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7:31: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海洋经济的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海洋产业经济;现状;问题
海洋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宝库,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资源不仅是包括海洋水域范围及其范围内的生物等可再生自然资源,还包括海域内所蕴藏的石油、天燃气等不可再生矿产资源。而海上航运的快速发展也是海洋资源的一种利用方式,给我国的海洋经济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海洋风能、潮汐能等海洋能源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之一,对我国能源结构的构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海洋产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我国海洋产业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和新兴产业亟待发展的局面。
一、海洋产业的类型
传统的海洋产业主要集中在海洋捕捞业、盐业和海洋航运业方面。
海洋水产业和捕捞业可以被看作是我国海洋经济的第一产业,近年来维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我国海洋生物种类多样,而且我国的捕鱼业发展较快,渔业产量居于世界第一位,海水养殖发展迅速,在海洋产业中的占比逐年增加。但第一产业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崛起,占比有所下降,面临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等问题。
海洋经济的第二产业多指海洋盐业、油气产业等。我国海盐产量居于世界首位,海洋油气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虽然起步较晚,但油气产量逐年增长,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
海洋产业中新兴的海洋滨海旅游业和远洋航运业以及海洋生物医药业也迅速崛起,海洋能源的利用也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已经居于海洋产业经济的首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滨海旅游也发展迅速,同时也带动了区域内餐饮服务、海水养殖以及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崛起和发展是生物医药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提高了海水养殖和渔业的附加值。风能和潮汐能是可再生新能源,对它们的利用还刚刚起步,但发展潜力巨大。海洋运输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近海港口的吞吐量逐年稳步增长,新的现代化集装箱及散货深水港口的建成与投入使用,使得其功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高效,不断趋于国际化的管理水平,使得我国的海洋运输能力不断增强。
二、海洋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海洋产业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同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
近年来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使得海洋资源面临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国近海旅游业的发展尽管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和区域内人们丰厚的经济回报,但对海域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过度的捕捞和近岸开发使得海洋生物资源面临日益匮乏的不利局面,这些都需要国家和政府的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和限制,并引导渔民利用高科技进行产业转型,开展深水养殖和水产品的二次开发利用和深加工等,给海洋产业经济一个长久的科学的发展环境。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造成近海排放物严重超标,入海的污染物的总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海域内海水的污染情况日趋严重,海洋的净化能力出现超负荷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海产品的质量安全,也不利于海洋生态h境的健康发展。
海洋产业经济的产业结构近几年来的发展虽然日趋合理,但仍面临产业升级和转型问题,新兴产业的发展有着政策的支撑,但真正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时,我国近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海洋产业的趋同现象非常严重。各个滨海经济区中海洋渔业、旅游业的产值都很高,但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海洋产业的经济结构还需要作一定的调整。
三、海洋产业经济的发展展望
面对海洋产业经济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海洋开发的规划和调控力度,制定适合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加强各部门的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应用高科技的技术对海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发展新兴的海洋产业,同时发掘传统产业的新的增长点,不断提高我国海洋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海洋产业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水平,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产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一些海洋产业发展较快,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海洋产业的结构逐渐走向合理化,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海洋产业的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我国海洋产业经济的发展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孙福明,蒋蕴琪.福建省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33).
[2]刘妍,勾维民.大连在辽宁“五点一线”战略下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01).
关键词:海洋经济 海洋环境 环境保护 海洋灾害
前言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 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
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
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于紊动影响不显着的海域,可不考虑湍流影响,而对于湍流效应显着的区域,如排污口近区,则应考虑湍流效应。此外,采用坐标变换,可建立一种能够考虑复杂地形和套流效应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够较好地重现实际海域的三维潮流特征。在较小范围的水域,水流数学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湍流模型为基础,针对水温和盐度分层流的流动特性,考虑浮力对紊动的影响,建立用于模拟同时存在温度和盐度梯度这一类密度分层流的k-(单流体数学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别对两相本身的湍流输运规律以及相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模拟,建立两相湍浮力分层流的双流体数学模型。
在波浪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可应用BI—CGSTAB法求解由椭圆型缓坡方程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组,以提高求解效率。从水波发展方程出发,可导出一种用于大区域波浪变形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弱非线性波色散关系,可使双曲型缓坡方程能
够有效地考虑波浪的非线性效应。对高阶Boussinesq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从入水到深水都达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线性精度,可以更精确的计算较深水域波浪的非线性特征。
针对带自由表面的波浪场问题,通过把能有效模拟自由面形态的N— S方程和波能平衡方程的结合,可导出一个能考虑破波能量损失的抛物型缓坡疗程,用这个方程可模拟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破碎引起的波高变化。建立沿岸流数学模型,可模拟海岸上波高变化和破碎波波高、波浪增减水和沿岸流。
在波流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方面,对于弱流情形,可采用一种考虑流影响的修正的合流缓坡模型;对于强流情形,可采用在Botssinesq方程中考虑流影响的模型。可以将辐射应力的计算公式与抛物型缓坡方程中的待求变量联系起来,建立一种辐射应力计算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可对较大区域均匀斜坡地形上的波浪辐射应力进行数值模拟。
在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基于N一S方程所建立的深度平均的二维应力一通量代数全场模型,可对非对称潮流作用下的侧向岸边排放问题过分数值模拟。以研究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系统作为目标,在分析近海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基础上,针对近海海域水污染的特点,从三维湍流模型出发,在动量方程中引入表面风应力、底部切应力以及柯氏力的作用;在输运方程中引入反映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的源、汇项,可建立一个统一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综合作用的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模型,它可为环境评价、水质规划、污染控制以及水域排污工程设计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确定水域环境容量,从而制定水域环境保护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应该指出,在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研究方面,数学模拟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论是何种数学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是研究水质模型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水质模型的科学性和预测能力。而这些必要的数据是无法从数学模型本身来取得的,有些可以通过现场观测来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数是要通过基本机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这方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能模拟海洋动力因素的先进实验设备,现代化的量测仪器和测试系统是开展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的必备条件。进一步完善PIV和LIF的浓度场、速度场同步测量系统,可研究非破碎波浪、破碎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水流的垂直结构,获得流场中水质点速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过程;并同步获得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浓度场的空间及时间变化过程,可用以分析定量污染物团在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扩散的基本特征和扩散系数。
二、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
为了充分利用海洋空间,现代海洋空间利用除传统的港口和海洋运输外,正在向海上人造城市、发电站、海洋公园、海上机场、海底隧道和海底仓储的方向发展。人们现已在建造或设计海上生产、工作、生活用的各种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和海底工程,估计到21世纪,可能出现能容纳10万人的海上人造城市。我国澳门和日本已经在海上建成了人工岛海上机场。为缓解紧张的陆地资源及减少城市噪音等,日本已经于99年8月在东京湾用6块380米长,60米宽的矩形漂浮钢板拼装海上漂浮机场。
由此可见,随着海洋资源与空间的开发利用,各类海上工程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复杂和庞大,保证这些海上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及采取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措施将越来越重要。海岸带和近岸海域是各种动力因素最复杂的地区,但同时又是经济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海上工程建设如果考虑不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环境灾害。工程设施可能破坏原有海岸带的动态平衡,影响岸滩的冲淤变化。海上回填和疏浚会改变海岸的形态,破坏某些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若对含有污染物的疏浚污泥倾抛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二次污染。海上石油生产中的溢油事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日益增多的海上退役工程设施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将会逐渐成为海上障碍物以致引起公害。海洋工程抗灾减灾的任务是一方面要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界海洋灾害带来的报失,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人为造成的海洋环境灾害。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协调发展日显重要。如港口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航道、港池开挖、疏浚引起的泥沙输运及其疏浚物抛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深水港口水工建筑物、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结构的环境和生态影响;破波带及其附近水域沿岸流对物质输运扩散规律研究;大型海岸工程、岸滩保护和整治工程引起的海域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海岸演变、防护及开发利用新概念的原则与理论,如由于工程措施所引起的海岸动力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及与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与协调。
随着沿海大、中型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平建设中的污水深海排放技术,感潮水域污水多点排放漂移扩散研究,天然海湾、人工湖及人工运河的水质交换能力,人工沙滩的保护措施,滩涂围垦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等,都将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鉴于黄河三角洲海岸线不断依退所带来的国土面积减少、陆上设施受到威胁甚至破坏、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条件的毁灭性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是非常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此外,长江三角洲、珠江口及珠江三角洲的海岸开发、滩涂围垦和岸滩保护及整治工程对水域影响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也切枰?重点研究的课题??BR>以主要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海岸带地区以及主要海域的经济发展为背景,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模拟系统。与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一样,将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针对经济发展规划,预测由于发展经济带来的海域环境水污染的恶化、海洋自然灾害(台风、巨浪、风暴潮、地震、冰害、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海洋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数字手段统一地加以处理,建立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将会是决策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和具体规划时的一个十分有
效的手段。
三、海洋灾害的精确预报及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的研究
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及海岸侵蚀等。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上百亿元人民币,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工程结构的投资费用很高,一旦发生破坏,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如1969年渤海冰推倒“海二井”平台,1989年风暴潮损失超6亿元,1991年DB29销管船在南海通台风翻沉等)。当前我国海洋能源开发与海洋空间利用的绝大部分活动是在近海和极浅海海域。为了保证在这些海域所建造的工程设施能够安全服役免遭破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这一海域中严酷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我国东临西北太平洋,每年出现的台风数目占全球的38%,其中对我国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每年有7—8个。每当台风在我国登陆或接近我国沿海通过时,都会在沿岸局部地区产生风暴潮,形成风暴潮灾害。
在我国北方海域(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由于受寒潮影响,沿岸地区每年都有结冰现象,结冰严重的年份则出现冰害。若对这些海洋灾害估计不足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渤海重叠冰与堆积冰的形成,不但可给结构物以强大的冰压力,而且由于冰激引起的振动作用,也会给海洋平台的使用和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而冰区溢油的迁移规律及预防和清理技术,至今尚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近岸大面积冰排和海上浮冰,在波浪、潮汐作用下都会引起海冰的断裂,断裂后冰块的尺度直接影响其对结构物的作用。在渤海海域建造的海洋平台,为了抵抗冰害,往往建成正、倒锥体的结构型式,冰排对锥体结构的冰荷载及与其的动力相互作用,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在海冰力学的研究中,除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外,实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实验研究中,模型冰可采用冻结模型冰和非冻结模型冰来进行,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发展这两种技术是海冰力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域中时有地震发生。强烈的地震将有可能是海上工程设施的主要破坏荷载。如果一旦在地震中结构物(海洋平台、钻井船、人工岛、输油及输气管道等)发生破坏,除其直接经济损失极大外,其次生灾害——火灾、环境污染等的后果也不堪设想。
近年环太平洋地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都在上升,造成重大灾害。大型海上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特别是抗震防灾的基本原理和减震技术措施需要认真研究。海域中的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振动破坏机理更有待深入研究。日本阪神地震记录资料表明,地震及由此引发的巨浪共同作用对水中和岸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水工建筑物的这类破坏机理,至今国内外对此都很少研究,且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国内外对此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开展极少。这是海上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以下的一些研究内容将是为解决海洋工程设施抗震措施中的关键技术所必需考虑的,如近海环境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和频谱特性,强震海底多维地震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地震波传播特性及地震动输入机理;海域中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考虑周围水介质影响的结构振动破坏机理、振动控制、地震动时颇联合分析模型和输入机制、非线性动力分析和动力破坏试验;核电站海域工程建筑物抗地震性能,海洋采油平台及地下输油管线与地基土动力相互作用,码头及护岸建筑物地震稳定性;海域中水工建筑物的性能设计和地震设防标准等。
海上水工建筑物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其损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结构的老化、疲劳、超载、内部损伤(裂缝)、地基沉降变形以及环境的物理化学损伤(低温、冻融、大气侵蚀)等;其二是设计不周或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原材料不合格,管理维护不善等。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的损伤和事故都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海洋经济 海洋科技 海洋开发
一、海洋经济概述
(一)发展迅猛,竞相开发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海洋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根据市场调查显示:2000年,全球海洋市场产值为5340亿美元,而到了2010年,全球的海洋市场产值达到了15 000亿美元。海洋经济的巨大潜力,使得一些临海国家开始重视自己的海洋资源。为了大规模、全面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许多国家制定了海洋经济的发展战略,组织专家对其海域进行资源勘测,制定开发方案。可见,发展海洋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
(二)知识经济
海洋开发是指人类通过采用各种手段对海洋所蕴藏的生物资源、矿物资源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的开发和利用。因为海洋环境不同于陆地环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开发海洋的技术及所使用的工程材料与陆地也大不相同。因此,要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海洋,必须先发展海洋科学,掌握海洋资源的特点。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实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从海洋资源勘探到资源的开采、再到海洋资源的加工生产都离不开知识系统和高新技术的支持。
(三)开发与环保统一
伴随世界海洋经济的迅猛增长,海上的各项工业生产活动也多了起来,尤其是海上的石油钻井平台。海洋开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能源和财富的同时,也给海洋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深海底资源开发造成的洋底塌陷、海洋运输石油管道产生的漏油以及运油船舶对海域的污染等。针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世界上主要的海洋国家均制定了有关法规,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调整海洋开发和环境生态之间的关系,以求达到开发与环保的统一,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四)海洋经济转型
高科技的应用使海洋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改造,捕捞业从近海捕捞走向远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精加工的现代海洋渔业;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在船舶设计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现代船舶制造的自动化、现代化程度得到很大提高。由于一系列的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开发,利用先进技术改善传统产业,逐步形成了在新高技术武装下的现代海洋经济产业体系。
二、海洋经济形态
伴随现代科技的进步,我国的海洋经济迅猛发展,时至今日,出现了很多类型的海洋经济企业,大体上有四种主要的海洋经济形态。
(一)海洋渔业
海洋渔业是最早的海洋经济形态,就是通过一些渔具在海洋中进行海洋生物的捕捞,不过,其产品已不只限于鱼类,还包括蟹类、虾类、海星、海胆等其他海洋生物。近代海洋渔业发展迅速,在传统海洋捕捞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海洋渔业加工、海洋养殖等海洋经济形态。
(二)海洋矿物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海洋经济的一个重要形态就是海洋矿物开发。目前主要是通过在海洋上搭建钻井平台,对洋底蕴藏的石油、天然气进行开采。也有对海底锰等黑色金属进行开采的,由于要深入海底开采,耗费成本太高,目前仅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三)海洋药业
在海洋中有很多海洋生物体内含有特殊的药用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菌、降压和抗凝血等药用价值,对海洋生物加以捕捞,并从中提取药物成分制成药物产品,由此海洋制药业便发展起来。目前海洋药业已进入产品开发阶段,并已经有多种海洋药物获国家批准上市,像河豚毒素、多烯康、角鲨烯、盐酸甘露醇等。还有多个海洋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很快就可以上市。
(四)海水利用
海洋中存贮着丰富的水源,蕴藏着强大的能源。海水利用就是通过现代的科技将海水蕴藏的能源加以利用,像利用海水的涨潮落潮运动开发出的海水潮汐发电。通过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换成淡水,解决部分省市的缺水问题。还有利用富含盐分的海水来制取食盐,都是对海水加以利用。
三、海洋科技发展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影响
海洋科技的发展对我国海洋经济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四种海洋经济形态的分析,我们可以知晓海洋科技发展随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海洋科技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
不管是海洋渔业的发展,还是海洋矿物的开采,以及海洋药业和海水利用都是依靠海洋科技为基础的。没有海洋科技进步制造出来的捕捞设备、采矿设备、制药设备以及海水淡化、潮汐发电等仪器设备,就没有这些经济形态的产生,完善的生产设备是这些经济形态产生、发展、辉煌的基础,而海洋科技的进步是这些设备得以研制出来的基础,可见海洋科技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海洋经济的发展是海洋科技发展的前景
反过来由于海洋经济发展采用的生产设备简陋,功能不全,也为海洋科技的研发提出了要求,为了解决海洋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开展新技术的研发,新技术的实验,又促进了海洋科技的进步。
可见,海洋科技的发展与海洋经济的发展相互作用,最初是海洋科技的进步带动海洋经济大力发展,而后大力发展的海洋经济又促进了海洋科技的进一步研发,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发展。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科技的进步,海洋科技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但海洋科技不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决定条件。发展海洋经济还需要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的大力援助。先进的海洋科技发展加上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与援助,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将指日可待,而海洋经济的发展又会带动海洋科技的研发投入,必将换来科技与经济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殷克东,王伟,冯晓波等.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2):107-112
[2]乔俊果,王桂青,孟凡涛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科技政策演变[J].中国科技论坛,2011,(6):5-10
[关键词]广西海洋经济;产业结构;SVAR;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7-0062-03
1引言
广西沿海地区拥有1629千米的大陆海岸线长度,在全国11个沿海省份排名第六,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海洋经济指开发利用海洋的相关产业与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既包括传统的海洋盐业、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和现代的海岸线与海岛开发,也包括随着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海洋现代服务业、现代涉海工业。包括海洋船舶制造业及配套工业、滨海旅游及相关酒店餐饮娱乐服务业、海洋生物化工医药,以及海洋新材料、新能源和海洋保护等产业经济。2013年广西的海洋生产总值达到89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8.1%。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海洋经济逐渐实现了转型,海洋产业结构也逐步优化[1]。有效地衡量国家的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进一步发展海洋经济的需要[2]。
国内学者经过对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结构的关系的大量研究可知: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机制,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则会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而海洋经济的发展也会促进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海洋经济发展不仅影响海洋产业结构,并且涉及腹地产业结构。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样离不开整个经济腹地的支撑。所以海洋经济发展与其腹地产业结构演进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发现,学者们的研究集中于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结构,缺乏海洋经济对内陆腹地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具体到某个省份的研究就更少了。本文通过建立SVAR模型,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对广西海洋经济与腹地产业结构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2广西海洋经济及产业结构现状
近几年,广西海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1997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19.52亿元,占GDP比重为3.85%。2013年海洋生产总值为899亿元,为1997年的46倍,并且海洋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上升,2013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到6.25%。由此可知,广西海洋生产总值的总量到了较大的发展,海洋生产总值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上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不大,海洋经济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近20 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改变也产生了影响,广西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由表1可知,广西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1997年的32.1%下降到2013年的16.3%;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由1997年的33.8%上升到2013年的47.73%,约占广西生产总值的一半,成为广西生产总值的重要部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1997年-2002年呈上升趋势,由1997年的34.1%上升到2002年的42.6%,2002年后所占比重开始下降,由2002年的42.6%下降到2013年的35.97%。
对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广西产业结构和促进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选取1997―2013年广西海洋经济总量GDP、第一产业比重FIND、第二产业比重SIND 以及第三产业比重TIND 作为样本进行分析,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及相应的脉冲函数分析了海洋经济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动态相关性。
3S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
美国学者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于1980 年提出VAR 模型,其在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因果关系、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中体现了重要的学术价值[3]。但 VAR 模型将变量之间的当期相关关系隐藏在了随机干扰项中,为了明确变量间的当期相关关系,需要引入结构化的VAR 模型(Structual VAR)[4]。本文实证分析采取年数据,为了分析广西海洋经济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根据《广西海洋统计年鉴》和《广西统计年鉴》以及广西统计局、广西海洋局的统计年报,选取1997―2013年广西海洋经济总量GDP、第一产业比重FIIND、第二产业比重SIND以及第三产业比重TIND作为样本进行分析。为了消除在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并且维持原始数据的协整关系,需要对数据GDP、FIND、SIND 和TIND分别取对数处理,并记为LNGDP、LNFIND、LNSIND 和LNTIND。
3.1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是否平稳影响模型的稳健性以及实证结果的分析,在建立S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之前,需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利用Eviews6.0软件,采用比较常用的ADF单位根检验法对模型中的变量LNGDP、LNFIND、LNSIND和LNTIND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DLNGDP、DLNF、DLNS和DLNT为时间序列的一阶差分。由表2可知,广西海洋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为不稳定时间序列;但其一阶差分均为稳定时间序列,呈现了平稳的状态。各指标为一阶单整,符合平稳条件。
3.2模型识别
本文对 SVAR 施加AB 型约束,至少要施加2K2 -K(K+1)/2个限制条件才能识别出结构冲击。该模型采用4个变量,因此从经济理论和 SVAR 的约束条件出发对模型至少施加 22个约束,才能使模型满足可识别条件。
本文中约束矩阵 B 是单位矩阵,A 矩阵对角线元素为 1,由于变量当期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对其他变量从经济意义进行约束。
3.3模型稳定性检验
在构建SVAR模型后,需要对其进一步检验,经过多次计算与比较,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并满足AIC最小原则,本文所建立的SVAR模型的AR根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可见,模型征方程所有根的倒数值都小于1,所有单位根的模的倒数均位于单位圆内,因此模型是稳定的,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3.4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因果性分析方法,是指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带来的影响,它表示给一个内生变量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对模型中其他变量的影响。为了动态分析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对广西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本文通过采用脉冲响应分析来实现。由Eviews 6.0计量软件得出的广西海洋经济对三大产业结构的脉冲响应结果如图2 所示。
图2中,自左到右分别给海洋经济LNGDP一个正的标准差结构冲击后第一产业所占比例、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脉冲响应结果。下列各图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年度),蓝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红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观察图2可知,在海洋经济LNGDP 一个单位的正向标准差冲击下,第一产业所占比例LNFIND前2期呈现下降的趋势,在第3,4期比较平稳,在第5期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并由正向效应转为负向效应,第7期开始逐渐回升并趋于平衡状态;第二产业所占比例LNSIND 在最初阶段呈现上升状态,并在第3期由负向效应转为正向效应,并维持到第4期,第4期后开始逐渐下降并趋于平衡状态;第三产业所占比例LNTIND 最初趋于平稳,在第3,4期呈现负向效应,于第4期开始逐步上升,第5期转为正向效应,并最终趋于平衡。
通过对图2中广西海洋经济对三大产业脉冲响应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可知,在短期内,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使得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降低,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初并不明显。随着广西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从长期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例相对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例产生正效应,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会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影响不大。
4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选取1997―2013年广西海洋经济总量GDP、第一产业比重FIND、第二产业比重SIND 以及第三产业比重TIND 作为样本进行分析,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及相应的脉冲函数分析了海洋经济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动态相关性,得出在短期内,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使得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降低,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初并不明显。随着广西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从长期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例相对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例产生正效应,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会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影响不大。
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开发利用海洋与保护海洋并重,坚持绿色发展海洋。一定要做到将待开发海洋资源的自身特点和相关海洋产业部门发展的独特需求相结合,制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有条理的开发计划[5]。如大力发展高效渔业、特色渔业、生态渔业等,大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促进海洋资源节约利用。加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的同时要保护好海洋的生态环境。建立完善的海洋保护预防和监督管理体系,注重将各项规章细则落到实处,防治出现“先开发后污染、先治理再污染”的旧现象。
(2)增加海洋科研投入,促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增加海洋科研投入可以通过提高经费投入、增加人员配给等途径。海洋产业技术是海洋产业部门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海洋科技含量,将高新技术应用到海洋产业中,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产生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如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电力以及海水利用等新兴产业;加强信息技术在港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等。
(3)实现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充分结合,形成海陆经济联盟。
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联性,需要海洋和陆地的联合支撑。以陆地为依托,海洋为拓展空间,把海洋产业与陆域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形成陆海联动发展。充分利用港口资源,构建陆海联运物流体系,吸引外资向港口聚集,发展临海工业。沿海与内陆经济的发展相互联动将会促进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进而进一步促进广西产业结构的演进。
参考文献:
[1]谭晓岚.论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7):12-16.
[2]Kildow J T,Mcllgorm A.The importance of estim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oceans to national economic[J].Marine Policy,2010,34(3):367-374.
[3]段显明,郭家东.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基于VAR 模型的实证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52-55.
关键词:海洋经济 科技创新 海洋循环经济
海洋经济的实践远远早于对海洋经济理论的研究。亚太经济的发展开始走向海洋经济之路,日本是其典型的代表。山东省与辽宁省隔海相望,其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辽宁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日本——科技创新加速海洋开发
近年来,日本利用科技加速海洋开发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海洋经济跨入新的成长期,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海洋经济区域业已形成,先后形成了关东广域地区集群等9个地区集群,这不仅构筑起各地区连锁的技术创新体制,也形成了多层次的海洋经济区域。
第二,日本海洋开发包括经济开发、技术开发,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向纵深方向发展。
第三,日本海洋相关的经济活动急剧扩大,形成了包括科技、教育、环保、公共服务等海洋经济发展支撑体系。
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制订了海洋开发战略计划,并采取了许多具体的措施,着重海洋科学技术开发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日本与我国同为东亚海洋大国,海洋经济发展异曲同工,辽宁省在制定海洋经济的发展战略时,应参考日本的实践经验。
山东省——政府重视推进战略实施
山东省与辽宁省隔海相望,80年代时期就一同开展“海上辽宁”、“海上山东”海洋战略的实施。
山东省的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于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并把发展海洋经济当作一项关系长远利益的战略性工程来对待。
山东省还一直强调依法治海的精神,海洋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海洋法制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初步构建了较为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框架,从而使得海洋开发严谨有序。
近几年,山东省依靠海洋科技力量和众多海洋科研院所,大力发展海洋科技,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兴的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海洋产业迅速崛起,新技术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海洋药物保健品、海洋精细化工、沿海旅游、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等。海洋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不断提高,新研究成果的投入使用使山东省的海洋经济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增长点。
经验启示
发展海洋经济,由于国家(地区)的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也并不完全一样。但由于海洋经济的共同特性,国内外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都采取了以下举措:
1、政府管理综合化
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要对政府的作用进行正确定位。首先,海洋经济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求政府对海洋经济进行综合管理,以利海洋资源最优利用,发挥最大的资源潜能。其次,海洋经济的发展涉及很多政府部门,需要这些部门通力合作。再次,与陆域经济管理相比,海洋经济具有特殊性,所以政府对海洋经济发展介入的范围更广,也更为深入;政府的管理主要集中在部门协调和对经济外部性的治理这两个方面,其他领域则更多地强调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2、产业结构合理化
目前,发达国家的海洋产业结构呈现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海洋油气、滨海旅游、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构成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第二,“二、三、一”次产业结构顺序正向“三、二、一”次产业结构顺序演变。以高技术支撑的近海油气业、临港工业,以及滨海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生产性海洋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主体。第三,区域特色明显。由于各国(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海洋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即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比较优势。
3、加强培育海洋主导产业
根据沿海城市海洋各产业增加值和全省海岸带资源调查,考虑到海洋9类行业增加值的梯度分布和资源基础,把省内海洋经济划分为主产业集群区、发达区、潜力区、欠发达区4个等级。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科技资源方面的两大优势,按照发挥优势、重点突破的要求,积极培植壮大海洋主导产业,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带动高素质海洋产业体系的形成。
4、海洋功能划分越来越明确
海洋经济是海洋水体资源经济、海洋产业经济、海洋区域经济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其发展不仅是产业发展的结果,而且是空间变化与空间组合的结果。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的再生产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海洋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开发,需要有强大的陆域经济作支撑,海洋资源优势只有在与沿海陆域经济联动发展中,在与区域生产力布局紧密结合中和国际社会的合作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因此,要构建布局合理、陆海一体的生产力发展平台,加快辽宁省海洋产业由资源型向综合型转变,由分散向集群化发展。
5、发展海洋循环经济
海洋管理部门不断加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基本原则,加强海洋管理基础性工作,健全该省海洋法规体系,做到用海、管海、护海有法可依;加强海洋规划管理,提高海洋资源配置水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要与海洋经济结构性调整结合起来,做好涉海项目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估;加快沿海防护林建设和生态自然保护区建设,提高全社会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本文针对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结合循环经济理论,建立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山东半岛近十年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其发展的动力因素。同时通过建立“因子贡献度”和“指标偏离度”两个参数,建立关于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模型,对各单项指标的障碍度进行排序,找出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为进一步分析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山东沿海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最后,本文在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和障碍因素的定量分析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山东省海洋循环经济财税政策建立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山东半岛 海洋循环经济 熵值法 障碍度 财税支持
中图分类号 X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12-0019-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12.004
海洋经济是建立在海洋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之上的经济形式,对于海洋资源与空间具有高度依赖性,本质上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法则进行经济活动,这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循环经济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从理论提升到实践的一种有效的经济模式,它不仅从微观上解决了社会的基本单位——企业的发展困境,而且从宏观社会层面上构筑出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海陆大循环系统,因此发展海洋循环经济非常切合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合理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环境、保持海洋永续利用,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山东作为我国的海洋大省,自1991年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宏伟战略,海洋资源开发及其所形成的海洋产业得以迅速发展,海洋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2010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对山东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山东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然而山东省在高速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诸如海洋资源开发混乱,海洋环境不断遭到污染、部分生态环境恶化、近海渔业资源破坏严重,产业结构缺陷和经济增长不合理等问题也日益显现。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山东省实现21世纪蓝色经济战略目标的严重障碍。因此,山东省要想实现其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其海洋经济必须实行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而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因素和政策因素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重要政策手段的财税政策,在宏观调控、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对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二十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财税政策对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鼓励政策,如日本为了建设海洋循环型社会,2003 年相关的财政预算为35.1亿日元,2004 年为24.7亿日元,日本政府为海洋循环经济给予经济支持[1-2]。二是绿色消费政策,如早在 1993年,克林顿政府了一项行政命令, 要求政府机构采购的所有纸张到1995年必须含有20%或更高比例的废纸,在2000年又将这一比例提高到25% [3]。三是政府征税政策,如加拿大政府通过提高能源的出口税,抑制国内能源的出口,加大对海洋能源产业的控制力度、保证经济安全[4]。四是税收优惠政策,如在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等的政策性融资对象中,那些与海洋循环经济发展中的“3R”事业、海洋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等相关的项目,可以得到税收14%-20%的税收优惠比例;日本政府为了促进海洋循环经济方面的科技创新,对于新增的海洋科技研发费的部分也进行了一定的免税[5]。
现阶段,我国对于海洋循环经济的研究相对于陆域循环经济的要少,而关于财税政策研究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关于海洋循环经济的研究多侧重于政策理论方面的定性研究,而没有涉及财税政策的定量研究。翁立新,徐丛春[6]在阐明海洋循环经济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建立了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李莉等[5]分析了美国、日本金融支持循环海洋经济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我国循环海洋经济加强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王泽宇[7]提出了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经历着从初级到高级的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 3 个阶段;陈宇,刘海英[8] 针对我国现行发展海洋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不足,对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给出了一些财税政策建议。
1 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7年9月制定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排放四个方面,考虑到循环经济的“3R”原则,再结合海洋产业发展的自身特点,构造海洋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9](见表1)。
1.2 原始数据规范化
设cij为某一指标的原始值,cmaxi为第i项指标原始值的最大值,cmini为第i项指标原始值的最小值,则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的指标cij,数据规范化为rij=cijcmaxi ;对于经济增长具有负向作用的指标cij,数据规范化为rij=cminicij ,得到规范化矩阵R=(rij)m′n。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得表2。
1.3 数据权重的确定(熵值法)
对海洋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主要是通过建立一系列指标,对指标赋予不同权重后加权平均,最后计算综合考评总分。传统的主观赋权法对指标权重的确定,以评价者的主观看法为依据,尽管权重是按重要性给出的,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各指标提供的信息量,人为给出的权重显然缺乏客观的科学依据,容易造成某些指标过高或者过低,因而不能客观地评价山东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本文将使用熵值法来确定指标权重。熵的概念最初产生于热力学,它被用来描述运动过程中的一种不可逆现象,后来在信息论中用熵来表示事物出现的不确定性。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该指标的权重也应越大;反之,信息熵越大,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小,该指标的权重也越小。其基本步骤为:
(1)对原始指标数据矩阵C=(cij)m′n(矩阵由m个待评方案,n项评价指标构成),利用适当的方法规范化为X=(xij)m′n;
(2)计算矩阵X=(xij)m′n,得到第j项指标下第i方案指标值的比重pij,其中
pij=xij∑mi=1xij
(1)
(3)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ej,其中
ej=-k∑mi=1pijlnpij
(2)
其中k=1lnm>0,0≤ej≤1;
(4)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gj
gj=1-ej
(3)
(5)定义权数wj,令
wj=gj∑nj=1gj
(4)
通过熵值法,我们可以得到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3)。
1.4 综合评价模型
对海洋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是在通过建立一系列指标,再对指标赋予不同权重后加权平均,最后计算综合水平评价总分
P=(∑mi=1xiwi)×100%
(5)
其中xi为各单项指标的标准化值,wi为与各单项指标相对应的权重,P为海洋循环经济评价的综合水平得分(百分制)。对山东半岛各年海洋循环经济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见图1、图2。
1.5 实证结论
(1) 从图1,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呈稳定发展的态势,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2004)发展缓慢。从图2可看出,期间“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曲线先缓慢上升,到2002年后,又缓慢下降;其余B3指标曲线一直缓慢上升,上升幅度不大;B4曲线先缓慢下降后(2002年)又缓慢上升。而B2曲线一直近乎水平,没什么变化。由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曲线明显高于其余三类指标,致使在这期间综合发展曲线呈现缓慢上升态势。
第二阶段(2004-2007)发展较快。从图2可以看出,在这一期间,除B2外,其余三类指标曲线均呈上升态势,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曲线上升较快,且明显高于B3、B4指标曲线。B3、B4曲线仍然缓慢上升,在这三类指标的共同作用下,这一阶段,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的得到较快发展。
第三阶段(2007-2009)发展迅速。从图2可以看出,在这一期间,“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曲线上升迅速,这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特殊背景离不开;B4(环境安全指标)线下降后上升,而B3指标曲线上升缓慢,在三类指标的共同作用下,这一阶段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2)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因子。从图2可知,“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是山东海洋循环经济综合发展的主要动力指标。图2显示“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曲线变化明显,其余三类指标曲线在2001年到2009年期间上升缓慢,变化不大。因此,有理由认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山东海洋循环经济综合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
2 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障碍性因素分析
2.1 障碍度模型
具体方法是采用“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和“障碍度”三个指标来进行分析诊断[10-11]。其中,因子贡献度(Wi)表示单项因素Ci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即单项因素对总目标的权重;指标偏离度(Vi)表示单项指标与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即单项指标标准化值Ri与1.5(>1)之差;障碍度(Mi)表示单项指标对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值,该指标是海洋循环经济发展障碍诊断的目标和结果。具体计算原理如下:
Vi=1.5-Ri
(6)
式(6)中,Ri为单项指标Ci的标准化值。
单项指标障碍度计算公式为:
Mi=Vi×Wi∑ni=1Vi×Wi×100%,
(7)
上式Mi指的是单项因素Ci在Vi偏离度下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Wi,在各因素在各自相应的偏离度下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加总后的总影响度的份量。
以2008年和2009年的数据为例,分别计算这两年各个单项指标的障碍度(见图3、图4)。
2.2 模型结论
从图3,图4关于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排序中,可以看出主要障碍因素基本一致,排序前7名的主要因素完全一样,只是其中少数几个因素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此可以看出,近几年山东半岛海洋循环
经济的主要障碍因素分别为海洋矿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电力、海洋石油天然气、三废综合利用产值、滨海旅游、海洋盐业、治理固废和保护区数量这些指标;尤其是前5名的因素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分类指标,第6到第10名中各包含了一个资源循环利用指标C12和两项环境安全指标C14和C16,而前10名中无资源消耗指标(C9,C10)。这说明要提高山东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它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其次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安全因素对山东海洋循环经济的影响,还需注意资源的循环利用。
3 促进山东半岛海经济洋循环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
从图1可以看出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从2001年到2009年海洋循环经济呈稳定发展态势,尤其是从2007年到现在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大力发展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前景美好。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与政府两个方的作用, 市场机制应该在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从国际经验来看, 财政税收政策的设计与实施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循环发展, 对如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还很不发达的国家来说尤为如此。因此, 笔者认为, 在“ 十二五” 时期, 建立与完善相关的财税政策也是促进海洋经济循环发展的重要举措。
3.1 财政政策方面
3.1.1 加大海洋资源的专项财政投入力度,设立海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
综合评价模型(5)的最终结论指明:“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是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这说明它对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贡献巨大。而障碍度模型(7)指出: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前10个主要障碍因子有7个来自“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这同时说明这个因素里的相关行业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山东省政府有必要加大在这个因素方面的财政投入,在财政预算中设立更多的用于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专项资金,增加海洋工业的科技开发及应用投入,并通过资金奖励和贷款支持的方式引导海洋产业应用先进技术,促使“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中的相关行业得到应有的发展,更进一步促进海洋循环经济的更快发展。
3.1.2 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海洋资源业的补贴制度,为海洋渔业、矿业、电力业及海洋资源循环利用提供财政补贴
综合评价模型(5)结论指出:海洋渔业、矿业、石油天然气开采及电力业是山东海洋循环经济的主要动力因子,这说明这些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海洋经济的发展贡献很大。障碍度模型(7)结论指出:海洋矿业、石油天然气开采及电力业是山东海洋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因子,这说明这些行业目前的发展不合理,有待改进。要想海洋生态不遭破坏,就要注意避免渔业、矿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盲目地逐利行为,要杜绝无序无节制的不利发展,除了对这些有关海洋资源的行业采取不当行为惩罚外还需提供合理发展所需的财政补贴,美国、日本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5]。为其提供相关的财政补贴是很有必要的,这既能促进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又能避免海洋生态遭到破坏。
美国、荷兰、丹麦、瑞典等许多西方国家积极采用税收减免、税收抵免、财政补贴等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循环经济[12]。
而且从图3、图4中发现,“三废”的综合利用产值(C12)也是阻碍山东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对海洋资源尤其是废物的循环利用产业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使海洋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3.1.3 建立和完善有关海洋产业不当行为的财政惩罚制度,保障海洋生态不遭破坏
由于逐利的动机,很多海洋产业,只顾自身的经济效益无视环境的破坏进行不当生产,现在的一些临海省份的政府每年仍然要花很大的财力来治理海洋污染。由障碍度模型(7)的结论,我们知道阻碍山东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海洋矿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电力、海洋石油天然气、“三废”综合利用、海洋盐业、治理固废、保护区的数量和滨海旅游,而这些因素都跟海洋环境安全因素相关联。要想有一个好的海洋环境,就需要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政府除了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外,还应该制定出相应的有关海洋产业行为不当的财政惩罚政策。
3.2 税收政策方面
3.2.1 扩大现行相关税种的征收范围
由综合评价模型(5)结论可知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个分类指标中有很多是涉及海洋资源的因素,要想这些因素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就需要建立与相关的税收政策,有必要扩大与之相关的税收征收范围。对于渔业、海洋矿业征收海洋资源税,即可限制其不合理的开发,又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对这些行业合理发展给予财政补贴,还可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对石油、天然气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资源课以重税,这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海洋矿业中的稀有贵重矿产资源课以重税,要反映出社会为之付出的生态费用,促使这些矿业资源价格上涨,以限制其需求,以至最终限制这类产业的生产。对海洋“三废”征收相关税,有利于海洋生态的的保护,其增加的财政收入可用于环保事业。
3.2.2 调整现行税制中的相关税种并开设新税种
在山东海洋循环经发展的动力因素和障碍因素中有很多行业跟海洋资源有关,例如海洋渔业、矿业、盐业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等健康发展主要动力因子,而海洋“三废”的综合利用不够是阻碍山东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因子,建立完善有关海洋产业的税种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海洋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例如原有的资源税课税对象仅限于矿产品和盐,对非矿产品不征税,致使非矿产品资源过度开采。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开设新税种,以限制资源的开采,尤其是限制稀缺性不可再生性资源的开采,以便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渔业和石油天然气作为非矿产海洋资源,有必要通过专门的税收政策对其进行限制,否则将会造成海洋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
3.2.3 实行税负转移,完善相关计税方法
健康合理发展海洋循环经济,还可以在不改变整体税收水平的前提下,改变税收的构成。例如,可以减少收入税,增加环境保护税,这样既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又可以保护环境。对于山东半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障碍因素滨海旅游,可以减少有关旅游的收入税,增加环境的保护税,同时其专项财政收入可以用来增加海洋保护区的数量。这样既带动了山东半岛的海洋循环经济,有利于保护环境,又带动相关的绿色经济。荷兰政府就成功地运用税收转移有效遏制了镉、镍、铜、锌等重金属的排放。丹麦政府对汽车燃料、用煤用电、垃圾填埋和汽车购买都征税,以限制“三废”的排放[4]。
2011年我国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决定》,改变了部分资源税的计税方式[13]。
另外对于污染环境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开采、排放课以重税,也要求重新设计计税方法。
4 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建立海洋循环经济评价体系,从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和障碍因素两方面对山东半岛循环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海洋循环经济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得出“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个分类指标既是山东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又是其主要障碍因素的结论,并根据实证结论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有关促进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循环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但是发展山东半岛的海洋循环经济仅仅靠财税手段是不够的,在实践中,还须与其他手段相结合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具体设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快海洋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构建合理有效的海洋循环经济管理体系,引导财税政策作用的发挥,促进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二,扶持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可以利用多种金融工具来提高全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 优化产业结构, 能更有效的促进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政府应扶持资本市场的发展,利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更好地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推动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三,加强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一方面,应与货币政策相配合,加强和政策性银行的合作, 增强对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利用更多的资金来建设海洋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扶持海洋循环经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应引导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合理流动, 为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第四,加强关税政策与外贸政策的配合。国际贸易和资本输出把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恶果从一国转嫁到另一国,为此,我们应与外贸政策配合,通过降低关税、特别关税、反倾销关税等正确灵活地运用关税手段参与国际竞争和国内环境资源的保护。
第五,加大相关科研支持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加大对海洋循环经济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相关院校、科研单位的扶持力度,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引导和促进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韩霞. 日本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8,10(1):149-153. [Han Xia. The Role of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in Developing Recycling Economy[J]. The Journal of Yunnan Administration College, 2008,10(1):149-153.]
[2]李莉, 周广颖, 司徒毕然. 美国、日本金融支持循环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借鉴[J]. 生态经济, 2009,25(2):88-91. [ Li li,Zhou Guangran,Situ Bigran.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Reference of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Ocean Recycling Economy Developmen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J].Ecological Economy, 2009,25(2):88-91.]
[3]韩庆华, 赵宇, 卢夏瑾. 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思考[J]. 财政研究, 2008,28(9):30-32. [Han Qinhua,Zhao Yu,Lu Xiajin. Thoughts on China’s Fiscal Policies of the Recycling Economy Development[J].Public Finance Research, 2008,28(9):30-32.]
[4]郑云虹, 李凯, 武珊. 发展中国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6(4):260-262. [ Zheng Yunhong,Li Kai,Wu Shan. FinanceTaxation Policy to Develop China’s Circular Economy[J].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2004,6(4):260-262.]
[5]李莉, 司徒毕然, 周广颖. 海洋循环经济如何借力金融支持[J]. 环境经济, 2009,6(4):43-48. [ Li Li, Situ Bigran, Zhou Guangran. How Ocean Recycling Economy Leveraging Financial Support[J]. Environmental Economy, 2009,6(4):43-48.]
[6]翁立新, 徐丛春. 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海洋通报, 2008,36(2):65-72.[Weng Lixin, Xu Congchun. Research on Ocean Circulation Econom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J].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08,36(2):65-72.]
[7]王泽宇, 张金忠, 韩增林. 海洋循环经济理论探讨[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9,26(3):104-108.[Wang Zeyu, Zhang Jinzhong, Han Zenglin. Discussion on Ocean Circulation Economic Theory[J]. 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2009,26(3):104-108.]
[8]陈宇, 刘海英, 申洪源. 促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 生态经济, 2011,6(11):141-144. [ Chen Yu, Liu Haiying, Shen Hongyuan. Research on Fiscal and Tax Policy of Promoting Ocean Recycling Economy Development[J]. Ecological Economy, 2011,6(11):141
-144.]
[9]王泽宇. 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与布局模式研究[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09. [Wang Zeyu. Researeh on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Layout Mode of Marine Circular Economy [D]. Dalia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2009.]
[10]马其芳, 黄贤金, 彭补拙, 等. 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20(6):97-105. [ Ma Qifang,Huang Xianjin,Peng Buzhuo,et al. A Positive Study of the Evalu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y[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5,20(6):97-105.]
[11]彭补拙, 安旭东, 陈浮, 等.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16(4):305-312. [Peng Buzhuo,An Xudong,Chen Fu,et al. A Study on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1,16(4):305-312.]
[12]伍红.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J].企业经济,2012(5):156-159.[Wu Hong. Consummate Our Financial Policies and Taxation Policies to Promote Circular Economy by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for Reference[J].Enterprise Economy,2012(5):156-159.]
[13]王美玲.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资源税改革思考[J].经济导刊,2012,(4):36-37.[Wang Meiling.On the Reform of the Resource Tax with the View of Recycling Economy[J].Economic Herald,2012,(4):36-37.]
Empirical Studies on Developing Ocean Circular Economy in Shandong Peninsula and Financial Support
LIU HaiYing1,2,3 CHEN Yu4 GENG AiSheng1,2
(1. Law & Politics School,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66100,China;
2.Institute of Marine Developmen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Shandong 266100,China;
3.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1,China;
4.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Hunan 418008,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nflict between increases of ocean economy and the degradat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 in Shandong Peninsula,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cean circulation economy in Shandong Peninsula and finds out the power factor of its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exes system and adopting entropy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a model on ocean circul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bstacles in Shandong Peninsula was set up by applying two parameters, i.e., investment contribution and index deviation degree. And the paper also finds the obstacle factors which put off the development of ocean circulation economy in Shandong Peninsula by summing obstacles degrees of various classification indicators and sorting single index weight. The theory basis and the technical support are provided in this paper to further analyze present problems and fiscal support policy during the ocean circulation economy in Shandong Peninsula.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ower factor and the obstacle factors of ocean circulation economy in Shandong Peninsula, the paper accordingly offers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y suggestions on ocean circulation economy in Shandong Peninsula.
Key words Shandong Peninsula; ocean circular economy; entropy method; obstacles degrees; fiscal and tax policy
收稿日期:2012-07-12
【关键词】海洋经济;SWOT分析法;慈溪市
迈入21世纪,海洋正成为人类第二生存空间,随着陆地经济的不断饱和,陆地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越来越大,占地球总面积70.8%的海洋,正逐渐成为开发的新目标,海洋经济得到重视,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世纪经济的发展。据专家预测,海洋经济在世界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将由21世纪初的6%上升到16%左右,海洋经济成为21世纪的主题。
一、海洋经济概述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海洋经济的认识和表述都不尽一致,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海洋经济概念体系。国内有学者按照经济活动与海洋的关联程度,把海洋经济分为三类:(1)狭义海洋经济,指以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2)广义海洋经济,指为海洋开发利用提供的经济活动,包括与狭义海洋经济产生上下接口的产业以及陆海通用设备等。(3)泛义海洋经济,主要是指与海洋经济难以分割的海岛上的陆域产业、海岸带的陆域产业及河海体系中的内河经济等。本文认为:海洋经济是以海洋资源为基础,海洋产业为载体,海港优势为依托的经济活动及其总的结果。
二、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SWOT分析
1.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优势(strengths)分析
(1)区位优势——慈溪市地处宁波市北部,杭州湾南岸,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上海-杭州-宁波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其次,处于河流的下游,含沙量高,滩涂区位优势明显。再有,属于新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桥头堡位置,地处交通黄金段,交通优势成为新的亮点。
(2)陆上优势——329国道、杭甬高速公路、萧甬铁路贯穿本区域,在一小时交通圈内有宁波北仑港和栎杜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便利的交通把慈溪与内陆紧密联系在一起,慈溪工业发达,宁波成为资源补给地。机械电器、塑料电子、轻纺化纤等具有核心竞争力优势的企业,为慈溪市提供巨大的经济资源。
海上优势——滩涂面积广大,并且开发密度较低,滩涂围垦造地、“耕海牧渔”的潜力大,发展空间广阔。地处下游位置,河水带来大量河沙中的矿产资源与淡水资源,且河水的注入淡化该区域海水盐度,为慈溪的用水提供潜在优势。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带来大桥经济,为慈溪缩短与上海的距离,开阔海上作业的空间,更好利用上海的繁荣优势。
2.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劣势(weaknesses)分析
(1)港口劣势分析——虽然慈溪地理位置临海,处于杭州湾岸,但是由于河水的注入,带来大量河沙,处于河流下游的慈溪,受河沙的影响,水位并不深,要发展海洋运输业,开辟港口,将是一大挑战,挖沙的劳动量,资金的投入,可能造成的海底层结构变化而导致的生态破坏,都是慈溪人要面临的难题。
(2)模式劣势——慈溪市虽然经济实力较强,但是却也是地域、资源小市,能源的缺乏,滩涂资源的形成需要时间积累,可供建设用地有限,水资源、森林资源与环境容纳力更不充裕。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迫使慈溪市发展模式的转型,这就对慈溪市发展海洋经济的步伐造成阻碍。
3.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慈溪市海洋功能区划》和《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日前通过国家海洋局二所、宁波大学等单位专家的评审,在分析慈溪市海洋资源现状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慈溪市自身的海洋资源,研制了海洋经济的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慈溪市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4.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威胁(threats)分析
环境威胁——慈溪市工业发展,造成环境污染是必有的,加上河流所带来的印染、电镀、熔炼等的上游行业的污染,由滩涂发展而来的慈溪地质对雨水贮存的能力差而导致的地面干涸,都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和改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岸带的生态环境。慈溪市发展海洋经济,必将面对这些污染的治理、防御难题,也影响其海洋经济的发展步伐。
大桥经济威胁——杭州湾大桥的建成,带来巨大优势机遇,但必须得面对突变期的过度、负面因素凸现的威胁,即由于企业、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是流动的,大桥经济从本质上讲也是流量经济,更是开放型经济,大上海的繁荣是机遇,更带来更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
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占用农地的现象日趋严重,造成耕地的不断减少。除地表生态发展得不到维护外,资源消耗强度的增加及难以为继,使慈溪本来就稀少的资源更难利用。
通过以上SWOT分析得出,慈溪市发展海洋经济就得走一条科技的生态之路。
三、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物有两极,慈溪发展海洋经济有优势,也存在劣势,如何发挥优势,尽量避开劣势或者减小劣势影响,让慈溪海洋经济发展能取得成功收益,笔者有以下三点看法:
1.科技兴海
慈溪人要用科技的眼光看待海洋,发展海洋经济。首先,利用经济实力优势,加大对海洋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优化专业配置,加强在海洋高技术研究前沿和海洋科学研究热点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其次,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行资金倾斜,支持对海洋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再有加强对本地区海洋的勘测研究,探寻出一条适合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道路来。
2.可持续发展道路
《21世纪议程》提出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目前沿海陆域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海洋资源破坏严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好资源,实现资源的长期循环利用,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加强海洋资源管理,特别在渔业上,要制定许可捕鱼政策,发放捕捞许可证,防止围渊捕鱼,每年设定日子对鱼苗放养和成鱼的禁捕,形成捕养循环结构。如宁波象山的开渔节,就是一条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被称为“海洋清道夫”的梭鱼,不仅能铲食网箱底养殖鱼类吃剩的饵料及它们的排泄物,还可有效修复生长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慈溪海域滩涂面积广,适合梭鱼的生长,大量养殖梭鱼,不仅丰富了鱼类资源,更能对环境生态起到保护及修复作用,一举两得。同时,科技兴海,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也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体现。
3.创新实现“海陆互动”
海洋经济是陆地经济的延伸,海陆经济在空间上相互衔接,在产业上相互渗透,以海洋资源带动陆地相关经济的发展,弥补了陆地经济的不足,以陆地经济在资金、设备、劳动力等上面的优势,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二者相互依存,互动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作为海陆联系的纽带,是海陆经济互动发展的重要“节点”。对慈溪来说,运作好“海陆互动”,充分发挥陆地优势带动海上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远的使慈溪成为小康城市的战略之策。
慈溪市要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路子,就要不断的利用发挥优势力量,科技兴海的同时,不要忘了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生态保护;政府应该牢固树立海洋权利意识,坚持依法管海、用海,做好海洋管理、开发和保护工作,加大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和严格执行《慈溪市海洋功能区划》,及时做好海涂围垦用海等项目的申报以及水利设施建设用海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慈溪人要发展海洋经济并取得成功,要放眼长远目标,积极培养高科技海洋人才的同时,不懈的对海洋高科技进行研究,对本地区的海洋资源、环境、生态做全面的探索,拒绝照搬成功模式,吸取经验,争取在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管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增强海洋意识,扩大传播,使慈溪人成为有素质的海洋开发者。
发展地区海洋经济,带动海洋相关产业的进步,促进海洋产值的增加,不仅有利于该地区的生产总值的增加,(下转第155页)(上接第153页)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对整个国民经济都起到促进作用。对慈溪来说,在21世纪海洋世纪的浪潮推动下,把目光定向海洋经济,跟进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抓住机遇,利用优势,在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中走出一条具有自主特色的路子来,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向东.现代海洋经济理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61-63.
[2]徐质斌,牛福增主编.海洋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30-31.
[3]朱启贵.可持续发展评估[Ml.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69-73.
[4]朱凤岚.经济与区域合作[J].当代亚太,2006,135(3):21-26.
[5]陈军,罗立峰.沧海桑田——浙江省慈溪市[J].新湘评论学习报,2007,24(2):1-20.
[6]沈庆琼,王成超.基于港口物流的产业对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45(2):53.
[7]黄明生.中国海洋经济问题研究[J].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2007,37(2):56-58.
[8]吴姗姗.大连区域海陆经济互动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经济学研究论文,2006:2.
Abstra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of Jiaxing,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many problems. From positioning and taking the differences development mode, to increas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efforts and relying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and then to the developing marine financial system, improving the capital formation mechanism, boo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t is necessary to be tightly around three big advantage industries in Jiaxing: port and shipping logistics, marine power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eawater to drive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f Jiaxing.
关键词: 海洋经济;要素;优势
Key words: marine economy;elements;advantage
中图分类号:P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169-02
0 引言
对海洋经济的研究,根据现有资料,标志性起点为美国学者杰拉尔德·J·曼贡首次提出海洋经济概念[1],从此,国内外开始从不同视角对海洋经济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通过文献搜索,发现,国外对海洋经济的研究,近年来处于低谷,公开数据库可搜集的相关文献不多,比较贴切的有美国Charles S.C、加拿大RASCL机构和新西兰非纸张载体文献EB/OL,采用计量方法对海洋经济经济贡献度进行研究。[2]国内学者对海洋经济的研究起点大致在1984年前后。[3]从此,国内对本领域的研究几乎没有中断,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海洋经济空间发展状态、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及海洋经济与环境互动关系方面。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库资源,梳理国内及浙江层面的研究文献,发现:已有研究缺乏对发展海洋经济所必须的科技、资本、区位等要素深层次考量,对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和制约机制缺乏深入研究。区域内发展海洋经济的起点应该是基于差异性化战略的,其中区域性要素的属性和质量是需要考量的重要内容,包括资本、劳动、技术以及区位等要素的存量、质量和相对优势等。从海洋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角度看,也只有具有一定优势,才能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基于以上分析,发展嘉兴海洋经济,应该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 准确定位,甘做“后勤”,实现差异化发展
从嘉兴海洋经济区位驱动力看,嘉兴发展海洋经济要秉持错位竞争的原则,继续沿着“差异化”发展道路前行,继续将自己定位为“后勤”角色,即杭州、上海的资源“后院”,为他们提供原材料供给保障,为上海、宁波港口提供喂给配套,发展海洋经济区域综合配套产业。这种产业配套发展模式,不是自身大而全的全产业链的配套,也不是完全服务于嘉兴本土块状经济的产业配套,而是构建杭州湾北翼为基地的,与杭州经济体系、上海经济体系协同发展的产业配套。简言之,发展模式定位为杭州湾地区的产业配套。以港航物流产业为例,发挥嘉兴所具有的中心区位优势和海河陆联运条件,继续将嘉兴港定位为喂给港、分流港,为上海洋山港和宁波港提供物流服务,采取合作模式,不是竞争模式。这样,通过嘉兴港航物流体系,将临海工业产品输送到苏州、湖州、安徽等地,同时也可以打通这些地区的集装箱运输内河水运业务,充分发挥嘉兴自然要素优势。至于临港先进制造业和涉海新兴工业,目前引资的重点在重化工行业,虽有定科技含量,但是并没有利用嘉兴区位和要素优势。所以作者认为,应该将涉海新兴工业定位为已有优势产业的深化发展上,如继续加大秦山核电站的技术优势和扩散效应,大力发展科技含量更高的、也是未来有战略意义的海水淡化产业、海水深度开发产业等,这样既能够为上海、杭州未来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也利于嘉兴通过发展海洋经济,实现发展模式向集约化、清洁生产的发展模式转变,进而带动本地区传统产业升级。反之,如果不采取差异化发展模式,不错位竞争,随着浙江乃至全国海洋经济的大力推进,嘉兴海洋经济将再次陷入全国性重复、同质恶性竞争的之中。
2 发挥已有优势要素,打造海洋经济增长极核
打造海洋经济增长极核,主要是要发挥嘉兴要素、区位等优势,并以现有优势产业为依托,着力培育辐射效应明显的海洋产业群。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培育反映在政策层面就是执行以点带面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4]因为,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中心”开始,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区域传导,如同日本学者赤松要(Akamatsu,1935)的雁行理论,逐级扩撒。也就是说,作为增长极,它首先是一个“点”存在的,这个“点”必须对相关产业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形成的产业集群,能通过引致需求,在时空上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因而增长极具有强大的关联性、辐射性和带动性。所以,作者认为,嘉兴在发展海洋经济时,一定要继续发挥已有优势要素,如土地成本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区域港航物流优势、产业规模和配套相对合理的优势,并应该高屋建瓴,以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朝阳产业为主导,围绕嘉兴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如港航物流产业、海水淡化产业、核能及海洋电力配套产业进行布局。在布局时,需要重新审视现阶段对海洋新兴产业和临港先进制造业两大领域的发展方向,尽可能将招商引资等扶持政策能够围绕这三类产业进行。例如现在着力打造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就需要重新规划,应集中力量着重打造2-3个平台。因为,嘉兴毕竟经济实力有限,资金乃至资本规模有限,同时发展多平台将导致投资分散,不易成功。再如滨海工业区当前引资方向以重化工为主,理论上嘉兴在这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同时这些工业多为杭州上海外迁产业,污染较重,如果无长远规划,若干年后,嘉兴将面临多年形成的重化工产业外迁的命运。
3 确立科技发展观,加强海洋经济发展科技内涵
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历史看来,各地对海洋科技重视不足,严重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实质上,海洋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本轮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强调的是科技创新和海洋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益。海洋技术是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海洋科技创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灵魂和根本。海洋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对高新技术的高度依赖性,其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洋技术的发展水平。整个浙江的海洋经济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主要依靠外延扩大、粗放型,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不高。嘉兴也存在这种情况。比如当前滨海工业区的重大项目中,科技含量高且代表先进技术和未来朝阳产业的项目并不多见。在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中,浙江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型,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5]嘉兴海洋经济在浙江排名靠后,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有学者实证研究发现:海洋科技投入每增长1%,可促进海洋经济增长0.17%,是劳动力投入要素贡献率的2倍。[6]所以,发展海洋经济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重视海洋经济的科技内涵。这就需要鼓励海洋科技创新。鼓励海洋科技创新,首先要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海洋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海洋经济尽快转入科学发展、包容性增长的轨道。其次要构建海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造就一批具有良好成长前景的海洋高新技术企业;最后要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引导涉海高校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科结构、[7]加快海洋科技人才培养,为浙江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包容性增长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4 构建海洋金融服务体系,全力“护航”海洋经济
为了保障海洋经济的顺利发展,除了产业政策引导之外,需要构建符合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快速集聚海洋产业资本,确保海洋经济供血机制畅通。为此,作者建议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发挥财政杠杆作用,设立由专家管理、政企共担风险的风险投资机制。对重点项目引入风投机制,或用专项基金提供贴息贷款或给予研发补偿,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因为一些重点项目的建设特别是在海洋科研等方面,企业预期投资产出不确定的领域,很难引导商业资本进入,主要依赖于财政机制。其次是优化金融体系,主导金融体系变革。如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开发信用产品,培育信用市场,改善沿海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环境。同时考虑能否借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模式,建立专业性的嘉兴海洋发展银行,提供本土资金向资本转化平台,促进转化效率,加快涉海类产业资本的形成。当然,在政府、企业、银行三方合作机制上也需要创新,加快政府对企业项目、信用的信息披露,促进银行与企业、项目的衔接。这样从金融方面全面为嘉兴海洋经济发展护航。
5 建立完善涉海人才培养输送机制
最后,由于嘉兴技术要素质量偏低,基础人才缺乏,高层次人才匮乏。针对这一现实,嘉兴需要进一步重视海洋经济人才建设,不断完善涉海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机制,尽量确保海洋产业对涉海人才的需求。例如政府与嘉兴本地高校合作,成立港航物流专业、海洋工程专业、海洋生物专业等涉海类专业,并持续构建涉海类人才培养体系,并最终形成研究生、本科和专科多层次人才队伍和由企业专家、科研人员、教授和学者构成的科研梯队,从智力保障海洋经济发展。当然,当务之急是加快高层次如博士、教授和学者等涉海人才的引进,满足涉海产业人才的基本需求。为此,嘉兴可以采取日本1950年代扶持日本产业发展的“科技人才国家委派制”,由政府牵头引进涉海人才,并主要待遇由政府买单,为企业和人才提供物质保障。这样,通过事业留人与待遇留人,保障人才留得下、企业用得起、人才有作为。当然长远看嘉兴需要依托本土高等教育资源,建立并完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自我供给机制,保障海洋经济发展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莉.海洋经济概念界定:一个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3-26.
[2]Charles C.the chaanging ocean and coastal economy of the united states:a briefing paper for conference participants[EB/OL].(2003-10-22).http//:ocean.us/docu-ments/docs/wavescolgan.pdf.
[3]何宏权,程福祜.略论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理论的研究[A].张海峰.中国海洋经济研究2[C].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
[4]颜鹏飞,孙波.管理世界.经济增长极的定位和区域经济发展,2003.3:36-38.
[5]王泽宇,刘凤朝.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5:42-47.
[6]乔俊果,朱坚真.政府海洋科技投入与海洋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2.4:38-41.
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一:嘉兴市海洋经济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步短缺,海洋开发与利用逐渐成为沿海各省、市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调查嘉兴市海洋经济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政府制定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政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嘉兴;海洋经济;对策
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域,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使嘉兴市成为全省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为嘉兴市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1嘉兴市海洋经济现状
近年来,嘉兴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大战略,切实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实施滨海开发战略,积极发展临港工业和滨海旅游业,加快港口开发,海洋经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嘉兴市海洋经济总产出达1366.26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为402.91亿元。
2嘉兴市海洋经济存在的问题
2.1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目前嘉兴海洋经济仍处于粗放型开发为主的初级阶段,产业发展不够协调,质量和水平较低,缺乏海洋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在海洋经济的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资金投入、政策力度等方面,嘉兴市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海洋资源的直接开发,以初级开发为主。海洋渔业以捕捞和养殖为主,而作为附加值的深加工还很少。港口开发中公用码头能力不足,数量偏少,信息化管理技术跟不上,专业化码头尤其是专用集装箱码头数量少,无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配套港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港口资源可开发利用程度来看,都亟待改善。特别在城市后勤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使得人才的汇集速度赶不上港区的速度。临港工业处于起步阶段,大规模临港工业布局还没有落成。海宁观潮和九龙山旅游受季节影响大,沿海旅游资源还未整合成一条旅游热线,海洋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其开发利用的高投入性和高风险性,难以满足嘉兴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需要。
2.2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较差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还未健全,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各种环保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使得近海海域污染程度有加重之势。沿岸及邻近海岸工农业、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来自钱塘江、曹娥江携带的内地污染物质、长江及海上污染物也呈逐年上升之势,造成杭州湾海水的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重,存在相当程度的有机污染,是浙江省超标最为严重的近岸水域之一。2014年杭州湾水质均为劣四类海水。海域环境质量趋于下降,制约了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2.3海洋渔业发展受到制约
近年来,嘉兴市海洋资源被过度利用和消耗,涉水工程建设、填海造地、沿海大开发项目对渔业发展的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沿杭州湾水域环境质量较差,严重影响海洋渔业的发展。而养殖、捕捞的规模又与宁波、舟山、温州、台州等传统渔业城市有较大的差距,发展受到制约。
3嘉兴市海洋经济发展建议与对策
3.1发展港航物流体系
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统筹港口与航运业的开发,加快以港口为中心的综合运输网建设,适时开展对外海航道浚深及成槽试验,全面推进外海锚地的整治和建设工作,及三大港区海河联运集疏运基础设施、杭平申线等内河航道、内河码头和疏港公路、铁路网络建设。
3.2强化招商引资
强化招商引资。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央、省国有大企业对接,积极争取重大项目落户嘉兴市,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实施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创新开发模式,吸引国内外财团主体进入嘉兴市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基础设施网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海洋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项目投资。
3.3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依托嘉兴科技城已有的软件园、生物园、芯片园、通讯园和材料园等产业基础,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的研究能力,建立省级以上涉海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完善海洋科研成果产业化扶持政策,建立海洋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海洋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市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创办海洋科技服务机构,推进海洋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加快建设1~2个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加大科技兴海攻关力度,重点突破一批海洋仪器与工程装备、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精深加工、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现代服务业发展等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大对科技兴海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张玉珍,张丽玉,曾悦等.我国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山东环境,2003(2):32-34.
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二: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公路运输作为灵活性最高、覆盖范围最广的运输方式,是区域之间进行经济沟通的桥梁。本文将总结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目前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状况,提出进一步加强公路运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公路运输;区域经济;经济发展;措施
公路运输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公路运输来说,如何正确的处理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公路运输不仅适应当地的发展情况,而且推动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公路运输是各区域之间沟通的桥梁,公路运输最为最常用的运输方式,为各区域人们的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推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其他区域共同进步和发展。首先,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公路基础设施有非常大的关系。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公路运输和经济发展的效率及总量。公路基础设施越完善,运输量越大,相应的经济发展速度也越快。反之,经由当地的车辆越少,经济发展也会相应变缓慢。其次,公路运输的效率高、运输成本低,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可以节省运输费用。节省下来的费用可以应用到其他行业,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再次,交通运输是各区域沟通的桥梁,公路运输拉近了各区域之间的距离,公路运输在加快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公路运输还可以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由于公路运输灵活性强、运输频繁,中间不需要倒运,可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这一途径,优化服务,调整产业结构。如果对公路运输管理不当则会影响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公路设施的建立要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如果本区域地处交通要塞,但是基础设施不到位,很难承载过多的运输量,造成交通瘫痪,阻碍本区域经济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公路设施闲置的现象。其次公路运输量过大会限制当地经济的发展。如果本区域经济发展非常快,公路运输的总量将不断的飙升,就会出现公路运输系统瘫痪的局面,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在发展公路运输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发展其他运输方式,最后,公路运输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将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进度。公路运输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缺少了物流运输的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就会受限,经济发展速度自然缓慢。
二、目前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状况
(一)公路运输基础设施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也在随时变化,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因此,交通运输网络也应该不断的更新变化。但是在我国,目前仍有很多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交通网络体系比较落后,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经济日益增长的要求,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城市快速交通公路严重不足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步,对公路运输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快速交通虽然给大众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以让人们吃到新鲜的水果、蔬菜,但同时也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了保证蔬菜、水果的新鲜,就需要每天进行蔬菜、水果的运输,但在快速运输时,势必会造成一定的运输压力,堵车等现象时有发生。当然这也存在道路不够宽、道路年久失修、甚至道路坍塌等问题,影响交通运输。
三、加强公路运输,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公路运输不仅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我们日常的生活也息息相关。但是公路运输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下面主要针对当前公路运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相应的措施,改善公路运输的缺陷,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合理规划公路运输网络布局
从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状况来看,大多数区域的公路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当地区域公路运输的要求,进而阻碍区域的经济发展。这是因为这些区域的交通网络运输布局不合理,多数路段缺少公路的基础设施,公路的数量虽然很多,但是能够承载大量运输量的公路数量非常少,远远达不到目前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不仅不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还会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公路运输的针对性,必须对公路运输网路进行合理布局。
(二)提高公路运输现代信息的能力
除了公路运输网络布局不合理之外,现代信息能力的缺失也会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公路运输也越来越现代化。现代信息化更快捷、准确,可以有效提高公路运输的针对性,加快运输效率。通过提高物流运输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所以说,对公路运输实行现代信息管理,可以快速提高公路运输效率。但是对于当前的公路运输来说,很多地区公路运输设施落后,缺乏现代信息化的能力。只有提高公路运输现代信息的能力,才能更快的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开放公路交通资金投资市场
与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设施投入的资金量更多,并且回报的周期也很长。对于公路运输来说,要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除了政府部门出资建设以外,还可以拓宽渠道,通过吸引民间资本进行投资。如此一来,既避免了国有资本的流失,还引发市场决定了公路运输的发展方向。在公路运输的投资市场更为广阔的同时,使公路运输更贴近市场,更有利于公路运输的发展。
四、结束语
公路运输灵活性强、覆盖范围广、运输效率高,对于推动区经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的,公路运输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公路运输提供更便利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郭耀光.浅谈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J].时代金融(下旬),2013,(6):35-36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中央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构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浙江是海洋经济大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引领作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需要财政金融手段的引导,合理的财政金融政策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有效工具渗透到海洋产业发展全过程,从而实现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本文在分析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进行梳理,提出如何利用财政金融政策加快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浙江海洋产业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征:
(一)海洋产业总产值呈上升趋势,三产结构日趋合理。经过长期努力,浙江省在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海洋经济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特别是21世纪以来,海洋经济增速显著。2001年,浙江海洋产业总值为603亿元,而到2014年,浙江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达到5,913亿元,海洋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海洋产业产值占浙江省GDP的14%。2001年浙江海洋产业第一产业比重为51%,第一产业比重占绝对优势。但是,随着浙江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2014年第一产业比重仅为5.38%。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均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第二产业呈现了先快速上升后有所下降的趋势,2010年第二产业比重已达到48%,到2014年比重为45%。第三产业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12%,而到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到49%,成为目前三产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产业。可见,浙江海洋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二)海洋产业门类较为齐全,三大主体产业发生变化。浙江省海岸线全长2,660.71公里,海洋资源类型丰富,为各类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条件。目前,浙江省海洋产业已形成以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海洋主要产业为基础的门类较齐全的产业体系。而在各种海洋产业中,海洋渔业(包括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逐渐减少其在浙江海洋产业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56.6%降至2014年的8.5%,逐渐失去四大支柱产业的地位。海洋产品制造、海洋设备制造、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及滨海旅游呈现快速发展,2014年海洋产品制造总产值约为3,062亿元,与海洋设备制造、海水利用业分列前三,其总产值分别约为2,464亿元和2,068亿元,而前三大海洋产业总产值约占全部浙江海洋产业总产值的46.72%。因此,传统三大主体海洋产业即海洋捕捞、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旅游业逐渐被新的三大主体产业即海洋产品制造、海洋设备制造、海水利用业所取代。
(三)传统海洋产业内部发展速度呈现差异化。传统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运输业、海洋船舶业。浙江渔业产量方面,2001~2014年浙江海水产品产量均保持在500万吨左右,海洋渔业发展总量上趋于稳定;海洋渔业在海洋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弱化,从2001年的第一位降至2014年的第七位。海洋盐业在浙江海洋产业经济中的比重非常低,总量上变化不大。而海洋运输和海洋船舶业在近十年发展迅速,2001~2014年浙江省海洋运输业、海洋船舶业产值年均增长率20%以上,2014年海洋船舶业产值是2001年的57倍,分列浙江海洋产业的前二位。传统海洋产业中的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业发展迅速,传统海洋产业内部发展呈现差异化。
(四)新兴海洋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迅猛。浙江海洋电力、海水利用、海洋生物、海洋工程和海洋矿业这些新兴产业是从2001年开始发展起来的,起步较晚,但是像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这些产业发展迅速,短短13年时间,产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均达到30%以上。如浙江海水利用业从最初2001年8.30亿元的产值,发展至2014年浙江海水利用业产值约为2,468亿元,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居全国海洋地区首位,发展速度尤为迅猛。浙江海洋生物医药业生产逐步形成规模,呈现快速的发展态势。从起步之初的产值仅为1.4亿元,到2014年全年产值达到约150亿元,仅次于山东省。
二、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经验借鉴
海洋经济具有资金需求量大,且具有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政治风险高等特征,单纯依靠金融市场难以为海洋经济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多数发达国家都运用了强大的财政金融政策工具。
(一)美国发展海洋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美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财政金融政策对本国海洋经济的刺激作用,颁布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如对海洋渔业提供财政补贴,对渔船提供财政贷款,一方面刺激美国捕捞船队的扩张并加速其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增强其在远海、公海以及他国专属经济区对渔业资源的控制,对美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美国在2000年8月通过了《2000年海洋法》,据统计,美国每年投入到海洋开发的预算为500亿美元以上,而对于有利于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开发项目和技术,政府财政拨款会给予更大的倾斜。美国设立国家海洋信托基金,该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联邦政府收取的海洋使用费,如沿海油气资源开发活动所上缴的费用以及即将出现在联邦水域从事海洋商业活动所交的各项费用,该基金将专用于海洋管理的改进工作。以建立基金的方式,返还性地用于海洋管理的改进工作上,这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理念里建立绿色消费制度的原则。美国政府还积极引导个人对于海洋进行投资,成立了海洋投资基金,该基金由财政部、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私人投资者共同投资,为海洋事业的投资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持续的资金支持,推动了美国海洋产业技术的极大提升。到2011年6月底,美联储将购买总额高达6,000亿美元的财政债券和机构债券,其中10%的资金用于海洋产业的发展,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军事发展等方面注入大量资金,保障海洋制造业的实施。
)日本发展海洋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日本一方面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增加海洋经济信贷支持,加大对海洋经济重点产业的信贷投入;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组织银团贷款,实现互惠互利,加强银行间的合作,减少融资风险。同时,通过运用浮动利率杠杆,对相关企业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促进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20世纪50年代,日本在国内造船业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实施了“造船计划”,通过政策性银行向提出贷款申请的造船企业发放优惠贷款,成功推动日本跻身全球造船大国。2000年开始,日本政府为推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发经费持续增加,2008年达到5,620亿日元。日本政府还通过不断完善税费制度,助推海洋经济发展。其中,与海洋经济发展中的“3R”事业、海洋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等相关的项目,可以在税收上得到14%~20%的税收优惠。此外,日本政府为了促进海洋循环经济方面的科技创新,对于新增海洋科技研发经费进行了一定的免税。2013年4月,日本政府内阁会议通过了新的《海洋基本计划(2013-2017年)》,提出进行海洋资源、能源开发和新海洋产业与市场的一体化培育,并将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官民并举推动海洋资源、能源开发,培育新的海洋经济领域。根据海洋循环经济发展中重点项目繁多、融资额度大、风险大和融资方式多样化的特点,日本积极地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海洋循环经济产业的信贷投入。
(三)新加坡发展海洋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新加坡的政策性金融模式更为显著,政府通过三大海事招标机构对全球海洋产业的研发提供大量资金。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从500万~5,000万新元不等,专项支持可达上亿新元,为新加坡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新加坡政府设立海洋集聚基金,用于海事产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及相关的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新加坡还建立了8,000万美元的海事基金、1亿美元的海事技术革新基金和2,000万美元的海事IT发展基金,为海洋研发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综上可见,发达国家在推进政策性金融的同时,充分尊重金融市场对海洋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海洋商业金融发展相当充分,银行商业贷款、海洋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和证券市场融资目前构成海洋经济强国的主导型金融力量。“政府引导”和“市场需求”共同构成了发达国家海洋金融支撑体系。
三、浙江省海洋经济升级转型的财政金融支持建议
海洋经济发展为浙江经济的快速腾飞奠定了基础,海洋经济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结合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浙江海洋经济升级转型应以新兴海洋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推动海洋经济的产业集聚为抓手,形成市场与政府的联动机制。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海洋经济的信贷投放和金融资源集聚,推动完善海洋产业链。各金融机构应根据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导向,加强资源集聚和金融创新。逐步改变目前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不足的局面,不断优化信贷支持结构,加大对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金融支持,扶持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现代海洋渔业等加快发展。重点扶持海洋经济发展“三大领域”(海水利用、海洋能源和海洋生物工程),突出向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舟山群岛新区)金融资源集聚,支持试验区建设;强化对“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的金融服务,支持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构建;积极开展船舶融资业务,在做好大型化散货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三大主流船舶融资的基础上,支持钻井平台、钻井船、深水作业工程船、远洋捕捞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和特种工程船舶,积极扶持船舶零部件行业发展,推动完善浙江船舶行业产业链。
(二)设立海洋信托发展基金,助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技术要求,也是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实现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是前提也是基础。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营资本充裕,民营机制灵活,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的民间资本达数亿万元。因此,设立浙江海洋信托基金既有资金基础,又是以银行为手段的间接金融的有益补充。
设立浙江海洋信托基金可以借鉴美国海洋信托基金的设计思路,设立全省范围内政府性海洋信托基金,承担海洋管理、科研资助和风险补偿等职能,为海洋经济提供公共产品。具体而言,由省财政厅与海事局联合设立基金管理机构,负责浙江海洋信托基金的运营管理。省财政投入10~30亿元作为启动资金,基金正式运营后,后续资金来源包括针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征税或对海洋过度开发或违规行为的行政性收费,如对海洋油气开发溢油事故的罚款。浙江海洋信托基金主要用于沿海城市海洋管理、海洋科研、海水污染治理、海洋灾难救助、海洋风险补偿以及非经营性的国际合作等。
(三)发展多种投融资方式,提高投融资效率。由于海洋产业的行业分类、发展阶段、与宏观政策发展导向的相符程度等不同,对资金的数量和实效性要求存在差异,应采取分层次、分类别的投融资支持战略。就产业层次而言,海洋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和基础性、战略性设施需要政府积极投入,大力扶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成熟产业,只需在政府适度引导下进行市场化融资,高风险、成长空间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非盈利性”投入,但在适当时机可鼓励盈利性的商业运作模式介入。就产业类别而言,应优先发展新兴、环保、特色产业,继续支持传统、高附加值、民生产业,严格淘汰落后、双高、纯劳动密集型产业。
(四)构建区域金融合作体系,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省政府应该制定整体规划,逐步打破地区割据藩篱。各市县地方政府应加强交流合作,建立地方政府间合作协议,逐步完善市场化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加快区域金融资源流动,逐步推动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鼓励浙江“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发展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新型金融服务组织互为补充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加强金融资源倾斜配置,争取在全省开展海洋经济领域的金融业务创新试点,在信贷规模、机构设置、审批权限、产品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强化货币政策工具引导,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有区别的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沿海地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支持,切实增强沿海地区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能力。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涉及多国、多币种的跨境结算,需要有效的国际金融合作提供保障。建议以宁波综合保税区等为依托,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加快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保险市场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创新,构建与金融市场对外合作相适应的监管体制,完善有利于金融市场对外合作的配套服务。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立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交易中心。
【关键词】江苏 海洋经济 产业集群 领先发展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发展大量消耗陆地资源给人类带来的诸多问题,迫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经济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现在,我国已把海洋开发作为重点经济战略,制定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扩大海洋经济规模,提高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江苏是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的沿海大省,承担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任,海洋经济崛起势在必行。
一、江苏海洋经济崛起的必然性
1、海洋经济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经济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由于过去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认识有限,世界经济的主体是陆地经济。随着人类自身的扩张和工业化规模的扩大,现在已面临陆地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存资源的供给正趋向海洋,海洋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主体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从当代科学发展观来看,地球上绝大部分资源蕴藏在海洋,海洋经济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经济。
海洋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如今世界海洋经济形成了4大支柱产业,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业。2006年世界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约为1.6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总产值的4%。目前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由直接开发海洋资源的产业阶段跨入了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海陆一体化的,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基本内容的系统整体协调发展阶段。
2、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
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发展海洋经济是顺应新世纪全球海洋大开发潮流的客观需要。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大约滞后10年左右。2008年2月,我国正式《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总的指导思想是:海洋事业要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调控、指导和服务,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壮大海洋经济规模,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加快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提高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也把海洋科技列为我国科技发展五大战略重点之一。因此,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海洋经济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进一步战略部署。一是要积极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二是深化沿海地区的改革开放,拓展海洋产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海洋经济的水平。三要大力发展海洋等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据统计,200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4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11%,远远超出同期世界主要海洋产业产值占世界经济总产值4%的平均水平。从实施海洋开发到发展海洋产业,标志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从资源型经济向知识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向整体协调可持续方向发展。
3、江苏不应该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洼地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在沿海,而江苏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却在沿海。这深刻揭示江苏经济发展的严重缺陷――沿海地区内陆化经济现象。无庸质疑,江苏现在已经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洼地,明显落后于广东、福建、山东、浙江等沿海省市。如果这一被动局面不及时扭转,将会使江苏逐渐失去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
江苏省政府把实施沿海开发战略作为江苏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一个事关江苏经济发展全局的方向性选择。江苏是人口和经济大省,资源紧缺是长期制约江苏发展的客观因素。从长远看,要想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性,增强资源的自给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唯有实施沿海开发,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才能使江苏未来发展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沿海开发的可利用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如海洋生物资源、化工资源、新能源、旅游资源等,都属于世界性未来经济资源。
二、科学构建江苏沿海开发产业集群
1、海洋经济开发需要产业集群支撑
从世界范围看,产业集群化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是集群模式。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海洋经济作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沿海各国发展起点都比较高,采用产业集群模式发展海洋经济是经济趋势。它所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
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和崛起,是人口和产业向特定自然区的集中、集聚、轴向扩散的过程,也是以产业活动为核心的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环境的有效融合。资源和环境具有自然和吸引人类繁衍生息、从事产业活动的集聚力。临水区位带来的便利和低成本运输,是许多产业集聚的基本动因和动力。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海洋经济发展,都是由早期的自由式发展逐渐调整为有规划的产业集群式发展,以产业集群的结构支撑与配合取向,来确定本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2、江苏沿海开发需要构建七大产业集群
江苏沿海开发的核心是科学构建产业集群。江苏省这些年在沿海经济发展方面虽然有些落后,但在实施新一轮沿海开发过程中,也决不能急功近利、盲目发展。应该以后来者居上的目标和战略远见来审视江苏沿海发展的前景。要在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看江苏海洋资源的价值趋向;要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中,明确江苏海洋经济的区域定位和方向;要从沿海其它省市的发展模式中,借鉴经验,力争在高起点、高水平上做到科学发展。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培育沿海产业集群,树立新观念、接受新思维、开创新路径,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区域整体发展为系统,以科学构建沿海产业集群为核心,培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这是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方面。
江苏沿海的区位交通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非常明显,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应构建和培育7大产业集群。
(1)临港工业产业集群――发挥国际通港口优势
(2)港口城市服务产业集群――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
(3)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发挥生态型海滨城市优势
(4)重化工产业集群――发挥海洋能源、资源综合优势
(5)医药产业集群――发挥当地龙头企业优势
(6)海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挥近海渔业资源优势
(7)重型装备制造、修造产业集群――发挥海陆联运优势
在上述7大产业集群中,港口城市服务产业集群将对其它6大产业集群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三、要充分发挥连云港的领先发展作用
1、连云港在江苏海洋经济崛起中占核心地位
纵观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港口城市历来都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基地。庞大复杂的海洋经济系统运行,所有环节都与港口城市的服务功能密不可分。江苏沿海开发的首要任务应该是重点建设和发展港口城市,围绕港口服务提升城市功能。连云港是江苏第一大港,也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这也是江苏发展海洋经济所必须利用的第一资源。现在连云港市的城市定位已基本明确,需要江苏省下大力气加大投入力度,把连云港打造成本省的沿海港口城市品牌,充分发挥其在江苏海洋经济崛起中的领先发展作用。
2、政府提升城市服务功能要把连云港市作为以港兴市的港口城市,服务港口发展是城市的主要功能
长期以来,在连云港市的城市建设中,存在着主城区与港口相脱节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市对港口服务功能的支持力度,不仅影响了港口的发展,还模糊了港城的发展特色。自2005年以来,连云港对城市长远发展规划进行了科学论证,确定了主城区东移,重点发展港口所在地连云区,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港口发展战略。只有城市与港口联合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以港兴市的目标。从政府层面来看,支持港口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完善金融、物流、贸易、餐饮、文化旅游服务等各种中介服务,营造海港城市活力氛围,创造良好的投资服务环境。
3、着力发展临港工业产业集群
港口经济是海洋经济的龙头,而临港工业是港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连云港港口的发展比较单一,物流海运是主要内容。从国内外港口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围绕港口先行发展临港工业产业集群,是支撑港口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此,连云港在新的“一体两翼” 发展战略中,要吸取先进理念,把发展临港工业产业集群作为大港口建设的重要方面,以“一体两翼”所展开的广阔空间,吸纳与港口优势联系密切的新兴产业集群,使更多的工业产业分享港口的便利辐射。同时依托优越的港口城市服务功能,实现相关海洋产业经济,真正使连云港成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
4、尽快创建江苏海洋大学
在连云港市创建江苏海洋大学,已列入江苏省“十一五”规划当中,这是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国外来看,一个重要港口城市的发展,人力资源供给是缔造软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大学是集聚和涵养高级人才的场所,它对港口城市文化、投资、服务环境等的改善,是全方位的。连云港的建设需要大量海洋专业人才,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更需要大批科研人才。以淮海工学院为基础,在连云港创建江苏海洋大学,使其成为支持江苏海洋事业发展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基地,对江苏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和海洋经济崛起有重大意义。淮海工学院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聚集了一批与海洋科学密切相关的教学科研人才,已具备创建江苏海洋大学的条件。在连云港创建海洋大学,将会有力地推动连云港及苏北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注: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8SJB7900002。)
【参考文献】
[1] 李珠江:21世纪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 叶向东:现代海洋经济理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3] 于谨凯:我国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4] 褚同金:海洋能源开发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金融结构;海洋经济;固定效应模型
0 引言
金融与实体经济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不断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不仅总量快速增长,规模也在急剧扩大。金融业的良好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结构也在发生改变。然而,相比而言,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却跟不上总体发展步伐,甚至拖累了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对微观和宏观金融都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决定了金融业本身能否稳健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而事实上,金融改革和发展实际上是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问题。
一直以来,金融结构问题都是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热点。关于金融结构的理论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戈德史密斯为代表的传统金融结构观,强调金融结构是由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经营特征和经营方式以及金融中介机构中各种分支机构的集中程度等决定的。他提出用金融相关比率,即一国金融资产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衡量一国金融结构的发展。第二类是“两分法”,根据一国企业的外源融资——通过金融市场或金融中介融资的角度,将一国金融体系划分为以金融市场为主的金融结构和以银行中介为主的金融结构。根据一国金融结构综合指数——股票市值与银行资产之比来划分类型,比率高的为以金融市场为主的金融结构比率低的为以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
国内学者的分析主要是针对我国金融结构的某一个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和具体的改进建议,例如: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谈儒勇1999);不同发展阶段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战明华 2003);中国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王志强 孙刚 2003)等。由于海洋经济在中国是近几年新兴的话题,关于金融结构对海洋经济影响的研究还较少。
海洋经济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总称。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海洋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连续创新高,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然而,我国海洋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式为主,行业和产业技术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只是基本合理,不够理想,总体发展不够充分。导致这一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金融抑制,即投资和融资中的“瓶颈”问题。投资不足、融资受限一直制约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正是因为金融支持对于推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我国金融结构的特征,以及其如何对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这不仅对我国金融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促进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鉴于上述原因,本文以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根据我国11个沿海省市2001年至2009年的数据来分析我国金融结构的特征和类型,以及其对海洋经济的影响,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1 实证分析
1.1 变量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关于海洋经济方面,本文选取了2001年至2009年的我国沿海地区11个省市的全年海洋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海洋经济发展的指标变量,用y标示,原始数据均来自于历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和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关于金融结构方面,以往的许多研究对金融结构指标的选取都是着眼于从数量方面入手,着重从金融深度方面进行研究。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金融产业功能齐备,发挥得也比较充分,但如果金融资源没有得到最优的配置、最有效的利用,金融功能实现的同时会存在金融资源的巨大浪费,投融资双方付出高昂的成本与代价、金融风险不断提高等问题。这些就是所谓的金融效率问题。本文试图探讨中国的金融结构对海洋经济是通过粗放式的规模扩张产生影响还是通过集约式的效率提高来促进其发展的。现阶段,金融结构对海洋经济产生影响的规模扩张作用无疑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产生的,因此,本文借鉴金融相关率的概念,采用沿海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额+存款额)/地区生产总值)这一指标来反应金融结构的规模扩张效应,以x1表示。
金融效率就是指各经济部门可利用的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即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效率,即将现有金融资源配置到边际效率最高的项目,即用一定时期内收入的增加额与投资额的比值来衡量。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了2001-2009年沿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数据来进行计算,用x2表示。此外,金融体系的融资效率可用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率和储蓄率来反应,分别记为x3和x4。以上指标原始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历年统计年鉴和中国海洋年鉴。
1.2 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