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社会发展总结

经济社会发展总结

时间:2023-07-21 17:26: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社会发展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社会发展总结

第1篇

(一)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陶瓷、纺织、水泥等传统产业得到调整、改造和提升;汽配、液晶显示器件、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光电子、新能源与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品牌经济、总部经济和创意产业快速推进。以金融、物流、会展、商贸、旅游和房地产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建设顺利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进展顺利。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编制完成《*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0)》,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省级工程中心5家、省技术创新专业镇3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13个、国家免检产品13个。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4.54亿元,增长23.86%,高于生产总值增幅4.66个百分点;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指数达到200.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16.88亿元,增长57.3%。

(二)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规划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组织编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10多项规划,逐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道路交通进一步完善,广佛轨道交通全面动工建设,首期9条与广州衔接的主干道路综合整治和绿化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一批21项和第二批21项交通重点工程分别完成了17项和4项。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水恒益电厂、南海发电一厂(三期)等项目获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德胜电厂(二期)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第二饮用水源地建设全面启动。组团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速,东平新城发展定位明确,中心组团城市建设互动发展,其他组团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三旧”改造全面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首批122个建制村居改造示范村中有15个编制了村庄规划,65个已建设或正在建设农民公寓,祖庙-东华里片区和季华中心商务区改造提升工程陆续展开。

(三)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城市环境有效改善。预计单位GDP能耗下降4.36%,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项指标排放量均可实现比上年下降10%的目标。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考核验收。集中开展了重点区域、重点污染行业整治,关闭陶瓷企业39家、印染企业9家、立窑水泥生产企业4家。加快推进火电厂脱硫工程和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促进200多家重点企业建设完善了脱硫工程,光明、河口两家发电厂实现关停。污水处理能力稳步增强,新建、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9间,新增污水处理规模30.2万吨/日。城市道路六级标准化和城市绿化建设加快推进。以“三年促变,绿地*”为目标,大力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全年植树310多万株,营造各种主题林104个。稳步推进“大城管”战略,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机制体制不断创新,重点改革继续深化

依法行政和阳光政务深入推进,新增和调整了一批行政审批(管理)事项目录,建设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开通“12345”行政服务热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理顺了市与禅城区政府的事权关系,对村镇建设管理、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等11项市政府工作部门职能进行了界定。财政体制实施微调,市本级财政占全市比重提高了2个百分点。国企改革稳步推进,81家国有企业退出市场。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增2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总数达15家。城市可经营项目市场化运作继续推进,成功举办了**城市可经营项目投资推介洽谈会暨重点工程开工仪式,签约项目79个,投资总额335.8亿元。

(五)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和谐*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第2篇

集团公司:

根据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部署,**公司按照十二师发展定位,以服务民生保障供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以赴按照师党委工作部署,加快**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确保**保障工作。现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运营管理业务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积极做好**建设项目

全面落实中央、兵团生态环境环保反馈问题,积极参与“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坚决守住生态底线红线。2021年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个,其中新建项目7个,续建项目1个,计划投资28000万元,截止目前已开复工2个,开工率25%,1-6月已完成投资额414万元,已招标公告11个,包括设计、勘察、施工、环评、造价咨询。

(二)积极承接**智慧交通业务

2021年5月,公安局向师党委提出了由**公司(“天恒基城市发展公司”)投资、建设、经营**道路交通安全智能管理项目的请示,由**公安局采用单一来源采购的形式确定**公司作为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方,目前EPC+F+0招标公告6月16日已。

(三)积极拓展5G基础设施业务

经与**工信局对接,由铁塔新疆乌鲁木齐分公司**年计划新建铁塔*座,其中宏站*座、小站*座,运行机制为“三大运营商”存量共享。目前通信网络设施的建设维护经通信管理局批准由铁塔公司独家经营,不允许其他公司建设。目前**自然规划局已批复其他民营单位新建信号管网红线路由**公里,市场已瓜分完毕,不适合现在进入,应择机进入。

二、存在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1.注重前期,狠抓协调。对至今未开工项目,倒计时安排前期工作,明确各个重要节点工作完成时限,落实具体协调单位,督促相关部门,强化责任落实,确保项目按计划进度,尽快开工建设。

2.注重运作,狠抓筹措。要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资金调度工作,做好重点项目的资金保障。

第3篇

【关键词】管理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一、导言

本文以财经类本科院校为例,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管理科学专业的新要求,对管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使其能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紧跟时代趋势,并培养出适应于经济转型需要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二、文献综述

林孝贵(2002)以广西工学院为例,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适合广西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创新设计管理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发展方向,并具体设计各个方向的相应课程。朱海霞(2005)通过回顾西北大学管理科学专业学科的建设历程,总结分析了管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专业教育等方面的建设思想、具体做法与成效。王周火、谢恒(2008)以地方高校湖南邵阳学院为例,从本校管理科学专业方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等方面,探讨了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钟映f、黄深泽(2009),基于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具体学院的特点,探讨了管理科学专业人才的发展方向以及课程体系设计方面的相关问题。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现有成果更多地集中于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的设计,缺乏针对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方面的研究。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立足与原有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是否做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是否紧跟社会发展趋势等方面缺乏研究。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管理科学专业的新要求

通过2012年版与1999年版的本科专业目录对“管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表述相比较,可以看出经济社会发展对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012年版的本科专业目录对“管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培养“复合型人才”,而1999年版的要求为培养“专门人才”。专才的专业知识比较精深,可以在对口的专业岗位中做出成绩,但过窄的知识面容易限制其视野和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在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以及人才流动性大的现代社会中易显后劲不足,并难以创新。与专才相比,复合型人才的专业造诣可能没有专才深,但其知识面较宽,从而对其他学科的渗透力较强,迁移性也比较好,在现代社会里,其适应性更强,后劲更足,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也比较强。

(二)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

2012年版的本科专业目录中要求“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与之相比1999年版的要求为“应用优化算法”。优化算法属于定量分析,优化算法有很多,关键是针对不同的优化问题,应用不同的算法。现代定性分析方法要采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而定量分析则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三)专业发展方向的调整与拓展

在2012年版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对“管理科学”专业的培养方向要求为“宏观决策、战略规划、企业诊断和管理研究等管理决策”,相比于1999年版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和设计等管理类工作和现代业务管理工作”,专业发展方向更加具体,覆盖范围更广。

综上所述,管理科学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科学技术发展,还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学会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本领,成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四、财经类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创新

培养模式概括为:“彰显本色-夯实基础-凝聚特质-实践融通”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三个层次,一个延伸,一个拓展”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搭建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进行数据研究、软件应用、评估决策、管理咨询的实践技能。

五、总结

鉴于管理科学本身内涵丰富的特点, 其专业方向的定位应与时俱进,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其最终的定位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 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因此, 我们的专业方向规划的过程中也应关注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及时进行调整, 使我国管理科学专业培养出既能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特色, 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又能适应时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第4篇

看庄镇老干部座谈会情况总结

近日,看庄镇组织全镇 20余名老干部,参观考察了镇域建设亮点项目,亲身感受该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成果并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

老干部们在镇领导的组织带领下,一面观景,一面听取镇领导的相关介绍,先后实地参观考察了金山大樱桃生态观光园、鑫看花园社区、群众服务工作室、济宁日晨工艺品有限公司等近年来该镇重点实施的特色工程项目和引进的工业项目。

参观考察后,镇主要领导干部和离退休老干部在三楼会议室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镇党委书记向离退休老干部汇报了我镇上半年的工作情况和下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工作重点及村两委换届情况,他指出,广大老干部在职在位时,为我镇改革发展事业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离退休后,希望老干部们退休不褪色,离岗不忘责,继续发挥余热,关心关注和支持全镇的大局工作。老干部纷纷表示,通过参观,让他们大开眼界,看庄镇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令他们赞叹不已并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一切要归功于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全体老干部将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继续发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经验丰富的优势,积极为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家乡的建设与发展。

会上,老干部们就加快该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结构,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加强城镇建设管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20余条。

 

 

 

第5篇

[关键词]临界点;体系建设;理论探讨

[作者简介]赵翠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管理系政治工作教研室副教授,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F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8―0047―03

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伴随着各种制度变迁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制度变迁的速度快慢取决于社会对新制度的需求及其强度;同时,社会各领域对新制度的供给意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制度的变迁乃至发展的质量。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惊喜地发现,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已经走上了更加强调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笔者认为,为了使这种发展道路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在当下强调并迅速展开“临界点”体系建设。如果只强调发展的动态平衡,不抓临界点体系建设,则这种平衡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且对宏观、中观和微观发展都是不利的。“临界点”是一个对发展质量有着重大影响的概念,必须从体系建设的高度对其予以确认并进行科学的管理。

一、以质量建设为牵引找准“质量”和数量动态平衡的临界点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视域里谈论临界点,无法绕开“质”和“量”这个重大关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已经走上了注重发展质量的轨道,即以“好”促“快”,在“好”的基础上实现理想的、较快速度的增长。这里首先需要注意解决一个理论问题:“质”和“量”动态平衡的临界点不是一种人为的建构,而是经济社会中呈现的一种现象;临界点体系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定领域内的多种体现质量和数量比例关系数据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这种体系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认识和加快建设的步伐。如果不进行这种体系建设,则那些杂乱的关系暗含在各种特定领域的内部,既达不到科学的发展,更不能为人们提高发展质量所用。在实践的层面上,应注意采取一种被称作“既溯及以往又面对现实和未来”的动态平衡观。即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为观察视角,不论对于政府还是对于企业和自然人来说,既要培育情感又要培育理智,在政府、企业和自然人中不断增强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看成是一个“质量”和“数量”统一的世界,逐步地将质量和数量建设的临界点体系置于科学管理之中。

如上所述,政府、企业和各种自然人之间的关系构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建设的临界点体系指向的基础。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关涉发展“质量”和“数量”的临界点所标识的数字分为两种:一种是质量建设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的确定值。如有学者运用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建立起了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比例模型,计算出一定经济发展水平所需要的人口受教育程度“临界点”,如人均GDP达到1万元的受教育“临界点”为8年以上。另一种是标识数量生产最低控制点临界值,即显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特定领域内的发展在数量上必须完成的最低控制指标。管理者应对这种质量和数量之比的科学性进行跟踪观察,看其是否符合发展质量建设的本质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质量和数量的临界比例关系进行动态调整。

还须注意的是,“质量”、“数量”的I临界点并非仅仅关涉一对比例关系,而是一个指标体系,因为此领域与彼领域的发展所依据的质量和数量比例关系不同,此项目和彼项目的该比例关系也各异。因此,必须将上述多种比例关系的确定建立在对其相对应的质量、数量现象及其科学的比例关系的动态观察和跟踪上;要通过各方艰苦努力正确领会其丰富内涵,建立科学的、对提高发展质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临界点体系;要通过对比例关系体系的监控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因为“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制度会促使经济系统向更高的稳态产出收敛”,进而使发展质量的提升更趋科学性和稳定性。

二、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标识科学确定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临界点

现代人是通过享受农业提供的基本生活必需品而进入社会的,只有建立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农业,才能使人们的自然权利得以充分行使并以良好的精神质态实践于公民社会。所以,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固然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涵盖了诸多现代产业,我们还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摆在首要、突出的地位并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有学者指出,在动态的二元模型中,经济发展会出现两个临界点。第一个临界点发生于农产品的边际价值开始上升到零以上的这一刻,该点称为“短缺点”。在这一点上,一个劳动者从维持生存的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将不再能产生相应的农业剩余以支持他在工业部门的消费,结果是只有通过农业生产率的增长或降低工业部门的增长率才能实现平衡。另一个临界点是当农产品边际价值超过制度确定的农业部门的工资率时,该点称为“商业化点”。在这一点上,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工资率相等,工业部门要想在劳动力市场上与农业部门竞争,必然会导致工资率的上升。在这一阶段,如果农业部门生产率获得快速增长,则经济的二元结构趋于消失,农业就会逐步成为一元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分支。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临界点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告诉我们,一种健全持久的社会合作必须包含某种补偿性的社会安排;应以现代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分视域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临界点;国家在促成农业和其他领域的合作的时候,农业应该是受惠相对较多的一方,因为在国家宏观生产力布局及其动态调整中必须始终把农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这样才能彰显其基础作用,才能表现为对现实存在的突破和超越。所以,当我们面对实践过程中农民与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系时,必须在最佳时机科学地确定两者的临界点。

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宏大视域内的各个领域、各种层次的临界点体系,可以保证在供给基本制度时对社会各部门确定稳定的最低受惠控制线,并据此静观发展质量实际效果。既然发展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就要在国家宏观发展视域内,以现代农业发展质量为重要参照,在尊重农业自然秩序的基础上提出确定的数字标准体系,减少社会偶然因素对现代农业建设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任性影响。正如一个人能够根据其既往所失来计算现在和未来的所得一样,我们的社会也同样能够根据这个领域的过去发展计算出这种领域的当

下和未来发展,并根据以往的发展经验和当前发展的现实状况确定这一领域和其所在的整个宏观系统确切的、具有明确比例关系的体系。

三、以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基础科学确定普遍惠及民生的临界点

人类在漫长的自我探索和选择过程中决定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强化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自主性情感体验。在当代,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我们建设事业的参与者和直接动力,而且是改革和发展成果的直接受众。在现有的关涉普惠民生的研究成果中,已有学者对这一特定论域的临界点体系进行了研究。如果我们欲将此研究深入下去,则要使那种没有过程只有时点的研究转向对过程累积效应的研究。比如,根据国家统计局城调队2002年上半年调查资料显示,城镇最富裕的10%家庭的财产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45%,而城镇最贫穷的10%家庭的财产只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1.4%。以基尼系数反映的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水平自1994年开始,就超过了0.4这个临界点,而按照国际通常标准,超过0.4就算警戒状态,可近年来我国这一系数仍在缓慢攀升。到目前为止,这种临界点有何变化需要我们对过程进行认真的研究,以此来表现当代人追求科学精神与过程的有机统一。换言之,不仅要看到民众理性的精神活动,而且要考量普遍惠及民生得以实现的措施创新。由此看来,临界点体系建设的任务和使命已经凸现出来。

第6篇

在十七大报告的许多新提法、新表述里,不少仅是“一词之差”。比如,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从“可持续”发展到“永续”发展、从“总量”GDP到“人均”GDP、从“就业”到“创业”……表述上的这些细微差别,不仅给人以新风扑面的感觉,更蕴含着深远的涵义。

“一词之差”,宣示着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信心和决心。正如代表们所说的那样,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既然是重大战略思想,就应该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也就必须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十七大报告里无论是党的建设、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建设、文化发展,无不闪烁着科学发展的亮点。

就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变为“永续”发展为例,甘忠泽代表认为,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总体一致,但“永续”发展的信心更强、决心更大,表明在科学发展的战略问题上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而且要做到“永续”。换言之,就是既要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又要时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这是我们党从新的起点出发,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一词之差”,凝结着我们党在过去29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中,辉煌与曲折、成功与挫折的宝贵心得。代表们对“总量”GDP变为“人均”GDP的感受非常深刻,认为这是对过去29年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得来的,实属来之不易。的确,虽然从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4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4年内连续赶超法、英,跃居第四,但一旦除以人口总量,人均GDP仍然排在靠后位次;而且一味追求GDP总量,容易导致“GDP”崇拜、甚至助长不科学发展。

“一词之差”,昭示着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可以设想,如果经济“发展”方式是又好又快、“永续”发展的,人们的就业途径是人人“创业”的……这将是一幅多么壮美的全面小康图景!可喜的是,十七大对这幅壮美的图景不仅作了具体描绘,还制定了战略部署和实施路径。“一词之差”背后蕴藏的巨变,会在不久的将来,在我们经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一一展现。(记者慎海雄)

第7篇

xx县委党校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指导方针。如何在实践中真正做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当前,尤其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发展

能力。

实践是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

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个人的能力素质来源于实践中的学习、锻炼和提高,实践是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

有的同志认为,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学习理论,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提高科学发展观能力。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一些同志一味追求单纯的理论“升级”,把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同理论考试的水平等同起来,忽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这就进入了认识上的误区。理论学习是提高科学发展观能力的途径,但不能代替实践;理论知识作为提高科学发展观能力的一个来源,归根到底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强化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提高科学发展观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开创性,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摸索,只有以老老实实、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作风,在实践中求真、求深,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还有的同志认为,我们每天都在参加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科学发展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践的情形有种种,有的整天忙忙碌碌,陷入事务主义;有的理论联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实践活动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领导干部应该把实践锻炼与钻研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把从理论上得来的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实践中进一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从政治高度、战略高度、全局高度认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客观必然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提升工作水平,在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中探索新思路。进一步确立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领导方法,按客观规律办事,增强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确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工作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发展、推动发展、评价发展,做到思路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落实。

在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发展能力

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实践。要搞好调查研究。领导干部不论对情况熟悉程度如何,都要十分重视调查研究。调查的深度决定研究的深度,研究的深度决定解决问题的深度。不认真调查研究,就发现不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工作的把握就难以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不断出现,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追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实效。

直辖十年来,我市在科学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一些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仍在制约着我们前进的步伐。这些问题既表现在认识上,也凸显在实践中。在发展理念上,部分干部群众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还没有真正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要求上来,对科学发展观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在发展模式上,有的地方和部门机械套用发达国家、发达地区成功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没有很好地从实际出发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的价值追求上,有的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往往重gdp轻环境、重经济轻社会、重现阶段发展轻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成果分配上,有的同志不能正确认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不能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没有做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就是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努力推动科学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更新观念,大胆创新,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时,只有正确把握规律,紧紧抓住其特点,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才能取得实效。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能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自己的科学发展观能力。

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发展能力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群众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和创造力,展现出无穷的智慧。领导干部亲身参加的实践毕竟是有限的,眼界也是有限的。只有深入到群众之中,虚心向群众学习,不断汲取群众的智慧,才能开阔视野和胸襟,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些同志虽然嘴上说向群众学习,却没有付诸行动 ,原因是这些同志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同志认为,群众是被领导者,不会有什么创造;有的同志认为,群众的观念落后,视野不宽,不可能有“闪光”的思想;有的同志认为,群众是具体实践者,但缺乏总结经验的能力。实践证明,群众最易于接受新事物,最具创造力,凡是合乎群众意愿的东西,都有很强的生命力,而违背群众意愿的东西,在实践中总是行不通的。因此

第8篇

召开全市国税工作会议,这是贯彻落实各项会议精神的实际行动,也充分体现了国税部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借此机会,代表市四大班子首先讲三层意思。一是看望大家,对国税部门在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效果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国税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二是给大家鼓劲,希望国税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争取在工作上有新提高,效果上有新突破;三是传达市委、市政府对国税工作的希望和要求,依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安排,切实做好今年的各项税收工作。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和市“两会”刚刚结束,省“两会”正在召开之际。

宗选同志对“十一五”期间全市国税系统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刚才。对“十二五”总体工作目标和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安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完全同意。希望同志们依照安排安排,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再讲两点意见。

一、效果显著,回顾过去。国税系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乡村文明创建再结新硕果。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21.8亿元,年均增长16.3%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03亿元,年均增长28.4%十五”末的3.5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34.5亿元,年均增长24%十五”末的2.9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0亿元,年均增长17.6%十五”末的2.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073元和5450元,年均增长10.9%和16%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市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旅游乡村、国家园林乡村、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取得的成果,提高了市民素质,提升了乡村品味,为我争创全国文明乡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的结果,这其中也离不开国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和无私奉献。五年来,全市国税系统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税收政策,税收收入方面,累计组织国税收入141亿元,国税收入总量从2005年的16.9亿元到2010年的33.5亿元,坚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而且收入质量明显提高,收入入库更为均衡。同时,积极实施增值税政策调整方案,十一五”期间共料理各类减免28亿元,有效发挥了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增强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后劲。法制建设方面,坚持依法治税、依法征管,加大规范执法工作力度,夏都税案”青藏铁路亿元假发票案”等重大涉税案件的告破,不但维护了税收秩序,更为全市的经济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税收环境。队伍建设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税理念,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优化了国税部门形象,涌现了一批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同时,深入推进效能建设,深化文明办税和政务公开,完善全程服务品牌,优化纳税服务体系,积极推行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费系统”同城通办”网上办税”等多元化申报方式,受到广大纳税人的好评。

全市国税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去年。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市委、市政府对国税部门的工作是满意的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建军同志,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小兵同志专门做出批示,对去年国税部门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此,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国税系统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向奋战在全市国税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及其家属表示亲切的问候!

二、扎实工作,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国税工作再上新台阶

开好头、起好步非常重要,刚刚结束的市“两会”确定了市“十二五”期间的奋斗目标。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尤为关键。2011年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国税收入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重要组成局部,对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税部门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己任,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税收增长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有效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全市各级国税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省国税局的工作要求,一是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树立全局意识,把国税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切实发挥好税收职能作用。围绕优化守业环境、吸引投资、推动发展研究新形势下的国税工作,拓展工作思路,延伸工作内容,更好地发挥税收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坚持改革创新,不时推进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使国税收入的规模、增速、结构不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全力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全市各级国税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二是要坚持科学管理、依法治税。认真履行职责,依照依法治税的要求,切实做好税收组织工作。完善税源监控体系,健全税源控管方法,强化税源监控。完善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为税收计划的执行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有效整合现有网络信息资源,确保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正确处置依法征税与支持经济发展、优化纳税服务与完善税制之间的关系,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均衡入库。进一步创新管理制度,简化工作顺序,规范内部管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努力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全市各级国税部门要切实发挥拉动经济、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税收政策效应,三是要坚持立足本职、优化服务。主动提供政策服务,加大税收扶持力度,营造企业守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不时加强和改进税收服务工作,推动地方投资软环境的继续改善,为招商引资发明有利条件。牢固确立税收经济观,以优化纳税服务活动为契机,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征纳关系。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深入调研税收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时提出有效对策,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合理化建议,为各级政府更好地掌握、运用有关政策当好参谋。

第9篇

一、用发展的观点,认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历史必然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的,是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我们要客观地看待历史,从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寻找规律,为现在的发展寻找方向。教育作为历史文化传播的手段,其教育的内容、方式等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革。影响其变化的最根本要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也应随之产生相应变化。在古代,生产以农业生产为主,人们的知识水平非常有限,由于支持学习的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人都是进行非自觉的学习。到了近代,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也不断细化和发展,与这一时期生产力相适应,就需要大批工业社会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的人才,学习者也需要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一阶段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就是针对生产力的需求而进行的。时展到今天,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大量知识和信息的支持。人们需要在参加生产劳动之前和参加过程中不断进行学习,这种学习一般是需要获得一定的信息和技能,并学会如何处理和利用这些信息和技能。这一阶段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不单是数量上的,更重要的在于培养人们的持续创造力。从高等教育的历史来看,时代不同,教育的方式和目的也不相同,尤其是高等教育。封建社会时期,《大学》开章明义地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了实现明德、亲民和至善这三个目标,《大学》明确指出了大学的主要任务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自我、治人、治才三个层次阐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就是为了实现封建阶级统治目标培养所需的人才。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是培养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服务的人,把高等教育作为他们推行资本主义思想的途经。在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主要推行精英教育;九十年代后,我国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幅增加,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步转向了大众化。到今天,入学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难题,而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出现了新的矛盾。这就要求研究型高校针对学术科研型人才进行设计,职业技能院校针对各类不同职业进行人才培养设计。新建本科院校基本上都是在2000年前后专升本的学校,学校的层次还不高,科研能力不是很强,与技术学校相比还不具备全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所培养的学生的创造性还不强。新建本科院校大都地处非省会城市,受当地经济社会影响较深,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样需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及时修改培养模式,改变传统的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为特点的教育方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创新水平高等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基于生产力社会要素的不断发展,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也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二、用矛盾的观点,定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目标

世间万物都是存在矛盾的,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是人们认识社会万物普遍适用的方法。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也告诉我们,矛盾也是万物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解决矛盾,事物才能不断发展前进。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需要正确处理种种发展矛盾,解决各种发展问题,统筹协调各方面关系。[2]我们只有认清楚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主要矛盾,才能准确定位此类院校发展所处的位置,才能明确发展的方向和转型的目的,才能为转型提供科学正确的导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主要从精英教育向规模扩张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中,高等教育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急需解决,如扩张带来的校园面积不足问题、经费紧张问题、师资队伍素质问题、生源质量以及就业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矛盾,扩大规模与经济承受能力的矛盾,增加数量与保障质量的矛盾,毕业生人数剧增与就业市场吸纳能力有限的矛盾等。[3]在这些矛盾中,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之间的矛盾、规模扩张与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需要从国家宏观调控层面进行综合协调,全局考虑解决。对于规模数量的增加与质量提高之间、毕业生数量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依靠学校自身解决。而对于处在高水平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之间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后两种矛盾表现的也更加突出,在实践中也迫切需要解决。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在占地面积、学生数量等方面与高水平大学不相上下,但与之相比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无法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优势。

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依然沿袭传统高等教育学校以精英教育为目的,专注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等。由专科院校转型而来的新建本科院校,前些年专注于硬件建设,虽然大部分学校硬件建设达到了国家标准,但是师资队伍素质、教学质量等软件条件发展滞后,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第二,在信息时代的催化下,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社会处在不断变革之中,对高等教育学科专业方向、教育教学方式等要求不断变化和提高。而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的学科专业建设滞后,整合发展的力度和效率不高,导致其发展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接轨不够,就业矛盾也日益突出。第三,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归属省管,与地方发展脱节,加之定位不准,追求所谓的国际化、大而全等特点,不注意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注重自身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没有培育出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接轨的学科专业,也就无法培育区域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导致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不够。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新建本科院校急需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转变出来,定位应该与高水平大学明确区分开来,从学术科研型转变为技术应用型。同时也应与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模式、教育培养目标等有所区别,立足发展的特点和优势,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定位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应用型院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理论基础扎实、创造能力强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在准确定位发展目标之后,就要不断解决学科发展、师资队伍素质、软硬件不足等等矛盾,不断为确定的目标创造条件,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用普遍联系的观点,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营造良好氛围

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是具有普遍性的,任何事物的内部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整体与周围的其他事物也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联系的整体。我们在认识万事万物的时候,要采取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新建本科院校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事物,他的发展不仅仅是由自身内部因素完全决定的,也是处在广泛的社会联系之中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合校升本之前大部分都属于市级政府主管,其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开展都与当地社会经济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这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的支持。同时,新建本科院校以其独有的优势为地方的科技、文化、经济等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升本之后,大部分归属省管,但都采取了省市共建的方式,更多的是由省主管和协调,与地方政府的交流和互动就略显不足,导致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定位大而全,发展定位脱离教育实践,过高过空,培养的毕业生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往往无法立足。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最熟悉当地改革发展的要求,与其他非本地院校相比有着相对的地域优势。要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就需要全社会的互动,学校要争取全社会的大力支持,而社会也在支持学校发展中获得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和科技等。新建本科院校主办者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合理处理好管理与指导的关系,多为这类院校提供指导和服务,为学校建设发展指路、牵线或提供资金等支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校发展。新建本科院校所处地方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高校发展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支持高校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引导支持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与新建本科院校定向对口联姻,推动高校和地方经济共赢发展。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就需要立足校情,主动出击,积极寻求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服务定位和发展定位;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优势,寻求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主动转型发展,不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等服务,进而推动学校的大发展。

四、用实践的观点,探寻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动力

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以及认识的目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在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认识,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推动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对于我们认识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新建本科院校提供着动力。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践中经历了合校、升本、规模扩张、转型发展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对实践提出新课题,从而又推动形成新的理论。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分析,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材料。同时,通过建设和发展新建本科院校,也不断提高了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了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认识。“马克思在考察社会结构及其生产和再生产的动力时,把人的实践活动放在第一位。”[5]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革建设中发现问题,提高认识,不断进行实践的过程。通过提高层次、扩大规模、教学水平评估等每一过程,都充分认识到学校发展的经验和不足,都为下一步更好更快发展准备了经验材料,为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动力。

作者:王晖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第10篇

同志们:

区里刚刚召开了两个重要会议,最近两天。前天召开了区政府全体会议,研究确定了区政府将在全区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演讲,昨天又召开了区委十届九次全委会议,讨论通过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11年的工作重点。今天,工商分局就紧跟区委、区政府的安排,召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认真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形势,安排布置新一年的工作任务,非常高兴。值此机会,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和区内外形势,过去的一年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坚持了经济继续增长和社会和谐安宁。这其中包含了工商分局全体干部职工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从事的各类市场经济主体的注册登记和商标战略的实施工作,直接关系着全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转方式发展。一年来,把开展取缔无照经营专项活动和综合治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先后新登记个体工商户近万户,新登记各类企业1千多家,使3万多家各类经营主体通过了年检;通过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指导,使我区全国著名商标实现了零的突破,省市著名商标的数量在全市各区县中实现了位次前移,这足以说明你对全区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事的市场经济秩序监管和消费维权工作,特别是食品流通、化危品市场、打击传销、取缔黑网吧、黑摩的黑中介、黑诊所等监管工作,既较好的维护了全区市场经济秩序,更对全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和民生的改善发挥了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在保证全国糖酒会的顺利召开、清理“十五小”企业、红盾护农、整治医疗广告、桶装水、烟花爆竹、废旧物资收购、烟草市场、学校周边环境、物流业规范、处置人造毛皮厂群访、养老平安扩面征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帮扶就业再就业、非公企业党建与文明诚信建设、对口支援新农村建设、人口普查、经济普查、乡村拆迁范围内涉企问题的处置等等,都很好地发挥了区委、区政府的顾问助手作用。特别在一年中完成了这么繁重的工作任务,没有发生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对工商分局的有效投诉,这就更不容易,更加见证了去年来参与工商工作会议时说的那句话,这支工商队伍是一支铁军。总之,区委、区政府对工商分局的工作是非常满意的也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全体工商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乡村建设跨越提升、工业振兴和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对于今年的工作布置,会前看过传林局长的演讲,贯彻落实上级安排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明确的措施和目标,对于各项工作的布置,区政府是赞成和支持的值此机会,再提三点希望:

更加主动地服务于全区发展。希望工商系统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一是要认清形势。找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工商工作的结合点,把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普遍要求与工商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更高的层次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更加全面地发挥工商职能作用。要以流通环节食品平安监管、反不当竞争、广告监管、打击传销等为重点,二是要突出重点。加强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维护公平正义的市场经济秩序。要依照全区建设创新型乡村规划要求,发挥部门联动作用、深入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着力加强对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的帮扶指导,不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积极履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牵头职能,认真落实全区“十二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要进一步加快12315规范化服务进程,大力开展消费维权宣传教育,加大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保证改善民生上争取更大作为。

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要结合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工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三是要夯实基础。不时加强学习型队伍建设,以更高的规范,建设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工商队伍。继续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讲境界、讲争先、讲奉献,激发整个队伍干事守业、争优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借此机会,最后。向工商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拜年,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第11篇

长期以来,严重的债务危机不断困扰着各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发展,美国底特律市因债务危机而破产再次为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敲响了警钟,长期以来,我国县市级地方政府缺乏债务管理理念,使其难以充分发挥有效的职能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不断被弱化,从政治学方面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产生和不断加重的原因来自于其管理体制、权力结构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本文主要对我国县市级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以缓解我国县市级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本文的研究因此具有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二、县市级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政治学分析

(一)县市级地方政府考核升迁体系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其任期内的经济增长情况为基准,以此来决定领导层的任免和升迁。这就使得很多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在任期内不断举债进行经济发展建设,过分提高GDP,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不断进行各项举债。但是在经济形势下降的情势下,地方政府无力偿还贷款,使其债务危机不断加重,进而出现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二)县市级地方政府财政体制畸形

我国县市级地方政府的财政体系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较为严重,很多部门在财政支出方面过于激进,使得地方政府的收入难以满足财政支出的需求,这样在长期内就不断使得县市级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不断加重,因此影响了地方政府的长期发展,使其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县市级地方政府财政体制的畸形发展是造成其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县市级地方政府权力结构失衡

权力结构对县市级地方政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县市级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出现严重的失衡。县市级地方政府在决策方面拥有绝对权力,在地方经济建设及举债方面虽然会参考政协的意见,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具有绝对的权力,因此使得政协参政议政只是流于形式,未能对地方政府的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致使地方政府的权力机构严重失衡,造成其在债务方面的危机不断加重,出现无力偿还债务等现象,给地方政府及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四)县市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体制缺失

债务危机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疏于对债务风险的管理就会使得县市级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进一步加剧,最终可能集聚爆发,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330个地级市平均欠债174亿元,这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地方政府过于重视经济发展以高度举债而忽视债务风险的防范和管理造成的。因此强化地方政府的风险管理体制是防范债务危机的必要举措。

三、缓解县市级地方债务危机的政治学举措

(一)完善县市级地方政府考核升迁体系

县市级地方政府要根据新形势下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要求不断完善县市级地方政府的考核和升迁体系,在对官员进行任用的过程中要坚持任人唯贤,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地方官员进行考核时不仅要考察经济发展指标,更要重视生态环境以及债务举借情况,并设定多个考核指标。对做出重要的贡献的官员进行必要的升迁,同时要坚持终生负责制,要在官员退休后也要追究其职责,避免地方政府因过度重视经济发展而大肆举债造成严重的债务危机。只有不断完善县市级地方政府的考核和升迁体系才能有效提高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意识,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理念,避免严重的债务危机。

(二)完善县市级地方政府财政体制

县市级地方政府在完善相关财政体制的过程中需要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充分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为基础,不断完善财政体制,使其最大限度上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根据地方政府既定的发展目标,适当进行财政支持,尤其要加重对公益事业的投资力度,以长期发展的眼光来完善财政体制,而要适当缩小对非公益事业的财政支持,使其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这样才能够不断完善县市级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对于控制债务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平衡县市级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

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我国县市级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绝对的权力,由于我国县市级政府较多,而且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重要政府难以对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使得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不断失衡。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协的参政议政能力,强化其对地方政府财政职能的监督,促使地方政府的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降低过度举债行为,以此来避免过度的债务危机。

(四)强化县市级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管理能力

债务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是县市级地方政府进行债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措施,同时也是我国县市级地方政府严重缺乏的必要能力。因此必须要通过引进专业债务风险管理人才以及完善债务风险预警和管理机制来强化其债务风险管理能力。要根据十以来我国对地方政府的相关要求,不断改革其现有的管理体制,尤其要注意防范债务危机,其中不断进行债务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是目前我国县市级地方政府在控制债务危机过程中首先要采取的措施。

第12篇

20__年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指导总体要求是: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法治创建,全力推动法治__建设,扎实搞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检查验收和“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大力促进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发展,为维护我县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围绕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一)立足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1、围绕加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职能作用,大力开展“与法同行,服务发展”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服务项目建设、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为重点,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经济社会管理、公正廉洁执法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目标任务,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将作为今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根据主题宣传活动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好实施方案,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活动,有检查、有效果。

2、围绕加强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广泛开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矛盾化解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开展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宣传教育,继续大力加强社会治安、、民族宗教、反和“两型社会”建设以及金融危机下企业发展等有关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平稳发展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3、围绕加强经济社会管理,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突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目标,不断更新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思路、手段、方法,积极加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口计划生育、婚姻家庭、资源环境、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等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及其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对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特定对象合法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努力提高执政为民、管理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4、围绕加强公正廉洁执法,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加强公正廉洁执法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大有关廉政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司法、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正司法、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5、围绕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大力加强普法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在“法律六进”活动中,要将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贯穿到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学法用法工作中,推进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积极开展好“六个一百”的创建活动,并做好“六个一百”表彰的推荐评选工作,确保我县“法律六进”的典型经验,在全省创建“六个一百”工作中榜上有名,从而推动全县“法律六进”工作更加广泛深入的开展。

(二)立足于结合社会管理职能和社会各类活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6、要结合各类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及其他纪念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3?8妇女维权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5世界环境保护日”、“6?25 土地日、“6?26国际禁毒日”、“7?11世界人口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纪念活动,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今年是“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十周年,为了做好十周年纪念活动,县依法治县办公室将积极筹划,组织全县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努力形成“12?4”全国法制宣传日良好的品牌效应。

7、要结合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开展的专项执法检查和“法治政府建设年”活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执法检查、法治政府建设年、法治__、法治单位等创建活动,深入宣传司法、行政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执法和依法行政的透明度,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公民依法依规办事的意识,

8、要结合各类管理社会的专项治理活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针对社会热点、难点和社 会矛盾突出问题,开展的社会专项治理活动,大力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酿造良好的和谐环境。

9、要结合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党群部门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针对管理社会的不同群体和对象的学法用法需求,采取各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

(三)立足于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方式方法。

10、不断巩固“多位一体”的立体普法成果。广泛利用现代媒体开展法制宣传,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联合举办专刊、专栏、专版等,开展深入持久的法制宣传教育。县普法办将充分利用《依法治理》简报、__司法行政网《__普法》和《__通讯》“案例说法”这两个专栏平台,及时反映全县的普法动态,推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组织各种专题法制宣传活动。

11、健全完善农民法制学校、居民法制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等法制宣传阵地。充分挖掘群众身边的法制素材,创作小品、短剧、诗歌、戏曲等法治文艺作品进行法制宣传,以案说法,寓教于乐,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效果。开辟手机普法短信、网络电视、电子显示屏等新的宣传渠道和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扩大法制宣传的履盖面和影响力。

12、积极筹备参加全国“五五”普法神州行媒体系列宣传活动。对全县“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及其总结验收情况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充分展示我县普法二十五年、依法治理十五年,特别是“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经验成果。

二、以“法治__”创建为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理。

13、要加强贯彻落实《法治湖北建设纲要》和《法治湖北建设纲要实施意见》。大力宣传法治湖北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内容和方法步骤,并使之深入人心,努力营造推进法治湖北建设的舆论氛围。

14、要大力推进和全面启动法治__建设。一是制定下发《法治__建设实施意见》,召开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贯彻落实《法治__建设实施意见》;二是督导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好贯彻落实《法治湖北建设纲要》和《法治宜昌建设实施意见》的方案,提出开展法治乡镇(单位)建设的意见和措施,整体推进法治__建设。三是要切实开展法治乡镇(单位)建设试点工作。通过举办试点,找准切入点,创建载体,积极开展法治__建设活动,逐步推进我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法治化进程。四是把“法治__、法治乡镇、法治单位”创建活动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制定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工作标准和相关配套措施。

15、要建立健全法治建设工作机制,为法治__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认真贯彻执行县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__县普法依法治县成员单位工作职责》、通过检查督办和交流通报情况等方式,积极促进相关工作制度的落实。

16、要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明确法治__建设考评内容、考评标准、考评(来源:文秘站 )方式方法、激励奖惩措施,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法治__建设工作考评体系。推行法治__建设目标责任制,各乡镇也要将法治乡镇建设纳入本地目标责任制共性目标的考核范畴。

三、以“五五”普法规划为重点,圆满完成“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

17、今年是“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总结验收之年,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万无一失,确保各级检查、抽查一次性验收合格;为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增光添彩,为争创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奠定良好的基础。

18、要扎实组织实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总结验收工作。县将根据省、市普法依法治理验收标准出台《__县“五五”普法检查验收方案和检查验收标准》。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对照全县检查验收标准,开展查漏补缺和回头看的自查工作,强化整改措施的落实。全县将在5月底前完成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的检查验收工作。6月份迎接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对我县的检查验收工作。接着迎接省对我县的检查验收。全省检查验收结束后,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做好国家、省、市、县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推荐申报工作,做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总结表彰各项准备工作。

19、认真筹划制定“六五”普法依法治理五年工作规划。在全面总结25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和征求各相关部门和社会群众的意见建议,认真谋划好全县“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使我县“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有新突破,在法治__建设引领下实现新发展。

四、紧紧围绕今年普法依法治理重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20、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今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大事多、要事多,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抓紧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工作方案和措施,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安排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