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0 16:31: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发展工业经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各位专家的精心评审表示感谢,对各位专家对课题成果提出的建议性意见和看法表示认同,对各位专家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敬意。
各位专家对工业经济发展路径与思路主报告及三个子报告已经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认为,这份报告的分析基础是扎实的,从国内外宏观背景和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入分析,深刻揭示了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三大矛盾:即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紧缺之间的矛盾、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与产业结构相对失衡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迫切需要与经济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路径是可行的,就如何破解上述这几对矛盾,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出发,着眼我市的现实基础和要素禀赋,给出了内部提升传统产业、外延拓展新兴产业的集约发展之路。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新颖的,我想在这里把它补充概括为“五个三”,即三个要求(增强企业内在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向(纺织产业要加快提升,机械装备与新型医药产业要努力壮大,技术密集的新型产业要大力发展);以及建设现代纺织、机械装备、新型医药三大支柱产业;构筑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三大支撑产业;实现工业经济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三大转变。这份报告提出的措施是很有针对性的,从政府导向服务、企业主体提升、生产组织协同三个层次构建起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力三角。
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围绕报告提出的路径和思路,着力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创新发展是工业经济发展今后的主题。前段时间,基础重化行业和电子信息业成为经济增长热点,我市对是否发展基础重化业也出现了一些争论,可以说这份报告也给出了解答,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如果走发展当前增长和效益潜力大的基础重化产业,对于有了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而言,资本门槛的影响不大,但我市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无法克服能源和基础性原材料的制约,也无法满足“大进大出”的物流要求,重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资本基础,但缺乏区位和资源禀赋,只能有选择的适度发展;从现实出发,应着力发展的是具有一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即高加工度化的产业,主要精力要放在现存产业特别是纺织业的提升上,同时创造条件发展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的提升要着力在研发和品牌方面的创新。中低档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产品的需求弹性低,当前我市纺织等产业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的后面,却是“增产不增收”,因为这种生产率提高的只是同类产品的量,而没有实现产品的差异性,量大了价却低了。因此,如何通过研究开发促进产品升级实现产品差异,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产品差异,即差异路线和高端路线是今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走的路。
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制约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也及早采取了相应措施。早在2004年7月,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就提出了要按照“优化创新、加快提升”的发展主线,在工业经济领域实行六大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性向质量效益型提升;在2004年底召开的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上就提出了“13458”发展战略,提出工业发展重在结构优化和集约发展,要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扎实开展十大创新发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对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认识,深化了创新发展的举措。
下一阶段,我市工业经济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加强领导、优化服务。
要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运作机制,实行政府经济管理方式创新,以“加强服务、培育机制”为工作重点,把精力集中到服务企业、优化环境、化解矛盾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在搭建服务平台和鼓励创新上来。当前重点要通过搭建优化以创新型企业家、知识型人才、技能型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服务平台,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区域性技术中心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基础的研发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以网上政务为基础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以银企合作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为基础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以协会转型为基础的行业服务平台,加快我市工业经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极具优势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补贴政策,逐步将政策引导转移到对创新的引导上来,重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同时要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通过引导和保护,增强企业进行创新投资的意愿和信心。要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企业投资的盲目性,促使企业投资重点从扩大规模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要探索多种投资形式,建立公共技术中心、工业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形成多层次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对提升块状经济的技术支持,加快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二、要整合政策、加强引导。
要把报告的路径思路贯彻到“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上来,贯彻到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具体工作上来。要通过制定一批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企业、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技术中心、重点培育名牌、重点发展产品等导向目录,同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和政府资源,形成合力,尽快实现产品和产业升级的突破,加快形成我市工业在上述方面的核心基础和核心竞争力。重点要加强对纺织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引导,促使纺织业从不同产业环节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的竞争和发展方式,引导前导原料规模化、化纤差别化、织造印染品质化、服装品牌化,进一步发挥纺织业的独特优势,打造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我市工业企业研究开发和营销能力薄弱关键在相关生产行业的滞后,生产力其实不仅仅是个效率的问题,更是一个进行质量和差异创新的问题。要把政策引导的着力点从追求制造效率向追求制造品质转变,从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研发和品牌环节转变,从依赖价格竞争向品牌以至于标准竞争转变,促使我市工业中间产品进入高端供应链,消费产品进入品牌销售渠道。
三、要落实载体、加快转型。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下一阶段要以工业经济发展路径和思路的确定为契机,努力“争创工业发展新优势”,切实抓好工业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一是抓重点项目促调整。有投入才有调整、有投入才有提升、有投入才有发展。要抓好重点工业技改投入项目建设,实施好我市第一批单体规模投资1亿元以上的100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现工业经济的存量提升和增量提质;二是抓重点企业促升级。要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着力抓好88家重点培育企业建设,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等途径,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抓科技进步提能力。要深入开展企业技术中心试点示范工作,在抓好现有国家、省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好20家重点示范企业技术中心。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国家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和区域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四是抓管理创新提素质。积极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制造过程信息化和管理创新,重点推动企业加快以erp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以企业管理现代化为方向,有效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创新,全面推进企业上网和电子商务。五是抓节能降耗促集约。全面开展以工业循环经济为核心的节能、节水、节材活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集中抓好主要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集中精力举办好节能产品展示和循环经济示范大会和有关宣传活动。
工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2004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去年8月省委在视察时,要求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方面走在前列。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支柱,经济要率先发展,工业首先必须实现率先发展,的要求也就是对工业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统领全局,以攻坚克难的信心和意志、创新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增长方式,着力谋求工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努力争取工业经济走在全省前列。
关键词:工业经济;金华;中国制造2025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3.001
1金华市工业经济的现状
1.1工业是金华经济的支柱产业
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中表现最集中、最突出的领域。而着眼于我市,以2014年数据为例,金华工业已走在浙江省第二梯队前列,2014年金华工业增加值占浙江省的比重从2011年的6.4%提升到了7.5%。此时,金华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3782家,2014年完成税收137亿元,占全部财政总收入的30%;工业吸纳劳动力62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8%;金华现从事与工业相关的个体工商户已达7.9万家,工业企业生产的33大类主要行业的产品已涵盖百姓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不夸张的说工业经济事关长远、事关大局、事关百姓民生。
1.2金华工业经济的现状
金华工业经济结构先天不足,90%以上是中小企业且以制造企业为主,这类企业负债率高、技术水平低是两个明显的特点。虽然金华工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省多项指标已处于领先地位,但尽管如此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相比往年仍然有大幅度的回落,并保持低位运行状态,纺织业、电器机械、器材制造业、服饰业、金属制品业等均有较大幅度的下滑,从而出现了内部资源有限、外部需求不足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金华的制造企业又主要以加工型、出口型为主要特征,这使得金华的制造企业正经历着非常严峻的考验。如果再不及时转型将会面临能否持续发展和能否生存的问题,而产业如果不能够尽快升级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从而非常大的影响到金华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金华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1.3当前金华工业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设备技术水平低,缺少智能化和高技术的设备。纺织轻工、机械五金等传统产业目前仍然还是金华工业的基础,在工业总量中占较大的比重,目前工业的发展还是主要靠这两大传统产业,但这两大产业的发展更多的还是依赖于生产设备技术的先进性,然而金华的中小企业大多家底薄、设备弱,缺少智能化和高技术的设备。因此对金华来说,如何更好的引进先进性、智能化设备或运用高新技术改进传统产业的生产设备的问题很关键。
(2)高技g、高技能人才的缺乏。从金华中小企业的用工情况看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高端复合型人才匮乏。据统计,金华技能人才在技术工人中仅占24%,这当中大部分技术工人只掌握了初级简单的基本技能,高端技能人才明显不足,而且这其中大部分技能人才也仅仅只能完成流水线生产中的某一项任务,复合型人才非常少,因此能适应未来制造业需求会操作智能化设备的人员严重短缺。
(3)技术创新欠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比较高,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工业产业发展所要用到的关键元器件、高端设备、零部件、关键材料等大部分都依赖于进口。另一方面对于金华的制造产业来说,简单的生产和制造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发展,只有不停的进行技术创新并积极将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与工业生产实际相融合,才能显著提升生产的效率、加强市场的竞争力,真正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转型的目的。
(4)金华工业经济以粗放型经济为主。
金华工业主要以民营中小型制造类企业为主体,而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相对传统,且经营管理制度相对缺乏,使得生产技术低、设备弱后、污染严重的企业较多,这对自然生态破坏严重,已明显成为影响金华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
2依托“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
2.1“中国制造2025”的内容和提出的背景
“中国制造2025”的全称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该纲要提出在2025年我国要进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指导方针与优先行动。核心目标是要实现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进行转变。它好比是“中国制造”未来发展的路线图。
“中国制造2025”发展纲要是中央政府主动应对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的重大战略选择;它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提质增效、调整结构的客观要求。《中国制造2025》就如何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共提出了五项重点工程、九大发展战略任务和若干个重大政策举措;不但立足于长远,更立足于应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且更重要的是其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部署了重点突破的十大战略领域。
2.2“中国制造2025”对金华市工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制造业是金华工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因此只有扎实推进金华制造业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产品的创新化、要素利用的集约化、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制造行业的服务化,才能真正全力打造出金华工业经济的升级版。同时仅从产业的变化来分析,在“中国制造2025”时代,将把创新能力、质量效益、绿色发展和两化融合作为主要的攻坚方向,积极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一方面是较低科技含量、高能耗的传统产业部门将会逐步被高科技的新兴产业部门所替代;另一方面是比较低端的聚集产业将会逐步向“制造业微笑曲线”的两边攀升;最后是制造生产将会更加注重用精细化生产和流程优化方式提高在加工制造方面的品质。所以,对于金华而言,如何结合我市制造业的现状,提出更具体的发展策略,实施好符合金华市情实际的“中国制造2025”是实现金华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3借力“中国制造2025”助推金华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
3.1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发展职业教育,打造大批能够胜任现代制造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实施好“中国制造2025”发展纲要,不仅需要大批掌握高端前沿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需要大批具备系统理论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此时代背景下金华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要抓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这个关键期,努力创新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争取更多更好的培养出能够胜任现代制造业的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体措施如下:首先金华要从政府层面增加对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并积极引导企业主动深入参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全社会提高对技能型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其次,金华的高职院校在对待职业教育上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积极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培养出一批一专多能、具备高端的技术水平、能够实现智能化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最后鼓励金华的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通过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等项目加强师资建设,打造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都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2传统制造业要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金华要紧紧抓住本轮“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新机遇,努力争取将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化高端智能制造业进行转变。一方面传统制造业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要积极实现智能化,产业的运营管理要实现智慧化,只有这样产业结构才能够真正得到彻底优化与改善。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进和实施现代化高水平的新兴领域,如新材料的应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应用与研发,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大数据库和云计算中心的建设等。与此同时,还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鼓励金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支持更多面向市场的专业研发机构成长,加快产品和制造工艺的创新。
3.3传统制造业要向和服务化转变
以“中国制造2025”为着力点,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努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鼓励制造业企业延伸公司产业链,积极开扩生产领域,主动发展生产业,努力提高生产的业务能力与水平,例如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电子商务、商贸服务业、智能物流业、售后服务等等。使制造业实现不仅要向用户提供实体产品,而且要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生产业的重点是要发展处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两端:一端是研发设计,一端是售后服务。努力使金华制造向金华创造转变,金华产品向金华品牌转变,金华速度向金华质量转变。
3.4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能力
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和能力,是解决“金华创造”难点的基本途径,这包括观念、知识、技能、系统、数据库、网络、安全、培训等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信息化建设措施,更重要的是让信息软件如ERP、CRM、SCM(供应链管理软件)、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OA等信息化工具嵌入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中去,让信息技术和生产设备实现深入融合。例如运用ERP实现数据处理快速化、交易自动化、智能化,从而对关键业务的运营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全面信息化的应用和管理是实现金华智造的一个必备条件。
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大力创新。
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有利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和吸收国内外较先进的科学技术,积级发挥创新科技的主体作用,并引导企业进行内部分析论证各种制约企业发展的落后的技术和理念,同时加强企业之间进行的联合研究,积极推动促进工业经济转型与升级的科学技术的使用,重点开发关键性技术,努力提高企业内部自主创新的能力。
发展生态工业和绿色制造,实现绿色经济
生态功能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现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过去我们开发过度,现在要有效地保护起来。今后不管是老工业智能化,还是拓展制造业服务化,都一定要守住绿色的底线。我们要加快研究生态工业、绿色制造,这对金华保护生B更具有紧迫感和操作性。比如切实把监督检查与严肃查处影响发展环境的企业相结合,加大力气做好污染型企业的整治,同时加快工业园区循环化、生态化改造等。
4结语
当前金华制造企业正处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转折时期,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但同时又赶上了中央政府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的机遇期。因此,金华市应该借助这一关键时期从多个方面着手实施具体措施,进行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金华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影响因素
1、前言
当前的中国正是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中期,而工业化正是效率至上这样一个市场竞争的状况。因此,提高当前工业经济的运行效率,成为工业经济研究的前沿课题。近几年中国的工业经济在运行中,严重依赖的是大量投入生产要素,并实施生产规模外延扩张策略,导致工业经济当前的运行,面临着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高消耗,低质量和低效益等效率低下的问题。对此,科学研究及正确评价影响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因素,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我国工业经济对于运行效率研究的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是产权的变革。当前存在国有与集体,股份制、私营及股份有限制等产权结构,同时,还存在港澳台合资及中外合资等产权结构,不同产权结构在效率上也有有差异的,一般而言,就国有企业来说,它对效率起着明显负的作用,然而股份企业及私营企业等,对于效率则起着正相关的作用,这其中,又以私营企业的推动效率作用为最强。
其次,是市场化的推动发展。当前,劳动、资本、技术及效率水平是推动中国各大地区的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重要的动力。国内外市场需求对于改革开放后各省市工业经济发展起着明显的拉动效应。随着当前国内市场的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省际间的市场贸易水平将取代省内市场贸易水平,从而变成影响各地区的工业经济的发展最主要因素。而随着国际贸易的程度提高及世贸组织的加入,国际市场波动及国际贸易状况将显著影响我国工业经济的运行效率。
第三,资本因素。通过面板数据针对我国的制造业主要分行业全要素的生产率进行估算可以发现,工业行业全要素的生产率变动,经历过1986年至1993年缓慢增长的时期;1994年至1997年的下降时期;1998年至2002年的快速增长时期这三个发展阶段。并且工业行业1994年至1997年间,普遍存在着资本深化现象,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大量依靠资本,而不是技术的投入要素,来带动工业经济效率。通过对变异系数进行度量也可以发现,不同行业的生产率在增长上存在的差异,呈现出发散的趋势,并且行业间的技术创新差异及市场结构差异、行业所处外部环境差异等,都是导致行业生产率的增长呈现发散状态的原因[1]。
第四,是技术的选择和进步。通过DEA计算法,对工业行业技术进步及分解项,即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等进行研究得出,对于技术的选择及进步关系将明显影响工业经济本身的运行效率。研究发现,我国的工业行业,1990年至1993年、1999年至2003年存在明显技术的进步。在这两个期间中,技术进步主要是得益于技术的效率发展与变化。而这其中,国企及垄断性的行业,技术进步表现的更为突出。然而技术效率当前的退化状况却令人担忧,竞争性的行业在技术效率上有明显改善,然而技术的进步却表现的并不理想。因此,这些都必将影响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
第五,要素拥挤影响。通过生产前沿面的相关理论非参数估算方法,针对1992年至1998年间中国的经济转轨时,工业生产的要素静态的拥挤及动态的变化规律等,进行定量测算。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还进一步的对生产要素的拥挤与工业经济生产率的演化影响展开研究。发现生产要素的拥挤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工业领域中,尤其是在高速发展及剧烈变革转轨时候,宏观经济的政策及调整产业结构,导致生产要素的拥挤现象非常明显,而要素的拥挤状态变化,正是影响转轨时期下我国工业经济的生产效率、生产率的增长水平重要因素之一。
第六,规模因素影响。斯密曾经提出,大规模的生产对于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斯密理论正是对规模效率的重要阐述。同时,规模效率的另一代表人物马歇尔,就论述过规模经济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依赖个别企业对于资源充分而有效的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内部的规模经济则依赖多个企业间的联合及合理分工。因而,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经济的规模巨大变化,对于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不容忽视。
第七,制度变革的影响。当技术保持不变情况下时,对于制度的创新及变革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一套完整而有效制度体系将是制约经济运行效率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化后,我国工业开始参与世界经济分工及合作中,利用外资及技术、管理思想等,都促使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变成长期增长趋势。而市场化下,通过资源的配置权,按照行政等级的规则,在分配时,遵守市场的交易规则,这有效解决了经济运行的动力因素,并为效率的增长提供有效的体制基础。而民营化下,是针对资本产权真正归属制度变革,破除国有垄断及产权多元化,也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效率[2]。
最后,市场扭曲影响因素。以我国不同省市制造业实际情况为样本来看,通过DEA测算方法,可以证明要素市场的扭曲,是运行效率损失的重要影响因素。从研究中可以发现,产业组合技术效率上存在着不同程度损失等现象,若是消除掉产业组合技术的非效率,可以促使全国的制造业产值总量提高约30%。而各省市中产业效率情况,呈现明显梯度特点:东部地区的产业效率要高出中部,中部地区则高出西部。若消除掉要素市场的扭曲,对于运行效率的损失影响,在投入不变基础上,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将得出进一步提高。
水工业是传统的给水排水工程,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形成的一项新产业。水工业既然作为一项产业,就应该有相应的政策作为其发展的保障,其中水工业的经济政策就是水工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也正日益加强,如何加快建设市场机制下我国的水工业经济政策体系,更有效地利用经济手段来促进水工业的发展和完善,尽快地与国际机制接轨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现行水工业经济政策分析
1.1我国的现行水工业经济政策基本状况
在我国,传统的水工业管理政策是以政府的直接行政干预和控制为基础的,其中的经济手段只是法规制度(尤其是排放标准)的辅助工具。目前,所使用的水工业经济政策本身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和完善的体系,政策内容主要包括排污收费制度、综合利用水资源、水资源保护收费制度及民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收费制度等。
1.2现行水工业经济政策存在问题
目前实施的排污收费制度和综合利用水资源等政策虽然对我国的水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些制度和政策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或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提出的,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指令性的自来水水价的问题,由于自来水的水价不是按商品的价值规律制定的,历史的原因造成了自来水的价格相当低,结果自来水公司因没有足够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或重大技术改造,导致城市缺水状况日趋严重,自来水公司多在亏损或微利的情况下运营。
②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已有的水工业经济政策就存在一个如何适应市场机制的问题,如排污收费的有偿使用和贷款豁免本身就不符合“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由于我国当前合理用水水平还较低、单位取水量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有很大,所以水工业经济政策没有真正体现价值规律(如排污收费大大低于污水厂的运行成本),同时,也未引入市场竞争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水资源分配机制。
③现行水工业经济政策缺乏系统性,还没有形成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思路的水工业经济政策体系。在制定政策时,往往局限于在水工业管理系统的内部考虑,较少从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向更多地应用经济手段转换的角度来制定水工业政策。
④已行的经济政策本身需要重构或改革,尤其是排污收费制度。我国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违章超标罚款制度,在标准的制定、排污费的征收、资金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工业经济政策研究
笔者认为,在当前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大潮中,应不失时机地加快建立适合市场机制运行的水工业经济政策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价格、税收、投资信贷和微观刺激以及综合的水工业经济核算制度等主要政策。
2.1水工业的价格政策
水工业是集产、供、销及回收于一体的行业,也是唯一对产品用过后进行回收的行业。自来水就是一种具有“二重性”的商品。因此,自来水的价格,就应该将“二重性”商品的特点包括进去,按市场经济的原则来制定。这样,水价除水资源价格外,不仅要把自来水公司以及水厂等一切设施的修建经营、折旧以及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包括在内,同时必须把所有废水的收集、回收以及最后排放等全部设施的相应费用也应包括在内。
而且我国水资源价格普遍偏低,在今后的价格改革中,应逐渐把水资源直接投放市场,根据价格规律和供需关系来调整水资源价格,使市场价格准确地反映水资源成本,最终建立一个可持续性水资源价格体系。
建议可以采取的政策主要有:
①根据全成本费用确定水价格,对那些明显不利于水工业持续发展的产品征收附加税,使这些产品准确反映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的水工业成本。
②根据地区和质量差异实行差别价格政策,鼓励节约用水。
③在国家或企业制定水资源的开发投资计划时,采用经济价格以取代低于长期边际成本的市场价格或指令性价格;
④权衡价格调整的替代影响,充分利用其它刺激(如税收或使用收费)措施,以消除价格上涨对主要用户(如城市居民)的不利经济影响。
2.2水工业的税收政策
在完善水价格体系的同时,对一切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或产生污染行为征收一种税收。目前,正值税收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工业税收体系。建议该体系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建立和实行税收差异或优惠政策,扶持、引导水工业的发展,近期可以在现存税种的税率基础上实行。
②对于废水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在一定期限内免交全部或部分税收。
③对于结合水源保护区管理,开展多种经营的收益,也应给予税收或减免优惠。
2.3水工业的投资和信贷政策
保护水源有很强的社会效益性,为了持续发展水工业,需要政府在财政预算、投资渠道和信贷市场方面给予扶持。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投资信贷体系,使更多的资金投放水工业生产过程中。建议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①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立国家水工业基金或国家水工业投资公司,在国家政策性银行(如开发银行)中设立国家水工业专项贷款基金。
②国家也可以通过中长期债券,筹集大型水工业工程建设所需的资金。国家应对水工业投资项目的贷款利率、还贷条件和折旧等实行优惠政策。
③全面推行水工业投资有偿使用,包括政府财政拨款、排污费和资源补偿费等。地方水工业投资公司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吸收资金,包括中长期债券、股票或利用外资等。
④利用市场机制提高投资效益,如把水工业尽早推向市场,对水工业工程实行招标承包,推行自来水厂、污水厂的企业化经营。
2.4基于市场的水工业刺激政策
在建立宏观和中观层次上的水工业经济政策之后,必须有相应的微观层次的水工业经济刺激手段与其相配套,以真正体现“污染者付费”原则。除去前面提到的排污收费和水工业税收政策外,在我国还可以实行以下水工业经济刺激手段:
排污交易制度:国家应在一些地方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尽快推出有关排污许可证交易政策或规范,在其成熟时向全国推广。该项制度需要与现行的排污收费、限期治理和集中控制等政策相协调。
水工业的保险制度:条件成熟时建立水工业保险制度,解决由于无过失污染事件引起的经济赔偿和治理污染的经济责任问题。
2.5水工业与经济核算制度
水工业经济与水资源核算对于确定真实的国民财富价格,全面客观地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潜力,以及正确协调长期发展与短期增长,经济增长和水资源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建议采用如下措施建立该项制度:
建立水工业与水资源的核算理论与方法体系,完善、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选择适当的部门和地区进行水工业经济综合核算制度的试点,把水资源核算以及水污染损失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水工业与水资源的再生产活动为一个独立产业部门的核算体系。
1鲁北化工生态经营模式的意义
鲁北化工生态经营模式是现代企业一种崭新的价值观,是建立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环境科学基础之上一种新的企业经营观念,企业行为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是在追求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达到企业高效益和社会高效益的同步增长。鲁北化工生态经营模式是指石膏制酸联产水泥和海水“一水多用”产业链条托起的绿色环保科技产业,它推动了企业科技进步、创新和技术、产品的结构优化升级。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绿色产业链条,其主体是磷铵、硫酸、水泥联合生产工艺。它利用生产磷铵产生的磷石膏废渣(每生产1t磷铵,排放3~4t磷石膏废渣)生产硫酸和水泥,反过来,硫酸返回用于生产磷铵;在生产过程中,硫酸尾气回收液体SO2,废水封闭循环利用实现了环保治理贯穿每个环节,整个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清洁生产解决了磷石膏占地污染环境制约磷复肥工业发展的世界难题,又开辟了硫酸、水泥所需硫铁矿、石灰石矿山的开采,节省了巨额的原料运输和能源消耗,又为现代农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磷复肥,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据测算,按鲁北模式,若在全国推广100套,每年可为国家创造70亿元的综合效益。海水“一水多用”绿色产业链条,其内涵是通过逐级蒸发、净化原理,实现理论组配,形成初级囟水养殖、中级囟水提溴、饱和囟水晒盐、盐碱电联产、苦囟提取钾和镁、盐田废渣盐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达到海洋蓝色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鲁北化工绿色科技产业建立在技术进步、创新的传统化工产业基础之上,经过科学的资源链条衔接与延伸,实现产业重组和产业整合,并为重新社会的资源观、环保观提供了有力佐证,即人类对自然资源可以进行重复多次的利用,从而使有限的资源构成了一个多次生成的过程,而这种对环境的保护也同时体现在资源的多次利用和生成过程中。以此为基点,鲁北化工从国家行业和社会需要角度发展自己,从而获得了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从产业结构布局来看,我国是个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国家,但传统产业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其原因在于对资源的高消耗,对环境的高污染和产出的相对低效;二是全面过剩。因而传统产业面临整合的巨大压力。鲁北化工的实践在体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和谐统一价值的同时,也为对我国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找到了有效的切入点。传统产业的企业不一定要进行产业转轨,而要通过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进行重组与整合,形成高质量、低成本、无污染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西部工业经济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西部工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良性循环,避免生态赤字和环境透支的严重状况发生。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能在资源的合理利用、产业的优化组合、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巨大效益,从而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十分脆弱,水土流失、荒漠化问题严重;各种自然灾害多发,远离目前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心。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推进西部工业经济发展中不能盲目仿效东部经济,不能走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老路,必须坚持生态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趋利避害,依靠科技进步、创新,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2.2鲁北化工生态经营模式对西部工业经济的借鉴性
鲁北化工地处渤海湾边的盐碱荒滩,这里淡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同时,鲁北化工又是以化工为主的企业,若不将环保工作摆在首位,无疑对当地环境将是雪上加霜。从22年的发展历程来看,鲁北化工把“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放在决策的首位,并作为企业发展的价值理念贯穿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中,使之成为自觉行动,它创建的绿色环保科技产业,对国家化学工业贡献巨大,使传统高污染、高能耗的化学工业完成了从“夕阳工业”到“朝阳绿色产业”的革命性转变。这不但没有造成当地环境的恶化,而且奇迹般地为盐碱荒滩穿上了“绿装”。鲁北化工目前投资1亿元建设小开河水利工程,开发淡水资源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对解决当地工农业用水,进一步改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意义深远。从1995年起,特别是近期,鲁北化工与中西部的宁夏、新疆、甘肃、陕西、贵州、江西、重庆、四川等地区就经济合作问题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流,经过双方考察、论证,认为鲁北化工与西部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互补性。特别是在利用鲁北环保产业技术对西部传统产业进行优化整合、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潜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双方合作意愿强烈。宁夏固原、陕西西乡、贵州开阳等地区多家企业与鲁北化工签定了合作建厂的协议,鲁北化工输出技术、资金、管理,以促动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科技、经济、环境的共同进步。
3重视综合利用资源在西部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发展前景 息烽县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一、基本情况
6月,息烽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0万元口径,下同)完成13.49亿元,与去年同月的17.3亿元相比下降了22.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7亿元,与去年同月的4.05亿元相比下降了24.11%。1-6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8.44亿元,为市下达目标275亿的35.8%,同比增长4.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36亿元,为市下达目标66个亿的33.88%,同比增长3.11%。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比时间进度分别差14.2个百分点和16.12个百分点。
(一)轻工业增速远远高于重工业增速。
1-6月轻工业实现总产值9.04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2%,增长27.41%,重工业实现总产值89.4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8%,增长2.99%,轻工业总产值增速比重工业总产值增速高24.42个百分点;1-6月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11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4%,同比增长22.49%,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0.2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6%,同比增长1.44%,轻工业增加值增速比重工业增加值增速高21.05个百分点。
(二)非公有制工业与公有制工业增速一增一降。
1-6月非公有制工业实现总产值46.39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13%,同比增长16.54%,公有制工业实现总产值52.0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87%,同比下降2.27%,非公有制工业总产值增速比公有制工业总产值增速高18.81个百分点;1-6月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0.98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11%,同比增长13.24%,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1.38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89%,同比下降5%,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8.24个百分点
(三)高速增长与高速负增长并存。
1-6月我县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速度高于30%的企业有11家,其中增速高于100%的企业有4家;增速负增长的企业有8家,其中增速下降30%以上的企业有5家;增长速度在0-30%的企业有8家。另外7家是去年下半年后新建投产的入规企业,没有同期数。
(四)市场销售不佳、工业产销衔接持续走低。
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86.03亿元。产销率为87.7%,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其中低于85%的企业有7家。2-6月,对我县重点监测的3个大类行业中,有两个行业的产销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其中一个行业低于80%。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由2月的1.8逐月扩大6月的4.9个百分点。
二、全年工业经济走势预测
从1-6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来看,若下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能企稳回升,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03亿元左右,仅为2012年217.4亿元的93.4%,现价负增长6.6%,为市下达目标任务275亿元的7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46.3亿元左右,为市下达目标66亿元的70.2%,负增长8%左右。由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GDP的构成中所占比重过大(2012年占54.4%),如不加以重视及时扭转,会导致一级核心指标GDP出现负增长,严重影响市下达给我县GDP目标任务的完成,和我县在全省经济发展增比进位中的排位。
三、建议
针对我县工业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既要立足当前,特别是下半年如何最大限度地缩小与市下达的工业经济目标任务的差距(从现情来看,要完成市下达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基本不可能),又要着眼长远,特别是明后年如何实现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正确处理好“近渴”与“远水”的关系,既要解“近渴”又要有“远水”的考虑。为此,建议:
【关键词】工业经济;欠发达地区;修水;瓶颈;突破口
一、欠发达县工业发展的"瓶颈"
(一)融资难依然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首要难题。多数企业业主自有资金不足,在筹建阶段就已经进行了融资,有的甚至不惜成本进行民间融资,导致财务成本过高,造成流动资金短缺。在二次担保融资时,因无法提供足够的抵押物而造成无法融资,使得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国家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后,银行贷款审批比往年更为严格,金瞬化工、森源电子等企业因担保贷款被拖延使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
(二)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低。2011年以来修水县工业用地十分紧张,但大部分投产企业土地利用率都在50%以下,容积率在0.5以下,每亩投资强度不到50万元,亩均税收在1万元以下,如合协织带和湘赣有色金属项目分别有近10亩和50余亩闲置土地。
(三)协议产能和实际产能差距较大。一些企业由于资金状况和经营策略等多种原因,实际产能往往远远小于协议产能量,如合协织带年产3300吨织带项目,一期仅上72台织带机,1至9月产能不足300吨,一期产能仅占协议产能的三分之一;创新标准件年产8000吨标准件项目,实际产能仅700吨;养蚕人茧丝绸项目签约建设8组自动缫丝生产线、50台箭杆织机,仅上6组自动缫丝生产线、19台箭杆织机。
二、欠发达县工业发展的突破口
县域经济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欠发达县工业发展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只有县域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才会使我国整体的经济面貌得到改善。因此,如何快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要运用多种措施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创业担保公司要新增注册资本,达到国有商业银行准入门槛,扩大融资担保额度。成立注册亿元规模以上的小额贷款公司,缓解返乡创业人员的资金难题。创新工作举措,对返乡创业存在资金困难的人士,对其所在乡镇集体土地的合法房产发放县级房产证,将财产变成资产,为其创业融资提供有效质押。深入推进新型银企关系,积极利用承兑汇票、贴现、保函等金融新产品。同时,盘活国有闲置资产,用于为企业进行融资担保。
(二)要多方谋划破解工业用地难题。国土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低丘缓坡政策,利用好国家允许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开办企业政策。组织村组选派代表与企业直接进行商议,双方自行约定土地入股事项,并经村组法定程序通过和县政府同意,上报市政府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合法改变土地用途。鼓励园区企业兴建高层标准厂房,对企业新建三层以上标准厂房按照用地面积给予补贴。
(三)要对投产项目做好专访和评估。要组建投产项目评估组,对所有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进行专访和评估。对有扩能改造可行性的企业,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指导企业进行扩能改造。对未按期达产达标的企业,要召开专题会议,确定推进的时间节点。对未达到招商引资协议内
投资总额、产能要求规定的企业,跟踪服务单位和企业主必须在三个月内启动扩建计划,对无扩建计划的将采取调整招商引资政策、收回闲置用地、回购厂房、征收工业地产税等措施进行逼进逼退,提高土地利用率,促其快速达产达标。
三、结语
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可行的措施推动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人口增长、经济建设、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修水县乃至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在工业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有限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坚持开源节流,统筹规划,既注重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科学技术的创新机制,实行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修水县的工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梅.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J].农业经济,2010.
[2]周金堂.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0,(09)
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工业经济促进大会的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1—7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研究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安排部署今年后四个月工业经济发展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根据会议安排,后面有关县市区政府、企业还要大会发言,方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正确把握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业经济工作全局,紧紧围绕“产业调整、工业为先”战略决策,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方针,不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打造工业发展平台,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深化国企改革,加快资源开发与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加速工业化进程,全市工业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工业经济稳步增长。截止7月底,全市360户规模内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91亿元,占年计划的52%,同比增长16%。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增强,规模工业对我市GDP的贡献率30.5%,对全市财政的贡献率达64%,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市工业呈现出轻工业增速高于重工业,轻重工业差距逐渐缩小,县属企业增速持续提高,已超越市属企业32.6%,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股份制企业平稳增长,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0%,同比增长13.2%。市场逐渐转暖,产销衔接趋于良好,全市规模工业实现销量产值284亿元,产销率达到97.6%。经济效益逐步回升,360户规模企业利润总额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5.6倍,税金总额8.5亿元,增长7.2%,为全市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全市各级对工业经济发展更加重视。特别针对第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现状,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加压紧逼,真抓实干,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重中之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狠抓工业生产和项目建设,确保了全市第二季度工业增速有较快增长。有关县区还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综合协调力度,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尤其是工业经济主管部门面对第一季度全市工业增速在全省靠后的不利情况,下大气力抓县市区、抓企业、抓重点、攻难点,提出了“两补一增”的思路和措施,狠抓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同时,不断加强监测预测,深入调查研究,现场解决问题,有力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增速的明显回升。
(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一地二区四园”建设的重大战略,以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突破,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园区经济带动作用增强。亭南、大佛寺煤矿相继建成。大唐马屋电厂、彬长2×20万KW煤矸石电厂、胡家河煤矿已开工建设,亭口水库项目正在积极跟进。彩虹液晶玻璃基板、康佳高清平板电视生产线、60万吨甲醇、冀东水泥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我市工业发展的后劲。
(四)国企改革稳步有序推进。年初,在对全市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国企改革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改制计划,排出了国企改革时间表。截止目前,陕玻厂、焦化厂破产工作即将终结;704厂、795厂、如意厂、一毛、二毛、陕柴破产实施工作即将进入司法程序;纺织器材厂、二针、九冶破产计划即将下达;二印、一厂、一纺机破产工作正在积极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各金融债权机构沟通,争取9月份下达计划。国旅、华星工模具厂改制方案已实施完毕;西北人造板机、运输集团公司、糖酒公司改制方案已研究并批复。
(五)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全市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实力明显增强。全市中小企业总数已达11万户,从业人员54.7万人,营业收入452亿元,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民营企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贡献份额增大。全市中小企业经济总量已达到全市生产总值的48%,实现工业总产值268亿元,实现入库税收6.2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36%。
(六)全市工业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显著。1—7月份,全市共引进工业项目152个,合同引进资金220.48亿元,占全市合同引进资金的76.8%;工业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投资44.47亿元,占全市完成投资资金的77%。
二、正视困难,居安思危,充分认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正处在新一轮恢复性增长期,工业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速度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从国内形势看,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内产业由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转移步伐加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更加宽松;从我市看,经过“十五”时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发展;特别从工业领域来看,全市上下发展工业,振兴咸阳的舆论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发展工业的思路更加明晰,目标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全社会对工业经济的发展更加关注。这些都为我市工业经济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
(一)从与兄弟地市地横向比较来看。1—7月份,宝鸡、延安、榆林实现工业产值分别为355.7亿元、484.5亿元、37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4%、12.2%、52.6%,宝鸡、榆林的规模工业产值和增速均已超过咸阳。渭南作为农业大市,1—7月份实现工业产值240.8亿元,与咸阳仅差46.2亿元,其工业经济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可以说,我们现在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形势逼人。
(二)从工业增长速度看。1—7月份,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6%,增长速度有所下降,比6月份下降了3.3%。
(三)从工业经济效益看。今年1—7月份,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5.76,比去年同期增长18个百分点。从表象看,经济效益情况较好,但是从实现产值、利润和亏损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产值较大的企业实现的利税不一定多。从工业报表来看,利税增长幅度最高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幅高达39.5%,其次是医药制造业,增幅达37.1%,食品饮料业36.5%,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增长了70.2%,电子工业还出现了负增长现象。全市360户规模企业,亏损81户,亏损面22.5%,其中中央企业3户,亏损3户,亏损面达100%;医药制造业27户,亏损13户,亏损面达48%;发展很不协调。
(四)从轻重工业的比重看。近两年全国轻重工业的比例平均保持在1:2.2左右。全省轻重工业比例一直维持在1:5。咸阳轻重工业比例为1:3。1—7月份,全市重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2%,轻工业约占28%。轻重工业发展不够均衡。
(五)从所有制结构看。今年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291亿元的产值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为51亿元、10.7亿元、5.7亿元、173.8亿元和45.8亿元。这说明我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比重正在逐步下降,企业改革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市非国有经济发展规模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六)从经济运行保障要素看。今年以来,我市工业企业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流动资金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公路和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煤、电、油、气供需基本平衡,但因价格、结构等影响,行业性、时段性供需矛盾仍然存在。特别是公路计重收费办法出台后,一批煤炭运输企业退出市场,导致部分煤炭企业原煤出现滞销的现象。
(七)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层面来看。一是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及配套措施的陆续出台,对市县两级工业发展的影响明显。二是煤、电、油、运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三是短期内资源型产品价格的上调势在必行。资源型工业产品价格上调,一方面可以促使煤炭、原油企业效益更好,但另一方面以资源为原料的企业,生产成本将会继续大幅度提升,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窄。四是国家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提高1倍和强制性土地招拍挂政策的出台,对招商引资将发生重要关联影响。金融趋紧、环保更严、地价大幅攀升,严重影响工业企业入驻,必将导致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因此,我市内陆型工业发展乏力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今年我市工业经济虽然总体保持增长势头,但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面临着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十分艰巨,扩张总量与提升质量亟待加强和改善。
三、突出重点,真抓实干,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业经济目标任务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市规模工业今年要达到24%的增速,工业总产值必须完成560亿元。比原计划净增6个百分点,完成既定目标本身就要竭尽全力;调整任务指标,就更要创新工作,勇挑重担,树立工业经济主力军形象。但实事求是来说,因1至7月份增速仅19.3%,按新任务测算,后四个月的计划增幅要达28%以上,才有可能完成今年全年任务。为此,在今后四个月,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指针,以开展“三抓一创”活动为重要抓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理顺思路,强化措施,努力寻找新途径,不断实现新突破,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一)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国家产业政策,研究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了解市场、政策变化情况,做好各行业、各企业提前预警工作。继续实行月中监测,月底分析,季度研究制度;同时要严格明确工业经济发展责任,今年市上依据经济发展总量确定了48户重点企业,这48户重点企业产值占全市任务总量的70%左右,是工业经济的脊梁,我们将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优化环境,支持他们的发展。对48户重点企业实行定期不定期驻厂监测服务制度,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生产情况,认真解决企业生产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我市工业经济良性发展。
(二)继续加大综合协调力度,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现状,进一步加大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综合协调力度,着力解决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要紧紧抓住对全市工业经济贡献大、影响大的重点企业跟踪服务,积极沟通,消化不利于重点企业生产的各种因素,为企业正常生产尽职尽责。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组织专门队伍,深入重点企业上门服务,征求企业发展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今后,将继续深入开展好进企业、访企情、解企难、增企效活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发展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三)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经济。抓工业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经济。通过各级各部门对重点工业产业项目盯死看牢,逐级分解,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实行领导包抓以及主动跟踪服务等措施,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今后,要以抓好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配合各县市区政府抓好工业平台打造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同时,要继续抓好30个工业重点项目的推进和实施工作,优先做好兴化集团五个30万吨技改及西北橡胶总厂1400万条子午线轮胎生产等10个特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各项目主管部门要全力以赴,分别负责好多晶硅、长庆石化500万吨炼油、彩虹等离子体显示器、蓝星玻璃二期、钠米碳酸钙二期、冀东水泥二期等项目,力争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四)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加快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步伐。
企业改制是促进工业经济整合重组和振兴的大事。今后,企业改制要坚持做好“三个结合”、“三个注重”,即企业改制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要与咸阳工业发展实际相结合,要与我市工业强市战略部署相结合。在改制中,既重改制数量、更重改制质量,决不草率关门走人;既重资产整合,更重盘活挖潜,确保可持续发展;既重有序推进,更重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从而达到用改制催生经济,用机制促进发展的目的。对省属下划企业要按照“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盘活资产、激发活力”的原则进行,对市属小型工业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要坚决实行“两个转换”,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要千方百计争取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盘子。今年要重点实施好已批准的一毛、二毛、704厂3户企业的破产工作,启动795厂、如意、陕柴、九冶4户企业的政策性破产工作。在加快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同时,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力争在企业重组、集团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五)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在工业经济中占有很大份额,可以说三分天下有其二,是工业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有生机的主力军。针对如何做大做强产业,实现民营崛起,我们必须立足陕西,放眼全国,按照产业政策和市场要求,制定出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下大功夫谋划、包装、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积极寻求各种省内外、国内外合作,努力实现中小企业质量上台阶、总量上规模、产品创名牌、经营创效益。同时,各级各部门都要为非公经济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育壮大一批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全面提高民营经济整体水平。近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了《咸阳市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咸阳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意见》。8月16日,市政府又在乾县召开了全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现场会,对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市非公经济发展作了具体安排部署,请各级各部门参照两个《实施意见》一并抓好落实。
(六)做好规模企业培育工作,不断壮大工业总量。一是各县市区要大力做好规模企业培育工作,要对产值500万以下的企业加大扶持和支持力度,促使其尽早成长为规模企业,不断增加规模企业的户数;二是市县两级统计部门要加大统计工作力度,杜绝漏报和瞒报现象;三是市县两级工业部门、统计部门要密切联系,协同作战,着力解决一批主营业务收入已过500万元却仍没有纳入统计口径的企业,做到“应统尽统”。
(七)加大工业投入,为工业经济长远发展蓄势。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县市区政府一是要按照《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决定》要求,保证工业发展基金按时足额到位;二是要充分发挥工业主管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落实人员,保障经费,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展工业要舍得花钱,舍得投入。“春种一粒籽,秋收万担粮”,大家必须看到只有投入,才有产出,否则,只能是奢谈工业和“叶公好龙”。市、县各级财政资金都非常有限,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更要把财政开源贯穿工作始终,做为重中之重。财政支持工业就是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且能达到今天借你一斗米,明天还你一担粮之效,关键时刻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财政资金的扶持作用一旦放大,其效应就难以估量。
(八)继续加强银企合作,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矛盾。今年要下功夫理顺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渠道,切实解决企业贷款难、发展难的制约瓶颈。引导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级各部门都要为企业发展改善环境,创造条件,打造平台。加强银行与企业的沟通,为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实现政、银、企多赢有所做为,见到成效。
(九)继续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和稳定工作,保障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要进一步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主体意识不强,必然导致安全隐患难除,因此,企业不论大小安全不能缺位,企业再困难安全不能欠账,切实把安全生产落实到生产岗位、落实到人。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技能,防止和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要进一步抓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坚持“三个善待”,做好破产改制企业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妥善安置好企业职工,确保破产改制工作稳步实施。
(十)严格考核,认真落实奖惩兑现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制定新的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市工业办针对我市工业经济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奖惩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并市考委办审核通过,指标体系包含节能、降耗、减排、环保、安全、GDP等产业平台建设。把工业经济发展列入各县市区、各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并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加强督促检查。以检查促发展,以考核抓落实,从而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用数据说话,让历史检验。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家一致认为:全市经济要率先,工业必须要先行。就业是民生之本,税收是发展之金。无论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新农村建设,都需要以高度发达的工业经济为基础。只有把工业做大做强了,财政收入、就业、社会稳定等许多关系民生的问题也就迎韧而解了。因此,只有抓好工业,坚持走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进程,才能实现我市经济加快发展、率先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按照市委提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积极实施《*市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行动方案》,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各项工作,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继续保持了工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水平稳步提高,工业投资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培育扶持大企业大集团工作效果明显,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有了新的提高。总体呈现出运行平稳、亮点较多,增速较快、效益较好的态势。
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51.93亿元,同比增长17.3%;完成工业总产值865.41亿元,同比增长27.1%。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35.48亿元,同比增长39%。
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税金总额25.58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利润总额41.72亿元,同比增长52.8%,这两项指标都是近年来同期最高,历史水平最好的。成绩来之不易。
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工业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市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这个主题,加快实施《*市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行动方案》,按照“扶持、监控、协调、指导”的工作思路,加强监测调控,强化协调服务,切实抓好工业经济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完成工业经济指标任务。
具体措施是:
(一)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针对能源、原材料、电力、天然气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供应紧张的状况,积极做好资金及水电煤气运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与协调,努力缓解资金、用电和运力的供需矛盾,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二是要充分发挥区县和工业主管部门为属地企业协调服务的作用,进一步细化分解目标,确保指标任务的完成;三是继续坚持委领导带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制度,组织好每月一次的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四是重视和加强对中省企业及军工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促进他们为地方经济多做贡献;五是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种产品展销活动,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六是加强与统计部门和区县经贸局的密切联系,认真做好工业经济属地化统计工作,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应统尽统”。同时,要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建设,逐步建立起与国家、省上、各中心城市、各区县和重点企业相连的经济运行调度信息网络,确保工业经济信息渠道的畅通。
(二)大力培育扶持过百亿元企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一是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全力保障陕重汽、西电公司、西飞公司三户企业产值率先突破百亿元大关;二是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加大对规模以下企业跃升为规模以上企业的支持,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过千户的目标;三是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契机,加大对航空航天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力机械设备等装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综合承载能力和产业链的辐射带动能力,将企业优势变为行业优势,将行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全市工业整体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
(三)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好轻工和化工产业扶持培育工作。一是要重点抓好比亚迪轿车、陕汽二期改造、康明斯汽车发动机、法士特齿轮变速箱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围绕中钢西冶搬迁改造项目、陕鼓能量回收产业化项目等,加快我市专用通用装备业的发展,继续抓好新材料、新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扶持工作,为我市工业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要高度重视轻工业的发展,对“银桥乳业”、“长安老窖”、“户县龙窝”、“*稠酒”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轻工业产品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其做强做大,提升轻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三是加快启动我市精细化工产业,以承接陕北煤化工、石油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和陕南、关中及周边地区的矿产、农产品、中草药的精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初级产品的高增值;三是协调有关部门加快高陵泾河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的规划论证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为全市工业经济增添新的增长点。
(四)克服困难,加快推进二环沿线企业搬迁改造工作。一是对今年计划启动的15户企业搬迁改造工作要加强督促,加快进度,落实责任,全力推进,力争完成15户搬迁改造企业的启动工作。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协调,加大力度,力争今年再多启动几户企业的搬迁改造。二是要积极与市土地、规划、财政等部门协调,制定具体办法,使企业真正享受到“行动方案”中的有关优惠政策。三是对那些产品无市场、已停产或半停产的工业企业,要协调各方,采取破产关闭、兼并重组等办法,整合剩余资源,实行“退二转三”。
关键词:中小工业企业 转型升级 对策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工业经济占GDP的39.86%。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共有308555家,从业人员5904万人,主营业务和利润分别占全部工业的64.51%和56.60%。以中小企业相对发达的浙江省绍兴市为例,绍兴市工业经济2011年占全市GDP的49%,工业总产值7932.68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4890.7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1.65%。绍兴市的中小微工业经济现状可以反映出整个绍兴市工业经济乃至整个绍兴市经济的现状。目前,国家宏观经济战略正在调整,工业经济和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正在推进。作为中小工业企业,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为生存和发展,被迫转型升级。如何把握正确的方向,积极有效地推进中小工业企业升级发展,成为当前和以后一定时期内的首要任务。
1 我国中小工业企业发展历程
我国中小企业三个发展历程:盲目发展阶段(期间的“第一阶段”)、“大而全”“小而全”发展阶段(期间的“第二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的“第三阶段”)。不难发现,第一阶段是明显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特别是1958年“”时期,在激进的“赶超”战略指导下,让不适合重工业发展的中小企业参与到重工业化进程中去,给建国后的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失和破坏。第二阶段,各地“农机厂”、“化肥厂”、“塑料厂”等一哄而上,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造成的影响虽然没有上次大,但教训是十分深刻的。第三阶段,我国工业化选择了由“重”向“轻”的战略转变,产业发展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但经济体制改革滞后,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经过前三次的发展历程,我国中小工业企业“逼迫”到了科学发展阶段,即实行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
2 目前中小工业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对绍兴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调研发现,大部分来自乡镇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民营企业和从原来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而来的私营企业,与全国一样,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尤其是纺织服装行业更为严重,总体产能过剩在20%以上。二是外贸依存度较高,至今还有65~70%左右,受外需疲软的冲击影响较大。三是由于工业企业中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多,用工需求大,随着中西北部区域经济的加速发展和服务业的迅速推进及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用工紧张的情况越来越突出。四是企业普遍存在着产品档次偏低、企业规模偏小、企业较为分散、创新能力较弱的现象,而难以形成品牌、规模、集聚和创新效应。五是“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受环境、资源的制约越来越大。六是工业结构中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至2012年底,绍兴市仅四大传统产业(纺织、机械、化工、轻工食品)占工业总产值的63.4%,而纺织又占了四大传统产业的54.7%,占了全市工业总产值34.7%,传统产业至今又大都依然处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低附加值环节。七是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去年,绍兴市的6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兴信息产业)的产值只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6%(1/4),产业高端化发展不够快,工业总体效益水平相对偏低,工业增加值率仅为16.4%。八是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四难”问题(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较为普遍突出。九是历史长期形成的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一直制约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层次的提升,近几年来工业增速呈放缓趋势。
3 如何实施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分析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如何实施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依据。
3.1 深化改革,为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资源配置方面,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只起辅作用。政府要转变职能和作风,要加强引导,制定产业导向,制定出台并落实中小企业法律政策、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支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小企业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营造浓厚的转型发展氛围。对于企业家,要加强学习,了解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工业经济发展规律,分析市场发展方向,有效利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策,调整或重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在思想上、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上、管理方法上先转型升级。
3.2 因地制宜,利用优势,稳步推进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中小工业企业的升级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立足长远,稳步推进。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企业为主与加强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与国家产业导向相结合,坚持提升创新传统产业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坚持产业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相结合。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由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集中度高,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二是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三是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四是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五是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政府和企业必须十分清楚中小工业企业所具有的地域优势和企业本身的优势。根据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结合国家产业导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调整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推动升级发展:一是走“小而群”的中小企业发展之路,通过地理上的产业聚集,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地区规模经济”,从而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企业升级发展。二是实施“小而专”和“小而配”的协作化经营战略,为大企业提供相关配套服务,依托大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逐步走上以小补大、以专配套和专、精取胜的良性发展道路,推动企业升级发展。三是根据中小企业贴近顾客、贴近市场的有利条件,采取“小而特”的差异化经营战略,推动企业升级发展。
中小工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至少要抓住这些重点:一要抓产品开发。不断提升、开发新产品,是工业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法宝。二要抓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是推动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永葆活力的关键所在。三要抓项目引进。作为企业,要十分重视项目的引进,因为这是促使产业、企业转型发展的“捷径”。四要抓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做专做精做特做大做强,都离不开创新创业。五要利用区位优势。企业要根据自己不同的区位优势,因势利导,发挥作用。
转型升级要抓住时机。要根据不同时期国家和省里对产业的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资源环境的要求、城市发展的要求、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行业的变化要求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要求等,适时地进行转型升级。我们切不可以发动运动、一哄而上形式来进行中小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这本身就违背了科学发展观。
3.3 政策支持,增加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动力
目前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这固然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解决,而政府政策扶持是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之源。就当前来说,政府政策扶持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制定为企业解决突出问题的政策。国务院2002年颁发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后又出台了好几个文件。当前中小型企业突出的问题是融资难。要从政策层面来扶持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减少融资成本。二是要搞好服务平台。进一步落实《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管理、咨询、信息、商务软件培训等服务。三是落实扶持政策。对国务院的政策要具体化,可以真正落实,切实执行;对创新、绿色企业给予贷款利息贴息、税收优惠等。四是做好产业基地和产业转移。那些落后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关闭。鼓励有市场、有技术、有潜力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整合资源,得到发展。进一步规范发展工业园区,发展专业市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五是规划指导。要坚持科学发展为指导,进行科学规划。规划要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市场化”的趋向为前提,并努力做到:规划超前、规划科学、规划为民、规划求真、规划讲法。各级地方政府对照国务院于2011年12月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
2015年)》,结合本地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制订出具体的实施计划。要加强对计划执行过程的协调、督促、检查、考核。
参考文献:
[1]王吉发,冯晋,李汉铃.企业转型的内涵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06(02).
[2]张聪群.基于产业集群的浙江中小企业转型模式研究[J].经济纵横,2009(12).
[3]唐辉亮,施永.企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J].宜春学院学报,2011(05).
一、知识经济的时代意义
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从我们所看到的不少资料表明:人们在强调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而言的。与依靠物资和资本等这样一些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相区别,现代经济的增长则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其功效已远远高于人、财、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知识经济的提法可以说正是针对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创造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认为知识经济仅仅是区别于所谓的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其一,人类经济时代的划分有自然经济、工业经济,但没有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的提法。其二,一个经济时代的划分重要的不是生产什么而是用什么生产,这里包含一个重大的区别,即一定社会的主导生产工具及由此形成的产业,这显然不是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所能反映的。而知识经济不但从知识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主导经济增长的知识性产业已经形成。对此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提出,要求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列入生产要素函数中。因此OECD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是揭示了知识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并准确地反映了知识经济的现实。所以,我们从经济时代的角度来认识知识经济,才能切实地反映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历史性变化和人类社会已进入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一伟大现实。我们认为知识经济是继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在人类财富创造形式上的崭新时代。我们称之为知识经济的,就必须使这种称谓有相应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这需要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显然不是目前报刊上所反映出的一些旨在映证知识经济的提法,而应是论证知识经济何以可能的理论基础,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二、知识经济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冲击
知识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冲击首先是基础理论。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必然要合理解释和反映这种社会经济生活的新本质,从而在更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基石上构建指导人类新的经济实践的经济学。事实证明,经济学的一些研究领域已经初步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这种新经济的冲击。尤其突出的是贝克尔的人力资本论、发展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及一些管理性经济学科,这不断地加大着部门经济学科和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分离。我们已经看到了知识经济的现实,但我们用以解决问题的理论并非建立在这种现实基础之上。这便是旧理论无所作为的必然。纵观人类社会全部的经济活动无外乎这样两个内容,其一是社会财富的创造问题,其二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这里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第一个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核心内容是一定社会的财富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财富的增长?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集中地形成了该社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即价值理论以及增长理论。我们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一定社会所追求的新的社会财富是什么,如何创造出来,不能不看到,新的社会财富的创造总是受制于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从古代社会的钱物积累表现出的社会财富,及与之相应的注重农牧和战争掠夺的财富增长形式,到威廉·配第实质性地揭示出农业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财富创造中“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里的劳动成果是直接地表现为社会所认可的社会财富。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萌芽的到来,重商主义坚定地认为商业贸易创造价值、增进社会财富。事实上商业贸易只是转移现实的社会财富,并不能在根本上创造新的社会财富。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第一次真正深入到人类经济的核心,揭示了生产创造价值这一人类社会财富增长的实质。在资本主义进入典型机器大工业化生产条件下,马克思完善和发展了劳动价值学说(尤其是提出了揭示资本主义财富增殖的剩余价值学说)。这些理论集中说明的是在一定经济时代里新的社会财富的形成是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自然经济时代,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是人的劳动力,劳动也主要是人的体力劳动;工业经济时期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是先进的机械力,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成熟期,以机器为主的机械力劳动成为社会财富基本的创造形式。新增加的社会财富完全是表现为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生活需要的商品,商品价值的大小及其得到社会认可的多少都直接地决定于生产它们所使用的技术的先进性。这使工业经济时代的劳动价值论典型地表现为价值的技术决定论。当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反映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创造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新的生产方式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在现代化的企业生产中,人们认识到外在于劳动过程的知识性的管理也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学界也提出了管理是创造价值的第四个要素。而管理正是随着人们对企业自身性质认识不断深化所形成的知识和信息,管理人员正是运用这些知识和信息,服务于生产过程而现实地增加产品的价值。美国德尔福集团甚至提出企业知识管理,认为这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指出“虽然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但是公司将发现,它们在知识经济中如果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参考消息》1998年4月26日)
其次,在市场自由竞争中企业所投入非生产性领域的大量广告费、赞助费及各类社会投入,都不是用于直接生产领域,按劳动价值理论是不会创造价值的。现在恐怕没有企业界的朋友会否认这方面投入的丰厚回报,在这些非生产性领域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处于自由竞争市场中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知识和信息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对商品无论在价值大小以及实现多少上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第三,现在主要让我们来看使工业经济时代跃升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产业———信息产业。美国人不无自豪地指出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新的经济增长源,约占近年美国经济增长的40%。如果你对这个数字还缺乏敏感的认识,那么你对这组数字肯定会感兴趣:一个发展才十几年但已拥有资产2000亿美元的微软电脑公司和已经发展一百多年才拥有400亿美元资产的通用汽车公司,后者曾是美国工业经济时代的象征之一。微软所要做的工作,并不是给你直接可以消费的面包、汽车或实实在在的钢铁。它提供给社会的只有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和载满了能满足你对知识管理需要的各种软件,这里几乎没有办法用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最高级的知识在这里直接转化为最大的价值,过时的知识在这里也一文不值。同样的编程人员、同样的工作强度,但可能所创造的价值相差悬殊。这里价值形成的唯一基础是以其知识含量的高低来比较的。其他如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光电子产业等等高新产业中,知识是与他们所能创造价值的大小、所能实现价值的多少直接地联系在一起的。也许仅仅因为一个连字符的遗漏而使数十亿美元化为乌有,也许仅仅因为一个新的配方而价值倍增。在这里已完全失去了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实现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财富已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这不但突破着旧的社会财富观,而且直接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新的社会财富。
综上所述,知识正自在地存在于当今源源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新的社会财富中,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的内涵及基本理论。正如我们分析的,一定经济时代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总是最深刻地反映着一定经济时代的社会生产的实质,并通过这个实质使一定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向更高级转化。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切都是财富,一切都不是财富,对新增社会财富的考察必须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主要指一定技术条件下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的大小体现出在劳动时间多少上的竞争,那么知识时代的商品价值则主要是指在无差别人类劳动中所蕴含的知识和信息,价值的大小体现在劳动中对知识和信息的竞争。我们创造的新财富是未知的,但我们通过当前的劳动却现实地改变着已经形成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在这个循环上升的怪圈里,由于人们在现实消费需求中所消耗的社会财富总是有限的,因此大量的社会财富是以空的数字指标表明社会生产的创造能力,由于形成新的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是唯一的,因此对一定生产方式下新形成价值的那种核心要素的竞争便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实质。而这种核心要素的分割、占有和积累,也就是对新增的社会财富的分割、占有和积累。从这个意义上看,OECD定义的最后一句,不无道理。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时代相适应建立起来的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亟待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说明知识经济是存在的,使知识经济有合理的理论基础,把我们看到的现实和我们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知识经济对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改变必然意味着传统经济学的增长理论、货币理论、周期理论及其他一些理论都必须重构
知识经济正以其在现实中的迅猛发展向我们展示出现代经济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增长形式,使传统经济学理论所揭示的内涵式增长、外延式增长、规模经济增长、投入产出等增长理论都表现出严重不足。
首先,知识在现代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已彻底改变了传统人、财、物要素配置所带来的增长。
其次,知识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它投入和参与生产的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要素,并形成新兴的主导产业。
再次,同传统工业经济的规模相比较,依赖知识创造效益的增长正表现出同一产业的分散组合和不同行业间的技术融合,很难从规模化的投入和产出上进行分析。
最后,知识在当今社会新财富创造中的独特性和基础性,使我们对形成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并不能直接地从生产领域或某一产业中去寻求,增长的因素或动力也许是直接地存在于生产领域之外。知识经济条件下,也许真正导致增长的投入在一些非生产领域而并非生产领域。只有我们把上述问题研究清楚,我们才能找到知识经济条件下促进主导产业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作法。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曾明确指出主导产业对一个时代的经济起飞具有决定意义。曾因煤、铁为主导产业相互推动而促成战后经济奇迹的日本在这一方面更有心得,日本工业调查会总经理志村幸雄撰文指出:“信息通讯产业可以说是21世纪最典型的主导产业。如果说20世纪基本上是发动机和电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动力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通信、广播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的世纪’”。在这一问题上有的同志以产业升级很好地概括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面临的机遇。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样产业巨变的经济时代,最能代表知识经济特征的产业是主导产业但不可能是唯一的,甚至这一产业在根本上只是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其他产业提供生产手段。而各国在此基础上所可能形成的主导产业仍然是要和国际分工、本国经济现实相结合。知识经济向我们展现出不同于工业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高效益,无疑有更深刻的增长方式在现实地发挥作用,这就使我们更要深入研究知识经济增长理论,理解现代经济增长的内涵和实质,在未来的发展中制定出更合理、更完善的增长政策和计划。并由此出发考察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人力、管理等等相关经济因素在新的经济状态中的运动规律,从而全面自在地把握知识经济的理论。
今年以来,在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和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严重制约的发展背景下,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承接去年上升势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从上半年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主要指标实现较快增长。1-6月,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67.45亿元,同比增长17.2%。完成工业增加值129.54亿元,增长21.3%。
从产销情况看,工业经济增长主要是重点行业企业增长推动。从需求看,工业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增长拉动。从运行过程看,工业经济在紧运行中保持了较高增长。
二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保持较高水平,效益指标居于高位。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40.8亿元,增长38.2%;实现利税34.38亿元,增长44.0%;实现利润20.32亿元,增长50.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6.3个百分点,利税增幅高于销售收入增幅5.8个百分点,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增长。全市工业十一项评价考核得分236.7分,比去年同期高25.9分,高出全省平均得分31.78分。
三是工业经济发展进入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总量明显提升。
重工业领先增长,重工业完成产值比轻工业多出24.64亿元、14个百分点。在各种经济类型中,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速最高。
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加快。1-6月,四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建项目874项,完成投资64.5亿元,分别占总量的64.5%和68.1%。
针对上半年宏观经济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各级各部门注重正确引导,统一思想,落实措施,化解矛盾,包括通过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发展,强化项目择优、规划管理、集约利用、推进结构调整,实施有序用电等一系列措施,积极促进发展。德清、长兴县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从县、乡财政中切出一块专项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自备柴油机发电和本地热电企业顶峰发电,取得了明显效果。与此同时,各级还围绕发展,重抓投入和调整。吴兴区提出了“调优传统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高新兴产业、调减资源产业”的思路,严控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发展,加大了对重化工、印染、小五金等污染行业治理和对重点企业的支持。市人行、国土、电力等部门结合行业要求,从我市实际出发,相应提出了有关缓解要素的应对举措,在全面贯彻宏观政策的同时,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自身的努力。各级各部门还在优化服务上狠下功夫,市经委各县区经贸系统牵头会同市县相关部门,开展了工业经济宣传服务月活动,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收到了积极成效,也获得了企业好评。
二、正视困难,沉着应对,千方百计抢抓发展机遇
上半年总体上说我们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我们更要正视发展中的问题和前进中的困难。
首先要冷静客观看增长。要看到上半年的增长,总体上是建立在去年同期较低基数上的增长,有很大的不可比性。其次要看到当前增幅下滑的严重趋势。进入二季度以来,产销效增幅全面回落。产值增幅比一季度末回落1.5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增幅回落0.2个百分点;利税增幅回落8.8个百分点;利润增幅回落14.3个百分点。第三工业性投资明显趋缓。工业开工项目总数同比减少212项,其中新开工项目同比减少379项。投资增幅比一季度回落5.39个百分点。
从下步走势看,三个方面的压力不容忽视。
一是去年前低后高的增长曲线影响的压力。由于去年4、5月份我国正处于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的高峰期,是去年经济增长速度最低的两个月份。因此,随着对比基数的改变,即去年6月份以后增幅逐月走高的强劲态势,将对今年下半年增长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是生产要素制约加剧的压力。随着国家实行控制新开工项目、控制信贷规模、控制土地征用、控制优惠价格、清理在建和拟建项目等遏制投资过快增长的行政手段发挥作用,整体宏观经济已由扩张期进入回落期,工业经济发展空间受到约束,增长难度加大的状况到年底前,估计不会有大的改变,将始终处于紧运行之中。
三是煤电油运及原材料价格上调、生产成本加重的压力。此外,还有消费需求、外贸需求减弱,不确定因素影响等一系列对下半年发展可能造成的压力。
从深层分析,我们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
一是总量和综合实力与周边城市比继续呈后移态势。上半年我市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在省内十一个地市中排名第八。
二是增长质量不高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二季度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全面回落,其根本在于总体上增长质量不高所致,工业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进一步显露。
三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生态型企业少,成长性好集约型经营企业少。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增长基础极为脆弱,抗市场风险能力明显不足。
正确分析和充分把握我们所处的现状和下半年的基本趋势,要求我们牢固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做到更加清醒客观有作为。
第一要始终坚持把发展放在首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看到在同样的宏观环境下,人家大发展,我们小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快发展小困难,慢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第一位的就是发展,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执政兴市、兴县、兴区的第一要务。当前,尽管宏观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我们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整个经济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的大趋势没有变,工业线上的干部职工创业干事、致富一方的决心没有变,广大群众的求富裕,盼发展愿望没有变,企业主扩大创业规模,竞相争先的态势没有变,因此,各级各部门各企业必须紧紧抓住上半年增长的好势头,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动摇,落实举措不停步,努力保持上升的势头,坚决克服松劲埋怨,等待观望,无所作为的模糊认识和消极情绪,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做到集中精力抓经济,一心一意图发展。
第二要坚定不移加快产业调整,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全面、准确、积极理解和把握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上来,关键在于如何化压力为动力,抓住并利用当前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如何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两个方面更好地结合起来。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宏观调控时期往往是一个地区调整产业结构的最有利时机,也是地区间明显拉开差距的重要时期,同时,还是对各级领导水平高低的考验期。困难情况下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期就看敢不敢负责,会不会负责,能不能抓住并充分利用好当前时机。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珍惜和把握当前时机,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入手,主动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加快调整。
第三要坚定不移推进增长方式转变。要素供给趋紧,这里有宏观调控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我们自身在要素配置方面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根子在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为此,各级各部门要着力在推进增长方式转变上下功夫,以资源节约、优化配置为载体,以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开发人力资源、提高职工素质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全面推进经济增长从量的扩向质的转变,并在质的提高基础上,努力实现质、量并重的新扩张,在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中赢得主动。
三、咬定目标,克难而进,全力以赴抓好下半年工业经济
根据对上半年完成实绩和下半年发展趋势分析,下半年工作要紧紧围绕结构调整这个主线,按照科学的发展观,深入贯彻市委全委会精神,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狠抓各项工作再落实。
(一)要咬定目标不放松,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
1.立足当前,奋战三季度。要在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基础上,逐项逐项对照全年目标找差距,要分析下半年经济运行中的变数和增幅前高后低的趋势,决不可掉以轻心,盲目乐观。要抓紧三季度,倒排进度,倒计时间,层层抓落实,把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往前赶。要尽力把增幅下滑的势头遏制住,做到咬住目标,雷打不动,克服困难,加快发展,为完成全年目标赢得主动。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确保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人。对已完成进度要求的,要自加压力,加快发展;尚未达到进度要求的,要强化责任,狠抓进度;完成进度难度较大的,要找准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扭住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不放,全力促其增产增销增效。从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增长靠重点行业、效益靠重点骨干企业。要继续抓住那些地方特色明显、市场情况好、在同行业内中有地位、在全市工业经济中所占份额大的行业,继续突出抓好明星企业、重点骨干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和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企业的增产增销增效,促其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为全市工业经济目标的完成多做贡献。抓住这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也就抓住了增长的大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所有企业尤其是重点骨干企业也都要把握当前发展的有利机遇,再接再厉,奋发努力,为全市经济发展勇挑重担。
3.强化对经济运行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服务,确保进度目标的实现。各级各部门要咬住目标抓进度,切实形成合力。要强化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预警工作。努力把握经济运行趋势,及早洞察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妥善研究解决新情况新矛盾。市经委近期要做到逐月有分析,有预测,切实增强前瞻性、预见性。要加强考核,把握进度,精心调度,狠抓落实,确保完成。要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切实加大有限要素的集中和倾斜,支持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企业生产。市有序用电办公室,要在坚持有序用电统盘考虑的前提下,合理调度,集中倾斜。金融部门要千方百计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支持有市场、有效益企业和产品的投入,满足市明星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正常合理的生产资金需求,支持工业经济提速增效。上半年,市人行已有效组织了异地银行来湖银企合作,下半年要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各商业银行向重点企业注入资金到位的月度考核。对市明星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当前存在的资金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使这些大户为全市多做贡献。各级各部门都要围绕目标,狠抓服务,提高效能,共同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全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速产业优化提升
1.加大建设进度的督查力度。要根据年初下发的《打造**市四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十个全国先进制造中心的11个实施方案》、《**市重点工业骨干企业五年发展规划》和《**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2004年度推进计划》,对各县区和重点骨干企业年度推进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督查。特别是对今年重点推进的建筑新材、特色机电产品、金属管道及不锈钢、优质水泥、特色纺织品等5个制造中心建设和十一家明星企业实施自我发展规划的情况以及内资引进情况作全面督查。做到逐季有报告。并对建设实际进度和内资到位情况进行实地抽查,对有关部门政策到位情况要逐项落实。市基地办公室要将督查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月底报领导小组。
2.加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项目的推进力度。要千方百计推动签约项目抓紧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推动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及早投产,推动建成项目加速扩张发挥效益做大做强。黄萌市长对项目进度至为关心。明确要求对3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逐个逐个摸清情况,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协调什么就协调什么。最近,黄市长、谈市长还亲自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听取汇报,对有关重点项目作专题协调。因此,各县区,各有关部门都要深入企业、深入现场、面对面地了解并掌握重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手把手地及时处理有关困难和问题,确保这批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各家银行对已承诺的技改项目,要抓好资金调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不能因此而影响项目的预期进度目标。在银企合作中,银行工作要跟上,支持要到位,该评估的评估,该审批的审批,该变通的变通。各企业要面对新形势,拓宽思路,搞好资金的筹融工作,尤其要想方设法大力吸收民间资金以及区外金融机构的资金,同时要创造条件向股市要资金,以争取更多的资金,保障有效投入。市经委要排定一批今年限期竣工投产的技改项目,并组织力量进行逐项检查,确保如期投产见效,成为明年工业经济的增长点。对今年南太湖经贸洽谈会签约和有意向的项目,市经委要积极会同各县、区和各主管部门做好跟踪、检查、服务工作,各企业要进一步突出主体作用,做好落实工作。在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各级还要高度重视抓好项目储备工作,努力使招商引资的增量、民间资本的余量、现有企业的存量发挥出最大效益,做深做细做透项目前期工作,为明年工业投入打好基础。
3.着力做优做强重点企业。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引进一批,提升一批,加快形成在国内外具有比较优势,带动作用明显和对地方贡献大的产业,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一批名牌产品。要按照年初确定的明星企业培育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引导企业深化制度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企业通过上市、重组等方式进行裂变式、跨越式发展。今年争取股份有限公司达到40家,下半年新增通过上市公司审核1家以上,2004年度明星企业10家以上,制造业龙头企业40家以上。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当前有利时机,苦练内功,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努力压缩“两项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鼓励引导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国家、省名牌、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通过名牌壮大企业综合实力。市各有关部门对重点培育的企业要重点支持、优化服务。对企业提出的合理要求,及时作出明确的意见和答复。形成全社会关心企业、支持企业的良好环境。
4.加快构筑公共服务平台。按照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思路,把工作重点转到切实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上来。要在“**工业网”已开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上功能,融网上办事、商务服务、信息于一体,使之真正成为能有效服务工业经济、服务企业的网上政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成为有作为、有影响的浙北门户网站。加快启动建设完善织里童装、南浔木地板、安吉转椅、长兴蓄电池和建材等五个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切实明确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培训目标,开展符合企业需要、实用性强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使之更快地自觉主动适应当前宏观调控的新形势,确立科学发展观和新的经营理念,在转变增长方式上下苦功。要加快行业协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推进的需要,研究制定全市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严格从企业意愿、市场要求出发,重点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特色产业为依托的行业协会(商会),坚持积极探索与有效规范相结合,行政指导与自主开展活动相结合,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努力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推进发挥其特有作用。
(三)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推进增长方式转变
1.继续从紧从严把握产业政策。坚决封杀机立窑水泥、炼钢、轧钢、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小石矿、烧结砖、造纸、印染、电镀、烧碱、化肥、小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上马。要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综合手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扶优限劣力度。水泥行业重点是加快淘汰压缩机立窑。力争至2005年末,淘汰压缩机立窑生产能力50%,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的比例达80%以上;至2007年底,全部淘汰机立窑。医药化工行业重点是淘汰小化工、油脂化工、有机化工、小漂染,还有其他行业的如小炼铁、小铸造、小蓄电池、小耐火材料等等。各县区都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省市要求,结合各自重点,加大调整力度和整治力度,把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继续做好在建项目的清理,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
2.千方百计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努力做好三篇文章,推进区域产业布局优化。一要做好五个省级工业园区的文章。在深化规划上下功夫,把园区规划与我市两带一廊规划结合起来,与城市建设、产业布局、土地综合利用等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在集约发展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产业层次和资源要素利用率,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加强产业集聚,构筑产业链,使之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区块,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二要做好城镇工业集中区的文章。抓紧调整编报相关规划,加大存量盘活工作力度和城镇工业功能区的集中力度。当前这块工作尤应予以强调。摘牌后的工业区块,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好工作,各县区切不可有所松懈。要加强与国土部门的对接,按照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抓紧做好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三要做好综合整治利用文章。着力点放在最大限度挖掘土地存量潜力上,全面摸清“已批未供”、“已供未用”存量土地和非农转用地的规划功能和指标,对所有存量土地都要提高容积率、投入强度和产出率,努力确保工业用地,严格控制零散用地。对少批多占、未批先占、擅自征用、闲置抛荒等行为要予以严肃查处。继续引导有存量土地的企业通过作价入股等方式吸引外商投资,盘活、盘优存量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