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7-20 16:31: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1篇

要牢牢抓住计量工作的目的,计量要与测量紧密结合,计量必须为测量服务,保证测量结果的可溯源性和可信度。要转变观念,学习国际上的通行做法,要从对计量器具的管理,进一步发展到对量和测量的监督和服务。量值传递的终端或量值溯源的起点,并不是工作计量器具,而是指测量所得到的测量结果。虽然计量器具准确十分重要,但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光有计量器具的准确是不行的。为什么要加强对测量的监督和服务?这是计量工作自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它反映了计量工作的根本宗旨和内涵的要求。计量工作只有服务于测量,与测量紧密结合,在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上下工夫,才能被社会、各级领导和企业所重视和支持,才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才能与国际接轨,才能加速发展计量事业。如何实施对测量的监督和服务,可参阅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2004年的《计量法要素》D1国际文件和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国家标准。

2.要明确服务方向

计量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手段。计量工作必须更好地与科学技术、市场经济、工业企业、群众百姓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去解决群众欢迎、企业满意、政府关心的计量和测量的实际问题,去为他们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计量工作的作用。计量工作要明确服务方向,要更紧密地围绕经济建设,面向市场、面向生产,联系实际、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当然建立基准、标准,开展检定、校准,是计量工作的重要基础,但其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到测量结果的准确一致上,如果服务于第一线上的测量结果不准确,那检定、校准还有什么意义呢?计量要让政府、企业和群众真正感受到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和作用,那计量服务就到家了。

3.要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中发挥作用

计量如何面向生产,服务群众,关键要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中发挥积极作用。党的十确立了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国外则把企业计量检测水平的评价放在首要位置,计量水平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产品质量水平。企业的核心是质量和效益,测量能力是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加强计量工作,加强对测量过程的控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实际上它应该成为计量工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着力点。这个质量是指大质量,既是产品质量,也包括服务质量。计量工作要落到实处,只有把计量自觉融入到经济社会各方面质量的形成过程与结果评价之中,把计量与生产相结合、与群众的需求相结合、与提高质量和效益融为一体,计量才具有生命力。

4.要全面发展

计量涉及国民经济各行业、人民生活各方面,所以计量工作必须是科学计量、工业计量、法制计量三大计量齐头并进,才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科学计量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计量的基础,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工业计量是指计量工作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依法自主管理的计量工作属企业行为,目的是为生产经营全过程提供计量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法制计量是以政府为主导,是国家法律赋予政府计量部门(包括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属于政府行为,其目的是为解决不准确、不诚实测量带来的危害,维护国家、企业、群众切身利益;法制计量是计量法律、法规规定由政府强制管理的计量工作,尤其是贸易、安全、医疗、环境、节能强检计量器具的管理。法制计量在JJF1001-2011中定义为:“为满足法定要求,由有资格的机构进行的涉及测量、测量单位、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计量活动。它是计量学的一部分。”可见在法制计量中,首先要积极推行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要依法对计量器具实施法制管理。对使用中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不应仅限于开展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而要向测量方法、测量结果上延伸,要对整个测量过程进行控制。按国际通行做法,从计量器具的法制计量走向全面有效的法制计量是大势所趋。必要时,可对某些强检计量器具制定相应的测量方法规范,对测量方法、测量人员资格、测量过程控制及管理要求作出规定。计量工作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计量的基本任务和职能,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

5.要依靠全社会各方面力量

要完成计量的基本任务,必须组织和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只靠政府计量部门是不可能的。政府计量部门应制定计量方针政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组织、完善和协调国家计量体系建设,加强宏观指导;积极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组织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抓好量值传递和溯源工作;抓好法制计量工作,积极开展为生产和群众服务。政府要充分组织发挥各行业、企业、院校的积极作用,开展专业计量科研项目,推动产业计量的发展;在工业计量方面,企业是开展企业计量工作的主体,要依靠企业自身采取依法自主管理来完善企业计量工作,建立完善测量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校准活动,促进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政府部门要积极加强指导和服务。在计量执法工作中,也要与工商行政部门、公安、检察、法院等各方面加强配合和协调。面向全社会的计量工作任务,必须依靠全社会各方面力量才能完成。

6.要加强学习和宣传

第2篇

关键词:地质科技;产品质量;经济发展;探讨

1引言

以上研究对于探索地质科技对经济的微观作用机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笔者认为地质科技对经济的作用方式仍有其特殊性。研究地质科技对经济的作用方式一方面是研究地质科技进步对地质工作效率和地质科技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则是研究地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循环作用机制。通过对这两方面的研究,探索其中涉及的地质工作效率、地质科技产品质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而厘清两者的作用关系,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地质科技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

2地质科技、地质工作效率和

纵观整个地质行业的发展,凡是重要的发展转折点都离不开地质科技的突破。笔者认为地质科技对地质行业工作效率的影响分三个方面。

首先是由于新理论、新方法的产生,地质工作者提高了对资源、能源以及地质环境的探测或评估效率,进而提高地质工作效率。

其次,地质科技能有效地促进新工具的发明和对已有工具的改善,而工具的改善也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与第一点不同,改善工具所带来的效益大小还取决于原生产规模的大小。而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则决定了我国地质工作者的基数也较大,所以,新生产工具的投放将由于其惠及面大的缘故而有助益于整个地质行业工作效率的提高。比如,李超岭等发明了区域地质调查中的数字填图方法,加快了野外区调资料的整理和处理,为全国地质调查工作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第三,地质工作人员通过学习新的地质科技知识也将有助于地质工作效率的提高。地质科技一方面要依靠地质科技产品的推广和使用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武装地质工作者大脑的方式发挥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著作中认为,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形成于人体中的,通过生产劳动交换其价值的智力、技能和体力的总和,因此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商品,应该属于无形资产。根据该定义可知地质工作人员通过培训和学习掌握一定的地质科技知识是一种人力资本的积累,在劳动中通过不断地发挥该资本的作用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3地质科技、地质科技产品质量和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

笔者认为四个环节直接决定着地质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现讨论如下:

3.1地质科技产品质量的提高对能

源或资源型产业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像矿业、石油等能源或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是一个有机整体。从最初的矿产开发到后来的有色金属冶金化工,从原油、天然气等的开采到后来的成品油的生产都离不开地质产品,而地质产品质量的提高无疑将大大提高这一链条各个环节的效率,加速整个地质产业链的生产循环。例如,其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具体表现为缩短勘探周期,减少开发污染,矿产品深加工等。对矿业企业而言,主要表现为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综合竞争实力和延长企业生命周期,为企业转型争取时间。

3.2地质科技产品质量提高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各种地质科技产品对经济建设的促进表现为:城市规划建设,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工程环境调查、重大工程建设,交通运输路线的选址、建设及稳定性检测等。更具体地说,影响着城市区位开发的调查、交通路线的选址调查、工程环境调查等。

首先,对城市规划建设比较突出的贡献在于有助于防止和减少地下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地面变形、洞室围岩失稳、地下水环境变异、地质生态环境恶化等导致的事故;有助于实施高质量的隧道工程、沉井工程、基坑工程与减少工程后问题;还有利于地下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和施工。

其次,随着都市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地面工程建设项目不断上马,城市建设与发展对地质环境条件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搞好地质环境的调查,杜绝不良地质条件带来的隐患已经成为地面工程建设必备的环节。而高质量的地质研究报告(即科研所生产的地质科技产品)将有助于地质环境检测和评价及开展建设前的可行性分析。

再者,地质科技产品在增加就业方面表现为良好而精准的地质报告能吸引更多投资项目。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而吸引的外资企业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引进国际先进的科技和为地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减轻政府负担和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3.3地质科技产品质量提高对相关

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高质量的地质科技产品还有助于促进地质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地质旅游方面,高质量的地质调查报告不仅有利于地质公园景点的设置,还能为地质公园中缆车、铁索桥等设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中,通过完成高质量的农业地质报告便于摸清农业地质环境底数,查明土壤中重金属、残留农药、化肥污染情况,有利于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基地”,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3篇

一、提高认识,认真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工作。

投入产出调查是国家统一安排的全国性大型专项调查和国情国力调查,包括投入产出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和开展投入产出应用三个阶段。通过投入产出调查,将为GDP核算提供总体框架与核算参数,为各产业计算资金、劳动、能源、原材料等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率提供依据,对提高GDP核算质量和如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至关重要。编制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宏观、微观投入产出分析,对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节能降耗和环境监测,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科学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及驻宝被调查单位要高度重视投入产出调查工作,增强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开展相关调查。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投入产出调查内容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涉及生产、技术、财会、供销、统计等各个方面,工作面广量大,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和质量要求高。为加强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决定成立市投入产出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明确负责领导和相应的办事机构,协调解决本县区本部门调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市、县区统计、发展改革、财政、国资、税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全市统一安排部署,扎实细致地做好工作。被抽中调查的企事业单位,要由一名单位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尽快成立由统计、财务、供销、生产、技术、人事等部门组成的投入产出调查办公室,抽调熟悉业务、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做好本次调查工作。

三、落实责任,切实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调查工作的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调查单位要根据国家调查方案的统一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安排本单位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全市统一培训,认真学习调查方案和填报方法。要根据任务,规范调查流程,明确岗位职责,按时完成本单位的调查任务。

四、严格把关,确保提供高质量的调查结果

投入产出调查数据填报的准确性关系到投入产出调查结果的质量,并影响到今后全市国民经济核算、节能降耗等相关数据质量。各县区政府、市级各部门及被调查单位要严格按照投入产出调查方案规定的部门分类、指标口径、计算方法,把好数据质量关,层层严格审核,实事求是地填报调查数据,圆满完成调查任务。

第4篇

1 湖北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

1.1 成矿地质条件

湖北省跨越秦岭褶皱带和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区。以襄北深大断裂(即房县-襄樊-武穴-线)为界,以北为秦岭褶皱系,地质构造复杂,发育一套晚古-中上元古代的中深-中浅变质岩系,并分布有变质-交代型及同熔型中酸性花岗岩体以及基性-超基入体。热液活动广泛,成矿条件有利,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磷、金、银、铁、金红石、重晶石、大理石、花岗岩等;以南为扬子准地台,发育一套稳定性地壳沉积物。鄂东南和鄂西地区为古生代-中生代碳酸盐沉积地层。而鄂中地区阻汉平原为一套覆盖在古生代褶皱之上的新生代红色砂页岩。鄂东南地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具有有利的热动力成矿条件,形成了铜、铁、金、铅、锌、硫铁矿等黑色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鄂西地区以磷、铁、金、银、钒、煤、硫铁矿、石墨为主。鄂中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岩盐、石膏、芒硝等矿藏。

1.2 矿产储量

湖北省地质构造复杂多样,为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除能源资源较为短缺外,其他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矿产类型多,矿种齐全,资源量大。其探明矿产种类和储量居全国第九位。已发现的137种矿产中,金属矿产49种,非金属矿产76种,能源矿产9种,水气矿产2种。主要优势矿产磷、铁、铜、岩盐、石膏、水泥、石灰岩等40多种已探明储量在全国居重要地位,其中磷、金红石、硅灰石、石榴子石和泥灰石等5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首位,铁、铜、石膏、岩盐、金、汞、锰、钒、镍、铊、钼、独居石、磷、水泥、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耐火粘土、蛇纹岩、碘等矿储量居全国前7位。矿产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相对集点。石膏、岩盐、钙芒硝、石油集中分布在鄂东和鄂西两地,尤其是鄂西、铁矿占全省总储量和的72%,磷矿占90%以上,硫铁矿占75%以上,锰、汞、石墨、银金矿、银钒矿等几乎全部集中分布在鄂西。全省有57种矿产资源储量列居全国前十位,全省保有矿产储量潜在总值14728亿元,人均矿产储量潜在总值2.48万元(覃家君,2006)。

1.3 矿石质量及结构

湖北省矿产中部分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品质优良,富矿多。如金属矿产中的铜矿(富矿占61%)、矽卡岩型铁矿;非金属矿产中的盐矿、石膏、花岗岩、大理岩、萤石、石墨、石灰岩、白云岩、膨润土等。而铅、锌、锰、镍、钒、铬等金属矿产和磷、硫、铌、钽、稀土等矿产则以贫矿为主。在矿床组分上,伴生矿产多,往往共生有多种矿产和伴生有用矿物和元素,若能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可以使一矿变多矿,大大提高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如鄂东南的铜铁矿床,伴生有锂、铷、硼、碘、溴等。

1.4 矿产分布及其组合

矿产分布不均匀。主要矿产储量分布相对集中,而且矿产配套较好,有利于形成规模开发。如铁、铜矿产主要分布于鄂东南地区,又有冶金辅助原料(熔剂石灰岩、白云岩、萤石及冶金用砂岩等)配套,从而形成武汉-黄石-鄂州冶金工业走廊。又如盐、石膏、芒硝、石油主要集中于江汉盆地,而磷矿、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产集中分布于鄂西南地区。因此在鄂中建成了石油化工、盐化工等化学工业基地,在鄂西南形成了我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及建材工业基地。鄂西北地区的银金矿、金红石矿、重晶石矿、磷矿等矿产资源分布使得本区有可能成为化工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1.5 存在的主要问题

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矿产资源结构不尽合理:大宗矿产多,高值矿产少;传统矿产多,急缺矿产少;难选冶贫矿多,易采选富矿少。(2)矿山规模偏小且分散,矿山对资源占有量大,开采量小,可供规划开发空间狭窄;(3)设备和生产工艺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经济社会效益欠佳;(4)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环境污染严重,自身发展能力不足;(5)政策法律环境欠佳,矿产资源资产效益低下,资本扩张和引资能力较弱;(6)国有矿山企业比重偏大,乡镇集体、个体矿山管理水平偏低,过于关注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链短,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贡献因子偏小。

2 湖北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的初步构想

2.1 基本思路与设想

(1)以中部崛起和率先发展战略为契机,紧紧围绕湖北省“十二五”计划纲要,超前准备,加强勘查,统筹规划,合理开发;

(2)发展传统优势,增强资源储备,拓展新兴领域,加强国家急缺和市场急需矿种勘查与开发;

(3)扩大改革开放,加速引资勘查,立足“找大资源,办大矿”的原则,力求做到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2 总体布署原则

新一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可表征为:大力开发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重要矿产资源和适合在省内进行适度深加工的矿产品,以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增大本省的GNP总量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1)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在湖北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地位和支柱地位,是整个产业结构演进的基石;(2)以几个重点资源富集区为矿业开发的增长极进行基地建设,是推进和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目标的关键。湖北的资源基础、产业基础和经济结构现状表明,湖北的矿业发展只能沿几个重点资源富集区和交通干线展开,形成产业发展极带动其他产业发展;(3)产业协调发展应重点抓好的工作,一是全面资源开发与资源富集区的重点开发,二是资源开发中的资源优势导向和市场优势导向,三是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湖北矿业发展的资金积累除国家重点项目投资外,主要依靠省内矿业自身积累转换调节,因此,应以发展在矿业支持下的能源一重化工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协调其他产业发展,形成以矿业为先导的产业环链和产业集群。(4)实行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战略方针。针对生态基础脆弱,强度开发已造成资源环境不协调的现状,加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协调力度。

2.3 战略目标期望

根据湖北矿产资源特色及区域成矿条件,在充分考虑市场潜力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以开发优势矿产为重点,加强新兴特色矿种勘查,增强资源储备。(1)建立两个具全国意义的国家级矿业开发基地:一是鄂东南铁、铜、贵金属产业基地;二是鄂西磷及磷化工产业基地。(2)建立一个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后备基地,即鄂西北地区稀土、贵金属(银、铂钯)为主的后备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3 实施湖北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的路径选择

以省委、省政府实施中部率先和跨越式发展战略为契机,实施湖北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战略,在产业导向和布局上,应充分发挥本省能源及资源的比较优势,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

(1)强化地矿工作的基础地位,加强矿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软、硬环境,这是关系矿业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大力加强地质勘查,尽快改变地质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不断寻找和探明可供开发利用的优质矿产资源,为矿业开发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撑,这是地质勘查与矿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着力点。

(2)湖北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再加上长期以来对矿产资源开发未能遵循客观规律,进一步引发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矿产开发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也因此受到很大制约,成为湖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湖北矿业发展要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和方针,走“生态矿业,绿色矿业”的发展道路,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省情的资源导向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新路径。

(3)大力调整矿业结构。当前和近期内,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勘查与开发并举,以勘查促开发”的方针,加大矿产资源勘查的力度,尤其是重点矿种的重点资源富集区的矿产勘查力度,确保矿产开发有充足的资源基础;二是重点加强优势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三是积极发展矿产品深加工,尽快改变以销售“原矿和初级产品”为主的局面,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与增值;四是优化矿业布局,提升矿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正确处理铁、铜、磷、盐、建材等传统优质资源与金、银、钒、稀土等新兴非传统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五是既要抓紧矿产勘查工作的实物工作量投入,亦要重视地质科研与新理论、新技术应用,不断提高地学研究与矿业开发的产业科技水平;六是大力调整和优化矿业所有制结构,利用矿业权流转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培育矿产勘查与矿业开发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并以更开放、更灵活的政策导向,将本省的资源优势与省内外的资金、技术优势紧密结合,促进矿业、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4)矿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撑。要在矿产资源勘查与矿业开发中实现大的突破与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创新和实施人才工程,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4 实现湖北矿产资源优势转换战略的对策

为加快湖北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进而转换为经济优势的进程,除用足、用好、用活中央给予中部地区和地质矿产勘查业的优惠政策外,还需中央和省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扶持。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及政策建议:

4.1 高度重视工业化进程中的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矿产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已成为保障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1)要十分珍惜矿产资源,在已探明的优势矿产资源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优势资源的转换战略。第一,以优势矿产资源转换为主体,建立企业集团。要以国家紧缺矿产资源为重点,以优势矿产资源转换为主体,走企业集团化道路。要量力而行,有重点地实施勘查与开发,千万不要因为资源丰富就全面放开、铺摊子;要有重点地改造、建设有特色的黑色、化工、有色产业基地;建立具有抗风险、科技进步程度较高的集团化采、选、冶、加工联合企业,努力构造产业链群,带动相关区域经济发展,重视形成规模效益。第二,以市场为导向,始终把握市场的有效需求。矿产资源属全球性范围配置的资源,铁、铜、磷等矿产从来就是全球性战略资源,在国际资源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中,我国正在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构想。因此,湖北矿业开发与发展,要在国家开放市场中进行定位,要从更广阔的视野上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决定地区矿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地区的资源禀赋。矿业要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运行,以提高矿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求得效益最大化。第三,以科技为先导,提高矿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骨干企业的科技水平起点相对要高,技术改造和新建的矿山企业,应建立在先进的科技装备水平上,千万不要重复管理粗放、劳动密集的传统工业模式,努力探索新的办矿模式,切实推动和实现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特别重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活力;开发和引进先进的探、采、选、冶技术是湖北矿业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的最有效路径。

(2)世界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与我国资源的互补性很强,因此,立足“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保障湖北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和区域资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如果一味强调资源自给,湖北将不得不开发成本高、稳定程度差的矿产资源,使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下滑,最终导致战略上的不安全。但完全依赖国际资源市场,也会导致一系列不确定风险。因此,立足“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湖北乃至国家资源安全的唯一选择。

(3)加强主要矿集区资源和优势矿产的勘查与开发,保持国内外两种资源及两个市场的合理比例,平衡国际资源贸易利益及国际资源风险;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充分利用已有矿产资源,减少资源消耗量。一是要加强主要矿集区矿产资源和超常矿产的勘查与开发。矿集区是大宗矿产资源的支柱,它占探明总储量的80%以上。应该完善矿产资源的资产价值科学体系,走科技型的资源勘查道路,开展和深部找矿,使老的矿集区资源基地可持续发展,新的矿集区成为新的资源基地,这是解决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的关键。超常矿产(指新矿种、新类型、深部矿、极贫矿、难采矿、难选矿等)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现有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对于埋深千米以下的矿床,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必须重点开展研究。低品位贫矿床是本世纪的重要开采对象,为此,必须开展溶浸采矿与复杂共生难选矿的研究,为低品位贫矿床的开发利用开辟新的途径。二是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目前湖北的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在30%左右,资源节约的潜力很大。因此,必须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其核心思想是提高矿床开采的回收率,降低贫化率,综合回收资源,高效利用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同时建立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杜绝浪费的生活服务体系,以减少矿产资源的需要量,降低资源的供给量。

(4)大力加强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重视矿产资源所有权的管理,建立矿产资源供应的后备基地。近年来,矿产资源勘探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中部地区。目前,中部地区单位面积的勘探投资不仅低于东部地区,而且亦低于西部地区。许多矿产资源地质工作程度低,虽然有良好地质成矿环境和找矿远景,但却资源远景不清,可供设计建设的资源基地明显不足。因此,重视和加强地质基础工作,把勘查作为本省矿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势在必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优势矿产资源,应加大地质勘探的投入力度,为矿业开发提供足够的矿产储量。在加强地质勘探工作的同时,要重视确立矿产资源所有权的管理,坚持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的基本原则,严格实施矿产储量登记及规划分配制度。在中央、省统一进行矿产储量登记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地方需求及矿产状况,统筹兼顾国家、地方利益,划定中央及地方对各类矿产的使用权。要确立矿业权登记管理,避免低水平重复及争、抢现象,依法建立有序的探矿、采矿秩序,杜绝乱采滥挖。

4.2 深化地质矿产勘查和矿业投资体制改革

坚持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找矿、谁受益,谁开发、谁受益”的矿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吸引省内外资金进行风险地质勘查,鼓励和发展各种经济成分参与矿产勘查开发的融合型、规模型矿业经济。

(1)重点扶持发展有优势、有特色的矿业开发业。在现阶段,主要扶持以铁、铜矿为主发展黑色、有色金属工业的矿产开发业,以金矿为主发展黄金工业的矿产开发业,以磷、盐、重晶石矿为主发展化学工业的矿产开发业,以石灰岩、花岗岩为主发展建材工业的矿产开发业,积极探索和发展矿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

(2)制定具体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优惠政策。投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享受湖北省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同等优惠政策,其中占用非农业耕地、非人工草地应免征使用费;占用耕地、草场、林木等也应按规定的最低标准收费。全省各地、各部门应本着“只求所在,不争所有”的开发原则,为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供全方位服务。

(3)加大湖北省专项地质矿产勘查基金的投入力度,加快湖北的战略性地质勘查工作和对重点区块和重点成矿区带的系统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发现和提交可供国家规划和开发矿产储量,提高主要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同时大力扶持以湖北优势及特色矿产开发为主的矿业公司上市,加快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4.3 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湖北矿业投资环境

(1)树立新的开放开发意识。从改善湖北矿业投资环境的角度考虑,应当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树立大开放促进大开发的意识。必须抛弃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观念,站在更广的开放层面看发展,站在更高的开发层面看未来,实行全方位的对内对外开放,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以开放的意识深化地矿改革,以开放的意识构建矿业权市场。二是树立立足市场搞开发的意识。“立足资源搞开发”是曾经长期固守的传统发展思路,资源相对丰富,市场潜力较大,只能说明有基础条件,但资源再多需要转化,潜力再大也要变成现实优势。所以,必须改变过去“靠山吃山”、粗放经营的做法,树立市场观念,用市场眼光看资源,立足市场搞开发,研究“市场需要什么,我能开发什么”,真正把矿产勘查开发活动置于广阔的大市场之中。三是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湖北矿业大开发,并不等于“大开挖”。决不能以牺牲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再不能对矿产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制定区域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政策措施以及引进资金搞开发前,必须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环境,考虑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2)以省委、省政府实施中部率先和跨越式发展战略为契机,不断提升湖北矿业投资的“硬环境”。过去,湖北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瓶颈”在于“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条件差、体制转变滞后、资金十分短缺等“硬环境”的劣势未能得到有效克服和好转。充分利用中部率先和跨越式发展战略机遇,不断提升矿业投资的“硬环境”,是推动湖北矿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3)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下工夫改善矿业投资的“软环境”。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是当代经济三大国际性潮流,这三大潮流相互作用,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省市区纷纷进行多方面战略性调整。而政府在这种调整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从培育和维护市场环境的角度出发,“政府应当在已有的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坚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而不是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实行宏观调控,政府应当基本退出对矿山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行政干预,矿山企业进入、退出市场,都应该由企业根据其自身的利益原因和经济原则去考虑,政府则应当重点考虑建立和维护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矿业权市场秩序。”

任何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是伴随区域性基础条件的改善和融入一种开放合作的大环境而来的。要实现湖北矿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以思想的跨越为前提,以改善基础条件为起点,以矿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引进外资,加大区域开放开发为重点,用新的思路、新的视觉探索新的方法,用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从而为改善矿业投资环境,为实现湖北矿业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4.4 实施高质量矿床勘查战略,提高矿业开发的经济社会效益

(1)高质量矿床及其意义

高质量矿床是指那些规模大、品位高、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容易开采和加工的矿床。开发高质量矿床具有生产成本低、现代化技术程度高、矿山寿命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确定高质量矿床勘查战略是加速发展湖北矿业的重要举措;发现高质量矿床不仅将给地矿部门本身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将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近20年来,采矿技术发展较快,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矿业发达国家,自动化采矿技术已实现或正在实现,例如,加拿大Inco公司在肖德贝里矿业井下各中段的采矿工作都可以通过卫星在大约400km以外的多伦多市区内的控制室进行遥控;露天开采都已借助于GPS定位技术实现了自动化。同时,采矿深度也在不断加大,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Kidd Creek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开采深度已达2000m;南非Anglo金矿公司正在着手准备开采垂深为3500~5000m的金矿储量。湖北大部分国有矿山已经实现机械化,正朝自动化方向迈进,现代采矿业已成为广泛应用高新技术的领域。显然,推动采矿技术迅速发展的力量源于高质量矿床,只有高质量矿床才能使现代化采矿的技术经济效益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2)勘查高质量矿床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每一种矿产通常都有多种矿床类型,不同的矿床类型所赋存的地质环境和经济价值往往差异很大,因此,目标矿床直接影响到勘查战略和投资效果。勘查高质量矿床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在品位一吨位图上确定该矿种的高品位、大吨位的矿床类型,然后根据该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确定勘查靶区、勘查技术、项目经费预算以及人员和设备的配置,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勘查靶区的确定。目前,需要深入研究在湖北哪些地区具有寻找哪种类型的高质量矿床的潜力,并且确定出这些质量矿床类型的特征性勘查准则。

在技术手段方面,勘查高质量矿床面临的并不是缺乏某种技术,而是如何创造性地组织利用好现有的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技术最佳组合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实施高质量矿床勘查项目的过程中,每一个重大的决策都关系到项目的成败,每一个重要的决策都必须基于对各种技术手段所获得信息综合分析。GIS技术为勘查决策提供了一个省时、省钱而且高效的极为重要的工具。

4.5 构建区域矿产资源基础研究创新体系

第5篇

摘 要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不容忽视,对工程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有助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本文分析了当前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策略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提高工程质量是提升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工程建设质量关乎整个工程的效益和使用功能,与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加快构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步伐。建筑企业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功能,根据当地的环境及条件因素,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的质量监督和检测机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机制,进而保障工程的效益和安全性。

一、构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的增长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建筑企业必须要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对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和控制,进而保障工程的效益。建筑商与开发商是工程项目的主体,如果缺乏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那么工程项目从一开始就是危险的,缺乏系统的保障的。一旦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和交工后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导致建筑企业或居民的巨大的生命及财产的损失,那么建筑企业和开发商的信誉会严重受损,企业形象毁于一旦,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其次,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要创新管理模式,要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建筑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建设,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立,有助于其承包更大型的建设项目,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我国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建筑所需的材料存在质量问题

由于部分工程项目任务较重,工期较短,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追求快速完工,对于工程建设需要的材料审核力度不大, 审核程序简化,导致很多不达标的建筑材料流入工程施工现场,偷工减料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头号因素。

(二)管理及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薄弱

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对于建设质量不够重视,责任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质量才是企业的生命。而且质量控制与管理不够深入,浮皮潦草,停留在表面,质量管理过于形式化。

(三)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建筑行业目前没有建立起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很多制度有待建立,工程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相对滞后。

三、构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要逐步完善关于建筑工程质量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究。尽管一些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不够健全,一些条款对于实际的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约束力较小,而且在执行时大打折扣,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给工程质量的控制提供了依据和保护。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项目管理团队

建筑企业要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团队,工程要设置项目经理人,全面负责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等问题,项目经理人要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的管理。建筑企业要定期做好员工培训和教育工作,不仅要对管理人员,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其对工程质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是工程质量的管理者,要建立“以人为核心”的工程施工理念,调动全员的积极性,树立“质量第一”的工程管理观念,保证各工序顺利进行,进而保证工程的质量达到预期的要求。

(三)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问题与质量问题是建筑工程项目中最重要的两大部分,建筑企业要高度重视这两项工作。安全是质量的前提,质量与安全是密闭可分、相互影响的。建筑工程管理部门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现场安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理、要求施工人员佩戴防护措施、做好施工机械的管理、做好现场水电使用的控制等,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进而给工程带来损失。

(四)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管理

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的、综合的项目,建筑企业要加强对工程的全过程的管理,要采用动态化的管理手段。首先要做好工程技术交底工作,根据已经制定的技术交底制度,指派专人按照有规范向施工队做好施工标准流程、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交底工作。其次,要对工程的重点部位、关键核心技术及特殊施工工艺制订配套的说明书,按照施工特点设置质量管理部位,加对人、财、物的管控。再次,严格执行样板制度,做好样板间的施工,经过审核后方可大面积开工。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是提高工程项目效益的关键,建筑企业要从完善法律法规、强化人员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过程管理等方面做好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工作,进而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数字经济;服务业;服务业之谜;高质量发展

“服务业之谜”最早是由1967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的提出,他在美国服务业发展的研究中发现多个城市存在服务业生产率低的问题。随后1968年维克多·富克斯通过研究美国服务业就业时发现劳动生产率滞后是影响服务业发展最主要的原因,由此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滞后问题称为鲍莫尔-富克斯假说。国内学者也对我国服务业进行了大量研究。程大中(2004)基于我国服务业检验了鲍莫尔-富克斯假说,得出了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等结论。王俊(2008)验证了服务业技术进步滞后是导致就业增长的重要原因。宋健和郑江淮(2017)利用1984-2014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重构了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证实了我国工业生产率相对上升导致服务业相对价格提高和就业份额提升。韩朝亮和符建华(2019)测算了我国各省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果证明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逐年超过工业。张晨和左冰(2021)检验了我国29个省的旅游发展情况,并没有发现“鲍莫尔成本病”,认为劳动异质性阻断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正向带动旅游相对价格上涨。

数字经济背景下“服务业之谜”现状

(一)第三产业增加值显著增加

我国的服务业自改革开放才逐步开始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为182061.9亿元,2020年达到553976.8亿元,实现了快速增长。2010年以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8%以上,总体发展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保持高度一致。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201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4.2%,2020年该占比增至54.5%,我国经济呈现一定的服务化趋势且增速较快。从服务业贡献率来看,2019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3.5%,是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的近两倍,服务业逐渐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就业吸纳能力

从就业人口来看,服务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2020年服务业就业人数达35806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48%,服务业是吸收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从就业人数增长率来看,近年来增速在5%上下浮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率持续大于就业人数增长率,说明服务业仍有较大的吸纳就业潜力。

(三)劳动生产率滞后

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逐年增长,并且就业吸纳能力最强,但劳动生产率并未随之提高。2010年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为69140.93元/人,到2020年增长至154716.19元/人,增长近124%。从劳动增长率增速来看,我国第三产业劳动增长率总体上增长缓慢,近年来增速在7%上下波动并出现下降趋势,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数字经济与“服务业之谜”

(一)数字经济降低服务业生产成本

在数字经济出现之前,降低生产成本是通过最大程度的规模经济实现的,即生产大规模同质化、无差异的产品。规模经济生产过程中,企业对生产资料的使用、组织和人员的管理也是批量处理的,使得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资源降到最低。但规模经济并不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唯一途径。信息技术以低成本的方式解决了生产中信息收集难、处理慢、范围小的问题,降低了多样化的生产成本,使得差异化生产效率提升形成范围经济。

(二)数字经济降低服务业交易成本

信息技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促进产品多样性。信息技术影响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搜寻成本、信息成本和决策成本。数字经济降低搜寻成本是指消费者在线上搜索符合自己个性化需求的成本降低,同时企业精准地找到目标客户;信息技术降低了消费者和企业之间交换信息的成本,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对消费者进行人物画像,生产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消费者在线上消费时可以通过各种平台了解产品信息,从而降低了决策成本。

(三)数字经济促进服务业范围经济

数字化技术运用到服务业中降低了服务产品的生产成本,更好的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形成了服务业的范围经济。同时,数字经济的到来降低了生产者的门槛,极大的拓宽了市场范围。生产者通过数字化平台在线上出售服务、产品,极大摆脱了固定资产投入的限制,例如直播带货的兴起大大丰富了服务业业态。

(四)产品多样性降低服务业生产率

数字经济降低服务业生产成本、交易成本从而促进范围经济,个性化的服务产品可以获得超高溢价。因此,数字经济带来的产品多样化提高服务业产品价格的同时也增加了直接或间接服务产品的价值贡献。同时,服务业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或间接的生产活动更加多样化而更为复杂,而以剔除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出更难体现数字化对服务业赋能的价值。因此服务业出现劳动生产率滞后的现象。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降低了服务业生产和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了产品差异化生产效率,形成了范围经济。但是随着服务业生产过程复杂化,更多的资源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到生产中,进一步提高了服务业的价格水平,但统计数据无法准确衡量服务业价格中包含的价值,因而服务业生产率被低估。

数字经济驱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分析

由于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内容丰富,涉及到了服务业企业转型、业态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等,因此为了保障机理分析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本文将从微观层面行为转型-中观层面协同推进-宏观层面要素配置三个层次解析国民经济体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本文微观经济主体为企业和消费者,主要聚焦于数字经济如何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以及消费者的消费方式,进而导致服务业增长动力发生革新性改变;中观层面以数字化服务业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协同各产业发展为主;数字经济将数据这一新要素纳入到宏观生产活动中,实现现代服务业协同实体经济创新并带来整体的效率提升。

(一)微观层面驱动微观主体行为转型

1.数字经济降低生产者生产成本,促进范围经济。数字经济时代生产方式更加丰富,如淘宝、京东等在线交易平台,极大降低了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成本。同时数字技术可以更精准的统计和预测消费者需求,厂商可以生产和销售更多种类的产品,实现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的转型。数字经济改变了传统服务业不可贸易的特性,利用互联网可以产生新型服务产品,例如在线知识服务就打破了传统教育行业的时空限制。2.数字经济降低消费者交易成本。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类消费平台的涌现,可以获得更加透明的商品信息,降低了决策和交易成本,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在任何时间购买到任何地方生产的商品,打破了传统贸易活动的时空限制。数字经济降低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壁垒,私人定制产品成为新的市场需求。数字经济与服务业融合进一步模糊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角色边界,生产者的长尾得到开拓,极大地丰富商品供给。

(二)中观层面推进实体经济升级、各产业协同发展

1.数字经济推动传统服务业升级。目前我国服务业中劳动力密集、效率低的餐饮、零售等低端服务业占比高,而技术密集、创新快的计算机服务、科研等高端服务业占比低。数字经济依赖的ICT行业本质上是服务业,ICT行业的发展将推动服务业在整体行业和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数字经济改变了传统服务业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极大提高了供需匹配的精准性,减少了生产、交易成本。2.数字经济推进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有紧密的前向和后向关系,与实体经济形成上下游关系。根据国民经济产业分类,通信设备、计算机和电子元件等行业属于中间投入品制造业,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属于最终需求型服务业。此外,现有产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数字化技术作为中间投入品与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数字产业进一步加强服务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性。3.数字经济促进产业创新升级。数字经济带来的创新生产模式、生产要素等给传统产业低效率、高成本的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为产业创新带来了发展机遇。数字产业技术创新最快、技术外溢作用最大,是未来带领产业创新的关键行业。数字技术运用到传统产业中,通过对数据的收集、运算和分析,改变了生产对于需求反应存在滞后性的问题,能更加精准的安排生产任务,实现低库存、高效率的生产方式。

(三)宏观层面改善要素配置效率

1.数字经济形成数据新要素增加投入。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活动中的关键生产要素,随着数字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逐渐成为继资本、劳动、技术外的第四大生产要素并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数据这一新要素具有无限增长和虚拟性的特征,是人类生产活动打破资源桎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数字化生产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数据,数据既是生产的投入品,也是生产的产成品,改变了传统的投入产出关系。2.数字经济促进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数字化技术参与到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有效提高了市场信息透明度,数字技术将生产、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合,形成有效信息,能更好的指导生产者的资源配置。由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深度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其产生的网络效应、双边市场等使得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和多样,可能使得产出增长更加快速。

数字经济驱动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及建议

(一)微观层面上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作用,促进生产、消费升级

从前文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微观主体行为转型的影响的理论分析已经得出,数字经济时代生产者行为从追求规模经济转变为追求范围经济,而消费者则是突破了传统服务业的时空限制。一要继续研发和引入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生产模式和产品内容进行升级,实现多样性、私人定制化的发展策略。二要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传统服务业线上转移,打破传统服务业的地理限制。三是数字化平台的出现增加了消费者的信息渠道,企业要从整个产品价值链优化整合的角度来构建高透明度的数字化平台。

(二)中观层面上加强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产业是中观经济的核心载体,实施数字化转型重塑国家产业的数字竞争力,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一是加快服务业中信息技术服务的升级,完善5G、数据中心等数字化基础设施。二是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提升生产、运输、交易等环节的数字化水平,提高服务业生产效率。三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快科研教育、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数字化升级,进一步加深上下游产业链数字化渗透。

(三)宏观层面上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构建安全网络,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健全的法律法规、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数字经济发展构建安全网络,为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一是治理体系数字化转型,政府与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同的先进治理结构,完善数字经济市场监管制度和政策。二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构建数字经济安全网络。三是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数字安全为前提,建立安全高效的数据保障制度,严格限制和监管企业获取和使用私人信息的权限和用途。

参考文献:

1.丁志帆.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现代经济探讨,2020(1)

2.陈临奇.数字经济时代对“服务业之谜”的再解释[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0

3.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特点、原因及影响—鲍莫尔-富克斯假说及其经验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4(2)

4.王俊.服务业就业增长之谜:对鲍穆尔-富克斯假说的再检验[J].人口与经济,2008(6)

5.宋建,郑江淮.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服务业成本病—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7(2)

6.韩朝亮,符建华.中国服务业增长与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再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第7篇

文章标题:电信营业厅开业庆典上贺词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XX电信营业厅今天隆重开业。首先我代表市政府对XX电信全新营业厅的开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XX电信的全体干部、员工表示亲切的慰问!

电信事业关系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电信事业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电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大为提高,服务质量日益改善,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电信业的快速发展,改善了投资环境,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在当今电信行业打破垄断,企业靠服务质量、靠网络质量赢得发展机会的今天,服务被越来越重视,甚至被提升到了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可以说,服务是电信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是立足之本,是永恒主题。“用户至上,用心服务”是中国电信的服务理念。我们希望XX电信通过真正的,认真的实践“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以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赢得发展,从而为自贡地方经济做出积极的贡献。

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了XX电信公司对服务的重视。为满足我们消费者的服务需求,营造出了舒适轻松的服务环境,真正秉承了“用户至上,用心服务”,努力创造服务先机,实现企业品牌领先。XX电信这次全心打造檀木营业厅的举措,可以说直接反映了XX电信企业为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地服务于广大消费者所下的决心和努力。在此,我代表广大的电信消费者对电信公司所做的努力表示真诚的感谢。同时也祝愿电信营业厅红红火火、公司业绩蒸蒸日上,为本地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谢谢大家!

《电信营业厅开业庆典上贺词》来源于,欢迎阅读电信营业厅开业庆典上贺词。

第8篇

关键词:fdi;经济增长;效应

湖南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从1983年起步的0.0026亿美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45.98亿美元。其中工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18亿美元,增长22.9%。2009年年末,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7家在湘落户。全省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1442.98亿元,增长17.3%。其中工业引进资金895.72亿元,增长20.7%。全省实际引进到位资金亿元以上项目194个,实际到位资金363.94亿元。fdi对湖南经济增长的效应也越来越大。

一、fdi的资本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后,会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产生影响。fdi对发展中东道国经济增长最直接的贡献就是资本形成和积累。

首先,外商直接投资有效弥补了湖南省的资金缺口,促进了资金积累。反映fdi对东道国资本形成的有两个重要经济指标:一是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二是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一般发展中国家这两项指标为8.0%、12.5%。1993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占湖南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都在5%以上,即湖南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00元,其中5元多是由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实现的,这个比例1997年还达到了11.04%。1984年湖南省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仅占仅占gdp总量的0.03%,但是这一比率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到2007年已经达到14.9%。这一现象说明fdi的资本积累效应大小是随着湖南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的,而fdi对gdp的促进作用是逐年增加的。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不仅从数量促进了湖南省的资本形成,更为重要的是极大地改善了湖南省的资产质量。外国跨国公司投资设立新的分支机构,直接形成高质量的资产增量;外国跨国公司通过注资、并购现有老企业,注入优质资源(如先进的技术、经营和管理经验、营销网络等),可以将现有的低质量资产改造成为高质量资产。如伊莱克斯收购中意电器,改变了企业的亏损状况,将低质量的存量资产变成高质量的存量资产,2004年销售收入达7.53亿元。如华菱集团引进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米塔尔公司入股后,为华菱管线提高了高性能船板、csp生产线生产电工钢等六项填补国内空白的世界顶尖技术,并在华菱全面改革其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传统的管理模式,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这说明fdi提高了资本存量的质量,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再次,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使国外其他企业在湖南进行关联投资。近年来,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在湖南的投资,带动了其他外商投资企业为其配套的跟随性配套投资。跟随性配套投资是指一家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以往在国外有大量的配套企业为其提供中间产品和相关服务,这些配套企业为了保证继续为客户企业提供最有竞争力的配套产品,会进行跟随性投资,即跟随着这些企业来我国投资。这种跟随性投资在各个国家都大量存在,但在发展中东道国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发展中东道国缺乏高水平中间产品和相关服务的提供者,那些已经前来投资的跨国公司会引导、鼓励、支持其原先在海外的配套企业前来投资。如lg曙光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在2002年带来了十几家配套外资企业落户开发区,不仅推动了湖南省电子制造业迅速上规模和水平,而且进一步延伸了电子信息产业链,随后维用—长城电路有限公司、韩国玻壳项目、湖南湘计惠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博泰克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fdi企业相继落户湖南,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链,初步实现了产业集群发展;博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长沙日立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日本三菱、岩井、住友公司、中国台湾信昌机械等境外多家企业进驻湖南能推动汽车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湖南heg电子玻璃有限公司、长沙良基冷却设备有限公司、伊来克斯电器有限公司等有利于形成湖南家电产业链。

二、fdi的产业结构效应

产业结构变动主要是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情况。投资在各产业部门的重新配置与调整是改变已有产业结构的直接原因,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从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长及其结构调整。二是通过这种调整,带动了三次产业之间比例的变化,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三是推动了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特别是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湖南省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演变过程,如图1所示。

从图1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1978年湖南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为40.7:40.7:18.6,随着改革开放,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到2009年底,第一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2%,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007年占国民生产总值43.9%,第三产业也稳步上升,到2009年份额为40.9%。

三、技术外溢效应

所谓外资技术外溢,即指一国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国内企业通过向外资学习逐步积累丰富的知识和创新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增强而产生的效应。

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目标之一就是获取外国的先进技术、促进产业技术水平提高。因为fdi不仅是资本的转移,还伴随着技术的转移和先进管理经验、方法的转移。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通过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使该国的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的提高,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并对东道国技术进步做出贡献。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技术外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前后向关联效应。很多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是通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从东道国角度来看,即为外资企业)与当地供应商和客户间的前后向关联关系表现出来的。外资企业在产品或加工工艺以及营销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当东道国公司从中获得利益而又不需支付有关费用时,会形成技术溢出效应。在这里,后向关联是指外资企业与东道国当地供应商(上游公司)之间的关系;前向关联是指外资企业与东道国当地客户(下游公司)间的关系。

第二,外资企业培训当地雇员。跨国公司总公司向其国外分支机构转移的技术不仅包括设备、无形资产、技术和管理专家,还包括对分支机构所雇佣的当地雇员的培训。此类培训涉及各个层次的雇员,既包括简单的生产操作员、较复杂的质量监督员,也包括高级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专家。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包括现场传授、举办讲座、外派强化培训,甚至到投资国接受系统教育等。尽管高层职务最初一般由来自投资国的专家担任,但当地人员的比重也会不断提高。当地雇员在外资企业工作期间积累的各种技能,随着这些雇员的“跳槽”或创办自己的公司而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第三,示范效应与竞争效应。跨国公司进入后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不仅在于先进技术在东道国的扩散,更在于强化了国际交流的渠道,使得跨国界的示范效应成为可能。外资企业一般采用比国内企业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国内同类企业产生了显着的示范效应。如平和堂、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外资超市落户湖南后,湖南的零售业逐步进入了超市时代,为湖南零售企业经营提供了新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营销技术,提高了湖南零售业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尤其是使省会长沙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并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尽管示范效应是导致溢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纯粹由示范效益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可能并不重要,原因是实践中示范效应通常与竞争效应结合在一起。外资企业的加入加剧了中国市场的竞争程度,对国内同类企业产生了显着的竞争效应。增强了国内企业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外部压力。从长期来看,当外国公司与当地公司以同等规模在同一个市场上相互竞争时,当地公司有一种逐步采取与外国公司相似的生产技术的趋势。如以lg曙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带动了湖南本地电子信息企业发展,博世、日立、日本三菱、岩井等推动本地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另外,外资企业与湖南当地企业进行技术竞争,加速了技术开发的速度和提升了技术水平,如湖南内资企业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在制造业及其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与外资竞争的结果。

第四,外资企业在投资地设立研发机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者的偏好、提高产品差异能力和充分利用国内的智力资源,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来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与制造中心。伊莱克斯是第一个将其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落户湖南的世界500强企业。这些研发机构通过对中国员工的培训、对当地的示范和模仿效应产生了技术外溢效应,提高了相应产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四、fdi的就业效应

实现充分就业是一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我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湖南省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转轨时期,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不可避免地造成下岗与失业。宏观上已经从短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市场化相对饱和与生产销售困难给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产业结构正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调整,这更增加了就业的困难。由于存在投资乘数和加速原理,fdi可以引致国民收入和国内投资加倍增长,从而在增加国民收入总量中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来增加就业机会是我国政府外资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从数量上来看,fdi对东道国产生直接的就业效应,主要表现为其投资主体直接雇佣本地员工取代母公司的员工,这就是人力资源的本土化,而由此吸纳的当地就业人数的多少又取决于人力资源本土化程度的高低及其在东道国投资的产业和行业构成,人力资源本土化程度越高、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行业的比例越高,吸纳当地员工的人数就越多。随着湖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外资企业吸收从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1995年,湖南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数为5.87万人,而到2008年增加到19.69万人,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是积极的。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湖南省吸纳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

1、湖南省统计局.2009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ol].湖南统计信息网,2010-04-06.

2、马宏.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及对策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5.

第9篇

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国家总理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记者招待会表示,要正确地处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作为国民经济的监督部门,我认为审计部门要在金融部门监管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要加大对金融部门实体经济的监管力度。这次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金融部门监管有效性缺失,促使金融创新无限夸张和扩大,储蓄和消费比例严重失衡,触发了一系列信贷危机。作为经济监管机关,审计应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全程介入对金融部门如银行、证监会等涉及金融部门的监管,将金融部门的实体经济发展纳入监管视野,确保金融部门健康安全运行。一是要重点加强对金融部门资产、负债等的质量审计。金融部门资产质量好坏是衡量金融风险指标最重要的标准。要突出资产质量审计这一重点,结合常规审计和效益审计,不仅要注意审核反映资产、负债质量数字的真实性,还要注重分析资产质量低下的原因,提出对改善资产质量有价值的建议。二是要加大对金融部门内控制度审计。金融部门内控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与危机的基础性、根本性制度,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前提。要将对金融部门内控制度的审计单独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对金融部门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描述和客观评价,并对其存在的漏洞提出改进的建议。三是要加大对金融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要注重对金融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监管职能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金融部门是否履行了应当履行的所有监管职能;履行职能是否遵守有关政策法规;履行职能的效果如何等进行审计。四是要积极进行对金融部门信用审计。要建立健全金融部门信用指标,将金融部门信用情况作为审计一个重要方面,正确评估金融部门的信用度,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第二,要加大对金融部门虚拟经济的监管力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业、房地产业不断发展,虚拟经济部分日趋加大,经济虚拟化进程加快,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稳定作用越来越大。合理健康的虚拟经济发展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有利的影响,起到“剂”的作用,但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又会引致泡沫经济,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触发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导火索。作为经济运行监管部门,审计在金融部门虚拟经济发展的监管上责无旁贷。一是要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在制定刺激虚拟经济政策以及控制性政策,防止出现政策过松或过紧。二是要加强对金融部门虚拟经济市场的监管力度,这里主要是股票市场。要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定期了解金融市场虚拟经济的运行状态,促使国家正确引导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三,要加大对金融部门准确信息披露力度。高质量的信息及其充分披露是有效金融监管的基础和前提,而目前我国虚假信息泛滥,信息屏蔽严重。作为审计机关,有责任要将金融部门包括涉及金融企业的准确信息予以披露,供金融主管部门以及相关信息使用者服务,供国家宏观政策服务,使其准确判断金融市场运行态势,及时出台政策和具体措施,对金融市场进行有必要的干预,促使金融市场健康稳定。一是高质量的信息是审计部门有效监管的前提。审计部门要提高对金融部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审计质量,通过综合分析,正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准确提供高质量、有建设性的审计报告,供其科学决策。二是规范的信息披露是审计监管的必要内容。信息对外披露的最大成本在于信息披露所带来的外部效应,特别在经济转轨时期,准确及时披露金融部门的信息,有助于市场的稳定,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达到发展的平衡。故此,审计部门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真实地披露金融部门资产状况,彻底改变金融信息披露报喜不报忧的现象。通过审计,正确揭示金融的不良贷款率,使得市场参与者能获得金融部门资本水平和风险状况方面的准确信息、监管者有准确判断金融部门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10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国民经济;波动影响因素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经济存在着较大的波动情况,房地产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而言,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只有房地产市场处于稳定的发展,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我国房地产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国民经济的波动现象,不断地去探究房地产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从而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波动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复苏阶段

房地产在复苏阶段开始之前是经济循环的低谷期,这一时期,房地产经济正处于供求不平衡的阶段,同时,供给大于需求,房地产开发商开始意识到问题,从而减少投资开发房地产项目,从而促使房地产经济的供需关系有效平衡,慢慢地转变了供大于求的局势,从而推动了房地产市场走出低谷期,走入了复苏阶段。

(二)经济繁荣阶段

在房地产经济复苏初始阶段,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与建设不断增加,房地产交易量也在日益增加,从而促进了房地产销售价格以及租金价格持续上涨,带领房地产市场走入了繁荣阶段。其次,随着房地产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供给量也持续增加,导致房地产销售价格、租金快速上涨。此时,房地产开发商抓住机遇,大力地投资房地产项目,开发新项目。在市场的推进下,房地产投资规模也逐渐的扩大。

(三)经济衰退阶段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日益矛盾,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在经历过房地产一段经济繁荣阶段以后,房地产市场逐渐缩小导致房地产价格不断增长,价格过高的原因让很多的普通消费者买不起房,从而造成房地产经济逐渐衰退。在察觉到市场变化时,房地产开发商也就会减少或停止项目的开发,进而让房地产价格下降,也减少了房地产交易量。

三、房地产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房地产产业,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和领域都需要厂房、办公基地等等,都与房地产产业存在着联系。因为这是各行业开展经营活动的重要基地。同时,房地产行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建材行业、物业管理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解决了众多人的就业问题。所以,房地产对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化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产物。因此,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建设脚步,建设了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物,完善了城市建设,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最后,在房地产经济的迅猛发展中,也带动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所以说,房地产发展带来了很多的社会效益。

四、房地产经济和国民经济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上文所述,在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也推动着房地产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的发展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房地产经济和国民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主要包含了社会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房地产本身的影响因素。下文对具体影响因素做出了有效研究和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认识也慢慢地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居住逐渐转变成投资,同时对房地产开发与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导致了房价的上涨。其次,社会环境不仅包含了人口比例,还包括了人们的文化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都对房地产经济产生着明显的影响。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居住环境从小规模慢慢转向大规模,这对于房地产市场发展而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人们也在慢慢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强烈的变化。因此,房地产市场要想不断发展,应该明确好发展方向,把握住改革的机遇,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经济的影响

首先经济影响,指的是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以及房地产当地市场的经济发展,而国家整体经济会从国民整体消费、收入、以及物价等多个方面来影响房产经济,而当地的经济指的是当地的物价和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对房地产的经济影响。其次,房地产开发项目大多时候都会采取贷款等投资方式,金融资金对房地产项目开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影响房地产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影响不仅包含经济结构以及经济体系等方面,还包含了人们收入水平也属于经济环境内。再者,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国家经济发展处于上升阶段,那么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跟着提升,对住房需求量也增加了,如果国民经济不断下滑,那么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降低,显而易见对住房需求量也降低了。

(三)房地产经济自身的原因

根据上文所述,房地产受到了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经济两方面的影响,实际上,房地产本身也存在着部分的因素,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持续波动,也会直接影响着房地产经济发展。所以,为了避免房地产价格大幅度的波动,应该根据当地房地产实际需求,以及当地经济水平,去调整房地产价格。调整市场价格如果在合理的市场范围内,国家不予管控,但是如果价格和市场价格相比,过于离谱,那么国家会对房地产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控。

五、房地产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波动的有效策略

(一)根据国家政策进行调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因此,需要对我国房地产经济投资政策进行全面的规划,在计划政策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而定,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手段,去严格地落实我国实施的相关房地产政策。

(二)健全金融体系

为了避免国民经济的大幅度波动,首先应该健全房地产融资体制,比如:银行贷款、以及房地产信托机构等等,其次,完善住房融资途径,同时建立完善房地产经济融资体系。最后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时,应该根据相关经济政策,不断地探究国民经济波动的因素,并且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从而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

(三)加强我国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

国家应该正确对待房地产经济波动的问题,针对于房地产市场,应该进行适宜的调控。对于不正常以及不合理的市场价格,应该及时的去调控。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价格的波动有助于内部经营管理,从而促进房地产行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房地产价格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其次,在房地产经济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国家不仅要进行调控,还要加强房地产行业投资建设力度,按照我国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合理的房地产投资政策,不断地完善房地产经济状况。

第11篇

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研究部署2020年“三农”工作。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距离2020年底只剩下1年时间,脱贫攻坚已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笔者认为,虽然我国农村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变小,农民也在减少,但农村还有约六亿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农民是最值得关怀的最大群体的现实没有变、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现状没有变,因此,确保“三农”工作成效,才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农村是脱贫攻坚的“战场”。脱贫攻坚要持续增收,实现真脱贫、脱真贫,不能只盯着打赢脱贫攻坚战,还要着眼于实现乡村振兴。要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通过细化、实化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不断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社会保障供给不足,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农民共享现代社会发展成果不充分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

农业是脱贫攻坚的“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发展也到了这个阶段。当下,不少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传统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短期来看,发展就业门槛低、增收见效快的传统产业,能够较快地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目标。但从长远来看,要想在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因此,要大力培育农业经济发展新业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巩固发展成果,确保高质量脱贫。

农民是脱贫攻坚的“动能”。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强大的人才力量,要把能工巧匠用起来,把乡村干部强起来,把新乡贤们招回来,把城市精英请进来,把专家教授借过来,用他们的热情和智慧助力脱贫攻坚。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清醒的意识到,仅仅依靠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外来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本地农民的致富意愿是脱贫攻坚的强大动能,要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把职业农民育起来,让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更高要求,激发农民群众自我培养、自我奋进的内生动力,踊跃投身到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中来。

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既要全面完成脱贫目标,又要巩固脱贫成果,还要研究谋划2020年后的减贫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三农”是脱贫攻坚的“内核”,要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短板,方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第12篇

关键词:电力调度;营销;探索

中图分类号:U692.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各个行业对于电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高质量的电力供应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使得我国的电网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电力部门必须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

1 电力调度确保电力营销中的电能质量,降低电力成本

电能本身是商品的一种,除了具备一般商品的属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意义。当前我国国名经济发展迅速,各个行业对于能源的消耗不断的增加,而电能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各个行业对其依赖性十分的大,这就需要电力生产部门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电能,其频率以及电压都要达到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从而保证满足正常的使用。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电网,电网作为电能的主要的载体对于整个国家、社会上的各个生产部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越来越离不开电能,这就使得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十分的重要。一旦出现电网故障,那么就会严重影响电能供应的质量,对于社会上的各个生产部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电力调度在电网运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电能进行分配和调度,从而确保整个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保证电能供应的质量,从而确保电力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

1.1合理安排,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电能作为一种商品,其质量的高低对于其能否顺利的进行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保证所提供的电力的高质量。一旦电网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不利于电力企业开展营销工作。电力调度部门应该做好电网的维护工作,合理进行调度,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最终为电力营销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统一调度,统一指挥,提高供电可靠性

在确保电网运行安全稳定之后,电力调度部门应该做好调度工作,对电网调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电网事故进行分析,预先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在调度的过程当中一旦出现突发的情况,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应急预案,尽可能的保证供电的连续性,确保电力营销工作不间断。调度部门应该做好日常调度工作,对负责的电网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保证调度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使电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这样才能够为电力的营销提供坚实的保证。

1.3 降低电力传输线损耗

在电网运行的过程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电力损耗在输送的过程当中,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提高了电力营销的成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调度工作来降低电网的损耗,对电网结构进行调正,缩小供电的半径,在调度的过程当中坚持就近原则,尽可能的减少中间环节,确保电网的功率因数。在调度的过程当中要做好相应的功率补偿措施。调度部门可以通过指挥电网投退电容器、调整主变分头的方法及时地调整无功流向,使电网处于最经济的运行状态,为电力营销降低电费成本做出贡献。

2 调度部门应做到公平调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电力行业改革的深入开展,电力供应企业已经逐渐和电网分开,竞争开始在电力市场中广泛的开展,各个电力供应企业开始的竞争,在有些地区已经实现了电力竞价进入电网。为了防止竞争中恶性事件的发生,保证电力市场的秩序,电力调度部门应该做到公平调度,为各个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创立一个公平的外部环境,促进良性竞争。

3 在电力市场服务中调度应更新观念

计划经济时代的电力生产高度集中,对于电力使用者的关注程度不够,没有考虑电力使用者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我国的电力市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针对这种变化电力调度部门应该充分的重视客户的使用需求,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应该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展相应的调度工作,从而确保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全力协助营销部门做好电费回收工作

所有产品销售,都应有资金的回收过程,电力作为一种商品,当然也不例外。当前在电力营销工作中,电费回收工作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由于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政府对电力的宏观控制,使许多客户拖欠了电力企业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亿元的电费,给电力企业生产带来了许多困难。当然电费回收的工作是整个电力企业再生产的源泉,单纯依靠电力营销部门的力量明显有些不足,全力协助营销部门,搞好电费回收的工作也是调度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拖欠电费的客户,用电营销部门千方百计都无法达到回收的目的时,在法律程序完善的情况下,调度部门应协助营销人员对该类客户实施限制用电,直到停电,使客户也渐渐地懂得电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用电交费是天经地义的事,限制用电及停电都绝不是电力部门的目的。而电力部门的目的在于既要回收电费,同时又要保证电力产品的顺利销售,逐步使售电量增长,这才是电力营销工作的最终目的。

5 努力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率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电力市场的初步形成,在商业化营运工作中努力提高负荷预测水平,拓展电力市场,充分发挥小水电资源的利用,加强电力经济分析,努力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率。负荷预测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时刻关心负荷曲线的变化,发现曲线有重大变化时一定要研究清楚,并且及时与调度员、自动化人员联系,对曲线进行调整,并及时纠正一些明显错误。

6 总结

电力作为一种商品,只有销售出去才能确保其价值的实现,而电力营销正是为了这一目的的实现而开展工作的。电力调度部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要积极和营销部门进行沟通,配合营销部门的工作,促进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家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方晓杰.电力营销如何应对当前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