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

时间:2023-07-21 17:26: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

第1篇

根据XX市健康促进医院项目工作方案,为促进医院“健康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我院在院领导班子、主管院长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在本院相关职能科室、临床科室的大力配合下,健康促进医院的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 项目实施情况

(一) 组织机构网络建设。

1、   建立并完善健康促进医院机构及网络。

调整了健康教育医院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各科室成立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在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工作,完成了健康促进医院组织机构的网络建设。

2、制定健康促进医院政策

    在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初期,在院健康促进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院制定和完善了健康促进医院的各项政策。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管理制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例会制度》、《医院职工健康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医院健康教育考核评价制度》、《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健康教育科工作职责》等。

(二) 培训是前题,全员行动是根本

按照《健康促进医院工作基本要求》和《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文件要求,2016年10月XX院长主持召开健康促进医院工作部署动员会,部署相关工作内容,明确任务和步骤、部署和要求。公共卫生科按照会议的要求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能》培训,并对培训进行考核。使全院医护人员都参与到健康促进医院的工作中。

(三) 合理布局,优化流程,提供舒适优美的就医环境

我院优化了就医环境,完善就医流程。门诊大厅建立了健康宣教区,定期更换宣传资料,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医院开通电话及网上预约咨询,开通绿色通道,提高患者满意度。病区环境清新整洁,优化便民服务举措,并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通过随访真正解决具体问题、用药咨询、提高复诊率、慢病跟踪管理、增加患者群,并有督促检查与绩效挂钩,有力的推动了创建工作的进行。同时院内的安保、消防、食品安全;院内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标识清晰,收集、放置和转运合理,符合院感规定。保证了患者安全就医。环境设施应该满足残疾人群、老年人群和其他特殊人群的需求:如无障碍设施、老年人优先窗口等。

(四)宣传是保障,加大培训教育力度

 1、院内加强培训:医院向全体员工宣传和贯彻开展健康促进医院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召开了我院的健康促进医院项目的推进大会。对全体职工进行健康促进医院有关理论和知识培训,公布并宣传贯彻医院出台的各项健康政策和措施。

 2、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医院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优势,通过LED大屏幕、报纸、微信、网站等形式普及卫生知识和防病知识,健康素养66条;院内利用门诊大厅LED大屏幕定期宣传健康教育内容;二楼、三楼候诊区设立了健康教育宣传架,宣传栏、电视定期播放健康教育内容,各临床科室设有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月更新宣传内容。

3、完善健康教育内容,保证健康教育促进工作落到实处

开展特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向社会开放健康教育讲堂和专项健康教育讲座。在2016年“孕妇大讲堂”、“健康主题日宣传”、“社区讲座”基础上,2017年建立了“康复治疗室”、“健康小屋”等健康教育讲堂。利用网络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随访延伸至社会,深入社区、家庭,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医院定期组织志愿者下乡对农村居民进行免费义诊、免费体检和健康咨询,发放健康教育宣传知识宣传单,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4、定期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活动做满意度评估

回访中心每月对全院的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及时向科室反馈回访意见及建议,护士长督促检查,并纳入护理质控内容,确保随访效果,每季度对随访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帮助解决,通过跟踪,患者对健康教育活动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五) 控烟是前提,全力创建无烟医院

1、加强领导、全面禁烟。为切实做好我院全面禁烟工作,落实责任,特成立控烟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公共卫生科。

2、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医院印制了控烟教育宣传资料,分发给每一位医务人员、病人及其家属,院内不定期的在LED大屏幕、院报、宣传栏进行宣传吸烟的危害,形成多方位的宣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为控烟工作造势,以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3、制定制度,严格控烟。医院出台了《各级控烟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并下发到各科室,医院明确规定在医院内一律禁止吸烟,并张贴了醒目的禁烟标志。每个科室有2-3名医务人员作为科室的禁烟监督员,保洁和保安员也承担起禁烟巡查员的责任,禁烟无死角。发现病人及其家属吸烟,要及时讲明道理,加以劝阻,发现医务人员吸烟,按制度处罚,绝不姑息迁就。制度实施以来,引起全院高度重视,大家都能严格遵守,达到了令行禁止的目标。

4、坚决杜绝烟草广告。医院各科室绝不允许张贴烟草公司提供的广告画、招贴画,绝不允许采用任何形式的促销手段销售烟草。制作禁烟手册及折页,并由责任护士发放给每个患者,把吸烟危害纳入健康教育手册内容,进行健康教育,谁发现谁制止,保证做到无烟医院,各科室均建立了专门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做到内容及时更新,动态管理。

二、考核评估

依据《健康促进试点医院考核标准》(2016版)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我院对健康促进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自查及评估,各项工作都达到了规定的标准,我院将依据标准每年对健康教育促进工作进行自查和总结,发现问题、查找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将对病人健康教育活动做满意度评估,并将其纳入到质控体系中。

三、存在问题。

通过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我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以下不足:

1、对健康促进医院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的内容还应该更加丰富多彩一些;

3、无国家推荐的合格的戒烟药物,制约着戒烟工作的成效。

4、无烟医院及健康促进医院的长效机制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四、今后工作思路

1、完善《健康教育活动满意度测评表》

为了了解患者和家属对我院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否满意,了解普及情况、对内容了解程度、对内容的关注度、满意度、可行性、教师主讲的能力和水平,以便及时纠正、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及时更新健康教育内容,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护理部定期发放《健康教育活动满意度测评表》,切实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创新健康教育内容

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设置了健康教育室,制作了健康教育宣传板,健康教育手册及折页,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床旁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

3、创新健康教育形式

各科室针对不同患者编排了各种健康操:糖尿病健康操、甲状腺、乳腺术后康复训练操、孕妇操、腰椎术后康复操等,对患者进行指导,提高了患者的理解程度。

4、持续加强控烟宣传工作力度,使这项工作持之以恒的进行下去。

第2篇

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无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系统,是衡量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达到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使健康知识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去,健康教育处方的合理使用和设计是关键的一环。健康教育处方是一种常见的健康教育传播资料,是配合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实施的辅助宣传资料,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作用。在健康教育中,要想健康教育处方发挥应有的作用,应确保健康教育处方设计合理化,这样的健康教育处方才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有效传播健康知识。

一、健康教育处方及其合理设计

1.健康教育处方

健康教育处方,是以医嘱形式提供的一种健康教育文字材料,它针对某种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对病人进行防治知识、用药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指导,帮助病人进行自我保健和家庭保健。健康教育处方以健康教育和促进健康为根本目的,通过文字材料的形式宣传健康知识,有效了弥补了口头健康教育形式的不足,便于阅读与保存,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疾病预防和保健意识,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率。

2.合理设计的解读

目前,健康教育处方已经出现了很多,如感冒预防健康教育处方,便秘健康教育处方、肺炎健康教育处方、白内障健康教育处方等。通过查看这些健康教育处方,可以知道处方内容基本包括:某种疾病的特点、临床表现,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医疗、生活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同时涵盖一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内容。此外,健康教育处方的具体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折页、传单、单页、书签、小册子、画册、卡片等,设计制作时尤为注重图形设计和色彩搭配。

健康教育处方的使用是健康教育实施的关键一环,为保证使用效果,达到预期的健康教育效果,确保处方设计合理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的健康教育处方设计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内容设计合理,二是形式设计合理,做到处方内容具体,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形式外观精美,易于阅读和保存。具体的说,健康教育处方要涵盖疾病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注意事项、保健措施等内容,同时设计精美、配有图解,生动形象、通熟易懂,以便患者阅读和理解。

传统的健康教育处方多是纸质的,虽然制作成本低,但是不易于长期保存,且无固定的放置位置,没有达到理想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知识传播效果。为了提高健康教育处方形式设计的合理性,可以采用卡式处方,这种形式的处方外观精美、保存方便,能悬挂在患者床头固定醒目的地方,患者随时可以阅读。此外,在处方平面设计上,要配有图解,文字与背景色彩对比要醒目,便于患者阅读。图形设计越简单越好,不必过于复杂,色彩要避免华丽,以免喧宾夺主,简便实用就好。合理的文字书写、图形设计和色彩搭配才能产生良好的整体设计效果,达到理想的健康教育作用。

二、健康教育处方合理设计的方法和具体流程

健康教育处方的合理设计要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按程序办事,使设计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便于提高健康教育处方设计水平和健康教育质量。

首先,全面评估患者的资料,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评估资料有包括患者现有的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文化背景及学习态度等,尽量确保资料完整、真实、可靠,否则难以保证处方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病人需求,然后确定处方设计的目的。

其次,根据设计目的拟定处方内容,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强,具体包括饮食、生活习惯、治疗、注意事项等。

然后,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听取患者及其家属意见,不断调整与完善内容。同时,根据患者喜好设计处方形式,如7岁-10岁患者,平面设计可以采用卡通形象,用夸张、色彩鲜明的图解展示预防措施,吸引患者注意,以便其阅读。

最后,定期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具体方式可以采用电话回访,或是门诊复查时进行评价,为患者提供长期的咨询服务,指导患者进行个人保健和家庭保健,促进健康与防治疾病。

三、健康教育处方合理设计的注意事项

第一,健康教育处方内容设计要有理有据,科学合理。若不具备科学性,处方无法发挥作用;第二,文字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尽量少使用专业俗语,便于患者或普通大众阅读理解;第三,健康教育处方不能违背治疗原则,遵循医生指导,与疾病治疗保持一致;第四,处方内容搭配要合理,以健康教育内容为主,同时配备一些心理疏导、注意事项、肢体锻炼等内容,相互配合以达到健康教育目的;第五,处方上要有联系方式,在患者有需要时可以联系咨询,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健康教育服务,提高健康教育质量;第六,真正考虑患者需求,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可对处方做特殊化处理。如,老人患者,可设计字体大、画面简单的处方卡。

第3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379

临床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是医院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1]。临床护士以其特有的优势,深入持久地对患者及患者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以行为改变为目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护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深入,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用于临床,这对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临床情况灵活采用健康教育方法,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学知识,促进患者的疾病更好康复,受到患者的欢迎。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医务人员改善知识结构,通过健康教育的窗口,宣传自身医疗技术特色,树立良好公众服务形象。医院健康教育不仅为患者及家属普及了科普知识,还为他们树立了健康自我管理意识,达到促进全民健康的目的。

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内容

入院教育:患者入院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是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生活环境、注意事项等。采用口头教育或宣传资料等形式,旨在使患者和陪护人员尽快熟悉住院环境,稳定情绪,遵守住院制度,积极配合治疗。

巡视过程中的健康教育:护士在巡视查房和在病房进行各种处置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心理需求,进行心理护理,协助医生激励患者建立健康行为,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促进患者身心康复。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疾病防治、康复等方面的教育。

一对一健康指导:针对各类疾病、不同性别、年龄段等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提出了健康教育的要点,提出患者加强自我保健的方法和行为目标[2]。对患者及家属做全方位的指导,其中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作息指导、用药指导、行为指导等。

出院教育:住院患者基本恢复健康后,在出院前护士给予的出院指导,目的是巩固住院治疗及健康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的形式

健康教育处方:临床各病区均配备报刊架,各科报刊架放置十余种健康教育小处方,内容为本科常见病、多发病,方便患者及家属取阅,通过阅读可以让患者了解到更多健康教育知识。

健康教育讲座:各临床科室按要求每个月都对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1次健康教育讲座培训,各科根据病种不同讲座内容有区分,大多数是一般卫生知识的宣教内容,有时也根据季节流行病进行健康指导。这种形式容易使被教育者接受,同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牌:每个病区走廊都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2个月更换1次,根据季节、科室、病区特点把健康教育的内容图文并茂的展示给患者及家属,部分科室在走廊墙面增设了宣传牌,内容固定宣传控烟和预防艾滋病、性病这些方面。

出院后(随访)健康教育

出院后健康教育是出院健康教育的延伸[3]。对象主要是有复发倾向,需要接受长期健康指导的慢性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是一个连续追踪过程,通过书信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家访、电话咨询等方式,针对病情现况和患者需求,修正治疗方案,给患者以长期、动态的相应健康咨询和指导。

讨 论

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把病房作为是一个重要结合点,一方面病房是患者集中的地方,有众多可教育的对象。另一方面人们往往在患病时才知健康保健知识的重要,临床护士搞好医院健康教育常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开展健康教育以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问卷调查健康教育知晓率达到98%,大部分患者自觉改变了许多不良生活习惯,提高了健康意识。也使受教育者进一步了解了医疗保健的常用知识,有效控制了疾病的发生或病情的恶化,降低了发病率和缩短了病程,对恢复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慧敏.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中外健康文摘,2011,8(14):385-386.

第4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班级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这样,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尽管起步较晚,但因为现实的客观需要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十多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成员的普遍认可。

无庸讳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暴露出各种问题。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只有直面这些问题,积极探讨解决之道,才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一、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在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重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活动的渗透,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渗透。就是说,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活动的渗透,没有或者很少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班级各种教育活动中。当然,把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活动渗透到班级管理中是有益的,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难以达到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最大化,不能充分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暴露出这样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班级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近年来,研究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应从二个角度去理解:一是从宏观上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来理解,即是说实现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人们对学校教育目的更全面的要求,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二是从具体教育活动的角度来理解,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学校组织进行的各种具体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它必须通过教育者有目的的工作来发挥作用[1]。因此,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只停留在具体教育活动,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不仅没有从宏观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而且在微观上也仅仅把它视为一种存在于其他教育活动之外的具体的教育活动。其结果是: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原先的班级管理的教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活动的简单叠加。

二、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认识的加深,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认同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是个体具备全面的、能够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能力和思想、文化、品德等素质的综合。正如卡普兰(Kaplan,L.)所指出的那样,心理健康是一个“混合的领域”,“它不仅包含知识体系,也包含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人际关系的质量”。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所涉及到的并不仅仅是心理本身,而且还包括个体的整个生命活动系统。正是由于人们对心理健康认识的变化,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已经不再局限于一种矫正性的教育活动,更是一种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性教育。显然,基于这样认识的心理健康教育它不只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在内涵上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等概念应该是基本相同的。因而,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的教育活动同时,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才是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充分发展。

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实现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它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呢?本文认为它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健康”与“不健康”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这里说的发展一是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展(全体发展);三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人发展);四是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发展,都有发展的潜力,因而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2.从学生地位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传统教育(如凯洛夫的教育学)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实实在在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为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学生是自己认识、成长和发展的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布鲁纳语)。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是一种真正体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教育。

3.从班级人际关系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建立在新型人际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活动。与传统教育相比,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倡导并强调师生间的合作式、民主式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的特点是师生间的真诚、亲密、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助过程,教师应多持移情性学生观,多持非批评性态度,切忌以命令或教训的方式对待学生,应更多地扮演学生的朋友、“参谋”乃至“同伙”的角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开放自我,从而接纳教育与辅导。在教育与辅导过程中,教师只是协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重视同伴间的互相作用、彼此交流和共同发展。

4.从教育机制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含义就是“助人自助”。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作为受助者,他(她)得到别人(教师、家长、同学等等)的帮助和教育;作为助人者,他(她)可以用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去帮助别人(主要是同年龄群体中的人)。从纵向上看,学生先是受助者,后成为助人者;从横向上看,学生要同时扮演受助者和助人者两种角色。但不论是纵向还是横向,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的和最重要的目的乃是实现学生自己帮助自己。因此,教育者一要摆正自己作为“协助者”的位置,不以“万事通”的态度代替学生解决问题;二要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集体氛围,调动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将他们在“他助”与“互助”过程中学到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人生技能,从而实现“自助”,进而达到自我完善与发展。

5.从教育技能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需要专业化技能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一般的教育技能外,还需要掌握特殊的专业技能。如在咨询过程中,辅导人员就需要运用专注、接纳、倾听、同感、澄清、面质等精妙的专业技能;而角色扮演、心理剧、系统脱敏、行为修改等,更是一些专业化的技术。可以说,这些专业技能与技术是传统教育方法的提升,有些甚至是传统教育技能中所没有的。正因为如此,这种专业化技能不仅成为传统教育技能有力的补充,而且也能为传统的教育技能带来某种“革命”。当然,教师掌握这种专门的技能与技术也就成了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之一。

三、理念渗透的基本策略

看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把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仅视为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活动的渗透,实际上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简单化的反映。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项专门的教育活动,更是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育信念和态度。在相当多的班级管理者看来,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当然这种渗透是有益的,是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我们忽视了更重要的一点:构建一种内化在教育者行为中的教育态度和固化在班级环境里的教育氛围。因此,基于理念的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班级管理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使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指导班主任教育行为的教育思想,而不仅仅是一种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这里所说的对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的调整包含了班主任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

其次,班级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要求,任何的教育活动都必须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观规律,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第三,班级管理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班级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物质生活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具有含蓄化和潜在化的特征。教育对象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个体行为的改变、心理障碍的矫正需要教育者精心设计、严密组织教育活动,其中包括对教育态度、教育环境、教育氛围和人际交往要素的优化。因此,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要求将学生置于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利用内在的、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因素对其施加积极的影响。一些班级缺乏平等、宽松、尊重的人际氛围,教育专制、师道尊严、封建等级观念、官本位等陈腐思想依旧在毒化教师的教育态度和班级的教育氛围。教育者的言行中处处表现出生硬、粗暴、武断的态度,缺乏平等、尊重、关爱等人文关怀精神。综观班级管理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经常出现“严禁”、“违者严惩”、“后果自负”等词语,而象“请”、“谢谢”、“希望”等亲和性词语却非常少见。这样的班级环境必定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学生对学校生活感到厌倦、压抑,不被尊重。因此,班级管理者应从日常的教育活动入手,改善自身的教育态度,构建平等、民主、尊重、开放的人际环境和卫生、整洁、舒适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使学生在这个优美、愉快的环境中时时处处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周围环境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在这样的环境中,教育者有目的的教育影响不是通过生硬、强迫的方式施加给学生的,而是潜在地、自然地对学生发挥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存在于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中,使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个根本要求。班级管理者必须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努力为学生营造优美、整洁的自然环境和平等、信任的人文环境,使班级乃至学校真正成为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场所。

第5篇

目前健康教育的开展受到了服务对象的普遍好评,其重要性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和认同,护理健康教育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2]。但是,临床健康教育主要是由护士来完成的,实践证明,护士作为服务者、教育者和合作者,已成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3]。当前关于医师实施健康教育的文献远远少于护理健康教育的报道。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护士的工作,也是医师和其他医务人员如药剂师、检验师、影像技术人员等的共同责任[1]。对于健康教育需要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医师在认识上还存在不足[4]。医师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5],但未能发挥应有作用[6],临床健康教育中有“重护轻医”的现象[7]。本文就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误区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医院健康教育水平提供参考。

1护理人员在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1.1相对滞后的护理观

由于长期以来受功能制护理模式的制约,护士普遍对现代护理观缺乏全面的认识。多数护理工作者还没有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观念转变过来。董霞等对254名护士现代护理观的调查结果表明,17.3%的护士认为护理是非独立学科,从属于医疗;66%的护士认为生物学因素是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11.4%的护士认为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无关[8]。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体护理实践成功的最重要环节之一[9]。相对滞后的护理观影响整体护理的开展,使健康教育工作仍停留在疾病知识的宣传上。

1.2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

较多的作者认为护理人员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将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概念混淆[10-13]。卫生宣传是知识的单向传播,接受对象比较泛化,且不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健康教育以个人、集体的行为改变和环境改变为着眼点,根据健康问题特征和角色变化而采取各种教育形式,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是连接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桥梁,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是全球推进“人人健康”的核心策略[14]。

1.3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认识不清

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及其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15]。调查显示,85.5%的护士对这一概念认识不足,多数护士认为进行健康教育以病人或家属掌握疾病知识为目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人不健康的行为[11],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护理的根本目的(恢复、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致性认识不清。

1.4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地为护理对象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不仅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同样适用于护理健康教育。实践证明,健康教育程序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调查表明,84%的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16],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有效的开展。

1.5对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健康教育是一门牵涉多学科的应用学科,其学科基础包括预防医学、社会医学、传播学、行为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这些学科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但是我国的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18]。调查表明,87.5%的护士明显缺乏护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的发展[11]。通过抽查反映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一部分护士在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还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18]。

1.6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对承担的角色认识不清包家明等调查得出,80%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对承担的角色认识不够明确[11]。护士对健康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认识不够明确,仅仅把自己看作是一名疾病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把自己看作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计划者和评价者。

2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中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操作,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19],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中,不能很好地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1评估

评估是了解教育对象需要学习什么知识或者获得何种技能的过程,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是有效实施健康教育的关键[3]。

2.1.1评估的内容在评估时护士要从整体入手,既要考虑健康教育对象的生理(是否有体力学习)和心理(有无学习的愿望)两方面的学习能力,又要考虑感情状态(动机)和经验状态(以前的经历、技能、态度和学习能力),还要评估家庭的状态(家庭教育情况、生活方式、信仰、家庭成员的关系、对目前状况的了解等)。一些护士只是将疾病的知识灌输给病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与了解[1]。

2.1.2评估的目的目前许多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不符合现代质量观的要求,没有满足护理健康教育对象明确的和隐含的需要,没有考虑病人的动机和需要,没有把病人最明确的需要放在首位。

2.2计划

计划过程即确定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方法。

2.2.1护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拟定目标时应考虑到病人缺乏哪些知识和技能,病人的态度与兴趣,病人的文化程度与接受能力,完成目标的难易程度,完成目标的顺序。确定的目标不仅要符合病人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其可行性,施教者的教学能力、知识水平以及教学条件、设备等[20]。

2.2.2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21]。护士对住院病人实行的健康教育多为疾病教育,以病人和家属掌握疾病知识为目的,对心理护理,尤其是出院后指导病人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未受到关注。

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的做法是常规性的,缺乏个体针对性,流于形式,资料没有量化,内容不具体[16,22,23]。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条文,很多护士在工作中机械地执行,把它作为护士长布置的一项任务来完成,停留在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上[24]。护士在对不同需求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病人个性化需要的内容[25]。罗洪等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关于病人护理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较多局限在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指导、了解住院环境规则和出院指导等方面[22]。

由于健康教育中“重护轻医”,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覆盖面太宽,超出了护理的职责范畴,违背了护士的职业要求,容易引起医护患矛盾;健康教育的内容超出了护士的知识能力范畴,影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护理人员没有建立与医师合作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宣教的内容与医师的不统一,也影响了病人对护理健康教育的信任程度。

2.2.3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目前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单一,健康教育大多存在内容相同,针对个体的少;读的多,讲解的少;书面的多,操作指导的少;灌输的多,注重反馈的少;单向传播多,双向交流少[16,24]。护士采取的教育形式是口头式教育方式为主和辅助宣传资料方式[25,26]。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有:个人宣教、小组宣教和病人座谈会,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形式上不规范,随意性大[25]。包家明等调查80.5%的护理人员缺乏选择最佳健康教育方法的能力[11]。南秀荣等研究认为采取宣讲加卡片、图画、示范、录像等组合形式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26]。

2.3实施

评估和计划是健康教育的准备阶段,是健康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实施是具体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的过程。护士在实施过程中对健康教育时机把握不当,护士只重视给病人做健康教育指导,而忽视了病人的感受,影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26,27]。黄俭强等对五种主要护理杂志1998年至2003年发表的、经过筛选符合研究要求的248篇与健康教育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定性分析,只有19.8%的健康教育研究较好地遵循了健康教育的程序进行实施[28]。

2.4评价

护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应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其目的是测定教育对象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以便修改原有的计划,改进教学工作。包家明等调查的结果显示,有81%的护理人员不能有效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11]。一些护士不重视、缺少教育计划实施后的评价[10,16]。

2.4.1评价形式和方法护士要根据教育计划和实施情况,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类型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直接观察病人,对病人进行提问,与病人家属交谈,听取病人复述及自我评价,观察病人的记录,书面评分和小测验小结,由病人和家属演示护理技能等,了解其掌握健康知识和自我护理技巧的程度[23]。

目前研究多采用问答、问卷等主观测量方法进行评价,注重实施过程的评价,缺少护理健康教育对象的反馈,缺乏细化、量化、客观的评价指标或标准,难以统一和比较。

2.4.2评价内容与指标在整体护理中开展的健康教育评价应突出以病人为中心,即由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评价转变为对病人的实际效果评价。以往健康教育的评价指标多是从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如病人满意度的提高和护患纠纷的减少等[17]。

2.4.3评价效果病人教育的目的是增进病人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因此,应评价病人的健康知识是否增加,态度及行为是否朝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变,并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达到教育目标[29]。

3结论

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作用,但客观地评价其水平,大体上还是处于初始阶段[9]。为进一步促进护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在护理职责范围内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尝试建立适合我国目前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及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廷忠,郑建中主编.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

[2]程金莲,韩世范,乔玫,等.实施整体护理后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6):348-350.

[3]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79.

[4]周广海,孙加富.盐城市临床医生参与健康教育调查分析[J].交通医学,2002,16(1):92-93.

[5]刘蓓.上海市区医院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1999,15(4):43.

[6]刘西京,米光明,甄会斌,等.石家庄市万名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在职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1999,15(12):21.

[7]陈桂芸,刘轶,齐兴兰.医院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1,4(9):729-730.

[8]董霞,吴欣娟,田俊英,等.245名护士现代护理观认识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33.

[9]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327.

[10]徐连文.护理健康教育所面临问题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82-1583.

[11]包家明,顾惠娟.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认识误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48-450.

[12]张雅诗.国内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56-57.

[13]汪凤兰,何英,王桂生.影响我国护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5):12-13.

[14]包家明,霍杰主编.护理健康教育临床问答[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137.

[15]张王月,高德彰,吴光煜.病人教育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6-367.

[16]徐燕.关于医院健康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52-53.

[17]黄津芳,刘玉莹主编.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9-123.

[18]陆烈红.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0,15(11):691.

[19]包家明.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应用[J].护理研究,2002,16(7):375.

[20]张王月,庞洁,高德彰,等.病人教育的程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8):347-348

[21]周兰姝.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策略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0):776-777.

[22]罗洪,陈伟菊,何金爱,等.护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的再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32-233.

[23]宋丽华,张香琴.22所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65-66.

[24]胡容.护士长对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认识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1,16(1):687.

[25]张镇静.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健康教育效果及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6):439.

[26]南秀荣,李新霞,曹燕,等.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方法探讨

[J].齐鲁护理杂志,2002,8(6):403-404.

[27]孙淑兰.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医学,2004,10(10):946-947.

第6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医院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与系统的护理行为相结合,贯穿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健康。我科自2001年正式开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以来,不断探索有效健康教育方式,完善健康教育内容和手段,取得较好成效,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1全面提升护士开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护士作为医院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责任感以及自身对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方法及技巧的掌握程度都影响到实施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1.1引导护士正确认识临床护理教育 我科通过理论灌输、行为引导、案例分析等各种方法的结合应用,积极引导护士充分认识到医院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解决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增强整体护理效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作为医院临床护士,不仅要给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还要为促进患者的健康提供服务,教给患者及家属有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使其对疾病防患于未然,正确对待疾病,减轻心理负担,调动主观能动性,自觉配合医疗、护理,减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避免疾病复发,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1]。

1.2督促熟练掌握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知识 要达到预期健康教育的目的,护士自身应熟练掌握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知识。我科在充分完善健康教育资料的同时,通过理论授课、查找资料、现场提问、试卷考核等形式,督促护士认真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指导患者。

1.3在实践中引导护士逐步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技巧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有正式的护理健康教育活动,即按教育程序,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和必要的工具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专题的健康教育;也有非正式的护理健康教育活动,主要以语言教育方法为主,比如在进行护理活动时,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简短的说明和指导。教育方法有语言教育、图文宣传、电化教育、实践教育等。常用的教育技巧有基本沟通技巧(如谈话、提问、非语言沟通等)、组织小组讨论或座谈会、组织专题讲座等。护士只有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方式、方法和技巧,才能不断提高护理健康教育的水平,确保护理健康教育计划的有效落实。我科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以老带新、言传身教;制作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经验交流、总结提高等方法,引导护士逐步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技巧。

1.4 制作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指引护士规范、连续、完整地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健康教育路径是依照标准护理计划,为某一类患者制定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路线或表格[2]。我科将科室常见病多发病,分别制定相关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将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内容标明,护士可根据路径表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时间性,循序渐进、分期分段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3]。

2丰富临床护理健康教育资料

2.1制作常用健康教育的影像资料 我科拍摄了如术后基本活动方法、甲状腺功能锻炼方法、乳腺癌根治术后功能锻炼方法等影像资料,结合语言教育、现场指导等,有效地加深了患者及家属的印象,使其能尽快掌握并应用。

2.2 制作健康教育小卡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常规做好口头宣教的基础上,我科还实施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小卡片为模式的健康宣教方法,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健康教育小卡片设计小巧、精美、便于携带,将疾病知识、用药指导、检查注意事项、出院指导等内容用简洁的话语,配合形象的漫画图案,使患者或家属愿意阅读,利于掌握。同时也方便护士随时持卡宣教,不易出现遗漏或错误。

2.3开设健康知识小课堂 随着医院结构和服务功能的不断扩大,护理健康教育得到不断的发展,其内涵也由狭义向广义扩展。狭义的护理健康教育,其目标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健康状态和疾病特点,通过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广义的护理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为改善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社会成员以及医院职工的健康相关行为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我科从2012年开始,每月开展四次健康知识小课堂,通过幻灯普及常规健康知识及本科相关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同样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

3完善评价措施,确保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3.1实施护理组长评价、护士长抽检制度 我科采取护理组长评价、护士长抽检制度:护理组长对本组护士所进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必须逐条进行评价,了解患者是否真正掌握,宣教内容是否齐全,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指导,督促责任护士进一步做好相关临床护理宣教工作;护士长每周抽检部分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情况,了解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是否执行到位,组长是否认真进行效果评价,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通过上述制度,促进本科健康教育知晓率达100%。

3.2问卷调查 为了确保健康教育的效果,每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从中了解这段时间来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患者及家属有哪些意见建议,从而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认真满足患者及家属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

4增强法律意识,避免法律纠纷

进行临床护理教育过程中所有教育指导内容均应来源于正规出版刊物,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方能有效避免法律纠纷。

我科通过上述措施,提高了护士进行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丰富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完善了临床护理健康教育资料,有效提高了健康教育的知晓率;许多护士受到患者的表扬,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责任心和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化前珍.社会护理学概论[M].西安:第参考文献.

[1]张振路.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南[M].广州:广东科级出版社,2002:1.

第7篇

【关键词】产科;孕产妇;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1]。妊娠分娩是妇女一个正常而又特殊的生理过程,但由于缺乏对分娩的直接经验,加之周围分娩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孕产妇产生了明显的心理负担。如何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产科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它对做好围产期保健,促进产妇顺利分娩,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对母婴保健的重视,产前、产时、产后服务模式转变为以母婴安全、健康为目的,以人性化服务的现代化为目标来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原则是要以产妇为中心,以爱母行动为准则,医务人员要认识产妇是分娩的主体,尊重产妇。在整个孕产期为其提供不同的健康教育。本文对我科2006年100例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方法,报告如下。

1 方 法

1.1 了解孕产妇的知识需求,坚定开展健康教育的信念 我们随机进行了一次住院孕产妇健康知识需求情况调查,对100名孕产妇调查情况表明,对知识需求程度迫切的占82%,一般占13%,无所谓占5%。调查资料反映了人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坚定了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信念。

1.2 根据产科特点,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由于孕产妇入住院时间短,周转快,知识需求量大,层次参差不齐,故教育方法应符合个体化的需要。针对不同个体,找出存在的健康问题,制定了从入院待产、分娩、产后、出院指导等住院分娩全过程的系列教育计划,对妊娠并发症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教育计划。

1.3 确定和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 根据产科的特点,采用书面、口头示教等方式,加强床旁交流。要求护理人员在住院分娩全过程的不同时期,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宣教。

1.4 评价直接观察:由护士直接观察产妇操作,如哺乳姿势等。直接提问:由护士不定时抽查,提问产妇有关知识,如母乳喂养好处、科学育儿等。问卷调查:出院前由护士长发知识问卷,并收回问卷,可针对不足再次指导。

护士与孕妇沟通除了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熟悉其他相关知识,如心理学和人文科学等。在业务上不断充实自己,并注意擅长应用非语言行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激发孕妇的主动参与性,使孕妇在身心上获得最大利益,对宣教成功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分阶段进行健康教育

2.1入院教育(1)无产兆的孕妇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为其进行环境介绍、入院须知、陪护制度,使孕妇尽快适应医院环境。(2)对于有宫缩的孕妇,根据产妇入院时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给予有效、正确的指导。

2.2 住院教育

2.2.1 产前教育通过各种图片、播放录像让产妇及陪护了解胎动、破水、先兆分娩、临产标志、告知分娩过程可能产生的疼痛及原因、疼痛出现的时间及持续时间,让产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加自信性和自控感。教会产妇及家人减轻分娩疼痛的方法,如有特殊情况即进行个体化教育,如胎膜早破要讲解卧位方法,保持会阴清洁,观察羊水性状;如胎儿窘迫,要注意监测胎动,左侧卧位;如糖尿病即给予饮食指导等

2.2.2 产程教育在临产后特别是第二产程,助产士陪伴在旁,指导产妇的呼吸和放松运动,在宫缩间歇期,指导产妇放松休息,恢复体力。做好临产的监护及指导 当孕妇进入临产后,因宫缩的阵痛,对胎儿安全及担忧能否顺利分娩产生紧张、焦虑心理。虽有助产士进行责任助产,指导正确有效的呼吸和屏气,使用交谈艺术,分散其注意力和适当进食、适时排尿,不仅减轻不适和消除孕妇的恐惧心理,而且更能使孕妇增加安全感和信心。同时加强对分娩知识的介绍,有利于孕妇在分娩过程中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促进产程进展。

2.2.3 产后教育(1)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产妇回到病房30 min后,第一次由责任护士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充分尊重母婴的个体行为,采取针对性教育护理措施,在护理迫切型和兴奋型新生儿母亲时,要注意预防皲裂的发生,一方面不要让新生儿太饿,另一方面要教会母亲保护的方法,如用乳汁涂于;在护理延迟型新生儿之母亲时,因新生儿对吸吮不感兴趣,母亲最容易丧失信心,护理人员应向母亲说明这种现象是暂时的,鼓励母亲坚持让新生儿反复吸吮。(2)正常分娩后产妇即可进食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营养应丰富,少量多餐,汤汁类可促进乳汁分泌。(3)活动与休息指导。(4)护理。出院进一步落实保健指导 出院时,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评估,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进行保健指导,尤其是宣教母乳喂养和促进子宫复旧的各种方法,如产后运动,给予必要的性生活和计划生育指导,并告知产后42天母婴返院体检,提科24 h热线电话,方便产妇和家属咨询。

3 因人施教

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提供服务,对文化较低的孕妇,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适当延长宣教时间,对重点内容应反复讲解,对于文化层次高的孕妇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教育。

4 小 结

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孕产妇树立健康信念。本组100例孕产妇及新生儿均没有发生产褥热、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综合满意度达98%。

5 讨 论

5.1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践证明有效的健康教育使产妇掌握了产前、产时、产后的健康知识,提高了自我保健的健康意识能力。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给与产妇心理上的安慰,感情上的支持和生理上的帮助,使产妇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减少产妇因不良情绪造成的难产,对优生优育,减少疾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5.2健康教育的开展满足了孕产妇知识需求 健康教育的开展促使护理人员更多接触和了解孕产妇,了解她们的心理需求,有目的进行帮助。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对产妇进行院全过程系统教 育,对孕产妇进行临产的生理变化及注意事项,产程中的配合、手术的利弊等给以指导,使孕产妇对自身的生理变化有所了解,减轻对分娩的恐惧感,顺利完成分娩过程。同时使她们了解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科学喂哺、护理婴儿,提高产妇的自我监护和照料能力。也使原来的宣教方式改变为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方式进行有目的指导和教育。

5.3 健康教育的开展促进了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实施健康教育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知识面广,除了掌握本专业理论和知识外,还必须掌握更多的其他专业知识,才能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需求(包括心理、生理、健康知识等)进行监测、评估、并予以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开展健康教育后,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掌握专业知识的需求程度明显上升,参加继续教育、自学考试的人数明显增加。

第8篇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关系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除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渊博的知识和健壮的体魄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然而,许多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很多高校也通过各种形式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一些途径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但也有一些途径流于形式,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大量的研究证明,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显著的效果。但两者间协同效应的研究却少之又少。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很好的协同关系,让两者的教育做到优势互补,这样能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

2 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概念

2.1 高校体育

    高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锻炼和训练的,它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高校体育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两大部分组成。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核心内容与主体价值体现,也是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现代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同时课外体育还是学校课外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2.2 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业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及性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高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2.3 协同效应

    “协同”,英语名叫“Synergy”,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来的,他把“协同”定义为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相互协作,整体效益大于各独立组成部分效益总和。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s,简单地说,就是“1+1>2”的效应。

    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就是打破传统的两门学科,各干各的,不相往来这种局面。而希望能在高校教育的大系统下,通过高校体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相互协作,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以产生更大的效益。

3 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能进行协同运作的前提条件

3.1 政策导向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体育课程的性质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并且在课程目标中把心理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在体育教育中,很明确指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为其课程目标。

    2001年,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把心理健康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等各项工作中,是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途径。”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很重要途径是与各学科结合进行,其中当然包括体育学科。

    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家政策中都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3.2 教育的目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预防与缓解心理问题,优化心理素质。

    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就是为了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妥善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社会,促进个体的发展,塑造健康人格,培养乐观心境和稳定情绪,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3.3 教育方式以活动为主

    体育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以活动为主要方式,不仅带有竞技性,而且带有很强娱乐性,这种活动形式,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甚至更多的是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在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况、纠正心理缺陷、克服心理障碍、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品质等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要求设立心理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但更多的是用活动方式来认识和改善健康。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体育活动之中,学生在主动锻炼中使自我认知、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以达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助人自助”。

    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能让高校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习技巧使身体放松,同时把心理辅导介入体育课中,强化情绪疏导的方法和技巧,尝试行为和观念的积极改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傅君芳:《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路径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0.05

第9篇

【摘要】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通过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促进按时就诊,遵医服药,指导进食,锻炼身体,控制情绪,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行为,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健康教育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培养护士对病人健康教育的责任感,多学习专业知识,用丰富的知识服务于病人,病人的满意率提高。

【关键词】健康教育;实施方法;因素;作用

健康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目的,70年代前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阶段,80年代后人们注意到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制约,使健康促进得到长远发展,这一阶段强调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类发展为中心,21世纪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正经历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和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方法转化,临床护理工作转化为集治疗、预防、康复和促进健康为一体的多元护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已将健康教育纳入护理工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贯穿于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全过程,教育人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帮助他们维持最佳心态,以适应社会的变化,逐渐走向康复。

1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主要手段,是传授有关知识,调动人们的内在因素,帮助他们采纳适当的方法和方式维持健康,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充当重要角色,护士通过对病人的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理解力等基本因素的改变,促进按时就诊,遵医服药,按指导进食,锻炼身体,控制情绪,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行为,减少发病机会,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期望寿命等目的,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

2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

2.1评估病人的健康需求:整体护理工作要求专业护士8h在班,24h负责,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是系统、连续、积极、主动的。护士在初次与病人接触时,首先要主动介绍自我身份,即自己的姓名,今后对病人护理全面负责,并表示此次交谈的目的是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平时及此次发病的健康情况,不同人有不同的需要,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确定其教育需求,以便进行有计划的护理,让病人感到护士是在帮助他,护士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资料以获得信息,什么是病人想知道和需要学习的,病人学习需要的能力如何,确保教育达到目的。

2.2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内容有①宣讲入院须知;②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③对检查治疗要尽力配合;④对出院后的服药指导,饮食指导,生活指导等;⑤康复训练要密切配合;⑥关于预防复发的指导。

2.3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具体做法:如糖尿病患者,护士要循序渐进的为病人讲解糖尿病病因,分型及临床特点,介绍降糖药知识、治疗目的及服用方法,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应急处理措施,告知患者糖尿病既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又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使其懂得保持良好心态,正视现实,面对生活的重要性,给予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食粗粮、绿叶蔬菜、西红柿、豆类和柑橘类水果。教会患者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足部护理、皮肤护理的方法,足部让患者自己操作到熟练掌握,告知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随身携带糖,防低血糖反应,作为护士每次传授的知识要少而精,反复多次强化病人的记忆,必要时家属辅导,指导的内容应与病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多给病人发宣传册看,吸引病人,定期的会诊等。

3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3.1影响病人教育的不利因素:在病人教育过程中,护士常常遇到许多问题和压力,最重要的问题是护士缺少足够的时间和能力进行教育,以及在护士和病人之间对于健康问题认识的分歧,护士和病人在生活观点,知识需求和对教育结果期望方面的不同是导致护士和病人意见分歧的根本原因。

3.2影响病人的积极因素:根据病人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学习是病人的愿望,让病人积极主动去学习教学教学活动,病人常常渴望将所学到的知识即刻付诸于实践,因而长期的目标对病人几乎没有吸引力,提供简单易于学习的方法,如向病人提问“能告诉我,胰岛素注射的部位有哪些?”等等。如能满意回答,无论是病人还是护士都会对教学新内容信心倍增,学习时间最好按排在午睡醒来和自由活动以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病人创造一个温暖、舒适、安逸的气氛和环境,教学才会成功。

4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健康教育的保障

实施健康教育,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外,还必须掌握比较广泛的边缘学科知识,护士要培养和提高对病人健康教育的责任感和兴趣。更新知识以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去面对病人,用丰富的知识服务于病人,以乐观开朗的情绪感染病人,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护士在病人及家属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护士的自身价值有了充分体现。

第10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内科疾病;满意度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健康人群保持健康,促进患者恢复健康。随着现代服务理念的转变,护理工作不仅局限于患者的疾病,更需要关心患者的心理健康,解除患者的心理恐慌,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健康教育可以有效达到上述目的[1];与此同时,健康教育还可以增进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本院为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内科疾病护理中的价值和意义,开展了此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消化道疾病患者13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对照组69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9例(55.71%),女性31例(44.29%),年龄21-70岁,平均(51.4±5.5)岁;对照组男性38例(55.07%),女性31例(44.93%),年龄20-70岁,平均(50.2±5.5)岁。组间一般资料如发病时间,患者年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1.2.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同时自患者入院即进行健康教育,如因消化内科疾病的折磨而对疾病产生恐惧感的,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所患疾病的病因,病情发展,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等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解答患者疑问,消除患者夸大疾病程度的想法;有不良嗜好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劝导,并讲解此嗜好的危险性;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制定相关饮食方案,建议患者合理饮食,例如糖尿病患者应戒烟戒酒,低糖饮食,控制饮食量等;某些患者住院期间适合运动的,建议患者进行户外活动,如消化道疾病快康复出院的患者可建议进行适当户外活动,但某些不宜活动如急性胰腺炎及消化道大出血等患者应该对其讲解原因并建议卧床休息。出院时要针对患者康复状况适当给药,并建议其进行治疗后的康复训练,对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指导。

1.3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临床护理服务进行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种评价。

1.4统计学方法选用PME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健康教育是对患者宣传保健知识,通过自我护理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健康护理是指贯穿于全面身心健康护理的护理方式,临床实施往往不尽人意。在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中体会到生活方式,态度,信念支持系统是影响患者行为改变的重要内容,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改变患者不良嗜好和对疾病的态度,使患者能按时用药,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情绪,配合治疗,自觉锻炼身体,采取合理饮食。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护士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系统化的护理,有效促进了护患的关系,并对相关疾病与护理知识进一步认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健康的恢复。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发展,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护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院为研究健康教育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开展了此次研究[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自入院起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我院护理满意度为92.86%,而对照组仅为79.71%,而且观察组医患关系要比对照组好,患者对疾病的态度更加乐观,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更加配合治疗[5]。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内科患者的健康恢复,对内科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有利于增进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沟通与理解,使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协调医患关系,而且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燕,张毅,苗志敏,等.健康体检后续服务管理体系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2009,7(11):326-328.

[2]庄会云,高云波.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12(10):475-476.

[3]都艳敏,王雪萍.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9(18):219-220.

第11篇

关键词:健康第一;运动技能;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36-01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是对过去体育课程的继承和发展,与过去的体育课程相比,一个重大的进步就是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采用,都要渗透“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第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整体健康观的确立,力图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将身体练习和健康教育的学习相结合。因为仅仅靠身体练习活动是不可能承担学校教育中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全部任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另辟专门的 18 学时的健康教育(模块)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与素养的教育。这样,既通过体育健身活动又通过健康知识教育,这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体育新课程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没有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竞技运动技能仍然是体育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运动技能学习是体育新课程的目的与手段。没有了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也就失去了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实际上,《课程标准》中对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要求,《课程标准》反对的是体育课程的竞技化,而不是竞技运动本身,竞赛仍然被用作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这些竞技项目被用于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竞技,而是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健康的目的出发,学生需要获得适宜的体能练习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高中模块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强化运动技能的学习。因此,为了实现体育教育与健康的目的,我们可以根据有利学生健康发展的原则,降低竞技运动项目的难度和强度,简化其规则,使竞技运动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1.学生在健康教育模块学习中应获得什么

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学生发生良性的变化,在高中教育阶段设立健康教育模块、并专门设置一个学分的举措,国家期望通过这个模块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什么、并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1.1 获得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

1.2 具有安全进行运动的能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与措施,让学生科学的、合理的、可持续的运动,对防止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体育锻炼必需科学、合理、安全,否则就会得不偿失。科学、合理、安全的体育锻炼:一是安全的运动环境的选择;二是运动负荷和运动难度的适当控制;三是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1.3 理解营养、环境、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2.教师如何应对健康教育的要求

2.1 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目标的指定首先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考虑,并且目标的指向要明确可操作。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后面的整个的教学的设计都是跟着这个目标走,这也符合体育新课程特别提倡的“目标引领内容”的教学理念,就是我们一定要有目标指向,不管在做什么的时候我们至少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

2.2 备学生。备课首先要备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学习,是每个学生的权利。由于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同,在实施健康教育教学时,应结合学生实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健康教育中受益。我们以前的教学往往容易更多的关注教材本身,而不太关注学生的特性学生的特点,学生的需求,所以在以往我们更多地表现为简单的知识传递。备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环节设计。在备学生的时候要体现如何让高中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跟老师给他新的命题或者主题更好地结合,而且让他觉得非常有新意,非常吸引他,这在备学生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这样做,学生会觉得健康教育课也可以的这么吸引我,那学习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第12篇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渐迈入了普及化阶段,加上社会竞争的加剧,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在面对市场竞争和社会现象时,高职院校大学生常常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状态,假如任由这种心理障碍积累势必会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其学习、生活。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建设,国家政府、高职院校及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度关注,这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特征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是多层次、多因素互动的过程,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内涵及特性,应该系统地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稳定性与时代性

根据唯物主义理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体,这是其发展的根本。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存在着两种力量,即维持系统稳定的力量和改革创新发展的力量,它们之间相互碰撞和对抗。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既是稳定的,又是变化的,且与时代有着紧密联系。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稳定性与时代性,通过对传统心理学的继承、借鉴与创新集中体现出来。其中,继承是基础和前提,这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决定了其连续性以及稳定性。而创新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目的和方向,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充实新质的过程。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同时兼具稳定性与时代性。

1.2 规律性与目的性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内在隐含着一定的规律性,这是由事物内部诸多要素间的本质联系决定的。简单来讲,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规律包括:矛盾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量的积累引起质的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这一特征告诉我们,应该遵循其内含的规律性,进而循序渐进地予以开展。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一目的始终不变。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应更多地体现出人的主动性,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选择教育理念、内容以及手段等,致力于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应实现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1.3 内涵性与外延性

从宏观的角度上讲,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分为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两个层面。其中,内涵发展主要体现了事物本质属性的变化。而外延发展则是对事物外部领域的拓展。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而言,其内涵发展满足了社会与学生的需求,主要从本质、特性以及功能完善入手。这要求高职院校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调整和优化内部结构,包括创新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标、优化教育内容以及改革教育方法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延发展,主要体现在师资建设、规模扩张和领域拓展上。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象还限定在学生范围内,忽视了对教师、辅导员以及校园环境的服务,在学生生活中的渗透还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层次。为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要同时兼顾内涵与外延两个层次。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笔者结合上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征的分析,罗列了以下几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2.1 构建课程体系

现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大学生心理特点的考察,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强调了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通过行为训练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创新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高职院校需要在遵循注重理论学习、强调实践应用原则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从大学生心理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特征开发与设计课程内容,实现各阶段课程教育的有效连接。同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采用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感受及生活实践,从而提高课堂效能。除此之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包括多媒体、投影仪、影音设备等,通过感官刺激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尽管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略有不同,但是我们可以预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必将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2 师资建设强化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是主导,他们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了教育实效。随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必须要经过专业、系统地培训才能创造更大价值。对于我国而言,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高职院校相关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低,并且层次参差不齐。目前,从事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的人员有德育教师、辅导员、医务人员以及团委干部等。综合来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专职少、兼职多,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匮乏限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客观实际,教育部及各级主管部门日渐重视和加强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提出了一些培训要求,出台了一系列资格认定制度,采取了诸多落实编制、职称评定、规范管理等举措。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将日趋专业化,逐步实现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为此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2.3 教育对象丰富

以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其一切内容研究、课程培训等相关工作都围绕这个中心开展,重在解决如何辅助和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问题。然而,高职院校大学生并不是生活在“封闭的世界”里,他们的心理健康始终受社会生活的影响。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生心理健康还直接或间接地受教师、管理员等素质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将逐步实现对象的转变。具体来讲就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学生、教师以及管理者,对教师教学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重视解决教师或管理者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心理学问题,并不断优化教育物质条件和文化环境。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服务,其面向的不单单是学生主体,同时还应该为教师、管理者以及校园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这是提升其教育实效的根本。

2.4 涉猎领域扩宽

经过长期的调研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养成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强调提升其心理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积极防治出现的心理障碍。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开展了一些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和个人发展的指导性教育,但是尚未进入普及化状态,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反只是视为常规性项目予以进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愈加丰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将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应为其学习、生活、交际以及就业等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这在某种意义上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完成补救模式向发展模式的转变。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确定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辅以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教育等途径将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主有机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5 参与主体多样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心理健康辅导的需求,很多国外学校开始扩充辅导力量。我国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构建校内以辅导员、教学教师、学生干部为一体的服务网络体系。在充分发挥教学教师功能的同时,利用辅导教师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力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完善的辅导,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学生干部辅导,建立校内和谐关系,利用学生之间的可亲近性,互帮互助,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兴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能力测验、知识考评等渠道,选择合适的学生担任辅导干部,对其进行简短的培训之后,使之帮助自己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教师要着重注意及时更新他们的辅导方法和辅导技能,实时端正其工作认知和态度,由这部分学生完成个别同学的心理健康辅导任务,如此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范围,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参与,要求相关教师做好联通工作,从而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更优质和全面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