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

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

时间:2023-07-19 17:31: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

第1篇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业结合发展的产物,是对传统金融发展模式的创新。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体表现为:

(一)发展目标一致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结构形式,其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目标一致,具体表现为:互联网金融可优化配置资源,增强资金活动的透明度,将金融服务范围拓展到中小微企业,甚至是个人借贷,进而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充足资本。从本质上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立足点,一方面推动实体经济升级发展,另一方面提高对社会经济的服务能力,这与实体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

(二)以实体?济为基础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是实体经济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创新活动。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引起各方投资者对资金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这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开拓了空间,积累了庞大的客户群体。同时,实体经济发展又进一步增加了社会闲散资金,为互联网金融整合利用社会资金提供了物质来源。所以说,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保障,其发展态势是否稳定决定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

(三)相互促进与推动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金融运营模式带来了冲击,促使传统金融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下必须拓展服务职能、优化运作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引入先进互联网技术,从而增强传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以网络为平台的借贷业务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难以实现的金融职能,对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潜在发展矛盾

互联网金融具备经济虚拟性的特点,在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也会对实体经济发展埋下隐患。如若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出现严重的虚拟经济膨胀问题,则会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稳健性,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此外,互联网金融无节制地过度发展,会吸收更多的人才、资金和社会资源,这势必动摇实体经济的根基,导致实体经济步入衰退期。

二、互联网金融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践战略

(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发展现状,为促进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应当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具体如下:首先,严把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关,通过制定牌照发放标准、设置最低注册资本金、落实风险准备金制度,从而提高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抵抗能力,强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事前控制。其次,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中心任务,制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产业政策,对互联网金融市场运行秩序进行严格监管,增强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适应性,从而推动我国金融体系向市场化的方向变革。

(二)加快互联网金融资金流动

为有效缓解实体经济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的融资渠道单一闭塞的现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驱动互联网金融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加大政策引导。政府可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政策,优化配置互联网金融为企业提供的信贷资源,使信贷资源能够服务于满足政策扶持要求的中小微企业。政府要明确政策补贴对象的企业类型、交易规模、交易增长率、注册资本、信用等级等方面的要求,保障符合要求的中小微企业能够获得互联网金融资金的支持。其次,建立资金评价机制。政府应构建起完善的资金评价机制,在全面收集评价信息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进行客观评价,将其作为改进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

(三)促进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共赢

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因自身发展规模的限制,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时遇到了资金供给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应引导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首先,银行可将吸纳的资金流向互联网金融企业,扩大互联网金融的资金储备,促使互联网金融能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小额贷款服务。其次,互联网金融要进一步完善客户信用数据库,建立客户信用评级机制,促使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信用信息与银行的客户信用信息实现对接,降低信贷风险。再次,银行要引入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开发“线上+线下”的业务渠道,提供线上支付、交易和业务处理等服务,逐步实现自助服务智能化,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方式。

(四)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应健全和落实相关监管体系,避免互联网金融出现泡沫经济,从而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根基稳固。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中,要采取分级监管的方式,综合发展以行业自律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主体的三级监管机制,构建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同时,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起信息平台,向社会公众披露项目资金运作、预期收益、投资期限等相关信息,并且及时重大风险事项以及可能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信息,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为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互联网企业财务状况提供有力依据。

第2篇

 

最近几年财政金融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其中最为突出的要说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了,阿里巴巴马云他带来了互联网技术的突破,他是新型电子商务的开创者,阿里巴巴的发展给经济带来了突破性的改变和发展,现实中呈现出了日趋繁荣的趋势,它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缔造了一个新的网络传说。他带给金融业要从支付宝、余额宝来说,它们的诞生已经改变了传统支付,形成了新的支付便捷模式,金融活动更加快速便捷。互联网金融的诞生大大的减少了在交易过程中的繁琐过程,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可以使双方能够直接发生交易的活动,进而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传统金融模式存在的问题

 

1.依赖投资的传统金融模式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国主要依靠投资来发展中国的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过度依靠政府投资,国家的投资必定会带来资金的流出,在投资当期会出先短期的经济增长,但长远来看这种经济的正常不会长久只是一时的短暂的,一味的依赖投资在过去经验中这种做法已经造成了相关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用投资的方式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的方式已经破灭。

 

正是因为政府为了最求业绩,盲目的就搞建设,引进投资、对一些项目进行空大的方式经营发展,这在表面上达到了GDP 的增长,给各个地区经济带来了增长发展。但长远看这种方式已经造成部分行业产能的过剩的现象。

 

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政府对经济约束太多,已经违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规律,人文的干预使资源不能任其市场来发展,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这种情况导致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面对现在国际经济复杂的形式,国内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

 

2.传统出口型经济发展面临阻力

 

在过去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开放式经济发展是形成这种经济模式的前提,开放的经济发展环境,使得我国慢慢通过全球贸易的方式来形成过去的依靠出口的方式来发展的战略模式。因为出口经济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比较大,当出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出口就会发生锐减,金融动荡威胁不容小觑,因为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出口量的增加,大部分国家会选择暂停进口。在现在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中,国际形势针对贸易的争端,食品安全等问题不断出现麻烦,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我国出口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已经形成了我国发展出口贸易的阻力。传统出口型经济发展必须改革。

 

二、互联网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研究

 

1.互联网金融诞生新工具

 

根据互联网所具备的特点,它使通讯更加快速,使操作更加简单,使数据更加精确等。在新的互联网经济下人们慢慢喜欢上了简单、快捷的全新互联网金融工具,这种科技创新的经济现状被称为“现在互联网经济”现在互联网经济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其中以电子商务为例的互联网金融产业,提起电子商务不得不说中国的“阿里巴巴集团”它的出现不仅仅是去年在美国上市时净资产总额估值已超2300亿美元,它的出现是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2.产业的营销模式变革

 

在互联网经济没有到来时,就有人预言未来传统产业将遭受互联网经济的洗礼,互联网经济的变革将创造出不一样的营销模式的变革,当下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与其他传统产业实现融合和渗透,传统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间的边界已变得越来越模糊,互联网金融下营销模式趋向于整合经济的形式。例如:现在互联网金融下微信销售、网店销售等已经形成主流,他们是互联网金融经济下的产物,他们的到来改变的传统的营销模式,使销售渠道更加快捷方便,这也是互联网经济另一个重要特征—信息高度渗透性。

 

三、互联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金融创新是技术成长的动力,它也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过去传统金融发展下我国经济发展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很多隐患。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自主创新的意义,真正要去实践自主创新,科技的进步创新将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因此必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利用创新发展核心技术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竞争,而不能依靠技术引进。现在互联网金融的经济发展状态下,要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我国新型国家的未来发展。

 

1.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

 

现在互联网经济下,依靠互联网技术为核心技术下,来提高我国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因为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的减弱,很多产品的出口已经出现问题,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业务的出口业务,出口产品没有问题,在销售过程中也存在方式老旧现象,出口产品不被认可,因为净出口的重要性,必须要创新发展来改变过去局面,在现在互联网技术下,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来体改我国企业出口经营问题。这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未来不断发展的方向。

 

1)企业可利用自动化设计和生产系统来提高企业劳动生存率和产品质量;2)借助管理信息系来综合分析经营管理水平,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3)采取业务处理系统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2.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存在诸多问题已经太久,急需改进先从相对好的企业要加快扶持力度,使其发展步入正轨,对待相对落后的企业要坚决进行改造,并给出指导。2)互联网发展是靠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地创新才得以发展起来的,因此要注重技术的创新开发研究,加快推进第三代移动通讯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水平上的重要作用,做到创新发展。3)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比如新型工业化与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带动工业化,运用工业化提升互联网技术水平。

 

3.加大政府改革促进经济活力

 

今日的互联网经济下的中国,网络消费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消费方式,这些发展在网络中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但现实中政府体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革来适应互联网经济下的经济发展。目前国内相对发达,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已经形成互联网的经济消费模式,而相对于农村和国外市场还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空白,在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未来一定能改变现状。

 

对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要加强政府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等。如下:1)逐步试行取消行政审批流程,下放行政审批权力,稳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2)重点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积极扩人“营改增”试点,为民间创业和企业发展松绑:放宽存贷款利率管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民间融资机构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试点,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

 

总结

 

借助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契机,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重点依托互联网技术,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深入释放市场活力、全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实现中国经济的再次腾吃。在新的发展阶段和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我们必须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有所思考,不断提高认识,有效应对未来而临的重人挑战。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网络购物;虚拟经济

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由现代通讯网络、电子极端及网络所形成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切经济活动。在网络经济中,信息的产生于应用占据中心地位。网络经济的主要产业是信息技术、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和高科技产业。与传统的实体货币交形式所不同的是,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型交易方式正在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互联网新经济发展下的新型消费模式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现今社会,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不仅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经济信息,依靠网络信息进行经济行为的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直接在信息网络上依托信息技术进行。

一、网络经济的发展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如今,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普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生产、教育、通讯、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互联网经济已经发展为一项新兴的产业正在迸发着强劲的生命力。中国的互联网经济涉及的面较广,主要有互联网广告、网络生产、网络交易、网络游戏的开发与运用以及电子商务等等。

(一)网络广告市场。网络广告是互联网产业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与传统广告相比,网络广告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影响范围广,信息量传递数量大,时间持久等优越性注定了互联网广告在未来的时间里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产业增速明显,第一季度网络广告市场份额63.6亿元、第二季度87亿元、第三季度100.5亿元、第四季度105.6亿元,保持了相对稳健的增长态势。2010年全年网络广告市场格局稳定。

(二)网络游戏市场。目前,中国的网络游戏开发和运用市场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网络游戏为先导,其他众多相关产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网络游戏市场成为当下网络交易的主要消费对象,众多家网络游戏公司如雨后春笋半涌现,其中以腾讯、网易为代表。网络游戏市场发展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游戏市场势必能够展现出更大规模的吸引力和创造力。

(三)电子商务市场。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新技术拜托了传统商务形式中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从而大大提高了资金的周转速度、也扩展了商务交易的范围和空间。电子商务逐步扩大到世界各国的各个领域,大大减少了时间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

(四)网络购物市场。2010年网络购物所创造的成交额数目可观,前三个季度网络购物市场交易总额吻别为1005.6亿元、1104亿元、126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4%、96.1%、和84.5%,网络购物的发展速度在稳步上升的同时也放低了发展的速度,以便于提升发展的质量。目前,互联网购物平台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消费领域的一场革命,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网络购物,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网络购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譬如网络诈骗、相关的物流产业发展滞后、以及次品充斥市场等。但是互联网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日后的发展中,网络购物势必会进一步查漏补缺,发展的越来越好。

二、信息在网络经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作为网络经济的重要载体在网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对物品和货币的部分替代

(1)对物品的部分替代①直接替代:芯片等全新的信息载体,使物资消耗大大减低,如磁卡代替了金属钥匙,磁盘代替纸张,芯片代替汽车的机械传动装置等。②间接替代:知识替代物质,无形替代有形,软件替代硬件。买家和卖家在网上寻找自己的合作对象,大大减少了信息搜寻的成本;信息的及时、有效沟通,大大减少了库存和仓储费用。(2)对货币的部分替代。采用电子货币、电子银行,部分替代纸币和金属货币的流通。信用货币进一步取代了纸质货币。

(二)信息对物流和货币流的控制

(1)对物流的主导作用。物流的配送费用降低;产品的生产、制造和营销的一体化;物流运输的中间环节大大减少;加强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企业内部的相互沟通。(2)对货币流的主要作用。电子货币的产生发展,花旗银行董事长曾说:“与货币相关的信息比货币本省更加重要。”随着网络经济的普及,对个人的信用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人的诚信度像贴在身上的标签一样,跟随他一辈子。信息对物流和货币流的替代与控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生产力水平,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

三、网络经济的虚拟性特征

(一)虚拟性的特征

有别于实际地理空间的虚拟空间或虚拟社会。虚拟性的网络平台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源的创造力,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二)虚拟性的意义

虚拟空间超越了现实时间和现实空间的限制,使人们可以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信息,尽可能地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这样一来,虚拟空间实现的交易大大减少了对空间、资本、资源、仓储和运输的需要;实体性和虚拟性的结合,带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跨国公司;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和相互关系。

四、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经济在现实生活中造就了“足不出户,货物到家”的便捷条件,在快节奏生活水准的条件之下,节约时间可能是当代社会最受青睐之一。我国的网络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普及面较为狭窄,相关配置也不是很完善,为了保障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够让网络经济真正造福社会,我们要不断地增加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供应、打破信息垄断、在制度上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信用制度。不断完善互联网经济的相关配套设施。使互联网经济能够更快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发展造福。

参考文献

[1]刘培刚,郑雅琴.互联网的经济学分析.[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4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种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更高级的经济模式——网络经济出现了。网络经济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而言,网络经济主要是指以信息和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产业群体。广义而言,网络经济主要是指电信、电力、能源、交通运输等网状运行行业构成的产业群体。[1]依艾瑞的观点,网络经济的主要细分行业为: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网络游戏,在线支付,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网络经济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又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巨大的生命力和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不断地显露出来。

1. 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现状

1.1中国网络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网络应用行业呈快速增长势头。据2011年1月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12月底,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3.75亿,用户人数年增长9319万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61亿,使用率提升至35.1%;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3.53亿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3.04亿,较2009年底增长3956万。同时,网络新闻,博客,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网络应用的用户规模都有了大幅的扩大。

1.2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的普及率持续升高。2010年7月15日,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2011年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

1.3互联网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2009年CNNIC报告显示,商务交易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长最快。其中,网上支付用户年增幅最大,同时,旅游预订、网络炒股、网上银行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都不同程度的扩大。2011年1月19日,CNNIC指出,电子商务类互联网应用则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最快、最迅速的主力军。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而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也以较高年增长率,远超其他类网络应用。

2. 中国网络经济存在的问题

2.1互联网的资源分布并不均匀,农村和西部市场未得到有效开发。据2009年CNNIC报告显示,各省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差异较大。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大城市互联网发展水平较好,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8个省和直辖市的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就是说,我国互联网的资源分布并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而从全国消费者比例来看,西部和农村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及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等原因,网络经济的农村和西部这两块大市场还未得到有效的开发。

2.2潜在购买力的目标受众面积不大。中国互联网经济存在覆盖面广,但针对性弱的特点。中国网民的主体仍旧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这一网民群体占到中国网民的68.6%,超过网民总数的2/3。[2]而在这个群体中绝大部分是学生,他们消费主要集中在搜索引擎、网络娱乐、交流沟通领域,没有足够的购买力去促进商务交易的发展。而电子商务是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就是说互联网企业的广告宣传没达到理想的投放效果,虽点击率高,但潜在目标受众面积小。

2.3网络经济在技术层面的不安全因素困扰。2011年CNNIC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45.8%的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占21.8%。一些网络违法犯罪者,特别是黑客,利用计算机网络知识,导致服务被暂时阻断,损害计算机系统安全,盗窃机密资料,给个人、国家及社会的合法利益造成极大的威胁。[3]这是影响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软件阻力,也直接导致了网络消费者对网络经济的不信任。这就需要互联网企业积极研发新技术来防止这种技术性的网络犯罪,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2.4网络经济在法制层面存在漏洞困扰。由于我国网络经济的法制环境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存在诸多法制漏洞,如:虚假、欺诈、违法网络信息;未经工商部门注册的无照经营店面;博客文章评论中植入的“垃圾广告”;网络版权保护不利;税收征收管理不力;虚拟财产转移及保护缺乏法律保障;网络犯罪。这成为影响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软件阻力。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为网络经济平稳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3. 中国网络经济发展对策

3.1政策层面的发展策略。网络经济的发展必须获得国家来自宏观层面的指导。国家应该尽快出台关于网络经济发展的专项规划,明确其地位、职能、规范、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及其方法等。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是网络经济得以发展的刚性保障,也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另外,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网络基础建设,缩小东西部、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基础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是发展网络经济的前提和平台。当年美国对国家网络基础设施的巨额投入是其网络经济遥遥领先的主要原因。今天中国的网络基础建设在东西部、城乡之间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财力向西部和农村倾斜,加大西部和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和广度,大力发展高速宽带网,购置必要的硬件设备,提高这些地区上网的速度,降低上网费用,使全国形成均衡、高效、快捷的网络信息系统。

3.2技术层面的发展策略。国家应加大对信息、网络核心技术研究开发的投资力度。研发投入已被各国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投入”。而我国是个网络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外国进口的国家,不能提供国产的网络经济所需

要的关键软硬件产品及技术服务,如:计算机布技术中的芯片技术、软件技术中的操作系统、通信与网络技术中的高速传输与交换技术等。而以信息为依托的网络经济对高科技的依赖性更强,这就要求我们尽快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关键性产品,摆脱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性。这样可以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的竞争力,提升网络经济产品、服务的价值,从根本上扭转目前我国网络产业技术落后,处于世界信息产业较低端的现状。另外,要提高技术防控,有效阻止黑客或病毒的袭击。通过提高技术防控来控制网络犯罪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计算机公司应该积极研发对软件进行保护的技术措施,如给软件加密、电子签名、抵御软件分析;对访问者身份进行鉴别的技术,验证访问者是否合法;对网络实施加设密码等。这样可以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密,避免一些损害计算机系统安全,盗窃机密资料等危害个人、国家、社会的合法利益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3. 3法律层面的发展策略。由于网络经济法制不健全、不完善、不规范,使我国网络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这就迫切需要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规范各行业行为,明确其进入、竞争、交易和退出规则,明确信息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使网络经济的运行规范化。网络经济安全体制建设还需对网络基础结构,企业认证标准、商业信用、网络支付、物流配送、交易税收等法律法规加以制定、补充、修改以及完善,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建设,加大对通信网络的监管力度,加大对钓鱼网站等非法网站以及不良信息的防范、清查和打击力度,以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在健全自身网络经济法规的同时,还应结合国际网络经济法则,一方面为我国网络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努力为国际社会提供普遍适用的网络经济框架,为营造一个安全的国际网络经济大环境贡献力量。

3.4国际合作层面的对策。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每个经济体都不可能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所以,我国要积极开展多边的交流与合作。分析网络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在政策、技术、法律、管理等方面的优劣势,既可以找出一些促进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经验方法,也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注意国际网络经济的发展动向,积极开展商务交流与合作,利用电子商务手段促进双边经贸合作。,发展网路经济,必须融合到国际合作的大潮中,同时也要立足中国国情,综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科研水平以及人口素质结构等现实情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经济发展道路,为世界经济交流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朝民主编.网络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第一版.

[2]CNNIC《第二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结构调整;作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的应用虽然仅有数十年的时间,但它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不但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也进一步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其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之重大是有目共睹的。

一、我国经济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率以10%的速度奇迹般的增长,人民的收入也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一番,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产业不断地升级,特别是城乡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我国产业的一系列矛盾和不足也日益突现出来,这些矛盾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大、内外总需求不足等方面。

(一)需求结构严重失衡。需求结构失衡是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包括投资、消费、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等内需和外需方面的结构失衡。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2009-2012年三种需求对我国GDP的贡献和拉动率严重下降。出口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到18%左右,出口的减少导致国内的投资和消费得到缓慢回升,出口前景不理想,投资者盲目而又乱无目的投资,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需求结构的尴尬事实。

(二)二元结构突出、经济发展效率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显著特征就是二元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二元经济普遍存在,我国要想有更好、更快的发展,首先就必须解决二元经济这个重点问题。从1978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以奇迹般的速度快速发展着,经济的过速发展导致了以下两个棘手问题的产生:

1.城乡差距逐渐拉大、贫富差距增强,两极分化严重。2.居民收入和国家收入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二元结构不但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而且作为较为低端的经济结构,对经济的发展也十分不利。

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经济结构明显存在着失衡问题,这些低端化、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二、互联网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

互联网的传播模式和以往产业相比有较大改进,通过互联网活动,不但可以大大缩减企业经营成本,还可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随着互联网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势必起到推动作用。

(一)改变需求结构。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在拉动消费、推进生产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它不仅能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产生消费,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在我国已经有4亿多人使用互联网,我国互联网市场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由于我国人民对网络的巨大需求,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由于我国人民对网络的巨大需求,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在国内已形成了数百万家网站,数十万家网络服务商,其中仅201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就达到3.9亿元人民币,而由此带动的就业就超过千万人,这为进一步扩大消费和拉动内需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从外需来看,互联网凭借着较低的交易成本等优势,很受中小型企业的青睐,这也对我国扩大和巩固外需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改良二元结构、缩小经济差距。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城乡贫富差距大。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互联网产业将逐步深入到农村,必将极大的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从农村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在农村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农民可以充分的运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提高生产效率,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增加增产增收的知识,进而缩小城乡间的经济差距。

三、政策建议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应该共同努力、齐心协力,科学规划、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强基础建设,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一)创造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互联网作为我国新兴产业,应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我国也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互联网的法律和法规,并颁布了防范互联网不安全因素的相关政策,以保证其安全、公平的交易,为做大做强互联网产业奠定基础。

(二)改善农村市场需求结构。目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脑也成为每个农村家庭必不可少的家具,农村网民的数量也超过亿万人,但是由于农村经济落后,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农村的消费需求还普遍偏低。为了加快我国农村互联网建设,首先,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可以通过国家扶贫和信贷支持的办法,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其次,还可以通过“家电下乡”等项目,增加互联网的宣传力度,通过国家扶贫的方式,将互联网培育成农村的龙头产业。

互联网的应用虽然仅有数十年的时间,但随着它的普遍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网络经济时代,不仅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作出巨大的贡献,而且也进一步的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其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之重大是有目共睹的。

参考文献:

第6篇

“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存在着羊群效应,前些年,大家热炒房地产,然后是全民办小额贷款公司,如今又是电商满天飞,实质上都是羊群效应的表现”……

“我们赶上了一个信息时代,用信息技术、享受信息消费、产生信息思维,并带来经济的巨大变革”……

“过去传统的商业思维模式是‘终端为王’,门店越多,竞争力越强,这种思维在互联网面前被摧垮了”。

2014年12月18日,在“首届互联时代徽商金融高峰论坛”上,安徽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徽商全球理事会名誉理事长牛弩韬围绕“互联网金融渐现‘羊群效应’”发表了独到观点:在其看来,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是信息化革命所带来的成果,也正在进入野蛮生长阶段,并逐渐显现“羊群效应”。

经济学中“羊群效应”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牛弩韬认为,现阶段安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经受着“羊群效应”的“大考”:

羊群效应又来了?

2014年以来,安徽省的P2P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野蛮生长,其发展之快不仅和P2P网贷平台的低门槛有关,更在于与传统金融业相比,互联网金融拥有更多的优势,是一片正在开发的蓝海。

互联网金融存在哪些优势?牛弩韬在论坛上分三点进行了阐述。

首先,瓦联网金融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过去的传统金融业,比如银行以吸储和放贷的模式来实现资金的流通,就是基于信息的不对称,而互联网金融就提供了一个很不错的平台,为交易双方提供信息。”

其次是节省了大量成本,“过去传统的商业思维模式是‘终端为王’,门店越多,竞争力越强,这种思维在互联网面前被摧垮了。”

最后,互联网金融倒逼了金融改革,现阶段中央正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这一领域,一些大学的金融研究院也展开了很多讨论,就中美互联网金融比较而言,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征是“先定规矩,再谋发展”,而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则不是。

牛弩韬认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迅猛发展,对于这种情况,他认为这得益于中国信息化消费的增长。

信息化消费如何去理解?牛弩韬认为,如今的信息消费又称信息中国,而信息消费主要分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以我们平时使用的手机为例,它不仅具有一般的通信功能,同时里而也包含了大量的内容和服务,属于信息消费的终端产品,也是信息消费中软硬件的最佳例证。

牛弩韬强调,互联网金融,虽然其本质是金融.但手段亦不可忽视。在这样一个“移动终端终将改变世界”的时代,互联网金融亦是信息化革命的产物之一。

就后者而言,这主要是基于三大技术的解决,第一是云计算,其产生的大数据被美国总统奥巴马称之为金矿,所谓得数据者得天下,中国现在产生的数据量位于全球第二,近两年来我们得到的数据比人类有史以来的总和还要多,以我国为例,如今百度上的信息量相当于5万个国家图书馆的信息量;第二是宽带,现在的4G、宽带中国、宽带农村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下一步即将开发5G,其所带来的传输速度比现在要快100万倍,计算机能提高至300万倍;第三是移动终端,以现在的4G手机为例,它的运算能力比当年美国制造原子弹的计算机运算能力要强得多,手机支付也开始在我国普及并完善起来。牛弩韬据此总结为,“移动终端改变世界”!

产能过剩仍是经济发展最大问题

除了就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发表了独到观点,牛弩韬还以新常态为着眼点论道中国经济。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新常态下,2014年12月9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全面概括了新常态的九大特征。

牛弩韬认为,这九大特征的核心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增长速度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发展转向中高速发展;其次是发展动力的转换,我国经济发展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最后是消费方式的转化,过去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而信息消费就很有代表性。

“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产能过剩”,这主要受过去模仿型排浪式消费的影响,而这一问题也只是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方面,牛弩韬用四难、四缺、四高、四过、四大机遇来概括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何为四难,即融资难、融资责、用工难、用工责,在牛弩韬看来这只是表象,隐藏在背后的是四缺,即缺创新、缺品牌、缺质量、缺人才,“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发挥企业家本身的作用,实际上是强调发展的延续性,政策的步骤性。”这一点不能着急。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牛弩韬认为中国的融资成本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因此四高带来了四过,高储蓄率、高投资、高增长、高能耗,使得我国出现了企业的过度负债、银行的过度信贷、政府的过度负债和产能过剩四个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牛弩韬认为“我觉得可以利用很多机遇来解决,第一是信息化带来的机遇,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分工,而信息化革命带来了分布,由分工到分布,互联网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都联系到了一起,这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个机遇是新能源产业革命科技所带来的,比如太阳能等新能源对我们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是城镇化带来的机遇,城镇化带来资源的集聚,集聚带来分工,分工带来高效率,这也是城镇化的本质。

第7篇

【关键词】 互联网发展 区域差异性 方法

我国自从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在社会各个行业就逐渐开始通过互联网来提供服务。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迅猛。随着一系列电子服务的产生,互联网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人们通过运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服务和生活娱乐。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互联网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在我国经济水平的高幅度提高背景下,互联网也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现状。我国国民收入的提高也刺激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来丰富个人生活。数据显示,自从1998年起到2010年我国互联网使用者已从原有的68万人提高几十倍,达到45730万人左右。由于我国互联网的覆盖范围日益扩大,互联网一步步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信息化、全球化的脚步日益扩大。

现今,各种因素不断推动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经济水平的增长带动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将我国带入了一个新的征程。互联网使得我们走向全球化、世界化。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大幅度带动了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另外,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使得我国互联网产业呈现出发展迅猛的现状。最后,随着我国国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国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增长。对计算机的学习成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必修课。国家对教育的强制性要求推动了我国互联网的普及。

二、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地区差距性及分析

随着互联网在人类生活中的普及,在不同的区域,互联网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下文将从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地区差异性和以及对其差异性的分析进行详细分析。

2.1 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地区差异性

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异、地区差距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也导致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地区性差异。这种区域差异性的产生于我国地区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与国家对地区互联网的投入资金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有一定的关系。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各地区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大有不同。互联网使用最多的省份相比于互联网使用最少的省份人数大约有70倍之差。我国互联网发展较为普及,互联网覆盖面积比较高的省市大约分布在东部沿海和一些发展水平较高的内陆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较为缓慢,互联网覆盖面积比较少的地区大约分布在中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以上是对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地区差异性的详细分析。

2.2 我国互联网发展区域差异性分析

上文已经提到,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异、地区差距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也导致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地区性差异。为了详细的了解我国各个地区互联网发展区域差异性的分析,对我国各年之间互联网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1998到2010年之间,互联网发展地区差异性变化并不多大,还是以东部沿海的发达省份为主,发展迅猛且互联网覆盖面积大。另外一些省市的互联网发展有了一些程度上的提升。但是仍然有少部分省市互联网的发展仍旧缓慢。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互联网发展主要呈现出了由核心逐渐向边缘演变的趋势,呈现出一个辐射状态。也就是说我国互联网的覆盖范围有中心地区像内陆发展。然而,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省份之间的差异性不断在缩小。在省市之间,我国互联网的区域差异性在不断减小的同时,互联网的覆盖面积也得以提高。就近些年对我国互联网地区差异性的分析来看,互联网的地区差异性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趋势也有所下降,区域差异性占比也慢慢趋向于平稳。以上是对我国互联网地域差异性所做的具体分析。

三、总结

我国互联网发展速度迅猛的同时,互联网发展的地区差异性成为了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上文从几个方面对我国的互联网差异性做了具体分析。也对今后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借鉴作用。在今后的互联网发展中,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定能消除我国在互联网地区差异性上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平宇,刘文新,马延吉.辽宁省互联网发展空间差异及其变化[J].经济地理,2006 ,26(5):64-68

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可持续发展;计量经济学

[DOI]10.13939/ki.zgsc.2016.32.091

1 可持续发展与互联网创新

可持续发展最早在1972年被提出,其最初的含义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希望人们从注重眼前、局部、片面的利益转向长期、整体的利益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推动型的发展,从而能够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都能持续、稳定地提升。

当今,互联网正不断改变世界经济的形态,各行各业都深受影响。目前,互联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不足1%迅速增加至2014年的9%,成为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新的生命力来源。互联网创新凭借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不断改变着传统商业模式、产业经济,也赋予治理体系、管理方式以及思维方法等更多的创新内涵。

我国的互联网创新通过一批互联网企业的兴起,正在迅速地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在短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经济经就已经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互联网创新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互联网经济相比于传统经济模式,具有低资源性、高技术性的特点;政府也一直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鼓励互联网创新,如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总的来说,互联网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 互联网创新促可进持续发展的现状

互联网创新摆脱了地域、时间等传统因素的桎梏,并逐渐演化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2014年,中国的互联网渗透率超过45%,在全球互联网渗透率中排第五名。在英国,预计到2016年互联网经济的占比将达到GDP的12.4%。可以说,互联网创新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已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的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信息经济规模超16万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6%。以阿里巴巴、华为、小米、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互联网创新体系,并使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作为互联网经济发展大国,已经形成了独有的几种互联网经济新形式,并通过互联网经济的创新和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施加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我国互联网产业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各大互联网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对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以及就业问题的解决都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互联网经济比重的不断提升,其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已经具有深远影响。从微观层面看,互联网创新也一直改变着我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不断创造出新的服务项目,使我国公民的购买力成为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原则。一方面,互联网创新不断丰富着我们传统的经济理论,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的互联网创新也正渗透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给自身发展发掘新的动力。可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互联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互联网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模型论证

为了定量研究可持续发展水平和互联网创新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必须科学地选择相关数据作为解释互联网创新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互联网经济是基于“用户”的经济,用户是互联网经济得到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在此选取互联网上网人数(万人)作为衡量互联网发展状况的指标;可持续发展要求我国的经济发展步入一个高效率低消耗的阶段,所以选取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有效指标。

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水平可能和其他因素相关,参考郑音等(2015)的研究,选择个人消费水平(元)和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作为控制因子参与回归。考虑到上网人数和个人消费水平数值较大,增长较快,在此采用对数处理,使数据变化较为平缓;互联网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可能存在滞后效应,引入上网人数的一阶滞后变量;由于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故考察其变化量,即该年份单位GDP能耗减去上一年的值。

构造模型:

Δenergypergdpt=β0+β1lginternett+β2lginternetd1+β3lgconsumet+β4engpctgtlgini

在该模型中,lginternett、分别表示对2015年、2014年互联网上网人数取对数,一般考虑到互联网经济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2015年和2014年互联网上网人数越多,单位GDP能耗削减量越大,即β1、β2应为正值;lgconsumet表示对人均消费水平取对数,个人消费水平的一味提高会减缓可持续发展进程,单位GDP能耗削减量越小,即β3应为负值;engpctgt表示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一般考虑到煤炭作为传统能源的代表,被新能源替代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即β4应为负值。

对选取变量进行OLS回归,得出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表,本年度互联网上网人数越高,单位GDP能耗的削减量越少,并不符合预期。但这种效应在20%的水平上并不显著,说明本年度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初始可能会促进基础产业的发展。去年互联网上网人数越多,单位GDP能耗的削减量越大,去年上网人数每增加1%,单位GDP能耗削减量大约增加0.28吨/万元,并且这种效应在10%的水平上是显著的,这说明去年互联网的发展水平能够有效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使单位GDP能耗得到更大幅度的降低。此外,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相应地减缓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而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降低对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效果,均符合预期。

综上所述,模型结果基本符合预期,能够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互联网创新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推动效应。互联网创新作为我国经济的新突破口,能够促进新型节能环保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积极转型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2)同时,互联网创新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只有互联网蓬勃发展,才能推动相关产业积极接入,采用“互联网+”模式进一步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4 互联网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4.1 坚持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关乎所有人的生存、发展,是全人类共同承担和享受的事业。在以互联网经济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中,加强企业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是实现双赢的唯一选择。中国拥有很大的消费市场,但技术一直是发展的短板。比尔・盖茨在退休后为了缓解全球变暖和能源枯竭的问题,创立泰拉能源,致力于核废料发电的“行波堆”技术。为了实现互利共赢,主席在2015年的访美中就专门与盖茨先生签署中核集团与泰拉能源的合作,共同进行研究。互联网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互联互通、互利互惠。

4.2 开创全面协调、绿色节能的发展方式

互联网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社会生活和发展中提高效率,协调各方资源,从而实现资源优化。互联网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协调问题而不断发展的,除了互联网打车能有效解决司机与用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有滴滴巴士、神州租车、优信二手车等,它们有着明显的协调、资源节约的特点。同样,互联网也可以通过电力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方式在绿色节能上做出许多创举,从能源上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 倡导线上线下、协作融合的发展路径

德国政府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曾提出“工业4.0”,倡导“智慧制造”,要将信息通信技术、信息物理系统和传统工业结合起来,带来新的工业升级。2015年,总理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互联网+”计划,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能或可再生能源电力装备,等等,并且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在此背景下,海尔集团重视消费者体验,建设“海尔透明工厂”,成功地实现了转型创新,在管理上也借鉴了互联网扁平化的管理方式。

4.4 秉承共商共议、共享共建的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代人的事情,而需要几代人跨越国界的联通合作。云计算、4G通信等都存在着关乎隐私权的安全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共商共议、共享共建。其背后正是利益格局的重新布局,不仅是社会利害关系的均衡,也包括对子孙后代利益的考量。因此,无论是基于发展的现实问题,还是为了克服人类短视的天性,保持通畅的沟通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第9篇

前言及文献综述

2015年来中国经济跨入新常态阶段,经济动荡加剧。社会资金运转速度下滑,传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效果日益减弱,中国经济在低迷中充满着矛盾与分化,社会资金的供给充裕但流向实体经济效率却不高,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核心在于提高供给质量,恰好与互联网去中介化、精准配对相适应,此时融资难的小微企业能否乘着风口起飞,是经济发展的重点。

在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互补问题上,余丰慧(2014)、吴俊英(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无需抵押担保物,融资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能够缓解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王馨(2014)、徐洁等(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所能够提供的资金有限,小微企业就将成为其盈利的最佳选择;在供给侧改革与互联网金融的彼此关系上,贾康,徐林等(2013)认为从供给端出发可以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供需平衡和结构优化;刘霞辉(2013)指出,供给侧改革能够有效重组生产和市场,提高产出效率,提高要素效率与质量,邵素军(2015)认为“互联网+”是供给侧改革实现的保证,互联网金融在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黄震(2016)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且目前互联网金融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解决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

我国小微企业目前发展状况及原因

近年来福建省生产总值增长迅速,2015年人均GDP跃升至第七。福建实体经济的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风口时期,福建省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有90%以上的数量,对工业生产总值贡献率超过50%。融资成本的增加、资金断裂导致且利润下降,使一部分有潜力的小微企业无法顺利的成长壮大。从社会资金总量上看,市场上的资金流量并不紧缺,但受金融体制制约,资金融通体系建设相对不完善,未能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小微企业享受便捷信贷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 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有很多:

银行贷款门槛高,贷款体制不相适应。我国银行对贷款普遍实行抵押或担保制度,与大企业相比,小微企业资金数额小,需求期限急,但贷款发放的过程对借款人一视同仁,风控指标基本相同,因此,对银行来说小微企业的贷款单位成本高收益低、手续复杂,贷款收益率低。

融资体系存在制度缺陷、福建企业业结构加工业,具有资金高流动性、存货周转率高等特点,受宏观经济景气影响程度也十分明显。贷款审核、发放时间周期长,与小微企业高流动性、高资本周转率需求不相适应。

融资渠道少。福建省小微企业的融资多以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为主,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股权市场并未针对小微企业开放的,小微企业融资的融资渠道非常有限,融资信息获取的渠道少,信息严重不对称。

小微企业自身因素导致融资受限。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够透明。又由于个体经营规模较小,投资风险较大,同时资产构成单一,信贷风险高,难以满足抵押贷款条件,银行也不愿意轻易贷款给小微企业。

福建省互联网金融发展可行性分析

正是由于小微企业传统融资模式存在多种弊端,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以来难以得到根本解决,互联网金融在风口上孕育而生。才能解决我国目前产业存在的结构矛盾,脱虚向实走向经济新台阶。

福建省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政策鼓励支持发展。福建省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步较沿海其他沿海省份晚,但发展速度迅猛。在福建省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于2015年底成立了福建省互联网金融协会,是福建省互联网金融的行业性组织,推动福建省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服务福建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

金融技术创新待加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进入了新纪元,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蓝海。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其大数据云计算精确配对、去中间环节与供给侧改革问题中提效率降成本的核心相吻合,解决了传统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服务效率。就目前来看,福建省互联网金融发展还待金融创新技术的支持。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福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均衡,融资渠道差异大。在一些西部、北部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基础条件欠发达的偏僻区域,福建民营企业多存在规模小、基础弱、急需资金支持。虽然福建的互联网金融仍在摸索中前行,却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该抓住机遇,完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供给侧发展中的不足,完善监管机制,进一步助动福建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福建省互联网金融成功案例

2011年福建省政府批准设立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与建设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相适应,为福建中小微企业和台资企业创建一个高效、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和台资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两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供给侧视角下互联网金融建设方向

第10篇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 融资难 解决措施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互联网企业作为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迅猛增长点,互联网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互联网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但迅速的发展必然带来大量资金缺口,介于互联网企业自身特点――高投入、高风险,内部融资通常无法满足互联网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增强了贷款风险防范意识,互联网行业属于新兴行也且创业初期往往处于亏损阶段,通常无法在创业初期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其资金需求;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也使得互联网企业很难实现债券融资。

正是因为处于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定互联网企业融资问题作为研究的方向,通过分析互联网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融资现状和特点,找出互联网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深入探讨,最后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之后我国互联网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做了较好的指向标。

二、互联网融资现状分析

互联网融资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我国互联网行业披露的投资案例为30起,投资总额为2.8亿美元,同比下滑65.1%和89.3%,融资的困难必然带来其行业的风险。

互联网企业向银行或及类似机构贷款难。互联网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按常规向银行贷款是非常困难的,银行关心的是互联网企业利润增长,而互联网企业关心的是长期发展。消费者由于对新技术、新应用的认识限制,以及消费者网络知识水平的不足使互联网企业在最初的几年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支持其相对巨大的支出。

中国A股市场在发展理念、监管手段、法规修订等方面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并且我国A股市场对企业上市存在强制性盈利的要求,而我国互联网企业往往不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境内上市融资十分困难。

同时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也使得互联网企业很难实现债券融资。中国债券市场仍存在规模较小、资本组成不合理、市场监管分割等问题影响着互联网融资的实现。

三、解决措施

互联网企业由于其企业生命周期的特点,在成立之初就会遇到了资金的困难。资本的缺乏一直影响着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因为有其独特的融资方式,我们应该根据互联网企业的特点进行融资选择。

(一)传统融资

互联网企业还可采取在海外上市融资,相比国内A股市场较高的门槛,相对成熟的互联网企业可以走出国门,选择上市条件较低的海外去挂牌上市来进行筹资。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风险投资者看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互联网经济的泡沫性较大,电子商务企业不应将获取风险投资作为第一个的融资手段,面对潜在的市场风险,应慎重考虑风险投资的方式。

(二)新型融资

针对融资难的问题,针对互联网企业的债务融资创新模式,这是一种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银行贷款产品,目前主要有“阿里贷款”、“一达通”、“淘贷款”以及探索中的金蝶友商网与工行的合作。这些新型的贷款模式通过互联网的手段为互联网提供快捷的信贷服务,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促进互联网企业的发展。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团购行业的发展,团购网站的商业模式一直是个热点话题。针对其团购网运营模式的特点,就我国服务类团购网站如何形成预收账款融资进行探讨,分析这种融资方式的财务质量,可以为互联网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解决途径。

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和增值服务,供应链金融已成为电商交易平台服务商竞争的一个新领域。分析互联网企业供应链的类型和特点,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互联网在生产经营的不同阶段面对的资金压力和经营状况,可以选用不同的融资措施分别是订单融资模式、 应收/应付账款融资模式、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委托贷款融资模式。

四、未来展望

本文试图通过对对融资难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传统融资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和创新融资模式,为互联网企业克服融资困境,完善融资模式,提升企业价值提供借鉴,还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宋滟泓.中国互联网融资跌至冰点移动电商机会与风险并存[J].IT时代周刊,2012,(18):46-47.

[2]曹铁鸥,李文研.我国互联网行业融资模式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5,(1):43-44

[3]姚伟.论中国互联网企业融资模式存在问题及改善[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4]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5]缪玺.我国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3.

[6]林显沃.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虚拟集群――以阿里巴巴网站上的中小企业集聚现象为例[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9,(1):21-23.

第11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新兴金融得到迅速发展,就其本质而言互联网金融仍然属于金融范畴,它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金融体系得以完善扩宽,为更多地金融消费者提供了便利的金融渠道,然而在其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也暴露出了些自身所存在的风险和问题,阻碍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基于这样的

个背景下,探讨其监管核心原则,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二、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对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截至目前为止,我国互联网金融也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在货币支付领域,互联网金融形成了以支付宝、财付通、银联支付、百度支付等为主体的第三方支付,给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支付手段。在货币融通领域,当前备受追捧的人人贷和拍拍贷等P2P网贷以及许多众筹融资也是当前主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类型,为许多有贷款需求的个人或者企业提供了更宽广的融资渠道。除此以外,还有互联网货币以及像阿里巴巴集团那样基于大数据的征信网络贷款类型,这五种类型的金融业务构成了当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然而在各种互联网金融业务如雨后春笋般爆发的同时,用户信息泄露、网络金融诈骗、网贷公司卷款跑路等问题也随之而增加,给大众以及企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同时也扰乱了我国的金融秩序。总的来说,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系列的风险,加强监管促进其健康发展是个尤为迫切的任务。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一)风险管控角度分析

互联网金融最主要也是最显著的一个问题便是风险隐患,也可以说控制互联网金融风险是加强监管的

个直接目的。其所存在的风险隐患,主要包括互联网安全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互联网企业保障资金风险等。首先,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作为开展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技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例如遭到黑客攻击以及网络病毒侵害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由于互联网金融涉及人群面广泛,如果安全技术风险控制不到位没有相应的监管措施,必然会影响网络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其次,由于征信体系尚未完全得到完善,致使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毫无资金保障的情况便展开相关业务,擅自将客户担保金挪为它用,一旦发生坏账等情况,公司无法偿付客户的资金,不是跑路便是倒闭,严重侵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从风险管控角度来看,加强监管是尤为必要的。

(二)经济发展角度分析

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的创新,其发展打破了以往的金融垄断格局,促进了资本融通的渠道,尤其是在助力小微企业的发展上更是发挥出了传统金融所无法替代的优势,为市场增加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使得资源得到进步的优化配置,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使得交易的成本降低,能够进步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互联网金融所暴露的问题,一些投资者遭受欺诈蒙受损失,严重损害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秩序以及声誉,为了更好的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也是可以保障各方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

四、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核心原则

互联网金融自诞生以来,便以其开放、共享以及平等的特点得到快速发展,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业务的短板,促进了我国整体金融水平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至今的过程里,各方虽然已意识到加强对其监管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对其进行监管,却莫衷是,也没有形成个有效的监管机制。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的目的、属性以及与消费者的关系进行整体分析。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是为一切经济活动来服务的,这是其产生的基本目的,同时也是在监管中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其次,互联网金融从其功能属性上来看,其自身本身就存在金融的些属性,属于金融体系中的

部分,因此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要符合国家金融调控和市场稳定的要求;第三,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其涉众面范围广,一旦出现问题,广大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因而对其进行监管应该切实以保障消费者权益为原则;第四,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公平,金融作为服务经济的主要内容,不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传统线下金融,也都要遵守我国的金融法规,保证市场的正常秩序;最后是发挥行业自律的原则,通过行业自律,成立相关的行业协会,建立统一有效的行业标准,降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促进其健康发展。可以说上述几项内容是构成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要原则,这点也在中央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对金融市场的评估内容中得以体现。同时这也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提供了指导原则,对于进一步促进互联网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第12篇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区域差异;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8-65 -03

一、问题与框架

“互联网+农业”主要是指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计划、劳动过程、农产品销售等,以改造传统农业生产和销售模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标准化生产、形象品牌化、科学化管理、创新化销售等几个方面的特点使其区别于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随着“互联网+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及应用,如何创新“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路径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目前,“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尚在培育与探索阶段,多数研究还处在对其定义、特征、模式及对策等方面。李敏(2015)认为“互联网+农业”是指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使互联网技术与农业发展实现深度融合的方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蒋融(2015)认为我国“互联网+农业”处于摸索的时期,其在农业生产各环节、领域的应用还相对有限,但它给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夏青(2014)提出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几种发展模式,如智能农业模式、电商模式、产业链模式,通过融入互联网技术,从生产、营销、融资等环节优化农业生产,创新产业链,成为克服传统农业弊端的新型经营方式。刘玉忠(2015)根据我国“互联网+农业”的现状,提出依据国情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战略规划、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等多项对策。梳理相关的“互联网+农业”文献,发现学者们基本上认同“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道路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提供良好的契机。对于“互联网+农业”的定义、特征等问题阐述得比较多,多为定性分析,实证和案例分析较少。“互联网+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学者们提出从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基础设施、加快资本投入、创新监管方式等方面入手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然而,也有学者认为互联网不是农业的灵丹妙药,要对“互联网+农业”冷思考。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首次提出竞争优势理论,其认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可以拥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基本竞争优势,一种是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另一种是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如果企业参与所有市场活动的累计成本低于其竞争对手的成本,那么它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低成本优势;如果企业能够提供给客户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具有独特性的产品,那么它就在市场竞争中拥有差异化的优势。低成本竞争优势主要是指以特殊资源为基础的资源经济优势(如特殊的物产资源、较低的原料成本和廉价劳动力等),可以视为一种较低层次的竞争优势。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主要是通过创造更契合客户需要的差异型产品为核心的竞争优势,由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更难以模仿,可以将竞争优势较长期的保持下去,可以将其视为较高层次的竞争优势。波特将获取不同层次竞争优势的方法总结为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

“互联网+农业”,既符合规模化的农业经营发展路线,又融合了新兴的互联网科技技术,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经营形式。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可以将不同区域的竞争优势建立在不同的层次上。采取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发展路径,必须发现和开发具有成本优势的资源,着重降低成本的运行空间。因此,可以选择以电商模式为基础的发展路径,利用互联网优势将农贸市场向电子商务平台转型,培育新型的互联网技术人才,使农民参与进来。“互联网+农业”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就是要实现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使其区别于其他的农业经营发展方式,独具匠心的营造高技术含量的农业发展潮流,以自身的竞争优势发展智能农业模式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二、“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原因分析

目前,“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在农村地区生产建设中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农户接受“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并逐步开发以“互联网+农业”为核心的特色产业。截至2013年底,我国农村地区使用互联网的农民已经达到了1.77亿人,同比增长了近2000万人,增长率为13.5%① 。大规模的农村网民增长以及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给“互联网+农业”的农业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相关的涉农网站也在不断增加,并农业市场的供求信息、更新农业优惠政策、提供各类农业资讯服务及建立农产品贸易电商平台等,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寻求更大的突破。

首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状况。2013年东部地区GDP总量为32.2万亿、中部地区12.7万亿、西部地区12.6万亿,东部分别是中、西部的2.5倍;人均GDP东部地区为6.24万元、中部为3.54万元、西部为3.45万元,东部地区分别是中、西部的2倍;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1万元,较中部地区0.84万元、西部地区0.68万元有明显优势② 。东部较好的经济发展水平,带动区域内科技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农民接触互联网的机会增加、成本降低,冲击农民保守的观念,推动农民创新“互联网+农业”的建设渠道和积极性。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市场开放程度不高,“互联网+农业”的培育度和成熟度低,相关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降低农户发展“互联网+农业”的意愿,造成“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规模小、速度慢。经济的发展状况影响了发展“互联网+农业”的规模和速度,信息、技术等应用水平也制约“互联网+农业”的培育和发展。

其次,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也是影响“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整理《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3》可以得出2012年各地区农民的文化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大部分的农民处于初中文化水平,西部地区三分之一的农民文化水平是小学程度。就各地区的差距来看,东部地区高中及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比重远远大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全国各地区遥遥领先,东部地区农民的教育文化程度普遍较高;西部地区大部分的农民教育水平处于小学和初中程度,高中以上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0个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11.52人,远低于东部地区的21.89人;中部地区比重与整体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当。总的来说,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更容易接受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因此,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发展“互联网+农业”更具优势。

第三,各个地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及通讯设备的建设和配备水平存在差异。发展“互联网+农业”,离不开最基本的网络基础设施和通讯设备。东部地区凭借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为完善的网络配套设施,形成了配备较为齐全的农村网络,网络在村的覆盖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同时,网络技术应用必需的通讯设备设施也较为齐全,先进的通讯系统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支持。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较差,互联网技术并没有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基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素质高低等因素,一些地区的农民很少涉及“互联网+农业”的知识和应用技术,甚至从未真正了解互联网技术如何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导致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还相对迟缓,导致农业现代化发展也落后于其他地区。

三、竞争优势与“互联网+农业”发展的路径

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可以结合差异化的区域资源禀赋,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

(一)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农业”的低成本发展路径

1.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设施建设与信息技术是制约中西部地区发展“互联网+农业”的难点。“互联网+农业”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度在农业农村领域大范围扩张这一重要前提。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如电脑、宽带设备等还相对少、普及慢,基础设施的建设仍相对薄弱。电脑等设备的户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其他地区,懂上网、熟网络的农民还不多,互联网普及率低于30%,甚至70%以上的农民表示不太会使用网络。因此,国家应该在创新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政策和在实践引导层面予以支持,通过财政补贴及政策优惠,吸引电商企业或网络商扎根农村,推动“互联网+农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同时,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推广电商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懂技术、会管理的互联网技术人才投入到农村互联网发展建设中。

2.农贸市场向电子商务平台转型

“买贵卖难”的困境经常出现在以往单一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中。由于产销信息不对接、流通环节繁冗等问题,新鲜的各类农产品从生产基地出售到市场、市民手中和餐桌上需要多重环节。通过电商平台能有效地共享各类农产品销售供求信息,减少流通和交易成本,减少环节缩短时间,实现农产品与顾客的精准对接。中西部地区结合区域内资源丰富的特点,努力创新区域特色的“互联网+农产品”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电商由简入繁的从小点上到大平台转型,打造一批O2O的直销模式。具体而言,一方面是打造一批如淘宝、京东等综合类农产品电商平台,构筑区域内农产品的“网上农贸市场”。另一方面努力开创新的提供综合服务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如成都的“菜易通”,实行大宗农产品网络销售与技术推广相结合。

3.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目前,互联网人才短缺是造成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信息化通讯网络较以往也得到不断完善,各项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加快,但该地区互联网相关人才匮乏,农民对“互联网+农业”的知识不了解,互联网营销人才严重不足。因此,中西部地区各级地方政府与村委会要鼓励农村的年轻劳动力以及下乡干部、大学生村官等新生力量敢为人先投身“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中,开创电商平台融入农业生产中;利用财政拨款和政策优惠,吸引外来资金和互联网人才参与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选择与地方大专院校合作,对农民进行互联网技术培训,教会农民相关电商技术、技能,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鼓励涉农类院校的毕业学生到农村开创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等。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有针对性的将思维活跃、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民培训成为拥有互联网思维、能掌握信息化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以种养大户、返乡创业农民为主要对象,打造区域内具备竞争优势的互联网电商大军。

(二)东部地区“互联网+农业”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1.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农业生产各环节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上根据农民个人的主观经验进行播种、施肥及灌溉,耗时费力,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危害。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方式,东部地区通过发展“互联网+农业”的途径,采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把控,使农业生产种植变得更加及时、有效、精准。互联网技术进入种苗培育、水利灌溉、机械化收割、后期加工处理等农业生产环节,都受到严格的标准控制,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及精细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了解市场信息,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和水资源,规划农产品培育时间,制定农产品贸易时节等,形成农业数据资源平台,对农业生产各环节进行合理的整合和改善,使农业生产高效、智能、安全。

2.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的深化

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把控制的端点从人延伸至物体上,通过采集信息、传播信息,让人与物、物与物相连,从而实现实时、有效、远程及智能化的操控,即物联网技术。东部地区发展“互联网+农业”,在物联网基础上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利用大数据资源,融合为“互联网+农业”的全新路径。东部地区利用经济、科技、人才等先天优势,构建物联网平台,开发出适应农业生产的农产品质量检验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土壤质量监测系统等,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各环节实时监控,收集信息并分析处理,将智能化理念应用于农业发展中,加快智能农业发展的实现。将收集的数据信息与政府相关部门、农科站等采集中心实现共享,有利于指导农业进行农业生产,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智能化,这也是未来东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互联网+农业”融入农户和农业生产的主要手段。

3.利用互利网技术发展智能农业

东部地区拥有领先其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要创新各种农业基础设施,开发智能的农业生产设备,如研制和利用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组建智能温室监测系统等;通过遥控无人飞机来取代传统人力施肥喷药,利用数据与实际状况控制其对作物喷洒的位置和量;利用先进的采摘机器人替代传统的人工采摘,利用传感器、红外扫描设备来获取果实的信息并判断其成熟度,据此考量是否采摘。这一系列的高新技术正是未来东部地区发展“互联网+农业”的趋势所在。以互联网技术和高新技术为基础,集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为一体,实现“智慧”与“农业”连线,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品质和效率,逐步实现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的深度结合,是东部地区“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和现实路径。

四、结束语

中国区域广袤,各地发展水平不平衡,单一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不适宜地区差异化现状。根据区域差异的客观事实,运用竞争优势理论,结合区域内可获得本土资源、经济水平和互联网基础设施选择“互联网+农业”不同的发展路径。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可以选择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以获取区别于对手的竞争优势实现“互联网+农业”的快速成长。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则可运用低成本的发展路径来培育“互联网+农业”,鼓励农户利用区域特色资源优势发展“互联网+农业”。

参考文献:

[1]李敏.“互联网+农业”视域下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J]. 创新科技,2015,(06).

[2]蒋融.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J].经济论坛,2015,(08).

[3]夏青.用互联网思维做农业[J].农经,2014,(08).

[4]刘玉忠.“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5,(07).

[5]朱启臻.互联网不是农业的灵丹妙药[J].中国农村科技,2015,(09).

[6]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7]石盛林,薛锦.竞争战略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1,(04).

[8]李国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结构[J].广东农业科学,2015,(09).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