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7:26: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集体经济发展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集体经济企业;发展途径;探索
一、引言
2004年石景山区八角农工商公司和刘娘府农工商公司作为改革试点单位率先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到2015年年底,12家农工商公司相继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通过多年的改制改革,石景山区集体经济企业不仅明晰了产权、理顺了机制、规范了管理、壮大了实力、加快了发展、维护了稳定、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在集体经济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地分析、论证、总结。通过探索新的经济发展途径,明确集体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全面提升集体经济水平。
二、石景山区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企业关停、固定刚性支出逐年攀升
石景山区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先行区,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区,集体经济企业相继关停,造成企业经济负担重。一是企业关停造成员工待业,同时企业每年还要支付这部分人员的社会保险费和工资,而且随着上年社平工资的增加每年的保险基数也在增加,保险费用每年都有10%左右的增幅。二是产权制度改革后,企业还要担负股东的生活补助。以上的固定刚性支出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严重阻碍了集体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经济收入来源少,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集体土地被征占后,企业经营收入几乎为零,物业返还面积无限期,造成无产业支撑且刚性支出压力过大,导致部分集体企业靠土地补偿款填补日常支出,这种现象制约着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经营模式单一、科技含量低
目前石景山区集体经济企业大部分是依靠以不动产租赁来获得经营性收入,这种科技含量低经营模式单一使集体经济逐渐出现收支失衡,增长乏力,效益下滑等问题,因此企业寻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迫在眉睫。
三、阻碍集体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高端资源要素匮乏,集体经济提升源动力不足
缺乏高端人才,智力资源整合与开发的能力相对较弱,创新尚未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动力,文化要素和创意功能未得到深入开发是目前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集体经济企业主要从事简单的劳动,技能单一,其本身的就业技能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对劳动力要素要求,集体经济发展差异化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二)政策要素制约经济发展空间拓展困难
“治乱疏解建高端”将集体经济企业发展融合到区域高端绿色发展之中,给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要从增量高端,存量提升,依法治乱这三件事上开创新基业,这三件事契合集体经济工作的实际,只有相关政策支撑,集体经济才能稳步发展,“治乱”在政策上要有资金保障,“提升”在政策上要有支撑,“建高端”在政策上要有鼓励。
(三)缺少稳健的投资项目
目前集体经济企业缺少稳健的投资项目,这是集体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土地征占后,土地资源愈发稀缺,企业可以投资的土地越来越少带来了诸多矛盾。集体经济发展中一部分企业把这些闲置资金放在银行通过收取利息来赚取微薄的收益。
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探索
(一)科技园区带动型
借助区域发展优势,依托石景山区高科技园区的产业载体。一是要整理有效资源,使发展空间更加明确,充分利用集体资产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引导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参股等形式,逐步优化集体经济组织结构,推动优势互补,形成科技创新驱动强,经营管理水平高,规模经济效益好的旗舰企业。二是创新合作开发模式,为园区完善企业产业链提供有效的空间,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综合性配套服务,充分利用增量楼宇空间资源,选择环境友好,交通敏感度低的高端产业,以此来促进集体经济蓬勃发展,为集体经济企业的发展带来全新活力。
(二)资产经营型
以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前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的战略要求,充分利用资产集体所有,通过长线持有,加强资产管理,通过盘活闲置固定资产及流动资金,找准市场需求点,开展资产运作,增加集体收入。对集体存量资金较多但本地可利用资源较少的企业,可采取“走出去”战略,通过异地购买资产、开发资源增加集体投资收入。
(三)服务创收型
通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环境、资产、资源优势,针对自身的经营特点,借势发力,将高端物业服务管理融入到第三产业,打造为民服务的有效平台。这样有利于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形成稳固的收入来源,有利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新形势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优先选项。
(四)政府扶持型
针对当前宏观调控下,集体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用地难,引进项目要求高等实际问题,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完善政策配套设施,大力实施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优惠政策。二是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集体经济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集体经济企业实际发展现状和遇到的政策瓶颈问题,切实抓紧、抓实。并通过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撑集体经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和突出矛盾。
(五)强管理促发展
发展和管理是促进集体经济企业发展壮大途径的关键,通过完善相应的制度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来提高集体经济企业的资金使用率和资产收益率,从而确保集体经济资产的保值增值。首先对于集体经济企业的资产出租进行规范化管理,出租资产时必须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来实施。集体经济中项目的实施初始要从立项开始抓起,通过对项目综合效益的准确评估来实现集体经济科学性、合理性、综合效能的全面提高。另外对于集体经济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全面推行财务规范化建设和集体经济审计;这样一方面保证集体经济的财务监管能够做到合理化、规范化,并对集体经济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综合、及时的评估,同时合理利用相关财务监督管理措施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在审计方面也要进一步的加强和规范,集体经济审计的加强能够帮助企业准确、及时的发现财务监督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可以有效的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确保企业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五、小结
集体经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任务,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坚持和探索中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本文以石景山区集体经济企业发展为例,通过分析探索了五点可供集体经济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并从中得出发展集体经济企业要结合内外部环境寻找创新和发展机会;另外在发展集体经济时要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刻的认识、理解和系统的研究,并不断总结改革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当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逐渐成熟和稳定后,必然能够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左臣明.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路径探索[J].中国财政,2016(11).
[2]袁昌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农家致富顾问,2016(20).
[3]伏传英.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方法和途径[J].农民致富之友,2015(03).
[4]彭海红.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途径[J].前线,2015(05).
一、昆明市官渡区季官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的具体做法
(一)昆明市官渡区季官社区的基本情况
昆明官渡社区的季官社区就着落于滇池北部,距离昆明市只有10公里,是官渡街道办事处,管辖着3个村民小组。现在有农户733户,农村人口为2033人,劳动力1240人,但是人多田少,平均下来一个人只有4分地,据统计,2008年当地总收入为9710万元,2009年总收入为10486万元,平均下来,人均不足2000元,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村中建筑没有整体规划,布局凌乱,交通条件差,卫生条件也差,村里的各项设施明显落后,没有活动场所也没有文化和医疗设施,一部分的人员经济跟不上,陷入困顿,整个村子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可以看出,发展集体经济也就是改变社区人民生活的关键。
(二)季官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的具体做法
1.保留集体资产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居委会领导经过再三考虑,并没有及时的把村里的土地征用款分发给广大村民,而是集中起来作为集体资产保留下来,从而增加集体和个人的收入,居委会领导率先在辖区推行股份量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资本运作模式,建立了合作社,通过配股和购股的方式兑给广大村民,在社区中建立了7万多平的商业写字楼,购物广场,餐饮,休闲等多功能的商业社区—官南城,这样下来,每年为集体利益增加了3000余万的收入,平均下来,每个村民也能分的3万以上的红利。加快季官社区集体经济快速发展。2.注册成立公司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社区领导的带领下,先后成立了“云南官南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官南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昆明市季官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抓住了发展古镇旅游的商机,积极的去招商引资,很多有实力的大商家纷纷来到这里发展,各个公司加强自己的业务。既相对又独立,又共同服务于季官社区的集体经济发展。3.创新社区管理方式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季官社区的村民慢慢富起来了,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为防止由富返贫现象的发生,社区领导班子及时的开会讨论,必须要了解民生,勤访民意,定期做暗访,深入群众,经过反复的开会讨论,最终决定要以完善管理制度入手,社区提出了“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理念,为此,社区举办了各种就业培训班,鼓励村民就业,每人都能获得3次就业培训、推荐工作的机会。对于有劳力但不就业的村民,社区也制定了管理办法,每年将会受到扣除年终分红总额10%的处罚。经过这些措施,使得季官社区少有游手好闲的居民,人们生活都是蒸蒸日上,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样的面貌又时刻的影响到下一代人。
二、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考
中央从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因为建设美丽乡村既是“三农”工作的推手,更是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如何把美丽乡村建设好?昆明市官渡区季官社区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学习,我非常赞同“没有集体经济做后盾,没有文化产业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的说法,以下仅从发展集体经济的角度,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意见和建议。1.集体经济组织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美丽乡村也许可以通过国家政策项目的规划得以推动建设,但是如果没有集体经济做后盾,美丽乡村的建设搞不好就是昙花一现。因为集体经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物质保障,既然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组织,那么这个组织就必须要依照法律所赋予的要求和职能。要重视自身的组织建设,要完善和巩固土地的承包管理,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管和运营,要完善党支部,村委会的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的思想素质培养,完成各个部分的定为,在部分地方落后,没有集体经济组织的地方,要循序渐进的开展各项工作,要以先进的集体经济组织带动落后的地方,明确好现有的组织结构,成员结构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把农业和地方旅游业以及文化产业相结合,大步迈向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2.探寻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实现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从季官社区的发展来看,集体经济就是增加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生活保障,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更加确保快速的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集体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地方的经济,同时又关系到地方的生产,生活,保障了农村的和谐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又与城乡一体化相辅相成,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我们都知道经济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发展美丽乡村,我们必须要产业经济发展为生命线,没有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就不能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那也不能持久的发展下去了。在此之外,我们还要立足于现有的资源,将环境优势和人文特色相结合,保留传统的地方文化,并开发其他特色产业经济,合理利用土体开发,保证环境卫生,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环境,鼓励农村的绿色生产基地的发展。加强招商引资的工作,吸引实力型的企业来投资。在国家的帮助下,鼓励小企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从实际出发重在联合发展,各村发展自身的特点,实现互惠互利,达到共赢,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3.提升公民整体素质,稳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美丽乡村的创建与维护都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没有一批高素质的农民,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难以实现。从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稳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来看,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农村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学习现代的科技技术,二是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发展,创业、就业。为了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增长,我们要把现在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上,推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到农村,增强广大农民的思想素质。三是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的建设,让广大的农民同志积极的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同时要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以前老一套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增强人们的自我意识,让人们真正的体会集体的力量能改变现有的落后生活,意识到责任感的重要性。只有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积极性,才能有效的发挥人们的潜在力量,才能不断的壮大和发展好集体经济和维护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总之,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和总目标,贯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始终。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的同时,还需要整体提升村民综合素质,只有在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整体素质提升的基础上,我们的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的中国梦才可能实现。
作者:李盼盼 范全欢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校友会办公室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中山市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目前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山市18个镇已全部进入广东百强镇名单,在城镇化过程呈现出珠三角特有的模式。研究中山市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对于进一步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山市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取得的成绩
中山市现有24个镇(区)、239个村(居)集体,全市农村人口101.52万人。全市24个镇(区)已基本完成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近年来,中山市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2010年市级财政对农业、农村方面的投入达到了45324万元,比2009年增长了10.5%。其中,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3.5亿元,惠农补贴类资金达3227万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达3280万元,扶贫资金达到了765万元。近年来,中山市农村经济特别是村集体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大亮点:
1、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增强,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中山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35.02亿元,纯收入了27.78亿元;村级集体经济资产总额为230.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581元。中山市近五年来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在2006年为15.18亿元,以每年10%以上的递增率上升,到2010年达到了27.84亿元,比2006年递增了83%。村集体资产总额也从2006年的137.74亿元逐年递增,到2010年达到了230.53亿元,比2006年递增了67.4%。
2、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效益高
全农地流转有助于农业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中山市现有人口耕地总面积63.12万亩,2010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4.4万亩,占85.3%,土地流转率位居全省、全国地市级之最。中山市土地流转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由早期农户间的代耕、无偿转包、倒贴转包等自发流转,逐步发展到有偿转包、出租、转让、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流转方式,且多以集体统一流转较多。据统计,目前全市有成片整合开发规模达到500亩以上的符合标准农业现代园区16个,面积89485亩,逐步形成古镇镇南方绿博园、横栏镇三沙五沙花木基地、民众镇群安村蔬菜生产基地、大涌镇南文社区粮食基地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层次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显著的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流转提高了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实现了土地增值和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3、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民纯收入持续提高
中山市超过80%的农村从业人员从事第二、三产业,农村居民收入78%以上来自非农产业。2009年、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2288元和13581元,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经营所得、其他方式经营所得的人均纯收入2010年较2009年依次增加了8.8%、11.5%、19.5%和1.5%;从乡镇集体所得、农民外出劳务所得、农民从集体再分配所得、其他渠道所得的人均纯收入2010年较2009年依次增加了21.1%、3.2%、12.1%和9.3%。2010年农民从事第二、三产业经营所得合计6027元,占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高达44.4%,与2009年相比,第二、三产生的增幅分别达到11.5%和19.5%,已成为农民纯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中山市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中山市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收入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提高,在全省范围内,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走在较前的位置,农村集体经济近年来也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许多因素制约着中山农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内外在动力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外在动力。建国以后国家向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一直偏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的发展,进一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近几年来中山对农业的投入均呈扩大趋势,也只是重点扶持中山村集体经济收入偏低的村。这些投入对位于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仍表现出明显不足。
村民思想观念保守,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在对待集体经济问题上,农民群众存在一些矛盾心理:一方面热切盼望有一个强有力的集体,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和兴办集体公益性事业,另一方面却又对发展集体经济产生怀疑,怕发展集体经济影响他们的自身发展,损害既得利益;另外,不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清晰认识,而不少村民对村干部缺乏信任,总感到集体资产只有分到人头,才“落袋为安”。因而,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内在动力,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相当的阻碍。
农村集体经济在我国有着比较长的历史,也伴随着社会生产力与经济水平的提升得到了多方面的调整,它也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朝着灵活、高效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转变。与百姓利益紧密联系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这一生产模式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不仅一定程度影响着一个村的生产效率与村民生活水平,还关系到这个村的党风廉政建设是否到位以及村民管理工作是否奏效。尽管目前国内各地区的有关工作还在有条不紊的开展,但人们仍然不能忽视在具体实践中显露出的一些弊端与缺陷,只有在工作开展中不断修正自己关于财务管理的工作方法与理念,才能保证这一具有战略性的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1.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部分乡镇领导思想意识淡薄
伴随着国家对农村工作的不断强化,一些地区的乡镇财务管理工作已经实现了整体水平的提升,然而,还有一些比较偏远或者封闭的地区仍然采用着以往缺乏可靠依据、财务管理比较随意的模式,不仅禁锢了该地区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还让该地区的民主管理呈现出缺乏系统管理的混乱局面,使该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大打折扣。乡镇的领导作为整个农民集体经济的管理者与领头人,本身就应当承担较大的责任,不仅要有能够服众的政绩,还应该主动带领村民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生产尝试,并做好生产资料以及财富的规划与分配。一些领导在主持乡镇工作时,并没有合理的考虑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尤其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在农村集体经济中的重要性,不关心账务分配、明细管理、以及每年的财务状况比较,甚至难以安排专业的记账程序以及专人岗位,给百姓了解财务状况和上级政府的调查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2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民主监督
财务公开一直是各个单位民主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出于农村财务工作的局限性,所发生的账务一般难以得到及时的记载或者公开,账簿资料缺乏规范性使得一些村和乡镇的财务公开徒有其表,一些必要程序变成了“走过场”,加上村民本身相应的民主监督意识就比较薄弱,农村的民主监督工作逐渐失去了其实际意义,一定程度的损害了村民的合法权利,也大大增加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风险。长此以往,本应造福村民的集体经济不仅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还会让财务管理工作的不良风气逐步危害农村经济、地区经济,甚至阻碍全国经济的均衡平稳增长。
1.3财务核算工作不专业、不规范
农村地区由于环境相对偏远,交通发达程度不够,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显露着一些困难,特别是由于缺乏系统指导与科学方法形成的财务管理工作,更是极大的阻碍了整个乡镇的集体经济发展进程。大多数的村镇由于规模较小或者是经济发展落后,其内部管理机构大多缺乏专业账务管理人员以及相应的部门机制,这样就使得农村的财务管理状况呈现出或大或小的缺陷。例如,一些地区的账簿管理过于随意,账目设置不符合国家规定,财务预算决算程序往往模糊控制,甚至账簿合理保存都面临困难,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都可以总结为财务核算工作缺乏规范,而这一因素将会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会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伤及群干关系,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有关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2.1组织有关领导参加培训或动员活动
乡镇的领导被村民进行民主选举推选成为了带头人,并不意味着他个人的能力水平以及管理理念能够长期的适应具体的管理,适时的骨干培训与动员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提升,帮助乡镇呈现新局面的有效途径。事实证明,上级政府部门组织的思想动员以及提供的农村集体经济新思路对农村的改变是具有极大意义的,一些模范村都是在此基础上得到飞跃的。农村集体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其特殊性,涉及土地承包、集体财产分配与管理以及日常活动中的各项事宜,所以这就要求村镇的领导者能够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不断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做到“稳、准、狠”,这样才能让整个村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2.2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体制
保证每个村民的知情权与监督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首要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每个人放心、安心的听从乡镇领导的统一安排,团结在集体经济的奋斗目标之下,保证该地区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关于民主监督体制的完善,人们能够努力的方面是比较多的。比如,村民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成立村民监督小组或审核小组,并推选负责人,定期的对乡镇公示以及未公示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查,并及时传达给全体村民。同时,人们还可以积极借鉴其他“典型村”、“示范村”的成功经验与工作方法,做到“去粗取精”,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本地村民的个性化财务管理方法。民主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能够一定程度的体现该地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也能够缓和农村存在的纠纷与矛盾,逐步形成和谐的民风与区域环境。
2.3积极引进专业财务管理人员
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工作还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够让集体经济的优势得到完美诠释。现阶段,比较普遍的“大学生村官”也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得以实现的。事实证明,各领域专业人才不仅能够比较专业、规范的解决农村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还能够帮助该地区逐渐形成比较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与工作模式,使当地的人们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逐步适应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的生产与生活。农村想要引进人才,还需要积极的借助政府力量,有目的的引进有关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在保证他们了解本地集体经济具体开展情况以及地区特色后,虚心听取有关经济发展的意见与建议,用新鲜的力量为农村集体经济注入活力。
摘要 本文从我国农民最关心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入手,指出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提出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种具体模式。
关键词 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对农民来说,最迫切的事情莫过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使贫困农民“病有所治,老有所养,穷有所济”。
一、 从客观需要上看
各地农民对社会保障和生活服务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地区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经济能力相差悬殊,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时,必须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各项农村社会保障项目、范围和具体标准的确定,必须与各地区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农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保障需求相适应。因此,全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不可能同时一步到位,也不可能全国统一一个模式,而是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形成各地区层次不同、标准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
就收入而论,在保障体制的选择上高收入地区农村应以收入保障为主,低收入地区农村则应重点发展以普及初级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事业。不同经济发展类型的地区(如苏南地区和温州地区),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和利益分配结构上的差异,也会对保障制度的建立产生较大的影响。苏南以集体经济为主,实行按劳分配,集体经济实力雄厚,个人收入也较高且比较均衡,集体和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保障的承受能力,比较适于建立一种以集体为依托,集体和个人合作兴办的社会保障制度。温州地区家庭工业发展很快,自由市场活跃,个人手里有钱,但分布不均衡,集体经济相对薄弱。这就比较适应于建立一种以个人投保为主,政府予以适当补足的社会保险体制。在前一种情况下(苏南)还可考虑扩大社区统筹范围,后一种情况下则宜于较小范围的保障区域。
二、从行业构成上看
以工业为主的城市郊区等,一般收入较高,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较高,应以收入保障为主,而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一般联系松散,收入不高,家庭保障起主要作用,社会保障宜于小范围的服务保障型。
三、从发展先后看
应该以富裕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突破口。高收入的经济发达农村,各方面条件比较齐备和成熟,可以摸索建立起一套接近理想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受其它特殊条件的影响和制约。通过试点实践找到有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般的共性的原则和规律性,然后结合各个地区、不同类型农村的具体情况,由点及面,逐步推广,无疑是一种符合实际的、可行的辩证的选择。因而,贫困地区应该在总结富裕地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项目由少到多,标准由低到高,逐步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保障体制。
现将财政局牵头的资产收益扶贫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项目资金安排
2019年我市新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个,共投入资金***万元。其中,贫困村项目78个,投入资金1380万元,非贫困村项目11个,投入资金550万元。从项目类别看,扶贫整合资金1000万支持20个村通过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发展产业,带动村集体获取收益;扶贫整合资金480万支持24个村发展特色种养业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贫困村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资金450万元用于支持45个贫困村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通过资产收益扶贫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增收。2019年我市在资产收益扶贫方面兼顾了非贫困村村集体经济资产收益发展,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达标。
二、任务完成情况
(1)项目实施情况。截止到2019年11月底,89个项已经全部完成,产生收益。
(2)收益分配情况。我市共138个村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工作,2019年村集体资产收益1299.72万元,9月30日前已完成村集体资产收益分红任务,资产收益分红资金829.42万元,带动15698户贫困户增收脱贫,户均增收528.36元;受益人数32068人,人均增收258.64元。 其中,2019年新投入资金1930万元,共产生收益165.84万元,分红104.97万元,带动2554户贫困户增收脱贫,户均增收411元;受益人数5419人,人均增收193.71元。资产收益均通过打卡发放到位。
三、2020年工作思路
以支持贫困村、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为主要目标,投入资金2000万元以上,继续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工作进一步深入,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强风险防控,提高脱贫质量和成效。
1、通过继续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支持,发挥当地优势资源,带动本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2、通过资金入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同时兼顾非贫困村村集体经济资产收益发展,对于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给予项目资金支持,统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均衡发展,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3、通过折股量化,合理分配收益,带动贫困户脱贫,特别是向未脱贫的贫困户、弱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倾斜,帮助贫困群众更多的分享产业扶贫红利。
今天我要汇报的题目是《创新发展理念,谋划村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近几年时间里,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突出经济建设中心,紧扣“争先进位,富民强镇”目标,狠抓“第一要务”,一手抓镇域经济总量提升,一手抓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为建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了全镇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和农村社会基本稳定。在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实现财政收入万元,同口径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较上年增长%,顺利突破县委、县政府发放的预计目标任务。
在市级“争先进位”工作中,我们镇跨入了市“二十强”镇行列,村也进入了市“百强村”行列;在我县村级争先进位工作中,村等也进入了前10位,有3个村越10位以上。全镇3个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0万元以上,其中村达300万元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包括联系点部门在内的县级机关的大力帮扶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是农村基层组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以壮大村级集体收入、提高经济总量为抓手,我们在抓好农村以“五个好”支部建设为核心的“三级联创”活动特别是在依托农村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我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我镇的一些做法:
一、理清思路,选准村级加快发展的路子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农村基层,就是要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强村富民,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提高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因此,我们把村级经济发展作为村级组织建设的重点。而村级经济薄弱一直是的“短腿”,虽经晶桥几任领导都进行了不懈努力,但村级经济薄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在年,我镇12个村有8个村全县综合排名在60位以后,最好的村在14位,倒数2位也在。在这种情况下,镇党委、政府反复分析,确定了依托农村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提升执政能力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争先进位,强村富民”的总要求。
一是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件事,我镇就组织开展工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与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和三产三个调研,分别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加。通过这一活动,对上一年度的工作进行总结,帮助村、企进一步理清思路,探索如何把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有效结合到年度具体工作中,破解发展的难题。从中找出支撑发展的优势和需克服的薄弱环节,摸清底数。
二是合理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思路决定出路,方向决定成果。我们把“争先进位,跨越发展”作为不变的主题。对村级发展每年都提出新的任务、要求,纳入村级党建经济一体化目标考核和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十件实事”,把村级可支配收入水平以及增幅作为考核重点,看总量提升更注重发展的潜能的提高。通过近2年的努力,年,有5个村越25位以上,跨入县内前10位;年初,我们及时提出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0万元以上,5个村超50万元,其中村100万元以上,且跨入市百强村,进入县前10位。
三是自加压力,创新工作要求。鉴于晶桥村干部工资报酬由镇财政大包大揽、不利于村干部“三创”,形成自主发展能力这一状况,我们适时提出分步骤“断奶”的解决办法,把村干部逼向经济发展的前沿。要求村干部适应形势发展,既要完成中心工作,更要发展村级经济,建设“双带”工程,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05年,我们提出,村定职干部工资及村书记、主任考核奖金由财政承担,其他干部奖金由自筹解决,以后逐步过渡到所有干部的全部报酬都由村解决。
二、整合资源,不拘一格抓增收
作为一个资源大镇,我们过去各方面的优势未能充分利用,潜能也未得到充分挖掘。基于此,我们首先在摒弃落后观念的基础上,坚持以抓大发展的眼光抓村级经济发展,跳出农业抓开发,在更大的区域整合资源,放大优势,实现双赢。
一是借助外力,发展农外项目。吸纳驻外办事处的招商成果,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宣传晶桥真山真水的环境,沿沙上线的等,大力做好山、水资源的包装、推介,引进客商,建设经济价值高的苗木、花卉类观赏型农业基地。等村吸引客商以后,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务工就业,拓宽了视野,村、组更从中获得了收益,形成客商与村、组、户共同得益的格局。
二是盘活存量,嫁接项目。对一些疏于管理的村集体资产进行资产评估,引进客商投资开发,实现了资产保值、增值。村小窑厂,通过资产评估、转让,吸引外地业主,投入300多万元,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小窑厂改造成年产2500万砖的民营企业。等集镇所在地村也在服务企业中实现自身经济发展。陶村在线改造中,村委大院列为拆迁对象,他们在其中看到了商机,主动与云海公司联系,把村委大院剩余部分租给企业作为物料堆放点,增加收入。
三是配套服务,在协调服务中求得自身发展。始终把工业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把载体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村作为工业集中区所在地,几年来,积极做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工作,特别是在土地征用、矛盾化解、基础建设工作方面主动介入,支持工业区建设,为全镇发展分担责任。同时,发展与规模企业相配套的下游产品,在产业链找出路,在协调发展中求生机,工业集中区周边亩农田建设了生态屏蔽林,村级集体也从中得到发展,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
三、提升层次,发展主导产业做精品
进一步抢抓机遇,积极破解发展难题,一着不让地汇聚发展资源,吸纳优质要素,在村级发展上形成特色板块,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一极”。
一是明确比较优势,发挥特色。就是山、水、田、林、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立足资源,形成产业。山区村,借重林业面积占全县1/4的优势,着重发展林果业为主的特色种、养殖业。圩区发展特种水产业,集镇地区发展三产服务业,最终形成有一定造血功能、村村具有稳定收入的经济实体。
二是抓特色产业的提升,形成品牌。在现有的项目上延伸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抓住富乍圩低产田改造时机,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种水产业。引进客商,进行土地流转,建设专用水渠,引进水源,发展亩螃蟹养殖,并建设成为村党员、干部“双带”示范工程,群众受到了教育,村集体也带来了收入。下一步村里准备对螃蟹注册一个商标,通过几年运作,形成特色品牌。
三是做好资源利用文章,形成规模。走工业强村之路,芝山村拥有全县最大的石灰石储量,几年来,几个小老板、几个小矿点、几个小作坊式的开采,影响了建材整体水平提升,也造成了安全隐患。为此,主动适应宏观调控带来的机遇,积极配合矿产资源拍卖,对客商进行筛选,把资源集中到有实力的业主手中,形成建材开发投入的另一个高峰。预计今年芝山建材销售可突破亿元,村集体收入400万元,并且带动200多户当地村民发展运输业。
四、多轮驱动,实施经济薄弱村转化
目前,村级经济还处一个较低的水平,还需要县、镇两级进行帮扶,也正是通过各方面送思路、引项目、办实事,才使我镇几个经济薄弱村开始有了一点造血功能,走上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路子。
一是实施资金“捆绑”项目,引领发展。扶持村级发展决不意谓着无条件迁就,更不是把帮扶资金用到非生产性开支上。这方面,镇里对发展愿望迫切、群众积极性高、推动大的实事项目实行“向上争取一点,镇里补一点,村里贴一点,群众拿一点”的方式解决资金困难,特别是对列入镇“十件实事”工程的项目,镇里按总资金预算20-30%的比例予以补助。
二是实行镇机关部门与后进村挂钩帮扶。在实行机关干部蹲村的基础上,将04年度考核及村集体收入排末位的4个村与4个机关综合部门结对共建,明确要求部门在帮村上要理思路、出点子,更要帮资金,跑项目,明确要求所创实体至少在5年中获益,三年内使村级集体收入达30万元。
三是举行村级经济发展现场会,做优载体。在前几年外出取经的基础上,今年更注重向身边的各类典型学习,到本镇发展较好的村和创造条件发展的村现场参观,请发展先行一步的村介绍经验,营造一种创业的氛围,不论采取什么途径,村村必须有经济发展平台,通过做项目形成稳定的经济来源。资源条件好的走开发式壮大集体经济的道路,如建材工业、村的林业、村的生态、外向型农业,资源优势不明显的村动脑筋,想办法,创造条件来发展,如村,山林所有权属在队组,资源开发难以运作,在县农办的帮助下,通过协调,把琐碎的山林地集中起来,发展无性系列茶,目前规模近千亩,并逐步见效。此外,工业基础较好的新桥、枫香岭村建设“双带”型标准厂房,通过
五、埋头苦干,努力构建加快发展新平台
各位领导,虽然我们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做了一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上级给了我们很多荣誉,但我们深感自身工作不足,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认真学习、借鉴兄弟镇的工作经验,在新的起点更上一层楼。
具体就是做到“二个保持,三个确保”,即保持晶桥在全市综合实力“二十强”镇地位,并确保在全市排名位次前移3位;保持芝山村全市“百强村”地位,确保2个村进入县内前10位,确保1个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00万元以上,2个村达到100万元以上,个村达到50万元以上。
一、花园村的基本情况:
1、人口及人力情况:花园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80户,1362口人。村干部8人,其中村干部兼组长5人;党员44人,其中女党员7人;入党积极分子10人;五保户9人,社会困难户15户;外出打工500人,其中长年在外务工350人。
2、民营经济情况:民营企业3个,其中小型木器厂2个,粮食加工厂1个,在外承包耕地种植大户4户。
3、集体经济情况:村里无水面资源,无圩堤承包收入,属纯农业村,四周的防洪圩堤在并村联组前已承包给农户植树(承包期15年),无集体耕地承包收入,无村办集体企业,除村部外(原花园村小),无集体房产。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村欠农户的债务占全村农户的40%,这些农户每年以村集体所欠债务来抵冲税费上缴,村委会完全靠借债维持运转,村组干部每年年终都拿不到工资。目前村总债务高达95万元。
4、社会事业情况:全村有6000米的沙石路,但路面坑坑洼洼,急需修整,约2万元;无水泥路。有240户还没有接通自来水、320户没有接有线电视。广播通响率低。防洪涵闸洞5座,需2万元资金维修加固。新建的一台泵站因资金问题尚未架电。
二、花园村的现状分析:
花园村是吕良镇集体经济特别贫困的一个村,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收入几乎为零,是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各项工作在全镇乃至全县相对滞后。
一是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由于交通条件、经济发展现状、资源基础等因素,地处吕良镇幸福港西边的花园村,地势高,村集体经济处于“四无”状况,即:一无资源优势,二无低洼田开发,三无工业,四无基础,想发展项目、想壮大无基础。
二是发展没有空间。花园村有1362人口,农田仅有3180亩,农民除农业生产外,无其它产业,属纯农业村。为了谋生,全村有350人常年在外劳务打工,本村中所谓的“种田大户”的农田承包面积最多的只在30亩左右,仅有的3家私企也只是在吕良至孙集的公路边加工生产。
三是债务负担重。由于村里无集体收入,基础相对薄弱,加之近年来新建设的一些基础设施,债务年年在扩大,目前花园村还有95万元左右的债务。村里无集体收入,更无还债能力,村组干部年年拿不到工资,所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是社会事业相对落后。16座涵闸均有不同程度隐患,要逐步改造、检修。自来水入户率只有35%、广播通响率15%、有线电视入户率20%,砂石路面急需修整,路况较差。
三、帮扶工作主要措施:
帮助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帮助村委会制定规划,将目标分解到每一年,帮助村委会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工作重点,落实各项措施,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到2007年改变经济落后村面貌,进入市中等村发展水平,顺利完成预定帮扶任务。
帮助发展集体经济。针对该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特点,确定以工促农发展思路,立足招商引资,这是该村发展集体经济唯一出路。村委会要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内扩外引,主动联络在外经营经济实体的本村人,请他们回村兴办工业。村委会抢抓机遇招商,主动向教育局主要领导汇报有关情况,经常和有关负责招商引资领导联系,请求教育局引进一到两个进不了园区的工业项目给村里。
帮助发展社会事业。花园村需急办的社会事业很多,我们必须在三年内逐步有序进行安排。2005年主要解决自来水和涵闸有关问题,2006年主要解决村部维修和有线电视问题,2007年主要解决村级道路维修和铺设水泥道路。三年内逐步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及大病救助体系。
帮助建设文明村,构建和谐社会。密切干群关系,关心弱势群体,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开展“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建文明花园村”主题活动,提升全村文明程度。编印“花园之窗”小报,及时宣传本村新人新事,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介绍致富信息。
帮助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学习并贯彻党的有关农村政策法规;协助做好党建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实行村级财务公开,村务决策公开;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民主管理。努力建设一支作风讲民主、创业有门路、发展求实效、“双带”有能力的党员干部队伍。
一、主要职责
1、负责召集党支部会议和党员大会,结合本村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的法令,以及上级的决议、指示。
2、组织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进行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制定党支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将党支部工作中重大问题及时提交党支部会议和党员大会讨论决定,对党支部工作计划、决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抓好落实,定期向党支部会、党员大会和上级党委报告工作。
4、经常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交流情况,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5、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切实提升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
6、抓好党支部自身建设,严格组织建设,按时召开党支部会议,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7、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重视和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做好经常性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党员的队伍。
二、经济发展目标及完成情况
我村根据镇党委、政府年初下发的主要经济目标工作任务,不折不扣地开展各项工作,其中重点有针对性的抓好了三项工作:一是水稻种植和烟叶生产,随着农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村农田水稻种植覆盖率100%,没有浪费一分耕地,粮食的产量也是稳中有升,烟叶种植面积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也是逐年增加,烟叶生产已成为我村的特色品牌;二是交通、水利工作,我村大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新修了通村路,维修了水渠和渠道清淤等,大大改善了村庄通行和水利基础设施;三是计划生育工作,我村下大力气搞好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结扎和上环等各项工作,基本能完成各项指标任务。总体来说,我村的主要经济目标工作任务基本完成,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财政收支情况
(一)、财政收入
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总收入596397.78元,主要包括以下各项收入:
1、补助收入:64100元
2、其他收入:532297.78元
(二)、财政支出
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总支出618348.4元。主要包括以下各项支出:
1、管理费用:253302.6元
2、其他支出:365045.8元
(三)、财政结余
2012年村集体经济结余151313.59元,截止2014年10月,村集体经济结余97870.24元。
四、廉洁建设
自担任我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我就严格的要求自己要做一名“清官”,决不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工作当中,严格执行公开监督制度,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和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八项规定,以保障村民利益、集体利益为目标,按照财务公开制度,按时公布财务,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同时不断完善内部各项廉政制度,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要求两委成员,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通过各项廉政制度的完善和贯彻落实,有效地实现了全村廉洁自律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存在问题:
个人方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学得不深,带头致富的本领仍需加强。
村委工作方面:“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往往捉襟见肘,干部工作往往有心无力。
究其原因:
根据镇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今年农村工作实际,现对XX年度的农作工作和09年度打算三年规划作简要汇报。
一、全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2、村级经济情况
3、新农村示范村争创情况
XX年成功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东升村,XX年成功创建二家,黄土塘村和勤新村,XX年年争取完成华东村、湖塘桥村、张缪舍村三家新农村示范村。
4、股份合作社改革情况
XX年-XX年年,成功组建了华东村、黄土塘村、勤新村、港下社区、陈市村、张缪舍村、湖塘桥村、东升村、东湖村、里西村、港东村11家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同时组建了港南村、山联村、黄土塘村、朝阳村13家土地股份合作社。
5、失地农民保障情况
二、XX年度主要重点工作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XX年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年,去年成功创建了黄土塘和勤新二家新农村示范村。为做好今年华东村、张缪舍村、湖塘桥村的争创工作,年初明确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总结经验,塑造亮点。不断总结示范村争创的先进做法和先进经验,认真总结提炼,充分发挥示范村的引领作用。引导各村结合自身特点和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有限资源,合理配置,理清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为各村在打造亮点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
(2)认真指导,细致服务。示范村5大项目28项指标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要求各部门明确工作重点,制订计划,分类指导。做到上下衔接,横向协调,主动参与,通力协作。经常密切联系村委干群,听取基层百姓的心声,多提建议,多出点子,多提方案。在相关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在业务指导上给予全力帮助,做到“多支持,少指责”,“多帮助,少干预”。
(3)科学安排,加快推进。根据示范村争创要求,对示范村争创村进行调查摸底,分类汇总。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通报示范村争创现状和争创难题,排查差距和不足。要确定专门工作实施方案,科学制订中长期工作规划,确定各阶段工作重点,研究出台相关工作意见和工作方案。
(4)建立档案,规范操作。按照新农村争创考核指标内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争创软件档案。督促示范争创村做好基础资料汇集,以备存查,确保基础档案真实、完整,为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自查、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二次现场踏看,找出不足和差距。各村针对不足加快落实措施,把各项创建任务落实到班子成员。
湖塘桥村今年引进三家企业入驻,全年销售预计可突破1亿元;但与人均8万元的考核指标还是有一定差距。目前,已投入100多万元重点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与上海葡萄研究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建设80亩生态提子园。
张缪舍利用传统服装业优势,吸引大量外来务工者。村内年销售超500万元企业有7家,全年销售可达2亿元,人均应税销售达8.56万元。
二是狠抓村容整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村容整治没有统一的标准,各村的做法大同小异,真正体现了因村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主要分为七大项目,分别是铺(铺设水泥路、柏油路)、拆(违章乱搭、鸡鸭棚)、清(河道、垃圾)、添(绿化、健身场)、穿(粉刷墙面)、填(自然村内小河塘,小坑)、建(绿化保洁队伍、管理制度)。
华东村对巷内河道投入150万元修筑石驳岸3500多米,河岸护栏洁白,道路整洁。
湖塘桥村对花园村庄顾巷头的道口进行摊铺黑色柏油路,粉刷墙面面积4万平方米,准备通过二年的努力将全村墙面全部粉刷。张缪舍村在村庄中心填埋小河塘,种植了香樟、茶花、桂花等花卉苗木,沿主干道两旁铺设了彩砖,种植香樟等绿化。投资40多万元筑建1000立方驳岸,并加装水泥护栏。
三是加强服务与指导,增强农民参保意识。华东村加强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组织人员上门免费提供参保服务。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全面覆盖,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组织党员联系户、村干部联系户和企业老板联系户,保证结对帮困实施到位。年内准备完善体育场所、图书室,增加藏书量。湖塘桥和张缪舍村鼓励全体村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村大病医疗覆盖率、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率、最低生活保障率、结对帮扶率都达100%。湖塘桥村成立了湖塘桥村慈善帮困站。
四是打造亮点,拉动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华东村打造北庄自然村为人文居住亮点。北庄巷内河道清淤,绿化工程已完成。湖塘桥村村庄绿化基础比较扎实。今年,继续加大绿化力度,全力打造顾巷头花园村,投资70-80万元进行绿化改造,年内实现绿化率41%的工作目标。张缪舍村结合本村实际,紧紧抓住物业经济,投资外来民工宿舍、商住楼。新社区服务中心大楼工程已启动,建成后将形成580米长的中心小城镇。
目前三个村的争创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对照上级的达标要求,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塑造的亮点不够明显,湖塘桥顾巷头村基础扎实,整治效果较好,其他二个村的村庄整治效果不够明显,一些基础设施和村庄绿化不够到位。二是市级以上品牌和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缺泛,三个村都只有一个市级以上品牌。三是企业职工社保率未全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扩面力度。
2、被征地农民保障安置
对照区被征地政策意见,积极研究被征地各项政策条例,妥然处理被征地生活保障与农民切身利益两者的关系。
一是进一步完善历次被征地各项工作。今年,东升村的高三、高四,东湖村的前埝头五队,朝阳田东,由于历史原因,未得到及时失地保障安置。经过与村委、村民协商,以及对上争取,目前已得到解决,享受失地农民政策。
二是新征地政策加快落实。工业园区新行政中心土地保障安置得到落实,朝阳村徐家庄、庄上、七房巷村民组进入新征地保障。庄上、七房巷2009年1月起发放保障资金。锡张高速工程推进过程中,做好相关村组土地压废面积统计和汇集,确定土地补偿办法和人地分离补贴方案。新锡沙线黄土塘王家小桥新征地方案已初步确定,拟60%的村民进入新征地保障,目前由于村民组尚未推荐产生安置人员,暂时搁着,待村民组60%人员确定后继续推进。
3、股份合作社改革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按照改革的总体要求,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对符合组建条件的村继续实施这项改革。
一是明确目标,制订工作方案。通过对各村资产、负债的清理,以及对土地流转经营的调查,今年年初,确定东升村、里西村、港东村、东湖村为今年实施改革的四个村,明确在黄土塘村、山联村、朝阳村组建1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随后,各村成立村股份合作社筹备委员会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筹备委员会。
二是抓好落实,稳步推进。今年下半年,对实施的四个村分成三个小组,展开人口调查、清产核资以及各类文件起草工作。至11月份,完成了东升、里西、港东、东湖4家股份合作社的组建工作,累计11家;完成了黄土塘、山联和朝阳8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组建工作,累计13家。
三是归档立卷,完善机制。按照合作社组建要求,指导各村对组建的档案进行整理和归档,并建立和完善合作社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和收益分配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制度等各项内部运行机制。
4、市区二级薄弱村扶持
5、镇村二级分配考核
为充分调动镇村镇管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干部为民多办实事,为发展经济多作贡献,圆满完成年初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做好村级镇管干部的分配考核工作。村级分配是以村级经济发展程度为前提,报酬与工作成效挂钩为基础,坚持以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全年报酬二段分配、财务收支预决算目标考核、管理费用限额包干、共性个性分类考核为原则,年初制订了XX年年度村级镇管干部分配考核意见。年前实行一段基本报酬考核,年后实行二段报酬考核和重点个性工作考核奖励。一段报酬以人口、土地、经济规模和日常政务党务工作为考核内容,采用考核得分分级定档的办法确定村干部的基本报酬。二段报酬以村集体收益、固定资产投入、社会经济发展、全镇重点社会事业项目为考核内容,采用考核得分以分计报酬硬结算的办法确定村干部二段报酬。
二是做好机关干部分配考核工作。机关干部分配考核是以区目标管理考核得分为前提,按照XX年年度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目标管理考核意见的要求,结合组织部门确定的干部分级定档,确定干部全年报酬。干部报酬的增幅原则上上有封顶,下无下限。新录用的公务员奖金三年到位,新录用的国家事业干部奖金六年到位,新提拔的一般镇管干部报酬三年到位。
三、09年目标打算及三年规划
(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镇100%的村新农村建设综合评分达到90分以上。
2009年新农村示范村争创规划:港下社区、山联村、陈市村、东青河村。港下社区要以港下公园为主题,利用市镇区域优势,打造花园型社区;山联村要以顾山的山容山貌为依托,利用自然风景优势,展现沿山村庄的风土人情;陈市村要以历史古街为源头,向西北延伸至孙家廊下,向西南延伸至黄泥坝,达到古街与现代农村风貌一体化的效果;东青河村要以重点企业及化工园区为总体规划,结合沿线村庄拆迁规划,实现现代工业与农村风貌的完美融合。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大项目二十八项指标明确目标,港下社区、山联村和陈市村争取得分94分以上,东青河村争取得满分。
2009年新农村示范村争创规划:港东村、朝阳村、东南村、新巷村4个村。
2010年新农村示范村争创规划:里西村、港南村、东湖村、亚光村4个村。
(二)百村富强工程
2009年规划目标:
1、村均集体经营性净资产580万元,总额达到1.04亿元。其中,华东村、湖塘桥村、里西村达千万以上,华东村达到1500万元,500-1000万元的有东升、黄土塘、新巷、港下、山联、陈市、港南七个村。
2、村年集体可支配收入总额达到6000万元,村均330万元,其中,勤新超800万元,东升、黄土塘、华东超500万元。
2009年规划目标:
1、村集体经营性净资产达到1.13亿元,村均630万元。
2、村年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7600万元,村均420万元。
2010年规划目标:
2、村年可支配收入总额达到9000万元,村均500万元。
(三)股份合作社改革
2009年规划目标:
1、组建村集体股份合作社3家,山联村、东青河村、新巷村,计划明年6月份开始组建,到10月份全部完成。
2、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0家,计划在东升村组建3家,项目为无公害蔬菜、水果种植,在港南村组建3家,项目为红豆杉、香樟树种植,在黄土塘村组建4家,组建项目主要是黄土塘西瓜种植。计划在明年7月份开始组建,到11月份全部完成。
2009年规划目标:
1、组建村集体股份合作社4家,朝阳村、东南村、港南村、亚光村。
2、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5家。
2010年规划目标:
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5家。
四、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
(一)加快推进社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任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用科学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坚持科学规划,勇于探索,创新工作机制。
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创新思想,努力探索一些突破制度性障碍的思路方案。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农民参与”的多元化合作机制,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全镇整体规划,拓展村级发展空间,利用高速道口、区级道路等地理优势,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鼓励投资兴建一些档次高、规模大、影响力高的物流、商贸市场等服务产业。注重营造社会资源向新农村聚集的政策环境,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新农村建设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要合理定位,准确定位,长远定位。处在市镇区域附近的村要依托集镇优势大力发展三产行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和品味,提高地区性影响力。处在工业区附近的村要借助工业规模的影响力,加快培育一些配套性小型企业,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奠定工业强村基础。总之,新农村建设既要讲究资源共享,又要注重特色兴村,既要讲究量力而行,又要注重抢抓机遇,引导各村闯出一要适合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完善的现代化新农村发展之路。
3、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进一步加强宣传导向,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队作用。引导村民发展经济,摆脱落后,美化家园,摆脱脏乱差,让村民得到实惠,让村民看得见,摸的着。积极引导村民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群众勤劳苦干的优良传统和聪明才智,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坚决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彻底扭转“政府热、群众冷”的不利局面。
(二)加强村级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委、区政府推行的百村富强工程是一项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制度上为村级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把村级经济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为此,必须加快村级集体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探索和研究村级经济发展新思路,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总量。
一是要从探索研究村级发展政策上着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探索集体留用地之路。在工业集中区或其他功能规划区规划确定一定比例的土地面积或空间,优先让村级发展各类配套物业或增收项目。
2、要落实好非税收入的增量返还政策。以村级企业上缴的XX年度非税收入为基数,对当年增量部分由镇财政返还到所在村。
3、在服从政府发展建设规划和拆迁补偿原则的前提下,要鼓励村级企业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技术改造、规模扩能。
4、要落实好物业税收优惠政策。对村级因出租物业缴纳的房产租赁税和土地租金营业税的区级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部门在次年一季度奖励返还到村。
5、要对村级集体土地、房屋年租金明确保底价。规定集体资产租赁合同期一般不应超过2年,集体建设用地的土地年租金一般不低于每平方米20元,集体房屋、电力设施等资产租金视情作适当上浮。
二是要从村级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上着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对一些发展项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项,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2、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严防贪污、挪用集体资金。推行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完善村干部限额包干费用、民主理财等制度。
3、进一步抓好对集体资产的产权管理和审计监督。对村固定资产的转让、拍卖等一次性盘活资产上,制定相关政策,严格控制。对拍卖资金不投入发展或暂时不能确定好的投资发展项目的不予以审批,先采取租赁承包等方式,待条件成熟后再盘活资产,投入发展,防止宝贵的集体资产继续流失或变相流失。对村级集体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清收债权,落实债务,努力控降村级负债。
4、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资产营运、监督和考核体系,加大对集体资产流失事件的查处力度。在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和行政手段,夯实发展基础,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制度改革,挖掘村级发展潜力。
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强村富民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前提。
一是加强调研,制定改革方案。
不断总结原有合作社改革经验,对村级经济展开调查摸底,坚持有条件的村先改革,无条件的村后改革的总体原则,明确明年“三大合作”改革的整体推进方案。组织村委做好清产核资,人员界定以及股份量化等基础性工作,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打好坚实基础。
二是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以华东村作为改革典型,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村集体资产管理透明度,尊重村民的创新思路,发挥村民民主管理的作用。充分聚集村级各类资源,刺激农民积极参与民间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营造良好的农业生产投资环境。
三是思路创新,改革体制。
积极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的深化和完善,不断探索农业发展新思路,大胆实践村企合作、农企合作、村村合作的新型模式,充分挖掘农业发展潜力,引导农户向农业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利用江苏红豆杉、东升金菇源、太湖优质水稻示范园区等优势产业,实现农民与企业的良好合作,达到双赢的共同目的。
(四)稳步推进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一是要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正确处理好政府征地与被征地农民之间的社会矛盾。不论是历次被征地,还是目前的新征地,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要在坚持政策大原则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例如,新征地第二年龄段社保缴费年限折算,历次被征地至退休年龄无法交满15年的第三年龄段人员的安置,征地时已到退休年龄并享受社保待遇的人员不纳入政府保养,被征地农民户口迁移,被征地农民优惠政策扶持等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二是要加快落实新征地政策,做到农民变为失地农民的平衡过渡。
在新征地政策推行过程中,一定要吃透政策要求,严格按照征地的相关法律法规程序操作,做到操作合法,手续齐全,防止出现违规安置等现象。在业务处理过程中,要做好土地的分类和界定、人员安置对象的界定等基础性工作,防止出现错安置或漏安置等情况。在安置实施过程中,要拟定好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补偿安置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三是要做好保障安置政策的解释和宣传,消除农民不必要的误解。
被征地农民保障各项政策的正确导向是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在实施过程中,要深入基层,了解农民生活情况,及时宣传和耐心解释,做到让农民失地放心,保障安心。及时平息和缓解征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激发矛盾。
四是要做好保障资金及时发放,确保农村社会持久稳定。
关键字:集体资产 问题 对策
一、农村集体资产概述
农村集体资产定义为归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有的资产。属于组或生产队集体所有的资产,仍归该组成员集体所有。这是山东省近期颁布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的明确界定,但其实农村集体资产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当做明确界定的资产来管理和使用,上一次我国全面清查农村集体资产是在1998年。与当年相比,如今的人们更关注清查之后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因此农村集体资产的改革实为当务之急。自2009年颁布《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09]1号文件精神促进山东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起,截止到2012年初已经基本完成了乡镇机构的改革任务,但是农村集体资产还有好长的路要走,如何更好的发展农村集体资产,我们值得讨论。
二 、农村集体资产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多年以来农村集体资产一直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大部分地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我们的农村集体资产改革起步较晚,管理滞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没有一定的追究责任惩罚措施使得我们的农村集体资产改革存在许多先天性的难题。
1.农村集体资产定义不明确,产权关系不清晰。
农村集体资产定义不明确,产权关系不清晰是农村集体资产存在众多问题中的基础问题。总结起来可大体概括如下:第一,一些集体在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被登记为国有资产,有些本该属于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证;第二,由国家、集体和农民同时出资建立的基础设施往往使集体的产权得到侵蚀,第三,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建设的固定资产产权关系不清。这些问题都是由于资产定义不明确,产权信息不清晰所造成过的。
2.农村集体资产的资产以及财务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村集体资产的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在制度和定义不清晰的基础上存在管理的难题,资产管理方面比如家底不清,好多地方的的账簿上都没有非常清楚的反应出机子资产的详细登记;集体资产的发包和出租不规范;专项资产管理不善,使用不当;有些债权无法收回以及收支失衡等问题。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有支出签批不规范、账务处理不规范、档案管理不规范、以及工作交接不规范等问题。
3.农村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农村集体资产效益退化。
农村集体资产流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尽管说集体资产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持续存在的现象,但是流失的不合理性使得这一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总体来看,既有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的原因,也有一些客观的因素;既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现实中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瓶颈。侵占、纠纷、圈占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农村集体资产生态的不稳定性。
4.部分地区现象严重,侵蚀农村集体经济良态。
由于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模糊,农民对于集体资产,尤其是农村资源状况大都一头雾水,有的也不会去了解争取自己的权益。农村集体资产腐败现象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上滋生出来的,有些地方政府消极执行相关规章制度,造成了部分地区政府现象严重。近几年在网络上提出申诉的农民“冤情”,大都涉及农村集体资产。因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不善而引发的上访,也一直是各级部门处理的要务之一。虽然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但是好多制度不一定能落实到位,比如在我们农村集体资产的清查中,大小的贪污案件屡见不鲜,有的数额甚至到达数千万之巨。
5.缺乏民主管理和审计监督,集体资产发展很难完善。
农村集体资产不及时民主公开,公开内容及形式也欠缺完整及规范,造成了部分集体的“暗箱操作”缺乏民主管理。另外审计监管不力,审计监督力度薄弱工作开展难度很大,知识一些问题流于形式。
三、 农村集体资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1.建立集体资产管理组织,健全产权管理制度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建立健全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首先确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方式,在农村集体资产经营中坚持农村的增值保值以及集体经济优先的原则,其次要界定明确的职责分工,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能做出最正确的解决方案,最后要在各方面有所保障制度的实施以及维护,建立合同机制,做到及时入账,及时公开。
2.加强集体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最重要的一点要是必须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和村民的积极性,确保两方面协调运行。另外要健全集体资产的行政监督体系。实行公民参与监管,公民参与决策的村民监事会制度。
3.坚持完善资产和财务管理,规范资产管理制度。
规范资产和财务管理首先要做到公开,民主,监督。公开要做到全面。民主要做到决策,监督要做到正式。另外要建立高效的业务流程,建立功能完善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还要建立跨部门跨组织的信息系统,切实努力做到农村集体资产的良态发展。
4.消灭干部牟利空间,严防腐败现象发生
防止腐败现象是各方面资产管理都要涉及到的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各项措施的实施相对于其他缺点是提前的,为达到这一目标,目前已经实施的集体产权改革中,量化到个人的集体资产,其产权已经得以明确界定,村干部再想要无偿使用难度极大。这是目标得以体现的重要进步。但是还是要更加严格把关,切实做到认真严肃。
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省委决定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我镇积极响应县委号召,从====年=月==日起,派驻了==名干部分驻到全镇==个村。干部驻村=个多月以来,认真围绕“三查两建一发展”主题,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村组工作,引导发展村组经济,共发展集体经济项目==个,涉及投资金额达====万元。目前,我镇第一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已接近尾声,现将我镇近一年来的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
按照市、县委对该项工作的三年工作目标和要求,我镇研究制订了《sw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的实施意见》。全镇从各单位部门和各村选派了有一定工作经验、==岁以下、中专以上学历、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有培养前途的党员干部开展驻村工作。=月==日,==名干部分别进驻了全镇==个村,真正揭开了“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的序幕,活动覆盖面达到===。在抽调驻村的==名干部中,其中机关单位部门==人,村组==人。其中由=人组成的=个工作组进驻=个贫困村和存在问题较多的村,由=—=名干部组成的驻村工作组=个。按省市县委要求,下基层驻农村的干部均在=月==日前进驻到驻点村开展工作。=个多月来,全体驻村干部思想稳定,安心农村,积极工作,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高度重视,真抓落实
为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挂钩联系点,我镇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办实事、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为原则,精心组织,严格部署,真抓落实。活动开展以来,全体驻村干部切实做到“心下身下”,平均每人每月驻点天数达==天,走访农户共计====户。
三、工作情况及主要成效
我镇的“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由于镇委的高度重视,在组织领导上坚持做到“两个到位”,在工作方法上突出“三个抓”,在组织管理上坚持“三个严格”,从而保证了这一工作顺利有序有效地开展。
(一)精心组织做到“两个到位”。
=、思想认识到位。====年==月==日,我镇召开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暨在党员中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动员大会,镇委书记李广权作了动员和部署。通过动员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既是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又是推动我镇农村经济发展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改进干部作风,有利于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有利于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任务的落实。思想认识的提高使党员干部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较高的认识,自觉地、积极地投身到活动中去。
=、目标任务到位。进一步明确了“三查两建一发展”和建设“五个好”党支部为驻村干部的三年工作目标任务,把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一支好的党员干部队伍作为工作重点,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制订了====年工作的具体任务要求,明确了各挂钩单位联系工作的主要职责,并把基本职责与任务编印成小册子,分发到每个挂钩联系单位和驻村干部,确保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做到“三个抓”。
驻村干部进村后,紧紧围绕“三查两建一发展”为工作切入口和突破口,抓住重点和难点,紧密依靠当地党委和党支部,边调查研究边为当地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和问题,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做到“三个抓”:
=、从办好事实事入手,抓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解决。从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入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镇各工作组进村以来共为当地群众办好事实事===件,投入扶持资金==.=万元。农村一批“饮水难”、“读书难”、“行路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年=月,xb村饮水工程改造完成,村道路灯建设工程已准备动工;sw村投入=.=万元支助了=位大学生;村帮扶单位石湾自来水公司投入=万多元帮助白沙小学改善校用电路和教学设备的更新;zg大李村新围装上了新变压器,解决了村民用电电压不足的问题;yc灯光球场和绿化小公园已投入使用,为村民提供了休闲歇息的场所。在下乡的==个月期间,驻村干部共完成饮水工程==宗,维修村道==公里,修建水利==宗,慰问各类人员共计===人。
=、从帮扶发展村集体经济入手,抓各类型项目上马。驻村干部紧紧围绕“一发展”这个中心,始终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驻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千方百计寻找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在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基础上,积极帮扶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从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出发,交通便利的jx村三个村组共兴建厂房=====平方米,预计每年可为村组增收===多万元;l村=====平方米厂房准备动工;集体经济较滞后的xt村在驻队干部的引导和推动下,理清发展思路,以土地折价等方式筹资===万元投入兴建厂房宿舍,打破了无实业的局面。目前全镇各驻点 工作组已帮助驻点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个(项),投资额达====万元。
=、从协助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入手,抓村级班子的建设。今年=月,我镇进行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各驻村工作队将这次换届选举作为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的重大契机,积极参与制定选举工作方案,协助物色村“两委”干部候选人,做好宣传教育群众工作,解决“两委”选举前后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等,使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圆满完成。在抓好班子建设的同时,驻村干部积极发挥引路人的作用,使今年入党积极分子增加至===人,发展新党员===人。这充分体现了“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的工作成效,也体现了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
(三)、做到“三个严格”,确保驻村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我镇切实把加强对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的管理工作作为取得工作成效的关键性工作来抓,坚持领导抓、抓领导,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驻村干部积极性,两个积极性调动起来,共同推进“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的顺利开展。
=、严格执行纪律。为有利于开展驻村工作,我镇要求驻村干部严格遵守村委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群众工作纪律等,以实际行动树立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由于明确了驻村干部工作纪律和有关制度,全体驻村工作队员都能同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共谋发展,没有出现违纪和违规现象。同志们的行为和形象得到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建立严格的检查督促制度。为使驻村干部的工作做到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镇党委建立了检查督促制度,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检查了解领导干部到点和机关干部驻村情况,督促各地各单位认真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定期汇报工作的制度,实行工作队每季度汇报一次(书面)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情况及工作成效情况,每半年报一次报表和半年工作一小结,每年底报一次报表及年度工作总结。制度的建立促使我镇干部驻村工作有序顺利地进行。
=、制订严格的工作考核指标。按照“一年一考核,三年一验收”的原则,坚持每年考核一次,好的要表彰奖励,差的要批评教育。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结束后,要进行检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单位及领导干部挂点可脱钩,驻村干部可撤回;对达不到要求、问题没有解决、群众不满意的,要通报批评,并责成有关单位继续安排领导干部挂点和派出干部驻村,直至验收合格。并把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驻村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