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时间:2023-07-20 16:31: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第1篇

一、石油化工行业企业的化学事故影响

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对原料石油和天然气进行的复杂反应会令其含有的有毒有害元素性状更不稳定,在高温高压的生产环节,这些有毒有害元素会对石油化工企业员工造成很大的危险,化学事故也极易爆发。在国际企业安全生产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中,美国每产生一亿美元的GDP所付出的死亡率仅有3%略高,而中国同样情况下需要付出的死亡率比美国高出了三十多倍,死亡率超过了1。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高比例。石油化工行业作为高危行业,发生化学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数目在这个触目惊心的“1”中所占的份额很重。我国死于化学事故的人数在近几年可靠的全球性调查数据中曾经位列榜首。

二、石油化工行业企业安全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中的原料泄漏危害也不容忽视。石油的泄漏对海洋、河流和陆地的污染几乎不可恢复。大自然消化污染物的微生物分解和土壤沉降作用面对石油泄漏和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产生的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无能为力。人工处理这些石油原料的泄漏污染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海洋与河流以及土壤的污染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导致水源污染,水源污染会对石油化工企业周边民众和所有动物植物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安全事故发生时所产生的短时间内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会让周边环境瞬间变成死亡区域。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对大气层造成的破坏更加不可逆转。

三、石油化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和环保的关键性

保障石油化工行业安全与环保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的生存和壮大、民众的财产与生命安全皆系于此。在崭新的建设时期,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背景下,重视石油化工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可以提高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生产成本就是增加了企业利润。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水平中有很重要的体现,减低石油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可以让我国的国际地位实现更进一步的提升,为民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提高产生促进作用。

四、结语

石油化工行业是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各大石油化工行业企业应该时刻将安全生产和环保问题放在首位,通过各种实际生产技术措施改进来提高安全生产工作和环保的水平。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实现生产原料高效利用、生产全程无害、生产废物循环利用三个目标,这样才能让企业稳步壮大,担当起石油化工行业对于国家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责任。

作者:邓清峰 单位: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

第2篇

苯一种碳氢化合物即最简单的芳烃,在常温下是甜味、可燃、有致癌毒性的无色透明液体,并带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苯具有的环系叫苯环,苯环去掉一个氢原子以后的结构叫苯基,用Ph表示,因此苯的化学式也可写作PhH。苯是一种石油化工基本原料,其产量和生产的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苯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工艺研究

中图分类号:TQ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263-01

1 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安全生产是发展石化产业必须首先重视的问题。由于操作和工艺中普遍涉及高温高压环境、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物料,石化工厂容易发生事故,造成工厂内部和附近区域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对企业本身、员工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石化产业还是一个高污染的行业。石化工业的主要污染排放,包括成分复杂、数量庞大的废水、废气、废渣,而且生产过程中的的许多原材料和副产品都具有挥发性、毒性、腐蚀性和无法降解等特点,可能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土壤和水体环境带来严重危害,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以控制和治理。随着我国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的任务日益加重,加强污染控制和治理已经成为石化行业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

2 石化产业本身还具有较大增值空间

从我国的人均拥有的石化产品看,我国石化行业的产品产量还较低。与经济发展对石化行业的需求相比,无论是绝对生产能力还是按人均的相对生产能力,都存在较大的供给短缺,因此,我国的石化行业还有极大的生产能力扩张空间。生产区位化集中将是我国未来石化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而生产的区位化集中必然引致整个行业效益的提升,反过来又将促进整个行业跃升到更高的发展水平。从发展趋势看,毫无疑问我国石化行业的发展将走向区位集中化的发展轨道,而这种区位集中化必将推动我国石化行业的整体效益水平再上台阶。从技术进步程度的国际比较看,我国石化行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石化行业的技术进步还有较好的前景,可以大幅度地引进、吸收国际上的成熟先进技术和发展自己石化行业的高新技术,这就表明我国石化行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还有着较大幅度的增长空间。

目前,虽然我国以乙烯等三大合成材料为代表的石化产品产量增长很快,但仍满足不了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石化产品的需要,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石化产品。合成材料中产量最大的合成树脂,“八五”期间自给率只有46%左右,而聚苯乙烯的产量只能满足20%的需求,abs更少,只有5%左右。我国合成纤维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但仍满足不了12亿人穿衣的原料问题,因此,我国石化行业的发展还远未达到市场饱和期,因而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

3 油化工工艺的发展趋势研究

3.1 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是化学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以石油为基本原料生产的石油精细化工产品,占精细化工产品品种和产量的绝大多数。

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产品分离和提纯三个阶段,其生产过程的特点是:涉及的化学反应多、生产步骤多;化工厂生产的产品还要经过商品化过程,才能和用户见面。

3.2 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的化学反应

在精细化工产品较长的生产过程中,有些从基本原料加工的产物,可作为生产某一系列或不同行业产品的原料,但它仍不具有最终产品的性能,只是生产过程的阶段性产品或半成品,因此被称为有机中间体,简称中间体。中间体生产处于精细化工品生产的中间环节,能衍生出品种众多、性能各异的精细化工产品。要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体的生产。

精细化工产品的纯度是决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提纯产品,一般用多种分离技术,如精馏、萃取、结晶、过滤等。除了通用、定型设备外,还用多种特殊设备。为防止物料腐蚀设备,必须用耐蚀材料。精细化工产品用间歇生产,生产工序多,而且各工序技术特点功操作不同,因此要求较高的操作技能,这也是精细化工技术密集的一个反映。

3.3 石油化工工艺发展趋势

作为技术装备的石化,从开发到研究一直都受到很多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的重视。近几年来,深入研究和探讨更是针对以高效、节能、优质和防治环境污染为目标。目前已经获得重大成果。

3.4 节能技术

技能技术是当今一个大发展趋势,主要涉及到的有以下几方面提高加热炉热效率,可以减少损失,改进燃烧。在降低燃料消耗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加热炉的效益。b.提高机泵效率和使用寿命。c.对于一些换热器被腐蚀,可以研制使用高效换热器和防腐涂料。d.不断开发能量回收技术。开发燃气轮机与锅炉、加热炉联合,是提高燃料的综合利用率的新技术。

3.5 环境保护技术

随着国家对于环保工作的重视,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石化在环境污染方面做出来新的技术开发:

(1)用新的技术可以减少污染和废渣,把完全燃烧技术,应用在催化裂化装置中,可以使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充分燃烧,以此达到减少大气污染的目的。消除废水、废弃、废渣。

(2)用空气冷却器代替水冷却器,同样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污染源。

(3)用新型塔盘和新兴填料,这种技术在降低塔顶温度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传热效果,以此来减少污水中的含油量。

(4)用浮顶油罐,改善机泵密封,可以大大减轻空气的污染和有害气体的泄露。

直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弃以及废渣,可以通过净化、焚烧来处理,关于三废的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例如最近正在开发的三段工艺流程,是为处理石油化工高有机物酸性污水提供的先进技术;还有新开发的M2-1污水浮选除油机,因为体积很小,所以操作方便,而且处理污水量与以往的设备比较效果很好。

所以,一些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于改善污染环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和作用。

4 结语

由于新工艺的开发,设备技术的改进日渐增大。使得石油化工工艺不断地突飞猛进,在未来,不仅是在技术上还要有所突破,在节能和环保上也同样要给与相当大的重视。

参考文献

第4篇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在寻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发展进程中,也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其中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更是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Grossman)等(1991)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压力同经济发展水平呈倒“U”型关系的概念,我国只有极个别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U”型曲线的拐点,而绝大部分地区都尚未达到拐点,仍处于经济发展初期,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的情况也不断加重。在国际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已度过“U”型曲线拐点的情况下,我国面临着兼顾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难题,我国企业则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不应只限于传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经济绩效方面,企业的环境信息也应得到披露。全球大型企业集团带头开始综合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其中环境绩效信息作为单独的一部分予以披露。目前,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也开始单独披露环境绩效信息,自愿社会责任报告或是可持续发展报告。而且,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先后了《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09)》、《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等一系列成果,为我国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环境信息提供了参考。另外,政府机构也颁布了相关的非强制性的政策指引,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深交所颁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等。

石油行业作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作为与低碳经济息息相关的能源产业,其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备受重视。本文选择国内石油行业两大巨头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出发,研究其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情况、问题及完善对策。

二、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问题――以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为例

(一)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情况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均是1998年经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批准建立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在2009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中分别位居第13位和第9位。中国石油于2007年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截至2010年已连续四年《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石化于2008年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截至2010年已连续三年《社会责任报告》。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自社会责任报告以来,一直坚持参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简称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版)以及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IPIECA)和美国石油学会(API)推出的《石油天然气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其中环境指标主要是依据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版)中的环境绩效指标体系(EN1―EN30),包括原材料(EN1、EN2)、能源(EN3―EN7)、水(EN8―EN10)、生物多样性(EN11―EN15)、排放物、污水和废弃物(EN16―EN25)、产品和服务(EN26、EN27)、法规遵守(EN28)、交通运输(EN29)和总体情况(EN30)九个方面,其中核心指标有17项(在表中用“”标示)、补充指标有13项。本文研究主要基于两家集团公司2010年分别的《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表1、表2是其对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版)中环境绩效指标的索引及披露情况。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作为国内石油化工行业的领军集团公司,其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也起到了带头作用,在2008年《财富》100强社会责任排名中分列第87、84位。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两大集团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都用较大篇幅披露了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环境绩效信息,并较早参照国际权威机构的指南、引入国际指标,并在量化非财务信息及数据的披露上有所突破,这对我国其他石油化工企业披露环境绩效信息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环境绩效指标披露数量不足,尤其是核心指标披露情况不佳,不能全面反映企业履行环境方面社会责任的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石油未披露的环境绩效指标有9项,占指标总数的30%,其中核心指标有6项,占核心指标总数的35.3%;披露不够详细的指标有13项,占指标总数的43.3%,其中核心指标有8项,占核心指标总数的47.1%。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石化在核心环境绩效指标方面的披露情况略好一些,其未披露的环境绩效指标有10项,占指标总数的33.3%,其中核心指标有5项,占核心指标总数的29.4%;披露不够详细的指标有12项,占指标总数的40%,其中核心指标有8项,占核心指标总数的47.1%。在披露较详细的环境绩效指标方面,中国石油共披露8项,其中核心指标仅有3项,占核心指标总数的16.7%;中国石化也共披露8项,其中核心指标有4项,占核心指标总数的23.5%,情况略好于前者。

其二,量化的环境绩效指标披露不足,定性披露的信息过多,影响信息的客观性,不利于报告的评价。在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版)的环境绩效指标体系中,反映排放物、污水和废气物的指标(EN16―EN25)共有10项,其中能够量化的核心指标高达7项,这些指标都能够较全面和真实的反映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但通过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中国石油对这7项指标均未做出较详细的披露,而中国中化也仅对其中的2项做了较详细的披露。取而代之的是,两大集团公司都选择在报告中用较多的文字来描述企业为环保采取的一些措施、长远的目标、计划等。另外,在能源的耗用及水源受影响情况等方面的指标披露也是如此类似的情况。

其三,缺少同业环境绩效指标等参照标准,不利于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横向比较。在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均没有涉及到同行业其他企业或是行业的相关指标比较。例如二氧化硫排放量这一指标,两大集团公司都做出了表格说明了各自今年来的排放量,但并未给出国际限定的排放标准或是行业排放均值,不利于使用者对这些数据的理解和评价。

其四,对负面的环境绩效信息披露不全,影响信息的平衡性。从这两大石油行业巨头披露的环境绩效信息中,很难找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负面信息,仅有中国石油对一次管道漏油事件的说明,而对此次泄漏的总量及其他具体情况并未做具体说明。相反,在两份报告中,均对保护生态、发展低碳技术、开展清洁安全生产等措施这些正面信息进行了详细的披露。

总体来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在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中存在绩效指标披露不全面、量化信息不足、缺少参照指标及负面信息的披露等问题。另外,已披露的环境绩效指标在报告中分布过于分散,不利于利益相关方全面、整体的了解和把握企业在履行环境责任中的总投入以及取得的成效。在报告质量上缺乏平衡性、可比性、准确性以及清晰性。

三、我国与英国石油化工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情况比较――以英国石油公司为例

(一)英国石化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内容较完善英国石油公司(以下简称“BP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在2009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中位居第四。BP集团在2004年到2008年《财富》100强社会责任排名中三次位居榜首,其环境绩效信息是通过每年定期的《BP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来披露,其中负面信息的披露非常详细,例如石油泄漏事故的具体情况,从发生事故到调查原因及应对措施、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漏油量和补救措施的投资额。相比之下,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对负面信息的披露起步较晚,在披露的范围和内容方面都还有待丰富。

(二)英国石化企业披露的量化环境绩效指标较全面BP集团在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同样参照了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版),在环境管理部分对环境绩效指标进行了较全面的量化披露,如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一次能源消耗量、向水体的排放等重要的核心环境绩效指标,使得利益相关方能够更直观的了解企业的环境绩效信息。而且,在披露当年指标时增加了历年指标数据的对比,使得公司对履行环境责任所付出的努力得到了更好的证明,说服力远远高于我国石化企业定性披露环保措施及计划等做法。另外,增加了同业有关绩效指标及行业标准的披露,有效提高了信息的可比性。如前文所述,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在量化环境绩效指标的披露方面还不够充分。

(三)英国石化企业为报告增加了独立第三方审验随着企业的利益相关方越来越关心企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绩效,对相关绩效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性也更加关注。BP集团聘请了独立第三方安永事务所依据相关国际标准对其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了审验,并将审验声明纳入了报告中。而我国只有中国石化在报告中增加了第三方评价,其他石油化工企业都尚未开始对报告进行独立第三方审验。

通过比较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环境绩效信息的总体披露情况已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进程中。

四、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完善建议

(一)完善企业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我国石化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中量化指标非常不足,这与缺乏日常环境信息的处理系统密切相关。企业虽然引入了国际权威的环境绩效指标体系,但原始环境数据信息的欠缺严重影响了企业环境业绩的评价,进而也不利于企业制定长远的战略计划。所以,石化企业应当逐步将环境投入和环境收益等相关环境信息纳入日常的信息管理系统,为披露量化的环境绩效指标做好准备工作。

(二)借鉴国际优秀企业的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方法 从BP集团对环境信息披露的情况来看,其在量化指标和信息的全面性上要优于我国石化企业,其增加独立第三方审验也使得信息的可靠性大大增强。所以,我国石化企业可以借鉴BP集团等国际领先石化企业对环境绩效指标量化的处理方法,对石油泄漏等负面信息的披露方法,以及聘请事务所审验的做法,以增强环境绩效信息的充分性、平衡性及可验证性。另外,我国石化企业应继续并且更加全面、深入的引入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版)中的环境绩效指标,以及参照其他国际组织的权威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指南。

(三)加快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进程 目前,我国石化企业披露的环境绩效信息缺乏量化指标的问题,与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发展的滞后也是密切相关的。由于环境会计在理论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框架,对于企业在环境成本与收益的确认、计量还不能提供规范的会计处理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尤其是核心的量化指标的披露。所以,我国会计界应加快研究环境会计理论的步伐,促进我国石化企业全面完善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

(四)政府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并强制要求企业遵守目前,我国政府尚未强制要求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在法律法规层面上使得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情况出现不平衡、缺少可比性的问题。所以,政府机构应该尽快制定系统、规范、强制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及法规,这样既能规范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行为,又能使得披露的信息更加具有可比性,也能增强企业全面披露环境信息的意识,增强报告的平衡性。另外,在指南及法规的指导下,也将有利于政府部门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利益相关方对环境信息的评价。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石油化工;煤化工;职业教育;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29-02

0 引言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成为影响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的一件大事。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与普通高等教育等量齐观的地步,来势迅猛,发人深思。高职教育围绕知识的应用,注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工作过程体系,培养的是在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必须、够用”的课程内容选取,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应用能力为主的特色。

《有机化学》是高职院校化工技术类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相关理论和方法学问题等。显而易见,专业方向和就业倾向不同,对于《有机化学》课程学习内容的侧重点也就不同。为了改善我院目前《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课题组拟将《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学内容,拓展模块则根据在相关化工企业调研的结果,针对专业方向、就业倾向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选择性组合,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任务要求。

本调查通过走访我省部分大中型石油化工、煤化工企业、咨询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部门负责人、回访在企业工作的我院毕业生等形式,对企业人才结构与知识需求状况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教学现状,收集不同专业方向、职业倾向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知识技能要求,旨在获得石油化工、煤化工企业职工日常工作“必须、够用”的《有机化学》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基本要求,以便于制定出更加符合石油化工、煤化工专业学生就业需要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而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

1 调查情况介绍

1.1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重点走访和发放问卷两种主要途径进行。

重点走访对象包括省内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企业人事部门主管5人,企业技术人员5人,省内石油化工专业职教专家1人。

进行问卷的企业除了要求专业针对性强外,考虑到目前学生就业实习需要,我们选择了一下三类大中型企业:①接收我院毕业生就业较多的企业;②我院的长期生产实习基地单位;③学生期望能够就业的单位。共选择大中型石油化工、煤化工企业5家。问卷的五家大中型石油化工、煤化工企业分别为:延长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长庆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延长石油北京化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渭河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咸阳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

1.2 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表以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高鸿宾主编的高职高专教材《有机化学》(第二版)和周志高等主编的高职高专教材《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为基础素材,并进行了充实和完善。问卷调查内容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按照有机物类型的不同进行划分,共18个教学项目,具体包括绪论、烷烃、环烷烃、烯烃、二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和酚、醚和环氧化合物、醛和酮、羧酸、羧酸衍生物、含氮有机物、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对映异构等。实践部分包括安全教育、有机基本操作、有机合成、性质与鉴定、综合实验等5个项目。要求被问卷人在其认为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对应序号上做出标记,同时,如果认为还需要增加那些内容,一并添加在相关知识点附近。

1.3 问卷对象 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7份。按性别统计如下,男性76.92%,女生23.08%。按学历统计如下,硕士0.85%,本科11.97%,高职72.65%,中专1.17%,未填写12.82%。按第一学历专业统计如下,化工类专业75.21%,非化工类专业5.98%,未填写18.81%。

2 理论部分调查统计与分析

2.1 项目整体调查结果与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各个教学项目的必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如下:烯烃、绪论、烷烃、环烷烃、醇和酚、炔烃、芳香烃、醛和酮、氨基酸和蛋白质、含氮有机物、碳水化合物、二烯烃、卤代烃、醚和环氧化合物、羧酸衍生物、羧酸、杂环化合物、对映异构等。

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对于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从业人员来说,使用频率较高的有机化学课程内容主要有:烯烃、烷烃、环烷烃、醇和酚、炔烃、芳烃等。相对来说,烃的含氮衍生物、含卤衍生物、复杂含氧衍生物、碳水化合物等知识使用的频率较低。这一问卷结果和石油化工、煤化工专业学生从业岗位密切相关。其中,传统上将一个国家乙烯产量的高低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说明了乙烯在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性,反映在调查结果中,与烯烃相关的教学内容是此次问卷调查对象认为最重要的有机化学课程知识。同样,石油以及石油产品,汽油,煤油,柴油等均是不同的烃类化合物,因此石油化工行业职工日常接触最多的也就是这些有机物,反映在问卷结果中,这些相关内容也被认为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对于烃的衍生物,相对来说,醇等简单含氧衍生物比较重要,这应该与当前能源不足,大量醇类被单独或者混合作为燃料使用,导致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的企业增多有关。

2.2 项目内部不同任务的调查与分析 以烯烃这一项目为例,不同任务的必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如下:烯烃的化学性质、烯烃的来源和制法、烯烃的鉴定、烯烃的物理学性质、乙烯的结构、烯烃的异构与命名。有机化学教材对于每一种类型的化合物,都分别从分类、异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来源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从各种项目的统计结果来看,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在各个项目统计中均处于前列,说明有机化学物的化学性质很重要,这一点显而易见。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和制法、鉴定与生产密切相关,从调查结果来看也靠前。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异构等深奥的理论知识,仅从调查结果来看,必要性不是特别强。

3 实践部分调查统计与分析

从统计结果来看,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这三个项目比较重要。基本操作项目中,蒸馏、加热与冷却、萃取与洗涤等三个任务相对重要,这些都是石油化工、煤化工生产中的常见生产操作。基础知识项目中,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相对重要,因为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是危险行业,掌握必要的事故预防与处理常识就尤为必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项目中,未知物的常规鉴定方法、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相对重要,这些是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常用的化学分析检验方法和操作。

4 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一些建议

4.1 石油化工、煤化工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要有选择性 与精细化工行业调查结果不同(调查结果另文发表),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职工认为相对重要的教学内容是烃、烃的简单含氧衍生物,这就要求在石油化工、煤化工专业,要加强这些内容的教学,为学生毕业从事相关领域工作进行必须和够用的知识积累。

4.2 在教学中,要重视与生产实际以及科技前沿相结合 从调查可以看出,醇、醚等烃的简单含氧衍生物也相对比较重要。近年来,能源紧缺、环保要求提高,导致大量使用甲醇、甲基叔丁基醚等含氧化合物作为燃料、汽油抗爆剂,省内出现多家煤制甲醇、合成甲基叔丁基醚企业,这就要求在课程开发中要重视结合生产实际,加强开发相关教学题材。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机化学中的一些不完善的理论不断的被更新,这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科技前沿。

4.3 要重视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以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教学为中心,让学生理解、掌握以至于能够应用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为生产生活服务,这是有机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这些内容设计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进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相应知识的构架。

4.4 在实践教学中,要重视基本操作、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有机化学》实践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基本操作、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必须的实验技能、必要的事故预防与处理常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基础操作的训练,譬如炼油工业中常用的常减压蒸馏、加热与冷却、分馏等,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熟悉这些操作。

4.5 要重视加强石油、煤、天然气化工安全教育 无论是问卷调查企业职工,还是重点走访专家,都一致认为要重视“实验室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化学危险品安全常识”教育。近年来,石油化工领域不断发生的危险事故,将石油化工安全推向人们的视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灭火防火模拟演练、事故危害分析、展示事故图片等手段加强化工安全教育。将厦门PX项目纷争、兰州石化公司爆炸着火事故、河南伊川煤矿爆炸事故、西安液化气爆炸事故等典型案例引入相应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高鸿宾,王庆文,高振胜.有机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陈淑芬,汤长青.有机化学(理论篇)[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3]孙宾宾,王芳宁.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和改革探讨[J].甘肃科技,2008,24(7):170-171.

第6篇

【关键词】勘察;岩土工程;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TU276.7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和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之一,其建设和运行过程够需要应用合理可靠的技术,岩土勘察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种和石油化工产业联系紧密的勘察技术。

二、勘察与岩土工程在石油化工产业中的现状

1、勘察人员素质差异大,应变能力低在岩土工程中,岩土勘察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决定岩土工程成功与失败的因素之一。为了规范施工过程,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勘察人员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差异性,使其素质也各不相同,在进行岩土勘察时,经常存在工作量的分工不明确、不合理,导致分配不均的问题。同时,岩土勘察没有一个准确的依据、方案和原则,导致在岩土勘察过程中,往往出现数据不一,勘察结果大不一样的情况。如:未经专业培训的有关人员,在地底下进行勘察时,明明是一级工程的一般勘探孔要不小于15米,却只是随便钻个洞,随意填写数据。

2、勘察的仪器设备具有落后性精密度,是在岩土过程中的岩土勘察一直追求的东西。只有高的精密度,才能有高的准确度。要保证岩土勘察的数据具有高的精密度,才能更加正确了解工程的各个施工,为其提高一个科学有用的数据参考,使施工方案在设计时更详细、更准确。但是,如今我国的岩土勘察机构仍发展缓慢,运用的岩土勘察仪器和设备比较落后,使得勘察数据的精密度较低,让岩土工程得不到一份准确的勘察数据。

3、监理力度的不足让岩土勘察错漏百出岩土勘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为了提高岩土工程质量而进行的,其勘察结果十分重要。因为岩土勘察是在地下进行的,所以这就让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促使某些勘察人员为了达到工作目标,对数据乱编乱猜,弄虚作假。对于地下的勘察,究竟钻了几个洞,钻了多深,这些都是没人监督和检查的。如:有些勘察人员甚至连洞都不钻,根据经验就把数据“一猜、一填、一交”。这种不正当的做法会使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使施工设计不完善,不详细,不准确。更重要的是,这样出现颇为严重的工程事故,如:坍塌事故。

三、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2、勘探与取样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足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

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与事内试验的主要日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部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原位测试的优点是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基本上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试验所测定的岩土体尺寸大,能反映宏观结构对岩土性质的影响。

四、提高岩土勘察工程在石油化工产业中的使用质量

1、施工前要做好技术人员准备、施工人员的准备、技术资料的准备、施工机具的准备、现场办公设备的准备、现场简易生活区的准备等工作。施工前的准备是工程勘察、基础施工、施工工程的基本保证。认真的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能够较好的发挥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

2、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教育以及培训,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以便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在勘察单位内部要施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促成勘察专业的技术交流以及知识渗透,积极地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以便达到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知识深度的目的。

3、加强过程检查。在作业人员自检的基础上应该对生产过程以及中间成果进行检查,在检查的时候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任务书以及勘察要求来检查。在过程检查中,要注重工程使用设备、作业方法及作业程序的检查,加强对照检查。在工程中使用的设备、仪器、工具、材料,其性能、规格,应符合有关技术规程、标准和勘察纲要的要求;作业方法以及作业程序必须符合有关的技术规程以及勘察纲要要求;原始资料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在对照检查中,和地层划分应与岩样对照检查、工程地质测绘形成的工程地质图件中的地层岩性界线设计孔位应与实地位置对照检查、与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位置应与实地位置对照检查。五、岩土勘察和岩土工程在石油化工产业的前景规划

1、开设培训课程,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

岩土勘察所需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这就决定了勘察技术人员的素质必须提高,才能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为了使岩土工程的顺利完成,必须先提高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和素质,因此,在勘察人员在工作之前,可先参加培训课程。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再进入实习期,学习到相关经验之后,最后还需通过考核,才能正式参加工作,进行勘察。这样提高了勘察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作量分配不均和数据不一等问题。

2、逐步改善岩土工程勘察仪器设备

二十一世纪的岩土勘察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高,这就迫使岩土勘察也向科学发展方向靠拢。陈旧的设备仪器已不能在市场上继续使用,必须引用新设备新技术。在岩土工程中,岩土勘察的数据是十分重要,这就要求了岩土勘察需要多方面的测量地底下的岩土实况,产生大量有效的数据。然而,陈旧的大型勘察仪器只能大约的得出数据,已经遭到市场的淘汰,因此,引入新技术,提高岩土勘察技术,提高岩土工程的质量,是岩土工程者的唯一道路。先进的设备能使岩土勘察的结果更加准确,这不仅提高了勘察工作的效率,也为岩土工程提高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革,岩土工程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岩土勘察的前景未来一定会更好。

3、建立岩土勘察相关的监理法律

岩土勘察的工作复杂多样,它所涉及的工作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测量。若没有完整体系的法律,就会缺乏岩土勘察的规范和原则,也不能惩罚那些从中取利的不法商人还有对工作不付责任的监察人员。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也日新月异,岩土勘察更是重中之重,在未来,法律的制约是对岩土勘察的又一促进发展的因素。健全监理的制度,保证岩土工程中的各个施工有其相应的工序和规则,是提高岩土工程质量的关键,只有让勘察技术更加先进,才能更好的设计岩土工程施工的方案,才能使工程更加有效的进行。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勘察应用于石油化工产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有效的提高石油化工产业地质勘察质量,从而为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我校作为工科背景和行业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遵循工程教育的教学规律,强化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工程化的教学理念,突出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夯实工程能力,以提升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1.1纵深发展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关系

我校在实施工程教育改革中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纵深发展校企合作关系,主动服务企业、寻求共识。(1)我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更加开放和积极主动的姿态与企业沟通,通过项目建设论证会、实习对接洽谈会等形式,在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建设、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等方面,广泛征求企业工程技术骨干的意见,赢得企业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困难或损失最小化,利益最大化。(2)积极主动参与企业员工培训、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以及在为企业培养工程硕士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3)在学校内部,提高教师工程项目设计、技术服务、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及产业化前景等在职务聘任与考核中的权重,激发学校服务企业深层内驱力。学校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将以感情维系的校企合作关系发展为校企互利共赢的紧密合作关系[7-8]。

1.2搭建工程技术人才孵化平台

我校以大学生创新竞赛为抓手,以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搭建工程技术人才的孵化平台。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依托学校专业学科优势与条件,实验资源共享,以学术研究项目和创新竞赛为载体,开发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建设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展示学生科技创新成果。2010年,学校投资建设了电子技术创新实践基地、石油化工装备创新实践基地、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基地等4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作为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校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具有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我校以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将创新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了创新实践基地在工程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3提升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师资水平的高低是人才培养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我校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加强满足工程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以改善学校师资结构。我校制定了“卓越计划”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优先引进来自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教师,先后聘请多名抚顺石化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辽宁分公司的技术总监和总工程师来校授课和讲学。深化拓展工科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方式,选送优秀教师参加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实践能力提升培训,以及选送教师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或挂职锻炼,通过周期性地深入企业开展实践工作,一方面帮助教师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让教师通过企业实践工作跟踪最新的工程技术需求,实现知识更新。在职称评定方面侧重工科教师工程项目设计、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考核,引导和吸引工科教师积极参与工程教育改革实践。设立实践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奖项,每2年进行一次,表彰在实践教学工作中业绩突出的个人。

1.4建设仿真实训中心和演示实习基地

以学校已经建立并良好运行的石油化工仿真实习中心为依托,根据抚顺石化分公司实际生产系统的构成进行系统规划、补充扩建、软件升级,建设能够充分反映抚顺石化分公司生产特点和技术优势的仿真实习中心。校企双方已经达成共识,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双方建设演示实习基地,包括石化行业典型单元设备、典型生产装置的实物展示、主要生产线的流程图和展板,使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仿真系统进行实际操作,还可以通过观测实际的设备和生产装置了解、体验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

1.5建设基于工程实践环境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

工程实践环境就是将对学生的教育置于接近生产实际、涵盖企业生产工艺全过程的开发和使用的环境,这是开展工程教育改革的有效形式和条件。我校在校友捐赠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基础上,根据石油石化产业链,分步建设校内实物仿真实习平台,承担工科专业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教学任务。该实物仿真实习平台按照五大模块设计,涵盖石油开采、运输、炼制、化工、裂解和精细加工等生产工艺过程,包括19个主要生产单元过程,涉及我校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主干专业5个,涵盖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21个。我校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采用“以主干专业为主、吸纳相关专业共同申请立项,学校论证审批,有关学院共同实施”的建设方式,搭建每个设计模块的实物仿真实习平台。该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石油石化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突出了石油石化的行业特色,增强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学生进入企业学习、提前熟悉石油化工职业环境奠定了基础。

2进一步提升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措施

2.1以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抓手提高工程特色课程建设水平

以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抓手建设高水平工程特色课程,是培养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辐射工程教育成果的重要方式。推进工程特色课程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聘请行业领域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总监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承担核心工艺及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与专业教师共同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及时补充与企业发展相协调、与岗位需求相一致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并把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使课程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更具有企业个性和职业特色。第二,根据主流生产工艺的发展水平设计趋于生产实际的实践环节,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第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增加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引入工程实践案例分析,从根本上促进师生改变学习工程课程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第四,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工程特色课程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共同开发教学软件和编制生产工艺培训系列手册,紧密加强校企教师合作关系。

2.2以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为平台构建校企协同创新

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合作原则共建二级学院,是校企共同探索协同创新机制、提升高校工程实践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尝试。首先,成立由高校副校长、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专业带头人以及企业高级主管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学院管理组织机构,全面指导学院建设,明确合作双方在办学中的权责利。第二,校企共建实验室、实习实训中心、师资队伍以及满足学生和企业员工学习需要的场地及相关后勤服务设施等,满足学校师生和企业员工培训需求。第三,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利用企业实验条件开展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指导学生职业资质培训,充分发挥企业在工程教育中的作用。第四,高校全额资助企业优秀员工攻读硕士学位,选派优秀教师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帮助企业员工在各级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好成绩,使企业员工受益。第五,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的工程培训模式和理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企业生产实际作为教学模型和典型案例,利用企业和学校双方面师资开展教学和培训工作。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有利于充分调动双方积极性,在互助共赢的基础上发展紧密的合作关系[9-12]。

2.3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平台推进区域实践教学资源共享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开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依托,要求高校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真实的工程环境,组织现场授课,学习新技术、新装备,组织实训实习,以企业文化和工程环境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教育部等23个部门在2012年联合批准626家企事业单位与194所高校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多单位协同推进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需要集中精力和财力加强区域性实践平台建设,推进区域实践教学资源共享。首先是共享工程环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提供场地和设备面向合作高校开放,接纳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其次是共享管理运行模式,以成熟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基础,接纳同区域高校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扩大优质实践教育资源的受益面和社会影响力,逐渐树立区域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品牌地位[13-14]。

2.4以校园职业文化建设为抓手引领工科学生全面发展

良好的校园职业文化对于培养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导向、凝聚和教育多种功能,有利于促进工科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校园职业文化建设:首先是将学校的行业特色和企业的职业特点紧密结合,将企业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竞争意识融入到人才培养之中,逐渐形成学校育人的品牌效应。我校立足于石油化工行业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将校园文化建设与行业企业发展相结合,凝练了雷锋精神“五个一”:“一颗钉”的爱岗敬业精神、“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块砖”的普通劳动者精神、“一片叶”的感恩反哺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石油工业、献身石油工业,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第二,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为基础,开展多层次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第三,定期邀请知名企业高级主管、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报告、召开项目建设论证会、指导学生实训实习,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到企业定岗实习,促进校园活动文化与企业活动文化有机融通。第四,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职业氛围,设置企业宣传栏,全面报道知名校友、优秀企业家以及行业领军企业的发展动态,企业用人需求情况,在校园营造浓郁的职业氛围。

3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石化园区;发展;必要性;研究

我国已经跻身于世界石油和化工工业大国之列,但是综合实力却不强。近些年我国石化行业的发展多以大范围扩张为主, 行业经济增长质量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驱动力不足,行业内部的问题早已积微成著。东北地区尤其是辽宁地区的石化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结构调整迫在眉睫。长兴岛石化园区的规划的主要思路是调整大连、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石化产业布局,通过搬迁实现产业升级和聚集发展,整合产品链,循环经济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通过对大连长兴岛石化园区发展必要性的研究,为推动园区的建设提供充足动力。

一、 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需要

2009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以建设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为中心,以制造船舶、石油化工等为发展重点,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如航运、物流、商贸等,全方位综合的形成港口产业链。”

面对国内外新一轮的发展形势,我们应该审时度势。大力建设沿海石化产业基地势在必行。我们更要看齐全世界一流的沿海化工区如美国休斯顿港口和荷兰鹿特丹港口等,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内化,着重创新,多元发展,提升行业国际竞争优势。同时克服和消除当前石化企业存在着布局散、产业集中度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环保要求难以达到国家的要求的被动局面。努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大连长兴岛石化园区内,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使规模效益显著的石化产业在长兴岛实现质的飞跃。

在国家战略层面,长兴岛是承担维护国家石化产业战略安全的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之一,是具备覆盖东北地区,承接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辐射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石化产业战略布局。

2011年3月17日,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重点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和牡绥地区等区域发展”。2011年6月20日,辽宁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大连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搬迁改造和恒力石化项目”,并将“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石化”列入年产值超千亿元工业产业集群名录。大连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以发展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及配套、石油化工、精品钢材、生物制药和现代物流业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发展重点,积极争取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园)区,逐步建成现代化中等生态城市”。

二、辽宁省石化产业的战略转型的需要

石化项目建设是我国发展的重点,南部沿海城市近几年也在大力建设石化产业并陆续投产,这样会改变目前其缺油的现状。其他地区的成品油供销届时也会受影响,可能很难再南下供给,辽宁省的炼油企业的销量会面临着极大的困境。这样,加快战略转型是辽宁省石化产业的重中之重,调整目前的炼油厂的产品结构,大力实施炼化一体,规划实施一大批世界级的高端化工产品,积极研发化工新材料、新领域精细化工、新医药和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把长兴岛建成我国最先进的化工品基地。

大连长兴岛在辽宁沿海经济区域的核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自2010年4月20日被评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后。辽宁省、大连市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高效利用大连长兴岛自身优越的天然深水岸线和航道、滩涂的广阔、岛屿的独立、充裕海洋环境容量、特有的地理位置等天然条件,规划建设现代化、高端的世界级别的石油化工园区,以此推动全省、全市优化调整石化产业布局。

三、大连“十二五”及未来科学发展的需要

十二五期间,继续推动大连市石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不断提升整体规模和效益水平,进一步发挥石化产业在大连市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并提高其大连市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地位。大连市石化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截至2015年,全市石化产业总产值达到56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石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4%以上。石化产业在大连市工业经济中所占比例达到32%,支撑大连市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大连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整合石化产业,优化现有布局是基础,把长兴岛建设为现代化的“石化岛”,集聚发展大型炼化一体化及百万吨级乙烯项目,把石化产业链条精细化,产品附加值延伸,提高化工精细化率,整体全面提高炼油能力超过4000万吨、烯烃类超过260万吨、芳烃类超过500万吨,使其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石化产业的发展要遵循大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现代石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积极采用先进清洁工艺,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等高端石化产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以科技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建设成为全国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的代表。

坚持外向型发展,充分发挥临港优势,面向东北、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积极引入外资和内资,进一步确立大连市在我国及东北亚地区石化产业格局中的战略位置,成为国际知名的石化产业转移承接地和集中区。

四、大连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中国城市经济的主要功能在于集聚与扩散,而集聚和扩散能力的强弱集中反映了城市综合竞争力。

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提升产业优势,产业形成集群。不能产业孤立的发展城市,必须紧密联合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文教卫生体育等相关产业。由于各个城市的产业链条不同,造成了城市之间的比较和竞争各不相同。独木不成林,单个企业的做精做强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强大。形成产业集群会使众多企业互相依存、互通有无,互相照应,最终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链条式产业。同时这种产业集群将会从各个方面,如合理分配分享资源大大降低成本、彼此竞争加强刺激创新、谋求提高效率提升优势等,从而使整个城市的竞争能力得以提升,并形成一种单个企业,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远不能达到的集群竞争力。为此,根据大连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首先在长兴岛石化园区大力发展以石化为基础的支柱产业,然后因地制宜与地方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有机结合,进而使城市中原有的孤立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整体的产业优势,最终形成充满竞争力的石化产业链,形成实实在在的全面优势,将促进城市经济良性循环地发展。

五、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需要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想可持续发展。绿色健康、资源节约、保护环境是重中之重。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的问题已经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首先我们要从意识着手,居安思危,树立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节能减排为发展的前提,健全并高效地实行激励与约束机制,不仅仅生产方式,连同消费模式也要齐头并抓,面面俱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综合体,使生态文明水平得以提高。

第9篇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城镇化;产业结构

城市发展是指一个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城市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全方位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的过程。目前,随着国内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小城市突飞猛进的发展,怎样定位濮阳市城市建设与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扎实推进,成为建设富裕文明美丽新濮阳的关键所在。

一、城市发展水平指标的选取

城市发展水平表现在很多方面,具体包括经济、交通、资源、人口等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既能从各自不同角度反映城市的发展水平,又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城市不断进步。通过对反映城市发展水平各个因素的解读,按照制定指标体系的具体原则要求,笔者选取涉及反映城市发展综合水平三大方面的7个指标建立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本文的数据均来自河南省统计局官方网站及《河南省统计年鉴》。

二、濮阳市城市发展水平的现状及趋势

通过上表可以看到总体趋势上濮阳的城市发展水平是进步状态的,总结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经济实力增长较快,人均GDP方面濮阳市是始终保持增长趋势的,并且增长幅度较大,说明城市经济实力在不断发展,进出口总额发展比较起伏;第二,虽然整体上城镇化水平在提高,建成区面积在扩大,但是城市发展的规模与经济实力增长并不相适应,城市扩张过于缓慢;第三,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最明显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基本与GDP的增长相适应,说明总体上城市生活水平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三、濮阳与河南省其他城市发展状况的比较

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选取了201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具体数据,通过SPSS软件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来对比濮阳市与河南省其他城市的发展水平,从而为评价濮阳市城市发展水平现状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首先,主成分分析得出城市排名。在河南省所有地级市中,省会郑州的得分最高,充分证明郑州的城市发展水平在省内是遥遥领先的;濮阳市总得分排名第10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发达城市的差距明显,说明目前濮阳城市发展水平进步速度非常缓慢,已经与省内较发达的城市有很大的差距。

然后,聚类分析对城市进行分类。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将河南省18个地级市按照7项城市发展水平指标分成3类:郑州作为省会毫无疑问成为第一类;洛阳、安阳、新乡、焦作、济源等豫北工业城市以及豫中的许昌构成第二集团;而濮阳与其他剩下的地级市组成第三聚类。

四、濮阳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笔者以上文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为基础,对濮阳城市发展水平落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2002-2010年濮阳市各方面指标大体上呈发展状况,但问题还是一目了然。首先,02至03年GDP发展速度过快,04年以后发展速度一直回落但不稳定;其次,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状态,而交通运输投资起落无常;再次,招商引资吸引力明显偏弱,外商投资变化有较大起伏;最后是国企经济效益极其低下。笔者认为濮阳城市发展落后的现状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产业结构单一,产业政策缺口较大,国企经济效益低下;第二,交通发展滞后,投资力度不稳定;第三,招商引资吸引力不足,经济影响力较小;第四,第三产业发展落后,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不协调。

五、建议与对策

濮阳目前在省内城市发展落后的现状是由以上产业、交通、投资等方面因素造成的,针对这些因素,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与对策:

(1)积极探索转型之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濮阳市对于中原油田要努力实现由“依靠”到“依托”、由“采掘”到“加工”、由“资源”到“产品”等“三个转变”,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努力打造以石油化工为龙头,以煤化工、盐化工为两翼的化工产业链接示范区。

(2)加强交通建设投入,打造区位新优势。交通运输发展应该以构建支撑点、建设大通道、发展大交通为方向,以建设省际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统筹城乡交通协调,努力提高交通运输的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

(3)打造良好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尽快树立品牌城市、特色城市意识,确立精心建设城市、经营城市、管理城市的全新理念,努力打造城市的标志和亮点。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

(4)强力提升、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园林城市。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实现濮阳从过去的“园林城市”建设向今后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转变。加大对园林绿化建设的投入,建设一批街头绿地和小游园。

参考文献:

[1] 米国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我国35各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J].甘肃农业,2006

[2]刘伟强.濮阳发展面临转型[J].经济试点报,2011

[3]刘文俭,黄芳.城市经营的竞争策略[J].现代城市研究,2003

作者简介:

张小闻(1987-),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兰州商学院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与社会统计;

第10篇

关键词:陕西省;能源化工企业;发展现状;建议;大学生社会实践

一、社会实践的背景与形势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2016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主要任务,要加大力度化解产能过剩,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以上任务对能源化工行业的影响尤为显著,特别受产能过剩、需求疲软的影响,近几年煤化工企业的日子每况愈下。为了破解煤化工面临的困境,政府、企业从不同方面做了努力,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2015年11月召开煤炭清洁高效开发与利用技术研讨会,为煤化工发展寻求出路。陕西省作为能源大省,近年来,由于煤炭产能过剩,以及国家对环保的重视,致使煤炭行业处于低迷期,小型的化工企业面临倒闭,大型化工企业面临亏损和减产。为了从不同视角分析陕西能源化工企业的发展问题,化工专业的大学生组织调研团利用暑期走访陕西10余家能源化工企业,查找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对陕西能源化工企业的发展建议

通过对西安、延安、米脂、横山、神木等地10余家能源化工单位的走访调研,调研团队的成员利用化工专业知识和大学生的视角分析企业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建议

(1)开展技术革新。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石油化工企业要提高竞争力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面对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石化企业要提前把控产品质量关,针对拥有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的石化企业需要通过调整工艺路线、引入先进设备和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利用航空煤油代替传统的汽柴油产品,一方面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得更高利润,另一方面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降低企业赋税压力。为了获得更加可靠地先进技术而降低技术研发成本,企业可以依托陕西高校科研资源,联合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自有知识产权。(2)合理规划,节水减排。节水减排是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对炼油企业的必然要求。炼油企业污水、废水种类繁杂,节水减排技术纷繁复杂。炼油企业节水减排应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整个企业中统筹安排,系统优化,实现废水回用量最大化、废水排放量最小化、治理费用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节水技术有:机泵直流冷却水改循环水、含硫污水汽提后回用、凝结水回收利用、含油污水回用与综合利用、提高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等。(3)整合资源、提高转化效率。针对陕北地区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特点,为了节省技术和运输成本,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了多所设计院并申请与铁道部门签署运输合同,这些举措将会大大节约成本。同时,延长石油同步启动以煤、天然气和渣油为原料,建设1.8Mt/a甲醇、600kt/a甲醇制烯烃、600kt/a聚丙烯、600kt/a聚乙烯、1.5Mt/a煤炭开采等项目,不同的项目将打通石油化工的全产业链,提高原料利用效率、减少排放、提高转化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4)加强管理。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可以采用一些较为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例如“定岗定员”政策。企业对员工所在的岗位进行明确的划分,一个岗位上是多少个人都是确定的,公司是多少人也是确定的,工厂注重个人的能力。这会压缩和节约人力成本,使每个人能各司其职,也让企业的管理变得更为精简。

2、对煤化工企业的发展建议

由于现代煤化工均处于大型工业化开发阶段,最核心要求首先是“打通流程,顺利拿到产品”,而对工艺要求上谈不上优化,从节水降耗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优化煤化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以下解决思路。(1)发展煤化工多联产技术。发展煤化工多联产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切实扭转煤化工项目生产单一产品的单纯煤化工发展模式,着力发展煤-电-化-热一体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能源转化效率,将煤炭液化、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大型煤化工装置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或超临界发电系统有机集成,实现煤化工与电力、热力联产和负荷的双向调节。(2)采用煤炭分质转化。煤炭分质转化是将煤中组分按照性质不同进行提质后分别加以转化利用的技术。根据煤炭分质转化利用的理念,对于产业产品链上的各类转化产物都可以进一步按照它们的组成、质量及理化性质,进行梯级分质转化利用,甚至于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铝粉煤灰与低铝粉煤灰这样的废弃物资源化分质再利用,直至整个转化路线中产生的各类物质被彻底吃干榨尽。目前分质转化具有借鉴经验的主要路线为:围绕着陕北低阶煤中的长焰煤展开,充分显示了陕北榆林煤、油、气、盐共存的资源特点;大连理工大学分质转化多联产路线,该路线主要是围绕着褐煤的分质利用展开,由多条行业特色鲜明的子路线集合而成,反映了高等院校进行科技转化、服务各行各业的实践活动;浙江大学分质转化多联产路线,充分发挥了其在热能领域研究开发的优势,是一条围绕着热电化多联产展开的路线;其它路径的分质转化多联产路线,因开发主体、区域资源、行业特点、下游需求、技术来源等因素不同,所形成的形形、各具特点的不同转化路线。(3)充分利用政策发展煤化工。近年来,针对我国过热的煤化工投资热情,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煤化工产业的调控政策、行业准入标准、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以及被愈发重视的能效标准,在限制煤化工产业无序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一批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的煤化工技术进行示范;“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对兰炭行业推行了“关小上大、等量置换”的产业政策,规定焦炉尾气不得随意排放,必须加以合理利用。这些对煤炭分质转化多联产路线的形成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国家对发展煤化工项目审批较为严格,但已建成的煤化工示范项目不仅要接着搞,而且还要集中精力搞好,但在政策上要把控好,避免产品同质化。因此,煤化工企业要瞄准这一政策,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形成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的煤化工全产业链。如神木县胜帮化工有限公司需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一方面回避兰炭市场的风险,一方面提高煤炭转化效率而增加企业效率。(4)利用高端技术提高煤化工效益。近年来,代表当今煤制油产业发展水平的煤间接液化、直接液化(煤油共炼)、煤焦油加氢、甲醇制汽油等4种典型煤制油工艺技术示范项目,均在陕西建成投产,使陕西成为我国煤化工技术的洼地和试验田。如陕西未来能源的国内首套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采用50项专利技术,核心的低温费托合成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氢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自主开发的煤油共炼(Y-CCO)工业化技术,以中低阶煤与重(劣)质油为原料,采用浆态床加氢裂化与固定床加氢裂化在线集成生产轻质油品,突破了煤化工行业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和石化行业重(劣)质油轻质化两个领域的技术难题,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氢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超大型输运床气化工业化试验装置(KSY),煤提取煤焦油及半焦油气化一体(CCSI)也为煤化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利用节水技术。制约煤化工发展的水资源问题在多方努力下,已经取得良好的成效,由最初单位产品耗水量20吨以上下降到10吨以下。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研发的“零排放”技术已经在陕北进行实际应用,为煤化工发展起到良好示范作用。有经济能力的企业可以针对不同工艺开发系统的节水技术,同时也可以利用陕西省科研实力共同研发节水技术,努力实现“零排放”的目标。(6)多措并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煤化工企业除了在技术上下功夫外,还应在管理上下功夫。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根据企业生产特点,提出“节能降耗,增产提效”的生产理念,一方面减少企业成本支出,降低能量消耗,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生产能力,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效率,尽可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对盐化工企业的发展建议

(1)以“两碱”为基础,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盐化工产品。“两碱”市场仍然是盐化工的发展基础,通过合理规划企业产业链,实现“卤盐两碱精细化工”全产业链,提高盐化工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发展高端化、精细化的产品。液氯作为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核心,发展氯化工是盐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2)走资源循环利用发展道路。由于受企业规划的限制,现有企业的发展比较单一,重点表现在资源利用不合理。为进一步合理利用资源,盐化工企业可以进行重组,或者建设盐化工园区,将盐化工上下游企业联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3)开展节能减排。盐化工属于高耗能企业,特别是电解卤水耗能较大。相对于隔膜法,离子膜具有节能、环保、安全、产品质量高等优点,其烧碱吨产量的耗电量为2490千瓦时,同时利用电石法生产聚乙烯的吨耗电量高达8250千瓦时,因此利用乙烯法生产聚氯乙烯可有效降低生产能耗,同时降低汞污染。(4)建立稳定人才队伍,吸收高精尖技术人才。由于盐化工属于传统化工项目,其生产技术相对成熟,所以其一般技术人员比较饱和,但对于饱和的员工队伍需要建立稳定的工作秩序。例如北元化工就利用各项福利措施保障技术员工不流失,同时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高端技术人才,特别是在新的技术工艺作用下,高尖技术人才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三、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我们走访企业均为正常生产企业,从企业生产状况来看,陕西地区能源化工行业虽受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但对大部分企业来讲目前仍通过各种途径保持正常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应从宏观调控和政策上给予相应支持。(1)建议政府从国家层面加强对已建示范项目的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发挥体制机制优势,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只有把现有示范项目建设好,真正出成果、有实效,才能重塑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形象,重振发展现代煤化工的信心。(2)降低企业税费,提高煤化工产业的竞争力。原油价格大跌对陕西省煤化工产业造成强大冲击,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应根据市场格局的变化,对煤化工产业相关收费政策做出调整,帮扶陕西省煤化工企业度过难关。减免企业有关税费,可以有效减少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对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减免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并对企业使用的天然气、电力、水等资源进行倾斜,适度下调单价,减少企业运营成本。(3)严格审批程序,重点考虑产业“一体化”发展。针对能源化工项目的审批要实行先论证、再审批、后建设的程序,并且要统筹考虑能源化工企业的合理布局,防止项目扎堆上马、产品同质化。对已建项目要进行整合,通过工业园区带动产业一体化。(4)政府牵头搭建企业技术革新平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开展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竞争力意义重大。政府部门要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为新技术找投资,为企业技术找出路,在科技研发、生产方式等多方面掀起革命。(5)借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促建西部地区能源化工经济区。西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合理布局能源工业园区,建设能源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各区域间加强合作需要政府推力。

四、结语

通过对陕西能源化工企业的调研,化工专业大学生从掌握的专业知识出发,以大学生的视角提出能源化工企业发展困境的解决思路和对政府部门的建议,希望能为现阶段的能源化工企业提供参考。

作者:刘国阳 周探伟 余翔 贾朝博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第11篇

11月14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3)》在京正式,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编著,包括政府部门、专业机构、企业代表、新闻媒体10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连续第五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在继续披露国有企业100强、民营企业100强和外资企业100强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的同时,2013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还对中国上市公司300强以及银行、房地产、汽车等14个重点行业的代表性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

蓝皮书总报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报告(2013)》评价了国企100强、民企100强和外企100强共300家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现状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研究发现:(1)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为26.4分,整体处于起步者阶段,超过一半的企业仍在“旁观”;(2)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指数领先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3)外资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增长显著,实现对民营企业的首次“赶超”;(4)不同地区外资企业表现差异较大,东亚地区得分最高;(5)责任管理低于责任实践,市场责任指数高于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6)134家企业较2012年排名有所上升,159家企业较2012年排名有所下降。

2013年蓝皮书对中国100强系列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进行了五年回顾,回顾发现:(1)2009年以来,中国100强系列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以两位数的速度持续增长,于2012年整体进入起步者阶段;(2)国企100强持续领先于民企100强、外企100强,且优势不断扩大,2013年,外资企业实现对民营企业的“赶超”;(3)国有企业中,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持续增长,目前居于领先地位,国有金融企业指数缓慢增长,近两年,地方国企指数高速增长;(4)五年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石化等10家企业持续居于前30名。

2013年蓝皮书研究了代表性强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水平,研究发现:(1)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30.4,整体处于起步者阶段;(2)上交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发展指数高于深交所;(3)责任实践优于责任管理,市场责任得分最高;(4)上交所上市公司责任管理、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指数均略高于深交所上市公司;(5)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数得分较高;(6)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银行业、保险业社会责任水平相对较好。

2013年蓝皮书还对银行、房地产、汽车等14个重点行业的代表性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电力行业(60.4)、银行业(45.7)平均水平超过40分,达到追赶者阶段,在14个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通信业(39.3)、石油化工行业(36.7)、电子行业(35.1)、计算机行业(31.8)、金属行业(25.2)、食品饮料业(22.5)、汽车制造业(21.2)等行业平均得分居于20-40分之间,处于起步者阶段;房地产业(17.9)、零售业(16.3)、服装鞋帽行业(16.2)、日化行业(15.3)行业平均水平仍低于20分,处于旁观阶段,在14个行业中相对落后。

第12篇

【关键词】 区域经济;内河港口;增长极理论;功能定位;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内河港口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家先后出台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扩散域内的港口得到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部决定“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内河水运建设作为重点,争取在内河高等级航道和内河水运信息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将新增逾 km,内河港口吞吐能力增加13亿t。怎样做好内河港口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内河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传统意义上,内河港口与沿海港口在功能定位上有较大区别。一般而言,内河港口的功能定位主要是装卸货物和接送旅客,缺乏其他的延伸功能。区域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本质上要求提升内河港口的功能与服务水平。当前,内河港口除了具有运输和中转功能外,还具有工业、商业、贸易和金融等功能。近年来,许多内河城市提出建设“现代化内河港口城市”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不同区域之间的港口发展水平却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同一区域内的不同港口由于定位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功能特征。港口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内河港口,通常被当作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区域港口的发展,区域经济之间主导产业的差异也必然引起区域港口之间发展方向的差异。反之,区域港口的快速发展必然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港口之间功能的差异也必然形成区域经济之间发展倾向的差异。因此,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1]应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内河港口发展进行研究,全面了解区域经济的差异对港口发展的影响,根据不同区域内主导产业及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来合理指导内河港口的进一步发展。[2]

2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Growth Pole)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由法国经济学家费朗索瓦・佩鲁提出。[3] 此理论认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要想达到平衡发展的理想状态,是根本不可能的。通常,其以一个或多个增长极为核心,逐步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最终实现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目标。其主张通过政府干预的方式来集中投资,先加快条件较好的区域或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周边地区或其他产业的发展。佩鲁还认为,经济发展一旦偏离均衡这条主线,就会沿着其所偏离的方向继续运动,逐步扩大差异,除非有外在力量的干预,其才能回到原来的均衡位置。

增长极对周围地区或其他产业主要产生两方面的效应:一是极化效应,指发达地区或主导产业对周围落后地区或其他产业发展的阻碍作用,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集聚,产生一种扩大经济差距的运动趋势;二是扩散效应,指发达地区或主导产业对周围落后地区或从属产业的推动作用,使得在一定发展阶段各种生产要素向周围不发达地区或产业扩散,产生一种缩小经济差距的运动趋势。增长极理论的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同时作用,带动周边地区或产业发展。

3 增长极理论在武汉长江中游航运 中心扩散域内港口发展中的应用

3.1 区域经济增长极分析

在增长极理论中,区域经济重要的极点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增长,而主导产业则是这个极点的关键。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不一定是现实中已经起支柱作用的产业,可以是虽然当前处于幼小阶段,但在未来几年拥有强劲发展势头、具有带动性及发展空间的产业。本文选择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扩散域内的主要内河港口,运用增长极理论对各港口经济腹地的增长极作对比分析。

(1)重庆港 从对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摩托车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同时,化工和冶金随同制造业一起成为支柱产业;而对经济增长有重要拉动作用的住宿餐饮业、批发与零售业、建筑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都可以作为重庆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中优先发展的产业。

(2)武汉港 自从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武汉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第一产业在武汉地方GDP中所占比重逐步缩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大且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近年来,武汉市经济一直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在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投产建设的作用下,形成汽车、船舶、机械、钢铁、光电子、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3)芜湖港 “十一五”以来,芜湖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重由2005年的7.5∶53.0∶39.5演变为2009年的4.6∶62.7∶32.7,工业经济以60%的贡献率促进了芜湖市经济的快速增长,逐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材料和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2009年,三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9.37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的66.6%。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芜湖市作为示范区的重要区域之一,为了能更好地起到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扩大产业范围,在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方面作了很大努力。

(4)岳阳港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岳阳市把握机会,发挥比较优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2010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14.0∶54.2∶31.8,逐步形成以石油化工、食品、废旧回收、矿石建材、纺织、机械制造和造纸等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同时加快了电力、医药和电子光伏等产业的发展。

(5)九江港 2011年1―9月,在九江全市六大支柱产业中,石化、服装、建材三大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96.11亿元,同比增长40.6%,销售收入均居全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沿江同类城市工业增长水平。“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围绕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炼、纺织服装、汽车船舶、电子信息、新能源、非金属新材料、节能电器和绿色食品等十大产业群,积极推进经济全面发展。

重庆、武汉、芜湖、岳阳和九江等5个城市区域经济增长极和GDP对比见表1。

表1 区域经济增长极和GDP对比

3.2 主要内河港口优先发展领域分析

从内河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可知,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扩散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应港口的发展,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因此得到稳步提升(见表2)。港口腹地内经济主导产业的变化会影响港口发展的功能定位,改变内河港口的货物种类,也会使港口的服务范围、生产特点和地位作用发生相应变化。随着内陆区域经济越来越活跃,反映在港口中的变化就是运输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港口功能不断扩展,物流业和临港工业不断发展,并逐步面向海洋。

表2 2009年和2010年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对比

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和水陆中转港是重庆港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重庆市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化工业和冶金业等。[4]港口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可以向规模滚装汽车、集装箱运输与中转等方向发展,还可以向客运旅游中心、散货中转中心、化工园区专用码头等一体化的港口综合功能方向发展。

武汉港地处长江黄金水道沿岸,是我国华中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储备集散基地,主要承担武汉市以东和西南地区的金属矿石、钢铁、煤炭、矿石材料、石油及制品等货物的中转和进出口,以及部分东南亚地区的外贸运输任务。[5] 武汉市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武汉港要想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与武汉市及中部地区的经济相适应,寻找自身发展的增长极,定位于服务整个中部地区,再延伸至全国并面向国际,最终发展成为航运中心。

芜湖港地处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结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上,芜湖港作为长江内河煤炭贸易和中转大港辐射长江三角洲和一江两湖地区。[6]在新的区域经济环境下,港口应在原有基础上拓展新的功能,可以将集装箱中转、商品汽车滚装和成品油转运等作为新的增长点,以实现港口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岳阳港作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西进、北上的重要节点,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近年来,岳阳港逐渐形成了以石油及其制品、煤炭、矿石、钢材和砂石等为主要货种的运输和中转功能。为适应经济发展,应在物流和临港工业方面加大投入,拓展港口功能。

九江市是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城市,是联结江西省与长江开发带和沿海开放带的重要纽带,具有发展港口经济的优越条件。目前,九江港主要承担石油、煤炭、非金属矿石、建材、机电设备、钢铁、粮食、化工等物资的运输和内外贸易集装箱的装卸和中转。随着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港口需要在临港开发、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新的领域加大投入,促使其向综合性港口的方向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得到5个港口的优先发展领域和从属产业(见表3)。

表3 港口优先发展领域和从属产业

4 结 语

区域经济的差异将导致港口发展的巨大差异。近年来,内陆临港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港口的功能和发展方向与之相适应,进一步促进内河港口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运用增长极理论,对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扩散域内主要港口经济腹地的增长极作了分析,提出内河港口的发展应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出发,确定港口自身发展的优先领域,制定一条与区域经济协调的、具有内河港口特色的发展道路。

本文在确定各港口发展的优先领域时,仅考虑港口自身与经济腹地之间的协调,未考虑港口之间的协调,该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唐宋元.广州港城关系互动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港口经济,2011(6):48-51.

[2] 姚士谋.区域与城市发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55.

[3] 褚淑贞,孙春梅.增长极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1):4-7.

[4] 闫乔华,杨兴礼.港口经济对重庆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发展措施[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