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7-19 17:31: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1篇

自去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各项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工作体系,精心安排部署,紧扣关键环节,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狠抓工作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乡(镇)成立了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工作小组,层层压实了工作责任,形成了县委县政府主抓推动、行业部门牵头指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体系。

二是强化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至目前,共计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宣传资料1万余份,通过静宁农经公众号、海报、产改宣传横幅等举措,积极广泛宣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意义,有效提高了干群政策的知晓率。举办了五期以乡(镇)会计和村级报账员为主要培训对象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业务培训班,培训人员1721人(次),提升了业务人员的工作素质和能力;组织业务骨干深入乡村一线,面对面,点对点讲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培训达30场1.2万人次,有效提高了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三是摸清核实家底,明晰产权归属。始终把清产核资作为推动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重点清查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和集体统一经营的经营性资产以及现金、债权债务等内容,查实存量价值和使用情况,采取财务清理、盘点清理实物资产、归集清理资源型资产、民主审议、张榜公示、审核备案等措施,截止2017年12月31日前,共清理核实24乡(镇)333个村集体2310组集体资金869.02万元,资产71617.0257万元,资源323.8078万亩。进一步明确了清产核资结果现状、产权,为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深入摸底调查,界定成员身份。组织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小组深入农户,摸底填写农户入户调查摸底表,详细登记人口、土地承包关系及户籍变动情况等信息,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对村集体积累贡献率等因素,指导各村制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办法》,经4榜公示后,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截止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摸底调查333个村10.1422万户41.2309万人口,全县333个村都完成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工作,界定集体成员10.0428万户40.2695万人。

五是探索产改路径,加快改革步伐。全力抓好防疫与中心工作两不误,利用疫情期间不能入户的有效时间,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静宁县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份股权管理办法(试行)》《静宁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管理办法(试行)》《静宁县农村集体股份合作社股权设置与量化指导意见》《静宁县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工作指导意见》《静宁县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静宁县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资产清查移交办法(试行)》《静宁县农村集体资产价值评估办法(试行)》《静宁县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试行)》等8个文件。分有经营性资产和无经营性资产的村,分别制定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股权设置折股(量化)方案》,以上文件已经县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下发各乡(镇)指导开展折股量化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工作。

六是优化思路举措,推进项目建设。按照省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的要求,优化工作思路,全面谋划,主动出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拟申请中央投资1320万元,地方自筹120万元,建设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并配套附属工程为一体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目前正在项目申报阶段。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来看,我县贯彻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村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簿。由于自然资源匮乏,绝大多数行政村都没有较好的集体经济项目,有些村即使引进了集体经济项目也无法产生效益,影响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从而限制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二是机制体系不够健全。我县在集体资产评估、经营主体运行管理、投融资机制和产权交易平台搭建、风险防范等机制体系创建方面还不够健全完善。三是集体“三资”管理力量薄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等工作,必须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农经队伍作保障。但目前我县乡镇一级农经机构缺失,农经人员均为兼职,人员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影响了改革进程和质量。

第2篇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议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农村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石,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我们解决三农问题能够产生积极影响,是保证社会稳定的有力因素。总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生产力是否得到解放和经济秩序是否安定有序。随着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农经部门的探索意识不断增强,并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好的方法。但由于体制不健全,人才较为匮乏,致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守旧落后、杂乱无章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快实现农村财务的规范化管理。

一、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财务管理的模式加强与规范日益被各级政府所重视。当下,绝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都可以处理好最基本的财务预决算工作,较为高效地利用了资金,基本能够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来加以运作。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由于农村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缺乏有效的长效机制保障,农村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混乱、资产流失、监管乏力等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完善农村财务管理机制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某些地区,由于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偏差,致使某些村干部产生了的心理,不H使自己面临着牢狱之灾,更为重要的是,人民内部矛盾有所激化,群众不满干部的做法,采取极端方式加以解决,这对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制约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因素

(一)监管缺失

长久以来,村级监管制度没有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若村干部是党员,纪检部门可依照相关规定对其违纪行为进行处理,如不是党员的话,纪检部门也无法有效地加以约束其行为。除此之外,多数村民很少关心集体事务,不懂得行使自身的权利,由于没有构建起群众监督机制,使得所谓的农村民主监管成了摆设,这使得农村干部滋生了的心理。就我国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而言,虽说各个农村财务人员的业务工作归乡镇经管站负责管理,但人事任命上归村委会,他们为了保住工作,不能坚持原则,不能按照规定对农村财务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对村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违纪、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或敢怒不敢言,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很不利。

(二)管理水平滞后

一是村级主要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了解甚少,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按规章办事,也不听取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够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需要,导致村级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甚至违纪违法现象;二是会计人员水平低。农村会计都非科班出身,且年龄偏大自学能力较差,专业素养较低,同时,会计人员变动频繁,一般村会计都会在村两委换届后,随着村级主要负责人的变动而更换。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进程。

(三)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村干部对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科学的认识,其在财务管理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也不懂得及时地核实会计人员的账目,这使得某些人有了可乘之机。还有一部分村干部对违反财经纪律的严重性没有意识,导致村级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甚至违纪违法现象。尤其是村级会计人员的管理能力较低,不懂得有效地开展理财工作,缺乏“对工作负责、为群众服务”的政治觉悟。未能将自身的财务管家的角色扮演到位,最终使得财务工作陷入混乱之中,助长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侵害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颁布规章制度自然是为了约束人们的行为,但遗憾的是,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并未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村级财务管理机制,即便是有也不会依照规范来开展工作;此外,某些条款过于陈旧,不符合农村的发展实际,必须要加以改革;当下,我国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这为广大的农村完善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各项制度得以完善,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定能够实现质的飞跃。

三、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建议

(一)提升财会人员素质,增强责任管理认识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而村级财务工作者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村级财务管理的成效。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地提升其素质能力:第一,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涵盖了职业道德、规章制度的教育,增强其神圣使命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第二,提升其业务素质,开展多种多样的培训活动,使他们可以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第三,构建一支高质量的财会人员队伍,为其独立开展工作营造氛围,稳定村级会计队伍。

(二)强化监管措施,创新监管机制促规范

一是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利的前提下,按照坚持集体“四权不变”的原则,推进农村集体“三资”委托,签订规范的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机构要切实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服务水平,明确职责,强化内控监督。要以村为独立会计核算主体,建立会计核算账簿;二是乡镇政府应该构建相应的审计部门,使其监督农村财务工作,确保会计工作者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开展工作;三是将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发挥到极致,构建完善的协调机制,统一步伐,加强督促,对于违法违纪者给予严厉处罚。

(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以制度促规范

依据《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来完善农村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的进行修订。健全农村集体定期清查、资产台账、开支审批等监管制度;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即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销售和收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采购和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等制度。镇经管站督促村组付诸实施,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工作行为的目的。

(四)严格集体资金管理,管好资金“进出口”促规范

做到规范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一是要按村分别单独开设银行账户。用于办理村内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通过“双印鉴”管理的方法来开展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就是,村以及乡镇(街道)“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各自保管一套银行印鉴,只有同时聚齐两套印鉴,方可k理银行结算业务。“三资”委托服务中心指定专人负责银行印鉴管理,严格按规定办理银行存款、取款业务,设立登记簿并认真做好记录;二是要管好村集体资金的“进出口”。管好“进口”,首先摸清各村集体收入的来源有哪些,做到应收尽收,防止出现“账外账”、“坐收坐支”;防止不合规的乱收费入账,杜绝增加农民负担。管好“出口”,要严把资金使用“审批关”,做到立项有依据,申请有商议,使用有审批;同时,做好资金使用的全程监管,防止资金流失。

(五)完善账务处理程序,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

完善工作流程,各财务工作者必须要依照流程来办事:经手人必须要有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待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批合格后才会给予签字盖章;然后上报到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只有委员会签字盖章,报账员才能到镇服务中心报账,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积极地落实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财务信息实现透明化,积极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六)抓好档案规范管理,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

一是规范台账管理。建立了农村集体资产台账、资源登记簿、经济合同台账,并按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整理、归档与保管、调阅、交接、销毁等工作;二是规范资料管理。要对发生的各类村集体经济管理资料(照片、录像、电子文档),如:出台的文件、管理制度、会议决定、承包租赁方案、经济合同、招标文书、财务会计资料等做到及时立卷归档,并同时进行电子归档,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常树春,陈顺达.新形势下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绿色财会,2011(09).

[2]李建伟.浅谈农村财务管理[J].现代农村科技,2009(03).

第3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安排部署我区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刚才,副区长熊莲同志宣读了《实施方案》,区农牧科技局、国土分局、住建局、林业局分别作了发言。下面,我就“三权”确权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村产权确权,就是以“还权赋能”为核心,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最终目的是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产权制度和集体资产运营机制。农村产权确权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变农民“人间辛苦是三农,唯望雨顺得年丰”的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重大举措。从推行以来,农村经济社会整体上快速发展,但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由于农村产权没有确定,造成农村土地、房产、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农村生产要素流转不畅、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日渐显现,直接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到2020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开展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迫在眉睫。

(一)开展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十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年翻一番”的目标。当前,我区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我区启动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开展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迫切需要。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要素的流动与配置。要实现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及文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同步”,需要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进行优化配置,必须推进城乡统筹,打破城乡之间的产权壁垒。这就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赋予农民物权性质的耕地使用权,赋予农民房屋、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等与城市一样的产权,并推动其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依法、自愿、有偿流动。同时,也是有效应对“四化同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速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迫切需要。

(三)开展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是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提高了农民劳动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30多年后的今天,农村的发展由主要依靠劳动力投入进入主要依靠资本投入的阶段。农村投资从哪里来?就目前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财政负担,经营性投入主要靠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光有诚信是不够的,况且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小,大额贷款必须要有抵押物,而抵押物要求是要有完整的产权。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产权的确权、流转、交易,意味着农民投资的农村房产不再是“呆钱”,而成为可流动、可交易的商品,可抵押的产权物,能够为农民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资金融通提供保障,让“死钱变成活钱”,从而使农民资产、资源实现从物到货币的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四)开展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要有独立的市场主体,而独立的市场主体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拥有明确而独立,并受到法律保护的产权。我们现在的农村产权是不完整的,以农村土地为例,现行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但“集体所有”的规定很模糊,谁真正拥有土地并不明确,导致许多权益归属不清。通过农村产权确权颁证,赋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物权性质的财产权,明确农村房屋的所有权,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财产权益,使产权制度改革在还权于民的同时,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民增收,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二、明晰思路,稳步推进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

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系统性很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的许多工作都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我们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区有关文件规定,在丈量、确权、登记、颁证等每个步骤和每个环节都必须依法依规进行,特别是在丈量登记上,要做到数据准确,不出差错,不能以各种理由减少工作环节,简化工作程序,要真正做到还权于民,还利于民,确保国家、集体和个人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一)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不是重新调整原有承包关系,重新组织发包农村土地,而是在第二轮土地延包台帐、承包合同不变及土地承包相关原始资料基础上开展的清查登记工作。通过清查,进一步明确承包地坐落、面积、等级等内容,并标注边界四至位置。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最终要实现“四统一”、“五到户”。“四统一”即:承包地面积座落与承包合同、经营权证登记簿、经营权证书相统一;“五到户”即:承包地分配到户、承包地边界四至登记到户、承包合同签订到户、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到户、基本农田标注到户。

(二)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工作。确定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按照勘测定界、权属调查、审查确认、现场公示、登记发证的基本步骤,分区域、按计划进行。依法使用集体土地建造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确定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利人为农户、法人、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或其他自然人。经过宅基地使用权的登记确权,让农村的宅基地和城里一样,拥有土地使用证;让农村集体和城市一样,按照“同地同价”的原则向商业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等。

(三)稳步推进农村房屋产权登记确权工作。推进城乡同步发展,必须打破城乡之间的产权壁垒。城里的房物,是有产权证的,地基是有土地使用证的,但农村的没有,这对农民是不公平的。这就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村房屋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房屋、不动产的财产所有权,让农村的房子和城里一样,拥有产权证。也就是说,乡下人可以到城里买房子,城里人也可以到乡下买房子,农村的房子和城里的房子一样,拥有同样的产权权利。

(四)完善农村集体林权确权工作。明晰产权决不是对过去林业经营方式推倒重来,而是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在明晰农村集体林权工作中,要注意把握政策,按照“均山、均股、均利到户,还山、还权、还利于民”的要求进行,对于目前仍由村组集体统一经营的山林,一方面按政策做好重新确权及登记发证工作;另一方面,对有的地方绝大多数群众赞成继续由集体统一经营的,必须完善利益分配合同,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山有人管,树有人栽,火有人防的基本目标。对于权属有争议的林地、林木,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做好权属纠纷调处工作,确保每宗林地权属关系明确,权证规范统一,不留隐患,高质量地完成林权登记和发证换证工作。

(五)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制度保障,引导农户采取转包、转让、互换、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做好土地流转规范工作,推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做好土地流转的基础性工作,摸清土地流转底子,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流转,农村集体所有而未利用的土地可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发包经营,或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行股份合作经营。农户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后,应给予合理补偿,在本轮承包期内不能再获得承包经营权。

三、强化措施,确保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已成立了农村产权确权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办事处)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专人负责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区、乡(镇、办事处)、村联动的组织体系,为农村产权确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乡(镇、办事处)是农村产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工作的具体组织者,要克服畏难情绪和得过且过思想,不能因为农村产权确权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等原因,把任务推到村里,放任自流。区直各部门是农村产权确权的政府牵头部门,不能怕农村产权确权削弱了部门权力,更不能因为工作量大、政策性强、怕麻烦、怕担风险而不作为。村支“两委”是农村产权确权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必须积极稳妥配合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的各项工作。区直相关部门、各乡(镇、办事处)和村“两委”要把农村产权确权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好、抓实,真正做到体现民意,维护民利,符合民心。

(二)加强政策引导。区直相关部门、各乡(镇、办事处)要在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围绕我区总体方案的基本框架进行深入研究,创新突破,制定符合乡情、村情,操作性强,群众拥护的具体实施方案,保证在政策引导和工作指导下,做到改而有序,分而不乱。

(三)加强质量保证。质量是农村产权确权的生命,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既要保持农村产权确权工作的进度,又要保证其质量,确保不走过场,不得违反法律和规定程序,不得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各乡(镇、办事处)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扎扎实实地把农村产权确权这件好事办实。村级基本情况调查要准确、详细,这次农村产权确权工作必须在当事人在场的情况下,通过实测或现地勾绘、内业求积后,登记相关台帐,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同时要注意,随着农村产权确权工作的逐步推进,将会暴露一些历史积累的纠纷、矛盾和一些违规转让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要及时、公正、妥善的处理,确保农村产权确权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加强督促检查。农村产权确权工作解决的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其效果往往在较长时间里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区绩效办、区农村产权确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把各项农村产权确权工作内容纳入区年度目标管理,明确改革的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要定期组织区监察局、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不断提高群众对农村产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工作的满意度,确保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工作成果早日显现。

(五)加强分工协作。各牵头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认真牵头抓好农村产权确权工作,要抽调专人组建工作指导组,严把农村产权确权工作培训关、方案制定关、建档收口关。区农牧科技局、国土分局、住建局、林业局、规划分局要深入乡村,研究和解决农村产权确权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指导农村产权确权工作。各乡(镇、办事处)也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产权确权工作,保障工作所需经费;司法、法制部门要为确权登记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做好群众法律咨询工作;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产权确权工作的监督检查。

(六)加强档案管理。农村产权确权工作档案既是改革的见证,也是今后处理产权纠纷、争议的主要依据。因此,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确权工作档案至关重要。各村确权工作资料要收集齐全、完备,按要求建立农村产权确权档案,档案要涵盖村级农村产权确权组织机构文件、方案及相关的各种会议材料,特别是这次确权的各种经营合同、产权证明文件、各类资源台帐、图表等相关材料,各乡(镇、办事处)都要设立专门档案柜存放,规范管理,并逐步移交给相关职能部门。

第4篇

关键词 农村财务审计 阻力 措施与建议

一、前言

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真正贯彻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才能进一步地解决与完善国家、政府、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三农”问题,才能实现对农村集体财产使用情况的有效管理和监督。目前,我国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依然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农村财务工作落实不到位,而且从根本上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简析我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阻力

(一)在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法律制度是对一项工作的要求规范,是其执行的可依靠标准。目前,我国在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方面,法律法规制定的内容却很少,只有一些地方性的工作案例可供参考,不足以作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规范和标准,无法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农村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遇到一些需要进行处罚的违规行为,虽然能判断其行为违反了基本的规定,但是却找不到能够对其进行处理的相关标准和规定。这使得只能对其进行简化处理,或者按照其他相近的标准进行处理,最终的处理结果也定不是十分切合人意。

(二)在财务审计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完成机构主要为农村民主理财小组和乡镇农经站等。这些机构与正规的审计机构是有差别的,导致农村财务审计主体和被审计主体没有严格的隶属关系,无法按照正常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执行。通常而言,农村的审计工作都涉及两大主体,即政府和社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也必须兼顾这两方面。这使得农村财务审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权限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不能有效解决农村集体经济问题、财务审计问题,无法充分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最大价值。例如,在工程管理中,存在很多工程款白条抵现的现象,并没有开具工程类的税务发票,也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还有些村居没有招投标,有的没有会议纪要,有些没有预结算。这些问题看起来虽然是很小的一个问题,工作难度也不大,但却由于工作管理等问题导致最后这些工作都没有按照相关标准完成,最终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不利于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在审计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审计环境由所有审计工作、审计流程、审计人员以及审计结果等共同构成,良好的审计环境是实现审计工作高效、高水平、高质量的基本前提。但在目前的农村审计工作中,审计环境较为欠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存在的问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交流不畅通。主要表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及时、信息传递内容有误等。这使得部门工作不能及时准确地交流沟通,从而使工作效率降低,影响工作结果,财务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也大大降低。二是人员变动频繁,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不利于财务审计工作的稳定开展。近年来,我国乡镇的经管人员流失现象较为严重,部分乡镇的财务审计人员数量逐渐减少甚至没有。岗位工作人员无法配置到位,将导致财务审计工作无人执行,严重影响财务审计的实际效果,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具体的问题,如有些乡镇未制定年度财务计划,没有将财务计划提交给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与决定,未制定会议纪要等。三是农村货币资金管理混乱现象严重。据调查数据显示,部分村居的期末库存现金达到6位数,甚至是7位数,这是因为农村财务人员没有将财务工作落实到位,进行日清月结,而是坐收坐支。

总体而言,我国的农村财务审计环境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正与完善。

三、实现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水平提高的相关措施与建议

(一)补充法律制度的空白,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重视程度的提高,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工作行为进行规范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审计法》《审计规定》《意见》《细则》等,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可以以这些现有的规章制度为基础与参照,根据农村财务审计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从而保障其可行性与可靠性。

(二)对财务审计模式进行创新,明确财务审计工作的主体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新时期,国家对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均提出了新要求,财务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充分重视创新的重要意义,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充分了解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将创新理念融入其中,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和思想体系,做到与时俱进,实现财务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目前,农业部等多部门已联合发文,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范围和内容进行了规范。所以,各地区应该将这些规范作为重点遵守对象,在平时工作中落实到位,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重视对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

监督工作是指对财务审计工作的监督与规范,良好的监督工作是避免财务审计工作出现问题、促进财务审计工作平稳运行的关键。因此,审计人员应该将“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方针作为指导性方针。同时,结合所在乡镇党委的具体工作要求,有序、全面、认真地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各部门应加大沟通力度,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渠道,保持高效的合作水平,互相监督,保证工作质量的提高。

(四)培养高素质的审计队伍

审计队伍是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执行团队,是保证财务审计工作能够落实的基础配置,审计队伍的专业素养水平对审计工作产生了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审计人员进行招聘、选拔、任职时,应该充分注重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保证其拥有专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水平;同时,还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

四、结语

农村财务审计是农村经济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是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虽然我国的农村审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改进工作的落实,一定能不断得以优化,努力创建一支高效的农村审计工作队伍,进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单位为重庆市铜梁区审计局)

参考文献

[1] 王金莲.关于如何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经贸实践,2015(06).

[2] 薛颖.国家审计服务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与探索[J].时代金融,2014(20).

第5篇

一、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条件

1、基本情况。片区四个村共有51个村民小组,居民1936户,5012人,面积13857亩。农民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渔业为主。现有柑桔等水果1500多亩,目前进入盛产期;新发展山下红、亲家橙等优质水果600亩。永安发展大棚无公害蔬菜100多亩,龙坪的种苗花卉业正在起步,面积达20余亩。农民收入主要是种养殖收入和务工收入,2006年人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企业发展水平低。片区企业数量不多,规模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明显。村集体经济薄弱。民和、龙峰、龙坪3个村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很少的一部分也主要靠集体堰塘、园艺场、土地对外承租收入和企业协调管理费,缺少发展后劲。

2、优势条件。一是道路畅通,交通方便。片区公路通畅,永安、龙坪到户的路面已全部硬化,乡村路网相连,交通方便,民和村位于常张高速公路慈利东互通,方便游客通行。二是距城区较近,与其他景点相呼应。片区距离城区1至3公里,同时与五雷山、万福温泉等景点相互呼应,相互补充。三是地形起伏,基础较好。龙峰村三面环水,背靠笔架山,地形起伏,永安、龙坪滨临澧水,境内有溇澧两水冲击淤积出来的小岛,长满杨树,风景宜人,龙峰村、民和村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片区有山、有水,污染小,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加之有大量鱼塘、千亩水果、无公害蔬菜作基础,适合都市农业发展。四是该片区的村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勤劳朴实、心地善良,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安居乐业。

二、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可以借鉴的模式

片区四个村依山傍水,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借鉴以下五种模式:一是旅游型模式,即设立菜、稻、果、树等田园,吸引游人参观体验,其实质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设置一些有趣的农业项目吸引游客,既可以欣赏秀丽的乡村景观,又可品尝自产水果、鱼、牛奶等农产品,还可参加点天灯、搓汤圆、印T恤、做陶艺、摸泥鳅、挤牛奶、农耕收获挖地瓜等体验活动。二是教育型模式。利用农村农业生产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具备教学和体验活动之场所、教案和解说员,如农业公园、花卉观赏园、蔬菜科技园。三是观光园模式。主要发展观光休闲、农耕体验、休闲疗养等,以名、特、优、新的农作物,以较好的设施和高科技含量,进行生产并以此吸引游人,向人们展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多姿多彩的产品。四是民俗民宿模式。有效利用自然环境、景观、特色产业和文化、土家民俗,让人们自然接触、自然认识和体验。五是亲水公园。依托溇澧两水建成大面积以水为中心的休闲公园,吸引游客戏水、赏景,举行龙舟比赛等。

三、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县发展休闲农业,建立观光农业示范片,并纳入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考核范围,因此,四个村要强化联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工作全局,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勇于破解“三农”难题,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近郊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夯实基础。

2、明确定位,整体打造。在发展目标的定位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要从处于张家界东大门出发,努力建设成为张家界美丽的后花园,既美化城郊环境和调节县城气候,又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旅游场所,同时为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转移就业提供平台。在功能定位上,应该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发展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在强化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丰富文化生活的功能,即发展绿色环保、休闲娱乐的新型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和设施农业等。这些新型农业模式可以与慈利土家文化底蕴相辅相成,满足市民返朴归真的旅游心愿,为张家界的人文景观旅游再添一道自然情趣和旅游美景。要搞好该片区的休闲旅游农业,需要划分功能区,进行整体打造,各个项目之间遥相呼应,相辅相成,才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并且产生百玩不烦的效果。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根据该片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总体规划,进行功能定位,合理布局相关项目。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提高质量、限制数量,杜绝“遍地开花”,浪费资源。围绕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带。观光农业区。观光农业以观赏农业景观为主。风趣田园:打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小桥、流水、人家”的胜境。划出一片区域,种植传统的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等,点缀一些小鱼塘(养殖一些特色水产如:野生鳝鱼、乌龟、青蛙等,享受捕鱼、捉龟、逮鳝、看蝌蚪之趣),再种植一片野菜(供市民采摘),设置风车、水车、纺织车、织布机、石臼、石磨等传统生产生活用具,供市民参观(忆苦思甜)。生态果园:以现有的柑桔基地为基础,间种一些枇杷、柿子、桃子、樱桃等,既观光休闲又预售(认养)果树。精品菜园:以永安无公害蔬菜基地为基础,扩大规模,种植生态无公害时令蔬菜,提供观光、采摘之乐。休闲农业区。休闲度假农业以休闲娱乐为主。柳荫垂钓:整合现有的鱼塘、水库,开发一片区域作为垂钓区,种上各种柳树,养殖多种鱼类,开展钓鱼、网鱼、捉鱼等娱乐项目,同时配以游泳池、水上娱乐等项目,如在澧水面上建立木屋(亭子),搞个吃在水上、住在水上,玩在水上项目。现代农庄: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会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庄,发展经济。体验农业区。体验农业即游客参与生产劳作,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教育农园:设置草原、花卉、育苗、水生植物等,用生物种类多,活动内容丰富,吸引众多中小学生及家长。市民农园:划出一小块地出租给市民,让市民自行决定如何经营,如种花、植草、种菜或是栽树、养鱼。

第6篇

关键词: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人员素质;管理制度;信息化平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一直是国家与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各级政府也一直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去解决农村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而农村中所存在的主要纠纷和矛盾,大多数表现在财务上,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普遍存在着账目混乱、效率低下、信息化程度低以及透明度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注重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规范农村财务会计的整体发展,而且促进农村会计的时代化进程,为农村的经济繁荣以及农民的安居乐业提供强而有力的活力源泉。以下内容将对如何促进农业企业会计的信息化做出比较具体性的分析。

一、注重提高农业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市场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优秀人才的竞争,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不仅是加强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关键,更有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财会人员。详细一点来讲,首先,农业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充分结合农业会计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工作情况,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参与培训与教育的机会,通过专题会议、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邀请农业会计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前来指导以及推荐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外出深造等多种有效的途径,全方位地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使得他们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农业会计信息化方面的理论知识等,帮助他们更加从容、自如地应对财会工作中的新挑战与新任务;其次,要注重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要让他们认识到在信息化所提供更多便利的条件下,更是要重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运用有效的奖惩手段进一步规范农业会计工作,以防、等不良问题的滋生;再者,要注重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考核,考核的内容要包括会计工作业绩、计算机操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因素,并将考核的结果与他们所获得的福利待遇和薪酬相互挂钩,从而引起他们对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视,开展高质量的会计工作。

二、制定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各项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利于促进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完善,更利于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具体来说,其一,操作环境涵盖两个方面:系统操作过程与系统维护过程,其中操作过程要借助于制定一套严格且完整的操作规范去实现,同时要明确财会人员的工作注意事项、操作程序以及自身职责,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系统文件;系统维护过程则要通过构建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对计算机数据库进行加密、构建必要的防火墙系统、设置操作权限等形式,全方位地保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为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的顺利化奠定扎实的基础;其二,要结合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特点,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管理、档案管理、机房管理、计算机病毒防治机制、操作管理等制度,保证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转,以便充分地发挥出会计信息化的优势。与此同时,相关负责人还要注重与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鼓励他们根据平时的工作实际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从而为规章制度的制定凝聚更多的活力源泉。

三、完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运行平台

要想逐步实现农业会计的信息化,构建与推行完善的信息化运行平台是重要的条件。在完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运行平台方面,可以依靠国家正在建设和谐新农村、逐步实现农村城镇化的东风,借助于国家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所给予的政策与经济扶持,开发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农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独立模块,并开发出面向广大农村与农民群众的专业性会计信息化应用软件,尽可能地开发出集财务管理、收益分配、政务公开、财务监督以及资产运营决策等融为一体的计算机软件,为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提供有利的帮助;还有,要注重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经营成果、集体资金的使用情况、民生情况等实时地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展示出来,让农民群众能够第一时间知晓,增强农民的监督权、知情权和参与权,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深化财务公开,而且拉近了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利于增强农村集体组织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四、结语

会计信息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力量,对于会计事业的长足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农业企业会计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推动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良好途径与方式,在紧跟潮流的前提下让信息化在农业企业会计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与作用。

作者:陈必海 单位:朔州市农业综合开发中心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突出抓好农业生产,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一是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大力推广小麦宽幅精播技术、高产创建标准化技术等,建成100个万亩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落实小麦“一喷三防”资金1700万元,将农业科技落实到田间地头,粮食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全市小麦平均单产达到431.4公斤,增长5%,是历史上的第二个高产年份。夏粮总产达到173万吨,增长9%,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三夏”生产进展顺利。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三夏”生产工作的通知》,市农委组织了6个“三夏”生产督导组,农机部门已调配各类农业机械13.9万台(套),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2600多台,环保、公安等各部门迅速行动,全力保障“三夏”生产。6月9日,市农委、环保局和公安局联合了《关于加强秸秆禁烧工作的通告》,实施全域秸秆禁烧。截止目前,全市夏种工作全面结束,共播种农作物417.7万亩,其中夏玉米390.88万亩。

(二)整建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按照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十大工程,整建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是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十大重点工程。今年以来,已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58个,总投资达39亿元。全市已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643个,总投资达47.6亿元。全市新增农业企业440家,其中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27家,实现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286.3亿元,增长13.1%。多家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落户我市,全市已有两家企业入围全国蔬菜种业骨干企业15强,有两家种子企业获得全国最高3A信用等级评价,一家公司获得农业部核发的进出口种子经营资质。二是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已建成全市农业科技110服务平台、农业监管指挥调度平台、农业专家服务支撑平台等三大服务平台,新发展农民会员20余万户,400余万农民受益。目前,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到360家。连续两年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列入市办实事,今年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599人,累计培训6.5万人,获农业部认定新型职业农民达905人。黄岛区、平度市和莱西市被列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三是加快农业招商引资。今年以来,全市已引进、注册,并开工建设过亿元农业项目12个,总投资达38亿元。一大批现代农业项目正加紧推进,将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围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按照“管住源头、全程控制、标本兼治”的思路,扎实推动“四建、三补、两追、一查” 监管重点。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今年,我们将全市76个镇级检测站联网,全部安装检测数据自动传感器,实现检测数据适时上传,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分析和掌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目前,全市已完成定性定量检测2726批次,快速检测40000余批次。二是加强农产品追溯监管。今年上半年我们对全市“三品一标”基地、市级财政扶持的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和部分生产企业等进行了全面检查,下达整改通知书20余份。截止目前,全市已有265家生产单位、1630个产品纳入追溯体系,实现了生产信息和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倒逼生产企业和农户提高质量安全意识。三是加强源头治理。全市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减少至38家,对1100余家农资经营店进行了规范整治,建立了农药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了“谁在卖药、卖什么药、谁在用药”全程可追溯。加大农资市场执法监管力度,今年全市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05起。坚持走品牌农业发展之路,今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8个、绿色食品4个,全市累计注册农产品商标7700多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0个,省市著名商标31个。共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676个,其中,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44个,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四)围绕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把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推进基础性改革,创新突破改革难点。一是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到村到户要求,以市委农村改革领导小组名义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确股不确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了重难点村庄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工作。截止目前,全市90.7%的村庄开展确权登记颁证,81.3%的村庄土地承包经营证已发放到户。二是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两办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及系列配套文件。今年,全市计划完成501个村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各区市正按程序全面展开清产核资、成员界定和股权配置等工作。三是加快推进金融支农改革。今年以来,多次与人民银行沟通对接,推动商业银行落实金融支农政策。一季度,全市新增涉农贷款107亿元,同比增长13.2%,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贷款4100万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农村产权交易实现新突破,截止目前全市农村产权交易额已突破2.5亿元。

(五)围绕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乡村。一是加快新型农村

社区建设。今年,全市计划新开工100个集聚类社区,截止目前,已开工41个,完成投资27.8亿元。全市已累计建成回迁农村新社区158个,9.5万户、28.9万农民搬进了新居。二是深入开展精准扶贫。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协调相关部门和各区市,全面落实“十项扶贫措施”。三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乡村。下达了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奖补资金1100万,出台了《____市大沽河沿岸美丽村庄综合整治考核评比实施细则》,不断加快大沽河沿岸村庄建设步伐。今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意义重大。上半年农业战线全线飘红,捷报频传。下半年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今年以及整个“十二五”任务目标,为全市顺利实现“转调创”目标奠定坚定基础。

(一)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整建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是继续抓粮食生产。下半年,我们将制定好防灾减灾预案,切实加强田间管理,大力推广玉米“一防双减”等技术,扎实开展整建制玉米、花生等秋收作物高产创建工作,努力夺取秋粮丰产丰收。以中低产田为重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实施高产技术攻关,推进“吨粮市”建设步伐。二是推进农业生产力布局调整。聘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团队,注重与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发展规划等相融合,高标准编制好《____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____-2020》和各专项规划,全面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布局调整。三是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十大重点工程建设。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确保完成新开工100个园区任务。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整合发展,促进城市郊区、大沽河沿岸农业向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产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抓责任落实。加强对“三前”、“三剂”的监管,即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前、进入零售市场前、进入加工企业前,以及收储运环节的保鲜剂、防腐剂和添加剂监管。二是抓农药监管。全面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制购买制度,坚决打击非定点经营单位违规销售高毒农药、非法添加隐性农药成分和游商浮贩走街串巷兜售高毒农药行为。三是抓生产环节监管。加大对生产企业监管,规范农资购买和使用台账、企业生产记录、农产品包装标识使用和化肥、农药施用,推进标准化生产。四是抓农产品质量检测。提高企业自检能力,落实企业自检责任。发挥镇级检测室作用,解决散户检测问题,严格落实产地准出制度。五是抓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将全市“三品一标”基地、各级财政扶持的农业园区和合作社等,全部纳入追溯体系监管。完善农药监管平台,保证农资店全部纳入追溯体系监管。六是抓违法查处。实施“检打联动”,重点打击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三)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农业五大创新”行动。一是突出产业创新,打造“第六产业”。 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粮食、油料、蔬菜等优势生产功能区。二是突出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种业。落实《现代种业发展意见》,加快引进、培育、壮大种业企业,尽快将现代种业打造成优势主导产业。三是突出业态创新,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实施互联网+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创业“五大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四是突出品质监管创新,加快发展品牌农业。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名特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走有____特色的品牌农业发展之路。五是突出经营方式创新,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主体,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

第8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按照“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发展小城镇”的思路,以建设规划为先导,以产业规划为基础,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为重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和小城镇规划,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规划编制原则

(一)科学规划,适度超前。要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预见性,正确处理村镇现状、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村镇与哈东开发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保证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立足实际,以人为本,突出乡镇及各村产业特色,构建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新型村镇。对城子村、石人沟村等具有一定历史文化资源的村屯规划要从保护角度出发,服从服务于风景区的规划,并与之相协调和配套。

(三)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村镇规划编制建设,既要严格标准、积极实施,又要结合实际、尊重民意,因势利导,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三、目标任务及完成时序

目前,我区团结镇和民主乡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团结镇红利村、团结村和民主乡友谊村、民主村、五星村、新国村、新发村、胜利村、光明村等9个村的村屯建设规划已编完成。团结镇8个村和民主乡的3个村的村屯规划尚未编制。因区划调整,永源镇、巨源镇总体规划尚未编制,永源镇、巨源镇18个村村屯建设规划尚未编制。基于这一基本情况,我区20*要完成的乡镇规划目标任务是:

1、哈东地区总体规划。综合评价哈东地区发展条件,将天恒山风景区规划、阿什湖风景区规划、哈东国际工贸区规划等规划并纳其中,明确哈东发展定位及操作实施程序,综合安排各类城市建设用地,尽快启动实施哈东开发。哈东地区规划要指导乡镇及村屯规划的编制。

2、乡镇总体规划。参照编制完成的哈东地区总体规划,重新修订团结镇、民主乡总体规划,确定团结镇、民主乡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完成城镇设计,布置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重点完善团结镇小城镇试点镇建设规划;立即制定永源镇、巨源镇总体规划,明确在*区区域发展中的定位,提出调整村庄布局的建议,原则确定村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三镇一乡的总体规划要预测人口的规模与结构变化,重点是农业富余劳动力空间转移的速度、流向与城镇化水平,并指导村屯规划的编制工作。

3、村屯规划。在编制完成的乡镇总体规划指导下,开展村屯规划编制工作。在哈东规划控制区内的村,对现有居民点与生产基地进行布局调整。其他村要确定各个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明确它们在村屯中的职能分工;要根据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提出调整村庄布局的建议。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要按相对较高的标准编制规划,真正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

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性质的实业公司和“城中村”规划。此类共有8家。对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的,要按城市规划编制的标准,由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城市规划部门审批;凡城市详细规划暂未覆盖的区域,村屯的布局选点和规划设计应先由城市规划部门提出具体意见,并在城市规划部门的指导下编制村屯建设规划。

我区规划编制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进行哈东地区总体规划和团结镇、永源镇、巨源镇和民主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将哈东地区总体规划与三镇一乡总体规划统一编制,通盘考虑,此阶段全部规划编制工作在20*年6月底前完成时间。

第二阶段,以编制完成的哈东地区总体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为依据,编制全区38个村的村屯建设规划。此阶段在20*年上半年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主管区长为组长的规划编制工作协调推进组,成员单位为市规划局*分局、市国土资源局*分局、区城建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城管局、区农林局、区水务局、区环保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局、哈东开发各推进组、区计划生育局、区统计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交通局、团结镇、永源镇、巨源镇和民主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建局,负责组织协调日常工作。

第9篇

主要工作情况

1、挖潜力,乡村干部齐上阵。首先,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王聚宝为组长、党委副书记杨永民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其他领导干部和有关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坚持定期到两个帮扶村负责指导,现场解决问题,研究探讨“十件实事”帮扶项目推进情况,坚持做到“三看”,项目确定看规划,施工过程看质量,项目完工看群众是否满意,通过“三看”,及时发现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协调解决。其次,我乡始终把帮扶村转化作为己任,活动开始后,迅速抽调6名精干人员组成两个工作组,由两名领导干部带队,与省、市驻村工作组同走访、同分析。并结合两个村的实际,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台账,挂图作战,实行项目化、倒计时管理。第三,村干部坚守一线,所有村干部全员上岗,每项工作由一名村干部负责全程盯办,并由群众代表负责工程监督、质量把关等。2、聚合力,把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一是建立制度。为加强对“十件实事”的管理考核,建立了“亮牌公示、倒排工期、项目日报、督导检查、考核评比”等五项制度,用制度保证工作的落实。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十件实事”建设,积极配合工作,出义务工。三是搞好群众评议。每件实事开展以前,都要召集村民代表商议,问计于民,做到“一事一议”。工作完成后,由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评议组,对实事完成情况进行评议,群众不满意的要限期整改。四是主动作为。乡村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影响道路施工的村民生活设施,主动上门入户,讲政策、摆道理,征得村民支持;针对施工中的资金不到位、项目推进慢等问题,及时协调建筑队和有关部门支持,保证了项目进度。五是建立“一村一品”产业管理机制。协调成立了县绿岗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采收、统一销售和分户管理“五统一分”管理机制,实现了规范有效管理。

活动中取得的经验

1、注重聚合力。牢固树立“主角”意识,在落实“十件实事”上主动作为。坚持乡村两级书记牵总负责,乡村两级干部全力以赴,按照乡领导干部分工,分别负责与“十件实事”牵头部门联系,每个帮扶村安排3名乡干部包村帮扶,在街道硬化中,组织全乡干部与乱搭乱建户做工作,确保了顺利开工。注重与工作组沟通联系,安排乡干部与工作组同入户、同走访,对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同梳理、同分析,在工作方案制定上,乡党委与工作组同研究、同谋划,在方案落实中各负其责,实现了目标同向、工作同步。注重发动群众,通过书写标语、召开座谈会、入户宣讲等方式,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到活动中来,永洋公司主动帮助兴业村硬化了主街道,为落实“十件实事”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立足高标准。鉴于乡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为此,我们本着“干就干好”的原则,每项工作坚持高标准。刘窑村在省财政厅工作组的大力帮助下,不但硬化了全村街道和出村路,而且排水设施、亮化、绿化全部到位,街道墙壁全部粉刷,建起了垃圾池,明确了保洁员,建立了保洁机制,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兴业村在市人大办公厅工作组大力支持下,不但硬化了街道,而且铺设了排水管道,建设的文化健身广场品味很高,新建的村卫生室面积高达90平方米。施工坚持高质量,每项工程都由党员和村民代表全程监督,真正把“十件实事”办成了民心工程。3、坚持快节奏。对于乡村负责落实的项目,采取方案先制定、手续先准备、资金先筹措、工程先启动“四个在先”,以动为先争主动。对需要相关部门实施的项目,积极主动争取,力求早开工、早见效。根据2个帮扶村实际,对“十件实事”排出工期,党委会每周调度,倒逼落实。对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协调解决,形成了盯着时间推进、翻着日历攻坚的局面。乡村干部和工作组雷厉风行,事不隔天,确保了“十件实事”快速推进。4、力求见长效。为把活动成效体现在群众笑脸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在落实“十件实事”过程中,结合工作组同步完善长效机制,先后建立了卫生保洁、图书管理、基础设施管护、村班子“三日两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等工作机制,引导群众认真遵守,营造了良好村风。着眼村民持续增收,在工作组大力扶持下,积极探索致富门路,在刘窑村谋划实施了千亩薄皮核桃林项目,一期已栽种300亩,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为群众增收奠定了基础。在兴业村,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向永洋公司输送劳动力500余人,积极为村内现有的工矿配件加工企业联系订单、拓宽产品销路,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下一步打算

一是以县委提出的“大发展、富”,掀起“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为契机,千方百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激发帮扶村“造血”功能,彻底改变落后面貌。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农村干部素质,引领群众创业致富。三是借基层建设年东风,努力把两个帮扶村打造成党建和民生工作的示范村。

第10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农业经济结构成分的全面分析,可以发现农业经济发展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对科学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为了使农业经济发展政策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对我国农业经济的结构进行必要的研究分析。

1.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生产优势不足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逐步放开,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建议,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呈现为总体不足的状况。首先,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体的农村集体经济的竞争力普遍不足,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使区域性农村经济的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其次,随着农产品市场自由化,外国优势农产品的不断涌入,使我国农业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以往受到保护的传统农产品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使部分传统农产品的价格比较优势不断的丧失。第三,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如何发挥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成为新的思考话题。

1.2供给需求结构的不平衡问题

当前我国农产品的供需矛盾还较为突出,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初级农产品的供给较多,但是市场对初级农产品的需要较少。农产品的供过于求的形式已经形成。首先,我国主要初级农产品的供给已经超过需求量,出现了粮食价值持续走低的实际现象。其次,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受阻,国际农产品的市场需要过于疲软。第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民群众对初级农产品的消费较少,对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不断增加,名优产品成为了市场的宠儿。这些结构性的矛盾给农业结构调整带来较大难题。

1.3农民小规模生产经营问题

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农民小规模生产经营的实际问题。首先,我国农村的规模化生产经营程度仍然较低,虽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地区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但是规模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其次,随着农村经营生产结构的调整,不确定风险也相应增加,农产品的收益不确定性也持续升高,农村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风险性在逐步增加。第三,我国分散的农业经济市场主体无法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求,由于缺乏信息的关联性,导致自然风险和资金风险加大。

1.4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

我国地域性农产品布局不合理,农产品没有明显地方性特色,使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不平衡性较大。首先,各地没有发挥出比较优势的作用,未能形成有特色的农业经济布局结构。其次,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只局限在很小的地域范围内,没能从更大的范围适应市场的实际需要。第三,市场供求消息不灵,供求关系也不稳定,从而导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策略失误。

2.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方向

2.1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

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方式,只有不断提高农作物、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全面提高农业经济的市场综合竞争力。首先,从农业经济全过程着眼,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生产、加工、运输等各环节技术的创新和更新,不断推广使用新技术,有效降低农业经济的成本。其次,促进区域性和国际农业技术的合作推广工作的开展,积极引进推广实施先进的农业技术,不断的加强农业技术的合作力度。第三,深入进行农业科教工作改革,鼓励科技人员投身到农业生产的一线,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发挥出农业科研单位的实际作用。使农业科技品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工程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2.2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结构调整

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围绕着市场的需求进行,要根据农产品市场的实际需要,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首先,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要瞄准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围绕市场的需要开发出高效、绿色和优质的农产品。其次,培养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建立国际和国内统一的人才、资金、技术流动市场,形成良好的农业经济发展秩序,优化形成科学的全面性农业经济系统,使农业经济发展环境更好。第三,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信息渠道,全面建立服务三农的农业市场信息平台,及时调整供求关系,进行农产品预警的信息,有效防止农产品失衡造成的影响。第四,政府还应当发挥出市政监控与调整的功能,全面规范农业经济市场,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打开新的思路和途径。

2.3注重培育优质农产品基地

在现代农业市场经济背景下,只有不断培育优质的农产品,才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要。首先,要大力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大示范性和标准化农业养殖、种植的力度,带动农业从业人员进行标准化的生产加工。其次,大力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经济,逐步使剩余劳动力向非农方向转化。第三,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初级农产品的深加工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以适应市场新的消费需要。第四,集中力量发展龙头农业企业,依托强大的品牌优势,带动区域性农业经济发展。

结论:

随着农业经济政策的转变,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地区间的差异日益显著。在现有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难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现实情况下,必须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全面深入调整农业经济的结构,进一步突破农业生产部门和生产经营分散的格局,依托重点农业经济项目,优质的龙头企业,农业新科技的推广实施,全面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林义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5(02).

第11篇

吉水县凝心聚力创建美丽宜居示范县

——吉水县创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工作总结

吉水县紧紧围绕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目标,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全景吉安、全域旅游为要求,以“八带头”为抓手,采取有效举措,快速度、高标准完成美丽宜居示范风景线、美丽示范乡镇、美丽示范村庄和美丽示范农户庭院创建任务,取得了作示范、走前列的良好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吉水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成为深受百姓称赞拥护的民生工程。建设布点覆盖面广,近几年按照普惠制原则,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1.9亿元,共建设新农村点2935个,占全县村庄总数的126.23%,使11.8万户43万农民受益。全域覆盖提前完成,用三年时间安排1805个村点,让所有建制村提前一年全部达到村庄整治标准,打造了文峰镇葛山村、阜田镇竹园村、水南镇荷山村等一批基础设施整治精品示范村。美丽示范亮点纷呈,采取(EPC)总承包模式,按照省乡村旅游5A级标准开展美丽示范创建,金樟大道、沿湖路、昌吉赣高铁吉水段沿线等美丽乡村示范风景线和金滩镇卧虎岭、黄桥镇湴塘、醪桥镇坝溪等美丽示范村庄成为展示吉水形象的窗口和样板。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全县井冈蜜柚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稻虾共作、莲渔共生等生态种养新模式不断涌现,美丽乡村建设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环城市休闲游憩核心区和水西历史文化村落体验圈、水东绿色生态农业养生圈、沿湖路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圈“一核三圈”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农户改厕全面普及,采取统一施工图纸、统一原材料采购、统一施工队伍、统一组织施工和分户建立台账“四统一分”模式,深化“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2%。垃圾治理成效显著,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健全完善监管机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常态化。污水治理全面启动,污水治理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乌江圩镇、醪桥镇固洲村、双村镇连西村毛棚里—排上等3个试点村完成建设。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坚持高位推动,建设美丽宜居。一是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每年安排100多个县直部门单位帮扶组进行挂点帮扶,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全县高质量发展考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的必看项目。二是高位推动。县委书记、县长分别带头挂一个美丽乡村点,经常深入村点调研指导、现场调度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亲自审批每年的全县美丽示范村庄建设规划设计;县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每年都有挂点帮扶任务。三是高效推进。县分管领导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度召开一次现场会推进;县新农办每月一督查一通报一排位,每周定期编发一期美丽乡村建设周报,做到重点工作、亮点特色随时编发专栏的形式,宣传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动态、政策,进度和经验,营造了浓厚的建设氛围。

(二)突出规划引领,做到全域规划。一是深入实施全覆盖行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三年的时间实现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点700个、605个、500个,三年共实施1805个村点,实现提前一年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特别是在2020年完成全覆盖的基础上对基础条件薄弱的村庄246个村点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升级。二是统筹编制全域规划。树立全域规划理念,加大对规划投入力度,对50户以上村庄规划费用由县财政解决,50户以下村庄规划编制由各乡镇负责。统筹布局美丽示范风景线和县级美丽示范村庄建设,聘请国内经验丰富资质好的设计单位,精心规划美丽示范乡镇、美丽示范村庄、乡村旅游点及其连接线,所有工程项目都达到AAA级乡村旅游点等级。三是严格执行规划建设。加强规划宣讲,促使农民群众了解规划、执行规划,敦促各美丽示范创建施工单位严格依据规划设计施工,确保工程项目严格依照施工图,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全面落实规划设计。

(三)突出彰显特色,打造示范精品。一是建成一批美丽示范乡镇。坚持“乡镇沿线申报、村落连片打造”,通过以乡镇为单位落实新农村建设村点,统筹安排村庄开展片区化、组团式建设,建一片成一片,彰显整体效果。着力引导金滩、文峰两镇按照“五化”(规划全域化、设施现代化、环境洁美化、乡风文明化、产业特色化)标准,高标准对标创建美丽示范乡镇。二是建成一批美丽示范风景线。坚持统筹规划、建一片成一片理念,连线成片打造美丽乡村建设风景线,高标准、大投入建设建设金樟大道示范带、沿湖路示范带、昌吉赣高铁吉水段沿线示范带等3条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形成沿线格局新、镇村皆是景。三是建成一批特色示范村庄。重点从传统保护村落、历史古村、生态名村和产业特色村中择优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自然生态、文化底蕴较好的村庄,通过实施差异化指导、个性化塑造,高标准创建水南镇义富村、阜田镇陈诚故里等25个“田园乡村、文化古村、现代宜居乡村”。

第12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梳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下一步的工作任务,为促进农业农村和谐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刚才,农林局周德新局长结合我区实际,传达了省市相关精神,通报了相关工作情况。下面,为全面做好当前和年内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立足于平安建设,深入开展好三项基础工作

(一)强化措施,管好“菜篮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政府重视、媒体关注、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提供质量安全的食品,也是我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各涉农部门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大力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断探索和完善工作机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是组建了多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推行了农业标准化,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造了基础条件;三是初步构建了功能齐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广泛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四是加强了投入品监管,从源头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从前阶段的抽查情况来看,结果很不理想,对此,各有关单位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继续下大力气净化“菜篮子”、“餐桌子”,依法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切实加大管理力度,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构建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生产过程、农产品违禁使用农药以及生猪使用“瘦肉精”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建立规范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示制度。二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大力推广、普及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建好一批示范基地。三是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健康消费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浓厚氛围。四是健全体系。建立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标识,实施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使农产品质量溯源能真正付诸实施。五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安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安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实行“以奖代补”,鼓励和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和种养大户认证有机食品、加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品牌申报工作力度,提高我区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

(二)坚决整治,理好“钱袋子”

减轻农民负担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向农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央、省、市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也作出了相应的部署,区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各成员单位,认真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民得到的实惠明显增加,全区没有发生因农民负担而引发的恶性案件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基本实现了确保农民负担继续减轻不反弹、涉农负担恶性案(事)件和重大群体性案(事)件不发生、涉及农民负担不增加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四个确保”目标。从整体上看,我区农民减负工作由“治重”、“治乱”转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有效防止反弹的新阶段。农民减负任务依然比较艰巨,减负工作仍然要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当前,我区一些涉农乱收费现象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由农民个人负担向村集体经济组织间接负担转移的现象,农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必须坚决整改。

下阶段,我区农民减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农民权益为中心,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建设“平安龙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20*年全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意见》(浙农监办〔20*〕7号)要求,加强和完善“八项机制”,加大监控力度,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民负担继续减轻不反弹,不发生涉农负担恶性案(事)件和重大群体性案(事)件。主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监督检查不放松。进一步加大明查暗访力度,重点查处向农民乱收费、乱罚款以及截留、平调、挪用补贴补偿款等涉及农民负担的案(事)件。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纠、有纠必严。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经常上访的地方和领域的综合治理,如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建房、农村土地征用和安置补偿、殡葬、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乱收费、乱罚款现象。进一步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全区涉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18个责任部门和单位,要针对本部门本系统的重点领域,进行专项治理,开展自查自纠,并将纠正情况报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进一步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发挥好农民负担义务监督员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加强维权,按照“及时受理、及时查处”的原则,健全办理制度。同时,通过新闻媒体、标语、配合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广泛宣传农民负担政策、法规,扩大减负工作的社会影响,正确运用舆论监督,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监督农民负担的氛围。

二是坚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不放松。村集体的资产就是农民的资产,村集体的负担最终就是农民的负担。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农民负担问题就是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或资产管理混乱造成的,因此要从健全制度着手,加大执行力度,切实把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和农民负担的各项监管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要切实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及时调整公示内容,以有效遏制和纠正违规设立项目、擅自提高收费标准、随意扩大收费范围以及搭车收费行为。进一步严格执行农村报刊征订费用限额制。各镇(街道)及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对照区纪委、区委宣传部、区减负办《关于对村级报刊订阅费用限额的通知》文件要求,做好整改落实工作。并认真探索有效监管办法,切实降低村集体报刊征订负担。进一步严格执行义务教育“一费制”和免收学杂费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的执行。严肃查处涉农案件和违规违纪行为,对违反规定擅自出台的加重农民负担项目、发生涉农收费案(事)件的,一查到底。区农林局、审计局要加强农村财务审计,逐步建立健全农村财务三年一轮审制度,对审计中发现的涉农负担问题,要及时通报给有关职能部门,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三是坚持部门协作不放松。深入实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谁主管、谁负责”的部门责任制,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涉农收费部门要抓好本系统职能范围内的减负工作。区农林局作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具体职能部门,要履行好牵头职能,承担好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任务,做好具体工作。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对本区域的农民负担要有预警分析,有治理措施,发生重大恶性案(事)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的,要有应急处置措施。

(三)深化机制,把好“车轮子”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平安龙湾”建设的实际,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区”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示范社区)4个、“平安农机”示范村38个(其中省级1个)、“平安农机”示范户302户,全区农机事故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机事故明显减少,被评为全省首批“平安农机”示范区。今年,我区将继续深化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区创建。根据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文件精神,我区正积极申报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区,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协作,合力推进,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健全农机安全管理组织领导。区农林局要牵头成立农机、安全监管、交警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每年不少于2次。

二是进一步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由区安监局牵头,把农机安全生产纳入政府安全生产考核内容,督促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大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把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安全知识课程。

四是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执法检查,完善“警农联络室”工作机制,区农机、交通、交警、工商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强对农村道路的动态监管,遏制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法载人、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加强农机维修点和配件经营店的检查,依法实施农业机械维修和配件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杜绝因维修质量或配件质量引发农机事故。

五是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公开事故报告电话,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

六是进一步完善各成员单位间的信息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农机牌登记证发放、安全检验、农机道路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情况。

七是进一步抓好各“平安农机”示范镇、村的巩固和完善工作,做到机制健全,台帐齐全。

二、立足于强农富农,深化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力以赴、强化措施,切实将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前阶段,全区按照“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明确、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科学、奖惩手段有力、保障措施到位”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责任农技推广制度试点,加强责任落实和考核,优化人员知识结构和服务模式,初步建立起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根据省、市的总体部署,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区级农技推广人员,包括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和农技指导员的审核聘任工作,落实镇(街道)责任农技员的定编定岗工作,制定相关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落实区级农技推广人员联系基地、农业企业,加快责任农技示范镇(街道)的建设,完成各镇(街道)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

各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密切合作,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农林局要牵头,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理设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布局,科学设置职能,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结构。人事劳动局要科学构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机构设置,从根本上调整、理顺与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编制体制。财政局要对改革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做好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经费保障和农技人员工资、补贴待遇的落实等工作。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全力做好相关工作。各镇(街道)要成立领导机构,完成责任农技员的审核、聘任工作,制定责任农技岗位职责和相关制度,落实责任农技推广人员联系村、联基地、联大户工作,总结责任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

三、立足于树新形象创新业绩,切实作好农博会参展工作

第三届温州农博会将于今年11月中旬举行。农博会是农业的盛事、农民的盛会,不仅是展示我区“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大舞台,而且也是展示我区农业农村工作成效的舞台,同时也是加快我区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又是百年圆梦的奥运之年,办好这次农业博览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虽然有两届农博会的组织、参展经验,但这次离农博会开幕不足三个月,时间紧、任务重。为切实组织好此次农博会参展工作,区委、区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由陈区长为组长、徐副书记和我为副组长;下设办公室设在农林局,由周德新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沈爱巧副局长为办公室副主任。同时,参展实施方案即将出台,希望各相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把每一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全面推进各项筹备工作。

一要加强领导。各有关单位、镇(街道)要按照“目标要高、内容要全、工作要细、效果要好”的要求,把筹备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精心安排各项筹备工作,做到提早准备、重点突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二要狠抓落实。各单位、各单位要根据各自承担的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工作指标,明确人员负责农博会筹备工作,将任务落实到位,责任细化到人。按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以倒计时的方式,一件一件地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