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石油的化学性质

石油的化学性质

时间:2023-07-19 17:31: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石油的化学性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石油的化学性质

第1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精细化工;职业教育;问卷调查

《有机化学》是高职院校化工技术类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相关理论和方法学问题等。显而易见,专业方向和就业倾向不同,对于《有机化学》课程学习内容的侧重点也就不同。为了改善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目前《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1],课题组拟将《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学内容,拓展模块则根据在相关化工企业调研的结果,针对专业方向、就业倾向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选择性组合,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任务要求。

本调查通过走访陕西省(以下简称“我省”)部分精细化工企业、咨询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部门负责人、回访在企业工作的我院毕业生等形式,对企业人才结构与知识需求状况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教学现状,收集不同专业方向、职业倾向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知识技能要求,旨在获得精细化工企业职工日常工作“必须、够用”的《有机化学》课程知识与技能要求,以便于制定出更加符合精细化工专业学生就业需要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而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精细化工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调查情况介绍

1.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重点走访和发放问卷两种途径进行。重点走访对象包括省内精细化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主管3人,技术人员5人,省内精细化工专业教育专家2人。

进行问卷的企业除了要求专业针对性强外,考虑到目前学生就业实习需要,选择了以下三类企业:①接收我院毕业生就业较多的企业;②我院的长期生产实习基地单位;③学生期望能够就业的单位。共选择精细化工企业5家,分别为渭南海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西安瑞联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西安惠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陕西宝塔山油漆有限公司、西安凯洁精细化工制造有限公司。

2.调查内容。本次问卷调查表以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高鸿宾主编[2]的高职高专教材《有机化学》(第二版)和周志高[3]等主编的高职高专教材《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为基础素材,并进行了充实和完善。问卷调查内容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按照有机物类型的不同进行划分,共18个教学项目,具体包括绪论、烷烃、环烷烃、烯烃、二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和酚、醚和环氧化合物、醛和酮、羧酸、羧酸衍生物、含氮有机物、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3、对映异构等。实践部分包括安全教育、有机基本操作、有机合成操作、性质与鉴定、综合实验等5个项目。要求被问卷人在其认为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对应序号上做出标记,同时,如果认为还需要增加哪些内容,一并添加在相关知识点附近。

二、理论部分调查统计与分析

1.项目整体调查结果与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各个教学项目的必要性从高到低依次如下:含氮有机物、醛和酮、芳香烃、羧酸衍生物、卤代烃、醇和酚、烷烃、醚和环氧化合物、环烷烃、烯烃、二烯烃、绪论、炔烃、羧酸、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对映异构、氨基酸和蛋白质等。这一问卷结果和精细化工行业岗位密切相关,我省精细化工生产企业大都是从事精细化学品合成的企业,而含氮有机物、含氧有机物、芳香烃等都是精细化学品合成中必须的有机化工原料。相对来说,烷烃、环烷烃、烯烃、炔烃等,对于精细化工企业来说用到的机会就少了,因为这些物质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属于基础化工而非精细化工的范畴。

芳香烃(苯、甲苯、二甲苯等)虽然属于基础化工原料,但是芳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是合成很多精细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譬如问卷企业中的两家新型电子材料生产企业,在合成电子液晶产品时就用到芳香烃及其衍生物作为原料,所得产品也属于芳香烃衍生物。这些可能就是芳香烃相关教学内容在本次问卷中被认为比较重要的原因。

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对映异构、氨基酸和蛋白质等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有机物虽然化学或者生物活性强,譬如某些医药产品等,但是生产量相对较小,并不是我省精细化工生产企业的主流,也非本次调查的重点。

2.项目内部不同任务的调查与分析。以醛和酮这一项目为例,不同任务的必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如下:醛和酮的制法、醛和酮的化学性质、醛和酮的分类和命名、羰基的结构、醛和酮的物理性质等。有机化学教材对于每一种类型的化合物,都分别从来源、分类、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从统计结果来看,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在各个项目统计中均处于前列,说明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很重要,这一点显而易见。另外各种有机物的来源、制法、鉴定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在调查结果中也靠前。而有机物的结构、异构等深奥的理论知识,仅从调查结果来看,必要性不强。

按整个统计结果依序排列,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醛和酮的制法、醚的化学性质、醛和酮的化学性质、重氮盐的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等教学任务的重要性较强,这些教学内容与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密切相关,是精细化学品合成的理论指导。

三、实践部分调查统计与分析

第2篇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依据

《课程标准》

《模块学习要求》

补充说明

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以具体物质为例,分析官能团的特性及其相互转化。

通过认识各类有机物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引导学生上升到对一类化合物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认识。引导学生归纳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形成有机化学主干知识网。

能根据上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道煤、石油、天然气是烃的

重要来源。

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3.1知道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目标

在烃类物质中,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最复杂,用途也非常广泛,对社会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节内容是烃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教科书在复习苯的结构和性质后,重点介绍了苯的同系物。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从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规律和思考方法,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问题。要注意脂肪烃和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要善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2)了解苯的同系物的命名规则

(3)通过苯和甲苯的化学性质的研究,加深对取代、加成等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设计苯的卤代及硝化的实验方案,加深对苯及同系物性质的认识,提高设计、评价及优选实验方案的能力。

(2)通过对比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进一步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研究元素化合物的基本学科思想。

(3)通过对比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初步确立有机基团之间相互影响的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阅读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发现历史,体会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2)通过设计苯的硝化和溴代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严谨治学、执着追求的科学态度;

(3)通过让学生调查研究苯及同系物的作用及危害,使其辩证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其深切的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难点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结构与性质及其相互联系。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特点

本节教材的内容是在必修2苯的基础上拓展到苯的同系物及芳香烃的来源和应用。“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回忆、巩固苯的特殊结构与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燃烧、取代、加成),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苯与溴、浓硝酸发生反应的条件设计制备溴苯和硝基苯的实验方案;“苯的同系物”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苯环与侧链烃基的相互作用;教学时可以通过比较苯和甲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不同,使学生认识基团间的相互影响。围绕“苯及其同系物使人中毒”的话题,课前布置学生进行查阅资料或实地调查的实践活动,把活动的结果做成简单的课件或宣传文稿,由学生来展示,达到主动参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学时建议

一学时(关于芳香烃的结构建议指导学生作为课后拓展学习的内容)

四、教学资源建议

(1)教材资源

教材中科学视野部分给出了苯的离域Π键分子结构,结合教材补充甲苯的P-Π共轭分子结构,供有余力的同学自学。

(2)实验资源

实验录像:苯的燃烧、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及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

苯的卤代和硝化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2-2】

(3)网络资源

如/

e-/等等。

五、教学方法、学习策略指导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苯、苯的同系物、芳香烃,每部分给出两个不同方案作为教学、学习的参考。

1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学生已经了解了苯的结构和性质,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复习再现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并将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与脂肪烃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找出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特点,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方案Ⅰ】复习再现,对比思考,学习迁移

复习再现:复习苯的结构和性质。通过计算机课件、立体模型展示苯的结构,通过实验录相再现苯的燃烧、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及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列表对比小结。

提示:从苯的分子组成上看,具有很高的不饱和度,其性质应该同乙烯、乙炔相似,但实际苯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说明苯的结构比较稳定。这是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特殊之处──“组成上高度不饱和,结构比较稳定”。

学习迁移:

(1)苯燃烧有浓厚的黑烟,同乙炔类似,因为苯(C6H6)和乙炔(C2H2)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相同,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均为92.3%,高于甲烷和乙烯。

(2)取代反应,类似于烷烃的反应,重点讨论苯的溴代和硝化反应,与甲烷氯代的反应进行对比。

让学生设计苯的溴代和硝化的实验方案,加深对反应条件的认识,增强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1)由于制取溴苯需要用剧毒试剂──液溴为原料,因此不宜作为学生操作的实验,只要求学生根据反应原理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最后给出实验装置图加深理解。

图2-4溴苯的制取图2-5硝基苯的制取

【方案Ⅱ】资料展示,研究讨论,交流提高

资料展示(情景创设):教师展示有关苯的各种学习资料。如苯的样品,苯的结构模型,苯的燃烧、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及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的实验录像,苯发生溴代、硝化反应的实验录像等。

提示讨论问题:从苯组成上看,苯属于饱和烃、还是不饱和烃?苯和乙烯、乙炔都属于不饱和烃,为什么它不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苯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对其性质有何影响?

研究讨论:学生分组研究有关学习资料,讨论上述提示问题,归纳总结有关规律。

交流提高:由同学代表交流研究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点拨,并进一步指导学生书写苯与溴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取代反应、与浓硝酸浓硫酸即混酸发生硝化反应、与氢气发生催化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苯的同系物

【方案Ⅰ】活动探究,对比思考,总结讲解

活动探究:讨论对比苯和甲苯结构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实验探究苯、甲苯分别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思考有机化合物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通过活动探究,填写下表:

总结讲解:甲苯发生取代反应时取代基的定位,甲苯被氧化的原因是苯环与甲基的相互作用使甲基变得活泼。

【方案Ⅱ】结构演绎,观察思考,迁移提高

结构演绎(情景创设):对比苯、甲苯、甲烷的分子式、结构简式,讨论分析它们结构的异同点:

观察思考:完成【实验2-2】,通过观察苯、甲苯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实验,认识甲苯性质的特点,理解甲苯与苯性质的不同。

总结讲解:通过苯与甲苯、甲苯与甲烷的性质差异,讲解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迁移提高:通过甲苯的性质,讨论分析乙苯、二甲苯可能的化学性质。

3.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方案Ⅰ】自学阅读,讨论提高

情景创设(教师也可提供网络教学资源,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

问题提示:芳香烃的主要来源是什么?芳香烃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讨论相关问题

小结提高:交流各小组讨论结果,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对石油产品及其应用的认识。

【方案Ⅱ】作为示范校,还可以把实践活动设计成一次课题研究活动。

课题: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通过查阅有关书籍了解苯的毒性,了解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知道工业生产中常用苯作溶剂。如油漆稀料、某些品牌的涂改液也用苯作溶剂等。通过互联网调查发生的苯中毒事件。

通过研究,提出有关苯的安全使用,防止中毒事件发生的建议。

六、课堂评价建议

1、知识测评

(1)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2)甲苯和苯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是液体B.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都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D.苯环上都只有一种一氯代物

(3)珍爱生命,远离。以下是四种的结构简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的分子式为C13H16ClNO

B.这四种都属于芳香烃

C.1mol大麻可以与7molBr2恰好完全反应

D.不可能发生加成反应

(4)某烃含碳某烃的分子式为C10H14,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其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烷基,则此烃的结构共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5)某烃的质量分数为90.6%,其蒸气为空气密度的3.66倍,则其分子式为_______。

若该烃硝化时,苯环上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一种,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若该烃硝化时,苯环上一硝基取代物有两种,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若该烃硝化时,苯环上一硝基取代物有三种,则这三种一硝基取代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表是A、B二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

A

B

①能使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②比例模型为:

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①由C、H两种元素组成;

②球棍模型为: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与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生成物的名称叫做;写出在一定条件下,A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②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分子C,C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俗称“同系物”),它们均符合通式CnH2n+2。当n=__________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③B具有的性质是(填序号):①无色无味液体、②有毒、③不溶于水、④密度比水大、⑤与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反应褪色、⑥任何条件下不与氢气反应;

写出在浓硫酸作用下,B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二噁英是严重的污染物,很难降解,毒性极大,它常由焚烧垃圾产生,其中一种异构体为,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该分子中的碳原子都以

_____杂化方式进行杂化;它__________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填“是”或“否”)

2、活动表现评价

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等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说明

第3篇

关键词:商品 质量 变化 因素

商品发生质量变化,是由一定因素引起的。为了保养好商品,确保商品的安全,必须找出变化原因,掌握商品质量变化的规律。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因素很多,通常引起商品变化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种,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一、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内在因素

1.商品的物理性质

商品的物理性质主要是指商品的吸湿性、导热性、耐热性、透气性等多项物理指标,商品的物理指标直接影响商品的质量变化速度。

2.商品的机械性质

商品的机械性质,是指商品的形态、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反应。商品的这种性质与其质量关系极为密切,并决定其适用性、坚固耐久性和外观。它包括商品的弹性、可塑性、强度、韧性、脆性等。这些商品的机械性质对商品的外形及结构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3.商品的化学性质

商品的化学性质,是指商品的形态、结构以及商品在光、热、氧、酸、碱、温度、湿度等作用下,发生改变商品本质的性质。

与商品储存紧密相关的商品的化学性质包括:商品的化学稳定性,商品的毒性、腐蚀性、燃烧性、爆炸性等。

4.商品的结构

商品的结构是指商品的外观形态和商品的内部结构。商品结构对商品的质量变化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外界因素

商品储存期间的质量变化,主要是货品内部运动或生理活动的结果,但与储存的外界因素有密切关系。商品质量变化的外在因素,可分为社会因素和自然条件因素两方面。社会因素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生产经济形势,技术政策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以及规章制度,物流设备等。这些因素影响商品的储存规模、储存水平及储存时间,对储存质量具有间接影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

1.空气中的氧

一般情况下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氧很活泼,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作用,对商品质量变化影响非常大。如氧可以加速金属商品腐蚀;氧是好氧性微生物生物活动的必备条件,使有机体商品发生霉腐;氧是害虫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仓库害虫的发育的必要条件。氧是助燃剂,不利于危险品的安全储存;在油脂的酸败,鲜活商品的分解、变质中,氧都是积极参与者。因此,在养护中,对于受氧气影响比较大的商品,要采取各种方法(如浸泡、密封、充氮等)隔绝氧气对商品的影响。

2.日光

日光中含有热量、紫外线、红外线等,它对商品起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从正面来看,日光能够加速受潮商品的水分蒸发,杀死、杀伤微生物和商品害虫,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商品的保护;但是,从反面来看,某些商品在日光的直接照射下,又发生破坏作用,如日光能使酒类挥发、油脂加速酸败、橡胶塑料制品迅速老化、纸张发黄变脆、色布褪色、药品变质、照相胶卷感光等等。因此,要根据各种不同商品的特性,注意避免或减少日光的照射。

3.微生物和仓库害虫

微生物和商品害虫存在是商品霉腐、虫蛀的前提条件。微生物的活动,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没有水分,它是无法生活下去的;没有适宜的温度,它也不能生长繁殖。掌握这些规律就可以创造条件,根据商品的含水量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防止微生物生长,以利于商品的储存。

4.温度

温度是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温度能直接影响物质微粒的运动速度:一般商品在常温或常温以下,都比较稳定,高温能够促进商品的挥发、渗漏、熔化等物理变化及各种化学变化;而低温又容易引起某些商品的冻结、沉淀等变化,温度忽高忽低,会影响到商品质量的稳定性。此外,温度适宜时会给微生物和害虫的生长繁殖创造有利条件,加速商品腐败变质和虫蛀。因此,控制和调节仓储商品的温度是商品养护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5.空气的湿度

空气的干湿程度称为空气的湿度。空气湿度的改变,能引起商品的含水量、化学成分、外形或体态结构发生变化。湿度下降,将使商品因放出水分而降低含水量,减轻重量,如水果、蔬菜、肥皂等会发生萎缩使失水过多;而湿度增高,商品含水量和重量相应增加,如食糖、食盐、化肥、硝酸铵等易溶性商品结块、膨胀或进一步融化,钢铁制品生锈,纺织品、竹木制品、卷烟等发生霉变或被虫蛀等;湿度适宜,可保持商品的正常含水量、外形或体态结构和重量。所以,在商品养护中,必须掌握各种商品的适宜湿度要求,尽量创造适宜商品储存的空气湿度。

6.卫生条件

卫生条件是保证商品免于变质腐败的重要条件之一。卫生条件不良,不仅使灰尘、油垢、垃圾、腥臭等污染商品造成某些外观疵点和感染异味,而且还为微生物、害虫等创造了活动场所。因此,商品在储存过程中,一定要搞好储存环境的卫生,保持商品本身的卫生,防止商品之间的污染。

7.有害气体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来自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煤气等燃烧时放出的烟尘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放出的粉尘、废气。

商品储存在有害气体浓度大的空气中,其质量变化明显。应尽量避免仓库处于有害气体浓度过大的环境中,并且使用加强商品的包装或在商品表面涂油、涂蜡等方法,减少有害气体在与商品直接接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第4篇

摘 要: 在所有的高中课程中,除了语数外三大科有难度外,还有一些理科也存在很大难度。高中化学中就有很多的知识点艰涩难懂。但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特别是对理科生来说,因此学好化学很有必要。同时化学也是一门相对抽象的科目,而且与数学这门学科之间也有密切联系,这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高中化学的知识点比较零碎,物质的种类多样化,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各不相同。所以不管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考前复习过程中学生都难以做到对所有的知识点面面俱到,总是会出现知识点的遗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时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

关键词: 高中化学知识点 分类 系统化

高中化学学是离不开化学物质、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因此知识点非常繁多,如果不能对这些各个方向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梳理,而是依照课本的顺序进行知识点的单个讲解,学生就很容易遗漏一些知识点,也就无法实现对知识的连贯学习。长久下去就难以跟上课堂的节奏,慢慢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知识点做科学合理的归纳总结,将一些零零碎碎的知识点化成一个整体,慢慢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把握,从而加深他们对各个小的知识点的印象,不至于在考试的时候因为对某个知识点没有印象而手足无措。教师要在每节课后做一个小小的课后总结,每个单元结束再做单元总结,必修一结束也要做一个整体总结。这样及时地进行知识的整合,将所有的知识点纳入一个知识体系中,把彼此之间的关系理清,就不会出现知识点混乱的状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进行知识点总结的过程中,先要大体上进行分类。分类总结更容易条理化,思路也会清晰。化学就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学科,所以对不同物质的研究至关重要。因此首先要对不同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一定的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要对物质的分类做一个大体的论述,然后分解开来引导学生进行详细学习。例如物质总的来说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两大类,而纯净物又分为化合物和单质两类。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单质则包括金属和非金属。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画一个知识体系图,先对物质的分类有个整体解读,然后对具体的物质进行分析。研究任何一种物质都是从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两方面入手的,一般的物理性质只需通过观察就可以得到,而化学性质就需要化学实验才能得到。铁粉是黑色的,而固体的铁则是呈现银白色。铜单质是紫红色的。氯水是黄绿色的,F■则是淡黄色的。这些物质有的是固体,有的是液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观察然后从颜色、气味、存在形式等各个方面做总结,而不是单一地讲解传授知识点。而对有些物质进行总结的时候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把握。以乙烯为例,首先总结它的物理性质,它在常温条件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而且轻于空气,很难溶于水。它的化学性质是具有氧化性,能使高锰酸钾容易褪色,也具有很强的可燃性。它可以进行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它经常被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也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调节剂和催熟剂。以有机物蛋白质为例,它是一种化合物,而且分子质量较大。它还可以与许多的化学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点燃还会散发出烧焦羽毛的气味,也可以进行水解形成氨基酸。通过对一种物质从不同方面进行总结、把握,就能把相关的知识点用一条线索串联起来,不至于零散难以记忆。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的概念和理论,这些都是最基础且要求学生掌握的。对这些基本的概念性知识的把握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不能理解最基本的理论,那么对其他知识点的学习都是徒劳无功的,也无法做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总结和熟练掌握。例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某些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起来记忆。例如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而化学平衡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程度不变的状态。如果不能理解化学反应速率这个概念就无法理解化学平衡状态。所以总结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知识的方法。在高中化学学习中,也会遇到一些理解起来很有难度的概念,例如阿伏伽德罗定律这种理论性的概念。在同温同压下,同一体积的分子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总结为“三同”定“一同”。这样不仅可以将知识简化还能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是单纯地对每个概念死记硬背,无法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在遇到相关的题目的时候就无法运用自如。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对于课本的知识记得滚瓜烂熟却不会做题的原因。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对知识点的分类、归纳和总结。因为不管是对于一哪门学科来说,所有的知识点看起来好像无关,但其实彼此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有些知识点就像是链条一样是环环相扣的。如果一个环节无法理解,就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性,对学生循循善诱。与学生一起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建立起知识体系,将一个个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理解记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云.谈高中化学教学难点.学习报,2013.09.07.

[2]李华.浅析高中化学教学.大江周刊,2012.3.

第5篇

1试剂存放的环境及管理

实验室中所使用的试剂试药其配制后都有其规定的使用期限。化学试剂种类繁多、规格不一,用途各异,无论是化学试剂仓库管理人员还是实验室人员都应对各类化学试剂的性质有所了解和掌握,以便合理选购,正确使用,妥善管理,使实验室出具的数据更具有科学性。化学试剂有许多属于危险品,潜在很多不安全因素,日常管理中要高度强调防火意识、防爆意识、防毒意识、尽量消除安全隐患。

存放试剂的环境直接影响到库存试剂的内在质量,因此,应根据库存试剂的性质对其进行分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用不同的材料及设备,采取措施控制和调节库内或某一范围的内环境,使之适合于试剂的存贮条件,保障试剂的质量与安全。例如,大多数有机溶剂需要避光存贮,必要时要存贮于冷库存中(如乙醚、石油醚等在夏季的存放),并且需要保证库存内有良好的通风设备。而大多数无机试剂则可以在自然条件下存贮,但某些盐类见光、受热易分解,需避光存贮于阴凉处(如硝酸银等)。有的化学试剂具有强氧化性,遇酸受热或与有机物接触混合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则需要单独妥善保存(如硝酸铵等)。对于化学危险品的存贮环境,不仅要求环境条件保证试剂的质量,还要求仓库内部的结构、温度及内部设施如照明、通风等电器,试剂架及地面铺设材料等都要符合有关消防管理法规,以确保安全,无隐患。

2入库试剂的存贮与管理

对于种类繁多的化学试剂,应按一定规律分类存放,以便于日常领用和清点。例如,无机试剂可分作酸类、碱类、盐类及氧化物类等;盐类可按阳离子分类,如钾盐、钠盐、钙盐、镁盐、铵盐等等;一般有机试剂的可按官能团分类,如烃类、醇类、醛类、醚类、酸类等;指示剂可按用途分类,如酸碱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络合指示剂等;专用有机试剂和各类生化试剂可按测定对象作技术分类。

所有试剂的包装必须保持完整,有清晰的标签。在入库前需先作外观检查,看有无沉淀、潮解,经确认合格后方可入库。在库试剂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确保试剂的质量和安全。

3化学危险品的安全贮存管理

受光、热、空气、水或撞击等外界因素影响,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试剂,或具有强腐蚀性、剧毒性的试剂统称作化学危险品,这些试剂的存放条件各有不同,有的要降温,有的要保温,有的怕水怕潮,有的则要浸水中,有的化学性质活泼,有的则稳定,有的要密封,有的则要通风。因此,要严格地按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隔离存放,同时规范必要的领用制度,并按有关消防管理法规在库内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

3.1爆炸品如硝酸铵、苦味酸、三硝基甲苯等,遇高温、摩擦、撞击可引起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产生猛烈的爆炸,因此,要求存放于阴凉、低温处。取用时注意轻拿轻放。

3.2易燃品

3.2.1易燃液体如丙酮、乙醚、甲醇、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具有沸点低,易挥发、遇火则燃烧等特点,要求存放阴凉处,远离热源,并注意库内的温度,经常通风换气。

3.2.2易燃固体如赤磷、硫萘等,燃点低,受热摩擦、撞击或遇氧化剂可引起剧烈连续燃烧、爆炸。必须存放于阴暗处,决不能与性质相抵触的试剂混放在一起。

3.2.3易燃气体如氢气、乙炔、甲烷等气体钢瓶,受撞击、受热可引起燃烧和爆炸,要远离热源单独存放。

3.2.4遇水燃烧品如钾、钠,遇水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气气体并放出热量,可引起爆炸,因此,必须要浸于煤油中保存,万万不可与水接触。

3.2.5自燃物品如黄磷、硝化纤维等,在适当温度下被空气氧化,放热达到燃点则可引起自燃,因此,必须将之浸于水中保存。

3.3氧化剂如硝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具有强氧化性,遇酸受热与有机物、易燃品、还原剂混合时,可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因此,要与易燃品、爆炸品分间存放。

3.4剧如氰化钾、三氧化二砷、氯化汞、氧化汞、硫酸二甲酯等试剂有剧烈毒性,要求专柜存放,并制定严格的领用登记制度,用多少领多少,严格加强管理。

3.5腐蚀品如强酸、强碱、氢氟酸、溴、苯酚等,本身不但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还具有毒性,易燃性和氧化性,因此,必须与氧化剂、易燃品、爆炸品分间存放,注意通风。

4实验室配制试剂的管理及使用

4.1领用到实验室的药品称量完以后不常用的要及时登记再入库,不要在实验室里存放如强酸:硫酸、硝酸、盐酸等,以及一些需要特殊存放的易燃易爆的药品。对于剧及其他腐蚀品的领用应严格按照规定及时登记再入库。

4.2实验室配好的试剂应当根据其化学性质加以存放如氢氧化钠溶液要存放于聚乙烯瓶中,硝酸溶液易放于棕色瓶中贮存。碘标准溶液置于阴凉处,密闭、避光保存。

第6篇

知识有两种,其一是我们自己精通的问题;其二是我们知道在哪里找到关于某问题的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上化学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

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

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五、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基本概念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3.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4.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5.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O2、S、P等。

6.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KClO3、SO2等。

7.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SO2等。

8.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9.分解反应:

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0.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1.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2.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题:

(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78%;

O2:21% ;

稀有气体:0.94% ;

CO2:0.03% ;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CO、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硫 S +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铁3Fe + 2O2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 4P + 5O2 = 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

4.收集方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2H2+O2

3.水的组成:

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

可燃性。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

(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单质、纯净物、化合物、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

(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

(2)过滤;

(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

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第7篇

重要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学会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重、难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

【教学方法】:结构推导、性质推测,实验引导,验证性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计算课本84页12题

〖提问〗:该烃从分子组成上与乙烷有何差别?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会有何变化?

〖讲解〗:由于相对乙烷,它的氢原子较稀少,我们称它乙烯

〖提问〗:去掉两个氢原子,C原子为满足4个价键,碳碳键将做怎样的变化?

〖讲解〗:引出C=C双键和不饱和烃的概念及烯烃的概念

〖提问〗:乙烯分子的空间构型又会如何变化?

C-H键键角还会保持109028‘吗?如何改变才稳定?

〖展示模型〗: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资源/化学图片/烃结构和反应式/10.gif">

〖提问〗:对比乙烷和乙烯分子中键的参数,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乙烷(C2H6)

乙烯(C2H4)

键长(10-10米)

1.54

1.33

键能(KJ/mol)

348

615

键角

109º28ˊ

120º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得出结论:C=C的键能和键长并不是C-C的两倍,说明C=C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容易断裂,有一个键较稳定。(由于C=C双键在形成时,新成键电子云受原有C-C单键头靠头重叠的电子云的影响,只能肩并肩重叠)

〖学生活动〗:书写乙烯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讲解〗:书写注意事项和结构简式的正误书写

正:CH2=CH2H2C=CH2

误:CH2CH2

〖引言〗:目前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的标准有三个方面:(1)钢铁工业(2)汽车工业(3)乙烯的产量。可见乙烯工业生产的重要地位,因为它是许多药品、合成材料等产品的母体,与石油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那么,在实验室如何制取乙烯呢?我们一般要研究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三个方面。

〖讲解〗:实验室常用乙醇来制取乙烯,介绍乙醇分子式和结构式以及分子中的羟基及羟字的来源(氧、氢各取一半)

〖投影〗:一、反应原理

1、由乙醇变成乙烯,从分子组成的角度看,还应有什么产物?(水)

2、要从乙醇分子中去掉一个水分子,应选用什么试剂?它在反应中起了什么作用?用量又如何呢?

3、从有机物反应的特点来看,你认为要使反应快些,应用什么条件?

为何要控制温度在1700左右?(不同温度,产物不同)

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反应后的混合液为何会变黑,有时还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先炭化,碳再和浓硫酸反应产生SO2)

二、装置原理

1、应选用怎样的装置制取乙烯呢?与以前学的哪种制气装置相似?

2、为何加入碎瓷片?

3、温度计有何作用?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在什么位置合适?(瓶底、溶液中、液面上)为什么?

4、如何收集?

三、操作原理

1、安装顺序如何?(由下到上,由左到右)

2、混合液体时是将什么倒入什么中?为什么?(乙醇倒入浓硫酸中)

3、能否在量筒中混合液体?为什么?(否,混合时放热)

4、实验完毕,是先撤酒精灯,还是先撤导管?(先移导管后灭灯)

〖师生活动〗:边投影、边讨论、回答、分析,边讲解,边演示实验

(第二课时)

〖引入〗:直接引入

〖演示实验〗:1、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乙烯通入溴水

3、点燃乙烯气体

〖投影〗:[思考讨论]

1、看到各有什么现象?说明乙烯具有什么性质?

2、乙烯如何能制成塑料薄膜?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讲解乙烯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反应

(1)燃烧

(产生黑烟是因为含碳量高,燃烧不充分;火焰明亮是碳微粒受灼热而发光)

(2)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酸化目的是增强氧化性,因生成高锰酸)

二、加成反应

X—X

H—H

H—X(必须是气体,有水则电离,无法加成)

H—OH(必须是蒸气)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87页加成反应概念,指出“生成别的物质”的含义应指“生成比原来饱和的物质”

〖过渡〗:塑料是高分子材料,乙烯是小分子,如何形成高分子?当然要连接

起来,如何连接?要靠聚合

三、聚合反应

〖讲解〗:加聚反应的实质是:不饱和键的断裂和相互加成

不论加成还是聚合,根本原因都是含有不饱和的C=C双键

〖讲解〗:高分子的命名不能用系统命名法,名称“聚乙烯”来源于原料。

生活中用来包装食品的塑料袋是聚乙烯,如果将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用氯原子代替,聚合后成为聚氯乙烯,它就不能用来包装食品了,因为有毒。塑料在高温或长期光照情况下,容易老化,变脆。

第8篇

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化学知识归纳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化学知识归纳一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 通电 2h2↑+ o2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备注

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相似性 小,轻,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相异性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互关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化学知识归纳二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化学知识归纳三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 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 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铁3fe + 2o2 ==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 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第9篇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和苯,分别是烯烃和芳香烃两类烃的代表物。乙烯的学习是不饱和烃的开始,是高中有机化学的重点课之一。在学习乙烯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同系物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到烷烃碳原子之间是通过

单键连接的,具有饱和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乙烯这节课将学习碳碳双键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结构的不同而引起的性质上的差异,这将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打下基础。

二、教材的处理

根据乙烯的地位和作用,和新课改的有关内容,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乙烯的结构、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

(2)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3)了解乙烯的用途,它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

标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够对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2)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探究

能力。

(3)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加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有机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用媒体进行模拟实验设计,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形成学习化学的积极情感。通过乙烯用途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化学与生活的巨大联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二)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

1.创设共同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变静态信息为动态信息,将微观问题宏观化、直观化处理,使要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

(三)多媒体的应用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乙烯对一个

国家化工生产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感受知识,增大课堂容量,同时也可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1.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用途的知识主线

2.抓住分子的双键结构的这一特征,结构决定性质

第10篇

关键词:原油外输泵;低装置汽蚀余量;选型标准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057

0 前言

人类正式进入石油时代是在1867年,石油一直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建国初期,我国社会就开始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更是越来越高。尤其是对石油的使用量,建国初的时候几乎是每年100多万吨,到2012年的时候已经增长到了每年4.9亿吨,后者是前者的近500倍,石油消费量位列世界第二位。20世纪20年代,由于石油成为内燃机的动力,石油需求量急剧增加。一直到二战期间,石油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由此,可见石油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以石油的所有权也是一些国家想要争夺的对象。而原油外输泵是运输原油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装置,它的合理使用会给工人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本文结合原油外输泵的选型标准,阐述了原油外输泵在低装置汽蚀余量下的选型方法。

1 原油外输泵

(1)概念。泵是一种用移动液体、气体或特殊流体的装置,换而言之,就是用流体作功的机械。它可以将一些外部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的能量增加。泵可以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原油外输泵是油田原油外销的主要的外输设备,它的外部系统有系统。离心泵是叶片泵型,而螺杆泵属于容积式泵。

(2)离心泵与螺杆泵的区别。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叶轮旋转而使液体产生离心力。离心泵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操作起来更加的灵活方便。但是对于离心泵而言,泵的流量变化会导致所需扬程的变化。

螺杆泵是按相互啮合容积式原理工作的新型泵种,同时它也属于转子式容积泵,在这种泵中被运输的液体介质在密封容腔内被轴向均匀推行流动,内部流速低,容积保持不变,压力稳定,因而不会产生涡流和搅动,相对于离心泵来说它的特点是能够运输高粘度原油。同时按螺杆数量划分,螺杆泵可以被分为单螺杆泵,双螺杆泵,三螺杆泵。操作螺杆泵,一般靠改变泵的转速或调节泵出口到入口的回流量来调节,这是它与离心泵的最大区别。

2 原油外输泵的选型标准和依据

(1)为了使选去的原油泵在使用时更加的方便,要使所选原油外输泵的型式和性能符合装置流量、扬程、压力、温度、汽蚀流量、吸程等参数的要求。

(2)所选的外输泵必须满足运输流体的特性。

流体的特性一般包括液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其它性质,物理性质有温度、密度、粘度,介质中固体颗粒直径和气体的含量等,这涉及到外输泵的扬程问题,有效气蚀余量计算和合适泵的类型,而相对应的化学性质主要是指一些液体是否具有化学腐蚀性或是毒性,这也是在选用泵时的一个重要依据。

(3)在机械方面,最重要的是外输泵的可靠性要高,尽量减少噪音。

(4)在经济方面,在考虑外输泵高效的同时,也要综合的考虑到各方面的经济费用,尽量可以做到综合所用费用,使总成本最低,这样才能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5)流量。

流量也是选泵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数据,流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整个外输泵的生产能力和输送能力。所以在选择泵时候,尽量在以最大流量作为依据的情况下,兼顾正常流量,这样选出的泵也比较的科学。

(6)离心泵相较于其他的泵来说,拥有更多的优点,除了有一些特殊原因要选择某一类型的泵之外,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使用离心泵。

3 在低装置汽蚀余量下选原油外输泵的具体操作

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原油运输条件下,对于原油外泵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但总体而言,根据泵选型原则和选型基本条件,具体操作如下:

(1)首先要根据装置的布置、运转条件、水位条件、地形条件,确定要选择什么类型的泵,这时一般都会先选择是卧式、立式还是其它型式(管道式、液下式、无堵塞式等)的原油外输泵。

(2)接下来,就要观察所运输的流体的性质,看一下有没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会影响泵的运行,在这时就要分清要选择清水泵、热水泵、油泵、化工泵、耐腐蚀泵还是杂质泵,或者是否需要采用无堵塞泵。

(3)测定流量的大小,通过最大流量来确定选单吸泵还是双吸泵,同时根据扬程的高低,来选择使用单级泵还是多级泵,高转速泵还是低转速泵。其次还要根据最大流量和扬程这两个主要的参数,来确定外输泵的具体型号,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比较复杂的一步,需要寻找特性曲线交点,以此来确定最终要选择的外输泵的型号,这就格外的需要仔细认真。

(4)泵型号确定后,对于粘度大于20mm2/s(或密度大于1000kg/m3)的液体,在对外输泵进行选型时,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把以水实验泵特性曲线换算成该粘度(或者该密度下)的性能曲线,要对吸入性能和输入功率进行认真核算,最后才能得到比较科学的结论。

(5)以实际情况,来选择泵的使用台数。对于运转正常的泵,一般的情况下就只用一台,但有时运输的流体的流量很大,也没有一台大型的泵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两台泵。

4 结语

原油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和农业发展极其重要,而原油外输泵是运输原油的重要设备,它的合理使用对于原油的运输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不同的条件前提下,要选取不同型式和性能的原油外输泵,将外输泵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第11篇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C)=12 Ar(N)=14 Ar(O)=16 Ar(S)=32 Ar(Cl)=35.5 Ar(Fe)=56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是不可再分割的粒子 C. 氯原子的质子数大于氯离子的质子数 D、离子既可以带电荷,也可以为电中性2.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氦气 B.过氧化氢 C. 碳酸钙 D、二氧化碳3、从热水瓶中倒开水,能够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白雾上升一段距离后消失。这一现象无法说明 A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C水分子有间隔 D水分子很小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高锰酸钾 C.双氧水 D.液氧 5.关于液氧与氧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属于不同的物质 B.两者的构成微粒不同 C、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D、构成两者的微粒间的距离不同6. 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7.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子一种新型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4。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化合物 B.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C. 一个O4分子是由两个O2分子构成的 D. O4是一种单质 8.重水的主要作用是在核反应堆中做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来说法正确的是 A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B重氢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C 重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D重氢离子核内有2个质子9.下来关于NaNO2 、Na2O2 、SO2 、 O2 等四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2个氧原子10. 下列关于“元素之最”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的元素是氮 B.地壳中含量的元素是铁C.人体中含量的元素是氧 D.太阳中含量的元素是氢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并回答11一12题。 生活在密闭狭小的特殊环境(如潜艇、太空舱)里,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因此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不仅有科学意义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据科学文献报道,NiFe204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促进二氧化碳的分解又可重复使用,M而达到上述目的。11.巳知NiFe204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则镍的化合价为A.-2 B.+2 C.-4 D.+412.在此反应中NiFe204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净水剂13.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中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C、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C、不同的物质可以含有相同的元素 D.相同的物质可以含有不同的元素14. 去年春季以来,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一些国家持续蔓延,用于治疗流感的抗病毒药物“达菲”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甲型H1N1流感。从烹调香料八角中提取到的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O5)是制取“达菲”的基本原料。下列有关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莽草酸中分别有7个碳元素、10个氢元素、5个氧元素 B.该物质中含有22个原子 C.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D.莽草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0∶5

15. 图3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 B.元素名称 C. 元素符号 D. 中子数

16.我国于2005年10月12日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这标志我国在多人多天航天航空领域又有重大突破,为早日实现“登月”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用的是Ⅱ(F)型火箭,该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肼[(CH3)2N-NH2],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N2O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偏二甲肼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B、在宇宙仓中(失重条件下)跟地球上一样做过滤实验C、四氧化二氮中组成元素氮、氧的质量比为7∶16 D、偏二甲肼由碳原子、氢分子、氮分子组成17.下列对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错误的是A.认识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B、元素与人体健康人体缺铁——易引起贫血人体缺碘——易造成甲状腺肿大C.变化与能量  D、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蜡烛燃烧——释放能量铜绿分解——吸收能量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火箭助燃剂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可用于灭火18. 有H、O、S、K四种元素,按指定化合价( H(+1)、O(-2)、S(-2)、K(+1) )组合,最多可以组成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种数是 A.4种 B.5种 C.6种 D.7种19.某化合物4.6克完全燃烧,同时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则该化合物中A.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只含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无法确定该化合物所含元素的量20、某混合气体,经分析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且氧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大于8:3,则混合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A . CO和CO2 B CO2和O2 C CO 和O2 D CO、CO2和O2二、非选择题(60分)21、 (1)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用语(6分):①2个氯原子 , ②铵根离子 ______,③硫酸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④碳酸根离子 , ⑤亚铁离子 ,⑥ 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_______ ,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6分): 氢气___ 、 硝酸铵 、 氢氧化镁 、 氧化铁 、 氯化钙_______ 、 硫酸铝 、22.(5分)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值“2”所代表的意义,并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Mg2+ B.H2O C.2CO D. O E.2H+(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2)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3)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4)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5)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原子个数的是 23、(4分)有下列物质:①二氧化锰 ②石灰水 ③氧气 ④水 ⑤水银 ⑥含铁的质量分数为60%的氧化铁样品 ⑦铜绿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 ;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 。24、(3分)现有①氧气、⑧氨气、③氯化钠、④二氧化硫四种物质,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找出与众不同的一种物质,请你根据要求填空(只需填序号)。(1)从常温下物质的存在状态判断,与众不同的物质是_______;(2)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判断,与众不同的物质是_______;(3)从物质的分类判断,与众不同的物质是 。25(5分)写出由H、C、0、N、S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1)能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是 ;(2)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物质是 ;(3)能用于粮食、瓜果保护气的物质是__ _____;(4)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 ;(5)能作为化肥使用的是 。26.(3分)影响物质性质的因素有:A.离子的种类不同;B.分子的构成不同;C.成分的质量分数不同等,请从中选择导致下列物质性质差异的因素(填序号)。①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 ;②H2SO4溶液为无色而CuSO4溶液为蓝色: ;③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但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27.(3分)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分子个数相同的H2O与H2SO4之间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的符号是 。 28.(4分)为了履行国际社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决定自2003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CTC”作为清洗剂。“CTC”又称作四氯化碳,是常用的服装干洗剂,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液)中的一种溶剂,还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CT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2)推测“CTC”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种。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6分)现有A、B、C三种元素,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元素的单质可以在A元素的单质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试确立(用元素符号表示),A是 ,B是 ,C是 ,C元素的单质在A元素的单质中燃烧的产物是 (填名称),除该气体外, 和 (填化学式)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30(5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据媒体报道,今年9月17日某市发生一起严重的家庭管道燃气爆炸事件,一家三口造成一死两伤的惨剧。经过调查,确认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当天晚上,女主人将水壶放在点燃的燃气灶上后,便忙于其他家务。由于①水装的太满,在快烧开时,水壶中的水益出,浇灭了灶火,②燃气因而泄漏出来,迅速充斥了整个房间,但主人却未在意,随后便发生了爆炸。(1) 目前我国的管道燃气有三种,即“管道煤气”、“管道液化石油气”和“管道天然气”,这三 种燃气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据此猜测,它们完全燃烧后都能产生的物质是 (2)①、②两处的描述体现了微粒的一些特点,其中①主要体现了 ,②主要体现了 。(3)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说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 变化(填“有”或“没有”下同);而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变化。31.(5分)为了进一步研究微粒的特点,大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组试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编号 试验步骤 试验现象I 取编号为A、B的两只50毫升的烧杯,向A烧杯中加入50毫升20℃的水,向B烧杯中加人50毫升80℃的水,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颗粒 B烧杯中的水迅速全部变成紫红色,A烧杯中的水一段时间后也全部变红 II 在如下图所示玻璃管两端甲、乙两处分别放上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已知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分子接触时会产生白烟氯化铵) 甲 B A C 乙

C处最先出现白烟且白烟较多

(1)实验I的研究目的是_______  实验II的研究目的是__ ____ (2)根据实验I的现象可总结得到的结论是  从能量的角度解释该结论:  根据实验II的现象可总结得到的结论是: 。 32、(5分) 俗话说:“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因此正确施肥对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是非常重要的。现已知种植油菜时,每亩施用了1.32kg的(NH4)2S04 ,请你计算:(1)(NH4)2S04中硫、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分)(2)10亩油菜实际补充了多少千克的氮元素? (2分) (3)如改用尿素【CO(NH2)2】施肥,为保持每亩油菜获得相同的肥效,至少每亩需要施用多少千克尿素? (2分)

第12篇

【关键词】现代采油 技术 研究

现阶段,我国的石油供给大部分由中国石油企业来承担,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的需求量的越来越多,不得不从国外进口。我国面对此种石油紧迫的形势,要加大对中国石油企业的开采管理,确保中国石油企业开采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安全,是国内石油供给的重要保证。为了有效解决国内石油供给的紧张问题,研究出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寻找新的油田储量,开发油田新项目投入开发引产;另外一种是在目前现有油田项目的基础上改进开采技术,提高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结果第一种寻找新储量特别困难,只有第二种方式改进现有的采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因此,大力发展原油开采技术,它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未来国计民生的问题,采油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 微生物采油技术

近几年,微生物采油技术存在许多优点,成为目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技术。发展速度快,下面对微生物采油技术做一具体研究。微生物采油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来提高原油采收率。将微生物注入井中,在地下油层中形成一个大的发酵罐,给予微生物繁殖的空间和温度,使微生物在储油层中繁殖。反应产生的产物与储油层的物质再次发生作用,不仅改变了原油的化学性质,还改变了原油的流动性,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微生物采油技术与传统的采油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生产成本较低。

(2)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简单,方式多种,不需要增加施工设备,容易操作,好控制。

(3)本微生物采油技术不发生菌种变异,不会破坏底层,生物容易降解,不会产生污染,安全环保。

(4)作用时间长,可以循环使用,持续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提高采收率的一种多功能技术,它可以有效解决采油效率低,渗透率低等问题。微生物采油技术简单、方便,施工成本较低,功能较多,具有其他采油技术所没有的优点,此项技术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广大油田的欢迎。在今后油田开发过程中,进一步研究提高微生物采油率的相关因素,开发更多的功能,为我国提供更多的能源保证。

2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究

二氧化碳采油技术一直是石油开采领域里研究的重点,储层中具有较多的水敏性粘土矿物,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过低,见水后容易发生膨胀阻塞孔隙,导致注水后储层吸水能力差,注不进水,难以实现注水效果。因此研究在地层中注入二氧化碳,推广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取得了比较理性的效果。国内一些地区发现了小规模的二氧化碳气藏和大规模的二氧化碳气藏,采用注入二氧化碳驱油技术都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靠混相驱和非混相驱两种方式来提高采油率。混相驱的采油效果远远大于非混相的采油效果。注入二氧化碳的方式有两种,分别为采用水与气交替注入,水和重力稳定注入。此种采油技术的作用能够促使原油膨胀,有效降低原油的粘度和油水界面的张力,改善油的流度比和储层的渗透率,使汽化原油中的轻质烃形成溶解气驱。二氧化碳混相驱适用于小规模的施工,二氧化碳非混相驱适用于整个油田,本技术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埋存着大量的二氧化碳,在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占第二位。最新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很有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本技术环保、实用,对二氧化碳的搜集、封存、应用于一体化技术,将是未来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新发展方向。

3 微波采油技术

3.1 油层地面加热法

通过利用加热处理装置,对注入油层中的水蒸汽进行加热,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此种技术不用动用管柱,不需要改变原有井口的设备,施工操作简单方便。

3.2 井下加热法

将微波加热天线直接放入井中,使地层的温度升高,进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3.3 底井地层微波加热法

将微波传入井段中的多连通器中的功分器,并与侧钻中的水平井内的天线连通,微波力通过水平井内的天线向地层进行辐射,为了加大辐射作用,在同一油层中钻探多条水平井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距离,进而增加微波辐射的面积,提高微波辐射的作用效果。

微波采油技术开发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继续研究研制大功率微波装置、微波发生器的频率、加热时间的控制、作用机理以及地层能量等问题,将该技术的作用效果和效率达到最佳。微波采油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进一步研究和大力推广。

4 磁处理技术

为了有效的保护石油资源,减少对油层的污染,我国油田专门建立了磁处理技术研究机构,对油田进行全面的研究。磁处理技术早在大庆油田进行了应用试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技术是通过磁场对原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处理,使流体的物性发生变化,降低原油的粘度、凝结度,产生仿蜡、增注的作用。对井中的注入水进行磁处理,降低注入压力,提高吸水能力和水驱油的效果。通过电磁铁和永磁体产生磁场,磁处理作用广泛,具有油井仿蜡技术,延长热洗周期,减阻输油技术,解决油井结蜡问题,解决高粘原油地面集输困难的问题,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5 结束语

我国的石油资源丰富,地质复杂,研究出适用于我国地质的采油技术,使得大量的石油资源取的较好的开采,一直是现阶段石油开采技术研究的重点。现代石油开采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地层中注入二氧化碳、利用微波对油层进行加热、通过磁场辐射来提高原油采收率。本文介绍的几种石油开采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有效的提高了原油采收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采油技术在现代石油工业中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赖芳.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述[J]. 资源与产业,2009年第7卷

[2] 张德平.二氧化碳驱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J].科技导报,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