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23-07-19 17:31: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应对策略

自2012年开始,随着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及移动互联终端的广泛普及,农村和网络的接触越来越多,网络也改变了农村的产业形态。农村触网,冲击着传统“三农”的格局,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电商中青年电商创业者的兴起,给广大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作为农业和人力资源大省的河南省,近年来其农村生产、农产品经营管理以及农民生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电商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河南省有108个县,近1900个乡镇,47000多个村,农村人口近6000万,农村网民占全省网民的四成多。河南省政府从人才、政策、金融和平台等各个方面给农村电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带动了各地农村电商的发展。但受制于农村先天和后天的各种因素的限制,河南省农村电商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研究基于《河南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组的调研,课题组成员均为高校创业、就业或经管方面的老师,在担任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河南省部分地区农村电商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了河南省农村电商目前存在的问题,为研究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商奠定了基础。

1 河南省农村电商现状分析

1.1 发展速度快

继2014年7个、2015年8个国家级示范县后,2016年河南省又有6个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短短三年时间,已达21个,农村电商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全省电商企业超过20万家,农村网店突破3万家。2015年,全省15个国家级综合示范县和两个省级综合示范县合计网购金额达到32.5亿元,综合网络销售额达112.4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29.5亿元,河南省电商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位居中西部前列。

1.2 覆盖面越来越广

河南省农村网购用户已达农村网民的40%,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的进一步兴起,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省政府将继续创新农村电商模式,培育农村电商主体,完善其发展的政策环境,利用农业大省众多独具特色的产品,通过电子商务提高其附加值,并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省各地。

1.3 农村电商热度持续高升

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纷纷将竞争中心放在农村,除此之外,一些传统的农村商贸企业,邮政、供销、万村千乡企业也由线下到线上,融合发展。

目前,河南省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参与主体多,发展速度快,交易品种和交易规模大。据河南省商务厅的数据,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的环境下,河南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720亿元,同比增长36.4%,农产品线上销售的种类和额度大幅度增加,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主力军产品,农村电商的格局逐渐形成。

2 河南省农村电商存在的问题

2.1 配套设施不完善

物流配送依然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农产品相适应的仓储、冷链管理、运营等也缺乏有效的发展,电子商务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需求,部分地区存在电商服务费用过高、效率较差的问题。全省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的规划,不能真正实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在人口分散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制约着整体农村电商竞争力的提高。此外,电商巨头和相关行业往农村的下沉,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就目前来讲,农村电商所需的网络平台建设已经滞后。

2.2 电商交易人才缺乏

河南省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对网络技术不能很好的理解和应用,不能充分认识并利用电子商务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甚至对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持怀疑态度。农村电商发展缺乏拥有先进知识和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农村现有大部分农民,因为先天教育底子薄弱,后天的电子商务知识的教育培训显得尤为艰难。而高等院校培育的电子商务人才又因农村经济条件限制,不愿到农村去发展,导致农村既有电商知识又懂农产品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短缺,这将在一段时期内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3 品牌意识不够

品牌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对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河南省因其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拥有大量的特殊农产品。但是这些农产品大多仅在省内比较有名,一旦出省,就不被人所知,销售仅限原产地周边地区,品牌影响较小。并且,省内大部分农产品名称地域特色明显,缺乏品牌注册和品牌维护意识,进行促销活动时,难以引起轰动效果。当产品品牌缺失时,规模效应就不能凸显,随之就是生产成本高,市场影响力差。

3 河南省农村电商应对策略

3.1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由政府牵头,吸引社会资本,打造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各级服务中心。同时,政府要加大区域之间的公、铁路网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有重点的建设特色农产品较丰富的偏远山村、乡村的公路,对农村要实现物流点的全覆盖,形成高效、便捷、快速的全方位物流配送体系。建立与各地农产品特点相配套的仓储、冷链物流,运用各种先进的储存、转运技术,确保农产品的加工、包装、运输始终在特定的条件下,使农产品达到消费者手中时不致出现较大变化。

3.2 加大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引进人才并能留住人才,是当前河南省快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紧要问题。发挥河南省人口大省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河南丰富的教育资源,可利用省内大中专院校的教育资源,在高校设置跟农产品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吸引农村学子前来学习,并鼓励其学成后回乡创业,发展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同时,高校也可下沉农村,结合政府政策,走入农村为当地农民开展多样化的适应培训教育,根据需要开展一对一的帮扶;高校也可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电商人才。各地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优秀电商人才引进政策,利用优惠的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进人才,提供完善的薪酬考核和激励机制,依靠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营,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3.3 打造品牌农产品

结合河南省各地区农产品的特性,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组件农业生产合作社及联合销售社等,夯实农业品牌化基础。在各地,力争做到按照“统一生产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打造品牌,统一开拓市场”的要求开展工作。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培育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加快企业的技术告知省级,提高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农产品品牌化加工能力,确保农产品品牌化的质量。经过品牌化经营,逐渐形成一批省内外独具特色的产品品牌,扩大产品的影响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具潜力、更加顺畅。

除此之外,河南省农村电商的发展还可利用“互联网+”的东风,借助省内丰富、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特殊资源来发展农村电商的新模式,如“互联网+民俗文化”或“互联网+民俗文化体验”等,在促进省内农村电商发展的同时,实现农村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博群.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研究[J].调研世界,2015(01).

[2] 张颖川.农村电商加快发展给物流业带来的影响[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10).

[3] 曹建平.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J].北方经贸,2015(05).

[4] 源.农村电商的七个现实问题解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24).

第2篇

关键词: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现状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农业”、“电商下乡”等热潮的兴起,在政府和电商巨头的合力推动下,自2015年起,国家层面涉及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政策层出不穷,创新农产品的流通方式,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一r风声水起,传统农资生产企业、传统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公司等纷纷布局农资电商,农产品电商正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所谓的农村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网络平台服务与农村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使农民成为最大受益者。而要想使农村电商健康快速发展,物流是关键。也就是说,不管是产品下乡,还是农资产品走出去,都需要农村物流作为支撑。

自2010年至今,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额从37亿元,到2012年达到800亿元,2015年达到695亿元。2014年全国农村电商销售额超过1400亿元,预计在2016年底可能突破4600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体现了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电商物流体系落后,运力资源较难整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品安全、快速、优质的送达到顾客手中。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有利于政府作出正确的决策,促进农村电商物流得发展。

二、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优势分析

(1)移动商务的快速发展

2014年我国手机用户达到12.86亿户,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达到10.6亿户,较2013年增长231.7%,2015年12月底,我国手机用户达到13.06亿元,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国家政策的扶持

近些年来,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推动农产品市场的提质转型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健全交易体制,加大对物流设施的基础建设投资,加强对农村地区电商人才培训,完善物流培训体系的建设等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3)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无污染、有机的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为了使优质农产品能够安全放心的送达到消费者的手中,越来越多的流通企业、物流企业开始关注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

2.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劣势

(1)成本高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价值不高,而且规模不大,很多都是分散的小农户生产的,运输成本高,因此,大部分的农产品电商物流成本居高不小,甚至物流成本的上涨引起了一些农产品的价格的上涨。农产品电商物流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使企业的效益有所提高,反而因沉重的物流成本甚至成为企业的负担。

(2)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受环境的影响极大,不同时间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可能在质量、规格上有很大的区别,再加上农产品的种类繁多复杂,这就使得农产品难以统一标准、统一定价,而且针对这几年兴起的绿色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各地也不一样,导致整个市场滥竽充数的现象泛滥,货真价值的农产品却很难有市场。

(3)安全性低

近年来,国家出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不能将剧毒、高度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尽管国家出台了这样的一些政策,但是由于高浓度农药价格便宜,仍然有一部分农民在使用,高度农药残留、激素残留等现象时有发生,诚信问题有待改善。

(4)经营环境不好

一方面,相关物流体系难以支撑,农村电商物流极为分散,不仅成本高,而且没有效益;另一方面,近年来,农产品的售后服务方面,因质量引起的纠纷问题成为横在消费者与农产品供应者之间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3.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机遇

(1)淘宝村数量的大幅度增加

从2009年到2012年再到2014年,我国淘宝村的数量由最初的3个,增加到2012年的14个,再到2014年的211个,呈现出几何级数的上涨,到了2015年更是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达到了780个。所谓的淘宝村,是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因此,淘宝村的迅速增加使得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产业环境的利好

一方面,国家不断加大了对与农村示范县用于农村物流、电商和人才配套设施的投入,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京东、中国邮政等加大了对农村电商物流的布局,这为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机。

(3)农村网民数量不断攀升

我国农村网民数量由2013年的1.77亿人,2015年12月达到1.95亿,截止到2016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规模为1.91亿人,农村网民规模的不断上涨,一方面有利于学习和了解电子上网,另一方面为农民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奠定基础。

4.我国农村电商发展所面临的威胁

(1)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物流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一大障碍,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运输便利性差,导致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如果不能进行资源整合,如果物流系统不能统一规划调配,将给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带来威胁。

(2)专业化人才的缺乏

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正常鼓励大学毕业生走进农村,扎根农村,但是真正留在农村,利用自己电子商务知识来帮助农民改变生活的学生还是少数,电子商务、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的缺乏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

(3)观念的落后

现行的电子商务的支付模式如今在城市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它的便捷性已经极大的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而农村现行的支付方式还是相对较为传统,例如到附近的邮政、信用社来进行资金的收支,大部分的农民对于手机支付、网上支付等支付手段抱有怀疑态度,担心其风险。

三、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对策

1.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和支持,一方面,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监督电商平台上的产品的来源、信息的真实可靠;另一方面,我们要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商立法的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符合目前状况的法律法规政策,从而为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2.加大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积极推进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电子商务相关业务服务的活动上来,建立综合化的信息网络平台,提高网络普及的速度,使农民能够主动的把自己种植的农产品,通过正确的途径到网络平台中,让农民真正感受到电子商务的实惠。

3.加大农民的教育力度

通常越偏远的地区,农产品越有特色。由于我国一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落后,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这些地区的农民在接受新鲜事物的时候普遍担心它的风险,造成了目前很多农民并不认可电子商务的现状。因此,针对于这些地区,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引导服务行业做好电商知识普及的相关工作,向广大农民及时传播电商物流的优越性,以及相关基础操作步骤,使电子商务真正走入农民生活。

4.创新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主要的农村电商的发展模式有B2C平台模式、第三方交易平台模式、农村品电商应用平台模式。与此同时,我们要在电商平台的多功能上、全渠道上、融资渠道方面、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创新,促进农村电商物流又好又快发展。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物流电商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所面临的威胁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我们应从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模式这些方面入手,改善当前农村电商物流l展的困境,促进农村电商又好又快发展,使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朱世友.农村电商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及农村物流体系构建[J].价格月刊,2016(03).

[2]张颖川.农村电商加快发展给物流业带来的影响[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10).

[3]黄福高,凌花.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农机,2016(09).

第3篇

关键词:电商扶贫;精准扶贫;小康社会

1.电商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1.1电商扶贫主要形式

一是通过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直接帮扶贫困家庭,帮助贫困户直接以电子商务交易实现增收。二是通过当地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的龙头企业、网商经纪人、能人、大户、专业协会与地方电商交易平台等,构建起面向电子商务的产业链。三是通过电子商务规模化发展,在一定地域内形成良性的市场生态,当地原有的贫困户即便没有直接或间接参与电子商务产业链。

1.2宣恩县基本情况

该县人口30多万,2015年的生产总值达到55.01亿元,是2010年的1.89倍,年均增长10.9%。宣恩县具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4个;省级著名商标达到8件;“伍家台贡茶”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荣登“湖北最受欢迎十大茶叶品牌”榜。宣恩县全面推进4个4A级景区建设,上好硒博园创建成为国家3A级景区,万寨伍家台、长潭河两溪河等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成功打造“一会、三赛、三节”(水上运动会;环贡水河健身徒步和长跑比赛、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伍家台贡茶文化节,贡水白柚采摘节、椿木营高山露营节)品牌。

1.3宣恩县电商发展现状

宣恩电子商务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电子商务企业9家,其中自建平台4家;有电子商务网店364个,分布在九个乡(镇)200个村。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宣恩县电子商务农产品交易额8150万元左右,网上交易总额9560余万元。

2.宣恩县电商精准扶贫现存的问题

2.1宣恩特色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

恩施州是世界罕见的富硒区,境内又无现代污染,产出的各类农产品富含硒元素。宣恩县作为恩施州的县市之一,但是由于富硒产品起步时间较短,品牌知名度并不够高。

2.2电商氛围不浓,人才缺乏,难以规模发展

在农村,农民依然对网购缺乏足够的认识,农民对电脑和互联网的学习、使用比率较低。农民作为交易的重要一方,其主动利用电子商务的意识相当薄弱,参与程度太低,无法带来足够的交易,也就无法带来电子商务企业的正常发展。当地电商企业也大多都存在电商人才缺乏问题,甚至有公司因此将电商业务外包,导致电商企业无法掌握网上客流。电子商务相关领域人才很少愿意到农村地区,尤其贫困地区,支撑电商扶贫推进的人才严重匮乏,直接制约电商扶贫在特困地区的推行。

2.3物流发展滞后

电子易商务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有良好的物流体系作为支撑。很多农村地区没有或只有很少的物流网点,很多快递公司仅覆盖到县,大大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近几年随着电商的发展,虽说有一些乡镇也开始渐渐出现一些物流递送,但是价钱高、速度慢,使顾客心里大大受挫。问题实质是网上交与实体配送不能很好衔接,实体配送落后于网上交易的需求。

3.建议和措施

3.1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领扶持作用,打造宣恩特色品牌

为打造宣恩县知名品牌,一方面通过当前新媒体和旅游资源,形成宣恩品牌和口碑;另一方面,整合当地资源,提升该县电商竞争力。

3.3.1 充分利用当前新媒体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及其文化,以“一会、三赛、三节”和宣恩县特色产品(伍家台茶)为切入点,灵活利用当前电视广告、电视节目、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方式,以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个人参与等多层次制作宣恩品牌宣传内容,增强宣恩品牌的曝光率以提升品牌知名度。

3.3.2统筹当地资源,实力打造当地特色竞争力品牌。

在宣恩县建立电商产业园,可以有效整合当地资源,尤其是当地特色产品,转变原本各电商独立运作,内部竞争的各格局,使宣恩电商从竞争者变为利益共享者。利用统筹运营的手段,打造宣恩特困地区特色产品品牌。利用该模式可以使电商扶贫模式从“各自为战”转变为“团结共享,一致对外”,可以使该地区的特色产品更好地投向市场。

3.2强化人才培养,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培训

搭建贫困地区地方政府扶贫人员的培训平台,包括县、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以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有志于立足农村创业人员为重点,充分利用各大电商等资源,如阿里的“万名电商培养计划”“电商扶贫培训进乡镇”等活动,为贫困村培训电商应用人才和合格的信息员。加强推进当地教育的发展,通过与武汉等地的专业院校开展专项合作项目方式,定点定向的培养相关人才造福宣恩县。

3.3积极引入电子商务金融扶贫

宣恩县政府应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在扶贫领域的应用,应努力将电商扶贫与金融扶贫结合起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发起成立电商扶贫公益基金,统筹管理和整合使用财政投入、公益支持、社会帮扶等各类资金,重点对参与电子商务融资困难的贫困村、贫困户予以扶持。充分发挥阿里、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作用,为贫困人口开办网店和从事电商服务业等提供资金支持。依托他们的信用数据优势,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探索,以解决“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嘉伟.“十三五”时期特困地区电商扶贫现状与模式创新研究.农业网络信息,2016(04):17-21.

第4篇

关键词:物流业;辽中;物流规划

中图分类号:F2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30-03

前言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在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保持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1],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现代物流业继原材料、劳动力之后成为企业在新形势下重要的“第三利润源”,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自20世纪 90 年代以来,现代物流业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家以及各地区纷纷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力度发展现代物流业 [2]。

一、辽中县物流业发展必要性分析

辽中物流产业的发展是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的需要。物流业是生产业,国务院将其列入振兴规划十大产业,可以促进我省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整体上提高我省产业竞争力。位于辽中县内的近海国际物流中心将成为沈阳市现代物流服务对外承接和中转的重要战略平台,其良好运行必将带动辽宁中部城市群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经济的飞快发展。

辽中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推动辽宁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辽宁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很快,但总体水平落后,还不能适应辽宁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据统计,2007年辽宁省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1个百分点,物流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也在全国居后 [3]。有关研究表明 [4],物流业每增加6.06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服务业增加1个百分点。因此,辽中县物流产业的全面发展必将为辽宁服务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辽中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促进辽中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物流业的良好发展,对于辽中县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促进生产、拉动消费、增加就业、完善城乡物流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收入等都会起到重要作用。辽中县物流业的大力发展特别是沈阳近海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提升辽中县的市场吸引力和入驻企业水平,进而推动辽中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二、辽中县物流业发展现状

辽中县隶属于沈阳市,位于辽宁省中部、沈阳市西南部。随着沈阳市政府将现代物流业列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辽中县政府也将现代物流视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全县形成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共识。

1.物流产业发展区位优势明显。辽中是辽宁中部城市群与辽宁沿海经济带港腹联动的重要枢纽,交通条件便利,辖区内有各级公路1 015公里,京沈、本辽、辽新高速公路、沈盘公路,秦沈高速电气化铁路贯穿全境。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内分布着钢都鞍山、煤都抚顺、化纤城辽阳、石化城盘锦等工业原料资源主产城市。是沈辽鞍营通海产业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沈西工业走廊的门户空间,同时是沈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承接地,背靠大沈阳经济核心区,面向东北亚航运中心,近海港(距营口港69公里,距锦洲港160公里,距大连港240公里)、近空港(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65公里),其良好的区位优势为辽中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物流业整体发展缓慢。辽中县现代物流业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信息化水平较低,总体规模较小,辐射带动力较弱,物流业发展还没有形成规模,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较少且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管理水平不高,设备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大量企业仓储、运输等设施不适应现代物流集约化高效运营的需要,难以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导致制造企业寻求不到合适的物流服务供应商,而工商企业的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物流,导致社会化物流需求以及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均存在不足,现代物流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还未得到体现。特别是农村物流,辽中农村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的主渠道依然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和部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技物结合所办的经营实体。日用品及工业品的供销为供销合作社系统与个体经营各分天下的局面。现有的物流条件远不具备现代要求,分散的、实力很小的个体商业组成了农村流通体系的最主要的部分,农产品物流网络缺口很大。

3.物流业发展前景广阔。2009年10月,位于近海经济区的沈阳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行。沈阳保税物流中心是东北内陆唯一的保税物流中心,可以为进出口企业、加工贸易类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功能平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快促进产业集群企业聚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良好的外部环境优势,物流业必将成为辽中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沈阳保税物流中心必将引领辽中县现代物流业飞速发展。

三、辽中县物流发展需求分析

1.辽中县物流需求分析。辽中县是农业大县,农业基础稳固,农村物流发展潜力巨大。围绕发展高效果蔬这一主导产业,辽中县着力打造“一园、三区、五大基地”。一园:即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的食品加工产业园。三区:果蔬经济区、肉牛经济区、林果经济区;五大基地:淡水鱼产业基地、稻谷产业基地、畜禽产业基地、白酒产业基地、花卉产业基地。工业方面,辽中县工业产品以装备制造类产品为主,机加泵阀等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

通过分析辽中县整体产业结构及各乡镇产业特点,总结辽中县可供流通的产品(如下表所示)。

2.辽中吸引区物流需求分析。沈阳近海国际物流中心吸引区范围为:以沈阳近海经济区和沈西工业走廊为服务基点,服务沈阳以及辽宁中部城市群,辐射整个东三省、内蒙古地区以及整个东北亚地区。(1)辽宁中部城市通运输货运发展状况。在充分利用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大契机基础上,近年来辽中城市群货物运输量稳步增长。2004 年辽中城市群货运量达到 36 764 万吨,占同年全省货运量的 52.40%,比上年增长 5.3%。在公路运输方面,辽中城市群已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一环五射”现代化区域网络格局。在铁路运输方面,客货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及运量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在航空运输方面,辽中城市群拥有国家六个“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的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在水运方面,营口港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二大贸易出海口岸,是国家交通部确定的全国沿海枢纽港和国际集装箱支线之一。(2)辽宁中部城市群产业空间布局。1)装备制造业:以沈阳为中心,沈阳将打造城市群装备制造业研发集成总部,鞍山建设成冶金成套设备生产基地,辽阳建设成专用设备生产基地,营口建设成船舶生产基地。2)石油化工产业:抚顺发展石油化工、乙烯、催化剂及精细化工产业,辽阳发展化纤、塑料、纺织业,沈阳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氯碱化工等产业,鞍山、本溪、铁岭利用煤气资源,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3)钢铁工业产业:以鞍钢、本钢为依托建设精品板材基地,以东北特钢集团为依托建设优质特殊钢生产基地,以北台、新抚钢为依托建设新型建筑钢材基地。4)医药制造业产业:以沈阳为化学、生物医药中心,医药研发核心区,本溪作为中药研发生产中心,抚顺、铁岭作为化学药物、中医药生产中心,全力打造医药产业集群。5)电子信息业产业:以沈阳为龙头,鞍山、营口、辽阳等城市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6)能源工业:依托铁岭、抚顺两市发展煤炭工业,进行煤炭的开采和洗选。

四、辽中县物流发展策略

根据辽中县物流发展状况,结合辽中县及其物流吸引区的物流发展需求分析,借鉴物流业发展相关研究 [5~8],将辽中县现代物流产业规划空间布局设定为:一中心多节点。一中心即位于近海经济区的保税物流中心,多节点是指分布在辽中县各乡镇的物流节点。在辽中县物流业发展过程中,要以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建设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管理科学的现代物流体系,服务辽中、沈阳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同时,兼顾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在具有特色产品的区域,设立物流节点,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带动农村乃至整个辽中经济的发展。

1.保税物流中心物流发展策略(1)完善物流中心各项功能建设。根据市场物流需求,增强保税物流中心的服务功能,完善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配备先进装卸运载设施,满足各种类型货物运输的需要,此外,还应注意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的完善,以信息化推动园区的快速发展,要充分利用园区空间,合理布局与设置物流中心,着力加强保税物流中心区的路网建设。(2)发展特色物流产业。坚持高标准,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保税物流中心,围绕发挥资源优势,立足现实基础,突出品牌建设。依托机加泵阀、装备制造、环保产品、农副加工产品等的集疏运,形成货物集疏散网络,力争在二至三年内建成一个集综合服务区、产品加工区、商品贸易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转运配送型现代物流中心,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充分发挥水、陆、空等多式联运功能,形成与营口港、沈阳桃仙机场等相联接的集疏散网络,建成集仓储区、配送区和集装箱(专用罐)区于一体的基地型现代物流中心。同时应支持各类业、法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财务服务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态发展,形成功能配套,特色突出的产业服务区。(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兼顾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保税物流中心要着力抓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这是促进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制定政策,强化服务,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进入生产企业的采购、营销、加工、售后服务等环节,直接参与大宗货主的原材料采购或产品销售工作。要切实做好物流管理、物流技术、信息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强化第三方物流企业货源组织能力,拓展南北大运销业务。依托保税物流中心的强大功能,在近海经济区内,重点吸引普洛斯、马士基、远洋物流等大型专业物流公司,完善辽中物流格局。要兼顾第四方物流的发展,第四方物流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新动力,可以为客户提供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法,突破单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性,能做到真正的低成本、高效率、实时运作,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整合。保税物流中心应通过发展第四方物流,整合国内外现有的物流资源,迅速提高物流行业的竞争力。

2.农村物流发展策略。物流条件和运作模式落后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重要因素,改善农村物流条件,采用新的物流理念和技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辽中县要发展农村物流,应依据各乡镇产业特色,在农村设立物流节点,依托现有超市配送渠道 ,打造 “超市―物流节点―农户”模式,引导生产企业对农副产品进行精深加工 ,实现加工转化增值,构建辽中县农村超市配送体系;还可利用邮政网络遍及每家每户的特点,发展辽中县农村邮政物流,进一步拓展特色农产品的运销外延,更好地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此外,辽中县如果要发展农村物流业,必须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并完善辽中县农村物流信息平台,要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培育、调整、扶持专业物流企业,服务于农村物流需求,提高辽中县农村物流市场组织化水平,辽中农村物流的发展更要增强农物流意识,加快农产品物流技术的发展、加大农村专业物流人才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赵启兰,王耀球,刘宏志.城市物流规划的战略定位分析[J].物流技术,2006,(6):1-3.

[2]李彤.对现代城市物流规划的几点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2008,(2):149-150.

[3]商金红.辽宁物流业发展趋势初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5.

[4]张军玲.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2007,(21):480.

[5]魏然.基于绿色理念的城市物流规划策略[J].经济物流,2009,(6):37-38.

[6]杨鑫,张鸿雁.青岛港发展现代物流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8,(3):54-55.

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吉林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08

[中图分类号]F323.7;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2

1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理论概述

1.1 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不仅在网络上购买和出售商品,还包括很多商业活动,如基于网络平台的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以及企业用来支持销售、采购、图片、计划及其他业务流程。电子商务分为狭义和广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EB与EC。

1.2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概述

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农业的出产和交易,可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扩大农产品市场范围,优化农业产业价值链,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在其商务活动中,主要利用完善的商务规则和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及专用网络等现代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进而达到农产品商务活动。一般来说,农产品是交易客体,农产品和农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电子商务系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利于了解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指导生产过程。同时,农产品的交易双方不仅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沟通商谈,还可利用平台进行支付结算等。

2 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现状及所存在问题

2.1 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吉林省积极扶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制定了很多电子商务成长规划,购买了加快发展的有关设施,同时,与我国电子商务中心建成了首个区域电子商务平台,即吉林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它是以农产品的出口为主要业务的公共信息平台,对吉林省农产品的发展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截至2014年,该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发展会员18 523家,覆盖了大部分外贸企业,同时加强了与黑龙江有关方面的合作,在交流中保持了较好的优势,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且随着吉林省农产品贸易数量的不断加大,吉林省将原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为两个省农产品交易和物流中心,以便于吉林的农产品被普通消费者所购买。随着其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会为农产品其他地方的销售提供更好的通道。

2.2 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信息设施标准化建设存在缺陷

当前吉林省围绕着数字城市建设,在企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及社会信息化等应用信息建设方面稳步推进,同时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吉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尽管其信息设施建设取得了发展,但涉及吉林省农产品贸易综合信息服务和商贸服务的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吉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其在包装和品质及产品的编码方面由于区域的不同,农产品存在较大差异,这阻碍了吉林省农产品标准化建设。

2.2.2 农业信息分类标准体系不健全

目前,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农业网站缺乏专业标准,更新周期长,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多共同点,如支付功能不完善,网站的部分设置功能。比如,以专业提供吉林省水果信息平台的服务机构的“水果农产品网”为例,其网站主要还是以供求信息为主,并不具备完整的商务操作功能。

2.2.3 农民信息获取能力弱

目前,农村上网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网络使用率低,使用成本高。至2014年12月,吉林省乡下移动电话普及率达82.98%,经省市级国家机关批准设置的村落宽带普及率达93.4%。同时数据显示吉林省农村网民上网更依赖手机终端,农村新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5.2%。可以看出,虽然吉林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上述数据,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主要是农业部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程度不高。受经济和文化水平限制,农民没有条件及时、直接从网上获取消息,也缺少能力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剖析挑选。

3 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实施

3.1 政府应提高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扶持

吉林省政府有关部门应传达关于农村,农业电子商务的实施工作计划,研究解决的问题,从政府到基层经营单位实施领导的各级领导,各级县、乡、村,建立领导责任制的重点村,农产品纳入领导考核内容电子商务。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电子商务重点内容并制定行动计划,最大化地营造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良好生态环境,加快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进而提高农民的信息文化素质。

3.2 提升交易主体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

吉林省有关部门应该整合资源,建立与完善面向农村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系统,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市场营销、价格信息、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数据库,实现数字化存储和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应根据乡镇实际情况,开展党员远程教育,结合相关协会或合作组织、农业经纪人,建立和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站,雇用全职、兼职的服务员,为农民、农业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还可通过各种途径,如广播电视、网络、多媒体、报纸和其他手段,开展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教育,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吉林省从事农业生产人民的信息意识文化水平。

3.3 服务农户与客户

农户和客户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主要人群,因此,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必须突出对农户和客户的服务。同时,与普通的电子商务平台不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需要针对农户特有的问题做技术支持,并针对不同农产品着重加强养殖或种植技术的推广,结合相关科学研究机构共同合作,为农户解决农产品养殖或种植中的疑难问题,做好客户的配套服务以及针对市场行情的信息提供。

3.4 平台运行科学稳定

对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首先要保证平台的稳定运行,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平台必须富有系统性、前瞻性、适用性、安全性的特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涉及农户、合作社、平台管理方、物流、客户等各方用户,业务关系较为复杂,因此,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必须能兼顾各方需求,全面协同各方关系,使平台具有系统性。同时,平台需要面向未来,具备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的前沿功能,从平台视觉设计、功能设计上推陈出新,紧随时代潮流。另外,面对新兴的移动客户端,应发展配套的移动客户端应用,方便用户使用,在平台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用户的隐私保护、密码保密程度等,提供账号和邮箱或者手机的绑定服务,保证账号安全。

4 结 语

吉林省农产品种类多样、产量丰富,而其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能为农产品交易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径,再加上吉林省高度重视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已经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政策的出台提供了极大方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在其优越的市场环境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吉林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也基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改善过去农产品交易渠道少,运输成本高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规划,希望对吉林省的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构建有一定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普,李昕桐.电子商务风险管理研究[J].商,2013(6).

[2]王艳.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11).

[3]孙秀梅,罗娜,赵志恒.交易成本的特征和基本理论[J].中国商贸,2010(12).

[4]彭俊,黄晓英.消费者安全农产品认证及消费行为调查分析――基于杭州市县消费者调查[J].中国农业信息,2014(2).

第6篇

关键词:襄阳;农业;产业化;现状;对策

收稿日期:2011-07-03

作者简介:覃青青(1989―),女,湖北宜昌人,咸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8-0019-03

1 引言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其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有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本地优势,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分工,贸工农、产供销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功能的作用,并且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襄阳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较大的发展,为襄阳经济增添了一个亮点。

2 襄阳市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和现状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是中西部地区典型的农业大市,其农业发展有着天然的优势。襄阳地处中国地势的山区和平原转折地带,域内山区、岗地和平原都有,大部分土地都可利用,为农业经济的各方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气候适宜,水资源丰沛,河运航道便捷,灌溉水利发电等多方面皆可利用;生物资源丰富,兼有亚热带和温带动植物,南北交汇,为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保障;农业产亚基础设施完备,形成了系统的农田水利设施网,旱涝保收占耕地面积的60%左右。该市围绕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不断培植主导产业,建立农业产业化基地,组织流通壮大公司制农业。目前,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取得了显著性成效。

(1)涌现了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目前,全市建立了多个与农民利益相关联的龙头企业带动型组织,中企组织带动型组织,专业市场带动型经营组织和干部能人带动型经营组织,各组之间形成了竞相发展的新格局。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建立了农业合作组织600个,网络会员300多个,带动60多万农户。订单农业面积逐渐扩大,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公司成立,农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正在逐步完善。如金华麦面集团每年与枣阳市14个乡镇签订50多万亩优质小麦订单,占全市小麦面积的70%,每年为农民增收1 000万元以上。

(2)涌现了一批龙头产业,实现了产销两旺,资产运营健康。据统计汇总,2009年,15家龙头企业共完成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12.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3.4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55.8%、56.7%。其中,奥星、鲁花(襄阳)、万宝、金华4家企业产销超过20亿元,襄大农牧、妞妞、惠农、三杰4家企业产销达5亿元以上。

资产运营方面,15家龙头企业总资产达22.6亿元,平均拥有资产1.5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10.5亿元,平均7 000万元),负债总额9.2亿元(平均6 133万元),资产负债率40.7%;企业自有流动资金7.8亿元(平均5 200万元),占负债总额的84.8%;银行贷款余额8.2亿元(平均5 466万元),占负债总额的89.1%。这几组数据显示的企业资产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充分表明,15家龙头企业资产优良、营运健康,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而且作为投资风险相对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有着很大的举债发展空间。尤其是万宝、奥星、襄大农牧3家企业资产均超过了3亿元,被省发改委纳入了上市公司后备企业,上市融资前景可观。

(3)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化示范区,推动了全市农业结构的优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地形成了较有特色的种植结构,构成了一些较有特色的产业化示范区,如老河口,枣阳的棉粮生产区,老河口的沿江林果产业带,南漳,保康,谷城等地的山区林牧产业带等。目前,全市按“岗地麦棉薯,沿河果蔬瓜,丘林油麻茶,山区苞药茶,城郊菜和花”的总体产业格局,建成了以“三北”岗地百万亩的优质小麦,丘林地区的100万亩的优质油菜,山区的30万亩玉米基地,城郊的20万亩蔬菜和万亩的花卉为主的产业基地。

3 襄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3.1 在农业产业结构上不够合理

第一产业基础不牢,资源利用不够,获利能力低。如全市621万亩耕地有效灌溉率、旱涝保收率和机电排灌率分别只有64%、50%和25%;耕地少,山场水面资源利用不足,全市六山一水三分田,但三分田产出却占了65%;生态环境恶化,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版图面积的45%等。第二产业科技含量低,乡镇企业设备均为20世纪60到70年代水平,达80%年代的仅占30%。管理水平、产业层次上也处于较低阶段;同时3大产业联系松散,各自为政,发展失调。

3.2 农产品加工业落后

与先进水平相比,襄樊市农产品加工业还存在着总体加工水平不高、龙头不大、品牌不响、基地不稳、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新兴产业开发滞后等问题。粮食加工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产业链延伸不够,绝大多数加工企业的终端产品是大米,基本处于原粮状态;面粉加工业大多数也仅到生产挂面为止,加工增值非常有限。而本省监利县的福娃集团,其大米加工60%转化成雪饼、八宝粥等食品;京山县的“国宝桥米”系列产品达75个,目前正在实施米乳、饴糖、桥料酒等8个精深加工和配套项目。襄樊市类似深层次、多系列的产品开发还少有踪迹。再如在品牌打造方面,京山“国宝桥米”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监利“福娃”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而襄樊市还没有一个国家级品牌,更无“双汇”这样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

3.2 农村劳动力问题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剩余劳动力减少,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缓慢,而外出成本和生活消费支出增长较快。从近两年调查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收人情况看,2004年人均务工收人为7 098元,2005年为7 424元增长4.6%,明显低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名义增长率。从支出情况看,外出从业的生产性费用支出2004年人均为242元,2005年人均为350元.增长44.4%;外出务工人员生活消费总支出2004年人均为2 760元.2005年为3 112元,增长12.8%。收支相抵后,务工收入净结余额呈减少趋势,2004年人均结余4 095.8元,2005年人均结余3 961.8元,同比降低3.3%;务工带回农村的现金收人减少的幅度更大,2005年比2004年人均减少12.4%。外出务工收人增长慢而支出增长快,导致外出务工净收人不升反降,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也是近两年一些地方出现所谓“民工荒”的重要原因。

3.4 农产品出口体制不顺

(1)广大农民群众分散,零星,小规模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科学有效的进入国际市场。

(2)广大农村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出口各个而环节相分离,为建立一种能够把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不能推动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群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流通领域中有关收购商,外贸公司层层加价,农民群众生产农产品收益得不到保证。由于农民群众与国际市场相脱节,不能及时掌握国际市场的信息,及时调整农产品结构,因而农产品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4 襄阳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搞好水利、土地整理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以交通、供水、供电、通讯为重点的农业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发掘优势资源,形成区域特色。一个地区应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传统的生产项目,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培植本地的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措施推广力度,建设区域农业商品基地,创新工作机制,推动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档次和质量。为此,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力。

4.2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首先是以良种良法为先导,加快良种产业工程建设进度,把良种良法作为农业技术革命和兴农的突破口来抓,适应市场需求,淘汰不适销的品种和无市场前景的品种,发展优质品种,扩大特色品种,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进程。同时要发展多样化,优质化农产品的基础上还要发展专用化农场农品。其次是充分利用现有高科技龙头企业优势,把农业常规技术与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视农产品的品种,质量,培育名牌农产品,改变目前农产品品种相同,产期集中,低质量品种多,优质品种少所带来的产品滞销,价格下降等问题。最后是要充分发挥襄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襄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等科研机构的作用,加快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4.3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进一步的提高农民的各方面的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要狠抓农民的教育培训。可以发展农村的教育职业培训,成人教育,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农科教中心,专业协会,科技示范户等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

(2)发挥农技推广站、农业院校的作用,特别是要加强农、科、教的结合,要与当地的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加快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新产品。要有组织,有计划,持久的抓好综和素质的培养,为农村培养大批的懂技术,能操作,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其次是要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多元服务组织。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章程都应以经济合同法,民法以及其他经济法规为基本依据,对入社各方的权利义务包括违约责任都要平等设置,公正合理,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4.4 大力培植市场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建立农业收入支持体系

培植多元市场体系,改变国有专营体制,将储备和经营分开;逐步扩大大宗农产品的私人经营,打破垄断专营;培育农产品贸易市场,特别是专业专业批发市场,网上无形市场,期货市场等,搞活农产品的流通。

4.5 发挥地方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积极作用

政府要正确地引导农业产业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搞好职能定位,建立起高效全面的管理体系,为龙头企业和农户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市场,建立起完善的以各级农贸市场为基点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学会应用政策和财政,金融和经济杠杆进行间接调控,引导金融系统对农业产业化进行资金上的支持,大力加强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和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明芬.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史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10):101~103.

[2] 史清华,卓建伟,郑龙兵.农民外出就业及遭遇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10):68~69.

[3] 农业部课题组.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就业及利余劳动力利用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1(5):7~10.

[4] 白安义,田家富,谢晓翠,等.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33~34.

[5] 琚兆成.中西部农业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分析及对策――以鄂西北襄阳市农业生产为例[J].现代农业,2007(5):43~49.

[6] 樊 丽.重视农业科技 发展农村经济[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7):151~153.

[7] 屠风莲.农业产业化初探[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8] 何新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阻滞及对策研究》[J].兰州学刊,2005(10):223~224.

[9] 王亦兵.山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4(5):178~179.

[10] 林文胜.闽北山区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4):21~22.

[11] 周淑芳.襄樊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J].商业现代化,2008,6(1):45~46.

[12] 张家林.襄樊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J].经济与科技,2006(5):43~45.

[13] 郝群会,邓胜文.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发展分析[J].湖北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34~36.

[14] 戴开富,胡水华,要旭峰.襄樊高新区管理模式与发展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2007(3):77~79.

[15] 郝寿义.区域经济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6] 国家统计局.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Research on Curr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e

Industrialisation in Xiangyang City

Qin Qinqing,Zhang J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anning University,Hubei,Xianning 437100,China)

第7篇

2.把粮食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访黑龙江省副省长吕维峰

3.宝泉岭分公司实施"绿满家园"纪实刘晓燕,徐宣凤

4.海伦农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路径探析陈克发

5.创新,撑起腾飞的翅膀——黑龙江省创业农场党委带领职工群众建设新农村工作纪实范克栋

6.又好又快促进经济发展的科学转型薛敏,李宏剑

7.论科学发展观与当前中国的经济战略新农村(黑龙江) 程竹青

8.科学有效处理民生问题,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基于衢州市司法鉴定的实证研究毛玲英

9.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邓舒平

10.从西方城市化历史进程分析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孙广迪

11.浅谈"小组化"班级管理张亚玲

12.浅谈贫困地区多渠道搞好农经工作严敏,郑国贵

13.我国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措施张羽刚

14.松阳县农机化发展的策略分析陈孟法

15.浅谈拖拉机行业发展趋势王海英,刘松蔚

16.葡萄疏花疏果"四字经"麻海燕

17.浅谈白念珠菌与酿酒酵母菌的相关性鲁伦文,刘毅

18.浅谈景谷甘蔗低产的主要原因及对策沈志焕

19.案外人异议之诉与执行异议竞合白洪江,范艳伟

20.浅析法律传播学杜开华

21.夫妻一方出卖夫妻共有房屋的效力林镇海,张贤

22.论司法鉴定的规范化建设刘青

23.谈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影响因素和法律思考李敏

24.浅析农民工婚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王珏

25.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李慧敏

26.用民心办民事解民忧顺民意李春君,范艳伟

27.路由器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孙飞艳

28.浅析西方国家惠农政策对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启示潘永金

29.浅谈电力油化班组技术管理刘艳

30.浅析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朱飞跃

31.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探究杜志坚

32.浅析VLAN配置方法成年胜

33.弥勒县蔬菜产业发展探讨张明福

34.小学体育教学的艺术性金立珍

35.《电路》课程学习策略分析赵彤

36.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王玺

37.校企合作模式中机器人教学初步探索蔡敏,武传宝

38.浅谈数学中的合作学习董德蓉

39.浅谈力量训练在跳高运动中的作用庄岩

40.小学美术课中多媒体教学策略张静

4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吕琳

42.我国农村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华冰

43.农村宅基地闲置原因调查与分析-以赣南瑞金市为例曾令权,张立亭,陈荣清

44.独立学院教师流失问题的分析信红娜,杜瑞涛

45.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王朝辉

46.当前农村财务管理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李永兰,王艳,黄冬娥

47.新农村(黑龙江) 试析我县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崔亚利

48.农民增收障碍因素分析及对策班毛展,李娟

49.浅谈园林绿化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解决办法臧旭

50.排污权交易理论制度与实践研究综述李婷

51.学困生也有"开发商心态"王善香

52.防治葡萄灰霉病的优势拮抗细菌的筛选崔欣,李伟

53.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思考撒玛

54.试论基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郑国贵,严敏

55.浅谈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王艳

56.浅谈农机监理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潘志辉

57.浅谈企业理财中的税务筹划刘洁

58.当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探讨强海龙,郑绪宝

59.水利工程混凝土外加材料的性能张岩

60.浅析行政调解制度孙言朋,郭爱荣

61.瑞金市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高敏,杨羽,杨长彬,刘小林

62.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杜丽

63.强化农机科技入户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梁桂银,于振和

64.浅谈体育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孙玉巍

65.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祝煜凯

66.一种简单的遥感影像位置精度的评定方法曲洋

67.业余文化团队是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赖启和

68.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蒋伟

69.中学学生英语口语调查分析——天水市石马坪中学学生英语口语调查赵凌,余敏

70.吉林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宋德梅,李洪刚

71.各国农村水污染控制经验和借鉴幸红

72.农村财务管理的主体转变分析张海琛

73.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适应性曹慧芳,余敏

74.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夏兆友

1.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关红庆,苗秀珍

2.新农村建设中支农资金管理措施探索张玲

3.新农村建设需要文化支撑周亚文HttP://

4.浅淡农村文化的软件建设新农村(黑龙江) 赖启和

5.扎兰屯市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情况调研报告刘朝晖,刘朝霞

6.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新论冯先灵

7.闽西农村"留守妇女"相关困境分析江小敏

8.农村电力市场的发展分析胡琛

9.浅谈对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刘明川

10.论农村社区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闫培林

11.村支书的人口计划生育观罗炳锦

12.高新农业技术走进移民搬迁贫困乡村-和静县贫困乡村额勒再特乌鲁乡察汗乌苏村的农业变革楼爱玲,赵慧,屈涛,顾健,吐尔洪,张爰浩

13.青牛黑液肥在油茶低产林上应用效果试验吴承文

14.5%天然除虫菊素(云菊)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杨美秀

15.大棚蔬菜灰霉病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耿梅凤

16.旬阳县农田地膜残留情况调查与分析钱宝花

17.浅谈如何防止化学除草剂的药害王遐务,王家东

18.提高农作物杂交种子的生产效率的思考高伟

19.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刘艳丽,陈建华,王芳,李伟

20.大棚草莓异常果的发生及预防措施陈志霞

21.贵州侗族传统糯稻种植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潘永乐

22.苹果树腐烂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丁学功,赵怡红

23.绿色水产饲料添加剂刍议梁德才

24.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抚顺辽五味"简介刘非,都惠中

25.日光温室黄瓜连作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朱四平,李喆

26.蔬菜农药残留问题解决途径探讨李红

27.贵州普安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邓忠治,张杰

28.化解村级债务推动农经发展葛正秀

29.天目山野山茶资源的利用及其效益顾红英,过婉珍

30.加快基地建设发展蔬菜产业徐俊彩,南洋换,陈俊科

31.强化组织优化服务全力推进农业保险池建梅

32.裕安区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苏强

33.莲都区黄村乡杨梅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陈德松

34.缙云县大洋镇高山蔬菜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邓建平

35.发展"前家后"庭院经济模式促进山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水泉坪发展"圈、沼、厕、厨、园"五配套农业循环经济的启示钱宝花,冯自社

36.对祁阳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现状调查与对策赖赚生,王善元

37.浅议农用地拆迁补偿评估与土地发展权价值刘勋涛,靳剑辉

38.新农村(黑龙江) 浅谈农业信息产业发展张学莲

39.湖南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对策方威,李冲

40.对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陈芳

41.推进旬阳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王东顺

42.凤县种植业现状调查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途径于明新

43.试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陈风华

44.对发展静宁纸箱包装产业的几点思考李娟

45.用SWOT法分析成都市一般乡镇发展策略犹明波

46.谈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计量祁志华

第8篇

        经贸观察

        (1)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探析——引入美国经济表现对比 夏晓雪

        (4)全球价值链中我国稀土贸易被俘获的问题研究——基于稀土国际市场需求的角度 杨梦佳

        (5)建立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经济发展方向概述 郭家炜

        (6)欧债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杜德

        (7)黄岩岛对峙背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 陈天明 徐群 李君芳

        (8)安徽纺织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对策——基于swot分析 芮昊

        (9)出口商品结构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对策 赵星

        (10)新疆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周小玲

        (12)基于swot分析嘉兴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李爱香 李春暖 王蕾

        管理创新

        (14)从企业经营看环境信息披露 郭品 李勇勋

        (15)eva的激励机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李乐童

        (17)我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初探 赖娇娇

        (18)eva企业价值评估在兵工研究所的应用探讨 王爱武

        (19)从三鹿事件看食品加工企业采购环节内部控制 赵肖瑞

        (20)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周亭

        (21)强化企业统计工作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 杨锦宏

        (22)加强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研究 孙其兰

        (23)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过程风险控制研究 张翠霞

        (24)后危机时代企业成本控制法宝——多维成本管理 刘彩霞 马鑫 李冬悦

        (25)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仓库管理水平 张防修

        (26)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影响因素探析 巫毅

        (27)路桥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材料管理初探 陈迎春 韩瑞英 彭向阳

        (28)mc公司内部控制的调查研究 郭莉莉 郑小凤

        (29)基于不对称信息下我国中小企业加强自身融资管理策略探究 张宇丁

        (30)基于dea方法的电网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刘凯 董萌萌

        (31)提升全面成本管理,树立成本文化意识——打造成本文化核心竞争力 张瑞

        (32)浅析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马鑫 李冬悦 刘彩霞

        (33)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解决思路 周勇

        (34)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李宁

        (35)erp系统实施与管理会计的互补性及业绩影响文献综述 童素娟

        (36)创新管理 破解瓶颈 努力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湖南省凤凰县总工会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纪实 裴晓凤

        经营有道

        (37)对当前国内工业企业经营困难的成因剖析 宋科进

        (39)湖南低碳旅游发展研究 卢伟

        (40)审计师独立性、信誉以及业

务——以德勤(中国)为例 汪洁

        (41)雇主品牌推广策略 冯利敏

        (42)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问题分析 刘燕

        (43)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优势分析 周燕飞

        (44)浅谈品牌“回声”作用与多品牌的“共振”作用——由宝洁公司多品牌战略引发的思考 岳晓雯

        (45)我国零售企业进入他国市场的模式选择 史博

        (46)汽车后市场保险服务的特点以及对策分析 鲍艳萍

        (47)我国零售业态发展评价及对策分析 徐正虹 陈晓华 孙一闻 郑莉莉 葛洁蓉 陆兆蕾

        (49)企业并购目的:追求协同效应还是产生共谋——基于百胜收购小肥羊的案例研究 许世杰

        (50)对镇江宗教旅游开发的调研及建议 朱庆贤

        (51)小议娃哈哈启力的市场定位 曾艳

        (52)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浙江省电动自行车产业升级研究 方柯 柏海花 陈聪宵 颜佳杰

        (53)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形式——以滨州沾化旅游观光农业为例 范慧敏

        (54)美容设备生产企业供应商选择 万志军

        金融天地

        (55)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对新增住房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张玉洁

        (57)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魏亚丹

        (58)跨期羊群行为实证分析——以我国公募基金为例 杜婷婷 陈媛媛 韩剑飞 陈久盈

        (60)我国发展金融bpo的建议 刘一博 邱焕喜

        (61)基于央行实行逆回购操作——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葛慧侠 吴非

        (6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对策 冯舒婷

        (64)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及发展研究 王迪

        (65)浅析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及解决途径 郝阳

        (66)基于信号传递的中小企业融资博弈分析 蔡再兴

        (67)黄金价格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陈晓青

        (68)探讨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模式与途径 苏鸿龙

        (69)经济人“趋利动机”与股权融资偏好 周云 汝莹

        (70)浙江外贸经济与人民币升值的关系研究 翁星星 樊振华

        (71)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实施路径探析 朱英 陈万江 王小芳

        (73)东京、香港、上海三地股市联动效应的探究 张传昌

        (75)上市公司披露不实信息影响因素研究 李良

        (76)欧债危机下我国汇市、股市的arch效应分析 袁啸

        (77)期货套期保值理论研究进展 杨宝元

        (78)基于因子分析的股票投资决策评价 徐哲

        (79)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研究 刘畅

        (81)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许艳阳

        (82)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绩效的实证研究 彭中云 翟万里

      

;  (83)政治联系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来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 建蕾 梁娟

        财会研究

        (84)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相关问题的思考 杨华华

        (85)浅谈监狱企业内管领导干部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雷新民

        (87)基于直联模式的代收学费业务系统建设的探讨 赵敏刚

        (88)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甘泉

        (89)对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思考 王娜

        (90)山东省地方公路建投资情况研究与对策 韩冲

        (91)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浅议 郑国芳 张勇

        (92)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相关性分析 谈荣霞

        (93)会计教学中的“做”与“学” 杨如梅

        (94)论如何促进公益类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 陈芳

        (95)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徐媛媛

        (96)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会计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陈思蓉 王积田

        (97)实施动态会计监管的方法研究 贺美玲

        (98)层次分析法在资产评估风险防范中的运用 周婧璇

        (99)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及对策 张丽敏

        (101)企业组织结构复杂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影响 辛薇

        (102)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测算与实证分析 张虎成 孙艳霞 陈文浩

        (103)我国大企业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通用电气为例 王绪

        (104)我国养老保障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从包容性增长看农村养老保障基金 刘彦君

        (105)注册会计师行业商业贿赂行为分析 宋丽 王晓娜

        (106)食品、饮料零售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价的相关性研究 李洁

        (107)新疆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分析 朱希斐

        (108)新疆财政教育支出分析 唐梁凤 贾亚男

        (109)多角度探讨我国宏观税负水平 张菊华 朱胜

        (110)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研究 韩潇

        (112)我国税负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张菊华 朱胜

        (113)浅析山西省税收收入结构变化 耿变华

        (114)浅议对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评价 胡成江

        人力资源

        (116)创办教师养老年金,实现最优薪酬分配 宋莉芳

        (118)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程蔚

        (119)浅议如何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何静

        (120)eva业绩评价方法对经理人激励的影响 马珂艳

        (121)我国包容性增长战略下社会保障税实践的现实性探析 马冉冉

        (122)北京市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分析——基于社会福利政策的选择维度视角 杜蔚

        (123)文化比较视角下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

理新模式 宗娜

        (124)区域经济与人才培养的相关性研究 张丽英 李华

        (125)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周静娅

        (127)基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探究 周鹏飞

        (128)浅析商场营销员的胜任力构成要素 赵海涛

        (129)四川省各市州人口素质综合评价研究 曾佩琴 熊健益 梁冠立

        (130)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许学珍

        (131)利用微博资源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信息共享和互动性 江静 邱道欣

        学术交流

        (133)浅谈学好《基础会计学》的技巧 史可

        (135)谈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办法 林凤平

        (136)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 包小妹 孙昊 戴竹青

        (137)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考评方式探析 李迪

        理论探讨

        (138)商务英语函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翠波 张琳琳

        (140)“五型”班组创建初探 谷荣宽

        (141)青岛市保障性住房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高璐 于虓

        (144)台湾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 周英英

        (145)应用支持向量机模型(svm)研究电网物资需求预测问题 宋斌

        (146)发展工业旅游促进河南“两型社会”建设探析 冯小伟

        (147)浅析管乐教育在当代中国主要城市的普及发展状况 朱光

        (148)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浅谈 方小英

        (149)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讨 蒋萍

        (150)乐山融入成都经济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何瑞

        (151)从文化差异看国际广告在中国的本土化 曾俊秀

        (152)我国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张克 杨悦

        (153)大学教师如何重视一线课堂教学的研究 朱伟伟

        (154)基于科技带动与支撑的咸阳食品工业发展研究 薛汉莉 朱文莉

        (155)企业并购绩效文献综述 姚香

        (156)强化基础创新机制推动发展——阿尔山市党的建设工作调研 徐东华

        (157)河南省政治中心东移对郑州经济的影响 张霞

        (158)中专体育教学中游戏的运用探讨 朱良 赵建峰

        (159)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入手 王翠敏 刘毅 李炜

        (160)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的几点思考 叶柳凤

        (161)独立学院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李小想

        (16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与实现机制 李波

        (163)城镇化与农民工进城若干问题研究 王松江

     

;   (165)贵州省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杜叶婷

        (167)青岛市利用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分析 于晓燕

        (168)“合芜蚌”试验区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袁建明 郭思炜 王大伟

        (171)河南省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李海云

        (172)山区、半山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障碍性因素分析——以曲靖市麒麟区为例 彭琳 张洪

        (174)贵州省工业园区发展中失地农民的统筹发展 王楚 王苗

        (175)贵州产业承接对工业化进程影响实证分析 潘飞 李锦宏

        (177)企业文化dna遗传机制分析 袁建明 邹晓雪 潘伟伟

        (179)社区经济理论模型研究 杨朝继 马海英

        (181)浅谈桩基检测方法与发展 梁潇文

        (182)浅析洛克白板说哲学思想 林蓉

        (184)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选择 李婧 王菁华

        (185)sop范式下r&d投入与产业集中度关系研究——基于我国37个行业分析 韦巍

        (186)意识形态一元与社会价值多元下高校德育解构 陈佳

        (188)基于共生视角的“产品质量年”文化建设研究 张娟

        (189)中美物价对比分析及思考 齐飞

        (190)北京市生产业对服装产业的影响 常宏 吴思影 鲍丽珠 陈桂玲

        (192)加快花垣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滕飞

        (193)上海市生产业对服装产业的影响 杜鹃 辛馨 王竹宁 陈桂玲

        (194)灰色模型在青海省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俞新昀 吴艳

        (196)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关系研究 曾佩琴 熊健益 梁冠立

        (197)江苏省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类型研究 汪敏 孟小会 黄挺

        (199)在高中新课标下高职高专数学的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与策略 毛大会

        (200)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径研究——基于技术进步分析 赵静静

        (202)中国与美国民主基础研究——《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窦诚松

        (203)基于消费价值观的市场细分实证研究——以北京地区在校大学生为例 侯蓓

        (205)全面贯彻落实十精神——努力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 李静

第9篇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理论研究;综述

物流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末首次进入中国,将物流视为一项产业进行研究和推动是从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的,但由于当时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物流产业发展缺乏成熟的市场环境,相应的物流研究没有真正深入的开展起来。直到90年代后期,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物流产业的发展逐渐引起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研究机构的关注。如今,物流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呈现了旺盛的发展势头,物流研究逐渐成为经济研究的热门领域。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弱势地位,加上农村经济落后、农户分散等原因,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相对较为落后。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对农产品物流的关注和研究开始逐渐增多。从国内文献来看,农产品物流研究虽刚刚起步,虽然取得了一些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还比较落后。与农产品物流研究相关的成果从2002年开始逐渐出现,并在近两年呈激增趋势,理论成果日趋丰富。

近期,国内农产品物流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宏观上对农产品物流领域现存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所占比重最大,对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应用和指导价值。代表性的有:

侧重于物流政策方面的研究:杨军在对现代农产品物流主体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行中的行为,并据此分析了推动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行的政策取向,得出了要使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尽速建成并高效运行,政府在政策取向上要倾向于采取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的结论(杨军[1],2010);周帮扬等认为目前中国农产品物流法律制度的缺失与滞后,已成为阻碍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通过对农产品物流法律制度的分析,展现法律的调控和指引作用,并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中国农产品法律制度的建议。(周帮扬等[2],2012)

侧重于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研究:王慧超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重点抓好若干基础性公共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加快制定物流信息化专项规划和各项基础建设,建立鲜活农产品身份证制度等发展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对策,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王慧超[3],2011);侯涛等在分析了农产品物流特点的基础上,将工作流技术与物流信息系统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建立了基于工作流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给出了系统多层体系结构和设计关键(侯涛等[4],2011);赵海鹏等从陕西省农产品的供应现状及趋势、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面临的问题出发,分别论证了当前我国政府、农民、渠道商三个农产品物流相关主体急需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提出了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构建和应用的初步方案。(赵海鹏等,2012)。王晓平等将果蔬类农产品的物流过程与信息追溯相结合,分析了对果蔬类农产品进行信息追溯的可行性,对果蔬类农产品信息追溯系统的系统构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方案(王晓平等[5],2011)。

侧重于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与优化方面的研究:杨剑英等通过对我国区域生鲜农产品几种典型的物流配送组织模式现状进行调研,从交易费用视角分析了各种典型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我国区域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对策,为我国区域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构建提供了借鉴(杨剑英等[6],2010)。侯文英等在分析了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结构要素的基础上,研究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通过对相关矩阵进行层级分解和按级排列,建构了农产品物流网络的解释结构模型,最后说明了该模型的基本功能(侯文英等,2012)。

二、对农产品物流的运作机理和发展模式的研究

这部分研究侧重于理论探索,为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起到理论支撑的作用。

侧重于结合供应链理论,对现存的物流企业按照供应链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或改组方面的研究:甄杰对影响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把动力机制分解成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认为宏观结构包括制度环境、物流技术,微观结构包括供应链参与主体的权利、责任、利益等,并分别分析各因素对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推动作用(甄杰[7],2011);徐杰等以海南热带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基于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档案和电子标签编码、冷链温湿度监控、车辆运输定位、XMLWeb服务的数据交互和角色控制的权限动态分配,构建了多层次多用户多权限的热带农产品物流跟踪管理系统(徐杰等[8],2010);曾明星认为准时农产品物流按照物流主体及物流的整合程度,可分为四种典型的运行模式,即自营物流——物流与商流合一模式、自营物流——物流与商流分离模式、第三方物流——越库模式、第三方物流——直通模式(曾明星[9],2010)。

侧重于农产品物流新模式积极探索方面的研究:蔡媛媛等研究了基于农超对接模式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探讨了农超对接模式中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等发展策略(蔡媛媛等[10],2011);高振娟研究了基于价值增值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改进,以张夏玉杏作为研究对象,对济南市张夏镇万亩杏园的实地调查,研究了当地现有的物流运作模式(高振娟[11],2010)。李南洁等研究了基于土地流转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构建,基于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构建以新型农业合作组织为核心的第三方物流组织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李南洁等,2012);任连娣等研究了基于物流主体多元化的现代农产品物流模式,对农产品物流监管主体、产销主体、消费主体以及交易方式等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任连娣等[12],2012);查伟华研究了基于循环经济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及策略,以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为理论依据,对循环经济下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供应链角度的循环经济新型物流模式(查伟华,2011)。

侧重于结合区域经济进行针对性分析方面的研究:杨蕾等在因子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国际性物流枢纽—区域性物流中心—地区性物流节点”三层物流节点布局模型,提出“天鹅星座型”空间结构布局,并将其功能定位为“中心带动、两线并举、内外兼顾、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出应从宏观上对同一功能区内各城市之间、3个功能区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港口与腹地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和整合,从而避免各自为战、重复建设的现象。(杨蕾等[13],2012);张博等运用SWOT、PEST分析方法,深刻剖析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内部优势及劣势,分析其外部威胁和机遇,并对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政治因子、经济因子、社会因子和技术因子)等各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张博等[14],2010;张博[15],2010)。庞燕等结合湖南新农村建设实践,对农产品物流网络规划的主要任务进行了阐述,对农产品现代物流网络优化方法进行了分析(庞燕等[16],2010)。

三、其他领域理论及方法在农产品物流的应用研究

侧重于其他理论在农产品物流中的借鉴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张阐军等认为现代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了精益农产品物流价值管理发展思路,提出价值化工程思想,构建了其价值化工程体系结构。最后,结合武汉城市圈对价值化管理在精益农产品物流管理中的实施与应用进行了分析(张阐军等[17],2011);王新利利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产品物流预测模型(王新利[18],2010)。

侧重于物流规划技术方面的研究:钟聪儿等分析了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建立配送中心选址的数学模型,研究免疫算法与GIS技术求解选址模型的方法,并以福州市晋安区农产品物流配送相关数据为基础,提出研究区域内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实际模型,采用免疫算法求解模型,运用VB编写相应的程序,提高了选址决策的效率和精度(钟聪儿等[19],2011);邱荣祖分析了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对带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进行描述,建立有时限的配送路径优化模型,应用GIS和禁忌搜索集成技术求解该模型,开发农产品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系统,并以晋安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技术数据为范例,进行系统的初步应用研究(邱荣祖[20],2011)

四、国外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经验介绍、借鉴及趋势研究

侧重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启示的研究:杨希玲借鉴国外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地加快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步伐,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保值、增值,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保障农民增收。(杨希玲[21],2012)。边胜勇、樊非等也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进行了介绍。

侧重于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国外的差距问题:以及如何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等问题研究:何龙斌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流通损耗率、流通增值率与美国有很大差距。(何龙斌[22],2011);曹冰冰对日本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日本农产品物流模式为鉴,提出了发展中国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和建议(曹冰冰,2010)。

五、国内农产品物流研究现状总体评述

大量文献查阅表明,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基本上已从概念探索、宏观研究逐渐过渡到微观、实证,大量成果集中在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国内的学者对农产品物流和区域物流等领域给予了多方面的关注,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由于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都比较少,研究成果不够系统和深入。总体来说,对农产品物流领域的全国宏观性研究较多,地方实证性研究较少;研究问题的较多,探寻根源的较少;实证研究显得更为薄弱,特别缺乏对农产品物流产业布局与发展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探究还是结合实际具体应用都需要补充。

参考文献:

[1]杨军.现代农产品物流主体的行为分析及政策取向[J].江苏商论,2010(3).

[2]周帮扬,徐韬.借鉴国际经验完善中国农产品物流法律制度[J].世界农业,2012(5).

[3]王慧超.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1(2).

[4]侯涛,施艳容.基于工作流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

[5]王晓平,安玉发.果蔬类农产品物流信息追溯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3).

[6]杨剑英,谢守祥,沈正舜.我国区域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构建研究——基于交易费用视角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9).

[7]甄杰.供应链一体化视角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发展动力机制研究[J].物流科技,2011(10).

[8]徐杰,刘鹏飞,周正,张俊,杨宝祝.基于供应链的热带农产品物流跟踪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

[9]曾明星.基于供应链的准时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0(12).

[10]蔡媛媛,李严锋,惠春梅,曹杰,朱大鹏.基于农超对接模式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11(10).

[11]高振娟.基于价值增值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改进[J].商业时代,2010(23).

[12]任连娣,王倞.基于物流主体多元化的现代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2).

[13]杨蕾,张义珍.“天鹅星座型”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空间网络布局模型构建[J].广东农业科学,2012(4).

[14]张博,杨蕾.基于SWOT分析的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0(6).

[15]张博.基于PEST分析的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9).

[16]庞燕,王忠伟.基于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的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9).

[17]张阐军,钟生成.现代精益农产品物流管理价值化探讨[J].价值工程,2011(7).

[18]王新利,赵琨.基于神经网络的农产品物流需求预测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2).

[19]钟聪儿,邱荣祖.基于免疫算法与GIS技术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20]邱荣祖,钟聪儿,修晓虎.基于GIS和禁忌搜索集成技术的农产品物流配送路径优化[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41(10).

[21]杨希玲.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启示[J].管理工程师,2012(2).

[22]何龙斌.中美发展农产品物流的比较与启示[J].广东农业科学,2011(24).

第10篇

正文目录 第一章 道路工程机械相关概述 1 第一节 道路工程机械基础概述 1 一、道路工程机械特性 1 二、道路工程机械组成 3 三、安防告警系统应用 4

第二节 道路工程机械行业产业链分析 7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7

二、安防产业链发展现状分析 8 三、智能家居市场产业链分析 10

第三节 道路工程机械生产工艺技术进展及当前发展趋势 14 一、基于CPLD的智能安防报警系统发射模块设计 14 二、基于GSM模块TC的智能门控安防系统设计 17 三、安防报警系统中通信模块的设计实现 19 第四节 安防报警技术发展分析 21 一、防盗报警系统技术发展过程 21 二、智能无线防盗报警器的设计 23

三、北京奥运推动我国电子安防专利崛起 24 四、2013年3G技术引入安防监控设备 26 五、RFID技术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以及前景 29 第二章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市场运行透析 33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运行总况 33 一、我国安防报警模块行业呈现快速发展 33 二、安防报警模块产业生产规模 35 三、安防报警模块生产区域分布 36 第二节 2013年安防报警模块销售情况 39 一、安防报警模块市场规模 39 二、安防报警模块市场销售数量 40 三、安防报警模块市场销售增长率 42 第三节 2013年安防报警模块的经销模式 46 一、国外产品经销商分析 46 二、国内品牌产品经销商 49 三、以项目为主的经销商 51 四、以批发为主的经销商 52 五、渠道创新策略 54 第*章 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运行数据监测 第一节 2011-2013年(按季度更新)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数据监测回顾 一、竞争企业数量 59

二、亏损面情况 60

59 59

三、市场销售额增长 62 四、利润总额增长 65 五、投资资产增长性 67

六、行业从业人数调查分析 68

第二节 2011-2013年(按季度更新)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投资价值测算 71 一、销售利润率 71

二、销售毛利率 72 三、资产利润率 74

四、未来5年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盈利能力预测 77

第三节 2011-2013年(按季度更新)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产销率调查 80

一、工业总产值 80 二、工业销售产值 82 三、产销率调查 85

四、未来5年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产品产销衔接预测 87

第四节 2011-2013年(按季度更新)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出货值数据 89 一、出货值增长 89

二、出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 91

第四章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下游应用市场透析 94

第一节 家居防盗报警系统市场分析 一、家庭住宅安全防范设施的现状 二、门禁系统家庭防盗报警器分析 三、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潜力分析

94 94 97 99

四、民用安防市场现状及前景 100 五、家庭安防需求及前景分析 102 第二节 车辆防盗报警系统市场分析 106 一、汽车电子防盗系统的应用 106 二、汽车电子防盗系统的发展特点 109 三、中国汽车防盗器市场的发展现状 111 四、中国汽车电子防盗系统市场预测 112 五、汽车防盗报警系统发展方向 114 第三节 其他应用领域 118

一、监所领域安防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18 二、公共场所安防系统功能及监控平台应用 121 三、金融领域安防系统的发展及建设新特点 123

四、高铁领域安防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124 五、企事业单位及小区安防报警系统的应用 126 六、企业领域安防技术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129 七、校园领域安防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131 八、农村领域安防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分析 132 第五章 2013年中国主要生产企业财务数据分析 136 第一节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36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136

二、2011-2013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138

三、2011-2013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141 四、2011-2013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143 五、2011-2013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144 六、2011-2013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146 七、2011-2013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149

第二节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152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152

二、2011-2013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154 三、2011-2013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157

四、2011-2013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159

五、2011-2013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160 六、2011-2013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162 七、2011-2013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165 第三节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68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168

二、2011-2013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170 三、2011-2013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173 四、2011-2013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175 五、2011-2013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176 六、2011-2013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178 七、2011-2013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181

第四节 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84

一、公司基本概述 184

二、公司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分析 186 三、公司竞争力分析 189 四、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191

第五节 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 193 一、公司基本概述 193

二、公司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分析 195 三、公司竞争力分析 196 四、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198

第六章 2013年中国安防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203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安防产业运行总况 203 一、中国安防产业迅猛发展 203 二、安防技术的前沿和趋势分析 204 三、安防产业快速发展中的隐忧 206 四、对安防并购联盟的思考 209

第二节 2013年中国安防产业新形势分析 212 一、中国安防行业进行数字化变革 212 二、中国安防行业的IT化发展进程 214

第三节 中国平安城市建设对安防产业的影响分析 一、平安城市建设的背景 218

二、平安城市建设整体概览 221

218

三、平安城市建设的投资规模和设备需求分析 223 四、中国主要地区平安城市建设调查分析 224 五、平安城市安防建设面临的挑战 226 第四节 2013中国安防企业发展概况 230 一、中国安防企业生存状态分析 230 二、中国安防企业发展的思考 233

三、中国安防企业发展壮大的战略 235 四、中国安防企业的经营方向 236

第七章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系统发展分析 240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系统市场分析 240

一、防盗报警系统市场亮点分析 240 二、国庆前后防盗报警市场动态 242 三、防盗报警系统供应商布局情况 245 四、防盗报警系统面临机遇和挑战 247

第二节 2013年中国防盗报警系统运营服务市场分析 249 一、我国防盗报警系统运营服务业发展历程 249 二、防盗报警系统运营服务企业发展特点 251 三、我国防盗报警系统运营服务市场需求状况 252

四、我国防盗报警系统运营服务企业发展现状 254 第八章 2013-2017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前景预测 259 第一节 2013-2017年中国防盗报警系统行业发展趋势 259 一、技术整合加速趋势 259

二、产业集中化与产品标准化趋势 260 三、商业模式变革预测 262 四、开放、合作呼声渐高 265

第二节 2013-2017年中国报警产品市场趋势预测 268 一、用户需求趋势 268 二、渠道发展趋势 270 三、服务发展趋势 273

第三节 2013-2017年中国防盗报警产品发展趋势 276 一、产品与技术发展趋势 276 二、凸显人性化需求趋势 278 三、周界防范趋势 281 四、集成与应用趋势 283

五、多种报警联网方式并存趋势 284

第九章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288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88 一、中国GDP分析 288

二、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 290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293 四、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 295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96

第二节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政策环境 299

一、中国安防产业政策导向 299

二、中国安防行业工程商管理现状及其未来 300 三、零零年防盗报警新版CCC规则及影响 302 四、中国安防产业的标准与认证 305

第三节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308 一、社会结构和社会治安都日趋复杂 308

二、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 310 三、恐怖袭击事件影响 313 四、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分析 315

第十章 2013-2017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投资前景预测 318 第一节 2013-2017年中国安防报告模块产业影响因素探析 318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安防行业的发展前景 318 二、3G技术与安防结合后安防前景分析 321

第二节 2013-2017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324 一、万亿投资带给防盗报警产业的机会 324

二、平安城市建设给防盗报警系统带来的商机 326 三、视频监控中的行为识别迎来发展机遇 329 四、世博会带给安防行业的机会 331

第三节 2013-2017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333 一、宏观调控政策风险 333 二、市场竞争风险 335

三、技术风险 336

四、市场运营机制风险 338 第四节 专家投资建议 342

-------------------------------------------------------------

【报告价格】 [纸质版]:5300元 [电子版]:5500元 [纸质+电子]:5800元

(部分用户可以享受折扣)

【交付方式】 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付款后24小时内发报告)

【企业网址】 cninfo360.com/yjbg/xjhy/gcjx/20130624/294845.html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安防行业垂直供应链 图表:安防行业横向协作链 图表:发射系统原理图 图表:发射系统硬件电路

图表:控制模块的顶层模块设计 图表:转换密勒码程序

图表:密勒码编码器的结构框图 图表:系统仿真波形图 图表:系统结构框图

图表:单片机与TC35模块、PC机连接图 352 图表:单片机程序流程图

- 5 -

(点击看正文)

图表:AT指令功能

图表:GMS通信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图表:短消息接收中断程序流程图 图表:短消息发送程序流程图 图表:系统硬件电路总体结构 图表:中央控制器电路图 图表:DTMF收发电路 图表:语音电路 图表:电话接口电路

图表:主程序流程 图表:电话报警流程

图表:远程控制子程序流程

图表:2013年中国安防产业集群分布

图表: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企业数量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亏损企业数量及亏损面积 图表: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总体销售额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总体利润总额增长 图表: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总体从业人数分析 图表: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投资资产增长性分析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企业数量统计表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企业数量分布图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销售收入统计表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分布图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利润总额统计表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分布图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增长最快的省市对比图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资产统计表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资产分布图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资产增长速度对比图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工业总产值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工业销售产值

图表:2013年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产销率(数据均可更新至最新月份)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长性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成长性分析 图表:2011-2013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2011-2013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图表:2011-2013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长性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盈利指标情况 图表: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资产运行指标状况 图表: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盈利能力情况 图表: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收入情况 图表: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图表: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盈利指标情况 图表: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资产运行指标状况 图表: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盈利能力情况 图表: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销售收入情况

图表: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图表:2011-2013年全球安防电子产业规模与增长 图表:2011-2013年中国安防电子产业规模与增长 图表:2013年中国安防电子企业结构 图表:中国安防电子产业链演进趋势

图表:2013-2013年中国安防电子产业规模与增长预测

图表:2011-2013年中国安防和监控市场主要应用领域所占份额预测 图表:防盗报警产品竞争的突破策略 图表:防盗报警产品进入报警中心的门槛 图表:应用端选购防盗报警产品时的考虑因素

图表:当前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多的入侵探测器类型 图表:红外入侵探测器工程中被考虑最多的功能

图表:2013年安防产品不同区域的平均销售额增长情况 图表:2013年安防产品不同区域的平均利润增长情况 图表:2013年安防产品不同区域的毛利率增长情况 图表:2013年全球安防50强销售额增长率前十名 图表:2013年全球安防50强区域分布情况 图表:2013年全球安防50强新上榜者

图表:2013年全球安防50强产品类别分布情况

图表:2013年安防产品不同产品类别的平均销售额增长情况 图表:2013年安防产品不同产品类别的平均利润额增长情况

图表:中国铁路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目标 图表:安全防范国家标准目录 图表:安全防范行业标准目录 图表: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结构

第11篇

[关键语]农产品;冷链物流;对策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所以国外普遍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保持食品质量完好与安全的一个系统工程。而本文所指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鱼肉、禽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按照一般冷链物流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可将冷链物流的整个生产过程分解成以下几项活动:原材料获取、冷却、冷藏加工、冷藏运输、冷藏销售和消费。具体如下:原材料基地、捕捞、种植、进口(采购、物流信息)初加工、分割(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成品、深加工(流通加工、储存、运输、物流信息)配送中心(配送、物流信息)批发商、零售商(销售、物流信息)最终消费者。

二、福建省农产品冷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生鲜易腐农产品(以价值论)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50%,并且还在继续增长。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严重滞后,尤其是福建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

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目前只有极少数的物流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而绝大多数的冷藏运输商仅是从传统演变而来,一般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藏物流服务。冷链

[作者简介]陈艺(1983—),女,福建福州,硕士在读,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有效衔接。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

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生鲜易腐农产品供应链上,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虽有一定数量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但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没有形成跨区域服务网络,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而且,任一环节、任一家企业的条件不规范都会导致产品质量受损。如加工环节中一些企业使用不好的原料;运输与配送环节中一些企业用保温车代替制冷车;销售环节中一些企业的冷柜温度设置不当,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储存期。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冷藏运输效率低

城乡物流系统协调性差,物流设施严重不足,县一级高速路网覆盖率约60%左右,普遍缺乏大型冷库等存储设施;农产品集散网点建设滞后,县一级基本都有1个以上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但部分乡镇尤其是闽西北山区的很多乡镇都没有农产品集散网点,农产品集散难度较大。?从储存设备来看,目前的冷库大多仍采用老技术,仅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和贮藏,功能比较单一,导致冷库的利用率并没有随着库容增加而增加。而当生产淡季或者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状态。冷库的储蓄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30%,有的甚至达不到20%。可见,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三)农产品冷链中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农产品物流冷链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冷链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只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软件或者库存管理的软件。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更不用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自己服务。只有个别企业拥有自己的生产系统或信息网站;虽然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但对信息化认识不够,信息平台停留在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以及展示企业形象的基本功能上,信息平台数据更新缓慢、覆盖面窄,信息流量有限、失真的风险较大。大多数农产品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造成企业和客户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四)人力资源匮乏

冷链、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维护工程师、农业专家和物流运输的监管者。由于物流市场的不发达,这样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举例来说,预冷是冷链当中最关键的环节,但在中国几乎没有农业经营者有此相关方面的技能,而且也缺乏专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这使得大多数农业经营者甚至没有意识到预冷的重要性。虽然福建多数高等院校已开设物流专业,物流师的培训、考试和认证工作也初步展开,但多数院校和机构的培养条件不尽人意,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也没有建立物流行业的职业终身教育系统。此外,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物流职业培训仅仅是侧重于工业品物流人才的培养,而对农村、农业、农产品特点有深刻理解,又能将其运用到农产品物流的管理人才则是凤毛麟角。

三、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未来发展对策及思考

国家发改委7月28日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完善和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未来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有所明确和突破:

(一)不断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初步形成“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分拨中心—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三层物流节点网络,加快建设为周边及中西部地区提供“公铁水”联运、“无缝衔接”服务的物流项目,大力拓展与周边地区的区域物流合作。重点加强县一级高速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是农产品物流的载体,也是农产品流向全国、流向世界的路径。要做到村村通公路,并完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物畅其流。同时,根据各地区人口数量、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农产品配送中心,对于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运用先进技术改进现有冷藏运输设备,引进先进设施设备(如加强保鲜库、冷藏库的建设,增加温控设备和防潮设备等),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二)尽量缩短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要尽量减少流通环节,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创造条件让仓储式会员店、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产地批发市场集中采购,缩减作业环节,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推广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与配送,拓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中的分销配送业务,构建城乡双向物流。

(三)加强技术革新

技术创新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因此必须将其放在突出位置。一是要加大对具有福建地方特色优势的农产品深加工开发研究力度。如:蔬菜加工重点发展和研制开发技术含量高的低温脱水蔬菜、冷冻或速冻菜、及调理蔬菜、蔬菜汁及蔬菜罐头等系列产品,提高质量档次;水果加工重点开发超临界液体萃取食品、果汁饮料、罐头、果酒等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和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二是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产后包装和保鲜技术。要采用轻便材料、透明材料、绿色材料,实现农产品包装的轻便、实用、精美,既美观又无污染。在吸收国外的最新保鲜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新保鲜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产品保鲜的贡献率。三是在运输方面上信息的沟通可通过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如POS技术、EDI技术和GPS技术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新晨

(四)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主要推动力。因此,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加强区域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鼓励省内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参加物流管理专业进修,资助扶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鼓励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设信贷物流专业课程,为现代农产品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同时也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及民办教育机构举办从业培训,建立物流行业职业终身教育体系。

结束语

总之,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冷链物流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行业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效益。

【参考文献】

[1]叶海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03).43-47

[2]孙红菊.农产品冷链物流浅析[J].物流技术,2009,(03)158-159

[3]郭黎霞.福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管理观察,2010,(13)225-227

第12篇

关键词 龙头企业 茶产业 生产论

一、背景

茶,原产于中国西南部,广西是原产地之一。桂西地区茶叶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茶叶发展资源,茶叶不仅是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更是他们引以为豪的经济旅游资源。目前全县有机茶园面积达500公顷,有机茶通过欧盟认证为出口免检产品,并且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名茶评比金奖等。凌云白毫茶作为该地区标志性产品,是提高广西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力军,更是当地人民的掌中宝。因此,我们以凌云县的茶产业为研究对象,形成引例,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二、现状分析

(一)茶叶产业及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凌云的茶产业目前处于一个稳步上升的阶段,其茶叶主要销售品种为白毫茶和绿茶,最具代表性茶产业公司为广西凌云浪伏茶叶有限公司。目前凌云县茶叶产业生产规模在扩大,产业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茶叶产业品牌也在逐步创优。在专家的帮助下利用凌云白毫茶先后研制成功并开发了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等六大类茶叶系类产品。2004年,共研制开发了六大类20多个系列产品。2013年,凌云县茶山面积达10.5万亩,其中6.2万亩,已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茶叶产量也在稳步增加。而以前凌云县存在的厂房破旧、设备落后、卫生状况差等问题,通过凌云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凌云县农业局等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整顿,得到大大改善,改变了小作坊,家庭作坊的生产模式,转而形成农企联合日益紧密的生产模式。凌云县白毫茶作为该县备受瞩目的茶叶品种,也曾多次获得过各种茶叶荣誉称号,2001年在第三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获“三金、二银、一优”的好成绩,2002年,在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会上,红茶获金奖、绿茶获银奖,在广州博览会上获绿茶金奖,200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2009年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叶评比中,“浪伏牌”有机红茶获特等奖及第七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如今凌云县把创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活动作为做强茶业的重要抓手,精心打造凌云白毫无公害茶和有机茶品牌形象,使凌云县茶叶品牌不断深入人心。

(二)凌云县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凌云县茶产业取得了较为傲人的发展,但是经过实地调研发现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茶叶企业的资金不够充裕。茶叶市场的竞争早已从单一的产品质量、价格上升为企业品牌、营销手段、资本融资等多方位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则难以与市场上的产品角逐。因此,企业想要制定合理的战略,并有效地执行,就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凌云县经济发展缓慢,较多茶叶厂商资金不足,使其发展后劲不足。

(2)当地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百色市本来就是个群山环绕的城市,凌云县周边也几乎都是高低不等的群山,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尽人意,那里的交通也并没有其他地区那么便利。另外,因为凌云县到处都是山,当地的土地也格外贫瘠,能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单一,大多数土地只能种植类似茶树和玉米那样耐旱的农作物,所以主要经济收入也很低。

(3)茶叶企业未具规模,茶农收益少,劳动力流失严重。目前全凌云共有大大小小茶厂约100家左右,除了浪伏公司、隆鑫茶叶公司、小阳家茶叶公司、老朋友茶叶公司等三、四家较大的且有自己独立的商标的企业外,其余各茶厂基本上是小规模,小加工厂家。凌云县茶叶生产基地较少,除规模较大的浪伏茶叶有限公司的万亩茶场、岑王老山茶叶合作社的岑王老山茶叶生产基地外,绝大部分茶场面积小,以分散经营为主,生产没有统一筹谋规划,生产、销售均受影响,导致收益不佳,茶农的种植及生产的积极性有所下降。而凌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人均收入不高,茶农们的年人均收入大部分在2000元以下,由于无法满足人们发家致富的需求,青壮年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和老人在家较多,以致茶叶生产各个流程缺乏需求的劳动力。另一方面购买制作茶叶所需的机械设备的费用颇高的,所以对茶农来说,更多人只是种植采摘后就直接转卖给企业。企业通过不同渠道收集的茶叶会影响到茶产品的质量。因此,凌云县茶产业急需形成规模,使茶产品有统一的筹谋规划。

(4)茶产品生产技术落后。凌云茶叶之所以如此出名,与它在采制及炒制方面运用的严谨技术是分不开的。凌云白毫茶采制标准严格,特级茶和一级茶的鲜叶以一芽一叶为主;二级标准为一芽二叶,不采露水叶、紫色叶、病虫叶。白毫茶炒制的主要工艺有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炒二青和炒三青)等四道工序。可见,制茶技术对于产出品质优良的茶产品而言尤为关键。凌云县的茶叶在广西而言较为出名,在种植,采制及炒制各方面的技术已经走在广西前列。但是,走出广西,凌云县的茶叶生产技术就相对落后于安徽、福建、云南等多省。经走访得知,该县的茶叶制作的机械设备目前还不够完善,在炒制茶叶方面,甚至还有村民直接生火烘干,这已经是最原始的方法,原始的炒制茶叶方法显然与当代茶品开发创新的要求不相适应。当地大部分都是一些分散的茶农,几乎没有接受过制作茶叶的相关培训。因而,只能是依靠传统的经验炒制茶叶,技术相对落后,效率低下。科技对我国茶叶生产极其重要,但目前凌云白毫茶生产主要处在传统工艺状态,在茶叶新产品开发、茶叶功能性研究等领域的科技水平明显落后于先进产茶地区。

三、影响凌云茶叶产业的因素分析

按照生产论理论,可以把影响凌云县茶叶生产及发展的因素大概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类型。就劳动力方面而言,凌云县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小孩,所以除了一些企业有正规的生产模式外,大多是分散的农户,他们生产茶叶方面的设备和知识都有一定的欠缺。但企业在近年来也不断引进先进的设备,也对员工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在土地方面,凌云县种植茶叶在土地方面比一些地区明显有优势。凌云县地处热带高原(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区,冬不严寒,夏不炎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茶叶生长地多为山区,且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在资本方面,茶叶作为凌云县的主要收入,县政府对茶叶的生产也格外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特别注重对茶产业资本的投入。2005年,凌云县争取国债项目资金和广州帮扶资金1450万元,在浪伏、伟利、新兴、那保等茶场实施异地搬迁安置项目,安置大石山区的贫困户370户到茶山经营管护茶园,并配套建好房屋、公路、水电等设施,提高了茶农生活水平。目前,全县茶场共安置异地搬迁户1271户6355人,大部分安置户依靠茶叶致了富,很多安置茶农建起了楼房。在企业方面,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家的才能起到顶梁柱的作用。目前,凌云县每年举办一届“茶文化旅游节”以茶会友;积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以带动整个茶产业的发展,使广西凌云浪伏茶业有限公司成为广西龙头企业;努力提高科技推广水平,科技兴茶。除此之外,当地企业及政府先后请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安徽农学院、桂林茶科院、广西茶叶协会等专家和教授,多次到凌云考察指导凌云白毫茶生产,中国老科协会凌云作为茶叶的科研基地。

由图1可知近几年来该县的干茶产量一直在增加,根据实地走访发现这、凌云县的干茶产量的增加几乎都是来自那些大的企业的产量。例如,浪伏、伟利、新兴、那保茶场,而那些分布零散的农户的茶产业的干茶产量变化却不大。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从生产论方面分析出的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对于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一般而言,也就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才有资金来从这四个方面不断完善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和改进技术问题。

四、相关建议

第一,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和定价。凌云县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企业要注重优良品种的培育和生产基地的建设,因地制宜进行品种改良,淘汰不适应的品种并引进优良茶叶品种;加强技术指导,根据不同需求层次及茶叶层级进行产品定价,保障各个层次的顾客需求,最终实现茶叶企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第二,扩建营销渠道,充分运用市场信息实现网络化营销,维护好客源。在茶文化节及旅游的带动下,以茶会友,逐步开拓市场,以点带面,逐步辐射全国;利用国家农业先关优惠政策,扩大对外贸易,利用互联网及时收集分析国内外市场信息,与时俱进多渠道营销,并努力提高企业及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以扩大市场份额。在现有销售网点的基础上,加强市场调查及茶叶产品宣传,注重培养营销人员的素质、技能等多方位提高效益。

第三,政府组织茶农学习与茶叶种植及维护的相关知识,保证茶叶的销路。凌云县地处山区,茶农大多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茶叶种植方面多是走先辈的路,缺乏专业知识及创新。由于茶叶采集后大部分以较低价格直接出售给一些茶商,因市场不景气而出现没有销路的情况,降低种茶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应组织茶农们学习茶园的管理及土壤、水热等条件的分析和运用,杜绝靠天吃饭的习惯,同时举办茶叶种植技术推广交流会、邀请专家现场指导,以政府信誉为保障与茶商进行长期合作,保障茶农的茶叶销路及茶商的原料来源。

第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资源整合优化,以龙头企业树品牌,建设茶叶专业村。桂西地区茶叶生产及加工技术水平低,产品价值及附加值得不到充分实现,各厂房及企业规模小、多为个体经营。因此,政府应打造一个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将现有的资源合理的优化整合,利用专项资金扶持茶农夯实茶园基础,对茶园的水源、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增建和维护,同时鼓励招商引资,降低茶农信贷门槛,解决贷款融资难问题,倡导茶农打造茶园标准示范村,以效益驱动为主,政策引导为辅的机制促进茶农加强茶园管理,杜绝茶园假、乱、荒等现象,使农民从种植传统的农作物转变为专门种植户,形成真正的茶叶村。

第五,政府转变职能及发展观念,并积极招贤纳才。多渠道的招商引资,吸引优势企业到该地区进行投资建设,并吸纳高校毕业生建设家乡;梳理好茶农及生产企业及金融机构的关系,共谋发展;增加对新设备的引进和培养新型人才,尤其是基层茶叶技术人员和茶场工人、茶农的培养。同时政府信息宣传及解读要到位,监督保障茶叶的质量与数量,新建茶园要实行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实施机械化作业。以茶叶产业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克服“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

五、结语

桂西地区地处广西西部,地理偏僻,经济极落后,有待大力促进其经济的发展。本调查结合桂西地区凌云县的现实情况作了深入研究,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从现实价值来看,凌云县的经济发展不仅给当地茶农、企业带来财富,同时也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使该县早日脱贫。对凌云县茶叶产业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该县茶叶产业及文化的发展,促进就业,增加当地人的收入,改善当地人生活,促进当地农业化发展。从学术价值来看,目前很少有学者专门对凌云县茶叶产业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课题是在理论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凌云县茶叶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利于弥补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作者单位为所在地广西南宁)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爱新.广西茶业史[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