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欧姆定律的适应范围

欧姆定律的适应范围

时间:2023-07-20 16:31: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欧姆定律的适应范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关键词:中考;复习;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与其他科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 知识点多、知识面广。

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需要理解。

③物理实验的方法及操作需要掌握。

④会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等。

针对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怎样确定复习方向、方法,进行高效复习呢?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近几年初三物理复习中的实践和思考,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 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复习-----紧扣课本,夯实基础

我们知道中考试卷是按《考试说明》来命题的,试卷中易、中、难的试题比例为6:3:1。从近几年的中考题来看,能力的考核与基础知识是紧密联系的,因为基础知识的强化是提高能力的前提,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深入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突破重点,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重视科学探究及其过程与方法的复习---专题复习,优化网络

物理知识点间存在着“纵”与“横”的相互联系,某一知识点可能是为另一知识点引桥铺路,而另一知识点又往往是前一知识点的深化与延伸。在第一轮复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时应打破章节的限制,完善并梳理初中物理知识结构,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巩固知识,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使复习具有系统性。

三、重视开放性问题的训练------关注热点及社会

年年中考年年变,但万变不离其“重”,初中物理中的一些主干知识仍然是每年中考的重点,因此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要以《考试说明》中圈定的知识点为着眼点,围绕考点,突出“重点”。

通过对某些特殊知识点的深挖细究,达到对某一类知识或某一专题的融合、深化。例如电学中的滑动变阻器,是“探究欧姆定律”、“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实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器。让同学们可以总结滑动变阻器在每个实验中的用途,深化对电学实验的理解。例如所有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共同作用是:保护电路;通过改变自身电阻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而由于每个实验的不同,使滑动变阻器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

探究欧姆定律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为了保证两端的电压不变。

探究欧姆定律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从而达到多次实验探究规律的作用。

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达到多次测试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的目的。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而比较小灯泡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还可以控制电流相等,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例题:如图所示,灯泡L和电阻R2的阻值分别为R1=10欧姆和R2=5欧姆,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欧姆,电源电压为6V,求当S1,S2,S都闭合滑片P在a时R1、R2消耗的电功率。

一变:求当S1,S闭合,S2断开,把滑片移到某一位置,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其最大值的1/4时,灯泡恰能正常发光,求灯泡L的额定功率?

二变:求当S1,S2,S均闭合,滑片移到中点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是多少,通过灯泡和电阻R2的电流之比是多少?

三变:当S2,S闭合,S1断开,滑片P在b点时,R2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四变:当S2,S闭合,S1断开,滑片P从a端滑至b端的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变化的范围分别是多少?

五变:当S1,S闭合,S2断开,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时()

A、电灯L变暗,电压表示数增大B、电灯L变暗,电压表示数减小

C、电灯L变亮,电压表示数增大D、电灯L变亮,电压表示数减小

四、综合考练提高应试能力-----仿真模拟,体验中考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系统复习,学生不论是知识技能上,还是解题能力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进行恰当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掌握一个度和量。

这一轮复习的时间不长,是演习模拟、查漏补缺的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同学们考试的自信心、熟悉中考的氛围和时间、调整中考前的心态。在这一轮复习期间,可以将第一、第二轮复习中做过的易错题进行归纳、梳理,建立错题档案集,研究学生的错题,寻找学生思维或知识的漏洞,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

第一就是要选题(在第二轮专题复习时就应该这样做),每年的中考我们都有一条深刻的教训,就是我们的学生在基础方面丢分丢的相当厉害,特别是一些优秀学生,难题他们都做上来了,但是基础的部分丢了。我觉得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第二就是要抓错误题,就像我前面所讲的把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总结出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做这方面的事情,准备一个错误记录本,把错误集中起来,叫做积累错误,整理错误,最后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这样错误就变成了资源,考试的时候就可以不重犯错误。

第三就是要教会学生反思,有一位学者总结出一个公式叫“1+100”大于“100+1”,什么意思?就是说同样的题做一百遍不见得有提高,而你把你的每一道题做一个认真的分析,倒是可以提高很大的成绩,所以我觉得,要学生学会反思,就是每一道题做对了,学生是怎样找到切口的,怎样答的?答案怎样形成的?学生要反思;做错了的题更要反思,为什么做错了?为什么切口找不到?是审题问题还是计算问题?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认认真真的对待复习工作,复习方法是多样的,任务是繁重的,需要各个学校初三的老师团结协作、相互分工、步调一致的努力,用集体的智慧排除困难,稳步推进,努力使复习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借此机会,也预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让我们共同努力,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第2篇

关键词: 探究性物理学习 适用范围 基本环节 问题和效果

传统的灌输接受式教学方式,学生不了解科学知识的来源,不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不到学习探索的乐趣,难以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甚至有些学生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学习上带有明显的被动性,难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高中物理新课标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意在使学生学习到终生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发展自主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的责任感。而探究性学习活动则能够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达到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的目的。因此探究性学习是高中物理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需要我们在日常物理教学中积极实施。

一、探究性物理学习的适用范围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学生做探究性学习,因此物理教学并不排斥接受式学习,物理学习需要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比如欧姆定律,有人设计这样的探究性实验:保持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电压,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一组数值,从数值中归纳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结论。这个设计粗看是让学生探索欧姆定律规律,但实际上存在逻辑问题,因为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是依据欧姆定律为原理工作的,使用这个表来测量,就意味着已经承认了欧姆定律,再去用它找规律,就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从历史上看,欧姆定律的得来是非常不容易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出电流表和电压表。欧姆用磁针的偏转方向来表示电流的大小,因为磁针受到地磁场和电流磁场的共同作用,N极沿合磁场方向,通过不同的电流,指针的偏转方向就不同,又用温差电偶的温度差来表示电源的特征,用不同长度的铜丝来反映导线的特征,这些都是当时很巧妙的方法,很具有创造性。科学探究过程要体验,但是不能把问题无理地简化,设计出一种简单的探究过程而违背科学原理,这样不仅不能向学生展现科学发现过程,反而会引起误解,使学生认为科学发现是一个很简单、很轻松的事情,失去科学发现本身的巨大魅力。根据我的实践,探究性物理学习在以下四方面将大有作为。

(一)进行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活动。

中学物理学习中的很多物理量都没有给出测量方法,但测量方法包含很多重要的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可以作为探究活动的一个内容。比如:多种方法测磁体和电流周围的磁感应强度、测声波的频率、测日光灯的频闪频率、极大和极小电阻的测量、用示波器测黑箱内的电学元件等。

(二)探究物理规律。

以物理规律为主的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或应用已知规律、理论对某一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找出一些问题,然后设计实验,采集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最终得到规律性的结论。我们组织学生研究过的课题有:探究摩擦力的变化规律、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探究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碰撞中的能量问题、光在界面发生折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如何查找电路故障、气垫上弹簧振子的周期与质量、振幅的关系等。

(三)寻找仪器、生活用品的基本原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有意思的用品、仪器,学生对这些现象或用品的基本原理产生兴趣,提出问题后,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拆装仪器、用品,或是将仪器、用品拿到实验室进行测量,从而探究其基本原理。比如自行车磨电灯的工作原理、厕所马桶冲水器的工作原理、汽车测速仪的工作原理、乒乓球落在案子上后为什么能向后运动、家用节水器的原理及利弊分析等。

(四)开展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

我们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一些趣味实验,实验的内容有些移植于课外书,有些是从各种活动中学来的,还有些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设计的。比如:如何用地磁场获得感应电流、组装简易望远镜、用铅笔芯自制活动变阻器、体验向心力的大小、估测手抛物体做的功等。

二、例析探究性物理学习的基本环节

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有许多环节,下面以探究“简谐运动及其图像”为例,探讨探究性学习的几个基本环节和基本要求。

(一)充分做好探究准备工作。

1.明确探究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振动图像的物理含义;简谐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或余弦函数曲线;根据图像知道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教学过程: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采用的方法:讨论法、演绎法、归纳法。

(3)情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现):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与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体验实验过程和结果获得的成就感。

2.把握探究的重点与难点

(1)探究重点:知道简谐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2)探究难点:简谐运动图像的得出。即知道图像表达的是一个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

3.备好探究用具

铁架台(两台)、小铁球(系有细线)、注射器及塑料细管、注射针、透明胶布、细线、钩码、白纸、红墨水(一瓶)、长木板。

4.设计探究实施过程的流程

(1)将学生分为七大组(7―8人/组,围成一圈,便于小组实验与组内交流、合作);(2)设计情景,提出问题;(3)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引导探究,寻求规律;(4)各小组交换意见;(5)肯定好方案并实验得出图线;(6)引导学生完善图线;(7)得出结论;(8)总结巩固。

(二)设计情景,提出问题。

设计情景、提出问题至关重要。从熟悉的知识中提出问题,引导思维的撞击,既有利于激发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动机,又可以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并提出质疑。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学生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例如:从学生熟悉的单摆模型中引导学生用现有的材料想办法组建一个简单的摆,再给出这样的练习:假设你手中的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1.8s(如图1),振幅为2cm,其中摆球从0点向右第一次到C点所需时间为0.3s,则:

①从cBc所需时间为多少?

②以振子从0点出发向右运动开始计时,第二次到达C点是什么时刻?第三次?第四次?

(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大多能完成,教师将所得的答案如图2排列,在黑板上划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研究匀速直线运动时使用表格来记录,但它有缺陷,后来用图像法来描述使问题更形象直观。)

根据上面的引导向学生提出如何描述简谐运动的问题。教师在学生提出的方案中选取比较好的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引导探究,寻求规律。

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展开讨论,完善实验,深化思维;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对个别有困难的小组,进行个别指导。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参加小组设计,让他们得到一种科学探究的体验,感受探究的艰难,同时也尝到成功的喜悦。

在设计简谐运动图像的实验方案时,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并作适当的引导,以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体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寻求解答问题的规律性。

(四)分析实验记录,得出实验结果。

这一阶段教师既要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实验记录的分析结果。

在简谐运动图像的实验探究中,学生根据本小组的情况,挑选一个好的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列图分析,得出实验结果:教师将其中较好的图线画到黑板上,将所有的C点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并在各个不同的C点下方注上时刻,见图4。

(五)完善实验结果,得出普遍适用的结论。

教师根据上述的实验结果,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完善实验结果,得出简谐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余弦函数图线的普遍适用结论,并对图像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

三、存在问题和效果分析

(一)尽量减少实验系统误差与人为误差。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实验误差大。首先,由于实验材料本身的原因,实验条件难以符合简谐运动的条件而产生系统误差;其次,学生拉木板时不能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结果使实验图像与课本图像产生很大误差。

我们可以把本实验注射器改成塑料果冻外壳,在实验中把红墨水放入塑料果冻外壳中,然后用缝衣针在果冻外壳下打个小洞,这样就避免了把注射针粘在钩码下端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注射细管过大带来的摩擦引起的误差,实验装置图如图7。

(二)效果分析。

1.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探究性教学活动,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和参谋,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有人说在这里教师从“主角”转换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生自己决定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研究的结果也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最后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做展示演讲,遇到困难时再找老师寻求帮助,这种方式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比如本次探究,大部分学生理解图像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或余弦函数曲线,能够根据图像得到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提高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促进了学生的科学感悟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探究性活动使学生回归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提炼过程和应用过程,引发学生进行实证调查,通过收集和利用数据形成对科学现象的解释,使得学生在思考物理问题时,在深度和广度上比一般的课堂教学有所加强,有利于加深对物理理论的认识,有利于将物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记得有一位上了大学的毕业生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我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收获有:(1)了解了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2)物理实验提高了动手能力;(3)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在生活中运用科学、勤于思考的习惯。

3.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从选题开始到设计研究方案,进行数据采集,查阅研究资料,做调查问卷,写研究报告,最后在班里汇报,从始至终都是以小组形式来完成的。小组内有分工,有合作,有讨论,有交流,每个成员要承担分给自己的任务,彼此之间要进行沟通,要将每个人的研究整合到整体中去,要形成组内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如果组内出现了冲突,就要想办法解决冲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地体验挫折与成功,感受平等与公正。通过几年的跟踪观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大大提高了,大多数在高一入学不久就建立了探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在三年里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总之,探究性物理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学科)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试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实践与探索,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李瑾瑜等.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第3篇

关键词 思维导图;学与教;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011-02

高中物理新课程倡导教学规范转型与学习方式转变,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对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而言,要求既做探究者,也做践行者。笔者通过研究“思维导图”的功能,运用“学与教”策略,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收效良好。

1 “学与教”策略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Tony Buxen于1970年提出的,是基于对脑神经生理科学与心理学的研究,类比自然万物放射情形而形成的关于放射性思维及其图形表达的成果。思维导图运用线条、符号、数字、逻辑、节律、色彩、词汇和图像,按照一套简单、自然、基本、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运用从中心发散出来的结构,把一些枯燥无味的信息变成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的图形。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与优化,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同时,恰当运用思维导图,能促进学生多向联想、纵横迁移,有效改变线性思维,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再就是运用思维导图能有效促进课堂合作交流,提高教学效益,并能有效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大数据”在教学中的运用,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可视化功能

1)直观化、结构化: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使抽象的知识与思维过程变得直观形象,同时又呈现出结构化的特点,并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

2)深度化、本质化:运用思维导图使不可见的知识与思维甚至隐性的知识与思维显性化,将显性知识与思维生动化,可以帮助学习者深度发掘知识与思维的内涵,展现本质特征。

3)高效化、优质化: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对知识与思维进行优化,并高效获取与习得,重要的是还可以用来习得新的知识和发展能力。

“学与教”策略 这里称为“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是由于“学与教”构建的逻辑顺序。首先,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确定学生学习某一类型知识的认知心理过程;再确定为了实现学生认知心理过程而需要开展的学生学习活动;最后确定为了使学生学习活动顺利达成所需要的教学活动。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心理过程分析而得出的,有着鲜明的特征,是基于学的教,而不是为了教的学。

1)思维导图作为学习策略,能帮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有效促进学习方式转变。首先,通过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包括概念形成过程、物理规律建立过程、物理问题求解过程以及物理实验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其次,通过思维导图,激活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获取知识、存贮知识、提取知识更便捷高效,促进有效学习;同时,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建立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组块、形成整体,促进学生构建和优化知识结构;再就是运用思维导图,能有效帮助学生,管理监控学习信息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2)思维导图作为教学策略,能促进教学方式转变与提高教学效益。正如Mayer所说:“学生从文字和图片中学习比单独从文字中学习效果更好。”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通过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可视化,有效促进知识的同化与迁移、应用,激发教学方式的创新;能有效促进交流与合作,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有效监控教学过程,有利于“学与教”的反馈和生成,有效促进教学方式转变;有利于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与教”的作用,特别是发挥“大数据”对教育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学规范转型。

2 策略实施

优化认知结构 思维导图的高度组织化、网络化与结构化特征,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概括水平与包容范围的发展。反过来,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包容范围越广,越有利于认知识结构的建立与优化。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运用思维导图,通过知识的“联系与区分”“联系与区别”“关联与提升”等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概括水平与包容范围,来建构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1)促进“联系与区分”,就是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对一个单元或一章节物理知识进行联系与区分、比较与整理,使其成为清晰、稳定的“认知结构”。如“曲线运动”单元涉及的物理概念多,物理关系比较复杂,大多数学生很难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也难以建立相应的认知结构。为此,笔者和学生一起绘制“曲线运动”一章的思维导图(图1),帮助学生建立“曲线运动”的认知结构。

2)促进“联系与区别”,就是运用思维导图搞清本章与前面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曲线运动为例,通过绘制曲线运动与以前所学知识之间的思维导图,包括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不同点、直线运动公式的适用条件、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从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角度理解合力、分力提供向心力,从牛顿运动定律角度理解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将圆周运动问题解决纳入运动定律的范畴,进一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图的优化。

3)促进“关联与提升”(主要用于期末复习或高三复习阶段),就是通过思维促进应用“认知结构”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知结构得到更深层次的整理与提升。以曲线运动为例,在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导图再建立“曲线运动”与“机械能守恒”“带电粒子运动”“磁场中粒子”的关联,并进一步指导学生习得区分“电场中粒子的运动”和“磁场中粒子的运动”的方法,达成认知结构的拓展与优化。

促进创新思维

1)“学与教”过程中促进创新思维。由于思维导图是一种围绕某一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表征和贮存方式,又是一种树冠状网络式的发散结构,而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就是建立合适的图式,因此,在“学与教”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能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产生多向联想,发散思维,促进创新思维。

【案例1】进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学与教”时,通过“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思维导图激活原有的认知结构,在组织与优化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习得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如图2所示,在整个过程中,电源是一个桥梁。从能量角度讲,电源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把其他形式能转换为电能,这种本领用电动势来表征,电源电动势是路端电压的提供者,它的大小等于开路时的外电路两端的电压;电源又有自身的电阻(内阻),因此,顺着电流方向通过一个电源,电势升高E,由于电源内阻的存在,电势又降低Ir。通过旧新思维导图的激活,互相促进,帮助学生完成新的认知结构的建立。

2)物理问题求解过程中促进创新思维。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任何一个问题求解都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即初态、终态和中间过程。初态是解题的已知条件,终态是解题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求解物理问题,实质上就是人或系统寻找一个状态系统,使问题从初态顺利地到达终态的过程。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分析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求解。但无论如何,思维导图对于求解物理问题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分析物理问题时,运用思维导图,能引导学生从问题最初状态出发,生成思路,确定子目标,架起从初态到终态的“桥梁”,激发创新构想,促进创新思维。

制订解决方案时,运用思维导图,更容易发现为达成从每个子目标到下一子目标,需要增加哪些辅助手段,需要建立哪些联系,从而更快地推进问题求解与探索过程。

实施求解方案时,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步步推进,最终实现解题思路的导通与实施。同时,运用思维导图还有助于对求解过程的监控,随时做出调整与纠正,并发现新的思路与解法。

【案例2】(2009年上海高考题)小球由地面竖直上抛,上升最大高度为H,设所受阻力大小恒定,地面为零势能面。在上升到离地面高度为h时,小球动能是所在处势能的2倍;到达最高点后再下落至离地面高度为h处时,小球的势能是动能的2倍,则h等于多少?

【解答此题】首先,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确定题目的目标与条件。此题的目标是上升过程中,小球动能是所在处势能的2倍的高度;下落到同位置时,小球的势能是动能的2倍时,则h等于多少?运用思维导图,依据条件,确定达成总目标需要建立几个子目标,需要确定几个物理状态及物理过程。运用思维导图能清晰表达题目所述物理情境。如图3所示,从抛出点(状态I)到高度为h处(状态II),再到最高点(状态III),又返回到高度为h处(状态IV ),并把受力分析与状态物理量简明标在思维导图上。绘制好的思维导图增强了题意的理解与解决问题方案的选择与调控。

上述思维导图所呈现的过程,如果只用文字来表述,不只是显得冗长,难以理解,还影响解决策略与方案等。

而运用思维导图很快可以得到:

状态I至状态II时:2mgh=1/2mv12

状态II至状态III:-(mg+f)(H-h)=0-1/2mv12

状态III到状态IV:(mg-f)(H-h)=1/2mv22

已知条件:mgh=2×1/2mv22

联立求解,就可得到答案:4H/9

同时,本题目还可以在上述思维导图的基础上,选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V-t图来求解。

更重要的是,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构建生态型“学与教”的情境,促进“学与教”创新思维。就是师生一起在原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变式设计,呈现新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去寻找原图式为何不能解决的原因,修正或提升原有思维导图,使其适应层次变化。变式可以是递进式或反递进式的,一方面促进学生对思维导图运用的养成训练,把绘制与运用思维导图的钥匙交给学生;另一方面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比如,改进的题目情境为:

1)如果本题中,上升到H/2时,重力势能为mgh/2,动能为多大?

2)上升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与动能相等的位置离地面高度比H/2大还是小?还是一样?

3)下降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与动能相等的位置离地面高度比H/2大还是小?还是一样?

4)把小球在竖直方向有阻力上抛改为沿有摩擦力的斜面上滑,问题又会怎么样?

如此实现情境的变化,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4篇

中学物理教学变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变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变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为实现这一目标,本人认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中应该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1.扎实严谨。中学物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构成的系统性强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严谨求实的思维品质,才能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搞清物理要领的形过程,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与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使学生既能感悟到物理科学的艺术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学科的严密性,树立求实的科学观。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物理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

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在各行各业生产实践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原则也极为丰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物理学更是一马当先。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能直观再显抽象的物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做演示实验,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1.方法科学。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则是能力的体现。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例如实验观察法(牛顿第二规律、欧姆定律、法拉第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建立)、理想法(质点、理想气体、光滑表面、轻绳、轻杆等模型的建立)、数学法(动能定理、动量定律、理想气体方程的推导)、等效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热功当量、交流电有效值)、科学想象法(牛顿第一定律、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原子模型的建立)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自觉挖掘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其科学素质,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

2.灵活多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说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探索型课应注重发现法,验证型课应注重实验观察法,论证型课应注重逻辑推理法等。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设疑,热情鼓励,积极引导,通过类比、联想等手段,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灵活性。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例如:逻辑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聚合和发散思维、类比和联想思维、局部和整体思维、批判和创新思维等等。具体表现为在常规思维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特殊的思维方法技巧。例如:理想法与估算法,等效法与类比法,对称法与极限法,微元法与整体法等等,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1.转变观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吸取新营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讲授式为开放讨论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方法培养,变重理论计算为重实际应用。

第5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发展速度迅猛,每年新的知识大量的涌现。一个人在学校得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且很快会老化。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毕业后无论是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还是走上社会劳动就业,势必很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也就无法适应发展变化迅速的信息时代,么就有可能在社会的发展中被淘汰。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物理教学,应以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宗旨,把教会学生会学习作为一项教育目标,古人曾提出过闪光的教育思想“受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也是一个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在中学时代教师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并不断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的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是在当前不少师生仍然不重视对课本的阅读,而是热衷于题海战术,特别是学生往往只凭课堂上听老师所讲的定律、公式就忙于做题目,造成基础知识不牢,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不良后果。在中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做起,从来人们都是谈学生到学校读书,而从没有人谈学生到学校“听书”,而教师在学校则是“教书”,而不是“讲书”。教就是引导学生怎样读书,怎样思考分析问题。下面谈一点平时怎样充分利用课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做法,仅供参考。

一、教师要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

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蜂,另一方面在乎时要多为学生阅读课本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现在中学的科目繁多,各科作业也很重,学生每天平均自习的时间只有2至3小时,学生感到做作业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去看书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一堂课如果一讲到底,学生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连思考余地都没有,有些问题即使上课讲了,学生也做了练习了,但一考查起来还是不懂,这说明只有教师的讲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己消化才行,另一方面,作业题应少而精,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多诱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和钻研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上《欧姆定律》这课时,教师只通过演示实验讲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至于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归纳得出定律,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小结.这祥既可以在课堂上有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又可使学生自己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更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

二、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

物理课本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概括;既有定量的计算,又有要动手做的实验,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象)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面图等等。学生刚开始是不易读懂,也不习惯的,因此,一开始教师就必须用心的加以引导,要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看,并给予指导,必要时,在课堂上还得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还要予分析解释。例如:《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后,对课文提出的概念、定义和原理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对实验过程和现象也有所了解,并能作大致的分析,这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研究,使之进一步理解,然后教师指出,并要求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应特别明确:谁是受力物体,浮力和大小,方向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才有浮力等,帮助学生理解“原理”的实质,而不致于去死背条文。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当作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要帮助他们去弄清其含义。其实,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一致的,因此,先要训练学生当“翻译”,经常要求他们将某一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译”成文字语言或将文字语言“译”成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例如将“钢的密度比铝大,比铅的小”,“译”成写成“P铅<P钢<P铅”;又如将欧姆定律I=U/R公式“译”写成“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等等。然后求学生还要了解掌握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单位公式的变形等,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逐步的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此外,物理课本中还常是一些物理术语,如“属性”、“竖直”、“状态”、“路程”等等,初中学生也是不易理解的,也需要教师通过讨论、比较,帮助学生去认识、了解.

三、引导学生并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在初二开始上物理课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读物理书,我还特别向学生提出预习时应注意了解:①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②这一节(段)讲了几个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⑧在阅读课本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并要设法解决。④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记本上,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除此之外,在开始时,我在课前还拟定了一些预习提纲,用小黑板写好,挂在班级上,供他们预习时参考。如上摩挟力》这一节课前列出以下提纲:①什么叫做滑动摩擦力?是否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一定有摩接力?②在图9—11所示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强调木块在木板上要做匀速运动?为什么弹簧称读出的拉力,就知道了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⑧滑动摩接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帮助他们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课本,了解其课文的中心要点,并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从而不断的提高阅读能力。最后,在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的进行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通过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使之做到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总之,培养自学能力是物理教学的战略任务之一,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主动性,加强指导他们阅读课本,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独立地感知,理解教材.通过经常性训练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不断的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6篇

关键词:教学;任课教师;德育;教育

作者简介:吴晓华(1980-),女,福建仙游人,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轨道系,讲师。(北京 100096)

中途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202-02

高等教育以传授知识为手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但是由于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主导着教育市场,致使知识传授过程中德育方面所占比重相当小,因而难以实现教育目的。这种忽视德育教育的做法已经造成人才培养的偏失,例如,复旦大学在读研究生黄洋,被同寝室某同学在寝室饮水机投毒而中毒身亡。案件的出现让我们再一次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新的忧虑。让人痛心的是,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德育的教育不够,甚至严重缺乏。相比知识的教育,社会适应教育更加重要,我们应该做到以德为先,全面培养适合社会发展要求、利于国家建设的合格人才。

一、任课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的德育教育不应该只是班主任的职责,必须由各个任课教师共同协作。课堂的德育是素质教学的重要一环,但是部分任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上还存在一些观念的误区,认为课堂教学就是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的教学,德育仅仅是校方和班主任的事情,超出了他们的职责范围。

早在1806年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就指出:“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说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途径。任课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都应该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真正担负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任课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

1.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形象的德育功能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的形象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又与教师自身形象即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和具有渊博学识的形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形象,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真正做到“教师以身示范,学生将以师为范”,师德优良也将会造就学生完美的人格、健全的个性、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

2.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本着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教师应善于并勇于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在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基础上,从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地进行德育渗透,润物无声地融入学科课堂。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点。要想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教师必须找准“德育”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灵活地把握教学环节和学习方式,巧妙挖掘德育素材,适时渗透德育因素,实施德育的育人功能。

在有些学科教材中,德育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点,把德育教育和智力教育有机地结合。例如笔者在讲解“电工技术”课程中分析电路的两大依据(元件约束和结构约束)时,做了以下德育教育:先讲理论概念,并通过举例分析知识点。元件约束指电路元件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元件约束只与元件的特性有关,而与元件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无关。结构约束指电路由电路元件连接而成,电路中同一结点上的支路电流要受到相互约束,同一回路上的支路电压也要受到相互约束。结构约束只与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有关,而与元件特性无关。然后由理论知识引申德育教育:电路中的各个元件就好比是班上的每个学生,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独特的个性,只与其本身有关,而与其他同学无关,学生的个性就相当于电路的元件约束。班级就好比一个电路,每个同学聚在同一个班级,行为就不能随意发挥,而要受到班级的规章制度的制约,班级的班规就相当于电路的结构约束。通过这种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方式,不仅教育了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和班规的重要性,而且也能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2)根据讲授的教学内容,补充和完善教学的德育内容。任何一门课程,都包含着德育教育的素材。任课教师如果能将课程中内容与德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就不仅更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和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思维方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电工技术”课程中,欧姆定律看似简单,却耗尽了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十余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欧姆顶着被蔑视和不认可的压力,一边教书,一边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各种仪器设备,执着地探索着。直到1841年,他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科普利奖时,德国科学界对他的研究成果才给予承认。任课教师讲解欧姆定律时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坚持不懈、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只要做到理论性与政治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就可以将教学中的德育很好地体现出来。

(3)利用实践教学环节,渗透德育教育。有些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实践教学也是实施学科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为实施学科德育提供了特有的环境和难得的条件。

在实践课上,学生的自由度更大些,在纪律上更难管理与把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制定严格的机房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帮助学生养成爱护实验设备、遵守实验纪律的好习惯。在实践这一重要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多种多样,如自制力不强的学生玩手机,看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书,学习偷懒的学生复制抄袭作业等。教师应当针对每一个发生了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把握德育契机,充分发挥教育机智,适时地进行引导,实施德育,力求实现最好的德育功效。同时在学生的动手实验过程中,善于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一丝不苟、办事严谨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德育和智育有机结合。

3.注重情感交流,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教学决不是单纯地把教师头脑中的思想、技能搬到学生头脑中去的机械过程,而是师生情感和思想双向交流沟通的过程。教师只有对学生投入具有“爱心、关心、诚心、细心、耐心和信心”的情感,学生才会对教师回报情感,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达到良好的智育和德育的双丰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乏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对老师所教的这门课发生兴趣的例子。

三、结束语

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又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只要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认识到自己是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的引导者,应当跟上时代的发展,转变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就必定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苑.专业教学中德育渗透正在进行时[J].中国科技创新,2008,

(16).

第7篇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1、扎实严谨。

中学物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构成的系统性强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严谨求实的思维品质,才能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搞清物理要领的形过程,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与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使学生既能感悟到物理科学的艺术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学科的严密性,树立求实的科学观。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

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物理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

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在各行各业生产实践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原则也极为丰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物理学更是一马当先。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能直观再显抽象的物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做演示实验,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1、方法科学。

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则是能力的体现。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例如实验观察法(牛顿第二规律、欧姆定律、法拉第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建立)、理想法(质点、理想气体、光滑表面、轻绳、轻杆等模型的建立)、数学法(动能定理、动量定律、理想气体方程的推导)、等效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热功当量、交流电有效值)、科学想象法(牛顿第一定律、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原子模型的建立)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自觉挖掘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其科学素质,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

2、灵活多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说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探索型课应注重发现法,验证型课应注重实验观察法,论证型课应注重逻辑推理法等。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设疑,热情鼓励,积极引导,通过类比、联想等手段,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灵活性。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例如:逻辑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聚合和发散思维、类比和联想思维、局部和整体思维、批判和创新思维等等。具体表现为在常规思维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特殊的思维方法技巧。例如:理想法与估算法,等效法与类比法,对称法与极限法,微元法与整体法等等,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物理教学目标在于提倡打好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这些目标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所以开展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1、转变观念。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吸取新营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讲授式为开放讨论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方法培养,变重理论计算为重实际应用。

2、创新教育。

第8篇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具有普遍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从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的角度来看,物理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自然界在不断变化,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与时俱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推陈出新。我们每一位走进新课标中的中学物理教师人人都在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使其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学风、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新课标提倡:以人为本师生平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动讨论,课堂气氛和谐。新课标的教学模式已经深入人心,教育教学效应成果明显。我门都知道物理规律是关于自然现象的规律,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和时空演变而改变的。物理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模式的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规律特征决定了物理课堂教学有其原则性和长时间稳定性。这就是笔者要论述的在新课标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物理课堂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育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1、扎实严谨。中学物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及基本应用等构成的系统性很强、应用性很广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严谨求实的思维品质,才能在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做到积极思考、善于探究,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常的创造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探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讨论析探究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理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课件展示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在探究物理规律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探究、过程展示、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理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与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又要规范严谨体现逻辑思维,使学生既能感悟到物理学科的艺术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学科的严谨性,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观。

在探究习题案例过程中,要引导、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做题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展显物理情境、分析物理过程、抽象物理模型.探究规律、列出数学方程求解、得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案例探究过程方法科学、推理严密、表述清晰,步骤完整、规范有序。

2、联系实际。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物理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客观要求。

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技术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人们的衣食住行.耳闻目睹.嗅觉触摸等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在各行各业生产实践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原理也极为丰富。在交通运输.机械制造.航天航空、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中,物理学更是一马当先。因此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体会物理学科的重要性,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习题案例过程中,选案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重习题的实用性,同时要渗透相关学科知识,提高其综合性。

加强课堂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探究教学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能直观再显抽象的物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做实验探究,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探究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现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精心设计一些校本实验课题,成立实验课题小组,组织引导学生共同探究物理奥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变通

1、方法科学。在物理教学中,传授基础知识是前提,培养探究方法是关键,提高创新能力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则是能力的体现。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和探究过程。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例如实验探究法(牛顿第二规律、欧姆定律、法拉第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建立)、理想法(质点、理想气体、光滑表面、轻绳、轻杆等模型的建立)、数学法(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理想气体方程的推导)、等效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热功当量、交流电有效值)、科学想象法(牛顿第一定律、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原子模型的建立)等等。教师应当挖掘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每一条物理规律建立的时代背景,思想方法,探究过程等.培养其科学素质,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

2、灵活变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说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才(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因材(教材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和探究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探索型课应注重发现法,验证型课应注重实验观察法,论证型课应注重逻辑推理方法等。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设疑,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热情鼓励,积极引导,加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功能和学生的主题效应,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通过类比联想等手段,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自主谈六能力。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讨论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例如:逻辑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聚合和发散思维、类比和联想思维、局部和整体思维、批判和创新思维等等。具体表现为在常规思维解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特殊的思维方法技巧。例如:理想方和估算法,等效法与类比法,对称法和极限法,微元法与整体法等等,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学

物理教学目标在于打好基础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高全面素质,突出人为个性。这些目标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所以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新课标的核心价值。

1、转变观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事物在不断涌现,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吸取新营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未来,以人为本,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讲授式为开放讨论式,变教案为学案,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方法培养,变重结论为重过程,变重理论计算为重实际应用。

第9篇

翻转课堂 传统课堂 自主学习

中学物理新课标的基本课程目标要求是: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它们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传统课堂中,学生以静坐的方式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只是被学校和老师“塑造”的对象,达到新课标课程目标的要求很难。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视频,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完成课程目标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但时至今日,这种有着诸多优点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并没有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得以普及。笔者多年从事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的应用和研究工作,认为要想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推广并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法,除了要具备一些基础硬件条件外,还有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

一、网络化教学环境不完善

2007年前后,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美国林地公园高中开始使用,学校的化学教师乔纳森和亚纶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并把它们上传到网络。网络化教学环境是翻转课堂能实施的硬件条件,可是,目前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家庭和学校网络环境较好,其他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因家庭收入偏低等因素,大多数家庭无电脑、无网络宽带环境的现象还存在。再加上现在进行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寄宿制的中学越来越多,就必须由学校提供网络化的教学环境,这无形中会大大提高学校的经费投入。中学是义务教育,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原则,笔者认为由各级政府统筹财政经费解决这一问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千秋伟业,只有政府重视,翻转课堂才不会是纸上谈兵。

二、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教学强调的是“师道尊严”,直接导致重教轻学,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而翻转课堂是一种“混合式”的知识传授学习方法,其教学过程包括学生课前的在线学习和师生课堂上的互动教学两个部分。正因如此,很多教师便认为:“新概念的掌握让学生坐在电脑前自己学,而不是出自教师面对面的讲解,那还要学校干什么?让学生在家上学就行了。”有这种想法的教师不在少数,一时间还很难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课堂45分钟的时间至少有30分钟是教师在讲授,而这些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前只要稍加预习就都能看懂,但课堂上,不论学生懂不懂,教师都必须全部讲一遍。这种讲授方法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只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对这样的学生而言,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应该是解决他们的疑虑。比如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中,在讲授“在电压一定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这节课时,学生发现教师在实验中把小电阻换成大电阻时调节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才能让电压表的示数不变,而且只能向一个方向调。他们觉得非常好奇,想探个究竟。可教师认为欧姆定律还没得出,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展开探究,一是既定的教学内容完不成,更重要的是对那些中等或偏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实验的理解会更费劲,根本理解不了,所以干脆当问题不存在,就算学生问,也会模糊带过。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就变成了讲什么听什么的消极学法,更谈不上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了。而翻转课堂教学法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教学法是前一天学生通过教师录制的视频课程在电脑上自己学习,发现问题时,第二天上课再向教师提出来。翻转课堂面授时,学生和教师的互动非常重要,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已经由教学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生的教练,可实现对学生进行个性指导,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对以后的物理探究意识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那些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翻转课堂这种“混合式教学法”更能实现因材施教。由于视频课程能暂停、后退、重复播放,这都是传统课堂不具备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理解能力,对个别难点多看几次,且翻转课堂的视频课程大多是微视频,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接着在第二天的面授课堂上,当堂做针对性练习并进行讲解,会使学生收获颇多,不会形成在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学习困境。

三、教师制作教学视频不专业

苹果已故CEO乔布斯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1]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跟计算机的使用者也就是“人”有关。

2007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开始实施,但推广的速度很慢。虽然很多教师认可翻转课堂,愿意使用这种新的教学形式,但前提是要克服一个重要障碍――制作教学视频。受个人能力、所学专业等因素的影响,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制作出较高质量的教学视频。资料显示,在美国,这一问题之所以能得到解决很大程度是由于可汗学院的出现。可汗学院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教学网站,这一网站用视频讲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并提供在线练习、自我评价、学习进度反馈等学习工具。传统的教学视频就是对课堂实况的简单录制,无关信息较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可汗学院的教学视频采用的是一种“屏幕录制软件+PPT课件”制作的全新方式。首先要选择一款合适的屏幕捕捉软件,然后以PPT幻灯片的空白演示文稿为电子白板,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及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把对问题的讲解过程一步一步地呈现在PPT幻灯片上,同时配以讲解,没有其他多余信息,而且把每个知识点都录制成微视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兴致勃勃、轻松愉悦。迄今为止,这些视频课程总的观看人次已经超过了2000万次,平均每堂课有1万人观看。可汗学院提供的免费优质教学视频克服了实施翻转课堂教育的重要障碍,这就大大地降低了广大教师进入翻转课堂的门槛,有利地推动了这种教学方法在美国的普及[1]。在我国,有条件的地区也应该建立这样的组织机构,为教师进入翻转课堂提供可行的有利支持。

和美国的教师相比,中国的中学教师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制作视频,就算有时间也不一定会做。另外,也没有专门提供免费微课程视频录制的机构,翻转课堂的应用可望而不可及。不过,笔者认为慕课的崛起使这一难题有了解决的办法。“慕课”的全称叫“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这种课程是以名校、名师为基础,选择教学基本功扎实,能深刻理解网络环境下可视化教育的特点,并擅长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教师担任视频课程的制作者,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让优质教学资源进入学校,使名师课堂的受众面更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基于这样的目标,我国也于2013年8月成立了慕课联盟,该联盟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其宗旨是:“借助慕课平台,实施翻转课堂”。到目前为止,已有60余所国内知名中学加入了该联盟,这将能有效解决我国优质微视频资源匮乏的障碍,为广大教师早日进入翻转课堂教学提供服务[2]。

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师还必须重视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的更新,克服“一次学习,受用终身”的观念,积极通过培训、深造等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推动翻转课堂的实施和发展。

四、学生不会自主学习

传统课堂以讲授为主,学生即便在上课前通过预习已经完成了对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也得在课堂上再听老师讲一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主动学习的欲望,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反正老师都要讲,何苦提前学”的惰性,形成“思路由老师引,方法由老师给”的现状,虽然考试成绩不差,但严重缺乏创造力。而且在小学教育阶段,因学生年纪小,不适合用翻转课堂教学,所以在进入中学后,马上让学生自己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是有困难的,更需要教师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化教育媒体的技能。很多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就是玩游戏、听音乐的载体,别的功能知道得很少。为使学生自主学习视频课程能够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使用网络学习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进行网络信息检索的技能和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创新、的技能的培训。

其次,要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学生自己在学习视频课程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都等到第二天面授课时再问,有时并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愿望。教师要教会并鼓励学生利用QQ、微信等工具与教师、同学采用在线对话、商讨、辩论等方式充分论证遇到的疑惑。同时,在翻转课堂中进行协作学习,可增强学生的个体沟通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养成[3]。

五、家长不认可

多年来,当学生的学业成绩不理想时,家长和教师沟通时提的最多的问题是:“我的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如何?听没听?学没学?”只要学生没调皮捣乱,就应该算表现好,可学习成效呢?因此,家长听到要用翻转课堂教学,一百个不愿意。家长普遍认为:放在老师面前都学不会,让学生坐在电脑前自己学,肯定不行。

我国人口众多,实行的是大班教学,每个教学班最少也要40~50人,而面授时老师视野里的人数不会超过14人,其余的根本不在教师能注视到的范围内。在家里学习视频课程时,只有学生一个人在学习,却有两位家长督促,而且家长不需要有相关的知识水平,只需观察、陪伴学生学习视频课程即可,这样做也杜绝了学生边上课边浏览网页、玩游戏等恶习,孩子的学习状况尽收眼底。

同时,家长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督促学生梳理视频课程的内容,总结出对所学内容有什么疑虑,以便在第二天面授课时与教师、同学交流探讨,深入学习。传统教学中学生晚上是写作业,也就是做白天上课时所学内容的相关练习,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难理解的知识点,听老师说一遍,只能是似懂非懂地去应用,而教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多次讲解对这些错误认识的正确理解。这就像盖房子,盖时就要真材实料、结实牢固,而不是在盖完了发现千疮百孔后再修修补补。尤其是初中物理的大多数知识点与生活有关,比如在学习液体的压强时,学生每个人都可以用在灌满水的矿泉水瓶壁上不同高度位置扎洞的办法,演示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不需要用学校实验室的器材。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展示的演示实验,除几个同学可能参与外,其余同学只能看,好奇心得不到满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翻转课堂的视频课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日常生活中容易取得的器材,自己完成实验,探究结果,这比教师长篇大论的讲解要好得多。翻转课堂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家长应该充分了解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只有家长真正认可了,才会大力配合。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教学法是教学方法上的一次革命,世界各地也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物理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投身其中,更新观念,尽快掌握相关的媒体技术,提高职业技能,努力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理论探讨,2014(7).

[2]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3] 张海燕.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关键环节[J].物理教学探讨,2014(7).

[4] 王长江,胡卫平,李卫东.“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课程与教学,2013(8).

[5] 朱宏洁,朱S.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课程与教学,2013(8).

[6]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第10篇

关键词: 分层导学 以诱达思 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

一、“分层导学、以诱达思”教学法的可行性

新的课程标准提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为此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在同一个教学班中有考100分的学生但同时也存在着只考30分的学生)思考如何实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学校提出了“分层导学、以诱达思”的教学方法,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展开教学的方法。老师经过精选,将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设置成分层次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回答老师精选的问题,老师再通过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精讲,并对学生有问题的知识点设置相应题目进行精练。这样学生通过自学书本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少说甚至是不说,而对于学生不会或有疑问的知识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训练。

二、“分层导学、以诱达思”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分层学中“导学提纲”的设置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素材,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例如在电阻与变阻器的导学提纲设置。

老师演示小蜜蜂调音量大小,风扇调速器使用,自制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的亮度。这些都与电阻有关,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什么是电阻。(教师演示)

1.导体对电流的?摇?摇 ?摇?摇?摇?摇作用叫电阻,用符号?摇?摇?摇?摇 ?摇?摇表示,电阻的国际单位是?摇?摇 ?摇?摇?摇?摇,简称?摇?摇?摇?摇 ?摇?摇,用符号?摇?摇 ?摇?摇?摇?摇表示,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2. 1kΩ=?摇?摇?摇 ?摇?摇?摇Ω?摇?摇?摇 1MΩ=?摇?摇?摇 ?摇?摇?摇Ω

3.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易懂、易观察的电路图研究你身边的物体电阻是大了还是小了?

实验后的结果:电阻大的有?摇?摇 ?摇?摇?摇?摇,电阻小的有?摇?摇?摇 ?摇?摇?摇

我们把?摇?摇?摇 ?摇?摇?摇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把?摇?摇?摇?摇 ?摇?摇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那你觉得是导体好呢?还是绝缘体好??摇?摇?摇?摇?摇?摇。

要是有人触电了你要不要救他?要救你打算怎么救?

活动:刚刚研究了物体有的电阻大有的电阻小,那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课本92页实验探究。

猜想:电阻大小可能与?摇?摇 ?摇?摇?摇?摇有关。

要验证这些猜想,按照课本P92图15-2所示的电路,实验中通过观察?摇?摇?摇 ?摇?摇?摇反映电阻的大小。

需要的导体编号如右图。本实验应采用?摇?摇?摇 ?摇?摇?摇法。

a.铜丝b.铁比c.镍铬d.镍铬

本导学提纲的处理上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书本25分钟完成并投影出学生答案,让学生讲评就可以。这样不仅完成了知识的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更强调在实际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也是对科学求知欲、科学探究勇气的培养,让学生要能读书而不只是能读书。

(二)基础知识的全面检测与过关

本内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将学生在刚才的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巩固训练引导说明。

思考:1.做完以上实验时,大家能否回答出一开始的演示实验小蜜蜂调音量大小,风扇调速器使用,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的亮度。这些都在调什么呢?

2.一根导线的电阻为R,对折后接入电路,它的阻值变原来的?摇?摇?摇?摇 ?摇?摇;若把它均匀拉长一倍,则它的阻值变为原来的?摇?摇?摇 ?摇?摇?摇。

3.家里用的白炽灯灯丝如果断了,有时摇一摇又会重新接上,接上后会更亮还是更暗

4.你觉得家里的灯泡是刚开灯时容易烧断,还是工作一会儿后容易断呢?

通过这些题目练习和学生的分组讨论,诱导学生有较高的智力投入,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深入领会和掌握探究的学习过程,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技巧,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体会到探究过程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乐趣。爱因斯坦曾说:“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可见成功与失败过程都是学生非常需要去感受的。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为了达到集体优胜的目的,每个成员都要动手动脑,积极参加讨论,为本组的成功尽最大的努力。这样既给了学生机会和权利又赋予了他们义务和责任,并能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在合作竞争中,能促进组员间团结协作,相互激励,彼此帮助,更重要的是不再让学生只会埋头苦读苦思苦想,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生不仅分层掌握了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学习努力思考,从书本上静态的知识引申到了生活中,特别是老师每天上课中都在用到的小蜜蜂调音量大小,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确实有用,物理就在身边。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内容与现代科技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三)以诱达思

“以诱达思”,顾名思义就是要通过不同方式的诱导学生的思考和学习,但要让学生思考什么问题呢?

1.让学生思考学习目的:一有考试结束,经常听到老师和家长交流时夸这个孩子是非常聪明的,只要他能认真一点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所以我也一再地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都很聪明,却对学习不在意,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呢?而作为老师我是先教书好,还是先育人好呢?我想所有老师都是有共同观点的,那就是先做人而后才学习知识。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以心换心的交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定好学习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学习动力。

2.让学生思考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才可能提高学习速度与学习效率。老师应该诱导学生思考总结一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也应该让学生总结每一块知识点的学习方法:如力学要注意画力的示意图;电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同学力求做到“四会”:会表述:能正确地叙述并熟记概念、规律的内容,明确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重视画图和识图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表述的。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明确欧姆定律应用于某一电阻还是整个电路。另外必须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能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3.让学生学会反思:美国的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在两个玻璃瓶中一个装5只苍蝇,一个装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光亮的地方,而将开口朝光亮较暗的一方。几个小时后,科学家们发现,5只苍蝇找到了开口的一端跑掉了,而5只蜜蜂在撞击瓶底无数次后全部死在玻璃瓶里。这是为什么呢?研究分析:按照蜜蜂的生活经验,它们总是认为有光源的地方就有出口,所心每一次总是全力以赴地冲向光源方向,即使是冲在前面的同伴经过几次撞击终于殒命瓶底,它们也不假思索地前赴后继。而苍蝇没有这样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几次在瓶底碰壁后,它们改变了单一的线路,终于在瓶口找到了出路。可见思考不仅是思考现有知识的结构并掌握现有知识,更应该思考这些经验知识是否正确、是否完整、是否需要改进,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知识。

可见由于学生水平的分层、知识难度的分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现有的知识进行分层处理,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处理,从而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知识与技能。但是在分层教学中又不能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以设置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从而在不断的思考中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苏明义.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7,12.

第11篇

计划本身又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该怎么写教学计划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物理教学计划怎么写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物理教学计划1一、认真分析学生情况

物理是理科学生的必考科目,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特别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不牢,虽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和训练,但对建立物理情景、物理模型还有待加强,知识点的连贯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独立分析物理过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还需加强培养,有待提高。

二、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学任务

本学期理科学的是选修3-1、3-2的内容,有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的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学,向课堂要效益、要质量。

知识方面,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的物理思想;知识和能力方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解题的规范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考试中力争学生成绩能稳步提高。

三、主要工作

1、做好思想工作,坚定学好物理的信心,由于物理学科理解性强,加之中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产生了畏惧情绪,为此,多在班级介绍学习方法,做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有深刻认识,掌握学习物理的规律和方法。

2、讲求质量,提高能力,从教学入手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工作。

认真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改革标准》,利用集体备课活动时间交流体会,并将理论学习的成果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

3、认真研究考纲,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要求。

由于自己教有一个实验班和一个普通班,所以要注意做到每节课针对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侧重点,进一步做好分层次教学工作。做好每节课的课后反思。

4、各班的作业量要适中,能及时批改并加以反馈。

对学生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以便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

5、利用自习课等时间段,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既要优秀率,还要注意全员的平均分。

2022物理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年我们要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认识物理课程的性质,领会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了解物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学习物理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化。认真学习新的物理教学大纲,明确必修物理课和选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现行使用的教材做好调整。学习有关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理论和经验,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校、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育教学计划与目标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积极努力改进教研活动的形式,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做到教材教法专题化,教研活动课题化,青年教师规范化。教材教法专题化是通过每一次活动解决几个问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得到提高;教研活动课题化是通过校本教研的形式对具体课题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使我们从经验型教师项研究型教师转化;青年教师规范化是对刚开始参加高中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的研究,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传经送道,尽快地适应高中教学要求和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学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调整意见、体会教材编写意图。

注意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了解不同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要特别注意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要认识到学生能力培养与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有极大的相关性。

2、要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对课堂例题与习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习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

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4、高考改革在联系实际、能力立意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同时高考的改革也对高中物理会考提出新的要求,北京市教委对高中物理会考工作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广大教师要在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注意学习和研究,努力使教学工作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

5、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出路在于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高二物理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处理好如下三个关系:

(1)知识和能力的关系:高中物理教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二者密不可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物理学科要培养的能力主要有:观察和实验能力;抽象和概括、推理和判断、分析和综合等思维能力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内,是物理学科要培养的重要能力。高二物理比起高一物理,学习内容更为抽象,近代物理部分更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关系:物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培养和提高实验能力也是物理学科本身的教学要求和任务。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以电磁学为主,这一部分本身也需要加强实验教学。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

(3)会考与高考的关系:高二年级是高中阶段承上启下的年级,高二年级末要进行高中毕业会考,按照要求应于会考之后进行文理分班,进入高三年级的学习。但实际上高二学生中已有很多人明确了学文或学理的意向,甚至有的学校在高二年级就开始文理分科教学。由于所有高中学生都必须通过会考,这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最低标准,因此即使是学文科的学生也不能放松物理的学习,对于学习理科的学生更要考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所以在高二的教学中要为高三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022物理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纲,以新编中学物理教材为本,在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多下功夫。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备课组为主体,注重研究新教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以全国课程改革精神和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为指导,发扬“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科组精神,认真实施高中新课改、全面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二、任务目标

1、前瞻性:

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既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既强调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开发,又重视动力、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既注重学法的指导,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突出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摒弃那些与课标不相符的陈旧的认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放在首位。在计划安排设计上,认真贯彻我校的三五五教学理念,力求凸现时代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联系实际、自主探究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实用性

计划与新课标教材配套,内容的编排与教学实际,教学程序吻合,力求成为本组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4、讲求科学性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正确处理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力争巩固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加大培养力度,所选题材力求开放,利于学生夯实基础,又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形成。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学习新教材:每个教师要认真钻研新教材,掌握其体系,把握其规律,运用新教材的资料进行教学,切实做到:备课有底,教学有数,指导有法。

2、探索新教法:结合我校“三五五”教学改革方法,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吸取传统教法的`精华,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形势,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新教法。

当堂训练要精华,用多种辅助手段和设备进行教学、做好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法教学。

3、加强对物理作业的指导: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强调解题过程,物理思路清晰、书写格式规范,这是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过程。

4、注重教学研究,集体备课。

备课前,先进行集中交流,取众人之长,分析好教材;个人再根据本班实际,作适当调整,写好教案;.相互间进行课堂观摩,交流意见。真诚的协作,也有利于提高全校学生的物理成绩。另外做到:①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听一节课;②每周向组(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教学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真实问题;③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

5、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高考的难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做完后利用实验课件回放巩固,加深印象。

2022物理教学计划4一、学科、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年级,有两个教学班,经过上一学期的接触,对他们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突出。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年级学生还要低一些,所以就必须要求他们

(1)课前认真预习,做好分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把每节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

(2)主动高效率的听课,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

(3)及时做作业,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一)新课程教科书的特点:

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

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材内在结构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有其他领域的目标,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新教材在编写上追寻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

(三)新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我们知道,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了电和磁的内容,而传统的力学内容丝毫都没有涉及,它有如下的意图。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物理的感性认识。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认识电学基本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进行分才教学,实施分材教学导学案,对不同学生进行采取不同方法,针对优、中、差生,分层布置作业,个别辅导。

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

①新课开始前,提前一天发放导学式学习案,让学生利用预习时间认真学习内容,为新课做好准备。

②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③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④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六、实施素质教育计划措施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多读关于素质教育的书籍,多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利于提高素质教育。

七、实验电教安排

本学年的试验探究比较多,有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欧姆定律、测量小灯泡电阻、电功率、电与磁现象等实验。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生的现在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教好学生我责无旁贷,我一定要继续的努力下去,把学生的物理教好,真的是这样的。虽然现在物理不是很热门,但是物理也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大局,我们不能轻易的等闲视之。

2022物理教学计划5一、做好教研、教改。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

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四、教学中的方法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