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环境污染的成因

环境污染的成因

时间:2023-07-20 16:31: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污染的成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环境污染的成因

第1篇

    ㈠粪便污染据测定,一个千只鸡场年产粪便36吨,一个百头牛场年产粪尿680吨,一个百头猪场年产粪尿200吨。如果是水冲式清粪法,所产生的污水量更大。全县123户规模养殖户只有5户配套了沼气池,还有将近96%的养殖场的粪便没有得到有效地处理,未经处理的粪便随意堆放,随着雨水的冲刷流入水源,还有个别养殖场建在河道边,畜禽粪尿和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里,导致大量的氮、磷流失,造成空气、土壤和水体污染。

    ㈡水质污染畜禽养殖场排除的粪尿和污水长期渗入地下或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水质恶化,对周边和河流下游的人畜用水构成严重威胁。

    ㈢大气污染畜禽在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同时堆积在外界环境中的畜禽粪便在高温下很容易发酵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中主要成分有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这些有害气体不仅严重影响到人类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由于养殖场大都建在居民区或者公路沿线,从养殖场长期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居民苦不堪言,路人怨声载道,养殖户一方面要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还要受到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纠纷困扰。

    ㈣污染土壤影响农作物生长高浓度畜禽养殖废水排入农田后,可使土壤因营养过剩而使植物生长旺盛发生倒伏;使土壤中氧供应不足而抑制生物活动。此外,长期大量使用养殖污水灌溉农田可堵塞土壤毛细管而使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易造成土壤理化性状恶化。㈤传播病菌患病或隐性带病的畜禽会排出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据化验分析,畜禽场排放的每毫升污水中含有33万个大肠杆菌和66万个肠球菌,每升污水中蛔虫卵和毛线虫卵分别高达200个和100个。沉淀池每升污水中蛔虫卵和毛首线虫分别高达199.3个和106个,如不进行有效处理会造成大量蚊蝇孳生,加剧了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据统计,畜禽因环境卫生恶劣引起的畜禽疫病致死率占总死亡率的50%以上。

    二、造成养殖业环境污染的原因

    ㈠养殖场布局不合理农户为了节约畜禽圈舍建设成本,方便饲养管理或由于养殖建设用地难以落实等诸多因素,养殖场大多建在自家庭院、公路旁或河流沿岸,而且成县的规模养殖户大都集中在城郊和人口较集中的村社,因而造成规模养殖场过于集中,人畜混居,在疫病的防控方面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㈡对养殖业环境污染的认识不足,责任不清各级领导干部对环境治理认识不足,认为环境治理是养殖场的职责,环境治理计划的制订和资金投入力度不大;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淡薄,养殖、轻环保,缺乏必要的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畜禽粪便长期随意堆放在圈舍周围,污水随意流淌,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全县123户规模养殖场,只有5个配套了沼气池,而且都是在国家项目资金支持下才建设的,还有96%的规模养殖场没有配套沼气池。

    ㈢人均耕地面积少,对畜禽粪便的消化能力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均占有耕地逐年减少,尤其是部分耕地用于建畜禽圈舍以后,几乎没有多少耕地可用于消化利用畜禽粪便,只能堆积在圈舍周围或道路旁边。㈣环境污染监管力度不够多年来,由于成县是一个铅锌矿产区,各级政府把环境污染的监管重点放在了各大铅锌矿生产区和尾矿坝的治理方面,畜禽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还没有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三、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㈠制订计划,明确责任县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要共同商讨制订切实可行的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和计划,完善和强化环境保护规划和实施体系,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督促检查,将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列入养殖场项目建设立项审批的必要条件,使养殖业环境污染的监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㈡养殖场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结合新农村建设,畜牧部门要和当地土管部门一起共同协商,为规模养殖场解决养殖用地,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居住情况,对养殖场建设合理布局。养殖场应建在距离主要公路、居民区、农家乐、旅游景点等处1公里以外,应距畜禽牧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农药厂、化肥厂、污水处理厂2公里以外,并且养殖场要处在这些污染源的上游。养殖场周围要有足够的农田、鱼塘、果园以及蘑菇种植园,以便实行种养结合,有效利用畜禽粪便。

    ㈢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畜牧部门要对养殖户做好环境污染防治宣传,引起养殖户高度重视;修建沼气池,综合利用能源;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积极采取最基本的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如可以采用干式清粪法,尽量减少污水排放量;每天清理圈舍粪便,及时运送到田间地头,采用将粪便与杂草、秸秆混合堆积土发酵,通过厌氧高温发酵,使粪便中的不耐高温和喜氧菌及寄生虫卵得到消灭,大量的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形成了比较稳定、基本无臭味的腐殖质,从而达到了除臭的目的;对消化不了的畜禽粪便可以卖给或者送给需要肥料的农户,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卫生,做好圈舍日常消毒灭蝇。

第2篇

关键词:大气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城市

1城市大气污染现状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大气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酸雨、臭氧层空洞等诸多问题成为影响市民身体健康的同时,也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等成为大气污染的关键要素,使城市大气质量不断恶化。因此,重视城市大气污染,了解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成因,因城施策,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根据广东省环保厅的《2016年上半年环境质量状况》公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上半年全省21个地级市及顺德区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89.5%-98.9%之间,平均94.9%,较去年同期上升3.8个百分点。近年来(2012年-2016年上半年)2012-2016年全省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总体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见图1),尤其是在2013年以来,随着全省大气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相继出台了《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实施细则》等,全省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全省各市的城市大气现状来看,汕尾、湛江和茂名等城市空气质量位居前列,但清远、广州和佛山等工业城市的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排名在全省位次靠后,大气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不容懈怠。

2城市大气污染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大气污染是指因城市特殊的下垫面条件和外界层结构以及污染源集中而造成的大气污染[1]。是城市中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排放的空气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引发的后果。

2.1城市大气污染源

城市大气污染成因既有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山林火灾、大气圈中的空气运动等,也包括人为因素,如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等,其中,主要污染源来自人为因素。

2.1.1工业污染源

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加剧。工业生产环节需要动力、热能、电能等,这些动力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产生,由于原料、生产方式的不同,在工业生产中还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如果后期处理不当或者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必然会加重大气环境污染。广东省是工业发达省份,经过多年来的治理和综合措施的运用,城市大气环境整体状况良好,但佛山、清远等工业发达地区的大气污染依然较其他城市严重。

2.1.2农业污染源

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以防治病虫害和草害等,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居世界第一位,以氮肥为例,我国的平均氮肥施用量是美国的3倍,澳大利亚的8倍。2016年我国的农药使用量虽然首次实现零增长,但全年依然使用量超过了90万吨。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会污染土壤、水体,也会给空气带来危害,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2.1.3生活污染源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与人类的活动密不可分,其中生活污染源是主要的大气环境成因之一。人们日常的燃烧石化燃料会排放大量的烟尘和有毒有害气体。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化学产品在日常的生活中得以广泛使用,给大气污染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如汽车、冰箱和空调中大量使用的氟氯烃(又叫氟里昂)会加剧臭氧层的破坏。日常使用的杀虫剂、消毒剂等化妆品制造业,灭火剂、气溶胶喷射剂等多技术系统中,形成独特的氟氯烃工业,由于氟氯烃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容易引发温室效应。

2.1.4交通运输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是指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是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设备、装置和人体等。2016年广东省高速公路新增655公里,总里程达7673公里,预计到2017年底,还将有635公里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届时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8100公里。公路的修建在方便出行的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压力。汽车尾气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90%-95%的铅、碳化合物、60%-70%的氮氢化合物都是来源于城市公路交通,13%的粒子排放和3%的二氧化硫的排放来自运输。公路机动化交通是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上海、北京在非供暖期间机动车排放的CO、HC、Nox三项分别占排污总量的86%、90%、56%和60%、86.8%和54.7%[2]。

2.2城市大气污染影响因素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农业、生活以及交通运输污染等,但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产生影响的因素也较多,主要有:

2.2.1气象因素

在自然条件下,风、雨、云、雾、甚至是大气稳定度、特殊的逆温层都气象条件都会对城市上空中的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扩散产生一定影响。

2.2.2地理因素

大气流动会受到下垫面(如地形、地貌、海陆位置、城镇分布)等地理因素影响,这些特殊的地理因素会在小范围里引起空气的温度、风向、气压、风速等产生变化,也会间接的影响城市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扩散。

2.2.3其他因素

污染源及物质性质和成分,例如排入大气中的废气化学成分,物理质量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如点、线、面源)和排放形式(瞬时、连续、地面、高架)等。此外,污染源强、源高也是影响大气污染物形成和扩散的重要因素。

3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任务,需要综合施策,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果。

3.1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

对新兴发展的中小城市,要严格提前做好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大力引进、发展太阳能、光伏等新型能源产业,提高新型能源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比重。对于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的城市,要综合考虑现有的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及时将重污染、高耗能的产业搬迁、关停或者推广使用清洁生产模式。坚持分散布设原则,考虑城市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通过选择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的布局结构。例如,对于冶金、火电站等应搬迁至远离市区的郊区和下风口,与城市居民区和主要商业区保持合理的距离,注意对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地区的保护。提升农药化肥的利用效率,大力推广使用生物肥料。

3.2严格控制交通生活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公安、交通、环保等部门要加强交通运输污染治理力度,严禁超标车辆上路行驶,做好日常的机动车辆污染物排放年检工作,坚决淘汰“黄标车”,按期报废老旧车辆,严惩车辆超期服役,大力推广和鼓励发展清洁燃料等新型环保燃料动力车辆,加大公共交通的改造力度,加强对公交车、出租车等燃用甲醇、天然气等清洁燃料改造力度。严格控制生活污染源,可采取集中供热、热电联供等方式,加强小锅炉的改造力度,禁止使用燃煤灶,推广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新型清洁能源。尤其是要根据城市所在区域的特点,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等低污染、无污染能源。

3.3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

加强日常环境执法力度,对超标排放尤其是故意污染环境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从源头减少和杜绝各类污染事故的发生。加强区域城市大气环境监测预报工作,例如,进一步完善区域性空气质量监控网络,最大限度地利用粤港双方开展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监测网络[3],全面评估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

参考文献

[1]赵铭.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7):115-116.

[2]卢莉芳.论交通运输业的优势“最大化”与劣势“最小化”[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7.

第3篇

1.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的图片资料。

(2)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

2.教师准备

(1)搜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视频资料,有关废电池的资料。

(2)设计并制作课件(图片、资料、酸雨形成动画、废电池造成危害的动画、探究提示、问题设置、诗句欣赏)。

(3)录像片段(国外有关酸雨的情况报道及治理方法)。

(4)为探究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不同pH(pH=3.4.5)的模拟酸雨,清水,培养皿,标签,活小鱼。

[教学方法]探究解决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两分钟课前“热身”

利用两分钟课前准备时间,多媒体以新闻纪实方式展现一组对比强烈的图片或视频(美丽的地球家园和人为破坏情况),然后呈现“只有一个地球”的警示语,并伴有音响效果。通过视、听的感官刺激,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改变地球面貌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教师予以评价、鼓励。

学生通过观察、辨析,达成共识:环境污染有多种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们已经对生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2)利用被腐蚀的佛像放大与原型的比较及佛像拟人化的问题“伤害我的元凶是谁”,创设了质疑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三)确定探究主题、制定探究方案

各小组成员根据探究主题,并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时对本小组感兴趣的探究主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各组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探究提示内容如下:

1.你选用的材料用具有哪些?你为什么要这样选取?

2.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你将怎样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材料和条件(如环境、管理、观察记录等)上有什么要求?

3.本实验是否需要数量统计?如果需要,尝试设计一种你认为简单明了的统计格式,以便记录观察实验的结果。

4.只做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可靠吗?你认为怎样做,实验结果才可靠,为什么?

(四)初步实施探究方案

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初步实施探究方案。教师以多媒体提示实验的管理、记录等工作,以保证探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五)分析结果、表达交流、教师评价

各小组组长代表全组同学在全班汇报交流探究报告,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同时展示实验前、后材料的变化情况以及各组的原始实验记录表。如果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分析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其他同学可对各组的探究报告提出质疑,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在每组发言之后,教师及时对该组的探究情况予以客观评价,既要赏识鼓励,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各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科学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自评互评、合作交流等能力的提高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结实验中出现的在以后的探究实验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如设置对照实验、设置重复组等,指出探究道路的坎坷,鼓励学生在漫长的科学探究的道路上知难而进,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科学探究精神。

(六)进一步认识危害性,环保从我做起

酸雨危害的视频资料加深了学生对酸雨的成因及酸雨给生物造成的危害的了解;通过一组关于“环境的报复”的图片,使学生对环境污染给生物造成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环保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通过教师提示的问题“回想你和你周围的人有哪些行为习惯曾经或正在对环境造成污染”“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打算为环保做些什么”,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环保责任和义务,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七)环境保护,从现在做起

提示学生慎重处理实验中用过的材料用具,环保从日常的身边事情做起。并播放一组经过人类的环保护卫活动而使环境得到改善的图片及废电池的污染数据(一节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鼓励学生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第4篇

关键词 畜牧业;环境污染;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109-01

我国草地资源非常丰富,畜牧业比较发达,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畜牧业可以为人们带来肉类、蛋类、奶类等食物,动物身上的毛发、皮肤还可以为人们提供生产的原材料。可以说我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离不开畜牧业的资源供给。在畜牧业给人来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福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几年来,由于人类大肆的破坏环境,无情的向自然界索取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结构逐渐趋于弱化和不稳定状态,环境污染问题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将环境保护问题提升到相应的高度。由畜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只要有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随着畜牧业规模的扩大,这种污染程度也逐年加剧。虽然大规模集约型的畜牧业产生了很多污染问题,但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衣食等方面的需要,畜牧业朝向规模集约型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是符合时展的,我们不能对其进行遏制。因此,为了保障畜牧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处理,只能从提高生态保护手段方面入手。

根据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适当的调整畜牧业的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性的畜牧经济产业,提高畜牧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本上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到大自然当中。另外还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通过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来提高畜牧产品的附加值,不只是增加经济效益,还要同时增加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实现畜牧业与自然环境共同发展的局面。

1 畜牧业环境污染途径

1.1 粪便污染

我们都知道,动物才是畜牧业的发展根本,动物在成长过程中,每天都会排泄出大量的粪便,这些粪便当中已经没有了任何营养物质,剩下的只是对土壤有危害的废气固体物。粪便污染是畜牧业产生自然污染中占比例最大的。其每年排出的粪便比全国的工业生产固体废物还要高出将近3倍,由此可见,畜牧业产生的粪便对环境污染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对这些粪便进行合理的解决处理任其随意分布,不仅会对土壤,水资源造成难以想象的污染,促进了各种细菌的滋生,加速了疾病的传播,破坏了地面的美观。

一些农民和养殖人员知道,粪便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可以用在植物的生长当中。但是过度的使用粪便作为肥料,不仅不会促进植物的生长,而且粪便中的微量硝酸盐、重金属会在土壤或植物体内堆积,造成了植物发生病变,地下水及地表水被污染的现象。当水污染进一步加剧,污水流到哪,就会给当地的环境造成破坏,一旦长久不进行治理,就很难就行补救措施了。

1.2 水质污染

水质污染是畜牧业所带来的第二大污染现象。畜牧业的主要工作并不只是圈养各种动物,还会对一些原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这样的话,畜牧业的污染源不仅来自动物,还有个加工厂的废物排放。当处理不当的粪便、尿或是各种加工厂排放的废水,渗入到地下水当中,会对地下水造成难以补救的污染问题,当排入地表水当中,也会增加水流内的各种有机物浓度,从而不断的恶化水质,某些动物一旦饮用,轻者食物中毒,重者造成死亡。

1.3 恶臭污染

动物排泄出来的粪便是造成恶臭污染的主要来源。粪便一般是动物体内的废渣残留物,其味道非常刺鼻,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臭味很容易在畜牧场内挥发,对整个区域内的空气都造成污染,虽然不能严重的影响人们的健康,但却破坏了人们舒适的生活环境。

1.4 药物残留潜在污染

动物也属于生物,也经常出现生病现象,现如今,面对生病的动物,放牧者已经告别了传统的治疗方法,直接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就算动物没有生病也会打预防针,再加上各种农药、消毒药等的使用,其药物残渣虽然比较少,但是积少成多,形成了潜在的污染源。

2 畜牧业环境污染成因

2.1 畜牧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畜牧形式都是采用家庭式的分散经营,这样的话产生的污染力度比较轻,大自然可以自行调整消化,但是其管理起来不方便,个人的利益收益比较低,因此开始慢慢转向集约型经营。集约型经营虽然便于管理分配,但是对环境污染也急剧增长。各种动物排泄物、药品残渣的积压很难处理,一旦没及时合理的处理,便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2.2 畜牧场地的转移

传统的畜牧地点一般都在农牧场,但是随着人们对于肉类、蛋类的需求越来越多,农牧场与市中心距离果园,导致运输不方便,肉质不够新鲜等问题,因此,畜牧地点慢慢由农牧场转移到郊区,增加了污染物处理的难度。

2.3 化肥代替了农业有机肥,各种药物使用量增加

化肥较农业有机肥效果更明显、造价更低,因此逐渐代替了农业有机肥的地位,从而使粪便中有机物含量增多,造成了环境污染。另外各种药品的使用,产生的药物残渣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也能导致环境污染问题。

3 畜牧业生态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

说到底,畜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畜牧人员的环保意识不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提高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要不断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生态保护案例,增强对污染物的处理力度。

3.2 加强环境监控力度

要重视检测队伍的建设,增强畜牧业环境污染现象的检测力度,一旦发现有污染环境的行为出现,要尽快的采集数据,与相关部门配合,对污染源头进行处理。

3.3 采取动物营养性环保措施

合理配制饲料,使用环保型饲料,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采用多阶段饲养法。

3.4 搞好生态草原建设,控制畜禽排泄物,控制药物残留

把发展畜牧业同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业在为人们提供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为了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畜牧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的现象,控制好各种药物、制剂的指标含量,在这一方面,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其他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来增强自身的环保能力。

参考文献

[1]冷大勇.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保护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

第5篇

小型企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日渐突出起来。师宗县小型企业的环境污染目前呈现城镇向农村蔓延之势,小型企业建设项目,绝大部分未履行环保手续,自由分布于农村、农村与小城镇结合部,交通、水电能源较便利的地带。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布局,财力有限,技术力量不足又没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生产工艺过程中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任意排放,给自然环境造成很大危害。从小型企业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及小型企业环境监测结果看:小型企业环境污染主要是废气、废水、废渣、噪声污染等,废气中尤其以烟尘最为突出,其次是硫化氢、铅、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丹凤镇,主要以煤焦化、机械加工、塑料、建材、农副产品和粮食加工、小化工、造纸、陶瓷、铁合金、磷酸盐、洗煤、红砖等生产为主;竹基镇,主要以小炼铁、电石、红砖生产为主;雄壁镇,主要以原煤开采、洗选、焦炭生产为主;彩云镇,主要以红砖、粮食生产加工为主。以煤矿生产开发为例,师宗县的原煤开采,在“大矿大开,小矿放开,强化开采,有水快流”及“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的观点指导下,一度时间,曾给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管理混乱,盲目开采、私挖乱采,采富弃贫,造成大量矿产资源浪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一些小型企业在项目建设时,根本不履行环保手续,项目建设未按“三同时”要求办理,也未进行与环保规划同步进行的选址定点及环境影响评价。如几年前建在师宗县小石山水库旁的铁合金厂,现已作搬迁,但只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搬迁,污染又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现在处于师宗县城西北侧的丹凤水泥厂,粉尘和噪声严重危害着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代表、委员多次作为提案反映,要求根治污染,人民群众也上书有关部门要求处理。小型企业生产、任意排放污染物危害周围环境的扰民问题,形成现实生活中又一新的环境问题。群众来信来访倍增,反映了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治理小型企业环境污染的迫切愿望。

2小型企业环境污染成因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师宗县的小型企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环境污染也蜂拥而至。初期,师宗的小型企业以煤矿开采、土法炼焦、土法炼锌、小水泥厂、小砖厂为重点。大片森林被砍伐,连未成年的幼林也被砍尽,致使荒山秃林大量出现,水土流失加剧,河水含沙量增加,野生动物明显减少。由于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在雄壁镇、丹凤镇等乡镇形成了污染较重的区域,污染纠纷时有发生。能耗、物耗高,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重污染企业分布在村子上风向或饮用水源上游,且没有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局部地区污染危害突出,有害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大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地表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直接影响了生产生活和人民健康。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师宗县的小型企业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多数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拥有的部分机械设备多数也是东南沿海地区企业淘汰的旧设备,其生产效率不高,造成的资源、能源浪费大,因生产工艺落后,设备简陋,治理污染设施不配套,内部管理不严形成了小型企业严重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一些小型企业资金有限,又迫于急功近利,故在为国家创收高利税的同时,却给环境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污染损失。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企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师宗县的小型企业,打破了传统的工业布局,遍地开花,环境污染由点源污染向线源污染和面源污染扩散。一个小纸厂污染一条河;一个小化工、小盐酸污染一片地下水;一个小土焦,危害一片田地;一个废旧塑料加工处理点,污染相当范围内地区的空气。小型企业污染的另一个成因,还由于行业多,企业规模小,技术跨度大,且污染类型复杂,污染源点多面广,不便于进行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缺乏适用的治理技术和可以借鉴的示范工程。小型企业导致的面源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这使得对面源污染的管理存在成本过高,因此存在着只能对受害地监测、很难监控污染源的现状。师宗县的环境管理重点是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污染防治,对小型企业的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加之小型企业的污染治理滞后于小型企业的发展,导致其在解决小型企业环境问题上力量薄弱。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对诸多小型企业的污染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于实现。小型企业环境污染问题远比解决城镇大中型工业企业环境问题复杂、困难、阻力更大。

3加强小型企业环境管理的举措

从发展小型企业,支持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增强农民收入等方面来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要“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从师宗县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资源情况,技术条件、环境状况,全面落实规划,合理安排和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的行业,积极治理老污染源,防治新污染,使乡镇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3.1加强乡镇环境保护机构建设,理顺部门关系,大力开展小型企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省、市、县环境保护部门应专人专职负责小型企业环境保护工作;一些小型企业污染项目就是在这样的空子下诞生,且堂而皇之的成为所在乡镇的重点污染源,处在这样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县环境保护局也是望尘莫及,要想根除污染,只有在乡镇建设一支业务过硬,敢于执法的乡镇环境保护队伍,且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家园的思想,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环境与资源、环境与人体健康等关系。

3.2小型企业环境管理的法规政策是依法进行小型企业环境管理的基础。所以,必须结合师宗实际,尽快建立健全并完善小型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制定出既有利于师宗县小型企业健康发展,又有利于师宗县生态环境保护的小型企业发展道路的规定。

3.3制定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合理布局,调整小型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乡镇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最基层,我国的广大人民也居住于此,但目前我县同全国广大地区一样,乡镇环境管理滞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制定,布局极不合理,这也是乡镇环境污染严重的一个主要成因。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把好项目审批关,依法办事。对于严重污染环境,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企业,坚决执行“关、停、并、转、迁”等措施。根据师宗县小型企业环境污染区域分布特点,制定环境功能区划,以“大分散、小集中”为原则合理选点布局,制定重点污染区和重点污染行业污染治理规划,尽量减少小型企业环境污染的危害和损失。

3.4所有新建、改建、扩建或转移的小型企业,都应同国有大中型企业同等对待,按照审批权限,严格履行环保“三同时”手续,所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禁止在城镇上风向、居民稠密区、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区、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对于不执行“三同时”规定,造成环境污染的,追究有关部门、单位或个人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3.5坚持引导和限制相结合的原则。并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分步实施污染防治计划,突出抓好重点乡镇、重点污染行业的环保工作。第一阶段,抓好丹凤、雄壁、竹基、彩云等乡镇小型企业污染防治工作,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污染危害大的小型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丹凤、雄壁、竹基、彩云四乡镇小型企业工业污染防治重点放在废水、废气、噪声、废渣的治理上。第二阶段,抓好师宗县境内公路沿线小型企业污染防治工作。第三阶段,重点放在原煤资源开采而产生的污染问题整治方面。

3.6运用经济杠杆,控制小型企业工业污染。我们一贯倡导“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对策就是对污染企业征收排污费,征收排污费的多少,可以看得出该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我县通过多年的开征排污费,以收促管、以管促治,促使了一大批污染严重的企业通过技术革新、结构调整、上环保设施等方式,切实改善了师宗县的环境空气质量,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第6篇

关键词?演环境治理投资;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演F062.2 ?眼文献标识码?演A ?眼文章编号?演1673-0461(2013)12-0057-04

一、引 言

20世纪30年代以来,以凯恩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是消费和投资,消费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扩张力量和源泉。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环境治理投资作为一类相对独立而又比较特殊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投资,既有一般固定资产投资的性质,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固定资产投资的特殊性质。

河北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现了快速、持续地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河北省作为一个工业大省,自身的生态环境基础比较脆弱,再加上长期实行的是一种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河北省的环境问题更是不容忽视。据最新统计,2013年第一季度,石家庄、邢台、保定、邯郸、衡水、唐山、廊坊这几个城市一起位居最重污染城市前十名。河北省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急需解决。为了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状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有赖于环境治理投资。环境治理投资是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非常重要的一环。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发展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环境治理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一些学者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投资之间的关系做了不少研究工作。包群等(2005)对1996年~2002年中国面板数据进行考察,认为倒U型曲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染指标以及方法的选取。[1]李国柱等(2005)通过对河北省废水、废气、粉尘及固体废弃物估计得出四个库兹涅兹曲线模型,除水质量处于好转,其他几方面都在不断恶化。[2]苏婕(2009)利用协整分析对全国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治理投资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合理增加环境治理投资并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相反能使经济效益提高,国民收入增长。[3]

二、 理论基础与数据说明

1987年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及其方法,解决了非平稳序列建模引起的虚假回归,并把由非平稳经济变量的线性组合组成的平稳性序列称作协整方程,来反映经济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协整分析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完成:首先对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判断其平稳性,对于两个时间序列Xt和Yt,只有在它们都是d阶单整即I(d)时,才可能存在协整;然后对这两个同阶单整的序列进行协整检验;最后对存在协整的序列构建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序列在短期波动中偏离它们长期均衡的程度,并且可以通过Granger检验来说明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变量间的因果方向和强度。

1. 理论基础

(1)序列平稳性检验。首先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判断变量平稳性的过程称为单位根检验,其方法通常有DF检验法、PP检验法和ADF检验法。实践中人们通常使用的是ADF检验法,其模型为:

ΔX■=σX■+■βΔX■+ε■ (1)

ΔX■=α+σX■+■βΔX■+ε■ (2)

ΔX■=α+βt+σX■+■βΔX■+ε■ (3)

其中,{ε■}为白噪声,Δ表示变量的一阶差分,原假设为H0 ∶ ρ=1,即{Xt}有一个单位根(非平稳),t为时间趋势因素,如果ADF的值小于Mackinnon临界值,那么序列是平稳的。

(2)协整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根据Engle和Granger1987年提出的EG检验法,对于同时d阶单整序列yt和xt,首先用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进行回归,即有:

y■=β■+β■x■+ε■ (4)

其次对残差序列估计值■■=yt-■■-■■x■做平稳性检验,若■■~I(0),则yt和xt有协整关系,也就是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引入误差项,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模型:

Δy■=■α■Δy■+■β■Δx■+γ(y■-■■-■■x■)+μ■

(5)

其中(y■-■■-■■x■)为误差修正项■■,即协整方程的残差项,在误差修正模型中,各个差分项表明变量短期波动的影响,短期变量Δx■和γ(y■-■■-■■x■)联合决定yt的短期变化Δyt的方向。

(3)Granger检验。虽然协整检验可判断变量X和Y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如果利用过去X和Y的值对Y进行回归,比单用Y的过去值回归能够显著地增强解释能力,则X是Y的Granger原因,否则称X是Y的非Granger原因。Granger检验形式如下:

y■=c+■α■y■+■β■x■+ε■ (6)

检验的零假设:x不是y的Granger成因,即H0 ∶ β1=β2=……=βq=0,常用F检验进行,如果大于临界值则拒绝零假设,x不能Granger引起y。

2. 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1997年~2011年间的数据作为样本空间。用地区生产总值(GDP)表示经济增长,用环境治理投资支出(TZ)表示环境投资情况。数据来源于《河北省经济年鉴》,使用往年的CPI数据进行平减,并换算成1997年的不变价数据。

三、河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投资关系模型构建

1. 研究区概况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河北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严重制约河北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内污染最重城市扎堆河北有诸多原因。[4]首先,产业结构偏重,钢铁、建材、石化、电力等“两高”行业集中,其中,钢铁粗钢产量超全国总量的1/4;其次,能源结构不尽合理,能源消费居全国第二位,单位GDP能耗比全国水平高近60%。这样的产业和能源结构给予环境巨大的压力。如何应对环境污染变化,减轻环境污染对河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已经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发展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环境治理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河北省逐步加大环境治理投资,环境治理投资额由1997年的18.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43.6亿元,如图1所示,年均增长率23.68%。河北省环境治理投资额呈上升趋势,但环境治理投资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波动较大。由图2可知,1997年~2002年,河北省环境治理投资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到2002年达到峰值。2002年~2009年投资比重总的来看呈逐渐下降趋势,2010年之后再次开始增加投资比重。这主要是因为2002年以前,河北省政府注重污染治理,尤其2002年开展环境保护年,以建设“绿色河北”为总目标,全社会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加大了环境保护投入。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后,环境治理投资比重降低。近几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政府再次开始重视污染治理。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影响。为了加强对环境治理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工作,本文通过协整分析来研究河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之间的关系。

2. 模型构建

(1)单位根检验。为了消除数据间的异方差现象,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用LNGDP代表对GDP取对数后的值,用LNTZ表示对TZ取对数的值。这种变换不会改变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稳定关系。

在对地区生产总值、环境治理投资支出的所对应的对数序列的单位根检验过程中,本文首先利用ADF检验法对各个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得到检验结果。

在滞后三期时,AIC和SC的值最小,所以选择滞后三期时的数值,从表1可见,LNGDP、LNTZ在经过一阶差分后,ADF值分别小于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也就是说两个序列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是平稳的。由于序列之间存在同阶单整,因此这两个变量符合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可以对其进行协整分析。

(2)协整检验。本文应用的协整检验方法是E-G检验法,这种协整检验方法是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通过以上单位根检验可以得知,LNGDP和LNTZ属于同阶单整,都是I(1)序列,因此满足两变量协整所具备的基本要求。根据协整的定义,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LNGDP和LNTZ进行回归得到两者之间的协整方程如下:

LNGDP■=6.437+0.563LNTZ■+ε■

(41.95)(17.24)

R2=0.958113 DW=1.627595

上式中参数都是显著的,R2较大,DW值接近于2,说明模型整体上对数据拟合的比较好。从上式中得到的残差方程:

ε■=LNGDP■-6.437-0.563LNTZ■

运用E-G检验法基于协整回归残差的ADF检验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滞后阶由SIC准则自动选择,最大滞后项从0开始逐一设定并在此过程中选择能使SC达到最小值的滞后阶(剔除了过度滞后所导致的SC为最小的情况),从而可获得三种设定情况下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其结果显示,残差序列已为平稳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残差序列的t检验统计量绝对值有大于相应的临界值的结果,拒绝H0假设,即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从对残差序列的稳定性检验中可以看出,1997年~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之间具有显著的协整关系,也就是说河北省环境治理投资与GDP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

通过协整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近几年来,河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同向变化。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数量增加1%,地区生产总值将会增加0.563%。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环境治理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3)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论证了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对河北省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支出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我们可以观察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同的滞后期,GDP和环境投资之间存在着不同的Granger因果关系。滞后期数为1时,经济增长会引起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数量的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增加不会带来经济的增长;滞后期为2时,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增加会带来经济的增长,但是经济增长不再带来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增加;滞后期为3时,二者因果关系不明显,互不为格兰杰因果关系。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7篇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污染

中图分类号:S814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不断增加,在解决了畜禽产品供给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全国畜禽养殖业排放的COD量占当年各类污染源排放COD总量的41.87%[1]。国家在“十二五”期间除控制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外,还将畜禽养殖业废水污染物纳入总量减排指标。经过“十一五”污染减排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效果明显,但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工程减排潜力空间收窄。畜禽养殖业的污染减排已成为“十二五”减排工作的新突破口。在合理发展规模养殖、调整养殖结构与布局的同时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的有效治理,是实现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当前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的现状与问题

畜禽养殖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农村部分区域、流域的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

1.1粪便污染。由于以往农村畜禽养殖场(户)环境意识差,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并随雨水进入水系。因此,可以认为,畜禽粪便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后的又一污染源,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2水质污染。畜禽养殖场排出的污水,严重污染地下水。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畜禽养殖密度较大的镇、村,由于畜禽粪便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污水随河、沟、渠流动,渗入地下,给附近居民生活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

1.3大气污染。畜禽粪便产生大量的NH3―N(氨氮)、H2S(硫化氢)、粪臭素、CH4(甲烷)、CO2(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会导致动物应激,破坏生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由于对粪便处置不当,紧靠公路、村庄设置的鸡粪晾晒场散发出非常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老百姓苦不堪言,过往行人怨声载道,养殖户自己也深受其害。

2、畜禽养殖业污染的主要成因

2.1畜禽养殖场(户)无统一规划,选址不合理。农村现有畜禽养殖场(户)基本是在农户自己或养殖公司的指导下建设而成的,大部分是依河两岸的溪流河沟而建,在空间布局上呈现随意性扩张、布局散乱,甚至与居民区穿插布局,就近养殖,就近居住的现象。污染处理设施未建设或不完善即投入养殖,产生的废水、废渣直接通过溪流河沟汇入流域中,不仅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产生较大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的环境安全。

2.2农牧脱节,粪便综合利用率低。由于受土地资源的制约,绝大多数畜禽养殖场(户)没有相应的配套耕地,即使有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的,也因面积不足,而无法全部进行消纳处理,造成较严重的农牧脱节现象。多数养殖场(户)为降低成本,将养殖场地选择在交通便利,离村庄、公路较近的地方,进一步加剧了农牧脱节,粪便资源未有效综合利用。

3、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防治措施

3.1加强畜禽养殖宣传教育。大力宣传畜禽污染的严重性,提高畜禽养殖场(户)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引导畜禽养殖场(户)走农牧结合的道路,对畜禽粪便进行综合治理,防止任意排污现象的发生。要本着“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使广大畜禽养殖户明白自己肩负着治理环境、消除污染的责任,从而有利于环境污染的减轻和消除,也促使从事畜禽养殖户及早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

3.2加大生态养殖技术普及力度。如通过推广微生物添加剂的方法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饲料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含氮物的排放;通过运用微生物发酵处理发展生物发酵床养殖、应用“干湿粪分离”、雨水与污水分流等技术减少污物排放;通过“污物多级沉淀、厌氧发酵”等实现污物达标排放[2]。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发展生态健康养殖,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3坚持科学选址做到合理布局。在对畜禽养殖业进行规划时,必须避开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教区、城镇居民区。必须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养殖场应设在环境敏感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并远离主要河流上下游干支流,远离村庄集中饮用水源地,远离村民居住区[3]。对禁养区内已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搬迁或关闭。

3.4实行畜禽养殖行业“准入制”。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牧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在畜禽养殖栏舍建设、设施、设备标准化方面的推广运用奖励力度较大,提升了标准化养殖水平,但是离全面实现达标排放还有一定的距离,养殖污染依然存在。必须加大对养殖场(户)污染治理和环境监察力度,依法治污,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综合治理。同时对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必须通过畜牧、土地、环保等部门的严格审批,逐步实现养殖行业“准入制”,从而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开展。

4、结语

总之,我们要认清及意识到畜禽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特别是在水污染等方面,我们相信:落实以上的一系列措施,不仅能解决畜禽养殖业的污染减排问题,并且能更好的促进畜禽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宇,归显扬.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广州化工,2011年16期.

第8篇

关键词:钼;镍;重金属;

中图分类号:T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遵义毛石镇钼镍矿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县西北部毛石镇,钼镍矿中钼、镍主要赋存于一种非晶质胶状硫化物中,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多金属矿物资源。整个开采活动的环境影响主要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水环境、土壤环境的污染。目前,钼镍矿开采还存在私挖滥采,矿渣随意倾倒,矿井废水、渣场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等问题。本文选取矿区下游水体4个采样点水样进行重金属分析,研究钼镍矿开采对下游水体的环境污染。

1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地表水采集分别以矿区山泉水作为背景水样、矿井水作为污染源水样、矿区下游500m作为控制断面、下游2000m作为削减断面,总共4个采样点,采样类型为瞬时水样,由于矿区位于山区,下游河流水深较浅,本次采样使用聚乙烯瓶,并及时对水样的DO、pH、EC、TDS等指标进行测定,用硫酸、盐酸、硝酸分别作为保护剂对各种待测指标的水样进行分类保存。保护剂的加入分类处理,对测定重金属水样加入1%的浓硝酸进行保存。最后,采用ICP-OES测定水样重金属含量。

1.2 评价方法

由于该区域水质参数多且变化甚大,为了突出高值的影响而采用内梅罗(Nemerow)平均值,分别计算污染指数,然后计算各种水样的污染综合指数,重金属含量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限值为评价标准,下式为内梅罗平均值的表达式:

(1)

(2)

式中:

pi—第i种污染物质的污染分指数;

ci—为i种污染物质的实测浓度;

si—i种污染物质的评价标准限值;

Pn—地表水污染综合指数;

Pmax—地表水污染物中最大污染分指数;

—各污染分指数算术平均值。

内梅罗平均值根据水质污染分级标准来评价水体受污染程度。

表1 水质污染分级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水体重金属含量分析如下:

表3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从上表可知,钼镍矿周边水体普遍存在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其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791、3.967、10.184、3.895。背景水样的水质污染等级为清洁,矿井水和下游2000m为重污染,下游500m为严重污染。造成污染的主要因子为Hg、Ni、Mo,对比表3.1和表3.3,S2、S3、S4中的Ni分别超过标准的1.07、14.22、5.44倍,Mo分别超过标准的5.55、5.38、1.32倍。

3.结语

有上述数据分析可知,由于钼镍矿的开采导致重金属从矿体迁移转化至水环境中,从而改变水环境的理化性质,对当地水生生态环境产生环境污染。由于钼镍的赋存形式和遵义钼镍矿的地质特征,大部分矿石开采为硐采,尾矿库的建设大部分在山区,因此导致矿区下游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如下:

1)钼镍矿层较薄,开采过程尾矿产生量较大,尾矿库为主要环境风险源,雨水的淋溶容易将尾矿库中重金属释放出来,从而发生迁移转化进入水体中造成污染。

2)矿井水的环境治理普遍较落后,有些甚至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遵义毛石矿区矿石普遍含硫较高,容易形成酸性水体污染环境。

因此,针对钼镍矿开采的水环境影响中,尾矿库的防渗处理和坝体雨水导流、矿井水污染治理和循环利用成为治理钼镍矿山开采的主要环境治理手段,从而减小矿山开采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风险。

参考文献

[1] 曾明果.遵义黄家湾镍铝矿地质特征及开发前景[J].贵州地质.1998,15(4):305-310.

第9篇

1实证分析

1.1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江苏1990-2010年江苏出口总额(其中包括2000-2010年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借助Eviews6软件,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江苏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贸易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

1.2指标选择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三废”即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气排放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3个指标度量环境污染程度。出口总额作为出口贸易指标,并且为了进一步研究需要,选取初级产品出口额、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作为指标分析产品贸易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1.3数据采集

本文所选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等。具体如表1、表2所示。

1.4单位根检验

在分别检验江苏省出口总额与环境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协整关系之前,需要检查各变量的平稳性,否则可能出现伪回归错误。本文采用ADF方法检验序列平稳性。结果由表3可以看出,在水平序列下,各变量除Y3外其他指标都是不平稳的,在进行一阶差分以后,各变量都趋于平稳。

1.5协整检验

在进行时间系列分析时,传统上要求所用的时间系列必须是平稳的,即没有随机趋势或确定趋势,否则会产生“伪回归”问题。但是,在现实经济中的时间系列通常是非平稳的,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差分把它变平稳,但这样会让我们失去总量的长期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来说又是必要的,所以用协整来解决此问题。本文试对各个变量进行检验,并加以判定他们之间是否有长期的稳定关系,即他们之间是否是协整的。利用Eviews6软件,分析结果表4。

从表4中,很容易发现工业废气排放与出口总额、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与出口总额二者的直线的拟合优度都很好,达到了90%以上,甚至于达到97%,说明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有直接影响,且由于系数值都为正数,表明出口额的增长加剧了环境污染。然而,出口贸易的增长对工业废水的影响不明显,虽然回归分析的P值通过检验,但是拟合程度只有23%左右,无法直接解释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尤其是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由于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特别是对工业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有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江苏省出口贸易结构是否会对环境污染产生影响(由于无法直接证明出口贸易会对工业废水排放量产生影响,所以本文暂不考虑产品贸易结构对工业废水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2000-2009年江苏省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包括初级产品出口额X1,工业制成品出口额X2,工业废气排放量Y1,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Y2,继续分析贸易结构与环境污染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与之前相同,先进行单位根检验,后再协整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回归结果的拟合程度非常高,但P值过高,也就是系数的斜率没有一个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X1、X2斜率至少有一个不为0,即存在多重共线性。所以,针对多重共线性,对原始序列做一阶差分,重现进行检验,结果如表6。

从表中可以看出,一阶差分以后的初级产品出口额及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与环境污染存在相关关系,一阶差分后,初级产品与环境污染存在负相关关系,工业制成品与环境污染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认为贸易结构中,相较于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加更能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

1.6格兰杰因果

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是分析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协整分析的结果反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需要进一步验证。考虑到经济中通常出现的时滞效应,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时,本文将对滞后各期的X与Y1、Y2之间关系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列入表7内。检验结果显示,在滞后二期的情况下,拒绝X不是Y1的Granger原因,即X是Y1的格兰杰原因。其余情况下,均接受原假设。这就说明,江苏出口总额的变化是导致是工业废气排放量变化的原因,而出口总额变化不会导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及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变化,究其原因,笔者猜测可能与所选分析数据较少,导致无法得出结论有关。

2结论

第10篇

关键词:《次生焦虑》;国家;市场;社会

1引言

工业革命让人类步入了现代社会,但现代化除了给我们带来快意生活外,它还带来了无穷的生态灾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在环境方面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伴生品,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时曾经想努力避免这一问题。但中国也免不了和当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样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陈阿江教授的《次生焦虑——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社会解读》一书以2001年“民间零点行动”和2005年“6·27特大水污染事件”为例,对太湖流域水污染背后人的行动、人行动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在以时间(历史)为纵轴,以地域(国家)为横轴的时空坐标间展现了太湖水污染问题的成因和特征,指出国家、市场和社会三者相互制衡和博弈,往往酿成环境问题。

2从公共物品走向公共灾难:太湖水污染的历程

水污染在环境污染中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因为水具有很强的藏污纳垢的功能,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它又比其他任何一种载体(比如土壤)更具“公共性”。传统农业社会中,生活以及生产给水带来的污染在其消解范围内,所以即便洗菜和洗马桶共用一条公共河流,大家也不会觉得存在什么问题。在生态保存比较完好的宏村,水从每家每户墙根流过,生活用水基本就解决了。但作为对公共物品的保护,对水的使用又存在着严格的不成文的规定。什么时候取水做饭,什么时候洗衣洗菜都有严格的乡规民约。在这些被涂尔干称为“集体良知”的约束下,村民对水的利用和保护井然有序。在《次生焦虑》中的传统社会环境是:经过一夜的澄清,河水变得洁净,清晨家家户户去桥口挑水。早饭后是洗衣服的时间,与淘米、洗菜的时间是错开的。即使相遇,也会各占一角清洁水域。洗刷马桶则在离桥口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进行,桥口可扔一些脏东西,但又不可随便扔,如果清晨起来到河边洗脏衣服,会被别人说闲话。朴素的道德习俗约束着人们对共同资源使用的秩序维护。

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这种安然恬静的田园牧歌生活被轰鸣的机器声所代替。特别是1980年代以后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开始了地方工业的大规模污染。企业主出于对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往往进行污水直排,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作为公共物品的水资源逐步走向公共灾难,在《次生焦虑》中作者形象地把水资源这个公共物品称为“唐僧肉”,大家都想来咬一口。在对行为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水污染可以分为外源污染和内生污染。内外以村落为界限,从村落的角度看,污染源头来自外部的为“外源污染”,主要是外在于村落的工业污染,包括乡镇工业,以及城市转移的污染。而“内生污染”是村民自己在自己的社区内产生的污染,村庄中的生活垃圾成为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污染首先是从外源污染开始的,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大批的工业企业随之建立。市场经济是个舶来品,现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或者说工业经济是在西方产生的。M·韦伯为我们很好地呈现了资本主义的诞生过程。韦伯认为,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行动是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行动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情感的行动,由现时的情绪或情感状况决定,另一种是传统行动,由习俗以及惯例决定。理性行动又包括价值合理性行动和工具合理性行动两种。价值合理性行动指的是以固有的价值为目的的行动,而不管这个目的是否会取得成就,对于价值的追求就是其终极目标。工具合理性行动的目标则是最大化地追求利润,而不管这样做产生的后果,利润本身即为目的。新教伦理催生了这种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致使资本主义大行其道。而在中国却一直没有产生类似于“新教伦理”的东西,这样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社会经受了更大的张力,以至失范、失向。所以在此逻辑上,中国的市场经济根基不稳,不免走形,表现出来就是破坏起公共产品来更加肆无忌惮。

中国的水污染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工业对河水的污染速度和工业发展速度一样惊人。以《次生焦虑》中所举许村为例,历史上村民一直饮用河水,在河里淘米洗菜洗衣服,在河里游泳洗澡。20世纪90年代初,河水出现异味、怪味。到1994年,河水不能饮用,河中所产的鱼虾有怪味、异味。1996年河水完全无法饮用,村民用井水,1999年接通自来水。以前河水是公共产品,现在则俨然成为公共灾难。

市场经济和工业化不仅破坏了河湖水域,而且还影响了村民的态度行为与价值。在传统社会当中,村民对于河湖的利用有着不成文的规定,以习俗和自觉为依靠,大家都会遵守。但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外在的污染致使河流失去正常的功能,而后又开始内生污染。河的原先的功能丢失了,河成为生活垃圾的容纳器——粪便、生活污水和垃圾,或填埋以供建筑使用……从某种公共物品中获益的人数越多,平均每个人对公共物品做出贡献和获取收益的份额就越少,人们就越有可能不对公共物品的保护做出贡献。河湖的水被污染之后,对于个体来说不仅是无用的,而且“变保护者为污染者”。这样,在水域高级功能丧失后人们开始开发水体的纳垢的低级功能。因而,原有的维护河流生态平衡的传统价值观念沦丧,水体渐趋走向持续恶化的态势。在内外夹击下,河湖水终于从一种公共物品走向一种公共灾难。

3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失衡:时空坐标中凸显水污染的成因

3.1国家、市场与社会的三角制衡关系

国家社会与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苏珊·斯特兰奇在其《国家与市场》一书中曾用一个荒岛故事加以描述。在一艘船失事后,三批人先后来到一个荒岛上,并都认为自己是这个岛上的唯一主人。他们分别首先考虑秩序和安全、公正和平等、财富和生产效率,这三者对应着国家、社会和市场。当然,这样的划分是在不同的群体之间进行的,而且仅仅是一些理想类型。斯特兰奇分析的是国际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三个群体在现实中分别对应着不同类型的国家。那么在同一国家内部,又该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呢?面对“铁笼”,我们有没有出路呢?它的回答需要我们全人类组织起来共同努力。在现实表现中就是通过社会的力量与国家和市场三者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制衡。这需要国家让渡出一部分权利,以使社会得以形成。这里的社会是与国家对应而言,是指既与机制化的国家相分离又与这一机制互动的社会各阶层、各集团的自治性组织及其活动领域。

以往的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大概有两种类型。基于唯名论和唯实论的区别,唯实论者认为国家应高于社会,他们的代表是黑格尔;唯名论者认为社会应外在或先于国家,他们的代表是洛克。邓正来在分析前两者的基础上,指出这两种架构相对于对方都具有某种制衡性的因素,并在历史的现实中,彼此构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主张“型构一种社会与国家间良性的结构性互动关系”。国家与社会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但在这种互动中,市场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查尔斯·泰勒认为,现代性存在着三个隐忧:个人主义、工具主义理性和专制主义。它最终归结为我们生活与其中的制度性结构,即现代化的市场与国家。

在市场因素对现代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的前提下,国家与社会的架构理应包含进市场的因素,以使这一架构具有更强的解释力。邓正来在其《台湾民间社会语式的研究》一文中,曾探讨过“经济·市民社会·国家”的三元分析框架。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采取放任市场的政策。这样的结果是市场充分发挥了它的功能,创造和发明了很多工业产品,全方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社会在国家与市场的双重压制下失去生存的土壤,以致生活中形成市场的独大。这样的后果便是社区生活的衰落和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生态灾难。托克维尔指出,现代国家政府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使整个国家拥有尽量大的力量或尽量高的荣誉,而在于使国内的每一个人享有更多的福利和免遭涂炭。在市场的冲击下,它理应成为社会的“守夜人”。于是国家不得不一方面对市场进行干预,另一方面让渡出一部分权利给社会,重建社区,让社区中成长出能与市场对话或对接的主体,以便对市场产生制衡。《次生焦虑》通过对中外历史上水污染事件的横向比较和对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水资源状况的纵向比较,为我们展现了当今水污染的状况和成因。正是因为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才有了生态的无限灾难。

3.2现今国家市场与社会关系的展现

如何治理或改善环境污染的现状是从社会大众到学院都在探讨的焦点,到底在环境污染这个网络中谁该负责、谁该主动,也有不少案例显示出推脱和指责。以日本的一次水污染治理为鉴,或许可以提供更深刻的反思。日本熊本县水俣市1953~1956年间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进而引发人食用毒鱼后中毒者283人,死亡60人。对此,熊本县花费14年的时间,对其进行了处理和填埋,总费用达485亿日元。智索工厂为污染受害人给出了巨额的赔付,至今仍在逐年偿还因污染导致的赔偿债务。日本政府在面对公共灾难时,不仅承担了责任,还使相关企业受到严厉的惩罚,使企业的排污行为受到监管和限制。

在中国,政府虽然对环境污染予以重视,并有环境法的各种提案,但是监督的力量还非常有限。科尔曼指出,国家控制法人行动,使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手段主要是加强外部管理、运用法律和税收政策。对于环境污染来说,中国政府控制企业所用的手段还存在缺陷,而企业的道德良知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弱,违法的建设项目得以继续,并且企业主利用各种缝隙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游走。

国家和市场力量的关系,纵容了污染的产生和发展。作为受害的个体却很难组织起有效的力量来予以对抗。在社区和社会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日益式微后,个体直接面对的是“企业巨人”。普通的个体对于污染企业总是很无奈,“民间零点行动”这样事件行动者的核心人物往往是利益受到损害的相关行业的老板。个体由于缺乏社区或社会力量的帮助,在国家和社会之间,往往过于依赖政府。在“6·27”事件中,官方吸取教训,变成了有组织的官方行动,没有农民直接参与或成为事件的干涉者,政府代替受影响的农民、企业进行登记处理,因而成为官方与官方的对应,而生存在此区域中的个体则只是依赖政府,这样民间的自主意识依然没有被调动起来,在市场强力出击下,水污染可能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4结语

《次生焦虑》所提供的思考在于,这一湖浊水让我们反思了对现代化的无序追求。于是“在感知外部压力的同时,为了免于亡国亡种,中国人选择了追赶现代化的道路”。但“加之历史文化压力和中国人特殊的心理文化结构,在追赶现代化的过程中产生了社会性焦虑”。陈阿江把它称为次生焦虑,这是相对于为了成为“选民”,新教徒的内心焦虑和中国人传统的焦虑而言的。和“新教伦理”以及“资本主义精神”一样,“次生焦虑”也具有理想类型的意涵。它反映了中国人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特征,同时也是“中国的环境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的社会文化根源。”

在中国经济大步前进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不仅威胁到民众的生活和生产,同时也威胁到社会的安定与团结。书中所及2001年“民间零点行动”、2007年厦门PX(对二甲苯)化工项目事件以及最近的启东事件无一不说明水污染对于社会治安的危害。虽然参与者身份不尽相同,但后果对于国家来说却越来越严重。在此情况下,水污染早已溢出了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范畴,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社会学的视野从国家、市场以及民间主体的社会参与等层面提出对环境污染的反思,而“次生焦虑”概念的提出不仅解释了水污染的成因和特征,而且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索空间。

2012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参考文献:

[1] 陈阿江.次生焦虑: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社会学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 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5] 苏珊·斯特兰奇.国家与市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 周晓虹.国家、市场与社会:秦淮河污染治理的多维动因[J].社会学研究,2008(1):61~62.

[7] 邓正来.国家与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 杨善华,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11篇

1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

1.1有机农业的简要概述分析

有机农业是发展纯天然的农业,遵循农业生产标准,不采用任何转基因合成的生物及产物,不使用农药、化肥和生长素等有害物质;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与当前农业种植方式相比较优势突出,如可提供无公害、无污染的环保食物、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环境污染、协调并恢复自然生态平衡、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的收益;同时,可提高农民的收入。近年来,通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的推动和国家环保总局的大力支持,及相关农业和外贸部门的积极参加,我国的有机农业正在逐渐发展起来,并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关键,只有解决了农业问题中农药、化肥等污染物质根源,才能真正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2]。

1.2发展有机农业的可行性分析

氮、磷含量不仅是衡量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指标,还是限制农作物生长的因子。现代的农业种植方式下造成了严重的土壤养分流失,主要以氮磷为主,其随雨水排入河流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而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养分进行补充,通过施用有机肥等培肥土壤,提高生态系统整体的循环利用能力,实现土壤的持续肥力和永久利用。现今所使用的有机肥多为禽畜的粪便,其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使用后可繁殖大量的微生物,便于土壤分解与吸收;同时,可稳固无机磷,将无机磷转换成有机磷,降低土壤中的磷流失,降低环境危害风险。

1.3有机农业发展的方向

发展有机农业要坚持以减少污染物为根本,生态修复为主要目标,最终实现“减少污染源-治理污染物-生态修复”的总体方向。减少污染源就是从源头上制止污染物向外排放,控制排放总量;治理污染物就是在污染物进入环境的过程中进行治理,通过技术手段将污染物进行生态拦截,减小对环境的危害;生态修复主要通过采取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工程技术恢复农业用地的生态功能,改善土壤的性质。总的来看,研发和开展新技术对于从根本上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问题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改善农业生产区的生态平衡,促进用地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面源污染的当前态势

2.1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

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社会、技术和经济等多个方面,主要是因为国家农业人口过多,资源紧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部分有知识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剩余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环保意识差,部分人口也是由于面临着生存的压力,无暇顾及环境污染控制,只是追求从事农业劳动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活的现实,同时不良的乡村风气也导致了污染的进一步蔓延。

2.2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家没有规定农民所选用的肥料和农药数量,过于依赖农药和化肥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造成了农民滥用、多用的现状,使用的农药均已超出国家标准,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污染,也由于国家具体实施的对农村地区的环保工作不到位,力度和设施都不足,造成污染失控现象。当前,我国的农业面源污染范围大,危害大,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溢流出的氮化物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PM2.5含量升高,对人体危害日趋严重。同时,大量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废弃物没有经过综合治理,任意排放,农业生产后所产生的秸秆被随意焚烧,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3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解决措施

3.1制定具体的有机农业开展行动计划

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节能减排型社会的长期发展目标,要明确具体的行动计划方案,制订国家有机农业开展的规划和战略,进行知识引领下乡的政策,指导各企业和消费者开展正确的行动。同时,进行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立农村环境控制的相关部门,协调各部门的管理机制,相互配合,对作物生产后的剩余秸秆等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控制实行力度,组成具体的环境小组展开对河流和土壤的整体调查,制定相应的控制改善方案,一步步改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3.2激励有机农业发展的经济策略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是一项投资大、耗时大、周期长的复杂工程,由此有机农业的实行过程是漫长的,对于农民要想实行有机农业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否则实行有机农业过程阶段引起成本的提高和产量的降低,使农民在不能保证确切的收益后将难以继续实行,缺乏积极性。同时,要鼓励厂家使用禽畜粪便类进行有机肥料的制造,给予农民购买有机肥的部分经济补助,建立肥类税收制度,控制肥料的大面积使用和浪费,积极的实行资金补助政策是推动有机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3.3综合分析调查,研发有机农业生产新技术

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将有机农业作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生产方式。由于各地区实行的有机农业技术成效各不相同,因此,对生产技术和环境生态进行环境效益评估十分重要,通过对农业生产物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定点分析此生态系统具体的径流水和渗透水的污染物浓度,探究具体的氮磷流失排放规律,定量化得出控制面源污染的依据。此外,政府要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科研部门进行有机农业开展的相关技术,为更好地发展有机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可建立具体的生态试验园和实践基地来辅助新技术的实施和完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机农业发展体系。

3.4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不利于有机农业的开展与实行,更难以完成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作,因此,要加大农民的生态文明水平,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以便于开展活动。首先,要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文化知识的有机农业师,对农民进行讲解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并进行知识的传播。其次,加强农村文化基础建设,宣传有机农业的优势,引导农民们正视环境的重要性并树立环保意识,形成农业可持续生产理念。

4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农村社区;解决措施

一、安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安徽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安徽省农民努力发展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目前,农村不是单一的农业生产污染,已成为多种污染并存。农村环境污染类型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一)水环境污染

2011年,全省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24.31亿吨,比2010年增加1.3%。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7.10亿吨,比2010年增加0.9%;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17.21亿吨,比2010年增加了3.41%,生活废水排放总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70.79%,超过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0.11亿吨。这些污染物排放量严重加剧了水体污染负荷,受害最大的是农村。

这种水环境污染对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一是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从而造成农村水资源的紧张或缺乏;二是水污染使水产养殖的质量降低,从而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能得到保障;三是农村饮用水安全标准难以达到,易于引发某些恶性疾病,危害人们的健康;四是水污染会造成农村经常发生安全事故,从而会导致人身伤害、生产损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生活垃圾污染

近些年,安徽农村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农民的消费方式同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对应的是,生活垃圾分类多样化,数量逐年都在增加。但安徽省广大的农村社区基本没有专门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和垃圾回收厂。广大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类垃圾,要么扔到门前的河沟里,要么随意倒在房子周围的草地或空地上。这种处理垃圾的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大气环境污染

全省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气排放量在逐年增加。2010年烟尘排放量为4.79万吨,生活废气中SO2的排放量为 4.81万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30411亿立方米,烟尘排放量为20.01万吨,粉尘排放量为21.05万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48.72万吨。此外,安徽每年会有大量的秸秆产生,而其中大部分秸秆未被充分利用,从而在田间进行燃烧,烟气弥漫天空,造成空气质量急剧下降。

大气污染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一系列恶劣影响:第一,大气质量的恶化,直接危害了农村社区人群的健康,特别是对人们呼吸系统的损害。第二,二氧化硫等直接危害农作物叶片,导致农业产量降低;第三,导致酸雨面积扩大,伤害林草和农作物,加剧土壤淋溶,从而造成土壤资源退化。

(四)农业生产污染

农业生产污染,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大量使用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化肥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5%,农药利用率更低,只有30%,剩下的农药化肥通过各种方式,例如淋溶、地面径流和挥发等,对土地、水资源和大气环境进行污染。

近些年,大量畜禽养殖场得到快速的发展,这种快速发展带来一个恶劣的结果就是畜禽粪尿排放量超标,例如,2010年排放量超过1亿吨,因为没有充裕的资金,并且养殖场没有完善的环境管理措施,所以,大多数养殖场的畜禽粪尿基本上浪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更有甚者,直接将畜禽的粪尿排进水塘河流里,例如我所在的叶典村养殖场,就是这种做法,导致水源质量没有保障。并且,大量细菌病毒蕴含在畜禽的粪尿中,这容易引发农村人畜疫情。

二、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成因探析

(一)政策原因

有学者认为,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是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二元社会结构的产物。在我们国家,城乡户籍制度存在差异性,并且推崇重工抑农的战略,导致我们忽视了农村的环境保护。因此,环保政策、机构、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

(二)原因

1、国家对农村的环境规划不合理。我国农村社区覆盖面积广阔,且东部、中部、西部等各地的农村社区环境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我们的环境规划具有一般性,不能因地制宜,因此,农村社区的环境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毫无意义。安徽省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借鉴了一些生态城市与生态农村的建设经验,对新农村社区进行全面规划,但安徽省淮河以南的农村社区与淮河以北的农村社区环境存在着差异性,例如,淮河以北地区水资源匮乏,而以南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对饮用水源地的选址保护方面可能存在着规划不合理的现象。政府在对养殖区与居住地的分离、垃圾处理与生活污水等规划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现象。

2、环境管理体系不完善。我们国家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城市及重要污染点设立的,不够重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农村环境治理体系与农村现代化进程不协调,有以下俩方面的表现:

(1)政府在制定保护农村社区环境的法律与政策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并且在农村社区设立的环保机构不合理。在农村社区,不能运用保护大城市环境与工业的方针政策,在现行法律规章方面,几乎没有关于农村社区环境污染防治的规章条例,而对政府在农村污染防治中的组织和管理责任,规定并不明确。而从环保机构的设置来看,县一级环保机构是最低层的环保机构。

(2)农村社区环境保障体系存在缺陷。国家对农村社区的环境保护资金投入较少,并且偏重经济发展而不重视环境保护。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种协调机制,这种机制是由各个相关部门针对农村社区的环境保护而建立的。一般而言,农村社区的环境保护需要农、林、水利等各个部门的共同治理,但大都数情况下,这些部门并没有相互协调,而是分开管理,因此,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相互联系的环境保护体系,导致信息分享没有及时性与流畅性。

(三)环保宣传薄弱

我省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受经济影响,农村社区的教育水平偏低,因而人们没有强烈的环保意识。自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后,地方政府大力推进当地的工商业发展,对环境宣传教育未加以重视。

三、解决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农村社区饮水安全

加强农村社区饮水安全问题,刻不容缓。这一问题已成为安徽省18项民生工程之一,各市县相关部门要真正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依据各地情况,制定好解决方案。各级县、乡政府要依照《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开展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规定,编制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

(二)积极发展新型生态农业

积极发展新型生态农业,我们需要做到:因地制宜的引进新型生态农业技术,充分利用农药化肥;培养专业性人才,突破农业生产技术的瓶颈,借鉴发达地区的种植模式与农业耕作制度的经验,把开发生态农业建设当成控制农业污染的有效途径,切实抓好。

(三)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的生活垃圾

马香娟等人提出,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措施。这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简单易操作,投资少,基本上这种分类是在独立的家庭中完成的。农村社区的居民一向勤俭节约,这为垃圾分类收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农村环保机构建设与环境宣传教育

在县级设立环保机构,并且分配有专业性人才,这有利于农村社区的环境监测与执法能力建设;需要在乡镇部门设立一些环保的工作岗位,把环保部门监督管理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农村社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例如:推广绿色消费;在农村社区宣传新型生态文明的观念;开展一些环保科普知识竞赛的活动,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一种良好的保护环境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 张国明,谢维波.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与生态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7(14).

[3] 苏扬,马宇宙.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02).

[4] 姜文,汪小勇,骆东奇.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14).

[5] 宋言奇,段进军,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可忽略的六大环节[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01).

[6] 唐楠.浅谈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科技资讯,2010(25).

[7] 黄景堂.论新农村社区环境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