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4 06:15: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教版小学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5.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泊船瓜洲》。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泊船瓜洲》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间”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体会“春风又绿”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讲述每首诗的意思。
2.试着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游子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赠送给好朋友汪伦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②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这种亲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先理解加粗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2.欣赏二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背诵二首古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a、《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b、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 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a.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c、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3.观看录像,明白原理。
a、有关巨石如何毫无痕迹来到故乡的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妙,你想知道吗?
b、观看科普录象,演示冰川推动巨石的情景。
c、情景再现:假如你是李四光,你来我们学校做有关“冰川移石”的科普讲座,你准备怎么把这个知识讲清楚,现在请你整理好你的演讲稿。
4.齐读课文
交流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分组交流。
课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亲近。
看了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的人还看:
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2.三年级下册语文19课 七颗钻石
3.七颗钻石课文句子赏析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动态性;多元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
迄今为止,我国以应试教育为主要教学模式的小学语文课堂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的课堂教授过分注重“生成客体”―教材知识框架与内容,轻视乃至忽视“生成客体”―在课堂中活跃的主体学生。以课本内容的逻辑结构为基础提前预设和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在增强教学方式丰富性的同时,却也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时反馈,这种较为死板的教学方式增强了教育的“刚性”,大大缩小了教育的“弹性”。学生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自由交流,极具敏锐性灵活性,能够迅速、及时进行实时反馈,有生命力的课堂,而生成性教学恰恰具有这些特性,可以满足这些教学要求。因之,对《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颇具必要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1.1课堂中易出现的问题
存在于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愈加被放大。经过把具体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经验相联系,笔者把这些问题总结为四点。1、课堂教学过于“标准化”。教学活动进行前,教师会对教学环节进行预设,形成教案。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不注重课堂反应,盲目赶进程,极不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营养”进行吸收,难免显得哗众取宠。2、课堂教学过于“应试化”。成绩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的衡量标尺,高分固然值得追求,但“应试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过度泛滥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压力的加大,极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实现,反而得不偿失。3、“填鸭式”课堂教学,也是小学课堂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填鸭式”课堂教学易增加学生疲倦感,降低学生课堂积极性,减少学生课堂参与度,不易集中学生精力,教学效果不佳。4、过度“重视教学方法”,轻视“学习方法”。教师过于重视教学,将自己总结好的知识内容一股脑传授给学生,但却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学生学习的反应,只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念,学生记。这极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且易造成学生对学习的烦躁感,无力感。
1.2生成性教学对课堂问题解决的意义
所谓生成性教学,具有动态性、构建性、多元性的特点。生成性教学可以使原本机械、教条的学习变得更加鲜活灵动、富有生命力,也能够帮助克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对生成性教学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极具必要性。例如,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难免有些“功利化”,在教学中,忽视学习的根本意义,单纯为做题而学习课文本身,“舍本逐末”,“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静夜思》一课,教师如果只是简单翻译古诗,要求同学们背诵默写,单纯迎合考试,就失去了学习本文的最大意义。但是采用生成式教学法,向同学们具体阐释古诗意境与韵味,多元建构,从多种角度给同学们以启发,或许就能达到另一个高度。
二、从生成性教学层面提出的解决方法
2.1增大预设教案的弹性进行生成性教学
教师在依据教材对教学教案进行预设时,不应把教案安排的太过紧凑,应刻意留出一定空间,增大教学弹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留心学生的学习反应,尽量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对学生们对于课堂内容的反馈的把握,了解学习障碍,对其进行反复强调与练习,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增大预设教案的弹性,进行生成性教学。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古诗两首》一课时,首先应考虑到小学课堂一般为四十分钟,如果在预设时设置环节过多,那么预设环节就进行不完,同时也没有时间与精力再考虑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在预设时应留出一定空间,在课堂中交由教师与学生自由发挥。
2.2重视诱导,弱化教授,增强课堂动态性
教师在课堂上起着一个引领者的作用,可以说一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摆脱死板教授知识的方法,选择一种轻快灵活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的不断诱导与启发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由此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思考的氛围。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即做到“授之与鱼亦授之与渔”。
2.3生成性教学,强化课堂互动
小学课堂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针对小学生上课最多能集中二十分钟注意力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进行生成性教学,强化课堂的互动,增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此抓住学生“眼球”,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增加课堂趣味性,让学生们在互动交流中牢固掌握书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柳树醒了》一课,教师在授课时就应相应的让学生们相互交流一下什么是同学们心目中的柳树醒了,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提高同学们的感知力与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要求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新一代的学生也需要新的语文课堂,而只有动态的、有弹性的、灵活多变的生成性课堂才能满足这一点。只有在生成性教学中,学生们的小学语文成绩才能有节奏的稳步提升,所以必须加大对生成性教学课题的研究,并不断在探索中坚持与完善生成性教学。
参考文献:
[1]唐冬梅小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与应对[D]湖南大学2012-04-09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文学小常识(判断)
1. 孔子名丘,字仲尼。( )
2.孔子著有《论语》一书。( )
3.孔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 )
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2.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3.孔子拜师,他是拜谁为师?(老子)能做孔子老师的人,一定也非常了不起。我们也来认识一下老子。出示老子资料。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华夏族,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4.子(第三声)是古代对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男子的尊称。师:在古代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如孟子,庄子,韩非子)。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回到2000多年前,看看孔子和老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通读顺了再往下读。
检测生字词
①出示 曲阜 洛阳(及地图)让学生说发现。(感叹句子的遥远)
②出示 远近闻名知识渊博 风餐露宿 不远万里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点名读,齐读)
③出示第三组词语:迎候 等候 毫无保留 传授。(请学生读)找近义词,说区别。
三.再读课文,概述大意。
请同学们概括课文大意。谁来补充完整。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我们的同学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能把长长的文章都成这么短短的一段话。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用横线划出孔子拜师途中遇到的困难的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生齐读)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距离遥远。从哪些词感受到的?(上千里,几个月,终于)出示图片(曲阜到洛阳)谁能读出距离的遥远。(个别读,齐读)。
2.重点分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白天黑夜一直在赶路)不是一天,他风餐露宿,日夜兼行的时间是漫长的好几个月,感受孔子不畏艰难的品行。带着对孔子的敬意,再来读读这段话。
2.现在,假如你碰到了在拜师途中的孔子,你想对他说什么?
①(这么累,不如放弃吧)
②路途太远了,还是回曲阜去吧。
③孔子你真厉害,这么辛苦都不怕。真是太了不起来。
你真是孔子的知音啊,孔子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还去拜师,所以孔子能为别人所不能为,所以他成为了万世师表,后世楷模。
3.再读课文,找找孔子的哪些品行让你印象深刻,用波浪线画出来。
①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感受孔子的虚心好学)
②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可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感受孔子的虚心好学。
③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感受孔子的谦虚有礼)(并教写“止”“境”)两个生字。学生写生字,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五.总结课文
总结孔子不畏艰难,谦虚有礼,虚心好学的品行,下节课让我们走进老子。
附课文: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看了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案的人还看:
1.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案
2.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3.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孔子拜师读后感精选5篇
4.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
5.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孔子拜师读后感5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1-0087-01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意识,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有裨益。
一、设计学案,奠定有效性合作基础
所谓“学案”,即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为了启发学生智慧,明确学习方向,小组合作模式目标性要求较高。教师精心设计学案,可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扎实的基础。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教师这样设计学案:(1)动一动手。请同学们准备三张大小相同的纸。1)取一张纸对折一次,在对折后的一份上填涂最喜欢的颜色,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取第二张纸对折两次,把其中两份填涂最喜欢的颜色,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3)取出第三张纸对折三次,把其中4份填涂最喜欢的颜色,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动一动脑。1)通过动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2)在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什么?(3)动一动笔。请把分数2/3和分数10/24变成分母为12,而分数值大小不变的分数。教师设计的这个学案,精心构建问题链,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探索方法有序地呈现给学生,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拾级而上,为实现高效率的合作奠定基础。
二、重视分工,优化有效性合作策略
合作学习虽然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交流的窗,但是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开放式学习方式中易造成学生混乱散漫的现象发生。因此,合理配置小组,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优势互补,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每个小组设置固定或者轮流组长,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从而促进整个小组共同进步。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平均数”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归纳平均数的方法后,进行题目的训练。某公园“五・一”劳动节三天的售票情况如下:5月1日:1288张;5月2日:1135张;5月3日:1265张。请计算这三天每天平均售票量为多少?如果你是公园的管理员,为了吸引游客会想出哪些好办法?接下来,整个课堂出现了十分活跃的景象,小组中有的同学提出计算方法,有的同学拿笔进行计算,还有的同学讨论如何提高公园的游客量,小组中同学与同学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在这一刻,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教条的知识传授,而是具有灵性的数学探索的空间。
三、点拨方法,开拓有效性合作途径
通常情况下,小组合作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多向交流,在同学、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尤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供多角度解题思路,教师适当点拨方法更为有效。例如,在人教版“路程比较”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明同学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走180米后经过商场,再走340米;另一条是走160米后经过宜家超市,再走350米。请问小明上学走哪一条路会近一些?同学们一番探讨之后,小组A展示结果:因为180+340=520米,160+350=510 米,510<520,所以,小明走宜家超市这条路近一些。同学们做题速度相差无几,其他几个组几乎都为A组捷足先登而羡慕。D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只见一个男生站起来阐述小组观点:180米比160米少20米,而350米比340米多10米,可见走宜家超市这条路明显近10米,根本不用计算就能说出答案。此言一出,其他同学不由得投来了敬佩的目光。教师急忙给予鼓励,同时明确方法。做数学题目的时候要多角度考虑问题,只要敢想,就可能会有新的突破。
四、灵活调控,提高有效性合作效率
小组合作中,教师的调控和干预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的效率。教师必须深入小组之中,准确把握学习动态,合理做出调控,避免小组合作偏离主题,有效地将学生引入更加深入的学习之中。例如,人教版六年级“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请同学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下列形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题目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很多学生说得既准又快。就在教师准备进入圆形物体的学习时,发现有两组学生对“墨水盒”的形状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组认为是长方体,另一组说是正方体。此时,教师临时调整教案,请同学互相讨论“墨水盒”的形状到底是哪种图形。学生经过讨论,最终发现它的正面是正方形,而侧面是长方形,最后确定是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对以上图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见,教师的适当干预与调控,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路,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五、结束语
总之,小组合作模式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丝毫没有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全程参与,利用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蒋欣宏.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策略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9).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备课;兴趣
小学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小学语文对小学生的思想启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好小学语文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其他课程。同时,学好小学语文有利于小学生感受我国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小学生从少年时期就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规范。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利用中华传统美德影响我们的少年一代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互动次数少、效率低、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关注低等问题时有发生。为了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种种不利于小学生学习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的几点措施。
一、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的几点措施
1.充分根据人教版教材和小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备课
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小学语文生本的首要要求。只有充沛的知识储备,语文教师才可以有把握课堂全面布局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开展之前全面备课,要充分考虑人教版教材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于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要做到教学课堂不仅能够促进中等学生、优等生的提高,也要兼顾后进生的教学接受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设置合理的课程教案,让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收获最佳的效果,充分发挥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效用。
2.小学语文教师重新审视互动教学环节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问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重新审视互动教学环节。对互动教学环节重新定义,避免使互动环节流于形式。小学语文教师在互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全体小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力求使课堂互动效果最大化。同时,在让小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分组中尽量避免部分小学生在一块偷偷玩耍的情况,尽量减少因无序互动产生的课堂纪律破坏行为。
3.小学语文教师应多与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交流
小学语文教师应多与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尤其是对于如何准确抓住课堂互动机会,适时地设计互动环节需要反复思考。小学语文教师在互动问答环节中,应减少单一的提问语句,可以用“如果你是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你会怎么做”等提问方式引发小学生的思考。通过这种互动话题激发小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教学热情,对于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要有耐心,使得语文课堂成为小学生探索世界的文化窗口。
二、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的意义
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要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是以小学生为前提,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作为主要目标。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在小学生的配合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其次,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有利于小学教师完善教学方法与技巧,让小学教师充分利用人教版教科书的课堂内容设置特点,以便最大化地利用教科书。与此同时,生本课堂教学还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小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每个小学生之间的优缺点互补学习,让小学生之间进行互助、合作学习,促进小学生共同提高。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将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出来,使生本课堂教学方案的作用最大化。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树立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态度。用热情和耐心教导小学生,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小学生的语文小船起航。
参考文献:
[1]许岚岚.构建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5(14):40-41.
自从学校成功地接收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后,我就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化资源有效对接,让语文课更加精彩呢?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我已能运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展我的小学语文课教学,使得小学语文课增色不少。现就信息化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的融合,说说我认为比较精彩的几个地方。
一、有效整合,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备课
自从国家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后,我们学校开展了全面的培训学习,我便开始用接收到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来备课了。备课时,除了可以用电脑来写备课教案,还寻思着怎样制作教学课件,既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又要使学生容易接受。这样使我的备课变得新颖了。对于我这样操作电脑不太熟练的人来说,同时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只要自己虚心地、努力地学习,制作教学课件将不会是一件难事。目前,我已能运用电脑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学课件给学生上课,正努力做一些更好的课件。说它简单,原因就是设备接收到的信息化教育资源里有许多优秀的课件、课案,我下载后做一些,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通过搜集与整合,备课越来越丰厚、充分,为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整合,用信息化教育资源上课
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上课,让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掌握教学内容,对所学习的内容记忆更为深刻,能够完成一些平时我们无法完成的教学内容。例如,我在给学生上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第九课《鲸》时,因为学生根本没有到过海边,更不用说见到鲸了。所以在上课前,我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里有关鲸的图片先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先对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教学中再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解,这样不但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在给学生上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时,用课件给学生出示了地震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录像,让这些从未经历地震的学生如同亲临地震现场一样,不但让学生认识到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还从情感上博得了学生的同情,从而使他们更加投人地学习课文。
三、有效整合,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布置作业
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上课,到了快要结束课程时,我总要再找一些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里有的课堂练习来和学生一起完成。当然设计这套练习的初衷,是让学生自己完成的。但是,因为我们学校现在还没有能力配学生微机室,为了让学生也能及时得到这套资源的学习,不让资源白白浪费掉,所以也把这部分资源找了出来和学生共同学习。这样,学生既得到练习,也知道了如何操作多媒体设备完成练习。因为只有供教师操作的一台电脑,所以在给学生进行多媒体练习时,学生说什么答案,老师就打什么答案。当出现有意见分歧的答案时,老师可让学生举手表决,赞成哪种答案的学生多,老师就选择哪种答案,系统在检查做题答案时正确与否便可见分晓。这种练习的方式,不同于平时的作业本练习。平时的作业本练习可以不与同学交流,自己独立完成;而这种练习的方式,除了自己的意见,还可以适当参考别人的意见,综合后得出一个有效的结果。这个结果如果是正确的,他会和同学们同喜同乐;这个结果如果是不正确的,他也不会太失落,因为也有同学和他一起承受这个结果。所以说,使用信息化教育资源的课堂练习,我的语文练习课更丰富了,教学效果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四、有效整合,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网页上,除了有各学科的教学资源,还有“小小律师”“专题教育”“科学人生”“少年文化”等专题内容(后附插图),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个专题内容,穿插在课文教学中,教学效果会更好。例如,在上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第二十一课《圆明园的毁灭》后,我告诉学生,就是因为“鸦片”这种,使已经相当落后的旧中国遭受外国侵略者的欺凌,以致圆明园毁灭。于是我从“小小律师”里找到《最美的花》这则动画故事播放给学生观看,告诉了学生不光是吸毒、贩毒才犯法,种植能制造的有关植物也是违法的行为,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习惯了老师讲授这种学习方式的农村小学生来说,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设备来上课,是多么稀奇、多么新鲜的一件事啊,所以,只是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我们在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上课时,操作再熟练一些,课件的设计再新颖、完美一些,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精彩,同时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不是很精彩吗?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不但要认真工作,还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技术知识,让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优秀的教学课件,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来上好每一节语文课,让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精彩。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让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刘祖宁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南大街小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28-01
伴随课程改革进度的不断加深,针对初中语文课堂进行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可以说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发展,针对我国从教育大国转化成教育强国而言,也是一条必须途径的路径。所以对于初中教师而言,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可谓任重道远,相关研究人员以及教师应当全身心的投入到该课题的研究中,令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可以得到明确的方向,最终令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得到确切的提升。
一、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并且伴随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教”学生知识并不是教师职责中的重点,而重点应当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学”知识,并且不能单单的满足于“学会”知识,而是应当使学生发展为“会学”知识。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核心应当是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而不是停留在知识“受众”的层面上。只有令学生确切的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愿望,在此情况下,课堂效果自然就会变得高效。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搜索一首贝多芬的著名乐曲,在课堂上播放给同学听,使学生能够更随乐曲去感受贝多芬的一生,也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贝多芬的相关资料,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贝多芬的认识,使学生在感受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依据以人为本设计教案与备课,重视课堂问题的生成
教师在授课之前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设计教案与备课,因为这项工作不仅能很好地将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与水平展现出来,而且教师对整堂课的把握与教案设计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联,因为课堂是活的,课堂上往往会发生很多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如果不能灵活应对课堂的生成将会影响到课堂的进度、降低效率。课堂上学生可能突然针对某一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而教师如果仅仅为了赶进度而不向学生进行解答,则会令学生产生不被尊重的感觉,甚至导致学生乐于提问的精神被压制。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与备课的过程中,应当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地思考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时下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并且预留出为学生解答疑问的时间,这样学生在提出疑问与得到解答的过程中,便会对课文中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极大的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
往往课堂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能够决定该堂课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瞬间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的激发出来,也就势必创建出一个高效的课堂。但是以往在引入课堂时,教师往往为了赶进度或者是为学生预留做“模拟题”的时间,毫无过渡的直接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长此以往学生会习惯这种课堂形式,最终造成学习上的麻木,只懂得生硬的背诵教师讲解的知识,即使学生能够大量、准确背诵教师教授的东西,也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事实上,语文教师应当针对初中阶段学生求知欲望、好奇心理进行充分的诱导,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兴趣,进而对其展现出的学习心理充分把握。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两篇短文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讲自己所知道的童话,并和同学充分探讨自己所讲童话的意义,充分的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创建高效课堂。
四、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
以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采用的教案、管理方式甚至考试的内容都有着统一的标准,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实现这个标准。但是如果能仔细地进行思考,便能够意识到并非每名学生的学习结构都是相同,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小学,掌握的知识水平、拥有的兴趣与智商均呈现出不同的差别。对于语文课堂而言,若仅仅使用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缺少了针对性,会导致学生能力强的学生感觉课程乏味、令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感觉同不懂教师讲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时,必须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按照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开展教学,令所有学生都能够体验到课堂的成就感,学习语文的快乐,从而对课程充满高涨的学习热情,以此创建高效课堂。
综上所述,文章从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依据以人为本设计教案与备课、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四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路进行针对性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相关研究人员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启迪,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赵媛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学周刊,2015,05:62.
【关键词】策略 教学模式 学习模式 远程教育近景化 网络通用语言
【理论依据】所谓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信息技术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
【正文】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那么,如何来开展课程整合呢?笔者认为,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行整合实验。实验表明,课程整合后,学生在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和计算机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我在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这方面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发送E-mail ,应用Authorware、PowerPoint等手段进行整合。例如:
1.利用幻灯片制作名片。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试用修订本)第一册Lesson 120课Part 4 Look, ask and write,要求学生仿照课本例子制作商务名片(Business Card)。我让全体同学用PowerPoint制作自己的商务名片。这样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学生,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对电脑中的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有了深入的理解与应用。
2.发送电子邮件。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10课Part 1 ,讲述了露茜发给她在美国的朋友乔的一封电子邮件,主要介绍了仲秋节(Mid-autumn Day)。在学习了这封电子邮件后,我让全体同学模仿乔给露茜回一封电子邮件,介绍一下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此举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本学习要点,还锻炼了学生发电子邮件的技能。
3.利用方正奥思制作逼真动画。在讲解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六单元Find the right place时,为了简洁明了地引导学生做好指路人,我特地用Authorware制做了一个教学软件“赛车(Racing Car)”。我把车子的两侧设计上左右手。这样无论车子往哪儿拐,左手指左方,右手指右方,学生一目了然,站起来口头表达去某个地方,自然也就条条有理了。
其次,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模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地推广与应用,带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了教育模式地转化。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同样是课程整合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整合这方面,我主要应用Authorware、PowerPoint、电子表格Excel、写字板或Microsoft Word打字等手段进行整合。具体的整合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展示式教学模式。所谓展示式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事先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电子表格Excel、写字板或Microsoft Word等微机软件,制作好教具,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作者的意图进行播放,依此来展示给学习者,促进学习者的认知的教学模式。这也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教学方式。譬如:我在讲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14课时,我应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个课件,内容包括Revision, presentation, check, summary, homework等五大环节,在讲课中,我逐一点击幻灯片,学生便可以从每一张幻灯片上获取信息。
2.操练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把课堂操练的方式多样化。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口语交际操练模式和检测练习操练模式。口语交际操练模式,主要还是利用像PowerPoint等微机原有软件进行教具制作,一般是套用课本每单元的重点句型进行操练。检测练习操练模式,我主要让学生打开康成教育网(kc100.com),从精题集里提取已经索定的练习题目进行检测。
3.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素质教育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还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发展。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英语学科教学当中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思维意识,是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主旨。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Unit 12时,我让学生找到央视频道浏览当天的天气预报(Weather Report),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用英语对各省的天气进行描述,然后从每一小组中抽出一名同学进行总结,此举不仅活化了知识材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探究性教学模式。所谓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对当前学科教学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我主要应用这种模式来开展了英文习作探究。英文习作是英语教学的其中一环,运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来开展英文习作探究,主要利用网络信息进行语法词章的判析。譬如,学生的习作中如果出现单词错误或者语法拼写错误,电脑都会在出错的方位呈现红色的下划曲线。只有更改了错误红色的下划曲线才会消失。这有助于澄清学生的模糊认知,规范英语习语。
第三,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模式的整合。
网络信息化教育是一种学习过程交互化的学习模式。它以内容选择自主化,知识呈现多样化,图文音像趣味化等优点,减少了理性知识的认知难度,实现了学习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随机化,扩大了教育的范围与途径,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把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模式进行整合这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开展电脑作文,设置个人主页,上网查资料,填充电子表格Excel、运用写字板或Microsoft Word打字等方式进行整合。具体的整合模式有:
1.辅助式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询信息,或者处理个别文字操作。譬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Unit 5时,我就让学生从网络上查询彩图(iii)中那些不会用英语表达的动物的名称,像老鹰hawk,骆驼camel,斑马zebra,长颈鹿giraffe等。
2.直接式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直接运用网络自己学习。例如,耽误了功课的同学自己主动从微机中调出要查询的教师教案进行“补课”,学习课程时间控制自由化。或者进入“洪恩在线”进行英语自由会话练习。
3.交互式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利用网络同同时或间时利用网络的人进行信息交流,网络成为信息传递的中间媒介。譬如,进英语角聊天室进行英语交流。或者翻到中国教育频道,“面对面”地同外教谈论Outlook,远程教育近景化。
4.自我设计式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主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个人网页设计。我主要倡导学生把欣赏的英语文章拷贝上面,或者是自己的佳作。因为网页内容可以交流,他们的“秘密”可以“公开”,而且谁的网页被浏览的次数越多说明谁办得越精彩,所以孩子还是很愿意合作的。
总之,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展示手段,解决如何教的问题,还是一种辅助工具,解决如何学的问题。把信息技术同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既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优化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会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注意问题】
1、麻省理工学院的西蒙·佩伯特博士提出,“计算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环境,它将引起传统学校和传统教育体系的根本改造。”随着网络全球化,生活水平、文化意识反差大的价值观念会震颤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灵,导致国家、民族意识淡漠的思想倾向。所以定期进行爱国、爱集体的思想教育是必要的。
2、由于计算机网络通用语言是英语,为了使行文力求言简意赅,经常使用以音代词、以符号代词、单词缩写,标点省略或不规范等现象。在英语聊天室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例如:“88”表示“Bye-bye”, “IC”表示“I see”。这对初学英语的儿童巩固基础知识不利,从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效果。
3、网络内容的丰富性和娱乐性,往往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钻进网吧“持久战”,这种长时间的屏幕注视造成的视觉损伤危害极大。而且,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会造成学生心理烦躁不安、孤僻易怒等人格缺陷。因此要控制学生独自上网交流时间。
4、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不排斥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单列教学。因为系统的英语教学,不仅包含语言交际和操练,还包含语法教学。而系统地讲解语法知识,未必有应用信息技术辅助的必要,未必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完整的信息技术要求在学科教学中贯彻似乎又显得本末倒置。所以,所谓的课程整合也是适度为可!
参考资料:
①段少敏,胡淑娟著,《计算机及其网络在辅助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2001年7月。
②李坚著,《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A],
pep.com.cn/
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A],
pep.com.cn/
编号
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学科分类小学数学
课题主持人
主持人单位
填表日期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研读教材能力
主持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1.11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教学实践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电子信箱
1196978465@qq.com
通讯地址
河南省息县淮河办事处天丰路北段
邮政编码
464300
联系电话
主
要
参
加
者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学历学位
工 作 单 位
预计完成
时间
一年
二、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证机关、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获奖、发表、出版时间
三、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主持的与本课题有关的课题
主持人
课 题 名 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准单位
完成情况
(研究课题如已结题,请提供课题结题相关证书、证明复印件)
四、课题设计论证
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国近代教育家陆费逵在《中华书局宣言书》明确提出了“教科书革命”的口号,他说:“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材是界定与教师和学生中之间的纽带,因此教材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解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对教材编排的理解和整体把握是老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与保证。以往老教材中有新知识的课前准备、复习或者过渡性内容。而新教材的新知识多以对话、情景展示、表格等方式呈现。这为教学探究和交流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可是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等等,给读懂教材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难度。为此,我们认为,如何帮助老师读懂教材和使用教材,对提高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己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们提出“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当下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教材存在三种情况,
1、“教”教材。
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这样的教师想着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以学会知识为中心的,此为教书。
2、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这样的教师想着怎样让自己的教学与学生同步,是以学习对象为中心的,此为育人。
3、“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它极具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它本身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教教材的生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既能以教材为载体,又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以上几种理解和使用教材方式,由于我们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缺乏,对教材认识不够,因此,在我们小学青年教师中第一、二种情况非常常见。所以对于此项研究非常有必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小学数学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包括教课书、以及练习册等,此外还包括老师用的教案、教学挂图、投影仪等等,我们课题所指的教材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及新课标。
2、本课题主要想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合理使用,开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色,以人教版教材为研究载体,提高教师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来衡量、分析教材内容,用好、用活实验教材,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成功的实践者,执行者、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三、现实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研究的实践意义
(1)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能形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合理使用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探索出理解和合理使用教材的途径和方法,开发出有借鉴性的案例,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的骨干教师。
课题组成员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涵盖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这保证了研究资料、数据及成果的广泛性和适用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老师系统学习教学理论知识、分析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高效合理使用教材,运用符合教学规律及学生心理水平的教学方法,使得参与实验班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出,能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灵活运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对数学规则的理解、计算能力的提高综合数学成绩显著提高,尤其是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这不仅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教研水平,而且通过他们的研究带动了周围的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实现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提高、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四、课题研究目标
1、培养一批有反思力、创造力、科研型的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青年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2、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养成学生善于质疑、敢于批判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分为两个方面,
(一)、通过探索力求解决以下问题
1、研课标
1.1研读课程目标,新旧课程标准一样,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无疑是巨大进步。此外还明确提出了应该培养的学习习惯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1.2 研读新课程六大理念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
c.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d.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e.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改进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轻结果;关注情感态度。
f.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1.3研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10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4研新课标“四基”
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2、研教材
2.1研读教材所处的地位,理清知识的相互联系以及在小学阶段所处位置与作用,做到整体把握,既做到前后知识不脱节,又做到不重复。
2.2研读主题图、情境图,领会主题图及情境图的创设意图。我们要仔细研究教材主题图或情境图所包含的信息,理解编者意图,认清主题图作用,根据需要选择。只有领会情境的编排用意,才能充分挖掘它所蕴含的教学资源,才有可能修改它、更换它,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
2.3研读提示语,特别是小精灵说出的话。比如“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他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教材,抓住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
2.4研读例题与习题,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习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仅次于例题它是例题的补充和延伸,我们要找到怎样合理的使用例题和习题。
3形成新教师成长的常效机制
3.1集体备课
3.2教研
3.3请专家进行新课标讲座,指导。
(二)、撰写有借鉴性的优秀案例5——7份
六、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概念教学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教育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教育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数学教材和课堂教学实际的研究,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案例分析法:教师及时反思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书面材料,可以是课例的分析介绍、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也可以是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等。
七、课题研究的拟创新点
1、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而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先要阅读例题、解答习题,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仔细揣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等,要善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2、用课标理念作导向解读教材。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对象。数学教材承载着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问题解决与运用等。面对数学教材, 教师需要深入其中,以课标作导向,把握实质,解读好教材才能教好学生。
3、要学会活用教材。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做适当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当然,这些调整与变动是建立在对教材的研究与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之上的。
4、“进行学科专题培训——引领学习《课程标准》——帮助梳理知识——科学分析学情——积极课堂实践”能够持续提高新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5、本课题主要想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合理使用,开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色,以人教版教材为研究载体,提高教师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来衡量、分析教材内容,高效用好、用活实验教材,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成功的实践者,执行者、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八、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9年5月—2019年6月)
1、课题选题,制定方案,确定研究人员,组织课题的申报及立项工作。
2、建立课题研究小组,落实人员分工,明确职责,研讨制定具体方案,构建课题实验思路,研究目标与内容 ,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3、邀请县教研室专家进行指导,做讲座,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同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施阶段(2019年7 月—2019年 3 月)
1、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
2、定期开展研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研读课标,研读课程目标、新课程六大理念、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新课标“四基”
第二阶段是研读教材,研读教材所处的地位、主题图、情境图、提示语、例题与习题。
第三阶段,通过集体备课、教研、请专家进行新课标讲座,指导,形成新教师成长的常效机制。
3、注意积累、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材料,各成员将实验期间的数据、问卷调查表、学生作品、个人实验小结、实验感受、与实验有关的论文、案例、课件
九、预期成果
1、论文
2、结项报告
3、案例
注:本栏可加页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内)
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小学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都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能力,并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也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平,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主持人 系市级骨干教师。参加工作以来,他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敢于创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并把理论知识积极应用于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中,形成了自己较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后有多篇并获奖。在教学研究方面,注重多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整合,多次获得省市级教育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
课题组成员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都参与过县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了进行课题研究的经验。这些都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宝贵资源和基础保证。
(一)研究条件
1、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每次认真参与课题活动,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设想。
2、研究计划扎实。我们把研究项目逐步分解,制定研究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实施,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3、研究资源丰富。
(二)研究制度及时间保证
1.明确任务,加强研训。利用教研活动、沙龙活动等继续学习有关专业理论,探讨有关认识,交流有关经验。
2.进一步明晰研究目标,拓展研究内容,将研究点扩展到各年级各领域的学习任务中去,在广泛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研究和个案研究。
3.整个课题研究预计历时一年左右,时间上相对充裕。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小学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都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能力,并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也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平,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注:本栏可加页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10 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7月—8月
2
8月-9月
3
9月-10月
4
10月-11月
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提示语
论文
张玉龙
5
11月-12月
6
12月-1月
7
8月-9月
8
9月-10月
9
10月-11月
10
11月-12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案例分析
张玉龙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3项)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9年11月
2
2019年12月
巧用主题图提高学生思维形象性
论文
张玉龙
3
2020年5月
《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项报告
结项报告
王洪忠
七、推荐人意见
不具备申报资格的申请人,须由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主持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等。
第一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第二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八、主持人单位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九、县区教科研管理单位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十、专家评审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十一、信阳市教育局审批意见
公 章:
2.学校制度建设要重视人文意蕴周新高
3.名师是怎样炼成的王庆欣
4.校长开会"三忌"朱向明
5.班级读书会的开展策略李志明
6.谨防德育实践中的"不道德现象"熊伟荣
7.小学生榜样教育的几点思考万成
8.负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李建文
9.有眼不识"泰山"伏艳梅
10.表扬不应忽视的细节龚藻吉,董彦健
11.课堂教学语言运用要得体黄俊
12.有效课堂的四个体现刘兆奎
13.走出家长会的"盲区"翟光法
14.还教育一份宁静徐吉志
15.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张晨晖
16.语文课如何葆有语文的学科个性——关于"言语形式"教学的一些思考张弟伦
17.追问: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精彩祝瑞松
18.寻找概念教学"失度"与"过度"的中间地带庄海翔
19.数学课堂的评价语言分析周军英,孔庆瑾
20.与文本融通:作文起步新思路樊裔华
21.取消晨读,英语教师该如何应对何海燕
22.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探索赵丽洁
23.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质疑曾木英
24.活用教材构建有效课堂陈亚梅
25.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平衡艺术"——从《鲁班和橹板》教学片断偏离课堂目标谈起臧吉瑜
26.计算法则要教吗龚秀英,邱贻根
27.《钱学森》教学设计衡成荣
28.《麋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韩非
29.《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列表》教学设计薛志华
30.《比较》教学设计汤婉芬
31.国外小学安全教育及其启示刘亚轩
32.从"小泡泡"看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导学功能——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为例徐华良
33.建立小学数学作业档案的实践与思考徐伟平
1.知识意义在教学中的回归周云
2.强化常规管理促进学校发展周勇
3.培养校长的"合力"杨新春
4.例谈校长与教师谈心的误区吕赟
5.班主任文化建设的思考王丽娜
6.低年级学生自律行为的培养孔德英
7.班级主题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骆美福
8.心系责任,用爱心和智慧育人张世应,张世贤
9.班级文集,我爱你王艳
10.在"教"与"研"的结合中成长王斌
11.课前如何"读懂"学生陈华忠
12.小学科技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的调查胡述龙
13.让习作评语送给孩子一份好心情周鸿斌
14."学生在校时间"的法律解读及对策张俊
15.教育因等待而精彩肖永春
16.也谈语文倡简马之先
17.如何使情境创设更有实效王玉东
18.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林小平
19.品德与生活(社会)课育人目标的实现张淑芹
20.小学语文教材中科普文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探寻洪爱娟
21.把握"练机"找准"练点"——课堂即时练笔的思考和探索项飞
22.让思维训练成为数学活动的"灵魂"戎曙光
23."慢慢"地学:改变数学课堂低效现象的策略祝万英
24.Storytelling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周慧艳
25.倾听:成就数学之美顾尧根
26.送别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董海
27.《饮湖上初睛后雨》教学设计陆青春
28.《安塞腰鼓》教学设计邵军
29.《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卢崇金
30.《折纸》教学设计王志民
31.回归教材是小学数学命题的应然选择姚新付1.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能黄曈山
2.构建教研组文化推动教研活动开展何飞鸣
3.塑造学校精神是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沈黎明
4.校长评价制度:学校发展的应然选择袁开文
5.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对策分析崔瑞雪
6.重新点燃老年教师的教育激情王鹏
7.适应儿童发展的社团校本课程建设潘秀玲
8.明确责任强于说教叶士舟
9.放下面子更能赢得尊重张卫华
10.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王慧
11.公开课应把握好四个"指向"王晓燕
12.高效:学科教研活动的永恒追求冒金彬
13.正确应对家长的请客送礼李建
14.小学礼仪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实施孙军,张乐天
15."朽木不可雕"的追问与反思余明星
16.语文课堂应当重视默读吕赟
17.加强情境创设实现交际互动——以苏教版五(上)"水浒故事擂台赛"为例孙大武
18.数学操作活动中的四个"不等式"宗晓芳
19.情境创设应关注什么周磊
20.小学科学课堂探究的反思徐良明
21.互动,演绎课堂精彩陈志勇
22.数学教学中的"画龙点睛"艺术陈建军
23.设计阅读教学的"黄金线路"李彩香
24.让思考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旋律林传忠
25.传统名篇的解读如何走出"历史的凝固"——散点解读《天鹅的故事》朱国忠
26.有效的数学课堂可以从开发习题开始陈桂明
27.《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李声智
28.《西风胡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马正军
29.《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张雷,丁浩清
30.美国小学自然科学课的启示赵海鹰
31.《统计》教学设计马仕芬
32.小学语文"快乐作业"的思考与设计冯敏
33.教学与管理来稿注意事项1.儿童需要自己的教育方式朱国忠
2.校长应该做价值引导的旗帜孙剑,王有鹏
3.小学生大课间活动安全事故的防范王元军
4.学校特色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受益张达红
5."制度体检"也应成为校园制度贾
6.班级管理要多留"空白"郭辉雄
7.做好批评后的跟进工作冯凯
8.老师要敢于承认"不知道"朱向明
9.教案管理应做好"三个转变"陈华忠
10.让孩子健康成长史海燕
11.课件不是优质课的必备顾启洲
1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题三要素钱新建
13.莫让"家访"变"校访"马志响
14.不能把家庭作业卖废纸李飞
15."善用"错误"盘活生成资源张宏军
16.语文教师要提升教学敏感傅登顺
17.把握应用题教学脉络降低应用题教学难度陈建林
18.透视小学英语教学低效教学现象唐志新
19.小学数学学习提纲设计的"四性"李金飞
20.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江和平
21.善用对比细读提高阅读教学实效——例谈提高低年级阅读教学实效的点滴做法林卫红
22.用活动引领数学课堂颜林忠
23.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李其进
24.科学探究活动中误区现象剖析及对策章建萍
[关键词] 新课改 美术教学 学生
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起到的独特作用受到了空前重视。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地对待当今的美术教育。倡导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和多元化,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个性的培养。
一、教学方法与学情的配合
教学方法的研究历来是教学研究的主体,甚至一谈到教学研究,就是“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如果不能了解不同年龄、不同个性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特点,就是有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如刚从美术师范学校毕业的美术教师,对自己刚刚开始的教学工作非常认真地进行准备,很多新教师会出现运用美术专业学校的教学模式给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结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严重挫折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法、习惯没有了解、没有研究。同样,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或同一班级不同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不同。都需要教师进行了解和研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材,就抓住了学生喜欢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这一特点。将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于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当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美术,学习美术。
现在的教学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启发学生,让知识在学生的脑中发展、升华,做到学以致用。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就把握不住学生的思维动向,就制定不出好的教学方法。所以,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应该作为研究教学方法的基础。
二、理清备课思路,创新、灵活教学
备课是对一节课的内容、目标、结构、层次、方法等准备一个执行主案。只有认真备课,才能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教学步骤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但课堂教学决不能完全照搬教案。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不同思想、个性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是没有标准的,我们无法预知。他们随时都会有新的想法产生,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步骤,会被他们的奇思录用想打乱。所以,课堂上教师要随机应变,把握时机,充分利用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去想象、去创作。如在《蒙娜丽莎》一课中,很多学生都在看她美丽的微笑,突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正在翻找达芬奇的《自画像》一画并与《蒙娜丽莎》放在了一起比较,这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我把握这一时机对他进行表扬,称赞他的细心观察和探索情况。其他学生受到启发,一会儿就出现了很多学生提出关于《蒙娜丽莎》鉴赏的不同感受和想法。
学生的“奇思妙想”如果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应被教案所束缚,应该围绕课堂的主体――学生,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他们去想象、去创造。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灵活使用教案,不要被其所束缚。
三、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他们敞开心扉,大胆发言,允许其出错
美术学科与别的学科不同,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的活动之一,每个人的情感、兴趣、爱好、性格等都可以在这里获得一个自由的空间,创造属于自己心灵的世界。美术学科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美术作品的作者可以主观去表现一个事物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具有自己个人观点、见解的,是主观的。也就是自己个性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
美术课上要求学生自由大胆地想象和富有个性地创作。如果教师怕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出现错误,而给学生面面俱到地讲述和硬性规定一些注意事项,制作步骤,就会束缚学生的创作思维,丧失学生的个性。还有,如果教师讲的太多学生就会顾此失彼,出现错误不可避免。怎样才能既不束缚学生思想,又能解决学生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呢?我认为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是在不断发展的,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允许学生出错,知道了学生出现什么样的错,我们随时解决就行。同时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出错,他就会对此进行特别的关注,这样对学生的印象更深。而且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的问题,“举一反三”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发展。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年龄特点,不要怕出现问题而束缚学生的思维。要敢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自由发挥,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张扬,健康发展。
四、教学中“重思想”,但不“轻技法”,两者互为条件
过去的美术教育往往局限于对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并没有意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这种观点最终导致学生的美术技能提高了,但学生作品的形式和表现方式缺少个性和主观表现力。新课改以我们改变了这种“重技法,轻思想”的不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得到了体现。
但随之而来的是,很多人以为美术技法的学习已经过时了,不符和“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又倒向了“重思想,轻技法。”但是,没有技法,就失去美术的“术”。没有“术”,用什么来表现美?技法是美术存在的基础,是表现美的基本途径。没有技法美术就不能存在。但美术也不能只重技法而忽视思想。表现思想是美术的最终目的,没有思想的美术作品,谈不上“美”。美术不是单纯的技法表现,是利用技法表现思想,表现“美”。课堂教学中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美术技法,表现学生的思想情感,表现生活,表现美。所以,技法和思想是相互辨证的,互为条件的,谁也离不开谁。
五、教学中的“显线和隐线”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材,就采用“显线和隐线”并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思想、态度、价值观能够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