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7:31: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发展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加强经济分析,抓好规划管理,促进区域科学发展
1、加强规划编制管理。作为规划管理的统筹协调部门,我们积极承担起建立规划体系、制定年度规划计划、审议重点规划、综合协调重点规划的调整、修订和废止等职能。一是在年初会同财政局、审计局联合下达了2009年度*市规划编制计划,对规划编制进行综合平衡,避免规划编制重复交叉,同时使规划编制跳出部门利益,站在全市的立场上考虑规划内容,有效提高了规划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综合管理水平,增强了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引领作用。二是组织规划编制和审核把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农业观光园总体规划》、《*市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太平街道社区用房规划》等规划已通过评审,报市政府待批。《市区社会设施专项规划》已完成初审,计划于近期组织规划评审。配合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做好各镇、街道功能定位及基本数据报送工作。积极与省发改委衔接省低丘缓坡规划,*照谷区块作为宜耕区块已初步确定为省低丘缓坡重点区块之一。
2、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我们认真做好国民经济调研和分析,编制下达了2009年主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并将主要调控预期目标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等计划,下达到各镇、街道、部门。同时,我们深入开展经济运行分析调研,认真做好每月经济运行主要指标的监测预测,做到月分析、季报告,形成了《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分析》、《经济运行分析》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多篇分析材料和调研报告,找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二)加大工作力度,抓好项目推进,发挥投资拉动作用
1、落实项目建库申报。,我们牵头进行拟推招商项目的审核,充分挖掘潜力,在原有19个招商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了9个项目入库,为成功举办2009上海*商会洽谈投资项目推介会打下良好基础。编制下达了《*市2009年新兴产业项目计划》,明确我市今年将重点实施的26个发展前景好、能提升我市产业优势的新兴产业项目。同时,我们积极向上申报项目列入各级发展计划。*市辉海畜禽有限公司大型沼气工程和*市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列入中央投资计划。申报*晶视宝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年产150万台DVD电视项目、*西菱台钻制造有限公司年产200台钻削加工中心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列入2009年*市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其中晶视宝项目被列入省级信息产业科研、新产品试制计划。组织实施市发展循环经济“555行动计划”,推进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项目被列入省发展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2009年实施计划。此外,积极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循环经济的引导作用,对申报20*年度循环经济项目进行了筛选和实地走访,并制定循环经济扶持项目方案。认真执行外商投资项目采购国产设备退税和内外资进口设备免税管理试行办法,*市迅达电子器件有限公司获省发改委采购进口设备免税确认,用汇38万美元。
2、推进项目前期。今年我市共安排重大基本建设前期项目32个,总投资近253亿元,其中涉及农林水渔业项目4个,交通项目9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个,生态环保项目2个,社会事业项目4个,三产及其他项目11个。截至6月底,我市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32个项目中,有7个项目有明显进展,15个项目已开始启动前期工作。4个*市重大前期项目中,九龙汇滞洪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已批复,现正在土地报批中;梅溪水库工程正在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104国道*市大溪段复线工程环评、水保已评审,选址、土地预审工作已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81省道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已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组织评审,等待土地预审。农水渔方面,市中心渔港二期工程、南海涂围垦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已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评审,正在征求相关厅局的意见中;白溪水库由省发改委委托咨询中,水利厅审查意见稿已出。交通方面,104国道路桥桐屿至*泽国改建工程*段已完成可研批复,初步设计已编制完成;76省道泽坎线*城东段扩容(高架桥)工程可研已批复,正在初步设计中;沿海高速滨海东连接线已完成项建批复、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等;75省道南延*段已完成选址、环评、水保、土地预审等工作,设计已招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市核心区建设已启动房屋拆迁工作;牧长路等骨干市政道路正在规划调整中;各镇、街道污水处理工程中,箬横可研已批复,初步设计通过审查,新河可研已批复,石桥头可研通过审查,滨海、城北项目建议书已批,可研编制完成。社会事业方面,大溪中心卫生院项目建议书、可研已批;文化中心项目中,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项建已编制完成等待报批。三产及其他方面,中心粮库三期正在进行方案论证;东海塘北片基础设施建设主干道路已完成项目建议书批复;三蒜岛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批,目前进入项目报批阶段;*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事处综合实验楼项目已完成设计招标工作,目前正在设计中;华东机床交易配送中心、旧机动车调剂市场正在征地;市物流中心已完成农转用报批上报手续;旅游集散中心、民营科技园区、科技创业中心均在前期调研中。
3、争取项目投资。,我们紧抓新一轮中央投资计划,围绕中央资金投向,对在建、拟建和新开工的项目进行调查摸底,积极储备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骨干项目。围绕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教育重点项目、环境保护工程和结构调整等六条投资主线,精心选择项目上报,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6月底,共计获得中央投资1520万元。其中第一批(1000亿)共有4个项目获得中央投资:滨海安全饮用水工程546万元、乡镇畜牧畜医站24万元、坞根卫生院50万元、沿海防护林建设200万元。第二批(1300亿)共有5个项目获得:大溪镇污水处理站(一期)项目300万元、石塘镇第一中学学生宿舍项目100万元、松门镇中心卫生院50万元、技工学校设备购置150万元、辉海畜禽有限公司大型沼气工程60万元。第三批(700亿)已有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项目获得40万元。同时,我市还争取到1165万元*省公共建设投资资金。目前,正在积极做好后续中央投资计划的项目申报工作。此外,我们还主动联系国家发改委努力争取企业债券的发行。
4、做好项目审批。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行非政府投资项目部门联合审批,进一步畅通审批渠道,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时效。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缩减为1个工作日,项目核准缩减为3个工作日,政府性项目审批和初步设计审查均缩减为5个工作日。并实行项目约办制度,特别是紧急报送的申请中央投资项目,我们采取资料后补、合并审查、合并审批等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帮助企业完善相关资料,及时办理各项审批,并主动衔接向上催批,促其尽快获得核准。1-6月份,共完成基本建设项目备案、核准、审批150项(其中备案12项、核准21项、政府性项目117项),总投资649264万元。
5、加快项目建设。及时下达了《2009年度*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明确了年度投资计划和工程建设形象进度目标,落实市四套班子领导联系重点工程制度。按照年初确定的59个重点建设项目,提出了“六大十亿”工程的总体目标和狠抓“四个一批”(即新开工一批项目22个,急需推进的续建项目22个,计划完工竣工的项目15个和重大前期项目11个)的年度工作计划。并及时编制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的督查计划和整体实施方案,继续实施“五动工作机制”(即领导联系促动、定期督查推动、创新载体助动、考核激励带动、前期工作联动),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加强督查力度。5月份对22个新开工项目和22个急需推进的续建项目进行了全面督查,对照年初确定的投资计划和形象进度目标,就1-5月完成投资情况、具体形象进度和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下阶段如何排难推进进行了全面通报。同时,组织人员对全市所有重点工程逐一进行实地查访,了解掌握动态情况,及时帮助出谋策划。
6、规范项目管理。在项目申请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对项目的监管,做好中央投资计划的下达及已下达项目的进度报告工作。落实中央投资项目管理推进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已下达中央投资项目的整改落实工作。会同财政、审计、招标委、监察局等部门开展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稽查工作,5月份重点对中央投资的8个项目进行了抽查。同时,初步完成了《*市政府性投资项目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市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管理项目建设。
(三)优化产业结构,抓好改革创新,行使综合管理职能
1、切实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我们组织评选了56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并在其中初步确定了10位社会影响力好、工作业绩大、社会贡献率高的企业家,准备授予“十大优秀企业家”称号。出台了《2009年度重点服务业企业市领导联系方案》,作为2009年度“两年”活动领导联系抓落实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围绕服务业重点领域,确定了18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的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全力予以推进。5月份,组织了对服务业重点项目的专项督查,及时解决了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中的一些难题。同时,充分发挥服务业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确定了50个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奖励和补助,共安排资金600万元,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着重抓好了锦屏公园新天地、市物流中心和总部经济服务业大厦等项目的推进。新天地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公告,市物流中心已完成农转用报批,总部经济服务业大厦已启动桩基工程。
2、深入开展政策性涉农保险。一是深入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试点品种由20*年的8个扩大到11个,并加大了财政扶持力度。1-6月份,全市共办理农险业务997笔,保费收入328.07万元。二是全面完成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投保业务。今年,我市扩大了住房保险范围,将“渔业居民自住房屋”列为参保对象,并对农房信息进行查漏补缺,完善了全市农村住房分户清单及电子档案。1-6月份,全市共有31.24万农户参保,参保率达96.72%。
3、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建筑设计院改制工作已启动,盐务局改制方案已基本确定,并积极做好联运所改制方案的制定。
4、贯彻落实扩权强县各项工作。明确省、*市下放的433项扩权项目的具体责任部门,出台了《关于落实扩权强县改革的实施意见》,并督促落实了83项扩权职能进入办证中心窗口。
5、认真行使综合管理职能。一是抓好信息化建设。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3月份,对大溪镇东桥村的省级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村进行了授牌。抓好了《*市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细化与落实,有效解决了部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问题。会同公安部门对全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重点单位开展定级评审,提高全市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二是抓好散装水泥工作。积极抓好散装水泥与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增产保量工作,坚持做好散装水泥使用的日常检查工作。1-6月份,全市共使用散装水泥28.01万吨,同期增幅为0.7%,完成年度计划的48.3%;预拌混凝土使用量为21.17万立方米,增幅为3.36%,完成年度计划的45%。三是抓好新型墙材工作。强化日常巡查,重点做好行政区域内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的落实,对市阳天多孔砖建材厂、*家俱城等一批违法生产实心粘土砖的生产企业和使用粘土制品的单位,依法予以查处。同时,采用多种方法淘汰落后产业,共拆除瓦窑4座,并启动了横峰建材厂、*宏发多孔砖建材厂的关停拆除工作。1-6月,全市新墙材生产量10254万块标砖,同比增加5.85%;征收项目65个,共征收新墙材专项基金近9000万元;现场核查项目28个,返退项目25个,退还专项基金预交款270余万元。
(四)规范物价管理,抓好监督检查,保证市场价格稳定
1、努力做好价格监测。进一步加强价格预警和应急监测制度的落实,特别是做好民生商品价格的监测,密切关注各种商品价格的变化态势,重点加强对粮食、食用油、生猪、农资、能源、原材料等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密切相关商品价格和监测分析。定期不定期地报送市场价格行情、动态,适时提出预测建议,当好领导参谋。
2、切实加强收费管理。认真执行提价申报制度,严格控制政府调价项目的出台,严格价费调整的政策依据,严格规范收费审批的程序和成本的审核,做到不越权审批、随意定价。加强收费许可证监管,改进和完善收费审批制度。
3、积极开展价格检查。一是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价格热点问题,重点开展了义务教育收费检查、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短途客运票价专项整治及水费、电价等涉农收费检查。二是开展了清费减负政策落实情况及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及时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编印了《*市涉企收费项目汇编》。三是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相关商品价格的监管。1-6月份共受理涉价举报案件84起,办结84起,办结率100%。
4、着力优化价格认证。1-6月份,共完成各类价格鉴定业务748件,其中涉案物品价格鉴定501件,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评估247件,业务标的额2600多万元,充分发挥了价格认证在服务社会、服务司法、服务价格管理的作用。
(五)深入学习实践,抓好队伍建设,助推经济稳步增长
今年4月份以来,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通过抓理论学习、抓观念更新、抓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针对金融海啸冲击下遇到的各种挑战和矛盾,通过集中培训、专题研究和“交流讲学”,提高机关干部能“参”善“谋”的本领,注重边学边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努力在提高质量、注重实效、创新思路、落实抓手上下功夫、求突破,为助推我市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出好主意、当好参谋。同时,我们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着重从思想认识、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服务群众、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深入讨论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深刻分析了发改部门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提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的新思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点项目进展不快。截止6月底,全市59项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9.88亿元,仅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34.02%。其中37个续建项目1-6月份共完成投资19.71亿元,仅完成年度计划的39.38%。今年我市安排新开工重点项目22个,1-6月仅开工建设6个,开工率仅为27.27%,完成投资4177万元,仅完成年度计划的4.98%。而且包括*市前期重大项目在内的诸多项目因土地指标、规划调整等因素影响,进展状况不容乐观。
2、投资拉动增量不足。由于经济前景不确定,经营风险加大,企业投资热情明显受挫,今年3月底止全市已供地的68个项目中,1-6月已开工为35个,开工率为51.47%,其中22个工业项目,仅开工9个。同时,由于二季度金融机构放贷总量明显下降,企业的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对拉抬投资相当不利。此外,大部分政府性投资项目面临资金紧缺的压力,如白龙潭水库、东海园区造地工程、铁路站场等项目因建设资金紧缺,其进度均受到影响。投资增量不足,使我市保持较高的投资增速难度很大。
3、经济下行压力很大。1-6月份,我市主要几个经济指标,大部分没有完成计划目标数过半任务,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其中,1-6月份,我市实现生产总值214.69亿元,同比增加8.0%,少于原定9.5%计划数,压力很大。实现财政总收入24.17亿元,累计同比下降1.4%,完成年度计划的50.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仅完成年度计划的48.28%。而且由于工业生产、增值税转型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在短期内难以恢复高增长态势。同时,在当前严峻的金融风波下,我市以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为特征的经济结构,也严重制约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4、破解发展难题能力仍需加强。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对发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宏观经济形势,采取有效地措施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已成为发改局的首要任务。但我们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分析仍然不够深入具体,基础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在破解发展难题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上还没有有效的应对之策,需要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综合能力建设,以担负起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三、工作思路
,我局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紧盯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抓检查落实,确保计划执行到位
1、抓好经济形势分析。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加强对全市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通过下基层进企业调查研究、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例会等途径,抓好三季度及全年经济运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及解决对策,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确保全年各项预期目标顺利完成。
2、抓好计划任务跟踪检查。做好年度各项计划执行情况和国民经济预期目标完成的跟踪检查,初步拟订明年的各项预期目标。着手开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路研究,启动十二五规划的前期调研和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组织好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规划评审工作,把好综合平衡关,按程序审批。
(二)抓项目建设,促进投资尽快拉动
1、抓项目建设进度。下阶段,我们将集中精力,加大对“四个一批”项目、年内计划完工和竣工项目的督查力度,狠抓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重点确保省、地两级14项重点工程按计划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和形象进度。全面加快中央新增扩大内需项目的建设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力促项目按期竣工并发挥效益。完善落实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扎实做好红十字医院迁建、会展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客运中心、担屿围涂、第四人民医院迁建、大石线路面修复、白龙潭水库等项目早日开工,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以重点工程创业创新立功竞赛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落实各部门、各项目单位责任,加强项目推进督查,破解政策处理难点,加快在建项目的进度。抓好企业投资项目的促建工作,着力开展一系列助推活动,加快大溪部渎村标准厂房、*托姆力机电有限公司工业用地等项目进度,推动泽国楼下张村、大溪双凌村标准厂房等工业项目早日落地建设,投产见效。在7、8、9三个月,开展以“战高温、保质量、促进度、抓安全”为主题的重点工程建设宣传月活动,集中一段时间,解决一些问题。
2、抓投资驱动。一是争取政策性投资。及时掌握国家、省、市投资政策和投资信息,完善项目储备,找准投资方向,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抓好第三批中央投资计划的上报,加强与上级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各级投资计划,获得中央、省、市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做好2010年中央投资计划草案和储备项目的编报工作。继续做好企业债券发行和信贷资金衔接等工作,努力改善建设资金的供给。二是改善发展环境。继续深入推进“企业服务年、项目推进年”和“送信心、送服务、送政策、送信息、送资金”活动,推进“一线工作法”,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简化审批环节。建立健全百强企业银企帮扶解困机制,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强化政银企的有效互动,引导利欧、金汇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上发挥更大作用。积极构筑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的应用性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降低企业技术改造过程中资金投入风险。三是打造发展平台。加快东部产业集聚区、上马、松门东南工业区块、工业园区以及镇级工业集聚点的开发建设,加大培育力度,促使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打造我市经济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大力推进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辐射功能,提升招商选资的区位条件。
(三)抓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1、优化提升服务业。继续实施“三产兴市”战略,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一是着力打造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下阶段要着重打造好总部经济基地、城市核心商务区、火车站场经济圈、汽车4S店一条街等几个发展平台。二是大力推进制造企业主辅分离。在选择一批企业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总结和适当进行政策调整,使分离后的企业有效益,我市的地方税收有增加。三是加快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一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重点建设市物流中心、东部物流基地和铁路专线物流基地等项目。其次要提升发展专业市场,加快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温西工量刃具市场、农贸城、塘下钢铁市场、华东机床交易配送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并结合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逐步向现代专业市场转变,发展网上“虚拟专业市场”。第三要积极提升发展生活型服务业。争取装饰城、家具城等项目尽早开业,抓紧启动锦屏公园新天地、餐饮专业街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对长屿硐天主入口的改造,抓紧做好沙镬岛海岛度假、游艇俱乐部、三蒜岛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九龙大酒店、耀达大酒店二个五星级酒店建设,并在城市新区核心区内,尽快招商建设目前*最高的五星级酒店,不断完善梯级合理的酒店服务体系。第四要培育发展会展业,抓紧推进市会展中心建设,并依托我市的工农业支柱产业,办好国际鞋革展、工量刃具展、水泵空压机展和农产品展等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会展。第五要扶持发展科技服务平台,整合一批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和检测中心,全力打造汽摩配、鞋业、泵与电机三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的支柱产业服务。第六要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鼓励民泰商业、农村合作两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市外银行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吸引各大证券(期货)公司设立独立核算的证券(期货)营业部。
2、优化调整外向型经济结构。充分利用当前严峻经济形势的“倒逼机制”,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应对市场风险能力。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空间,选择具有产品优势的市场进入。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建厂,充分享受投资地国家的优惠政策,规避国际贸易壁垒的影响。在继续支持机电、鞋类和优势农产品等传统行业出口的基础上,着力培育电子产品、工量刃具、外籍船舶修理等新兴出口行业,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发展,推动对外贸易的快速回暖。
3、优化完善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计划,不断完善新兴产业项目库,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对提升我市产业层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作用的项目。加强对高技术项目、农业项目等产业类项目的包装上报,争取中央、省、市级资金扶持。力抓新兴产业项目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推进,发挥循环经济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
(四)抓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1、督促落实扩权强县和扩权强镇改革工作。对全市扩权强县改革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确保所有扩权项目及时落实到位,并进入正常运行。结合我市扩权强镇的实施办法,积极推进扩权强镇的各项工作。
2、开展民营经济创新综合配套试点改革工作。确定2-3项配套改革重点内容予以突破,积极配合省、*市做好试点申报工作。
3、继续做好企事业单位改制工作。争取盐务局改制方案获批,拟定联运所改制方案,择机启动水利局下属事业单位改制。
(五)抓价格监管,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开展秋季学期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教育收费检查;开展涉及农民、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商品价格、经营服务性收费及行政事业型收费的执行情况检查,重点对粮食收购价格、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短途客运票价、农民建房收费等进行检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按照“适度、稳妥”的原则,对部分地区自来水价进行调整。开展公益性墓地价格的整治工作,落实《*市公益性墓地价格管理办法》出台后的跟踪监管工作。做好2009年收费单位的收费年审和考核工作,继续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的收费。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相关商品价格的监管和重要商品价格监测工作,按时按质向上级汇报价格变动情况,为价格决策提供依据。
*年,我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大、*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工作思路,启动实施“四项工程”,积极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保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经济总量上了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2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增幅比预期目标高4.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4亿元,比上年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1232.7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927.2亿元,增长17.8%;三次产业比例为1.0:56.5:42.5。全年财政总收入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04亿元,增长2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97亿元,增长3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亿元,增长17.2%。年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37亿元,比年初增长17.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4%。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年工业总产值4470亿元,比上年增长22.2%。高新技术企业产值925亿元,增长34.1%。支柱产业实现工业产值2640亿元,增长17.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7.0%。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比重为56.0%,比上年下降0.77个百分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1121亿元,比上年增长6.5%;仪表仪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93.4亿元,增长57.5%。石龙镇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大朗镇毛织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第一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长安镇被授予“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称号。服务业利用外资有新实破,全年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4%。整合旅游资源,建成一批新景区(点),南社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11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1亿元,增长5.86%;全市星级酒店增加到88家。
(三)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1个,新认定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9家,组建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成为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3家,增长22.3%,总数达247家。全市申请专利6694件,比上年增长54.8%。科技投资担保贷款金额5.63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全年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免检产品、著名商标68个。全年新引进各类人才11.7万人,接收本市生源应届大中专以上毕业生9908人,全市人才总量达到83.9万人,比上年增长17.8%。
(四)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出口409亿美元,增长16.3%。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72宗,合同利用外资按旧口径金额47.5亿美元,增长15%,按新口径金额29.8亿美元,增长8.9%;实际利用外资按旧口径金额37.5亿美元,增长23.6%,按新口径金额14.68亿美元,增长51.7%(新口径不含“三来一补”,且以验资作为统计标准)。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合同利用外资金额比上年提高46.9%,新签投资额超千万美元的项目30宗,有3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5个项目。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全年新注册私营个体户数9.65万户,比上年增长101.9%,总数达32.2万户。私营个体工业总产值达462.7亿元,增长27.6%;私营个体上缴工商税收55亿元,增长21.7%,占全市工商税收总额的18.8%。累计有1300多家民营企业取得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其中22家进入“中国民企进出口百强”行列。全年新认定市级民营科技企业200家、省级63家,总数分别达到1100家和296家,分别比上年增长22.2%和27.0%。
(五)园区和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共引进工业与研发项目11个,协议引进资金为5.3亿美元。天弘科技、生益科技、艾利和等10家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港港口大道与立沙岛疏港大道基本建成,有7个码头项目获准建设,其中3个已经动工,累计合同引资108亿元。东部工业园累计引进项目146个,合同投资总额3.3亿美元。首届泛珠三角农副产品(*)交易会吸引了600多家企业参展,签订购销及合作协议15.5亿元。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进展顺利。
(六)农村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21万亩,总产2万吨,完成省下达的粮食考评任务。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全年有42个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累计有142个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有370个经济联社、1657个经济社完成股份制改造。年末村组两级总资产达9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资产负债率23%,下降0.5个百分点。支持农村地区改善交通、饮水、卫生、教育条件,帮助262个自然村新建水泥公路95.6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11个欠发达镇扶贫工业基地吸引资本11.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4亿美元,增长21%;各项税收总额24.38亿元,增长27.7%;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15.04亿元,增长35.3%。共有38个欠发达村实现脱贫。
(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城市建设有突破性进展,图书新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学技术博物馆和玉兰大剧院等建成并投入使用,海关大厦、群艺馆主楼、会展西绿地、中心广场南段完善工程及绿色世界城市公园一期等工程完工。常虎高速、东部快速和环城路部分建成通车,四条主干路改造扩建全面完成,改造完善一批市内道路。龙大高速、西部干道、惠常高速、莞深高速三期进展顺利。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7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3.8公里。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52万千瓦,送电线路343.4千米。完成第四水厂二期和东城水厂扩建工程,开工建设第六水厂一期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235万吨。LNG工程共新铺设天然气市政管网49.3公里。同沙旅游休闲区建设加快,五大森林公园改造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2%,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建设污水处理工程18项,总处理规模307.9万吨/日;建成垃圾处理工程3项,市区和横沥两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产,关闭最后13家立窑水泥厂。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13.2%,生活垃圾处理率44.5%,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八)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改革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管理体制,实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成立镇区安全生产监督分局,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市财政全额供给的市级预算单位全部实现联网。全面清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并完善监管制度,推行税务协管制度。全面实行社会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建立投标人投标资格集中审查制度和建设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37项,撤并全市路桥收费站。做好国企改革的后续工作,对10户国有企业实施了改制,妥善安置企业职工895人,改制面达95%以上。基本完成第三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审查工作,顺利完成市镇机关公务用车改革。
(九)和谐社会建设开局良好。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比上年增长11.5%;农村人均纯收入9842元,增长8.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8.3亿元,比年初增长20.7%。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合计达962.15万人,社保基金征缴53.11亿元,增长26.21%。农(居)民基本养老保险51.55万人,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09.81万人。全年市核拨再就业专项补贴1851.22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1.54%。率先在全省完成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的清理任务。较好地解决了困难户就业、就医、住房、子女读书等实际困难。
(十)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推进图书馆、博物馆、广场文化建设,举办“读书节”、“*学习论坛”等系列活动,打造了“文化周末”、“都市彩虹”、“文化直播车”等文化品牌。第二批公益文化项目招商签约78个,金额6200多万元。采取公开抽签的方式分配400个网吧经营权。教育整体水平有新的提高,提高村级小学教育经费包干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较好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4.1%,普通高中高考录取人数比上年增长15.8%,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考生录取人数增长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4.5%。全市新增省教育强镇13个,累计达23个,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通过了省的督导验收。完善了突发性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疾病防控体系,规范了药品和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集中招标采购,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卫生镇村运动,进一步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切实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62‰和6.02‰,均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全面推进,举办了市第六届运动会和机关运动会。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主要事故指标平稳下降,社会治安趋于平稳。
一、上半年招商工作形势
在世界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全球及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呈负增长,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这给我公司的招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2009年上半年可以说是近年来招商工作最严峻的时候,新的招商项目引不进,已洽谈的项目很难成功。
二、上半年招商工作情况
面对世界金融风暴的冲击和国际国内的严峻经济形势,我公司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仍然推进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主要情况是:(填写具体数据)
在世界金融风暴的冲击下,我公司招商工作成绩与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有较大差距,这固然与客观实际情况有关,但也与我们畏难情绪大,信心不足,努力不够是分不开的。下半年,我公司要正视世界金融风暴带来的困难,鼓足信心,顽强努力工作,力争取得招商工作好成绩。
2009年上半年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冲击,全球及我国的经济十分严峻,给我公司招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上半年招商工作成绩与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有较大差距。为了搞好下半年我公司的招商工作,弥补上半年的不足,力争完成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在分析上半年的形势情况后,对2009年下半年招商工作打算如下:
一、上半年的形势与情况
上半年我公司所面临的困难是近几年最大的,一是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冲击,经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已成立的企业也是艰难维持,承受亏损。在此情形下要招商,无疑是雪上加霜。二是县政府给我公司招商工作的政策没去年优惠,这也给我公司开展招商工作带来新的困难。三是我公司物流运输企业不能做,减少了我公司的经济收入。四是工商税务要求越来越高,我公司招商工作量越来越大。
二、下半年招商工作打算
1、坚定信心,做到招商工作的意志不动摇
我公司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做到招商工作的意志不动摇。我公司要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奋发努力做好招商工作。
这次召开全街经济工作会议,主要是明晰年经济工作思路。要做好新一年的经济工作,就是要大兴“一心一意抓落实“之风,进一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这个思路不折不扣地转化为我们机关每个干部的实际行动,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实现。
全员动手,狠抓经济,最基本条件是具备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这次会议的召开,要求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世贸组织的有关知识,潜心思考,刻苦钻研熟悉经济工作,学习把握经济发展内在联系及其发展方向,更好地为经济服务。
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但决不能停留在这个基础上,更不能沾沾自喜,与先进地区和其它先进街道相比,我们的经济发展管理工作仍处在一个低水平状态,整体综合实力差距很大,这对我们来说,新的一年,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有很多的困难要克服,有很多的知识要学习。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克服一切困难,满怀信心,拼博奋进,努力加快我街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为进一步增强我街经济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现结合实际就全街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认识,牢固树立经济工作“一盘棋”思想,把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列入党工委,办事处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建立重大项目领导负责制和经济工作的周碰头,月分折制度,对投资100万以上的项目,要有相关领导具体牵头,相关部门跟踪联系,经协科负责全程服务,共同协调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二、创新理念,牢固树立把“街道经济的落脚点在于税收和就业”的观念。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守土为责,借力发展”的工作理念。重点关注楼宇经济,特色商贸经济。重点掌握项目投资,开发动态。同时制定《一元街职能科室招商引资任务明细表》,将招商引资任务指标下达到各科室与年终考核挂勾,激发街、社干部更新观念,挖掘资源,积极利用各种关系和渠道来参与,支持和关心招商引资工作。
三、建立机构。年要建立建全一元街经济发展机构,进一步理清思路,结合目标,研究对策,明确责任,提高工作效率。经主任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一元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我牵头,任领导小组组长,其他分管主任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经协科,负责日常策划工作,其它科室负责人均为小组成员,要建立各科室招商引资责任制,要以真心实意,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彻底转变工作重心。
四、明确重点。首先,全力打造一元街经济特色,通过大力宣传和精心包装,增强一元街地区经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把经协科归纳的“一道两街、四条路、八幢楼”炒作出台,让奥门路的延伸地带,一元片的改造地带,武汉市外滩地带、特色商贸街地带以及外国人俱乐部规划项目,在新的一年中凸现出来,借以增强我街积聚效应,从而带动我街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是整合资源拓展空间,对一元地区现在的闲置资产,按月进行调查统计,汇成资料册,为招商引资提供便利。建立完善动态管理体系,建立信息数据库和服务平台,争取工作主动,实行联合招商,通过整合资源,提高招商力度,引进总部经济,把一元街办成法人注册地。
五、集聚税源。税源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实力所在、潜力所在,也是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重要基础,全街上下要按照“突出支柱税源,巩固现有税源,培育后续税源”的思路,多方位开辟各类税源,大力发展税源经济,围绕武铁中力集团等纳税大户做文章,抓服务、抓信息。机关各部门都要量身定制服务经济的工作任务和措施,全力支持辖区纳税骨干企业的发展,设法为辖区商家和入驻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现场解决实际围难和问题,增强街政府与业主及企业的沟通理解,事事做到提前介入,决不推诿,真正实现财税属地管理。
六、优化服务。要加强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建立完善信息网络;要发挥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的作用;要积极借助社区的信息平台加强业主和企业的服务;要建立与税务、工商、楼房物业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积极主动做好入驻企业的跟踪管理工作。经协科要指定专人负责,定期通报经济运行情况,资产营运情况。财税所、招商办工作要丰富内涵扩展外沿延,把发展引进作为新年里的第一要务。对辖区在建,待建项目要纳入部门工作范围,协同经协科抓好全街总量经济目标的完成。社会事务科,城管,两办(包括群团组织)等部门对经济工作中的内资内联,出口创汇指标也要纳入到部门工作之中。通过我们的联系沟通、全程服务、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
总之,年,全街上下要坚持在街工委办事处的统一指挥下,认真贯彻党的精神,按照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战略部署,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发挥整体竞争优势,实现我街高效持续,健康的发展。
我镇202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具体措施汇报如下:
一、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今年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占全年计划任务的25%(目标任务5亿元),目前在库项目4个,在库总投资额0.6亿元,离全年任务数差3.15亿元。
2、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淮南市巨德服饰有限公司)。1-6月份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9万元。
3、全镇现有限额以上商业饮食服务企业1家(淮南市聚海龙餐饮服务有限公司)。1-6月份完成限额以上商业消费品零售额243万元。
4、招商引资工作:我镇未完成招商引资工作 。
二、存在的问题
1、乡镇经济薄弱,财政困难,没有闲余的资金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2、招商引资受地理位置、土地以及行蓄洪区没有规划等因素的制约,存在一定的难度。
3、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在做大做强上存在后顾之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在年底前完成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2、认真做好规上企业和限上商贸申报工作,完善各类报表资料,不遗余力的谋划好下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商业企业申报工作,确保完成区里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
*年上半年,*工商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总体目标,积极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主题活动,深入推进服务型、监管型、法治型工商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初步显现了*工商局立足市情谋发展、立志创新促进位、立新图治树形象的工作特色。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立足市情,以科学发展的先进理念把握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一是深入开展了“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主题教育活动,局党组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局机关先后3次组织“走出里下河,融入长三角”解放思想大讨论集中交流发言,在全系统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意识。我局主题教育活动得到了挂钩领导吉天鹏副市长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登记准入职能,积极促进*优势产业、产业集群等具有地方特点的企业快生优生。在我局的多次努力下,*市政府专门行文,将民营经济发展目标列入乡镇年终综合考评,上半年新发展私营企业338户、个体工商户3049户、新增注册资本15.3亿元。三是大力推进市场标准化建设,提升专业市场档次和管理水平。为认真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市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作为扶持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基金,其中对集贸市场改造给予一定的奖励。上半年,市场成交额达48亿元,对城区和乡镇所在地市场开展了标准化管理推进活动,从市场主办者准入、经营户持照亮照、进货登记索票索证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在泰州工商局召开的市场标准化推进现场会上,我局和金三角市场作了交流发言。四是强化对重热点行业的监管,加大化工企业、违法排污企业、废旧橡塑企业、网吧游戏室等专项整治的工作力度。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开展了社会文化环境百日整治,对“黑网吧”和非法经营游戏室进行集中取缔。在废品市场环境整治工作中,我局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取缔违法经营户近千家,拆除各类设备设施1393台,彻底解决了废品市场长期存在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在刚刚召开的废品市场综合整治总结表彰大会上,我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部门。
二、立志创优,以主动进取的开拓精神推进市场执法监管职能。一是深入开展“百名工商干部挂钩帮扶百家民营企业”活动中,共走访联系企业220家,梳理意见建议七大类270条,帮助企业组建集团4家,办理各项变更登记91个;帮助7家企业办理动产抵押贷款680万元;帮助办理注册商标申请47个,指导帮助1家企业完善中国驰名商标申报材料,9家企业完善省著名商标申报材料,24家企业市知名商标申报材料;帮助22家企业开展打假维权活动,挽回企业经济损失454.9万元。二是使商标品牌创建成为企业创新管理的共识。我局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商标品牌创建工作,增强政府的行政推动力。上半年,在全市工业企业管理现场会和全市企业创新管理工作会议上,我局主管局长都做了加强商标品牌工作的专题发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的赞许。市政府专题下发了《关于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意见》,首次设立了对新认定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以及地理标志各奖励30万、10万、5000和20万元的奖励措施。在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工作中,分管市长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市政府办公室每月向分管市长、各职能单位印发《申报工作计划表》,6件地理标志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三是加大经纪人教育培训和组织活动的频次,增强组织的活力。注重依托乡镇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经纪人培育进程。上半年,我局主动与沙沟镇政府、江苏红膏大闸蟹有限公司、戴窑粮食市场联系,对600多名水产、粮食经纪人进行集中培训,把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与合同管理、订单农业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传授《合同法》的相关知识,推广使用农产品购销合同示范文本。我局经纪人培育管理工作得到了省工商局领导的重视,省局市场处来我局进行了专题调研,泰州工商局在*召开了全市经纪人发展推进会。四是建立信用数据库督查制度,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注重从组织领导、技能培训、建立制度入手,加强对信用数据库的管理,采取了每周有提示、半月有督查、每月有通报,增加监督检查的密度,不断提高数据质量。重点做好营业执照换号、年检验照、重热点行业标注数据的管理,企业换号率达76.17%,个体工商户换号率93.2%;内资企业年检率79.8%,私营企业年检率61%,个体验照率98.47%;确认重热点行业企业1531户。五是放大放心消费创建效应,显现创建工作特色。在食品、食用农产品、粮油制品、豆制品、药品、建材家具、农资、房地产、餐饮、建筑装饰等与群众消费密切相关的10个重点行业开展放心消费创建,积极推进和深化“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店)”、“星级流通企业”、“星级文明市场”等创建活动。10大行业创建工作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各创建牵头部门相继成立了本行业创建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市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拨付专款10万元。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我局先后两次组织食品安全“两个100%”集中检查“回头看”活动,检查经营主体3256户。针对豆制品行业存在的安全隐患,与相关部门开展了联合调研和论证,建立了市百康豆制品生产基地,拟定了城区豆制品上市准入制度和措施,从源头上保障豆制品消费安全。召开了电动车行业创建动员大会,建立了全市电动车行业基本台帐、创建活动方案和行业创建标准,积极促成市工商联筹建电动车行业商会,并已进入筹备实质性阶段。我市农机行业自去年创建试点以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创建经验在全省农机经验交流会和农业部、省农机局网站上作了交流,得到省农机局的充分肯定。市放心办联合市农机局、旅游局分别在农机经营单位和水上森林公园旅游风景区新设6家“12315”工作联络站。六是坚持依法行政,抓住执法重点、克服执法弱点、解决执法难点、捕捉执法亮点,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上半年全局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642起,结案423起,罚没款309.69万元,其中万元以上案件56起,其中适用《反法》的28起,适用《产法》的29起,适用《消法》的27起,适用《公司法》的23起,查处无照经营案件171件,查扣假冒侵权卷烟474条,假冒“五粮液”10箱、侵权包装物200只。认真贯彻国务院《禁止传销条例》,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严厉打击非法传销行为,共组织专项执法行动4次,出动执法人员130多人次,捣毁传销窝点3个,遣送来自湖南、江西等贫困地区受骗的传销人员190多人,有力地打击了非法传销行为。加强案件录入数据管理,通过定期检查、及时通报、跟踪督查等措施,网上案件流程得到了有效运行。建立了严格的案件审核把关制度,案件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复议无撤销、诉讼无败诉、复查无改处、无错案“四无”目标。
三、立新图治,以积极有为的工作态势树立工商部门的崭新形象。上半年,*工商局取得了良好的工作局面,局机关顺利迁至新区,办公环境焕然一新。下半年,我局将紧扣年度工作目标,立新图治,开拓进取,努力以积极有为的工作态势,树立工商部门的崭新形象。一是加强机关管理,严格考勤考绩制度,规范岗位职责和公务流程,提高机关科室业务指导、组织协调的工作水平。二是重视基层建设,局领导班子将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与分局干部面对面交流,一对一谈心,了解基层干部的心理状况,想方设法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提高分局班子组织和执行工作目标的落实能力。三是强化职能业务工作效能,按照“服务创新优化形象、监管创效优化环境、素质创升优化效能”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发挥工商监管职能,细化主攻项目、硬化实绩考核,努力使条线工作上名次、特色工作上水平、全局工作上台阶。四是狠抓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市局的部署要求,加大重点、热点岗位的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职工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坚持以制度管事、管人,强化执行各项“禁令”、规定的教育和监督,坚决杜绝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努力以良好的工作成效,向市委、市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区*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经受宏观环境多重压力的考验,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7.74亿元,比增16%,完成计划的103.3%;财政总收入5.58亿元,比增20.4%,完成计划的96.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18亿元,比增31.1%,完成计划的103.9%;其它各项指标均按三届三次人大会议通过的计划目标完成或超额完成。
1、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9.44亿元,完成计划的101.9%,比增2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54亿元,完成计划的100.2%,比增24.1%。规模企业支撑作用明显。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87.6%,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新投建企业23家、投产31家,新开工工业厂房31万平方米,竣工51万平方米;部分企业求转型,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值和产销率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外贸出口保持稳定。在出口环境复杂多变情况下,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商品总值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2.5%、102.1%,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588万美元,比增10.7%,出口商品总值2.94亿美元(海关口径),比增17.6%。
2、第三产业逐步升温。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5.43亿元,比增14.4%。完成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引导、激励机制。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万安片区“退二进三”工作有序推进,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亿元,比增17.7%,完成计划的102.3%。专业物流市场培育初见成效。双阳南山片区企业总部、物流园区用地获批,华祥建材物流中心动工建设并引进知名连锁企业红星美凯龙。房地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新开工41万平方米,竣工2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8.7亿元,比增68%。生态旅游持续稳步提高。金威假日酒店正式营业,仙公山生态旅游、河市文体娱乐项目用地获批,绿野生态山庄等一批农家游项目正抓紧建设。
3、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化。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5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比增1%;农民人均纯收入7020元,完成计划的103.9%,比增11.1%。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完成总产量3.56万吨。农业基地规模扩大。新建油茶基地1000亩,推广种植中药材2000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个。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2家,阳光集团、和昌集团、东南医药等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完成侨居造福、地质灾害点搬迁工程等各类安居房2.43万平方米建设和10公里乡村道路提级改造,建成河市、马甲、罗溪垃圾中转站,新建农村沼气池300口、农村垃圾屋126个;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2万亩,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4座、山围塘13座。
4、项目建设带动明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2亿元,完成计划的101.8%,比增27.4%;其中道路、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分别完成投资1.08亿元、2.43亿元。项目建设氛围形成。通过实行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加强跟踪协调服务,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批项目顺利推进,全区29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4个列入市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3亿元,完成计划的108.7%。项目建设基本要素得到保障。新批项目用地3821亩,完成征地3257亩、拆迁5.75万平方米,新增融资贷款1.79亿元、续贷1.69亿元。
5、和谐社会扎实构建。推进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申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个、各级科技计划项目64个。教育“双高普九”通过省政府达标验收,各中小学校舍建设有序推进,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落实到位。加快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马甲、罗溪虹山卫生院建设步伐,努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3.48%。完成虹山综合文化站改造和一批社区全民健身点建设,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扎实推进。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10.69‰,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5.5%。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完成600亩耕地开发任务。万元GDP节能率2.7%,削减水污染COD排放量48吨、大气污染物SO221.8吨,完成泉州湾海洋生态环境修复项目首期175亩红树林种植工作。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社会保持安定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制约目标任务完成的不利因素明显增多,工业经济、房地产业、重点项目等区域经济发展三大支撑点都受到冲击,目标任务完成过程较为艰巨;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节能减排等任务压力较大;三是建设资金、安征迁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项目推进进程;四是社会事业和综合配套条件较为薄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尚没有得到大的改变。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区政府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坚持科学发展,经济实力稳中攀升
一是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年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75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75亿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12.74亿元,增长18.7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9亿元,增长12.26%,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位增长。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年预计全区三产增加值221.9亿元,增长1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第三产业占全区GDP比重92.95%,比上年同期提高7.05个百分点,产业特色进一步彰显。
三是都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成效初显。出台《*区加速发展楼宇(总部)经济奖励办法》和《*区加速发展楼宇(总部)经济配套扶持政策》,楼宇(总部)经济试点效果初显,全年共引进注册资金百万元以上的企业总部17家。街区经济焕发新貌。加快了*路、*北路、*路等特色街的生产型服务业向生活型服务业转型速度,全年共完成三条商业街业态转型任务85%。*路金融服务带初具规模,*路、*路整体商业品位大幅提升。个私经济快速发展。全年个私民营经济完成总产值205.86亿元,增加值92.57亿元,分别增长12%和11.5%;实现利润6.89亿元,上缴税金7.06亿元,分别增长9.34%和9.12%。园区经济突飞猛进。坚持“抓经济重抓项目、抓项目重抓开工”的理念,狠抓了香江家装产业园、博士眼镜产业园、汇强汽配生产基地等总投资12.4亿元重大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实现了“3010”工程“零”的突破。
——坚持项目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重点项目全面推进。以“项目推进年”活动为契机,稳步推进了一批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项目,繁荣板块十大项目进展顺利。东方豪景花园酒店圆满竣工并投入使用,紫金城、西格玛、和平里、百瑞世纪等一批经济项目进展顺利,广场等基础建设项目全面完工,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引资质量不断提升。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引进了全省首家外资银行-英国渣打银行和首家港资银行-香港大新银行,为结束我省无外资银行的历史做出了突出贡献。沃尔玛江西总部、民生银行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顺利落户*,为繁荣我市现代服务业注入强劲的动力。成功举办了*区第七届金秋经贸活动月和首届中国*海峡两岸婚庆产业博览会等大型节会活动,*知名度进一步扩大,节会招商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共新批外资企业8家,预计实际利用外资6701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0.67亿人民币、出口创汇1.2亿美元,分别增长8.2%、6.7%、17.7%。
——坚持建管并重,宜居城区再展新颜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坚持“三高”标准,全面完成重点道路的建设和优化。高质量完成了规划七路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交通网络;高水平实施了质量优化工程,打造了子固路、章江路等一批新的精品路;高品质建设了豫章路休闲广场,新增绿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坚持“建设和养护并重、建设和维护并举”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了道路的养护和公共设施的维护。全年共养护改造车行道总面积2.5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1.5万平方米,全面完成了半步街北、射步亭东、胜利路南等8座公厕的维修。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在全省率先创新了噪声监测工作模式,对居民敏感区的大型酒吧、KTV统一安装了噪声监测仪,噪声污染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实施了道路绿化工程,扎实开展了“拆墙透绿”工作,全年共新栽各类树木71000余株,铺草2860平方米,拆除围墙1600余米,透绿面积1.8万平方米。积极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区共813个工业源、生活源纳入了普查范围,为抓好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城市管理协调有序。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围绕精细化、长效化管理目标,出台了《*区化粪池及沟管使用管理试行办法》,创新开展了“无摊日”、“社区庭院、棚顶整治周”、“市容环境整治月”等专项活动,占道经营、夜市摊点、化粪池满溢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十佳店招”评选活动,城区市容观瞻品位得到有效提升;实施了“清扫保洁提升”、“生活垃圾机械化清运”、“环卫设施整修”三项市容工程,有效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了董家窑街道机械化垃圾清运试点,增添、更换和维修了一批市容环卫设施,市容环境卫生全面改观。出台《*区农民公寓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区农村危险住宅房屋维修审批程序工作细则》,农民公寓建设和私房维修监管有效加强。
基层基础不断强化。扎实推进了全区第七届居(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了城乡社区结对共建、“守望相助,共创文明”和睦邻里节、“建设和谐街道(社区)示范单位”等系列活动,墩子塘、彭家桥等4个街道达到“和谐示范街道”标准,成功创建了45个“和谐示范社区”,火神庙等3个社区被评为*市“十大和谐社区”,上营坊社区被推荐参评全国文明社区。扎实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兴建了永溪村老年人活动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从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区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721万元,扎实推进了十个方面、66件实事的民生工程,民生保障更加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一是就业服务不断创新。率先在全省开通“就业直通车”——流动劳动就业保障服务中心。推广花园角自主创业一条街模式,新开辟了2个就业服务站,成功打造了新公园路“诚信用工一条街”。实现了“两个确保”:确保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率达90%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二是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全年全区各类社保征缴基金达3752万元,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最低保障应保尽保,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86893人次,发放保障金1201.4万元,各类困难补贴371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居家老人平安定位系统,向50位老人免费赠送了“平安铃”,为150名独居老人免费发放价值10余万元的居家养老服务券。精心组织“抗冻救灾”和“抗震救灾”慈善募捐活动,共筹集“抗冻救灾”资金32万元,“抗震救灾”资金670余万元,并派出卫生专业人员前往四川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我区被评为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区。三是医疗保障有力推进。加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力度,基本实现居民参保全覆盖。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全年累计救助1643人次,救助资金共计219.7万元,资金使用率80%以上。成功打造*区体检中心,投入565.7万元,实施第一轮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为“六类”人群免费提供健康体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五苗”常规接种率达95%以上,新增疫苗接种率达80%以上。四是教育公平日益显现。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提前一年达到并超过中央要求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安排青山湖、滨江等四所学校专门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全区479名留守儿童、3509名流入儿童与城市孩子成功建立了帮扶对子,“成长伙伴结对”工程圆满完成。五是百姓居住环境有效改善。严格实行了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审核、公示制度。不断扩大廉租房政策覆盖面和受益面,全年新增186户城市特困居民享受廉租房政策,每月发放配租资金13.4万元,实物配租93户。安排资金70万元,对环丘街等五大低洼危旧房片区进行了消防设施改造。加快了长巷、贤湖两村农民公寓建设步伐,对一批危旧农房进行了维修改造,硬化了七里安山、贤湖魏村2条村级道路。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了阳明学校建设工程,教育网点布局趋于合理;顺利接受了省政府教育评估“回头看”检查,并获得全省教育先进县区第一名;选送教师代表我省参加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赛并荣获特等奖第一名殊荣。“学在*”声名远播。实施了全民读书工程,建立少儿读书吧和盲文、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成功打造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支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瓷板画正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实现了全市申报国家级保护项目“零”的突破。我区选送的情景舞蹈《金婚》获首届中国老年人文化艺术节优秀奖、歌舞《社区文明花》获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铜奖。高品质打造的广场,成为我区爱国主义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和红色旅游三大基地。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工作初显成效。成功防控手足口病,迅速稳妥应对了“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确保了辖区内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要节日的食品安全。率先在全省成立区卫生监督所分支机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医药维持治疗门诊被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办公室评为优秀门诊。以创建“全省创新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试点区”、“*市流动人口协管员试点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区”为抓手,率先在全省举办了“*区婚育文化节”活动,成功在公园、董家窑、墩子塘等三个街道实施了“流动人口协管员”计生服务模式试点,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完成了中大社区国家级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建设,成功举办、协办了“蒙牛<城市之间>”全国113城市(*站)全民健身展示、“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活动,我区输送的羽毛球运动员何汉斌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喜获一枚铜牌,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同步提升。积极组织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系列活动,成功打造了刘将军庙等3个科技型社区,科技兴区氛围浓厚。档案事业快步发展,区档案馆成功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
同时,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理念,不断促进人防、统计、审计、工商、质监、税务、土地、执法、老龄、双拥、对台、红十字会、残疾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坚持统筹兼顾,和谐局面继续巩固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稳妥推进了区属矿山机械厂、星火印刷厂、*水表厂等八家企业的改制工作。稳步推进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全区行政单位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了津补贴财政统一发放,增加了环卫工人工资。探索人才管理新路子,实施了新录用公务员下基层锻练的培养模式,引进了2名市级教育学科带头人,公开招聘了教师、经济调查工作人员等专业人才77名,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平安创建持续深入。扎实开展了“平安示范点”创建活动,新增2个平安街道、10个平安社区(村),平安街道覆盖率达100%。在邮政路等9个社区推广了火神庙社区“邻里守望、户户联防”平安模式,成功开展了市一医院、南大二附院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试点,得到了中央综治委的充分肯定。狠抓了科技强警示范队所等“三基”工程建设,八一桥休闲广场、八一公园非法演出活动得到有效整治。严厉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公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大力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督查、“安全生产月”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了对重大危险源、重要公共场所、重点生产经营场所及“合用场所”的安全监控。对住宅区每层楼道配备了消防灭火器,安全生产隐患整改率和“五进”普及率不断提高。建立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开辟网上通道,深入开展了“区委书记、区长”大接访活动,有效化解了一批群体性突出问题。加强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取得了抗灾救灾重大胜利,成功组织完成了奥运火炬传递工作。
行政效能有效提升。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件、政协委员提案88件,办结率达100%,满意率分别达100%和99%,我区被评为“*市*-*年度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工作先进单位”。以“抓效能、促项目”和提高行政服务水平为主题,大力开展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双月”整治、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效能活动,各类效能投诉案件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为100%。大力推行了政务信息公开,全面加强了电子政务建设,出台了《*区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规定(试行)》,行政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扎实开展了“五五”普法工作,为弱势群体诉讼开辟了“绿色通道”,有效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县委、县政府和省市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2011年上半年。全县畜牧系统干部职工坚持以全域建设“中国幸福家园”和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统揽,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积极争创现代畜牧经济强县,畜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立足发展促增收
林下养殖、特色养殖和兔为配套产业的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战略安排,依照“中国幸福家园”建设和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生猪被列为主导产业。着力实施现代畜牧业“6115工程,现代畜牧业继续快速发展。1至6月,全县共出栏生猪24万头、牛5604头、羊4452只、禽535万只、兔85万只,分别占全年任务数的51.5%52%50.5%53.5%55%预计畜牧业产值将达6.8亿元,价格因素和产量增加可实现农民增收1.54亿元,人平增收616元。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精品村和产业村发展。依照统一规范、合理布局的要求。以农民继续增收为目标,注重养殖场舍外观设计与新农村建设整体协调一致,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五大现代畜牧经济集中发展区,一是以双佳现代农业为核心区的3万头优质猪现代畜牧循环产业园区。以双佳现代农业为核心区规划建设村适度规模规范化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3万头,可实现农民增收600万元。二是以牧业为核心区,辐射镇村、村,镇村的生猪产业集中发展区。依照“龙头企业+专合组织+适度规模规范化养殖农户”模式,建设牧业良种母猪供种基地及生猪品种改良中心,村、村生猪规范化养殖小区,达到年提供优质合格种猪8000头,优质种猪3万头份,优质商品仔猪1.6万头的生产能力,该集中发展区年出栏生猪达到3.5万头,可实现农户增收700万元。三是村生猪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建设高标准化的现代化猪舍5000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并连接村生猪规范化养殖小区形成镇村生猪产业集中发展区,年出栏生猪达4万头,年可实现农民增收800万元。四是林下生态养殖集中发展。重点在村、村规模建设林下生态鸡养殖小区,达到年出栏优质土地鸡100万只的规模,年可助农增收1200万元。五是特色养殖产业示范园建设。以村为核心,打造50万只规模的野鸡养殖、野鸡标本产业园,年产优质野鸡蛋5000万枚,年可助农增收达到2000万元。
(二)积极推进规范化适度规模循环养殖发展。坚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适度规模规范化养殖农户+绿色种植”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发展项目和强农惠农政策的激励作用,加快全县适度规模规范化养殖发展。目前,以新农村建设(精品村、产业村)项目资金、县政府创建现代畜牧经济强县奖励基金、国家规范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省级规范化养殖示范场建设项目及其它产业发展惠农政策为依托,依照建亮点、创示范基本要求,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现已规划建设5个生猪规范化养殖小区(生猪规范化养殖小区、生猪规范化养殖小区、生猪规范化养殖小区、鄢家黑虎生猪规范化养殖小区与生猪规范化养殖小区)3个林下生态肉鸡养殖小区(村生态肉鸡养殖小区、鄢家镇高峰村生态肉鸡养殖小区、白马关二酉村生态肉鸡养殖小区)和2个优质獭兔规范化养殖小区(镇村优质獭兔规范化养殖小区、御营镇响石村优质獭兔规范化养殖小区)年可新增出栏生猪5万头、家禽30万只、獭兔50万只,将带动120户农民通过投资发展现代畜牧业实现增收致富,同时,县牧业正积极实施创建省级规范化养殖示范场建设。
(三)构建产业发展体系带动畜牧业稳定发展。一是充分发挥牧业、双佳现代、德阳金富、垚垚珍禽等县内龙头企业及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作用。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广大农户的市场风险抗御力。二是有效利用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区位优势与产业配套政策,加大畜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植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上半年全县社会性产业发展投资已达1200万元,已有两个龙头企业达成在投资发展现代畜牧业意向,预计引入资金达1亿元以上。
(四)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区域实现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依照市、县畜牧产业限养区与禁养区规划的要求。
加强对适宜发展区域新建规范化适度规模养殖的规划与指导,合发展。引导广大农户和已建规模养殖场(小区)通过沼气池、微生物发酵、干湿分离等形式推进粪污治理,实现畜牧业可继续健康发展。
二、严密防控净环境
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动物疫病综合防制中。多措并举,1至6月,全县继续实现清净无疫。一是以免疫、消毒、监测和无害化处置等各环节为重点,继续强化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制,1至6月,通过实施季节集中免疫与日常补免,全县共免疫注射口蹄疫:生猪29.2611万头、牛1.4806万头、羊0.2017万只,猪瘟29.2611万头,猪高致病性蓝耳病29.2611万头,高致病性禽流感:鸡141.67万羽、水禽123.32万羽,鸡新城疫141.67万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同时,实施农村散养场所、规模养殖场(小区)屠宰场、集贸市场季节性集中统一消毒两次,发放消毒药品5吨,消毒面积达800万平方米。代表德阳市迎接省局免疫抗体监测,现场抽取500份畜禽血样送检,以全面检验我县动物疫病免疫质量。加快县级实验室达标建设,有效提高县动物疫病诊治水平。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贮藏与日常管理,通过实施应急演练,切实提高以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强对狂犬病综合防制。依照“管、免、灭、测、宣、救”工作方针,认真履行部门工作职责,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有力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平安。今年上半年,共免疫注射狂犬病疫苗2.0732万只,捕杀流浪(敞放)犬0.0315万只,无人狂犬病例发生。
三、强抓监管保安全
全力保证畜产品质量平安。一是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为重点,深入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食品平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追履职到位。通过成立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责任制、签定目标责任书,做到机构、工作、责任三落实,确保各项举措落实到位。二是以抓宣传教育为重点,严增畜产品质量平安意识。以举办畜产品平安培训、制作宣传手册与温馨提示牌等方式提高畜产品平安意识。目前,已举办畜产品质量平安管理培训班两期,培训人员达240人,制作并发放畜产品质量平安宣传手册2000余份,全县300余个肉品经营摊点悬挂了温馨提示牌”胜利举办首场以“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抽检由谁履职更好”为主题的行业争辩会,通过争辩进一步营造畜产品质量平安人人参与的氛围,增强履职尽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三是以投入品监管为重点,严控源头关。通过深入开展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专项整治活动、积极推动兽药GSP认证工作、加强对动物养殖场的监督管理、强化检测、抓好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手段强化畜禽养殖投入品监管。半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40余人次,车辆60台次,共检查兽药(饲料)经营户对100余家,查扣过期失效兽药10公斤作统一销毁处置。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26次,检查饲料兽药经营场所200余家,对全县现有124户适度规模养殖户、18个生猪屠宰场进行了瘦肉精”快速尿检,累计检测盐酸克伦特罗850头份、莱克多巴胺750头份、沙丁胺醇665份,检测结果为阴性。全县已有3家兽药经营企业兽药GSP示范点基本改建完成。四是以检疫检测为重点,严守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通过严把动物产地检疫关、屠宰检疫关、市场巡查关,确保进入流通环节畜产品品质和质量。1至6月共实施动物产地检疫37.18万头(只)屠宰检疫29.38万头(只)检疫率达100%其中检出病害动物280余头(只)均按规定作无害化处置。
四、加快重建夯基础
县重点实施良种繁育体系、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产业恢复和三星级屠宰场四个方面畜牧产业灾后重建项目,根据全县“5.12地震总体规划及中期调整计划。全县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共计投资4475.95万元,其中中央灾后重建资金2051万元,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努力,预计在今年9月底将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通过实施灾后重建,全县畜牧产业发展基础得到夯实与提高更进一步提升。一是公共服务体系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基层防疫体系重建使用中央资金达1352万元,新建了7个镇畜牧兽医站(含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大队)重建面积大5000m2添置了大批现代化办公设施,重建后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功能齐备,设施齐全,能够满足现代畜牧发展和防疫、食品平安工作的需要。二是良繁体系建设得到加强。通过“以奖代补”中央灾后重建资金545万元,引入2家投资企业,分别投入资金1600万元兴建了1200头良种繁育场和10000头的良种繁育配套场,改变我县无良种繁育基地、品种改良体系不健全的局面,有效消除生猪养殖主要依靠外地引种,给产业发展和疫病预防控制带来了有利影响。三是适度规模规范化养殖比例不时提高。结合国家生猪规范化改造、县级现代畜牧奖励基金等扶持政策,依托龙头企业,加强全县畜牧养殖圈舍规范化改建与新建规划指导,全县规模化规范养殖场的比例有地震前的35%提升到50%以上,养殖效益、疫病防控均得到显着提高。
五、创新管理争第一
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一是以“许诺.争优”为主题。紧扣争创省级现代畜牧经济强县助推“中国幸福家园”发展战略,立足年度目标工作,以个人、股室(站)和局党组集体许诺相结合的方式,从提高工作效能、改进作风等方面做出具体实在许诺,践行许诺并接受社会监督,扎实推进创先争优“四进”进龙头企业、进养殖专合社、进养殖小区、进适度规模规范化养殖农户)构建个人、集体立足岗位比贡献、创佳绩,争做优秀畜牧人的浓厚氛围,掀起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实现“树一流行风、建一流产业、创一流业绩、争畜牧强县”发展目标。二是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本着依法行政、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以实施“6115工程争创省级现代畜牧经济强县为核心,以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平安与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三大职责为重点,全县畜牧系统建立起“纵横交错、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网格化工作效能管理网络,建立起科学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通过落实奖惩和责任追究制,有效提高工作效能。
六、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一)存在问题
1.我县规模养殖发展程度与畜牧业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是一个农业小县,仅辖10个镇,人口24万,生猪人均出栏占绝对优势,但出栏总量不大,无法争取到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良种补贴等项目支持,还需要加大投入,提高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
2.养殖农户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养殖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深度、广度不够,专业合作组织在维护养殖者利益、引导生产方向、组织产品销售、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功效发挥不够充分。
3.镇、村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业务经费严重缺乏,村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年龄偏大,加之待遇较低,工作主动性难以充分体现。
(二)下步打算
1.抓产业发展,强化畜牧业在“中国幸福家园”与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中主导作用。以现代畜牧业“6115”工程为重点,狠抓特色产业发展,在巩固和发展生猪产业优势的同时,调整畜禽养殖结构,选择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节粮型特色小家畜禽作为主攻方向,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2.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建设步伐。依托国家现代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建设项目,全面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发展模式,把广大分散农户引入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坚持种养结合的原则,构建“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场(小区)与各类专合经济组织发展。
3.抓共赢机制建设,为现代畜牧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继续加大畜牧业招商引资力度,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推广“六方合作+保险”、“寄养”、“订单养殖”等产业发展机制,构建“平等参与、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多方共赢、持续稳定”的发展框架体系和创新投融资机制,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实现农户的低成本、低风险投入,提高养殖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围绕2014年我乡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宣传阵地作用,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形式多样、上下联动,广泛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和科普知识,切实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素质,全面普及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促进依法经营,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和保障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制度
强化《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着力提升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依法经营、规范执法。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监管法制建设的成就,增强全社会依法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意识。
(二)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的政策部署
宣传上级党委、政府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政策措施,及时宣传各部门在履行职责、践行科学监管理念,加强宣传食品安全监管中形成的新思路、创建新机制、采取新举措、展现的新面貌。
(三)大力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动员社会各方积极支持和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常识,使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素质得到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制观念得到增强。
(四)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成效
深入宣传食品安全专项整顿成效,及时总结我乡开展专项整治的经验,深入研究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加强各类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的宣传。大力宣传食品安全事故防范、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等相关行动取得的成效。
三、主要措施
(一)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着重宣传《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引导群众安全消费、理性消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开展食品安全民生工程宣传活动
配合县食药监、农业、商务、质监、工商、监管部门,结合我县开展的食品安全民生工程实施情况,以重大节日宣传为契机,开展食品安全民生工程新闻跟踪报道等活动;结合食品摊贩整治、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项目,加大对企业法人和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其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协助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诚信职业道德教育。
(三)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五进”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地、进企业)。
1、学校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师生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编发《食品安全知识读本》(学生版),引导学生树立食品安全意识,掌握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各小学要开设食品安全健康教育课,通过开展科学饮食知识进课堂、开主题班会、办黑板报、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开展幼儿园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宣传,强化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
2、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要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进村”活动,各村要把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作为建设和谐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村社建立食品安全宣传专栏,采用张贴海报、漫画和举办公益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食品安全常识,采取与居民互动的方式,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服务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居民参加食品安全健康知识讲座,对居民进行食品安全依法维权宣传,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消费水平和鉴别、抵制问题食品的能力。
3、农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活动,把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作为我乡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内容。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图片、墙报、宣传资料以及“三下乡”、“五进”等各种形式和途径,向广大农民提供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识,传授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的科技知识,引导消费观念的转变,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4、乡农技站、畜牧站要深入田间地头和养殖大户家中,大力宣传“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向农民传授农业种植、养殖的安全知识,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基本安全知识,自觉抵制高毒高残农药和国家禁止使用的兽药等有害物质的投入,按照有关规定合理使用农药、抗生素、激素、添加剂等。组织广大农民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群众监督、消费维权活动,改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薄弱的状况。
(四)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人员培训教育
一是配合有关职能部门组织行业协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企业定期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班,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集中供餐单位的负责人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树立食品安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首责意识和品牌意识”,使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企业规范生产、依法经营。二是开展对社区、村食品安全信息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业务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开展工作指导等方式,提高信息员的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开展全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二)建立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
各村、乡相关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部门配合,公众参与的工作原则,认真组织实施各自职责范围内宣传教育活动,确保食品安全宣传活动顺利开展。
(三)落实宣传教育经费和人员
(一)运行质态全省前列。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幅全省第四,实现利税、利润增幅全省第四、第三,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全省第二,新增列统企业15户,全省第一。
(二)工业投入增速第一。1-5月,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3.4%,增速全省第一;1-6月,工业投资预计完成630亿元;新开工亿元项目96个,新竣工亿元项目45个。全市30个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24个
(三)骨干企业支撑有力。1-6月,全市销售超亿元企业达380户,超10亿元企业19户;全市百户重点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利税88亿元、利润3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0%、55%、45%。
(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实施的20个重点新兴产业项目中已开工建设12个,中电投洪泽光伏电站、涟水制药固体制剂车间等项目已经竣工。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运行协调,实现稳步增长。
一是突出运行监控。狠抓关键支撑指标的分析、监控和通报,通过月度联席会议、首季“开门红”、冲刺“双过半”等有效措施,推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二是突出市场开拓。创新举办市工业名优新产品春季展示交易会,400多家企业参展,成交4亿多元,组织100多家知名企业参加产品万里行等省内外展销活动,着力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突出要素保障。组织开展工业重大项目百亿银企保签约活动,帮助170个项目贷款152.93亿元。牵头开展银企保对接月月行、“助小微、送金融、共成长”、中小企业BCG专业融资服务市场“三进”专场对接等活动,1-5月,已担保贷款59.5亿元。优化编制迎峰度夏用电方案,保证企业合理用电需求。
(二)强化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狠抓“3211”项目快推进。着力推动全市30个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重大项目、20个重点新兴产业项目、100个亿元以上竣工项目和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快建设。目前已竣工投产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45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0个。
二是狠抓招商项目快开工。举办春季百个工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122个工业项目同时开工;扎实开展“2012•闽浙地区产业招商”系列活动,集中签约项目68个,总投资25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占比达82%,储备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
三是狠抓竣工项目快产出。排出竣工项目产出计划,按月督查,加强帮办服务,加快投产达效步伐。锦纶化纤帘子布、中高煤矿机械等一批新竣工项目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强化企业壮大,推动做大做强。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准确研判经济形势变化,全省首家出台《关于加快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九条意见》,以及《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加快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着力打造全省政策最优的发展环境。
二是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实施“531”龙头企业梯次培育战略,通过政策聚焦、资源聚合、服务聚集,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强化向上争取,今年已有6个项目获得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扶持资金4068万元。
三是加快中小企业成长。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社会化服务。加强载体建设,召开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会议,强化行政推进、重点重抓、政策扶持、督查指导,加快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扩量提质增效。
(四)强化产业提升,加快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构建“5443”现代工业体系。着力推进五大主导产业高端发展、四大传统产业提升发展、“4+3”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突破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电网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加快实施特色产业“十百千”培育工程。精心培育施河教学具、王营新型建材等销售超10亿元的乡镇特色产业,金湖石油机械、淮阴区食品等销售超百亿元的县(区)特色产业,和特钢、IT、盐化工等销售超千亿元的主导产业。
三是以节能减排倒逼产业升级。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能评制度,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重点推进淮钢特钢能源管理中心、理士电池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和安邦电化国家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西南化工片区发展型搬迁,所有新上化工项目全部“入园进区”。一季度,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4.23%,全省领先。
四是以企业创新推进转型升级。出台《市千企升级行动计划(2011-2015年)》,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企业创新”工程,加快企业家培养。组织申报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6个,成功申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个、国家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质量品牌项目2个。
(五)强化信息应用,提升信息化水平。
一是“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开展全市“两化融合”推进暨“数字企业”创建工程和“两化融合”专家进百企活动,认定市级示范试点企业30户,组织20户企业申报省级示范试点。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增速逐月走高。上半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81.5亿元,同比增长7.2%(指数缩减法),增速比1-5月提高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4亿元,增长2.1%,比1-5月提高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18.1亿元,增长34.9%,增速比1-5月提高13.3个百分点。
(二)轻工业平稳增长。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产值26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烟厂及侨通就占轻工业产值的90%以上。烟厂累计生产卷烟26.9万箱,同比下降0.26%;侨通产销增长,生产多色印刷品37.7万对开色令,增长21.8%。农副产品出口受阻,价格下跌,产品产量同比有所下降。累计生产生丝168吨,下降11.6%;成品糖68*吨,下降5.9%;中成药28.2吨,下降58%。
(三)重工业降幅逐月趋缓。今年受铅锌、煤炭产量下降及云天化停产2个月影响,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产值37.4亿元,下降1.8%,但降幅比1-5月减缓了1.2个百分点,逐月趋缓。
主要产品产量:上半年全市累计发电16.3亿千瓦时,增长15%;实现产值11.3亿元,增长43.4%;农用化肥13.1万吨,同比下降46.3%;电石16.9万吨,增长86.8%;水泥131万吨,增长19.7%;砖5.4亿块,增长54.8%;原煤512万吨,下降13.5%;铅1122吨,下降20.7%;锌1.1万吨,下降34.5%;铅选矿金属量8869吨,下降44.8%;锌选矿金属量5.1万吨,下降17%。
(四)县区工业产值增长平稳。上半年,市场逐步回暖,县区工业产值稳步增长。除水富受云天化影响,下降36%外,其余县区均不同程度增长。大关县由上月的下降13.8%扭转为增长9.5%;盐津水电项目陆续建成,带动了电矿产业发展,工业产值增长25.2%;昭阳区增长13.7%;鲁甸增长14.1%;巧家增长6.3%;威信增长25.1%;镇雄增长14.6%;彝良增长17.9%,增幅均比5月高,县区经济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尽管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基础尚不牢固,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表现为:
一是工业发展目标欠进度;二是工业生产要素制约大;三是市场下滑态势有所缓解,但停产半停产企业户数仍然较多。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重调研,抓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扩内需,保增长”等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好全年工作。于2月底召开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认真分析了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提出了工业增长15%的目标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9%的目标。会上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了工业经济、非公经济、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节能降耗目标责任状及工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目标责任状。为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切实把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月下旬组织开展了督查调研工作,分五个工作组分赴各县区,全面了解掌握全市工业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形成工业经济运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节能降耗等相关专题调研报告上报市政府,同时督促抓好相关工作。
(二)强分析,重预警。受市场需求减弱,产品价格下跌等影响,今年我市工业经济增速缓慢,效益下降。为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我委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工业经济的运行分析调控力度。一是继续推行目标责任制,把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分解到县区,并将各项增长措施落到实处;二是面对今年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加强了经济运行的预测预警工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通知》,每月对运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形成《工业经济运行》简报,上报市级领导和省工信委,供领导决策参考。对半年及全年形势进行预测、判断,增强工作上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服务、监测工作,及时调整我市20户重点监测工业企业名单,按月对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运行动态进行分析,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进一步发挥其在工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四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4月,我委与市煤炭工业局、市统计局联合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加强和规范了工业统计工作,为实时、准确把握工业经济运行的动态,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推项目,抓增量。今年,我委按照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市级着力抓好存量,县级着力抓好增量”的要求,由我委技术进步与创新科牵头,进一步对全市的重点工业项目进行了梳理,加大工作力度,提出具体的时间表,分阶段推进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对重点工业项目的督促和检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市经委领导挂钩联系重点工业项目责任制,委领导带队分赴各县区开展重点项目调研督查,对县区和企业如何开展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积极向省工信委申报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扶持,已上报永孜堂、彝良驰宏锌锗铅锌矿等6家企业贷款资金贴息项目。
上半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5亿元(不含电力),同比增长4.1%,完成计划的39%,欠进度11个百分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大的煤炭、化工、有色、建材四个行业中,只有煤炭、化工两个行业有增长。煤炭行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完成投资5.2亿元,增长57.2%。化工行业有云天化26万吨甲醇项目的支撑,完成2.7亿元,增长27.8%。有色行业由于驰宏公司、昊龙公司的项目去年前已完成大部分投资,加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色矿山企业不敢再大量投入资金进行矿山建设,有色行业下降38.7%。建材行业因镇雄三和公司2000t/d水泥项目、绥江水泥厂迁移项目建设今年只是进行设备安装,投资额不大,加之巧家白鹤滩建材有限公司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推进缓慢,建材行业投资额下降45.2%。
(四)高度重视,不断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全面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进一步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3月初,市政府与全市11个县区政府、重点耗能企业及相关部门签定了节能目标责任。二是加强节能督察和管理工作。省政府今年3月到我市对节能工作进行现场评价考核,评定我市20*年节能工作为“完成”等级。3月中旬,市经委组成检查组分赴11个县区及重点企业,就工业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的进展等情况开展调研、督查。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节能宣传周等各类宣传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节约资源的社会氛围。
今年1-5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以较低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工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43.5万吨标煤,同比下降29.4%,与上年同期相比,有14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增长低于工业产值的增长。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可比价)1.676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30.2%。*供电局、盐津红原、云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水富金明化工厂、华新水泥(*)有限公司、*烟厂等企业都不断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大幅降低了企业能耗。
(五)积极抓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截止6月30日,已淘汰铁合金落后生产能力1.2万吨,拆除矿热电炉4台,涉及变压器容量0.92万kva;关闭彝良互援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拆除小造纸生产线一条,淘汰小造纸生产能力0.15万吨;关闭云南九欣化工公司,拆除小氮肥生产线一条,淘汰碳铵8万吨;绥江县烟囱坝浙浦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技改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目前已建成进入调试阶段,能够按计划要求在今年年底前拆除原有10万吨机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
(六)加强中小企业的扶持工作。认真贯彻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服务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在申报的15个项目中,有8个已公示。储备乡镇企业项目23个,目前正准备筛选上报省级。二是与云南省中小企业发展协会联合,扩大对我市中小企业的对外宣传力度,成功推荐制作了宏联制鬃、张蝴棉蚕丝两家公司的专题片,并在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播出,反响热烈。三是在银行和中小企业间搭建融资平台,促进相互了解,缓解企业融资难。
上半年,我市非公经济上缴税金5.1亿元,同比下降3.3%,完成全年考核目标的44%;从业人员18.4万人,增长7.6%,完成全年考核目标的95%。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3.5亿元,仅完成目标进度的27%;上缴税金2.2亿元,完成目标进度的34%。
(七)强化服务,稳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上半年,我委以园区规划、内部管理建设及推进重点项目落地等工作为重点,深入调研,努力协调解决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工业园区聚集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根据省政府的政策,起草了《我市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目前工业园区内入驻企业83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4.1亿元,下降23.6%;工业增加值3.4亿元,下降52.8%;销售收入15.6亿元,下降11%;税收0.76亿元,下降27.7%;就业人员达10969人,同比增长3%。
(八)继续抓好企业改革工作。截止6月底,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已完成137户,占目标数的99.3%。纳入市级改革考核的33户国有企业,已完成32户,占任务数的97%。一是组织参加市交通运输集团公司的改革工作,深入二级企业,通过会议、走访等形式进一步掌握职工思想,为推动改革做好基础;二是认真指导帮助*冶炼厂、市食品一厂改革的实施方案;三是组织、收集、审核、报送市直企业终止劳动关系人员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料。第一批331人的低保已经解决,第二批的收集审核工作正在进行中;四是清理企业改革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主动向省企改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争取专项资金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问题。
(九)抓好行业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盐政、清洁生产等行业管理工作。认真审核、兑现20*年报废车补贴资金,抓好2009年度报废汽车补贴资金申报计划,审核企业资质情况,贯彻新标准、推进综合交易市市场(项目)建设,加强管理、认真落实国家汽车下乡的有关政策。今年上半年,市盐务办共查处盐业违法案件115件,查获盐产品97吨;工业盐冲销食盐95吨。组织开展了“3.15”食盐安全检查和“5.15”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活动。为积极推动工业企业清洁生产,上半年在水富举办了全市清洁生产培训班,共有127人取得了清洁生产审核员培训合格证书。组织制定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应急电源供电应急方案,加强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应急的电源监督管理;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制定计划用电方案和供电应急预案。组织经贸、电力系统参有关人员加全省行政执法培训学习。
(十)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今年上半年,我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增强做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主要领导对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困难和问题亲自过问,及时研究解决,为推进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开展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等工作的全面实施,进一步规范听证、公示、通报事项网上工作。及时成立我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组,通过形式丰富的学习活动,突出实践特色,在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努力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做到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相结合;二是做到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中心工作相结合;三是做到学习实践活动与转变机关作风相结合
三、当前面临形势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经济运行中虽然出现了一些转机,但基础尚不牢固,工业发展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企业效益下降局面尚未根本扭转,资金等要素制约仍然突出,工业项目投资进度缓慢。在具体工作中仍面临许多实际困难,如墙改工作,由于管理方式的改变,导致推进难度大,难以完成国家和省规定的工作目标。
下半年随着宏观经济逐步趋稳,有色金属、化工等一些行业产品价格止跌回升迹象明显,我市多数在建项目集中于下半年投产,加之雨季来临、电力供应充足,我市工业增长速度可能走出低速增长的格局。由于去年同期(下半年)基数较高,累计增速走高的难度也较大,粗略估测,全年工业品价格指数如果没有过大的变化,工业总产值可达到190亿元左右,增速可望达到8%-10%左右。尽管这样,离年初预定的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将牢牢抓住工业经济工作的有利转机,把握工作主动权,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下半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落实好各项应对措施,打牢平稳较快增长基础。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执行好中央及我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坚定应对危机信心不动摇、坚持政策措施落实毫不动摇、坚守目标任务完成毫不动摇”和“抓市场营销、抓企业生产、抓政策落实、抓运行调节、抓要素保障、抓项目投资和抓结构调整”七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强化责任,千方百计夯实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努力完成全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把省里已经出台的电价扶持政策,重要商品收储政策及近期将推出的支持地方工业产品销售的促销政策落到实处。
(二)加强监控服务,优化要素配置,提高企业复产率。一是建立重点企业联系“直通车”制度。以省政府百日督查活动确定调研的工业企业和全市20户重点工业企业为重点,以日报、旬报为基础,加强工业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突出问题,跟踪落实目标责任制,将各项增长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对煤电油运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供给,加大停产半停产企业和负增长企业的帮扶工作力度,通过一厂一策,一企多策,尽快帮助其恢复生产。继续开展好昭煤南下相关的工作;三是建立和完善统计资料联合会审、定期会商、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统计信息的统筹协调;四是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建立完善包括决策、资本运营、风险防范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产品定额成本资料库和成本核算体系,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减少中间投入,千方百计增收节支,降本增效。
(三)狠抓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协调解决好重点工业项目审批、环评、用地和资金问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县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争取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工作。加强重点工业项目的督查力度,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强化前期、在建、新开工、竣工投产四个环节的跟踪问效,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引导项目业主抓住当前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的有利时机,加快云冶集团驰宏公司昭阳10万吨电解锌、昊龙20万吨重钙、天力20万吨醋酸、镇雄和巧家60万吨水泥等重点项目推进速度,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切实抓好交通、电力等要素的协调保障工作,使已经投产和即将投产的重点项目按期投产、达产,强化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确保工业投资比重大幅提高。同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协同、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探索煤电一体化和矿电结合新模式,促进重化工业发展。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工作。
(四)抓好节能降耗工作。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节能管理规章制度,全面加强节能管理基础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能源统计工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节能降耗工作、管理体系。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导、督促县、区、企业严格按能源统计的原则做好煤炭、电力等能源消费统计工作,强化协调配合、增强工作合力。积极主动与各县区及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结合工作实际,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打牢工作基础,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节能减排工作、管理体系;二是加强督查工作。下步将组成节能督查组分赴各县区,就节能目标责任制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展等情况开展督查及节能考核工作,确保全市2009年节能目标责任制和淘汰落后生产力任务完成;三是严格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监控。对能耗不降反升或超限额用能的单位及时查找原因,依法实施节能监察;四是加大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及资金投入。根据《节能法》的规定,将节能资金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并逐年加大节能资金投入,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和补贴,重点支持余热余压利用、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煤层气(瓦斯)发电、绿色照明、能量系统优化等重大节能工程;五是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强化调整产业结构工作。切实做好项目的能评和审查工作,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为手段,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项目的投资建设,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五)着力抓好资金协调保障,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实施办法,确保各项扶持措施落到实处,帮助中小企业度过当前难关。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搭建社会服务企业的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工业流动资金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贴息的力度。做好项目储备及项目管理工作,对省重点扶持的项目,进行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追踪问效,加强沟通反馈。不断探索新思路,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继续加大中小企业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我市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努力确保省下达的乡镇企业六项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开展企村结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结对质量、抓典型、抓重点、抓督查,保结对效果及成果。抓宣传,推广结对经验等措施,以确保全年工作责任目标的顺利实现。努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