大省的地位。
二、旅游业发展状况的省内比较
按旅游增加值的比重,广东省不同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大致可分为三种状况。
1.旅游业发展高水平地区:珠江三角洲。旅游增加值为283.15亿元,占当地GDP的5.4%,高于全省平均旅游增加值比重0.8个百分点;旅游增加值占全省旅游增加值的84.1%,比当地GDP占全省的比重高12.3个百分点。这说明,珠江三角洲旅游业在全省中的地位,高于该地区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地位。
2.旅游业发展中等水平地区:粤北。其旅游增加值为7.71亿元,占当地GDP的3.88%,低于全省平均旅游增加值比重0.7个百分点;旅游增加值占全省旅游增加值的2.25%,低于当地GDP占全省GDP的比重0.5个百分点。这说明,粤北地区旅游业在全省的地位,略低于该地区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地位。
3.旅游业发展低水平地区:粤西、粤东。其旅游增加值分别为20.60亿元和24.42亿元,占当地GDP的2.85%和2.2%,约为全省平均旅游增加值比重的一半;旅游增加值分别占全省旅游增加值的6.12%和7.3%,大大低于当地GDP占全省GDP的比重(9.96%和15.5%)。这说明,粤西、粤东地区旅游业在全省中的地位,大大低于该地区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地位。
按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排序,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旅游高比重市(4%以上):穗、深、珠、清远、汕尾、东莞。其中,广州、深圳和珠海,提供全省旅游增加值的58.6%,旅游总收入的64.9%,与其他市相比呈压倒优势。
第二层次:旅游中比重市(3-4%):湛江、云浮、河源、肇庆、潮州。
第三层次:旅游低比重市(2-3%):中山、汕头、韶关、阳江、江门、惠州、佛山。第四层次:旅游甚低比重市(1%以下):茂名、揭阳、梅州。
三、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国际比较
1.广东入境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比较。近年来,广东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表3展示了广东入境旅游在全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和外省口岸的增多,来华游客从广东口岸入境的比例由1980年的93%,下降到九十年代中期的80%左右。同期广东接待入境游客占从广东入境游客的比例由16%下降到7%左右。1991-1996年,广东(旅游系统)接待入境游客占本省入境游客的比重由8%下降到6%,广东接待入境游客占全国入境游客的比重由6.7%下降到4.9%。
2.广东入境旅游业在亚太地区的比较。1995年广东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入境旅游市场中约占1.4%的份额。广东接待入境游客数约是朝鲜的10倍,蒙古的10倍,文莱的2倍,柬埔寨的5倍,老挝的17倍;大致相当于中国(大陆)的1/18,中国香港的1/9,中国澳门的1/4,中国台湾的1/2,新加坡的1/6,马来西亚1/7,泰国的1/6,日本的3/5,韩国的1/3,印尼的1/4,菲律宾的3/5,越南的4/5,澳大利亚的1/3,新西兰的3/4。
3.旅游消费结构的国际比较。如果我们以加拿大旅游消费作为国际旅游消费的参照系,通过分析加拿大统计局1994年的《旅游卫星报告》,就可以大致了解广东与国外旅游消费结构的异同。
广东旅游增加值构成体现了国际旅游业的共同特征,大约30%-35%是物品性消费,65%-70%是服务性消费。差别在于加拿大的旅游消费中饮食和长途交通比重大大高于广东。其航空、宾馆和餐厅服务消费占旅游业总收入的45%。饮食消费比重高于广东4.5个百分点,高于中国5.6个百分点,长途交通消费比重高于广东12.5个百分点(国际旅游)和18.7个百分点(国内旅游)。这些差异的形成有两个主要原因:(1)饮食消费比重的差异可归因于中国农产品便宜和人工成本较低,使人民币的食物购买力较高。(2)长途交通服务的差异反映了中国和加拿大人出游交通方式的不同:加拿大乘飞机或私家车出游比较普遍,使旅游活动半径扩展到国外和洲际,旅费明显上升;中国乘火车或汽车出游相对来说比较普遍,旅游活动半径主要限于国内。这又由两国的收入水平的差异造成。
四、基本结论
通过对广东旅游业的省际、省内和国际比较,可以得出如下5个基本结论:
1.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与人均GDP密切相关。广东旅游产业的比重所以居全国前列,主要原因是广东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广东省的旅游大省是由经济大省的地位确定的。旅游业只有依托国民经济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因此,各地在“十五”发展计划中规划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目前和将来达到的水平(本地的和旅游产品销售地)为基点。旅游产业超前或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都是不可取的。
2.旅游产业与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互为因果,互相促进。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关注这些互补性行业的配套发展。针对广东目前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实施广东服务环境大变工程,通过规范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市场,组建第三产业各服务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对服务业实行行业管理,大张旗鼓地开展”有法必依,严格执法”的宣传教育活动等方法,改善广东旅游产业的软硬环境。
3.旅游服务产品的占有量与人口绝对数量相关程度低,与人口的经济收入和购买力水平相关程度高。由于广东省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且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因此,希望在短期内打破省内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是不现实的。旅游资源相对密集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的地区(如粤北地区),难以形成以本地人为销售对象的旅游服务市场,应以经济发达但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为旅游服务的主要销售市场。为此要特别重视发展外向型旅游服务业,重视服务输出。这应是其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向。因此,广东省各地确定旅游产业的布局、结构、重点,要有全省“一盘棋”的观念,避免发展那些从局部看是可行的,而从全省看具有强烈消费替代性的旅游服务产品。
4.广东省的入境旅游业在亚太地区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其接待的入境游客总量多于5个国家(或地区),超过8个国家(或地区)的1/4。要正视广东省作为入境旅游过境地的地位上升,作为入境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下降的原因,一方面要重视利用入境游客数量在亚太地区所占的一定优势,以吸引过境游客扩大旅游消费为着力点,设法延长过境地游客在广东的停留时间,另一方面利用珠三角“72小时免签”的有利条件,吸引在港澳地区入境的游客(占亚太地区18%)顺道来广东游览消费。
5.对广东与加拿大旅游消费结构的分析表明,交通消费是制约广东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广东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交通业的规模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将使广东旅游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广东要把加速发展现代交通业,作为培育旅游产业新经济增长点的重点来抓,通过发展省内高速公路网和轻轨交通,为广东人游广东,为过境客多游广东,为港澳入境游客增游广东提供便利条件;通过发展航空业务促进海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