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0 16:31: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政治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的学习方法准确理解基本概念
现在的考试政治试题,更加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着重加强思维能力的考查。于是在部分师生中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基础知识不重要了。其实,知识和能力两者是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忽视基本知识片面强调能力,能力将成为一座沙丘之塔。相对于高一年《经济常识》来说,高二年《哲学常识》的概念、原理更加抽象,不易理解,对这些概念、原理要特别注意记忆、比较、理解,如第一课中的物质和意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主观和客观等概念,如第三课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等原理,对这些易混的概念、原理都要认真比较、理解和记忆、知识掌握要准确,回答问题时要符合要求,有些关键字、词要与教材完全吻合,不能随意搞错,如物质概念中的"客观存在",规律概念中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等。如果学生能准确把握,考试时就能避免很多失误。
循环复习,多做练习
政治和历史、地理一样都是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根据记忆遗忘规律,学生除了课前预习,认真听讲之外,课后还要懂得循环复习。可把教材分为几个阶段或部分,在与教师同步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又适时地回到第一阶段按照自己的计划复习。循环复习有利于记忆,做到事半功倍。多做练习,规范答题。回答政治主观题要做到分点、分段,条理清楚,规范学科用语,原理同材料相结合。为此,学生除了认真听讲、记忆理解外,还要多做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是政治课的内在要求,也是政治考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学习《哲学常识》,应该把抽象的哲学原理同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做的话,既能进一步深刻理解哲学原理,又能运用原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提高考试分析能力。如国家的宏观调控问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哲学常识的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等原理都可以加以结合。教学实践证明,若能将热点问题贺教材原理巧妙对接贺正确运用,就能使学生学有所长,适应高考的要求,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高二政治治主观题得分套路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图表类
高中政治主观题中有这样的试题,会给出指示图(表格、柱状图、坐标或者是曲线图)。往往这类答题所给出的信息量比较大。各位同学在做这类试题时要注意对比横轴与纵轴所指示的信息。并且在回答时要结合材料与图标做答,不要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回答,离开材料与图表。图表还会给出一些注释,这也是各位同学需要注意的地方。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认识评价类
高中政治主观题在问题中会出现然各位同学评价经济现象的试题。各位同学在回答时首先要判断这类题是哪一类,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然后在进行做答。做答时除了需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评估以外,还要在最后加上各位同学自己的态度和做法。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数。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意义类
意义类主观题是高中政治常出现的主观类试题。各位同学在思考答案时要注意限定词语的要求,循序渐进的进行回答,条理要清晰,思路要明确。并且应该分两方面进行做答,即积极的一方面和消极的一方面。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分析类
这类主观试题是比较好回答的,各位同学可以从多方面展开答题思路,但是要注意的是将材料所涉及到的内容回答全面,所以在答题时并不一定只运用一种方法,有可能是多种方法相结合。
高二政治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高中政治的学习要注重预习和上课听讲,因为预习会让你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哪里没看懂,就要在课堂的学习中,着重听讲,那些懂了的,就不用那么费心听,这样在我们听课的时候也有个主次。同时很好的培养自学能力,课前预习使学生减少了对老师的依赖,增强了独立性,能够锻炼培养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
有意识地自己动手整理知识体系。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先从课题或节题(中心)入手,逐渐细化知识点,认真思考本课或本节为什么包含这些知识,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对本课或本节知识进行阐述的,把能够准确反映知识间关系的内容用尽可能简短的词句甚至用一个词概括出来,用不同方向的箭头将知识连接起来,这样你就可以自己绘制一个知识体系图,这种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和隐性联系较为科学准确地挖掘出来。如果能经常进行上述工作,就会提高构建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扩而广之,你可以对整册书包含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对一个学科的知识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政治;互动交流模式;含义;方法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文化三个方面组成,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高中政治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味采用灌输式的方式,讲解政治理论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没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导致学生的政治素养较低。因此,在全面实施新课改的形势下,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政治教学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互动交流模式的具体含义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注入式、灌输式的方式,讲解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凝滞,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交流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其中,“互动”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交流”是指,在课堂活动中,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探讨的一种学习行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采用互动交流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互动交流模式的建构方法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
在应试教育的观念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需要绝对服从教师,并且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机会,因此,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高中政治教师应该积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注意听取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合理开展政治教学活动,不断增强政治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根据学生的学习情绪,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时,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共同讨论供求量的大小对商品价格造成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
政治理论知识具有枯燥性、乏味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味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讲解政治知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在政治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政治知识,使抽象的政治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联系的普遍性”时,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引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等成语,让学生解释这些成语的意义,然后经济联系普遍性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教学的效率。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适当生活实例,或者热点新闻,让学生通过探讨,掌握政治知识和哲学原理,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例如,在讲解国家的政治制度时,高中政治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搜集英、美、法、日等国家的政治制度,然后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以理论教学为主,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互动交流模式,努力创建宽松、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不断增强政治教学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提升政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小君.高中政治教学中互动交流模式的建构[J].魅力中国,2011,28:79.
[2]李亚杰.高中政治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61-62.
[3]杜玉怀.高中政治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5,11:87-88.
高中政治情境教学高效课堂政治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政治水平的重要学科。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要着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富有活力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在探究中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情境教学将无形的情与有形的境结合在一起,不再是枯燥而孤立地学习知识,而是在具体的场景中展开,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知识,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创设直观的生活情境
政治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虽然现行教材非常重视与生活的关系,但只是考虑到生活的一般性,而学生的生活实践是丰富而多样的,教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往往具有一定的距离,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是要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教材,收集生活中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创设直观而真实的教学情境,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真实性与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如在学习“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时,为了更加增强教学的真实性,让教学更有说服力,我们就可以结合高中生的学习来创设真实而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来思考: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自己哪个学科最为薄弱,如何统筹处理以提高总成绩,并来说明自己的理由。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进行阐述,分析这里面所包含的哲学原理?这样就可以将抽象深奥的哲学理论寓于熟悉而真实的学习生活之中,使得教学更具生活性与思辨性,更能引发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二、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点燃学生内心求知的火焰。没有悬念教师一味的讲解,并不能引发学生情感的涟漪,引发学生兴奋的思维,只能让学生成为接收知识的容器。而在知识的重难点处设计富有探索性与针对性的问题,制造悬念,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独立而积极的思维探究活动。这样的教学彻底改变了以往学生主体地位与独立思考的缺失,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所展开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来收集与展现近代汉语言的发展状况的相关素材,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1.从近代汉语言的发展进程中总结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二者之间的玄机说明了什么?
2.近代汉语言变革和发展的推动因素是什么?总结影响文化传承的共性因素。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问题情境,同时又有足够的教学素材做铺垫,这样更能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探究活动,在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的合作交流中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创设逼真的表演情境
教师讲一节课学生能记住的非常少,而学生却可以在更长时间的电视节目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这不得不引起教师的思考。学生之所以喜爱电视节目,并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记忆更长久,其关键就在于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生是带着饱满的热情来观看的。为此,在政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要善于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表演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进入具体的情境与特定的角色,这样更能引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大多采用表格的方式来列出这些概念的区别,以使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但是长期运用不免枯燥,依旧会让学生机械的记忆,没有经过学生思考而内化的知识就只能成为死的知识,会背但不会用。为此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喜爱表演的特点来扮演角色,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与能动性,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来创作剧本,进而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来深刻地理解这些不同。这样自然就可以改变以往的机械记忆,而是能够深入概念本质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
四、用时事热点话题创设情境
政治学科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其学科特征决定了教学时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而是要引入时事热点话题,社会所普遍关注的话题等,以此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使教学更具时代气息,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来分析热点话题。这样的教学更能将学习与运用融为一体,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与分析中加深对所学抽象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走向社会,用所学知识来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以此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科的实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再因循守旧,不能再抱着教材不放,而是要真正实现新课改所提出的从生活走向政治,从政治走向生活,要关心国家大事,国际形势、社会热点话题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政治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这样才能将这些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还有故事情境、实践情境等,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情与教情来巧妙而科学地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快乐而主动地探究,积极而活跃地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带领学生走进政治教材,走进探究的殿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昊.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情境教学.新课程,2014,(11).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兴趣培养;方法途径
一、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兴趣缺乏的原因
1.高中政治知识内容繁多,理论知识抽象
政治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如果不结合实际案例,仅仅讲解理论很难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原理。理论知识多且抽象,趣味性较弱,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容易丧失兴趣,放弃学习。
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
多数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只采用单一的讲授法,交论知识,讲解教材内容,与学生互动较少,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多数高中政治教师也懂得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得不够,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
3.社会对政治学科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政治学科是作为一门副科存在于高中课程体系当中的,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有一种政治学科不重要的心态。并且思想政治学科理论知识较多,大量概念性知识需要理解背诵掌握,而对于思想活跃的高中生来说,这一类课程不需要动手演练,相对枯燥,也就不够重视。思想政治学科老师也不被学校所重视,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必要性
1.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是政治学习的首要动力
学好政治学科,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政治学科的认识水平,从而激发对政治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真正热爱政治学科,自觉自愿地学好政治学科。
2.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师生关系更融洽
目前,我国高中普遍反映学生对政治学科不感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互动积极性不高,师生关系不融洽。如果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会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教学氛围更好。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教学质量是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是对教师的目标要求。在一系列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只有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1.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政治学科知识内容抽象,难理解,政治教师要对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展开多元化的教学工作,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采用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通过选取合适的案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引发学生对具体案例所出现问题的思考,并在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中掌握教材知识。教师不能纯理论授课,高中生的社会知识比较匮乏,无法对具体事件中的政治原理进行自我总结概括,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教授学生思考方法。比如,当讲到《公民的政治生活》一节的时候,教师可先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让学生们以“假如我是候选人”或“我这一票投给谁”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教师还可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在课堂上举行一次模拟听证会,加深学生对该节内容的理解。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丰富授课模式
信息技术为现代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优势,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提高了高中政治学科的趣味性,可大大激发高中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政治教师也可利用大众传媒搜取更多资源,向学生展示各种事例或现象,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热情。比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课题时,可以播放纪录片《改革开放30年纪实》部分片段。借助视频资料来展示改革开放的政治经济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内涵,这样就更加具有趣味性。当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再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学习深层次的东西,课堂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同时培养了学生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利用教学反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些学校对政治学科的教学评价只重视分数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忽略政治学科的德育性质,这直接导致政治教师的教学以提高考试分数为目的,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政治学科的学习状况,才能发挥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作用。另外,也应重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反馈,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对政治课程的态度、需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点展开教学。认真总结学生的课后反馈,归纳整理出所需要改进的方面,不断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5.保持积极的教学态度
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反映到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教学态度既能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促使教师进行自我提升,也能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想政治学科存在的意义在于使高中生了解基本的经济、政治、文化知识和哲学原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高中生发展为更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基础。政治教师只有保持积极的教学态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不会止步于当前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适应新的教育改革。
政治W科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政治学科在高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由于高中政治知识抽象、政治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校及社会对政治学科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学生对政治学科缺乏兴趣,为政治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就成为高中政治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必须准确了解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兴趣的现状,对学生兴趣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结合高中政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教师应改进教师教学方法,采用具体案例结合理论引发学生思考,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模式,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和保持积极的教学态度等方法,以达到激发高中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重视政治学科,发挥其应有的德育作用,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许兆雄.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0):46.
[2]正 月.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研究[J].教师,2016(9):20.
[3]韩京艳.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引导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4]刘 磊.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兴趣点教学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一、关注差异,个性化教学
由于先天和后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们的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有着很大的差异,即个体差异。例如在身高、体重、情感体验。世界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如今新课改提倡实施素质教育,也就是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承认并尊重个体差异,树立差异教育的思想意识。为此必须做到:
1.针对差异,制定个性化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仅仅盯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却丝毫不关心;这种模式过分的看重教学的结果,很少关注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针对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实事求是的给每一个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只有有了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要以教材为凭借,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确定出“最近发展区”,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比如,我在《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一课的教学中,下限定为“能理解矛盾的实质、状态、趋势,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等基本原理”,发展目标定为“能辨析有关的错误认识”;上限目标定为“能灵活运用原理分析、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总之,力求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思有所进,发挥出自己独特的潜能优势,看到自己表现出的或潜在的创造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2.个性指导,分层施教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优、良、一般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使各类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得到相应的知识,进而让他们对政治这门比较枯燥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我在讲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学教材,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本框的基础知识,要求全班同学在课本中予以落实。接着按照学生成立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按难以程度进行分工,其中学习基础较薄弱的两个小组讨论较容易的内容,另外学习基础较好的两个小组,讨论相对比较难一些的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不停的在各个小组之间走动,了解他们的讨论情况,引导他们讨论,如果发现他们讨论陷入僵局,教师要及时点拨,让每一组都能有所收获。讨论结束后,每一组派一位代表来总结本组的问题答案,然后我事实地对各组进行总结讲评。另外,对于那些对政政治很感兴趣的学生,我还成立了政治兴趣小组,在学习本课内容以后,让学生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师评出一、二、三等奖,并把获奖的论文推荐到校刊上发表,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3.差异考核,分层激励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政治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层次对学生的学习任务给予适当的安排和评价。对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要做到不轻易表扬,不让让他有什么心理上的优越感,可是如果其独立思考解决了较难问题或有所创新时,一定给予恰当的鼓励,让他们产生后续的动力;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只要能有一点点进步,敢于来回答或答出一点点就给予肯定,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建立起自信心,从而调动学生政治创新思维的激情。
二、以兴趣“引爆”课堂
新课改以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变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关键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正如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所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因此,我们应激趣导入,巧抓政治高效课堂的引爆点。政治课的导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诗歌导入。如:杜牧的《赤壁》诗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的观点是否一致?经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后发现:杜牧认为周瑜等人赤壁之战的胜利关键在于东风(天时),不在于周瑜等人的高超智谋、运筹帷幄;而苏轼的观点则截然不同,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关键在于周瑜等人全面的分析形势和灵活机动的指挥才能。由古代诗人之争引入哲学原理,实质是内因与外因谁起决定作用之争,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
(2)热点导入。最近中日人质事件引起了两国人民的关注,两国的矛盾不断升级。如果老师将这一热点事件引入课堂,一定会引起全班同学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可运用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分析这一争端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故事导入。传说药王给人治病。有一位老婆婆要买毒药,药王怕出事,就抓了一把甘草给了老人。老人回家将甘草与鲤鱼同煮,不料毒死了儿子。后来药王把砒霜包好,藏在柜里,出去了。结果妻子发现后,以为是好药,卖给一位大肚子病人,不料药到病除。这里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
三、在辩论中升华学生的知识和思维
教育家林格伦说过:“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所以,老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进行激烈的辩论,观点的设置必须要引爆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中日事件,有一部分人主张向日本举行军演,以武力征服日本,圆民心,扬国威;有一部分人主张中日和谈,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中日友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到底哪种说法对?请同学们以哲学原理为依据进行辩论。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课堂效果很好。在辩论中,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
四、做好课堂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关键词】生成资源 课堂活动 教学效果 学生主体
课堂的生成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现场伴随着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推动教学进程得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成的,能够推动教学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学生的各种状态和表现。高中政治学科作为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科目,教学的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一、精心备课,构建清晰教学思路
教学的基本载体就是教材。教师在上课前必做的功课就是在备课时要准确和生动的理解教材。这是实施有效教学,必须要做好的细节。教师首先要对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有着清晰的认识。仔细的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上先讲什么,教学的方向是什么;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哪些内容需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点拨。其次,教师在备课的时间,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充分的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等因素,提前的预测教学中可能会遇到那些问题,设计出解决和处理的办法。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才能进行有效教学,灵活的掌控课堂。例如,在学习必修二中《权力的行使 需要监督》时,教师要根据新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可操作性,课程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制定教学的主要任务:(1)知识方面:了解建立健全制约监督权力的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懂得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2)能力方面:①提高学生的归纳和分析能力,能针对具体的情景和问题进行分析,阐明权力的监督机制以及如何监督权力。②学会辩证地观察和认识问题,对于权力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正确运用权力。
二、构建和谐课堂环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教师在课堂上构建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调动学习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到体验教学之中,提高学习效果。所以,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在构建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上下功夫,让学生有着充足的参与课堂体验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些联系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必修 4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时,教师可以讲这样一个小故事: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造血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这个事例。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哲学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三、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捕捉生产资源,在课程内容必须要在知识、心理上、思想上与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水平和生活水平相适应。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时,贴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选择知识的切入点,从而使课程知识内化。例如在学习《合理消费与健康的消费心理》时,教师可以几个学生排演一个情景剧,故事的背景是:一个学生要过生日,这几个学生要怎么给他庆祝生日?有的同学建议送个蛋糕,有的同学提议去唱K,有的同学觉得答应应该一起去饭店吃饭聚餐。在学生表演完后,教师可以让其他的学生对上述学生的做法发表一下意见,在学生们发言之后。教师可以运用教材的基本观点为了庆祝生日,那些同学各自消费行为的不当之处和合理之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了解,还能让学生感悟到了怎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时自己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改善政治课堂教学,充分的利用生成资源,不能拘泥于定式,教师要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大胆探索,进行创造性教学。不断的转变教育观念和思想,教师更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的潜力都激发出来,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生动有趣的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群慧.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特征[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8 (02).
[2]周昌平.浅析多种教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
关键词:政治课;5分钟;新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165-02
又一届高三学生毕业了,要总结的东西太多,我只想谈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政治课前5分钟新闻。《评课前5分钟新闻》,这篇论文是我在2003年写的,发表于当年的《榆林教育》,但政治课前5分钟新闻这项活动一直没有因论文的发表而停止,并且又有了新的变化。
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时代性。政治课从来不回避时代热点,现在的高考题在设计上更加密切联系我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重点问题.即理论联系实际,中学课堂的理论知识并不难掌握,难的是如何把这些理论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并做出比较准确深刻的分析。难的是如何能持久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为此,我从99届的毕业班开始,一直到今年的高三(26)班,只要是文理分科后的文科班教学中,都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做法具体如下:利用每双节课前5分钟的时间,今年由于大多数同学都想利用老师提供的电脑,剪辑、编制都比较费时间,所以每周一次,让小组同学集体协作,就本组收集到的重点、热点新闻在讲台上,并应用所学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原理进行分析评论,之后,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点评。
成效: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催化剂。课前5分钟的新闻能吸引同学们的原因之一是其形式的多样性:大部分小组是四个人共同收集分析,推选一个代表上讲台;有的小组则很有创意,是一人主持,其余三人分别点评;有的小组则是每个同学都登台;还有的小组是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同学都用多媒体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直观,对同学们的吸引力更大。
例如,有一个小组的一位女同学是这样主持的: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几位农民朋友:常大哥——一位农村养猪专业户,别人家的一头老母猪一窝产6个猪仔,而他家科学养殖,一头老母猪竟然能产12个猪仔且都是瘦肉型的。常大哥现在整日寻思着如何继续扩大养猪规模,办一个肉食加工厂。李大姐——一位远近闻名的养蘑菇专业户,她正带着全村人奔小康呢。张大哥,这几年也没干啥事,就是挣了1000来万块钱,现在正忙着与外商谈判,寻求合资伙伴。为响应马老师的号召,我的这几位农民朋友、致富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了现场,现在请他们几位给大家介绍经验……
继这次之后,又有一些主持的同学带来了工商界的朋友们、经济界的朋友们……这种主持新颖、独特,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使课堂一开始就进入了。
原因之二是内容的丰富性。目前国内外“正在发生的事情,正在发展的事态”都在同学们的关注之中,如三农问题、就业问题、社会、经济效益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等。
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既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动化,同时又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教学相长的课堂气氛,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二、提高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那么你我手中都有一个苹果,但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那么每个人都有两种思想。”由于高文科班学生特别是奥赛班学生个性活拨、好胜心强、乐于独立思考,所以每组同学都能抓住这仅有的一次机会,精心准备,其中有真实的报道,深沉的思考,犀利的评论,总能给人以惊喜、给人以启迪。
相互的交流、共同的合作,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尤其是及时联系社会热点弥补了教材的滞后性,有利于持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分析社会重点热点问题的能力和实效性。
三、实用性很强,对高考的帮助很大
今年高考的重点、热点问题,无一例外都在同学们的关注之中,并且大部分都是课堂上新闻过的内容,只是大家新闻的切入点和高考有所区别,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市场管理,三农问题,全球金融危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依法治国,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对外贸易,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等等。毫不谦虚地讲,今年高考之前,我的学生们都胸有成竹,满怀信心。
四、促使老师不断地丰富自己
1.促使老师时刻关注社会重点热点问题。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先生需要一桶水。”让学生关注分析重点热点问题,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思考,必须分析。为此,我每天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收听新闻、收看电视、翻阅报刊,否则,自己就无法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准确点评。
2.促使老师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掌握新知识、关注新动态。如: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平准基金、金砖四国、金融危机、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综合性博览会,其中的综合性是指什么,它与认可类博览会有什么区别,等等。这些新知识尽管我们不能完全精通,但必须在教中学、学中教。否则,我们就无法面对学生,面对高考。
3.促使老师变压力为动力。课堂上我时常表扬学生,与此同时我却深深感受到了来自学生的压力。当今的信息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有些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来的,然后自己写些评论。面对文科班100多名学生的丰富信息资源,面对同学们立体思维的多样性,面对奥赛班同学们强烈的时代意识与使命感,我觉得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变压力为动力,这是对政治老师和政治课的严峻考验。
我们很难满足学生与时俱进的所有要求,但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做,去实践,去创新。否则,被学生轰下台是迟早的事。
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